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4-07-1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通用12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1

一、展厅变身电影院

2012年12月18日至28日,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携手“影弟工作室”与“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 为天津美院师生带来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 (ISAAS) 第二季放映, 即“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张献民、左靖共带来了23部独立电影, 包括王小帅、吴文光、温普林、贾樟柯等导演的作品。活动开幕当天邀请到两位策展人及开幕纪录片《暖冬》的导演郑阔莅临现场, 与广大师生就此次放映主题和《暖冬》一片的拍摄缘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活动开始前, 美术馆针对此次展览特地购买一对大功率高质量的音箱, 布展人员将美术馆3FB展厅的活动展壁进行调整, 前后十排长条凳 (一排大概可坐10人左右) 依次列开, 将射灯关闭, 整个展厅一片漆黑, 投影机的白色光束打在3米见方的白色展壁上, 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 让观者真有一种置身电影院的感觉。

二、艺术空间放映联盟

许多中国的独立电影不但能够形象地描述当今社会的不同面貌, 而且可以表现出其介入现实的勇气和深度。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独立电影作品对电影艺术的坚持, 在当今显得十分珍贵。1980年代至1990年代, 中国独立电影刚刚萌生 , 走到今天, 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期间, 产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回顾独立电影开始的十年, 缺乏顺畅的渠道与公众交流。直到20世纪末, 这种局面才有所转变。今天, “当DV的普及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独立影像’制作者的时候, 重新回顾20年来中国独立影像的进程, 我们感受到的肯定既是一种技术的进步, 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影像, 这样一种‘专业’的、‘垄断’的、‘贵族’的话语表达方式, 如今已经平凡化、普及化、大众化了,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了影像表达的权利和能力, 就像文化普及、文盲减少以后,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权利和能力一样。中国的独立影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然而, 独立电影的被认知的程度和传播的范围仍然十分有限。

针对上述情况, 艺术空间放映联盟于2010年成立, 发起人为张献民和左靖。旨在传播当代具有独立精神的创造性影像, 组织全国各地的大中型艺术空间对中国独立影像作品进行巡回放映, 增加独立影像与当代艺术界的交流。同时, 在现有的传播基础上, 有效组织并整合资源, 更好地实现独立电影作品的价值。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极力推动下, “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影像放映活动得以在天津美院美术馆举行。这是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首次以展览的方式走进大学校园的美术馆。此前, 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还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中心地带的视空间、广东时代美术馆、深圳OCAT当代艺术馆和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等地巡回放映。但以展览的方式走进大学美术馆尚属首次。

三、大学中的美术馆

目前国外大学大多有着属于学院自身的美术馆, 它们与其他公众美术馆相似, 都对全社会不同阶层人士开放, 同时兼具美术馆的基本功能。当代的高等教育体系里, 美术馆的设立已经成为国际上综合类大学的重要项目。国内能拥有自己美术馆的大学尚属少数, 除了几大美术院校外, 其他大学几乎还没有设置美术馆机构。即使有也是比较单一的展示和陈列, 缺少策划、收藏和对外交流。然而, “我国的综合类高校里普遍没有设立美术史系与开展独立的美术史研究或建设美术馆, 这是需要引起国内高校决策者与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千秋功业。4”

在大学美术馆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关于视觉文化与艺术品跨学科的学术研究, 因此, 对视觉材料的收集和收藏显得至关重要。同时, 装置、影像等当代艺术形式也迫切需要走进大学。目前看, 我国还没有任何大学美术馆设立影像部之类的新媒体艺术专业机构, 也没有成规模的收藏, 更谈不上研究。基于以上原因,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决定尝试开展一系列的独立电影放映活动, 并着手介入影像艺术作品的收藏工作。

四、结论

30年来的实践表明, 对艺术领域中的生存权与表达权的相关记录与表现从来就是, 现在仍是独立电影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这点而言, 独立电影作者的身份与艺术家的身份在此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 这些影片的拍摄、传播, 以及我们今天为此付出的相关努力, 与它们拍摄的对象一起正在成为论证艺术运动之所以存在的有力证据。

注释

1[1]“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好莱坞。当时的Hollywood由所谓“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 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 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 因此, 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 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 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 自筹资金, 甚至自己编写剧本, 自己担任导演, 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 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2[2]王璜生主编, 大学与美术馆:美术馆的公共性与知识性[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3[3]詹庆生, 尹鸿.中国独立影像发展备忘 (1999-2006) [J], 文艺争鸣, 2007 (5) :100.

4[4]王春辰.美术、美术馆与大学美术馆[J], 世界美术, 2009 (1) :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2

【鲁迅美术学院专业】鲁迅美术学院招生网站-鲁迅美术学院分数线

一、学校自然情况学校全称:鲁迅美术学院办学地点及校址:书法学、中国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含版画、水彩、油画专业方向)、雕塑、摄影、环境设计(含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方向)、产品设计(含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沈阳校区办学,具体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十九号,邮编:110004;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服装制板)在大连校区办学,具体地址:大连市金州新区金石滩金石路39号,邮编:116650。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本科。学习年限:雕塑专业学制为五年,学习年限最长为八年;其它专业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最长为七年。办学形式:全日制。主要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46.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2万平方米,专任教师52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194人,教学仪器设备值4834万元,图书56.7万册。

二、计划特别说明经批准有语种限制的专业及允许招生的语种:各专业不限外语语种。有男女生比例要求的专业及限制比例:(国家允许限制男女生比例的艰苦行业专业允许,其它专业不允许)男女生比例不限。

三、专业设置说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制科 类授予学位门类130405T书法学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6T 中国画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310动画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311T影视摄影与制作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1美术学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2绘画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3雕塑五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404摄影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502视觉传达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3环境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4产品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5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5H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7工艺美术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8数字媒体艺术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

四、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说明本科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证书,达到鲁迅美术学院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鲁迅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五、收、退费说明

1、学费收取标准:按照省物价部门批准并办理收费许可的标准向学生收费。美术史论专业、文化传播与管理专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业每生每年8000元,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每生每年13000元,其它各专业每生每年14000元。

2、学费的退费办法: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

3、学生在学期间实行奖学金制,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助学金制。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21JP2A20111125N),我院与Educational Foundation Bunka Gakuen, Japan(日本文化学园文化服装学院)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起开始招生,在本校同批次录取,办学地点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国际交流中心,2014年计划招生120人。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专业方向、服装制板专业方向),专业代码为130505H。毕业颁发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日方时尚高度专门士(本科)毕业证书。此合作办学项目经教育部批复为本科学制4年(2+2),即在我院学习专业课2年,在日本学习专业课2年。鉴于招收的新生无日本语基础,学生赴日学习前须通过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之规定留学生日本语二级水平测试。综合以上情况,为达到中日双方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采用学分制进行培养,我院提供日本语专门培训服务(经物价部门批准、收取相应培训费用),学生依据自身日本语水平自愿选择参加,由日本文化学园日本语专门学院指定教师授课。在日本语水平达到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后,进入基础专业学习阶段(不分专业方向)。在我院修满专业学分并通过日本法务省之规定留学生日本语二级水平测试后,进入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根据个人意愿分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最后回我院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因个人日本语测试,或课程不合格等原因,不能按期赴日本学习,经批准可重修相关课程,再不合格者则根据个人志愿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完成学业。

1、在大连校区国际服装学院继续读完剩余课程直至毕业,由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教师授课。颁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修了”证书,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原学费不变。

2、根据我院高考相关规定进行艺术专业加试,合格后转入我院染织服装设计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级直至毕业,只颁发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证及学位证,学费按转入专业标准执行。学费标准暂定为国内学习期间约38000元/年,日本一年学习期间学费按赴日当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标准执行,最终以省物价部门批复为准。

七、招生录取规则说明

1、调档比例:全部投档。

2、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其它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3、院校志愿录取办法我院2014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我院按考生文化课高考原始分计算,外省文化课高考总分不足750分,按折合后的750分计算。在文化课成绩达到我院要求的基础上,对考生的品德素质、身体状况考核合格后择优录取。中国画、版画、水彩、油画、雕塑专业方向的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50分,外语单科分数线为65分,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书法学、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50分,外语单科分数线为65分,按专业课成绩80%与文化课成绩20%的综合分择优录取。美术史论和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方向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50分,外语单科分数线为65分,语文单科分数线为90分,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方向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80分,不设外语单科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乘以3再加上文化课成绩的综合分择优录取。文理兼招的专业方向按照成绩统一排名录取。录取过程中如果出现并列情况:(1)书法学、中国画、版画、水彩、油画、雕塑、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录取文化课总分高的考生;(2)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方向录取专业课总分高的考生;(3)美术史论与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方向录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成绩高的考生。

4、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不承认省招考委关于加降分的规定,各专业方向成绩排名第一的辽宁省或外省考生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可降5分,或外语单科分数线降5分参加排队录取(不包括美术史论、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方向)。

5、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录取时依据分数优先原则,按照考生报考我院专业加试时的志愿顺序录取(单独报考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按照志愿优先原则依据成绩录取,兼报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按照考生报考我院专业加试时的志愿顺序依据成绩录取)。

6、联系电话、网址联系电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篇3

适逢中央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设计学院时装设计专业“时装十年”作品联演于2013年12月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隆重举行。此次时装盛宴是设计学院时装设计专业为庆祝创建十年而举办的,也是国际校长论坛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十年来,时装专业在设计学院的指导与培养下不断成长。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是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发展新浪潮中的佼佼者,在王敏院长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直坚持面向世界,搭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并在设计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30所世界最好的设计学院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作为大陆唯一的一所设计学院位列其中。

十年来,时装专业秉承着始建初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培养出许多时尚界的新生力量。

设计师:李

品牌:YVMIN——一个神秘而典雅的超现实主义品牌。

设计师:杜鹃

品牌:自在衣裳——旨在摸索如何在现代语境下传达中国气韵之美,亦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设计师:冯寰

品牌:HUE FENC——倡导奢华而不浮夸、在使用中营造浪漫、用简洁塑造经典,让穿着者感到舒适却不失惊喜。

设计师:于诗萌

品牌:PORTREAM——不仅代表坚守初心笃定理想的坚定信念,更代表了当代年轻人不可复制的独立思想和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品牌推崇利落直接的表达命题,传递了不为形式所迷并探索不止的核心概念。

设计师:魏腾飞

品牌:JAMY WEE——手工细褶是品牌所擅长的设计工艺,中性、优雅、性感、高品位是品牌的追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4

1918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积极倡导下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开办的美术学府。此后在中国20世纪早期社会大变革的特殊历史进程中,几经合并、停顿与重建,直到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艺专”时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阶段,奠立了美术教育与教学的最初形态。

然而目前对于“艺专”时期并无系统、专项的学术梳理与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馆藏品整理与研究中,发现部分“艺专”时期师生的作品,籍此为基础,我们推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平艺专精品展”。本次展览项目入选文化部“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项目。

本次展览是精品展的第一回展,展出了馆藏北平艺专师生的油画精品三十余幅,其中包含中国美术史上的众多重要人物的作品,如吴法鼎、李毅士、徐悲鸿、吴作人等,其中许多作品为国内近年首次展出。本次展览的展品珍贵,视角独特,是对北平艺专历史的一次回顾、梳理、重新发现和较为系统的展示。希望对于重新认识北平艺专时期的美术,挖掘北平艺专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意义产生积极意义。

作者:吴作人年代:1933年尺寸:110×140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徐悲鸿年代:1924年尺寸:52×44cm类型:纸上油彩

作者:吴法鼎年代:约20世纪20年代尺寸:94×63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李毅士年代:1920年尺寸:70×130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李毅士年代:1920年尺寸:117×76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孙宗慰年代:1940年尺寸:直径45cm类型:木板油彩

作者:孙宗慰年代:约20世纪40年代尺寸:直径45cm

作者:吴作人年代:1933年尺寸:150×100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萧淑芳年代:1933年尺寸:50.5×35cm类型:木板油彩

作者:李宗年代:1947年尺寸:63×80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常书鸿年代:1942年尺寸:46×61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萧淑芳年代:1935年尺寸:46×30cm类型:木板油彩

作者:常书鸿年代:1942年尺寸:79×64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孙宗慰年代:1947年尺寸:59×40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孙宗慰年代:1943年尺寸:65×85.5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孙宗慰年代:1942年尺寸:82×121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艾中信年代:1947年尺寸:38×70cm类型:木板油彩

作者:齐振杞年代:约20世纪40年代尺寸:40×52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孙宗慰年代:1947年尺寸:56.5×27.5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齐振杞年代:约20世纪40年代尺寸:40×50.5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齐振杞年代:约20世纪40年代尺寸:64×85.8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齐振杞年代:1948年尺寸:67×85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齐振杞年代:约20世纪40年代尺寸:52×66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艾中信年代:1947年尺寸:72×88cm类型:布面油彩

作者:艾中信年代:1943年尺寸:31×44cm类型:木板油彩

浙师大美术学院美术馆管理办法 篇5

运行代码

运行代码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介绍和展示我院专业教学和创作成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开展艺术研究,进行对外艺术交流的窗口。为了充分发挥美术馆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院的教学、科研和艺术交流工作,特制定以下试行管理办法:

运行代码

一、美术馆的功能

运行代码

美术馆的主要功能是配合全院有关的系部完成专业教学展览工作。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外出写生展览;学生毕业创作展览以及学院组织的大型专题性展览活动。在完成全院教学展览工作的前提下,美术馆将统一计划、合理安排,举办我院教师的美术创作个展或联展;邀请国内外有影响、有成就、有创新的美术家、设计师来我院进行作品展览;承接高水平的美术和设计专业学生举办个人作品展览(联展);或举办作品研讨、交流活动。

运行代码

二、美术馆的使用程序

运行代码

1.学院相关的系部于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列明本学期拟举办展览活动的时间、内容和要求,报科研秘书处。

运行代码

2.由学院艺术创作部对本学期的展览进行汇总和调整,报请院领导审批,将最后确定的学期全院展览计划公布在学院网站;各系部按最后确定的时间安排展览活动,与学院签订美术馆使用协议并提交押金。

运行代码

3.全院计划外临时性的展出活动,须报请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准,然后按有关规定执行。院里举办的临时性的重大展出活动,需调整原展出活动计划的,各系部要服从调整。

运行代码

运行代码

三、美术馆的维护管理

运行代码

由学院安排的专业教学作品展览活动,包括师生外出写生展览、学生毕业创作展览、学院组织的大型专题性展览、我院师生个展及联展不收取场地费用,但均在展前收取押金(展览海报宣传、作品标签、请柬、画框等由展出方自理)。运行代码 每一场展览须向学院展览部提交押金500元,撤展后由艺术创作部检查美术馆设施并退还押金,如有相关设施损坏则照价赔偿。

运行代码

四、美术馆的管理制度

运行代码

1.展览期间由展出方安排值班人员负责展品保护工作,请展出方自行负责好作品及物品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运行代码

2.作品标签的固定统一向学院科研秘书领取展厅专用黏合剂,墙壁和展板上禁止使用钉子、螺丝钉、胶带、胶泥等。

运行代码

3.撤展后,请把展览期间的所有垃圾清理带出,把美术馆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运行代码

4.严禁吸烟、吃东西、乱抛纸屑杂物、随地吐痰;严禁大声喧哗、打闹。运行代码

中央美院美术馆 篇6

回望2013年,央美美术馆共举办了29场高水平的展览,吸引了40余万观众前来参观,其中“芳草长亭:李叔同油画珍品研究展”、“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中国画部分)”、“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和“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等重要展览获得了公众们的热烈关注和高度称赞。一年里,美术馆举办了上百场精品学术讲座和其他公共教育活动,如“山高水长—艺专的先生们”系列讲习会、当代学术开放系列讲堂、“博物馆与新应用技术”北京论坛暨工作坊Museums and the Web、CAFAM一拍成名—波普艺术互动体验空间等,充分承担了既服务美院教学,又普及公共文化的职责。

作为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立足于美院自身,对学院艺术的整理、研究、推介,是中央美院美术馆的长项。2013年,美术馆展览延续国立北平艺专的创作与教育这一展览主题,举办了“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中国画部分)”,展出了自1917年至1949年30年间北平艺专骨干创作的重要作品,囊括了郑锦、陈师曾、王梦白、姚华、徐悲鸿、林风眠、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溥心畬、于非闇、宗其香、李可染、李苦禅等等国画大家作品,珍贵程度可见一斑。2013年,恰逢现当代中国画市场一片火热的时期,央美美术馆利用资源优势和学术根基,提出中国画历史与价值观念的线索陈述,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对中西碰撞中的中国美术教育史的建构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讨论,历史研究意义让其在2013年众多展览中脱颖而出。

中央美术学院历来以油画系为学科骄傲,央美油画系率先成立了以主导教师命名的3个工作室,并创建了许多个中国油画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足迹。2013年,中央美院美术馆策划的“桃李不言—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教学研究展”首创性以油画工作室的教学沿革情况为主线,展出了第一工作室历任教师和学生油画、素描作品60余件,展品中包括多件重量级历史性画作,同时通过大量的珍贵教学档案,整理出第一工作室的教学沿革情况。而另一个展览“一九七八”则更像一场以学生个案为主线的集合,展示了中央美院恢复招生后油画系招收第一班学生的成长历程,以每个人从求学直至今日的创作发展为单元,间接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只言片语。

2013年,央美美术馆另外两个展览则体现了美术馆的国际视野。9月“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和“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在央美美术馆先后开幕。两大西方当代艺术大师同期展览,创造了交相呼应的历史感觉。尤其是博伊斯展览,展出了200余件手稿、素描、照片、博伊斯行为表演影像等珍贵作品和资料,是博伊斯作品、文献资料在中国的首次集中展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引进,而是中国的文化机构、学者第一次主动地去策划一个世界级大师的展览,从作品借展、资金筹措、策划和一系列学术活动都代表着中国学者和机构的一种立场。因此,此次展览堪称中国美术界近年来最大的突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7

2011年3月1-20日,以“其土石出”(即“基础”二字拆解版)为主题的大型基础教学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周至禹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生作业两千余件,以及部分与基础课程相关的观念艺术装置作品;并有部分教学现场和行为艺术录像播放,以及对学院领导、前辈和优秀毕业生代表对基础教学看法的采访。此次展览作为对近年来设计基础教育实践历程的全面回顾梳理,清晰地展示了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的教学思想,反映出设计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构架,并在展览中呈现基础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思考。此次展览将在全面回顾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促使中国广大设计院校着重思考基础教育的本质和方向,从而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1世纪。展览通过对作为个案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15年来设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思考设计基础的内涵,并对当代设计基础教育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以期培养高素质的中国设计创新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8

目前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美术馆有:南京广厦美术馆、常州东方翰缘美术馆、三亚碧海蓝天美术馆、重庆江山美术馆等。而其中十分富有特色、具有影响力的当属广东省时代美术馆。这座美术馆是一座建在住宅社区里的“空中美术馆”,当你站在19层主展馆的大露台上,鸟瞰楼下的景色,风光无限!作为华南地区第一家社区美术馆,它紧密地将建筑设计与城市社区融为一体,无论走在美术馆的任一角落,你兴许会看见社区邻里晾晒的被褥,或是闻到家常饭菜飘香的味道,浓郁的社区生活百景图跃然纸上。时代美术馆以其独特的品牌策略、成功的商业与艺术融合定位、坚守纯粹的学术自由、执著的公共教育推广等方面,创造了民营美术馆的神话。其运用社区艺术的丰富开展,去缔造一个城市的公民美学观,从而推动创意城市的迅速发展。

一、社区艺术的概念

社区美术馆是社区艺术的载体之一,可拉近社区民众与艺术的距离。国外研究表明:艺术可以带给人愉悦并丰富视野,可以改变或强化社区,甚至可能创造社区经济发展的契机。广东时代美术馆创造社区美术馆的典范,建筑设计大胆地将艺术大厦径直插入居民建筑,敞开艺术大门让社区百姓参与到各项艺术活动中。美术馆的功能由静态向动态发展,已成为城市精神生活的自由行动平台。

社区(community)一词源自拉丁文字communis,意指同胞或共同的关系及感觉;在中世纪的欧洲社区是指一群居住于某一地区的伙伴或城市居民。社区里的居民分享当地的利益、义务和认同其行为的形式,这是一种整个社区间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间的关系和动力。美国艺术推广服务中心执行长科洛奇·卓申谈道:“如果以为艺术和社区必须二择一,就是误解;如果认定他们二者是互补的,那就是力量。保证拥有高品质艺术和高品质社区生活,可以引来大众对艺术的大力支持,并可创造出实质的社区利益,相反的,如果轻视了社区居民的爱好和需求,无非是把艺术推向社区角落边缘,如果对艺术品做出让步也无非减弱了艺术的力量。”①社区艺术(也称之为社群艺术)基于对社会面貌和形式匮乏的反省,从纯粹的美学投向社会领域,反映着艺术家“以艺术改造社会”和“以艺术生产关系”的基进价值,以及对于“如何艺术”与“为何艺术”的再思,亦使创作的着力点从自主、自足的个体,转为与社群互惠交流与认同的对话性结构。

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方式,它除了呼应关系美学“艺术作为社会关系生产”的主张,还特别强调与土壤、当地的连结。艺术家的工作是扮演引导者或脉络的创造者,与观众和环境建立伙伴关系,将他们编织进作品的创作历程和展演中,在“互补差异”的合作基础上,运用能力和创意,重新剖析既存的社会关系和现象,以艺术粘合生活的缝隙。②关系美学与社群艺术密不可分,这里所提到“关系美学”的概念,是由法国艺术家尼克拉·布希欧(Nicolas Bourriaud)首先提出,主张艺术具有连结的力量,能够在创作者与观者之间引发对话、移情、分享与联系关系,是联系人与人的一种社会形式,在人际互动日益减少的今日尤具价值。他鼓励艺术家将人与人的关系运作设定为创作的范畴,在艺术的形成及其与他者的相遇中召唤对话,学习用更好的方式居住在这个世界。③也就是说,艺术实践存在于关系的介入之间,艺术家的工作是介入关系,并引发一连串无止境的关系效应。艺术创作的重心从形式转向了人,成为我建立工作信念的起点。

二、时代美术馆建筑与社区的融合

(一)公共性与开放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走出广州地铁黄边车站不远处,即可看见一座现代化商住楼身赫然醒目的“时代美术馆”明黄色大字。这里正是富有岭南特色的城市中心景观——黄边村,这座有趣的美术馆被包围在一圈圈社区居民的住宅之中。别出心裁的建筑理念出自于荷兰著名建筑设计师雷母·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之手。广东时代美术馆(原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由时代地产于2003年出资创办,属非营利性公益美术馆,是第二届广州三年展重要的实验成果。建筑师开启无限想象力,通过美术馆建筑和空间体现出对都市景观和城市生活的开放姿态。库哈斯在设计中通过一种嵌入式的非常规形式,一改殿堂式的美术馆模式,大大延展单纯以展览为主要功能的传统模式,强调文化的公共性与开放性,这座空中美术馆将满足使用空间、展示、交流、休闲等众多需求。艺术家在生产创作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二)生活空间的介入式建筑结构

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多元化功能一览无余,其功能分散在社区住宅建筑的数个不同层面上,成为一种与生活和居住空间直接交叉的介入式结构。美术馆首层入口面向街道设有书店、咖啡厅和美术品商店,大厅7.8米的空间可举行各类公共活动;十四楼的办公区由三个住宅单元改造而成;专用电梯垂直经过居民楼直达十九楼展厅,展厅被一个75米×12米的轻质大屋顶所覆盖,露台和两个玻璃房俯视都市景观,天光通过设计独特的天窗射入主展厅,小区高层建筑的顶部则直接成为展墙视觉元素的一部分;楼顶的夹层作为档案阅读室,地下一层则用于作品的收藏和储存。这一“别样的现代化实验空间”无疑对于当代艺术展览如何在城市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以及艺术展览模式的创新性都提出巨大挑战。

三、时代美术馆的营销策略

当今,一座美术馆不能仅依靠优秀的藏品生存自居,而应不断地向外拓展,寻求多元化的营销方式。社区美术馆又不同于公立美术馆的定位,广东时代美术馆以其前瞻性的视野与独特的营销策略打造了商业与艺术联姻的成功典范,其营销策略堪称大手笔。

(一)商业+艺术的营销策略定位精准

广东时代美术馆早在2003年由时代房地产公司全额出资建设,作为时代分馆隶属于广东美术馆,于2010年独立为广东时代美术馆。这也是时代地产二期“时代玫瑰园”的项目目标。其售楼广告语令你动心不已:“当你出门倒垃圾时会碰到艺术家”,定位于“为年轻的心而存在”,受众不禁会产生无限遐想,将艺术与社区生活融为一体。

(二)“艺术生活家”的时代品牌深入人心

另一个项目“时代依云小镇”有着“艺术家群落”之称,这里常策划“依云艺术沙龙”,前卫又个性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聚集在此的艺术家也成为时代地产的居民,为生活带来无尽的欢乐。而“时代花生”的楼盘项目更像一件别具一格的艺术品,黑、白、灰的主色调充分体现了时尚明快的特点,一句“春暖花开生”的广告词令无数白领趋之若鹜。时代地产精准的营销定位,每一个楼盘项目都打上了“艺术生活家”的完美印记。它的营销模式类似今日美术馆成功的运作方式,时代地产售楼处在一楼,时代美术馆在二楼。

(三)商业支持,学术独立

时代美术馆是公益非营利的定位,与时代地产的关系既密切又独立,该社区美术馆既服务于时代地产,又坚持美术馆的独立运作。坚持开放、自由、真实的艺术生活准则。如今,在美术馆的一楼开设了书店与咖啡厅,是美术馆的附属场所,希望让更多的观众驻足,前来美术馆观展、休闲与消费,尽力去平衡艺术与商业,社区居民与艺术空间的距离,保持艺术的本真。

四、时代美术馆的学术与公共教育

(一)坚持“面向公众,学术独立”的方针

时代美术馆始终坚持“面向公众,学术独立”的方针,艺术教育是时代美术馆的一个重要的社区服务功能,因突出服务于社区的定位,它的展览活动不同于日常美术馆的展陈方式,更强调“实验性”及社区的“互动性”。时代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推广在全国美术馆领域中独树一帜,大胆超前。其中有面对公众的艺术家工作坊、专题讲座和导览活动;与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非营利组织合作,将当代艺术带进城市和社区;特别针对忙碌的城市文化精英,组织鉴赏性艺术沙龙;还有为艺术家作品及项目资料建档,以阅览室或电子档案的方式逐步向会员与公众开放。各类富于创新的教育项目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接触艺术的途径。例如,近年,成立了附属于时代美术馆的非营利性机构——“黄边站”,每周末开展艺术课题研究。“黄边站”是一个长期的、具有独立性的研究项目,以研究会形式共同探讨艺术实践经验和理论。社区艺术教育是建立在具体的社区生活之中,逐步引导社区居民用艺术理念进行沟通,启发更多的受众运用美学经验去感受生活中的艺术。

(二)社区艺术节推动社群艺术

“下一站,是黄边站”,你能相信这就是广东时代美术馆打造的年度社区艺术节主题吗?多么亲切的题目,就像走进社区邻里,拉近了艺术与居民的距离。聚集社区的创意能量,去打破美术馆空间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界限。例如,2012年社区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社区影像计划”引起了较大反响,参与者基本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志愿者、艺术爱好者及社区居民,根据主题共同创作完成,用定格动画讲述你的社区故事,所播放的定格影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并在网络上热播。“艺术门诊”活动策划也极富创意,邀请到粤港澳十位“艺术大夫”出诊,为当代艺术“把脉”,根据“诊断”,开具“处方”。号召社区居民快来“艺术门诊”,“病人”已经在时代玫瑰园街区设立“急诊室”等候大夫的诊治,告诉他们关于艺术、艺术场所、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一切,让他们“药到病除”!通过这种有趣的“角色游戏”,设计了艺术家与社区公众的对话,实则是一场灵活的艺术教育,打破传统,变静态为动态,打破时空,作品从墙面上跳出,传播形式发生变化。

五、建立社区美术馆的意义

广东时代美术馆建馆以来的成功运营向我们证实了:美术馆与住宅社区都并非以单一形式呈现,居住区同样可以吸收商业、文化及与城市生活相关联的部分。首先,美术馆的使命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艺术的发展,艺术的本质则需要不断的沟通,而正是通过社区美术馆这一媒介,探索从社区营造到艺术介入空间的生活美学。其次,社区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策划的众多社区活动,有绘画、装置、影像、戏剧、舞蹈等众多艺术种类,大大促进了跨领域间的合作、多元艺术社群的扩大交流。再次,社区美术馆只有多方合力参与推动社区艺术,方能逐步提升国家或地区的艺术之风,将运用公民生活美学引领创意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鸿庆.超博物馆[M].台北: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3.

太原美术馆 篇9

总面积:32, 50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07年—2011年

Location:Taiyuan, China

Total Area:32, 500 sq.m.

Project Date:2007-2011

太原美术馆力图创造一个由一系列连续性的内外空间组成的综合体。建筑造型灵感来自于极富山西特色的晋中梯田地貌。其叠置而光滑的外皮正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能够实现的对于自然与人造光环境的调和与配置。美术馆的最终形式是一个新颖而极具几何张力的建筑体量, 而该体量的探索与创作则完全是基于对不朽的几何学原理的尊重。

在白天, 它轻盈地盘旋在基地上方, 宛若鸟儿展开翅膀, 拥抱来此参观的人们进入它极富包容的羽翼之下;而在夜间, 建筑的内外呈现出迥异的表皮特征——外部形似厚重的未经雕琢的天然石材, 而内部却异常光滑和明亮, 尤其是从各孔洞中迸射的夺目光华。

美术馆蜿蜒曲折的形式试图像传统山水画一样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提供游赏者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建筑自身的形式在默默引导着游赏者的同时, 又营造出一系列华美的光的韵律。而对于山西山形地貌在造园学意义上的抽象与转化则是提供这一系列空间体验的基础。

整个建筑形体呈现自我交织的绳结状, 此绳结状造型是由内外两条线性运动的轨迹编制而成的, 进而将美术馆本身与其周边环境牢牢维系在一起, 并由此产生了贯穿整个建筑体的流线系统。建筑外部步道自基地西端边界开始, 盘旋上升, 经过中央雕塑庭院, 在美术馆南立面主入口上方突然涌现, 继而再次下沉旋绕穿越景观到达主入口。内部的空间序列仿若蝴蝶结, 一端是步道旋绕的雕塑庭院, 另一端则经由宏伟的中央大厅开始, 用一系列不间断的坡道和电动扶梯串接延绵不断的线性空间, 并最终在入口与室外步道上方戛然而止。主要的电梯核心筒位于入口附近, 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游赏方式:垂直而贯通上下的直接穿越的行进方式, 使参观者能一目了然地感受整个美术馆内部丰富的空间序列。

The Taiyuan Museum of Art works as a cluster of buildings unified by continuous a n d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p r o m e n a d e 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The building responds to the urban parkscape in which it is set;visitors are encouraged to pass through the building while not entering into the museum itself.An exterior ramp threading through the building connects the heterogeneous hardscapes, lawns and sculpture gardens.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and landscape registers multiple scales of territory ranging from the enormity of the adjacent Fen River to the intimacy of the museum's own particular spatial episodes.

Inside, the security of museum space is maintained by a highly controlled interface between gallery and nong a l l e r y p r o g r a m s i n c l u d i n g a n auditorium, bookstore, restaurant, library, education center, and administrative wing.The individual sets of elevators and cores are distributed to guarantee easy access and easy divisibility between zones regulated by different schedules and rules of access.At the garage level, the services are intricately planned in order not to interfere with parking lots for staff and public.

The museum galleries are organized to ensure maximum curatorial flexibility.The galleries can be organized into a single, spiraling sequence for large chronological exhibitions or into autonomous clusters operating independently.For visitors architectural cues offer-the placement of ramps and portals,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space-provide a means of wayfinding.The building gives visitors the freedom either to follow a predetermined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r to skip from one set of galleries to another, in a nonlinear fashion.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10

一、京师美术馆现状调查

京师美术馆是坐落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的一所非营利性的大学美术馆。京师美术馆自建立以来已多次举办展览和学术活动, 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美术、艺术设计、书法、数媒、影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展览及学术支持, 并与外界建立了艺术交流的学术平台, 成为艺术学院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 由于京师美术馆的多数展览在策划与宣传方面多限于艺术专业, 忽视了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影响, 针对展览开展的交流活动也多属艺术专业内部研讨, 即便是对展览感兴趣的非艺术专业学生也因为展览咨询的获取不便而没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下文通过“关于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与大学美育”的调查问卷, 分析了北京师范大学非艺术专业本科生对京师美术馆的认知情况与接受大学美育的情况。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美术馆”为关键词, 从调查对象的观展经历、对京师美术馆的接受情况、对京师美术馆功用的认识和展览活动的兴趣点等问题入手展开调查;第二部分以“大学美育”为关键词, 了解学生对美育含义的理解, 对大学美育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期望;第三部分以美术馆与大学美育的作用、关系为重点, 调查了解学生对大学美术馆充分发挥大学美育作用若干模式和设想的认同程度。调查问卷的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非艺术专业学生, 涉及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外的23个院系的各级学生, 按照院系人数比例进行抽样发放, 采取分院系发放、宿舍楼发放和网上发放三种形式。调查结果回收了368份问卷, 其中351份有效。

统计到的样本数据显示, 调查对象中男生比例为38.2%, 女生为61.8%;其中39.1%是理工类, 55.3%为文史类。样本分析显示, 79.2%的学生有过到美术馆或博物馆的经历, 排名前三位的是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 但知道并到京师美术馆看过展览的学生比例为34%, 听说过但没有到京师美术馆看过展览的学生比例为49%, 从未听说过的学生比例为17%。以上数据表明, 到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是本校学生较为常见的文化休闲方式, 而京师美术馆在校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另外, “经常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展览”和“来过但美术馆总是关门”的情况不在少数, 所以在校学生到京师美术馆看展览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于获得展讯的渠道, 44.3%的学生选择了蛋蛋网, 32%的学生选择了校园海报, 28.5%的学生选择了校园广播台, 9.2%的学生选择了官方网站, 这些数据为美术馆的宣传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渠道。关于“希望在京师美术馆看到的展览类型”, 统计发现, 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展、影像作品展、设计艺术展、传统中国画展和文献资料展。最喜欢的展览类型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个人爱好,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美育的侧重。在这一点上, 美术馆与美育课程应互相协调, 引导学生拓宽眼界, 同时针对课程的需要举办相关展览和教育活动。

在调查关于美育含义的理解时, 有47.4%的学生认为是“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5.7%的学生认为是“培养美的观念和能力”, 11.5%的学生认为是“美德教育”。关于“目前我校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认为“只有理论而无实际训练”的占68.1%, “缺乏基本的训练器材和设备”的占53.3%, “方式呆板不能引起兴趣”的占50.1%, “不能与当下的文化艺术进行良好对接”的占22%。以上数据足以证明, 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单单希望学到美育理论知识, 而是更希望有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兴趣, 提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机会。另外, 通过调查还发现, 9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美术馆中接受美育比在教室中接受美育的效果要好, 而被问及“在美术馆中接受美育的形式”时, 59.6%的学生希望在展出作品时有解说服务, 47.1%的学生“希望能参加与展览策划人或艺术家交流的艺术沙龙”, 40.9%的学生“希望学习绘画、书法、摄影等的实际操作”, 31.5%的学生“希望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一名志愿者”。

综上所述, 大学非艺术专业本科生通过大学美育等课程的学习, 业已形成了对美和美育一定程度的认识, 对大学美术馆也抱有比较强烈的好奇与期待, 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有着比较鲜明的态度和诉求, 参观艺术类博物馆的行为在本校学生中十分普遍, 这便为大学美术馆在校园中的广泛接受奠立了基础。同时, 大学美育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单一和大学美术馆在校园中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确实存在, 为此, 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发挥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的构想。

二、充分发挥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的构想

1. 吸引学生走进美术馆——大学美育课堂的时间延伸

要发挥大学美术馆在大学美育中的作用, 首先要解决现阶段美术馆在校园中认知度较低的问题, 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美术馆来, 感受美术馆提供的丰富和直观的审美教育, 这是增进美术馆在大学美育中作用的基础条件。

首先, 扩大美术馆的宣传。因为大学美术馆的展览一般面向本校艺术专业学生, 展览的宣传也多在艺术学院内部进行, 校园内部的宣传较少, 方式比较单一, 所以美术馆的认知度比较弱。目前国内的大学多数拥有比较发达的校园文化宣传系统, 校园广播站、校报、学生会报、社团报刊等, 都是传播大学美术馆文化的良好方式, 可以在展览开幕之前邀请这些校内媒体参与宣传, 并报道开幕仪式, 扩大展览的影响。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校园网也是交换信息的良好平台, 另外各院系的海报栏和校园海报也是宣传的主要阵地, 都可以用来吸引学生, 增加学生感受艺术美、接受美育的机会。随着大学美术馆美育类展览和活动的增加, 大学美术馆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增强宣传的力度将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周边院校的学生和居民, 使他们也能到美术馆来领略大学美术馆不同于公共美术馆的魅力, 从而为公众美育的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其次, 创立志愿者机制。根据不同展览与活动的需要, 大学美术馆可以不同程度地动员大学生参与美术馆的日常工作, 避免参展者在面对前期准备、宣传、布展和现场控制等繁多任务时分身乏术的情况, 让大学生志愿者机制成为协助美术馆机制向着更加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的有力支撑。比如物理学、光学和资源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展厅场景的选材和布置、展览灯光调控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历史学、文学、哲学专业的学生在撰写展览知识标签时也可发挥专业特长, 补充艺术作品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信息。志愿者还可以通过培训成为某些特定展览的讲解员。这一方面会巩固他们的艺术学知识, 激发他们面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思考, 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另一方面会帮助观众真正接近作品, 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引导观众深入理解作品, 并通过作品获得与创作者的隐性沟通与思想共鸣。在此过程中, 观展者产生的自我认同与愉悦感能够拉近他们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 并引发他们再次回到美术馆的兴趣。

最后, 建立美术馆与观众的现场互动。由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差别, 他们常常因完全无法吃透作品的意味而产生怀疑和抗拒心理, 进而对这一类型的展览失去观赏兴趣和信心。而且, 在面对一些具有较强叙事性和背景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时, 观众也会因为不了解作品的叙述题材而无法完成对作品的理解。大学美术馆可采取现场调查、讲解、作品阐释标签和留言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美术馆展览、活动的建议和需求, 以完善馆内运营, 并及时调整相应机制和活动安排, 这个过程正是美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

2. 美术馆即美育课堂——大学美育课堂空间的扩展

首先, 展览是课程的引入。在前面的调查问卷中显示, 许多学生认为目前学校里的大学美育、美术俱乐部等课程授课方式单一, 不能引起学习兴趣。事实上, 如果用展览的方式连接美术馆与美育课程, 那么同样的授课内容也许会因为形式的一点变化而变得鲜活起来。由于美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文学、艺术学专业的教师, 对本校美术馆有着较强的关注意识。在这个前提下, 任课教师可以关注美术馆的展期设置, 预先了解一定时间内即将展出的作品, 然后以作品的类型、主题等要素为线索联系课程内容, 将鉴赏展览作品作为课程的切入点, 进而展开对艺术史某一时段或某种画科、流派乃至创作题材与形式美的讲解。这种建立在导赏基础上的授课方式, 可以从直观的艺术作品入手, 带领学生在美术馆的氛围中深入课程学习, 并通过展厅中作品的实例讲解, 使知识的传授变得生动起来。

其次, 展览是课程的延伸。大学美育课程主要致力于传播艺术美, 一般会选取历史上和现代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来阐释美的多重意义。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 课上不可能做到将整个艺术史作全面系统的梳理介绍, 但会留下一个个敲门砖式的作品或人物,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 在课程之外对某个艺术家、某段艺术史、某个流派和画种作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 大学美术馆应与美育课程联姻, 在规划展期时考虑与校内的大学美育类课程相配合, 通过发掘自身馆藏, 与国内外大学美术馆、公共美术馆、博物馆合作等方式开办课程协助展。美术馆遵循一定的学术逻辑, 设定展览的主题、作品选择和组合原则、展出方式等, 呈现最直观和真实的艺术史。在美术馆独特的气氛之中, 学生徜徉在作品之间, 脚步随着艺术史的历程延展, 对课堂之上透过幻灯片观望过的作品会有更加真切和深刻的再认识;对课堂讲授过的作品, 相关的画家、流派、画科也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比如结合美育课程的内容, 开办一次“中国工笔花鸟作品展”, 美术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以时间为序排列展品, 并辅以时代背景、画家简介、技法介绍、作品意义与鉴赏等知识标签, 让学生在观展过程中领略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美的同时, 把握中国工笔画学科发展的脉络, 充实课上学到的美术史知识。

最后, 展览是课程的表达。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除去艺术与传媒学院, 校内其他学院的本科生须选修大学美育、美术俱乐部、影视俱乐部等美育类课程, 这些课程是现阶段综合类大学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内容除了美育知识讲授和文学艺术作品鉴赏之外, 学生也有尝试创作的机会。就美术方面的情况看, 虽然大多数学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专业技法也不甚成熟, 但由于其对生活和情感的认识和感受力强, 也有一定的学习和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多不会为一般创作规律所约束, 作品形态鲜活, 手法新颖大胆, 具有独到的特色和审美意趣。大学美术馆可以设立专题, 研究大学美育类课程下学生的作品, 并就一主题组织汇报展览, 通过培养作品意识和荣誉感增强学生对于美育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形象美、创造美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对其他涉及文学、艺术、科学等学科门类的美育课程, 教师也可根据学科特色和课堂教学情况, 与美术馆合作, 举办相应形式的汇报展和活动。

3. 数字化美术馆的建设——大学美育的虚拟资源拓展

为更好地让学生共享大学美术馆的艺术品资源, 大学可以探索丰富多样的展示方式以及互动交流渠道。数字化美术馆就是一种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利用科学技术推介美术馆的有效手段。美术馆的数字化还给那些尚无条件建设美术馆的大学提供了一条积极的思路, 使其能够在网络上将自己的艺术藏品公之于众, 惠泽学生、研究工作者以及社会。早在2001年, 教育部就专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是当时唯一入选的美术类数字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和数据库等先进信息技术, 开发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环境的新型实用化辅助系统或手段, 美术博物馆就能实现展厅数字化[3]。数字美术馆通过官方网站、虚拟展厅和资源论坛的建立, 丰富美术馆建设, 培养学生浏览艺术网站、获取更多文艺咨询与知识的习惯, 拓宽学生接受美育的渠道。

建立美术馆的官方网站是外界了解美术馆的捷径, 也是美术馆展示自我形象、集散学科资源、融汇交流建议的空间, 是实体美术馆的无限延续。通过官方网站及时有效地传达美术馆的展览和活动信息, 为学生自主选择展览提供更多的方便。美术馆的官方网站可以成为美育学科资料的汇聚集散地。艺术史相关的画论、文学艺术理论、自然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作品评论文章以及画展开幕、艺术家访谈等的文献、视频、影音资料的收集, 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也是进一步展示和宣传美术馆的平台。另外, 虚拟展厅作为实体展厅的延伸, 以三维空间效果呈现展厅和展品的样貌, 让观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尽情地欣赏喜爱的作品, 或者重温观展时的情感思趣。虚拟展厅的建设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所必需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限制, 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所需藏品的信息。这种形式是美术馆的延伸, 是藏品数量、展示空间限制之外的补充,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领略大学美术馆的全部风貌, 并对所感兴趣的藏品作深入的探究。资源论坛也是不同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的有利场所, 美术馆可以发掘问题, 激发讨论, 也可以与学生交换意见, 完善管理。总之, 数字化美术馆是美术馆在时代特征下的新发展, 是延续和拓展美术影响力、改善大学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美育的又一手段。

综上所述, 大学美术馆发挥美育功能应注重三点。首先, 通过加大和拓展美术馆的宣传和建立互动机制的方式, 增加大学美术馆在校园中的认知度, 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美术馆参观, 以填补美育课堂时间的不足;其次, 通过建立展览与课程的链接, 让美术馆的展览成为大学美育课堂的引入、延伸和表达, 以赋予美育课堂教学生动的模式, 让学生在实际展览中体验艺术之美的创造力和技术性, 填补现有美育课程只有理论学习而无实践的缺憾;最后, 通过官方网站、虚拟展厅的建立, 使在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领略大学美术馆的全部风貌, 获得更多的美育学术资源。

本文系2010年“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基于美术馆平台的艺术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E A L100445) 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意强.美术博物馆学导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3.

[2]陈向兵, 钟曦.资源整合:综合大学美术教育的变革之路[J].南昌高专学报, 2007 (4) .

鲁讯美术学院2011学院奖回顾 篇11

最佳动画短片奖 (3D)

在上一期,我们的oohope鲁迅美术学院学院奖专栏中,为大家介绍了2011第二届鲁迅美术学院动画与媒体学院奖活动周的最佳视频短片奖学院奖、最佳摄影奖学院奖以及评委会特别奖的获奖信息。这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最佳动画短片奖(3D)的获奖信息。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三维动画设计的新观感、新思维。

郎月《守护》

《守护》作品介绍:

此短片以我的亲生经历为原型,讲述着女儿坐火车回老家看望重病的父亲,在医院发生的一幕幕,不禁悄然泪下,对比父亲没生病之前的生活状态,更是让女儿心痛不已。女儿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守护父亲,可是……

学院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柳森

《疯狂的蚊子》

《疯狂的蚊子》作品介绍:

疯狂的蚊子这部动画片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场景,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片段,给人会心一笑的感觉。本部动画片采用maya制作完成,场景自然不失华丽之感,室内匠心独运的摆设更为此动画片增加不少亮点,我希望能做出简单、有趣、能让人感到愉快的作品,这次我做到了。

优秀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王慧娟、王娟、邹妍、郎思波

《芊芊的世界》

作品介绍:

芊芊、西西、圆圆三个好伙伴生活在宁静的树林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芊芊滑滑梯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刮破了,芊芊伤心极了,西西和圆圆安慰着芊芊并把她送回家。回家后妈妈不但没有骂她,反而在妈妈的帮助下,将衣服缝好了,并加上了一个漂亮的口袋,又变成了一件更漂亮的新衣服……

优秀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杨澍《幻想》

作品介绍:

此三维动画短片中,分别应用了人的各种动势、孔明灯、光等意向化的元素来表现幻想这一主题。作品中运用了很多特效效果,并结合意向化的元素和奇幻、具有想象力的视觉元素,来表现幻想的思维空间。

优秀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孟田甜

《MELTING》

作品介绍:

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这是一部反映环境生态问题的动画短片,本片通过描写无家可归的北极熊,以及在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来影射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即将导致的恶果。

本片的角色是一群极地动物,主人公是北极熊,作品的背景时代是不久的将来,全球变暖,北极已经融化殆尽,南北极动物到处漂泊,寻找自己的容身之所。

优秀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白晓峰《豹子头》

作品介绍:

《豹子头》是一部以四大名著《水浒传》截取改编的动画片。故事主要讲述主人公林冲上梁山的缘由。本片力求中国风似地的形象和色彩的设计,并且在镜头灯光和动作的调整投入大量精力所以除了风格和形象的设计,打斗场面也是本片的看点之一。

优秀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徐羚琪

《ALLEN AND PUPIL》

作品介绍:

一个外星人驾驶着飞船抵达地球,他盘旋在一所学校的上空。而此时此刻,一位男生正在教室里上课,由于课间的一个偶然事件,这位男生阴错阳差地与外星人产生了关联,他浑然不知地与外星人互动,直到事态发展到让人匪夷所思、让人惊叹的地步……

优秀奖

最佳动画短片奖(3D)

崔兴辉《NEXT》

作品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篇12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于2009年12月2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千余幅素描作品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定位为大型研究展,它既是对中央美术学院60年素描学科一次重要的学术梳理,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素描专题展。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素描教学”、“素描与创作思维”以及“艺术家个案研究”。展览的总策划人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

本次展览的举办目的,并非为了继续推动学院素描问题的争论,而是引导观众以客观的态度回看素描作为西方美术的一个品类来到中国后发生了什么,继而让人们思考:在一个同样强大又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里,中国艺术界是如何对待素描的;在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进程中,它起到了哪些作用,其结果又是怎样的;素描与中国传统绘画、设计、建筑、综合艺术等门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在现今国际艺术格局中,我们在素描这个领域中,已经走到了哪里。

上一篇:观念与行为调整下一篇: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