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庆

2024-08-20

旅游节庆(共12篇)

旅游节庆 篇1

近年来,国内乡村节庆旅游的兴起使其日益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乡村节庆旅游也逐渐成为乡村目的地促销的有效手段。乡村节庆旅游的发展有赖于乡村旅游情况,但是乡村节庆旅游也促进了乡村旅游全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乡村节庆旅游的发展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1.1 乡村节庆旅游

乡村节庆旅游是指因乡村节庆而引起的旅游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乡村节庆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乡村节庆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庆祝某一特殊的时间、人物、事件;或者为了教育人民大众,让人们了解某些信息或知识;或者是为了销售某地的产品或销售乡村。(2)乡村节庆旅游的内容一般以当地乡村特色(包括各种资源、产业特色等)和乡村文化传统为基础。因此,乡村节庆旅游的地方性和文化性表现很突出。(3)乡村节庆旅游的形式体现在参与者的目的是通过参加乡村节庆活动获得特殊的娱乐体验,因此活动的表现形式必然要求活泼、亲和力强。(4)乡村节庆旅游的功能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地区文化和经济内容的载体。乡村节庆旅游可以提高举办地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对招商引资、本地产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大量的人流使举办期间购物、餐饮、娱乐、住宿、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收入大大增加,又促进交通、贸易、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另外,乡村节庆旅游还具有很大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乡村节庆旅游可以传播知识、传递文化,可以提高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水平。

1.2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从地域出发进行概念界定的,与都市旅游相对应,所有发生在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等都属于乡村旅游范畴。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在2004年贵州举行的首届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1.3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相关性

1.3.1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

这主要表现在乡村节庆旅游地点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从乡村节庆旅游地点的选择来看,一般乡村节庆旅游活动举办地都是乡村节庆资源富集,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的地区。因为只有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也只有旅游业发达的乡村才能为节庆旅游提供优质的接待和服务。从乡村节庆活动的组织看,无论是节前的营销宣传,节中的接待都必须在旅游部门的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旅游业效益的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需要依靠节庆活动的开展和乡村知名度的扩展。

同时,乡村节庆旅游其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游客到乡村,并且让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融合发展。所以乡村节庆旅游又隶属于乡村旅游,可以视之为一种乡村旅游产品。

1.3.2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呈动态发展,这种动态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乡村旅游与乡村节庆旅游发展的时间序列和发展的层次上。从发展序列上来看,乡村旅游相对于乡村节庆旅游来说属于基础性产业部门,往往较乡村节庆旅游发展得要早,只有当乡村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乡村节庆旅游的产生才具备前提条件。而乡村节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将促使乡村旅游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的序列首尾相接,使乡村旅游与乡村节庆旅游不断地发展,并使乡村旅游和乡村节庆旅游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

2 乡村节庆旅游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

2.1 乡村节庆旅游的举办可以弥补乡村旅游的“淡季”需求的不足

季节性问题一直是乡村旅游非常困惑的问题,从现在旅游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已经有许多乡村通过对乡村资源、民俗风情等因素的优化融合,举办别出心裁的、丰富多彩的乡村节庆旅游活动,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选择;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旅游资源结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并能较好地解决乡村旅游淡季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比如在北方地区,通过在冬季举办一些冬季乡村节庆旅游活动等,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旅游旺季,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当地旅游资源,又缓解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淡旺季的矛盾。

2.2 乡村节庆旅游提升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之间恰好形成一个相互积聚注意力的效用机制,乡村节庆旅游的成功举办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来了解节庆旅游的举办地,而著名的旅游地也会为人们是否参加节庆旅游活动增添砝码。因此,乡村节庆旅游和乡村旅游之间的这种人气积聚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

节庆旅游活动是目的地形象塑造有力手段,成功的节庆旅游活动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符号,比如山东滨州冬枣节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金牌节会”,由于节庆旅游的成功举办不仅仅向国内外宣传推广冬枣、扩大冬枣知名度、美誉度,也使滨州这个城市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并且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2.3 乡村节庆旅游拓宽了乡村旅游产品线

乡村节庆旅游本身就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内容。同时,由于参加乡村节庆旅游活动的观众中,既有普通以乡村节庆为观光休闲的普通游客,也有乡村农产品的经销商,他们以参加节庆旅游活动为途径,不仅融入乡村节庆旅游的气氛之中,还欣赏了乡村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并且对当地的特色产业、投资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寻求当地特色的产品进行合作销售,可以说是参加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商品交流会。这种合作销售可以使当地特色产品打破地域限制的销售问题,将产品销往各个地区,不仅提升了本地区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商品制造业的发展,由此开始乡村旅游不仅只是观光休闲,还可以是乡村商务旅游,优化提升各乡村旅游的产品线。

3 乡村节庆旅游发展对策

3.1 注重乡村节庆旅游的乡村文化性和当地性

乡村文化是乡村节庆旅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一个地区节庆旅游活动的主题所必须体现的。文化是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的审美行为,人们希望了解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各地的乡村文化包含其饮食、风俗、娱乐、服饰、建筑、礼仪、宗教等。正因为有了文化的差异,才让乡村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所以文化的作用可见一斑。一项节庆旅游活动成功的因素离不开其自身文化。节庆旅游活动的主题可以是物质的、自然的,也可以是文化的。但其整个策划开展的过程是离不开文化内涵的。乡村的本土资源是开展乡村节庆旅游的基础,传统文化则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是乡村节庆旅游活动的成功关键。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个性化的文化,成为一个乡村节庆旅游活动的根源。没有结合本土文化的乡村节庆旅游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会下降,会逐渐失去竞争力,以至于不能长久成功的举行下去。节庆活动因其主题鲜明、信息集中、具有吸引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提升了举办地的形象。

所以,乡村文化对乡村节庆旅游有着重要作用,乡村节庆旅游的成功举办依托于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的文化即乡村的魅力所在。文化是各个地区举办节庆旅游活动的出发点,通过举办节庆旅游活动还可以挖掘当地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出自己具有特色的品牌,提升了自身的形象和竞争力。

3.2 充分整合区域内的相关资源

资源的组合表现在其内部资源的组合:乡村节庆旅游、乡村旅游在各个方面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中需要优势资源。外部资源组合:乡村节庆旅游、乡村旅游、通讯、娱乐、餐饮、交通等各行业之间的合作;地区资源组合:乡村节庆旅游、乡村旅游与区域内其余的旅游相关资源整合。把上述资源整合然后与乡村节庆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最终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

3.3 乡村节庆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

要实现乡村节庆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应从营销推广、旅游产品开发和政府支持三方面进行开展,乡村节庆旅游的举办不仅仅起到宣传本次节庆的作用,更大范围的是由于乡村节庆旅游的举办使更多旅游者了解节庆旅游举办地区的其余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也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产品的制造尽可能地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于乡村节庆旅游的举办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政府的认可是至关重要的,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并且政府作为管理者应该着眼未来,对于那些社会影响大的和市场潜力大的乡村节庆旅游给予扶持。

3.4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乡村节庆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乡村节庆旅游,尤其是发展可持续的乡村节庆旅游就必须保证有相应的人员配备,相关部门应组织乡村节庆旅游的经营者等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经营水平;政府应该在当地建立学习班,对经营业主进行审美、服务、法律的培训,及时地培养适应当地的旅游业人才。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和学习,积极培养乡村节庆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设立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引导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和规范乡村节庆旅游的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蔚艳.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2007(05).

[2]程东东.旅游节事与城市旅游发展的互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王保松.重大节事对青岛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4]陈燕.淮安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9).

[5]马勇.会展与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1).

[6]马勇,陈静.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7]王爱鸟.宁夏节庆发展[D].银川:宁夏大学,2009.

[8]查芳.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6).

旅游节庆 篇2

节事旅游活动在我国的兴盛始于20世纪90年代,节事旅游活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据数字统计,目前,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加上现代节事活动的节日,其数量已达到5000多个。中国已成为世界节事活动的大国。近年来,宣传和推出各种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方法之一,许多地方也通过举办各种节事活动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大连的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等。城市节事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形式,在我国城市的发展中正扮 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节事活动,既张扬了城市的个性,繁荣了城市经济文化生活,也发挥着“依节造势,因节发展,以节兴市”的作用,往往成为一个城市最具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事物。

第一节 节事旅游的概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对节事旅游的研究就开始了,在1984年,里奇(Ritchie)提出了对节事的定义:“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

我国学者对节事旅游也做出了自己的定义,代表性的有吴必虎对节事旅游所做的概 念界定:节事旅游又称节事旅游,通常是指一些含有多种旅游项目的事件,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轻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节事旅游是指周期性举办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一次性结束的事件。

第二节 节事旅游的类型

节事旅游活动可以从依托资源和体现内容方面分为以下几类:

1、历史文化型:对于传承了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来说,有着历史文化型的节事旅游活动再正常不过。中华民族传承的节日活动很多,有春节拜年、立春祭农、元宵灯火、三月三女儿节、寒食禁火、清明上坟、四月佛诞(农历四月八日)、端午龙舟、七夕乞巧、中元鬼节、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腊八煮粥、除夕守岁等。近年来我国在传统节日时规定法定假期,使得人们在节日期间外出旅游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抓住机会加强节日游的宣传与优惠,这些都促进了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近年来清明、五一、十一出门旅游已几近风尚。

2、民俗风情型: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节日,如在云南地区的傣族泼水节互相泼水以示祝福,位于内蒙古的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位于西藏的藏族雪顿节表演和晒佛,苗族踩花山男女谈情说爱,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等。各民族都以其独特的节日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

3、娱乐休闲型:中国的娱乐休闲节日自古就不少,三月三女儿节就流行踏青,重阳的登高活动也是以休闲为主。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旅游企业推出情人节双人游、母亲节带着妈妈旅游,儿童节带孩子游等等五花八门的名目旅游。

4、综合型:上海世博会、西安的世园会等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大型博览会,自然吸引大批游客来往。

第三节 节事旅游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旅游事业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节事旅游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得到重视,举办现代节事活动数目逐渐增多。一方面,节事活动的总体发展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从数量上、规模上和形式上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另一方面,在节事活动的个体发展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屡败屡战。总结起来,其发展障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的主题雷同,缺少地域特色;

2、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化运作不规范;

3、品牌意识差,宣传促销力度欠缺;

4、节事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第四节 节事旅游的策划

节事旅游是一种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性旅游活动,与传统旅游不同,节事旅游是人为策划的,以举办地丰富的人文、节事活动为载体。在国外,80年代起就有关于节事旅游的专著出版,但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使得国外的研究难以成为有效的借鉴。中国是一座具有古老文化传奇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这些历史文化、风景名胜。节事旅游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旅游项目,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一、节事旅游策划的原则

1、突出主题 主题是节事活动的主旋律,如果主题模糊,就会使节事活动显得内容杂乱无章、效果平淡无奇,进而导致节事活动缺乏活力,前景暗淡。而鲜明的主题,会指引着节事活动各个项目的策划设计和执行,从而使整个节事活动显得利落不拖沓。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从一开始就提出了“青岛与世界干杯”这一主题,因而使青岛国际啤酒节届届获得成功,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抓住特色 节事要办好,关键在于有特色。找准特色,就是破解了节日经济的密码;抓住特色,就是抓住了节日经济的命门;节事活动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上。这些特色在一些举办得比较好的城市节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哈尔滨冰灯节,在内容策划上,突出了哈尔滨地区富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文化,设计出了一系列观赏性强的活动内容,充满了狂欢气氛,极大地吸引了来宾和市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广泛参与 节事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活动,是“市民节”、“狂欢节”,吸引最广泛的民众参与,是城市节事永葆品牌生命力的灵魂。城市节事必须办成群众踊跃参与、国内外游客热烈推崇的活动。因此,一定要在群众参与上大做文章,才能把活动搞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举办目的。

4、国际化 在信息化时代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节事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城市节事的国际化,是节事活动档次的表现,也是节事活动效益的需要。城市节事要尽可能办成国际性的盛会。2004年第15届上海国际旅游节,提出了“世界的节日”这个主题,加快了上海国际旅游节跻身世界著名节事行列的步伐。

5、市场化 经过20余年的实践,各地都在探索按市场化机制举办节事活动。从目前全国情况看,城市节事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主要通过门票、广告、赞助、交易会、冠名权、摊位出租、委托承办、买断举办权、媒体和企业投资或入股参与、拍卖活动等方法进行。

6、不断创新 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节事活动,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不少教训,现在都在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不断推陈出新。

7、注重效益 搞任何活动都要注重效益,搞城市节事活动也一样,对效益,应做到“三个结合”,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相结合、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相结合,三者缺一不可。

二、节事旅游策划的要点

节事旅游策划要突出4个要点,即重点、亮点、热点和卖点。要增强节事活动吸引力、影响力,一定要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时代特色上下功夫、做文章,把城市节事办成时代性强、有特色、有新意的时尚性节日。要着重抓好城市节事的重点、亮点、热点、卖点问题。一个城市节事的内容很多,在具体实施上要注意抓重点,突出亮点。亮点就是闪光点,是体现一个城市节事的特色的东西。亮点必然是重点,但重点不一定都是亮点。接待工作是个重点,但它却不是城市节事的亮点。要抓住城市节事的亮点,做好、做细、做出成效。2005年昆明国际旅游节,改变了过去打“明星牌”的做法,着重突出本土原生态的展示。在开幕式文艺晚会“相约彩云南”中,集中展示了云南原生态的歌舞。云南省以丰富的民族风情著称,全省有26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创造了风格独特、风情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这些民俗文化通过文艺的形式集中展示,引起了轰动,成为旅游节的亮点。要抓住热点问题,热点就是兴奋点,城市节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休闲文化,因此,要设计一些让人兴奋的项目和内容,如观光、休闲、游园、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等,使人们在兴奋中放松,得到精神和身体的享受。所谓卖点就是吸引人,多策划一些有效益的项目和内容,使城市节事真正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相结合。城市节事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避免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注意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展示这些资源,使城市节事既有鲜明的主题,又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既体现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展示现代文明的魅力。

三、节事旅游的开发原则

1、群众性原则 相信已经有学者观察到,源于民间,并让广大市民参与,是提升节事魅力的关键,而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的关键,则在于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因此,传统节事的复兴也往往是广大群众自发的愿景与诉求。传统节事的旅游开发,其本质是将传统节事植入现代旅游元素,使之更具观赏性、参与性与休闲性,激发广大游客的旅游情趣,实现传统文化的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只有首先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赢得社区群众的支持,传统节事的现代旅游开发才能散发出真正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因而,贯彻群众性原则,传统节事旅游开发的主题定位要本于民间;节事的主体也要基于民众,其绩效评价要重视群众感受。要使游客与民同乐,而不是“与君同乐”的陪衬。迄今以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主导的所谓传统节事的旅游开发,由于没有遵循群众性原则,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苏州丝绸旅游节”,究其根源就是政府色彩太浓,商业性冲淡了群众的娱乐性。

2、物质性元素与精神性元素有机融合原则 节事的物质性元素是指节事活动举办时凭借的物质载体以及在节事活动基础上延伸的专为游客设计的各种旅游物品,如赠品、纪念品和旅游食品等。节事的精神性元素指节事活动期间的各项仪式、工艺、程序、节事的传说及相关宣传报道等。城市传统节事的旅游开发需要重视物质性元素与精神性元素的有机融合,以便更多游客能在有限的旅游时空中获得全方位的立体式体悟。遵循此原则,要求城市传统节事寻找传统节日典型的物质性载体,让这些物质载体召唤民众的情感,传承节事文化精神,延伸旅游产品与活动项目,达到游客广泛参与的目的。如泰国水灯节期间,借助盏盏精巧水灯汇成的烛光之河,带动灯船比赛、水灯小姐选美、水灯祭祀等庆典。同时依托精神元素,精心策划节事文字性材料并与物质性元素相陪衬;严格传统节事表演仪式,提升传统节事的文化空间与品位。在这方面,“广州乞巧文化节”有着成功的经验。该节事在重视“乞巧”手工艺品开发同时,积极利用媒体推介节事,全面恢复了乞巧的传统仪式;迎七夕摆七娘斗智又斗巧,对联应景,营造了浓郁的节事氛围。

3、特色与创新原则 突出特色,特色是节事活动成功的基础,旅游活动的特性就是“求新,求异,求奇”,而创新性是举办节事活动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产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会延续新的生命力,才会具有竞争力。节事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节事的生命在于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民俗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创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市场化运作原则 节事旅游运作涉及部门,行业和企业众多,需要由政府部门出面,对节事的运作实行整体协作,以维护节事期间的正常社会秩序。政府主导并非政府主体,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探索“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多种模式,政府在其中只扮演裁判员,服务员的角色,只负责监督与协调,以达到所谓“有组织无政府形态”。应遵循“资金筹措多元化,业务操作社会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活动承办契约化,成本平衡效益化,管节办节规范化”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形成“以节事养节事”的良性循环。

国内节庆旅游文献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国内 节庆旅游 研究综述

在体验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旅游因契合了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旅游前景看好同时竞争也日趋加剧的情况之下,世界各国纷纷开拓新的旅游项目, 节庆旅游成为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例如西班牙的斗牛节、挪威的海盗节、德国的啤酒节、日本的樱花节等等, 都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对节庆旅游相关概念的探讨

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节庆旅游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相似的提法有“节庆旅游”、“节事旅游”、“事件旅游”和“文化节”等等。

吕镇、王艳红和李天恒(1995)认为旅游节庆日就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从民族文化、民间节日发展来并定期举办的节日庆典活动。朱佩军(1998)认为节庆活动是指人们根据某节日所采取的庆祝、祭祀、纪念等活动。李力和崔卫华(1999)把旅游节庆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旅游节庆指一些内涵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节日等活动。2003年5月和6月,戴光全和保继刚(2003)联合发表了《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和启发》,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介绍,这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对西方事件旅游研究进行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国内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笔者认为所谓旅游节庆是指一定区域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可以被用来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事典活动的总和。

二、国内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1.中国节庆旅游的实践先于理论研究

我国的节庆旅游首先在温岭旅游城市创办起来。1983年, 河南省洛阳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节庆旅游之一牡丹花会。1984年和1985年,山东省、黑龙江省也在当地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分别创办了潍坊国际风筝会和哈尔滨冰灯节,揭开了中国节庆旅游发展史上的第一页。

2.节庆旅游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中国节庆旅游的理论探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991 年,王明波、韩天雨等人编辑出版了中国地方经济文化节,系统地介绍了各地经济文化节的基本概况、组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怀林(1992) 、蒋祖云(1994) 、孙永强(2001) 、兰铁民( 2003) 等在文章和专著中从节庆文化的角度对节庆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 吴必虎(1997) 在中国国内客源市场的系统研究一书中, 把上海市的节庆活动之龙华庙会列为一项旅游吸引物做过相关分析; 朱佩军(1998) 在总结传统节庆活动发生地的种种特征后, 认为大中型城市将是节庆旅游兴起的首选, 并较早地提出节庆旅游活动产业化的观点;石玉凤、李建国、单博诚、王尚志(2001) 在充分肯定了节庆旅游的文化与经济两种功能基础上, 着重从经济功能对地方经济活动的工作原理及节庆旅游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的社会投入与产出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出地方经济文化节慶旅游过程的工作原理、节庆旅游这一产品的内部分析、节庆旅游过程中诸方面的关系, 并建立了三种节庆旅游数学经济模型;陈文君(2002) 从节庆旅游的文化功能层面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文化主导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节庆旅游的文化性、多样性、参与性都构成了旅游吸引要素, 也为旅游商品的营销和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李玉新(2003) 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 提出节庆旅游的经济影响只是节庆旅游影响的一个方面, 它还会给目的地带来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影响。在扩大经济影响的同时, 社会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当负面的社会影响过大, 可能会对节庆旅游的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 秦美玉(2004) 提出节庆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 在具体设计、策划、举办节庆旅游时, 应以节庆旅游文化的原则, 按照有关文化旅游及文化产业的要素来进行。

三、结论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 国内对节庆旅游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成果总量少, 滞后于节庆旅游开发实践。

(2)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分类、特点、要素、开发意义等一般问题的探讨和界定上, 或者是对其中某方面进行探索, 研究视野较窄, 研究内容相对单一。

(3) 对传统民俗文化节研究相对成熟, 对现代商业旅游节庆活动研究较少。

(4) 缺乏节庆旅游形成机理的研究。

(5) 缺乏节庆旅游空间竞争及其功效研究。

我国的节庆旅游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将二者孤立起来;许多研究尚显空泛,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研究方法有限,主要是文献和调查;系统化不够等等。这与我国研究的宏观条件有关,也与我国节庆旅游发展起步不久,发展时间不长有关。

在未来的日子里,应当多借鉴国内外节庆旅游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对节庆旅游的总体把握。随着我国节庆旅游实践的继续深入,人们对节庆旅游认识也会日益加深,关于节庆旅游的研究也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吕镇,王艳红,李天恒.旅游节庆日产品的设计研究[N].青岛大学学报,1995-10(1).

[2]朱佩军.旅游节庆是都市旅游的生力军[N].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9(3).

[3]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N].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2).

[4]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N].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4).

[5]张彬彬.城市事件旅游活动的地域差异[J].旅游科学,2003(4).

中国节庆旅游研究初探 篇4

节庆旅游是指依托某一项或一系列旅游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参与性强、具有开放性的各种活动项目,以吸引大量受众参与为基本原则,以活动带动一系列旅游消费和吸引投资、进而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为最终目的的所有活动的总和。从本质上讲,它是旅游的一种形式。

2 节庆旅游的作用

2.1 形象宣传

旅游节庆的举办可以自然显示当地的文化、经济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因此它在宣传和传播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方面具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

2.2 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2.2.1 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

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品牌节庆活动能够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旅游节的举办,受益商家从商场延伸到宾馆、餐馆,商旅结合,带动了旅游销售的增长。据统计,2003年10月到11月旅游节期间,不夜城地区商业收入比上期上升12%,宾馆客房出租率较上期增长15%,自国庆黄金周出现的餐饮高峰一直延续至旅游节结束。[1]

2.2.2 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活力

举办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能够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另外,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能够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来举办地,其消费可为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资金。得到公众认可的旅游节庆活动,还可以带来大量本地居民的消费。

2.3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旅游节庆的举办,一方面使当地的文化对外传播变成现实,另一方面,成功旅游节庆的举办,从初期国外游客的被动参观到成熟期的主动参与,其带来的国外的文化,在旅游节庆举办地形成多种文化的结合和互动,从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2.4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现象,尤其是民族和民俗文化有相当一部分由节庆活动来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变迁,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日趋淡化。有意识地开发旅游节庆资源,能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保存、认同和传播。

3 中国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节庆资源丰富多彩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与此相应,各地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也异彩纷呈。以年节为例,北国冰城哈尔滨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人们便利用松花江上巨大的冰块制作成各式冰灯,为节日增光添彩;而岭南的羊城广州,则春暖花开、气候宜人,姹紫嫣红的花市,就成为独树一帜的年节节目。这种多样性,正好适应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求异性。

3.1.2 民族特色鲜明

与西方的节庆文化迥然不同,中华传统节庆文化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成为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大景观。如传统年节中的烟花、爆竹、门神、年画、对联和祭祖敬宗的理念及具体礼仪形式、元宵节的灯笼、七夕节的乞子习俗、重阳节的登高、除夕的守岁等,都是民族信仰和习俗的表现。此外,如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端午节纪念屈原和中秋节纪念反抗蒙古族腐朽统治等内容,则是灿烂辉煌的中国历史在传统节庆文化上的直接投影。众所周之,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性。据报导,到我国旅游的西方人,有很多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而我国传统节庆所具有的独特民族性,恰好满足了旅游者探新求异的动机,是体现其旅游资源价值的首要因素。

3.1.3 群众广泛参与

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之所以能始终保持着兴旺不衰的态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起源于民间,散布于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其所拥有的社会互动性和群众性自不待言。如元宵观灯、端午赛龙舟等,往往形成广场文化和行进文化,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可以说群众的广泛参与使节庆旅游充满着生命力。

3.2 劣势分析

3.2.1 发展节庆旅游的物质载体缺乏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底蕴深厚,可物质载体缺乏,因为许多传统节日的产生和成长离今天太遥远,许多的节庆物质载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消失了。

3.2.2 发展节庆旅游容易导致原有文化的变味

节庆本来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用组成部分,是当地文化的重用构成要素。可发展节庆旅游就是要把节庆变成旅游产品,甚至是要创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节庆。这使节庆失去本来的面目,也可能会使其吸引力降低。

3.2.3 传统节庆没有与时俱进

许多节庆仍然完全保持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面目,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就使它缺少一种亲和力,如果利用这些节庆来发展旅游可能对旅游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3 机遇分析

3.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良好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生活的标志和特征之一。

3.3.2 国家高度重视传统节日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经过充分研究和大量调查,国家将增加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作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这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人对传统的回归,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节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3.3 新农村建设为节庆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的传统节庆多来源于农村。新农村建设可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有利于广大农村地区将节庆中的优秀文化因素进行整理和挖掘,使其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使其发挥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4 挑战分析

3.4.1 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以美国文化为代表,是美国强势经济在文化上的反映,这种文化充斥着世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难免受其冲击。在这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西方的一些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伴随而来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衰退和没落。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轻视本国文化,导致中国传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这对节庆旅游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3.4.2 文化的生命周期有限

文化的生命也有其周期性,作为旅游节庆重要来源的传统节日也有其生命周期。由于传统节日多半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其生命力在弱化,这是节庆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4.3 现代人兴趣关注点的变化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对时尚的事物感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事物关注度在下降。而节庆旅游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节日的挖掘和开发。因此,现代人兴趣关注点的变化是发展节庆旅游的一个制约因素。

4 中国发展节庆旅游的对策分析

4.1 设计开发植根于传统节庆文化的旅游项目

在当地人们的心里,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不是一种旅游节庆,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政府强迫进行的,而是人们自觉参与的,具有很强的民众参与性。在旅游节庆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传统节庆文化对旅游客源市场的招徕作用,设计开发能与传统节庆有效接轨的旅游项目。

4.2 根据市场需求,精选旅游节庆主题

许多旅游节庆由于缺乏市场需求和资源特色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一厢情愿地推出以土特产为名或干脆以“旅游文化”命名的节、会,开销不少,却收效甚微。作为一种综合性、大规模、高层次的旅游产品,旅游节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适需对路的产品获取预期的效益。根据节庆文化的思想内涵,我国传统节庆的旅游开发应该紧扣五个主题:“福”、“圆”、“乐”、“丰”、“念”。

4.3 精心营造节庆氛围,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节庆活动项目的精心策划,营造气氛,集聚人气,这是任何一项节庆活动成功的前提。只有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才能吸引当地居民的参与,进而引起其它地区人们的关注。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必须大力倡导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密切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关系,创建良好的节庆环境,塑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4.4 加强对外宣传营销

除了向新闻媒介发布消息外,还应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在火车站、汽车站和交通集散地设置旅游节庆宣传牌、导游图和游览手册,还可以到周边地区开展花车巡游等宣传活动,尽可能吸引游客。杭州西湖博览会于2001年10月在苏州观前街新艺广场搭起舞台推销自己,表演相声、小品、越剧等多个节目。这种宣传自我、打造品牌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学习[2]。

4.5 重视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

旅游节庆活动具有影响大、参与群众多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将人们聚拢在特定环境中,并使人们在心情舒畅之中释放较之平日更强的购买力。旅游购物的巨大潜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3]举办部门可紧扣节庆主题,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出能留给旅游者美好回忆的旅游纪念品,如节庆的标志物、会标以及所在地的微缩模型等。

5 结束语

节庆旅游是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发展节庆旅游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我国具有发展节庆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如缺乏物质载体的问题;既充满了发展节庆旅游的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合适的节庆旅游发展对策,把节庆旅游发展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蔡梅良.论湖湘民间节庆文化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J].广州大学学报,2002,(4).

旅游节庆活动方案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明确黄金周活动的领导及组织机构,建立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二、强化安全工作。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报批手续,并制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三、保证活动质量。各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筹备,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上力争创新,保证质量,让游客满意。

四、加强新闻宣传。各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黄金周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

五、确保工作信息畅通。黄金周期间,各单位要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如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及市假日办汇报。

【范例】

一、活动主题:和谐武汉 畅游江城 感受金秋

二、活动时间:2012年9月29日—10月5日

三、活动地点:相关区、东湖、黄鹤楼等市内各旅游景区。

四、活动内容

(一)都市风光游

1、东湖磨山游园会

主办单位:东湖旅游局 咨询电话:87510186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东湖磨山区

内容:(1)“凤舞楚天风情游”。以楚文化巡游形式为主体,以楚城、楚市、凤标、楚天台等实景为背景,通过古老的乐舞和楚风楚韵的互动表演活动,精彩再现古楚时期的服饰、乐舞、仪式和风俗人情。

(2)“异域炫舞激情游”。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演团队将以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节目让观众领略异域风情文化。

(3)“荷风水韵生态游”。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充分展现东湖风景区的园林艺术、园艺小品及绚丽多姿的季相变幻;以特色花卉园为载体,让游客

体会优美独特的生态景观,特点鲜明的水生花卉和精细别致的盆景艺术。

(4)“玩酷运动休闲游”。集娱乐、游玩、竞技、饮食于一体,融入新建的儿童生态乐园、网球羽毛球场,友谊林休闲区、翠微轩茶舍等休闲场所,是运动休闲健康旅游好去处。

2、“热闹、喜庆、祥和”—黄鹤楼游园会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黄鹤楼公园 咨询电话:8887491

4内容:(1)“名人与名楼”展览,以图片的形式,进一步扩大黄鹤楼知名度,增强游客认知度。

(2)“名家书画联展”活动,省内著名书画名家作品齐上阵,风格各异,让海内外游客享受视觉大餐。

(3)歌舞表演,具有楚风楚韵味道的歌舞表演定会带给您美妙享受。

(4)中华奇石展,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方奇石,形态各异,韵味十足。

3、“打开自己 寻觅知音”系列活动

主办单位:汉阳区旅游局 咨询电话:84762497

(1)、“知音之声”归元祈福

时间:2012年9月14日—10月5日

地点:归元禅寺

内容:祈福法会、佛教游园会、归元文化论坛、祈福中华2012万人签名、平安接福等活动。

(2)、“知音之缘”奇石全宴

时间:2012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中华奇石馆

内容:122方“石制佳肴”奇石菜品展,让参与者体味“奇石有缘,石道无限”之灵气。

(3)、“知音之旅”品味人生

时间:2012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武汉动物园、张之洞博物馆、古琴台、龟山、晴川阁、汉阳江滩。

内容:“我为灾区大熊猫献爱心”、野生动物挑战生命极限表演;近代工业历史图片展;“知音文化有奖趣味灯谜&rdqu

o;,古琴、古瑟、古筝表演;“登高吸氧、蹦极健身”畅游龟山八景;“董方超藏明清字画展”等展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品味知音文化、三国文化、大禹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的精华。

(二)人文科教游

主题:科教人文地,山水浪漫处。

主办单位:洪山区旅游局 咨询电话:876782321、游武汉植物园,博览欧美奇葩。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内容:“世界奇葩异卉,领略欧美风情”、“欢聚会员俱乐部,分享绿色心情”、“采摘猕猴桃,争夺‘猕猴王’”、“勇攀高空云梯,智闯植物迷宫”、“花艺大挑战,体验种花乐趣”等。

2、游东湖海洋世界,看动物明星庆十一。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内容:“情景剧《海的女儿》”、“锦鲤吃奶”、“银海沙滩”、“人鲨共舞大联欢”、“海狮海豹贺奥运”和深海奇兵的“才艺展大比拼”等。

3、游东湖鸟语林,与万鸟齐欢腾。

地点:东湖鸟语林

内容:“首次引进蓑羽鹤与游客见面”、“趣味无穷鹦鹉群技表演”、“当红偶像魔术师show高超魔术技艺”等。

4、游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探解奇妙科学。

地点:中国地址大学逸夫博物馆

内容:“大地的颤动——地震科普知识展览”、“张和捐赠化石专题展览”等。

5、游九峰森林动物园,体验惊险刺激。

内容:“动物表演”、“自驾游、乘车游”及其他休闲活动等。

6、游张公山寨,享受多样乐趣。

内容:“张公山寨第二届柑橘采摘节”、“吴主寺望户观音开光大典”及其他娱乐活动等。

7、海星楚云庄·九大碗饭庄“来凤土家原生态美

食月”

时间:9月29日-10月29日

地点:洪山区鲁磨路(喻家山北路特一号、东湖磨山附近)

内容:恩施州来凤县土家族原生态美食:凤头姜、杨梅酒、土家腊肉、原生野菜等各色美食,展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销售来凤土特产品。

(三)乡村体验游

1、“橘子红了——问君何处享此景,江夏遍地红桔村”

主办单位:江夏区旅游局 咨询电话:87018018

时间:2012年9月27日上午

地点: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

内容:“2012江夏区金秋休闲游启动仪式”和参与捧桔子赛跑、吃桔子比赛、射桔子比赛、摘桔子比赛、桔园寻宝等五项趣味比赛活动。

2、江夏区乡村休闲活动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主办单位:江夏区旅游局

地点:古龙山庄、凤凰农庄、醉江月度假村、和平农庄、熊廷弼公园、龙泉风景区、汤逊湖旅游度假区

内容:“祈祷中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游湖,观佛数图腾活动”、“汤逊湖畔燃放吉祥如意湖灯活动”、“篝火晚会,假面舞会”、“农家菜肴,鱼鲜美食活动”及其他趣味比赛活动。

3、生态、休闲、健康游

主办单位:东西湖区旅游局 咨询电话:83225038

(1)四季吉祥生态、休闲、健康游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东西湖慈惠街道办事处四季吉祥景区

内容:盆景花卉观赏、参观花卉基地,划龙舟、坐牛车等趣味活动,老年大学歌舞表演、焰火观赏和蔬菜采摘、休闲垂钓等。

(2)柑橘采摘节

时间:9月29—10月5日

地点:东西湖区柏泉办事处张柏公路园林段(架子山南坡橘园、玉屏山北坡橘园、余刘湾橘园)

内容:柑橘、柏泉特产一路景,走进果园采摘柑橘、开展摄影大赛、评比橘王活动、推出采摘柑橘旅游线路及吃特色农家饭等。

(3)巨龙湖生态农庄休闲乐

时间:9月29—10月5日

地点:东山办事处巨龙湖生态农庄

内容:钓鱼、钓虾、打枣、摘西瓜、划船上岛捡土鸡蛋、摘桔子和自动烧烤等。

(四)休闲度假游

1、“木兰乡秋 精彩七日游”系列活动

主办单位:黄陂区旅游局 咨询电

话:61001728

(1)、“第五届木兰山武术大会”活动

时间:10月3日—10月5日

地点:木兰山风景区胜景广场

内容:木兰山武术文化交流,武术表演、交流比赛及颁奖等。

(2)、“迎国庆烟火晚会”

时间:10月1日晚8:00—9:00

地点:木兰湖旅游度假区

(3)、“十一快乐行,健康天池游”活动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地点:木兰天池景区

内容:舞狮及民俗乐翻天表演;武汉地区爱心艺术团歌舞、戏曲、乐器表演及服装展示。

(4)、木兰古门系列活动

时间:9月26日—10月26日

内容:“古门七彩葵花节”、“古门登高步步高”登山活动、“重阳节健康老人评选”等活动。

(5)、木兰清凉寨系列活动

时间:9月29日—10月5日

内容:“大碗秋茶迎宾客”活动。

(6)、农耕年华系列活动

时间:9月29日—10月7日

内容:“舞狮子,逛庙会,猜灯谜,篝火晚会团圆赏月”、“农耕年华首届采摘节”、“走进农耕年华——体验农耕文化科普游”等活动。

2、汉南区休闲活动

主办单位:汉南区旅游局 咨询电话:84851609

(1)、游武湖湿地,观赏珍奇鸟类,享受天然氧吧。

时间:2012年9月—10月

地点:汉南武湖湿地

内容:游客乘座游船在此领略大自然风光,吸收天然氧吧,观赏珍奇鸟类等。

(2)、十月金秋爽,汉南农家乐。

时间:2012年10月1日—7日

地点:汉南湘口街

内容:体验农事活动,采摘西甜瓜、农家菜和螃蟹喂养操作过程,走乡村路、品农家饭、吃野生鱼等。

(3)、走乡村路,游共青林,品大嘴汆汤元子。

时间:2012年10月1日—7日

地点:汉南纱帽街

内容:游玩共青林、吃汆汤元子等。

(4)、游爱国主义基地,赏国旗文化。

时间:2012年9月—10月

地点:汉南区文化馆

内容: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旗馆、国旗图片展、听动人

故事和书法艺术展等。

(5)、游历史名人馆,寻汉南历史文化底蕴。

时间:2012年9月—10月

地点:汉南区文化馆

内容:观赏商周大青铜樽及其他文物、“汉阳人”头盖骨化石、游览朱光亚的故乡等。

旅游节庆 篇6

获得快乐体验是现代旅游者主动消费的核心。在体验经济时代,因为人们生活日益富足,旅游者求知、求美、求新的需求日益增强,旅游发展已进入体验旅游阶段。日益成熟的游客消费心态以及日益提高的游客文化品味是“体验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现代旅游者和其他方面的消费者一样,希望借旅游不仅学到大量的地理、历史、文化与科学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开阔视野,更主要的是使旅游者精神上得到享受,放松因现代生活节奏造成的精神紧张,留下美好的记忆。

现代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性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从标准化旅游到个性化旅游。现代旅游者越来越趋向于摒弃那种无个性的大众化旅游产品,喜欢有一定强度的刺激物。青睐多样化和主题化的活动,更希望以浓厚的兴趣依照自己的爱好探索未知事物,购买体现个性的旅游产品,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观花,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他们更愿意仔细的“下马看花”,通过对旅游吸引物的直接观察或是动手参与,伴随真实的或者是虚拟的氛围,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涉及到游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从单纯观光到主动参与,现代旅游者已不满足只做一个旁观者,旅游者更愿意参与目的地的活动与庆典,从中获得传统的观光游所体会不到的乐趣。

快乐是旅游体验的情感诉求,快乐是一种感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旅游体验来自于旅游者的内在感情与情绪,通过一系列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快乐为基调,向下最低浮动到和谐的、愉悦的心境、向上最多浮动到自豪甚至是激情的情绪状态。无论是旅游目的地管理公司(DMC),还是节庆策划者,需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确定怎样的刺激可以引起旅游者相应的情绪反应,创造何种氛围能使旅游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完全融入这种情景中来。

体验通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诱发的,当然诱发并非意味消费者是被动的,只要拥有合适的外在条件,体验的欲望无法遏止。节庆就属于这种诱因,欢乐是节日的根本,如果游客愿意为节庆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转变为主动性消费。正如西班牙潘普罗那市市长所述:“节庆的魅力不在于政府为奔牛节所安排的156项活动,而在于亲临其境感受满街的人文气氛,在于与众多的能够参与并陶醉于节庆的人群为一体的机会之中。”

一方面节庆活动,尤其是大型活动,往往对缓解目的地旅游发展过程出现的季节性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节庆增加了旅游者的体验,有可能使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多。节庆消费是一个过程,一次节庆之旅过程结束后,给游客留下的是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

以体验为导向的设计过程须重视节庆消费的终端——旅游者,关注节庆消费者的感受,将竞争的焦点直接面向旅游者这一节庆消费的终端;以体验为基础,开发节庆新产品、新活动;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旅游业应注重与游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游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节庆产品的“体验”含量,提高节庆产品的精神附加价值,并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代节庆的“四化”体验式营销

首先,主题设计情感化。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也就是说,基于某一“主题道具”,从—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个主题,并且这些“体验”和“主题”并非随意出现,而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情感化特征的活动。

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地方节庆,如西班牙的斗牛节、牙布诺小镇西红柿狂欢节、苏格兰的爱丁堡艺术节、美国的华盛顿樱花节、半月湾南瓜艺术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狂欢节和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无不围绕着吸引人的主题,设计独特的体验,让旅游者觉得为此而付费值得。以洛杉矶近郊巴沙迪那市玫瑰花节为例,每年的玫瑰花车游行及玫瑰碗橄榄球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州的人们及外国游客,给帕萨蒂那小城带来了商业利益、饭店业繁荣,并为这小城带来约1亿~1亿5千万美元的收入。

其二,娱乐节目大众化。这方面的代表无疑是2005年蒙牛赞助的《超级女声》的成功,《超级女声》借助湖南卫视这个以娱乐节目著称的媒体平台,一举成为国内最火爆的娱乐节目。同时,蒙牛酸酸乳在当年的销售收入也突破了25亿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营销案例。根本在于其大众化的活动内容,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出现万人空巷的观“超”景象,我们的节庆活动为什么就做不到这样呢?

其三,旅游消费互动化。消费者的参与欲望在体验经济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旅游者将不再满足被动接受设计好的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生产、营销和消费的垒过程,如今流行的自助餐、DIY、互动等都体现了旅游者参与欲望的消费倾向。如果筹划者缺乏相应的体验常识,那么旅游消费者的体验也将无从产生。所以,要让游客对当地提供的活动和服务产生美妙的体验,作为体验提供者的策划者必须深入分析和把握能激发游客美妙感受的体验提供物。

其四,品牌形象个性化。塑造品牌形象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提高其反复参与的频率,为了给人们与众不同的想象和感觉,确定品牌管理的求异战略。建立的品牌口号、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都必须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切不可“闭门造车”。

大连节庆旅游的发展对策探析 篇7

大连发展节庆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目的明显,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节庆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生活的真实而直观的写照, 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的体现, 是传统文化保存的重要手段, 节庆活动应该是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 这也是节庆旅游活动的生命力之所在。

但是目前大连的节庆旅游活动中更多地注重招商引资等经济目的, 而忽略了对其节庆旅游文化内涵的展示和沿袭。也就是说, 大连的节庆旅游活动的经济目的太过明显, 缺乏甚至忽略了对其节庆文化内涵的挖掘。多数的节庆活动中加入了太多的与节庆主题相关性不大的一些活动, 比如什么演唱会、模特大赛等, 但是缺乏文化内涵。这些活动虽然举办的时候比较热闹, 也可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这种经济效益的显现是短期的, 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节庆旅游活动主题的延续和发展的, 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减弱了节庆旅游活动的生命力。

2.政府性行为太多, 市场运作不明显

目前大连市所拥有的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节庆旅游活动几乎都是由大连市各级当地政府一手承办的。政府在节庆的运作方式等方面干预过多, 不是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 而是按照政府的行政方式来进行。大连现有的节庆旅游活动, 不管是在策划设计上, 还是在对外的宣传包装上, 还是在接待宴请的方式上等方面都很少能够看到有专业公司承办的痕迹。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连的多数节庆旅游活动的运作成本比较高, 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相对比较重, 节庆旅游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体现得也不够明显等问题, 这些都是由于大连节庆旅游活动的政府性行为过多, 市场运作比较缺乏造成的。

3.游客的参与程度不高。

大连目前拥有的节庆旅游活动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方式:首先是以领导的发言和一些应景的歌舞表演来打开序幕, 然后就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厂商之间的经贸洽谈活动和一些参观活动, 这些活动很显然是缺少群众参与气氛的, 当然带给游客的旅游经历也是不可能完整而满意的。

节庆旅游活动的一个本质表现应该是一个“游客如潮”的壮观场面, 但是大连的节庆旅游活动则很少能够看到如此的场景, 即使少数的几个如此场景也是政府各个部门摊派而形成的, 真正的民众的参与和互动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如果大连当地民众都没有积极踊跃去参与的节庆活动, 那么对游客来说, 其吸引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不喜欢、不积极的消极态度是很容易就波及到游客身上的, 一定意义上给游客的感受是这个节庆是没有参与价值的。可想而知, 这种认知导致游客的参与热情大大减低, 进而不但会降低节庆旅游活动的吸引力, 还使得节庆旅游活动的经济效益相应受到影响。

大连发展节庆旅游的对策建议

1.发展节庆旅游的同时要体现对节庆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

传统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一旦破坏是不可以修复和再造的。因此, 在开发这类的旅游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保护为先的原则, 保护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资源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

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通常含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其二是指对民俗文化生存空间的保护。在开发节庆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科学合理的开发, 则会对民俗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甚至造成民俗旅游资源的灭绝, 其损失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所以, 大连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同时也要兼顾节庆旅游文化内涵的开发。

2.多途径培养节庆旅游专业人才。

首先, 积极实施各种培训, 大力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可以通过举办高级研讨班、选派代表参加各种培训或者选送代表到国外大公司学习锻炼等多种途径, 大力提高旅游企业现有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其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 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职业化、国际化的优秀节庆旅游人才。以人为本, 以能力为本, 对节庆旅游从业人员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再教育, 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 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才, 为大连节庆旅游事业的后发之势注入巨大的动力和无穷的潜力。

其次, 以地方旅游教育为大本营, 整合国内外旅游教育资源的优势, 从体制上和政策上着力做强做优大连职业节庆旅游教育, 做到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节庆旅游培养模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从而夯实旅游教学、旅游培训的厚实功底。在培养目标上还必须在“适需型”上下功夫, 不断加大对节庆旅游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复合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力度, 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为大连市输送高素质的节庆旅游人才。

最后, 加大对节庆旅游专业人才的对外引进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进不同语种的国际专业旅游人才和高层次节庆旅游专家、吸引国内外优秀节庆旅游人才加盟大连市, 以优质的人力资源充实大连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并制定相关政策留住高素质人才, 积极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与集散作用, 借以带动大连旅游专业人才的构成与提升。

3.增强民俗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当代的旅游者在参与旅游活动时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意识——参与意识, 即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要观赏了解异国情调和异地风情, 他们还需要亲身参与其中, 感受和其原本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 现代的旅游活动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单纯的观光, 还要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奇以及求异的心理需求, 同时, 旅游者还希望在旅游活动中有更多的娱乐性的体现, 他们希望参与其中, 更要乐得其所。因此, 旅游项目必须要融入旅游者的参与性内容, 或者可以说, 参与性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特征。

而参与性则可以说是节庆民俗旅游的最大优势。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 参与到活生生的、真实的民间节庆和民间生活当中, 真切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游客更可以通过亲身的参与, 直接接触和了解当地的民俗节庆文化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满足自身的旅游需求。

因此, 大连在开发节庆民俗旅游项目的时候, 要注意开发那些能让旅游者亲身尝试的真实的自然的旅游活动, 让旅游者真正地参与其中, 成为特定节庆民俗生活环境中的一员。比如参与种植、采摘、劳作等, 对大连的衣、食、住、行等作亲身的体验, 进而认识体会它的本质, 辨别它的独特滋味。充分挖掘大连的历史和社会风情等节庆民俗文化内涵, 并不断地注入可参与性的内容到旅游活动当中来, 提升节庆旅游的吸引力。没有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是不会带来经济效益, 更不可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的。

4.加强特色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

节庆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就在于其独特性, 这也是节庆民俗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第一要素。旅游者感兴趣的是那些能够反映当地独特民风民俗的为当地所独有的旅游产品。

所以, 大连在开发节庆旅游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开发那些大连地区所独有的民风民俗, 要开发那些一定程度上具备“标新立异”特质的、“与众不同”的节庆旅游资源, 这些“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节庆旅游资源能够比较强烈地唤起旅游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

5.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连在开发节庆民俗旅游资源时, 不但要注重其经济效益, 还需要兼顾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是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节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同样要获取经济效益, 而要获取经济效益则必须要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但是不能因为要获取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获得长期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不能只为经济效益而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社会效益则是旅游业生存的基础, 要开发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具有审美价值的, 内容上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节庆民俗资源, 要坚持高品位开发。那些低俗的、伤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毒化人们思想的要坚决摒弃。

6.加强市场化运作, 弱化政府性行为。

珠海海岛旅游节庆的发展探索 篇8

1 珠海海岛主要旅游节庆活动

1.1 以民俗信仰类为依托的节庆活动

每一个海岛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保护神,都有各自的庆典依托。我国沿海地区的岛民信仰虽各有不同,但对于保佑渔民平安的妈祖(天后)和管理治水的北帝的信仰是普遍的。

万山岛、外伶仃岛和桂山岛等3个代表性的岛屿各自供奉妈祖或北帝,并以此为依托各自举办节庆活动,这也是各岛历史最久的节庆活动。万山妈祖庙(又称天后宫)是珠海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天后诞庆典也入选了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举办了20多年,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前后3天;外伶仃岛的北帝诞辰在2013年将庙会升级为旅游文化节,举办时间为每年的三月初三;桂山岛则在农历四月二十三举办每年一届的“桂山天后宝诞”庆典。

1.2 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节庆活动

传统海岛旅游核心点在于4S,即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舒适的沙滩(sand)、美味的海鲜(seafood)。这也是当前海岛节庆活动的另一个主要依托点。

以海鲜为依托,2011 年推出了首届海鲜品牌评选暨万山鲍鱼美食节,让市民评选珠海市十大海鲜名品,同时推介万山养殖的本土鲍鱼。随后,除了驴友自发组织的美食评选活动,再见美食节已是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万山群岛取景,并介绍了美味石斑鱼,引发了万山群岛新的旅游热潮。万山群岛借机发起了首届“持美食护照,赢免费海岛游”的万山群岛美食节,内容囊括海鲜美食评选、酒店评选以及海岛摄影等。据活动主办方统计,10天的活动共吸引了14 300人次游客上岛。

以沙滩为依托,海岛举办过沙滩狂欢节、集体婚庆、沙滩帐篷节等活动。首届 “印象桂山———首届沙滩狂欢文化节”举办于2010年,是在桂山镇政府支持下,由海岛航线的海通船务公司、惠嘉交通集团联手打造的。同在2010年举办了由共青团珠海市委、市总工会等联合举办的外伶仃岛“唇唇欲动”集体婚庆活动。这个活动仅举办了一次,在《美丽万山行动的计划(2014—2018)》中,又重新提出了该项目,能否举办还要有待观察。

1.3 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的节庆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运动浪潮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海洋休闲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海钓被称为“海上高尔夫”,是一项海岛生态旅游的高端体育项目,因其既刺激又富有乐趣且还能锻炼身体,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爱好者加入海钓运动。珠海是我国民间开展海钓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海岛最为成熟的旅游节庆项目。早在2003 年桂山岛就举办了珠海首届游艇及休闲产品展览会,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划定对外开放的游艇垂钓区。有着中国海钓届“奥斯卡”之称的“万山论钓”邀请赛,已在珠海举办12届,有来自国内多个省市、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超级玩家参赛。亚洲矶钓联盟国际钓鱼大赛、全国海钓锦标赛、中国海钓大师赛选拔赛、香港矶钓联盟钓鱼比赛、海狮杯钓鱼比赛等知名赛事的举办进一步加大了珠海海钓的知名度。

万山岛攀岩节是珠海推出的又一项海洋休闲体育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绝无仅有的海上岩区。万山攀岩节创设于2010年,是由珠海市山地运动协会主办的体育赛事。目前已举办3届,除本地岩友外,还有攀岩爱好者从中山、江门、广州珠三角等地,以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慕名而来,影响力在逐步扩大。

除上述3类旅游节庆以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活动虽然冠以“节”的名义,但影响力很小,如外伶仃岛曾经举办的专门针对儿童的海螺音乐节,不再做一一赘述。

2 珠海海岛旅游节庆的SWOT分析

2.1 优势

区位优势。背靠经济富庶、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珠三角,有稳定的消费人群;与港澳隔海相望,在主要岛屿都可以眺望香港,与港澳渔民有着悠久的民间交流历史。特别是在今年桂山有望开通香港直达船只之后,珠海海岛对港澳游客和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资源丰富。万山渔场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渔场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是一个理想的海钓场所,具备开展休闲渔业活动和举办大型国际海钓赛事的基础性条件。这也是珠海海钓可以发展起来的基本保障。

风光独特。珠海各海岛都是奇石与大海相映成趣,从中可以享受碧海蓝天、奇石异洞的天然美景。此外,还有猕猴自然保护区、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珊瑚自然保护区等。举办万山攀岩节的风暴角位于大万山岛的最南端,由一片长约1.5km的悬崖峭壁和一座小孤岛组成了一条迷你海峡,迷你海峡下窄上宽呈喇叭状,最窄的地方只有10 m,距海面越高则越宽,长度达60m。这种地理环境在国内很难寻觅,非常适合这几年风靡全球的扁带运动。

独特的历史文化。各海岛上还有不少的历史文化古迹,清代铳城、烽火台、炮台、摩崖石刻、文天祥纪念碑、万山海战纪念碑、桂山解放纪念碑、天后宫、北帝庙、妈祖庙、军事要塞、灯塔等都是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迹。

健康的美食文化。据报道,外伶仃岛世居的居民至今无一人患过癌症,故人称无癌岛[1]。岛上居民世代以渔为业,长期劳作,体格强壮,鱼食为主,营养充足,故人体抗病力强。这一文章刊登后,慕名而来的游客大为增加。时至今日,外伶仃的渔民依然日落而息,小岛生活平淡安静,随处可感受到浓浓的渔民生活气息。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海岛的各项旅游节庆活动都是政府在直接或间接的举办,从项目策划、资金筹募、项目举办等环节都有政府大力扶持。

2.2 劣势

无差异化发展。因地理位置相近,各海岛间在海洋风光、民俗信仰、餐饮美食上都有极高的相似度,体现不出差异化发展。以民俗信仰为例,北帝诞、天后诞、妈祖诞对当地岛民极为重要、参与度极高的民俗节庆活动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参与人群都以本岛和附近海岛的渔民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港澳渔民也会前来参加祭祀;活动流程都有舞龙舞狮、真身巡游、祭祀、开光祭品拍卖、晚宴等环节。这些相似性让各自庆典都不具备旅游产品所要求的单一性,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各自的目标人群。

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大力支持是优势,但如果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包办,那么这项活动就不具备可持续性。上海旅游节庆就是在由政府操办转向以企业操办为主之后,增强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才实现了由亏到盈、由萧条到繁荣的巨大跨越[2]。

对文化挖掘的不足。海岛开发以来,各岛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基础设施开发上。开发之初,这无可厚非。但在海岛开发到了一定程度,面对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仅停留在宣传上,不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是一种缺乏发展眼光的短视行为。

基础设施不完备。以发展比较完善的海钓活动为例,虽然拥有众多的民间海钓爱好者,也成立了民间的海钓俱乐部及官方的市钓鱼协会,但经营海钓相关配套服务的企业没有一个;专门用于海钓的钓位及停靠海钓船的专业码头亦没有。海钓爱好者要租交通艇到海钓所在地,再约定返回时间。由于此类船只多无相关营运资格,驾驶员也未经受过严格的客运航行培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机会

国家对海洋、海岛的重视。2014 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省发改委批复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综合开发规划》中,明确要把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建设成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粵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区、国际高端海洋海岛休闲旅游胜地、国家科技兴海基地、珠江口优质生态生活圈,这为丰富海岛旅游节庆提供了契机。

珠海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机会。近年来,珠海因其环境优美而备受关注,成为首选的宜居城市之一。港珠澳大桥、横琴大开发等也带来了不少机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与珠海相邻的澳门将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这给珠海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海洋休闲运动的兴起。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潜水、帆船、皮划艇、游艇等海洋休闲运动在国内方兴未艾。国内不少高校也在陆续开设这类课程和方向,海洋休闲的专业人士将越来越多。

2.4 挑战

人才匮乏。在为海岛编制长远规划时,珠海市政府曾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和团队。但具体落实规划时,海岛现有干部队伍是一只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海岛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对人才吸引力远不如大陆,留不住高端人才。海岛干部队伍相对稳定,即便是调动,一般也多在海岛之间。这一方面为政策和规划的落实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限制了干部队伍的思维,产生懈怠。

海岛旅游的激烈竞争。撇开珠海各海岛间的竞争,仅广东省内开发较好的海岛就有上川岛、下川岛、放鸡岛、南澳岛、海陵岛等,这些海岛开发时间、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都不亚于珠海各岛,早已形成品牌效应,对游客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珠海海岛旅游节庆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挖掘独特文化,打造无可替代的文化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节庆活动成功的关键。随着生态旅游和体验旅游的开展,旅游热点已从“3S”转向“3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体验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a)情结,最终使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天堂(nirvana)的博大精深。从“3S”到“3N”,标志着人类从以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3]。纵观世界著名的海岛旅游,自然风光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则是当地独特历史文化的感受,夏威夷代表着南美七大岛国的波利尼西亚文化、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佛教岛、北洋水师和甲午水战的刘公岛、金庸笔下的影视文学桃花岛等都是成功的典型。

珠海各岛位于伶仃洋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一点在海岛的体现仅有两处:一处是桂山岛的文天祥纪念公园;一处是外伶仃岛的摩崖石刻。《过零丁洋》不仅让珠海各岛获取了较高的知名度,也是文天祥一生之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作为一位历史名人,国内有很多文天祥的纪念活动。文天祥纪念馆是江西省最大的历史名人专题纪念馆,每逢文天祥就义纪念日,国内学术界还会举行座谈会。纪念活动缺少了产生地的参加,显然是不完整的。

再如,在包括桂山岛在内的万山群岛进行的万山海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海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电令嘉奖,指出:“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以学习和表扬”[4]。桂山岛可凭借此独特性,再结合清代以来的各项军事设施,打造军事休闲牌未必不是一条可以尝试的新路子。刘公岛对甲午海战的开发利用就是一个明证。

3.2 转变政府职能,让节庆回归节庆

举办节庆活动,在国内长期有着一种传统的说法,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节庆活动被赋予了太多的额外责任,逐步沦为招揽游客、招商引资的项目。

在海岛几个昙花一现的节庆活动中,都有政府身影。以婚庆文化节为例,这个活动中没有明确提出招商引资的任务,但其出发点却是为了配合珠海打造结婚城市。强烈的目的性必将冲淡节庆的气氛。对于此类活动,可以借鉴上海办节庆活动的经验,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交由专业公司负责。在其中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由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向活动的规划者、赞助者、监管者和支持者转变。对于带有公益性质的活动,政府提供政策扶持或资金支持即可。

3.3 培养海洋意识,让海岛融入居民生活

作为“百岛之市”,海岛理应成为市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海岛融入居民生活就是要居民认识海岛,了解海岛,具备海岛生活的能力和保护海岛的意识。

近年来,各滨海城市越来越重视海岛适应性课程的开发,青岛、厦门等地都已将该课程列入教育规划。浙江海洋大学2007年正式启动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在东极建立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海岛实习基地,2008年7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国家级“学校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海岛野外生存基地。

海岛是天然的科普教育基地。在海岛未来的发展中,规划建设“生态与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更多的珠海人了解本地的光荣历史。

珠海海岛旅游节庆活动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且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活动,如国际海钓节;也有正在培育、影响力有望继续扩大的,如万山攀岩节;曾经昙花一现的如集体婚庆、沙滩帐篷节等也都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只要把握住“百岛之城”独特的历史文化,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经历,海岛的旅游节庆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外伶仃“无癌岛”[J].大家健康,1997(2).

[2]史铁华,何玲.关于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1(1).

青岛节庆旅游的营销策略研究 篇9

“节庆”是人们依据长期生活习俗的需要而逐渐约定俗成的庆典日, 并随着人们社会习俗和思想的改变而改变, 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

一、青岛节庆活动的内容及特征

1、节庆活动内容

青岛虽然是一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 但其所辖县市却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 秉承了齐鲁文化的内涵, 这里有被姜子牙反复征讨的西周土著 (莱西) 、用火牛阵驱逐燕国侵略者的战国名将田单 (即墨) 、有秦朝徐福东渡的美丽传说 (胶州) 、有汉初誓死不向刘邦投降的田横五百士 (城阳) !改革开放之后, 这个城市更加充满活力,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 青岛文化具有东西合璧的多元化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青岛的节庆活动异常频繁活跃, 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约计七十多个、遍布七区五市, 其中较为典型有四类:一是民俗风情类;二是物产资源类;三是会展商务类;四是文体赛事类。

2、节庆活动特征

青岛的旅游节庆活动开始的较晚, 糖球会、啤酒节、海洋节都是在九十年代开始的。最早的糖球会距离我国最早的洛阳牡丹节晚七年, 所以说, 青岛节庆活动起步较晚是一个显著的特点。青岛三大节日的平均届数是18届, 而全国平均届数则是22届, 青岛少4届。说明在这两方面, 青岛的节庆活动与全国知名的节庆活动尚有一定的差距。而与国外著名的节庆活动相比则差距更大, 如如如西班牙斗牛节举办期已长达4个世纪,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截止到2006年已经举办了172届。

但进入新世纪, 在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 青岛依赖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沿海开放城市, 山东经济龙头的经济优势等后来居上, 青岛国际啤酒节连续获得中国十大节庆品牌榜首, 中国青岛海洋节的影响力也逐年扩大, 青岛市也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的称号。

二、青岛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1、形象不鲜明、品牌意识不高

除了糖球会、啤酒节、海洋节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之外, 其它名目繁多的节庆活动, 其影响十分有限, 普遍存在档次过低、规模偏少、参与人数不多等现象, 难以产生有较大影响的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核心的品牌理念, 而与此相反,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在世界范围都有影响的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日本札幌冰雪节、西班牙斗牛节、慕尼黑啤酒节等则很注意自己的品牌的塑造和保护。

2、宣传力度不够, 外地人参与人数不多

青岛大多数节庆活动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足,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很好挖掘产品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宣传的内容形式单一, 所以, 参与节庆活动的主要是当地居民, 外地游客很少, 参与者且以散客为主, 鲜有团队。

3、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青岛所辖七区五市的中小节庆活动占绝对多数的比例, 这些中小节庆都处在低水平的发展状态。而啤酒节、海洋节、糖球会以及大泽山葡萄节等有影响的节庆活动只占少数, 所以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当然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关。

4、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不够

青岛的多数节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政府牵头操办行政化运作的“窠臼”, 企业参与不多, 参与的企业也大多是小企业, 大中企业不多。没有很好的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操作, 资源未能很好的得到合理利用。一方面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太重, 运作成本不易消化、经济效益不明显等;另一方面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5、产品开发单一、产业链短

首先, 青岛的中小节庆活动往往只注意单一的旅游产品开发, 而忽视了区域合作与与企业合作, 产品开发单一, 活动主题单调;其次, 如一些乡村特色产品的旅游项目, 产业链短, 对主打产品缺乏深加工等;此外, 节庆安排时间过短, 不注重“食、游、行、住、购、娱”一体化联合开发。

三、搞好青岛节庆旅游的市场营销对策

1、突出“节庆”特色

节庆就是大众化的娱乐活动, 主办的宗旨应该是娱乐大众, 强调的是大众参与意识, 因此, 节庆活动要集娱乐观赏性、吸引性、新颖性于一体, 切合当地的风俗习惯, 要体现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 充分挖掘主打产品的文化特色。如第十五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 坚持国际化、大众化的方针, 突出人性化特点, 通过啤酒搭台, 实施“两点一线、全市互动”的总体办节思路, 以“新”铸品牌, 以“新”聚人气, 突出了商贸、旅游、科技、文化和体育为一体的国际性啤酒盛会特色。

2、多渠道展开促销

要改变过去那种“等客上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错误营销理念, 要“走出去, 请进来”。强调互利双赢意识, 加强与当地企业外地企业联合, 借助各旅行社健全的网络优势和庞大的客源市场网络, 组织游客参加节日活动, 采取现场推介、集中签约、电话预约、网上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节庆活动。

3、建立“节庆”市场化运作机制

政府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在对节庆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制度与规范的制定上, 而不是直接参与节庆活动安排, 把“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里, “政府主办”是指政府除了宏观把控之外, 主要是为企业为民众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用政策引导;而“民众参与”是指节日庆典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 他们是市场主体的买方;而“市场运作”则重在强调企业的参与, 他们是市场主体的卖方。三者之间应当有一个良性的互动。

实践证明, 举办节庆活动, 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 自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变行政主导为市场主导, 才能增强节庆活动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日欣:《黑龙江节庆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黑龙江大学硕士生论文, 2008年4月。

[2]王刚:《节事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青岛海洋大学硕士生论文, 2009年5月。

江苏旅游节庆形象标识设计探讨 篇10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节事及节庆活动日益成为城市旅游的新亮点和地方政府进行区域促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手段[1]。国内现代城市节庆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 并于90年代末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然而国内旅游节庆发展还不够成熟, 普遍存在着重复选题、数量偏多、缺乏特色、盲目攀比、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旅游节庆的形象标识设计, 属品牌建设范畴。”现代营销之父“Philip Kotler (菲利普·科特勒) 认为, 品牌是一个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识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2]。品牌标识属于视觉语言, 通过文字、图案及造型等向消费者传播关于该品牌的诸多信息。品牌标识自身能够创造品牌认同、品牌联想及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包含形象标识在内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 (VIS) 设计, 其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发展已渐趋成熟。国内的旅游节庆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不高, 从而影响到了形象标识的整体面貌。通过网络调查发现, 国内上规模的节庆活动90%以上都有标志, 然而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概念不清, 形式单一, 应用不规范, 意识落后等问题。下面以江苏为例, 加以论述。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0年底, 我国节庆活动的数量已达一万多个。以江苏为例, 全省当年共举办各种规模的节庆活动逾三百个,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中国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中华龙城常州国际旅游节、中国木渎国际旅游节、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在形象标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 标识与标志概念不清

“标识”与“标志”在现代汉语中, 读音相同, 语义相近, 多数场合可通用。但在视觉传达领域, 两者含义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为了达到视觉识别的目的, 调用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 以特定的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 通过整体发挥作用;后者单纯指图形。显然, 标识的含义更广, 标志只是标识的一部分。旅游节庆活动的形象标识应包括以下要素:节庆标志、名称字体、配色方案。

调查发现, 江苏多数节庆活动只有标志, 而没有真正意义的标识, 未能将节庆标志与名称字体进行整体设计, 严重削弱了视觉传达效果。这带来的问题有:1.当标志与节庆名称文字同时出现时, 信息重复, 标志显得多余;2.当标志单独出现时, 可读性差, 难以识别。

(二) 标志形式单一

江苏旅游节庆标志以圆形徽章形式表现的占很大比例, 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如“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中国南京国际桂花节”、“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中国泰兴银杏节”、“连云港之夏”、“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中国启东江海文化节”等的标志均为圆形。

上述圆形徽章图案其实属于英语中的“seal”, 即“印章”, 在英语中“seal”与“logo”分别代表“印章”与“标识”。下面参照《纽约大学平面标识标准及使用指南》 (New York University Graphic Standards and Logo Usage Guide) 对上述概念加以说明。如图4所示, 学校标识图案由学校标志 (徽记) 、标准字体两部分组成, 而图5则是学校的校印。《指南》中关于标识的描述如下:纽约大学的标识由学校标志和学校标准字体两部分组成, 两者是纽约大学平面识别系统中的核心元素。在复制时, 必须确保以上要素的完整, 不得有任何改动。这一点对于保持标识外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纽约大学徽记是旧的复杂的校印中的一部分。在最初的校印中, 纽约港自由女神高举的火炬象征纽约大学所在地“大都会”——纽约城。图案被简化了, 效果更突出且便于使用。关于校印是这样描述的:纽约大学的校印, 大约诞生于19世纪晚期, 由5个图案元素组合在一起, 表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传统。分别是学校名称和以罗马数字表示的学校设立年份。以拉丁语书写的校训意为“坚持与超越”, 与古代运动员图案取得呼应, 组合在一起代表着追求卓越学术的表现……校印仅仅允许在以下官方文件中使用, 如学校文凭、合作协议或许可协议[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标志是标识的一部分;2.印章是标志的一种;3.印章与标识性质不同, 使用场合应有区别;4.印章与标识在外形及内涵方面应取得呼应。

(三) 节庆名称冗长

如上文所述, 完整的节庆标识应包含节庆名称文字。现实情况是, 绝大多数节庆名称冗长, 这给标识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名称冗长是办节过多过滥的直接后果。以2010年江苏省节庆活动为例, 抽取其中250个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以“旅游”命名的达到41个, 占总数的17%。南京的旅游节有5个, 无锡的旅游节有5个, 它们不仅主题重复, 甚至举办日期也有重复。以“梅花”命名的有4个, 以“美食”命名有20个, 以“螃蟹”命名的有5个, 以“茶”命名的有6个。[4]节庆名称通常由举办届数、行政地名、节庆主题三大块组成, 如“2011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第10届观蝶节”、“中国·无锡第15届阳山 (国际) 桃花节”、“第四届中国常熟沙家浜旅游节”等。而国外节庆名称则较为简洁, 如“巴西狂欢节 (The Carnival of Brazil) ”、“慕尼黑啤酒节 (The Munich Oktoberfest, 又叫慕尼黑十月节)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节 (Bordeaux Fete Le vin) ”等。

(四) 视觉效果不佳

旅游节庆标识, 在使用环境上体现为背景复杂、光线多变;在展示方式上体现为短暂性、动态性及远距离。如上述圆形标志, 信息密集, 远处将无法辨认;多数标志色彩单一, 缺乏美感;形式呆板, 过于严肃, 与节日气氛不协调。

(五) 标识形象不统一

标识形象不统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节庆活动因规格提升或者资源整合而名称改变, 其标志也要相应变更。例如, “中国龙虾节”在200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于2004年更名为“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 其前身为“扬州琼花节”[5]。2.因赞助商冠名或节庆主题变化而变更。以“中国南京江心洲葡萄节”为例, 2003年标志为圆形, 以紫色为形象色。自2009年起, 形象色换成了绿色, 圆形标志则弃而不用, 以突出合作方南京中萃食品有限公司新推出的“美汁源·爽粒葡萄”产品形象;“苏州太湖梅花节”, 十三届以黄色为基调, 十四届则改以玫红为主色调。3.视觉要素不统一。以节庆名称字体为例, 要么每一届的字体都不同, 要么同一届字体因使用场合不同而随意变更。

二、设计策略

旅游节庆活动有其自身特点, 标识形象的设计亦是如此, 不宜生搬硬套现有的视觉识别系统 (VI) 理论。现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从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两个层面给出几点建议。

(一) 本土因素:

旅游本质上是寻求差异的活动。美国学者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说”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其实很多城市发展理论都提到城市规划中的可识别性问题, 而城市标志是构成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6]。而旅游节庆标识则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旅游特色的浓缩体现和生动反映。许多中外著名的节庆活动都与所在城市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旅游节庆标识的设计在符号层面应该与城市标志取得呼应,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威尼斯电影节标志为“狮子”, 其形象取自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石柱上的狮子, 与“金狮奖”相呼应;巴西狂欢节标识的配色融入了巴西国旗的色彩元素;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标志以“迎客松”为主题;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标志突出“山城”与“火锅”两大元素;无锡太湖生态旅游节标志以“湖水”和“多彩船帆”为主题。

(二) 时代特征:

形象标识的设计应遵循视觉传达及广告传播学原理, 体现出时代性, 同时应根据节庆的不同级别、属性区别对待。1.文字型标识:调查发现, 国外节庆标识多以文字型为主, 标志并不多见。其文字标识通常由节庆名称及举办年份信息组成, 在排列方式及表现手法上经常变换, 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优点在于可根据每届主题的不同作相应变化, 可读性不受影响, 例如变换字体、局部装饰或者变化位置等。文字型标识在视觉传达效率上明显占优势, 尤其在国际场合这种优势更为突出。调查还发现一些节庆直接以活动主题为表现对象, 并无单独的标志, 其宣传效果非常突出。例如葡萄节用葡萄, 西瓜节用西瓜, 菊花节用菊花等。该策略适合地方性节庆活动, 因为此类节庆时间短、规模小、主题明确、参与者多为本地人, 几无识别的必要。2.信息集锦式组合:将节庆名称中 (英) 文、年份信息及节庆主题等与标志 (若有的话) 集中组合在一起, 通过变换字号、字体及色彩等手段提高阅读效率。优点是有利于视觉识别, 符合现代人的阅读特点;3.数码风格:印刷技术的进步, “所见即所得”时代的到来, 极大地解放了设计师的想象力, 无论多么鲜艳、复杂的色彩都可以实现。故设计中应充分调动色彩对比、渐变、立体化等手段, 体现动感与时尚, 以突出喜庆的节日气氛。节庆活动给平日忙碌的人们带来身心上的放松和愉悦, 在视觉上, 节庆标识也应有如此效果。4.手绘卡通风格:以信息化、全球化、快节奏为特征的当今社会, 竞争催生了多元化与个性化潮流, 手绘卡通风格应运而生。现代人被高科技、法律法规、钢筋水泥所包围,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回归人性, 这是现代节庆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该风格符合节庆气氛, 迎合了活动主体的精神诉求, 因而大行其道, 尤其是在大型节事活动领域。

结语

现阶段, 旅游节庆形象标识的设计应在尊重视觉传达规律的前提下, 探寻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在表现内容上, 力求体现本土特色与文化;在表现手法上, 应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在中国旅游节庆产业蓬勃发展之时, 我们还应看到平均每年有9%的节庆消亡, 旅游节庆的品牌时代已经来临。旅游节庆形象标识系统设计, 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 其地位与作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尤慧.南京旅游节庆品牌诊断和塑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学位论文.1页

[2]黄翔、成曦.武汉旅游节庆品牌设计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1) .100页

[3]New York University Graphic Standards and Logo Usage Guide.5页、17页.http://www.nyu.edu/employees/resources-and-services/media-and-communications/styleguide.html

[4]2010年中国节庆产业发展年度报告.http://www.jiaodong.net/travel/system/2010/12/28/011055377.shtml

[5]侯兵、陈肖静.现代城市节庆活动旅游效应研究与思考[J].人文地理, 2008 (04) :97页

江西省节庆旅游市场调查与研究 篇11

关键词节庆民俗;节庆旅游;节庆主题;知名节庆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某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伟大的民族、大国气象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深刻地体现在文化上,鲜活地体现在大俗大雅的民俗文化中。这种具有特质的民俗文化气象和风采,异彩纷呈、雅俗共赏。这些精神也鲜活地彰显在中国民俗节日文化里,成为民族的血脉。

打开中国文化典籍,可以清晰的看到岁时节日数不胜数。初步统计,影响较大的各种文化形态的传统节日仍多达一百多个。再加上各地以地方特色资源开展的创新节庆旅游项目,那就数不胜数了。但这其中良莠不齐,现特针对这一旅游现象,以江西省为例,对此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

一、节庆以及节庆旅游的界定

节庆是对“节日庆典”的简称,它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和随着时代发展利用地区特有的资源新创建的各种节日(如江西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由于节庆活动的内容多来源于举办地特有的传统物产、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所以本身具有许多个性化的魅力。节庆举办期间不仅有大量的当地居民踊跃参与,还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因此随着节庆的举办引起了节庆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二、综述节庆旅游研究现状

国外节庆旅游的研究较早,Meyer在1970年按照节庆主题对旅游节庆进行了分类,包括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唐纳·盖茨(Getz,1991)提出将节庆旅游转变为可以销售的旅游产品的看法。提出要从节庆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两方面来组织节庆活动,同时要从组织者、游客体验、社区发展等不同角度对节庆旅游开发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2001年又有学者对参与节庆旅游的旅游者出游动机进行了研究。2003年国外一些学者对节庆消费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节庆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从以上总结看出国外学者对节庆旅游主要集中在对大型或特大型节庆旅游的影响分析,特别是节庆与城市关系方面。而且初步研究多于深入研究,个案研究多于系统研究。

我国节庆旅游的实践先于理论研究。1983年河南洛阳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节庆旅游之一牡丹花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其他地区争相仿效,从此翻开了中国节庆旅游发展史的第一页。一时间各种题材的节庆旅游相继披挂上阵。然而因为缺乏特色、内容雷同和组织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收效甚微,有的偃旗息鼓,有的则骑虎难下。这时旅游界有关人士开始研究这一现象。一直到今天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看来现有研究比较集中在对定义、分类、特点、要素、开发意义等一般问题的探讨和界定上,或者对其中某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视野较窄。对节庆旅游形成机理、空间竞争、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节庆旅游与文化、教育、人生等深层意义方面的研究极少。

三、江西省节庆旅游市场概述

江西境内可分为五个旅游区域:赣北三角旅游区,赣西旅游区,赣南旅游区,赣东旅游区和赣东北旅游区。每个旅游区都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了各种节庆旅游项目。比如: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首届南昌军乐节于2006年10月26至28日成功举办;2004年利用景德镇千年华诞的契机,借助千年华诞活动的盛世,以“瓷韵·茶语·家园”为主题的“瓷都千年景德镇茶文化旅游节”于4月24日在浮梁古城举行隆重的开幕。这些节庆中,南昌绳金塔庙会文化经贸节荣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经贸类节庆奖;中国·南昌傩文化艺术旅游节荣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奖。

今年,江西省旅游部门将紧扣建国60周年大庆主题,精心策划和组织2009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系列活动,精心举办2009中国(江西)旅游产品交易会暨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努力办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文化旅游节、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中国三清山文化旅游节、中国(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明月山月亮文化旅游节、东江源生态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以及积极创办好鄱阳湖国际论坛生态旅游节等旅游庆祝活动。

四、江西省节庆旅游市场发展的不足之处

总体看来,江西省各类节庆活动以及以节庆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呈现出以下几点不足趋向:

(一)各地区自行其道,缺乏全面统筹。节庆活动在空间上遍地开花,各个城市都在举办节庆活动,但没有形成明确的地域分工,空间竞争激烈。江西省五个旅游区各有千秋,在兴办各种主题的节庆旅游时,要结合当地的物产、文化和旅游特色,不能凭空想象,各行其是。要不然省内内部恶性竞争,最终有损的是江西省整体旅游形象。

(二)主题选择多雷同。旅游节庆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要有外延扩展或者内在变化才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节庆活动的主题是否具有特色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所在。缺乏新意,形式大同小异是目前许多节庆活动的一个通病,尤其是每年举办一届的节庆活动,其主题、地点、方式、节目年年都雷同,难免会使游客失去新鲜感。比如江西各地盛产柑橘,赣州、九江县、靖安、信丰等地都举办各种以柑橘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都想通过举办节庆旅游活动来吸引客商。

(三)时间周期欠合理。目前很多节庆活动主办者在确定节庆的时间和周期之前,往往未作市场调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春秋季节是江西旅游的旺季,也是节庆旅游项目扎堆上演的时候。这无形中形成了内部客源分流。其实,在旅游淡季举办节庆旅游才能更好的发挥节庆优势,缓冲淡旺季太明显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知名节庆尚缺乏。纵观江西名目繁多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国外比较成功的节庆活动相比,不难看到江西的节庆活动品牌知名度低,举办届数少,能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节庆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文化内涵待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旅游节庆活动得以系列化延续的保证和源泉。但是,目前一些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加入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一些模特大赛、演唱会、健美赛等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活动常常喧宾夺主,虽然热闹,但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游客产生一种厌烦、受骗的感受。长远来看这些活动将有损举办节庆活动的持续发展。

(五)对传统文化挖掘不足。总结过去几年的旅游节庆活动不难看到,大多数节庆旅游活动致力于对时下流行的看点。但实际上,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很多都是过往云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真正具有价值的是经过了千百年历史锤炼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为了使节庆旅游市场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致力于对江西省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比如:江西的绿茶和红茶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等。把其中的精华遴选出来,作为节庆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这样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江西省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旅游业,除了需要在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之外,也可以通过发展节庆旅游市场对传统旅游项目实现一定规模的再开发。目前,节庆旅游市场在江西省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思路,统筹规划的力度不足,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主题雷同,文化内涵欠缺等不如人意的地方,造成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这些浪费在目前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大方向下,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这些现象需要各方面力量统筹规划,对于到底如何规划,这不仅需要各地区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大力参与,更需要省旅游局出面牵头做好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力量。一个和谐的、有着深层文化内涵的、蓬勃向上充满朝气的节庆旅游市场是江西省未来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一个重要部分。

天津市旅游节庆发展策略研究 篇12

关键词:旅游节庆,节庆品牌,体育赛事

旅游节庆是以举办地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灵魂,以丰富创意的活动为吸引物,以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拉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为目的具有鲜明主题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可以快速的聚焦注意力,提升举办城市的旅游形象和竞争力,还可以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成功的旅游节庆是一张闪亮的名片,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使所在城市名扬四海。据专家测算,旅游节庆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其长远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一、天津市发展旅游节庆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

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节庆数量增长迅猛,举办规模日益扩大,层次水平逐渐提高,并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形象鲜明的城市节庆活动系列,这些节庆活动带动了天津旅游业发展。

1. 旅游节庆类型多样,空间分布广泛。

2012年,天津市大小旅游节庆达到122项,呈现出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个性鲜明、周期稳定等特色以及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天津旅游节庆活动覆盖了会展、民俗、文化艺术、体育休闲、采摘观光、独特景观以及综合类,其中民俗类的节庆居多,多达21项;其次为独特景观和采摘类;商务会展类的节庆最少(见表1)。从地域分布上看,节庆活动集中在市内六区、北部蓟县、滨海新区以及西青民俗旅游区等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旅游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市内六区37项,蓟县19项,滨海新区17项、西青13项。2011年,“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的参展参会企业和采购人员达5万人次,参观的游客达25万人次;签订合同29项,交易额达25.6亿元;天津港湾旅游文化节举办当天即吸引了1.3万名游客;十一黄金周期间举办的渔阳金秋旅游节、滨海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五大道国际风情旅游节、团泊湖温泉旅游节等20多项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直接吸引海内外游客160多万人次。

2.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挖掘利用有待加强。

天津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海河文化、运河文化、妈祖文化,相声、京剧曲艺文化,霍元甲尚武文化,以及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等为代表的小吃文化,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旅游节庆的灵魂所在,也是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为例,西青区以古镇杨柳青传统春节民俗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包含了八大院探访游、元宵大型秧歌花会、大型灯展、民俗堂会、书画摄影、剪纸、民间艺术品展览以及特色旅游演出等十几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活动,很好地凸现了地方文化特征,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天津乃至国内春节节庆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3.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为旅游节庆的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近年来,天津市加强市容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美观大放、清新靓丽的城市景观逐步呈现。同时,天津市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规划新建旅游大项目30多个,总投资额达到1200亿元;津湾广场、古文化街、五大道、意式风情区和海河风光等特色旅游街区丰富了都市观光旅游体系;梅江会展中心和一批五星级酒店的兴建,充实了商务会展旅游的载体功能。此外,天津市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近代中国看天津”、“海河风光游”、“滨海新区游”、“都市博览游”、“山野名胜游”、“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六大旅游品牌,受到中外游客青睐。2011年,天津接待入境旅游者200.44万人次,同比增长20.7%;旅游外汇收入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4.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旅游节庆的发展提供大好机遇。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拉动举办地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还有巨大的广告效应。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不仅给德国带来了110亿美元到120亿美元的总体经济效益,更是吸引全球数十亿人的目光,成为德国一次非常难得的宣传机会。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的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的全国运动会三大综合性运动会相继在天津举办,它们将极大地提升天津的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树立天津的城市品牌形象,是天津旅游节庆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

二、天津市旅游节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 旅游节庆影响力弱,缺少标志性的旅游节庆品牌。

与国内外知名节庆相比,天津节庆产业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绝大部分节庆活动品牌知名度低,规模小、档次低,举办届数短,具备巨大影响力的国际节庆活动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对天津市的65个重点旅游节庆进行统计,举办超过9届的只有4个仅占总量的6.15%,已经举办5到9届的占到15.39%,低于5届的达到44个占比78.46%,说明天津的节庆活动大部分处于初始期,标志性的品牌节庆缺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节庆举办者品牌战略意识淡薄,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而不注重长期的品牌经营,造成了大量严重的短视行为和局部行为,非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极大地浪费了各种社会资源。

2. 地区特色文化挖掘不够,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旅游节庆活动必须以当地的地区特色文化为依托,这样旅游节庆活动独具特色,具有不可模仿性,更能吸引公众眼球。地区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就像提到嘎纳就会想到电影节,提到巴西就会想到足球、想到狂欢节,这些特色文化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一种标志。深入挖掘地区特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有助于旅游节庆的宣传推广和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霍元甲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武术家,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其尚武精神有巨大的影响力,是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的宝贵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但2010年世界精武·霍元甲英雄会仅吸引4000多名游客前来参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霍元甲尚武精神的内涵挖掘不足,没有策划创新出具有标志性的活动内容,无法吸引游客前往。

3. 活动缺乏吸引力,群众参与性不足。

广泛的群众参与是节庆成功的基础,不仅体现在参加活动的游客规模上,还体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互动性。要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就应该明确举办节庆的目的,坚持以群众的喜好为导向,开门办节,使游客和市民都能参与其中。目前,天津市旅游节的主办者大多为政府,只有少数企业参与到了节庆的承办。政府精力有限,又缺乏节庆专业人才经营策划和管理,难以深入调查民意和进行市场分析,导致节庆有时定位不准确,活动设置针对性不足,节庆活动缺乏吸引力,成了明星和少数人的舞台,旅游节庆所产生的效益大打折扣。

三、天津旅游节庆的发展策略

1. 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培育旅游节庆品牌。

旅游节庆担负着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重任,特色文化是旅游节庆的灵魂,只有将节庆活动根植于地区特色文化之中,旅游节庆才能具有生命力。淮南在豆腐文化上大做文章,将“中国豆腐文化节”打造成淮南的一张旅游名片,一块小小的豆腐提升了淮南的旅游形象,带动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就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天津市应该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将其和旅游节庆有机融合,精心组织策划,大力营销推广,培育出带有天津市城市特征的品牌旅游节庆。如天津的“精武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依托这一优势策划好“精武英雄会”旅游节,将其培育成天津标志性的旅游节庆品牌。

2. 打造标志性活动内容,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从本质上讲,节庆就是人民群众的节日,广泛的群众参与是旅游节庆成功的基础。首先,打造标志性的节庆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节庆的高潮不应该是场面宏大的开幕式,而应是节庆中一个或者数个标志性的活动,这样接连不断的标志性活动才能真正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把旅游节庆真正推向高潮。其次,节庆活动要面向人民群众,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可参与性,使旅游节真正成为“人民大众节日”。旅游节庆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把节庆真正办成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开放的节日。

3. 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节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化。

天津市现有的122项旅游活动中有近100项是由各区县举办的,由于区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少节庆活动主题重合,内容类似,但是他们针对的目标人群不同,互相之间又无法完全替带,在这种情况下,打破地域行政界限,合理优化整合是实现旅游节庆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跨区域的旅游资源,外延宽,体量大,整合好了就能形成旅游精品;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宣传资源,统一策划营销,达到宣传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比如西青区的大柳滩桃花节和红桥区的运河桃花节;张家窝的冬枣采摘节和滨海新区的冬枣艺术节;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和东丽区的华明葡萄节,这些主题类似的节庆完全可以打破区域限制,通过联合办节的形式来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

4. 积极引入国际体育赛事,培育本土体育赛事品牌。

体育赛事作为节庆产业的组成部分已经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在城市形象树立和地区经济拉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上海市成功引入了F1赛事和ATP网球大师赛,极大的提升了上海在国际上的城市影响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经过十年的培育,已经成为吸引五大洲22支车队参赛的亚洲顶级赛事,2000多公里的赛程向世界展示了青海的优美自然风光,提升了青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本土体育品牌赛事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体育在天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篮球、赛马、棒球等很多项目是从天津推向全国的,即将举办的东亚运动会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育群众基础的增加使体育市场的需求扩大,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天津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引进世界顶级赛事,重点培育包装包括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大学生龙舟大赛等具备发展潜力的本土体育赛事。

5. 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宣传力度。

眼球经济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节庆要想取得成功,营销宣传力度一定要加大。第一,重视事件营销。抓住天津市即将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的大好契机,将天津旅游和体育赛事巧妙结合,借力营销,提高天津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宣传途径多样化。从平面媒体、电视广播、旅游展销会再到旅游网站、SNS、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多形式、全方位的营销宣传。第三,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的营销宣传力度。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基本是以举办地为中心的2小时旅游圈,因此,加大对周边城市的宣传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拉近了天津与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这种宣传的范围可以适当加大。

6. 重视节庆内容的创新,建立审核评估机制。

首先,创新是一个节庆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节庆内容的创新既要保留能体现文化内涵的、传统的内容,又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常办常新,这样才能保持节庆活动的吸引力。其次,建立审核评估机制。审核是为了减少节庆举办的盲目性,评估是为了区分良莠,一方面对那些缺乏文化内涵,不具备持续性的节庆活动坚决取消,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节庆,予以重点扶持,培育旅游节庆品牌。

参考文献

[1]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庆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6):845-855.

[2]张洁,黄远水.我国节庆旅游研究综述[J].平原大学学报,2006(3):13-15.

[3]黄翔.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2-吡啶甲酸下一篇:膝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