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

2024-07-06

套期保值(精选12篇)

套期保值 篇1

一、概述

2006年底, 美国的次级债券危机初现。2008年9月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金融危机, 并迅速向全球蔓延和扩散, 形成一场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 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 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 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当中, 世界经济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通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显现出来。根据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中, 许多大型企业的业绩大幅下降, 甚至亏损, 一些民营企业也陷入了经营困境, 国家经济发展放缓, 因此, 此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 我国的大宗商品消耗量正速度增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指出, 在基础大宗商品 (谷物、肉类、石油、煤炭和钢铁) 的消费中, 现在除了石油以外, 中国对其他四种大宗商品的消费量均已超越了美国的消费量, 而且在石油消费量方面, 中国也在迅速赶超美国。

我国是资源稀缺国家, 加之极为浪费的资源消耗量, 使我国的资源供应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面, 其中能源资源和高品质矿产资源的供应困境最为严峻, 原油、铁矿石进口比例已超过50%。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必然使得我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营成本, 侵吞了企业利润, 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严重冲击。因此, 当今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风险管理是极为迫切的解困之道。为应对近期国际商品市场的巨幅波动、加强企业风险控制, 套期保值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

实际上, 我国套期保值的应用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开始, 1990年10月12日,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 以现货交易为基础, 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为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方式提供了应用基础, 但这一风险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始于本世纪初, 主要运用于农产品和燃料油领域。而其在业界得到普遍的关注是基于一些国企的套期保值损失的曝光。2008年三季报中, 国航套保损失37亿元, 东航套保损失18.3亿元, 江西铜业套保损失13.51亿元。2009年6月底, 中国远洋的远期运费合约公允价值损失近2亿元。由此引发了公众对套期保值功能的质疑, 学界也对蒙受巨额浮亏的企业采用的套期保值策略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二、研究现状

对于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章很多, 我国在期货市场创立之初学界就有了相关的研究。王建 (1993) 、朱世武、李豫、董乐 (2004) 、郑尊信 (2008) 、宋军、吴冲锋、毛小云 (2008) 等对在我国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进行研究;包晓林 (1995) 对套期保值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林孝贵 (2002) 、刘列励、黄鹏 (2006) 、王赛德 (2006) 、杨万武、迟国泰、余方平 (2007) 、刘京军 (2008) 、王玉刚、迟国泰、杨万武 (2009) 等对套期保值模型和最优比率进行了分析与实证;齐明亮 (2004) 、王骏、张宗成 (2005) 、方虹、陈勇 (2008) 、梁权熙、欧阳宗旨、廖焱 (2008) 、刘京军、曾令、梁建峰 (2009) 等实证了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袁卫秋 (2006) 、郭玲、阴永晟 (2009) 等对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李毓 (2006) 、曹中红 (2008) 、付胜华、檀向球 (2009) 、孙才仁 (2009) 等都肯定了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国外的相关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 相关研究成果都肯定了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手段, 套期保值的具体策略和技术模型趋于合理和科学, 实践应用中的数据也支持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效果, 但对于套期保值策略的理论分析和套期保值的目标的研究还不够。只有理论策略的有用才有具体策略的可行, 只有目标的明确可行才有技术运用的有效实施。因此, 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 也是迫切的。

三、套期保值策略理论评析

有用性即明晰、有效, 其取决于可接受性和质量。可接受性是指制定的套期保值策略要得到执行机构的认同。具体的执行机构了解更多的资产市场信息, 熟悉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 是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实现的实施者。只有得到他们认同的策略才有实现的可能, 策略才能发挥效率。可接受的套期保值策略还必须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和高层管理者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质量和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与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和风险管理理念有关。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包括资产市场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不同的资产市场行情, 不同的金融交易市场状况和市场结构, 以及不同的政策监管环境, 都会对套期保值策略的制定产生影响。不同风险管理理念的策略制定者也会影响其制定策略的质量。

对某一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就是建立一个相反的头寸, 从而锁定资产的价格, 消除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套期保值的技术方法很多, 可以通过远期市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也可以在期权市场实现套期保值, 可以通过场内交易, 亦可通过场外交易。当企业选择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首先, 要明确的是管理何种风险。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 都属于经济风险的范畴。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已经达成的交易在完成之前可能面临的资产价格变化所造成的损失。而经营风险是由于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对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成本产生的影响。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型应该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 不同的套期保值技术。

其次, 多个套期保值策略目标之间相一致, 而且要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套期保值的策略可以有多个, 不同的风险类型的管理会有不同的策略, 各策略之间要有相应的协调机制和指导原则, 避免目标之间相互冲突。

第三, 明确风险管理技术的利弊, 风险程度的可控性。技术的使用前提是了解相应的技术, 明确具体技术的局限性, 把承受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第四, 明确操作人员,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控和评价系统。资产市场的套期保值技术的具体应用通常都是一些金融产品, 甚至涉及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这类产品的专业性很强, 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和经验要求都很高, 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具体操作才能保证策略效果的发挥。否则, 非专业或没有相关经验的人士操作的话, 很有可能好的策略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造成巨大损失。此外, 相应的评价系统应该得以建立, 以牵制操作者的交易行为, 保证策略的实施。

第五, 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明确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对资产价格的未来走势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审慎的分析。

四、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

成功的套期保值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目标。Alan C·Shapiro在其所著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认为, 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套期保值的目标或显或隐地包括以下6个目标:

第一, 会计风险最小化。会计风险是指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相关项目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化。会计风险最小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账面数据不因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大的变化。但会计风险是由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所导致的, 它只能度量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账面价值变化。比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第三章就规定,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 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显然, 资产价格的变化会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产生影响, 从而通过计提跌价准备和转回跌价准备影响企业当期的收益。由于这是账面上的损益, 是可追溯的, 并不会对现实的经济利润产生影响。国内外的大量实证文献已证明了专注于这一类风险的管理并不能对提升企业价值产生实质性作用, 投资者通常都能过透过短暂的现象洞悉企业真正的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使得企业价值的市场表现不会受到趋势性的影响。

第二, 收益波动最小化、交易风险最小化和避免意外的大额损失。收益波动最小实际上只考虑了企业的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一样, 该类目标的使用者通常都认为收益的波动程度会对投资者、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力求收益稳定是有利的, 应避免意外的巨额损失的发生。实际上, 确立收益波动最小化这一风险管理目标的价值只在于企业已经达成但尚未完成的交易风险的管理, 其会计风险和已达成并完成了的交易风险的管理并不能完全契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这几个目标都是不完备的。

第三, 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实质上是假设风险是中性的, 企业把套期保值的决策看作和其他项目决策一样, 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只有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套期保值策略才接受。这就促使企业尽量降低套期保值成本, 实施有选择的套期保值策略。显然, 这是和利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不一致的目标。特别是在一些以财务部门为利润中心的企业特别盛行, 这一目标会鼓励财务部门尽量减少套期保值的成本从而提高部门利润率, 这样, 他们平常放任风险的存在, 并不进行套期保值, 只在资产价格发生变动时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 实际上, 使得企业处在高风险之中, 套期保值从根本上丧失了风险管理的功能。

第四, 经济风险最小化。经济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 本质上是指资产价格的变化导致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化。这里的经济风险既包括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影响现实的交易, 又包括可能的资产价格变化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 (如未来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等) 。企业的经济风险最小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总风险最小化。企业的总风险和企业的价值呈反向关系, 总风险越大, 企业的价值越小, 反之反是。套期保值能够降低企业的总风险, 从而确保企业的资金链不会因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断裂, 提升企业价值。

因此, 一个成功的套期保值策略应该以减少企业的经济风险为目标, 其他任何一个单个的目标都不够完备, 在具体的操作指导中都难以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 有时会造成风险失控, 甚至带来更大的风险, 产生巨额损失。

五、东方航空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

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消耗, 我国航空业航油成本已经超过了总成本的30%。因此, 航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为规避航油价格的波动带来的成本变化的风险, 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是航空业的必然选择。现实中我国航空业显然也意识到了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但当现实的不利情况发生时, 为何使用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技术却没有使得我国的航空企业规避或减少相应的风险呢?本文以东方航空公司采用的套期保值技术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2008年的年报中, 在公司“关于燃油套期保值的提示性公告”中披露出这样的信息:2008年, 在东航139.28亿元的亏损中, 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为64.01亿元, 占比46%。根据东航2008年的年报,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及交易性金融负债一栏的航油期权合约中 (附注十四) 写到:“本集团通过航油期权合约来降低市场航油价格波动对于飞机航油成本所带来的风险。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根据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 本集团需以每桶50美元至95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7980000桶, 并以每桶43美元至115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2300000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与2009年间到期, 本集团的航油期权合约不适用于套期会计原则,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外, 东航于2008年6月30日签订了一份航油期权合约约定, 需以每桶62.35美元至150美元的价格, 购买航油约1135万桶, 并以每桶72.3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万桶, 此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到期。而东航另一份《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提示性公告暨2008年度预亏公告》则进一步披露:公司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采用的主要结构是“上方买入看涨期权价差, 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第一, 套期保值合约的技术效果分析。可以从有限的公开信息中来作分析。从东航公布的关于套期保值信息来看, 如果东航是为了锁定航油成本规避成本上升的风险的话, 这一套期保值策略组合的运用是令人费解的。可以用收益状况图的方式来解析。

东航的套期保值技术实际上是两个期权合约组合。以2008年6月30日签订的套期保值合约来看, 这里是东航所描述的两个期权构成的组合, 它们的收益状况图1所示:

从这两个期权的收益状况图可以看出, 这两种期权都是看涨型的。买入看涨期权可以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收益, 从而抵补现货市场购买航油多支付的成本;当航油价格在中性区63.35到150这一区间段内, 公司愿意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按现价购买, 从而执行合约, 但存在期权费用的损失;当航油价格下跌低于63.35美元的价格, 公司就会放弃行权, 这一合约最大损失只能是期权费用 (又称权益金) , 因此这一期权技术的使用能对未来的采购成本起到套期保值的效果。而卖出看跌期权在价格上涨时会限制收益 (最大收益就是权益金) , 而价格下跌时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而且毫无选择的余地。如果东航只采用买入看涨期权, 套期保值的目的就能很好实现。同时把卖出看跌期权纳入组合当中不仅没有规避风险, 反而加大了公司的风险。如果两种期权费用是相抵, 那么这一组合的收益状况图如图2所示:

从组合收益状况图中可以看出, 只有航油价格突破150美元, 才能产生收益来抵补现货航油成本的上扬, 而价格下跌时, 现货市场成本下降的好处会被这一组合吞噬殆尽。

第二, 东航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从东航的采用的套期保值工具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 这一组合对公司航油成本的风险控制几乎没有效果。东航风险管理人员作出这样的风险管理决策的内在原因不得而知。但对这一风险管理方式深入分析可以发现, 上述期权组合中两个期权都是看涨期权, 这就说明了签订合约时东航对航油市场油价作出看涨的研判。组合中的买入看涨期权就能很好地对航油成本实现套期保值作用, 然而同时卖出看跌期权, 这不仅不能降低风险, 而且抵消了原套期保值的作用。作此安排的原因无非是减少或抵消期权交易费用, 在航油持续上涨中获利, 问题在于东航对航油市场油价作出看涨的研判是否正确, 如果市场走势相反, 就会造成巨额损失, 显然, 这种依靠预测市场走势的投资安排就是一种投机行为。因此, 可以看出东航的套期保值策略目标是:降低合约成本和市场投机获利。这样的策略不仅没能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反而增加了市场风险, 这也正是这次东航在套期保值中巨额浮亏的根本原因。因此, 东航的损失是自身策略目标的失误造成的损失, 而不是所谓投资银行设计的金融衍生品复杂难懂而上当受骗带来的损失。换言之, 造成损失的责任不在技术执行者, 而在于公司管理层。管理层在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时要明确责任, 并勇于承担责任。

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 简单的套期保值技术就可以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 问题在于如何根据企业风险类型和所处的市场环境来选择何种技术。而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保障, 核心的问题在于套期保值策略目标的正确性, 然后才是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的适用性。实际上, 我国也不乏利用套期保值成功规避风险的实例。中石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业务与现货贸易挂钩, 并未在这项业务上出现损失;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加工企业天津聚龙集团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利润的原则, 最终在国际棕榈油价格的暴跌中站稳了脚跟。这些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保障并不在于采用了更好的技术, 而在于策略目标的明确与正确。因此, 不同的目标会影响不同技术的选择, 不同技术会产生不同的套期保值效果, 但首要的核心问题在于策略目标。

从制度层面来说, 在公司内套期保值技术应用的各层级责任要明确, 策略目标的制定责任在于管理层, 而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责任在于执行层, 没有明晰的责任担当, 就难以保证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夏皮罗:《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套期保值 篇2

案例2:吉林省九台市一家乡级粮库表示愿意从农民手中收购50万吨玉米,4个月后玉米收割时交货。作为合约的一项规定,粮库和农民商定了一个收购价格。为了能保证按一个特定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玉米,并避免承担在签订合约至收割期间市价下跌的风险,该粮库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出售玉米期货合约。这样,该粮库既可以向农民出一个固定的价格,又不必担心玉米价格在该粮库出售玉米之前下跌而影响盈利。

案例3:黑龙江农垦局某农场估计9月大豆的成本为0.90元/斤。194月,他们看到年9月大豆和约期货以每吨2400元的价格交易,就想利用这个有利的价格。该农场随即通过出售一个9月大豆期货合约而售出部分预计的大豆收成。大豆价格在收割前显著下跌。该农场在当地售出5万吨大豆,每吨低于成本100元。但是,其期货合约的增值帮助冲销了他出售实物大豆所得到的较低价格。

期货套期保值管理策略 篇3

【关键词】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措施

一、前言

期货套期保值的主要作用在于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期货收益。但是期货交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则极易造成亏损。因此,加强对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二、期货套期保值管理基础支撑

1.期货交易机会原理。期货市场中,无论买入的数量多少,都无须一次性完成现金支付,而是只需要事先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一机理即说明了期货具备了交易权利。在国内期货市场中,一般保证金为总金额的5%,而即使是5%,也能起到融资的作用,这就体现了期货交易存在的机会特点。而期货交易具有的随时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期货市场的安全性,这是期货市场较于股票市场安全的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期货与股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期货本身不创造利润,有一方获利,另一方必定亏损,且盈利与亏损度基本持平。

2.套现保值表现。主要介乎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两者同在一个大环境下,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价格趋势是两个市场共同的特点,在同一个环境下,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都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存在同时性。因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对性,现货市场中商品可以在期货市场中得到转换,而在现货市场中买进,也可以在期货市场中卖出。如此反复几个回合,现货市场中的商品价格变动,买卖交易便将出现亏损,期货市场由此便要做出相应的补偿,以降低交易的风险,维持交易市场的平衡。

三、期货套期保值管理具体措施

1.加强对期货交易权限管理。在期货套期保值问题上,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证在各项期货交易中都能够预见风险,继而在风险出现后迅速做出反应,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要注意的是,在风险出现后,还应重视且正视风险成因,严格地按照相关的制度处理。以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管理为例,在期货交易权限的设置上,必须具备集中性,必须由董事会一致通过后,方能签字生效;再者,必须禁止企业高管做出与个人权限不符的决策,并且确保具体交易交由多个部门共同跟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互相制衡。 期货虽然可以帮助企业避险,但它只是个工具,企业的立身之本还在于自身产业链的稳步发展。

2.完善资金管理,同时建立参与套保的严密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套期保值中资金管理是运作整体的核心环节,包括整个资金操作配比计划、加仓或减仓的管理和资金曲线的管理等,必须格外注意避免出现因资金链的断裂而被迫平仓出局,打乱整个套保计划。所以,为了保证套期保值的目标实现,应当基于具体设置参与套保的严密组织,并且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易计划的筹措。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务必遵循交易原则,禁止将保值头寸转化为投机头寸。尤其是在做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时,必须遵循初定计划予以严格执行,切莫为短期利益而平掉亏损头寸,保留盈利头寸。

3.灵活操作期现套利的交易。由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不一定一致,所以就会形成期现升贴水的情况。对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套期保值需要与期现市场的升贴水情况进行类似于期现套利的交易,交易方式与期现套期保值类似。如企业需要回补100 吨的库存,而这时期货市场的价格要较现货市场低,那么企业可以优先选择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库存回补,而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贴水将成为企业的“额外收益”。相反,如果企业的库存水平较预期高100 吨,而此时现货价格较期货价格低,企业则可以优先选择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交易,以“减少”这部分库存,而现货价格的升水则成为企业的“额外利润”。

4.规范化套期保值操作。具体地说,企业在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之前,首先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包括行业风险状况、市场动态风险状况和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以及是否有实力和能力做套期保值;其次,应当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业务授权制度和业务报告制度,以及风险管理部门,如风险报告制度、风险处理程序等;再者,应当加强对套期保值交易中相关风险的管理,如操作风险、现金流风险、基差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此外,还应当完善套期保值机构设置,建立起规范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机构部门。

四、总结

期货套期保值问题一直是业界及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重要課题。为了加强对期货套期保值的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制度执行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完善对交易权限的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以提高规避期货交易风险的能力,保障期货市场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尚松辉, 厉茗臻. 期货套期保值概述[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9):162-162.

[2]邵阳子. 收益与风险比率视角下的期货套期保值对策略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15):99-100.

套期保值 篇4

一、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用套期会计?

第一, 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是财政部的规定, 国资委、审计署也有各自的有关规定, 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一种约束。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不能在期货市场进行投机操作, 那么如果企业套期保值业务不能通过会计信息客观反映出来, 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投机, 企业经营就面临风险。

第二, 套期会计能客观反映企业套期业务经济实质。站在企业的角度, 做了一笔业务, 同时也做了一笔会计操作, 这笔操作可以用套期会计做, 也可以用一般的会计去做。如果用一般会计去做, 期货操作放到投资收益;而如果用套期会计, 期货和现货的盈亏就能抵消, 客观反映了企业经营。

第三, 从信息披露的层面看, 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来说, 要求比较高, 如果企业没有利用好套期会计, 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套期业务的实际, 就会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套期业务了解较少, 影响企业估值。

对企业期货经营来说, 套期会计是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后盾, 从事期货交易, 为企业创造了利润、降低了风险, 但是没能够通过套期会计反映出来, 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价值也就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二、24号准则下实体企业套期会计处理遇到的问题

1.套期会计不能恰当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24号准则对套期会计目标没有明确表述, 而且为防止企业利用套期会计调节利润, 设置了较高的适用性门槛, 使得能够应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保值业务比例不高, 相应的会计处理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2.套期有效性标准要求过高

24号准则对套期有效性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标准, 即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 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的被套期风险, 其中的高度有效是指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125%的范围内。该量化指标范围过小, 过于单一, 给企业应用套期会计设置了人为障碍, 广受诟病。

3.套期有效性评价成本较高

24号准则隐含了两项套期有效性评价要求, 即期初预期性评价和期末回顾性评价, 造成企业的执行成本较高, 多数企业放弃采用套期会计方法来核算套保盈亏。

4.“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的套期关系难以指定

24号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在套保业务开始前正式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保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套期关系是基于传统套期保值业务模式制定的。随着实体企业套保业务的不断深入, 为了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套保效率, 企业普遍将面临的相关价格风险统筹考虑, 汇总形成一个“净风险敞口”再进行套保, 而此时套期关系就难以指定。由于“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已成为主流模式, 使得套期关系难以指定问题愈加突出。

5.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

现行准则只要求披露套期工具而不披露被套期项目, 对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而言, 即只披露期货部分的损益不披露现货部分的损益。但是, 有时现货上的收益和期货上的亏损相抵销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套保效果。

三、新规制定的背景与定位

据何智鳞介绍, 《暂行规定》是针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操作量身定做。原因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以下简称24号准则) 于2006年发布, 自发布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套期会计处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企业普遍反映现行24号准则所规定的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相脱节、应用门槛高、处理复杂, 往往在实践中难以采用, 从而造成期货损益不能与现货公允价值变动实现对冲, 企业参与期货交易反而加剧了损益波动性, 其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进而可能影响期货市场发展和我国在商品定价权中的地位。早在2008年, 当时有色行业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较多, 出现了期货套期保值头寸均亏的情况, 受到了国资委的质疑。当时一些有色企业就希望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来反映诉求, 在一段时间里, 从事商品期货的企业、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等在内的期货业界及相关监管部门反映强烈, 普遍反应《24号准则》缺少实际应用的基础, 迫切希望对现行套期会计准则予以改进, 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成本, 放宽套期会计门槛, 促进更多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但是, 《24号准则》的修订又难以立刻实施, 原因是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中的套期会计规定相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套期会计问题, 需要根据国际财务报表第九号金融工具 (IFRS9)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4年7月发布) 全面修订我国24号准则。然而, 这样的动作将牵涉到金融项目, 需要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与实施同步进行。因此, 鉴于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相对简单, 无需考虑各种复杂情况而做出繁琐的规定, 财政部确定了现行制定《暂行规定》的思路。目的就是把国际上的这一利好的改进内容引入到国内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上去, 让我国参与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企业先获益, 以回应社会相关方面关于改进商品期货套期会计的强烈呼吁和迫切需要, 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和期货市场发展。

何智鳞还表示, 预期在2018年1月1号之后, 《24号准则》将修订完成, 并替代目前的暂行规定。但是, 目前学习和应用《暂行规定》不必过多担忧, 因为其目标是与2018年的新《24号准则》是一致的。

四、《暂行规定》出台的意义

1.实体企业入市意愿增强

某大型国企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 之前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套保的顾虑很多, 会计处理就是其中一方面。此次被套期项目范围扩大后, 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应用套期会计, 利于封堵风险净敞口。

2.实体企业更具操作性

从《暂行规定》的内容看出, 实体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将库存产品或者产品中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风险作为被保值项目, 这样在评估保值结果时会更为简洁、直观, 更易匹配。

3.实体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激发了企业套期保值需求, 《暂行规定》的发布有助于相关实体企业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企业在分散风险和消化损失上有更多选项;而在经济增速减缓和衰退时期, 企业无法依赖业务规模的扩张来消化损失, 必须采取更为直接的风险处理措施。对于采购和销售大宗商品的实体企业来说, 套期保值就成为此时的必然选择。

五、新旧套期会计规则的比较分析

针对新旧套期会计规则, 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暂行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见表1。

(一) 套期会计目标的变化

《暂行规定》将以规则为导向转化为以原则为导向, 只要能够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 就尽可能简化企业的操作门槛, 这体现在暂行规定的方方面面,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执行成本, 将激发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积极性。

只有当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是运用特定的商品期货合约对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管理时, 企业才可以考虑运用套期会计, 否则逾越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而仅出于会计目的进行的指定和处理会令财务报表扭曲和失真。

(二) 被套期项目的变化

《暂行规定》扩大了可以被指定的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使套期会计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 提高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可能性。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净风险敞口”套保模式在《暂行规定》下被认可, 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1. 风险成分作为被套期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1) 在将项目的一定风险成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 该风险成分应当可以单独识别, 且该项目中由于该风险成分的变动引起的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可靠计量。

(2) 在识别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风险成分时, 企业应当基于该风险及相关套期活动所发生的特定市场结构进行评估, 并考虑因风险和市场而异的相关事实和情况。

(3) 企业应当考虑该风险成分是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 还是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

(4) 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可能涉及不构成合同的项目 (例如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 或者可能涉及未明确该成分的合同 (例如仅包含单一价格, 而未列明基于不同基础变量的定价公式的确定承诺) , 但实质上并不影响将其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2. 一组项目作为被套期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当企业出于风险管理目的对一组项目 (包括项目的组成部分) 进行集中管理、且组合中的每一个单独项目都属于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时, 可以将这一组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一组风险相互抵销的项目形成风险净敞口, 一组风险不存在相互抵销的项目形成风险总敞口。当企业将形成风险净敞口的一组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 应当指定构成该净敞口的所有项目的项目组合整体或其一定比例, 而不应当指定净敞口中不明确的抽象金额。

企业将一组项目中的某一层级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该层级能够单独识别并能可靠计量;

(2) 风险管理目标是对某层级组成部分进行套期;

(3) 用以识别层级的项目组整体中的所有项目均面临同样的被套期风险;

(4) 对于存货或确定承诺的套期, 包含被套期层级的整体项目组可识别并可被追踪。

(三) 套期有效性的变化

1. 套期有效性的硬性指标被“经济关系”原则所取代

《暂行规定》取消了80%-125%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标, 代之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 要求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应当具有经济关系, 这种原则性的评判标准将大大消除企业采用套期会计的顾虑。

2. 取消回顾性评估要求

这点大大减少了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和工作量, 对财务人员和期货人员是个重大利好。

3. 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应当存在经济关系

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而产生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预期随着相同基础变量或经济上相关的类似基础变量变动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

4. 评估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

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其目的在于发现两者关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否已经出现了错配。

5. 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

应当等于被套期项目的实际数量与用于对这些数量的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的实际数量之比。套期比率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所含风险的失衡, 这种失衡可能产生套期无效, 并可能产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果。

6. 信用风险

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 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四) 套期关系评估的变化

当评估认为套期比率不再反映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所含风险的平衡, 但两者内含的经济关系没有变化、套期关系依然存在、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没有改变, 企业应当调整指定的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数量, 从而维持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的套期比率, 这一过程就是再平衡。

引入灵活的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为了保持套期关系的持续性, 减少企业反复指定同类套期关系的执行成本 (24号准则下要先终止再重新指定套期关系) , 《暂行规定》引入了再平衡方法, 在套期关系本质没有改变仅是由于客观条件造成套期比率失衡的情况下, 可通过再平衡使其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这种处理方法更加满足企业实际, 简化企业会计处理, 减轻工作量。

企业应当分析套期无效部分的来源, 而不能假定所有抵销程度的变动均会导致套期关系的变化。

(五) 套期关系终止的变化

取消企业可以自行撤销套期关系指定的权力。避免企业主观更改会计处理的随意性要求, 确保套期会计为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服务。展期不做终止处理, 解决了商品期货合约具有固定到期期限, 到期日套期关系被迫终止的问题, 确保了套期关系的延续性, 减少企业工作量。

(六) 列报和披露的变化

《暂行规定》在放松套期会计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了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保持原有披露要求的情况下, 对列示和披露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商品期货套期业务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 帮助报表使用者从总体上理解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业务风险管理目标、过程和预期效果。同时, 对于定量信息披露设计了表格样式 (表2、表3) , 便于企业理解和操作。

(七) 账务处理的变化

《暂行规定》对各种套期业务分门别类, 明确了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更加方便企业理解、掌握和操作。

六、新规下财务人员套期会计应用要点

当前形势下, 很多大型企业还未开展期货业务, 或者是已开展期货业务, 但由于财务人员对期货专业知识接触较少, 本文特总结以下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暂行规定》仅适用于采用商品期货合约为套期工具, 对企业现货经营中的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的业务。

二是对于企业来讲, 套期会计属于选择性适用, 而非强制适用。

三是如果选择适用套期会计, 可以选择24号准则或《暂行规定》, 一旦选定, 则需要对所有的商品期货套期适用。如果企业选择执行《暂行规定》, 应当执行《暂行规定》的所有适用条款, 不得继续执行24号准则的规定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有关套期保值的相关披露规定。

四是对于非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仍需执行24号准则。

五是既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业务又开展其他种类套期业务的企业, 由于分别采用《暂行规定》和《套期保值》准则的套期会计模型, 企业可以在报表附注中对不同的套期业务按照适用准则进行充分披露。

六是对于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A+H股上市公司, 如果在A股财务报告中选择执行《暂行规定》, 无论在H股报告中选择执行IAS39或提前采用IFRS9, 均可能出现准则差异。为了避免准则差异, 企业可以自行选择:A股报告中继续执行24号准则或者A+H报告中均不采用套期会计。

七是执行《暂行规定》的企业在未来执行修订后的24号准则时不会面临会计政策的重大调整。

七、小结

鸡蛋企业套期保值方案 篇5

蛋业企业套期保值方案

一、套期保值基础知识

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是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方式来进行的,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此期货合同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通过套期保值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进行方向相反的交易,从而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建立一种盈亏冲抵机制,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补充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实现锁定成本、稳定收益的目的。

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基本原理如下:一是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一致。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虽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市场,但由于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到相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二是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来临,两者呈现趋同性。期货交易的交割制度,保证了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目的临近,两者趋向一致。按规定,商品期货合约到期时,必须进行实物交割。到交割时,如果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就会有套利者买入低价现货,卖出高价期货,实现盈利。这种套利交易最终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向一致。

图1 期货与现货的关系

一般认为,套期保值操作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该原则要求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所选择的期货品种与要进行套期保值的现货品种相同或尽可能相近。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两者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2、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该原则要求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所选择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与现货市场的计划交易时间尽可能一致或接近,这样,在套期保值到期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才会尽可能趋于一致。

3、方向相反原则。该原则要求投资者在实施套期保值操作时,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买卖方向必须相反。由于同种(相近)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方向一致,因此必然会在一个市场上亏损而在另外一个市场盈利,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深度研究/宏观策略报告

盈亏相抵从而达到保值的目的。

4、数量相当原则。该原则要求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所选择的期货合约上所载明的商品数量必须与现货市场上要保值的商品数量相当;只有如此,才能使一个市场上的盈利(亏损)与另一市场的亏损(盈利)相等或接近,从而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

期货套期保值基本上可以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种类型。

“买入套期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购入期货,用期货市场多头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持有多头头寸,来为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的现货商品保值。因此又称为“多头保值”或“买空保值”。

买入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日后因价格上升而带来的亏损风险。这种用期货市场的盈利对冲现货市场亏损的做法,可以将远期价格固定在预计的水平上。买入套期保值是需要现货商品而又担心价格上涨的投资者常用的保值方法。

“卖出套期保值”(Selling Hedging)又称“空头套期保值”(Short Position),或卖出对冲(Long Position)。是为了防止现货价格在交割时下跌的风险而先在期货市场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当的合约所进行的交易方式。持有空头头寸,来为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的现货而从进行保值。因此,卖出套期保值又称为“卖空保值”或“卖期保值”。

卖出套期保值目的在于回避日后因价格下跌而带来的亏损风险。归纳起来,套期保值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1、确定采购成本,保证企业利润。供货方已经跟需求方签订好现货供货合同,将来交货,但供货方此时尚无需购进合同所需材料,为避免日后购进原材料时价格上涨,通过期货买入相关原材料锁定利润。

2、确定销售价格,保证企业利润。生产企业已经签订采购原材料合同,通过期货卖出企业相关成品材料,锁定生产利润。

3、保证企业预算不超标。

4、行业原料上游企业保证生产利润。

5、保证贸易利润。

6、调节库存。A、当认为当前原料价格合理需要增加库存时,可以通过期货代替现货进库存,通过其杠杆原理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保证企业现金流。B、当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库存因生产或其他因素不能减少时,在期货上卖出避免价格贬值给企业造成损失。

7、融资。当现货企业需要融资时,通过质押保值的期货仓单,可以得获得银行或相关机构较高的融资比例。

8、避免外贸企业汇率损失。外贸型企业在以外币结算时,可以通过期货锁定汇率,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锁定订单利润。

9、企业的采购或销售渠道。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期货市场可以是企业采购或销售另外一个渠道,等到商品进入交割环节,实现商品物权的真正的转移,是现货采购或销售的适当补充。

二、利用鸡蛋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必要性

鸡蛋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宏观环境及政策影响、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天气因素和运输成本、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及疫病等。近几年来总体呈上涨趋势,但在总体上涨的趋势中价格波动也比较频繁。如鸡蛋零售价从2011 年9 月的最高价10.47 元/公斤下跌1.63 元/公斤至2012 年5 月的最低价8.84 元/公斤,跌幅达15.56%。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2

深度研究/宏观策略报告

图2: 最近9 年的鸡蛋零售价走势图(元/公斤)(频率:周)

资料来源:民生期货研发部

一年之中鸡蛋价格波动也较大,每年9 月份是鸡蛋价格最高的时期,因为时值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同时是各类院校开学的时期,也是玉米等饲料作物青黄不接的时期,各类因素助长鸡蛋价格。9 月份后鸡蛋价格将缓慢下滑,12 月至春节期间有一轮小幅上涨,春节过后价格明显下降直到4、5 月的低点。

鸡蛋价格的波动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如在遇到突发的禽流感疫情的时候,由于鸡蛋价格持续下跌,鸡蛋养殖企业只能面临无限亏损的局面;而鸡蛋价格的上涨又加大了餐饮、糕点企业等消费企业的经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运用鸡蛋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便可以在价格下跌时锁定利润,在价格上涨时控制成本,有利于行业的稳定经营。

图3:我国鸡蛋月平均价格

资料来源:民生期货研发部

三、蛋企套期保值方案

假设蛋企的情况如下:年产蛋:1.2 万吨左右,平均每月产蛋1000 吨。假设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鸡蛋的批发价格从2013 年1 月初的9 元/公斤开始下滑,下降至4 月初的8 元/公斤。企业认为鸡蛋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则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出1000 吨鸡蛋期货,即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按照鸡蛋期货合约规则,应该卖出200 手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深度研究/宏观策略报告

期货合约,具体盈亏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鸡蛋养殖企业进行鸡蛋套期保值操作,用期货市场盈利冲销了现货市场亏损,起到了卖出套期保值的效果。

四、鸡蛋期货套期保值需注意的事项

第一、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是以锁定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为目的,因此,不要随意将套保头寸转为投机头寸。第二、套期保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物交割,企业进行实物交割要根据市场情况而定,并考虑交割和运输成本等。

第三、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规模设计合理的套期保值头寸,并且合约月份要尽量与实际相近。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4

深度研究/交易策略

分析师简介

宏观策略研究员,10年加盟民生期货研究所,从事期货及证券研究5年以上,对海内外宏观经济以及有色行业有较深入的见解和认识。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从业资格,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民生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期货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套期保值:刀尖上的舞蹈 篇6

一、引言

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央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禁止投机。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国内众多央企爆出的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包括中航油(新加坡)因参与石油期权衍生品交易造成5.5亿美元亏损;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在航油套保值上分别高达68亿元和62亿元的亏损;以及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出现的19元亿和3亿元的大额汇兑损失等。在一系列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中,最令国人震惊的当属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汇兑损失。

二、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回顾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暴出曾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瑞信国际、法国巴黎百富勤、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其中金额最大的是澳元累计期权合约,总额为90.5亿澳元,锁定汇率0.87。合约规定在此后两年多内,每月(部分是每日)以0.87美元/澳元的平均兑换汇率,向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收澳元,最高累计金额约94.4亿澳元。公司CFO承认,由于2007年底至2008年7月,澳元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因此公司于7月又增加了很多类似合约。

但出人意料的是,2008年7月之后美元汇价开始持续升值。到了10月美元兑澳元的升值幅度便超过30%。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截至2008年末,巨额亏损已扩大到186亿港元,短短30多个交易日内,中信泰富以每天1.1亿港元的惊人亏损快步冲刺。最终,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16亿港元以承担其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亏损126.62亿港元。

三、投机还是理性保值

在事件发生后,公司前CFO张立宪曾称,购买澳元外汇衍生品是为了公司未来几年澳大利亚铁矿石交易的套期保值。然而这一说法是否具有说服力值得我们深究。

1“套期保值”合约签署时即形成“亏损”

导致中信泰富亏损的主要衍生产品为复杂的杠杆式外汇合约,这些合约规定中信泰富的向上利润有敲出封顶,而向下亏损却是加倍且无敲出的。如果汇率保持在0.87美元/澳元以上,中信泰富会获得有限利润,敲出障碍期权总利润最多只能有4亿多港元,而且若每月利润超过一定额度,投行即可选择取消合同,则以后有限利润也无法取得;而极不对称的条款是当汇率低于0.87美元/澳元时,中信泰富需要加倍以0.87美元的高价接澳元仓位直至合约日期结束。所以这些不对称的条款意味着中信泰富利润空间极其有限,但亏损则可能是巨大的。

从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中信泰富财务部门显然没有对这些不公平的条款深入研究,更加不了解所购外汇衍生产品真实价值,对汇率风险以及衍生品陷阱的认识十分不足,而且严重低估了汇市风险,才导致了接下来的巨额的损失。事件的曝光无疑是对我国上市公司CFO在衍生品定价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的嘲弄,同时也给CFO在外汇交易中如何正确对待汇率风险,上了警醒的一课。

2以套期保值为名行单边赌信汇率之事

此前张立宪曾称,与国外投行签订澳元外汇合约是为了套期保值,规避其在澳洲铁矿石项目上的汇率风险。但据公司预算显示其澳洲项目的资本性支出加上未来的营运支出只有不到20亿澳元,远低于它在衍生产品中需要接收的94.4亿澳元总额,这显然有悖于该合约本身的财务性质(见下表);更重要的是,如果澳元大幅上涨,交易对手却可以通过“敲出障碍期权”而取消合约,使得“套期保值功能”终止。所以,可以确定中信泰富是以套期保值为名,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行汇率投机之事。

经过香港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联合调查发现,中信泰富财务总监张立宪在以前的会计年度中做过此类外汇累计期权合约,但是并未体现在损益账户中,而是体现在澳元保值账户中。而投机性的交易的盈亏是应当体现在损益账户中,以便公司股东及早发现盈利和亏损从而提早发现这些合同背后蕴藏的风险。可是公司CFO却违反会计处理原则,甚至未对管理层出示合同文件,这才导致了中信泰富的投机交易愈演愈烈,最终泥潭深陷。

四、套期保值:刀尖上的舞蹈

1投机与保值,差距有多大

投机与理性的保值很可能只有一线之隔,如果所做的交易跟公司运营的需求无关,而仅仅是被金融市场的热钱利益所引诱,无视交易的巨大风险,那么所谓套期保值就无异于赌博。对比中信泰富的实际交易澳元的需求量,和其所购产品的财务性质,可以清楚看出,中信泰富购买的澳元金融衍生产品已经明显超出了套期保值的需要,涉足了金融市场投机。

中信泰富的行为,反映他们不止是从事多项投资的实体企业,同时也是一家进入金融交易进行对冲交易的大型金融机构。次贷危机之前的金融泡沫让许多香港上市公司认为,从事实体企业的赢利远远不如金融交易的利益可观,所以一些实体企业纷纷以锁定风险的名义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交易,其交易范围超出保值所需,尤如在进行一场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便会被复杂金融衍生品这只利刃所伤。

2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中国企业玩的起么

中信泰富巨额亏损事件之前,国内已有许多企业爆出的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如中航油、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在一系列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过后,中国企业应当自问,复杂金融衍生工具,我们真的掌握了么?

衍生产品越复杂,国际机构的金融专业知识与定价能力优势就越大,因而设计者的潜在利润就会越高,而买方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买方企业不能像转业金融机构一样及时载市场上反向对冲,则相当于在做单向赌博。我们的财务总监则应当认识到,我们和大型的专业金融机构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缺乏对于复杂结构性产品定价能力,也没有金融机构建立的专业模型以测算风险,更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随意进行对冲交易。我国企业想要灵活和正确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空间其实极其之少,国际金融机构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产品中布在许多陷阱,一旦我们的CFO没有关于复杂衍生品的过硬的专业素质或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便会落入国外投行的圈套。

3套期保值,以简单金融衍生品为宜

诸多事例证明,复杂衍生品里往往埋有地雷,中国企业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专业知识上,都和国外差距巨大,中国企业冒险在全球化市场上涉足复杂金融衍生品投资无疑会成为国际投行俎下鱼肉。所以中国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最好使用简单的金融衍生品,因为简单的衍生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市场竞争激烈,交易机制容易理解也容易定价,同时方便公司之后在市场上对冲风险。因此在选择套期保值产品时,还应以简单金融衍生品为宜。

五、CFO,切记注重风险撑控,稳健经营

套期保值业务浅析 篇7

一、起源和发展

套期保值最早萌芽于欧洲,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商品交易价格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有人开始设想做相反的交易操作,用于盈亏对冲,降低风险,早期的套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大量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会使企业成本急剧上升,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产保值成为企业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对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套期保值业务,通过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反方向操作,形成现货与期货一盈一亏,或一亏一盈的结果,经过现货和期货二个市场的盈亏相抵,使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二、套期保值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买入或卖出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实际操作中常常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预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1.套期保值的4项原则。商品种类相同或相关,数量相等或相当,方向必须相反,时间期限相同或相近。

2.期货交易的应用。为了回避价格上涨风险,应买入期货,为了回避价格下跌风险,应卖出期货。

3.案例分析

三、套期保值的分类和计量

1.公允价值套期。指对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的套期。

基本原理:套期工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相关损益在当期损益中确认,被套期项目也以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相关损益也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当未确认的确定承诺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确定承诺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作为一个项目或负债进行确认,相应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举例说明:铁路部门签订一项3月后用外币购买高铁的合同,因为本项业务属于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所以对该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保值业务,是属于公允价值套期。

2.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本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损益。

基本原则:现金流量套期改变了套期工具的会计处理,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在同一期配比,能反映出套期会计的实际抵消结果,另外,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是规避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对3月后预期很可能发生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有关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而进行的套期。

3.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基本原则: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的部分计入所有者权益,属于无效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

4.总结。套期保值业务按业务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上三类,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套期保值的作用和目标

1.套期保值的作用。(1)规避风险。(2)参与资源配置。(3)实现成本战略。(4)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套期保值的目标。套期保值的目标分两类:(1)完全套期保值:最大程度防范风险,锁定正常利润。(2)部分套期保值:在防范一定风险,降低利润波动的同时,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提高经营效率。

五、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的核心是对冲盈亏,锁定风险,但是套期保值是通过具体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来完成,因此,其自身也面临风险,操作套期保值过程中,可能存在认识差距,观念,管理和决策等主客观等因素,会发生交易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事前做好操作准备工作,充分估计套期保值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如法律法规和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现金流风险等,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工作,将可能的风险做量化分析,将风险降低到合理范围。总之,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是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方案设计及操作管理要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套期保值业务中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企业必须具有与外汇套期保值保证金相匹配的自有资金,不得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套期保值。

六、总论

1.套期保值是用来回避价格的风险,而价格风险包含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卖出套期保值主要防范价格下跌风险,买入套期保值,防范价格上涨风险。通过套期保值可以转移风险,将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资产保值,实现企业经营的稳健发展,适应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套期保值是一种风险对冲策略,也是企业有意识的风险防御性策略。

2.套期保值的主要优点在于有效防范风险,但期货市场本身就存在风险,所以套期保值业务并非零风险。

3.套期保值有优点,但并非对所有的风险均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据此确定风险预警线,确定是否进行套期保值,是部分套期还是全部套期。

4.套期保值业务可将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企业尤其是商贸企业首选的有效规避风险的工具之一。

5.套期保值的核心,在于对冲和转移风险,套期保值的实质并非赚取利润,而在于从价格上得到保证,实现收支平衡,应对金融危机和商业挑战。

6.套期保值业务不能孤立进行,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取得整个企业组织体系的全面保值和配合,整个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也是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六满.套期保值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罗旭峰.套期保值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浅析套期保值 篇8

一、套期保值准则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70年代,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同时, 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为规避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 传统金融工具革新和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 会计界面临极大的挑战。1998年6月, 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准则颁布, 即SFAS133《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1998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这两个准则成为套期会计的重大研究成果。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市场因素, 以及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如何利用衍生金融产品防范和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避险工具的不断创新来满足, 与此相适应我国套期保值会计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与国际接轨, 参照并改进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二、套期保值的相关定义

1. 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二条给出了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简称套期,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 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 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即是企业指定某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

2. 套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五条给出了套期工具的概念, 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 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非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衍生金融工具, 全部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都计入净利润。因此, 除非在某些特定情形下, 非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套期工具将导致计量方面的不一致。

企业可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

3. 被套期项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九条给出了被套期项目的概念, 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下列项目:一是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二是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三是分担同一被套期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一部分 (仅适用于利率风险公允价值组合套期) 。比如, 面临利率变动风险的贷款可以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却不能因利率风险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因为企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它们到期, 因此它们的账面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套期保值的确认

套期会计方法, 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金融工具不全部是以公允价值计量, 因此需要套期会计方法, 作为套期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而被套期项目并不以公允价值计量;即使被套期项目也以公允价值计量, 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计量规则也不同。所以需要有特定的规则保证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正确地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 并明确指定可以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的套期关系。

1. 套期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

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运用本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套期开始时, 企业以套期关系有正式指定, 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 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策略;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 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 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2. 套期有效性的确认。

确认套期高度有效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 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二是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至125%的范围内。

3. 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

(1) 公允价值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2) 现金流量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不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风险管理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 载明了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将排除套期工具的某部分利得或损失或相关现金流量影响的, 被排除的该部分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独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四、套期保值的种类

1. 公允价值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 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该资产、负债或确定承诺中可辨认的一部分) 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确定的承诺, 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的不可撤销协议, 即签订了的合同就不能随意更改, 由于更改就要付出沉重代价, 以至于为了降低未来确定承诺的风险而进行套期。

2. 现金流量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 是指支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特定风险, 且影响企业的损益。企业能够预见到很可能发生的交易, 表明企业进行套期保值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相应的规划。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对于跨国经营和投资的公司此类套期很有帮助。

五、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1. 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规定, 公允价值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 衍生套期工具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在此基础上如果套期是完全有效的, 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的增减就可以通过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增完全抵销, 此种会计处理符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未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 因市价上涨或下跌而形成的未实现增值或减值, 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确认为当期损益, 待金融资产出售时确认已实现损益 (利得或损失) 时, 才从接受者权益中转入那一期间的当期损益;而进行套期保值的那部分金融资产, 能提前确认其未实现的损益, 计入当期损益, 用以反映与金融资产投资未实现损益 (损失或利得) 的对冲效应。在套期保值活动中, 采用了与常规会计不同的业务处理程序, 即提前确认被套期项目的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的程序。

2. 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规定, 现金流量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保值会计方法条件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应在预期交易使企业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同一期间转入当期损益, 应在预期交易使企业确认的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期间转入当期损益或确认的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之所以将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先作为所有者权益确认, 后又转入损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概念这方面, 利得不是一项负债, 损失也不是一项资产, 如果将利得或损失作为一项负债或资产核算, 可能会误导报表使用者;第二, 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 因为交易还未发生, 所以没有其他的损失或利得来抵销套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第三, 套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在权益变动表中的好处大于在损益变动表中列报的好处。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

对于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第一、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处置境外经营时, 上述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项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套期保值的策略分析 篇9

在实际操作中, 如某个钢铁公司为了抵御钢铁产品在未来市场价格波动中带来的风险, 在产品产出之前, 就以固定的价格出售;或者某些加工企业, 一次性从钢铁厂订购一季度的钢铁原材料, 他们就是在套期保值, 以抵御价格变动给他们带来的风险。如果钢铁市场出现价格变动, 双方就会出现盈亏。

一、研究套期保值策略的意义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 企业要面临国内和国外市场动荡的双重市场风险环境, 同时承受着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双重风险的压力。因此, 企业为了规避风险, 尽量的减少价格浮动带来的损失, 一般会选择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这也是期货市场得以发展的原因。

在实际的市场当中, 受价值规律的影响, 商品价格往往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价格总是在不断的浮动, 而产品的销售跟市场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商品价格的剧烈浮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商家通过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商品实际价格运动过程中, 基差总是在不断变动, 而基差的变动形态对一个套期保值者而言至关重要。基差变化是判断能否完全实现套期保值的依据。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变动, 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保值效果, 而且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获得额外的盈余。一旦基差出现不利变动, 套期保值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蒙受一部分损失。

二、如何进行套期保值

为了更好实现套期保值目的,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 必须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 选择正确的套期保值动机。套期保值, 是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而进行的商业活动, 其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市场价格变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策划时, 应该以保值为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 弄清企业套期保值的动机, 合理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动机可分为良好动机和不良动机, 一般企业套期保值的良好动机可分为, 减少纳税义务负担、降低财务危机成本、增强债务能力、缓和投资不足问题和降低业绩考评难度等。良好的套期保值动机是企业确定其具体套期保值策略的基础, 不同的套期保值动机, 要根据企业现有的企业行情、企业财务现状和核对未来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合理的判断后进行确定。

(2) 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套期保值方案。由于套期保值行为要遵守“均等相对”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方案制定时, 一定确认企业能保证期货市场交易货物和现货市场交易商品在商品类别和数量上保持一致。由于进行保值交易需要支付一定量的交易费用, 本着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所选保值交易现货一定是在未来市场中很有可能出现价格波动的商品, 并且在具体商品是否进行套期保值的决策中, 要考虑冒险额和保值费用之间的关系, 最终考虑是否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一直稳定, 并且企业有信心, 在可预计的时间范围内不会出现大的价格波动, 企业不会因为市场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出现巨大损失, 不用进行套期保值。

利用相关期货市场常用模型, 结合现货市场运行情况资料, 以及国家现有影响市场的政策等, 对进入和离开期货市场、以及进入期货市场的商品量占总现货的比例 (即套期保值寸头)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估计, 制定理论上最佳的套期保值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

(3) 套期保值步骤。套期保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套期保值步骤直接关系到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 一般的套期保值步骤为:方案启动条件-确定建仓-平仓了结。虽然看似三个步骤, 但每个步骤中又需要进行大量的小步骤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方案启动中要考虑未来套期保值期间市场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大事件影响等, 确定未来行业市场会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后可以启动套期保值方案。建仓过程应该充分分析保值寸头、预测基差变化情况、制定建仓策略等, 因为持仓较重, 如果行情判断失误会产生较大损失, 如果对于行业未来形势判断没有太大把握, 可选择分批次建仓。部分保值, 未必能完全化解市场风险, 给经营活动带来隐患, 所以建仓过程非常重要。平仓了结应该制定相关对策, 应对市场变化导致的不利平仓形势。由于市场的变化只能依靠现有数据进行预测, 很难将所有不确定因素加入其中, 因此制定合理的平仓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挽回一定的损失, 如开仓时设定严格制定止损点, 一旦价格运行与预期不符, 果断止损、分批次进行平仓等。

结论:在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计划启动前, 一定要确定企业自身套期保值动机, 通过现有行业形势相关的数据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 充分考虑套期保值出现判断失误时如何进行止损措施的执行, 会大大提高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卫秋.套期保值动机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2 (6) :57-61.[1]袁卫秋.套期保值动机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2 (6) :57-61.

[2]党剑.钢材期货与企业套期保值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2]党剑.钢材期货与企业套期保值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

套期保值 篇10

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金融资产收益,股指期货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衍生产品,可以降低市场波动所带来的资产风险,并通过套期保值等对冲方法稳定企业收益。2010年4月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不仅丰富了主体投资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同时其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股市的波动性对上市公司收益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沪深300股指期货整体走势较为平稳,主力合约成交量和持仓量稳步增加,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对冲工具,达到套期保值的作用。因此,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对于改善和增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股指期货很好地模拟了市场组合,能有效降低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增强企业所持金融资产的收益稳定性;另一方面,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要求是风险分散化,而现实中各方面的限制使企业无法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实现风险分散的预期,股指期货合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 让企业能够实现锁定收益、降低风险的目标。本文在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ETF建立套期保值,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可行性,为企业在不同市场状态中选择套期保值工具以稳定资产价值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关于套期保值理论,早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等人就提出等额套期保值,即期货合约和现货合约按1:1的比例进行套保。Working(1960)率先提出基于基差预测的选择性进行套期保值。Johnson和Stein(1961) 引用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来解释套期保值理论,最佳套期保值比率以及套期保值有效性问题逐渐成为期货市场研究的热点,其认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可以通过某种组合达到风险既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关于套期保值最优套保率的确定,Ederington(1979)以方差为风险控制目标,提出最小风险模型,用OLS模型计算出最优的套保比率。Hervst等(1989)用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消除残差的自相关问题。Cecchetti (1988) 使用ARCH模型对美国国债期货合约的最优套保比率进行计算。Baillie和Myers(1991)通过构造GARCH模型对美国期货市场上的大豆和玉米期货合约进行最优套保比率的实证分析。Ghosh(1993)用ECM来刻度现货与期货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动态调整。

关于套期保值绩效方面的研究,Lien等(2002)提出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指标,即与未参与套期保值相比较,参与套期保值组合收益方差的减少程度。Chirstos Floros等 (2004)对OLS、ECM、M-GARCH等模型进行比较发现,MGARCH在动态最优套期保值率中规避风险的效果最好。

(二)国内研究针对企业资产管理中收益波动的问题, 吴冲锋(1998)和张宗成、苏振华等(2004)研究股指期货如何对原有证券进行套期保值,并构造对应套期保值组合。 之后,学者主要应用模拟数据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进行运算,如高辉和赵进文(2007)运用多个模型同时对静态选择的50只股票组合、基于模型动态选择的17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以及单个股票投资进行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的模拟实证分析;曹国海(2009)通过对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的基本原理、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套利策略运用的比较来估计沪深300指数期货套利的收益空间,并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股指期货交易市场存在较多的套利机会和可观的套利收益。国内股指期货推出后,佟孟华(2011)利用沪深300期货和沪深300指数(HS300)收盘价交易数据,首先对各种检验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和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股票市场不完善的特点,在检验沪深300指数存在异方差以及信息对股票市场存在巨大影响的基础上,建立ECM-BGARCH(1,1)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动态最优套期保值率进行实证研究。贺鹏和杨招军(2012)利用OLS、ECM、ECM-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生指数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率进行估算,并在风险最小化框架下对其套期保值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相关学者也对套期保值最优比率的计算模型进行改进,阎石等(2012)提出利用风险价值Va R建立套期保值资产组合的风险约束,然后对沪深300股指现货和期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韩立岩和任光宇(2012)基于预测的Vec HAR-RVRCOV-J模型,首次将高频数据中蕴含的跳跃信息引入套期保值决策,对期货和现货收益率的已实现二阶矩做异质滞后阶向量自回归构造动态套期保值比率的预测统计量。

国外针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比较成熟,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一定的拓展,对模型进行改进。本文旨在通过不同的套期保值模型进行定量建模分析,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得出最优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和最优套保率。

三、研究方法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是研究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核心问题。当前关于套期保值比率模型的计算主要有基于风险最小化的套期保值、单位风险补偿最大化套期保值以及效用最大化套期保值三种,其中基于风险最小化的套期保值的应用最广泛。因此本文采用此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ETF套期保值研究。

(一)风险最小化套期保值思想Johnson(1960)在收益方差最小化的条件下,最早提出了商品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概念,并给出了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公式, 即MV套期保值比率,具体是用h表示套期保值比率,St、Ft表示t时刻现货和期货的价格,记 △St=St-St-1,△Ft=Ft-Ft-1, R=△St-h△Ft,R为套期保值收益率。套期保值组合资产收益率方差为: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应使Var(R)极小,即有:

因此,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为:。

(二)套期保值模型

(1)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传统回归模型对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主要通过最小二乘法(OLS)进行,Witt(1987) 提出如下回归方程:

其中,斜率系数 β1的估计给出了套期保值比率值,即:

其中,△ln St和 △ln Ft为t时刻取对数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α 为回归函数的截距项;β1为回归函数的斜率,套期保值比率;εt为随机误差项。

(2)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OLS模型中要求残差序列相互独立且不相关,而利用OLS进行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会受到残差序列相关的影响。为消除这种影响以及增加模型的信息量,可以利用B-VAR模型。 在B-VAR模型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Cs、Cf为截距项,αsi、αfi、βsi、βfi为回归系数,εst、εft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这一模型中,找到最佳滞后值l,从而可以使残差项的自相关消除。令Var(εst)= σss,Var(εft)=σff,Cov(εst,εft)=σsf,从而得到套期保值比率:

上述最佳套期保值比率也可通过下列回归模型给出:

其中,β2就是所需估计的最佳套期保值比率。

(3)误差修正套期保值模型(ECM)。VAR模型虽然解决了OLS模型中的残差项自相关问题,但忽略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对套期保值比率的影响。 Ghosh根据Granger、Engle的协整理论,提出估计套期保值比率的误差修正模型ECM,该模型同时考虑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非平稳性、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关系。

其中,Zt-1为误差修正项,与VAR模型相比,ECM模型中增加了一个误差修正项,λs、λf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最佳套期保值比率可通过下列回归模型给出:

其中,△ln Ft的回归系数 β3为待估计的套期保值比率。

(4)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Engle(1982) 提出ARCH模型分析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后,Bollerslev (1986)又提出了GARCH模型,除去和普通回归模型的相同之处,GARCH对误差的方差进行了进一步建模。特别适用于波动性的分析和预测。GARCH(1,1)模型中的套期保值比率可由以下模型得出:

其中,斜率系数 β4的估计给出了套期保值比率的值,即:

(5)指数GARCH模型(EGARCH)。GARCH模型的一个主要约束是其对正的或负的冲击做出对称反应。然而, 对于金融时间序列而言,负冲击往往比相同程度的正冲击引起更大的波动。为解释这种非对称性现象,Engle(1993) 提出指数GARCH模型。用EGARCH(1,1)模型来计算套保比率:

其中,斜率系数 β4的估计给出了套期保值比率的值。

(三)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绩效衡量采用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指标和方法,即与未参与套期保值时收益方差相比, 参与套期保值后收益方差的减少程度。其中未参与套期保值和参与套期保值收益方差可分别表示为:

于是可以得到套期保值绩效的指标:

Hε指标反映了进行套期保值相对于不进行套期保值的风险降低程度。

四、样本选择与数据检验

(一)样本选择最早推出的两只沪深300ETF是嘉实300ETF和华泰柏瑞300ETF,根据资料显示嘉实300ETF在2012年11月30日基金份额进行折算,基金份额以及单位净值发生变化,为避免该事件对研究的影响,本文选择华泰柏瑞300ETF作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现货。 华泰柏瑞300ETF为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其根据标的指数成分股以及权重来配置和调整,因此与实际指数走势偏离较小,适合作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现货。由于华泰博瑞沪深300ETF于2012年5月28日开始在交易所交易,因此本文选择2012年5月28日至2014年6月4日共489个交易日的交易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包括华泰博瑞沪深300ETF、沪深300股指期货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数据均来源于同花顺股票交易行情软件。为消除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不连续的影响,本文选择IF0001当月连续合约的日收盘价作为期货市场数据。用St表示华泰博瑞沪深300ETF每日的收盘价,Ft表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盘价,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 St和ln Ft。定义现货的收益率为 △ln St=ln St-ln St-1,期货的收益率为 △ln Ft=ln Ft-ln Ft-1。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特征首先,使用Eviews做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华泰博瑞300ETF收益率走势图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两者走势基本一致,围绕0上下波动,且存在波动率聚集现象。然后,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51,两序列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最后,对两收益序列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图2和图3),根据JB统计量对应的p值看出沪深300期货和现货的收益率都不服从正态分布; 峰度系数都大于3,因此呈现尖峰的现象;由偏度系数可知,华泰博瑞300ETF是正偏,而沪深300股指期货是负偏;总体来看二者的对数收益率都较小。

(三)数据序列检验

(1)平稳性检验。若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模型可能有较高的拟合度,通过这些统计量对模型估计结果的推断往往是不正确的,回归可能是无意义的“伪回归”。而金融和经济序列往往都是非平稳的,对相关的金融时间序列建立模型时要考虑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

注:I(p,q)代表 ADF 检验截距项和趋势项的选择,当 p=1 有截距项, p=0 无截距项;q=1 有趋势项,q=0 无趋势项。

从表1可以看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华泰博瑞300ETF对数收盘价ADF检验值大于10%显著水平对应临界值,说明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两个序列都存在单位根。 而对数收益率(即收盘价一阶差分序列)则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因此,原收盘价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经过ADF单位根检验,得到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华泰博瑞300ETF对数收盘价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下面对序列进行协整检验,采用EG两步方法。首先,两对数收盘价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如下:

然后,得到残差计算值ut,再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若平稳,则说明ln St和ln Ft具有协整关系。由表1可知, 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华泰博瑞300ETF对数收盘价序列式协整,所以两者对数收盘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Granger因果检验。在经济分析中,要想验证因果关系,需要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的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DFT不是DST格兰杰原因”,即沪深300股指期货是沪深300ETF基金的原因,也就是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变化引导沪深300ETF基金的变化。而不能拒绝原假设“DST不是DFT格兰杰原因”,即沪深300ETF基金不是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原因,也就是说,沪深300ETF基金的变化不能引导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变化。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分别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GARCH模型和EGARCH五种方法,对2012年5月28日至2014年6月4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ETF基金的配对数据建立套期保值模型,并计算在不同方法下,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ETF基金的套期保值比率,进行套期保值效果的实证分析,并比较得出计算套期保值比率的最优方法。

(一)OLS套期保值模型计算根据通过最小二乘法(OLS)对计算最优套保比率估计方法,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斜率系数 β1的估计值给出了套期保值比率的值。用Eviews得出估计结果:

0.9189即为最优套保比率,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

(二)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计算根据信息准则法AIC、SC、 LR统计量,得出B-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是2阶。因此,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华泰博瑞300ETF收益率建立B-VAR (2)模型:

用Eviews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最佳套期保值比率公式得出最佳套期保值比率为0.9232。

注:* 表示在 5%水平下参数显著不为 0。

(三)误差修正套期保值模型计算由协整分析可知,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华泰博瑞300ETF对数收盘价序列是协整的。因此,可引入误差修正型建立ECM(2)模型为:

用Eviews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估计的输出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显示了第一步从Johansen过程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默认的正规化表述为:将ECM模型中前r个变量作为剩余k-r个变量的函数,其中r表示协整关系数,k是ECM模型中内生变量的个数;第二部分输出是在第一步之后以误差修正项作为回归量的一阶差分的VAR模型,误差修正项以Coint Eq1,Coint Eq2,...表示形式输出。同时得到ECM模型的残差矩阵见表5。根据最佳套期保值比率公式得出最佳套期保值比率为0.9205。

(四)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计算首先,对OLS模型得到的残差进行ARCH-LM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存在ARCH效应,可以建立GARCH(1,1)模型进行分析。通过Eviews对GARCH (1,1) 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结果如表7。得到GARCH(1,1)模型为:

根据斜率系数 β4的估计得出套期保值比率为0.9432。 为了检查GARCH(1,1)模型是否消除了残差序列的ARCH效应,还需进行ARCH检验。首先进行ARCH-LM检验,检验结果见表8,显然已经消除ARCH效应。

(五)指数GARCH套保模型计算与GARCH模型方法类似,估计EGARCH(1,1)模型参数结果如表9所示。得到EGARCH(1,1)模型为:

根据斜率系数 β4的估计得出套期保值比率为0.9487。 (六)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绩效比较Hε指标反映了进行套期保值相对于不进行套期保值的风险降低程度。本文可以该指标综合五种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 ETF基金进行套保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得出套期保值效果见表10。由表10可知,利用五种模型计算的套期保值率差别很小,其中运用EGARCH(1,1)模型计算套期保值率最高,运用OLS模型计算套期保值率最低。在套期保值效果中,运用GARCH(1,1)模型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最好,运用B-VAR模型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最差,五种模型观察到的套期保值效果相差不大,说明五种模型都能有效降低沪深300ETF基金的系统性风险。其中,GARCH(1,1)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最好,是因为其考虑了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聚集的动态特征,更加全面地刻画资本市场的波动。

六、结论

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华泰柏瑞300ETF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套期保值模型的适用情形和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由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与沪深股指期货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得沪深股指期货能够作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工具,成为企业套期保值稳定收益的首选。第二,运用OLS、B-VAR静态套期保值模型和ECM、EGARCH(1,1)、GARCH(1,1)动态套期保值模型进行套期保值分析能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企业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套期保值管理时,静态模型中OLS模型较好;动态模型中GARCH(1,1)模型最好;综合静态和动态模型,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与沪深股指期货最佳套期保值模型是GARCH(1,1)。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可以考虑GRACH模型进行套期分析,达到管理目标。第三,沪深股指期货可以对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进行套期保值,有利于降低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风险,使企业在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收益和发展。

摘要:本文以2012年5月28日至2014年6月4日的沪深股指期货和华泰柏瑞300ETF交易数据为样本,对不同套期保值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最优套保比率和套保绩效评价值是:在静态模型中,OLS模型较好;动态模型中,GARCH(1,1)模型最好。综合静态和动态模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与沪深股指期货的最佳套期保值模型是GARCH(1,1)。

先进先出的机构套期保值策略 篇11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关注的焦点毫无悬念地集中在股指期货上。对于多数个人参与者来说,股指期货是个投机工具。但机构投资者能够利用股指期货做什么呢?这里不妨将外资机构在中国台湾股市的操作方法做一借鉴。

与传说中对冲基金的豪赌股指期货不同,外资机构运用更多的是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外资机构买超和卖超行为与台湾股市有很强的关联,外资买股票股价就涨,卖股票股价就跌。外资机构投资金额庞大,建仓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如果买股票股价涨,这就代表在建仓中后期买进股票的成本比较高。为了打破越买越高、越卖越低的怪圈,就要用股指期货来锁定成本。而且,外资买股票推动股价涨,而股价涨又会进一步传导到股指上,那么,买股票前先买股指期货,就可以用股指期货的获利来弥补后续股票建仓在高位的隐性损失。

接下来有四个问题需要讨论:

第一个问题,股指期货的仓位以及进出场时机。如果股指期货的合约值少于股票市值,那么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够;如果大于股票市值,又形成超额对冲,所以股指期货的仓位应该与股票相当。至于进出场时机,原则是在股票买进前建立完股指期货头寸,在股票买完后股指期货多单减仓。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判断买卖股票对股指的影响。利用冲击成本公式是一个办法,但拉抬个别股票造成的指数失真会造成干扰。可以长期统计自身交易行为对于股指的影响,来做比较全面的估算。

第三个问题是,外资这样的操作会引起资本市场怎样的现象?其实很容易想象,如果外资买股票前先买股指期货、卖股票前先卖股指期货,那么,股指期货的升贴水就会成为后续现货股指涨跌的指引。因为买压先出现在股指期货上,所以股指期货的价格会相对被拉高,产生升水现象,而股票的买盘接踵而来,所以升水会预示股票上涨;同理,贴水也预示着股指即将下跌。金融学课本常说的股指期货有价格发现功能就来自于此,因为机构在股指期货的动作会先于股票一步,而非一般认知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来源于预期。所以,如果股指期货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越高,定价功能也就越好。

最后一个问题,外资这样的交易策略,适合A股的机构投资人吗?答案是取决该机构买卖的股票是否够多。如果是一位个人投资者,投资金额很少,那么他的买卖行为根本不可能影响股指,也就没有必要用股指期货锁定成本。而一个持有资金和股票较多的机构,买卖行为当然会对股指涨跌有所影响,那么他的股指期货操作也就越发重要。以目前的A股市场而言,机构投资人持股比例越来越高,到2007年底,所有公募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经占A股总市值三成,和台湾股市外资持股比例相当。如果外资在台湾的资本市场能够同时在股市和期市搭配操作,获取更好的收益,A股的公募基金和其他机构又为何不可呢?■

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篇12

(一) 套期保值分类问题

根据新会计准则, 套期保值业务分为三类: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从会计处理的特点来看, 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是两种基本的套期关系, 如果归属前者, 则套期浮动盈亏计入当期损益, 影响当期利润;如果归为后者, 则套期浮动盈亏计入资本公积, 影响所有者权益。新会计准则指出, 公允价值套期, 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损益;现金流量套期, 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损益。新会计准则对二者的分类边界不清且存在交集, 如何分类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的策略, 可能导致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套期。

(二) 套期会计方法问题

按照新会计准则,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具体核算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反向并几乎等额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同时等额反向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套期) 或“资本公积” (现金流量套期) 。即在确认套期工具的同时也确认被套期项目的价值, 并在持仓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日同时确认二者公允价值的变动, 这种核算方式有可能会掩盖风险, 结果是无论对当期损益还是对所有者权益影响都不大。

采用套期会计,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利得与损失在同一期间确认, 企业盈利波动性会降低。但新会计准则对套期保值会计运用规定了具体的条件, 如在套期开始时, 企业应对套期关系有正式指定, 并准备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这些规定对企业来说, 执行成本较高。从多家公司报表的前后期比较看, 它们多数采用了直接法, 即只确认套期工具及其公允价值变动而未确认被套期项目及其公允价值的变动,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较大, 导致其套期保值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动幅度较大。因此, 将其公允价值在表内反映, 往往不仅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风险和收益, 反而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判断。

(三) 套期工具种类界定问题

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套期工具种类做出界定 (仅在应用指南中指出衍生工具包括的种类) , 而且未对套期工具披露的准确性作出规定, 如要求必须按套期工具类别名称披露等, 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公司披露的套保工具类型与其持有的合同实质属性不一致。例如, 持有的本是远期合同, 却披露为期货或期权;或者只披露持有衍生工具, 而不披露持有哪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合同, 具有不同的风险程度, 若披露不准确, 将危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四) 套期保值列报问题

根据新会计准则, 一般企业套期业务被“内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或负债) 项目中, 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 并在报表附注“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项下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表格, 在“衍生金融资产”栏目中反映。如果报告主体不对报表附注进行说明, 则“内含”其中的套期业务便无从披露;即便披露套期保值而未说明套期工具名称, 报表使用者仍无从知晓报告公司所做套期是否能保值。

(五) 套期关系的指定与撤销

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对套期关系的正式指定, 对于一项套期, 企业可以选择是否应用套期会计, 也可以指定为现金流量套期或者指定为公允价值套期。如对已确定交易事项的汇率套期, 由于外汇风险既影响被套期项目的现金流, 也影响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 应该作为公允价值套期还是作为现金流量套期, 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然而这两种类型的会计处理并不相同, 直接影响套期期间的损益确定。同时企业还需要持续对套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撤销或者继续认定对套期关系的指定, 从而中止或继续采用套期会计。无疑, 这些为企业操纵报表提供了空间。

二、完善我国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

(一) 建立健全衍生工具外部风险控制机制

尽管我国已颁布了各项套期保值制度来预防和监管企业套期保值风险, 但由于企业套期保值在规避价格风险的同时又必须面对期货交易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因此, 必须从制度规范角度考虑, 高度重视企业套期保值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从套期保值开户管理、套期保值培训辅导、套期保值头寸审批制度等方面严格约束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

(二) 建立健全衍生工具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这要求公司在组织结构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董事会和经理层、交易执行部、风险管理部及监督部门等明确责任, 分工协作, 制定有效的政策, 建立严格的人事制度以及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套期保值效果评估机制, 指定专门的部门与人员负责市场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评估金融资产的风险, 明晰套期与投机的界限, 对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实施经常性的评价, 从而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管;提高会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要有能力查明业务实质, 分析套期保值项目是否能有效对冲风险。

(三) 完善套期保值业务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一篇:感染性脑损伤下一篇:无线通话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