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绩效

2024-08-31

套期保值绩效(通用8篇)

套期保值绩效 篇1

2009年3月底, 钢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两年时间, 螺纹钢期货已经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中最大交易品种。中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 近年来钢材价格剧烈波动给广大涉钢企业带来巨大经营风险。有必要基于新的历史交易数据研究钢材期货套期保值绩效, 为投资者提供理论和实务指导。

1 套期保值的相关研究回顾

1.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套期保值理论先后经历了传统套期保值理论、选择性套期保值理论和现代套期保值理论。现代意义的套期保值将期货和现货头寸组合在一起, 以风险最小化为前提, 考虑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比例的优化问题。

1.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钢材期货推出仅两年, 交易数据有限, 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肖树强和赵息基于2009年4月到2010年6月期间的日收益率, 针对某一特定螺纹钢期货合约展开套保研究, 认为ECM模型套保有效性最好。

2 研究方法和模型

根据Johnson理论, 假设资产现货价格St, 对应期货价格Ft, 则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h*为:

线性回归OLS模型是传统的回归模型, 实务中使用较多, 该模型须满足同均值、同方差、序列不相关的条件;双变量向量自回归BVAR模型考虑了现货和期货前期价格对当前价格的影响, 即序列自相关影响;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通过GP识别、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引入误差修正项, 解决了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影响;误差修正多元变量GARCH模型认为套期保值比率应该是动态的, 随时间和信息量不断变化, 提倡从动态角度测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

3 数据选择

期货价格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螺纹钢期货不同合约结算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 现货价格选取“我的钢铁网”提供的上海与天津现货平均价格。本文采集了从2009年3月30日至2011年3月30日间共98个期现货周数据, 选取前60个周数据为样本数据, 将后38个周数据作为样本外数据。本文使用Matlab 7.0.1软件建立模型和处理数据, 其金融时间序列、GARCH工具箱等模块适用于复杂计算环境, 处理波动性强的单变量金融时间序列更有效。

4 实证研究结果

4.1 OLS模型分析

OLS模型套保策略结果为:ΔSt=0.683 6ΔFt+0.001 714 5。从图1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残差分布在零点左右, 残差置信区间均包含零点, 说明回归方程较好地表达样本数据。

4.2 OLS模型使用检验

序列相关检验。对于OLS模型的残差序列, 如果其任意滞后阶数自相关函数都为零, 则Q统计量不显著, 即残差序列不相关;反之, 残差序列相关。如图2所示, 上下两条横线分别表示自相关系数的上下界, 超出边界的部分表示存在相关关系。从图2中可见, 第11阶和第28阶超出边界, 故存在相关关系。

正态性检验。本文使用K-S正态性检验分析OLS回归残差正态性, 若残差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 则认为该残差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反之, 则为非正态总体。由图3可知, OLS模型残差显著偏离直线, 残差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

异方差检验。本文采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检验残差的异方差和ARCH效应, 从图4可以看出, 残差和标准差都出现了波动聚集现象。Q检验和ARCH检验结果见表1, 表明不能拒绝OLS模型残差不具有ARCH效应的假设。

4.3 BVAR模型

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 螺纹钢现货和期货价格序列最优滞后阶数为2, BVAR模型回归参数见表2,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600 6, 即每一份现货需要0.600 6份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4.4 VECM模型

本文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检验单位根, 现货和期货周收益率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 即均存在单位根。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均拒绝原假设, 残差序列平稳, 即现货和期货周收益率具有协整关系。VECM模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600 4。

4.5 GARCH模型

本文采用误差修正项和多元GARCH相结合的GARCH模型, 该模型认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应该是一个变量, 图5为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见,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且十分剧烈, 其平均套期保值比率为0.640 9, 即h*=0.640 9。

4.6 有效性比较

基于样本内和样本外数据, 采用风险收益方法的套期保值有效性比较结果见表3。

5 结论及建议

5.1 套期保值的必要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对于样本内和样本外, 与未进行套期保值或套保比率为1的Naive策略相比, 4种套保策略不仅显著提高了收益, 而且大幅降低了收益率的波动性。可见, 相关企业有必要通过套保策略规避价格风险。

5.2 OLS模型的实用性

无论是在事后分析还是事前分析上, OLS模型的有效性都是最好的, 故目前阶段, 投资者在实务中应选择简单有效的OLS模型进行套保。

5.3 GARCH模型的优越性

GARCH模型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影响, 着眼于动态变化上, 具有较强的理论预测能力。从表3中样本外数据中可以发现, GARCH模型在预测能力上逼近OLS模型, 有效性增长显著。投资者应从理论上掌握使用GARCH模型进行套保的方法。

5.4 样本数据周期的选择

以往套期保值研究多采用日收益率, 本文通过OLS模型对日数据和周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由于日收益率序列方差远大于周收益序列, 频繁的收益率波动干扰研究结论, 因此应尽量选取周收益率或一定时期间隔的收益率, 以避免数据频繁波动的影响。

5.5 钢材期货市场发展趋势良好

4种模型的有效性在样本外数据上大大提高, 本文认为这与我国钢材期货的发展时期有关。样本内数据属于钢材期货发展初期, 市场效率不稳定;进入样本外数据后, 套期保值效果均显著提高, 表明钢材期货市场效率正逐步提升, 市场功能越来越显著。

5.6 钢材期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

本文得出的OLS模型有效性最好的结论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有悖, 他们认为套保策略有效性最好的是GARCH模型。本文认为这一背离有3方面原因:钢材期货仅仅推出两年, 市场效率正逐步提高, 模型有效性处于变化中;本文基于周收益率展开研究, 数据基础不同导致研究结论不同;本文采用的Matlab软件计算原理不同于Eviews等软件, 计算方法和精确度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 我国钢材期货市场效率和功能正稳步提升, 投资者有必要通过套期保值策略规避价格风险, 实务中首选OLS模型, 理论上应掌握GARCH模型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Leland L Johnson.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0, 27 (3) :139-151.

[2]Ederington L.The Hedg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utures Market[J].Journal of Finance, 1979, 34 (1) :157-170.

[3]Wenling Yang, D E Allen.Multivariate GARCH Hedge Ratios and Hedg-ing Effectiveness in Australian Futures Markets[J].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4, 45 (2) :301-321.

[4]肖树强, 赵息.我国钢材期货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实证研究——以螺纹钢期货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 (7) .

[5]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M].第3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期货套期保值管理策略 篇2

【关键词】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措施

一、前言

期货套期保值的主要作用在于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期货收益。但是期货交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则极易造成亏损。因此,加强对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二、期货套期保值管理基础支撑

1.期货交易机会原理。期货市场中,无论买入的数量多少,都无须一次性完成现金支付,而是只需要事先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一机理即说明了期货具备了交易权利。在国内期货市场中,一般保证金为总金额的5%,而即使是5%,也能起到融资的作用,这就体现了期货交易存在的机会特点。而期货交易具有的随时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期货市场的安全性,这是期货市场较于股票市场安全的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期货与股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期货本身不创造利润,有一方获利,另一方必定亏损,且盈利与亏损度基本持平。

2.套现保值表现。主要介乎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两者同在一个大环境下,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价格趋势是两个市场共同的特点,在同一个环境下,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都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存在同时性。因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对性,现货市场中商品可以在期货市场中得到转换,而在现货市场中买进,也可以在期货市场中卖出。如此反复几个回合,现货市场中的商品价格变动,买卖交易便将出现亏损,期货市场由此便要做出相应的补偿,以降低交易的风险,维持交易市场的平衡。

三、期货套期保值管理具体措施

1.加强对期货交易权限管理。在期货套期保值问题上,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证在各项期货交易中都能够预见风险,继而在风险出现后迅速做出反应,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要注意的是,在风险出现后,还应重视且正视风险成因,严格地按照相关的制度处理。以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管理为例,在期货交易权限的设置上,必须具备集中性,必须由董事会一致通过后,方能签字生效;再者,必须禁止企业高管做出与个人权限不符的决策,并且确保具体交易交由多个部门共同跟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互相制衡。 期货虽然可以帮助企业避险,但它只是个工具,企业的立身之本还在于自身产业链的稳步发展。

2.完善资金管理,同时建立参与套保的严密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套期保值中资金管理是运作整体的核心环节,包括整个资金操作配比计划、加仓或减仓的管理和资金曲线的管理等,必须格外注意避免出现因资金链的断裂而被迫平仓出局,打乱整个套保计划。所以,为了保证套期保值的目标实现,应当基于具体设置参与套保的严密组织,并且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易计划的筹措。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务必遵循交易原则,禁止将保值头寸转化为投机头寸。尤其是在做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时,必须遵循初定计划予以严格执行,切莫为短期利益而平掉亏损头寸,保留盈利头寸。

3.灵活操作期现套利的交易。由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不一定一致,所以就会形成期现升贴水的情况。对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套期保值需要与期现市场的升贴水情况进行类似于期现套利的交易,交易方式与期现套期保值类似。如企业需要回补100 吨的库存,而这时期货市场的价格要较现货市场低,那么企业可以优先选择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库存回补,而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贴水将成为企业的“额外收益”。相反,如果企业的库存水平较预期高100 吨,而此时现货价格较期货价格低,企业则可以优先选择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交易,以“减少”这部分库存,而现货价格的升水则成为企业的“额外利润”。

4.规范化套期保值操作。具体地说,企业在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之前,首先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包括行业风险状况、市场动态风险状况和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以及是否有实力和能力做套期保值;其次,应当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业务授权制度和业务报告制度,以及风险管理部门,如风险报告制度、风险处理程序等;再者,应当加强对套期保值交易中相关风险的管理,如操作风险、现金流风险、基差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此外,还应当完善套期保值机构设置,建立起规范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机构部门。

四、总结

期货套期保值问题一直是业界及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重要課题。为了加强对期货套期保值的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制度执行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完善对交易权限的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以提高规避期货交易风险的能力,保障期货市场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尚松辉, 厉茗臻. 期货套期保值概述[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9):162-162.

[2]邵阳子. 收益与风险比率视角下的期货套期保值对策略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15):99-100.

套期保值绩效 篇3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橡胶进口国与消费国, 橡胶消费量仅次于美国。自产的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都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 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中国汽车及轮胎产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快速增长, 神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 近几年 (2002~2006) 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量的年均递增率达到6%, 中国2006年的天然橡胶消费量超过200万吨, 进口量超过150万吨 (图1) 。

天然橡胶历来被视为最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之一, 由于同国防军工军需的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橡胶工业被视为准军事工业。目前世界天然橡胶工业由于具有种植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大, 从种植采集到加工生产制约因素较多、周期长 (投入产出达5~7年) , 产量低 (亩产最高百余公斤) , 每年受自然灾害袭击, 天然橡胶的提取加工技术也比较复杂, 产生的橡胶质量变化很大, 性能很不均匀, 产量极不稳定等自身的特点, 产品价格极度波动;同时, 由于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具有替代效应, 合成橡胶的价格对天然橡胶的价格有显著影响, 而合成橡胶价格又受其上游产品——石油的影响, 因此, 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通过影响合成橡胶的价格而作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 更加剧了天然橡胶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 中国与国际的融合进一步加深, 现货市场价格受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 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天然橡胶价格一直处于震荡走高的剧烈波动态势 (图2) 。现货价格这种剧烈波动对天然橡胶相关企业的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关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 将会导致重大损失, 甚至使企业陷入危机, 严重时整个行业出现危机, 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签定的在确定的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某项资产的协议。由于双方在交易发生前已经约定了交易的时间、价格和数量, 期货合约就相当于提前确定了未来的、不确定的交易, 因此利用期货市场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而造成的生产收益风险, 这种功能称为套期保值功能。具体操作手法是:天然橡胶生产 (加工) 企业在确定生产计划后, 按照一定的比例 (称为套期保值比率) 卖出 (买入) 自己预期产量 (需求量) 的一部分, 在适当的时候, 在期货市场平仓, 得到一个稳定收益, 通过这种方式, 天然橡胶企业就能保证其中的一部分生产收益, 把价格波动造成的生产收益风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确定正确的套期保值比率是取得好的套期保值效果的关键因素, 而不同期限合约、据到期日远近不同的合约以及套期保值时期的长短都对套期保值比率和效果有很大影响[1], 因此,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受到期货市场研究者的不断关注。Ederington首先在风险最小化的框架下给出了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OLS方法[2], 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3], 国内学者华仁海和陈百助利用静态与动态四种套期保值模型对SHFE金属铜期货短期限套期保值绩效进行了研究[3]。王骏和张宗成运用类似方法研究了我国2004年以前的小麦、大豆、铜和铝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4], 齐明亮利用Kroner和Sultan提出的方法对1991~1999年SHFE的铜期货套期保值绩效进行了探索[5]。对于中国天然橡胶期货, 至今也未见类似研究。

上述方法的准确性受到数据本身及数据量大小的局限, 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而言, 往往只能用于确定较短时期内的套期保值比率。由于较长套期保值期限与期货合约选择是套期保值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而且现实中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往往是较长一段时期, 而现有关于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比率的研究大多仅仅限于简单的理论层面, 由于受到数据量较小的限制, 不仅期限较短 (一般为一周、两周而没有超过一个月的) , 而且数据的选取方法比较特殊, 实用性较差。因此, 寻求更切合实际的数据选取方法和更先进的技术, 研究2004年以来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长期限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与已有文献相比, 本研究有以下特色: (1) 首次对中国天然橡胶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进行研究, 以往对中国期货品种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的研究仅仅限于有色金属 (铜、铝等) 和农产品 (大豆, 小麦等) , 天然橡胶属于农林产品, 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2) 改进了期货价格的选取方法。为使数据选取方法更接近套期保值实践, 本文在估计某一套期保值期限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时, 只从研究期间内的每一期货合约中选取一组期货价格数据, 而且保证选取的期货价格组的变化区间距离最后交易日的时间都相同。 (3) 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 克服了数据量少的困难。基于中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 以分解模型为基础, 研究了任意期限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和套期保值绩效。 (4) 选取了特殊的样本。本研究选取从2004年2月2日至今的中国天然橡胶期、现货价格数据, 研究结果是最新的。

2 样本说明、研究模型与实证结果

2.1 样本数据与应用软件说明

本研究选取从2004年2月2日到2007年10月18日之间的883 对天然橡胶期、现货价格日数据, 目的是研究2004年至今中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在选取数据时, 统一选取最后交割月前1~2个月的合约价格, 因为这时的期货合约交易最活跃, 成交量也最大, 实践中也往往选定这一时期进行套期保值。在利用分解模型时, 用Eviews6.0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其它大量数学计算利用Matlab编程进行处理。

2.2 研究模型

Geppert指出[6], 当期货和现货价格的自然对数值 (以下简称期、现货价格) 具有协整关系时, 它们可以分解为一个永恒因子和一个瞬变因子之和, 进一步得到以收益方差最小为目标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R (k) =a1b1kσu2+2a2b2 (1-αk1-α2) σv2bk2σu2+2b22 (1-αk1-α2) σv2 (1)

和对应的套期保值绩效:

E (k) =a1b1kσu2+2a2b2 (1-αk1-α2) σv2 (a1b1kσu2+2a22 (1-αk1-α2) σv2) (b12kσu2+2b22 (1-αk1-α2) σv2) (2)

这里a1, b1分别表示现、期货价格对应于永恒因子的变化率, a2, b2则表示对应于瞬变因子的变化率, σu2, σv2分别为对应数据的永恒因子和瞬变因子的方差, k为单位时间数, k越大则表示套期保值时间越长。

2.3 实证检验结果

注:*表示10%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

表1显示了不同时间单位的对应期、现货价格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单根检验结果,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对所有不同时间单位 (日、周、二周) 的期、现货价格序列, 检验的t-统计量均大于其对应的临界值, 因而不能拒绝它们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而对所有不同时间单位的期、现货价格一阶差分序列, 检验的t-统计量均小于其对应的临界值, 因而应拒绝它们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表1的结果表明:所有不同时间单位的期、现货价格序列均为同阶单整的。

注:*表示10%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

将对应的期、现货价格序列做OLS回归, 得到其残差序列, 表2给出了不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对于得到的每一个残差序列, 其ADF检验的t-统计量均小于对应的临界值, 因而应拒绝它们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认为它们是平稳的。

结合表1和表2, 检验结果认为:中国天然橡胶期、现货日、周、二周价格序列均具有协整关系。

注:α一列内上一数字为α值, 括号内为5%的显著水平下的t-统计量。

表3给出了分解模型中用到的参数 (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 , 其中α值是用OLS回归得到的, 下面括号内为估计量的t值, 说明得到的α值是显著的, 对应的σu2和σv2是有效的。

利用表3, 根据式 (1) 和 (2) , 可以得到表4所示的不同套期保值期间的最优比率和绩效:

表4显示:套期保值时间单位越长,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越大, 绩效也越好;不仅如此, 经过简单的推理, 可将本研究的结果用于任意期间的套期保值, 以一周数据为基础, 可以得到以一周的整数倍为时间单位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 而以二周数据为基础, 可以得到以二周的整数倍为时间单位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 因此, 这一结果不仅结论具有普遍性, 而且更便于企业进行操作, 明显的优于以前的研究结果。表4还显示, 中国天然橡胶期货的短期套期保值绩效较差, 一周的套期保值绩效仅为0.2248;较长时期套期保值绩效较好, 二周的可达0.6510, 一月的则达到0.7269。这与中国铝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相比有很大差距[7]。说明我国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还不够完善, 相关各方应努力完善我国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 以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3 结 论

本文对2004年以后的中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长期限合约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进行研究。利用协整序列分解模型, 给出了一个求解套期保值比率的新方法。利用一日、一周和二周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就中国天然橡胶期货而言, 对于任意长的套期保值期限, 利用不同的时间单位进行套期保值,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存在明显差异;利用较长时间单位的数据, 得到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越大, 对应的套期保值绩效也越好;这些结论不仅比现有结果更具普遍意义, 而且实践上也更具操作性。另外, 与SHFE铝期货整体相比, 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套期保值效果较差, 相关各方应加速我国完善天然橡胶期货的步伐。

附录:分解模型中所用参数的估计

(1) 将现货和期货价格排列为矩阵Xt, 然后根据式 (A.1) 构造出矩阵M;

Μ= (2ΤXtXt´) -1 (2ΤXtXt-1´) (2ΤXt-1Xt´) -1 (2ΤXt-1Xt´) (A.1)

这里T为某一时间单位的样本数量, 表示矩阵Xt-1除去第一列 (第一对样本) , X′t表示矩阵Xt的转置矩阵。

(2) 求出矩阵M的按降序排列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W, 根据式 (A.2) 构造新矩阵Yt;

Yt=WXt (A.2)

(3) 式 (A.2) 可写成Xt=W-1Yt, 将矩阵W-1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记为βij, βij和分解模型所用部分参数的对应关系为:β11=a1, β12=a2, β21=b1, β22=b2。

(4) 根据式 (A.3) 进行OLS回归, 可得到参数α;

Y2t=αY2t-1+vt (A.3)

(5) 式 (A.3) 中回归的残差vt的方差就是σv2, 而Y1t-Y1t-1的方差就是σu2

参考文献

[1].Arago V, Izquierdo AF.Optimal hedging and the in-vestment horizonlength:The decomposition model[J].Deriva-tives Use, Trading&Regulation.2001, 7 (1) :23~36

[2].Ederington L H.The Hedg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Futures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1979, 34 (1) :157~170

[3].华仁海, 陈百助.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套期保值问题研究[J].中国金融学, 2004 (5) :169~183

[4].王骏, 张宗成.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绩效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05, (11)

[5].齐明亮.套期保值比率与套期保值的效绩——上海期铜合约的套期保值实证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51~54

[6].Geppert J M.AStatistical Model For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Futures Contract Hedging Effectiveness and InvestmentHorizon Length[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5, 15 (5) :507~536

套期保值绩效 篇4

2006年底, 美国的次级债券危机初现。2008年9月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金融危机, 并迅速向全球蔓延和扩散, 形成一场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 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 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 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当中, 世界经济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通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显现出来。根据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中, 许多大型企业的业绩大幅下降, 甚至亏损, 一些民营企业也陷入了经营困境, 国家经济发展放缓, 因此, 此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 我国的大宗商品消耗量正速度增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指出, 在基础大宗商品 (谷物、肉类、石油、煤炭和钢铁) 的消费中, 现在除了石油以外, 中国对其他四种大宗商品的消费量均已超越了美国的消费量, 而且在石油消费量方面, 中国也在迅速赶超美国。

我国是资源稀缺国家, 加之极为浪费的资源消耗量, 使我国的资源供应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面, 其中能源资源和高品质矿产资源的供应困境最为严峻, 原油、铁矿石进口比例已超过50%。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必然使得我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营成本, 侵吞了企业利润, 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严重冲击。因此, 当今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风险管理是极为迫切的解困之道。为应对近期国际商品市场的巨幅波动、加强企业风险控制, 套期保值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

实际上, 我国套期保值的应用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开始, 1990年10月12日,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 以现货交易为基础, 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为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方式提供了应用基础, 但这一风险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始于本世纪初, 主要运用于农产品和燃料油领域。而其在业界得到普遍的关注是基于一些国企的套期保值损失的曝光。2008年三季报中, 国航套保损失37亿元, 东航套保损失18.3亿元, 江西铜业套保损失13.51亿元。2009年6月底, 中国远洋的远期运费合约公允价值损失近2亿元。由此引发了公众对套期保值功能的质疑, 学界也对蒙受巨额浮亏的企业采用的套期保值策略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二、研究现状

对于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章很多, 我国在期货市场创立之初学界就有了相关的研究。王建 (1993) 、朱世武、李豫、董乐 (2004) 、郑尊信 (2008) 、宋军、吴冲锋、毛小云 (2008) 等对在我国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进行研究;包晓林 (1995) 对套期保值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林孝贵 (2002) 、刘列励、黄鹏 (2006) 、王赛德 (2006) 、杨万武、迟国泰、余方平 (2007) 、刘京军 (2008) 、王玉刚、迟国泰、杨万武 (2009) 等对套期保值模型和最优比率进行了分析与实证;齐明亮 (2004) 、王骏、张宗成 (2005) 、方虹、陈勇 (2008) 、梁权熙、欧阳宗旨、廖焱 (2008) 、刘京军、曾令、梁建峰 (2009) 等实证了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袁卫秋 (2006) 、郭玲、阴永晟 (2009) 等对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李毓 (2006) 、曹中红 (2008) 、付胜华、檀向球 (2009) 、孙才仁 (2009) 等都肯定了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国外的相关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 相关研究成果都肯定了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手段, 套期保值的具体策略和技术模型趋于合理和科学, 实践应用中的数据也支持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效果, 但对于套期保值策略的理论分析和套期保值的目标的研究还不够。只有理论策略的有用才有具体策略的可行, 只有目标的明确可行才有技术运用的有效实施。因此, 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 也是迫切的。

三、套期保值策略理论评析

有用性即明晰、有效, 其取决于可接受性和质量。可接受性是指制定的套期保值策略要得到执行机构的认同。具体的执行机构了解更多的资产市场信息, 熟悉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 是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实现的实施者。只有得到他们认同的策略才有实现的可能, 策略才能发挥效率。可接受的套期保值策略还必须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和高层管理者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质量和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与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和风险管理理念有关。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包括资产市场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不同的资产市场行情, 不同的金融交易市场状况和市场结构, 以及不同的政策监管环境, 都会对套期保值策略的制定产生影响。不同风险管理理念的策略制定者也会影响其制定策略的质量。

对某一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就是建立一个相反的头寸, 从而锁定资产的价格, 消除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套期保值的技术方法很多, 可以通过远期市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也可以在期权市场实现套期保值, 可以通过场内交易, 亦可通过场外交易。当企业选择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首先, 要明确的是管理何种风险。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 都属于经济风险的范畴。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已经达成的交易在完成之前可能面临的资产价格变化所造成的损失。而经营风险是由于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对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成本产生的影响。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型应该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 不同的套期保值技术。

其次, 多个套期保值策略目标之间相一致, 而且要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套期保值的策略可以有多个, 不同的风险类型的管理会有不同的策略, 各策略之间要有相应的协调机制和指导原则, 避免目标之间相互冲突。

第三, 明确风险管理技术的利弊, 风险程度的可控性。技术的使用前提是了解相应的技术, 明确具体技术的局限性, 把承受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第四, 明确操作人员,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控和评价系统。资产市场的套期保值技术的具体应用通常都是一些金融产品, 甚至涉及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这类产品的专业性很强, 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和经验要求都很高, 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具体操作才能保证策略效果的发挥。否则, 非专业或没有相关经验的人士操作的话, 很有可能好的策略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造成巨大损失。此外, 相应的评价系统应该得以建立, 以牵制操作者的交易行为, 保证策略的实施。

第五, 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明确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对资产价格的未来走势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审慎的分析。

四、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

成功的套期保值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目标。Alan C·Shapiro在其所著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认为, 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套期保值的目标或显或隐地包括以下6个目标:

第一, 会计风险最小化。会计风险是指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相关项目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化。会计风险最小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账面数据不因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大的变化。但会计风险是由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所导致的, 它只能度量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账面价值变化。比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第三章就规定,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 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显然, 资产价格的变化会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产生影响, 从而通过计提跌价准备和转回跌价准备影响企业当期的收益。由于这是账面上的损益, 是可追溯的, 并不会对现实的经济利润产生影响。国内外的大量实证文献已证明了专注于这一类风险的管理并不能对提升企业价值产生实质性作用, 投资者通常都能过透过短暂的现象洞悉企业真正的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使得企业价值的市场表现不会受到趋势性的影响。

第二, 收益波动最小化、交易风险最小化和避免意外的大额损失。收益波动最小实际上只考虑了企业的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一样, 该类目标的使用者通常都认为收益的波动程度会对投资者、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力求收益稳定是有利的, 应避免意外的巨额损失的发生。实际上, 确立收益波动最小化这一风险管理目标的价值只在于企业已经达成但尚未完成的交易风险的管理, 其会计风险和已达成并完成了的交易风险的管理并不能完全契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这几个目标都是不完备的。

第三, 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实质上是假设风险是中性的, 企业把套期保值的决策看作和其他项目决策一样, 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只有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套期保值策略才接受。这就促使企业尽量降低套期保值成本, 实施有选择的套期保值策略。显然, 这是和利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不一致的目标。特别是在一些以财务部门为利润中心的企业特别盛行, 这一目标会鼓励财务部门尽量减少套期保值的成本从而提高部门利润率, 这样, 他们平常放任风险的存在, 并不进行套期保值, 只在资产价格发生变动时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 实际上, 使得企业处在高风险之中, 套期保值从根本上丧失了风险管理的功能。

第四, 经济风险最小化。经济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 本质上是指资产价格的变化导致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化。这里的经济风险既包括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影响现实的交易, 又包括可能的资产价格变化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 (如未来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等) 。企业的经济风险最小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总风险最小化。企业的总风险和企业的价值呈反向关系, 总风险越大, 企业的价值越小, 反之反是。套期保值能够降低企业的总风险, 从而确保企业的资金链不会因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断裂, 提升企业价值。

因此, 一个成功的套期保值策略应该以减少企业的经济风险为目标, 其他任何一个单个的目标都不够完备, 在具体的操作指导中都难以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 有时会造成风险失控, 甚至带来更大的风险, 产生巨额损失。

五、东方航空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

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消耗, 我国航空业航油成本已经超过了总成本的30%。因此, 航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为规避航油价格的波动带来的成本变化的风险, 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是航空业的必然选择。现实中我国航空业显然也意识到了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但当现实的不利情况发生时, 为何使用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技术却没有使得我国的航空企业规避或减少相应的风险呢?本文以东方航空公司采用的套期保值技术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2008年的年报中, 在公司“关于燃油套期保值的提示性公告”中披露出这样的信息:2008年, 在东航139.28亿元的亏损中, 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为64.01亿元, 占比46%。根据东航2008年的年报,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及交易性金融负债一栏的航油期权合约中 (附注十四) 写到:“本集团通过航油期权合约来降低市场航油价格波动对于飞机航油成本所带来的风险。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根据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 本集团需以每桶50美元至95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7980000桶, 并以每桶43美元至115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2300000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与2009年间到期, 本集团的航油期权合约不适用于套期会计原则,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外, 东航于2008年6月30日签订了一份航油期权合约约定, 需以每桶62.35美元至150美元的价格, 购买航油约1135万桶, 并以每桶72.3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万桶, 此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到期。而东航另一份《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提示性公告暨2008年度预亏公告》则进一步披露:公司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采用的主要结构是“上方买入看涨期权价差, 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第一, 套期保值合约的技术效果分析。可以从有限的公开信息中来作分析。从东航公布的关于套期保值信息来看, 如果东航是为了锁定航油成本规避成本上升的风险的话, 这一套期保值策略组合的运用是令人费解的。可以用收益状况图的方式来解析。

东航的套期保值技术实际上是两个期权合约组合。以2008年6月30日签订的套期保值合约来看, 这里是东航所描述的两个期权构成的组合, 它们的收益状况图1所示:

从这两个期权的收益状况图可以看出, 这两种期权都是看涨型的。买入看涨期权可以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收益, 从而抵补现货市场购买航油多支付的成本;当航油价格在中性区63.35到150这一区间段内, 公司愿意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按现价购买, 从而执行合约, 但存在期权费用的损失;当航油价格下跌低于63.35美元的价格, 公司就会放弃行权, 这一合约最大损失只能是期权费用 (又称权益金) , 因此这一期权技术的使用能对未来的采购成本起到套期保值的效果。而卖出看跌期权在价格上涨时会限制收益 (最大收益就是权益金) , 而价格下跌时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而且毫无选择的余地。如果东航只采用买入看涨期权, 套期保值的目的就能很好实现。同时把卖出看跌期权纳入组合当中不仅没有规避风险, 反而加大了公司的风险。如果两种期权费用是相抵, 那么这一组合的收益状况图如图2所示:

从组合收益状况图中可以看出, 只有航油价格突破150美元, 才能产生收益来抵补现货航油成本的上扬, 而价格下跌时, 现货市场成本下降的好处会被这一组合吞噬殆尽。

第二, 东航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从东航的采用的套期保值工具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 这一组合对公司航油成本的风险控制几乎没有效果。东航风险管理人员作出这样的风险管理决策的内在原因不得而知。但对这一风险管理方式深入分析可以发现, 上述期权组合中两个期权都是看涨期权, 这就说明了签订合约时东航对航油市场油价作出看涨的研判。组合中的买入看涨期权就能很好地对航油成本实现套期保值作用, 然而同时卖出看跌期权, 这不仅不能降低风险, 而且抵消了原套期保值的作用。作此安排的原因无非是减少或抵消期权交易费用, 在航油持续上涨中获利, 问题在于东航对航油市场油价作出看涨的研判是否正确, 如果市场走势相反, 就会造成巨额损失, 显然, 这种依靠预测市场走势的投资安排就是一种投机行为。因此, 可以看出东航的套期保值策略目标是:降低合约成本和市场投机获利。这样的策略不仅没能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反而增加了市场风险, 这也正是这次东航在套期保值中巨额浮亏的根本原因。因此, 东航的损失是自身策略目标的失误造成的损失, 而不是所谓投资银行设计的金融衍生品复杂难懂而上当受骗带来的损失。换言之, 造成损失的责任不在技术执行者, 而在于公司管理层。管理层在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时要明确责任, 并勇于承担责任。

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 简单的套期保值技术就可以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 问题在于如何根据企业风险类型和所处的市场环境来选择何种技术。而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保障, 核心的问题在于套期保值策略目标的正确性, 然后才是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的适用性。实际上, 我国也不乏利用套期保值成功规避风险的实例。中石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业务与现货贸易挂钩, 并未在这项业务上出现损失;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加工企业天津聚龙集团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利润的原则, 最终在国际棕榈油价格的暴跌中站稳了脚跟。这些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保障并不在于采用了更好的技术, 而在于策略目标的明确与正确。因此, 不同的目标会影响不同技术的选择, 不同技术会产生不同的套期保值效果, 但首要的核心问题在于策略目标。

从制度层面来说, 在公司内套期保值技术应用的各层级责任要明确, 策略目标的制定责任在于管理层, 而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责任在于执行层, 没有明晰的责任担当, 就难以保证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套期保值绩效 篇5

一、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用套期会计?

第一, 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是财政部的规定, 国资委、审计署也有各自的有关规定, 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一种约束。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不能在期货市场进行投机操作, 那么如果企业套期保值业务不能通过会计信息客观反映出来, 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投机, 企业经营就面临风险。

第二, 套期会计能客观反映企业套期业务经济实质。站在企业的角度, 做了一笔业务, 同时也做了一笔会计操作, 这笔操作可以用套期会计做, 也可以用一般的会计去做。如果用一般会计去做, 期货操作放到投资收益;而如果用套期会计, 期货和现货的盈亏就能抵消, 客观反映了企业经营。

第三, 从信息披露的层面看, 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来说, 要求比较高, 如果企业没有利用好套期会计, 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套期业务的实际, 就会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套期业务了解较少, 影响企业估值。

对企业期货经营来说, 套期会计是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后盾, 从事期货交易, 为企业创造了利润、降低了风险, 但是没能够通过套期会计反映出来, 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价值也就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二、24号准则下实体企业套期会计处理遇到的问题

1.套期会计不能恰当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24号准则对套期会计目标没有明确表述, 而且为防止企业利用套期会计调节利润, 设置了较高的适用性门槛, 使得能够应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保值业务比例不高, 相应的会计处理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2.套期有效性标准要求过高

24号准则对套期有效性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标准, 即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 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的被套期风险, 其中的高度有效是指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125%的范围内。该量化指标范围过小, 过于单一, 给企业应用套期会计设置了人为障碍, 广受诟病。

3.套期有效性评价成本较高

24号准则隐含了两项套期有效性评价要求, 即期初预期性评价和期末回顾性评价, 造成企业的执行成本较高, 多数企业放弃采用套期会计方法来核算套保盈亏。

4.“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的套期关系难以指定

24号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在套保业务开始前正式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保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套期关系是基于传统套期保值业务模式制定的。随着实体企业套保业务的不断深入, 为了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套保效率, 企业普遍将面临的相关价格风险统筹考虑, 汇总形成一个“净风险敞口”再进行套保, 而此时套期关系就难以指定。由于“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已成为主流模式, 使得套期关系难以指定问题愈加突出。

5.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

现行准则只要求披露套期工具而不披露被套期项目, 对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而言, 即只披露期货部分的损益不披露现货部分的损益。但是, 有时现货上的收益和期货上的亏损相抵销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套保效果。

三、新规制定的背景与定位

据何智鳞介绍, 《暂行规定》是针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操作量身定做。原因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以下简称24号准则) 于2006年发布, 自发布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套期会计处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企业普遍反映现行24号准则所规定的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相脱节、应用门槛高、处理复杂, 往往在实践中难以采用, 从而造成期货损益不能与现货公允价值变动实现对冲, 企业参与期货交易反而加剧了损益波动性, 其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进而可能影响期货市场发展和我国在商品定价权中的地位。早在2008年, 当时有色行业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较多, 出现了期货套期保值头寸均亏的情况, 受到了国资委的质疑。当时一些有色企业就希望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来反映诉求, 在一段时间里, 从事商品期货的企业、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等在内的期货业界及相关监管部门反映强烈, 普遍反应《24号准则》缺少实际应用的基础, 迫切希望对现行套期会计准则予以改进, 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成本, 放宽套期会计门槛, 促进更多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但是, 《24号准则》的修订又难以立刻实施, 原因是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中的套期会计规定相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套期会计问题, 需要根据国际财务报表第九号金融工具 (IFRS9)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4年7月发布) 全面修订我国24号准则。然而, 这样的动作将牵涉到金融项目, 需要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与实施同步进行。因此, 鉴于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相对简单, 无需考虑各种复杂情况而做出繁琐的规定, 财政部确定了现行制定《暂行规定》的思路。目的就是把国际上的这一利好的改进内容引入到国内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上去, 让我国参与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企业先获益, 以回应社会相关方面关于改进商品期货套期会计的强烈呼吁和迫切需要, 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和期货市场发展。

何智鳞还表示, 预期在2018年1月1号之后, 《24号准则》将修订完成, 并替代目前的暂行规定。但是, 目前学习和应用《暂行规定》不必过多担忧, 因为其目标是与2018年的新《24号准则》是一致的。

四、《暂行规定》出台的意义

1.实体企业入市意愿增强

某大型国企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 之前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套保的顾虑很多, 会计处理就是其中一方面。此次被套期项目范围扩大后, 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应用套期会计, 利于封堵风险净敞口。

2.实体企业更具操作性

从《暂行规定》的内容看出, 实体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将库存产品或者产品中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风险作为被保值项目, 这样在评估保值结果时会更为简洁、直观, 更易匹配。

3.实体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激发了企业套期保值需求, 《暂行规定》的发布有助于相关实体企业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企业在分散风险和消化损失上有更多选项;而在经济增速减缓和衰退时期, 企业无法依赖业务规模的扩张来消化损失, 必须采取更为直接的风险处理措施。对于采购和销售大宗商品的实体企业来说, 套期保值就成为此时的必然选择。

五、新旧套期会计规则的比较分析

针对新旧套期会计规则, 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暂行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见表1。

(一) 套期会计目标的变化

《暂行规定》将以规则为导向转化为以原则为导向, 只要能够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 就尽可能简化企业的操作门槛, 这体现在暂行规定的方方面面,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执行成本, 将激发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积极性。

只有当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是运用特定的商品期货合约对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管理时, 企业才可以考虑运用套期会计, 否则逾越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而仅出于会计目的进行的指定和处理会令财务报表扭曲和失真。

(二) 被套期项目的变化

《暂行规定》扩大了可以被指定的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使套期会计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 提高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可能性。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净风险敞口”套保模式在《暂行规定》下被认可, 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1. 风险成分作为被套期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1) 在将项目的一定风险成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 该风险成分应当可以单独识别, 且该项目中由于该风险成分的变动引起的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可靠计量。

(2) 在识别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风险成分时, 企业应当基于该风险及相关套期活动所发生的特定市场结构进行评估, 并考虑因风险和市场而异的相关事实和情况。

(3) 企业应当考虑该风险成分是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 还是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

(4) 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可能涉及不构成合同的项目 (例如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 或者可能涉及未明确该成分的合同 (例如仅包含单一价格, 而未列明基于不同基础变量的定价公式的确定承诺) , 但实质上并不影响将其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2. 一组项目作为被套期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当企业出于风险管理目的对一组项目 (包括项目的组成部分) 进行集中管理、且组合中的每一个单独项目都属于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时, 可以将这一组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一组风险相互抵销的项目形成风险净敞口, 一组风险不存在相互抵销的项目形成风险总敞口。当企业将形成风险净敞口的一组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 应当指定构成该净敞口的所有项目的项目组合整体或其一定比例, 而不应当指定净敞口中不明确的抽象金额。

企业将一组项目中的某一层级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该层级能够单独识别并能可靠计量;

(2) 风险管理目标是对某层级组成部分进行套期;

(3) 用以识别层级的项目组整体中的所有项目均面临同样的被套期风险;

(4) 对于存货或确定承诺的套期, 包含被套期层级的整体项目组可识别并可被追踪。

(三) 套期有效性的变化

1. 套期有效性的硬性指标被“经济关系”原则所取代

《暂行规定》取消了80%-125%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标, 代之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 要求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应当具有经济关系, 这种原则性的评判标准将大大消除企业采用套期会计的顾虑。

2. 取消回顾性评估要求

这点大大减少了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和工作量, 对财务人员和期货人员是个重大利好。

3. 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应当存在经济关系

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而产生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预期随着相同基础变量或经济上相关的类似基础变量变动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

4. 评估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

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其目的在于发现两者关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否已经出现了错配。

5. 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

应当等于被套期项目的实际数量与用于对这些数量的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的实际数量之比。套期比率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所含风险的失衡, 这种失衡可能产生套期无效, 并可能产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果。

6. 信用风险

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 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四) 套期关系评估的变化

当评估认为套期比率不再反映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所含风险的平衡, 但两者内含的经济关系没有变化、套期关系依然存在、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没有改变, 企业应当调整指定的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数量, 从而维持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的套期比率, 这一过程就是再平衡。

引入灵活的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为了保持套期关系的持续性, 减少企业反复指定同类套期关系的执行成本 (24号准则下要先终止再重新指定套期关系) , 《暂行规定》引入了再平衡方法, 在套期关系本质没有改变仅是由于客观条件造成套期比率失衡的情况下, 可通过再平衡使其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这种处理方法更加满足企业实际, 简化企业会计处理, 减轻工作量。

企业应当分析套期无效部分的来源, 而不能假定所有抵销程度的变动均会导致套期关系的变化。

(五) 套期关系终止的变化

取消企业可以自行撤销套期关系指定的权力。避免企业主观更改会计处理的随意性要求, 确保套期会计为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服务。展期不做终止处理, 解决了商品期货合约具有固定到期期限, 到期日套期关系被迫终止的问题, 确保了套期关系的延续性, 减少企业工作量。

(六) 列报和披露的变化

《暂行规定》在放松套期会计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了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保持原有披露要求的情况下, 对列示和披露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商品期货套期业务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 帮助报表使用者从总体上理解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业务风险管理目标、过程和预期效果。同时, 对于定量信息披露设计了表格样式 (表2、表3) , 便于企业理解和操作。

(七) 账务处理的变化

《暂行规定》对各种套期业务分门别类, 明确了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更加方便企业理解、掌握和操作。

六、新规下财务人员套期会计应用要点

当前形势下, 很多大型企业还未开展期货业务, 或者是已开展期货业务, 但由于财务人员对期货专业知识接触较少, 本文特总结以下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暂行规定》仅适用于采用商品期货合约为套期工具, 对企业现货经营中的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的业务。

二是对于企业来讲, 套期会计属于选择性适用, 而非强制适用。

三是如果选择适用套期会计, 可以选择24号准则或《暂行规定》, 一旦选定, 则需要对所有的商品期货套期适用。如果企业选择执行《暂行规定》, 应当执行《暂行规定》的所有适用条款, 不得继续执行24号准则的规定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有关套期保值的相关披露规定。

四是对于非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仍需执行24号准则。

五是既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业务又开展其他种类套期业务的企业, 由于分别采用《暂行规定》和《套期保值》准则的套期会计模型, 企业可以在报表附注中对不同的套期业务按照适用准则进行充分披露。

六是对于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A+H股上市公司, 如果在A股财务报告中选择执行《暂行规定》, 无论在H股报告中选择执行IAS39或提前采用IFRS9, 均可能出现准则差异。为了避免准则差异, 企业可以自行选择:A股报告中继续执行24号准则或者A+H报告中均不采用套期会计。

七是执行《暂行规定》的企业在未来执行修订后的24号准则时不会面临会计政策的重大调整。

七、小结

套期保值业务浅析 篇6

一、起源和发展

套期保值最早萌芽于欧洲,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商品交易价格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有人开始设想做相反的交易操作,用于盈亏对冲,降低风险,早期的套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大量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会使企业成本急剧上升,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产保值成为企业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对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套期保值业务,通过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反方向操作,形成现货与期货一盈一亏,或一亏一盈的结果,经过现货和期货二个市场的盈亏相抵,使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二、套期保值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买入或卖出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实际操作中常常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预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1.套期保值的4项原则。商品种类相同或相关,数量相等或相当,方向必须相反,时间期限相同或相近。

2.期货交易的应用。为了回避价格上涨风险,应买入期货,为了回避价格下跌风险,应卖出期货。

3.案例分析

三、套期保值的分类和计量

1.公允价值套期。指对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的套期。

基本原理:套期工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相关损益在当期损益中确认,被套期项目也以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相关损益也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当未确认的确定承诺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确定承诺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作为一个项目或负债进行确认,相应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举例说明:铁路部门签订一项3月后用外币购买高铁的合同,因为本项业务属于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所以对该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保值业务,是属于公允价值套期。

2.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本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损益。

基本原则:现金流量套期改变了套期工具的会计处理,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在同一期配比,能反映出套期会计的实际抵消结果,另外,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是规避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对3月后预期很可能发生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有关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而进行的套期。

3.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基本原则: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的部分计入所有者权益,属于无效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

4.总结。套期保值业务按业务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上三类,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套期保值的作用和目标

1.套期保值的作用。(1)规避风险。(2)参与资源配置。(3)实现成本战略。(4)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套期保值的目标。套期保值的目标分两类:(1)完全套期保值:最大程度防范风险,锁定正常利润。(2)部分套期保值:在防范一定风险,降低利润波动的同时,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提高经营效率。

五、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的核心是对冲盈亏,锁定风险,但是套期保值是通过具体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来完成,因此,其自身也面临风险,操作套期保值过程中,可能存在认识差距,观念,管理和决策等主客观等因素,会发生交易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事前做好操作准备工作,充分估计套期保值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如法律法规和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现金流风险等,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工作,将可能的风险做量化分析,将风险降低到合理范围。总之,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是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方案设计及操作管理要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套期保值业务中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企业必须具有与外汇套期保值保证金相匹配的自有资金,不得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套期保值。

六、总论

1.套期保值是用来回避价格的风险,而价格风险包含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卖出套期保值主要防范价格下跌风险,买入套期保值,防范价格上涨风险。通过套期保值可以转移风险,将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资产保值,实现企业经营的稳健发展,适应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套期保值是一种风险对冲策略,也是企业有意识的风险防御性策略。

2.套期保值的主要优点在于有效防范风险,但期货市场本身就存在风险,所以套期保值业务并非零风险。

3.套期保值有优点,但并非对所有的风险均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据此确定风险预警线,确定是否进行套期保值,是部分套期还是全部套期。

4.套期保值业务可将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企业尤其是商贸企业首选的有效规避风险的工具之一。

5.套期保值的核心,在于对冲和转移风险,套期保值的实质并非赚取利润,而在于从价格上得到保证,实现收支平衡,应对金融危机和商业挑战。

6.套期保值业务不能孤立进行,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取得整个企业组织体系的全面保值和配合,整个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也是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六满.套期保值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罗旭峰.套期保值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浅析套期保值 篇7

一、套期保值准则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70年代,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同时, 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为规避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 传统金融工具革新和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 会计界面临极大的挑战。1998年6月, 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准则颁布, 即SFAS133《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1998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这两个准则成为套期会计的重大研究成果。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市场因素, 以及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如何利用衍生金融产品防范和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避险工具的不断创新来满足, 与此相适应我国套期保值会计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与国际接轨, 参照并改进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二、套期保值的相关定义

1. 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二条给出了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简称套期,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 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 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即是企业指定某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

2. 套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五条给出了套期工具的概念, 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 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非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衍生金融工具, 全部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都计入净利润。因此, 除非在某些特定情形下, 非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套期工具将导致计量方面的不一致。

企业可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

3. 被套期项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九条给出了被套期项目的概念, 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下列项目:一是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二是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三是分担同一被套期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一部分 (仅适用于利率风险公允价值组合套期) 。比如, 面临利率变动风险的贷款可以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却不能因利率风险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因为企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它们到期, 因此它们的账面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套期保值的确认

套期会计方法, 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金融工具不全部是以公允价值计量, 因此需要套期会计方法, 作为套期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而被套期项目并不以公允价值计量;即使被套期项目也以公允价值计量, 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计量规则也不同。所以需要有特定的规则保证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正确地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 并明确指定可以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的套期关系。

1. 套期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

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运用本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套期开始时, 企业以套期关系有正式指定, 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 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策略;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 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 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2. 套期有效性的确认。

确认套期高度有效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 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二是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至125%的范围内。

3. 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

(1) 公允价值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2) 现金流量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不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风险管理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 载明了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将排除套期工具的某部分利得或损失或相关现金流量影响的, 被排除的该部分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独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四、套期保值的种类

1. 公允价值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 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该资产、负债或确定承诺中可辨认的一部分) 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确定的承诺, 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的不可撤销协议, 即签订了的合同就不能随意更改, 由于更改就要付出沉重代价, 以至于为了降低未来确定承诺的风险而进行套期。

2. 现金流量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 是指支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特定风险, 且影响企业的损益。企业能够预见到很可能发生的交易, 表明企业进行套期保值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相应的规划。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对于跨国经营和投资的公司此类套期很有帮助。

五、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1. 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规定, 公允价值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 衍生套期工具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在此基础上如果套期是完全有效的, 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的增减就可以通过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增完全抵销, 此种会计处理符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未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 因市价上涨或下跌而形成的未实现增值或减值, 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确认为当期损益, 待金融资产出售时确认已实现损益 (利得或损失) 时, 才从接受者权益中转入那一期间的当期损益;而进行套期保值的那部分金融资产, 能提前确认其未实现的损益, 计入当期损益, 用以反映与金融资产投资未实现损益 (损失或利得) 的对冲效应。在套期保值活动中, 采用了与常规会计不同的业务处理程序, 即提前确认被套期项目的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的程序。

2. 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规定, 现金流量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保值会计方法条件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应在预期交易使企业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同一期间转入当期损益, 应在预期交易使企业确认的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期间转入当期损益或确认的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之所以将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先作为所有者权益确认, 后又转入损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概念这方面, 利得不是一项负债, 损失也不是一项资产, 如果将利得或损失作为一项负债或资产核算, 可能会误导报表使用者;第二, 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 因为交易还未发生, 所以没有其他的损失或利得来抵销套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第三, 套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在权益变动表中的好处大于在损益变动表中列报的好处。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

对于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第一、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处置境外经营时, 上述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项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套期保值的策略分析 篇8

在实际操作中, 如某个钢铁公司为了抵御钢铁产品在未来市场价格波动中带来的风险, 在产品产出之前, 就以固定的价格出售;或者某些加工企业, 一次性从钢铁厂订购一季度的钢铁原材料, 他们就是在套期保值, 以抵御价格变动给他们带来的风险。如果钢铁市场出现价格变动, 双方就会出现盈亏。

一、研究套期保值策略的意义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 企业要面临国内和国外市场动荡的双重市场风险环境, 同时承受着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双重风险的压力。因此, 企业为了规避风险, 尽量的减少价格浮动带来的损失, 一般会选择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这也是期货市场得以发展的原因。

在实际的市场当中, 受价值规律的影响, 商品价格往往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价格总是在不断的浮动, 而产品的销售跟市场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商品价格的剧烈浮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商家通过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商品实际价格运动过程中, 基差总是在不断变动, 而基差的变动形态对一个套期保值者而言至关重要。基差变化是判断能否完全实现套期保值的依据。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变动, 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保值效果, 而且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获得额外的盈余。一旦基差出现不利变动, 套期保值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蒙受一部分损失。

二、如何进行套期保值

为了更好实现套期保值目的,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 必须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 选择正确的套期保值动机。套期保值, 是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而进行的商业活动, 其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市场价格变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策划时, 应该以保值为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 弄清企业套期保值的动机, 合理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动机可分为良好动机和不良动机, 一般企业套期保值的良好动机可分为, 减少纳税义务负担、降低财务危机成本、增强债务能力、缓和投资不足问题和降低业绩考评难度等。良好的套期保值动机是企业确定其具体套期保值策略的基础, 不同的套期保值动机, 要根据企业现有的企业行情、企业财务现状和核对未来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合理的判断后进行确定。

(2) 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套期保值方案。由于套期保值行为要遵守“均等相对”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方案制定时, 一定确认企业能保证期货市场交易货物和现货市场交易商品在商品类别和数量上保持一致。由于进行保值交易需要支付一定量的交易费用, 本着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所选保值交易现货一定是在未来市场中很有可能出现价格波动的商品, 并且在具体商品是否进行套期保值的决策中, 要考虑冒险额和保值费用之间的关系, 最终考虑是否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一直稳定, 并且企业有信心, 在可预计的时间范围内不会出现大的价格波动, 企业不会因为市场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出现巨大损失, 不用进行套期保值。

利用相关期货市场常用模型, 结合现货市场运行情况资料, 以及国家现有影响市场的政策等, 对进入和离开期货市场、以及进入期货市场的商品量占总现货的比例 (即套期保值寸头)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估计, 制定理论上最佳的套期保值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

(3) 套期保值步骤。套期保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套期保值步骤直接关系到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 一般的套期保值步骤为:方案启动条件-确定建仓-平仓了结。虽然看似三个步骤, 但每个步骤中又需要进行大量的小步骤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方案启动中要考虑未来套期保值期间市场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大事件影响等, 确定未来行业市场会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后可以启动套期保值方案。建仓过程应该充分分析保值寸头、预测基差变化情况、制定建仓策略等, 因为持仓较重, 如果行情判断失误会产生较大损失, 如果对于行业未来形势判断没有太大把握, 可选择分批次建仓。部分保值, 未必能完全化解市场风险, 给经营活动带来隐患, 所以建仓过程非常重要。平仓了结应该制定相关对策, 应对市场变化导致的不利平仓形势。由于市场的变化只能依靠现有数据进行预测, 很难将所有不确定因素加入其中, 因此制定合理的平仓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挽回一定的损失, 如开仓时设定严格制定止损点, 一旦价格运行与预期不符, 果断止损、分批次进行平仓等。

结论:在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计划启动前, 一定要确定企业自身套期保值动机, 通过现有行业形势相关的数据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 充分考虑套期保值出现判断失误时如何进行止损措施的执行, 会大大提高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卫秋.套期保值动机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2 (6) :57-61.[1]袁卫秋.套期保值动机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2 (6) :57-61.

[2]党剑.钢材期货与企业套期保值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2]党剑.钢材期货与企业套期保值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

上一篇:写作动机下一篇:杭州市流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