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2024-10-09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通用12篇)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1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必须既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其公益性功能, 又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并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员工获益, 广大群众得利, 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要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预期目标, 绩效考核是基础, 必须充分认识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 正确理解、掌握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关系, 努力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正确理解掌握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关系

正确理解掌握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关系, 是事业单位顺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 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作用。

绩效考核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 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绩效考核结果用于一般的人力资源决策, 比如人员晋升、调职、解聘等, 都要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绩效考核结果可用于确定培训和开发需求, 确认员工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或技能, 对不适应者采取什么方法弥补。绩效考核也可以用来作为人员招聘与员工开发的标准;同样, 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开发计划的有效性如何, 通过考察这些项目的参与者的绩效情况来作出评价。绩效考核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反馈, 让他们了解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绩效;组织的奖酬分配一般也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 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来决定谁会获得晋升工资或其他报酬。总之, 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考核, 是全面贯彻、深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制度的重要任务, 对于加强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 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职工的实绩和贡献, 绩效考核则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 才能为绩效工资的发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者之间关系是:首先, 分类实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 是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中, 通过制定各类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分类实施绩效评估过程, 把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放在第一位, 促进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 帮助政府主管部门以公共服务质量绩效考核为核定总量的主要依据, 类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适时调整绩效工资总量和财政拨款额度。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 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 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其次, 建立事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为绩效工资发放提供科学依据。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必须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以及各岗位的特点, 构建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并进行随时监测。通过建立以责任、贡献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激励与约束员工行为, 为单位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提供系统框架, 为绩效工资发放提供科学依据。再次、绩效工资在整个岗位绩效工资结构份额中占很大的比重。以绩效评估为依据的绩效工资要考虑多种因素, 除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个人努力等, 还要对现实绩效、未来绩效等等统筹考虑, 只有科学地处理好绩效评估的关系, 才能使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真正地发挥作用。可见, 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是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加强事业单位广大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绩效考核结果更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而绩效工资的常态化, 将验证绩效考核工作的可行性, 有利促进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单位效益的提高。

二、全面把握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其一, 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规律, 尊重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其二, 以德为先, 注重实绩。完善绩效考核内容, 把德放在首位, 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其三, 激励先进, 促进发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其四, 客观公正, 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 科学合理、程序规范, 讲求实效、力戒繁琐。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应注意团队与个人激励的均衡。在设计业绩考核指标时, 既要有个人的业绩考核指标, 也要有团队的业绩考核指标;既要鼓励个人的发展, 也要鼓励工作团队的形成与发展;既要承认个人在单位工作目标实现中的突出作用, 也要尊重团队合作在单位工作任务完成中的价值。合理设置个人业绩考核结果和团队业绩考核结果在整个业绩考核结果中的权重, 从而既激发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又增强团队的合作性.既使个人的工作绩效得到提高, 又使团队的工作绩效得到提升。

三、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建立在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客观实际, 熟悉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的基础上, 确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性, 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一) 科学确定绩效评估的内容、程序、制度。

绩效评估作为一项管理手段尚需继续完善。目前较少有典型和具有示范性的案例可供借鉴, 要使事业单位做出有公信力的绩效评估就更加的困难, 首先它的产出往往表现为无形的服务, 非市场性的产出难以量化;其次事业单位的目标以服务的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出现, 具有多元化、笼统化, 不明确、不具体、不可量化等特点, 这些都使绩效评估陷入困境。面对存在的问题, 必须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考核程序和考核制度, 从而实现科学合理。

(二) 正确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要点。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及评价标准体系, 这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首要问题。为此,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 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客观实际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 包括工作行为标准、成果标准、工作效率标准等。 (2) 根据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工作目标, 在岗位职责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组织, 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内容、考核程序和考核制度, 努力做到科学合理。 (3) 绩效考核要做到公平合理, 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大量的人力调查研究;要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中考核指标的量化赋分。在针对某个人进行打分时,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测评, 如领导的评价、职工民意测评、工作业绩测评、工作表现测评, 工作完成的质量、完成工作目标的时效性、经费节约多少等因素, 这样所得出的结果才会相对公平、公正。

(三) 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的标准。

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要具有战略性。有利于未来发展方向或努力方向。之所以设定这些考核指标, 是因为未来组织的发展用得着;是打造组织核心竞争力、塑造组织品牌的保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正因如此, 一些看起来不近人情、难以达到、离某些人很远但却是发展战略需要的指标, 是必须予以考虑和保留的。而那些不考虑组织发展战略的考核, 对组织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也是不可取的。其次, 绩效考核指标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 要考虑轻重缓急, 要有主有次, 不能所有的标准都一样, 不能所有的指标都占一样的权重。关键的、重点的、单位目前急需改善提高的可以加大权重, 提高标准;反之, 则应降低标准和减轻权重, 毕竟人不是铁打的, 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也都是有限的。再者, 考核标准的描述要准确, 要具有可操作性。制定时应该考虑到如何去实施和评价, 要站在考核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行不行得通, 能不能进行评价, 评价之后是否准确、是否公平。最后, 制定绩效标准要结合实际。要考虑到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 要实事求是, 符合科学发展观。理想的考核标准是考核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就某一项指标来说, 最好的标准是:绝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后都能够达到合格以上, 多数人能够达到良好以上, 少部分人能够达到优秀, 群众认可, 这样的标准才能充分具有激励作用, 体现绩效考核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①王红茹,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新政具体措施或近期出台)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06月21日.

②郎晓军, 刘伟, 孙革辉.浅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筑科技与管理, 2010年9月.

③姚庆儒, 潘荣光.关于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4.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2

1关于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的实施办法

为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原工资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把员工的工资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拟定办法如下:

一、工资结构

每位员工绩效考核工资为100元/月,基本工资、职务、加班工资按原标准执行。

二、考核内容:

按管理处为各部门规定的考核内容。

三、扣分标准

1、责任事故每发生一起扣10分。

2、有效投诉每次扣2分。

3、工作内容每一项不合格扣1分。

四、考核方法

1、采用责任区管理员日检、各领班/主管巡检、管理处经理抽查、业主/顾客投诉

等多方考核形式。

2、每月底由各部门主管统计本部门员工的得分情况,上报管理处,管理处核实汇

总后按得分确定各部门员工绩效工资金额,经管理处经理审批后交给财务做为每个员工的当月绩效工资。

3、对各部门当月考核最后一名给予书面警告,对各部门连续二个月考核最后一名

给予罚款50元警告,对各部门连续三个月考核总分最后一名给予辞退处理。

4、主管、管理员、办公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按《管理员考核标准》执行。

5、本办法从12月1日起执行。

厦门有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国贸金海岸物业管理处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3

一、应当增强绩效工资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部分地区实施绩效工资管理的反映看,这项新兴的学校管理方式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由于绩效工资管理方式没有全面合理地体现教师劳动特点,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在绩效工资考核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公正、规范、公开、透明,表现在考核方案的制定没有充分听取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或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更重要的是,考核过程缺乏透明度,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有人将绩效工资戏称为官效工资。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促进作用,需要增强绩效工资考核实施过程中的民主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包括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甚至组织开展各个层面教师代表参加的论证评议活动,也要积极学习其他地区或单位的先进经验或科学做法;要尽可能考虑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既要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调节作用,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高度的创造自觉性,避免教师在“一放即活”和“一管即死”之间左右摇摆;要注意增强绩效工资管理的透明度,因为透明才能够在广大教师中产生回应,回应及时得到反馈处理也更趋于合理,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工资的管理效用,因此,应当及时修改完善绩效工资考核中的不足之处。

二、应当兼顾出勤率和工作量

2016年是笔者所在县市实施绩效工资管理的第二年(必须予以说明的是,2015年绩效工资完全是依据教职工的出勤率来分发的,教职工凡是全年出满勤的,或是全年请假不超过一个月的均按照出满全勤对待,则发放足额绩效工资,即人均9600元),尽管各个学校具体的绩效工资考核发放方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则完全相同,就是方案中明文规定,“事假累计每天扣50元”。理由是,按照教师一学年的有效上班时间大概200天除以人均9600元的绩效工资总额,这样每天的绩效工资平均约为50元。这样的规定显然忽视了教师的劳动特点,仅仅考虑到教师在校时间,而许多时候教师的工作时间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上班时间。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当事人请假一天,这一天所担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由他人代理完成?在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教师在请假时,往往是将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任务调整完成。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以出勤率作为决定绩效工资发放重要筹码的考核管理方式,往往忽视了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在绩效工资管理中的比重,容易导致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的现象,还极有可能因此而滋生腐败导致学校人员分工安排上的不合理,从而背离了绩效工资管理的初衷。

因此,与过分强调出勤率相比,绩效工资的考核更应当看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学校应当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核算。另外,要使工作量成为教师绩效考核发放的重要依据,还需要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时做到慎重认真,既考虑到教师个人的业务专长,又要兼顾教师之间工作量的均衡协调,尽量避免因分工不同而导致绩效考核发放的先天性差距。

三、要兼顾工作效果的基础性、特殊性与过程性

首先,对于教职工工作效果的评判应以基础性工作效果为主。所谓基础性工作效果,是指教职工对于自己所分担的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在进行绩效工资考核时,应加大基础性工作效果在绩效工资中的权重,即教职工对于学校所分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能够胜任并按时完成,那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应不低于八成。理由是,基础性工作是面对每一位教职工的,又与每一位教职工所承担的工作量相对应,是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部分。

其次,要适当兼顾特殊性工作效果。所谓特殊性工作效果,是指针对个别学科或是个别教职工设立的活动、竞赛等项目,教职工参与这类活动获得的奖励、成绩等。在绩效工资考核中,既要考虑到参加活动教职工们的劳动付出,又要考虑到这类奖励存在天生的局限,不可赋予这种奖励过高的分数,以避免这类获奖拉大绩效工资差距。否则,过分看重各类竞赛活动的奖励或成绩,就会削弱广大教职工对于自己所分担的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出现本末倒置的怪象。比如说,对于一位体育教师来说,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项比赛,无论是与体育课程的教学,还是体育课所面对的学生数量来说,都仅仅是其工作效果的一小部分,如果过分看重比赛,无疑也就使绝大多数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与运动兴趣的培养大打折扣。

最后,注重工作效果并不等于仅仅注重最终的工作结果或工作成绩,而忽略了工作过程的考核管理。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一个好的工作过程必然带来一个好的工作效果,这种好的工作过程还能够给人以启发,但一个好的工作效果则未必拥有一个好的工作过程。如,现在要求学生参与的许多制作活动,都是家长或是班主任代替完成的,这样,结果虽然较为完美,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不利。这也是不能过分看重最终结果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们对于结果的追求甚于过程的重视,这也是素质教育乃至课程改革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在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面同样如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四、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发放宜粗线条大轮廓

在2015年12月教育部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发布会上,明确提出,“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笔者以为这一规定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促进作用有待商榷。理由是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绩效考核难以显示教师教育工作的全部,更难以显示教师之间的劳动差异。如果加大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势必会增加过多的管理成本,造成学校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恰恰相反,过多过细的考核条目,往往会成为束缚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绊脚石,抹杀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另外,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公益性以及教师这个群体特点,都决定了他们对于绩效工资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是对自我劳动付出的外在肯定,也是维护自尊的重要途径,即便缩小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的比例,也并不能够降低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特别是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学校考核教师的业务学习依据是学习笔记——从笔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评,数量上是看教师书写学习笔记的页数,而质量则看学习笔记的书写认真程度,原因很简单,这样的考评易于操作也容易区分,但实际上,教师的业务学习效果与撰写笔记的数量和认真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更有甚者,还会规定学习笔记的内容,这样的业务学习又怎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呢?

就是说,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发放只是部分地反映出教师创造性劳动与劳动所得之间的关系,这既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考核工作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于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不仅应当尽可能缩小,还应当对教师工资绩效的考核与发放实行粗线条大轮廓,以减小该项工作对于广大教师造成的消极影响。

五、要兼顾师德水平和工作效果

教师的师德水平往往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承认教师师德表现应当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那些有背师德行为的现象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然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绩效工资考核中的师德内容往往与具体可感的工作效果混为一谈。

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师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上,那些工作效果较好的教师,他们的师德水平往往也较高;相反,那些工作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往往是师德水平也稍为逊色。可事实上未必尽然,除了那些具有严重违反师德要求的极端个别现象外,我们难以对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

之所以出现上述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师德属于内隐的,对于那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内敛含蓄的教师来说,他们往往淡泊名利不善于表现自我,却又常常能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

毋庸置疑,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发放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鼓舞一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一部分教师的心头浇上了一盆冷水,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因此,要最大限度发挥绩效工资考核的激励促进作用,还需要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机制。

浅析企业绩效考核与工资管理 篇4

1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产生的原因

企业在公司制改革后提出并推行了“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建立了集经济、法律、社会、政治四大责任为一体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随着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实行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分配体制不尽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还不能最广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格局,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企业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决定将分配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予以突破,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法

2.1 考核依据

为了实现考核有规,奖惩有据的目的,企业年初制定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和工资分配办法等方案。

2.2 考核程序

1)指标核实确认。公司主管部门将单位每月对考核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核实确认,分别报送企管、劳资、财务等部门,作为月度工资结算、绩效工资考核的基础依据。

2)应提工资结算。劳资部门按照年初核定的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总额及其单价和产量、销售收入等各项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当月、累计应提工资项的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各种奖励等,形成应提工资汇总表。

3)月度绩效工资考核。企管部门按照考核办法的规定,具体负责核算各单位当月、累计考核工资项下的增提、减扣工资部分,最后填制分单位考核基础表,形成应提工资、考核工资、拨付工资的考核汇总表。

4)定期召开月度绩效工资考核例会。每月中旬组织召开月度考核工作例会,通报工资结算、考核奖扣情况,经考核例会讨论研究,形成最终考核结果,下达劳资、财务部门执行。

3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特点

3.1 提高了工资分配的透明度

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工资结算办法,明确由企管部门牵头对二级单位绩效工资进行考核,劳资部门核定并结算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财务部门根据考核委员会会审的绩效工资考核结果对各单位及时足额拨付工资,增加了工资刚性考核力度和工资分配的透明度。月度考核后,各单位都要根据有关办法和相关指标进行自我计算、核实,做到了上下对照、分配透明,打破了过去各单位被动接受工资分配的格局,提高了工资分配的透明度。

3.2 实现了全过程的动态考核

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在考核周期上改变了过去对各单位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过程考核是结果考核的有益补充,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对政策、管理办法进行及时调整,使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3 实现了全方位的整体考核

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将企业各项目标有机地纳入工资考核体系,同时,各单位通过本部门制定的月度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对本系统的工作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形成了完善的考核运行体系,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矿区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全方位考核。

4 实践效果

1)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指标的完成。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各单位根据产量、销量、全员效率、销售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提取工资,通过差距激励,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改变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格局,有效地激发了各单位员工争先恐后、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各项指标的完成。

2)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各单位的工资收入与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直接挂钩,促使各单位职工必须按照岗位责任要求,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将责任与利益的挂钩,实行对等考核,使职工的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3)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强化了部门系统的管理职能和业务责任。每月公司劳资、计划、财务、生产、机电、安监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公司月度绩效工资考核,使公司内部各专业系统工作不断强化,推动并促进了机关各部门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

4)实行月度绩效工资考核,促进了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了实现绩效考核的考核有规,奖惩有据目标,公司专门制定了多个联系本部门系统管理职能和业务工作的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各部门能够按照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严格考核,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月度绩效工资考核虽然在企业的生产经济运行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要我们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加以深化和完善。一是考核的范围要覆盖公司的所属单位,特别是新成立的资源整合公司;二是考核的指标要进一步体现产业的特点,适应企业产业整合的需要;三是考核要不断增加量化指标,进一步提升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

摘要:依据绩效考核的管理理论,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提升。文章从依据考核方法、绩效管理考核特点、实行绩效考核实践效果、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对企业的绩效工资管理进行了探讨。

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篇5

餐厅员工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工资

三、日常考核

1、仪表语言形态

2、工作纪律态度

3、卫生及服务情况

4、收客人表扬和投诉

5、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影响力

四、个人实际表现评估

餐厅领班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及例会工作

三、日常考核

1、管理方法及业务培训

2、专业技能熟练程度

3、安排及督导的方式方法

4、按时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

5、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员工凝聚力

6、其治下员工的表现

7、沟通协调和处理投诉的能力

四、个人实际表现评估

传菜生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规范使用各种传菜传餐工具及维护保养

2、区域卫生及工作纪律

3、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4、上菜传锅的速度及规范

四、个人工作态度及评估

收银员划单员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收银找零等事项标准规范,划单清晰明了

2、区域卫生及工作纪律

3、物品单据要整齐有序,各类报表填写准确无误

4、预订记录和接听电话准确清楚标准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酒水员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工作区域内酒水等物品的摆放及卫生工作

2、掌握充足的酒水知识和销售技巧

3、准确的按照酒水的供应标准准备酒水

4、力所能及的在工作范围内帮助同事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洗碗收餐保洁人员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工作效率及餐具清洗的洁净程度

2、收餐速度及收餐车的清洁卫生工作

3、责任区内的常规卫生和上班时间的工作纪律

4、工作收尾的完成情况及干净餐具的摆放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迎宾员绩效考核工资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对客信息掌握及接待情况

2、所辖区域内的卫生情况

3、准确及时的解答客人的各种问询

4、送客及客史信息的收集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市场策划部人员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根据领导的要求及时选定新项目,并提供关于新项目的相关信息

2、定期对市场进行考察,了解市场最近的走向。

3、协助总监做好各店的运营工作

4、定期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要出具详细的市场计划报告

5、按时完成上级下发的任务指示及任务目标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成本会计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按时完成生产成本的核算,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事前审核;

2、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生产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督导成本控制及清点存货,原材料的采购是否标准进行严格审查;

4、认真核对各项原料、物料、成品、在制品收付事项。原材料转账传票、成本转账凭证等相关证件要清晰明了,符合财务关于单据凭证等方面的规范

5、随时抽查企业原材料供应情况做好记录;

6、根据成本报表预测成本,就产品的销售价格编制报告,及时向财务经理提供资料;

7、保管好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成本计算资料,防止丢失或损坏,按月装订并定期归档;

8、参与存货的清查盘点工作,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别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9、负责编制材料的领用分配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分口、分类管理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出纳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廉洁性:廉洁奉公,不贪不占能按照公司制度办事。

2、原则性: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是非分明、公私分明。

3、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工作目标能如期实现。

4、现金管理: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

5、制度执行: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不坐支现金。不白条抵库。

6、账目审核:建立健全现金各种账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7、印鉴管理:出纳人员所经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

8、票据管理: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必须严格管理,设专用登记簿登记。

9、现金支出费用报销程序:现金支出是由各部门填写报销凭单,根据性质不同,部门经理同意,由财务部经理审核,经总经理或总经理书面授权人审批后,方可在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接到报销凭单后,首先检查签字手续是否齐全,验收手续是否完备,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承付现金。出纳将当天现金支出凭单汇总后,送财务部经理审批,补足备用金。

10、现金收入清点、整理程序:出纳与收银一起核对现金数额与当日收入报表记录金额是否一致。

11、检查事项:抽查收银备用金、核对发票数量。

12、供货商结账:审核购货品名、数量及单价,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领导批示后方可付款。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财务经理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严格按公司财务流程进行管理,财务制度健全,不得有违规情况发生。

2、各种财务报表及各部门费用报销及时完成。

3、审核会计凭证,其内容真实有效地反映营业状况。

4、定期及时、真实地向总经理及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决策的财务分析报告。

5、日常财务监督及时,各类资产账实相符。

6、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真实,无差错,财务工作准确度达到标准。

7、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财务费用控制在预定目标内。

8、严格审核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核无误。

9、严格控制费用,按照预算制度使用资金,避免有超预算的情况发生。

对直属下级部门工作要求严谨,各岗位日常工作均能按程序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质量到位,工作效率高。

公司临时下达的任务要求及时完成。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办公室主任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公司重要精神、文件的传达:做到及时、准确传达到位

2、各种文件资料的管理:做到分类整理,妥善保管

3、会议的准备工作及协调工作:做到及时通知、协调到位,认真做好会议纪要

4、电话、信函收发工作:做及时接收外来文件、函件、材料、电报、杂志、报纸,做好保管和保密工作,严防文件、函件、重要材料及杂志、报纸的丢失破损

5、办公用品的采购及管理:做到采购及时、领用登记、按时盘点、杜绝浪费;

6、后勤事务协调:做到合理制定节假日和公司的值班表,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7、出勤方面: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离岗填写离岗登记表

8、档案管理:做到严格遵守档案查、借阅制度;按规定定期鉴定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提出销毁意见;定期检查档案,对案卷中纸张破损、变质、字迹褪色、扩散等文件材料应及时修复、复制;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禁非工作人员随意翻阅档案

9、办公设备的维护:做到对微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10、日常工作:做好对公司文件和材料的打印和复印工作

11、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办公室主任考核内容如下(包含以上以内容):

1、坚决服从总经理的统一指导,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负责;

2、负责本部门全面工作,组织带领部门人员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3、对资源配备进行有效管理,并负责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4、收集各部门的工作汇报、总结,并整理成文,及时提供公司领导参阅;

5、及时督促各部门工作完成落实情况;

6、餐饮公司各部门人员的考勤:做到认真、及时、准确无误;

7、负责公司人事劳资及人事档案管理,做好公司的人事管理、员工聘任工作;

8、按照公司印信管理规定,保管使用公章,并对其负责

9、公司内外的合同、协议的组织审核、留存;

10、负责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办公室文员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公司重要精神、文件的传达:做到及时、准确传达到位

2、各种文件资料的管理:做到分类整理,妥善保管

3、会议的准备工作及协调工作:做到及时通知、协调到位,认真做好会议纪要

4、电话、信函收发工作:做及时接收外来文件、函件、材料、电报、杂志、报纸,做好保管和保密工作,严防文件、函件、重要材料及杂志、报纸的丢失破损

5、办公用品的采购及管理:做到采购及时、领用登记、按时盘点、杜绝浪费;

6、后勤事务协调:做到合理制定节假日和公司的值班表,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7、出勤方面: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离岗填写离岗登记表

8、档案管理:做到严格遵守档案查、借阅制度;按规定定期鉴定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提出销毁意见;定期检查档案,对案卷中纸张破损、变质、字迹褪色、扩散等文件材料应及时修复、复制;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禁非工作人员随意翻阅档案

9、办公设备的维护:做到对微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10、日常工作:做好对公司文件和材料的打印和复印工作

11、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店长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根据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指标制定季、月、周、日工作计划并完成情况上报公司相关部

2、根据计划中任务的数量合理安排人员,做到淡季人不多,旺季人不缺,控制人员流失率

3、维护老客户增加新客户,保证店内的稳定收入。

4、根据一年四季不同会同后厨确定菜品数量及价格,推出实际菜品同时对菜品菜品进行跟

踪检查,收集客人反馈意见。

5、制定并监督各项规章制定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6、严格贯彻制度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处理店内的重大投诉等重要事件

7、做好店内的常规卫生及服务的检查和培训工作

8、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和员工的技能不断提高,从中发现人才,储备人才

9、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10、做好后勤保障

四、工作态度及个人评估

质检部绩效工资考核标准

一、基本工资

二、出勤率和仪表规范

三、日常考核

1、贯彻和落实上级领导的各项工作指示指令。

2、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酒店的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和标准

3、起草、制定、修订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程序、标准和各部门的规章制度。

4、研究解决各部门重大问题,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严明店内组织纪律,为客人就餐提供良好的环境。

5、检查店内卫生服务等各种对客标准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6、参加质量检查,了解客人反映,调查、分析客人投诉并检查处理结果,全面掌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和酒店工作情况和酒店工作(服务)质量的状况,督导、检查酒店各部门工作(服务)质量综合检查、考核工作。

7、起草和拟定奖惩处理办法,对违规违纪进行惩处。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篇6

【关键词】绩效 管理 评估 区别

前言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提出,已经不算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绩效考核的实施应该从2006 年算起.2006 年9 月20 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把中央企业的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统一规范,这也标志着国有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融入了市场经济大潮之中.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些单位将将绩效考核或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显然,这是概念上的错误,两者之间是有所不同的.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

一、绩效管理是什么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促进员工进行改善,帮助员工成功达到目标取得优异业绩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首先需要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协议并保证完成,在协议中应对下面有关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的工作职责;员工的工作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以明确的条款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工作绩效如何衡量;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排除之。

绩效管理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使管理者不必介入到所有正在进行的各种事务中(过细管理);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管理者的时间;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减少出现当管理者需要信息而没有信息的局面;帮助员工找到错误和低效率的原因,从而减少错误和差错(包括重复犯错误的问题)。

概括起来,绩效管理是一种让员工完成他们工作的提前投资。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将知道管理者希望他们做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干到什么样的地步,何时管理者必须介入。这将为管理者空出大量时间去完成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节省了时间。绩效管理要求定期举行提高工作质量的座谈会,以便使员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和工作现状的反馈。有了定期的交流,到年底时他们就不会再吃惊。由于绩效管理能帮助员工搞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它能够让员工了解到自己的权力大小,从而提高日常决策的能力。

总之,员工将会因为对工作及工作职责有更好的理解而受益,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他们将会在其中尽情地发挥。

二、绩效考核的概念

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估)出现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工业领域。罗泊特·欧文斯最先于19世纪初将绩效评估引入苏格兰。美国军方于1813年开始采用绩效考核。简单而言。绩效考核是组织对组织内的成员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金)等提供依据。绩效考核实际上是管理控制的一项内容。绩效考核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局限是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中的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而这些背景因素对 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考核对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才导致了绩效管理的发展口。

三、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1.对人性的假设不同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做出决策、采取何种方式或手段必然受到其管理患想的束缚。而不同的管理思想有赖于管理者或管理思想家对人性的不同假设。绩效考核的人性观是把人看作经济人,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即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在利益一定的情况下追求个人成本的最小化。这种人性观认为员工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会尽量少做工作或降低工作质量,而督促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办法就是利用考核,通过考核这个“鞭策”之鞭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经营与管理成人,而不是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或手段,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恰恰体现了这种思想。人不再是简单地被控制,更多的是信任、授权和被激励。

2.管理的宽度不同

所谓管理宽度,是指管理环节的个数,用以评价管理程序上的完整性。如上面所谈,绩效管理是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由五个环节组成,即管理宽度等于5。同时,绩效管理又处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根链条上,它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安置、薪酬与福利、培训开发等环节共同构成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对绩效管理整个体系来讲,绩效考核仅仅是冰山一角。要使得绩效考核变得真正有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忽视。它与其它的四个环节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

3.管理的目的不同

由于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连接绩效实施和绩效反馈与面谈的环节,因此,它从绩效实施过程中获得员工实际绩效的证据与事实, 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成为绩效反馈与面谈的主题。显而易见,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从一其作为绩效管理环节这一角度出发的,即是对照既定的标准、应用适当的方法来评定员工的绩效水平、判断员工的绩效等级,从而使绩效反馈与面谈有针对性。与绩效考核相比,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从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角度而谈的,它服务于其它环节,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绩效管理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人员的内部供给计划提供较为详尽的信息;为更有效的职位分析提供依据:为员工薪酬调整提供信息;为制定员工培训与开发计划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4.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绩效考核环节,管理者的角色是裁判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身份是多重的,即辅导员+记录员+裁判员。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内绩效的总结,管理者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给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公平、公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管理者更像裁判员,根据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在绩效管理中,管理者除了是裁判员,也是辅导员和记录员。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一名辅导员,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业绩的提升,从而帮助员工实现绩效目标。另外,要想做名合格的判断员,管理者要先扮演好记录员的角色,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 以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

结论

为提升的整体绩效而实现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转变是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管理意识,通过树立事前控制的责任意识、事中控制的服务意识和事后控制的偏差分析真正将绩效制度和员工的考核结合起来,使绩效考核科学化、绩效制度合理化,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提升公司绩效的有利武器。

【参考文献】

[1]胡竞.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

[2]董玲.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J].大众科技,2005,(8).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7

什么是战略?著名的经济学家谢林说:战略就是一个“人”的行动, 只不过这种行动可以对这个人最有利的方式影响其他人的选择, 让人按照你的意图来进行行动, 这就是战略。不同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虽然各有不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都想要打造成特色鲜明、区域有影响的名校。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就必须凝聚全院之合力而行之。这种合力的形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杠杆, 这个杠杆就是学院的绩效文化。绩效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科学的绩效工资设计与绩效考核。科学的绩效工资设计与绩效考核可极大地激励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 绩效工资结构及水平的确定和绩效考核的方法要以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战略, 向教师倾斜, 向高层次人才倾斜为基本导向[1]。

为此, 学院绩效考核一定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清晰。对教职员工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实现学院的目标和要求, 所以目标一定要清晰。二是量化的管理标准客观。量化是最客观的表述方式。很多时候学校的绩效考核不能推行到位, 都是因为标准太模糊。三是培养良好的职业化的心态。绩效考核的推行要求学院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底蕴, 要求教职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化的素质。四是与利益挂钩及时兑现。与薪酬不挂钩的绩效考核是没有意义的, 不及时兑现的绩效考核是痛苦的;五是具有掌控性。绩效考核是学校的一种管理行为, 其过程必须为组织所掌控。

二、坚持外部均衡性原则

高校确定的绩效工资结构水平一般应等于或高于人才市场的平均水平, 以确保学院的工资结构水平与同行业、同类学校的工资结构水平相当, 即工资结构水平保持外部均衡[2]。对每一个独立的高职院校来说, 其教职员工的绩效工资结构与水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在与同行或同类学校比较与竞争中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一般情况, 学院要依据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声誉、所需师资人才的市场供需状况、学校所在的地区和城市的投资与生源状况、学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和学校经济承受能力等要素确定高校绩效工资的结构和水平。

当前, 这种相对的平衡往往会被学院外部对师资的抢夺、对生源的争夺和政府的投资所打破。一是对师资的抢夺, 有些学校为了吸收高水平的师资, 不惜重金, 有些学校之间“挖”人到了白热化程度。二是对生源的抢夺, 包括生源的数量、质量的抢夺。由于生源的骤减和本科院校的过度扩招, 高职院校对生源的争夺现已到了白热化程度。市场经济下生源是高校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高校占有高等教育市场份额的集中表现。没有生源或生源不足将使高校教育成本难以得到补偿[3]。三是高校对政府投资的比拼。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要依据相关政策实施的, 其投资方向、地区布局、投资的重点等都是不确定的, 往往要参考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招生规模、办学层次等来确定其投资总额。高校要获得更多的政府投资, 就必须在上述参数上开展比拼。这一系列比拚的背后, 归根到底需要科学的绩效工资结构和水平做保障。因此, 学院领导在绩效工资结构与水平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顶层设计, 具有战略眼光。

三、坚持系统均衡性原则

坚持高职院校系统内部均衡原则, 一方面, 要坚持高校内部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结构水平应当与这些岗位对学校的贡献一致, 亦即系统内部员工间的均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不同系列的岗位, 也要考虑同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岗位, 还要考虑不同系列或岗位的相互关联性和平衡性。内部均衡问题表现为:结构水平差距过大, 即优秀群体与普通群体之间的差距大于工作本身的差异, 会引起普通群体的不满。结构水平差异过小, 会影响优秀群体的积极性。因此, 学院应正视和关注绩效工资结构的内部均衡问题, 对教职工的结构差异进行有效调控[4]。一般来讲, 高校绩效工资结构水平确定应以教师岗位为基准, 其他岗位与之相适应, 达到相对平衡。充分考虑影响薪酬结构水平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与绩效工资设计相关的理论根据和国家政策法规, 对尽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更为合理的绩效工资结构体系。

另一方面, 要坚持个体绩效与学院发展战略的均衡。绩效管理建立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 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转化, 各部门和员工都承担着组织目标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 各部门员工绩效的总和就构成学院发展战略, 员工个人的绩效最优, 就应该会实现学院的战略目标。然而, 在学院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时候却并不是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绩效与学院发展战略的失衡?根本的原因是学院过于依赖目标管理。具体表现有三点:一是过分强调目标的明确性;二是过于强调目标的规划性;三是过分强调目标到人。总之, 学院过于依赖目标管理, 就难以引导员工设置更为挑战性的目标, 因为人们在面对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

如何平衡个体与学院发展战略, 达到总体最优?笔者认为, 第一, 目标分解要从上而下。首先, 规划学院的顶层发展目标, 明确学院实现该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其次, 确定部门需要承接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院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第二, 指标设定要上紧下松。在设定绩效指标时, 越是高层越能体现总体绩效, 他们的指标应该是量化的, 明确的, 甚至说是硬性的, 但是对于有些基层员工, 他们的工作没有明确可见的结果, 相对而言, 就可以是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的结合。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第三, 结果评估要计划与变化相结合。由于绩效计划的事前制订与事后的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 所以绩效评估时, 可以是事前计划与事后变化相结合的方式。第四, 结果计算要个体与团队相结合。学院在制定绩效考核政策时, 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上应将其个人绩效成绩与部门绩效成绩进行适当的挂钩。第五、结果应用要与学院的效益挂钩。这要求将学院绩效奖金的总额与学院的整体绩效挂钩, 学院的整体绩效好, 发给员工的总的绩效奖金就多, 反之亦然。

四、坚持有效激励性原则

绩效工资结构水平能极大地影响教职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绩效工资结构设计最根本的目标是激励效用的最大化。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最大化目的?我们常规的方法是:各级各类岗位保持合理的结构水平差距, 根据教职员工的实际贡献支付绩效工资, 从而使业绩好的教职工从中得到鼓励, 促使业绩差的教职工去努力改进绩效。然而在实践中, 这种业绩的差距可以接受, 而绩效差距是教职员工无法接受的。业绩好的人可能会认为他的绩效无法与业绩相匹配;业绩差的人也可能认为同为一个岗位或层次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它忽视了教职员工对绩效的心理预期与对结果的判断。前景理论告诉我们: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 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 也可以说成是“失”, 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同时这种“得”“失”的先后也是有考究的。这种非理性的得失感受会对我们的激励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利用前景理论中的人们这一心理活动规律, 克服绩效工资制度设计的缺陷。一要多奖少罚, 有时甚次只奖不罚;二要对各级各类岗位的激励水准幅度要同步, 即“参照点”的变化在不同岗位中涨幅同步。除此之外, 对激励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怎样具体实施“奖”和“罚”, 你有一项“奖”, 以何种方式兑现, 才能使其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呢?而如果实施的是一项处“罚”, 又该如何做才能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呢?根据前景理论, 我认为应区别情况, 分别实施。如果你有多项“奖”, 就分而实之。这样的话他们会激动两次。根据前景理论, 分别经历两次获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之和, 要大于把两个获得加起来所带来的总的高兴程度。如果你有几次不好的“罚”, 应该把它们一起在同一时间提出或执行。因为前景理论告诉我们, 两个损失结合起来所带来的痛苦要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损失所带来的痛苦之和。

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需要把握几个环节:首先, 通过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宣传绩效管理的目的, 赢得全体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其次, 在总结完善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应加快开发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将学院发展战略与个人目标紧紧联系起来, 增强绩效管理的战略导向性。再次, 形成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估及反馈改进的管理闭环。定期组织召开绩效分析会, 通过沟通面谈提出改进提高计划, 建立健全申诉机制。最后, 拓宽绩效结果的应用领域。不仅要健全浮动薪酬激励机制, 而且必须与人才培训开发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员工岗位晋升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员工和学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兵.高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

[2]塞夫J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8

调查的时间安排在2010年的3月底, 离2010年2月11日发放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时隔一个多月, 目的在于听取各种意见, 维护学校的稳定。笔者认为在教师们对绩效工资发放的结果日趋平静的时候, 在平和的心态中, 再来理性地思考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学校各群体间的分配问题, 将更有助于协调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改进奖励性绩效工资试行方案, 促进学校的制度建设。

一、统计和结论

笔者在Z校调查了50名教师, 有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物理和历史等学科的教师, 他们一年的人均绩效工资为13 000元;满工作量的教师为35人, 占70%;不满工作量的教师为15人, 占30%。

从客观数据来看, 教师一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最高为32 000元, 最低为6 400元, 平均数为13 000元。同时, 笔者也对学校领导做了相关的访谈, 并得到大力支持, 从中获悉, 校级领导4人, 最高为38 800元, 最低为23 400元, 平均为27 700元;学校中层领导16人, 最高为29 000元, 最低为18 600元, 平均为23 500元;职工为16人, 最高为23 500元, 最低为13 670元, 平均为16 354元。教师的平均数低于领导和职工的平均数。

教师们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结果总体上不满意, 52%的教师表示非常不满意, 36%的教师表示不满意, 4%的教师表示比较满意, 没有教师很满意。有98%的教师认为领导、教师和职工的层级金额分配不能接受。

教师们反映, 学校不公开奖励性工资的总额, 也不做具体的解释和说明, 他们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和考核结果都不了解。100%的教师对学校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方式不赞成, 100%的教师认为按照学校的试行稿和校长的解释无法计算出自己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 100%的教师认为学校应该主动提供给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明细账目。

由此可见,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结果并没有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相关政策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还有待改善和提高。

二、问题和剖析

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明确规定,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结果必须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显然, Z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结果违反了教育部、省市的政策规定。笔者认为, 任何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本身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影响, 而仅仅追究这样的结果, 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行为的起因上加以深刻剖析, 以抓住事物发生的本质。我们也只有在源头上化解矛盾, 问题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1. 学校行政化: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高于一线教师、骨干教师

学校的领导们把自己作为一线教师, 因为他们本身就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 他们都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但是, Z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试行稿规定:“干部兼课:评聘教师职务的校长、书记、副校长、中层干部应为同学科教师标准授课时数的1/4、1/3、1/2;大队辅导员为2/3。”从这样的规定来看, 领导的主要工作是行政事务, 教学工作只是兼职, 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 这项规定已经将领导与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区分开来了, 他们是领导, 或者是领导中的骨干, 而非一线教师或骨干教师。

学校自始至终存在着行政和教学两条工作线路, 而当今的学校工作常常把两条线的工作合二为一, 学校的行政领导都从专业教师中的骨干中选拔而来, 无疑损害了教师终身从教的职业精神, 也削弱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从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的建设。另一方面, 学校行政队伍也具有专业性, 其成员必须具备行政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学校的能力, 从教师队伍中选取没有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骨干教师从事学校行政工作, 显然, 不利于行政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2. 领导利益化:教师行政发展要求高于教师职业的专业精神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骨干教师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中缺少了骨干教师, 肯定会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从骨干教师中提拔学校行政领导, 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应当鼓励骨干教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在选拔行政领导中应考虑到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 少选拔或不选拔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行政职务。

目前, 学校中的教师不少都有向学校行政领导发展的意向, 学校的领导队伍中大多都曾经是骨干教师。之所以骨干教师愿意从事行政工作, 这与行政领导的待遇高于教师的待遇相关, 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长此以往, 骨干教师向行政领导发展就会成为一股潮流。这么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感叹中小学校出不了教育家, 很少出或出不了真正的教育专家以及真正的学者, 与这股潮流不无关系。

3. 利益关系化: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高于一线教师、骨干教师

94%的教师认为领导没有维护广大教师的利益, 98%的教师对职工的平均数高于教师的平均数不能接受。学校的行政领导都来自于一线的骨干教师, 由于他们缺少专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政策理解和执行会有偏差, 而且自身从事行政工作的动机就受利益观念的驱使, 因此, 对政策的严肃性和严密性, 缺少全面的思考和准确的定位, 以致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工作,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都以教育工作为中心, 为学校的教育做好服务工作;以教师为本, 更是学校管理的最基本理念。教师的待遇必须高于学校二线行政人员, 这个依据, 我们的领导都无法否定。但是, 在涉及到自身的职位利益时, 他们竟然放弃了原则的底线, 不惜牺牲教师的利益, 漠视教师已有的社会地位。

学校的行政领导主要来源于学校的骨干教师, 而学校二线的行政人员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从社会上招聘过, 他们往往都是通过一定的关系链而进入学校工作的, 因此, 对于他们的社会背景, 领导们尤其重视和关切, 后勤辅助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都高于一线教师的平均数。

4. 权力强势化:教师发展前景的担忧和教师民主意识的萎缩

100%的教师表明, 学校没有公布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总额, 教师对照学校试行稿和校长的解释无法计算出自己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 教师对于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不清楚, 90%的教师选择了自我消化, 8%的教师向教代会代表表示自己的不满意, 而只有2%的教师选择主动与学校领导沟通。在调查中, 教师都认为学校完全应该每个月公布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津贴, 而却没有一个教师敢于站出来为教师们自己说话。

笔者在调查工作中确实了解到, 教师对学校的行政工作有不少的看法, 但是, 他们往往都选择回避, 他们的职业发展都由学校领导所决定, 具体体现在教师职称的晋升、优秀教师的评选、出国深造的机遇以及干部后备人员的选拔等。一句话, 可以说, 学校领导决定着教师未来发展的前途。

三、讨论和建议

教师队伍的行政化滞后了领导队伍的专业化, 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工作;行政队伍的利益化则偏离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影响了教师终身从事教育的职业精神和专业发展;而权力属性的个人化忽视了民主管理的集思广益, 降低了决策的准确性。因此, 校长必须重视行政专业队伍与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 实现行政与教育的分离;重视学校的民主建设, 实现校务公开、公平和公正。

1. 加强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 保障一线教师的待遇

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稳定教师队伍, 因此, 学校必须避免安排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行政岗位上去工作的现象, 应积极鼓励他们专心于教、终身从教, 造就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 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点, 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学校主要是学术型机构, 因此, 学校的管理应该以教师为本, 必须坚持把教师的利益放在首位, 学校行政必须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 必须坚持绩效工资的考核结果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 以保障一线教师的待遇, 确立教师的中心地位。

2. 完善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 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

我们看到, 教师队伍的行政化直接导致了领导的利益化, 导致了学校制度的官本位和教师职业精神的淡化, 因此, 学校民主管理机制的重建, 就成为了制度建设和执行的根本。

改革学校领导决策机制, 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要确保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制度制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党支部则在政策的指导、法规的引导以及规章的合法性中要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校长则是教代会决议后制度的执行者, 教职工代表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质询。

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考核领导小组, 保证考核与被考核的公正性。学校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应该按照学校的教师人数、中层人数以及领导层人数按比例设定, 这样才能体现出考核的公正性。校长不再是上级委派的“特派员”, 而是学校的成员之一, 必须由教代会评议与考核, 考核的效果必须向全体教职工公示, 并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作为年终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对于教代会考核不合格的校长, 教代会有权对其采取警告、罢免等措施, 并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浅谈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篇9

绩效工资制度是企业内部为提高员工积极性,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 同时能够引导员工的工作状态, 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目前企业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整体情况, 才能够更准确地找到绩效工资考核的高效之路。

1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存在的问题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核心目的是促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立足。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但是, 真正发挥此制度作用的企业却很少, 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考核目的存在模糊性

绩效工资的考核制度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但是目前的企业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事后考核的阶段, 这样就违背了考核的原则和初衷, 使员工对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存在一种惧怕心理。

1.2 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

对于员工绩效工资的考核一定要有完善的标准, 使考核的结果客观公正。但是企业的考核往往忽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细小环节, 造成考核的不全面, 缺乏客观公正性, 这样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在此过程中, 考核的标准过于单一, 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修改, 也是不科学的表现。

1.3 考核角度缺乏全面性

企业在实行绩效工资考核过程中, 只注重每位员工的成绩, 而忽视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这样缺乏全面性的考核制度会造成考核数据的片面性和结果的局限性, 影响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会使员工对于企业的考核制度失去信心。

1.4 考核结果存在趋同性

企业绩效工资考核结果存在趋同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为工资的考核是和每位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的, 员工对于自身的利益相当敏感。因此说管理此事者为避免考核结果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会将结果的差异性降到最低, 出现大体相当的结果。

2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的注意事项

企业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以采掘业为主的企业, 工作的复杂性更要求管理者做好绩效工资的考核, 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防止因工作的繁杂而造成员工怠慢工作的现象出现。

2.1 进行宣传工作

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变革, 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为了避免员工对于这一制度的理解错误, 必须做好宣传工作, 让每位员工都能了解这一制度的利处, 从而更积极地工作。

2.2 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

自古便是多劳多得, 作为企业也应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便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但是对于技术知识欠缺的员工, 也要兼顾公平, 防止其为此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2.3 严格考核制度与程序

企业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必须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 根据其工作的成绩兑现工资, 充分发挥企业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3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管理者的经验有限, 往往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绩效工资体系, 有些企业即使有, 也只是独有外壳, 因此说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十分必要。具体来说, 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发展定位、战略部署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定, 从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考核群体, 设计出具有差异性的考核指标。应该注意的是, 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设计要具有弹性, 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

3.2 合理分配各因素在考核中的比重

对于员工绩效工资的考核, 不能够只看重其技术因素, 需要综合考察员工的整体表现。在考核过程中, 可以分为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包括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重点项目的处理能力等, 这部分因素在整个考核中应该占据40%的比例;静态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技术能力、出勤情况、职业道德和工作成果, 这方面需要占据60%的比例。这样将两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就能够整体考察员工的绩效工作, 做到公平合理。

3.3 加强员工的参与程度, 营造健康考核氛围

绩效工资考核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员工过去的工作情况, 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定,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工资的考核, 能够使员工明确今后的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好, 这就要求员工积极地参与其中, 将自己的薪酬和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 使员工感受到工作情况和自身利益的关系,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4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的意义

企业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 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获得更多员工的信息, 及时做好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技术的革新, 尤其是对于采掘业为主的企业, 更具有重大意义。

4.1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保障

通过绩效工资的考核, 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 发现员工内部人力资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正,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并能够挖掘员工中的潜在人才, 确保人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保证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4.2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员工职位适合度的依据

要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在才能, 使他们能够处于合适的职位, 做到人尽其才, 就必须进行考核。对于员工的能力、知识和关键绩效维度等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而绩效工资的考核制度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4.3 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企业竞争的动力

进行绩效工资的考核, 能够保证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熟悉了解, 并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信息传递, 这样能够形成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通过沟通了解, 还能够增强员工内部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 保证员工才能的充分发挥, 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因此说绩效工资的考核是企业竞争的动力源泉。

5 结束语

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不能忽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及时掌握好员工的工作进展和技术缺陷, 对工人的奖励或是惩罚要具有客观公正性, 这样才能够达到使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这也是企业尽心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目的所在。

摘要: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是企业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 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就从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措施以及意义进行论述, 阐述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奚玉芹, 金永红.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谭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科教创新, 2009 (10)

[3]于敬.浅谈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科技信息, 2010 (16)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发放浅见 篇10

一、事业单位薪酬演变

1.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的改革系新中国首次实施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改革, 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次改革打破了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多种工资制度如薪金制和实物供给制等并存的局面, 并突出改进了企业职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按照职务的高低确定职务等级的划分及工资标准。如行政人员分为30个等级, 每个职务不一定对应1个工资级别, 部分上下级职务之间存在工资级别交叉, 以便适应不同机关、不同情况人员;机关中的技术人员分为18个等级;科学研究人员、高校教学人员实行13级工资制等。

此外, 全国11类地区工资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物价、生活水平和原有工资水平等, 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为基准, 每提高一类, 工资标准增加30%;少数物价过高的地区, 另加生活费补贴。这样, 同一地区当事人的工资级别越高, 工资越高;在工资级别相同情况下, 当事人所在地区类别越高, 工资越高。

2.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1998855年改革建立了以职务和工龄为基础的结构工资制, 包括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两个方面。其中,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突出强调,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改成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 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4个部分;建立分级管理的工资体制, 同时对附加工资、保留工资从套改工资增加的部分中予以抵消。

3.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993年改革重点在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逐步使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相一致建立起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并与考核结果相挂钩, 进一步体现了收入分配的效能。关于事业单位职工薪酬部分突出强调: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主要有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及工勤技能人员 (技术工和普通工) 三类。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职务工资制, 如教育、卫生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 文化类、体育类、金融类事业单位实行的分别是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制及行员等级工资制。工勤人员 (技术工和普通工) 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和等级工资制。

4.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1) 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都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

(2) 突出岗位、绩效激励功能, 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联系, 事业单位总体收入水平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运行机制上, 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聘期管理需要, 工作人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3) 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考核合格一年晋升一级薪级。岗变薪变, 工作人员由于晋升职称、转岗而使岗位变动的, 从聘任新岗位的次月调整岗位工资。

(4) 建立分级管理体制, 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事业单位一般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和工勤三类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 专业技术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分为5个技术工岗位和一个普通工岗位。

5.2011年工资制度改革

2011年8月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涉及分类改革中得以保留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2011年3月发布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被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在公益性事业单位中,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 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 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 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 划入公益二类。即以后公益类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二、以某事业单位为例看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现状及问题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缺乏一套科学的研究体系, 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北京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发放为例, 该单位共有员工40余人, 下设6个处室。目前采用以普遍基数为基础、以处室为主体的发放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单位组建初期员工数量较少、人均工作绩效差别不大情况下发挥了便捷、高效、相对合理的作用。但在单位建制成熟、业务发展迅速的今天, 各处室人员数量、工作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原有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发放方式与工作效能严重不匹配, 主要问题有:

一是各处室绩效奖金按人数分配, 导致各处室为实现本单位分配额度最大化, 盲目扩大人员队伍, 人员成本直线上升, 并且很可能导致处室成本远大于收入。

二是盲目扩张导致人浮于事。员工怠性增加, 创新、思考能力不足, 逐渐产生“混日子”的惰性思想, 绩效工资由“奖优惩劣”变为了“大锅饭”。

三是绩效奖金丧失激励作用, 直接导致处室丧失活力, 进取精神消退, 创业期本应具备的拼搏进取精神逐渐转变为以满足任务为主的“小富即安”状态。

四是考核标准易受处室领导个人好恶及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部分员工对绩效工资发放的公平性产生质疑, 工作热情受到打击。

五是对某单位而言, 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产生了浪费, 资金产生效益不但没有得到最大化, 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分析得知,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作用十分巨大, 对基层工作人员、劳动创新和优秀人才培养等都能起到积极的影响。旧有的分配制度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只有更科学合理的考核分配体系才能促进某单位发展, 改革迫在眉睫。

三、结论

笔者认为, 实现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 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评价机制。岗位评价又称职位评价, 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对岗位的工作性质、复杂因素、责任要素、工作环境、任职要素等各个方面的评价, 从而准确定位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 即岗位评价方案通过把一些体现劳动报酬的关键要素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排序或评分, 较准确地衡量岗位的相对价值。

以上述事业单位为例, 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应根据处室盈利能力、处室工作量以及处室人数三个维度确定。由于处室盈利情况在项目结束或年终时才能统一核算, 所以处室盈利能力考核应纳入核算管理予以计算。故月度绩效分配可基于处室工作量和处室人数两个维度进行考核。经反复思考, 建议以下三种计算方式供选择:

1. 处室可分配绩效额=核定人数X基数

核定人数为某单位根据工作量为各处核定的人数 (可高于或低于三定方案) , 核定人数每两年可申请调整一次。

基数为每月某单位根据收入情况确定的基本额, 与目前基数的定义一致。

此方案优点在于以人为单位核定各处工作量, 避免了各处对于人员无限度请求, 鼓励各处少用人多办事。

2. 处室可分配绩效额=基数X工作难度系数X核定人数

工作难度系数每年根据任务分解表评定一次, 找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在各处室之间较为平均的一个处室, 设为系数1, 其他处室依此增加或减少。

基数和核定人数概念与第一种相同。

此方案优点在于将工作量、工作难度等难以计量的值用任务分解表形式进行了量化, 较为公平合理。再乘以核定人数保证了各处对人员的合理使用。缺陷在于评定时各处较难达成一致意见。

3. 员工可得绩效=基数X处室评定等次系数

基数概念与第一种相同。

处室评定等次系数可由某单位自行设置, 例如:四等奖系数为1, 三等奖系数为1.2, 二等奖为1.5, 一等奖为2等等。

此方案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 并解决了人员较少处室奖金分配存在的问题。缺陷在于无法控制人员冗余, 容易形成““大锅饭”。

对于任何单位而言,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重要, 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约束惰性、提升业务能力, 还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 对于单位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绩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改革, 希望能为某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真正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大形势的发展。同时, 做好绩效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它涉及了某单位内部的多个层面以及各处室的协调, 内容较为复杂。笔者认为, 只有梳理了相应关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 才能使绩效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戈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14 (438) :87-89.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11

绩效工资考核发放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物质激励手段之一,是激活教师群体活力、提升内部动力的有效源泉。绩效工资考核发放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对学校管理的负面影响、对教师带来的消极因素也不可回避。在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抱怨声、唠叨声不绝于耳,教师抱团组成小群体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与校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为此,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带领学校工作团队通过调研、座谈、试行、完善等一系列过程,对绩效工资“加法”发放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并趋于成熟。

一、绩效工资发多少:保底基数+绩效基数

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参考依据是教师在量化考核过程中的绩效得分,这一赋有竞争性、引导性的评价机制,旨在打破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传统分配模式,充分考虑并将教师工作量的多少、教学质量的优劣等工作中的核心因素与教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进而激发教师主动干工作、乐意做事业的内在动力。

基于这种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可把教师每月绩效工资总额分为保底基数与绩效基数两部分,其中保底基数占月绩效工资额的70%,绩效基数占月绩效工资额的30%。只要教师能够遵照学校管理章程,保质保量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就可获得70%的保底绩效工资。“70%”作为诸多正向激励理论中的精准临界值,给予教师的只是“七成饱”,使他们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要想让自己吃饱、吃好,就必须在做好必要性工作的基础上拼尽全力,多下硬功夫,狠出苦功夫。月绩效工资额的30%,作为奖励性工资按照教师量化考核绩效积分发放,其发放周期视情况而定,可每季度发放一次,也可半年发放一次。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计算办法是:教师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教师量化考核绩效积分总和×教师个人量化考核绩效得分。“30%”的比例看起来不是很大,可其发放周期相对较长,奖励性绩效累计总额也不是小数,可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教师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让流血、流汗工作的教师不再流泪,让伤神、伤身工作的教师不再伤心。

二、考核细则为哪般:基本指标+专项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细则是做好绩效工资发放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绩效工资发放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个人能力有高低、年龄有大小、精力亦有差异,学校很难制定出让每位教师都满意的考核赋分办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探索出了“基本指标+专项指标”的考核赋分模式,其中“基本指标”主要是指对每一位教师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专项指标”主要是由教师个人针对自身的工作或专业特长自主选择申报的考核项目。

一是“德”。即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为基本考核内容,主要通过教师互评、领导小组评议相结合的民主评议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给予教师道德修养、育人水平、教育情怀与追求等方面整体上的定性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要突出教师间的互评赋分比例,基本计算办法是:教师考核最后得分=教师互评得分×80%+领导小组评议得分×20%。另外,为严格规范、纵深引领教师教书育人、师生交往等行为,可设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一票否决项,凡具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工作日中午饮酒、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等行为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不予赋分。

二是“能”。即教师基本专业技术能力考核,主要以教学常规工作落实、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为基本考核内容。其中,教学常规工作落实重在考核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由学校教务部门牵头做好考核与指导。课堂教学能力考核可与学校组织的集中听评课活动同步进行,每学期集体听评课一般不少于2次,兼顾平时推门听课及学校领导巡课情况。

三是“勤”。即教师工作出勤情况的考核,此项工作相对复杂,具有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多种情形,学校可紧紧依托考核工具,做到非人为操作与人为汇总相结合,关键是考核要细心、不遗漏、扣分有理有据,让教师口服心也服。

四是“绩”。即教师教学质量与成绩的考核,是整个量化考核的重点和核心,分值所占比例应设定在考核总分的60%以上,用以引导教师明确工作职责和努力方向,真正促使他们将心思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学校要根据教师任课实际情况,区分出监测学科及非监测学科,对任教语文、数学、英语等监测学科的教师通过纸笔监测给予赋分考核,对任教音乐、体育、美术等非监测学科的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技能考查的形式给予赋分考核。

五是“专项考核”。这种考核实质上是把每位教师的个人特长作为考核因素的个性考核,是适合于每位教师的量身定做式考核。学校在设定分值比例和罗列相应考核项目的基础上,放手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申报参与考核项目,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可提交年度内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等成果,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可提交在教学竞赛中取得的获奖证书,年龄偏大的教师若没有成果、获奖证书则可提交年度内的家访图片、记录等材料。这种针对性的专项考核,就是想让教师有形或无形的劳动都列入考核范围,让他们的辛苦与付出转化成看得见的考核结果,摸得着的奖励绩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专项考核引导教师将自身专业特长向纵深发展,持续发力并逐步做强、做大,逐步将之打造成自身的专业名片。

三、考核结果必求真:阶段考核+过程考核+制度保障

如果考核结果缺少应有的真实性、可信度,与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相关的工作都将成为徒劳,学校管理制度也会被教师视为一纸空文、门面摆设,学校管理团队的威信也将大打折扣,甚至是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水平遭遇质疑,“会不会管理?”“懂不懂业务?”由此可见,考核结果准确无误、客观可信是减少绩效工资发放杂音、构建良好团队关系的决定性要素。我们采取定期阶段性考核与不定时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双考核机制,让其互为犄角,用阶段性考核检验过程性考核的效果,用过程性考核来改善、解决阶段性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阶段性考核一般是指由学校考核工作小组,于学期中、期末时分两次进行的考核。这种考核主要是依据考核赋分标准,对考核细则中德、能、勤、绩、专项考核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赋分,为每一位教师计算出个人考核最后得分。这种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性主要来自于学校考核工作小组。学校可通过民主推荐的方式推选出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棒、群众威信高的领导、教师入选考核小组,学校可与小组成员签订考核工作责任状,让其明确考核过程中的义务、职责及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并由考核小组个人处理考核赋分时产生的异议或问题,尽最大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如果仅仅依靠阶段性考核,则会产生教师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的工作弊端,对于平时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稳扎稳打的教师来说是一种不公平,教师难免会滋生怨气。

而过程性考核则可弥补这一不足,在考核细则中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更适宜采用过程性考核机制。在阶段性考核前后两个时段内,考核小组可采取抽查、随查的方式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等进行考核,对教师常规性工作管理做到持续动态跟进,通过推门听常态课、窗外观课等不同途径,对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予以考核。另外,学校考核小组可通过随堂监测、单元监测等过程性手段,获得质量考核结果。过程性考核重在持之以恒,重在考核后第一时间反馈,反馈后第一时间整改。

为真正发挥这种考核机制的功效并获得真实的考核结果,同样离不开相应管理制度的支撑。在考核过程中,无论是有失公允、违规违纪的考核小组成员,还是试图通过提供虚假材料、打招呼、跑路子而获得较高绩效得分的教师个人,只要胆敢触犯,就必须严肃问责。让每一位教师从内心认识到,学校制定的文件或制度不是做样子,不是吓唬人,而是要真正贯彻落实;让每一位教师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要想评先树优,要想获得较高的绩效工资待遇,除了过硬的考核成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出路。

四、考核细节要斟酌:细化标准+分层考核+公示与诉求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与绩效工资发放考核相关的诸多细节往往会影响绩效工资发放的全盘。在对考核发放细则执行与操作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会随之而来,这就需要学校考核小组针对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标准,充分预设考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对考核细则和标准要提交学校教代会、全体教职工大会酝酿、讨论、形成定稿,否则“欲速则不达”。

学校中的工作人员关系与类别相对复杂,如果放在一个圈子内考核,负面影响、矛盾冲突也会随之增加。分层考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也就是将学校内身份地位、工作内容相近的人员放在一起考核。一般情况下,学校考核可划分为学校领导、任教监测科目的教师、任教考查科目的教师、没有教学任务的教辅人员等几个层次。再就是,对考核赋分结果,学校绝不能掖着、藏着,一定要在校内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允许教师在公示期内对自己的考核成绩提出质疑与诉求,由学校考核小组做出针对性回应与合理性解释。

绩效工资发放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为之伤透了心,有人为之磨破了嘴。我们只有制定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考核细则,并严格遵照执行,获得真实可靠、让人信服的考核数据,绩效工资发放工作也会彰显其价值

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 篇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 很多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 越来越重视工资分配的绩效考核。在现代管理中, 考核方式是促进并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发生, 新的工资分配考核制度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力企业人事考核方式。从电力企业具备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出, 绩效考核为电力企业的员工招聘、培养训练、薪酬设计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模块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1]。

1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建立公平合理的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对于电力企业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企业进行薪酬分配。企业的工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绩效考核可以合理的衡量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进而为工资分配提供准确的依据。电力企业没有有效并准确的考核制度, 工资分配就会变成原始的平均主义, 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2]。

(2) 有助于企业有效的激励员工。正面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只有针对部门进行合理的考核, 才能为正面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供客观的依据, 确定对象与等级, 实现奖惩分明。

(3) 充分发挥企业与员工的黏合剂作用。部门的绩效考核除了可以起到改进部门绩效之外, 还可以引导员工更好的实现部门绩效, 促进企业整体绩效。首先, 部门绩效考核的黏合剂作用由指标体系的细化分解所决定, 通过员工的绩效协商与岗位职责的要求相结合, 承担企业战略目标的部门绩效, 使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融为一体, 达到共赢的目的。

(4) 是检验电力企业决策正确与否的有效手段。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由企业的员工所有行为组成, 而部门是企业政策的具体执行单元, 可以落实企业决策的体现, 合理的考核制度不止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也是检验企业员工工作与企业行为正确与否的有效手段。

(5) 绩效考核可以进一步分析并发现电力企业组织中的问题。可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促进电力企业组织运营的效率。电力企业大力推行工资分配的考核制度, 因为该制度具备推动人员调配、企业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

2 电力企业工资分配考核的设计原则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电力企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建立一套具备实际使用意义的工资分配考核制度是每个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所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与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问题, 选择恰当的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用于电力企业部门绩效考核中至关重要。

在建立电力企业工资分配考核制度时, 需要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部门与岗位的工作特点, 综合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 形成符合电力企业特色的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方法很多, 不同的考核方法具备不同的优缺点, 因此,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电力企业最终的产品虽然是单一的, 但是, 在生产过程中却是非常复杂的。同时,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 其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设计上需要受到体制的制约, 电力企业的主管部门针对电力企业的考核主要依据业绩的考核方法, 将业绩指标作为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项目, 因此, 部门绩效考核需要尊重现存的体制并突出重要, 同时兼顾其它方面。

因此, 电力企业部门绩效考核的确定应该以绩效指标考核方法为主, 同时使用其它考核方法的优点, 用来弥补关键绩效指标的弱点, 设计可以适用于电力行业特点的部门绩效考核方案。

3 现有电力企业工资分配中绩效考核运用问题

目前, 现有电力企业的部门绩效考核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3.1 员工工资平均分配, 很少体现“多劳多得”

一般来看, 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是实现工资分配“平均化”的现象, 作为一个多劳动的员工来讲, 绩效工资分配的工资跟其他人少做活的一样, 员工就会觉得自己所获得的绩效工资与自己的付出不相匹配, 势必会使员工感到很不公平。有些学者认为, 努力工作的员工就应该得到与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 这样员工才能感觉到公平。想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其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就要相应地提高员工的报酬, 研究表明, 如果绩效工资的涨幅很小, 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很小, 绩效工资的涨幅不但要使员工感受到其付出与收获相匹配, 更要激发其对于未来的高期望, 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员工来说, 绩效工资的涨幅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其创造性。

3.2 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绩效考核是根据不同职位和不同的级别来进行的, 要想能够准确地对考察对象进行考核就要理清岗位设置情况。当前, 很多电力企业并不具备十分完善的岗位设置制度, 岗位的配置和人员的聘任并不合理, 有些岗位的职能并不清晰, 这样就会使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失去其原有的公平性, 使一部分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产生消极的情绪, 进而影响企业其他人员的绩效, 从而使整个企业绩效受到影响。除了岗位的配置之外, 考核过程过于形式化也是影响公平的原因之一。在部分的电力企业绩效考核中, 重情面, 论资排辈, 主观随意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使得考核缺乏公平性, 这些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会影响电力企业内部利益的公平分配, 阻碍电力企业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3.3 收入形式多弱化分配工资效应

在一些电力企业中, 工资构成项目较多, 员工的工资收入由技能工资、岗位工资、浮动工资、书报费、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等等部分组成。当初设立岗位工资的根本目的, 就是希望通过岗位工资激发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技能, 而如今岗位工资提升与下降做出及时的评判, 极大地弱化了岗位工资设立的初衷, 也没有充分发挥岗位工资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激励作用。

4 考核制度的改进

4.1 部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思路的改进

(1) 部门绩效考核系统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与要求, 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相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进行工资分配考核方式设计上, 需要体现该系统的重要性, 分析各个部门的关键业绩, 为方案的设计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将绩效考核分为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与公司级重点工作计划考核两个主要部门。 (3) 将部门考核成绩根据职能部门与生产工区进行排序, 并提供不同的奖惩方式, 用于提供部门绩效工资的调整。 (4) 将部门考核的结果用于电力企业工资分配的实际操作中。

4.2 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1) 客观公正。绩效考核的标准应该具备公开透明的特点, 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2) 持续改进。在进行工作计划与任务分配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变化, 考核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各个部门, 并且充分的开展沟通与交流。

(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绩效考核的指标应该具备客观、量化的特点, 同时与不能忽视明确的导向。

(4) 全员参与的原则。在进行工资分配考核制度探讨的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的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其中。

4.3 制定合理的工资分配, 激发积极性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 就要广泛征求意见, 让电力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到评估标准的制定和监督中来, 共同讨论协商, 达成一致的意见。同时, 绩效工资标准的制定, 要考虑到不同电力企业人员特殊性和差异性, 使评估的标准能够准确公正地反映员工的价值。充分调动电力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5 结束语

电力企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 针对电力企业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是实现工资合理分配的基础。本文首先结合电力行业绩效考核方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 提出了目前电力行业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思路,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将部门绩效考核内容设计为部门关键绩效指标与企业级重点工作计划考核两个主要部分, 分析了部门绩效考核的目标与相关原则, 为具体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李国强.电力企业部门绩效考核浅析[J].电力技术经济, 2012, 19 (3) :57~60.

[2]陈梅玲.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8 (3) :244~245.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刍议下一篇:当代图书馆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