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套期保值

2024-07-19

动态套期保值(精选10篇)

动态套期保值 篇1

一、引言

股指期货 (Stock Index Futures) 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 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 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 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

1982年2月, 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 (KCBT) 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 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股指期货。美国股指期货的推出, 带动了英国、香港、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的相继诞生。自股指期货推出以来, 其强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令市场趋之若鹜, 其成交也日益活跃, 成为各国和地区金融市场上极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大量事实早已证明, 运用股指期货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是推动衍生品市场正常运行的首要动力。

2010年4月16日, 我国的股指期货在经历了3年多的仿真交易后, 终于迎来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是其最主要的功能, 而股指期货的动态套期保值完善了静态套期保值所存在的不足, 减少了静态套期保值不能规避的基差变动风险, 提高了套期保值的效果, 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 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许多学者在经历了静态套期保值比率的研究后发现, 静态套期保值由于不能规避基差变动风险, 故影响了其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此后基于GARCH模型或GARCH模型的拓展模型,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估计动态时变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策略, 经过实证研究发现, 动态套期保值策略显著提高了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显得较为滞后, 并且多以商品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

二、模型设计

本文拟采用封闭式基金———基金鸿阳 (184728) 与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并采取买入基金鸿阳、卖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方式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为计算方便, 忽略进行买卖操作时的手续费及冲击成本等。

1. 选取一定交易区间的日收盘数据, 分别计算出基金鸿阳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收益率, 然后以基金鸿阳的日收益率数据序列为因变量, 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收益率数据序列为自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分析, 并对残差项进行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检验。若残差项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性, 则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相应的R2、β及对应的P值;若残差项存在自相关或异方差性, 则采用GARCH模型计算相应的R2、β、及对应的P值。

2.根据动态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卖出张数, 为计算方便, 本文采用股指期货合约当月连续数据进行计算。式中Ni为第i期股指期货合约的卖出张数, Si为所买入的基金鸿阳第期的价值, Fi为期货合约第i期的价值。

3. 当套期保值结束后计算动态套期保值的保值效果。

其中, Rs表示基金鸿阳的收益率, σs2表示基金鸿阳的方差, hi*表示第i期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ρ表示基金鸿阳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系数, Rp表示套期保值的收益率, RF表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益率, σP2表示套期保值的方差。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用HE表示如下:

三、实证研究

鉴于国内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才正式上市交易, 故本文截取2010年4月16日-2010年6月11日的基金鸿阳与沪深300股指期货日收盘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1.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 在这一时间段内, 基金鸿阳与沪深300股指期货日收盘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808, 将其收盘价格变换成日收益率数据序列时, 其相关系数为0.9011, 可见基金鸿阳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

2. 对基金鸿阳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收益率数据序列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后结果为:

由于模型的=0.812002, F=159.8101, 对应的P值小于0.0001., 可见模型参数检验显著性较高;模型残差项的D-W统计量为2.506815, 对应的P值为0.3021, 说明残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性。

3. 为避免股指期货上市初期的影响, 本文假设自2010年5月28日以收盘价买入1000万份基金鸿阳, 并根据β值计算和卖出对应张数的期货合约, 自2010年5月31日至2010年6月11日期间每日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具体套期保值结果如下:

结论:在未采取套期保值的情况下, 所持有的基金仓位亏损90 000元, 对应的收益率为-1.47%;而采取套期保值后, 所持有的资产获得了397 240元的绝对收益, 收益率为6.49%, 套期保值效果为81.2%, 获得了较高的套期保值效果, 但是由于本文未考虑采取动态套期保值所带来的手续费和冲击成本等费用, 故实际套期保值效果将低于现有结论。

参考文献

[1]Yang W., D.E.A llen.Multivariate GARCH Hedge Ratios and Hedging Effectiveness in Australian Futures Markets[J].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4 (45) :301-321.

[2]吴冲锋, 钱宏伟.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8 (4) .

[3]梁朝晖, 张维, 王志强.套期保值计算模型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J].天津大学学报, 2006 (1) .

如何正确认识套期保值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营管理;质量考核

企业是套期保值的行为主体,套期保值是企业众多经营工具中的一种,企业对套期保值的使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考虑。由于原材料采购定价和产品销售定价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使得企业面临着价格波动风险。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敞口。实现利润和经营目标,需要对冲上述价格波动风险。以铜冶炼企业为例,企业在国内采购铜精矿后,到炼出精铜,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那么从采购到完成销售这段时间,铜的市场价可能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其结果很可能是企业的销售实现价格远远低于其采购价,发生损失。如果亏损不至于伤筋动骨,其结果尚可承受。如果出现2008年雷曼银行破产后引发的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那么巨大的亏损很可能直接将企业拖入破产境地,因此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不言而喻。那么如何理解套期保值呢?首先,套期保值的操作标的是衍生金融产品,一般指期货合约,衍生品的价格依附于其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当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出现变化时,衍生品的价格也会作出相应的波动。因此,交易衍生品要面临价格波动的风险。特别是衍生品合约的设计大多使用了杠杆此制,相对于其所标的资产,收益和风险会同时放大。即如果发生有利于投资人的价格变动,基于投入的合约保证金而言,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相反,如果发生了不利的价格变动,则相对于合约保证金而言,其面临较大的损失。价格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最关键的信号,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衍生品市场也不例外。因此,在衍生品交易中,衍生品的买方和卖方总有一方盈利,一方亏损。就套期保值所处的期货市场而言,期货头寸的持有者出现盈亏都十分正常。其次要明确套期保值的意义,必须从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起因和源头进行分析。如前所述,企业原材料采购定价和产品销售定价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性是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企业希望可以找到这样的工具来实现在原材料采购时就同时确定产品销售时的销售价格;或者是在明确了未来的产品销售价格时就同时确定原材料采购价格。更明确的说,就是企业希望对冲在确定了成本费用时的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或者是在确定了收入时对冲原材料采购价格风险。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其出于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维护健全有保障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营销网络、保护企业形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往往根据企业的年度经营预算,在无法确定未来价格的情况下,组织年度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活动这典企业对于对冲价格风险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了。

一、在不同市场行情下,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不同需求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由于大宗商品的短期产出弹性较小,以大宗商品为标的的商品期货价格有着很强烈的顺周期特征。即经济增长时,商品价格涨幅要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经济衰退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幅度也要大于经济衰退的幅度。因此,从价格波动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周期性比经济的周期性更加强烈。经济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趋势明确的阶段和趋势不明朗的阶段。趋势不明朗又可以具体分成真实的趋势反转阶段和趋势中间的间歇阶段两种类型。在趋势反转阶段类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种极端市扬行情类型,即整个经济呈现一种系统性的恐慌,近乎于崩溃的状态,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这种极端行情类型的典型例子。在明确的单边上涨趋势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的企业,往往会倾向于将全部现货较高比例进行套期保值,而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的企业,则会倾向于将较小的比例进行套期保值。在趋势不明朗的时,无论是买入套期保值还是卖出套期保值的企业都会增加现货的套期保值比例,以减少不确定行情下的风险敞口。等到趋势明朗了以后,再重新调整现货的套期保值比例。在极端市场行情下,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但企业原有的各类风险管理工具可能失效。鉴于场内期货市场的安全性,这时企业将比任何时候更加依赖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对冲价格风险,进而通过对价格风险的控制,来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其他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即在极端市场行情下,企业对套期保值的需求是最强烈的且也愿意为套期保值支付更大的代价。企业是用可预测的、可控的和可能的最大损失去对冲可能的无法承受的损失,对企业而言,这时套期保值已经不是单纯的对冲价格风险,而是对冲系统性的恶劣环境下的企业停产和破产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的界定

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对套期保值进行界定,必须满足以下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企业的现货头寸和期货净头寸在方向上必须是相反的;第二,从对冲现货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期货净头寸不能超过企业的全部产能或经营计划。如果企业的期货头寸违反了这两个约束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使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出发,也不再被认为是套期保值,而是事实上的投机。在始终满足这两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从生产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以及对未来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的预测,确定企业全部现货中用来套期保值的比例,并实施具体的套期保值操作来对冲风险。在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内,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情况的最新发展,动态的调整被套期保值项目的数量且灵活地实施具体的套期保值操作。只要套期保值的期货净头寸没有违反两个约束条件,则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任何具体期货操作,均应视为套期保值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就不同企业类型而言,其套期保值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那些以持续生产为导向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其生产的连续性是其关键性的经营目标之一,由于其停产或改变生产计划的一次性成本非常高,使其在市场价格接近其成本时,往往出于确保生产的连续性,会将其生产计划或全部产能的较高比例甚至全部进行套期保值,而在市场价格远高于其成本线、生产的连续性获得了充分保证时,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高的机会利润,往往会按其生产计划或全部产能的较低比例进行套期保值甚至完全不进行套期保值。因此,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这类企业套期保值行会在套期保值数量或比例上有所改变。贸易型企业和以赚取加工费为导向的生产型企业,套期保值的目的为锁定贸易价差和加工费,在不考虑对方违约的情况下,贸易合同和加工合同所确定的数量即为套期保值的数量,且基本不受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因此,其套期保值的数量往往是非常明确的且合同有效期内很少发生变动,套期保值体现出动态性特点。

三、套期保值的错误认识

第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套期保值仅仅是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投资,期货头寸的损益决定了套期保值绩效的好坏。实际上,离开了现货需求,单纯的谈期货才是投机,套期保值必然是要求有现货背景的。第二种错误认识认为套期保值所产生的期货和现货综合清算的总损益一定是盈利的。这种看法忽视了企业有些时候进行套期保值的目的在于规避出现自身不能承受的损失,这时进行的套期保值就相当于以自身能够承受的价格购买了一份保险,而为这份保险支付的价格不是以企业是否能否盈利而是以企业是否能够承受或持续经营为考量标准,这时对企业来说减亏就是盈利。第三种错误认识以会计准则中对套期保值的认定标准来认定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如果企业严格依据现行会计准则来对套期保值的认定办法来实施套期保值,而不是出去更好地完成经营目标来进行套期保值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无异于将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之本置于会计处理之下。

参 考 文 献

[1]罗旭峰主编.套期保值策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04-01

[2]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会.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与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动态套期保值 篇3

由于计算的简易性, 方差或标准差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的代理指标, 然而其自身的对称性被引为诟病。Markowitz本人认识到了方差指标同等程度地惩罚了资产向下和向上的运动, 更倾向于半方差 (semivariance) 作为更适合的风险度量, 即只考虑均值下方的波动[1]。Adams和Montesi通过调查证实企业经理人重视关注下偏风险而非向上的波动[2]。

尽管期权是最直接的规避单边风险的衍生工具, 然而本文选择期货合约对冲下偏风险。首先, 国内期权品种稀少, 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利用的衍生工具是期货合约;其次, 一些研究表明期货对下偏风险的对冲效率好于期权[3,4];最后, 期货交易费用低, Adams和Montesi发现经理人由于期权交易的成本高昂而更亲睐用期货合约[2]。

下偏风险的测度是下偏矩 (lower partial moments, LPM) 或称为广义半方差 (generalized semivariance, GSV) 。下偏矩计算资产在考核时期内低于某目标收益的损失值的指数函数的期望。Lien等提出了规避下偏矩的动态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方法, 即首先假设期货和现货的联合分布服从二元GARCH过程, 参数估计后通过数值迭代求解[5]。因此, 下偏矩套保效率依赖于模型设定对真实价格运动精确地刻画:如果对联合分布的估计不能捕捉资产收益的经验事实, 则有损下偏风险的套期保值效率。显然, 一般的多元GARCH类模型无法描述真实金融市场上存在着跳跃这一典型事实。 造成价格波动最大的因素为潜在消息的冲击。潜在消息又可区分为两部分:一般消息和异常消息。一般消息假设会对收益率的条件方差造成渐进式改变, 异常消息会引起收益率的跳跃变动。任何市场产生跳跃现象的, 就有可能是一个重大事件, 当异常或重大未预期到的事件发生时, 资产价格会发生突变, 这种突变就是跳跃。套期保值应当要考虑规避掉这种未预期事件所产生的风险。

尽管近年金融领域对跳的研究已十分深入, 但实务中考虑跳跃的套期保值方法和绩效研究十分稀少, 先后出现有Chan等[6]的BEKK-ARJI模型、Hsiang-Tai Lee[7]的JSGO模型。JSGO相对于对BEKK-ARJI在设定上有改进, 但由于估计较为复杂, 实证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考虑跳跃框架下的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上, 较多使用的是BEKK-ARJI模型, 并且有很多变型和推广, 如Lee等的主成分断点ARJI模型[8], Zhang和Chen的ARJI (-ht) -EGARCH模型[9]。

如果设定套期保值的目标是方差最小化, 学界的研究成果认同了加入跳跃后的套保效率提升, 并且共跳强度服从ARJI过程下的绩效要好于恒值情况[6]。然而这种优良性是否在下偏风险套期保值中也能体现, 至今还未有研究, 其中的难点是确定最小下偏矩套保比率的估计量。如果共跳模型在规避半边风险上表现同样优异, 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加入共跳因子后对于二元资产运动的建模精度有所提升。本文在理论上推导了考虑共跳下的最小下偏矩套保比率的估计量并构造动态套保策略, 在实证中以中国沪深300指数为例运用股指期货构建套保组合, 检验加入共跳因素后是否提高了下偏矩套保效率。由于真实风险规避者更看重于对冲下偏风险, 本文对于指导套保实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EC-BEKK-ARJI模型

信息爆炸的今日, 新信息流通迅速, 一个新信息的冲击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产生跳跃。Bates[10]认为市场跳跃概率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Chan等[11]提出的ARJI模型将跳跃强度设定为内生的类ARMA过程, 赋予具有随时间变动的特性。ARJI模型同时延续了原有资产定价的思路, 用GARCH模型描述扩散型波动。构造ARJI模型思路是:由于跳跃难以直接度量和分析, 为了能在实证过程中直接估计强度模型中的参数, 就必须将条件跳跃强度和已知的信息集联系起来。因此, 他们首先在条件强度满足自回归的基础上引入一个称为滤子的变量, 用以表示跳跃发生的事后推断。然后, 利用本期条件强度的事前预期和事后推断之差作为修正变量来修正对下期条件强度的预期。通过这样的构造就可以直接针对资产收益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和统计推断来估计和检验相关参数。

Chan和Maheu将ARJI模型用于研究道指72年的日数据, 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表明跳跃强度模型中各参数都高度显著, ARJI的时变特性为股价收益率的不连续性提供了解释, 并对股市的波动性提供较佳预测[11]。刘建桥和孙文全在研究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时发现跳跃强度的时变特性并肯定了ARJI对不连续行为的刻画[12]。饶卫和闵宗陶对于金融危机期间的国际股指价格 (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 做了统计分析, 表明跳跃对收益率建模的重要作用和ARJI模型在描述跳跃行为时的显著性和有效性[13]。还有很多学者利用ARJI模型对包括股指、外汇、能源市场等国际金融市场建模。 这些研究一致认为ARJI跳-扩散模型至少在两个方面改进了常强度跳-扩散模型:①时变的跳跃强度能更好地预测金融市场的波动;②有助于充分发掘常强度模型忽视的波动中的其它结构。

由于市场参与者是从预测和观测的交互中做出投资决策的, ARJI模型本质上正是通过贝叶斯公式将条件跳跃概率预测和事后跳跃修正联系起来, 合理地构造了这一交互过程;已有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了ARJI模型在描述市场跳跃行为的有效性, 故本文利用ARJI模型来捕捉此类收益率不连续现象。

假设RS, tRF, t分别为现货与期货在t时点的收益率, 联合收益率时间序列Rt表示如下:

Rt= (RS, tRF, t) = (μS+βS (St-1-Ft-1) +εS, t+JtμF+βF (St-1-Ft-1) +εF, t+Jt)

其中, (St-1-Ft-1) 标示EC项, 刻画了期货和现货价格序列的误差修正关系;成分序列的误差项εt= (εS, t, εF, t) ′抓住了一般消息的扩散影响, 假设服从二元正态分布, 并和共跳部分{Jt}相互独立; 假设{εt}具有零均值、方差项为Ht服从二元GARCH过程, 这里用BEKK设定:

Ηt= (hS, thSF, thSF, thF, t) =CC+Aε˜t-1ε˜t-1A+BΗt-1B

其中, C是上三角参数矩阵, AB是无约束的参数矩阵, {ε˜t}包含了正态扰动和跳。

潜在消息过程引致的第二部分影响是共跳部分{Jt}, 它是一个补偿的复合泊松过程:

Jt=j=0ntYt, j-Ε (j=0ntYt, j) =j=0ntYt, j-λtθ

其中, {nt}是跳跃次数的计数过程, 服从时变强度参数{λt}的泊松分布:

Ρ (nt=j|Φt-1) =λtjexp (-λt) j!, j=0, 1, 2,

这里, Φt-1表示t-1时刻及以前的收益构成的信息集。实证中设ntk, k常取10。为了降低模型参数化程度, 假设时变跳跃大小服从恒定的正态分布, 即YtN (θ, δ2) 。

Possion强度参数则假定遵从ARJI过程, 即

λt=κ0+κ1λt-1+κ2ξt-1

这是ARJI过程的最大特点, ξt-1是上一期未预料到的跳跃次数, 是一个投资者主观事后误差修正, 即

ξt-1=Ε (nt-1|Φt-1) -λt-1=j=0jΡ (nt-1|Φt-1) -λt-1

这样, 给定j次跳跃下, 收益向量的概率密度是:

f (Rt|nt=j, Φt-1) =12π|Η˜j, t|-12exp (-uj, tΗ˜j, tuj, t)

其中, 。利用Bayes法则, 关于ξt-1中Ρ (nt-1|Φt-1) 的估计, 即t时刻观察[t-1, t]区间跳跃次数的后验概率为

Ρ (nt=j|Φt) =f (Rt|nt=j, Φt-1) Ρ (nt=j|Φt-1) Ρ (Rt=j|Φt-1) ,

j=0, 1, 2, …

最后, 由全概率公式:Ρ (Rt|Φt-1) =j=0f (Rt|nt=j, Φt-1) Ρ (nt=j|Φt-1) , 对数似然函数就是:lnL=t=1ΝlnΡ (Rt|Φt-1) , 再由最大似然法可以估计出各个参数值。

这是EC-BEKK-ARJI的模型构造和参数估计, 从中可以得到考虑共跳的期货与现货的二元分布函数估计, 接下来就是要构造最优套保比率的统计量。

2.2 最小下偏矩跳跃套保比率的估计

为叙述简洁, 本节站在空头套期保值者的角度推导最小下偏矩跳跃套保比率, 对于多头套期保值的结果类似。

c是套保组合的目标收益率, 则下偏矩的定义为:

LΡΜ (c, n) =--c+ρRf (c- (RS-ρRf) ) nf (RS, RF) dRSdRF

其中, n是损失的指数, 是投资者对损失赋予越大的权重;n越大表示投资者越关注下偏风险。这里为了简便, 记

f (RS, RF) =Ρ (Rt|Φt-1) =ΕjΡossion[f (Rt|nt=j, Φt-1) ]=j=0[f (Rt|nt=j, Φt-1) Ρ (nt=j|Φt-1) ], Rt|nt=j, Φt-1Ν ( (mSmF) , (σS2σSFσSFσF2) ) , mS=μS+βS (St-1-Ft-1) +jθ-λtθ, mF=μF+βF (St-1-Ft-1) +jθ-λtθ, σS2=hS, t+jδ2, σF2=hF, t+jδ2, σSF=hSF, t+jδ2.

x=c- (RS-θRF) , y=RF, 将RSRF转换为xy并由Fubini定理, 积分可变为:

LΡΜ (c, n) =0-xn[ΕjΡossionf (c-x+ρy, y|nt=j, Φt-1) ]dydx=ΕjΡossion[0-xnf (c-x+ρy, y|nt=j, Φt-1) dydx]

f (c-x+ρy, y|nt=j, Φt-1) =AB2πΔ, 其中, Δ2=σ2Sσ2F-σ2SF, A=exp{-12[y- (c-x-mS) (σSF-ρσF2) γ2-mF (σS2-ρσSF) γ2]2γ-2Δ-2}, B=exp[-12 (c-x-mS+ρmF) 2γ2], 这里, 设γ-2=ρ2σ2F-2ρσSF+σ2P. 这样分解的目的是将xy分开积分。从而,

LΡΜ (c, n) =ΕjΡossion[0-xnAB2πΔdydx]=12πΕjΡossion[0xnγexp (- (c-x-mS+ρmF) 2γ22) dx]

w= (x-c+mS-ρmF) γ, μ= (mS-ρmF-c) γ, 即可得到

LΡΜ (c, n) =ΕjΡossion[μγ-n (w-μ) nψ (w) dw]

其中, γμ不但是套保比率ρ的函数, 也是跳跃次数j的函数, ψ (·) 是一维标准正态密度函数, 并记φ (·) 为对应的分布函数。经过对泊松分布求取期望得到的是关于套保比率的表达式。对于泊松分布的积分, 由于跳跃是稀少事件, 在估计中限定单日跳跃次数的上限值k, 常用k=10, 即0≤j≤10, 则

LΡΜ (c, n) =j=1k[μγ-n (w-μ) nψ (w) dw]

由Patel和Read[14], 能递归求解含跳跃次数的积分∫∞μγ-n (w-μ) nψ (w) dw: 令In (μ) =∫∞μwnψ (w) dw, 有I0 (μ) =1-φ (μ) , I1 (μ) =ψ (μ) 。 I0 (μ) 和I1 (μ) 相当于初始值, 当n≥2时, In (μ) =μn-1ψ (μ) + (n-1) In-2 (μ) 。金融中常用的下偏矩为前四阶, 尤其是称为半方差的二阶下偏矩;套保组合的目标收益率c在实务中常设定为0, 以区分亏损和盈利两种状态, 即考虑LPM1=LPM (0, 1) 、LPM2=LPM (0, 2) 、 LPM3=LPM (0, 3) 、 LPM4=LPM (0, 4) 。下面具体写出最小化这四种下偏风险下的套保鄙率估计量:

ρLΡΜ1*=minρj=1kγ (j) -1[ψ (μ (j) ) -μ (j) +μ (j) φ (μ (j) ) ]ρLΡΜ2*=minρj=1kγ (j) -2[μ (j) ψ (μ (j) ) + (1+μ (j) 2) (1-φ (μ (j) ) ) -2μ (j) φ (μ (j) ) ]ρLΡΜ3*=minρj=1kγ (j) -3[ (2+μ (j) 2) ψ (μ (j) ) + (3μ (j) +μ (j) 3) φ (μ (j) ) -3μ (j) -μ (j) 3]ρLΡΜ4*=minρj=1kγ (j) -4[- (5μ (j) +μ (j) 3) ψ (μ (j) ) + (3+6μ (j) 2+μ (j) 4) (1-φ (μ (j) ) ) ]

2.3 套保策略的制订

具体套保策略的制订, 借鉴绩效评价中的滚动外样本外评价考核步骤。首先, 套保参与者可以根据现货风险敞口、自身对下跌风险的厌恶程度等, 选择合适的下偏阶矩n. 其次, 假设面对现货价格在在第t交易日的下偏风险, 站在t-1时点、在已有的[0, t-1]的市场历史价格信息集下, 估计EC-BEKK-ARJI模型, 计算需要的预测期望值, 代入ρ*LPMn的决定优化问题中, 求解出套保比率ρ*LPMn并调整套保头寸。采取同样的步骤对冲第t+1交易日的下偏风险, 得到最优套保比率。以此类推, 配置并持有套保组合直到套保期结束。在下文实证部分, 运用股指期货对冲沪深310指数展示策略的套保效果, 并与普通EC-BEKK策略作对比, 以回答加入跳跃因素后是否有助于提升下偏风险套保效率以及提升的程度。

3 对沪深300指数套期保值的实证应用

3.1 数据说明

2010年4月16日, 中国正式推出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交易。现在它已经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的3个股指期货合约之一。股指期货推出以后, 如何合理配比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头寸成为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转换的特点是, 当月合约交易最活跃, 占当日交易量90%以上, 所以本文研究的所选取的数据样本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当月连续”时间序列的日度数据。“当月连续”时间序列采用正在交易的现货月合约每天的价格数据, 随着当月合约交割下市, 下一合约成为当月合约时, 其价格数据自动进入“当月连续”时间序列。样本跨度从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日2010年4月16日起至2012年4月26日止, 共492个交易日价格数据。日度收益率采取对数收益率计算方法。本文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同花顺金融分析平台。

3.2 套保绩效评价指标

实施套保策略后, 套保资产组合收益率相对于未套保即期资产收益率的下偏风险是否有所降低, 降低程度如何是衡量策略成功与否的评价方式。本文将下偏风险细分为一般下偏矩和极值下跌风险两类, 前者用前四阶下偏矩指标来描述, 后者用1%和5%水平下的VaR指标衡量。

①下偏矩降低程度

由于现货和期货收益率的联合分布未知, 考虑到计算的简便和无偏性, 这里统一用非参数的经验分布法衡量套保前后的各阶下偏矩, 见Price, Price和Nantell[15], Homaifar等[16], Harlow[17]。对于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序列{R}的m个观测值, 损失的前四阶经验下偏矩LPMnobs计算公式如下:

LΡΜnobs=1mi=1m (-Ri) n1Ri0, n=1, 2, 3, 4

因此, 下偏矩对冲效率可用经验下偏矩降低比例来衡量:

ΗELΡΜn=1-LΡΜnobsLΡΜnobs, n=1, 2, 3, 4

②VaR降低程度

对于VaR的估计, 这里选用Zangari[18]、Favre和Galeano[19]给出的修正VaR法, 它同时考虑到了收益率序列中存在偏态和尖峰厚尾的情况, 亦常被称为修正的VaR (Modified VaR) 或修正的Cornish-Fisher估计 (Modified Cornish-Fisher VaR) 。这样极值下跌风险可用指标1%和5%分位水平下的VaR的降低比例来衡量:

ΗEVaR1%=1-VaR1%VaR1%ΗEVaR5%=1-VaR5%VaR5%

3.3 绩效评价

表1列出了普通EC-BEKK和加入共跳因素的EC-BEKK-ARJI策略绩效比较。从中可以看出, 无论对于多头还是空头套期保值, 无论度量一般下偏风险的前四阶LPM指标还是度量极值下跌风险的VaR指标, 跳跃套保的对冲效率都表现更好。对于前四阶LPM, 尽管一般策略可以达到了良好的套保效果, 跳跃套保策略能在此基础上大致提升1.5%;对于VaR指标, 跳跃套保在空头套保上能约提升5%, 在多头套保上提升15%以上, 极值风险有了大大降低。这显然揭示了加入跳跃和投资者的预期变化因素后, 模型更能掌握价格的不连续性, 对资产波动的描述更为精确, 因而套保绩效更为优良。

4 结论

尽管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方法的研究已经很深入, 但实际投资者更看重对下跌损失的规避。本文考虑到期现市场中存在跳跃现象, 加入服从ARJI过程的共跳因素到最小下偏风险套保比率的估计中, 将推导结果纳入到实务中构造套期保值策略, 动态修正套保组合。该策略区分多头和空头套期保值者, 在实务中使用更有针对性。在实证中以中国沪深300指数为例运用股指期货构建套保组合, 发现加入共跳因素后, 套保效率在降低各个下偏风险度量上都有明显提升, 反映出加入跳跃和投资者的预期变化因素后的模型更能细致刻画资产的波动过程。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探讨 篇4

【关键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问题

一、我国目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现状

股指期货交易对我国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具有很高的杠杆效应,是一种能以小博大的理想工具。能够有效地规避系统风险,正是它吸引大量投资者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投资策略不当,就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进行套期保值对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国际上已经做了大量关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方面的研究,但由于衍生品市场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国外的研究也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另外,目前我国大陆只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投资者对这一全新的产品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的交易策略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我国目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

1.对上市公司的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1)信息披露制度不够透明度,相关措施有漏洞和抵触现象,且随意性较大。(2)披露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首先,企业管理者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有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其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够真实。其次,上市公司运用个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以粉饰经营业绩。(3)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充分。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公对的财务信息过重披露,而对不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4)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够公平。证券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在其指定的新闻媒体上发布信息,然而迄今为止仍有个别上市公司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披露财务信息,甚至有些上市公司的有关重要信息尚未公开披露,市场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有些上市公司还擅自公布涉及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重要信息,助长了股市的投机性,有些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朝出夕改。

2.对风险的明晰及分析。(1)市场风险。比如,因为股指期货价格的不利变动带来的资金上的损失,会直接导致投资者现金流的不足,从而引发被强行减仓或平仓的风险。(2)操作风险:国际银行业监管协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特别定义为:由于不健全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导致损失的风险。因此操作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IT等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是由于内部监管不力,人员疏忽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3)市场流动性风险:一般来说,对一个市场的流动性评价有三个方面,风别是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在有弹性的市场上,市价既不会一蹶不振,也不会只涨不跌。对于供需双方的突然变动,市价总能迅速灵活地调整到保持供需均衡的水平上,金融市场的弹性应强调市场价格机制的机动灵活性。(4)现金流缺额风险:现金流缺额风险是指当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建立或者维持股指期货保证金的要求所带来的风险。不管对于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由于他们都是采用逐日盯市和保证金杠杆交易的交易制度,因此如果在资金上的管理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可用资金不够无法开仓或可用资金为负,而被期货公司强行减仓或平仓。(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中,为了避免法律风险,投资者需要在参与交易之前适当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期货交易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合同法》等,另外,投资者还需要了解交易所制定的期货交易规则,如《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三、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的建议

1.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1)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第一,必须要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第二,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第三,强化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加强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的监督。(2)规范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法律规范构成。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现行法规制度中仍存在着不足,比如,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完整和规范,商业秘密和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间的界限不够明确等等,这些缺钱和缺失都要进行修改和补充。(3)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改变多头管理的体制。参照国际惯例,对现行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另一方面要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查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查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个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最后,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你讲你的,我做我的”这种不规范行为。对于业已颁布的法规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尽快在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参与者心目中树立法制意识,尤其对财务状况异常的ST公司更要加强监管。(4)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第一,要大力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第二,要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我国证监会和中国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服务质量。第三,应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2.风险管理与控制。(1)风险识别。有效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2)风险计量。风险计量是全面风险管理,通过数量化的指标和多种风险计量技术,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度量风险状况。(3)风险监测。风险监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可以将风险在进一步加大之前识别出来;二是将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以及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质量与效果,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决策领导。但满足不同风险层次和不同职能部门对于风险发展状况的多样化需求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主管,最终到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参 考 文 献

[1]杨静.股指期货在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7(4)

[2]袁萍.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

[3]中国证券报

[4]刘仲元.股指期货教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5]朱玉辰.股指期货套保与套利.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6]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哈里·马柯维茨著,刘军霞,张一驰译.资产选择[M].首都经济贸易人学出版社,2001

[8]赵曙东.期货投资和期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王宝森,郑不愕,李秋英.股票指数期货套期保值原理建模及其應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3(4)

[10]毛小纶.股票指数期货的复合套期保值策略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16)

动态套期保值 篇5

2006年底, 美国的次级债券危机初现。2008年9月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金融危机, 并迅速向全球蔓延和扩散, 形成一场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 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 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 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当中, 世界经济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通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显现出来。根据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中, 许多大型企业的业绩大幅下降, 甚至亏损, 一些民营企业也陷入了经营困境, 国家经济发展放缓, 因此, 此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 我国的大宗商品消耗量正速度增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指出, 在基础大宗商品 (谷物、肉类、石油、煤炭和钢铁) 的消费中, 现在除了石油以外, 中国对其他四种大宗商品的消费量均已超越了美国的消费量, 而且在石油消费量方面, 中国也在迅速赶超美国。

我国是资源稀缺国家, 加之极为浪费的资源消耗量, 使我国的资源供应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面, 其中能源资源和高品质矿产资源的供应困境最为严峻, 原油、铁矿石进口比例已超过50%。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必然使得我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营成本, 侵吞了企业利润, 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严重冲击。因此, 当今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风险管理是极为迫切的解困之道。为应对近期国际商品市场的巨幅波动、加强企业风险控制, 套期保值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

实际上, 我国套期保值的应用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开始, 1990年10月12日,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 以现货交易为基础, 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为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方式提供了应用基础, 但这一风险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始于本世纪初, 主要运用于农产品和燃料油领域。而其在业界得到普遍的关注是基于一些国企的套期保值损失的曝光。2008年三季报中, 国航套保损失37亿元, 东航套保损失18.3亿元, 江西铜业套保损失13.51亿元。2009年6月底, 中国远洋的远期运费合约公允价值损失近2亿元。由此引发了公众对套期保值功能的质疑, 学界也对蒙受巨额浮亏的企业采用的套期保值策略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二、研究现状

对于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章很多, 我国在期货市场创立之初学界就有了相关的研究。王建 (1993) 、朱世武、李豫、董乐 (2004) 、郑尊信 (2008) 、宋军、吴冲锋、毛小云 (2008) 等对在我国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进行研究;包晓林 (1995) 对套期保值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林孝贵 (2002) 、刘列励、黄鹏 (2006) 、王赛德 (2006) 、杨万武、迟国泰、余方平 (2007) 、刘京军 (2008) 、王玉刚、迟国泰、杨万武 (2009) 等对套期保值模型和最优比率进行了分析与实证;齐明亮 (2004) 、王骏、张宗成 (2005) 、方虹、陈勇 (2008) 、梁权熙、欧阳宗旨、廖焱 (2008) 、刘京军、曾令、梁建峰 (2009) 等实证了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袁卫秋 (2006) 、郭玲、阴永晟 (2009) 等对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李毓 (2006) 、曹中红 (2008) 、付胜华、檀向球 (2009) 、孙才仁 (2009) 等都肯定了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国外的相关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 相关研究成果都肯定了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手段, 套期保值的具体策略和技术模型趋于合理和科学, 实践应用中的数据也支持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效果, 但对于套期保值策略的理论分析和套期保值的目标的研究还不够。只有理论策略的有用才有具体策略的可行, 只有目标的明确可行才有技术运用的有效实施。因此, 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 也是迫切的。

三、套期保值策略理论评析

有用性即明晰、有效, 其取决于可接受性和质量。可接受性是指制定的套期保值策略要得到执行机构的认同。具体的执行机构了解更多的资产市场信息, 熟悉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 是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实现的实施者。只有得到他们认同的策略才有实现的可能, 策略才能发挥效率。可接受的套期保值策略还必须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和高层管理者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质量和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与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和风险管理理念有关。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包括资产市场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不同的资产市场行情, 不同的金融交易市场状况和市场结构, 以及不同的政策监管环境, 都会对套期保值策略的制定产生影响。不同风险管理理念的策略制定者也会影响其制定策略的质量。

对某一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就是建立一个相反的头寸, 从而锁定资产的价格, 消除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套期保值的技术方法很多, 可以通过远期市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也可以在期权市场实现套期保值, 可以通过场内交易, 亦可通过场外交易。当企业选择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首先, 要明确的是管理何种风险。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 都属于经济风险的范畴。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已经达成的交易在完成之前可能面临的资产价格变化所造成的损失。而经营风险是由于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对企业未来的收入和成本产生的影响。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型应该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 不同的套期保值技术。

其次, 多个套期保值策略目标之间相一致, 而且要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套期保值的策略可以有多个, 不同的风险类型的管理会有不同的策略, 各策略之间要有相应的协调机制和指导原则, 避免目标之间相互冲突。

第三, 明确风险管理技术的利弊, 风险程度的可控性。技术的使用前提是了解相应的技术, 明确具体技术的局限性, 把承受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第四, 明确操作人员,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控和评价系统。资产市场的套期保值技术的具体应用通常都是一些金融产品, 甚至涉及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这类产品的专业性很强, 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和经验要求都很高, 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具体操作才能保证策略效果的发挥。否则, 非专业或没有相关经验的人士操作的话, 很有可能好的策略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造成巨大损失。此外, 相应的评价系统应该得以建立, 以牵制操作者的交易行为, 保证策略的实施。

第五, 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明确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对资产价格的未来走势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审慎的分析。

四、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

成功的套期保值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目标。Alan C·Shapiro在其所著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认为, 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套期保值的目标或显或隐地包括以下6个目标:

第一, 会计风险最小化。会计风险是指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相关项目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化。会计风险最小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账面数据不因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大的变化。但会计风险是由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所导致的, 它只能度量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账面价值变化。比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第三章就规定,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 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显然, 资产价格的变化会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产生影响, 从而通过计提跌价准备和转回跌价准备影响企业当期的收益。由于这是账面上的损益, 是可追溯的, 并不会对现实的经济利润产生影响。国内外的大量实证文献已证明了专注于这一类风险的管理并不能对提升企业价值产生实质性作用, 投资者通常都能过透过短暂的现象洞悉企业真正的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使得企业价值的市场表现不会受到趋势性的影响。

第二, 收益波动最小化、交易风险最小化和避免意外的大额损失。收益波动最小实际上只考虑了企业的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一样, 该类目标的使用者通常都认为收益的波动程度会对投资者、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力求收益稳定是有利的, 应避免意外的巨额损失的发生。实际上, 确立收益波动最小化这一风险管理目标的价值只在于企业已经达成但尚未完成的交易风险的管理, 其会计风险和已达成并完成了的交易风险的管理并不能完全契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这几个目标都是不完备的。

第三, 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实质上是假设风险是中性的, 企业把套期保值的决策看作和其他项目决策一样, 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只有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套期保值策略才接受。这就促使企业尽量降低套期保值成本, 实施有选择的套期保值策略。显然, 这是和利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不一致的目标。特别是在一些以财务部门为利润中心的企业特别盛行, 这一目标会鼓励财务部门尽量减少套期保值的成本从而提高部门利润率, 这样, 他们平常放任风险的存在, 并不进行套期保值, 只在资产价格发生变动时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 实际上, 使得企业处在高风险之中, 套期保值从根本上丧失了风险管理的功能。

第四, 经济风险最小化。经济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 本质上是指资产价格的变化导致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化。这里的经济风险既包括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影响现实的交易, 又包括可能的资产价格变化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 (如未来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等) 。企业的经济风险最小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总风险最小化。企业的总风险和企业的价值呈反向关系, 总风险越大, 企业的价值越小, 反之反是。套期保值能够降低企业的总风险, 从而确保企业的资金链不会因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断裂, 提升企业价值。

因此, 一个成功的套期保值策略应该以减少企业的经济风险为目标, 其他任何一个单个的目标都不够完备, 在具体的操作指导中都难以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 有时会造成风险失控, 甚至带来更大的风险, 产生巨额损失。

五、东方航空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

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消耗, 我国航空业航油成本已经超过了总成本的30%。因此, 航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为规避航油价格的波动带来的成本变化的风险, 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是航空业的必然选择。现实中我国航空业显然也意识到了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但当现实的不利情况发生时, 为何使用套期保值这一风险管理技术却没有使得我国的航空企业规避或减少相应的风险呢?本文以东方航空公司采用的套期保值技术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2008年的年报中, 在公司“关于燃油套期保值的提示性公告”中披露出这样的信息:2008年, 在东航139.28亿元的亏损中, 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为64.01亿元, 占比46%。根据东航2008年的年报,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及交易性金融负债一栏的航油期权合约中 (附注十四) 写到:“本集团通过航油期权合约来降低市场航油价格波动对于飞机航油成本所带来的风险。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根据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 本集团需以每桶50美元至95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7980000桶, 并以每桶43美元至115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2300000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与2009年间到期, 本集团的航油期权合约不适用于套期会计原则,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外, 东航于2008年6月30日签订了一份航油期权合约约定, 需以每桶62.35美元至150美元的价格, 购买航油约1135万桶, 并以每桶72.3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万桶, 此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到期。而东航另一份《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提示性公告暨2008年度预亏公告》则进一步披露:公司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采用的主要结构是“上方买入看涨期权价差, 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第一, 套期保值合约的技术效果分析。可以从有限的公开信息中来作分析。从东航公布的关于套期保值信息来看, 如果东航是为了锁定航油成本规避成本上升的风险的话, 这一套期保值策略组合的运用是令人费解的。可以用收益状况图的方式来解析。

东航的套期保值技术实际上是两个期权合约组合。以2008年6月30日签订的套期保值合约来看, 这里是东航所描述的两个期权构成的组合, 它们的收益状况图1所示:

从这两个期权的收益状况图可以看出, 这两种期权都是看涨型的。买入看涨期权可以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收益, 从而抵补现货市场购买航油多支付的成本;当航油价格在中性区63.35到150这一区间段内, 公司愿意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按现价购买, 从而执行合约, 但存在期权费用的损失;当航油价格下跌低于63.35美元的价格, 公司就会放弃行权, 这一合约最大损失只能是期权费用 (又称权益金) , 因此这一期权技术的使用能对未来的采购成本起到套期保值的效果。而卖出看跌期权在价格上涨时会限制收益 (最大收益就是权益金) , 而价格下跌时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而且毫无选择的余地。如果东航只采用买入看涨期权, 套期保值的目的就能很好实现。同时把卖出看跌期权纳入组合当中不仅没有规避风险, 反而加大了公司的风险。如果两种期权费用是相抵, 那么这一组合的收益状况图如图2所示:

从组合收益状况图中可以看出, 只有航油价格突破150美元, 才能产生收益来抵补现货航油成本的上扬, 而价格下跌时, 现货市场成本下降的好处会被这一组合吞噬殆尽。

第二, 东航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分析。从东航的采用的套期保值工具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 这一组合对公司航油成本的风险控制几乎没有效果。东航风险管理人员作出这样的风险管理决策的内在原因不得而知。但对这一风险管理方式深入分析可以发现, 上述期权组合中两个期权都是看涨期权, 这就说明了签订合约时东航对航油市场油价作出看涨的研判。组合中的买入看涨期权就能很好地对航油成本实现套期保值作用, 然而同时卖出看跌期权, 这不仅不能降低风险, 而且抵消了原套期保值的作用。作此安排的原因无非是减少或抵消期权交易费用, 在航油持续上涨中获利, 问题在于东航对航油市场油价作出看涨的研判是否正确, 如果市场走势相反, 就会造成巨额损失, 显然, 这种依靠预测市场走势的投资安排就是一种投机行为。因此, 可以看出东航的套期保值策略目标是:降低合约成本和市场投机获利。这样的策略不仅没能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反而增加了市场风险, 这也正是这次东航在套期保值中巨额浮亏的根本原因。因此, 东航的损失是自身策略目标的失误造成的损失, 而不是所谓投资银行设计的金融衍生品复杂难懂而上当受骗带来的损失。换言之, 造成损失的责任不在技术执行者, 而在于公司管理层。管理层在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时要明确责任, 并勇于承担责任。

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 简单的套期保值技术就可以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 问题在于如何根据企业风险类型和所处的市场环境来选择何种技术。而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保障, 核心的问题在于套期保值策略目标的正确性, 然后才是具体的套期保值技术的适用性。实际上, 我国也不乏利用套期保值成功规避风险的实例。中石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业务与现货贸易挂钩, 并未在这项业务上出现损失;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加工企业天津聚龙集团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利润的原则, 最终在国际棕榈油价格的暴跌中站稳了脚跟。这些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保障并不在于采用了更好的技术, 而在于策略目标的明确与正确。因此, 不同的目标会影响不同技术的选择, 不同技术会产生不同的套期保值效果, 但首要的核心问题在于策略目标。

从制度层面来说, 在公司内套期保值技术应用的各层级责任要明确, 策略目标的制定责任在于管理层, 而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责任在于执行层, 没有明晰的责任担当, 就难以保证套期保值策略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动态套期保值 篇6

一、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用套期会计?

第一, 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是财政部的规定, 国资委、审计署也有各自的有关规定, 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一种约束。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不能在期货市场进行投机操作, 那么如果企业套期保值业务不能通过会计信息客观反映出来, 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投机, 企业经营就面临风险。

第二, 套期会计能客观反映企业套期业务经济实质。站在企业的角度, 做了一笔业务, 同时也做了一笔会计操作, 这笔操作可以用套期会计做, 也可以用一般的会计去做。如果用一般会计去做, 期货操作放到投资收益;而如果用套期会计, 期货和现货的盈亏就能抵消, 客观反映了企业经营。

第三, 从信息披露的层面看, 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来说, 要求比较高, 如果企业没有利用好套期会计, 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套期业务的实际, 就会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套期业务了解较少, 影响企业估值。

对企业期货经营来说, 套期会计是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后盾, 从事期货交易, 为企业创造了利润、降低了风险, 但是没能够通过套期会计反映出来, 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价值也就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二、24号准则下实体企业套期会计处理遇到的问题

1.套期会计不能恰当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24号准则对套期会计目标没有明确表述, 而且为防止企业利用套期会计调节利润, 设置了较高的适用性门槛, 使得能够应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保值业务比例不高, 相应的会计处理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2.套期有效性标准要求过高

24号准则对套期有效性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标准, 即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 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的被套期风险, 其中的高度有效是指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125%的范围内。该量化指标范围过小, 过于单一, 给企业应用套期会计设置了人为障碍, 广受诟病。

3.套期有效性评价成本较高

24号准则隐含了两项套期有效性评价要求, 即期初预期性评价和期末回顾性评价, 造成企业的执行成本较高, 多数企业放弃采用套期会计方法来核算套保盈亏。

4.“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的套期关系难以指定

24号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在套保业务开始前正式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保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套期关系是基于传统套期保值业务模式制定的。随着实体企业套保业务的不断深入, 为了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套保效率, 企业普遍将面临的相关价格风险统筹考虑, 汇总形成一个“净风险敞口”再进行套保, 而此时套期关系就难以指定。由于“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已成为主流模式, 使得套期关系难以指定问题愈加突出。

5.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

现行准则只要求披露套期工具而不披露被套期项目, 对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而言, 即只披露期货部分的损益不披露现货部分的损益。但是, 有时现货上的收益和期货上的亏损相抵销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套保效果。

三、新规制定的背景与定位

据何智鳞介绍, 《暂行规定》是针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操作量身定做。原因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以下简称24号准则) 于2006年发布, 自发布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套期会计处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企业普遍反映现行24号准则所规定的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相脱节、应用门槛高、处理复杂, 往往在实践中难以采用, 从而造成期货损益不能与现货公允价值变动实现对冲, 企业参与期货交易反而加剧了损益波动性, 其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进而可能影响期货市场发展和我国在商品定价权中的地位。早在2008年, 当时有色行业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较多, 出现了期货套期保值头寸均亏的情况, 受到了国资委的质疑。当时一些有色企业就希望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来反映诉求, 在一段时间里, 从事商品期货的企业、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等在内的期货业界及相关监管部门反映强烈, 普遍反应《24号准则》缺少实际应用的基础, 迫切希望对现行套期会计准则予以改进, 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成本, 放宽套期会计门槛, 促进更多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但是, 《24号准则》的修订又难以立刻实施, 原因是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中的套期会计规定相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套期会计问题, 需要根据国际财务报表第九号金融工具 (IFRS9)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4年7月发布) 全面修订我国24号准则。然而, 这样的动作将牵涉到金融项目, 需要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与实施同步进行。因此, 鉴于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相对简单, 无需考虑各种复杂情况而做出繁琐的规定, 财政部确定了现行制定《暂行规定》的思路。目的就是把国际上的这一利好的改进内容引入到国内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上去, 让我国参与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企业先获益, 以回应社会相关方面关于改进商品期货套期会计的强烈呼吁和迫切需要, 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和期货市场发展。

何智鳞还表示, 预期在2018年1月1号之后, 《24号准则》将修订完成, 并替代目前的暂行规定。但是, 目前学习和应用《暂行规定》不必过多担忧, 因为其目标是与2018年的新《24号准则》是一致的。

四、《暂行规定》出台的意义

1.实体企业入市意愿增强

某大型国企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 之前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套保的顾虑很多, 会计处理就是其中一方面。此次被套期项目范围扩大后, 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应用套期会计, 利于封堵风险净敞口。

2.实体企业更具操作性

从《暂行规定》的内容看出, 实体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将库存产品或者产品中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风险作为被保值项目, 这样在评估保值结果时会更为简洁、直观, 更易匹配。

3.实体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激发了企业套期保值需求, 《暂行规定》的发布有助于相关实体企业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企业在分散风险和消化损失上有更多选项;而在经济增速减缓和衰退时期, 企业无法依赖业务规模的扩张来消化损失, 必须采取更为直接的风险处理措施。对于采购和销售大宗商品的实体企业来说, 套期保值就成为此时的必然选择。

五、新旧套期会计规则的比较分析

针对新旧套期会计规则, 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暂行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见表1。

(一) 套期会计目标的变化

《暂行规定》将以规则为导向转化为以原则为导向, 只要能够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 就尽可能简化企业的操作门槛, 这体现在暂行规定的方方面面,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执行成本, 将激发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积极性。

只有当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是运用特定的商品期货合约对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管理时, 企业才可以考虑运用套期会计, 否则逾越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而仅出于会计目的进行的指定和处理会令财务报表扭曲和失真。

(二) 被套期项目的变化

《暂行规定》扩大了可以被指定的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使套期会计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 提高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可能性。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净风险敞口”套保模式在《暂行规定》下被认可, 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1. 风险成分作为被套期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1) 在将项目的一定风险成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 该风险成分应当可以单独识别, 且该项目中由于该风险成分的变动引起的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可靠计量。

(2) 在识别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风险成分时, 企业应当基于该风险及相关套期活动所发生的特定市场结构进行评估, 并考虑因风险和市场而异的相关事实和情况。

(3) 企业应当考虑该风险成分是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 还是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

(4) 非合同明确的风险成分可能涉及不构成合同的项目 (例如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 或者可能涉及未明确该成分的合同 (例如仅包含单一价格, 而未列明基于不同基础变量的定价公式的确定承诺) , 但实质上并不影响将其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2. 一组项目作为被套期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当企业出于风险管理目的对一组项目 (包括项目的组成部分) 进行集中管理、且组合中的每一个单独项目都属于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时, 可以将这一组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一组风险相互抵销的项目形成风险净敞口, 一组风险不存在相互抵销的项目形成风险总敞口。当企业将形成风险净敞口的一组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 应当指定构成该净敞口的所有项目的项目组合整体或其一定比例, 而不应当指定净敞口中不明确的抽象金额。

企业将一组项目中的某一层级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该层级能够单独识别并能可靠计量;

(2) 风险管理目标是对某层级组成部分进行套期;

(3) 用以识别层级的项目组整体中的所有项目均面临同样的被套期风险;

(4) 对于存货或确定承诺的套期, 包含被套期层级的整体项目组可识别并可被追踪。

(三) 套期有效性的变化

1. 套期有效性的硬性指标被“经济关系”原则所取代

《暂行规定》取消了80%-125%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标, 代之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 要求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应当具有经济关系, 这种原则性的评判标准将大大消除企业采用套期会计的顾虑。

2. 取消回顾性评估要求

这点大大减少了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和工作量, 对财务人员和期货人员是个重大利好。

3. 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应当存在经济关系

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而产生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预期随着相同基础变量或经济上相关的类似基础变量变动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

4. 评估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

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其目的在于发现两者关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否已经出现了错配。

5. 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

应当等于被套期项目的实际数量与用于对这些数量的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的实际数量之比。套期比率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所含风险的失衡, 这种失衡可能产生套期无效, 并可能产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果。

6. 信用风险

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 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四) 套期关系评估的变化

当评估认为套期比率不再反映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所含风险的平衡, 但两者内含的经济关系没有变化、套期关系依然存在、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没有改变, 企业应当调整指定的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数量, 从而维持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的套期比率, 这一过程就是再平衡。

引入灵活的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为了保持套期关系的持续性, 减少企业反复指定同类套期关系的执行成本 (24号准则下要先终止再重新指定套期关系) , 《暂行规定》引入了再平衡方法, 在套期关系本质没有改变仅是由于客观条件造成套期比率失衡的情况下, 可通过再平衡使其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这种处理方法更加满足企业实际, 简化企业会计处理, 减轻工作量。

企业应当分析套期无效部分的来源, 而不能假定所有抵销程度的变动均会导致套期关系的变化。

(五) 套期关系终止的变化

取消企业可以自行撤销套期关系指定的权力。避免企业主观更改会计处理的随意性要求, 确保套期会计为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服务。展期不做终止处理, 解决了商品期货合约具有固定到期期限, 到期日套期关系被迫终止的问题, 确保了套期关系的延续性, 减少企业工作量。

(六) 列报和披露的变化

《暂行规定》在放松套期会计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了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保持原有披露要求的情况下, 对列示和披露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商品期货套期业务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 帮助报表使用者从总体上理解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业务风险管理目标、过程和预期效果。同时, 对于定量信息披露设计了表格样式 (表2、表3) , 便于企业理解和操作。

(七) 账务处理的变化

《暂行规定》对各种套期业务分门别类, 明确了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更加方便企业理解、掌握和操作。

六、新规下财务人员套期会计应用要点

当前形势下, 很多大型企业还未开展期货业务, 或者是已开展期货业务, 但由于财务人员对期货专业知识接触较少, 本文特总结以下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暂行规定》仅适用于采用商品期货合约为套期工具, 对企业现货经营中的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的业务。

二是对于企业来讲, 套期会计属于选择性适用, 而非强制适用。

三是如果选择适用套期会计, 可以选择24号准则或《暂行规定》, 一旦选定, 则需要对所有的商品期货套期适用。如果企业选择执行《暂行规定》, 应当执行《暂行规定》的所有适用条款, 不得继续执行24号准则的规定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有关套期保值的相关披露规定。

四是对于非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仍需执行24号准则。

五是既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业务又开展其他种类套期业务的企业, 由于分别采用《暂行规定》和《套期保值》准则的套期会计模型, 企业可以在报表附注中对不同的套期业务按照适用准则进行充分披露。

六是对于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A+H股上市公司, 如果在A股财务报告中选择执行《暂行规定》, 无论在H股报告中选择执行IAS39或提前采用IFRS9, 均可能出现准则差异。为了避免准则差异, 企业可以自行选择:A股报告中继续执行24号准则或者A+H报告中均不采用套期会计。

七是执行《暂行规定》的企业在未来执行修订后的24号准则时不会面临会计政策的重大调整。

七、小结

套期保值业务浅析 篇7

一、起源和发展

套期保值最早萌芽于欧洲,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商品交易价格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有人开始设想做相反的交易操作,用于盈亏对冲,降低风险,早期的套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大量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会使企业成本急剧上升,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产保值成为企业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对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套期保值业务,通过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反方向操作,形成现货与期货一盈一亏,或一亏一盈的结果,经过现货和期货二个市场的盈亏相抵,使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二、套期保值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买入或卖出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实际操作中常常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预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1.套期保值的4项原则。商品种类相同或相关,数量相等或相当,方向必须相反,时间期限相同或相近。

2.期货交易的应用。为了回避价格上涨风险,应买入期货,为了回避价格下跌风险,应卖出期货。

3.案例分析

三、套期保值的分类和计量

1.公允价值套期。指对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的套期。

基本原理:套期工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相关损益在当期损益中确认,被套期项目也以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相关损益也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当未确认的确定承诺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确定承诺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作为一个项目或负债进行确认,相应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举例说明:铁路部门签订一项3月后用外币购买高铁的合同,因为本项业务属于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所以对该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保值业务,是属于公允价值套期。

2.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本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损益。

基本原则:现金流量套期改变了套期工具的会计处理,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在同一期配比,能反映出套期会计的实际抵消结果,另外,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是规避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对3月后预期很可能发生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有关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而进行的套期。

3.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基本原则: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的部分计入所有者权益,属于无效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

4.总结。套期保值业务按业务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上三类,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套期保值的作用和目标

1.套期保值的作用。(1)规避风险。(2)参与资源配置。(3)实现成本战略。(4)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套期保值的目标。套期保值的目标分两类:(1)完全套期保值:最大程度防范风险,锁定正常利润。(2)部分套期保值:在防范一定风险,降低利润波动的同时,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提高经营效率。

五、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的核心是对冲盈亏,锁定风险,但是套期保值是通过具体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来完成,因此,其自身也面临风险,操作套期保值过程中,可能存在认识差距,观念,管理和决策等主客观等因素,会发生交易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事前做好操作准备工作,充分估计套期保值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如法律法规和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现金流风险等,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工作,将可能的风险做量化分析,将风险降低到合理范围。总之,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是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方案设计及操作管理要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套期保值业务中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企业必须具有与外汇套期保值保证金相匹配的自有资金,不得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套期保值。

六、总论

1.套期保值是用来回避价格的风险,而价格风险包含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卖出套期保值主要防范价格下跌风险,买入套期保值,防范价格上涨风险。通过套期保值可以转移风险,将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资产保值,实现企业经营的稳健发展,适应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套期保值是一种风险对冲策略,也是企业有意识的风险防御性策略。

2.套期保值的主要优点在于有效防范风险,但期货市场本身就存在风险,所以套期保值业务并非零风险。

3.套期保值有优点,但并非对所有的风险均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据此确定风险预警线,确定是否进行套期保值,是部分套期还是全部套期。

4.套期保值业务可将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企业尤其是商贸企业首选的有效规避风险的工具之一。

5.套期保值的核心,在于对冲和转移风险,套期保值的实质并非赚取利润,而在于从价格上得到保证,实现收支平衡,应对金融危机和商业挑战。

6.套期保值业务不能孤立进行,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取得整个企业组织体系的全面保值和配合,整个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也是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六满.套期保值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罗旭峰.套期保值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浅析套期保值 篇8

一、套期保值准则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70年代,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同时, 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为规避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 传统金融工具革新和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 会计界面临极大的挑战。1998年6月, 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准则颁布, 即SFAS133《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1998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这两个准则成为套期会计的重大研究成果。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市场因素, 以及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如何利用衍生金融产品防范和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避险工具的不断创新来满足, 与此相适应我国套期保值会计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与国际接轨, 参照并改进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二、套期保值的相关定义

1. 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二条给出了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简称套期,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 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 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即是企业指定某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

2. 套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五条给出了套期工具的概念, 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 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非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衍生金融工具, 全部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都计入净利润。因此, 除非在某些特定情形下, 非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套期工具将导致计量方面的不一致。

企业可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

3. 被套期项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 第九条给出了被套期项目的概念, 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下列项目:一是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二是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三是分担同一被套期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一部分 (仅适用于利率风险公允价值组合套期) 。比如, 面临利率变动风险的贷款可以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却不能因利率风险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因为企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它们到期, 因此它们的账面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套期保值的确认

套期会计方法, 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金融工具不全部是以公允价值计量, 因此需要套期会计方法, 作为套期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而被套期项目并不以公允价值计量;即使被套期项目也以公允价值计量, 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计量规则也不同。所以需要有特定的规则保证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正确地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 并明确指定可以采用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的套期关系。

1. 套期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

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运用本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套期开始时, 企业以套期关系有正式指定, 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 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策略;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 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 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2. 套期有效性的确认。

确认套期高度有效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 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二是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至125%的范围内。

3. 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

(1) 公允价值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2) 现金流量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不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风险管理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 载明了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将排除套期工具的某部分利得或损失或相关现金流量影响的, 被排除的该部分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独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四、套期保值的种类

1. 公允价值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 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该资产、负债或确定承诺中可辨认的一部分) 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确定的承诺, 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的不可撤销协议, 即签订了的合同就不能随意更改, 由于更改就要付出沉重代价, 以至于为了降低未来确定承诺的风险而进行套期。

2. 现金流量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 是指支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特定风险, 且影响企业的损益。企业能够预见到很可能发生的交易, 表明企业进行套期保值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相应的规划。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对于跨国经营和投资的公司此类套期很有帮助。

五、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1. 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规定, 公允价值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 衍生套期工具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在此基础上如果套期是完全有效的, 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的增减就可以通过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增完全抵销, 此种会计处理符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未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 因市价上涨或下跌而形成的未实现增值或减值, 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确认为当期损益, 待金融资产出售时确认已实现损益 (利得或损失) 时, 才从接受者权益中转入那一期间的当期损益;而进行套期保值的那部分金融资产, 能提前确认其未实现的损益, 计入当期损益, 用以反映与金融资产投资未实现损益 (损失或利得) 的对冲效应。在套期保值活动中, 采用了与常规会计不同的业务处理程序, 即提前确认被套期项目的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的程序。

2. 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规定, 现金流量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保值会计方法条件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应在预期交易使企业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同一期间转入当期损益, 应在预期交易使企业确认的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期间转入当期损益或确认的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之所以将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先作为所有者权益确认, 后又转入损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概念这方面, 利得不是一项负债, 损失也不是一项资产, 如果将利得或损失作为一项负债或资产核算, 可能会误导报表使用者;第二, 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 因为交易还未发生, 所以没有其他的损失或利得来抵销套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第三, 套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在权益变动表中的好处大于在损益变动表中列报的好处。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

对于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第一、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处置境外经营时, 上述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项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期权套期保值的统计分析 篇9

[关键词] 现货 期权 套期保值

一、引言

套期保值是投资者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现货价格风险的一种有效策略,人们多数使用期货来保值,然而,使用期权也是一种有效办法。本文对期权套期保值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分别建立风险最小的模型和收益最大且风险最小的模型,通过求解模型来确定期权合约的数量,并且导出一些统计指标对所得到保值策略进行评价。

二、期权套期保值的收益与风险

设投资者买入欧式期权对现货进行套期保值,将来交易现货的时间是期权到期的时间,期权的期限是t。将来交易现货分买入和卖出两种情况,考虑买入看跌期对将来卖出现货保值,买入看涨期对将来买入现货保值。设现在现货的价格为s0,到时刻t时,现货的价格为s。如果投资者要保值的现货量为,而需要交易的期权标的物数量为,令,则称k为期权套期比。再设期权的敲定价格为X,每单位标的物所需要的期费用为,在时刻时,看跌期权的收益为,看涨期权的收益为,所以对卖出单位现货保值的收益为:,对买入单位现货保值的收益为:。

它们都是随机变量,记,和C的期望分别为,,,则这两种保值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是:

(1)

(2)

记,和C的方差分别为,,;与,与C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如果用方差表示套期保值的风险,则这两种保值策略的风险分别是:

(3)

(4)

三、风险最小的期权套期保值模型

对卖出和买入单位现货保值的最小风险模型分别是:,。分别令和关于k的导数等于0,再求解两个关于k的方程,就得到模型和模型的解分别是:

用这两个套期比,就可以确定期权合约数,从而可以制定最小风险的套期保值策略。我们还要对所得的保值策略进行评价,为此引入以下的评价指标:

1.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的预期收益

把和分别代入(1)式和(2)式,得到两种保值策略的预期收益分别是:

(5)

(6)

2.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的预期风险

把和分别代入(4)式和(5)式,得到两种保值策略的预期风险分别是:

(7)

(8)

3.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的预期效率

我们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评价,即用保值风险与不保值风险之比来评价套期保值风险,这个比值称为套期保值效率,对卖出现货保值和对买入现货保值的效率分别是:

(9)

(10)

四、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期权套期保值模型

因为保值收益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设计套期保值策略考虑风险最小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收益最大,为此建立最大收益最小风险模型。

对卖出单位现货保值的最大收益最小风险模型是:

对买入单位现货保值的最大收益最小风险模型是:

两个模型的套期比,分别是:

(11)

(12)

用这两个套期比,确定相应的期权合约数,制定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并且考虑以下的评价指标:

1.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的预期收益

把和分别代入(1)式和(2)式,得到相应于 和 的保值策略预期收益分别是:

(13)

(14)

2.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的预期风险

把和分别代入(4)式和(5)式,得到相应于和的保值策略预期风险分别是:

(15)

(16)

3.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的预期效率

类似地,对卖出现货保值和对买入现货保值的效率分别是:

(17)

(18)

五、应用例子

设某锌品企业在2000年4月3日就有计划,要在2000年7月3日买入或卖出一批现货锌,希望交易价格达到x=114%美元/吨。

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从2000年1月1日到3月31日三个月的交易数据计算,得到现货价格和期权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现货价格与期权收益的相关系数如下:

已知4月3日的现货价格,不妨设期权价格,由此就可以设计各种模型的套期保值策略,并且用统计指标进行评价。

1.风险最小的保值策略

对卖出现货保值和对买入现货保值的套期比分别是:,

由(5)式和(6)式,得到相应于套期比和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由(7)式和(8)式,得到相应于套期比和的风险分别为:

由(9)式和(10)式,得到相应于套期比和的效率分别为:,

由上述指标,就可对两种保值策略进行分析评价。例如,如果企业在4月3日通过买入看跌期权对卖出现货保值,并且每吨现货买入1.8924吨标的物的期权,则每吨现货得到的保值收益为50.6575美元,但保值风险较大,其方差为;保值效率较低,效率值为。

2.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保值策略

由(11)式和(12)式,对卖出现货保值和对买入现货保值的套期比分别是:

由(13)式和(14)式,得到相应于套期比和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由(15)式和(16)式,得到相应于套期比和的预期风险分别为:

由(17)式和(18)式,得到相应于套期比和的效率分别为:

如果从预期收益判断,4月3日适合对卖出现货保值,而不适合对买入现货保值。对卖出现货保值的策略为:每吨现货锌买入标的物为2.938吨的看跌期权,保值的方案的期望收益是61.2824美元/吨,但是方案的风险较大,效率也偏低,它们的数值分别1129.1612和0.7093。

六、结束语

我国已经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现货交易中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但是应该灵活运用衍生工具,而且还要建立更好的模型来设计套期保值策339略。本文提出使用期权作为工具对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并且通过建立风险最小模型、收益最大风险最小模型来设计套期保值策略,并且设计统计指标对策略进行评价,使企业能够根据指标判断采用哪一种策略。希望做能给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提供一定的帮助。

參考文献:

[1]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M]. 张陶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C.R.劳.线性统计推断及其应用[M].张燮译.北京:科学出生社,1987

套期保值的策略分析 篇10

在实际操作中, 如某个钢铁公司为了抵御钢铁产品在未来市场价格波动中带来的风险, 在产品产出之前, 就以固定的价格出售;或者某些加工企业, 一次性从钢铁厂订购一季度的钢铁原材料, 他们就是在套期保值, 以抵御价格变动给他们带来的风险。如果钢铁市场出现价格变动, 双方就会出现盈亏。

一、研究套期保值策略的意义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 企业要面临国内和国外市场动荡的双重市场风险环境, 同时承受着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双重风险的压力。因此, 企业为了规避风险, 尽量的减少价格浮动带来的损失, 一般会选择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这也是期货市场得以发展的原因。

在实际的市场当中, 受价值规律的影响, 商品价格往往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价格总是在不断的浮动, 而产品的销售跟市场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商品价格的剧烈浮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商家通过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商品实际价格运动过程中, 基差总是在不断变动, 而基差的变动形态对一个套期保值者而言至关重要。基差变化是判断能否完全实现套期保值的依据。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变动, 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保值效果, 而且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获得额外的盈余。一旦基差出现不利变动, 套期保值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蒙受一部分损失。

二、如何进行套期保值

为了更好实现套期保值目的,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 必须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 选择正确的套期保值动机。套期保值, 是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而进行的商业活动, 其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市场价格变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策划时, 应该以保值为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 弄清企业套期保值的动机, 合理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动机可分为良好动机和不良动机, 一般企业套期保值的良好动机可分为, 减少纳税义务负担、降低财务危机成本、增强债务能力、缓和投资不足问题和降低业绩考评难度等。良好的套期保值动机是企业确定其具体套期保值策略的基础, 不同的套期保值动机, 要根据企业现有的企业行情、企业财务现状和核对未来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合理的判断后进行确定。

(2) 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套期保值方案。由于套期保值行为要遵守“均等相对”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方案制定时, 一定确认企业能保证期货市场交易货物和现货市场交易商品在商品类别和数量上保持一致。由于进行保值交易需要支付一定量的交易费用, 本着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所选保值交易现货一定是在未来市场中很有可能出现价格波动的商品, 并且在具体商品是否进行套期保值的决策中, 要考虑冒险额和保值费用之间的关系, 最终考虑是否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一直稳定, 并且企业有信心, 在可预计的时间范围内不会出现大的价格波动, 企业不会因为市场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出现巨大损失, 不用进行套期保值。

利用相关期货市场常用模型, 结合现货市场运行情况资料, 以及国家现有影响市场的政策等, 对进入和离开期货市场、以及进入期货市场的商品量占总现货的比例 (即套期保值寸头)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估计, 制定理论上最佳的套期保值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

(3) 套期保值步骤。套期保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套期保值步骤直接关系到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 一般的套期保值步骤为:方案启动条件-确定建仓-平仓了结。虽然看似三个步骤, 但每个步骤中又需要进行大量的小步骤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方案启动中要考虑未来套期保值期间市场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大事件影响等, 确定未来行业市场会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后可以启动套期保值方案。建仓过程应该充分分析保值寸头、预测基差变化情况、制定建仓策略等, 因为持仓较重, 如果行情判断失误会产生较大损失, 如果对于行业未来形势判断没有太大把握, 可选择分批次建仓。部分保值, 未必能完全化解市场风险, 给经营活动带来隐患, 所以建仓过程非常重要。平仓了结应该制定相关对策, 应对市场变化导致的不利平仓形势。由于市场的变化只能依靠现有数据进行预测, 很难将所有不确定因素加入其中, 因此制定合理的平仓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挽回一定的损失, 如开仓时设定严格制定止损点, 一旦价格运行与预期不符, 果断止损、分批次进行平仓等。

结论:在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计划启动前, 一定要确定企业自身套期保值动机, 通过现有行业形势相关的数据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 充分考虑套期保值出现判断失误时如何进行止损措施的执行, 会大大提高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卫秋.套期保值动机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2 (6) :57-61.[1]袁卫秋.套期保值动机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2 (6) :57-61.

[2]党剑.钢材期货与企业套期保值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2]党剑.钢材期货与企业套期保值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4月.

上一篇:施工企业装备下一篇:小型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