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装备

2024-07-19

施工企业装备(精选12篇)

施工企业装备 篇1

1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稳定,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包括丹麦的维斯塔斯公司、西班牙歌美飒公司、德国安耐康公司等。截至2011 年, 维斯塔斯市场占有率20. 9% , 排名第一; 通用市场占有率为12. 5% , 排名第二; 安耐康市场占有率为10. 6% , 排名第三[1]。

目前, 我国发电机、齿轮箱等零部件制造企业本地化落实情况比较好, 已基本满足国内风电产业需求。但风机核心部件如风电机组主轴承、控制系统等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对国外进口的依赖较大[2], 本文所研究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为风电整机制造商。

截至2011 年底, 中国风电整机供应商共29 家, 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市场排名前五企业中, 内资企业总市场份额占60. 7 % 。其中华锐、金风、东汽三家合计占比为52 . 2 % , 形成了以华锐、金风、东汽三大龙头企业, “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3]。

2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2. 1自主研发力量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快, 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 技术更新赶不上市场需求。目前, 我国大多数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为: 以与国际知名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联合创新的模式为主, 自主创新为辅的方式进行[4]。我国五大风电整机制造商在部分风机的研发方面基本都采用了联合创新的模式, 如表1 所示。

数据来源:行业数据整理

2. 2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业缺乏宏观调控, 发展不协调

目前, 我国70 多家风电制造企业采用整机制造, 零部件制造企业较少而且比较零散。但是, 国家规定, 采用国外风电机组必须有70% 的零部件要在本地生产, 因此, 存在零部件配套满足不了风电发展需求的问题。风电制造行业缺乏宏观调控和生产计划, 导致行业发展不协调。

2. 3装机速度过快, 技术不成熟

从2005 年开始, 我国风电行业发展速度特别快, 装机容量也一路飙升: 累计装机容量增长了2 264% , 增长速度排名全球第一。但是, 装机容量大不代表技术先进, 只是一味追求数量增长而技术并未真正达到先进水平。

3提升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 1提高对宏观环境的适应力

能够对本行业有关政策形势及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预测, 从而制定风险预警系统, 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大的冲击来临之时, 从容应对具有重要意义。2011 年, 我国一些风电企业开始进入“冬天”, 出现减产、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企业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对政策变化准确把握, 降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3. 2加大技术创新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一是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引进与培养机制。企业要善于发现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采用最基本的物质激励政策, 如技术入股、将科研成果与薪资挂钩措施, 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采取非物质奖励, 如将技术创新成果与职位晋升挂钩、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弹性上班时间等方式。

3.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虽然自主创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会消耗很多, 见效比较慢, 周期较长, 但是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重, 只有这样, 才能长足发展。

3. 4准确分析市场, 提高营销能力

首先, 对市场进行准确分析。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受政策影响比较大, 因此, 在开发新产品之前, 必须做好市场分析, 包括市场现状分析、需求分析以及趋势分析。其次, 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加强对、营销团队建设, 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提高服务水平。最后, 做好售后服务。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对客户的风机安装进行指导、风机日常运行进行维护,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故障排除等。

摘要: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是新能源行业中的科技型企业, 发展速度很快,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技术创新力弱、发展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风电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建议

参考文献

[1]乔黎明.全球风电发展现状和展望[J].2012 (9) :18-19.

[2]郭秀莉.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0.

[3]2012中国风电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4]谭忠福, 鞠立伟.中国风电发展综述:历史、现状、趋势及政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15.

施工企业装备 篇2

4月18日至20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29次年会暨2014年(第四届)中国施工装备展览洽商会”在江苏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供应商,徐工集团携起重机械、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道路机械、重卡五大类16台高新技术施工装备参展。本次活动中,徐工集团被评为“施工企业满意工程机械品牌”。

此次公司展位面积1500平米,XCT100汽车起重机、XE60CA、150D、215CA挖掘机、HB60K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XD143双钢轮压路机、RP1356S摊铺机、GR215平地机、XM200K铣刨机、XZJ5317JSQD4随车起重运输车、NXG5650DT非公路自卸车、三桥自卸车、四桥自卸车等16台设备参展,为参展规模最大的企业。

徐工机械副总裁孙建忠作为参展企业代表在中国施工装备展览洽商会开幕式上发言。孙建忠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江苏建筑行业协会在推进施工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他说,徐工集团是作为施企协常务理事单位,近年来,通过与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同时依靠遍布全球、行业领先的研发力量,创造出了一大批代表中国乃至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孙建忠最后指出,多年以来,中施企协与徐工集团在交往中建立了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和扎实深厚的合作基础,并相信未来徐工集团将继续与各施工企业一道,在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合作投资等领域,展开更加广泛、深入、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施工行业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会开展后,徐工展区人流络绎不绝,徐工产品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的特性,给很多与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在无底价竞拍活动中,徐工11款产品模型所拍得善款全部捐赠给江苏省儿童基金会,用于帮助贫困儿童,其中徐工混凝土泵车拍出全场最高价。

创建世界一流的煤炭装备制造企业 篇3

借助广阔空间实现持续飞跃

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一直在2/3以上,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因此,煤炭装备制造业将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煤矿安全投入的加大,煤矿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煤炭开采已基本脱离手工、半手工状态,同时,煤炭机械设备也实现了升级换代,产品从小型、轻型向大型、重型过渡,附加值高的单机和成套设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安全、高效大型现代煤矿建设,提高煤炭重大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未来我国煤炭行业将重点发展大中型煤矿,对小煤矿进行关闭和资源的整合改造,在提高煤矿机械化率、促进煤炭安全生产的同时,势必带动对设备的更新需求。

据统计,2004年-2009年,我国主要煤炭装备制造企业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1.86%,主要煤炭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从2004年的115.84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665.59亿元。2010年1-10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858.29亿元,同比增长21.94%。2009年公司销售收入行业排名第十,营业利润排名第五,根据煤炭机械工业协会预测,2009-2015年新增煤炭设备投资额年复合增速将达10%,到2015年,新增煤炭机械投资额将达到300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公司凭借成熟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取得了优异的成效。2007年-2010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2840.69万元、83946.96万元、104304.47万元和60504.99万元,随着市场需求空间的扩大和公司产品的逐步成熟,公司今后的业绩将会稳步提升。

抓住市场机遇创下独特优势

山东矿机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目前经过三次产品结构优化后,实现了从普采设备到综采成套设备的转变。采煤机、掘进机于2010年投放市场,使公司具备了“三机一架”综合采掘成套设备的能力,这与行业内其他企业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相比,公司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其中综合采掘成套设备,也将成为公司产品结构中的主力军;公司于2005年研发出薄煤层综采刮板运输机,并成功投放市场,2006年研发出薄煤层液压支架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使公司产品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是国内唯一提供急倾斜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的企业。另外,公司还不断研发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目前,细粒煤洗选成套设备一直是国内较为薄弱之处,但公司与矿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风选煤”技术,不仅比普通“水选煤”技术节能,而且对细粒煤的洗选有更高效果,预计明年可量产,这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空间。

施工企业装备 篇4

日前,在第六届中国工业论坛上,来自国内的28家重大装备骨干企业负责人联合发布了以“肩负使命、挺起脊梁、中国装备、装备中国”为主题的《北京宣言》。他们向社会庄严承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将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追求精益化管理,以优秀可靠的产品推进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推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并赢得用户和市场的尊重等方面肩负起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强中国工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其中,工程机械企业有5家,分别是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化工装备学院企业调研报告 篇5

企业调研报告

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供过于求、政策、教育和大学生自身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普通高校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现实情况,2014年3月份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学生处组织石化学院、工程学院、化工装备学院三个学院对辽阳市内多家大中型化工类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虚心听取企业对我们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汇报情况如下。

二、走访企业及基本情况

化工装备学院此次预计走访的企业有16家,实地走访的14家企业。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辽宁石化安装有限公司

公司始建于1980年,注册资金6158万元,公司共有六个车间,现有职工120人,年利润1500万左右。公司参加过的施工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如东北油库、华北油库、华南油库、西南油库、中南油库、茂名三十万吨乙烯工程、辽阳化纤一、二期工程、兰州石化公司等、先后安装了3600台300多万立方米的油罐和管道、石化设备、泵站、栈桥、消防管线、消防水池、变电站、土建、电气及相关的配套工程。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并首创了油罐浮盘安装新工艺;制造安装的啤酒糖化设备荣获了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公司获得荣誉

公司车间

主要生产产品

产品加工过程

2.辽阳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辽阳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一九三六年,以生产优质、高效、精密锻压设备、耐火材料成型设备为主。公司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集科研、开发、制造为一体,以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中国机械锻压行业重点企业之一。公司国有参股,职工300多人,属于老国企转制民营,隶属于国资委。辽阳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1936年建厂的老企业,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中,仍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与时俱进,全力谋发展。在和公司总经理的谈话中的得知:辽锻已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企业搬迁,新厂址位于沈大高速出口附近的铁西工业园,新厂占地200亩,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设备4000余万元,有3000×10000数控龙门镗铣床、Φ200×12000数控落地镗铣床、Φ1250×8000和Φ1000×5000数控车床及重型起重设备多台。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需要大量机械制造、热加工、数控技术、销售等专业的人才。

1600吨和10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轮毂锻造生产线

LDE53-1000电动螺旋压力机 3.辽阳汇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

辽阳汇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位于辽阳县首山镇黑牛庄村,占地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厂房和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30万吨1450推拉式酸洗机组、1050单机四辊可逆轧机机组、1250HC六辊轧机机组、20万吨罩式退火炉、1220平整机组、1250重卷机组以及轧辊精密磨床等,固定资产5个亿。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厚度在0.3mm-2.5mm、宽度在600mm-950mm之间的优质精密冷轧薄板,产品可广泛用于汽车、家电、门窗卷柜、包装容器等领域。公司中层干部比较年轻,对大学毕业生非常重视。

公司大门

1250轧机

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

质检设备

车间

4.辽阳星德大型钢管厂

辽阳星德大型钢管厂是生产SSAW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的专业厂家,同时是国内外生产LSAW中口径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的专利厂家;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高科技含量的钢管生产线5条,其中:LSAW中口径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2条;SSAW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生产线3条;大型机械加工设备多台套,并有设计、制造螺旋管及直缝管生产线设备的能力。

LSAW中口径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采用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成型技术、焊接选用美国林肯技术,产品规格Ф219-610mm,壁厚5-20mm,年生产能力10万吨;该产品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并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颁发的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

SSAW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是采用德国MEG、SMAG公司技术,产品规格Ф219-Ф2620mm,壁厚5-22mm,材质Q235-X70级,年生产能力20万吨。

企业大门

车间

5.辽阳市威格液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辽阳市威格液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是辽阳市重型装备制造重点企业,是辽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是辽阳市大型骨干企业之一,1983年建厂,1997年企业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368人,技术中心拥有技术人员59人,固定资产总额5869万元,厂区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工业性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制造电站、矿山冶金、水泥等领域大型装备产品及配件;生产各种系列液压缸、液压站等产品及配件;生产铸钢、铸铁及特种铸钢、铸铁件。是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溪钢铁公司、抚顺新钢、抚顺特钢等大型企业定点配套加工企业。

车间厂房

车间

车间

车间 6.辽宁辽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辽宁辽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履带板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行业推土机及挖掘机用履带板的生产制、工程机械销售、维修。产品包含28大系列200余种规格。公司位于辽阳与鞍山两市交界处,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集团现有职工1686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89余人,中高级技术人才420人,总占地200000平方米,注册资金3亿人民币。

公司大门

代理产品

代理产品

代理产品

7.辽阳新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次企业调研活动中,资金最雄厚,管理最先进,投资最大的企业。科技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辽宁新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引进油泵油嘴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投资成立国内新兴的燃油喷射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博士6人、硕士18人),工人技师60多人。主要产品有为中、轻型汽车配套,满足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满足欧Ⅱ、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P系列喷油嘴偶件、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喷油器总成等。国家发改委及省、市有关部门给予高压共轨项目极高的评价和关注,高压共轨项目已被列为辽宁省“十一·五”重大发展项目。

辽宁新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利勃海尔旗下的CRT共轨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适合中国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欧III、欧IV排放标准要求,能适应国产柴油机的共轨技术。高压共轨产品打破国外一直以来对共轨技术的垄断,企业在该技术项目中投资11.8亿多元,建设年产40万套高压共轨生产基地,已完成朝柴CY4100ZLQ、CY4102ZLQ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开发。通过了德国国际TUV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完全达到欧III标准。目前高压共轨产品正在为全国多家柴油机厂进行产品试制及小批量生产。

辽宁新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公司研发中心是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保证产品高精度和可靠性,公司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了数百台先进数控加工和检测设备。2006年初,辽宁新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从德国利勃海尔旗下的CRT共轨技术公司引进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专利,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适合中国车用柴油机达到欧Ⅲ、欧Ⅳ排放标准要求的共轨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大楼

厂房

职工宿舍

车间

8.辽阳三三工业有限公司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是省重点工业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诚信示范企业,是中央国债资金重点支持企业。主导产品是隧道掘进机和大型超大型数控机床。

三三工业技术研发力量雄厚,拥有辽宁省盾构机/TBM隧道掘进机工程研发中心和辽宁省重型数控机床工程技术中心等三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多所“985”、“211”重点工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单位和研究生实习基地。2014年年初,收购了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的全资子公司----加拿大隧道工程公司(前加拿大罗瓦特隧道工程公司)的全部资产及知识产权,跃居全球隧道掘进机制造的前列。

三三工业加工制造、装配能力居国内装备制造业前列。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数字化数控加工集群,包括大型数控立车、数控落地镗铣床、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大模数滚齿机、数控切割机、数控焊机等大、精、稀设备100多台套,8栋大型生产和装配车间,最大起重能力500吨。

主导产品

车间

车间 9.蒂森克虏伯富奥辽阳弹簧有限公司

蒂森克虏伯富奥辽阳弹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中国辽宁省辽阳市双胜路168号,是一家中国与欧洲的合资企业,即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悬架系统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资公司。

双方各占40%,60%的股份。其中德国股东是世界汽车悬架系统技术的领导企业。蒂森克虏伯富奥辽阳弹簧有限公司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首选的汽车悬架零部件的合作伙伴。公司已具备年产6,000,000只螺旋弹簧,2,400,000只稳定杆,380,000只扭杆的生产能力,并能研制且生产出最先进的产品,如:一端或两端带猪尾的圆柱形螺旋弹簧,高强度的变直径、变节距的锥形螺旋弹簧,包括香蕉簧;端部滚螺纹或端部压扁并冲孔的稳定杆;端部为各种形状的扭杆或带有配件的扭杆总成。公司一直为长春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华晨宝马、北京奔驰、重庆长安福特马自达、神龙、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上海通用等知名厂家提供全系列高级品牌车的悬架配件。

厂房

主导产品

10.辽阳友信制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辽阳友信制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辽阳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辽阳市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贸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多元化经济实体。重点是(制药工业)离心分离过滤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公司注重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素质培养及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公司拥有技术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并已健全了一套较完整的管理质保体系。

公司大门

产品 11.辽宁顺兴重型内燃机曲轴有限公司

辽宁顺兴重型内燃机曲轴有限公司位于灯塔市辖内的沈营公路58公里处,是集生产、销售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重庆分公司、潍坊潍柴道依茨柴油机有限公司提供产品配套。

公司办公楼

车间

车间

车间

产品

12.辽阳意邦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辽阳意邦新型建材有限集团公司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安装、商业贸易及新型建材产品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集团化公司。现有员工180人,其中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38人。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内外墙涂料(真石漆、液态理石漆、拉毛漆及内墙艺术涂料等)、蒸压粉煤灰转、EPS苯板、EPS聚合物保温砂浆等产品。

13.辽阳中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辽阳中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主营阀门,压力容器,产品加工、维修及制造。辽阳中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是中石油一级网络成员单位,是制造大型容器及各类阀门的专业生产厂。

14.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企业,总资产116亿元人民币,员工3200余人,其中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996人。年生产铝型材50万吨。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民用建筑、工业和其它行业用的铝型材,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国家大型企业。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公司致力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的轻量化发展。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之相关统计,公司是如今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

施工企业装备 篇6

韩镭:尽管我国机床工具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而且连续十年高速增长,但整个行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还是日趋突出。目前,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十年以上。

《汽车纵横》:这些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镭:产销量排名前五的整车企业,所用的生产装备,90%以上都还是进口。汽车装备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70%以上,汽车冲压、焊接、涂装、整装使用的主要是进口加工设备,柔性的冲压自动生产线等先进的冲压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零部件高效精通设备还需要大量进口。涂装设备、整装设备、焊接设备的本土化率也只有20%左右。其中,B级及以上中高档轿车使用的设备基本上还是进口设备。国内个别厂家能够提供的涂装线部分的设备,但性能稳定的高端涂装还基本上要依赖进口。轿车的焊接装备线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整车的自动装配线是我们国家汽车装配最薄弱的环节。随着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汽车产业对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装备精度、效率、可靠性、成套性等方面不高,汽车制造装备的对外依存度还将居高不下。

《汽车纵横》: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现阶段自主品牌装备企业面临哪些难题?

韩镭: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消费者对于整车企业的产品、技术、服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对于汽车的安全等性能愈加关注。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措施的实行,汽车的燃料消耗、污染程度也倍受关注。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些因素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压力空前加大,对于零部件加工的可靠性、生产效率、精确性、性价比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产能的大幅提升必然要求汽车零部件的产能的大幅提升,而面对逐渐提高的中国劳动力成本,就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采用效率更高、复合性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床来解决制造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的矛盾。

《汽车纵横》:整车企业在采购装备设备时,有哪些新的趋势?

韩镭:为整车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一大趋势。国内自主装备企业还处在解决售后服务的阶段,影响了装备企业的整体销售。而国际汽车装备供应商已经不再以简单的卖装备,很多企业开始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成套的综合方案,帮助用户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04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的专项,其中有36%的项目为汽车服务,有20%以上的资金用于汽车装备的开发。从主机、功能部件、共性技术、示范工程、创新平台五个方面进行分布。

从专业分布可以看出涉及到铸造、焊接、特种加工、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成套生产线、金属切削等等各种加工工艺。

该专项从“十一五”启动,涉及到“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一直到2020年完成。

施工企业装备 篇7

桂林某塔机企业当前产能约4 500万元。但近三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设备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年产值一直在4 000万盈亏平衡点徘徊。目前,桂林某塔机制造企业采用传统批量式生产,生产过程过于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对市场反应速度缓慢。该塔机的生产能力成为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瓶颈,基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公司决定实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精益生产方式,以规范生产管理,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和赢得顾客青睐。

1 精益生产简介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效益[1]。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生产占用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又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地追求改进。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的零件立即进入下一道工序,以“看板”形式组织生产线。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的,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极为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道工序注意质量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3)团队工作法。

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起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顺利进行。

(4)并行工程。

在产品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速度按要求的质量目标完成。

2 精益生产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长海塔机实施精益生产前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与管理者的决心、企业对精益生产的认识和实施的推动者有很多关系,具体如下。

(1)员工基础薄弱。

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与员工对精益生产全面深入认识有很大的联系。该塔机制造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前期缺乏对员工培训。该企业已按照批量式生产14个年头,员工已形成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解是传统批量生产模式下形式主义。在员工不了解精益生产的情况下,由公司中层领导推动,在事业部各部门全面实施。基层员工担当角色是上级指示的执行者,任务的完成者,决策权力很小或没有任何决策权力的被控制者。这样基层员工无法领悟到本岗位工作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工作使命和工作职责。员工缺乏能动性,难以支撑生产的持续改进。

(2)配套制度缺失。

精益生产方式追求的是生产过程持续改进,逐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生产的改进需要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来保障。该塔机制造企业仍采用上世纪90年代绩效考核制度,员工薪酬以工时来核算,工时标准是2元/小时。生产车间考虑到员工的生活需要,员工工时存在大量虚报现象,虚假的工时信息遮掩掉生产过程的所有问题。同时,员工绩效以工时制来核算,某零件生产效率提升,意味着工作标准工时降低,因缺少相应奖励制度,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工资收入反而降低。现存绩效考核制度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性,员工形成安于现状心理,不利于形成生产逐步改进的工作氛围。

(3)信息系统运行不畅。

精益生产实施要求完善的平行信息系统支持拉式生产系统,完善的垂直信息系统支持生产的持续改进,要求逐级汇报和严格的纪律。该塔机生产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缺少平行信息反馈系统,现有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计划部门下达生产计划,供应部门准备物料,机加和焊接部门准备生产,因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批次、型号经常会发生变化,原计划投下的物料就地存放,生产车间形成物料库存。但遇到下个批次生产相同型号产品时,重新备料,不考虑上个批次剩余物料,这样造成生产场地和物料的浪费。现存的信息系统只有物料流,缺少反映生产实际情况的需求信息流。

垂直信息流系统方面。如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规定:“出现问题或故障时,如果操作工人在2分钟内不能解决、提不出解决方案或方法就立即上报班组长,在5分钟之内班组长必须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立即上报主管,在15分钟内主管必须将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必须将在30分钟内将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厂长”。该企业上层下达实施精益生产要求,下级着手实施,但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解决的程度等信息无法及时向上逐级汇报,上级只得到结果信息。这样会造成遗漏下级无法识别的潜在问题,更甚者,基层员工不了解精益生产方法情况下,对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会视而不见。

(4)缺少逐步实施过程。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时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企业进行组织实施精益管理时不一定要照搬丰田生产的模式,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一步一步的进行运用,尽量以最小的整改成本取得最大的效果。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前期缺少示范项目,急于求成,在缺少理论基础准备的情况下,精益生产方式在整个企业全面铺开。在维持精益生产继续实施的各项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精益生产的实施在各部门员工中遇到重重阻力。又因管理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使精益生产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实施精益生产的初次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3 精益生产实施步骤

(1)意识引导,培训先行。

精益生产方式十分强调员工的作用,它认为如果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精益生产本身的方法上,那么由此带来的变化将是暂时的,一旦推动精益生产的顾问或经理离去活动也就停止了,要想获得长期成功,必须着眼于全体员工,让他们成为实施的主体,从破除传统的管理思想,变革他们的工作方法,改变他们的工作习惯,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专业技术管理知识、操作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和积极性,为搞好精益生产提供根本保证。具体培训工作可有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意识引导。精益生产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对员工的要求相应会发生很大变化,为适应精益生产方式,让员工接受精益生产,必须扭转员工传统生产观念。这些新的观念有:树立以彻底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思想,而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消除浪费的一种方法;树立以产品质量为中心,而不是产量为中心,杜绝生产废次品;强调只对员工的增值性操作才制订标准,杜绝无效劳动,而不是对所有操作均加以标准化;绩效考核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要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库存是负债,被冻结的是资金而不是资产等。这些管理新思想必须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落实到工作行动中,并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精益生产才能根植于企业[2]。(2)技能培训。针对生产工人开展品质提升培训、焊接技术培训、装配工艺培训、55现场管理培训、产品结构与原理培训、吊装知识培训、产品调试、检验培训等一系列的职业化培训,以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针对生产技术人员开展结构设计培训、生产工艺优化培训、价值工程、人因工程和并行工程的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培训。从源头上消除浪费,尽可能的消除设计成本。

针对管理人员开展现代生产管理技能培训,转变管理者旧有管理观念,使管理者成为新的管理思想的倡导者、各种资源的协调者和实现企业目标的支持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者,目的是让员工自己有机会有能力去解决生产运营中的问题。

(2)确立组织,精心计划。

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时候,建立一个精益生产组织———“精益生产委员会”。一般来说,总经理应是精益组织的负责人,组织应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造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品质部门的等相关部门的主管,要确立负责人的改善职责。

实施精益生产应做好计划,包括系统的实施计划、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计划应该包括项目、分析、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并按照PDCA的方式进行记录。

(3)现场改善,稳固基础。

在精益生产实施前,应该对生产现场进行现场评估和测量,其中包括现场产能、人员配置和生产状况、工序能力的调查和现状物料调运、信息流等方面评估。

因为该塔机制造企业是在新建厂房基础上实施精益生产,因此,在实施初期要对新建厂房进行精益设计,其设计思路应遵循以下几点:精益设计要综合运用精益生产、系统工程、人因工程、企业管理等学科知识,借助并行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确定理论上符合精益理念要求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3]。(1)生产线布置。基于精益思想的生产线布置要有这样几个特征:物流流动的一个流及同期化,员工的多工程化及多能工化,设备的整流化。U型生产线布置是精益生产的一个产物,其特点是生产线的出口和入口在同一个位置,利用这个特点灵活地增减现场的作业人员,同时这样也便于实现准时制生产的基本思想。(2)物流系统设计。按照精益生产的观点,物流活动是不增值的环节,因此精益物流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物流成本,努力将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迟降至最低程度。(3)设备布置。要充分考虑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实现产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各设备单元产能均衡,体现精益一个流的思想。(4)人员配备。传统的生产系统实行“定员制”生产,但这种方式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下,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降低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少人化”技术,能实现随生产量变化,弹性地安排作业人员。实现“少人化”的条件是要有训练有素、具有多种技艺的作业人员,即“多能工”。

(4)循序渐进,由神到形。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对于一般的企业可以采用精益管理的理念进行组织生产。企业进行组织实施精益管理时不一定要照搬丰田生产的模式,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一步一步的进行推进,尽量以最小的整改成本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这里就需要仔细思考本公司的具体条件,又有哪些方法措施是适合本公司的。

(5)制度保障,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成功实施这种生产方式需要辨认改进制造过程的途径,降低废品率,确保各制造环节有效运行传统的单纯工时绩效考核制度已无法支持精益生产的持续实施,一种适合精益生产方式的业绩评价制度急需建立。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包括支持持续改进的考核指标如:存货价值、原材料成本、平均总成本、首次合格率、按时交货率、进料道出货时间等等。通过这些考核指标的测量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最终实现“精益求精”。

4 结语

精益生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它致力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劳动利用率,消灭浪费,按照顾客订单生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如果循序渐进,把精益工具的实施和人员素质的培训很好的结合起来,企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成为竞争致胜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唐超.精益生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J].财务与管理,2009(3):78-79.

[2]颜立新.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步骤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8):146-147.

如何加强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篇8

一、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指装备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通过对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 降低消耗, 最大化地使用资源的过程。

1、降本增效。

通过对成本管理, 可以实现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效率的目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 所消耗的财力资源就是生产费用, 构成成本的一部分。然而, 所有的生产费用并不能都转化为生产产品, 为企业获得利润。当没有转化成为生产产品的企业费用低于企业产品销售的利润时, 企业可以获得盈利, 而当其高于利润时, 企业就面临着亏损。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未能转化为生产产品的费用, 在保证企业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盈利。

2、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整体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成本管理, 装备制造企业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生产效率,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成本预算, 进行成本核算。并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有利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及时制定应对的策略, 在问题扩大前解决。可以看出, 成本管理有利于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技术管理能力、物资管理方式、质量管理方法等的改进, 全方位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实现生产经营效益的增加, 提高综合竞争力。

企业获得利润的标准是生产经营的成本低于营业收入, 通过成本管理, 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 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多个角度, 保证主营业务所需要的成本和生产期间所需要的费用低于销售收入, 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此外, 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观念, 还能促使装备制造业的改革, 使之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从而降低产品价格, 使装备制造企业拥有价格优势, 利用低成本、低价格, 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实现利润的增加, 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意识。

虽然成本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普遍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 装备制造企业往往认为成本管理意识不过是对生产经营流程中一个环节的控制, 如仅仅是对生产材料的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 缺乏整体观和全局观。且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只针对于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 而对于事前的预测、事后的管理没有重视。成本管理是贯穿企业生产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的, 涉及到产品的设计、部件制造、产品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 必须从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角度出发进行成本管理。

另一方面, 装备制造企业将大部分的关注停留在提高生产技术、进行市场开发的环节, 认为成本管理可有可无, 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重点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广阔的市场, 忽视了成本管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 但尚未形成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只着重于生产过程, 而成本不仅仅是反应在生产过程的, 成本涉及到原料采购、货物储存、产品制造、市场开放等不同流程, 因此只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的, 也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如制造大型天然气抽采设备时, 其零件有上万件, 与此相对应的成本管理涉及到零件设计、加工、组装等许多步骤, 而如果只对经营环节进行控制, 无法真正实现成本管理。

3、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装备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如产品生产结构、产品市场、产品工艺等, 导致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此外, 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繁多, 如组装制造、流水线生产、单独生产等, 也进一步阻碍装备制造企业形成统一的成本管理方法。

与此同时, 我国的成本管理方法仍然是采用落后的技术, 没有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国外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如存货成本管理系统, 既能提高效率, 又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此外, 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管理, 缺乏宏观性。装备制造企业涉及的环节多、流程长, 仅仅通过财务部门只能进行对个别部门的简单预算、核算, 无法深入到不同环节的信息, 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

三、加强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是由一系列的环节构成的同一整体, 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现有的成本管理机制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 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装备制造企业应以财务部门为核心, 带动设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的发展, 将不同的部门纳入成本管理机制中。此外, 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 统一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负责, 对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成本进行预算、分析与评估, 将信息进行汇总, 从而实现对企业整体的操控。通过成本管理加强对企业的整体控制能力, 既建立同一的成本管理制度, 又将制度细化为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 宏观与微观想结合, 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

2、提高信息化管理比重。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成本, 事半功倍。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也要大力实施信息化管理, 使原本的手工管理转变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 装备制造企业要引进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如财务信息化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等, 逐步完善原本的管理方法。在引入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后, 将不同的系统进行整合, 汇总到统一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以实现对不同环节、不同流程的实施监控, 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 实现实施操控。再将整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预测, 对成本管理进行评估, 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最后, 可以建立成本管理预警机制, 在装备制造企业严重或者有可能严重超支的情况下, 及时进行控制, 从其他环节调取剩余的成本, 防止因为某个环节的失误延误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落后除了有成本管理本身的原因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有些工作人员文化素养较低, 只懂得简单的工作, 不懂得进一步的学习;有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较差, 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差错;有些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负责, 认为成本管理与自己无关, 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是管理者的工作, 自己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可。这样的观念在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中比比皆是, 当前必须大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 并对与其工作相关的知识进行培训, 提高其文化素养。与此同时, 通过严明的考核制度, 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避免消极怠工的现象,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加强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更新, 以健全的成本管理体制为基础, 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 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方法, 从制度上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上保证成本管理的宏观性, 通过成本管理实现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瑞.关于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J].新财经, 2013 (7)

[2]柳滨, 胡建萍.装备制造企业中成本精细化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1)

山西化工装备企业乘上“振兴号” 篇9

科学发展催生绿色经济

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这也预示着化工装备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一直以来, 煤化工装备制造业也是我国的基础工业, 对发展煤化工产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作用举足轻重。据统计资料表明, 2010年度我国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5 000亿元左右, 其中通用设备约为2 000亿元, 自动化仪表控制设备约为400亿~500亿元, 专用设备约为2 500亿元。

目前, 煤化工装备日趋大型化, 装备研制与工艺技术研发、设计紧密结合, 装备机电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 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型设备成为主流, 新材料、新设计和新的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瞄准高端, 围绕促进煤化工产业转型提升,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 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是煤化工装备产业发展的趋势。记者了解到, 目前, 作为支撑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煤化工装备制造业, 在节能、高效、低耗、环保、可靠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 跨越发展要求, 主要表现在:

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不足。长期以来, 由于不掌握煤化工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 导致我国煤化工产业领域的关键设备一直依靠国外厂商进口, 重复引进耗费了大量外汇, 与此同时, 由于进口设备所需的费用高造成所引进的高端设备带来的效益远不足以弥补折旧和逐年付息。近年来, 我国虽然开展了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气化炉、高温高压气体净化等核心设备方面仍未彻底突破。

产品质量和档次尚需提高。目前, 我国国内领先的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 通过技术引进和企业技术改造, 设计和制造能力基本达到了现代大型煤化工装备所要求的水平, 可为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提供占投资总额近75%左右的国产设备, 但大多数企业还存在先进装备的配套性和生产规模总量的不足, 使我国煤化工装备产品总体质量较差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同时, 我国多数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仅仅满足了国内一般设备的市场需求, 缺乏对国际化市场的规则和国际化生产状况与相关规则的了解, 造成国产产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数量较多的普通压力容器类产品, 由于质量与经营方面的原因, 不但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而且很难守住国内市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单元操作设备在效率及耗材等方面均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

结构布局不合理。目前, 国内煤化工装备市场一方面是低中档产品供过于求, 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还需要依靠进口。这种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局面, 显示出用户对煤化工装备产品的性能、质量、品种、水平、价格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 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是推进煤化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根本手段, 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 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 作为能源和化学工业基础原料的煤炭资源占全国储备的1/4。近年来, 山西煤化工围绕“肥、醇、炔、苯、油”5条发展主线, 总量规模进一步增加,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作为山西的新型产业得到了发展, 进一步突出了省内资源优势, 以煤化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重点发展了农用化工、燃料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煤化工产业, 但是山西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研发能力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偏低, 产业外向度不高, 投入相对不足, 装备制造企业人才资源缺失等现象不容忽视。从企业的角度看, 山西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不快, 竞争力不强, 领军企业不多。

煤化工技术使“煤”实现了转型, 化工领域又借助于煤炭资源与煤炭企业的实力实现了跨越, 这是发展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思路。随着山西省被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 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物流中心和生产服务业大省、经济强省, 成为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要定位, 山西省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崛起成为必然。

得天独厚的核心竞争优势

山西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在哪里?前景又如何?山西省政府一位官员说, 山西省是全国最重要的的煤炭生产基地, 山西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业优势得天独厚。

煤化工产业是山西省重点培育发展的4大新型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 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围绕“肥、醇、炔、苯、油”5条特色发展主线取得较快发展。2012年底, 全省拥有规模以上煤化工企业256户, 资产1 284亿元, 就业人数15万人;2012年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32.7亿元, 同比增长15.26%, 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4.68%。依托能源优势和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 山西已确定将煤化工作为“十二五”时期最具优势的潜力行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 使之成为继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之后的新兴支柱产业。山西省重点培养产业煤化工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在未来5年的规划发展中, 山西省将大力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化工新材料等新型煤化工产业。2015年, 山西煤制油产能达到54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达到240万吨、甲醇制汽油产能达到100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 化工新材料产能达到100万吨。到“十二五”末, 以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产能比重大幅提高, 产值占全省化工行业比重占80%以上;焦炉煤气的化工综合利用和焦化产品 (煤焦油、粗苯) 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发展;尿素、甲醇等传统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形成以“苯、油、烯、气、醇”为主链, 煤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产业结构。

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兴起, 为山西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经验值计算, 非标压力容器通常占煤化工设备的25%左右,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非标压力容器需求将超过1 250亿元, 煤化工非标压力容器的需求将年均增长40%以上。在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的煤化工产业和新型能源产业的宏伟蓝图下, 以强大的产业优势为依托, 山西省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潜力可观。业内专家指出, 山西煤化工基地将依托山西煤化工“十二五”规划的煤化工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煤化工装备国产化, 重点研发日投煤量2 000吨以上大型气化炉、大型空分、压缩机、合成反应器等装备, 形成大型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烯烃、煤制油装置设备成套能力等大型成套国产设备。今后一段时间内, 配置高、性能优、容量大、环保化的设备需求将成为客户关注的焦点。随着新一轮市场高潮的到来, 节能环保的成套设备, 适应循环经济及绿色环保要求的设备也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山西煤化工骨干企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2012年以来, 山西省一大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山西焦化6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襄矿集团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阳煤清徐新材料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兰花集团20万吨/年己内酰胺等现代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同煤集团60万吨/年煤制甲醇、阳煤丰喜7万吨/年己二酸、阳煤电石百万吨电石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为山西省煤化工行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十二五”末, 山西省将在晋东、晋中、晋北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 培育壮大15个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园区, 力争形成现代煤化工为主导、传统煤化工为基础、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格局。这不仅意味着新建项目将产生大量的装备需求, 仅就现有的化工、煤化工生产企业而言, 装备的维修、更换和升级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良好的装备制造业绩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优势成为山西省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 山西省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已在科技研发和加工制造水平上已经拥有一批先进成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生产的主导产品为现代煤化工领域中的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工艺过程中的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绝热深冷的特种承压设备。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14年计划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除此之外, 在煤化工行业中的化肥、甲醇、煤焦油加工、煤化工新材料、焦炉气转化等领域的单元设计开发和和制造工艺技术方面, 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共取得了17项科技成果。丰喜化机设计和制造了国内首套灰熔聚粉煤加压气化炉示范装置;攻克了超过GB151标准的大型换热器计算难题, 并成功制造了3 500 mm, 换热面积4 100 m2, 总重达157 t的国内最大的降膜式蒸发器。随着目前焦炉气制甲醇的技术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 丰喜化机近年来已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的年产10万吨和年产20万吨焦炉气制甲醇装备中设计、制造了大量设备, 包括转化炉、转化废热锅炉、铁钼转化器等3类高温压力容器;升温炉、开工加热炉等管式炉, 甲醇精馏塔等直立容器以及甲醇贮槽等大型储存容器, 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和设计、制造经验。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太重) 是我国最早生产煤气发生炉等煤化工设备的企业。从1953年制造我国第1台煤气化设备以来, 太重煤气化设备在消化吸收美国、德国等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自主创新, 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近年来, 太重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山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大好时机, 在抢抓机遇中赢得先机。他们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 加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力度, 坚持市场化与国际化同步发展的方向。太重目前已成为国内惟一能成套生产碎煤加压气化炉的企业。太重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已具备制造德士古、GSP、鲁奇等企业所需的加压气化设备;具备制造合成氨、合成尿素、复合肥等化肥成套装备及合成甲醇、二甲醚、合成油设备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了焦炉煤气、煤层气转化设备、煤焦油深加工设备以及核能设备加氢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成为山西省煤化工装备制造能力最大的生产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产业, 也代表着一个区域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承接山西省现代煤化工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 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 山西煤化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后劲十足。

科技创新为发展核心动力

目前, 山西进入高端设备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进程中, 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脚步稳, 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 如何突破规模总量不大、核心业务不强、产业链不完整、服务延伸不够等目前中国制造的瓶颈?科技创新成为山西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1953年以来, 太重为我国冶金、矿山、轻工、机械、能源、化工、化肥等领域提供了近万台 (套) 煤气化设备。现在, 依托太重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实力, 其煤化工技术可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完整的全套设备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讲, 服务正是获得丰厚利润的设备衍生产品, 作为一个利润增长点, 它考量着一个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改进生产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规定》中把“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装备”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开展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 提升行业重大技术装备水平, 为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证。同时, 应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提高行业创新技术能力和水平, 积极组织行业重大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 积极推行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继续强化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 建设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当前形势下,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机遇仍受到国际国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煤化工技术的工业放大不断取得突破, 领先的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化工的发展必将带动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面对发展机遇, 积极引导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扩建和新建项目的建设, 在规范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同时, 鼓励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加大对其扶持力度, 本着做大做强, 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 培育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 发挥煤化工装备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与国际竞争, 开拓国外市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内需拉动, 产品出口比例较小, 出口区域多为发展中国家。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应在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档次的基本上, 进一步拓展印度、中东、俄罗斯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争取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拓展更大的国际空间。

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 确立煤化工装备产品发展方向。根据“十二五”期间山西在煤化工行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煤化工装备方面着力开发和创新驱动发展方向为:开发大型化 (日耗煤3 000 t) 、高参数 (6.5 Mpa以上) 的新型煤气化技术, 重点开发洁净化利用“三高”煤技术, 研发先进的净化和合成技术, 包括高效率、大型化脱硫、脱碳、气体精制、高压高温合成技术;研发煤层气低温深冷储存及输送装备;研制劣质煤制60万吨以上烯烃、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和百万吨以上级煤制油成套装备;研发钛、锆、镍、哈氏合金、蒙乃尔合金等特种材料设备。

中国农业装备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篇10

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中国农机市场已足够大, 中国农机企业只需把中国市场搞好, 已足够, 所以不需要全球化。

第二种声音:国际市场竞争很残酷, 竞争不过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知名企业, 所以不要全球化。

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农机产业的现状:

第一, 中国农机市场很大。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382亿元, 成为全球农机制造第一大国, 在世界农机产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 中国农机市场的竞争格局, 将从现在的零散无序竞争发展演变为稳定性竞争格局。目前, 存在近万家企业,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散乱无序的低水平价格竞争。以中国农机市场的规模, 未来将产生5-10家百亿级的农机企业。要想成为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企业, 必须是具备足够规模的企业。对于中国农机企业来说, 都有机会, 但是是否能成为最终的胜者, 要靠我们去竞争。

第三, 中国农机企业竞争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 而且包含那些进入中国市场的农机国际巨头。随着国际知名公司 (迪尔、久保田、爱科、凯斯纽荷兰、克拉斯) 纷纷进入, 都要来分一杯羹。国外品牌再加上国内品牌, 共同来争夺中国农机市场, 竞争者过多, 必然出现“狼多肉少”的状况, 仅仅做好中国市场就可以立足的想法不那么乐观。

目前, 中国农机市场竞争已形成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对垒。原来,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产品和品牌都占据优势, 唯一是在补贴操作上缺少优势, 现在, 最后一个中国农机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点也因为“补贴普惠制”或彻底的金融产品介入, 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针对开始时提到的两种声音:中国农机市场足够大, 只需把中国市场搞好已足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竞争不过国外企业, 可以说, 随着国际巨头的加入, 国内农机市场竞争也同样激烈。不管愿意不愿意, 中国农机企业都已经被拉到了国际竞争的赛场。并不能因为中国农机市场看似很大, 就认为可以偏安一隅, 就认为不需要全球化。

目前, 不是外国巨头要来和中国农机企业竞争, 而是中国农机企业必须要和外国农机巨头进行竞争。竞争的出路就是:中国农机企业必须进行全球化发展!我们面对的国际竞争者, 都是什么级别的企业?2011年, 部分国际知名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约翰迪尔2016亿元、凯斯纽荷兰1222.2亿元、爱科554.4亿元。可以说, 即使拿整个中国农机市场的规模来进行比较, 相对这些大企业的规模实力来说也是有限的。中国农机企业目前的他们相比, 更是存在数量级的差别。对于中国农机企业来说, 未来留给我们的只有5-10年的竞争机会窗口期。能够成为百亿级的企业, 必然是全球化的企业。

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全球化

笔者认为仅仅是雇佣了外国员工、开展了出口贸易或是在海外成立了研发中心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就走向了全球化。中国农机企业的全球化应该是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

第一步:树立全球化的目标愿景。思想认识到位, 深刻认识到全球化是未来的趋势;建立目标, 建立全球化的战略, 制定目标;建立规划, 明确企业全球化的节奏。

第二步:呈现全球化的风格和调性。以巨头为标杆, 实现全球化的梦想。思考全球, 理念和视角与国际接轨;链接全球, 资源和合作与国际接轨;放眼全球, 打造国际化的品牌, 传播和价值与国际接轨。

第三步:打造具有全球化竞争能力的产品。通过产品的设计、功能、性能、质量, 供应链体系全球化, 研发全球化, 质量管理达到国际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 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四步:储备与国际同步的技术实力。现在需要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更多的投入, 储备和培养国际化研发人才对技术研发跟进学习消化吸收, 逐步实现技术研发与国际同步,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这个是全球化的高级阶段, 引领全球农机的发展。是未来追求的目标。

第五步:实现全球化的运营管理。中国农机企业全球化运营要素主要包括:技术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管理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基础包括全球化的组织架构、跨文化整合能力和全球化思维模式。

现阶段, 中国农机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路径模式主要有:

市场———自建销售网络走出国门;收购企业获得海外销售渠道;并购重组跨国公司业务, 全球资源整合。

技术———通过跨国购并获得技术, 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在境外自建研发基地, 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境外建立研发机构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

资源———全球专业化的OEM制造商、全球采购与销售、境外设厂;获得或控制海外生产能力, 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开拓海外市场;海外上市融资, 与海外资本共成长。

奇瑞重工的全球化

自成立之初, 奇瑞重工战略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级机械装备主流制造企业, 并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成为国内知名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第二步成为国际知名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第三步成为世界级机械装备主流品牌。

奇瑞重工的海外网络:奇瑞重工目前已同50多个国家建立业务联系, 已建立渠道180个, 并积极筹备开拓美国、欧洲市场。

奇瑞重工2013年1-9月份的出口业绩, 同比增长359%。出口埃塞俄比亚逾1.1亿美元的农机装备订单顺利交付, 该笔2400多台农机装备的订单成为今年以来我国农机行业第一出口大单。预计奇瑞重工全年能够实现至少2.5亿美元的海外销售总额。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分别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家创立伊始就立足于全球化的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平台, 在收获重要人才资源的同时, 也获得了强有力的科技驱动力。

通过举行“走进非洲”行动启动仪式暨中非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 奇瑞重工积极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与安徽省农垦集团在市场、服务及双向贸易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合作, 发挥资源、信息和协同优势;与国家开发银行、中信保的战略合作也让奇瑞重工获得了优质的金融服务和资金风险保障。

技术全球化:为配合全球市场产品开发与升级, 奇瑞重工也不惜投入重金, 每年确保销售收入的5%以上作为研发投入, 同时在意大利、日本组建研发中心, 确保及时掌握最前沿科技和有足够的技术储备;通过引进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确保了产品品质达到世界一流。

奇瑞重工从诞生之日起, 就按照“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的“三步走”推进全球化战略。对产业发展形势的准确研判, 自主创新实现高起点起跳, 差异化的全球经营理念, 实现“有质量”和“有分量”的全球化。

施工企业装备 篇11

[关键词]企业学习;应用型人才;过程装备;实践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33-0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现在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1] [2]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要体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学生通识、专业能力与素养为重点,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3]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是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中企业学习环节是学生认知工程、学习工程应用、培养工程素质和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4]通过参加企业学习,学生可以在工程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

一、企业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企业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实践是弥补自身工程经历缺陷的好机会,也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难得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特点、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

2.熟悉行业发展对工艺优化及装备功能、结构改进要求,掌握石油化工过程装备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维护等环节的操作规范。

3.熟悉典型石化装置及单元设备的操作流程、维护、检修方法及规范。

4.熟悉石油化工各单元设备性能参数控制原则、方法及实际操作,在参与项目中培养社会化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二)企业学习方案的制订

校企双方均设有企业学习联系人。企业学习方案中的各环节均由专业和企业共同研究制订。

(三)企业学习环节

企业学习共计40周,包含认识实习、操作实习、项目实习、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以企业导师指导为主,学校导师为辅。

1.认识实习

设置在大二第一学期,共1周,安排到石化公司和装备制造公司进行。要求学生认知专业和行业,了解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了解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工艺流程。考核方式为实习报告。

2.操作实习

设置在大三第一学期,共4周,安排到石化企业的培训中心进行典型石化装置的仿真操作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装置在生产、维护、改造等过程中的开停机、切换、性能参数调节、简单故障处理等专业技能,培养装备操作、协作意识与组织管理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

3.项目实习

设置在大三第二学期,共4周,安排在石化公司、装备制造公司及设计院等进行。要求掌握石化设备技术改造流程、相应的设计与制造规范及标准,掌握石化设备的设计方案、可行性报告、说明书、图纸等的编撰原则及绘制规范。考核方式为答辩。

4.岗位实习

设置在大四第一学期,共13周。安排在石化公司、装备制造公司进行。顶岗学习石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检验,石化装置的管理、维护及检修。要求熟悉典型石化设备设计制造的全过程,参与石化装置的现场管理与维护,熟悉装备检维修的各项规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树立全面工程理念。考核方式为小组汇报和实习报告。

5.毕业设计

设置在大四第二学期,共18周,以企业导师为主,学校导师为辅,在石化公司及设计院完成典型石化设备的设计工作。毕业设计题目一人一题,由专业、企业、学生三者共同参与拟定,由企业负责人与专业负责共同审定。考核方式为答辩。

二、企业学习模式的实践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1周,安排的地点有三个,分别是校内的实训基地、大型石化公司、大型石化装备制造企业。

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主要参观乙烯裂解装置模型和机泵拆装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裂解装置模型,学生了解了典型石化装置及工艺流程,认识了典型石化设备形貌,熟悉了石化设备的位号标注。在机泵拆装中心,学生真正见到了典型化工用泵和压缩机,了解了其结构原理、结构及操作规程。在石化公司,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学生了解了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及文化,熟悉了企业生产过程及产品的包装运输。在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学生参观了典型石化设备的加工制造及检验过程,了解了石化设备的结构、零部件形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操作实习

操作实习4周,安排在石化公司的职工培训中心和石化公司车间,各两周。在培训中心,邀请企业的资深培训专家给学生讲解某一具体装置的开车、停车及故障处理等仿真操作过程,学生通过练习后,参加上机考试。然后,学生进入该装置对应的车间进行现场实习,学习现场操作的基本知识。

(三)项目实习

项目实习4周,安排在石化设计院进行。由专业教师团队提出要求,企业提供设计题目并指派具有工程师职称以上的指导教师。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准员工式的培训。在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简单单元设备设计或工艺配管设计。实习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设计标准规范和设计过程、工程图纸的绘制、工程设计文件的撰写等,具有初步的工程素养和能力。

(四)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13周,安排在石化装备制造企业8周,石化公司5周。在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学生在企业指导教师带领下,学习了石化设备的设计、制造、组装及检验整个过程。实习过程中,根据实习的进度,安排了石化设备设计、换热器制造工艺、反应器制造工艺及压力容器检验等四次讲座,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石化公司,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参与装置中设备的日常管理、巡检、检修与维护等工作,熟悉了石化装置的管理规范。

(五)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18周,安排在石化设计院。由学院提出要求,企业提供设计题目并指派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指导教师。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的培训。在企业导师为主学校导师为辅的指导模式下,学生真题真做,完成了复杂的单体石化设备的工程设计过程,掌握了相关工程设计标准、规范的内容及使用,练习绘制符合工程要求的成套图纸,撰写规范的设计说明书。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素养和能力。

三、企业学习实践的效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企业学习模式从2011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个循环。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如学习内容难于细化和落实,有些企业热情不高等问题,但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较好地完成了一届学生的企业学习。通过一系列的企业学习环节,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到了系统的工程训练,对石化装置和生产流程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熟悉了设备的设计、制造、组装、检验全过程以及装置、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检修,受到从立项、撰写可行性报告、开题、设计到绘图的典型设备设计的系统训练。从企业学习各个环节的考核结果看,企业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注 释 ]

[1] 刘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2):57-60.

[2] 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9-70.

[3] 崔刚,陆勇.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之架构[J].江苏高教,2012(5):97-98.

[4] 徐岩.基于“认知、实践、创新”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J].茂名学院学报,2008(5):26-29.

施工企业装备 篇12

A公司项目采购概况

A公司是一家生产50MW以下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压力容器和通用机械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的大部分项目的采购物料主要为铸件、锻件、钢板、紧固件与密封件、型材、配套件、电气元件、外协加工件、油漆防腐件、杂件等十大类。

随着商业模式的转变, A公司逐渐由生产加工型企业向技术集约型企业转型, 加大了非核心零部件外协和非主营业务外包的力度。部分原来由A公司生产制造的零部件转为外协定制或外购。

项目采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1. 正常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众所周知,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来说, 在项目采购中, 正常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是项目采购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2.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执行成本

在项目采购过程中, 为了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人员在必要时需要先对供应商进行资格评审和现场考察。在重要的外购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采购人员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一些合同金额大、非常重要的标准设备的采购, 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这些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执行成本, 如考察费、监造费、差旅费、招标费等也是项目采购成本的组成部分。

3. 缺乏技术支持而导致的额外采购成本

在项目采购中, 由于对外购材料的技术要求不同, 材料的价格会随着交货条件、交货状态的不同而升降。过高的技术要求必然要求供应商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生产, 材料价格也会相应地上升, 从而引起采购成本的增加。过低的技术要求必然导致最终产品的性能较低甚至达不到客户的要求, 增加了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因此, 在项目采购过程中, 来自项目团队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以让采购人员准确地向供应商提出适宜的、充分的技术要求, 并以合理的价格签订采购合同, 避免许多因技术问题而引起的采购风险。

以A公司2004年的4台D11D磨煤机筒体制造项目为例, 由于项目采购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在签订采购合同时, 并未在合同中明确注明端盖铸件在交货前必须进行正火加回火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在供应商将第一件端盖铸件运送到A公司时, 质检人员才发现铸件只经过了退火热处理, 铸件的机械性能无法达到合同技术要求, 必须重新入炉进行正火加回火热处理。经过协商, 供应商虽然同意对铸件进行正火加回火热处理, 但要求A公司支付5000元/件的热处理费。因此, 只因在项目采购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和必要的沟通, A公司就增加了4万元的热处理费和第一件端盖的往返运输费成本6000元, 增加了额外的采购成本。

4. 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返修或二次采购的额外成本

外购材料的质量是项目产品质量的基础, 对生产优质的最终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采购中, 外购的材料或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项目组织就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进行返修或重新外购该物资。虽然供应商应该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或及时地更换有质量缺陷的产品, 但现实中不少供应商会采用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产品的质量问题。无论是供应商负责还是协助处理外购件的质量问题, 项目的采购成本都会因此而增加。

A公司2011年从湖北一家铸造厂订购了5台1200KW小型背压式汽轮机的汽缸铸件, 合同价格为9.8万元。由于供应商私自修改冒口的尺寸, 造成这5套汽缸铸件的质量低下。经过A公司反反复复的补焊、加工和热处理, 最终还是报废了2套汽缸。A公司为修补5套汽缸直接经济损失达24.2万元。后经双方谈判, 铸造厂家最终向A公司赔偿了15万元。虽然供应商支付了赔款, 但却无法弥补A公司因汽缸的质量问题造成了时间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巨大的商誉损失。

5. 设计人员指定供应商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

在项目采购中, 采购人员经常会遭遇到“品牌采购”的情况。技术人员在设计产品时, 明确地在产品图纸的零件明细表或物料清单中注明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 采购人员无法通过“货比三家”的比价或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此外, 指定品牌一方面使设计人员陷入了自己与供应商的利益漩涡, 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采购人员通过指定品牌采购进行暗箱操作, 背地里与供应商建立不良的利益关系, 不在“阳光下”交易, 从而滋生腐败。

在A公司的汽轮机项目中, 设计人员经常指定品牌产品。据调查统计, A公司采购的指定品牌的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 造成项目采购成本上升。

6. 非标准化零部件的采购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在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中, 产品大多为单件或多件生产, 未能批量生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将产品系列化或标准化设计, 项目采购成本将因采购数量少而增加。在设计汽轮机产品时, 设计人员由于个人喜好和设计风格不同, 加上A公司未能实施系列化与标准化设计, 以致很多本来可以通用的零部件因为规格尺寸略有不同而无法批量采购, 造成采购成本上升。

7. 产品价格虚高引起的额外采购成本

理论上,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此种商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经常会出现供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关联交易等诸多问题, 外购件的采购价格总是在一个范围之内波动。

(1) 供应商转嫁给采购方的“灰色成本”。现代市场竞争激烈, 不少供应商为了承接项目, 除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之外, 也在千方百计地与采购方建立灰色关系。以A公司为例, 由于公司目前实行固定的岗位工资制度且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 项目采购人员的工资普通较低。在利益诱惑面前, 部分项目采购人员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收取供应商提供的佣金、红包等, 但对于金额较小的购物券、餐饮招待、娱乐招待、节日礼品券、烟酒礼品等, 往往是来之不拒。项目采购人员的“灰色收入”来源于供应商, 最终必然作为“灰色成本”转嫁到项目组织头上, 成为额外的项目采购成本。

(2) 关联企业和关系供应商的“关系成本”。A公司拥有几家关联企业, 这些关联企业主要供应钢板、铸件等机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 这类关联企业的产品价格比非关联企业供应的同类产品价格高5%-20%。此外, 一些与A公司关系密切的关系企业也存在产品价格偏高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这类关系企业的产品价格比非关系企业供应的同类产品价格高5%~10%。

(3) 部分垄断企业或强势供应商的“垄断成本”。市场经济下行业垄断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多了, 但少数企业在某些产品上还具有垄断优势。这些行业的巨头存在着独自垄断或联合垄断的可能性。例如, 国内拥有万吨级锻压设备的企业屈指可数, 如果考虑到运输成本的问题, 这些拥有超大型锻压设备的供应商均具有区域性单独定价的能力, 拥有垄断定价权。部分垄断企业或强势供应商的垄断价格是造成某些项目的采购成本上升的潜在原因之一。

8. 供应商不履约、违约或诈骗而造成的额外采购成本

由于项目采购人员缺乏对供应商资质的了解或供应商内部出现了问题, 少数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后无能力履约或因达不到采购方的要求而违约, 以致采购方不得不重新进行采购, 极大地增加了项目的采购成本。此外, 个别诈骗分子以诈取合同预付款为目的, 假扮供应商, 利用项目采购人员的失误进行诈骗。一旦发生诈骗事件, 不管采购方是否能够追回合同预付款, 项目的采购成本都会因此而增加。

9. 合同变更而引起的额外采购成本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尽量要避免出现项目采购合同变更情况。一般来说, 采购合同的变更是以增加采购成本为代价的。在A公司2006年的贫甲醇冷却器制造项目中, 客户在签订合同4个月后突然提出因增加换热面积而不得不将换热管的尺寸由Ф25×2×9015mm改为Ф25×2×9665mm的技术要求。因为A公司在订购换热管时指定了规格尺寸, 所以为A公司供货的两家不锈钢钢管厂在收到合同变更通知后均要求增加合同价格。虽然客户因合同变更而给A公司追加了36万元的合同金额, 但还是无法完全弥补A公司的经济损失。此案例证明了采购合同变更也是增加采购成本的原因之一。

1 0. 公司自身违约或合同纠纷而引起的额外采购成本

A公司因债务负担过重, 现金流有时会发生不顺畅的情况。A公司曾经发生过几起由于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不及时支付货款或因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矛盾而拒绝支付货款的事件。出现合同纠纷事件时, 部分供应商本着友好合作的意愿而和A公司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 但也有部分供应商诉诸法律, 按照合同条款向A公司提出高额的索赔, 造成A公司的经济损失。因此, 公司自身违约或合同纠纷也是引起采购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构成项目采购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企业内部的原因, 也有外部因素。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项目采购成本的十大构成主要因素, 借助A公司多年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研究造成项目采购成本增加的原因, 值得重型装备制造业同行和其他行业采购人员参考与借鉴。■

(作者单位: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硫酸链霉素下一篇:动态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