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融资策略(共12篇)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行, 对施工企业来说, 投标已成为获得施工任务和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建筑企业只有通过投标中标把自身的设计、生产或者服务作为品牌推销到市场中去, 才能取得生产任务、获取利润并最终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鉴于此,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建筑企业投标报价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投标,策略
1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涵义
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招标方和投标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招标投标的运行规律及市场竞争对招标投标的调节功能。从约束方式来看, 招标与投标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选优劣汰活动。它实际上是一种有规范、有约束的竞争活动, 也可以说是一种竞争的规范。
2 建筑企业投标报价策略的影响因素
建筑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投标策略, 必须立足企业实际情况, 同时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2.1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
建筑企业选择投标策略时, 首先要注意的是工程的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 施工辅助条件, 包括: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燃料及其他材料的当地供应情况, 价格水平及其稳定性如何;建筑构件和半成品的加工、制作和供应条件, 商品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和价格。
2.2 竞争对手的影响
在投标或决定投标前, 工程承包企业还须对在本行业中所有参加过竞争或此次可能参加投标竞争的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的有关信息, 为投标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市场变化与发展, 明确竞争对手的特点及投标策略, 判断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包括:互联网, 报刊和专业杂志, 产业研究报告及行业主管部门等。而对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内企业竞争环境调查;本行业中每个企业的投标经历;竞争对手的实力和能力;竞争对手的主要特点, 其突出的优点和明显的弱点。
2.3 施工企业自身因素
施工企业自身因素包括: (1) 技术、设备条件。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技术装备能承担多大规模的工程等技术力量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按合同要求完成一项工程项目的重要保证。 (2) 人员条件。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能适应国内外各种艰苦施工环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项目施工操作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操作,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是经验丰富、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分析形式和有决策能力并且可以同施工各方进行交流的人员。 (3) 资金条件。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拥有相当的资金实力, 能够满足项目运作的资金投入的需要。 (4) 竞争水平。竞争水平主要指历次竞标的实际能力、取胜概率等。
3 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策略
3.1 竞争型报价策略
投标报价以竞争为手段, 以争取市场、低盈利为目的, 在精确计算工程量、单价的基础上, 充分估算竞争对手的报价, 以有竞争力的报价达到中标的目的。通常在出现以下情况时, 可采取这种报价策略:建筑施工企业目前经营状况一般, 接到的邀请招标较少, 竞争对手有一定实力, 对本企业会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企业又试图开辟新的投标市场, 业主投标项目风险小、工艺简单、工程量大、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或者了解到业主还有其他正准备开发的项目, 这种类型的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报以有竞争力的报价, 在这种投标环境下, 企业最有中标可能。
3.2 盈利型报价策略
投标报价以盈利为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地区的局面己经打开, 施工能力强, 信誉好, 任务饱满, 经营状况好, 同时又具备较突出的技术优势。相对而言竞争对手较少、实力弱, 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大, 利润丰厚。在这样的环境下, 可采用这种以盈利为目标的报价方式。这种类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业主对这样的施工企业最有信心, 也最放心.如果这样的企业能中标, 应该最能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因此尽管这样的企业报价会稍高, 但业主往往还是会将工程的承包权授予这样的施工企业。
3.3 低价获得项目策略
随着评标机制的不断变化, 国外成熟的最低价评标方法在一些项目中逐步得到应用 (主要是外商投资项目、国外金额机构的贷款项目、国外政府贷款项目) , 采用最低评标方法。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某一工程, 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采用最低价评标方法时, 企业的报价具有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此时, 企业可以采用低价策略赢得项目, 同时对招标文件进行详细的研究, 利用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件中的漏洞, 进行索赔, 以提高获利空间。
3.4 依靠核心技术取胜策略
施工方案是施工企业对所拟建工程作的总的部署、对工期、质量、安全的承诺, 主要作用是为了计算相关的费用、编制报价、中标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中, 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优势, 根据企业的特点, 本企业的核心技术, 在充分研究设计图纸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对设计图纸的改进意见, 并与业主充分商榷, 说明其利益的可行性, 从而体现出本企业技术优势, 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中标概率。
3.5 进度取胜策略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 应针对具体情况, 对生产要素要进行合理配置, 从缩短工期为切入点, 提高对业主的吸引力, 同时又为降低投标报价创造条件。
3.6 以质取胜策略
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优势, 首先应具有管理优势, 通过强化管理, 合理的组织施工、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降低生产中的人、材、机消耗, 科学的组织施工, 使工程项目质优、价格合理, 施工企业投标时应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措施, 保证被授予合同后工程质量达到最好, 最终以质量赢得业主的信任。
3.7 先亏后盈策略
招投标是一种公平竞争的行为, 但我国还存在着许多阻碍公平竞争的因素。一种表现是体制上存在非充分竞争状态, 如:有些政府部门在投资项目的管理中, 既充当业主、又充当承包商, 这势必会增加其行业垄断性而削弱市场竞争性。另一种表现是各地、各行业工程建筑市场进入障碍较大, 造成市场竞争性差, 活力不足。面对这样的竞争状况, 采取低价夺标, 先亏后盈的策略, 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为承包商能开辟更多更新的市场区域, 为打开局面、占领市场和提高知名度, 并为以后连续获得更多项目莫定基础。
3.8 低价保本策略
当建筑市场出现竞争激烈, 施工任务不足,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 施工企业为了生存, 只能“饥不择食”, 对投标工程实行微利政策, 以保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 解决设备、劳力闲置问题, 使得企业能够保存实力, 减少亏损。同理, 此处的低价保本报价, 也不是绝对的亏损价。因为, 对一个优秀的施工企业, 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科学的管理、先进的生产技术、敏锐的市场触觉编制出利润最大化而又富于竞争力的报价, 如:对施工图纸设计详细无误, 不可预见因素小的工程可减少不可预见包干费;对于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企业, 可减计技术装备费;根据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考虑冬雨季及工期的因素, 也可减少冬雨季施工费和夜间施工照明费等;采用高素质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 合理统筹施工, 降低工程成本, 也无形中会增大企业创利的把握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彤军.工程量清单下的投标技巧[J].河南科技, 2007 (1) .
[2]张英.浅论工程量清单报价[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5 (4) .
[3]王俊安.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2
一、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一个建筑项目的开展往往包含多个环节,因此影响建筑成本的因素也不是单方面的,这与市场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因素
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影响建筑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设计理念若是在建筑采用的科学技术、建筑的外观和建筑的环保性能方面要求都比较高,那么该项目的建筑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环保性的保持都是会增加一定的建筑成本的。而相对应的,若是建筑的设计理念偏向于经济性和适用性,那么建筑成本就会比较低,可以有效的节约建筑成本。另外设计何种建筑方案也影响着建筑成本,采用直接外包或是公开招标来选择施工单位对成本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而言,公开招标更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
2.建筑因素
建筑结构和建筑用途的不同,都影响着建筑的施工方式和建筑用料,因而也影响着建筑的成本。同样的建筑面积,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例如居民楼或是写字楼,对施工方式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建筑用料也会更加复杂,因此成本也会比较高。而简单的建筑结构例如用于厂房的建筑,施工方式相对简单,而用料也比较少,因而建筑成本也比较低。
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浪费,减少工程返工的概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在后期的维护工作中也可以减少许多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整个工程的效益。4.其它因素除以上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以外,不同的地质条件在施工中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也会给建筑成本带来影响。再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天气因素,也可能会造成工期的延长,从而增加时间成本。以及合作双方的信誉程度、项目参与方是否能良好的配合等,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成本。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成本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导致建筑成本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当面。
1.成本管理目标不科学
一些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目标的不科学现象,在成本的管理中,企业并没有根据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没有对市场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考察。因而制定的项目成本预算不具有科学性,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有效实行,给成本管理带来的阻碍。
2.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建筑成本的管理包含了建筑项目进行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的设计环节到施工再到最后的检测、验收环节都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因此,建筑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建筑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管理工具。许多建筑的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能很好的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手段,很少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用于成本管理中,造成陈本管理的效果不够好。
3.缺乏成本分析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并不进行有效的建筑成本分析,这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因而不能给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导致建筑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企业在进行建筑成本管理中不能进行合理的盈亏分析,致使成本管理无法有效开展。4.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体质,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各部门的分工以及承担的责任分配不明确,因而有些方面的成本问题会出现无人进行管理的情况。甚至部分企业直接将成本管理全部依赖于财务部门进行,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成本管理的控制方式
1.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目标是成本管理的导向,成本目标的制定需要企业对市场进行良好的调查,对建筑施工材料的价格,市场环境等进行熟悉,然后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成本进行合理运算,保证成本目标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实行。另外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项目的调整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与项目的实施具有一致性。
2.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技术已经逐渐引入建筑行业。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企业的账目管理等方面,在成本管理中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成本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运算,使建筑成本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成本管理中涉及的各部门进行沟通以及责任的分配,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使成本管理更加方便,从而更有效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3.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制定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依据,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关键数据。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在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后进行相关的数据总结和整理,然后对项目的盈亏进行分析。分析一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哪些部分的资金使用是合理有效的,哪些环节存在材料和资金的浪费,以及如何操作可以更加有效的节约成本,这些数据和结论对企业在下一个项目的开展中进行成本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得成本目标的制定更加合理,成本的管理更加有效。
4.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施工材料的在一个项目的开展中占据着大量的资金比例,降低材料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一方面企业要选择合适施工的材料进行采购,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的不同,采购不同的材料的,避免高档的建筑材料用于普通建筑的施工中,浪费材料成本。同时采购部门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对材料的价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采购过程中要与供应商进行良好的谈判,致力于压缩采购成本。同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会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过关,返工不仅会浪费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会造成二次使用建筑材料的成本。
5.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对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工作内容、所负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界定。同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进行全方面管理。另外要制定一定的考核机制,对于成本控制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每一个环节出现的资源浪费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促进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监督部门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项目的开展按照预算进行。
四、结语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盈利,因此企业要加强建筑成本管理,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各部门相互配合,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志扬 单位:常州天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恩华.浅析如何控制建筑成本[J].科技信息,2011,(3):298.
[2] 肖振东.优化房屋建筑成本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1,(9):129-130.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28-01
一、施工企业的主要特点
施工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建筑作为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产品有着其他工业产品所不具备的特点,比如建筑产品体积庞大、整体难分、不易移动和复杂多样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施工企业不仅具备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流动性大的生产。一是施工企业的坐落位置,因所承担的项目工程的具体位置变化而变化;二是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及电器设备的施工位置,在施工过程中也因施工对象的上下左右变化而流动,不断的变换操作场所。(二)形式多样的产品。自然环境状况和用途的不同,决定了工程结构、造型和材料的多种多样,这进而影响到施工方法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而没有标准化的产品。(三)技术复杂的施工。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结构,因而建筑施工时往往要强调多工种的协调配合,包括土建、土石方、吊装、运输和安装等多部门的交叉配合,而且涉及到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这就要求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四)繁多的露天和高处作业。因建筑产品裸漏在外,受到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加上产品的体形庞大和生产周期长,大部分时间的施工都是在露天和高处进行。(五)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含义
施工企业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在形成工程项目成本时,通过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费用开支,对在施工项目操作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纠正,将每项生产所需的费用控制在在计划的范围之内,以实现成本目标。
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整合资金、业务和信息,进行明确、适度的分权和授权,实行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有效贯彻战略、持续改善经营、高度协同作业和稳步增加价值的目标。
(二)控制投标的费用成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使施工企业常常处于寻找标的的压力下,他们只注重搜集信息、拉投标和找关系。然而影响效益的因素却是标价的多少。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常常通过压价的方式,以寻求一席之地。
(三)工作,中标前后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施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项目的施工组织工作。首先,要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整个项目要从技术上进行统筹和计划;其次,施工企业的最大目的是盈利,而且一些项目合同中设置的有相应的工程进度奖,為了实现盈利和争取实现奖励,要不断改进技术,创造良好有利的条件实现减缩工期的目的,保证各个环节的良好有序连接。
(四)明确工程项目成本的责任主体。不同的中标工程,其中标价格因中标的降价幅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弄清楚自己所承当的中标工程是否盈利,企业往往要设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分析工程价格的高低,确认是盈利还是亏损,从而编制内部预算或按交通部明确的标准及编制办法制定预算。
(五)制订工程项目成本的细化分解。工程项目成本的责任主体也必须按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分解。这里是指由项目部负责的可控成本,包括机械使用费、材料费、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等。
(六)控制管理费用。按企业统一承担的费用划分有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办公费和差旅费等;按由董事会在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费用划分有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差旅费和会议费等;按由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产生的费用划分有聘请中介机构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等;按企业应当缴纳的费用和税收划分有技术转让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按市场变动情况对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划分有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存货跌价准备和计提的坏账准备等。
(七)改善经营管理。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等多种技术措施,从而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技术措施,以降低消耗、减少成本和提高工效;为了实现缩短验收时间和杜绝返工现象出现,从而节省开支费用,应该严格加强对质量进行监管。二是通过各部门的良好分工与合作,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八)严格施工检查。虽然实现了中标的责任成本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施工过程和执行度如何,却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标准,因此只有在施工过程在不断地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纠正出现的目标偏差,切实采取措施,实现责任成本的控制目标。
(九)加强绩效评定。首先对岗位进行细化,其次将奖励和晋升制度成文化、系统化,形成一套刚性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责任意识,成文化是要保证奖惩机制的长期化,这样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就会提高对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性认识,也更能将企业整体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统一化。
(十)加强审计监督与信息反馈。对与成本有关的定价和数量方面的合同严把审计关,争取从源头上降低增大成本的可能性,其次要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基建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耗费大的步骤和过程实施成本审计,从领料单、出库单和结余量等关键环节着手,细化审计,抓审计重点,最后要对工程结算方面进行审计,核对实际耗费与上报差异,防止虚报支出。
作者单位:中煤矿山建设集团
参考文献:
[1]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四流”,创造“一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张涛.管理成本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
[3]陈靖.全面预算在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7.
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策略 篇4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危机
能够给企业的声誉或经济利益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都可以称为企业的危机, 从这个定义出发, 施工企业面临的危机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 施工企业面临的危机也就越来越多样化。
1. 市场危机。
市场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没有市场, 企业将不复存在, 因此, 作为施工企业, 最大的危机是市场危机。一个施工企业要生存, 就必须从市场上去拿定单;要高质量的发展, 就必须拿到含金量高的定单。如果一个施工企业在较长的时期不能从市场拿到含金量高的定单, 或者根本就拿不到定单, 显然, 这个施工企业就面临着市场危机。
2. 财务危机。
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 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添置机具、设备, 购置生产原材料, 但由于工程款的支付具有滞后性、不完全性, 设备折旧摊销周期较长, 因此, 企业需要长期垫付大量的资金。然而, 一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不足或者呆帐、坏帐太多, 企业就面临着财务危机, 直接危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安全危机。
安全危机一直伴随着企业的生产全过程, 施工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必将威胁到企业的信誉和队伍的稳定, 甚至可能拖跨企业。如湖南某大桥发生的重大坍塌事故, 不仅造成6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900多万元, 而且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公司被勒令解散。
4. 质量危机。
1999年1月4日, 重庆市綦江县城区一座步行桥突然整体垮塌, 这次因工程质量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造成40人死亡, 经济损失惨重。随后, 重庆市对全市在建和已建的305个建筑、设施进行了质量大检查, 对存在隐患的47个工程勒令停工或整改, 这些企业都承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由此可见, 工程质量对于工程项目本身和企业有多么重要啊。“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如果我们不在施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控制质量, 企业必将面临质量危机。
5. 廉政危机。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从严控制, 从源头上把关, 就会造成一些工程建设人员特别是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利用权力贪污腐败, 中饱私囊,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 势必造成工程款的流失和企业利益受损。因此,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由于廉政问题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机。
二、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即危机预防, 危机化解和危机总结。
1. 施工企业的危机预防。
危机管理的重点不在于处理危机, 而在于预防危机。出色的危机预防管理不仅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 积极采取预控措施, 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 从而从容地应付危机。那么, 施工企业应当怎样预防危机呢? (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在企业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 我们容易看到企业存在的危机, 但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 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例如企业的市场危机, 在企业市场份额较饱和的情况下, 我们往往注意不到, 然而, 一旦企业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 必然造成“士气低迷、人心涣散”的局面。所以, 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意识, 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 (2) 引入危机管理框架结构。目前, 很多施工企业总是在危机发生后才建立危机管理小组, 以协调和控制危机及其产生的影响。由于这种小组是临时组建的, 不具备行使一些特定任务所必备的各种技能, 同时挑选小组成员、了解事故的前因后果、信息反馈和决策都要花费很多时间, 结果造成事故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处理,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更坏的社会影响。因此,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 包括事先确定危机管理小组, 事中分析危机影响, 事后提出改善建议等。 (3)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及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 及时捕捉警讯, 随时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 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例如, 施工企业应当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进行预警, 一旦企业负债过高或者现金流不足, 就应当采取租赁设备代替购买新设备、少承揽需要垫付大额资金的项目等措施来降低资产负债率, 提高企业现金流量。
2. 施工企业的危机处理。
(1) 迅速启动危机处理计划。一旦企业发生危机, 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启动危机处理预案, 包括收集准确的信息、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寻求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帮助、控制事发现场、防止危机进一步升级等。 (2) 做好对外信息公布。危机发生后, 施工企业应当尽快调查事情原因, 弄清真相, 尽可能地把完整情况告诉新闻媒体, 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在对外发布信息时, 诚心诚意是施工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 因此, 施工企业在对外发布信息时, 不应该隐瞒事实真相, 对调查清楚的要实话实说, 对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或者没有得出结论的, 等搞清楚后再说。企业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 使用互联网、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 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对措施等内容。
3. 施工企业的危机总结。
主要是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 对施工管理过程进行完善,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正, 对员工进行教育, 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出现。有的施工企业由于怕花钱、嫌麻烦, 往往忽视危机总结, 一旦危机化解, 就高枕无忧、万事大吉, 于是相同的危机总是在企业重演。这种情况在中小型施工企业中仍屡见不鲜。
三、施工企业处理危机的原则
1.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
企业应当安排高层管理者担任危机管理的主要负责人, 直接参与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危机管理负责人应当具备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足够的指挥权、决策权。企业的重大危机应当有企业领导班子以及一把手的支持和直接参与。
2. 从源头控制危机。
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避免危机的发生, 有效方法是未雨绸缪、从源头控制危机。防范市场危机, 关键是做好战略规划和市场分析, 超前做好战略转型准备和潜在市场分析, 调整市场开发思路;防范安全危机, 关键是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 做到安全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防范廉政危机, 关键是做好廉政教育和监督, 使其不会不廉政、不愿不廉政、不敢不廉政。
3. 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一些施工企业发生危机时, 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和侥幸的心理, 不仅不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还想方设法掩盖事实真相, 那知“纸包不住火”, 不仅危机包不住, 还会因为施工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限制造成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和办法消失, 给企业的利益和信誉造成更大的损失。
4. 把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5
关键词:施工成本;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一、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成本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利益,也影响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品牌名声。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的效果。但是,在我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建筑施工方面的成本管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这些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效益。根据研究,主要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因素归纳成以下四点因素。
(一)成本管理人员因素
管理人员是成本管理的执行者,成本管理人员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者的质量和企业整体的水平。成本管理人员由于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淡薄,这就会引发实际企业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再者,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吸收成本管理人才的体制不完善,这就会导致所得的人才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水平差,专业技能差的人员混进到了成本的管理过程中去,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成本管理制度因素
管理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应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够建立健全起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不重视,甚至对成本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过高,且建筑工程质量也较差,这就是受到了成本管理制度因素的影响。
(三)成本管理监督因素
成本管理监督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的好坏,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成本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做好企业成本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如果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建筑施工的成本。
(四)成本管理执行力因素
执行力则是对一项要求的执行,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懒散,制度不全,执行力较差,因此,很难将成本管理的效率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
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应对政策
(一)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乎到整个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继续发展,能不能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离不开人的操作和管理,更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想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就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还要对一些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在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要完善更好的人才监督和人才选拔工作,真正的做到尽其才,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
(二)健全可行性成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但是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落后的成本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极大地威胁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各个企业应当健全可行性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同心协作,努力克服在实际建筑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建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要不定期的对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效率进行有效的分析,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三)做好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能够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同时也要做好经济的核算,并尽量的减少相关费用的浪费支出,以便于企业能够取得更好的利益。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科学合理计算出人工、材料等方面的费用,事半功倍,达到利益效益双丰收,以此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和存储,坚决避免浪费或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优化建筑施工的方法,提升施工的整体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也要做好对机械的保养和维修,力争使其发挥最大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施工项目资源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资源是多样的,其中包含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应该加强对这些建筑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极大的控制建筑施工成本,与此同时,企业也要能够为这些资源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将这些资源的真实情况全部的进行反映和记载,以便对这些施工项目资源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减少建筑施工的成本,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也逐渐完善,但是在我国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管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积极的融入到现代化潮流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不断的改善自身成本管理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态势。
作者:李米乐 单位: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258
[2]陈金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3:90-91
[3]陈书平.影响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风,2012,02:162
[4]袁景森,彭想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施工技术,2010,S1:470-472
关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 篇6
所谓投标报价策略,是指投标单位在合法竞争前提下,依据企业自身的实力,确定投标报价目标、对策和技巧。通俗地说即是当一个项目建设单位发布招标公告,施工单位购买招标文件后,企业立即成立一个以经营开发部长为组长,由商务标、技术标相关人员组成的投标报价小组。投标小组要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质量要求、有效工期等预测可能参加竞标的单位。投标时,企业要根据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既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要考虑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要分析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按照工程的类别、施工条件等确定投标策略,采取相应的投标报价技巧。
一、企业投标报价的注意事项
1.注意积累报价资料
一般接到招标文件到开标日期,时间都很紧促,仅靠几天的做标分析就做出投标报价是很困难的,而且这种中标的可能具有投巧性,因此平时对有关资料的积累和经验总结是报价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所积累的资料和总结的经验越多,投标报价就会心中有数,报价效果就会越好。
2.标价计算应合理
标价计算应在自己企业的成本范围内,不能一味的为中标而中标,甚至为中标而无限压低报价,最后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是难以估量的,低价中标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应将标价计算在合理的范围内。
3.定额的选用要慎重
工程报价时,业主规定定额时,应按业主要求执行;未严格规定时,投标者应按照招标文件有关资料,特别是技术规范来选用定额,同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工程情况、自然气候条件、工人素质、机械水平、工程技术规程、工程监理情况以及其它因素。
4.明晰投标基本程序
投标工作基本程序:作为一个建筑企业,一定要弄懂投标的基本程序,特别是到外地投标,要注意及时到当地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等监管、服务部门进行咨询,否则,摸不清当地政策,可能会产生连报名都报不上的严重后果,会吃大亏。企业经报名参加投标,通过资格预审取得招标文件后,首要的工作是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招标文件具有法律法规性、全面性,体现了招标人的意愿。只有在充分了解其内容及实际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安排好投标工作。
二、选择投标报价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
1.技术能力
投标项目往往对投标单位提出了明确具体或相应的技术装备能力要求。如果不能适应,就需要更新或新置技术装备,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这样就增加了报价成本。投标单位能否承担该部分增加的成本,或增加该部分成本后,投标报价是否仍具有竞争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目标的确定。反之,如果投标人本身已具有相应的技术装备能力,则在确定经营目标时就可作为竞争优势来考虑。
2.投标项目的竞争程度
所谓竞争程度是指参与投标的单位的数量和各竞争投标者相互之间的竞争优势对比程度。它是从外部制约着投标单位效益目标选择的分寸。投标的竞争性决定了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必须以内部条件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充分分析企业在项目投标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不足,制定正确的投标目标。
3.投标项目可带来的后期市场机会
所谓后期市场机会,就是投标单位在争取中标后,可能给今后连续性投标带的中标机遇,或是在今后对类似项目在投标时采取中标占有有利位置。如果后期市场机会较多,对投标单位树立形象和扩大市场有利,那么对这一招标项目在经济利益上做某些让步达到中标目的也是有利的。如果后期市场机会不多,那么对投标的经济效益要着重考虑。
4.项目是否允许分包或转包
有的投标项目所要求具备的资源,投标人不能完全满足,或投标人采取分包或转包可规避某些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招标人是否允许采取分包或转包,如果允许采取分包或转包,分包或转包的成本也应充分考虑和分析。除此之外,对于不同投标单位来说,诸如承包工程交货条件、付款方式、历史经验、风险性等都是影响到投标目标选择的因素,从而对选择投标目标的决策起重要作用。
三、投标报价技巧
1.实施不平衡报价
不平衡报价法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确定总价的基础上,再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这样在不提高总价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又不影响中标。
不平衡报价法通常在以下情况中采用:第一,对于结款日靠前的项目应报高价,例如:开办费、桩基等费用,这样有利于资金的回收和周转,而设备安装、装饰等后期工程项目可将报价调低。第二,对于工程量中增加的项目,可以提高单价,可以多获得利润,而对于工程量中会减少的项目,制定的单价可以降低,这样在工程结算时损失不大。对于这两种情况要做统筹考虑和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抬高单价。第三,对于工程设计图纸中需要在以后增加工程量的,可以适当提高单价。第四,对暂定项目要做具体分析,应由业主决定实施与否,指定一家施工单位施工,工程不分标的情况,可将单价做高些,而工程分标的情况下,暂定项目就不宜报高价,避免抬高总报价。第五,对于单价包干的混合制合同,应进行提高高价。这是由于这样的项目风险比较大,并且在完工后全部结算回来,对别的单价项目可以适当降低。第六,对工程量大的项目中的人工费及机械设备费报得较高,而材料费算得较低,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第七,对单纯报计日工和计日工台班机械单价,应提高报价,这样可以多获得盈利。
2.倒计时报价
由于投标竞争激烈,为迷惑竟争对手,可在整个报价过程中,仍然按照一般情况进行,甚至有意泄露一些虚假情况,如宣扬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不打算参加投标(或准备投高标),表现出无利可图不想干等假象,到投标截止前几小时,突然前往投标并压低投标价(或加价),从而使竟争对手措手不及而败北。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起草人之一,刘慧教授在1992年出版的《国际招标与投标》一书中举例说道:“日本某公司在国际承包工程投标时,曾把我国的一个较大的建筑公司作为瞄准的竞争对手。他们准备了两套报价方案。一套高价若我公司不参加投标,就能得到较高的利润;一套低价,以备在我公司参加投标的情况下,与我竞争。幸好我国企业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报价做好后一直稳而不发。最后,日本公司等待不及,错认为我公司不参加投标,就发出高报价投标。
3.创造优惠条件
招标人评标时,施工方案和报价是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全部,还应该有其他条件作支撑,如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工程的工期等。所以,在投标时若能主动提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减工期、提前竣工,共享某项技术专利等,都是吸引招标人、有利于中标的手段。
4.低价吸引
除了按正常的工程条件报价外,还可以把工程中那些风险较大的或没有把握的工程先抛开,并在报价单中加以注释,标明由双方协商解决。这样可以降低报价,用低价吸引招标单位,然后在合同谈判中逐步提高报价。
5.多方案报价
在投标书上报两个价格,既按照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然后再提出:“如果技术方案或招标文件中相关条款能够做适当改动时,则本报价人的报价可降低百分之……”,从而给出一个较低价,吸引业主。
6.联保法
一家实力不足,联合其他企业分别进行投标,无论谁家中标,都联合进行施工,即常规说法上的串标,有利大家分。总之,在目前招投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任何建筑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重视招投标市场的开发,而在招投标过程中研究市场行情,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总结投标的策略和技巧,把招投标市场中的每一次搏击,都作为企业成长历程的加油站,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企业定额,准确把握企业自身的报价底线,争取在有限资源中的获得最大利益,实现企业规模、效益双丰收。
总之,在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投标策略与技巧才能提高自身的中标率。但是当然不是所有的投标技巧都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施工单位必须详细了解,认真分析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也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有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投标报价制定团队,否则要选择合理的投标策略和技巧和制定适当的投标报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中标的概率当然也不会太高。
参考文献:
[1]段计青.如何更好地编制建筑工程投标报价[J].科学之友,2011(11)
[2]达菊霞.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投标策略与技巧[J].中国科技信息,2008,(04)
施工企业投标与报价策略研究 篇7
投标是指准备承包项目的企业(投标人)经发包人审查获得投标资格,根据招标文件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条件,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济目标,在满足招标文件中关于工期、质量、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等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投标书和报价,并争取“中标”获取项目承包权的活动。投标是施工企业为争取获得承包工程的竞争活动,是企业在公路建设竞争中承接任务的一种经营手段。它不只是施工企业之间的造价竞争,也是企业之间比实力、比信誉、比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比管理水平、比应变能力的竞争。
一、投标策略
投标策略是指投标人在投标竞争中的指导思想与系统工作部署及参与投标竞争的方式和手段,投标策略作为投标取胜的方式、手段和艺术,贯穿于投标竞争的始终,内容十分丰富。
1. 信誉取胜策略。
在商品经济市场,产品的质量、信誉是制胜的法宝,建筑施工市场也是如此,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信誉就在于以往的施工项目中能保证质量并及时交工、技术先进、遵守合同、服务周全等。企业信誉好,报价就可高一些,中标率也大。依靠企业长期形成的良好社会信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优良的工程质量和服务措施、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合理的价格和工期等因素争取中标。
2. 先亏后赢策略。
对大型分期建设工程,一期少算利润争取中标;二期凭借第一期经验及信誉,容易拿工程,再将第一期利润补回。采用这种方法应首先确认业主是按照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同时要求承包商拥有十分雄厚的实力和很强的管理能力。
3. 知己知彼策略。
调查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承包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方面的调查,做到知己知彼。对工程建设所需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来源、价格及未来施工期而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询价调查工作,使所做报价更合理更具竞争力。承包市场调查分析就是实事求是地对比分析本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它们的技术特长、管理水平、经营状况怎样,在投标文件中取长补短提高中标率。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快速决策方法测算得标概率,选择出合理的投标报价方案。
4. 投其所好策略。
每一个工程都有自身的特点,主要的难点及技术关键,这也是业主所主要考虑关心的问题。所以投标人要在对投标项目资金来源与付款分析的基础上谨慎决择投标报价,如果资金短缺,报价以保本微利为好;如急需工程,在做施工技术方案时以工期取胜;如工程复杂,不良地质地段多,需要较大难度的施工技术,则企业投标要以较先进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现代化设备水平为主攻方向。
5. 强强联合策略。
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是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内容经常变化,因而一个企业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承接各类项目有时是不可能的。企业把自己搞成一个能承接各类项目大而全的企业也是不现实、不经济的。善于经营的企业,必须既善于管理自己的企业,还要善于根据市场需要寻求合作伙伴,利用别人的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6. 保本或微利投标策略。
施工企业的经营业务近期不饱满,或预测市场工程项目因资金不足开工较少,为防止职工“窝工”,投标策略往往是多抓几个项目,标价以微利或保本为主。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考虑,施工企业都要有一个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如果施工企业是为了参加市场竞争,打入其他新的地区,开辟新业务,并想在这个地区占据一定的位置,往往在第一次参加投标时,用最大限度的低报价、保本价、无利润进行投标。一旦中标,精兵简政,优化组合,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新工艺,降低消耗和成本来完成此项目,力争减少亏损或不亏损。
二、报价策略
投标报价决策是投标人经过慎重研究,就计算的标价结果和标价的静态、动态风险进行分析讨论、作出调整计算标价,即提出更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的最后决定;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将对投标企业能否中标及中标后实施工程的盈亏起着决定性作用;任何投标报价策略都是以在投标报价中使业主可以接受,而中标后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为前提的。因而,确定一个适度的较低报价,才能增强自己报价的竞争力,使之中标后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投标人确定最终报价时,要尽可能遵循“全面考虑、综合调整、合理报价”的原则,增强报价计算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防止因错报、漏报或超报降低中标率,甚至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所以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策略的运用相当重要。
1. 对比分析评估策略。
报价决策也要知己知彼,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公司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作为报价决策的主要资料依据是本公司算标人员的计算书和分析指标。在进行报价决策时,应正确分析本公司与竞争对手情况,选择出合理的投标报价方案。
2. 不平衡报价策略。
不平衡报价法,是相对通常的平衡报价(正常报价)而言的,指在总价基本确定以后,在保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将某些分项的单价定得高一些,或将某些分项单价定得低于正常价,以保证总报价的竞争力。通过调整内部各分项的报价,达到既不提高总价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可以调整的项目包括:(1)能够早日收到价款的项目;(2)估计今后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单价可定得高一些;将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3)无工程量而只报单价的项目,可适当提高一些;(4)暂定工程或暂定数额的报价要具体分析,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般如果估计今后会发生的项目,可适当提高单价,反之,则应降低单价;(5)图纸不明确的,估计明确后工程量要增加的,可以提高单价;工程内容说明不清楚的,单价可适当降低,待索赔时再提高价格。
3. 多方案报价策略。
有些招标文件工程范围不很明确,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或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时,可在充分估计投标风险的基础上,按多方案报价处理。先按照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再向招标单位提出,如果某些条款作某些变动,则报价可以降低多少,由此报出一个较低的价格,以吸引招标单位,增加中标概率。这种方法运用时应注意,招标文件一定明确可以报多个价,如果明确不允许的话,绝对不能使用,否则会导致废标。
4. 利润最大报价策略。
一般来说下列情况报价可高一些:(1)施工条件差的,如场地狭窄、地处闹市的工程;(2)专业要求高的技术密集型工程,而本公司在这方面有专长,声望也高;(3)特殊的工程,如港口码头、地下开挖工程等;(4)业主对工期要求急迫的;(5)投标对手少的;(6)支付条件不理想的。
5. 降价系数策略。
当经过对自身报价水平评估分析和各投标对手的动态、信息研究的结果,感到报价优势不大,应加强自身报价的竞争力,可在开标前以投标致函的方式,采用降价系数来最后调整报价。对于递交标书前最终审核投标报价发现有个别错误时,为避免重新计算标价,也可采用降价系数来确定最后报价。一般在最初填写工程量报价单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价时,应通过分析测算设定一个降价系数,以便提供给最后报价决策参考用。
6. 低报价高索赔策略。
在招标文件不是采取固定总价承包的条件下,可依据招标文件中不明确之处并有可能据此索赔时,可报低价先争取中标,再寻找索赔机会。采用这种策略就要求施工企业相关业务技术人员在索赔事务方面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
7. 风险附加策略。
道路工程建筑,受到政治、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事业。除对一些特殊严重的风险,合同条款可以明确赔偿责任外,业主会在合同写入一些开脱承担风险责任的条款,试图将不可预见的风险推给承包商。在报价时,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计价方式,增加风险性报价,将这款项归入利润附加费中,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三、结论
投标报价决策所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任何投标报价策略中的方法都不是最完美的,都需要投标报价的决策者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具体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得投标报价的策略趋于完善。要真正准确而且有把握地确定一项工程施工项目的投标报价需要对不同的策略进行综合的运用和平衡,才能提高中标的概率。
摘要:在当今招投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为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何施工企业都必须重视投标与报价策略的研究。对投标与报价两个方面的策略进行系统研究,望能使招投标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施工企业能更好提高自身质量。
关键词: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
参考文献
[1]杜晓铃.工程量清单及报价快速编制技巧与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尹贻林.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盛洪飞.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4]刘尔烈.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周伟.道路经济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6]雷俊卿.合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建筑施工企业校园招聘策略 篇8
一、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及择人标准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为建筑, 其具有单一性、固定性及不可复制性, 建筑行业流动性大;施工企业多与砖、钢筋、水泥等打交道, 因此工作辛苦, 大多在露天作业, 受气候及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一般工作生活环境较差。根据建筑行业这些特点, 要求所选人才要有不断创新的观念, 务实的作风、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以及对建筑行业特殊环境适应性。
二、校园招聘的特点分析
校园招聘通常周期较短, 区分人才的优劣较困难, 招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有难度, 评判标准难统一, 离职率较高。
三、校园招聘策略
(一) 做好校园招聘的前期准备, 制定企业校园招聘的较详细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 根据本企业人才战略规划, 拟定企业当年需在各高校招聘的人才数量、学历层次、专业、性别比例等人才需求计划。需求计划对引进的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 同一部门 (或同一工程项目部) 人员要在学历、资历中形成梯队, 要避免出现地域或背景相同人员过多的现象, 还应考虑男女比例问题, 建筑行业大量需要男性, 但为了留住骨干人才在企业稳定长期发展, 必须考虑其组建家庭问题;同时女性工作心细、在做工程资料方面往往比男性工作更出色;女性在工程资料的签证、树立企业形象方面也有优势。
建筑施工企业引进人才从专业方向分:工程技术类主要有土木工程专业、路桥专业、测量专业、地质专业、地下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机电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等;管理类主要有:MBA、企业管理、党政文秘专业、新闻专业等;经济类主要有:工程造价 (工程管理) 专业、财务审计专业、物资供应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
其次要组建招聘人员机构, 根据招聘的统筹安排, 组建招聘小组, 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负责联络与协调工作, 明确招聘小组职责, 时间任务及工作分工。具体招某专业人员时, 由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专业部门人员直接参与。对招聘小组人员进行短暂的招聘相关知识的培训, 要明确校园招聘流程, 提高招聘人员素质。
第三要选择在校园招聘适当的宣传形式, 通过不同的宣传渠道, 在企业拟招聘的学校宣传企业形象, 为企业招聘营造声势。可以定制企业宣传画册、海报, 制作幻灯或录制VCD, 利用企业网站及高校网站进行宣传。
第四要选定拟招聘的学校, 确定企业进校招聘的时间。拟定招聘的相关高校、相关专业、联系方式、联系人, 及时与各相关学校联系, 了解并收集其毕业生专业、生源、人数及学历等情况, 可在中国高校网上搜索相关信息, 保持与相关学校的密切联系, 明确各校的“双选会”时间, 结合企业情况确定校园招聘时间。
第五要预先设定好企业面试及笔试的相关问题。要根据企业文化特点, 针对企业用人标准设定面试的问题及应聘人员较理想的答复, 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待人处世态度、学习专注程度、发展潜力、基本生活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等;对于笔试题型, 要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查、专业知识的考查、相关知识面的了解等等。
(二) 实施校园招聘
1、组织专场招聘会。积极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 选定合适的进校招聘时间, 一般在9至10月份, 并在学校组织毕业生双选会前组织;在学校张贴企业招聘海报, 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招聘推介会, 有条件的可以播放企业的宣传片, 组织分管领导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情况;与应聘学生互动, 现场回答学生的提问等。组织填写应聘学生基本情况, 收集应聘学生的简历。
2、参加学校组织的双先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生双选会, 要将企业招聘摊位布置得鲜明有特点, 要将企业的简介及前景、拟招收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企业为拟招聘的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薪酬待遇、人才成长空间和职业规划等情况进行宣传。
3、通过网络招聘。企业招聘小组可以将企业招聘情况发至拟招聘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上, 应聘学生可以通过登录企业网站招聘平台填写简历, 或者将应聘简历发至企业设置的招聘邮箱中, 招聘小组通过网络及时予以回复, 对初选合格的人员, 及时通知面试或笔试。
4、及时高效快捷筛选简历, 挑选人员。由于招聘的时间短, 工作量大, 任务重, 需要在有限的时间, 运用适当的方法, 甄别几乎千篇一律的应聘人员简历, 选出建筑企业需要的人才。
5、招聘结果处理。对于企业录取的毕业生, 应立即与毕业生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 并对违约行为进行规定;签订就业协议后, 应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 体现企业的关切与重视, 要积极组织毕业生到企业相关项目部进行生产实习, 提前了解项目部施工生产过程, 切忌一经签订就业协议就不管不问, 要防止学生毕业前尚未到企业报到就提前终止协议, 造成招聘工作前功尽弃。
(三) 通过校企合作, 提前选择毕业生
通过与相关学校衔接, 企业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项目部提供给学校作为在校学生认知实习的基地, 为尚未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企业与学生之间便有了较长的交流时间, 为企业提前选拔、直接考查、试用人才提供了机会, 是企业人才储备更好更适用的形式。当然, 项目部提供实习场地, 肯定会影响工程进度、增大安全管理的难度, 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应当慎用。
企业的发展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呈梯队发展的, 作为人才储备重要形式的校园招聘工作, 也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为了使企业校园招聘工作持续发展, 企业必须树立形象、兑现招聘承诺、积极培养引导, 用真诚的关心感动学生, 用切实的措施培养学生, 让其尽快融入企业、在企业中建功立业;学生在企业的发展好坏必将影响企业的人才引进政策及人才储备政策, 也必将影响企业以后进行校园招聘的效果。
摘要:校园招聘是企业引进人才、储备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各大中专院校招聘到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 是企业面临的重大的问题。文章就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及择人标准做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校园招聘的策略及具体实施的流程。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9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所产生的费用总和。施工成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成本, 另一种为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 工程实体所消耗的人、材、机的费用[1]。间接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 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涉及面比较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保证质量、工期、进度和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对工程费用进行控制。控制费用可以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方法来实现, 控制目标, 降低费用, 实现目标利润。
2 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
2.1 人力因素
过去我国以廉价劳动力丰富而闻名, 但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社会逐步转型, 劳动成本也在逐渐上升。并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 市场上农民工的工资大幅度提高, 并且施工队也不是单单由廉价的农民工组成, 而是有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参与进来, 例如:工程师, 造价师, 建造师等等, 他们各自分工不同, 负责的板块不同, 这就直接导致了项目成本的上升。另外由于以前雇佣的劳动人员, 都是低学历人员, 因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
2.2 材料因素
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因此, 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 对于降低工程的造价, 降低成本非常重要。因此, 做好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而且很多材料由于不恰当的储存方式, 二次搬运等问题, 造成材料的严重损坏和浪费。因此, 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材料的管理, 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2.3 现场管理因素
有时候本来一切成本都已经计划妥当,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 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例如:天气不好, 不能正常施工;图纸和实际存在误差不能施工;施工用具不齐全, 不能施工等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工期的延长, 工期一旦延长, 就会远远超出成本, 单单只是一天所有工人们的工资就让预算成本不堪重负了, 更何况, 工期通常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 成本根本无从控制。因此应该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 尽量将施工成本降低到最小。
另外很多施工管理人员, 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也并不是管理学专业毕业。这就直接造成了, 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 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水平的低下, 会造成调度的不合理, 各部门组织配合的不紧密, 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 导致成本上升。
2.4 施工机械的使用因素
项目施工离不开各种施工机械, 例如:塔吊, 卡车, 铲车等。很多时候, 施工企业对于这些施工机械的利用往往不合理, 例如:塔吊布置不合理, 这就导致了机械使用的浪费。机械使用的浪费直接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加[2]。
3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3.1 合理地计算成本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其主要途径就是降低成本支出、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 企业应该做到“以收定支”,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以便于可以及时发现成本超额的原因。另外一方面, 要加强合同管理, 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 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想要合理的计算成本, 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预算之内, 成本审核人员就要具备专业的成本计算素质, 也要求审核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于计算成本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的逐一的审核排除, 想让审核人员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审核人员在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上都非常的优秀;第二, 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 秉承客观、公正的理念,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在预结算过程中, 积极和有关各方进行积极的沟通, 从一个工程的方方面面, 去了解可能存在的成本隐患, 成本因素[3]。只有综合了各方因素, 成本的计算才会更加周密。预算也会更加准确, 预算成本也是一个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因素。
3.2 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
无论是工程的审核人员, 成本计算人员都要亲自走入施工现场, 切实的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 对成本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 以备不时之余。前期的理论再周密也需要实地考察, 才能保证预算成本的基本契合。在施工现场以最直观的感受判断成本、控制成本。有些时候虽然成本看起来还在预算之内, 熟不知是用伪劣的产品和聘用缺乏施工经验的劳动力实现的。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遗留的经济成本是巨大的。一旦工人施工出现伤亡, 或者建成之后建筑使用者因为质量原因有所损伤, 企业就面临着巨额的赔偿, 无形中成本又大大增加了。
3.3 做好成本审核问题
在建筑造价预算成本审核时, 要结合实际情况, 把握建筑工程的重点, 也可以直接套用定额的项目审核。但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 认真核对建筑项目的审核内容及审核对象;其次, 严格审核换算定额的子目;再次, 预算工期, 期间的天气情况, 工人的工资, 伪劣天气的补偿费, 施工材料的造价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逐一考虑到位。才能做到预算成本的基本准确。
4 结束语
房价的居高不下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购买房屋,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希望以此获利。求利心切导致了急于求成, 对于成本预算问题经常不够精打细算, 导致许多企业成本严重超额, 甚至会超额几倍, 即便是这样, 工程的质量却也难以保障, 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 就要总结出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 以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实现建筑工程和建筑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总之, 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不可小视, 希望建筑行业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审核方法, 严格遵循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 防止建筑工程中较大误差的出现, 进而提高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作彤.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D].北京邮电大学, 2009.
[2]冯红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7) :147.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10
对于企业来说, 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 企业的主旋律就是形成利润。但盈利有多种方式, 掌握项目前期的投标策略和报价技巧就非常重要。但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 招投标工作日趋规范, 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招投标不仅是施工企业管理、经济、技术、设备、信誉等综合能力的竞争, 也是投标报价的竞争。
施工企业如何使自己在中标后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投标报价是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在报价策略上。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时, 哪些分项报价可高些, 哪些分项应该低些;或在一个工程中, 在不影响投标总价的情况下, 哪些单价可定得高些, 哪些可定得低些, 都有一定技巧。运用得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工程的中标与否, 也会影响到盈利水平。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上, 有多方案报价法、采用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许诺优惠条件法、争取评标奖励法等, 而投标企业在投标活动中采用不平衡报价手段则是保持投标报价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基本理论
(一) 不平衡报价的概念
不平衡报价是指施工企业在投标总报价确定的前提下, 有意识地调整某些项目的单价或数量, 旨在从设计修改引起工程量或单价变更中获得额外收益。
(二) 不平衡报价的原则
不平衡报价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固定项目宁低勿高;二是设计图纸不明确或有明显错误的, 估计今后会修正的项目, 其单价则会高些, 以利变更估价时采用;三是预测到以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 其单价则会高些, 反之, 其单价则会低些;四是对难以准确计算工程量的项目, 其单价可报得高些。虽然对总报价影响不大, 但一旦实际发生工程量比投标时工程量大, 企业就可以获得较大利润, 而实际发生工程量比投标时工程量小, 对企业利润影响也不大;五是对于先期施工的项目, 其单价会定的高一些, 可增加早期收入, 加快资金周转。对后期施工的项目, 其单价会定得低一些;六是对于可以价格调整的工程, 当利率低于物价上涨时, 则后期施工的工程细目的单价应报的高些。
(三) 不平衡报价的通常作法
一是不平衡报价要适度, 一般不要超过30%;二是对于常规项目最好不要提高单价;三是若业主要求提供“工程预算书”, 应使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与预算书一致;四是同一标段中工程内容完全一样的计价细目的综合单价要一致, 不同章下工程所用的工料机单价也要一致。
(四) 不平衡报价的目的
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中运用不平衡报价其目的就是“早收钱“或快收钱”。
一是赚取由于工程量改变而引起的额外收入;二是改善工程项目的流动资金;三是赚取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额外收入。
三、不平衡报价在投标报价中的应用——收益现值法
(一) 收益现值法基本理论
不平衡报价给出了优化报价的方向, 但实际操作时并不方便, 因为缺少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 不同报价方案的优劣很难判断。一个报价方案的优劣指的是在一定的前提下, 它内含的价值大小, 这个价值不仅取决于总价, 还取决于收款时间和分项工程的单价布局, 因为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 现在收到的一元钱与将来收到的一元钱是不等值的, 或者说, 现在的一元钱更值钱。为了便于比较, 可以预期收益的现值作为投标报价方案的评价指标是合适的, 预期的收益现值的收益越大, 报价方案越好。
所谓收益现值就是将未来不同时期收益 (利润工程款) 则算成现在的价值。设折现率为i, i可取为银行的贷款利率, 未来第n期末有收益FV, 这里的期可指年、月或其它与i对应的计息期, 则此收益现值为:PV=FV/ (1+i) a
投标方案的现值计算可按施工组织实际的进度计划, 确定各分项工程的完工时间, 分别计算分项工程的现值, 汇总后得到投标方案的现值。
设工程第j项工程量为θj (j=1, 2, …, m) , 第tj个月末开工, 预定nj个月内均匀完成, 单价为pj, 工程款当月末支付, 月折现率i, 则该分项工程的现值按下式计算:
PVj= (P/F, i, tj) (P/A, i, nj) [ (θj·Pj) /nj]
式中: (P/F, i, tj) =1/ (1+i) tj为复利现值系数 (或贴现系数) ;
(P/A, i, nj) =[ (1+i) nj-1]/[i (1+i) nj]为年金贴现系数。
工程进度款总现值为:PV=∑PVj
(二) 收益现值法优化步骤
采用收益现值作为评价指标, 按不平衡报价原理逐步进行报价优化, 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一是确定各分项工程的常规报价和总报价;二是确定主要分项工程报价的浮动范围;三是确定主要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完工时间;四是按不平衡报价原则, 在各分项工程报价的合理浮动范围内, 取定一组报价;五是计算上述报价方案的现值;六是比较现值, 取现值较大的报价方案;七是重复4~6步, 直到确定现值相对最大的报价方案。
(三) 收益现值法的应用
实际应用现值法时通常有两种情况:
1. 总报价不变, 但实际收益较大。
实际的收益较大即收益现值较大。按不平衡报价原则, 适当调高前期工程的报价, 降低后期工程的报价, 并维持总报价不变, 按上述步骤, 通过试算确定现值相对最大的报价方案。
2. 实际收益不变, 降低总报价, 以提高招标机会。
实际收益不变, 即保持收益现值不变。首先计算出常规报价方案现值, 先假设总报价不变, 按上述情况 (1) 的计算过程, 确定一个现值相对最大的报价方案, 然后降低部分分项工程报价, 使投标方案的现值与常规报价的现值近似, 此时, 投标总报价自然就低于常规总报价。
计算表明, 对于工期较长、规模较大的工程, 采用收益现值法优化报价方案, 可使项目的收益提高1%~2%。
四、规避不平衡报价的风险
在投标报价中合理的应用不平衡报价可以较快提高企业收益, 但在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施工企业要想在投标时中标又能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收益就应该在应用不平衡报价的同时合理的规避其风险。
(一)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策
投标报价的关键是决策。投标决策前必须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调查投标环境, 除了对企业自身条件及招标项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外, 还要对招标项目的客观条件进行综合了解, 即对工程施工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进行国际工程投标时, 还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 从而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分析判断是否正确, 取决于对项目的充分调研、掌握资料的丰富程度、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施工企业自身经验的积累。当然, 最终决策时, 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是很重要的。投标报价时力求达到的效果是报价时高低相互抵消, 投标总价保持不变。
(二) 科学分析判断工程量
在投标决策前, 投标人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它必须科学地分析、判断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的准确性, 如果根据经验判断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不合理, 并且有绝对把握认为其中列明的某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是错误的, 比实际的工程量要少得多。那么,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 就可以把单价定得稍高一些, 待到验工结算时就可取得比正常结算时更多的利润。当然, 报价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如果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上的工程量比实际的工程量要多, 在实际施工时没有这么多的工作量, 可以报低单价, 似乎是亏了, 结果是:施工时数量少的项目, 单价较低, 亏了一点;施工时数量多的项目, 单价较高, 利润增大。但是, 这里面也有风险, 要看投标人员的判断和决策是否正确。即使判断正确, 业主也可以想办法, 通过签发工程变更令来减少实际施工的工程数量, 甚至强行改变或取消原有设计。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具备一定的运作经验和技巧, 必须对具体情况作出充分调研分析后才可以形成决策, 以规避可能形成的风险。
(三) 把握不平衡报价的尺度
不平衡报价就是利用投标报价时是总标价, 而总标价又是工程量清单中分项工程数量与单价乘积之和的特点, 在投标总价不变的前提下, 将工程量清单中对自己有利的分项工程单价调整得略高于正常水平, 有的单价则略低于正常水平, 也可以把临时设施费用报价提高, 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这种不平衡报价的策略争取做到“早收钱, 多收钱”, 尽量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但也应该注意, 这种单价的不平衡要有适当的尺度, 不可以随意伸缩。当工程量清单中许多单价成倍或数倍地偏离了适中的市场价格时, 就很有可能被业主作为废标处理而失去中标的机会。
五、结语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11
摘要:机械设备是施工中常用的工具,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对机械设备在工程中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入手,探讨分析了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问题;对策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工程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对于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一定要有严格的登记管理,但事实上,在施工企业中还没有建立起对机械维护、管理的记录,技术档案不全,机械设备台账混乱的情况相当严重,各种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个别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没有科学有效的保养,更没有保养制度约束,使一些机械设备过早老化,在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了工程进度。
2、租赁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相脱节
当前,企业施工设备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①企业自带设备;②施工队自带设备;③从相关公司租赁的设备。受经济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相关公司租赁设备成为箭镞企业施工设备的主要来源。但现阶段的租赁市场,不同地区间的质量控制标准参差不齐,在大型施工设备管理中,承租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应的配套管理设施也比较完善;但对于一些小型或成本较低的租赁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使用周期短、设备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就导致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只要能“凑合”即可。这种错误的思想容易造成设备管理中出现真空地带,最终演化为设备管理风险。
3、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力量薄弱
尖端的高科技设备对配件、液压油、软化油、燃料等要求较高,在使用中必须要严格使用规定材料,但往往一些企业采购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或者受到利益诱惑,购进了劣质价高的油料和配件,造成工程机械损坏或者效率低下。施工企业在经济效益驱动下,为了赶坡度和工期,节省人员开支,在机械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人手不够,造成机构设置不合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还有施工企业对机械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与业务能力,对机械的管理知识匮乏,不能从本质上充分认识到保养的作用,责任心不强,导致机械过早损坏。
4、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落后
在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落后的保养与维修技术,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管理要求所不相符,限制了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工程项目生产中的应用。工程項目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在,作为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工程项目这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中,良好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技术,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基础工作。
二、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强化的措施
1、加强临时设备的租赁管理
由于施工企业自有设备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施工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设备的外租或外借,如临时租借管束抽装机或施工工装等大型设备。对于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施工企业也应构建完善的协调租借网络体系,并与租赁方制定严格的合同,规定双方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职责,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从而保障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完好、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避免在出现设备故障或出现操作问题时,由于合同制定不严格造成的推诿现象。通过制定科学的、严格的临时设备租赁管理体系,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临时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操作管理质量,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大对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3、优化施工机械设备故障事先预防体系
工程项目固定机械的事先预防管理模式,对保证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低故障,正常运转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维修是在工程项目的生产空闲时段,对机械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预防维修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在线故障率。流动机械设备的维修模式,为了有效降低维修的成本,工程项目流动机械维修模式,使用状态监测、主动养护等方式,主动维护能够及时查找导致故障的成因,提升预防的效果。
4、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设备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管理环节的重点环节,通过早期管理,将设备故障隐患降到最低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目标。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应适当提高深入施工现场的频次,监督相关施工人员的遵章守纪情况;②严格检查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指派专业人员开展设备维护、检查工作;③及时整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图表,记录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时间、现象、检修人员与维修方法,避免相同的故障二次发生;④ 应加强施工设备配件管理。可适当的储存设备配件,以降低维修成本。
5、强化机械设备使用人员与维护人员在岗培训
科技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在工程机械设备中也应用了许多高科技产品,工程机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只有合格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才能掌握好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所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但要更新机械设备,还要随时进行知识更新,业务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员、维修人员以及机械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提升业务素质,通过培训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全面带动企业整体技术业务能力。
6、实行弹性的工程机械保养制度
工程机械保养好坏,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要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就需要有一整套好的保养制度。不同的机械设备有着不同的制造工艺、机械产地、复杂机型、种类特性,在对机械进行维修时,就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故障,不同的故障就有了不同的维修方法,一定要有多种维修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认真掌握每一台机械保养技术,研究透彻使用说明书,以说明书为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机械保养独立计划,加强落实情况检查监督,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维护使用的消耗费用、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技术状况等列入考核范围,以此强化各级人员责任心。
5、设立机械安全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设立机械安全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安全隐患。成本核算应对燃油、润滑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耗等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安全性能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立才.建筑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铮铮铁骨——我国建筑机械设备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J].建筑,2012,02(54):69-71+4.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篇12
市场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环境, 虽然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进行了不断的完善, 积极推行相关辅助政策, 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趋向正规、公平、合理、健康的发展, 但施工企业仍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所以, 当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巨大时, 路桥施工企业就更加要加强自身财务集中管理, 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控制好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从当前的建筑市场行情来分析, 路桥企业在内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是大势所趋, 例如在财务管理上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有利于资金的集中管理, 减少资金沉淀,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集中管理的模式, 还有利于进行财务的集中管控, 全面提升财务反映与监督管理的职能, 在路桥施工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能够加强控制执行的力度, 强化监督管理的职能, 完善并且有效的实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 有利于集中财务信息管理, 保证有效的内部财务信息及时发布, 顺利实现实时查询的功能, 确保路桥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
二、现阶段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路桥施工企业内部项目部机构设置重叠, 导致相关管理职责不明确。路桥施工企业尽管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 但组织设置上依然机构重叠, 管理的责任模糊, 最终导致的结果将会是管理失控, 没有谁能够承担应该有的责任, 还会导致多层管理、功能重叠、办事效率低。其次, 由于工程财务核算、结算模式存在多头上报、交叉上报、层层上报的弊端, 程序较为繁琐, 不能及时提供决策数据及信息, 导致合同执行效率低下, 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甚至有些施工企业项目部在执行上缺乏“一盘棋”的思想, 与上级单位明一套、暗一套, 与公司总部要求背道而驰,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 路桥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上, 通常采取分散的资金管理方式, 对资金集中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路桥施工企业长期在野外施工, 点多线长面广, 流动频繁, 项目部驻地设置在施工现场, 分散的资金管理, 将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调配和筹集。有一些项目部开立多个户头, 导致资金大量闲置, 沉淀现象严重, 相反公司内部其他单位却急需筹集资金。这种陈旧的资金管理思想, 使得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项目资金计划不完善, 项目资金沉淀现象严重。
(三) 项目管理存在漏洞, 核算方式有待提高。一些项目经理在管理中往往存在“家长作风”、“一言堂”的现象, 滋生了本位主义, 大大增加了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传统项目部财务管理及账务核算模式是进行各个机构的独立核算, 由于独立的特点, 导致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度较差, 最终导致资源难以实现协调和共享。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整体公司利益, 导致公司利益及公司经济指标难以有效实现, 相关合同项目的执行力度受阻。项目部的核算人员, 往往其核算的内容仅仅停留在账户核算, 记账、付款等层面上, 对加强资金管理、成本控制、提高合同执行力等方面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四) 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集中管理, 体制建设中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工程施工业务部门的管理, 以及对有关部门的控制, 只是进行局部的管理, 没有及时进行全过程的财务控制管理。全局战略思维较差, 难度较大。当没有进行全局把握时, 就会导致各个施工单位的工程量, 难以有效的核算, 影响施工项目工程的施工进程。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乏全局观念, 造成了责任、权力和利润的不平衡, 财务管理体制对财务控制的影响缺失。该制度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制约, 由于局限于项目制的核算模式, 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 体制的不健全将会导致基本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策略
(一) 路桥施工企业要革新传统管理模式, 采取集中化管理。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建设企业的关键, 例如财务集中管理, 集团企业可以采取成立集团公司的财务结算中心, 进行集中核算, 集中管理。加强组织结构设置, 在集团公司总部设置资金部、核算部、合同部、税控部 (加强“营改增”的集中管理) 等部门。在集团总部财务结算中心下设置区域财务核算中心, 按片区进行区域化管理, 建立总部财务信息平台和区域财务管理机构, 建立总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将总部的集中管理与区域财务核算中心之间、区域财务核算中心与各项目之间, 进行有效的衔接, 建成以施工企业管理为核心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二) 路桥施工企业在项目部的管理上, 采取总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针对下一级别的管理, 采取按片区 (区域) 管理, 在片区内的项目部财务设置报账员、扫描员等, 将资金审批、原始票据等经信息化系统或扫描上传至公司总部财务结算中心, 由公司总部财务结算中心进行审核, 支付资金, 提高合同执行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总部财务结算中心直接对项目财务资金进行管理。区域财务核算中心按照公司制度及要求负责成本核算及日常账务处理, 区域财务核算中心财务实行公司委派制, 并对公司负责。
(三) 设立公司资金管理中心, 有效控制资金在公司集中管理和全盘使用。内部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在现有资金充分利用的基础上, 加强应收款的清欠催讨, 有效防范坏账风险, 降低资产负债率, 能够有效的加快资金流动, 控制自有资金数额。同时还要注意资金货币的时间价值, 控制好资金成本, 降低财务风险成本, 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资金。加速公司内部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进行统一的资金规划、使用、核算, 盘活资金存量。集中管理资金, 要积极在公司内挖掘现有资金的潜力, 例如实施项目资金回收责任制度, 采取集中领导下的资金管理, 例如强化债权管理, 加强核算中心制度建设, 岗位设置定岗定责, 公司总部财务结算中心与下面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在业务上顺利衔接。例如合同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审批及执行, 对分包项目实行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管理制度, 履约保证金缴至公司总部账户, 由公司实行集中管理。
(四) 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公司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上要进行完善, 并对一些制度进行流程再造, 制定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办法、集团内部风险防控等, 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才能有效推行公司财务集中管理及控制。加强标准化集中财务管理, 实现财务业务集中一体化, 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 规范生产经营和业务环节的财务一体化。系统整合后的财务体系, 很容易获得企业会计的基本数据, 因此, 可以充分的保证相关制度的制定水平。
四、总结
随着建筑市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发展在我国路桥施工行业的管理上, 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要想长远健康的发展, 高度重视财务集中管理工作是关键, 只有不断探索, 不断实现创新, 积极完善财务集中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才能实现路桥施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雪云, 袁其明, 杨亚.财务与会计.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 2011 (01) .
[2]雷蕾.财务与会计.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 2010 (08) .
【施工企业融资策略】推荐阅读:
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06-08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策略06-30
施工建筑企业06-27
分包施工企业施工质量考核办法10-27
企业内部施工定额08-26
装饰施工企业07-17
施工企业装备07-19
施工企业审计10-14
水利施工企业05-12
施工企业效益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