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装备企业

2024-09-03

农业装备企业(精选7篇)

农业装备企业 篇1

中国农机企业为何要全球化

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中国农机市场已足够大, 中国农机企业只需把中国市场搞好, 已足够, 所以不需要全球化。

第二种声音:国际市场竞争很残酷, 竞争不过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知名企业, 所以不要全球化。

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农机产业的现状:

第一, 中国农机市场很大。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382亿元, 成为全球农机制造第一大国, 在世界农机产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 中国农机市场的竞争格局, 将从现在的零散无序竞争发展演变为稳定性竞争格局。目前, 存在近万家企业,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散乱无序的低水平价格竞争。以中国农机市场的规模, 未来将产生5-10家百亿级的农机企业。要想成为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企业, 必须是具备足够规模的企业。对于中国农机企业来说, 都有机会, 但是是否能成为最终的胜者, 要靠我们去竞争。

第三, 中国农机企业竞争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 而且包含那些进入中国市场的农机国际巨头。随着国际知名公司 (迪尔、久保田、爱科、凯斯纽荷兰、克拉斯) 纷纷进入, 都要来分一杯羹。国外品牌再加上国内品牌, 共同来争夺中国农机市场, 竞争者过多, 必然出现“狼多肉少”的状况, 仅仅做好中国市场就可以立足的想法不那么乐观。

目前, 中国农机市场竞争已形成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对垒。原来,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产品和品牌都占据优势, 唯一是在补贴操作上缺少优势, 现在, 最后一个中国农机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点也因为“补贴普惠制”或彻底的金融产品介入, 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针对开始时提到的两种声音:中国农机市场足够大, 只需把中国市场搞好已足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竞争不过国外企业, 可以说, 随着国际巨头的加入, 国内农机市场竞争也同样激烈。不管愿意不愿意, 中国农机企业都已经被拉到了国际竞争的赛场。并不能因为中国农机市场看似很大, 就认为可以偏安一隅, 就认为不需要全球化。

目前, 不是外国巨头要来和中国农机企业竞争, 而是中国农机企业必须要和外国农机巨头进行竞争。竞争的出路就是:中国农机企业必须进行全球化发展!我们面对的国际竞争者, 都是什么级别的企业?2011年, 部分国际知名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约翰迪尔2016亿元、凯斯纽荷兰1222.2亿元、爱科554.4亿元。可以说, 即使拿整个中国农机市场的规模来进行比较, 相对这些大企业的规模实力来说也是有限的。中国农机企业目前的他们相比, 更是存在数量级的差别。对于中国农机企业来说, 未来留给我们的只有5-10年的竞争机会窗口期。能够成为百亿级的企业, 必然是全球化的企业。

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全球化

笔者认为仅仅是雇佣了外国员工、开展了出口贸易或是在海外成立了研发中心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就走向了全球化。中国农机企业的全球化应该是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

第一步:树立全球化的目标愿景。思想认识到位, 深刻认识到全球化是未来的趋势;建立目标, 建立全球化的战略, 制定目标;建立规划, 明确企业全球化的节奏。

第二步:呈现全球化的风格和调性。以巨头为标杆, 实现全球化的梦想。思考全球, 理念和视角与国际接轨;链接全球, 资源和合作与国际接轨;放眼全球, 打造国际化的品牌, 传播和价值与国际接轨。

第三步:打造具有全球化竞争能力的产品。通过产品的设计、功能、性能、质量, 供应链体系全球化, 研发全球化, 质量管理达到国际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 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四步:储备与国际同步的技术实力。现在需要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更多的投入, 储备和培养国际化研发人才对技术研发跟进学习消化吸收, 逐步实现技术研发与国际同步,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这个是全球化的高级阶段, 引领全球农机的发展。是未来追求的目标。

第五步:实现全球化的运营管理。中国农机企业全球化运营要素主要包括:技术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管理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基础包括全球化的组织架构、跨文化整合能力和全球化思维模式。

现阶段, 中国农机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路径模式主要有:

市场———自建销售网络走出国门;收购企业获得海外销售渠道;并购重组跨国公司业务, 全球资源整合。

技术———通过跨国购并获得技术, 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在境外自建研发基地, 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境外建立研发机构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

资源———全球专业化的OEM制造商、全球采购与销售、境外设厂;获得或控制海外生产能力, 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开拓海外市场;海外上市融资, 与海外资本共成长。

奇瑞重工的全球化

自成立之初, 奇瑞重工战略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级机械装备主流制造企业, 并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成为国内知名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第二步成为国际知名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第三步成为世界级机械装备主流品牌。

奇瑞重工的海外网络:奇瑞重工目前已同50多个国家建立业务联系, 已建立渠道180个, 并积极筹备开拓美国、欧洲市场。

奇瑞重工2013年1-9月份的出口业绩, 同比增长359%。出口埃塞俄比亚逾1.1亿美元的农机装备订单顺利交付, 该笔2400多台农机装备的订单成为今年以来我国农机行业第一出口大单。预计奇瑞重工全年能够实现至少2.5亿美元的海外销售总额。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分别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家创立伊始就立足于全球化的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平台, 在收获重要人才资源的同时, 也获得了强有力的科技驱动力。

通过举行“走进非洲”行动启动仪式暨中非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 奇瑞重工积极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与安徽省农垦集团在市场、服务及双向贸易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合作, 发挥资源、信息和协同优势;与国家开发银行、中信保的战略合作也让奇瑞重工获得了优质的金融服务和资金风险保障。

技术全球化:为配合全球市场产品开发与升级, 奇瑞重工也不惜投入重金, 每年确保销售收入的5%以上作为研发投入, 同时在意大利、日本组建研发中心, 确保及时掌握最前沿科技和有足够的技术储备;通过引进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确保了产品品质达到世界一流。

奇瑞重工从诞生之日起, 就按照“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的“三步走”推进全球化战略。对产业发展形势的准确研判, 自主创新实现高起点起跳, 差异化的全球经营理念, 实现“有质量”和“有分量”的全球化。

除了研发适应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的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产品外, 奇瑞重工更加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与研究, 完全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过程,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农业装备企业 篇2

编制《信息大全》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基本情况, 进一步了解全省农业装备的产业规模、布局结构, 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为行业发展争取多方面支持, 为广大农机经销商和农机用户选购产品提供信息, 扩大我省企业产品的市场分额, 有利于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加强企业之间交流和合作。

本次汇编《信息大全》不向农机生产企业收费, 实行免费登载企业产品信息, 同时还免费向参与汇编的农业装备生产企业赠送《信息大全》2套。

根据“立足大农机、服务大发展”的需要, 本次《信息大全》将收录江苏省境内全部农业装备整机生产企业、一级配套零配件生产企业以及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社会保有量的二、三级零配件生产企业、产品和相关信息。收录的产品种类包括:农用动力机械 (包括内燃机、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 、农田及场上作业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农用工程机械、农用搬运机械、水利机械、农副产品储藏加工机械 (含果蔬清选加工机械) 、粮食机械、种子机械、渔业机械、畜禽养殖机械、排灌机械、茶叶机械、蔬菜园艺机械、林业机械、烟草及其他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加工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现代物理农业装备、农村废弃物处理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设备、农用航空装备以及农机零配件等。

编委会请上述产品的生产企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信息大全》的编撰工作, 按《关于编制〈江苏省农业装备生产企业产品信息大全〉的通知》要求 (请从江苏省农机试验鉴定与质量监管信息网“质量调查”栏目中下载, 网址:http∥www.jsnjjd.cn) 提供以下信息资料, 发至《信息大全》编委会的电子邮箱。一是填写通知附表并经企业主要领导签字并盖企业印章后于2012年4月30日前寄至《信息大全》编委会;二是提供企业最有代表性的工厂外貌数码照片和企业所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品外观数码照片各一张;三是提供企业概况文字简介材料一份 (2000字之内) 。

编委会联系地址:南京市南湖路97号

邮编:210017

编委会的电子邮箱:jsnjzljd@126.com

江苏省农机行业协会联系人:

王晓竹孙斌频

联系电话:025-83304595 (兼传真)

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联系人:

朱虹张平

农业装备企业 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装备,现状及浅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是承载了我国农业文明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日益进步,特别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渐取代了原始农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将长期存在的主要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陕西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始终紧跟国家宏观政策方向,集中打造四大粮食功能区,主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农业机械装备的运用、普及、更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1陕西农业机械装备情况现状

1.1农机总动力与各类机械快速增长,农业发展结构变化巨大

据陕西省统计局农业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2552.1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5.1%,年均递增7.8%;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2010年的7.8万台发展到2014年的10.2万台,年均递增6.8%;联合收割机由2010年的2.3万台,发展到2014年的3.7万台,年均递增12.5%;节水灌溉机械由2010年的1.0万套发展到2014年的3.1万套,年均递增33.3%。

截止2015年底,全省拥有农机户108.73万个,从业人员120万人。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领域从偏重种植业向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领域拓展。农机总动力达到2 600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30万台(套),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7.6%和43.3%,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果、蔬、菜、茶等生产加工机械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陕西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1%。

1.2农机具的增加和使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

2014年全省机械耕作面积为266.5万hm2,占全省常用耕地面积比重由2010年的72.7%上升到92.9%;机械播种面积200.28万hm2,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0年的60.8%提高到69.9%;机收面积2 717.3万t,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0年的43.5%上升到63.2%。

1.3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面积与产量比重不断增加

2014年全省蔬菜面积50.26万hm2,较2010年增长13.2%。全省已建成蔬菜设施130.2万个,其中:日光温室26.2万个,大拱棚50.62万个。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9万hm2,占蔬菜面积的21.7%,比2010年提高3.7个百分点;设施蔬菜产量614.21万t,占全省蔬菜总产量35.6%,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

1.4推广重点技术示范,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稻油机械化种收四大重点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加快,粮食生产机械数量快速增长,增产潜力不断释放。截止2015年底,小麦、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100%、77.33%、50.53%。马铃薯、果业、蔬菜、茶叶、食用菌以及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178.67万hm2,利用率78.75%。

1.5农机补贴力度加大,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

经过多年农业政策的倾斜,农机装备的补贴不断加大,助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央向陕西省投放农机补贴35.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68%,受益农户93.4万户。同时,受政策扶持与影响,农机保费也得到了补贴,“平安农机”示范县纷纷成长了起来,为陕西省的农机装备健康发展提供了活力。

陕西省农业补贴不断加大的同时,补贴也是有着选择性倾斜的。据《陕西省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2016年调整)》显示,陕西省2016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部通用类210项、非通用类155项,其中共有273类机械属于重点补贴。部通用类重点补贴6类耕整地机械(深松机)、全26类种植施肥机械、全66类收获机械、全10类收获后处理机械、全5类排灌机械、全54类动力机械、全26类畜牧水产养殖机械;非通用类重点补贴2类耕整地机械(平地机)、14类种植施肥机械(2类小粒种子播种机、2类根茎类种子播种机、2类秧盘播种成套设备、4类地膜覆盖机、4类残膜回收机)、全2类田间管理机械、8类收获机械(2类采茶机、5类薯类收获机、1类饲料裹包机)、12类收获后处理机械(7类果蔬烘干机、5类简易保鲜储藏设备)、21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类水果分级机、4类茶叶杀青机、3类茶叶揉捻机、10类茶叶炒(烘)机、1类茶叶筛选机)、全2类动力机械、12类畜牧水产养殖机械(6类铡草机、6类揉丝机)、全7类其它机械(3类固液分离机、2类沼液沼渣抽排设备、2类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

2陕西农业机械装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数据“节节高升”的同时,也要结合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实际发展情况,认清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2.1农业机械装备高度集中化尚处于“试点”阶段

农业大型耕、种、收机械设备的运用离不开土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初加工设备离不开农产品高产化。2014年陕西省耕地流转面积仅占承包地面积的1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这与陕西省土地流转工作启动步伐较晚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了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提高。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办法——试点,陕西自然也是如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集中展示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陕西的农业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希望借助农机装备在农业园区的示范效果,带动全省农业机械化。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陕西省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36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 350个;园区规划面积56.67万hm2,建设面积34万hm2,约占到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1%。就发展速度来看,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同其他农业大省的园区建设面积占比相比,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任重道远,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集中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2.2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以富平县为例,富平县城以北有大量农用地,其中很多是旱地或近似于旱地的所谓水浇地,如果说这里的农民脱离了原始农业的手工劳作模式,那只是因为他们耕、种、收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而这种机械化的实现,更多是因为年轻劳力的离开与人们农业劳作积极性的降低。近十多年以来,农资、农机使用费用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是农产品价格的低位运行,且起伏不定,农民成了劳动强度大、收入不见增加的人群。这造成农业青壮劳力纷纷进城打工的情况出现,同时造成了农村只剩老年人与少许儿童,更重要是人们有了“打工挣钱、种地赔钱”的思想,年轻人不愿与地“打交道”,而老年人却有心而无力。从表面上看,农业的耕、种、收都在使用机械装备,实际上是人们不再关心,甚至是不再指望土地的产出,种地只为“靠天吃饭”——种时种;田间管理几乎没有;收获时机械收多少是多少。短期看,机械化程度很高;长此以往,必然的结果就是没有农民田间耕作——老人老去,青年不种,土地开始荒芜,就更谈不上机械运用了。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这是一条出路,但不是什么土地都有流转价值的。

2.3本土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不够完善

利用本土装备发展本土农业,这是工业与农业的双重发展,有利于发挥本土农机企业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土地状况、种植物特性相契合,也有利于农机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就目前陕西省大型农业机械来看,以雷沃、久保田等国外进口农机装备居多,陕西省的农机品牌影响力还相对较弱。而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也使本土农机企业将发展眼光定位在了大规模种植、农业大省使用上,忽略了本土农作物的机械化运用,在研发与投入上自然有所取舍。当然,这与企业的资金实力也有一定关系。

3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困境解析

3.1加快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是政策总基调、大方针,是不可动摇的,而其首先要加快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连点成片、成百上千,为智能化的耕、种、收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创造基础条件,为农产品的自动化筛选、初加工等大型加工设备运用提供可行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做到园区的示范、带动、引领效果,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

3.2加大政府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机械装备应用

就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初期,政府资金的投入均占有较大比重。以富平县城以北为例,大量的旱地需要节水灌溉设施的运用,但单单依靠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去实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投入与产出不会是正比关系。政府公共资金的投入,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有了收益,自然能够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土地的产出率,也达到了提升资金使用率的目标。不仅是富平,全陕西的节水灌溉设施都应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因为陕西有着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三种不同的地理风貌,又有着多种气候分布形式,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受着缺水因素的制约,所以,节水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陕西省的一项长期、全面的工作任务。

3.3扶持本土农机企业发展,发展适合陕西耕作的农机装备

陕西乃至全国短期内还会存在大量“小农”种、养模式,适合本地使用的小型农机装备需求量还很巨大。政府农机部门应该鼓励本土农机企业借鉴日本农机装备的成功经验,不仅制造大型通用类机械,也生产适合本地运用的小型机械。陕西省山地丘陵土地面积不在少数,这些土地需要小型的农机装备的运用来减轻农民劳作强度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既是陕西现代农业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机企业可考虑的一个战略方向。陕西政府除了给予研发适用于本地小规模土地的小型机械的企业财政补助外,还可以给予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便利,助力这些本土农机企业的快速壮大,助推本土工业与农业的互惠互利,推动小规模种、养模式的机械化程度。

农业装备企业 篇4

为促进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探讨我国高端农业装备发展途径,参观选购先进的高端加工制造装备,日前,《高端农业装备》杂志社联合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产品宣传委员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高端农业装备发展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技术人员、市场人员、采购人员和农机管理部门的人员,还吸引了一些农机的零配件供应商、农机涂料和农机工业设计人员。

收获机械推广鉴定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陈兴和在会议上介绍了推广鉴定的法律依据、推广鉴定相关文件、推广鉴定的主要内容和推广鉴定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机化形势。他指出:“2013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2014年力争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61%以上,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陈兴和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现行补贴政策相关法律和与推广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农机补贴政策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他说:“将来,推广鉴定的重点是产品的生产条件、产品的安全与环保、产品的可靠性,作业性能试验将逐渐弱化,作业质量好不好由用户数了算。但是田间性能试验不能整改,大家在收到推广鉴定报告之后,应认真阅读,及时发现。”

他就鉴定内容与问题,在会议上也做了详细介绍于探讨。在产品趋势方面,会更加注重安全和环保。

谷物收割机产品亮点是密集的技术升级,6kg/s以上大型谷物收割机经过几年的技术准备,先后有30多家企业产品开始进入市场。静液压驱动已经作为5kg/s小麦机产品的升级点。

水稻收割机产品竞争集中体现在喂入量的进一步提高,纵轴流大喂入量水稻收割机需求继续增长,品牌集中度进一步集中,企业对市场的争夺激烈。

玉米机的技术升级最为密集。首先是驱动桥有较大的突破,静液压驱动、前后桥驱动四行机都已批量投放市场;久保田已经推出了HMT无极变速玉米机;无级变速、四轮驱动型智能化玉米机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产品。

配有适用范围广、通过性好、清洁度高、兼有剥皮功能的剥皮复合型摘穗辊的新型玉米割台受到关注。籽粒直收型玉米收获在东北市场发力后,也带来中原地带秋玉米直收机型的研发热。

农机工业技术改造、行业准入和进口税收等政策介绍

国家为农机工业提供了持续走强的政策体系,并实施稳定的财税支持政策。随着我国财政支持资金渠道的增多,企业可申报的财政支持项目越来越多,获取项目信息、研究政策动向愈加重要。

主讲人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王晓蓓女士就农机工业发展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工业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出台纲领性文件展开发言。王晓蓓在会议中谈到:“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要实现4 000亿元,出口贸易额达到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2004—2013年,国家共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962.2亿元,2013年补贴资金达217.5亿元。”

王晓蓓向大家介绍了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申报、评审组织和主要依据文件;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审查;投资计划的申请和下达;以及如何管理和监督等相关事宜。她说:“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在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重点专题中的装备核心能力提升部分,提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的要求,对符合规划要求并有利于行业进步的项目,在《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农机项目》评审中,为农机行业和会员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关于行业准入管理工作,王晓蓓提到为了促进农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行业准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遏制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建厂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完善制造及检测能力,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提升、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现代农业装备》征订单 篇5

《现代农业装备》 (原《广东农机》) 由广东省农业厅主管,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主办, 是广东省惟一的农机类杂志, 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欢迎各界人士订阅欢迎各企业单位刊登广告

每期订价12元, 全年共计74元;一次订阅全年10份 (含10份) 以上, 免费赠送1份。

付款方式:

■银行汇款

账户名称: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开户银行:工商行石牌支行

账号:3602098609000021479

■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现代农业装备》编辑部收款人:刘玲艳

《现代农业装备》征订单 篇6

(请详细填写并传真至杂志社, 以便邮寄无误)

付款方式:□银行汇款帐户名称:广州市耕海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帐号:44001863201050158279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

□邮局汇款名称:《现代农业装备》杂志社收款人:杨敏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8号汉风国际酒店5楼邮编:510620

农业装备企业 篇7

规划中认为, “十二五”时期, 我国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规划“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 要坚持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解决好13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必须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位, 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基本自给的方针, 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此外, 要坚持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强化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条件建设,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在农产品供给能力方面: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在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方面: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持续提高,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方面: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 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1.3亿户。在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的任务, 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中特别提到要大幅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水平。规划中强调, 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加强农田水利和节水农业设施建设, 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农田道路、桥涵、防护林网、输变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立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确保各类农田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规划专门提到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 扩大农机装备总量,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要加快突破水稻栽植和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制约, 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力度, 尽快提高棉油糖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丘陵山地经济型、种子生产加工与植保、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各领域机械化;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安全执法装备能力建设, 推进农机质量和安全使用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和维修市场,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建设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田头冷柜”等农业设施, 提高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

在完善和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方面, 规划中指出, 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推动合作社之间联合与合作,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

规划提出, 将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思路, 在继续实施现有重点工程的基础上, 整合农业建设项目, 扩大投资规模, 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年久老化失修、中低产田比重高等问题, 按照统一规划、分工实施、县级整合的原则, 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推动县级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 统筹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 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十二五”期间, 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占全国耕地总面积比重明显增加。

上一篇:能力设计法下一篇:关节假体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