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有品牌

2024-08-09

专有品牌(共7篇)

专有品牌 篇1

摘要:在专有品牌供应链中, 供应商为供应链的领导者, 制订销售终端的零售价格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为供应链模式, 在零售商销售成本是私隐信息的情况下, 探讨如何设计激励契约, 尽可能实现双方信息共享, 假定市场需求具有与零售价格相关的不确定性, 结合收益共享, 建立双方各自的利润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供应链协调的实现。

关键词:专有品牌,不确定性需求,收益共享契约

1 引言

供应链契约管理是促使供应链协调并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契约的制定避免了供应链上各成员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双重边际化” (Double Marginalization) 的无效率问题, 收益共享契约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共享收益契约机制是指制造商以较低的批发价格将商品转让给分销商, 待商品销售任务完成之后制造商与分销商共享供应链销售收入, 标准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是分销商获得供应链销售收入份额为Φ, 而制造商获得的供应链销售收入份额为1-Φ。大多数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以理论的探讨为主, 价格作为零售商的决策变量。文献[2]研究零售商同时采用收入共享与批发价格两种契约形式下的双方利益平衡问题;文献[3]研究收益共享契约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文献[4]等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商-零售商伙伴关系模型, 分析不同供应链成员的收益情况;文献[5]等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协调的随机期望模型;文献[6]等通过比较普通契约和收入共享契约的结果, 指出收入共享契约具有可以实现化;文献[7]研究两级供应链中引入集成商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文献[8]研究了在应对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调。

对专有品牌经营而言, 最终销售价格一般是由特定销售区域的供应商统一制定, 在此情况下最终销售价格是供应商的决策变量而不是销售商的决策变量。鉴于零售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谎报相关成本, 探讨如何设计激励机制, 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 实现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链的优化。

2 模型分析

2.1 模型符号说明

由于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 即供应商对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发生的确定只能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判断发生的相关范围, 零售商如果隐瞒自己真实的成本, 提高自己的局部利益, 将破坏供应链的最优利益。所以供应商对给予零售商的折扣价格设计一个契约参数, 使零售商能如实反映自己的成本。根据文献 (1) 和 (5) , 假设Cr∈[Cr1, Cr2], 概率分布函数为Y (cr) 和概率密度函数y (cr) , 在不考虑缺货损失, 也不存在允许退货的前提下, 对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的其它符号做如下设定:

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p

供应商需要支付的单位成本——cd

零售商上报的支付价格之外的单位成本——cr

该供应链的除价格外的单位总成本——c=cm+cr

允许的最大零售价格——undefined

独立于p的随机变量——δ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分享参数, 其中零售商比例——Φ, Φ∈[0, 1]

供应商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格——w

零售商的订货量——q

专有品牌经营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 供应商统一确定商品的零售价格, 零售商从代理商那里获得一定折扣购进产品, 并按照契约约定将收益中1-Φ的比例给予供应商。本文采用加性不确定性来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果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则市场的需求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为:F (x|p) =F[x-y (p) ], F (x|p) >0

F (x|p) =F[x-y (p) ], f (x|p) >0

F (x|p) =F[x-y (p) ]

根据杨德礼 (2006) , 零售商的销售期望可表示为:

S (q, p) =E min (x, q) =q-∫undefinedF[x-y (p) ]dx (1)

2.2 专有品牌销售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模型

①供应链系统利润函数:

∏ (q, p) =ps (q, p) - (cd+cr) q (2)

将 (1) 带入 (2) 得到

∏ (q, p) = (p-cd-cr) q-p∫undefinedF[x-y (p) ]dx (3)

令undefined, 则专有品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令undefined, 则专有品牌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格

undefined

在p*为专有品牌专卖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格时, (p*, q*) 表示品牌专卖供应链达到协调的最优组合。

②考虑了零售商谎报成本的存在, 所以令undefined, 其中λ∈ (0, 1) (6)

即设计价格折扣跟零售商所报的成本有关, 零售商要想获得较大的折扣, 就要减少高报成本, 使成本的发生数据接近真实, 供应商的利润模型为:

∏d (q, p) = (1-Φ) PS (q, p) +wq-cdq (7)

将 (1) 带入 (7) , (6) 带入 (7) 得到

, 则收益共享契约供应商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供应商所确定的最优零售价格为p*, 有下式成立:

undefined

③零售商的利润模型:

∏r (q, p) =Φps (q, p) -wq-crq (11)

将 (1) 带入 (11) , (6) 带入 (11) 得

undefined

令undefined, 在收益共享模式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令式 (13) 等于式 (9) 等于式 (4) , 即

undefined

得到供应链达到协调时, λ和Φ必须满足的关系:

undefined

将式 (15) 分别代入式 (7) 和式 (12) 得到

所以在供应商知道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发生额的情况下,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占供应链系统总利润的份额取决于Φ值的大小, 它的具体值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大小。

3 结语

本文以单一代理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专有品牌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依赖价格的情况下, 设计一个契约机制改变供应商对零售商成本无法确切掌握的劣势, 通过探讨可知建立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使供应链协调必须使批发价格和收益共享比例满足特定的比例关系, 在不存在缺货和退货的情况下, 在契约的范围内供应链的协调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有关, 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拓展供应链参与者的数目, 考虑存在退货和缺货损失的情况下等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邱若臻, 黄小原.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协调的随机期望值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 (4) :30-34.

[2]柳键, 马士华.供应链合作及其契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4, 18 (1) :85-87.

论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 篇2

1 专用名词与普通名词

名词主要分为专用名词 (proper noun) 和普通名词 (common noun) , 这一点在英语词汇中也同样适用。英语中的普通名词主要表示一类事物的抽象特征, 非专用性, 具体化。而专用名词则具有专用性, 通常用来表示个人、地方、国家、机构、和组织等的名称[2], 比如:Ander son, China, Shanghai, U nited Nations, the People's Cong ress等。虽然不同的语言学家在对两类次的定义上有些许的差异, 但对于专有名词的专一性和特殊性则是被普遍认可的。

为了突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在英语语法上的差别, 通常有以下几点描述:专用名词的首字母常常需要大写;专有名词通常不能与定冠词、不定冠词连用, 而普通名词则可以;专有名词一般不可修饰量词或者出现复数形式, 但普通名词则通常可以。所谓专用名词的普通化是指专用名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垮类使用的现象。这是随着使用频率和熟悉程度增加而产生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则能说明专用名词的普通化是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产生的不可缺少的来源, 这一现象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 使其更具灵活性和表现力, 符合时代的要求。比如ampere (安培) , pascal (帕斯卡) , newton (牛顿) , ohm (欧姆) 等, 原来专用表达科学家的名字, 但随着不断的使用和人为规定的转化, 现在已经被用来描述各种物理学单位。还有“Shylock”原是莎士比亚喜剧《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犹太高利贷者, 由于他的贪婪, 最终丧失了人性, 金钱和女人也不能幸免。由于其被人们越来越熟悉, “Shylock”通常被用来表示冷酷无情的商人, 从而完成了专用名词普通化的转变。

2 专有名词普通化的主要来源

从专用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语言转化期, 这些已经或者将要被转化的专有名词主要来自于西方的一些神话故事、文学典故、著名的商标牌子、科学家、公众人物、发明者、热门事件等。大致总结一下, 可以分为人物、地名、商标、和书名四个类型。

2.1 人物专有名词

人物专有名词转为普通名词可主要分为三种, (1) 由发明家或科学家的名字或者首创者姓氏等与之相关的方面转化而来, Watt现译为瓦特, 通常用来表示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James watt, 对当时出现的蒸汽机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 做了一系列的改革, 最终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 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可靠性, 对工业革命作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终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并被法兰西聘为外籍院士, 当然其还发明了气压表、启动锤。Curie”被用来表示放射强度单位, 镭元素最先由伟大的化学家居里夫妇所发明, 一放射单位强度通常指在单位时间内发生3.7×1010次裂变。Louis Pasteur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生物学家, 其发明了生物消毒法, 被用来食品等方面的消毒, 后人将这种消毒方法命名为pasteurize译为巴氏消毒。首创者姓氏相关的专用名词普遍化的现象也很普遍。例如我们常说的西方主食谈sandwich (三明治) , 说的是一位好赌的Sandwich伯爵, 有一次为了赌博节省吃饭时间, 叫佣人给他切块面包夹肉来对付午饭。当然sandwich还可以表示三明治现象或者层状结构。当然也有公众人物专用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现象。例如法国一位外交家, 名叫Jean Nicot, 在16世纪, 其将烟草引进法国, 所以就以nicotine命名, 译为尼古丁。John Hancok现在经常用来表示“亲笔签民”, 起源于美国的一位革命领袖, 并且是第一个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人。Quisling (吉斯林) 是挪威的法西斯魁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勾结德国法西斯, 成为纳粹傀儡政权的头子, 现在quisling通常用来表示卖过贼, 内奸傀儡头子。 (2) 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名称, 常常能够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 具有表现力。英国讽刺小说家Jonathan Swift的小说Gulliver’s Trav2els译为《格列佛游记》, 在Lilliput这个地方, 居住了一些只有6英尺高的小矮人, 所以在英语中通常将Lilliputian表示为非常矮小的人或者心胸狭窄的人。英国小说家Daniel Defoe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 Friday是鲁滨逊的仆人, 对鲁滨逊非常忠诚, 现在通常将Friday比喻为忠仆。 (3) 来自宗教或者神话人物的名字。Moses是《旧约》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率领以色列人, 接受上帝的福音, 所以现在通常, Moses一词被用来表示“立法者、领袖”。Solomon (所罗门王) 是以色列王大卫的儿子, 其聪明过人, 悟性极高, 虚怀若谷。所以后来我们就用Solomon来表示聪明、学识渊博, 智慧的人。Venus (维纳斯) 是现在用来表示“漂亮的人”, 原来是希腊神话中集爱和美为一身的女神。罗马神话中, 爱神Cup id因掌管着人世间的恋爱, 如果他发箭射中男女双方的心, 男女之间则会相爱。所以现在把Cup id’s arrow描述为青年男女陷入爱河。《圣诞颂歌》中狄更斯笔下的吝啬鬼Scrooge, 现在就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Achilles阿基里斯出自于史诗Iliad (伊利亚特) , 创作者为是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主要讲述的是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在冥河中浸泡, 在日复一日的浸泡中其成为了刀枪不入的勇士, 但是由于他的一个淮部被母亲握住, 没有在冥河水中浸泡, 导致其唯一的弱点, 最终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射中踝部而死, 后世则用其表示致命弱点或者要点。

2.2 地点专有名词

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许多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些地方、地点名称发展而来。据大家比较熟悉的china一词, 习惯上知道是中国的英文名, 但china还有瓷器一词的意思。这主要由于瓷器是欧洲首批引入中国的商品之一。法国的Champagne省以盛产香槟酒著称, Champagne (香槟) 便是由此而来。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靠近布鲁塞尔的城镇, 拿破仑在这个地方发起的战争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 从此一蹶不振。所以现在Waterloo被用来表示“损失惨重的失败”。Dunkirk (敦刻尔克) 是法国北部的城市, 1940年, 德国在此击败了英军和部分法军约330, 000多人, 之后败军由此撤往英国, 所以现在将Dunkirk (敦刻尔克) 比喻为“孤注一掷的撤退或狼狈地撤退”。

2.3 商标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 商标这一词逐渐兴起, 很多商标转为普通名词, 被用来指代产品。1921年Earle Dickson为了给经常因切菜受伤的妻子包扎而发明的,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批量生产而用于二战伤员的包扎, 恰恰此人是强生公司的员工, 所以Band-Aid (邦迪) 是美国强生公司 (Johnson&Johnson's) 的著名商标。时至今日Band-Aid成了美、澳、印等消费群体中创可贴的今在美、澳、印等国消费群的通用称呼。当然Band-aid还被引用为“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法或者草草凑成。另外常见的有Kodak (柯达照相机) 、Ford (福特牌汽车) 、Vaseline (凡士林矿脂) 、Coco-cola (可口可乐饮料) 、Pep si-cola (百事可乐饮料) 等商标都是有专用名词转为普通名词。Walkman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名牌, 使得后来的用户将随声听作为过去一切”随声听”的代名词。

2.4 书名

英美经典美文中常常还有很多优美的书名, 这使得专业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又有了新的途径。“radic chic”原为美国Tom Wolfe著作的书名, 现在常表示为与“激进派交往的时尚”常常应用于日常生活中。“Catch—22”是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的一本小说的书名。现在被用来表示那种难以解决的局面, 其原来的意思为“自相矛盾的军规”。Utopia是英国作家Thomas More想象出来的一个小岛, 比如我们常说的陶渊明的桃花源。一切都那么美好, 那么的惬意, 那么的跟理想契合, 当然这一切都是作者空想出来的, 与乌托邦的空想主义有点类似, 现在经常被用来表示理想主义的空想状态。

3 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类型

专用名词普通化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3], 主要为:部分普通化, 也就是说只能在一定时间, 一定环境下用作普通名词。比较典型就是当一个名人的名字前面我们加上了复数形式时就成为了同一类人。作家狄更斯所创作的人物人物Micawber和Pickwick分别被用来泛指不切实际老幻想未来会突然走运的乐天派和好好先生。并有此派生出两个新词, 分别是代表空想乐天主义的Micaw-berism和宽厚憨直的Pickwickian。再就是完全普遍化和中间普遍化。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 专用名词在英语语言中不可缺少, 普通化后的英语专用名词更是英语中的一大特色, 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词汇, 对构词手段和语义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的专用名词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词类转化, 并且对于比喻和借代等的修饰功能也会具备。所以了解有关专业名词普通化的起源、类型更有助于我们对英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4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专有品牌 篇3

在我们的对外宣传报道中, 各类中文专有名词英文译名不统一现象不仅存在, 而且相当普遍。以国内最为权威的央视英文国际频道为例, 在这样高层次的对外宣传媒体中汉语专有名词译名不统一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在同一期宣传祖国大好河山的节目中, 画面中浙江千岛湖风光秀美, 但英文解说词有时为“One-Thousand Island Lake, an ideal place to relax”, 有时又变为“Qiandao Lake, an ideal place to relax”;广东著名旅游胜地“丹霞山”, 有时译为Danxiaoshang Mountain, 有时则译为Danxiao Mountain;2008年是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中国文化大餐”的一年, 国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享受“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假日休假的待遇。从这一年开始, 我们对外宣传报道中的“清明”、“端午”、“中秋”译名也开始由以前的“归化”翻译 (the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the Clear-and-Bright Festival/the Tomb-sweeping Festival;the Double-Fifth Festival/the DragonBoat Festival;the Mid Autumn Festival) 改为“异化”翻译 (Qingming;Duanwu;Zhongqiu) 。有例为证:

December 16, 2007, the State Council revised the nation's official holiday schedule to add three other traditional festivals-Qingming, Duanwu and Zhongqiu-in response to public calls.At the same time, the May Day“golden week”was shortened to three days. (China Daily, April 11.)

对外宣传报道是为了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 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发展。而在对外宣传翻译中, 译名统一, 特别是汉语中的专有名词的译名统一是翻译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没有译名的统一, 对外宣传报道的传播效果自然会受影响。译名不统一, 不但会让读者迷惑不解, 更会让读者误解, 如上面提到的“丹霞山”的两个不同译名, 外国读者是很容易将之误解为两个不同的地方。我们在翻译国外的专有名词时, 在中文译名统一方面却做得相对较好:Christmas只有一个译名“圣诞节”;美国前总统Bush也只有一个译名“布什” (港台译文除外) , 如果再译成“丛林”、“不是”等, 这显然会引起交流沟通的混乱, 甚至引起政治事件。外宣翻译中的汉语专有名词译名的统一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不仅值得我们关注, 更需要我们孜孜以求, 鼎力研究解决。

“译名不统一”现象剖析

杨静远先生曾指出:“译名统一是长期困扰翻译界的全局性问题。”虽然杨先生主要是针对文学和一般政论文体翻译中的译名统一问题提出该观点的, 但在其他领域, 翻译的译名不统一问题同样存在, 这一观点依然适用。对外宣传报道中出现的译名不统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名译名不统一。我国在1958年颁布《中文拼音方案》, 即汉语拼音方案。1979年起, 联合国决定采用《中文拼音方案》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中国人名、地名的标准。1981年8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决议, 规定把《中文拼音方案》作为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的名称、词语的国际标准。199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而今, 用汉语拼音翻译中国人名、地名等已得到公认, 但由于汉语地名的构成较为复杂, 有只用专名不用通名的, 如上海的别称“沪”;有单音节专名加通名的, 如“太湖”;有双音、多音节专名加通名的, 如:“鄱阳湖”、“呼仑贝尔大草原”, 因此, 中国地名英语译名的不统一就时有发生。对于双声词为专名构成的地名, 采用拼音法翻译、拼写能做到统一。但由单音节专名构成的地名, 译名在拼写上就出现了不统一。如“太湖”的译名就有:Tai Lake, Tai Lake, Lake Tai, Taihu Lake等;安徽的两个单名县“和县”和“歙县”在China Daily (《中国日报》) 和CCTV9 (央视英文国际频道) 中分别译为:He county和She county。中国地名翻译遵循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原则, 又由于汉语语言的特点, 中国地名多为双声词, 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 为统一单音节专名构成的地名译名的拼写形式, 笔者建议将单音节专名词与通名词合起来构成双声词进行音译, 以求韵律美, 然后再将通名意译出来。如:黄山译为Huangshan Mountain;长江译为Changjiang River;豫园译为Yuyuan Garden。

由于在采用《中文拼音方案》前, 国际上就有一套威妥玛拼音方案, 这是英国剑桥大学汉语教授威妥玛 (1818—1895) 在华任职期间, 为方便西方人学习汉语而制订的一套科学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对于没有学习过汉语拼音的外国人, 有些汉语拼音的译名是很难拼读正确的, 相反, 威氏拼音法很容易为外国人所接受。因此, 至今在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北美、西欧, 威氏拼音法仍然在广泛使用。甚至在中国大陆, 有时为了对外传播效果, 对一些人名、地名的翻译不是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而是采用威妥玛拼音方案。此外, 在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前, 有许多中国地名的译名已使用威妥玛拼音法翻译, 其译名已为世人所共知, 如:北京 (Peking) 、南京 (Nanking) 、重庆 (Kongking) 、青岛 (Tsingtao) 等。在外宣翻译中, 两种拼写形式是否应该同时存在?笔者认为, 既然《中文拼音方案》已为国际社会认可, 而且我国已明文规定, 地名标志为国家法定的标志物, 地名标志上的书写、拼写内容及形式具有严肃的政治性, 在外宣翻译中, 地名翻译就必须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在《红楼梦》译本的前言中, 详细罗列了汉语拼音方案, 帮助英语世界的读者认读汉语拼音而不是采用西方读者都熟悉的威妥玛拼音方案翻译《红楼梦》小说中的人名、地名。整个解说足足有四页之多, 可见译者用心良苦。如果我们在外宣翻译中都有这番“良苦用心”, 我们做的不仅是译名的统一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大力传播汉语拼音的同时, 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因此, 在对外宣传报道时,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一地名名称只能译为Beijing, 而不能译为Peking。

此外, 对已使用多年的译名, 在不伤害国家利益、民族感情等原则的情况下, 应考虑沿用, 不应重译, 避免产生新的混乱。比如上海“国泰影院”是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文化发展历程的老剧院, 可以沿用“Cathay Theater”译文, 不必另译为“Guotai Cinema”;“兰心剧院”的译名为“Lyceum Theater”使用已久, 同样不必改译为“Lanxin Theater”。位于上海人民广场北面南京西路上的“国际饭店”仍沿用“Park Hotel”的译名, 这充分保留了“国际饭店”的历史文化底蕴。

组织机构名称译名不统一。组织机构的名称如同个人的名字, 其用字固定、排列固定, 不能有任何变异。因此, 在外宣翻译中, 对中文组织机构已有英语译名并已固定的, 就应该严格使用既有的、通用的译名, 译者就没有必要对该机构名称再做翻译, 以免自己的译名与该机构沿用已久的译名不一致而造成译名的混乱。比如“中国民航管理局”在对外报道英文翻译中就曾有两种译名:China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和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后者才是该机构的官方英语译名。其实这两种译文都是对的, 只是后者已作为官方的固定译名, 因此, 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就应该遵守其已有的固定译名。中文组织机构中的“中国”的译文, 从已有的中文组织机构的英语译名来看, 共有以下几种翻译: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②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

③中国海南航空公司 (China’s Hainan Airlines)

④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⑤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Air China)

⑥中国石化 (Sino Pec)

⑦中国石油 (Petro China)

仅“中国”一词在中文组织机构名称中的译名就多达7种不同形式, 如果译者对已有固定译名的组织机构名称按自己的思维“创译”, 译名与英文读者已知的中文组织机构名称译名难免会有差异, 混乱的信息必定会误导读者。如:Air China是指中国大陆的“国航”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 而China Airlines却是指中国台湾的“华航” (中华航空公司) 。刘法公教授曾统计过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005年1月13日在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上的讲话英语译文 (中国商务部外事司译) , 发现汉语原文中的许多组织机构名称译成英语后, 译文中的英语译名与这些机构对外公布的、沿用已久的英语译名出入较大, 与词典上的相关译名也不同。现举一例如下:

国家版权局

①National Copyright Office (商务部外事司译文)

②National Copyright Administration (该局公布译名)

③State Copyright Bureau (孙明初主编:《汉英科学技术辞海》, 商务印书馆, 2003:908)

④State Copyright Bureau (吴景荣主编:《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4:583)

对此, 刘法公教授指出:“组织机构名称的英语译名, 无论是自己选定的, 还是他人翻译的, 一旦确定并使用起来就变成了既定译名, 不能随意改变。组织机构的译名具有法定的地位, 不容侵犯和篡改。” (王关富:2006) 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政府权威机构来核准并规范各组织机构的英语译名, 各类汉英词典上所列译名也不尽统一, 同时, 并不是每一个组织机构都有对外公布的英语译名, 因此, 中国的各类组织机构在对外宣传报道中的英语译名就难免不统一。在统一组织机构译名方面, 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 新加坡为了统一汉语译名就设立了“新加坡华文媒介统一委员会”, 专门规范国家组织机构或商贸各部门汉语名称的英语译名, 任何媒介都必须遵守该委员会核准的译名。

新词译名不统一。尤金·奈达曾在其《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Both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alway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语言和文化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在世界诸多语言中, 除了少数几种语言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 从古至今没有多大变化外, 世界其他语言几乎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交往越趋频繁, 这使得各种语言的变化更加明显。而在语言的各种组成部分中, 又以词汇变化最快。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外各类交往更加频繁活跃, 各类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 汉语中的新词也不断涌现。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 许多新词语无需翻译, 便为中国人所接受。比如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 在世界卫生组织 (WTO) 将之正式命名为“SARS”后, 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非典”的英文名为“SARS”。而与之相反, “信息化”这一新词是当今中国大陆各大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至今却还没有统一的英文翻译。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刘绍中先生等人曾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进行过调查统计, “素质教育”共有八种译文, 分别是:

①Quality Education

②educ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nonintellectual qualities of people

③qualification/qualifying education

④character training

⑤aptitude education

⑥empowerment/empowering education

⑦capabilities education

⑧moral education

其中Quality Education最先出现在《中国日报》 (China Daily) 上, 报道国务院在1999年6月6日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尽管美国也有Quality Education, 但其内涵与实质与我国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不是一回事。因此, 将“素质教育”译为Quality Education是不准确的, 只达到了字面意思的对等, 其各自内涵却不对等。再看其他七种译文, 不难发现empowerment/empowering education最为准确, 该译文将“素质教育”的内涵译出来了。

汉语中出现的许多新词都浸润着时代特色, 开始流行于某一行业或小群体范围, 然后才逐渐为大众所知。对同一新词, 不同群体的人对其内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理解, 甚至褒贬不一, 由于新词的内涵和外延都没有得到人们一致的公认, 因此, 无论是褒还是贬, 皆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比如, “山寨”是2008年流行的热词之一, 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 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 但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 迅速成燎原之势, 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关于“山寨”文化, 一时更是众说纷纭。山寨文化的内核, 有人说是复制, 有人说是创新, 还有人说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中国日报》 (China Daily) 将“山寨春晚”中的“山寨”先是译为copycat, 显然是将“山寨”的内涵理解为“复制”、“仿制”, 而不是“创新”;而后又改译为汉语拼音Shanzhai, 以彰显“山寨”的全部内涵。由于新词层出不穷, 英译时常无定规可循, 更没有先例可援 (张健:2003) , 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全国性学术机构来规范、统一、核准汉语新词的英语译文, 新词的英语译文在不同的对外宣传媒体中要实现统一, 看来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文化词的译名, 归化还是异化, 这是一个问题。本文引言中提到的“清明”、“端午”、“中秋”在国内主要对外宣传媒体中出现的前后截然不同的译文, 归根结底就是对蕴涵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应该采用归化还异化翻译的问题。张健教授在其《新闻翻译教程》一书中指出:“简单地说, 归化是文化特性的诠释, 而异化则是文化特性的保留, 即译文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说了什么’, 而且要尽可能展示原文是‘怎么说’的, 以便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换句话说, 归化是指以的语文化为归宿, 要求译者向的语读者靠拢, 用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采用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张健:2008) 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之争, 至今没有定论。不过, 单从文化的对外传播来看, 笔者认为采用归化翻译富含中国文化的特色词, 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 有时甚至是歪曲。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采用的是归化翻译, 小说中的“菩萨”在译文中变成了“上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在译文中统统被归为基督教, 原著中的很多中国文化在译文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因此, 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光彩和独特魅力, 翻译汉语中的蕴涵中国文化的“文化词”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

结 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地名、组织机构、新词以及文化词在对外宣传报道中的译名不统一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译者对外宣翻译中的译名统一重视不够, 在翻译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译文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地道性, 而很少关注译名的统一性;二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机构来负责规范对外宣传中汉语专有名词英语译名的统一工作, 尽管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编译局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还很有限;三是尽管翻译界在理论上对“译名统一”原则已有共同认识,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但是在翻译实践中, 不同的译者在措辞、文化处理等方面还是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四是汉语中的一些专有名词, 特别是新词, 它们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 因此其译名也随之而改变。如“个体户”的英语译名就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individual household→individual businessman→self-employed businessman。由此可见, 我们不应该轻视外宣翻译中的“译名统一”问题, 只有正确认识外宣翻译中的“译名统一”问题的重要性, 并认真分析各类译名不统一现象及其成因, 当前外宣翻译中专有名词译名的混乱状况才能逐渐得到解决。[本文为2008年度校级课题“上海市及长江三角洲公示语翻译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BB200805) 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年版。

[2].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张健:《新闻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4].张健:《汉语新词误译现象剖析》, 上海:《上海科技翻译》, 2003年。

[5].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年版。

[6].裴钰:《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专有品牌 篇4

中国已是旅游大国。据相关权威机构预估, 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届时,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来中国游览、参观。他们迫切想加深对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认识。因此, 旅游文本的翻译变得至关重要, 特别是一些中国文化专有词的翻译。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专有词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对等语或对应语。因此, 为了把中国陌生的人物、事件、节日、地点、时间等介绍给我们的外国游客, 旅游文本中经常采用采用英语的文化替代词进行类比, 如将西施类比为Chinese Cleopatra、将清明节类比为Chinese Easter、将青岛类比为Switzerland of the Orient等等。虽然这样的类比可以引起外国游客情感上的共鸣,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但这是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是否有利于对外宣传?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本文将分析类比翻译带来的消极影响, 并寻找将这些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翻译方法。

1 类比翻译的消极影响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 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 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在旅游文本翻译中, 类比法经常被用来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 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这种方法虽有助于外国游客克服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专有词, 激发他们的兴趣, 但旅游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关注文化交流的平等性, 达到传播、推广旅游目地国文化的目的。过于强调译入语的文化, 置中国文化于西方文化的桎梏之下, 是否妥当?旅游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自晚清以来, 我们一直抱着弱国的心态, 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在寻求西方的认同。于是, 苏州变成了“Chinese Venice”、祝融变成了“Chinese Prometheus”。因此, 笔者认为类比翻译的方法会带来以下消极影响。

第一, 弱化中国文化专有词的影响力。上文提到旅游文本中常常将中国的历史人物济公类比为Robin Hood in China。在中国, 济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人物, 他那疯疯癫癫、蓬头垢面、手执蒲扇、出没四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惩恶扬善、治病救人, 被称为“活佛”, 奉若神明并加以顶礼膜拜。他是神化人物罗汉化身, 是佛家普世救人的理念的代表。济公身上绽放着佛家的光芒。而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侠盗式英雄人物, 绿林好汉, 劫富济贫, 整治暴戾的贵族、官吏, 并把得来的钱财用于救助贫苦百姓, 是中世纪英国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代表。这两个人物形象代表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异同点要多于相同点。这种类比翻译将中国的济公“西化”为西方的Robin Hood, 无疑弱化了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力, 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冲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

第二, 淡化了旅游景点的独特魅力。例如, 一些旅游文本中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四姑娘山类比为Alps of Orient。外国游客对阿尔卑斯山非常熟悉, 这可能降低了他们了解四姑娘山的兴趣, 从而缺乏对四姑娘山独特魅力的认识。毕竟, 四姑娘山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着与阿尔卑斯山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这样一味顺应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审美, 改写自己的灿烂文化符号, 无形之中抹杀了旅游景点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第三, 扼杀了非西方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 他们价值观不同, 文化背景各异, 认知习惯和审美情趣也不尽相同, 还带着不同的期许。鉴于当前旅游文本对中国文化专有词大都采用类比翻译, 因此要意识到, 这些类比翻译会把西方 (主要是英美) 文化符号强塞给非西方游客, 阻断了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专有词的机会, 丧失了弘扬中国文化的时机。比如, 很多旅游文本将中国的杨贵妃译成Chinese Helen, 但非西方的游客可能更想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杨贵妃是何许人也。显然, 这种类比翻译就扼杀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的机会。

2 对策

旅游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因此, 旅游翻译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屡见不鲜。如果置英语的表达习惯于不顾, 一味直译中国文化专有词, 那么外国游客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如果过于以译入语受众为导向, 那么也就无所谓中国文化符号的独特性和异质性可言了。因此, 为了将这种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翻译方法。

第一, 直译法。直译即根据原文的实际意义逐字翻译。通常在中文能够表达相应的英文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这种译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向外国游客传播异质元素, 让游客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熏陶之下, 达到了解异国风情的目的。如:西湖十景被译为Ten Views of the West Lake, 花港观鱼被译为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第二, 音译加直译。很多旅游文本在翻译中都采用了这种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特别是以历史事件或人物所命名的景点, 应该选择音译, 而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又必须让外国游客充分理解其内在涵义, 这就要融入其对应的英文意义, 即直译的方法。如, 杭州景点中的西泠桥被译为Xiling Bridge, 苏小小墓被译为Su Xiaoxiao Tomb, 岳飞庙被译为Yue Fei’s Temple。如, 丑旦被分为文丑, 武丑和旦丑, 译文是Chou (clow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Wenchou (male clowns) , Wuchou (clowns with martial skills) and Danchou (female clowns) 。

第二, 增补法。有时为了能更好地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 可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之上进行增补。特别是在在译人名时, 可补充有关人物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功绩等。如, 秦始皇被译为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ted China in221BC。译者在秦始皇的英文后面增补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功绩, 这样外国游客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在译地名时, 可补充地名的寓意和地理方位等知识。如, 西域被译为Xiyu, the Western Region (a Han Dynasty term for the area west of Yumenguan Pass, including what is now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parts of Central Asia.) ”。

3 结语

类比翻译的确可以让译入语受众把陌生的中国元素和他们熟悉的西方元素联系在一起, 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但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文化自信, 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国门, 进入到外国游客的生活之中, 就如同好莱坞的电影、麦当劳等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一样。本文探讨了对中国文化专有词进行类比翻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并提出了将这种消极影响控制至最小的翻译方法, 希望能对中国文化专有词的翻译提供借鉴, 推动中国文化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水平.旅游翻译的误区与价值伦理回归[J].中国科技翻译, 2012 (03) .

[2]戴桂珍.类比法与旅游翻译[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2) .

[3]苏锑平.浅谈旅游翻译中的增补法和类比法[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7 (05) .

[4]包惠南, 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

专有品牌 篇5

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微隙专有技术”是怎样实现缩小间隙不仅不拉缸而且提升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指标。很清楚缩小间隙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拉缸,因为间隙越小摩擦面受到的正压力就越大,于是摩擦力也就越大,拉缸咬合的机会越多,因此缩小间隙不拉缸而且提升发动机性能就是“微隙专有技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和讨论:1、摩擦偶磨擦面接触状态,2、粘着磨损的机理,3、产生粘着磨损的影响因素,4、微隙专有技术的机理初步探讨。

1 摩擦偶的摩擦面接触状态

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两个表面的实际接触发生在离散的微凸体上,实际接触面积仅为名义接触面积的1/10—1/10000,当摩擦偶在压力作用下,凸体顶部受到很大的比压,因而完全可以靠近到接近原始尺寸。

由于压力和原子间的作用力,使微凸体产生粘着,一旦有相对滑动,微凸体之间的粘着力和其它作用力即构成摩擦力。在两个面开始接触时,最初的接触只发生几个微凸体上,随着载荷增大,表面进一步贴近,更多的微凸体进入接触状态,使接触面积增大,于是接触区发生变形而产生抗衡外载荷的应力,具体变形形式取决于名义应力和切应力及表面粗糙度和材料性能。在一般情况下,接触的物体表面产生弹性变形,但微凸体顶部将发生塑性变形。

两个粗糙表面接触时,有大量形状各异,尺寸不同的微凸体相互挤压变形。所谓粘着磨损就是这些接触区发生塑性变形的微凸体顶部产生粘着而引起的磨损,在我们的,实际问题中,就是环与缸套内壁及活塞裙部与缸套内壁之间的凸峰接触区发生摩擦磨损。

2 粘着磨损机理

磨损源于表面的力学作用或化学作用,磨损有六种主要形式: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冲击磨损、化学磨损(或腐蚀磨损)、电弧感应磨损。其共同特征是从摩擦面剥离固体材料。据估计,工程材料中有三分之二的磨损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一个摩擦副可有一种或多种磨损机理。在大多数情况中,开始磨损是一种机理引起的,逐渐发生到另一种磨损机理起主导作用使磨损失效与分析变得更加复杂,与我们讨论的问题密切相关的是粘着磨损。

在各种磨损中粘着磨损是引起拉缸的主导因素,是我们要讨论的主要对象。其中一种机理认为:粘着起源于界面的微凸体接触、滑动,使这些接触点产生剪切作用,导致碎片从接触点一侧被剥离,粘着到另一侧的微凸体上,继续滑动可能脱落或转移原来的表面上或断裂成为磨粒。目前有多种理论来解决碎片的剥离过程,一种认为产生磨损碎片的原因是微凸体接触对表层的连续塑性剪切作用。连续塑性剪切将沿着滑移线产生裂纹並扩展,经过一定循环之后,沿裂纹扩展轨迹分离出碎片,这就是连续塑性变滑移、剪切。沿滑移线产生裂纹的粘着磨损机理。另一种是发动机拉缸的产生的主要机理,即焊合机理。在摩擦接触面的某些微小区域发生焊合(粘着),并在其生的相对摩擦运动中,焊合处又被剪断或拉开,在拉开处的接触面上有小颗粒从强度较低的一方被拉拽出来,于是该处的表面光洁度遭到破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多次,使接触面的光洁度大大降低,对发动机来说将产生拉缸。我们讨论的粘着机理,在上述的表征中,关键是偶件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焊合,即粘着机理。首先,要焊合必须有适当的条件,即两种物质的原子必须靠的很近,即达到原子尺寸。如此,就必须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受到很大的正压力。压力越大相互靠的越近。在一定的粗糙度情况下,当然间隙越小,其压力必然就越大。尽管摩擦偶件的摩擦面经过研磨、抛光加工,但从微观尺度上来说,摩擦面仍是由有很多高低不同的凸峰和凹谷构成的,当两个摩擦偶接触时,实际上总是那些较高的凸峰先接触,也就是实际接触面积只有各义接触面积的1/10000—1/10,因此即使在载荷不大时,真实接触面上承受很大比压(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在很大的比压下,即使是硬而韧的金属材料,在接触的凸峰顶部将发生塑性变形,较低凸峰发生弹性变形。于是发生塑性变形的凸峰顶部的润滑油膜、氧化膜等被挤破,摩擦偶件的金属在高压下直接接触,原子靠近到极限时(近于原子尺寸),由于金属原子之间存在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等作用便互相吸引,而形成一种新的晶体物质,即焊合。对于发动机来说,摩擦偶之间的间隙越小这个正压力就越大,就越易焊合。如果同时出现多点焊合,活塞运动的力已经不能剪断多点的焊合,此时就会出现咬死的情况。如果焊合点被运动的活塞剪断,焊合点的形成和破坏,就是形成了粘着磨损。当焊点被剪断时,有两种情况:焊合点的晶体材料强度比摩擦偶材料的强度低,则分离从焊合的晶体分开,摩擦偶的表面变形小,破坏轻微,摩擦面仍较平滑,只有轻微擦伤,这种情况称为外部粘着磨损;于此相反,当焊合晶体材料强度高于摩擦偶件时,则分离就会发生在摩擦偶中强度较弱材料中,即从摩擦面的表层拉拽出与焊合点相当大小的颗粒或片状物,在电镜上可看到明显的撕裂痕迹,使摩擦面遭到破坏,同时带有拉拽颗粒的摩擦面随着其相对运动将进一步拉伤偶件的摩擦面,这就是内部粘着磨损。在一般情况下,上述两种情况均会发生。总而言之,粘着磨损的发生是由于接触面的微观不光滑在较高比压下微观区域发生塑性变形,破坏润滑油膜或氧化膜,造成摩擦偶件的金属直接接触,当两种物质靠得很近(原子尺寸)时,就生成新的晶体,即焊合,而导致粘着磨损(拉缸)。

3 粘着磨损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这里主要讨论业已被公认并在实践中被证实的影响粘着的各种因素有些因素可以避免粘着磨损的发生,有些因素可加剧粘着磨损的发生。理解这些因素将有助于理解“微隙专有技术”的机理。

3.1 材料特性的影响

(1)脆性材料比塑性材料抗粘着磨损能力高。塑性材料发生粘着磨损到一定深度,拉拽下来的颗粒较大,而脆性材料的磨损产物为金属磨屑,自然破坏深度较小。

(2)互溶性大(两种金属在熔融时的相互溶解度)的材料(相同金属或品格类型、品面相距、电子密度、电化学性质等)组成的偶件,粘着倾向大。相反,互溶性小的材料(异种金属、品格类型不同、理化性质相差较大的金属)粘着倾向较小。

(3)多相金属比单相金属粘着倾向小。

(4)周期表中B类元素与铁不相溶或形成化合物,它们粘着倾向小。而铁与A类元素组成的摩擦偶件粘着倾向大。

(5)结构的影响:密排六方(HCP)金属的磨损量比立方金属低一个数量级,摩擦系数也小,六方金属的滑移面数量较少,因此磨损和摩擦比较小。

(6)晶界的影响:晶界属于金属表面高能量区域。对多晶材料,晶界对粘着、摩擦、表面断裂、磨损都有影响,即晶界密度越高,磨损率越大,增大晶粒,有助于降磨。

3.2 接触压力和滑动速度的影响

粘着磨损量的大小随接触压力、摩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摩擦速度一定时,粘着磨损量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当接触压力低于材料硬度的1/3时,不会产生严重的粘着磨损。当压力一定时、粘着磨损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极值后,又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减小。提高摩擦面的表面光洁有助于降低粘着磨损,但光洁度过高反而因润滑油不能储存而增加粘着磨损。在摩擦面内维持良好的润滑状态,可显著降低粘着磨损。

4“微隙专有技术”机理的初步研究

4.1 技术关键

根据前面讨论的粘着磨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知,要实现“微隙”而不拉缸关键是要在摩擦偶的两个磨损面之间始终保持充分良好的润滑,并能产生一种强而耐磨的润滑层,从而彻底隔绝了偶件双方原子直接接触,其次是降低比压。若能如此,偶件双边的原子也就不可能靠近到原子尺寸而生成新晶体(焊合)。即使缩小间隙,也就不会拉缸,这就是“微隙专有技术”已解决的技术关键。该项技术采用了特殊的化学热处理技术,经初步分析,在处理的表面形成的一种金属和非金属油类组成的自润滑层,由于润滑层的存在,大大地降低了比压,润滑层的组成成份有利于避免粘着磨损的发生,并使偶面之间得到充分润滑,从而避免了在缩小间隙的情况下拉缸。这即是化学热处理要解决的,也是微隙专有技术的核心。

4.2 关于材料化学热处理的表面分析

(1)铝合金和铸铁化学热处理后,其表面颜色变成稍灰暗色,尺寸略有增加。由于化学热处理的温度效应,相当于铝合金进行了充分的人工时效,因此尺寸稳定性有改善。

(2)金相分析

A、铸铁制成的试样,经化学热处理后,表面上有一层覆盖层,与基体结合紧密。石墨形态大部分为B型菊花状石墨,见图1。

B、ZC-108铸造铝合金经化学热处理后基体稍变粗,在金相显微镜未见有覆盖层(估计与制样有关),但在XPS上证实有覆盖层。

(3)电子探针(EPMA)分析

A、金相显微镜观测到的覆盖层在电子显微镜下实际上是有两层组成,靠近基体一层金属元素多,外层非金属碳,氢,氧较多,见图2。

B、照片上内层稍亮,外层暗,因为被散射电子的衬度亮暗与原子序数大小对应,较大的原子序数对应较亮的衬度,而非金属元素或低原子序数的金属衬度低。

C、覆盖层下基体表层EPMA分析。

分析位置及成分见图3、4、5、6.

由上图3至图6的成份分布归纳成下表1。

D、覆盖层靠近基体的一层成份与基体表层成份相近,见图7。

E、铸铁处理面的直接分析结果与基体表层成份相近见图8

铸铁试样经热化处理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改善,见图9。

4.3 X光电子谱(XPX)分析

X光电子谱是分析极表层的成份,也是目前表面分析最灵敏的仪器。由于该仪器可在高真空下采用离子刻蚀技术,逐层剥离逐层分析,可准确得出成份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刻蚀,无污染,其分析结果可靠,它不仅能分析出成份,同时也测出原子价态。

a)对ZL-108铝合金处理试样表面直接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原始处理表面主要元素为Cu、Cr、O、C、S少量La。(其中Cu为二价,即CuO),将表面刻蚀5分钟,大约剥离100nm后分析结果为Cu、O、C。如图10中的(1)(2),主要成份为Cu,Cu+(一价),原始表面的CuO已被刻蚀掉,同时由图10(3)(4)可见,除Cu和Cu+还有较多的C,H,O。说明表层为非金属碳氢氧化物(油)存在。在图10中未发现有铝元素,说明分析所得信息是来自表层之内,这个覆盖表层也有一定厚度。

b)对第一道镀Cr活塞环经20小时台架试验磨合后的表层进行了XPS分析。刻蚀前(即磨合后原始表面)主要成份为Cu、O(其中Cu为CuO二价),刻蚀5分钟后成份为Cu、Cr、O、C (其中Cu为一价的CuO);刻蚀十分钟后主要成份为Cu、O、C(但没有Cr,说明仍在覆盖层中)见图1 1(1)(2)。这个分析结果与铝合金表面的覆盖层完全一致。

5 分析结果与讨论

5.1 分析结果的简单总结

(a)通过金相和EPMA分析。明确的观察到铸铁试样经过化学热处理表面有一层覆盖层。用电镜进一步观察,覆盖层的衬度有变化,靠近基体表面的衬度亮些,说明金属元素多,而覆盖层的外一层衬度较暗,说明非金属元素多,即碳氢氧化合物组成的润滑油之类的物质,实际这一个覆盖层是由润滑油类的碳氢氧化合物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润滑层。

(b) EPMA对铸铁表面覆盖层的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层中增加了一些铸铁中不含的元素,如Ni、Mo、V、Cr等。覆盖层中氧、碳含量较高,说明饱含有润滑油成份。靠近基体稍亮的覆盖层的成份与基体表层成份相近。在表面下45μm之内,其成份分布存在梯度。

(c)铝合金试样和磨合20小时后的镀Cr环表面,XPS的分析结果非常相似,即表层约200nm的深度之内,从表及里分别为CuO (Cu为二价)、Cu+(Cu为一价)、Cu,整个表层中均含有C、O,说明在这个表层内含有润滑油类。另外,测铝合金试样,未能测AL的存在,测镀Cr铸铁试样时,未测出Cr。说明基体外有一层复合的覆盖层。活塞环磨合20小时,覆盖层的成份仍与铝合金试样表层相同。说明覆盖层具有一定耐磨性能。

5.2 结果讨论

现在我们根据所测得的结果,结合粘着磨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来说明为什么经过化学热处理后,即使在缩小间隙的情况下,不仅不拉缸,而且提升了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由测试结果已证实,经过化学热处理后,在活塞环和活塞表面都形成了由润滑油和金属元素组成覆盖层,这个覆盖层有一定厚度,且耐磨。经20小时磨合,覆盖层的成分不变,它起到两个关键作用:其一是这一层覆盖层铺平了表面的凹凸不平,相当于大大降低表面粗糙度,使摩擦偶件的实际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因而非常明显的降低了偶件之间的接触面上的比压(可降低1-2个数量级),比压是造成偶件间原子靠近并产生焊合的直接原因,比压小,自然达不到焊合的压力条件。由于表面粗糙度降低磨擦系数自然减小。其二,这个覆盖层是由润滑油和金属元素混合构成的润滑层,它隔绝了偶件金属直接接触,从而杜绝了焊合的因素,同时又达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因此即使在微小间隙的情况下,比压并不是随间隙缩小而增加,因为有效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也不会增加太大,因为润滑效果好,且表面光洁度高。

多次的台架试验及运行十几万公里以上的发动机,经检验其活塞环的尺寸稍有增加,闭口基本对合。尽管缸套内径尺寸由于磨损而增大,但活塞环仍能很好的密封。这就是这种饱含润滑油及金属材料的润滑层的自修复、自润滑的独特作用。活塞在运行中自身温度大约与化学热处理温度相近,并在机油中加入重元液(即化学热处理的油液),因此润滑层的自修复就相当于在运行中进行了化学热处理,随着缸套内壁的磨损,活塞环的摩擦面就不断地生成覆盖层,达到自修复的目的,从而保持完好密封。实地运行中发现运行时间越长,综合性能指标越好,而且活塞环几乎不见什么磨损。可想而知,动态下的自修复的润滑层能充分拟合摩擦偶的表面,达到完善的密封,这是任何加工都难以达到到拟合状态。

同时,由覆盖的润滑层的组成可知,它充分地利用了避免产生粘着磨损的有利因素,而同时避开了不利因素。在“提高汽车零件的耐磨性”一书中指出:“饱含润滑油的涂层,在停止供油的情况下也能长时间工作,而不会咬住。”书中还多处提及“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根据XPS对铝合金试样和镀Cr活塞环试车磨合20小时的镀Cr层表面(活塞环磨损工作面)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结果表面主要为CuO (Cu为二价)在往深度方向依次为Cu+(一价)、Cu并也测出了C、O的存在,说明覆盖层中有润滑油的成份。由于XPS分析费用昂贵只分析了较浅200um的深度内的成份,有条件我们将从表面一直刻蚀到基体,全部分析出覆盖面内及基体表层内的成分分布,将会更有助于理解润滑油覆盖层的作用。此外,根据镀Cr环磨合20小时后其分析结果不变,说明这种覆盖层的耐磨性能好。另外,由于活塞与缸套壁之间的微隙是保持活塞准直运动,从而保证活塞环运动的稳定性,以达到完善的密封性能。

活塞是活塞环运动的载体,环的密封状态除了材质和间隙的影响之外,还取决于环的运动状态,而环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活塞的运动状态,活塞的运动状态除设计因素外,取决于活塞与缸套壁之间的间隙大小。因为活塞环在活塞与缸套壁之间的运动所受到的力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当活塞在缸套中运动状态较差时,即有摆动、轴向运动准直性差,将导致环在轴向、径向、周向的振动。由于振动对环的工作状态影响很大,破坏了密封,加速磨损,缩短寿命。因此确保活塞在缸套中运动的稳定性(提高准直性、降低摆动和横向运动)才能确保环的工作稳定性(降低振动,保证密封的完善),这也就是缩小活塞与缸套之间的间隙,间接的保证了环的最佳工作状态,因此可以说,两个“微隙”是相辅相成的。

6 今后需深化研究的问题

1、覆盖层的物质结构及其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关系是附着,还是共格,需要用TEM分析,同时也要分析出覆盖层中的C、H、O存在形式。

2、基体表面及内部结构成份的变化。尽管已用EPMA面扫描分析了沿层深的成份分布,有一定代表性。但仍属微区分析,存在一定的波动,需要多次分析方可确认。

3、在磨损过程中覆盖层的摩擦系数测定及其各种不同结构的物质(有机、无机)在摩擦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专有品牌 篇6

1 字幕翻译特点

字幕翻译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 官方译制片的不断涌现, 网络字幕翻译组的发展壮大, 高等院校影视翻译课程的开设, 专业译配软件的开发利用, 都呼唤着业内外人士对影视翻译研究的关注。由于影视语言具有听觉性、视觉性、瞬时性、大众性和无注性等特点 (钱绍昌, 2000:61-62) 。和其它文学翻译相比, 字幕翻译具有更高的综合性、瞬时性、浓缩性、市场性和科技性, 其难度在于用浓缩的语码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译原语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一方面, 由于影视是综合性艺术, 影视翻译关注的是多模态符号文本, 包括画面, 声音, 色彩等多种表意符号, 享有多模态符号互补的优势, 言外之意可以由画面或音乐等部分补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译者的负担。另一方面, 影视画面的空间局限和瞬时切换, 使得目的语文本为达到与画面的动态和谐, 也受到传播时空的限制。时间因素制约着字幕翻译, 由于字幕要与演员的台词同步, 字幕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一般约4秒, 两块字幕约6秒, 歌词字幕可延长到7秒 (Bartrina&Espasa, 2005:95) 。字幕停留时间过短, 观众来不及看完, 过长又会导致重复阅读。空间因素也制约着字幕翻译, 以目前使用的译制软件Subtitle Workshop为例, 字幕由屏幕右下方的空白处录入, 字幕块不超过两块, 每块字符数连标点和空格不超过37个 (Cintas, 2008b:97) 。盲目填充字幕, 喧宾夺主, 会过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所以译者在决策时注重译文字幕的浓缩性。

2 关联理论下的文化专有项翻译过程

关联理论认为, 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 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 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 (比如话语) , 结合语境假设, 求得语境效果, 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Sperber&Wilson, 2001:49) 。

翻译是涉及原作者、译者和译语受众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Gutt, 2004) 。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过程表现为特殊的双重交际过程。在第一重交际过程中, 原影视制作者和译者构成交际双方, 前者提供想要表达意图的证据, 即文化专有项附着的语言符号, 以及影视画面等多模态符号, 译者根据这些信息, 结合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 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推理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在第二重交际过程中, 译者和原影视制作者共同作为说话方, 与译语受众构成交际双方, 译者预测受众的认知语境, 以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语语码, 向受众传达文化专有项承载的原作交际意图, 受众从其认知语境中调用相关语境假设, 结合影视画面等多模态符号, 推理出译者和原影视制作者的交际意图。文化专有项的传译有效与否, 要看原影视制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程度, 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能否达成共识, 尤其是双方的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有多大交集。

遵循交际的最佳关联性,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 译语受众期待以适当的推理努力就能换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此处“努力”指的是受众分析推理译语字幕时所付出的心力, “语境效果”指的是受众把译语字幕和认知语境结合推理出的正确理解, 如同“估算生产率一样, 要考虑产出和投入之比” (胡壮麟, 2002:205-206) 。因此译者既要识别原作中文化专有项的交际意图, 也要考虑受众的认知环境和影视媒介的时空局限, 以显映的方式优化译文的解读, 省时节力, 雅俗共赏, 延续影片的跨文化生命。

3 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过程

下面从国际获奖华语影片中摘选三个涉及文化专有项的译例, 分析字幕翻译中译者的决策过程和依据, 从三种常见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 探讨原影视制作者、字幕译者和译语受众之间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 管窥文化专有项承载的交际意图如何再现。

3.1 异化过程

异化过程是由于译语受众对异域文化的求知期望, 译者采取直译或音译的方式保持源语文化特色, 呈现给受众原汁原味的语境效果。这种过程以人类认知共性为基础, 以影视艺术的多模态特质为条件, 是理想状态下影视文化跨语言的再现过程。

(1) 原文:Magic Eight Ball, should I never see Rachel again?

译文:神奇8号球, 我永不再见瑞秋吗?

例 (1) 来自《老友记》第五季第四集, 剧中罗斯的妻子要求他再也不见前女友瑞秋, 否则就离婚, 罗斯无奈之下只能乞灵于“神奇八号球 (Magic Eight) ”。第一重交际中, 原影视制作者向译者呈现文化专有项“Magic Eight Ball”及相关语段, 并以影视画面向译者明白展现其信息意图, 译者从交际双方共有的百科知识中提取相关语境预设, 即“Magic Eight Ball”是美国特高玩具公司 (Tyco Toys) 制作的一款玩具, 人们可以向这个“神奇八号球”提出任何问题, 然后摇动一下, 答案选项就会出现在球的小窗上。译者从语言信息和画面信息上推理出原作交际意图:罗斯惧怕妻子埃米莉离去, 也害怕失去好友瑞秋, 左右为难, 无计可施。第二重明示推理交际中, 译者运用直译手法, 以语码“神奇8号球”向受众传递其信息意图, 辅以“罗斯叩问8号球显灵”的影视画面, 汉语受众从认知语境中调用类似的语境预设, 如魔镜、魔盒的乞灵场景, 不难推理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译者遵从最佳关联原则, 以原汁原味的文化再现, 给受众丰富而忠实的语境效果。这是一个对文化专有项翻译异化的过程, 也是字幕翻译的综合性和优越性所在, 源于影视艺术的多重符号特质, 画面、配乐和其它影视符号共同牵引观众对译语字幕的认知过程。

3.2 阐释过程

文化专有项在译语中空位或错位, 比如某些文化专有项所对应的指称, 译语受众非常陌生, 或者在译语中对应另一个指称。因此, 出于最佳关联性的考虑, 可以直接阐释言外之意, 避免译语受众阅读字幕时的无效推理, 或者推出的语境效果和原作意图南辕北辙。

(2) 原文:Don't be silly.Ben loves you.He's just being Mr.Crankypants.

译文:别傻了, 本他喜欢你, 他只是爱发牢骚而已.

例 (2) 来自《老友记》第一季第六集。莫妮卡每次抱侄子本, 本都哇哇大哭, 莫妮卡觉得狼狈又郁闷, 于是哥哥罗斯说了例 (2) 中的劝慰之词。第一重交际中, 原影视制作者利用文化专有项“Mr.Crankypants”等语段, 以及画面等影视符号向译者明示其信息意图, 译者从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中提取相关语境假设, 即“Mr.Crankypants”是一个著名的美国卡通形象, 他经常说的两句话是“别烦我”和“别碰我”。结合画面、语言和语境, 译者推理出原影视制作者的交际意图:孩子喜欢姑姑, 只是叛逆爱发脾气, 并不针对姑姑。第二重交际中, 译者考虑到汉语受众可能并不熟悉该卡通形象, 而画面没有相关提示, 有限空间也容不下长篇注解, 受众无法调用该卡通人物相关的语境预设, 得不到原语受众的语境效果, 所以译者把“言外之意”和盘托出, 成功辅助了受众对画面的理解, 获取了原影视制作者的交际意图。这是一个常见的字幕阐释过程, 通常用来处理那些受众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概念, 虽然失去了生动的喻体形象, 但是根据最佳关联性原则, 减少了受众不必要的字幕处理时间, 保证了对画面情节的注意力。

3.3 替换过程

在影视翻译中, 要向受众发扬原语文化, 往往需要适时遵守译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因而译者常采取语码替换的手段, 以他们熟悉的概念或逻辑表现源语文化专有项的内涵。此法同样以目的语受众为中心, 使其在阅读字幕时, 能以最小的心力投入, 换取最佳语境效果。

(3) 原文:Loose the cannons, you lazy bilge rats.

译文:快把炮绳松开, 你们这群懒猪。

例 (3) 出自电影《加勒比海盗》。“lazy bilge rats”, 原指“懒惰的舱底老鼠”, 此处译为“懒猪”。第一重交际中, 原影视制作者借助画面和文化专有项“lazy bilge rats”, 向译者传递其信息意图, 由于交际双方具有共同的词汇信息和逻辑信息, 所以译者能据此推理出剧中人物“已到了危机四伏的处境”;第二重交际中, 译者预测到“老鼠”在汉语受众的认知语境中调取的是错位的语境预设, 所以代之以新的文化专有项“懒猪”, 汉语受众以较小的加工处理, 就能推理出最大的语境效果, 这种翻译手法关照了汉语受众的认知语境, 因为他们不太认同英语中某些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 质疑其语言文化中所不存在的逻辑, 直译法必将导致语境效果相去甚远。替换过程“殊途同归”, 虽然形式叛离, 但是本质指向一致。在该影片中, 类似的译法还有“a sitting duck”, 原指“坐着的鸭子”, 译为“瓮中之鳖”;“the snake pit”, 原指“蛇洞”, 译为“虎口”。替换的前提是原语语码和译语语码之间潜藏着隐含意义的共性, 比如“the snake pit”和“虎口”在两种语言中的认知途径异曲同工。此法点燃了译语受众的语境认同感, 让受众事半功倍地获得语境效果, 是为忠实的叛逆。

此外, 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中, 还有删减等过程。译者常会裁剪一部分语言信息以达成语言交际的目的。原因有三, 一是原语字幕中的文化专有项和译语没有交集;二是字幕容量有限, 部分语码信息对译语读者没有多少交际价值或无关剧情;三, 电影的多模态手段和情节发展会给受众以各种交际线索, 并推测原制作者的意图。被删减的对象常有信息的重复表达, 如同义反复;信息的多余表达, 如赘词;无关或对受众不重要的表达形式等 (黄忠廉, 2000) 。删减过程, 注重和影视画面声音呼应, 符合字数限额, 节省了受众的处理努力, 快速直达交际意图, 凸显了影视语言浓缩精简的特点, 也是翻译效度的体现。

4 结束语

综上, 文化专业项的翻译过程是特殊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 和普通文学翻译过程相比, 最大区别在于第二重交际, 译者和原影视制作者共同作为说话方, 对译语受众进行明示表征, 译语受众既要处理译语字幕的语码信息, 也要处理影片画面等多重符号信息, 这使得字幕的浓缩性是可能而必要的。所以, 译者充分利用其认知语境中的两种语言文化储备, 推导出隐于原文信息意图之后的交际意图, 同时关照译语受众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产出具有最佳关联性、精炼简约的译语字幕。无论何种翻译过程, 译者都应根据字幕翻译的特质和译语文化特征, 以译语受众为中心, 实现原作交际意图, 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摘要:关联理论视域下, 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过程, 是以文化专有项附着的语段为媒介, 遵守字幕特质, 发生在影视制作者、译者和译语受众之间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首先, 影视制作者利用文化专有项附着的语言符号和影视多模态符号, 向译者明示表征, 译者调用可及的语境假设, 推理出该文化专有项的语境效果;然后, 字幕译者使用译语符号, 影视制作者运用多模态符号, 共同向译语受众明示信息意图, 受众结合其认知语境加工推理, 获得原作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能有效解读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专有项动态转码过程。

关键词:文化专有项,字幕翻译,翻译过程,关联理论

参考文献

[1]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61-62.

[4]Aixelá, Javier Franco.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C]//Román Avarez and M.Carmen-Africa Vidal (eds.) .Transla tion, Power, Subvers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 search Press, 2007.

[5]Bartrina F, Espasa E.Audiovisual Translation[C]//M.Tennent.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Pedagogies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05.

[6]Cintas D.Teaching and Learning Subtitle in an Academic Envi ronment[C]//D.Cintas.The Didactics of Audiovisual Transla 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8b.

[7]Ern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4.

专有品牌 篇7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一般认为专有名词的翻译不影响文本阅读, 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没有关键性影响, 其实不然。英语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 (Proper Noun) 和普通名词 (Common Noun) 。专有名词 (a name used for an individual person, place or organization spelled with an initial capital letter即“人名、地名、机构团体名和其他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英国的Cambridge, 前半按照广东话音译, 后半意译, 译作“剑桥”;美国的Cambridge则按照新的规定, 使用音译“坎布里奇”。而日本和韩国同属汉文化圈, 其人名地名有另一套规则, 要按照其写的汉字日韩语发音来译:Matsushita是松下, 而不是“马茨希塔”, Kitakami是“北上”, 而不是“凯塔卡密”, Busan是“釜山”, 不是“普山”。Nippon漆的名字使懂日语的人立刻想到日本, 商家从商业的角度不愿意让人想到“日本”, 译成“立邦”漆, 在中国得以广泛使用。翻译采用音译的部分通常是专有名词, 这部分却是译者最易忽略的地方.关于音译的准则, 台湾翻译家张达聪提出6条:

1. 音义兼顾, 如“乌托邦”;

2. 音义参半, 如“剑桥”;

3. 舍音取义, 如“好望角”;

4. 音中取义, 如“翡冷翠” (佛罗伦斯) ;

5. 舍义取音, 如“巴黎”;

6. 截长取短, 如宾州“费城”。

二、英语专有名词翻译的原则

一般来说, 在进行英语专有名翻译时, 要遵循符合标准, 名从主人, 约定俗成和灵活创新等四项原则。

1. 符合标准原则

英语专有名词翻译要符合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本国官方制定的罗马字母拼写地名的统一形式, 如韩国有“韩语罗马转写方案”, 日本政府颁布“训令式”法定转写方案, 用于日本国家地图集、国际百万分一世界地图、海图和海上保安厅的其他出版物。我国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获得了国际认可, 不仅使推广普通话和实行以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汉语有了依据, 而且还可促进英语专名汉译的规范, 避免当前因语音差异, 同一专名, 不同地方有不同译法的混乱, 如美国总统Bush、英国首相Blair, 内地媒体译成“布什”、“布莱尔”, 香港媒体译成“布殊”、“贝理雅”, 澳大利亚的著名海港Sydney, 大陆译成“悉尼”, 香港译成“雪梨”, 美国的Hollywood, 内地译成“好莱坞”, 香港译成“荷里活”等。

英语专名汉译时, 必须依据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汉语拼音方案》, 须用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和规范的汉字译写英语人名地名和所有英语专名中的英语地名人名, 实行国家的有关法规, 坚持国家标准的原则。

行业标准是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在全国某个行业内统一实行的标准。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有《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 国家民政部和国家测绘局制订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6种外语地名汉字译写规则和意大利语、瑞典语、印地语等55种语言汉字译音表、新华社译名室编有《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等行业标准并参考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等工具书以及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新华社、总参测绘局等单位审定的《世界地名录》以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等工具书。各国形势不断发展变化, 大量新出现的人名地名和组织名应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译名为准。

2. 名从主人原则

名从主人原则是指以专名各自所在国家的官方或通用语言的标准发音为准音译, 以便忠实于主权所有者、忠实于原文。如:Potsdam Proclamation波茨坦公告, Souel首尔 (原译汉城) , Aeroport de Paris Charles de Gaulle巴黎戴高乐航空港, Goodman Fielder Wattie Limited古德曼-菲尔德-沃蒂公司, Nobel Prize诺贝尔奖, Palais de Versailles凡尔赛宫, Szalay Ferenc绍洛伊·费伦茨 (匈牙利人名) , Szolnok索尔诺克 (匈牙利地名) 等。此外, 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有不少英语人名地名, 即使拼写相同而读音在英国、美国却不一致, 相应的译名也不一样, 如Greenwich英国标音为[′grinid3], 译为“格林尼治”;美国标音为[′grinwit∫], 译为“格林威治”。如Berkeley英音为[′ba:kli], 美音为[′be:kli], 所以应分别译为“巴克莱”和“贝克莱”。对这些专名, 最好括注其所属的国家或地区, 以示区别。

(2) 还有一些名字读音不规则, 如Maugham不应译成“毛格姆”或“毛汉姆”, 因其中的gh不发音, 应译成“毛姆”。其实, 著名球星Beckham的规范译名是“贝克姆”, 因为h不发音, 不过现在的流行译名是“贝克汉姆”, 只得“将错就错”罢了。

(3) 名从主人这一原则, 只能原则性地说译名与原名“音同”。可是各种语言文字本身在发音上就因人因地因时不同而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而且又是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要达到绝对的“音同”是不可能的, 只能相对“音同”或“音近”、“音似”。为了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对音译冗长难记的人名地名, 从汉字译名特点出发, 常采取省略轻读音的方法, 如Scotland译为“苏格兰”, William Shakespeare译为“威廉·莎士比亚”, Worcester译成“伍斯特”等, 要力求译得音同意合。

3. 约定俗成原则

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称为“约定俗成”。专名的翻译必然要考虑到译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反映出时代、文化特色, 并且, 不同时代的专名翻译又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 使专名翻译具有历时性与共时性。如Gone with the Wind译成“飘”, Hamlet译成“王子复仇记”, 英国外交官、汉学家Herbert Allen Giles译成“翟理思”, 其编著A 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译成“古今姓氏族谱”, Matteo Ricci?译为“利玛窦”, Citibank译成“花旗银行”, Standard Chartered Bank译成“渣打银行”, Fleet News Agency“英国快讯社”, 等。那些在规范和统一之前的专名翻译, 与其改为规范翻译可能引起人们对已习惯的旧译产生新的混乱, 还不如顺其自然, 按国际通用的约定俗成原则来处理, 以免引起混乱。要经常查阅有关的权威词典来处理这类问题。

4. 灵活创新原则

创新是任何事物的灵魂。近年来出现的与时俱进的缩略名音译和直接用英文缩略名的融入新译法即是一例。如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 首字母缩略为OPEC, 音译成“欧佩克”,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缩略为WTO等等。“欧佩克”、UN、UNESCO、SARS、GDP等, 在我国媒体已广为采用。英语专名汉译的创新, 体现了我国各方面与国际接轨的现实和汉英两种语言相互融入的包容性。

遵循开拓创新原则, 译者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力、艺术欣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收力。如The Waterloo Bridge译成《魂断蓝桥》, Love at First sight译成《一见钟情》, Star Wars译成《星球大战》, As You Like it译成《皆大观喜》, Pretty Woman译成《风月俏佳人》, Ghost译成《人鬼情未了》, Forest Gump译成《阿甘正传》等等, 都是专名译得富有开拓创新性的典范。

三、结语

笔者在英语专业翻译课上要求学生翻译一整份China Daily, 而学生们所问的问题80%是有关专有名词及相关背景的。专有名词的翻译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译者应该坚持符合标准、约定俗成、名从主人等原则, 具备广博的知识, 务必避免歧义, 注重文化契合。

参考文献

[1]Judy Pearsall.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秦贻:专有名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J].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4.12

[3]张达聪:翻译原理与技巧[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4]新华通讯社译名室.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华 (修订版) [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4

上一篇:多无人机系统下一篇:高端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