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技术

2024-10-13

双向技术(通用12篇)

双向技术 篇1

摘要:笔者从2007年小本毕业一直在惠州广电网络从事HFC网络方面工作, 以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从HFC双向网络现状出发, 分析了HFC双向网络平台的技术, 包括HFC双向网的工作原理及其传输的基本方式;介绍了HFC网络要解决的四个关键技术的问题, 并详细讨论了这四个问题;最后分析了HFC网络的带宽分配及HFC网络存在上行噪声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HFC双向网,带宽,传输

文丨陈志勇

1 HFC网络发展的现状

随着IT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HFC双向网络正以其独特的带宽优势取得很好的发展, 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 HFC双向网络作为三网融合推进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是整个三网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2 HFC双向网技术

HFC (Hybrid Fiber Coax) 是光纤同轴混合网, 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HFC网络下行广播电视业务与交互式的HFC宽带上行业务。这种HFC网络中同时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是光信号网络和电信号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光纤+同轴混合网。

2.1 HFC双向网其本原理

传统的电视节目的传输为单向传播方式, 也就是说原来的有线电视网络HFC只有单身传输功能, 而要实现交互的HFC网络要求网络提供双向传输能力, 下面分析HFC双向网络的传输基本原理: (1) 上行信道带宽的分配:把上行信道理解成为是由连续众多的小时隙构成的流, 把这种概念上分解的小时隙作为传输的基本的资源单位, CMTS通过管理cable moden对这些时隙的申请访问进行资源分配。CMTS进行带宽分配的基本原理是分配映射表, 分配映射表是CTS发出的MAC管理报文, 其功能指明了上行信道的小时隙使用方式。 (2) 上行信道访问方式:上行信道采用CDMA或者SCDMD的访问方式, 如果众多CM同时访问CMTS的小时隙, 通过一定的算法来处理这种碰撞的访问。也就是说CMTS同一小时隙可以有多个CM同时传输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CM在CMTS为其分配了小时隙后才具备传输的条件。 (3) CMTS与CABLE MODEN的交互:CABLE MODED在接通电源启动后, 首先进入启动过程, 初始化数据, 同时不但向CMTS传输的数据和接受CMTS发送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 CABLE MODED获得上行信道的传输的基本参数, 获得IP地址, 建立IP连接。 (4) 系统安全性:CMTS广播的数据帧能被所有在线的CABLE MODEN接收到, 但是这种数据帧不是对所有的CABLE MODED都有效, 只有数据帧中指定CABLE MODEN的标识信息相同的CABLE MODED才能接收到, 其他的CABLE MODEN接受该数据帧, 发现数据帧中与自己所带的CABLE MODED数据帧标识不同, 将丢弃该数据帧。至此建立CMTS与CABLE MODEN之间的通信。

2.2 HFC双向网传输的基本方式

HFC潜在的最大优点在于, 带宽容量大, 通过现有的技术容易实现互动双向传输, 并且频率特性好, 传输链路上损耗小, 可有效延长传输数据的距离, 光纤间不会有串音现象, 不怕电磁干扰, 能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其传输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 (1) 空分复用技术:其基本过程是用不同的线路分别传输上行信道信号和下行信道信号, 这是技术上实现HFC双向传输最简单的方式, 这种一种已经淘汰的技术, 成本高。广电运营商基本淘汰这种传输方式。 (2) 频分复用技术:利用不同的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 中间留一个保护频带, 以保证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不互相影响, 这是目前广电HFC网络双向传输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根据经验上行信道在低频段上传输, 下行信道在高频段传输, 上行频道和下行频段的频率的如何划分高低, 主要看HFC双向网络实现的网络功能和其承载的业务量。

3 关键技术问题

HFC双向网络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有, 数字压缩技术、宽带交换技术、条件接受系统和双向HFC局域网互联技术。 (1) 数字压缩技术:带宽问题一直是所有传输网络面对的主要问题, HFC双向网络针对大量的视频信息和图片信息的传输同样存在带宽不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就得用到数字电视压缩技术, 通过一定算法去除要传输数据的冗余数据, 减少和存储数据信息, 有效利用有有限的带宽资源。一般采用的压缩技术标准有:JPEG、PX64、MPEG。 (2) 宽带交换技术:双向式宽带业务众多, 而且要求互动交换速率高。为解决这个问题, CCITT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交换方式, 具备及时性特征, 这就是ATM技术, 解决了数据交换的延时, 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性。 (3) 条件接收:是根据用户被授予的权限, 对用户端包括机顶盒或者CM进行控制、这里涉及到CAS (条件接收系统) 。目前对机顶盒采用提智能卡加密方式控制;对CM采用的是识别CM的MAC地址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 (4) HFC局域网互联:在IT技术已经成熟的今天, 实现HFC局域网的互联, 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根据ISO/OSI模型, 物理层是解决底层连接的电气特性问题, CM技术已经成熟, HFC局域网互联问题已经得到成功的解决。

4 HFC双向网络传输的带宽分配和噪声

(1) 带宽分配:HFC接入网的频段分配如下:上行通道使用5-42MHz频段, 用来传送上行用户请求/控制信号;下行通道 (Downstream Channel) 使用50-1000MHz频段, 其中50-550MHz频段用来传送数字电视, 750-1000MHz频段预留用来传送双向通信业务, HFC网中的频带资源是由接在同一个光机上 (光节点) 的所有终端共同占用, 为了使每个用户终端有足够的带宽资源, 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 一般采用光纤到楼栋, 可以减少一个光节点的用户数, 或者提前传输效率。 (2) 上行噪声:在上行信道中, 所有用户终端接入到HFC双向网中, 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噪声, 并且HFC本身网络中的设备, 包括所有反向放大器、光机、分配器等有源器件也会产生噪声, 最后链路上所有噪声都汇聚在光节点和前端, 叫做“漏斗效应”。 (3) 解决上行噪声问题:设计HF网络时, 尽量采用光节点到楼栋, 以减少相应光节点的用户数;加接滤波器或网络接口模块滤除用户设备引入的噪声;在上行通道中采用CDMA码分多址复用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根据香农公式, 增加信道带宽, 可以使系统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 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5 结语

在各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中, 主要问题带宽大小的竞争, 高带宽占有优势, 随着HFC双向网光纤到楼栋的问题解决, HFC双向网将给广电带来巨大的市场, 给广电运营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司惠州分公司, 广东惠州516008)

1 3G/4G移动通信技术概览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 其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 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他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 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传统电视传输方式与3G/4G方式比较, 卫星费用高, 使用需要提前申请, 不灵活, 城市区域受建筑物的遮挡存在不少盲点, 不能大范围、快速移动;微波传输距离有限, 长距离传输需要中继, 每次使用需要架设调试设备, 设备昂贵, 不能大规模铺设;光纤电缆不能大范围移动, 铺设工程耗时, 多点铺设费用高。而3G/4G方式费用低, 使用便捷, 传输距离长, 设备廉价, 有运营商铺设的大规模网络, 城镇区域盲点少, 可以大范围快速移动。可见, 电视媒体进行突发类新闻直播 (传输) , 或者在交通、供电条件恶劣、地形复杂的地方进行的直播 (传输) , 采用3G/4G方式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2 3G/4G传输技术

2.1 3G/4G方式的传输链路

3G/4G的传输链路基本一样, 以3G为例, 其传输链路如下图所示:

2.2 3G/4G网络的带宽 (速率)

3G/4G网络的上下行速率是不对称

3G和4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视直播中的应用

文丨成六祥

摘要:直播是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 直播形式的常态化、规模化是目前电视媒体努力的方向, 而传统的广电设备系统复杂庞大, 费用昂贵, 使用时需配备多个工种人员, 调度应用易受多种因素限制, 寻找一种更廉价、使用更快捷方便的解决方案作为传统方式的补充, 是电视媒体的需求。随着可进行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业务的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兴起, 在广播电视领域, 给我们带来新的应用和运作方式。

关键词:3G移动技术;4G移动技术;直播应用

的, 下行速率较快, 而3G/4G在电视中的应用, 其上行速率是需要主要关注的。在国内, 中国联通WCDMA的上行速率理论值在5.75Mbps, 优于移动的TD-SCDMA和电信CDMA2000,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WCDMA卡是大多数直播应用中所采用的, 具体各制式速率如下表:

双向技术 篇2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多业务的导入, 尤其是大带宽需求的交互视频业务的要求, 使得运营商需要对在目前的单向或是小流量的双向网络进行改造, 目前多种双向接入技术比较多, 下面笔者对四类主要的有线接入技术做一些具体分析和比较。

1、LAN方案

LAN(五类线)网络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技术, 主要在汇聚层通过光纤网, 由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成交换网络, 在接入层上使用五类线电缆(或光纤)接入小区,楼栋和用户家中。 它的优点是技术成熟, 设备商较多, 接口和标准规范, 且大多数终端支持Ethernet接口; 大规模组网或用户密度很大时, 户均成本低; 户均带宽大, 可支持多种大带宽需求业务, 网络可远端管理。 不足之处是要新铺网络, 小区楼道和入户布线施工难度较大; 网络机构繁杂, 容易受各种原因而损坏, 对维护人员的压力大。 所以LAN网络比较适用与高密度用户和大带宽业务需求下, 进行双向接入网组网。

2、CMTS方案

CMTS在北美已经使用多年, 通过对信号进行QPSK/QAM调制, 在HFC低频端进行双向传输。 CMTS的优点是前期可实现大规模双向覆盖, 便于市场的业务部署; 技术较成熟,网管能力强。 其缺点是传输速率低(头端共享38Mbps), 户均带宽低; 网络改造施工工艺要求高, 系统维护要求高; 系统产品较高, 头端成本偏高, 终端价格也不低。 因此CMTS较适用与低户均带宽要求的交互业务, 或在交互业务初期为迅速提供服务进行大规模覆盖, 现在为弥补其下行带宽小的问题, CMTS和IP QAM捆绑也是一大学网种解决方案。

3、EoC 方案

EoC是相对较新的一种技术, 它是通过将信号调制在HFC网络上, 在原有的网络上实现大带宽的双向功能, 由于EoC的头端往往安装在光节点或之下, 更靠近用户侧, 所以全网和户均的带宽都较大。 其优点是对基本不需对HFC网络改造, 带宽大, 组网灵活, 可快速对热点地区进行双向覆盖; 网络建设初期成本低, 滚动投资, 户均成本较低; 维护难度低,网络管理能力较强。 不足之处在于标准还有待完善; 性能需经实践检测。 EoC技术适用于大带宽需求的交互业务和多业务需求的网络, 是目前一种灵活的双向网络改造方式。

4、FTTH/FTTB方案

光纤到户/到楼(FTTH/FTTB)是将信号通过光纤直接送到用户家中或楼头, 是用户端带宽最大的一种解决方案。 它的优点是大带宽接入, 可以解决目前可以看到的几乎所有的业务。 但缺点也很明显, OLT/ONU的.成本太高, 如果是到户成本更高; 要新铺到每个用户的关缆, 施工难度大; 标准也有待完善。 所以目前来看, 可以做为业务密集的办公楼和别墅区的解决方案, 全网实现还不现实。

对于这四种技术的具体比较, 可参看表1的内容。

表1 几种主要双向接入技术的比较:

CMTS

EoC

LAN

FTTH/FTTB

投资情况

前期投资

头端价格高,项目前期投资大,前期覆盖成本低;

用户规模发展后,大带宽需求用户成本依然偏高;

户均成本高;

头端价格较低,前期投资低,覆盖成本较低;

用户规模发展后,成本线性增加;

户均成本较低;

前期覆盖成本高, 初期投入大;

规模后,新增用户成本低;

用户密集度越高,户均成本越低;

前期投资大,头端OLT终端ONU都较贵;

规模发展后,成本线性增加;

户均成本高;

规模发展

户均成本

工程要求

网改难度

要求全网双向改造;

头端覆盖能力强,可短期内规模覆盖;

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网络漏斗噪声和电平均衡要求高,对运维人员要求较高;

无需对HFC网络举行改造;

可在短期内,有选择的区域覆盖;

施工难度小,头端终端安装方便;

设备易维护,对运维人员要求低;

对HFC无改动,但要重铺LAN网络;

要进行覆盖建设;

小区,楼道,入户走线难度大;网络容易受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维护量大;

要新布光缆网,将光节点前推;

OLT的覆盖能力强,可大规模覆盖;

施工量大,工艺比较复杂,使用办公区域等业务高度密集区;

维护较简单;

覆盖能力

施工难度

维护难度

功能性能

户均带宽

共享头端38Mbps带宽,户均带宽低;

网管能力强;

抗噪能力弱,对网络质量要求高;

规模商用,成熟产品;

头端带宽大,且靠近用户侧,户均带宽大;

网管能力较强;

抗噪能力强,维护简单;

局部商用,标准完善中;

因是铺新网,带宽大,组网灵活;

网管能力强;

抗干扰能力较强,电口传输距离有限;

成熟技术;

户均带宽大, 1.25Gbps共享带宽;

端到端的网管能力还要加强;

光口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

双向技术 篇3

时代变迁,机遇来临!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地铁、高铁、轻轨、常规铁路等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大发展的机会,市场容量诱人。大量的公司蜂拥而出,形成了生气勃勃的竞争态势,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规划和协调,这个领域也出现了一定的无序化、分散化、碎片化的情况。

如何在产品设计和产业发展中进行变革和创新,如何摆脱简单的产品竞争而创造性地发挥优势,成了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个难题。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为“新联铁”)在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进展。

作为集研发、生产、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联铁主要从事各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检测、检修、试验等八大系列产品设备的研发、生产以及系统集成,现已成为这一领域的“行业核心骨干”型企业。

目前,新联铁公司在轨道交通检修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已经明显确立:公司已取得37项国家专利,15个软件著作权;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通过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通过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多项技术产品通过了铁道部鉴定;8项产品获得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短短几年内,新联铁是如何成为行业翘楚呢?该公司董事长王志全先生为本刊记者解开了其中的一些奥秘。

要思考的是“战略”

新联铁公司创立于1997年,开始从事的是铁路机车的维修、测试等业务。但由于传统的铁路系统的设备和产品体系早已建成,开拓空间不大,公司起步阶段的营业额总是保持在3000-5000万元之间,无法突破,经营也因此陷入了瓶颈,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见起色。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志全陷入了对行业状况及公司经营理念的深深思考。他发现传统铁路检修领域科技含量低、产品种类零乱、竞争厂家多且无创新地相互抄袭,非常不利于产品更新、企业创新及行业发展。因此,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人有我弃,人无我有,人学我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2005年,王志全敏锐地发觉高速铁路正在成为全世界最新、技术含量最高的行业领域之一,那时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高速列车已经投入运行,但是中国还没有起步,高铁行业还是一片空白。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证明中国已经顺应这样的社会发展潮流,决定进入高铁时代。大机会来了,王志全在对市场和行业进行了理性分析后,组织公司管理层召开了多次战略讨论会议,最终毅然作出决策:在新联铁成立一个专门的高速列车项目科研组,专门研究各国的高速列车及检修技术,创造性地搭建新联铁自己的技术平台。在对德、日、法高铁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的考察、学习和研究中,王志全充分结合了我国铁路国情,指出轨道交通检测维护等技术可做为新联铁未来一个阶段发展的方向;同时,在对国内外应用实例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王志全大胆预测了我国轨道交通行业5—10年市场的需求,提出改变公司发展模式、实现公司跃升的战略思想。

说干就干。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的检测、维护、维修工作,新联铁通过国外多次调研,结合中国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情况,就如何形成中国自己的检修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2006年,公司决定主攻系统集成检修及列车清洗和探伤系统。为了实现高、精、尖的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在列车清洗设备上新联铁同西班牙专业清洗公司合作,在引进世界一流清洗技术的同时,更导入了全球最新的清洗理念及思想;在探伤系统方面则是欧洲、亚洲双管齐下,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努力实现集众家之所长。

新联铁开展的国际合作不可谓不成功,但是王志全深深地明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修技术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有怎样的意义!新联铁必须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开发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制造出真正属于新联铁自己的成熟产品。针对列车清洗设备,新联铁根据我国车辆段空间设计复杂、运行车辆外形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原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我国多种车型兼容清洗的难题,尤其是目前提供给动车检修基地的双向洗车技术为国际首创;针对探伤系统,新联铁同国外专业公司进行的核心技术的合作,更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设备的国产化并成功运用,其技术居于世界领先位置。除此之外,新联铁还有很多自动化设备和高科技检修装备都是通过搭建自己的技术平台,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后,根据国内具体情况二次发展革新,一步步设计生产出来的。

要改变的是“模式”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新联铁逐渐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搭建技术平台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办法,但是这些仍旧无法突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框架与限制,仅仅是对过去经营模式的部分优化。公司真正的提升技术含量、扩大市场规模、转变经营理念、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其实是伴随着国家大型检修基地的建设逐步展开的。

按照传统的思路,作为设备厂家只需要根据技术要求提供专业的设备,一个车间或者基地的建设会涉及成百上千的设备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相互独立,分别有各自的规范。这样的模式对于过去小规模的新建新增项目,或是对于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造工程还能够勉强胜任,但是中国检修基地如此大规模的全面建设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王志全深深地感到传统的简单分割、拼积木式的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大规模统筹规划项目的需求了。如果仍旧按照这种老旧过时的方式提供产品、执行项目,那是对检修基地发展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状况,王志全再次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凭借多年来轨道交通行业的从业经验,又一次利用反常规思维对新联铁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经过反复的探索,王志全终于领悟到系统集成在大规模统筹项目中超前的优势和可能带来的巨大益处。

新联铁已经拥有了单项产品的技术平台和科技创新体系,对于检修基地这样的大项目,则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做新联铁需要设计制造的“大系统”,这样的“大系统”同样能够通过更大更广的平台进行创新。但是这种系统项目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有的产品平台放大,而是要求新联铁必须具备通观全局、统筹规划的能力,必须拥有全面的检修技术研发团队,掌握全套的检修工艺、检修装备相关资料,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新型项目模式下,新联铁对待自己的项目应当作为“总设计师”描画项目蓝图、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细节、跟踪项目进度,与只提供单台产品相比,这样的模式对新联铁技术管理能力的要求有着质的飞跃。

在技术管理体系创新的同时,随着国内外项目建设情况的变化,建立新型商业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对国内检修行业的解析,对国外检修模式的研究,王志全看到新联铁要想从发展到飞跃,在检修基地项目中就必须啃下系统集成这块硬骨头。所谓的系统集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各个部件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新联铁不再只是紧盯局部的产品,而是更多地着眼于铁路系统安全维护、检修检测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同时,王志全也将新联铁的目标定位为“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提供专业的检修装备”,这样的方针和策略完全契合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新联铁采用系统集成再创新的技术手段,借鉴国外车辆检修先进的系统集成设计与理念,在国内首先创建了车辆检修基地系统集成的设计体系,并成功地在广州、上海、武汉、北京动车检修基地进行了系统集成实践。系统集成的模式不仅避免了过去由于缺少整体规划而导致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各自为政、一盘撒沙等这样的缺陷和弊端,而且还方便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更好地确定现场实际情况,从而能够更迅速便捷地采用绿色设计理念,推进数字化设计及物联网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使中国动车检修基地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王志全带领公司技术力量不断的对系统集成进行总结和延伸,在整个项目中把系统规划设计和过程的数字可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工业化设计和投资、资源集约规划设计,信息化设计、人流管理规划设计、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方法融入整个集成项目中,从而建立了检修系统集成的“八化设计”理念与体系,属于重要的技术与体系创新,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与系统集成相关联的商业模式创新,事实上使新联铁从生产“产品”进化到“生产”“解决方案”,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客户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和引导了客户更好的需求,也促进了行业管理的重大变革。

新联铁特有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引领了风潮,各行业厂家也纷纷效仿,但王志全把这种效仿看做是自己创新和前进的动力,也真正体现了新联铁的“人无我有,人学我优”的原则。王志全很认同柳传志提出的“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的创业三要素提法,在创业之初就重视战略的设计。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带领新联铁公司成为轨道交通检修领域“行业核心骨干”的地位。

要执着的是“创新”

新联铁如何做到在轨道交通检修领域站立在技术最前沿?为什么能在铁路的特定领域占据“行业核心骨干”位置,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和新联铁领导人王志全的个人经历有关。王志全本人198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分配到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602所做研究工作,继而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在此期间,他曾和导师一起做过大型课题,培养了很强的创新能力,也表现出很强的创新的适应能力。而且,王志全本人还在读研期间担任过研究生会主席,锻炼了领导能力和应对突发事情的处理能力。在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王志全留校任教,并同时在校办企业担任经理。这些丰富的经历都对他后来的创业生涯有极大的益处及帮助。可以这样说,作为新联铁的领导人,王志全本身就是一位不断自我提升和进步的人才,且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些阅历的积累以及个人综合素质底蕴的沉淀对于领导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联铁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创新中成长和发展的,比如做项目,传统的方式就是技术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但随着行业的发展,项目的复杂系统增大,客户的需求更多,传统的方式就会给客户留下很多缺憾,同时也给新联铁留下很多遗憾。王志全没有从项目本身来看待事情,而是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分析情况,他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创新这种项目操作的模式来改善,新联铁找到了自我成长的途径:在做项目之前,首先要确立做它的方法,设计整个项目的运作体系,然后才具体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它。“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产品按照这个体系和模式做完以后,在产品质量、工业设计,环境条件等方面,都能有一个保障。这是软的东西在保证硬的东西。”王志全现在对公司的这套体系特别看重,认为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比如产品设计,传统的方式就是公司技术领导分配给相应技术能力的总体设计师,再按设计和生产流程进行,但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增大,一人之力无法保质保量保成本地完成。王志全没有主观地找设计师能力的原因,而是客观地分析体制的因素,新联铁找到了自我成长的途径:产品设计前设置“团队设计”环节,即先“设计”负责该项目的团队本身。“我们根据产品条件,首先确认技术规格、需求,选择项目负责人,然后确定设计、生产、市场、财务等环节的人员安排。”为什么需要财务人员介入呢?因为产品设计里有个叫成本设计,每个产品都有一个成本规划,这个需要财务来做……这样创新的例子新联铁比比皆是,新联铁这么年来的发展也是凭借着不断创新的思想走到现在。

对于创新,王志全别有心得。他坚定地认为企业不创新就会停止不前,没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因此,新联铁一直在市场的变化中实时地进行动态创新,由成立最初的随行业主流提供市场需求的单一产品,到企业发展到瓶颈阶段时进行“人有我弃,人无我有”的技术、产品的创新,到企业飞跃阶段时建立系统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到企业腾飞阶段时进行“人无我有,人学我优”的引导需求的创新……新联铁将会在不断的创新之路上前进。

要建设的是“文化”

王志全爱看书,每个月至少读两本书。从最早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管理全集》,再到后来的《联想15年》、《20/80法则》、《基业长青》、《风马牛不相及》、《光荣与梦想》、《涡轮战略》等书中,他都获益良多。“书就是营养,不断地读,不断地吸收,这样营养在有些时候它就发挥作用。”

在新联铁,几个管理者本身的学习能力就非常强,很多书都是大家自发购买的。如果读到了好书,他们会买上好几本,分发给大家,并由公司组织学习。去年十一期间,王志全就看了一本《让管理回归简单》的书,很受启发,之后就组织公司的管理层一起学习。“公司现在400-500人,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管理风险增大,很多公司靠增加层级,增加控制系统来管理,这本书介绍的简单化管理,是抓住20%的主要矛盾,化繁为简。”事实上,王志全也曾经为公司壮大后的管理架构忧虑。最终他想通了一点:人在跑100米的时候,不可能要求他西装革履,也要允许出现衣装不整的情况。公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严密的科层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方面仍然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这个想法,与简单化管理的原则不谋而合。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上规模的研发团队通常超过百人,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新联铁采取了化小管理单元的措施。即将研发团队按照产品分组,再按照门类划分单元。这样的方法减少了交流的层级,提高了公司运转的效率,但同时也保证公司各团队能够在统一的设计制造体系下运作。

在培育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王志全有过一些转折。王志全是一个在知识和技术上追求技术完美、律己很强的人。王志全回忆道,曾有一段时间,公司的员工比较怕他。“他们害怕和我讨论问题,我要求他们所有的东西都要系统化、体系化地思考,但最开始,他们的工作很难做到那么周全。”以前,员工在向王志全递交文件之前,自己会反复检查很多遍,每次都能发现一些细节问题。现在这样的情况改善了很多,因为审慎和严谨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了新联铁的习惯。

与过去重视严谨相比,现在的王志全开始强调“包容”。他认为,公司的员工来自天南海北,大家的性格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学会包容,要给员工一定的空间,要容忍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企业最难管理的就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希望得到尊重与认可。有时一个目标可以有三种方式实现,我们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达到,即使他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我们也不要急着强制他只按照我们认为的步骤去做。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让步,但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要包容”。王志全现在学会了“柔性管理”。

要回报的是“社会”

在做强与做大的问题上,新联铁的既定目标是先做强,在做强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张。

企业经过十余年发展,无论是研发力量还是生产能力,都已经具备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下一步企业发展目标是要将企业做强,形成行业领头羊。王志全认为,做大是相对的,做强是绝对的。“目前,新联铁的两个公司业务板块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我们的目标是要继续扩大领先地位,形成绝对领先。”王志全充满信心地说。

在企业壮大的同时,新联铁没有忘记在公益事业和社会关怀中尽到自己的责任。王志全和公司另两位股东都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新联铁带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2008年12月,为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合作与交流,支持北方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新联铁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在北方交通大学设立了“新联铁教育基金”,奖励与资助北方交通大学学习奋进、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新联铁公司和北方交大将本着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促进和校企双赢的原则,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紧密的合作。

在企业内部,新联铁也比较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是任何一位员工出现工作或是生活上的困难,王志全及公司领导团队都会尽心尽力当作自己的事情想方设法解决。每月的员工集体生日会、重阳节老人聚会、员工婚礼的祝贺……这一桩桩一幕幕都体现了王志全和新联铁管理层对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使公司的员工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公司对每个人的关怀。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技术 篇4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

0 引言

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是将电视信号从前端的机房通过HFC网络以广播方式传输到用户端, 这是一个单向性的过程, 即用户端的用户只能被动收看接收到的电视节目, 而对电视节目源没有自主选择权, 更谈不上开展电视节目的互动和连接互联网的业务了。为了满足这些要求, 需要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建设一条从客户端到前端机房的传输通道, 实现电视网络的双向传输, 即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经过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 将拥有更丰富的服务内容, 包括:视频的点播业务、时移电视业务、视频通讯业务、电缆话音业务、宽带上网业务等。这将使用户将得到更好, 更丰富的服务。

1 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 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电视的出现使有线电视的垄断地位发生了动摇。网络电视是一种新型的视频节目传输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极为迅速, 这使有线电视行业倍感压力;2) 互联网的兴起使电视第一媒体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综合体, 它将电视、广播和报纸以及双向互动的优势于集于一身, 受到大众的热捧。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有线电视提供的还大多是单向的电视传输的服务, 这已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3) 相比于互联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营业收入的来源比较单一, 在遇到风险时的抵抗能力低。

虽然相比于兴起的互联网络, 有线电视行业存在很多不足,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有线电视行业也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线电视行业的频带宽。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一般可以达到860M, 而宽带运营商可以给用户提供的速率最大只有几Mb/s。由此不难看出电视行业在带宽方面的优势非常巨大, 只要善加利用, 必将大大提高其竞争力。而进行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时对带宽利用的最佳途径。它是有线电视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 开展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势在必行。

2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遵循的原则

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优势明显, 在进行改造时, 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合理的改造方案, 使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发挥带宽优势的同时, 具有双向性、功能全的优点。在改造时需要遵守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2.1 稳定性和可靠性原则

在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时, 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保证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改造后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是一种交互式的网络, 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网络的运行极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工作:1) 确保使用的网络器件、部件及设备的稳定性;2)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网管监控系统来对网络相关设备进行监控, 从而保证电视网络的可靠性;3) 在进行电视网络的设计和施工时, 要考虑全面, 方便网络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并尽量做到少出差错, 或者不出差错。

2开放性及扩展性原则

开放性及扩展性是网络的基本特点, 有线电视网络作为网络的一种, 需要具备此种属性,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遵循此原则, 以期达到满足目前使用的前提下, 为以后升级为数字电视打下一定基础的目的。具体施行时需要将光网络和分配电缆网考虑进改造方案中。

3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

3.1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FC)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包括三大组成部分, 即光纤、同轴电缆和用户配线网络。其工作流程是节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变成光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用户, 在用户处转化成电信号, 经分配器分配到用户。

3.2 以太无源光网+局域网 (EPON+LAN)

以太无源光网+局域网方案也称五类线直接入户方案。该方案使广电数字网络双向的问题得到解决。网络运行时虽然两个网在同时作用, 但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这个方案在已建成局域网或者建筑已铺设五类线的的情况下使用比较方便。

3.3 以太无源光网+数据传输同轴电缆 (EPON+EOC)

在该方案中, 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有三类, 即:低频有源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高频有源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和无源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三者中, 低频有源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和高频有源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本身存在不足, 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适用性不强。无源数据传输同轴电缆技术可以使建筑内重新铺设线缆的施工难度降低, 有效减少工程成本。

3.4 光纤到户 (FTTH)

该方案中的传输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即单纤三波传输方式和双纤传输等方式。其具有带高更大、数据协议的透明性更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比较低的优点。但目前的有线网络改革中对带宽的要求还不是非常高, 所以该方案在小范围内使用比较合适。

4 结论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应从实际出发, 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可以使用单一的技术, 也可以使用多个技术。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 光纤到户是一个大趋势, 需要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谢雄健.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探讨.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2) :179.

[2]高宗敏.数字电视和DVB-q[J].有线电视技术, 2003:137-143.

双向技术 篇5

医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转治、技术合作

协议书

甲方:南充市第五人民医院地址:南充市高坪区白塔路1号

电话:3362666传真:3362777

乙方:白塔社区卫生院地址:

电话:传真: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落实“三好一满意”的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医疗机构间所承担的风险,增进友谊,经甲方、乙方同意,建立双方医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转治、技术合作关系,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方根据双方人才、技术等综合实力,指定对方为其定点技术合作医疗单位。在对方邀请医疗技术援助时(如急诊急救、医疗技术指导等)提供及时的、专业的医疗援助义务。

2、甲、乙方在确认对方技术水平真实、可靠并尊重病人选择的情况下对对方地域范围内的康复期病员、病情较轻者、慢性病患者等,根据就近处置的原则,在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的情况下向对方转诊。对对方转入病员或接待对方病员的医技检查时,按政策法规、管理规范、技术规程提供医疗服务,不歧视、不推诿、不增加病员额外负担,充分保证其诊疗质量。所有病人的转诊、转治,甲、乙方完全按照物价部门规定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收费,不另列名目,不增加费用,不增加病人的额外负担

3、甲、乙方对定点指导医院的任何会诊、手术、查房及教学,不收取 1

定点医院任何费用。

4、甲、乙方配合并支持对方所在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对方所在地的医卫技术人员或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护理培训、健康知识教育、送医下乡、大众健康休检,或选择性对重点人群如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重病患者进行干预性医疗卫生服务,并免收一切费用。

5、甲、乙方遇有危急重症病员或疑难病人时直接向甲方请求第一时间内的援助,必要时亲自护送病人到对方诊治。在请求对方技术支援时,如属专家咨询服务,则可直接与专家个人联系;如属特殊检查治疗,可直接护送,亦可与急救中心联系;如需要由对方专家前往会诊、手术、急救、教学等,应和对方医教科联系,不得与对方有关医务人员私下联系技术服务(特别紧急情况除外,事后必须及时补办相关手续),否则,发生的一切不良后果与对方无关。

6、甲、乙方到对方参加培训学习、参观学习的人员应服从对方的统筹安排。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议定

五、本协议由双方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无终止协议时则长期有效。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单位各执一份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公章):乙方(法人代表签字、公章)

双向技术 篇6

关键词:用电信息;双向互动;智能电网;功能设计;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61-02

1  概  述

随着国家能源和技术的发展,当下社会各阶层对电能的依赖逐渐增强,目前国家正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发展智能电网,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智能电网已跨入全面建设的阶段,智能电网的互动功能和服务体系也将逐步形成完善,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也将获得广泛的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是综合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多种电力技术为一体的实时性和综合性的应用平台。

其中,双向互动功能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能效管理技术和信息可视化等先进技术,采用开放性的、互联性的数据共享模式,从而为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搭建安全可靠、多元开放的信息平台,双向互动功能应用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将实现国家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传输电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国家正全力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开展双向互动功能,并发挥其核心技术的作用,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课题。

2  当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

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双向互动的功能研究,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的起步较晚。许多国家在建设智能电网和多样化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研究,为了使电网运行效率增高,提高供电的服务质量,促进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之间的和谐互动,美国于2008年在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德市成功建成了第一个智能的电网城,并且逐步建立起电能互联网,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互动能力。

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电力客户用 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双向高速通信实用化、供用电双方智能化沟通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双向互动功能是当下的重要需求,这需要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及感受,结合相关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设计方便、有效的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模式,为供用电双方提 供一种全新的沟通交流通道。

3  双向互动功能组成

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双向互动功能,首先应该考虑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之间的需求,其次再结合现有的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而实现用电客户和电网之间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双向互动。双向互动功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3.1  综合监控和安全认证

双向互动要构建完善的综合监控功能,是为了实现用电采集系统的安全运行,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可视化展示、控制操作、时间信息处理和报警处理等,双向互动功能能够使电力公司和用电客户及时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安全认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复杂的,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有所威胁,另一方面还影响着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安全认证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得以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从采集信道防护、采集设备防护、系统主站防护、安全管理和用户用电安全等方面入手。

3.2  采集信息和发布信息

实现双向互动功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就是依靠真实而可靠的信息采集,这部分信息需要准确而全面,能够覆盖到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所有的设备和技术指标,包括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验证和计算处理等方面。发布信息,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双向互动平台可以向用电客户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用电信息,这种优势一方面满足了用电客户对用电情况实时查询的需求,用电客户可方便的通过手机客户端、智能用电 终端、线上个人账户等双向互动平台获取其日常用电数据,并通过对客户用电负荷曲线的分析,给与科学的用电信息指导,丰富用电客户的用电体验。

3.3  控制设备

继续增强用电客户控制用电设备的能力需要双向互动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用电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对用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其中费控功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的智能费控技术是指用电客户先交费后用电,基于这种模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首先会收集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经过数据分析,计算用电客户剩余的电费,当用电客户电费将要不足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用电客户,提醒其尽快缴费,如果用电客户的电费为零时,系统会自动跳闸。采集终端、主站和智能电表是组成智能费控技术的主要系统,要充分利用智能费控技术,需要较高的通信响应能力。

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通信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就是通信技术,因此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安全可靠和实时有效的通信技术作支撑,当今电网中,微功率无线、电力线载波、无线公网、光纤和无线专网230 MHz是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通信技术。

其中电力线载波和光纤技术是双向互动实现的重要技术,这些通信技术各有优劣,首先微功率无线通信,受障碍物影响大,因此距离短,覆盖的范围小,而且严重受现场同频干扰影响。其次电力线载波通信,它的好处是不需要重新布线,因此施工方便,然而这种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较差。另一种无线公网通信的劣势是费用高,某些地区信号弱、数据采集相对困难,维护运行都不及时,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信道拥堵。

此外,光纤通信的劣势是成本高,布线较为困难,而且工程量大。无线专网230 MHz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小,尤其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数据容易被阻挡。最后还有一种接入网通信技术,它的优势是灵活组网,大量的系统接口,能够一体化接入数据、图像和语音等信息,这种通信技术是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安全可靠的有效手段。

目前电力系统已经试点用宽带载波通信和微功率无线通信相结合的双模技术,未来会大规模应用。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对现下用电系统和通信网络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适合的通信技术。

4.2  安全的数据检索和分析技术

我国国家电网的涉及区域包括二十七个省市,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超过三亿,由于大量的用户数,因此数据的采集量也较大,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并行处理、数据批量处理和多线程处理等技术,以期实现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和任务,从而使主站可靠的运行。另一方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于信息采集量大、覆盖范围广和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建设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安全的防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向入手:首先,高速密码机是系统主站不可或缺的,高速密码机主要用来加密和解密主站数据的,它包括密码更新、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解密等功能。其次,要在智能电表中安装加密,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主站与采集设备、敏感信息和关键信息的传输安全,对设备内部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另外,采集终端的完善还需要接入平台的安全推广,这一应用可以实现安全接入、实时监控和防御预警等重要功能。

4.3  信息共享和融合的双向互动技术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智能电网,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来构建完整、安全的系统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就当今的形势来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还居于初级阶段,有效的整合在信息共享和融合技术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还很难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集成化水平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融合和服务功能,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采集信息,分析数据,创新信息共享和融合的模式,针对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完善信息共享和融合技术。

电力线载波信道和光纤信道依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而建成,双向互动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应用,监控管理家庭用电设备,采集并分析用电信息等数据,同时在人机交互、网络化和业务融合的原则下,双向互动技术能够提供电价政策、实时用电信息和告警信息,提供数据统计图形和历史用电记录,从而更好地指导用户合理用电。另外,双向互动技术还可以搭建时效的、友好的用电交互平台,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多的、更完善的增值服务信息。

5  结  语

双向互动功能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也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技术,双向互动功能完善了智能用电的服务系统,实现了电力公司和用电客户之间实时地信息同步、交互响应和满足互动的需求、同时也增强电力公司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电力公司和用电客户之间双向互动的功能系统,能够使用电客户及时地响应电力公司的需求,选择用电方式更为自主,两一方面,电力公司也能够引导用电客户更合理、更科学地用电,避免用电高峰,电网运行成本也将大大降低,这样做不仅能更加安全性和经济性地使用电能,还能有效提高社会能源利用率,进而实现电力公司和用电客户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2:131-135.

[2] 祝恩国,窦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双向互动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J].电   力系统自动化,2015,17:62-67.

广电融合网无线双向网技术分析 篇7

国家信息化的建设正在加速,三网融合、“智慧广电”等现实需求要求广电网络融合覆盖、业务协同,打造无处不在、数字智能的广播电视网络,要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覆盖等手段,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网络传输资源,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无缝切换和可管可控,同时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深化广播电视网的移动互联能力建设,实现天地一体、智能协同、宽带交互。

按照上述要求,基于广播电视网现有技术体制,以广泛覆盖的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为核心,以双向化的无线网络为突破和双向化途径,实现不同网络的协同,建设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简称“融合网”),推动传统广播电视网向新一代广播电视数据网升级,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三种不同传输网络在技术体制、运营体制、管理体制、安全机制等方面的融合和协同,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安全可控的现代传播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三网融合应用服务需求,是广播电视全面发展、变革所面临的共性基础性课题。

1广播电视融合网简介

广播电视融合网是适应广播电视有线无线一体化发展需求,通过广电的有线电视网、无线广播网、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和卫星广播网的协同覆盖和业务融合,形成有线、无线、卫星天地一体的融合组网模式和覆盖模型,其中以有线的传输覆盖网络为核心,以无线双向网络为传统单向广播的回传和交互途径,采用有线无线统一资源管理技术、有线无线业务协同技术、有线无线融合组网技术等技术,以高效的网络传输方式,以最适合的终端应用形式,将用户所需内容低成本高效送达,如图1所示。

融合网的有线网将基于各省现有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并进行省域及城域网络双向化改造和升级;无线双向网和自适应Wi Fi将进行全国统一技术手段、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认证;无线广播网在加快内容创新的同时,结合无线双向网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样化业务。

融合网的体系架构基于广播电视现有的技术体制,同时面向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整合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资源,构建内容、平台、网络和终端的一体化承载。

融合网实现对内容、用户、终端统一管理和网络协同,完成广播电视融合网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模块功能设计,实现广播电视融合网新旧媒体融合业务的集中管理控制。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业务而言,融合网支持回传、互动、交互、移动类的业务。其业务、终端、用户的管理要考虑多种需求,因此融合网在计费、认证、服务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设计和考虑。业务流程、协议规范等需要根据广播、组播与交互业务,以及多种融合业务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2无线双向网技术设计及技术特点

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络考虑了广播电视特定的信道划分方式,广播/组播为主的业务应用,低频段部署对终端天线数量的限制等因素。基于这些考虑,空口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基于广播电视频率划分的8MHz的系统带宽利用方案;灵活的广播/组播方案;提供相比于OFDMA更高频谱效率的多址方式;面向视频传输更有效率的调制方式等。

1. 信道带宽的利用方案及信道聚合

广播电视融合网的无线双向网技术以国内广播电视的8MHz基本信道带宽为例,如图2所示。还可以考虑多个连续8MHz组成的16MHz或其它带宽作为基本信道带宽。对于非连续的基本信道带宽,可以采用信道聚合的方式来使用,提高终端的数据速率。信道聚合的应用可以将不连续的U频段频谱集合起来,变碎片化的空闲频率为无线双向网的可用频率,形成无线双向网更高的物理带宽,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 组调度实现灵活的广播/组播业务应用

随着将来业务应用的多样化及用户需求的动态化,传统广播电视很难适用于与用户动态互动的业务应用。因此,融合网在支持传统广播电视业务基础上,要支持基于IP的广播/组播业务,以及用户的双向互动,从而要求网络侧具备灵活高效的资源调度能力。

为了适配上述业务需求,引入基于组调度的灵活广播/组播方案。在组调度模式下,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都是基于每个站点单独进行的,因此可以随时响应用户的动态需求,在发现区域内多个用户有相同的需求,就可以动态建立对应的广播/组播组。组调度与单播调度使用相同的信道格式,因此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图3)。

此外,组调度方案还可以应用公共安全和应急通信等领域。

3. 无线双向网物理层信道可灵活调度

融合网的物理层采用了OFDM技术,载波承载的数据信息可通过网络侧控制进行灵活调度,支持信道灵活划分,可在基准带宽能划分出专用物理带宽开展专网业务,从而对专用网络提供物理和逻辑的双重隔离,可更好的支持对系统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保证有较高要求的业务需求,如公共安全通信、监控回传等,如图4所示。

4. 灵活使用广电的空闲频谱,规避干扰

无线双向网现阶段没有自己的专用授权频段。通过频谱感知、数据库预配置等在内的多种方式发现未被占用的广播电视频段,在不干扰广播电视系统的前提下使用这些频段。在广播电视用户重新出现后,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系统必须及时地退出所使用的频段,并切换到其它的空闲频段上。无线双向网的这种灵活适配的频谱使用方式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不受影响,同时又通过空间服用的方式提高了U频段频率的使用效率(图5)。

5. 核心网与广电的业务对接,引入媒体内容

广电双向网的核心网包括分组核心网与综合业务支撑服务平台两部分。其中,分组核心网包括连接网关、双向网业务网关、双向网服务网关和广播业务网关、广播业务服务器以及内容源。综合业务支撑服务平台包括安全监管平台、融合业务平台、内容管理平台、网络资源管理调度平台以运营支撑平台。核心网实现了与广电网络的对接,可灵活接入广电现有的业务内容,发挥广电的内容优势,实现与其它行业的差异化竞争(图6)。

6. 支撑融合网业务发展的业务服务平台

广电融合网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模块功能设计,能够支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实现广电融合网新旧媒体融合业务的集中管理控制,支持多种网络、平台、接入终端的管理,支持内容、应用、用户的管理,支持有线、无线的协同覆盖,支持无线双向网和Wi Fi的用户统一管理和认证,支持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通过融合网综合业务支撑服务平台可支撑广电现有的有线、无线、卫星的统一业务开展,可快速部署广电多样化融合业务(图7)。

3结束语

广播电视融合网将面向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以构建立体多样、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为目标,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资源,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智能协同覆盖体系。

广播电视融合网的无线双向网的具备采用信道带宽的聚合应用、组调度实现广播/组播业务、灵活利用广电的频谱、与广电的业务平台无缝对接、业务服务平台支撑多种网络业务终端等关键技术特点。广播电视无线融合网的设计符合未来技术的演进方向,具有技术先进性。广电融合网将支撑广电网络的未来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融合网中无线双向网技术及主要特点,对无线双向网在频率划分及利用、广播组播技术、对接广电内容及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技术及实现,将能进一步推动广电网络面向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无线双向网,广播

参考文献

[1]邹峰.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有线无线卫星融合覆盖网[J].电视技术,2014(21),1-5.

[2]李继龙,王丰,邹峰.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络架构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4(9),23-25.

广播电视网络双向网改技术浅析 篇8

关键词:三网融合,双向化改造,接入一体机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 广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动电视、宽带接入、VoIP等业务的发展, 将极大的提升广电行业的ARPU值, 同时也对广电IP数据网的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

目前广电的首要任务还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升级改造, 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在这一过程中广电网络技术中涌现了大量的接入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加快了双向化改造从而确保广电在三网融合竞争的中取得优势。

这对于广电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有利于提升广电自身的网络价值、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收入。网络改造的成效也体现在网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改造网络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 避免用户流失、提升多业务、全业务服务能力, 从而提高网络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广电业务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 IPTV是终极目标, IPQAM是过渡技术。

基于IPQAM技术体制的VOD是建立在HFC网络架构上的根据DVB-C规范建设的系统, 是广电HFC网络交互电视经典的解决方案, 其信源编码一般采用MPEG-2, 根据DVB协议封装成TS报文, 经QAM调制后通过HFC广播通道传输, 最终送达用户机顶盒 (STB) , 用户点播信息通过CableModem、EoC、其它IP网络或带外通道 (如短消息等) 与前端交互。

根据VOD并发点播用户的规模, VOD可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 初期用户较少, 可采用集中模式, 即VOD相关设备全部放置在中心机房, 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在总前端进行混频, 交互网络承载控制信号, 广播网络承载视频, 通过QAM调制后向下传输。当点播用户到达一定的规模, 可扩展到部分集中式模式和分布式模式, 就是将QAM调制设备下移到分前端机房, 此时, VOD系统的视频信号通过IP城域网传送到分前端进行QAM调制, 再与广播信号混合下传。

当广电城域网承载的交互用户达到一定规模, 下行并发流增大, 过大的带宽需求可能导致城域骨干网过载, 为了保证QoS, VOD系统应该以边缘服务器的形式进行分布式部署, 同时在IP城域网上架构一个逻辑独立的视频分发网 (VDN) 。

IPTV是利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以家用电视机作为终端, 通过TCP/IP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 VOD是其中的一种, 是通过架构在有线电视网上的宽带IP网传输的交互电视。其编码格式一般采用MPEG-4、H.264等低码率编码格式, 传输流采用ISMA封装或采用MPEG-2的TS格式封装, 再根据TCP/IP协议封装成IP报文传输, 每个VOD视频流采用单播报文承载。通过IP单播/组播方式将视频业务流送到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 最终送达用户终端STB。

同样, 在点播用户不多的初期, 可采用集中模式, 当点播用户到达一定的规模, 可扩展到部分集中式模式, 最后扩展到分布式模式, 扩展方式和DVB体系IPQAM的VOD类似。

目前的IPTV方案采用MPEG-4编码格式, 在2Mbps码率下可以达到DVD效果, 系统应用比较成熟, 带宽小, 能够非常容易地把电视服务和宽带互联网服务 (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信息咨询等) 功能融合。也很容易实现电子菜单、节目编排、节目预约、快进、快退、计费管理等多种功能, 故VOD点播宜选用该方案。

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 三网融合最终是在IP层面的融合, 物理网络也必然会统一到FTTH, 高清IPTV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2 广电双向网改的技术选择

广电网络的双向网改问题, 是用户到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 即分前端到用户家里这一段, 采用何种技术方式入户的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 进行探讨。

2.1 CMTS

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是线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 它是一个位于有线电视网前端的设备系统, 允许有线电视运营商向家庭计算机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CMTS通过有线电视网发送和接收数字线缆调制解调器信号。它接收从用户的线缆调制解调器发来的信号, 将信号转换成IP包, 然后将信号按一定路由发送给ISP, 连接Internet。CMTS还能将信号下行发送到用户的线缆调制解调器。线缆调制解调器之间不能互相直接通信, 必须通过CMTS才能沟通。

基于H F 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 (CMTS+CM方案) 的最大优势:

首先, 高度集中, 除了分前端 (前端) 的CMTS和用户端的CM以外, 没有其他有源的数据网设备, 因此管理、维护比较方便。CMTS的另一大优势是时间成本低:一旦部署了CMTS, 就像电信ADSL一样可以随时开通用户, 这对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覆盖范围大, 单从宽带接入业务考虑, CMTS可以分期投资, 逐步扩充。

另外, CM的标准化、成熟度也是其它方案难以比拟的。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公司的产品, 只要符合DOCSIS标准就可以相互兼容;DOCSIS标准的带宽利用率最高, 能达到的吞吐量也最高。DOCSIS3.0采用频道捆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速率, 甚至达到下行1Gbps、上行500Mbps的水平, 这是目前所有其它铜缆接入技术无法达到的。

基于H F 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 (CMTS+CM方案) 的最大缺陷:

第一, CMTS单位带宽成本太高是这个方案的致命弱点。短期内如果只作宽带接入和上网, 每个信道实际接入服务200户以下 (覆盖2000户以下) , 由于共享和非同时应用, 上网速率还可以达到200k-2M。如果作流媒体服务 (IPTV、VOD等现在流行的新业务) , 每个用户都需要长时间占用网络、大流量吞吐数据, 每个信道只能服务40户以下, 成本就高了。

第二, 反向噪声汇聚也是一个工程和维护的难题, HFC网络反向设计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中、小城市) 实施也还存在一定难度, 而维护和运行故障排除需要的技术支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短期内也难妥善解决。

2.2 EoC技术

EoC (Ethernet over Coax) 是用于在同轴电缆上传输以太网数据信号的一种技术, 主要将机房传送至小区或大楼的宽带数据信号通过电缆向用户传输, 满足用户端多业务开展带来的高带宽需求。

EoC系统作为光纤到小区 (FTTC) 或光纤到楼栋 (FTTB) 或光纤到户 (FTTX) 的最后一段电缆传输技术, 可将光纤收发器、PON的终端ONU作为上联汇聚设备。从组网方式来看, 类似于CMTS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只是将CMTS头端设备下降至小区以下使用, 以符合“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趋势。而且从经济性看, 调制EoC技术的价格比CMTS技术要低得多。

EoC有着两个方面的优势:其一、目前广电已经拥有丰富的同轴电缆资源, 为了保护投资, 避免重复建设,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 使用EoC来进行双向网络改造是最符合国家和广电运营商的利益的;其二、同轴电缆的频带资源丰富, 好的线缆可达1.5GHz以上, 如果采用调制技术, 加上其屏蔽效果良好, 有十分丰富的频谱资源。

从双向改造的速度和难度上来看:在EPON+EoC在双向网络改造中, 使用该技术改造难度小、速度快同时户均覆盖成本低;而“CMTS技术成熟但带宽成本高;EPON+LAN面临全网改造难度大、低接入率时覆盖成本高、楼道交换机管理等众多问题。

从双向改造的有效利用资源来看:在三网融合向NGB演进过程中可采用EPON+EoC解决方案, 可以有效利用广电运营商丰富的HFC资源, 减少网络改造的投资, 实现视频、数据和话音的高效综合承载。

基于EoC技术的网络改造的缺陷:

(1) 支持实时业务能力低, 针对时延要求较敏感业务支持不好, 特别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虽然高通提出TDMA EoC方式, 但目前市面上各个厂家成熟的产品基本没有, TDMA EoC还将受到市场考验。

(2) 低频噪音干扰问题, 大发送功率产生的带外谐波会对低频段电视信号产生干扰, 另外复杂的调制技术带来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也同时增加了处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 标准化问题突显。

3 广电网络双向网改方案探讨

3.1 双向网改解决方案

EPON+EoC技术的双向网改造中, 根据最后入户载体的不同, 即选用五类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纤, 该方案又可以分为EPON+LAN、EPON+EoC、FTTH, 见图1。

EPON+LAN方案是在小区光节点部分充分利用PON来进行点到多点的光纤布放;对于最后入户100米, 只需在楼道内放置多口的PON终端, 五类线直接入户, 即可实现最低成本的家庭高带宽接入 (包括家庭内双向机顶盒所需要的上行接入) 。EPON+LAN方案的实质就是另建一张独立的宽带数据网, 它符合网络IP化、宽带化、光纤化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 广电宽带数据网独立建设, 未来网络演进升级方便, 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和带宽需求, 后续宽带智能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对于已经铺设五类线的用户, 采用该方案改造较快, 最大限度节省成本, 具有高带宽接入、无干扰、承载能力强、全网可网管的优势。

EPON+EoC方案是在最后100m采用EoC技术为用户提供接入, 其入户方式为同轴电缆。此方案中,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等广播业务通过分前端传送至光接收机;数据、语音等单播业务通过EPON系统传送至ONU;光接收机和ONU分别通过同轴电缆和五类线连接EoC头端, EoC头端将电视信号和IP数据进行混频, 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用户家中;在用户家中放置EoC终端, 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分离。EPON+EoC的解决方案, 可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现有的HFC同轴电缆资源, 保护投资, 节省成本, 同时组网灵活, 施工难度小, 具备高可靠性、可管理、可灵活扩容的特点。

FTTH方案采用综合型ONU同时提供数据、语音、视频, 可以实现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经过改造后的网络有效地提升了带宽、有利于拓展服务项目, 不断满足用户的最新要求, 可以满足很长一段时间用户对于高速上网、IPTV、高清点播、视频通话等高带宽业务的需求, 一步实现家庭用户高带宽、全业务的信息化综合接入的目标。采用FTTH方式进行接入网建设能更大地提升广电运营商的竞争力, 对于有经济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双向网改造, 后期带宽升级无忧, 打造高质量的接入网络。

3.2 一体机解决方案

由于广电双向接入网布放的设备, 按照原有光机的要求都是挂杆或在楼道壁挂箱内, 供电难度较大, 所以像此类区域均采用集中供电模式。如果加载数据平面, 节点上数据设备数量会成倍增加, 这样供电难题就突显出来。另原HFC网络中网管基本为空白, 而数据平面对网管要求很高, 且NGB的要求网络的可管可控, 所以整体网络的网管规划也要进行考虑。

陕西广电联合实验室开发的NGB接入网设备集成平台, 将光接收机、EPON (或GPON) 的ONU、宽带EoC局端、窄带EoC局端、集成于一体, 采取模块化设计, 统一供电, 内部采取积木式安装连接的新型HFC网络传输设备。该设备应用于PON和EoC的组合应用网络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宽带接入技术的接入网的新型设备, 也是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承载“三网融合”业务的关键设备, 见图2。

该设备全部在内部连接好各个模块, 外部接口简单, 有效减少故障点, 简化安装;内部各个模块采用统一的规格及技术指标, 各个厂家所提供的模块可互相替换;在供电方面, 采用内部统一供电, 简化供电模式, 整体功耗少, 供电接口少;最后在网管方面, 采用统一网络管理软件, 可管理EPON、EoC、交换机、光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 实现从局端OLT设备到用户终端的全程网络管理。

3.3 统一网管解决方案

在广电双向网改的项目中, 主要是接入网部分的改造, 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接入网设备网元, 如何进行管理维护, 如何为用户提供端到端业务的服务, 同样是广电双向网改成功与否的重要课题。

采用接入网统一网管软件, 可对接入网的各种类型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 包括EPON、交换机、EoC、光收发设备, 同时可以实现对EPON和EoC的集中管理和业务数据的配置, 真正做到全程网管可管可控, 有效地缩短客户响应时间, 提高服务效率, 见图3。

统一网管软件的设计采用SNMP网管协议, 支持C/S和B/S构架, 可以与BOSS等系统对接。同时针对广电业务发展的要求, 专门制定广电接入网统一网管的MIB库标准, 统一各个厂家不同设备的网管数据接口, 逐步融合不同厂商的各个网管系统, 真正做到可管理、可追踪、可控制, 建成安全高效的广电接入网系统。

4 综述

通过前面的论述以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在广电网的双向化改造中, EPON+EoC方案结构清晰, 施工较快, 业务开展迅速, 更加符合目前广电双向改造的低成本、高带宽、可升级、保护现有投资的需求。结合EPON+LAN的方式全面解决目前广电双向改造的建设需要, 后期随着技术和成本的不断演进, FTTH将是最终的建设方式, 采用EPON改造方式是适应三网融合需求的最佳解决选择。

在实践中探索广电双向化改造技术 篇9

2010年,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面对三网融合的大趋势, 传统电信运营商正在从单纯的网络运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尤其是IPTV业务的推出, 表明电信运营商开始进入广电的传统业务领域。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尽快地通过自身网络的双向改造提供更多的业务, 如VOD、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宽带接入等。

广电总局在《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低成本地改造广电单向网络, 为交互式电视提供数据回传通道;建立广电特色的IP宽带网;IP宽带网符合主流IP技术发展趋势, 能保证5年内用户对带宽的需求, 并留有便利的升级扩容方式, 便于以后开展各种宽带增值业务;充分利用广电现有线缆和机房资源, 减小投资成本;新建的IP宽带网便于管理维护, 并具有业务扩展特性。”下面依据以上指导意见的精神, 结合章丘广电的发展实际, 探讨一下何种宽带接入技术最有利于当前广电产业在三网融合大潮中的快速高效发展。

2 章丘广电在宽带接入技术方面的前期实践与探索

2.1 在实践应用中认识Cablemodem

章丘广电早在2000年就开始利用HFC网络进行宽带接入的实践和探索, 最初使用的是能够充分利用HFC网络资源的Cable modem技术。我们首先在本单位的宿舍区进行了Cable modem接入试验。在用户接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Cable modem技术是一种基于高标准线路质量和器材工艺的接入技术, 而原有电缆网络中的线材标准和工艺, 很难满足这一较为苛刻的要求。用户经常出现丢包率高甚至掉线、断线的现象。因此必须将普通电缆更换为四屏蔽的同轴电缆, 提供优良的信道环境才能正常运行。由此得来的结果是入户线路甚至是电缆干线的大面积改造, 随之在购买价格昂贵的头端和终端设备的同时还要投入价格昂贵的线材和大批的技术力量, 使得该项技术的优势在实际操作和运用当中化为乌有, 违背了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的原则。

2.2 光纤以太网技术的实践和探索

由于Cable modem接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局限性, 继而我们又采用了光纤以太网技术。具体组网方式是:骨干网采用1000M以太网, 即前端与前端、前端与分前端之间采用带宽为1000M的闭合环网, 每个分前端节点上放置1台千兆路由器。为了节约光纤资源, 分前端至楼区采用每3栋楼 (总户数≤200户) 设一个主节点 (4芯光缆) 的方案, 主节点放置在基于三栋楼的中间楼道内, 该位置放置1台二层交换机, 满足本栋楼用户接入的同时, 用两对收发器和光纤辐射到另外2栋楼的中心位置的100M交换机, 以满足所有用户的以太网接入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 光纤以太网接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首先, 光节点至用户终端需要重新布放5类线。由于楼内管网错综复杂、情况多样, 在投入线材费用和施工费用的同时, 还容易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第二, 需要布放大量的光纤, 干线投资较大。第三, 交换机和收发器均为有源设备, 长期运行既要考虑供电问题又要考虑散热问题, 尤其是中心节点处电源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全部用户的正常使用, 用户投诉率较高。

3 低成本与高效率的组合:EPON技术

3.1 EPON的组网方式

为了解决Cable modem技术和以太网技术存在的问题, 推进三网融合又快又好地发展。近几年来我们运用EPON技术, 在各个小区进行了用户接入的实践和探索。EPON技术采用点到多点的星形物理拓扑结构。网络由置于局端的光线路终端 (OLT) 、置于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 (ONU) 及1:N的无源光分路器 (POS) 组成。N (N≤32) 个ONU共享一个OLT和最长20公里的光纤干线, 并利用波分复用器工作于单纤双向传输方式。EPON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3.2 EPON工作原理

EPON系统中传输的是IEEE802.3以太网帧, 并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宽。上下行通过波分复用方式在单纤上传输, 下行波长为1490nm, 上行波长为1310nm。EPON系统的上下行传输是全双工工作的。

(1) 下行传输机制

E P O N下行采用时分复用 (T D M) 方式, O LT发出的以太网帧广播到各个ONU。各个ONU收到广播帧后, 根据帧前导码中L L I D (逻辑连接标识) 信息, 取出本ONU的以太网帧送上层进一步处理, 属于其它ONU的帧则直接丢弃。其工作模型如图2所示。另外, EPON还提供了一种可选的OAM功能, 提供一种诸如远端故障指示和远端环回控制等管理链路的运行机制, 用于管理、测试和诊断已激活OAM功能的链路。

(2) 上行传输机制

由于无源光合路器的方向特性, 任何一个ONU发出的数据包只能到达OLT, 而不能到达其它的ONU。EPON在上行方向上的行为特点与点到点的网络相同。但是, 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点到点的网络, 在EPON中, 所有的ONU属于同一个冲突域。EPON采用时分多址接入 (TDMA) 的方式, 光分配网主干光纤的带宽由各个ONU分时共享, 各ONU发送信息的起始时间及时隙长短由OLT同一安排。

ONU向OLT请求发送时隙, OLT根据ONU请求和目前网络的资源状况确定是否分配时隙以及分配多长的时隙。OLT自动测试计算出各ONU信号到达OLT的时间, 作出时隙安排后, 向ONU发出时隙分配帧, ONU根据时隙分配帧, 在分配到的时隙内发出自己的上行信号。其原理如图3所示。

4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实际应用

以上介绍到, 章丘广电发展宽带业务较早,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以太网用户, 考虑到已有的楼内资源和布线, 这部分老用户的EPON技术改造要采取与其它小区不同的组网方案。即以太网老用户采用EPON+LAN方式;其它小区采用EPON+EoC方式。现分述如下。

4.1 原有以太网老用户的改造

前面运用光纤以太网的接入方式中说到, 分前端至楼区采用每3栋楼 (总户数≤200户) 设一个主节点的方案, 因此原有的网络中每个主节点都设有4芯光纤, 其中1芯传送数字电视信号, 2芯传送收发器上、下行信号, 1芯备用。于是在无需熔接的情况下, 我们在中心光节点所在位置增加一个光分路器, 就可以实现光纤到楼 (FTTB) , 然后进一步实现基于FTTB的EPON+LAN, 同时为以后的光纤到户 (FTTH) 做铺垫。见图4。

这种接入方式充分利用了原来的光纤干线和以太网方式中的楼内布线, 带宽大, 成本低, 对用户终端无需投入, 网络扩容升级改造方便。并且去掉了光收发器等有源设备和中继环节, 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减小了维护成本。

4.2 没有安装广电宽带的有线电视用户的接入

对于没有安装广电宽带的有线电视用户的接入, 我们考虑采用EPON+EoC方案, 即在最后100米采用EoC技术为用户提供接入, 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

EoC是一种在同轴电缆上传输以太网信号的技术。EoC把有线电视下行广播信号和IP数据双向通过频分复用, 用一根电缆送入用户, 同时提供电视和宽带接入业务。这种技术的优点就是无需架设大量光缆;最后100米无需重复布线;充分做到了电信业务、IP业务、电视业务集于一缆传输, 体现了快速高效的原则。

5 结论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选择 篇10

1 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广电总局曾经提出将继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作为总局7项主要任务之一, 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就目前来看,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 压缩了有线电视的生存空间。自2006年以来, 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实现了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商业应用。直到今日, 交互式网络电视已经找到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并且在我国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

另外, 一些电视广播企业也已经主动与交互式网络电视展开了深度合作, 这进一步促进了交互式网络电视产业化的发展, 从而使得有线电视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第二, 家庭信息终端的发展改变了有线电视运营商对家庭电视机的独享。在过去家庭电视机主要播放的是有线运营商提供的节目。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视机正逐渐成为家庭信息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可以播放运营商提供的节目而且还可以播放互联网中的各种节目, 这就打破了有线运营商在电视机播放市场的统治地位, 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第三, 卫星直播网络的覆盖抢夺了有线网络用户资源。为满足偏远地区居民的生活娱乐要求,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卫星之比网络的发展。虽然卫星直播网络的用户主要是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但是一些城乡结合部的用户也可以使用卫星直播网络, 这就造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用户的流失, 对有线电视运营商产生很大冲击。

第四, 单向有线电视网络已经不再符合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潮流。数字有线电视是近几年发展最快速的有线电视产业,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单向网络的数字有线电视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现阶段, 用户普遍追求互动式的有线电视服务, 因此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势在必行。

2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目标及思路

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并不是盲目进行的, 需要结合当前有线电视网络面临的发展形势, 按照一定的改造目标, 采取正确的改造思路。

2.1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目标

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的目的可以分成提高运营收入以及增强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 提高收入是有线电视运营商要进行网络改造的主要目的。因此要想提高运营收入, 有线电视运营商在进行网络改造时就要致力于扩大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增加用户数量。另外, 运营商还要考虑降低网络运行成本, 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降低网络维护管理成本, 进而提高网络运行收入。

第二, 提高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是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另一目的。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挑战, 受到卫星直播网络、交互式网络电视的竞争, 因此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进行网络改造时要致力于优化网络结构, 提高网络可靠性;及时更新网络设备, 降低网络故障发生率;提高宽带网络对新型业务的适应性;从而加强运营商在用户中的良好印象, 进而提高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 有线电视网路改造的目的是:增加运营收入, 增强运营商自身市场竞争力, 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市场价值。

2.2 进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总体规划思路

目前, 向用户提供综合服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工作内容, 从而脱离了传统的网络运营模式。同时电信网络传播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光纤网络得到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以及运营模式的发展转变使得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变得落后, 因此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势在必行。

总体来说,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思路有:将单一的广播网络改造成为双向网络;改造后的网络能够提供视频、语音以及数据传输等多种业务服务;改造后的网络能够有效运行以及便于管理。另外, 有线运营商在改造网络时还要考虑到网络的改造成本, 要充分研究改造后的网络是否能够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3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选择

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选择。

第一, 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改造技术。这种技术简称为CMTS技术, 它是通过数字调制向用户传输数据以及视频信号,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以及局域网接入等多种IP服务。该系统采用的是Cable Modem技术手段,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美国MVNS制定的DOC-SIS标准。使用CMTS技术作为有线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有一定优势。

CMTS性能比较可靠, 只要有线网络的线路布置达到相关要求, 其就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同时也会极大的方便用户使用。同时CMTS技术可以使用传统的有线电视HFC网络, 从而减少网络改造的成本便于技术的推广, 可以帮助有限运营商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快速提高运营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 CMTS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CMTS技术不利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 需要大量的技术以及人员支持, 并且其对宽带速度有很高要求, 甚至在一些宽带速度较差的地区只能实现部分业务功能,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另外, 采用CMTS技术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的捆绑频道较少且产品成本较高, 应用前景黯淡。

第二, 同轴电缆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简称为Eoc技术, 是一种传输以太网信号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同轴电缆向用户传输各种数据以及视频信号, 从而满足用户对有线电视网络的使用要求。

通常情况下Eoc技术被分为基带Eoc和调制Eoc两种。其中基带Eoc技术可以实现以太网数据与有线电视信号在同一根电缆中的传输, 因此基带Eoc技术适用于集中小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调制Eoc的技术先进, 错误率较低, 同时调制Eoc技术改造的有线网络管理方便, 且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虽然Eoc技术与CMTS技术相比其产品造价以及成本较低, 但是这种技术仍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 一些关键技术还不成熟, 因此还并不利于大范围的普及应用。

第三, 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这种技术是以太网交换机与媒质转换器技术为基础的, 可以对光电信号进行转换从而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电缆光纤的铺设, 从而降低了改造成本, 同时采用这种技术还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网管功能。虽然这种技术造价低廉、运营管理简单, 十分利于地区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连接, 但是这种技术对于户外网络连接仍然没有很好地办法。

除了以上几种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外, 目前市场中还存在局域网接入技术, 无光源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由于这些技术各有各的缺点, 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要结合改造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选择合适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

4 结束语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面临的诸多竞争挑战, 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文章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然后阐述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总目标与总体规划思路, 最后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 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双向技术 篇11

【关键词】EOC技术;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EOC+OPEN技术;应用

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与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三网融合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有线电视网络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进行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是必然的。有限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技术工作组颁布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详细简述了EOC技术的有线电视的宽带接入网系统结构、应用类型与业务类型。分析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具体应用,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加快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进程。

一、EOC技术概述

EOC技术最早在欧洲被提出,一般将这种技术分为无源EOC与有源EOC两类。无源EOC指的就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太网信号的帧格式不变,这种技术在具体应用中比较少见。有源EOC是现在主要应用的EOC,这种技术就是在用太网原有的信号进行调制调解处理后,再通过同轴电脑传输的技术与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将原有信号传输的帧格式改变了。

(一)EOC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

EOC传输技术主要是利用有线电视信号在111~860MHz频率传输与基带书数据信号在O--20MHz频率传输的基本特征,将两者融合在同轴电缆中进行数据传输,并且两者互不影响,将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利用合路器与有线电视网络传送给用户,再用户端利用分离器将这两种信号分开,并分别接入相应的终端设备。

EOC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就是通过二四变换、高低通滤波两部分实现。采用基带传输的方式,楼道端与用户端都是无源设备,用现有的以太网技术主要是收发两对线,同轴电缆属于一对线,因此在无源滤波器中要将四线转换为两线。

(二)应用EOC技术的技术优势

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势:(1)EOC技术比较简便,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的优势就是用户不用在客户端上进行专门、复杂的调试,只需要连入网络就可以享受资源;(2)用户端设备是无源设备,有效解决了有源设备在使用中对环境较高的要求,打破了环境限制;(3)EOC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现有的网络资源,维护起来简单、方便,维护成本也比较低;(4)利用该技术的网络建成以后为用户提供了10Mbps全双工宽带,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供网络资源。

二、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具体应用

(一)EOC+OPEN技术

EOC技术目前在我国的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和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根据实践应用分析,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EOC+OPEN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也能充分发挥EOC技术在双向网络中改造中的作用。EOC+OPEN技术主要是融合了EOC技术与OPEN技术的特点,充分的利用了有线电视网络中原有的光纤资源,这种技术组成的网络符合原有的HFC网络结构,有利于实现数据业务与电视回传业务;当EOC头端设备接入到EPON系统中,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同轴电缆,在不改变原有的网络结构中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与宽带网络的双向改造。

EOC头端设备被设置在小区有限电视光接收机之后,混合光纤收发器传来的数据信号和有线电视信号光接收机传来的电视信号相互调制,再通过原有的网络把混合后的信号分配给各家各户,用户家中的任何一个有线电视接口连接EOC终端设备都能实现电视用户的宽带接入业务与互动电视业务。

(二)EOC+OPEN技术充分利用原有的HFC网络

利用EOC+OPEN技术改造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通常是在有线电视原有的HFC网络的基础上,成立一个HFC-EPON双光纤系统,在这个光纤系统中,EOC终端始终处于最关键的地位,这要比单光纤EPON系统的造价要低很多,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利用HFC网络中的同轴电缆与分支分配器的结合功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现象。EOC技术与EPON技术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为相当成熟的网络技术,利用该技术手段改造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结构,难度相对较少,同时也达到了降低改造成本与改造工程的工作量的目的,也缩短了双向网络的改造时间。

(三)应用EOC+OPEN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的可行性分析

1.顺应了综合业务发展的趋势

应用EOC+OPEN技术进行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顺应了综合业务发展的趋势,可以符合用户的不同需求,也满足了不同业务对宽带的多种需求,这种差异化的服务保障了有线电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利于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

2.运行于维护成本较低

在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中,涉及内容广泛而复杂,所以在选择技术改造中要遵循成本低、性能高的原则,利用EOC+OPEN技术充分满足了上述需求,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低,并且采用单芯组网的方式也能节省主干光纤资源,也便于网络维护。

3.宽带容量大且性能稳定

应用EOC+OPEN技术可以将主干的千兆宽带传送给各个楼栋,为每家用户提供10Mbps的宽带,以便满足用户不用的需求。另外,由起点到多点这种结构形式使扩容具有灵活、便利的优势,能够迅速的为用户提供双向业务。利用EOC+OPEN技术可以通过基带数据传输方式取消户外电缆网,有效防止了噪声的产生与电磁波的干燥,提高了宽带性能的稳定性。

三、结 语

改造工程采用EOC+OPEN技术手段改造后,用户在通过EOC终端的电视端口收看电视节目时,可以通过EDC终端的FE端口访问互联网,并观看互动电视。EOC+OPEN技术手段有性能稳定、成本较低的优势,是我国未来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发展趋势,能够保证我国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稳定性与经济性。EOC技术无论是有源EOC还是无源EOC都可以同电视原有网络HFC网络叠加使用,在叠加使用中能够实现快速建网的目的,改造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利用EOC技术提高了双向网络的改造水平,有利于实现三网融合,以便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电视的网络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稳定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红艳.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

[2]何敬红,汪海.EOC技术应用实践[J].《电视技术》,2011.

美国研制出双向同步无线广播技术 篇12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副教授菲利普·里维斯表示,大多数无线网络在使用时,每个设备必须打开,由于接收的信号会被无线电广播自己发送的信号所覆盖,因此要么发信息(说),要么接收信息(听),而不能同时发送(说)和接收(听)信息。如果无线电广播像我们的大脑一样,能同时听和说会怎样呢?基于这一设想,里维斯和三名同事经过了几个月的尝试,终于研制出双向同步无线广播技术。

里维斯表示,当无线电广播发送信号时,其发送信号的强度是其可能从其他无线电广播接收到信号的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但如果无线广播接收机能过滤自己发射出的信号,那么,它或许可以听到微弱的接收信号,而新技术使得每个无线电广播能确切知道其正发射的内容以及其应过滤的内容。

这项技术对未来的通讯网络意义重大。尽管目前手机网络已使用户能同时听话和交谈,但由于手机网络的运行环境非常昂贵且需要复杂规划,因此,不适用于其他无线通讯网。

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最明显的作用是让发送的信息增加了一倍,科学家可借此改进家用和办公网络,让其更快、拥堵更少。另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克服空中交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目前的系统中,如果两驾飞机以同样的频率同时呼叫地面控制台,那么,没有一个信号能被接收,信号受阻可能导致飞机发生碰撞,而新系统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上一篇:美丽的设计小城下一篇: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