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双向性(精选4篇)
交流双向性 篇1
摘要:认真赏识的批改态度, 科学合理的批改标准, 讲究平实的批改用语, 灵活多样的批语形式, 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态度,批改标准,批改用语,批语形式
好的作文批语, 犹如一剂清醒剂, 让学生读后“醍醐灌顶”。提高批语的艺术性, 就成为我们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 怎样的批语才是具有艺术性的批语呢?
一、认真赏识的批改态度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爱默生)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 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 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 看到成绩与进步, 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修改过多, 否定过多, 不仅无此必要, 也易使学生丧失自信, 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
二、科学合理的批改标准
学生初学写作, 思想和技法都不成熟, 一切都需要有一个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教师也不应过分求全责备。教师若以文学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 或以大纲中学生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阶段性要求、当前目标来衡量学生的作文, 则必定导致学生的作文很差很低劣的思维定势。其实, 评价一篇学生的作文, 只要看它是否达到了一个阶段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达到了, 就是好作文, 就要作较好的评价, 打较高的分。
三、讲究平实的批改用语
作文批语是对学生的指导, 不是语文教师卖弄才华的舞台,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每篇作文的实际, 写出准确、恰当而平实的批语, 要言简意赅, 能说明问题。具体来讲, 作文批语要尽量做到: (1) 少用晦涩、冷僻的字词和专门的术语、概念;一般来说, 很少有学生会为了一两个专门术语或僻字生词不惮其烦地去查词典的。教师在批语中使用过多学生所不熟悉的词汇, 只能使学生失去研读你批语的兴趣。 (2) 语气委婉亲切。冰冷尖刻的评语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 导致师生对立, 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 以鼓励为主, 委婉地批评, 这应当成为作文批语用语的一项原则。 (3) 简明扼要, 切中肯綮。语文教师的批语应该是简洁的、有力的、一针见血的。学生决没有兴趣听你的长篇大论, 过多过长的批语只会让人觉得你婆婆妈妈, 牵扯不清。
四、灵活多样的批语形式
1. 鼓励式。
教育的艺术, 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教师必须敢于鼓励, 善于鼓励。批改作文不是老吏断案, 大可不必锱铢必较, 求全责备, 完全可以在不纵容缺点的前提之下坚持鼓励优先。
2. 探讨式。
这种批语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以协商语气启发他们锤炼字句, 修改作文。探讨式的批语有很强的交互性, 常有学生对于笔者的探讨式的批语作出积极反应, 直接在批语的后面作个批语的批语, 或表示赞同接受, 或提出不同意见, 有时争论还会持续三四个回合, 好的文章, 也就在这争论中渐渐浮现了出来。
3. 矫正式。
对于一些在某些方面有着严重缺陷, 已经不是单单用积极性的评价就能涵盖的作文, 往往需要教师根据作文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不足, 对症下药, 作出明确的写作指导, 使他们通过老师的作文批语, 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这样, 通过一次次指导与修改, 日积月累, 作文水平不知不觉间就会提高了。
4. 谈心式。
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尤其是思想上的问题, 如果仅仅用寥寥几行批语难以说清楚, 就有必要加上一段谈心式的指导性短文, 用文字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与交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深的了解, 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 所谈的内容能打动学生, 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受益。这一类批语对于学生的文风人格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最有效力, 最见功力, 也最宜慎重。
五、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 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 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文批语还必须做到书写工整美观而规范, 给人以美感, 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中学生观察敏锐。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切, 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书写, 一段话的分节分层, 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 可是自己的批语却潦草不堪, 标点符号不甚讲究, 甚至有错字、别字现象出现。这样的批语倘若给学生看了并加以模仿, 无疑对他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弊无利。“叫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应抓住批改的机会, 以自己的批语给学生树立书写的典范, 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作文书写习惯。
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文字形式, 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写好作文批语,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毅力信心, 端正学生人生态度, 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 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
交流双向性 篇2
会议议程
会议时间:2014年6月11日
会议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00
会议主持人:0
会议议程:
一、0总结本学期双向交流及对口帮扶工作。
二、0谈对口帮扶工作体会。
三、三堰小学美术老0茅塔乡小学教师进行石文化交流培训。
四、三堰小学体育老0学操。
五、会议结束。
茅塔乡中心小学
2014年6月11日
三堰小学对口帮扶茅塔小学教学总结会
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4年6月11日
会议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0
会议内容:
1、三堰小学副校长聂小燕总结本学期双向交流及对口帮扶工作。
(1)档案资料要完善。
(2)本学期双向交流和对口帮扶工作都落到了实处。
(3)今后的工作期望。将进一步深入茅塔学校的课堂进行指导。希望茅塔学校在特色教育方面有突破。下一期在学生活动方面在丰富一些。
2、茅塔小学校长廖修勇谈对口帮扶工作体会。
(1)总结对口帮扶工作。三堰小学领导重视。在教学上受到了很大的帮扶。学校管理上也受到了帮扶,三堰小学领导帮忙出谋划策。
关于中日媒体双向交流机制的构想 篇3
1 中日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1.1 中日媒体应拒绝煽动仇恨情绪
在中日两国的关系的发展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及失误, 中日两国媒体可以针对偶尔出现的摩擦及失误进行一定地报道, 但是双方媒体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对中日两国的摩擦进行合理地报道, 应坚持中日两国友好的态度对事件报道, 所以中日两国媒体在用词以及报道方式的选择上, 应更加的客观与公正, 一旦站在不友好的角度报道事件, 并对其进行大肆的渲染, 设置采取恶意炒作的方式, 则会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 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 站在新闻学的角度上看, 应保持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客观性。
1.2 中日媒体成为良好的沟通桥梁
在中日两国进行文化经济的交流过程中, 媒体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 加强中日两国的信息交流非常重要。人们只有通过充分地沟通信息, 才能够融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挫伤了彼此的关系。媒体作为帮助人们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 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及全面性, 所以中日媒体在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方面肩负了重任, 应提高抓住中日关系发展的最新动态及传播相关信息的能力, 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贡献力量。
1.3 中日媒体应尊重事实
中日两国媒体共同的责任是尊重事实, 将实事求是时刻摆在第一位, 只有在充分地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 才能够顺利地解决其他的问题。所以中日两国的媒体应加大报道中日两国人民的生活现状的新闻, 从而增进两国人们之间的理解, 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对新闻报道应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 向人们报道积极的消息, 防止各种负面消息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2 中日媒体双向交流机制构建的策略
2.1 建立增信释疑的双语沟通平台
日本的大众十分地依赖报纸等宣传媒体, 日本媒体一直以来在民众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此外, 中日两国的大众媒体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导致出现各种失实新闻及夸大其词、混淆视听的负面的新闻报道。所以, 大众媒体应提高对信息进行增信释疑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媒体应在事发时便要先声夺人, 将事实讲清楚, 努力争取收到良好的首映效应。此外, 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 提高舆论的说服力。
现阶段, 中日两国的新闻发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中国的媒体使用汉语来报道与日本有关的新闻, 或者日本的媒体使用日文来报道与中国有关的新闻, 采用单向的传播渠道在对问题进行报道的认识及角度等方面无法满足中日两国读者的需求。此外, 由于媒体报道中存在个人偏见、传媒设备及报道手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出现漏传、误传及延传等现象。
所以, 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 应建立起双语双向的沟通机制, 不仅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率, 更能够促进两国媒体的发展, 为两国民众提供良好的言论平台。
2.2 建立高素质的舆情研究机构
进行广泛的舆情研究不仅促使政府顺应民意, 从而对方针政策进行积极地调整, 并且正确地把握好舆论的方向, 积极地引导舆论在对本国的舆情具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下, 应掌握与了解双方的社会舆情, 向国民传播更加积极的信息, 从而消除中日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 促进双方媒体的交流与协作, 创造良好的国内外舆论环境。
2.3 建立双方情感交流的纽带
中日两国的媒体应增强相互认知及文化交流, 从中国的舆论传播的角度来说, 应在报道中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而为日本了解中国创建良好的窗口, 向日本展现出一个开放的、真实的、友好的中国, 增进中日两国的友好情谊。
3 结束语
中日两国的交流和贸易的不断增加, 有利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并且为中日两国的媒体进行友好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所以中日两国的媒体应站在战略和长远的角度, 对两国民众的情绪进行正确地引导, 减少中日两国在人际传播中的摩擦, 为中日两国媒体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现良好的互动交流, 促进中日两国媒体的友好发展、互助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露.对中日媒体双向交流机制的构想[J].当代传播, 2007 (5) .
[2]金熙德.“后‘雁行模式’”时代的中日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8) .
作文批改-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篇4
--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泰安二十一中
张加波
作文批语
--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泰安二十一中 张加波
作文批改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最耗精力的一项任务,每个语文教师深受其苦。于是各种省时省力的作文批改新方法随着作文教改的深入不断地涌现;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则以其费时耗力却收效甚微而逐渐被淘汰。其实,传统的方法之所以吃力不讨好,一定程度上应该归罪于作文批语的空洞且程式化。比如谈到语言,便是“语言流畅,文字清新”,要不就是“语言罗嗦,不够简洁”。这些程式化的批语,生硬刻板且内容空洞,说了也等于白说。学生不仅不能从中学到什么有益的东西,反而会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将写作视为一项任务,一种负担。
同样是针对语言罗嗦的问题,试看这样的批语如何?——“好戏不看两场,好话不说两遍。”言简意赅,极富人情味,又能说明问题,无疑是比“语言罗嗦,不够简洁”高明得多了。现阶段语文的教学还是一个授受过程。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假如作为受众的学生不能接受教师通过批语所作出的传授,那么教学过程就是失败的。因此,如何提高批语的艺术性,使其能够为学生所认可、所接受,这就成为了我们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的批语才是具有艺术性的批语呢?笔者认为,一段好的批语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一、认真赏识的批改态度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修改过多,否定过多,不仅无此必要,也易使学生丧失自信,抑制创造力的发挥,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打个比方,批阅学生的作文,就应当像读者拜读作家作品一样认真,而不该把自己当作全知全能的上帝,高高在上,匆匆扫视学生作文一遍,就屈尊纡贵似的俯腰捡拾学生作文中的垃圾。
二、科学合理的批改标准
不能否认,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差异的。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确实很差,甚至不能卒读。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类文章呢?——考虑到学生初学写作,思想和技法都不成熟,一切都需要有一个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教师也不应过分求全责备。况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他们水平太低,而是教师“水平”太高了。教师若以文学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或以大纲中学生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阶段性要求、当前目标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则必定导致学生的作文很差很低劣的思维定势。其实,评价一篇学生的作文,只要看它是否达到了一个阶段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达到了,就是好作文,就要作较好的评价,打较高的分。
三、讲究平实的批改用语
作文批语是对学生的指导,不是语文教师卖弄才华的舞台,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每篇作文的实际,写出准确、恰当而平实的批语,要言简意赅,能说明问题。具体来讲,作文批语要尽量做到:
①少用晦涩、冷僻的字词和专门的术语、概念;
一般来说,很少有学生会为了一两个专门术语或僻字生词不惮其烦地去查词典的。教师在批语中使用过多学生所不熟悉的词汇,只能使学生失去研读你批语的兴趣。尤其是“意境”、“意象”、“谋篇”、“布局”等理论用语,教师熟悉而学生未必清楚,用于批语反而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理应剔除。
② 语气委婉亲切
冰冷尖刻的评语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师生对立,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以鼓励为主,委婉地批评,这应当成为作文批语用语的一项原则。例如笔者有位学生在一篇名为《作业啊,作业》的文章中表现出了认识方面的不足,老想着回到童年时代,“与爸爸一起踢球玩耍。每一次,无论我把球踢到哪儿,爸爸都会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地帮我把球捡回来。”笔者没有直斥这位学生的厌学与幼稚,而是写下了这么一句眉批:“老师不也正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为你把球捡回来吗?”这样的批语,去掉了刺人的锋芒,委婉而富启发性,我想那位学生看了,也会静静地思考一番并有所领悟的。
③ 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语文教师的批语应该是简洁的、有力的、一针见血的。学生决没有兴趣听你的长篇大论,过多过长的批语只会让人觉得你婆婆妈妈,牵扯不清。曾有学生在一篇颂扬母爱的文章结尾处写道:“母亲是如此地爱我,我又将如何诉说自己对母亲的爱呢?亲爱的读者,你能告诉我吗?”笔者在后面附了两个字:不说。不必千言万语,两个字就够了:不说。真正的爱是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那位学生从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中得到的启示,也许会比从二十句话中得到的还要多。
四、灵活多样的批语形式
① 鼓励式
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教师必须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批改作文不是老吏断案,大可不必锱铢必较,求全责备,完全可以在不纵容缺点的前提之下坚持鼓励优先。
茅盾上小学时写过一篇《宋太祖杯酒释兵论》,老师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在另一篇《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论》的文末,该老师的评语更为精彩:“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可以想见,读着这样的文字,少年的茅盾该是何等地振奋不已、热情高涨!他今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现代文坛大家,恐怕与少年时代写作中所受的积极性评价不无关系。
② 探讨式
这种批语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协商语气启发他们锤炼字句,修改作文。探讨式的批语有很强的交互性,常有学生对于笔者的探讨式的批语作出积极反应,直接在批语的后面作个批语的批语,或表示赞同接受,或提出不同意见,有时争论还会持续三四个回合,而好的字句、好的段落、好的文章,也就在这争论中渐渐浮现了出来。
③ 矫正式
对于一些在某些方面有着严重缺陷,已经不是单单用积极性的评价就能涵盖的作文,往往需要教师根据作文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不足,对症下药,作出明确的写作指导,使他们通过老师的作文批语,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指导与修改,屡有寸进。日积月累,作文水平不知不觉间就会提高了。
④ 谈心式
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尤其是思想上的问题,如果仅仅用寥寥几行批语难以说清楚,就有必要加上一段谈心式的指导性短文,用文字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与交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所谈的内容能打动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受益。这一类批语对于学生的文风人格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最有效力,最见功力,也最宜慎重。
五、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文批语还必须做到书写工整美观而规范,给人以美感,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中学生观察敏锐。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书写,一段话的分节分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可是自己的批语却潦草不堪,标点符号不甚讲究,甚至有错字、别字现象出现。这样的批语倘若给学生看了并加以模仿,无疑是对他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弊无利。“叫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应抓住批改的机会,以自己的批语给学生树立书写的典范,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作文书写习惯。
【交流双向性】推荐阅读:
双向交流模式08-31
英语教学中的双向交流07-21
双向交流挂职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01-18
在贯彻落实两个5号文件政协政情双向交流会上中央领导讲话03-05
交流-交流变换01-27
护患交流与交流技巧10-05
交流的无奈,交流的无奈作文11-11
党建工作交流会上交流发言09-22
对交流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