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空间(精选12篇)
信息空间 篇1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用户对空间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空间信息服务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广泛地享受了此类服务, 比如我们可以从百度地图上获取王府井到西直门的若干种乘车组合方式, 可以在手机上查找最近的打折餐馆, 可以查找附近移动终端所发的微博……互联网让空间信息得到最广泛的共享, 同时也为创新服务和更多崭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可能。什么是空间信息服务?一般认为, 空间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地理信息服务 (GIS) 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 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 从而为电力、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等提供新的知识, 为工程设计和规划、勘测、管理、决策等提供多维空间的信息服务。它的目标是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空间信息, 即所谓的4A (Any Body, Any Time, Any Where, Any Thing) 。
作为电能输送通道的电网属于国家基础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具有空间位置的电网设备、设施及营业网点、车辆等, 通过海、陆、空多种空间维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 具有天然的空间服务需求。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在电网企业的应用潜力十分巨大, 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应用领域之一。电网空间信息服务旨在构建统一的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电网图形和分析等服务, 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现, 为生产、营销、通信、调度、应急指挥、车辆调度、电网规划、实时监测等业务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电力GIS平台中涉及的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电网资源空间数据两大类。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为电网业务运行提供地理空间参照, 作为背景底图进行使用。电网资源空间数据主要是指电网业务应用中具有空间坐标位置的专题数据, 是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管理的核心数据, 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通信和公共设施等几个方面对电网资源进行描述。这些数据使电网可视化成为可能, 从而支撑电网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实时、远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电网故障抢修等业务。
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在应用中要解决4个问题:一是由于网络带宽及硬件设备的限制, 无法快速传输包括大量图形图像在内的海量空间信息数据;二是空间数据的跨平台访问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三是基于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传输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何被查询、整合和再利用;四是要建立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机制, 确保电网空间数据能实时准确反映电网实际状况。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 空间信息服务也在不断地优化、完善, 功能越来越强大, 具有无限发展潜力。比如通过Web Service接口的GIS应用程序, 对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电网空间数据进行访问;通过移动计算辅助GIS实现工作人员在网络难以敷设到达的风力发电场、高海拔地区等环境恶劣区域进行户外工作;通过类似网格GIS技术, 将计算机、互联网、大型数据库、远程设备等连接在一起, 实现资源共享与协作, 使人们更自由、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解决复杂问题等。
空间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十分关键。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和美国GPS一起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从而为电网空间信息服务提供更加可靠的空间信息指针。
实际上, 除了电网之外, 其他电力企业如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以及核电、新能源电站等, 对于空间信息服务也具有迫切的需求。空间信息服务也是电力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空间 篇2
基本信息
app名称: 天翼空间
文件大小:1.02MB
版 本 号:3.6.2.1
发布时间:-02-20
特色功能展示
1
独具特色的应用商城
应用商城提供的应用软件涵盖影音娱乐、新闻资讯、游戏、理财、实用工具、书籍、旅行、社交网络等类别,包括数百款免费体验、付费购买的产品。天翼应用工厂是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信息聚集,开发资源,测试资源,销售支持,客服支持以及开发信息交流的服务平台。
2
应用推荐
在“排行”里有手机游戏、软件、主题等的排行推荐,方便您在第一时间找到各类热门应用。在“专题”里还有从五花八门的万千应用中挑选出来的手机精品应用,以专题的形式为您推荐。
3
应用下载
成千上万的各类应用被细心地分为软件、游戏、主题、影音、阅读、网址六个大类,每一类应用又按照最热门的、最新的分别为您陈列展示,方便您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手机应用。
4
影视观看
提供了最新的影视信息,一键式的下载和观看,分门别类的视频和短片,同时提供最新最全的资讯信息,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影视信息。
5
应用管理
在“我的空间中”中可以对已经购买或下载的手机应用进行管理操作,比如打开或卸载此应用、对其进行升级,对它进行评论,甚至还可以邮件或微博等方式和您的好朋友分享使用感受。
6
应用搜索
是否已有心意的游戏或音乐了,想快速的找到它?在“搜索”中键入要搜索的热门应用的关键词,比如“小鸟”、“周杰伦”等,然后单击右侧“搜索”按钮,就可以迅速搜到您所需要的应用。
应用操作方法
整个界面很简洁,使用者只需要随意进行点击和浏览即可。遇到自己喜欢的栏目,点击就可进行,浏览、下载或卸载都十分方便。
总结
该应用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容,用户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步骤即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界面的布局很简洁,无论对于有文章的用户,还是对于新手,就很空间操作,而且分类明确。是日常生活必备之工具。
浅谈信息空间的安全 篇3
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1. 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
现代化的国家日益依赖通信系统来维系政治和经济的正常运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各国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基础设施(能源、水利、交通、食品物流、电信、银行和金融、医疗服务和政府职能等)开始变得不堪一击。网络恐怖分子只要控制国家或机构基础设施的控制系统,便可通过“网中网”潜入其中,给国家和组织机构的运转造成灭顶之灾。
1998年3月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少年通过侵入Bell Atlantic电话公司的网络,切断了对当地机场控制塔的重要服务,一度使该机场引导飞机降落的控制系统失灵。2000年美国一个男孩入侵罗斯福水坝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险些淹没下游的菲尼克斯城。2000年澳大利亚人Vitek Boden利用Internet、无线电台和盗窃的控制软件,将100万公升的污水排放到昆士兰州Maroochydore的河流与沿海水域中,以报复当地政府拒绝聘用他。2003年美国第一能源公司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状态估计功能发生故障,造成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停电29小时,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2. 窃取个人隐私
近几年,个人信息秘密泄露事件比比皆是。处于信息化时代,电脑、互联网、手机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时“准备着出卖”自己的主人。更可怕的是,因为信息社会网络和通讯的发达,个人的私密信息会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和程度蔓延、传播开来。不要以为个人隐私泄密离我们很远,也不要以为黑客不会敲你的门。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互联网和现代信息化手段提供的先进技术,你的个人信息早已经被人当成一种商品频繁被买卖交易。现在就有不少人抱怨,自己的电话号码、生日、住址、职业、保险状况总是被很多陌生人所知,经常被商业推销电话骚扰。这背后的一个事实是,大量个人信息正在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被盗取和传播。
互联网上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情形,包括信用卡信息被盗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者家庭信息联系被人利用,受到骚扰甚至被骗,造成人身伤害,这在近期的“艳照门”事件中已经被充分展示。个人信息被企业用于开展各种营销活动,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2005年,由于一个中间业务公司的安全漏洞,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万事达公司4000万用户的银行资料被黑客获得,酿成美国最大规模信用卡用户信息泄密案。2007年底,英国税务海关总署遗失了两张共含有2500万份英国银行账户资料的光盘,至今下落不明,一旦落入黑客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3.侵犯知识产权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烦恼。许多人现在都非常关心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知识产权的侵权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伪造作品(软件)、设计、模型和商标等。
数字信息方便复制,为非法复制培育了市场。软件、音乐和视频影片发行商为此损失了数百亿美元。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治理相对简单,因为那时的知识产品需要依附有形的载体来传播,大家经常提到的就是盗版书,盗版磁带,盗版光盘等,治理的方法常常是将这些物理载体销毁;追查盗版的责任人也相对容易,只需顺藤摸瓜即可。对于这种形式的盗版,各个国家都有完善的法规,虽然屡禁不止,但是造成的危害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盗版问题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首先载体由有形变为无形,复制一份信息产品然后在互联网上传播,边际成本为零,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散布得很广;其次由于在互联网上实施盗版是如此简单,几乎所有的网民都可以成为盗版者和受益者,甚至实施盗版行为并不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再加上互联网的匿名性,追查盗版责任人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特殊情况下,法律机构会花费很大力气追查,最终也能抓到盗版者,但是由于成本太高,也只能是起到一个震慑作用,无法推广)。近年来业内人士对互联网盗版问题也提出过一些应对的办法,但是目前来看,这些办法都收效甚微,互联网上的盗版行为甚至是愈演愈烈,甚至有些电影还没公映,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了。
4.军事信息战
军事信息战一般指通过利用、改变和瘫痪敌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已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不被敌方利用、改变和瘫痪,以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作战行动。多年以来,网络一直被视为商业和通信媒介的领域,和太空一样为非军事化。但随着军事信息化时代的前进,计算机和网络已逐渐成为军事技术和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军方均开始计划获得网络作战能力,信息战已成为世界各国国防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战由于交战双方关系异常复杂,一般情况,任何有能力的对手,包括国家或者单个的罪犯,都不会使用他们自己的电脑发动战争,而会使用其他人的电脑。因此找出攻击的源头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信息战成为一场无时无刻不在,并没有明确对手的战争。
在美国政府和军队内部,已将信息空间安全作为国家防务战略的一个重要领域,并认为信息空间战是美军所要面临的一项潜在性的重大威胁。美国参联会主席在2004年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军必须有能力在陆、海、空、天以及信息空间同敌人展开作战。各军兵种必须有能力在这些战场保卫美国以及美国的全球利益。2007年4月,欧洲国家爱沙尼亚遭到一场大规模的网络袭击。黑客目标包括国会、政府部门、银行以至媒体的网站,其攻击规模广泛而且深纵,事件在国际军事界中广受注目,普遍被军事专家视为第一场国家层次的网络战争。2008年8月,俄格冲突期间,格鲁吉亚的网络系统也遭遇了不明对手攻击,军事信息系统遭到极大打击。
应对方略
信息空间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所引发的风险,还涉及滥用信息技术造成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问题。信息空间安全的隐患来自多个方面,其解决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技术手段等各方面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
1.针对主要风险,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信息空间安全在管理方面上还很不健全。一是目前信息空间安全的不少领域还存在法律空白,需要及早制定信息空间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积极推广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使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信息空间安全不仅仅是技术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保护目标提供安全保障,这就需要对保护目标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并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四是要引入信息产品安全测评认证制度,制定了信息产品测评认证计划,在建立关键基础设施时,要认真考虑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系统的安全测评认证。
2.培养人才,建立信息空间安全人才体系
信息空间安全是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安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安全人才的竞争。因此信息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也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安全人才培养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需要培养一支能保证国家与社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作的具有较高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队伍,保障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二是需要建立一支以国防安全为目标,能保证高涉密度军事信息安全的军事人才队伍,以保障国家军事战略安全。三是需要培养能服务于互联网政务和商务安全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保障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健康发展,促进国家 政治、经济生活的进步发展。四是由于信息空间安全涉及多学科交叉,其解决方案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因此需要支持和鼓励其他领域的专家转入信息空间安全研究。为全面解决信息空间安全创造条件。
3.加强关键安全技术研究
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信息空间安全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军事学、社会政治学等相互交叉的学科,涵盖的研究领域很广。其发展也随着各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量子密码、信息对抗、系统生存、可信计算、主动实时防护、应急响应、安全评估等技术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以上几个方向给予突破,将能有效提高一个国家的信息空间安全能力。
宁波:开辟信息消费巨大空间 篇4
智慧城市建设, 意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最终惠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就是在这样一个以“智慧”引领产业升级、便利百姓生活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现实实践中, 宁波走在了前列——2010年9月, 宁波率先在国内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并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
继宁波之后, 我国各大城市纷纷投身智慧城市建设。从各地政府公开信息来看, 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 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纷纷开始智慧城市建设。另外, 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例如, 湖北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17个省内城市, 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21个省内城市。
统计显示, 截至2013年6月底, 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三大运营商预测, 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与运营商合作建智慧城市, 到2013年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
宁波实践快马加鞭
“十二五”期间, 宁波将以10大智慧应用体系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同时, 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扶持资金, 各县 (市) 区在年度预算中安排扶持资金, 确保全市每年不少于10亿元, 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物流是宁波智慧应用的试点项目。目前, 《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完成, 方案明确了宁波智慧物流试点项目重点建设为“1+N”智慧物流协同平台, 其中“1”为宁波智慧物流公共基础平台。目前, 《宁波智慧物流公共基础平台建设方案》已经编制完成, 宁波市将尽快启动项目立项、招投标等工作。
智慧健康事关每位市民。据了解, 华为公司承建的智慧健康部分软件项目, 已完成鄞州、奉化、海曙、江东、江北等5个区 (市) , 李惠利医院等7家市级医院, 370万份电子健康档案1.3亿条数据梳理, 宁波卫生资源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另外, 由中兴通讯参与建设的宁波智慧交通项目已经启动。在完成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编制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寻求市智慧交通项目建设的技术合作企业等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2013年, 宁波市智慧交通一期15项具体项目建设已经进行了任务分工。
延伸阅读:
智慧城市建设需产学研用协作创新
对于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专家指出, 由于智慧城市尚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不多, 而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浓厚的本土特色, 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尚需较长时间的探索, 迫切需要产学研用等各方协作创新。
《了解空间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第二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延续,在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战、机器人、传感器、电子出版物、智能建筑和智能卡等方面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信息寄宿在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懂得:信息战、机器人、传感器、电子出版物、智能建筑和智能卡等一批新技术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军队一体化作战能力,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能力,改善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这些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果。
2、学生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对其中展现的卫星云图都有感性认识,部分学生还接触过车载导航系统,这些经验对学生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会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及作用;了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了解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从各种途径获取有关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信息,经交流、讨论,形成有效观点,并将之制作成网页,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空间信息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感受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难点: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两张图片,鸟巢和水立方。
2、引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这两张图片,在 这两个体育馆中,各国的体育健儿创下了许多佳绩,两个体育馆也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如果我们想去参观这两个体育馆,请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找到这两个体育馆?有哪些交通工具?(预设:用地图册、加入旅游团、找导游、向人打听等)
3、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实用,而老师用的是以下方法,你的方法与老师用的方法相比,哪一种更好呢?
4、演示登录北京三维地图网,简要说明查找方法,从中了解交通情况等信息。着重说明能方便、快捷找到目的地的原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5、揭示课题——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老师的演示操作和视频介绍中,认识信息技术与空间技术结合的产物——电子地图对人们出行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这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师:同学、朋友间通讯时,经常会听到“你在哪儿?”这就释放出一个讯息:同学、朋友想知道你所在的位置。而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确切的位置,这与空间信息技术有什么关系呢?(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导语内容,观看空间信息技术视频。(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初步认识空间信息技术。
(3)引导学生说一说空间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评价,并可见显示结论:
1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信息结合,○形成数字地球,使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鞥确切知道所在位置和其它地方的情况。
2空间信息技术概念: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总称,是对空间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2、全球卫星定位(1)播放一段影片。
(2)师:卫星在天上绕行,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两者相距数千米,卫星是怎样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再一起的?说说你所知道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3)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方向辨认的需求,并了解从古至今人们都发明了哪些辨认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指南针——航海仪——全球卫星定位。
古代的各种辨认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借用天体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等。当今的全球卫星定位有着全天候、多用途、精度高等特点。
3、遥感技术
(1)播放一段影片。
(2)师:人的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以此判断周围的情况,耳朵可以听到声音,根据判断声源距离远近和类型,但人的眼睛、耳朵能看到、听到的距离是有限的,当距离十分遥远时,如在太空中看地球上的物体时,眼睛就无能为力,那又要靠我们感知呢?(3)让学生了解遥感的概念:遥远地感知
从人和动物的遥感本领引申到现代遥感技术: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现代遥感技术有着:距离远、全方位、大面积等特点。
4、地理信息系统(1)出示一张地图。
(2)师:同学们,这是一张地图,你们在什么时候使用它呢?
有什么不足呢,你希望地图还应具有哪些功能才能使你更容易的找到要去地方。(3)学生讨论
(4)教师引导出:GPRS(使用一个导航系统,一张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电子地图,只需输入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就可以查询到最为畅通、相对最短的路径,而且还能标示出沿途所经过的道路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
5、动手实践,加深认识(1)出示任务
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任务。
主题一:什么是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哪些?有什么应用价值? 主题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用途、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应用价值。主题三:遥感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主题四: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应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2)引导学生活动,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学生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3)引导学生发言,或转播小组展示的网页,对小组的汇报或作品适当评价,并引导学生从汇报成果中汲取知识,最后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着问题阅读教材的导语内容,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初步建立空间信息技术概念,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查找相关资料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空间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及其具体的应用事例。
三、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做一做,说一说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完成以下任务。
(1)登录“超图地理信息系统”网站,说说电子地图的特点。登录福建地图网,体验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的电子地图。【设计意图】梳理本课知识,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板书设计:
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一、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二、全球卫星定位
三、遥感技术
四、地理信息系统
教后反思:
轧钢厂在信息空间运转 篇6
现在让我们看看重型工业,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所经历的巨大变化。
在德国的爱尔兰贡,西门子公司设有一个计算中心。在它的电脑屏幕上可看到,约有一人高的巨型轧辊机,正把烧得通红的钢板,挤压成长达几公里的、一根根的钢条。可是当你走出“中心”大门,别想找到那个轧钢车间。这个车间远在德国边境之外,耸立在奥地利的林茨,与爱尔兰贡相隔达数百公里。
西门子负责自动化生产的经理萨格尔说,利用信息网络,人们不用在空间奔忙了,而代之以数据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流动。也许这正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生活在其中的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互补。
林茨轧钢车间的生产线投入运行的第一天,西门子派出了少数技术人员在现场观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视生产线和软件的运行,而真正控制整个系统运转的专家们,却远在爱尔兰贡,静坐在遥控装置的电脑荧屏之前。通过信息网络,两地保持联系,指挥生产线的启动。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通过这条“热线”,可立即跟现场人员讨论并设法解决。
也许人们会发问,为何要把生产指挥者(中心)和生产车间相隔那么遥远?其实,这并非他们故意为之,不妨听一下萨格尔的解释:一般来说,新建一套自动化轧钢设备,仅设备启动一项,就要占整套设备安装费用的18%,而通过信息公路遥控设备启动,能减少1/3的开支;再说在生产线的运行期间,客户通过信息网络可使用有关数据,还可获得迅速的售后服务,只要客户提出请求,西门子的专家能在一分钟内,进入他们设备的数据库。
利用信息网络遥控生产还有一个好处,通常自动化设备的软件编制费用,往往要占整个自动化项目所需费用的1/3。现在,专家们虽不在同一地方,但是通过信息空间可把他们联系起来,就同一的问题进行交流。这无疑有助于软件的编制和设备的设计,进而可降低设计的成本费用。
为了保证轧钢生产线的顺利运行,西门子还设置了一个智能网络。由于轧钢过程十分复杂,这涉及到钢板的厚度、其化学组成、轧钢时的温度以及轧辊机需施加的轧钢力等,多达20余种因素,很难用传统的数学模型去设计定型。而智能网络,是按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原理设计的,它具有判断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反应。这就是说,在轧钢过程中,上述诸因素往往会出现不规则的变化,而智能网络能根据这些变化,改变数据,从而使得轧钢的出错率减少30%,仅此一项,可使一个年产轧钢量400万吨的厂家,节省开支上百萬马克。
林茨轧钢车间所发生的一切,其意义远远越出了西门子公司和德国,它是今后工业生产信息化运行的一个缩影。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研究 篇7
关键词:煤矿,地理信息系统
1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现状
目前, 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统一的息化标准体系和共享机制还没有形成, 这就制约了煤矿企业的发展。因为我国煤矿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生产中经常受到各种地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 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 煤矿管理过于粗放;煤矿生产各部门的系统开发相对孤立, 再加之煤矿生产信息本身的灰色性和动态性, 导致了煤矿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工作的相对滞后。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地质、水文地质、测量、储量基础数据、网络管理子系统、煤矿常用基础图件绘制、GIS系统、用户远程网络管理子系统等部分组成。该系统可通过数据库或外部文本文件直接生成地测常用的基础图件。一个完善的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 能科学合理地对煤矿资源进行预测与评价对科学开采煤矿、大力提高煤矿生产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煤矿利用通用的GIS系统地质测量, 能够有效管理各种资源环境信息, 对资源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在系统开发方面, 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是以下两种途径:
2.1 自主版权的煤矿专用GIS系统平台的研制开发。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成分特征;二是时代特征;三是空间特征;四是动态特征。
2.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通过对象的封装性和继承性使得软件的模块化、稳定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以及代码的可重用性不断增强。
3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在测量绘图方面的应用
煤矿地质测量系统成图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3.1 数据的采集, 要遵循方便数据库输入原则设置计算点, 从起算点开始按顺序计算记录各点的三维坐标。
3.2 输入数据库, 按程序规定的图形数据的组织和处理要求输入数据库。
3.3 图形生成, 该系统会根据需要, 自动生成实测宽度巷道、等宽巷道及准等宽巷道, 成图可根据实际可以控制各种巷道在图中的显示, 最终绘制各种巷道图形。矿井采掘工作是动态变化的, 矿图要随着采掘活动的进程不断修改与填绘。
3.4 CAD方式显示输出, 该系统可输出生产中所需要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井上下对照图及主要大巷平面图等各种图件。如图2所示。
4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4.1 技术路线。
系统总体基于C/S模式设计, 总体架构图如图3所示。
4.2 数据库设计。
煤矿地质测量系统数据库设计包括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空间数据将以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存储, 对矿井巷道、测量导线、地质构造等空间信息进行描述。空间数据是在关系数据库基础上, 对其进行扩展, 矿图则是根据需要, 对不同类型空间数据, 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5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5.1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
煤矿中的生产是一个活跃的、动态的过程, 数据库包含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测量、采掘、储量等基本信息。系统可以采用基于C/S和B/S的两级管理模式。因此, 从现存煤矿生产图纸中获取数据就成了一项重要的途径。
5.2 煤矿地质测量GIS平台的设计。
在设计煤矿地质测量GIS平台中, 理想的选择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图形数据结构, 图形数据结构中的各个对象都由其成员数据和作用于成员数据的操作构成。
5.3 专业图纸的自动生成。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常用的图纸有三类:柱状类图、剖面类图和平面类图。柱状类图纸的处理是地质图纸中最规范的一种, 其是对钻孔穿过地层或区域地层的说明性描述;剖面类地质图是沿勘探和主要石门方向进行切绘;在平面类图形的处理过程中, 要解决自动生成复杂地质条件下TIN、自动对应与动态修改平面与剖面等内容。
结束语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是一套较好为矿山地质测量服务的软件, 大大提高了地质测量的工作效率, 然而该系统目前仅可以通过手工输入经过整理、计算后的数据才能进行图形绘制。结合目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发布等进行研究, 建立了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能够科学合理地对煤矿资源进行评价和科学开采及预测, 为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在炳.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 (MSGIS2.5) [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5) :4-5.
[2]陈树铭等.工程地质三维重构[A].国家计算机图形学与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
桌面“云”开拓信息教育新空间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桌面云
近年来, 国家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先后启动了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在教育领域, 国家确定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的跨越发展, 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选择。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中指出,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一、传统计算机在现代教学中局限性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硬件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软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传统计算机架构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局限性。总体而言, 存在以下几类问题:学校大批计算机因个别硬件损耗需要更换, 要么年代已久找不到零件, 要么更换成本大, 要么时间周期很长, 导致不能正常使用, 堆放在机房、仓库, 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同年代采购的计算机型号和配置多样, 而且每台计算机上都要安装众多的软件, 无法集中管理, 维护中需要大量的重复劳动;专业实验室的桌面用机, 因讲解演示和实验需求迥异, 在运算能力、存储空间、软件数量、软件的版本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 大批量的实验用机若配置较高, 在空闲时间无疑是巨大浪费, 若配置较低, 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特别是专业软件的安装, 一方面可能对配置比较挑剔, 另一方面还存在同一软件不能多版本并存的实际, 这些实际问题都对设备更换频率和日常维护带来不小麻烦;资源的使用受限于场地, 设备运行的软件环境单一, 无法远程操作, 无法共享使用, 不能根据用户的阶段需求延伸使用场景;部署好的系统环境存在多变需求, 一些实验或软件对系统环境有特殊要求, 比如:多媒体教室在演示不同软件时需要更单一的环境, 并在不同人使用时能够动态切换, 现有的管理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繁琐;由于每位教师的使用需求、使用习惯、了解IT知识的程度都不同, 所以, 出现的问题也都不尽相同。由于个人桌面系统的应用众多, 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维护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 维护效率却难以提高。
用有限的人力解决更多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学校信息化资源的整合, 实现集中化管理, 降低维护管理难度和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本, 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是学校领导、教师, 特别是信息中心的教师们所面临的极大挑战。
二、桌面“云”系统的发展现状和优势
桌面“云”也可以称为桌面虚拟化技术, 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 借用了传统的瘦客户端的模型, 让管理员与用户能够同时获得两种方式的优点: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 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的PC使用体验。形象地说, 可以通过任何设备, 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访问网络上属于个人的桌面系统。
桌面“云”系统是可以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终端设备 (如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 来访问跨平台应用程序的一种应用系统。简单地说, 桌面“云”系统的原理就是将桌面从后端发送到前端。前端泛指终端使用者及其所使用的任何终端设备, 前端显示桌面的内容, 接受使用者输入的信息, 再把这些信息发送到后端处理, 后端主要指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核心设施, 通常包括服务器、存储器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它以基建为导向, 更讲求以基础建设为中心, 重在集群、容错、灾备、服务器整合等解决方案的完善。
桌面“云”系统改变了过去分散、独立的桌面系统环境, 通过集中部署, IT人员在数据中心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管理维护工作, 使用桌面“云”系统, 可实现一种崭新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实现所有学校内的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桌面、存储资源统一分配、回收、调拨、使用, 实现真正规范化校园IT管理。虚拟桌面的实现将大大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 桌面“云”系统的终端比传统计算机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将终端耗电量减少10 倍, 实现真正安全、绿色的校园网络教学办公环境。高可靠的云计算架构, 将大大减少因为终端设备出现故障对教学的影响, 同时还能为所有教师保护桌面数据的安全, 实现集中备份, 集中防毒以及移动教学。
三、桌面“云”系统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运用中的优势
桌面“云”系统的使用, 让教师摆脱了过去相对沉重的笔记本电脑和由于设备、平台差异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 用桌面“云”系统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使使用用便便捷捷性性大大幅幅度度提提高高, 真正实现了移动办公和移动教学
教师无论是在办公室、班级教室还是在家中, 都能够通过不同终端随时远程接入自己的虚拟桌面, 实现上网、教学、办公桌面环境的统一。接入方式也实现了多样化, 任意客户端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瘦客户机或者平板电脑和手机等, 无论是苹果系统还是安卓系统, 都能很方便地登录, 实现跨硬件、跨系统使用。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 教师通过i Pad登录到自己的虚拟桌面, 在苹果设备上实现全部Windows操作, 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直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
2.明显改善了教师的办公环境
采用瘦客户机替代普通PC机, 体积小巧, 节省空间, 且无风扇、低功耗、低发热量, 为教师提供了宽敞无噪音的办公环境, 同时还节约了大量能源。
3.大大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瘦客户机无硬盘, 不存储数据, 教师离开时只要锁定屏幕, 即使设备失窃也不会有任何数据损失。同时, 数据存放在云端也就是核心机房的服务器端, 有专人管理维护, 统一对所有教师计算机集中防毒, 批量系统补丁, 软件升级, 统一数据备份, 大幅度降低故障率, 数据安全性远远大于传统PC机。
44.实实现现信信息息化化资资源源的的整整合合和和灵灵活活配配置置, 降低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成本
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 可以为其分配个性化的系统配置和不同的操作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给教师分配的系统配置 (如:CPU、内存、硬盘、容量) 满足不了其新的应用需求时, 可以在服务器端为其直接升级而不用更改客户端的任何硬件。过去, 教师下班后办公室的PC机就只能闲置, 而现在教师无论在哪儿, 即使是出差到外地都可以通过网络登录自己的虚拟桌面, 无需来回搬运, 相当于一人配备了多台计算机, 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5.大幅提高了计算机的维护效率
教师虚拟桌面的系统升级、软件安装等维护管理工作通过集中部署和分发就能远程实现, 即使出现个人桌面系统崩溃等极端情况, 也只需几分钟就能恢复, 大大降低了网管教师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桌面“云”系统存在的不足
云桌面技术完全是依托于网络环境来建设的, 想要使用桌面云技术, 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每一台终端占用的带宽有限, 但是大量的终端带来的网络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除了网速外, 云桌面技术对网络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终端如果不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的话就和一块石头没什么区别。因此, 在运用云桌面技术之前需要对整体的网络环境进行细致的考察, 必须确保网络环境能负载得起云桌面的运行。
此外, 云桌面技术在应急处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服务器故障或者是网络故障往往会造成整个云桌面系统的瘫痪, 如何加强云桌面系统终端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待后期思索与探究。
其次, 学校情况相对复杂, 教师工作特殊, 不同教师对软件的需求不一样, 因此, 教师需要拥有和原来PC机相同的完全权限, 方便其自主安装各种需要的软件, 也会造成服务器端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
桌面“云”系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 需要考虑得周到, 遇到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相信桌面“云”系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康, 廖汉文, 张岩.云计算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4) .
信息空间 篇9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都有涉及。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理论性强,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的第一个自治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方色彩突出。基于此,教师可充分挖掘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乡土资源和时政热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当中,既增强了背景材料的实效性,也淡化了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能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情感基调和氛围,这种情感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基础。
二、确立目标,教学内容地域化
教学目标确立的合理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灵魂。要实现教学目标,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如,在讲解“地方的特色经济”一课时,为实现“特色”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天祝经济信息网和农业网上提供的资料,让学生选取特色资源作为素材,了解和掌握特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选取我县的几大品牌:白牦牛方面,如“走向世界的名片———天祝白牦牛”珍稀畜种,天润公司开发的国家A级白牦牛绿色食品等;生态旅游方面,如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天祝三峡原始林,神奇的自然风景———马牙雪山和药水神泉等。这些素材可借助信息技术,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乡土化的素材和地域化的资源凸现出“地方特色”这一目标。
三、设置情境,教学内容问题化
所谓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指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开端,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爱因斯坦曾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开放和探究的价值是教学成败的根本。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天祝经济信息网上提供的我县旅游胜地“石门沟”的一扇门——优质石灰石山被炸时的烟尘迷漫和炸后的残缺不全景象(图片、文字、视频、解说)来引出环境问题的内容,而后因势利导,提出“我县还有哪些环境问题”、“造成我县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等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通过这些现实的、生动的、信息化了的知识模型,让学生透过现象探索本质,对现实生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自然地培养和造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自主学习,教学过程探究化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紧密和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改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要求“结论过程化,原理情景化”,变以前的单一教育结构为现在的多元教育结构,而探究化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如,在讲解“我国的民族关系”一课时,教师可借助我县民族地区这一特点,汇编整理15个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围绕“我县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哪些?”等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从而由点到面,总结出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并由我县是“全国自治第一县”引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学生中间少数民族居多,可以“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我如何与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归纳总结,引出我国公民如何履行民族团结义务的知识点,这样能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五、借助网络,教学活动网络化
融合空间信息的彩色图像检索方法 篇10
1 相关工作及改进思路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融合空间信息的彩色图像检索方法,先定义一个变量颜色粗糙度,它反映了图像中颜色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剧烈程度。当颜色变化比较剧烈时,选择较大维数的进行颜色量化,而当图像颜色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平缓时,选择维数较小进行颜色量化。算法根据粗糙度的不同采用分层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图像匹配,当两幅图像的粗糙度在同一个变化范围内,由于生成的是相同维数的特征向量可直接采用欧式距离方法计算相似度,而对不同维数的向量采用一种改进的二次距离来计算。由于考虑了颜色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变化程度,相对颜色直方图方法提高了检索精度,而相对颜色相关图法等来说速度有较大地提高,而且特别适合于检索空间关系不是非常相似的局部扭曲图像。
2 图像特征提取预处理
图像的颜色有多种表示方式,其中HSV空间是直方图最常用的,选择HSV颜色空间是因为它更接近于人们对颜色的主观认识。但是,由于人类色觉不能区分2nm范围内的色彩,所以当颜色变化较平缓、不明显时,人们较难区分时,传统的颜色量化方法,将色彩空间里的颜色按照统一的标准量化,这很难适应不同的检索要求。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希望能用一个量,来衡量整幅图像颜色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程度,当颜色变化较明显时,我们希望采用较小的颜色量化间隔,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区分不同的图像,而当图像变化较平缓时,我们希望减小量化维数,提高检索效率。所以,在这里引入一个颜色粗糙度的定义。
颜色粗糙度的定义:将图像平均分为M个个小块,在本文中我们将它分成(10*20块),假定每一个小块包含n个像素。每个小块图像的颜色均值为:Hm, m=0, 1,…,M-1。每个小块图像的颜色粗糙度为Sm, m=0, 1,…,M-1。它反映了当前小块中颜色变化的剧烈程度。而整幅图像的平均粗糙程度Savg来确定当前整幅图像颜色的变化程度。通过实验发现在HSV颜色空间中,求颜色的欧式距离时,为了简化运算提高处理速度,可以仅考虑色度(H分量),颜色粗糙度公式分别如下:其中hi表示小块图像内第i个像素的色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图像的平均粗糙程度Savg来量化颜色空间,当Savg∈(0, 0.5]时,采用32维向量量化HSV颜色空间,当Savg∈ (1, 1.8],采用72维的向量量化HSV颜色空间,当,采用72维的向量量化HSV颜色空间,当Savg∈其它时,采用256维向量。
3 不同维数特征向量的构造
按人对颜色感知HSV空间进行32维,72维,166维,256维四种不同维数的非均匀量化。具体量化方法如下:
3.1 32维颜色特征向量的构造方法
1)对于亮度V<0.25的颜色认为是黑色。q32=0。
2)对于饱和度S<0.2的颜色按其亮度V[0.25, 1.0],均匀量化成三种灰度。分别为:深灰,浅灰和白色q32=1, 2, 3。
3)其它颜色认为是彩色,对色度H[0, 360]量化为7个区间(330, 20), (20, 45), (45, 75), (75, 165), (165, 200), (200, 270), (270, 330), h的取值分别为0, 1, 2, 3, 4, 5, 6代表红,橙,黄,绿,青,蓝,紫;对于饱和度S量化为:淡色(0.1, 0.45)和深色(0.45, 1.0)分别取值为s=0, 1;对于亮度V量化为暗色(0.2, 0.5)和明色(0.5, 1.0)分别取值为v=0, 1。将这些颜色量化为28种彩色。q32=4+4*h+2*s+v。
3.2 72维颜色特征向量的构造方法
1)对色度H[0, 360]非均匀量化为8个区间:(315, 20), (20, 45) , (45, 75) , (75, 155) , (155, 190) , (190, 270) , (270, 295) , (290, 315) , h分别取值为:0, 1, 2, 3, 4, 5, 6, 7
2)对于饱和度S量化为3个V:间:(0, 0.2), (0.2, 0.7), (0.7, 1), s分别取值为0, 1, 2
3)对于亮度V量化为3个区间:(0, 0.2), (0.2, 0.7), (0.7, 1), v分别取值为0, 1, 2
4)颜色代号为:q72=9h+3s+v
3.3 166维特征向量的构造方法
对HSV空间进行非均匀量化得到166种代表颜色,具体颜色量化和编码如下:
1)对于亮度V<0.25的颜色均归入黑色,其编码为q166=0。
2)对于饱和度S<0.20且V>=0.25的颜色按亮度v值均匀量化成三个值,分别为深灰、浅灰、白色,其对应的编码分别为:q166=1, 2, 3。
3)其它的颜色(S>=0.20且V>=0.25)则认为是彩色,将色度H∈[0, 360]均匀量化成18个值,对应取值h=0, 1,…,17;饱和度S∈[0.20, 1.0]均匀量化成3个值,对应取值s=0, 1, 2,亮度V∈[0.25, 1]均匀量化成3个值,对应取值v=0, 1, 2,这样共得到162种彩色,其编码分别为:q166=9*h+3*s+v+4。
这样HSV颜色空间中的全部颜色都被量化到了[0, 165]中,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颜色的值q166都可用这个区间中的数字编码表示。
3.4 256维特征向量的构造方法
1)对色度区间H[0, 360]量化为16个区间:(345, 15), (15, 25), (25, 55), (55, 80), (80, 108), (108, 140), (140, 165), (165, 190), (190, 220), (220, 255), (255, 275), (275, 290), (290316同),(316, 330), (330, 345), h分别取值为0, 1, 2, 3,…,15。
2)对于饱和度S量化为4个区间:(0, 0.15), (0.15, 0.4), (0.4.0.75), (0.75, 1), s分别取值为0, 1, 2, 3。
3)对于亮度V量化为4个区间:(0, 0.15), (0.15, 0.4), (0.4, 0.75), (0.75, 1), v分别取值为0, 1, 2, 3。
4)颜色代号为:q256=16h+4s+v。
4 特征向量的相似性度量方法
相似性度量是为了比较特征向量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图像检索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在特征向量的提取过程中,所以生成的特征向量的维数可能有所不同,在进行相似性度量时会出现两种情况:
4.1 相同维数特征向量相似性度量
目前相同维特征向量的相似性度量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有直方图相交法、欧氏距离法等。本文采用欧式距离,进行相同维数特征向量相似性度量。欧氏距离法:
Q-查询图像,D-数据库图像,L为将HSV颜色空间量化成L种颜色,HQ (i) 表示查询图像中第i种颜色像素点占全部像素点的百分比。
4.2 不同维数特征向量相似性度量
由于每幅图像经特征提取后的特征维数可能不同,给相似性度量带来了困难.可采用扩展的直方图二次型加权求距离的方法,解决了不同维数时颜色特征的相似性计算设两图像D, Q,假定两幅图像特征向量分别有a维和b维,当a≠b时,将两个特征向量各自分别扩展,使它们的维数相同.经过推导,可以得到相应的二次型公式:
其中,Pq是查询图像向量,Pd是数据库中图像的向量。S矩阵是间相似性度量矩阵,每个特征向量元素Sij是一个向量的第i个颜色区间Ci和第二个向量的第j个颜色区间Cj之间的相似性,定义为:
其中min (Ci, Cj) 为两个区间中较小的一个;max (Ci, Cj) 为两个区间中较大的一个;Ci∪Cj为两个区间的并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包含两个区间;Ci∩Cj为两个区间的交集,得到运算结果包含两个区间的公共部分;||||为区间的长度;Ci=Cj是指两个区间相同;Ci∈Cj表示区间Ci是Cj区间的子集。
5 融合空间信息的图像检索算法
步1: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点进行从RGB颜色空间到HSV颜色空间的转换.;步2:计算查询图像Q的平均颜色粗糙程度计算Savg Q=|Savg Q-Savg D|,Savg D|为数据库图像D的颜色粗糙程度比较。当Savg>a时则判定两幅图像差距过大,不进行相似性比较,直接与下一幅数据库图像比较;否则转步3。(其中a为差距阀值);步3:将查询图像Q用与数据库中特征向量维数相同的图像D利用公式(4)进行相似性度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距离distQD,当时distQD≤β则认为两幅图像相似,标记这幅图像,否则,直接与下一幅数据库图像进行比较;步4:搜索完数据库中全部图像,当所搜索到的图像达到用户要求的图像数目时,算法终止。否则,我们对图像库进行二次搜索,这次只比较与查询图像特征向量维数不同的情况,由于两幅图像的量化维数不同,用公式(5)进行相似性度量,找出与所查询图像距离最近的图像,原来的查询结果加上这次查询结果为最终的结果。
6 实验结果
图像检索系统有两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即查准率(Precision)和查全率(Recall)。查准率和查全率越高,说明该算法的检索效果越好。
公式中各变量参见表1:
为了检验上述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笔者进行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实验。使用的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图像数据库(http://wang.ist.ps u.e du/docs/re late d/)中的内容包括1000张图片,从中选择蝴蝶、马、鸟类、树林、风景等,随机取图片共300张图片。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查询以便比较性能:
1)采用HSV颜色空间直方图方法,其度量距离为欧式距离(简称HSV)。2)采用本文提出融合空间信息的图像检索算法(简称HSVH)。3)采用颜色相关图法来检索(简称COR)。
图1、图2、图3是分别用HSV、HSVH方法检索相同的蝴蝶时返回给用户的前20幅图像的检索结果。左上角的第一幅图像即是查询图像。在确定的样图下,对库中的每一图像,人工找出库中与样图颜色相类似的图像.图4是分别采用HSV、HSVH、COR方法检索,并得到相应的查全率/查准率曲线,我们将查全率/查准率全部乘以100,量化到0~100的范围。
7 结束语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这三种方法时,相同图像检索的结果不一致,用HSVH和COR方法检索性能优于用HSV方法。前两种方法由于考虑了颜色的空间分布比传统颜色直方图HSV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检索精度。而本文提出的HSVH方法与COR方法相比,检索精度相关无几。而在检索速度上,COR方法检索时间复杂性(O (m2d))较高,HSVH方法考虑了颜色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采用分层检索方法预先筛掉了一些与查询图像颜色粗糙度相差较大的图像,较大地提高了图像检索的速度,速度接近于HSV方法,特别是当图像数据库中图像的数量增大时,该算法的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
摘要:彩色图像检索方法基于HSV颜色模型提取示例图像的颜色特征与图像库中图像的颜色特征时, 提取不同维数的特征向量。在图像相似性度量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证明, 这种颜色直方图算法速度快且与人类的视觉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特征向量,颜色量化,颜色粗糙度,相似性度量
参考文献
[1]刘忠伟, 章毓晋.用颜色和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J].通信学报, 1999.
信息空间 篇11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水利信息管理;运用
1、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的空间信息技术通常指的是包括GI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PS技术和空间数据信息管理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管理的需求较大。同时,水利设施又和地域性紧密相关,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十分契合水利工程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水资源分布、数据信息遥感测量、DEM数据和水利工程水文信息数据的观测等多方面内容都可以采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引入不同功能的信息技术形式,组建成一个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管理体系,可以很好的应对水利设施的日常水情监控、预报和防控。
2、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2.1大量数据信息的管理
大量的数据管理是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水利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数据通常指的是大量的区域矢量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信息、DEM数据和航空影像数据信息、水利设施参数信息,以及一些实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等,其总量可达几百GB,因此,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存储能力和数据引擎技术的要求较高,通常采用分类和分层的组织方式可以较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存储工作。
2.1.1数据库信息技术的管理。数据库是管理数据的存储终端,是进行所有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系统。水利信息管理过程中因为其数据内容较为广泛,并且数据含量巨大,数据格式分布各异,因此,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高效管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通常需要具备高效的硬件存储能力和科学的数据存储方式的设计,也是数据信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需要在数据管理系统上通过合理的层次结构设计同高效的硬件存储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技术的高效性集成化管理。2.1.2数据引擎技术的管理。数据引擎技术即Spatial Data Engine(SDE),也作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是一项中间性技术,主要作用于程序和关系数据库管理之间,可以匹配相关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对于复杂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该引擎技术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空间信息数据,而避免了数据格式、存储位置和储存方式以及数据结构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应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是ERSI推出的ArcSDE软件,该软件采用开放式的客户端服务器设置体系,通过TCP-IP技术接受和处理客户应用程序的数据信息请求。其数据传输模式采用异步缓冲机制,可以很好的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使用户在大量的数据中可以快速的找到需要的数据信息。
2.2WebGIS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WebGIS技术是GIS技术发展出来的一个主流技术,主要建立在internet的连通性和互动性基础上的将GIS服务实现网络平台化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同传统形式的GIS技术或者局域网技术相比较而言,其摆脱了平台相关性,具有更加广泛的范围范畴,操作简单,计算负载能力平衡高效,系统设计成本较低。随着一项新型技术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XML)的引入,WebGIS技术更加具有功能性,对于水利信息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适应性,也是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需求。
2.3空间分析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空间分析技术一般指的是基于地理对象实现对地理空间布局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GIS的核心技术支持和灵魂,也是GIS技术有别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或者电子地图系统技术的重要标志性特点之一。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对水利系统中的水文信息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实时有效的支持,可以作为水利信息管理中水文预测、灾害预警以及损失评估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精准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根据可靠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为水利工程的决策、险情分析和防控工作提供真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2.4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建立在以DEM、DOM和三维模型等基础上的将数据通过三维坐标系进行地貌重现和精准定位的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GIS系统应用,可以实现DEM数据通DOM数据的有机契合,从而达到直观反映当前地理、地貌以及地理位置的三维场景,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监测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的演示平台和决策支持。
3、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的需求
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的查询、监测的有效性要求十分严格,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工作的精准性和便捷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对于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水利信息查询、监测服务,同时还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水利信息管理对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性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水利系统的地域性较强,水利数据信息量大,对于系统的覆盖范围要求十分苛刻,系统设计需要满足水利信息区域内的二维和三维地图的实景重现性,以便满足用户可以在终端就可以对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和定位,满足远程监控的性能需求。另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分层式的管理,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建档,并实时更新,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2)灾害预警和信息共享性。不可否认,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对于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仿真模型,对水利系统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使水利部门同其他相关部门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为信息传递提供多向性。(3)系统开放性。水利信息管理系统随着水利工程的完善和改动,还必须具备升级能力,以便符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设计要求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4、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是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需求所在,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在新时期下实现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现状做好相关技术的整合和优化,为人们快速的提供相应的详细数据支持,对预防和应对水利工程自然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孙海,王乘,吴栋,曾钢良.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 2007,10.
[2]张穗,谭德宝,崔远来,汪朝辉,张治中.空间信息技术在灌区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01).
[3]谭德宝,李青云,黄奇.空间信息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展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03)
[4]毛广元,李宁,赵莹.3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与展望[J].内蒙古水利,2009(06).
个人信息空间管理系统的研究 篇12
随着电子数据采集手段的增加和数据存储成本的下降,个人用户所面临和使用的数据在规模、种类上都迅速增长,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个人信息管理正在成为数据库、人机交互、知识工程等领域交叉生成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随着网络深入我们的生活,身边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管理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近年引发了一个新的研究分支:个人信息管理[1](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如何在网络环境存储、组织个人信息是PIM的一个关键问题,用户信息空间[1](Personal Space of Information,PSI)研究的就是如何将遇到的各种信息即使分析、保存,在需要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1 网格技术对PSI的支持
PSI中存储的信息有数量大、种类多、多存储于网络环境的特点。本文考察了众多技术后,最后选取了网格技术来构建系统,下面将逐一分析网格对PSI的支持。
1.1 利用网格应对PSI中信息数量大、种类多的问题网格[2]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的重要信息技术,它的目标是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这些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等,网格的根本特征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利用网格的这些技术积累,可以有效地处理PSI中信息数量大、种类多的问题。
1.2 利用网格应对PSI中信息多处于网络环境的问题目前很多信息都存储于互联网中,而目前网格的典型代表是Web服务[3]和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4,5]利用网格也是互联网应用的这一特点,有效地存储和管理PSI中的网络资源。
1.3 利用WSRF[6](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Web服务
资源框架)和其相关规范WS-Notification[7](Web Service Notification,Web服务通知规范)应对PSI中对信息资源的处理。WSRF将有状态资源和Web服务分开,提供了用Web服务为有状态资源建模的方法。WS-Notification定义了一个标准的基于Web服务的方法来解决通知的问题。PSI中用户的信息是有状态的,例如,将用户的某篇文章看作一个信息,他对该文章进行修改和查询等操作时,该文章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利用WSRF提供的对资源的处理方法可以对文章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利用WS-Notification规范可以将文章的改动通知给订阅了该文章的用户。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利用网格技术构建PSI,不仅有技术层面上的支持,而且使得PSI的使用更为方便和高效。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PSI中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也为应对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大家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PSI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开始与网格计算环境相结合。
PSI的研究从2005年起才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1],在这一年举办了第一届PIM 2005 workshop,2006年1月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的通讯专题方面专门研究了PIM问题,2006年7月SIGIR2006 PIM Workshop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收到了针对2005年第一届会议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了关于PIM的基本理论、信息存储、信息分类、信息提醒等众多研究课题。
华盛顿大学的Xin(Luna)Dong和Alon Halevy发表的关于个人信息空间管理的文章[8]详细介绍了他们设计的个人信息空间管理系统SEMEX,该系统可以根据语义将用户信息自动地组合到一起,方便用户像使用Google一样搜索他要找的信息,该系统利用当前的数据库进行信息的综合,使得各种信息能更好地被利用。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Dennis Quan等人构建的Haystack系统[9]提供了一个基于语义的自动管理个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曾经选择的界面和他感兴趣的信息定制特定的用户界面。
在数据存储这一研究领域,Jens-Peter Dittrich Marcos,Antonio Vaz Salles等人作了大量工作,在2006 VLDB论文中,他们设计了基于i MEMEX[10]数据模型的个人数据空间管理系统,该系统提出了数据源视图的概念,并基于此实现了一个PDS原型。他们的工作为个人信息空间管理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框架模型。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的管理的介绍主要是移动通信网络方面[11]。通讯行业提出的PIM业务[12]是指用户将移动终端中的信息(通信录、日程安排等)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电脑或移动网络服务器保持一致,并能用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手段查询和管理信息的业务。现在流行的SNS系统是基于P2P技术实现[13]而基于WSRF实现PSI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织女星个人网格(Vega-PG)是中科院计算所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个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计算系统,它将各种异构和多样化的资源抽象和封装为一组自主的计算单元,通过自主协同并以服务的形式来实现资源的共享、集成和综合利用[14]。
人民大学孟小峰等人从2007年开始也在研究个人信息管理方面的课题[15]。
本文研究与设计的PSI是PIM与数据库技术、人机接口技术(CHIHCI)等跨学科技术结合后出现的新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针对PSI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设计一个可以让用户管理其个人信息空间的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3 相关技术
3.1 PSI及PIM
PSI[1]是PIM的一个研究分支。PIM的思想最早是由Vannevar Bush在1945年发表的文章“As we may think”中首次提出的。PIM主要研究信息世界的一个信息子集,即它主要研究用户所关心的信息。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PI)既可以是用户自己保存的,自己所关注或对自己所用的信息,也可以是和一个人有关但被其它机构控制,自己不能改的信息,如公安局里掌管着我们的身份证信息,还可以是一个人看到过的但不能修改的信息,如我们访问过的网页。
个人信息空间(Personal Space of Information,PSI)是用户控制,或名义上能够控制的所有信息项的集合,一个用户的PSI可以包含他的通讯录,日程表,Word文档,影音文件等,还可以包含网页链接。
个人信息管理(PIM)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的存储,达到信息的重用。PIM本质上是一系列操作行为的集合,它在用户的需求和信息的建立、存储、使用之间建立了一种映射关系。以inputstorage-output分类模型为基础,提出PIM的概念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示的PIM概念框架可以看出,PIM涉及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类:
信息保持行为(Keeping activities):关于PSI中数据输入的行为。例如,当我们知道某人的电话号码时,需要把该信息保存下来方便以后用。
信息发现行为(Finding activities):关于PSI中数据输出的行为。例如,当我们需要用到某个信息,如某人电话的时候,提交需求后,就可以从PSI中得到该信息。信息发现涉及查询语言、人机界面、搜索技术、信息分析、自动提醒等技术。
“M-level activities”[16]:关于PSI中数据映射的行为。为了用户需求和存储的信息间形成映射,达到信息重用的目的,必须先解决数据的存储、索引、安全性、一致性等一系列问题。
3.2 标签技术
“Tag”(标签)最早是在1998年由美国人JoshuaSchachter发明的,他在做网站时把需要保存的链接加上一个关键词做备忘,后来又创建了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来存这些被加上了标签的链接,这就是最早的网摘模型。
标签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分类法,在国外被称为Folksonomy,翻译为大众分类法,或通俗分类法等。它是要用户为某个信息自发的定义一组标签,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次选用高频标签作为该信息名的一种为信息分类的方法,它和传统的图书馆分类法Taxonomy不同,它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用自己定义的词为信息进行标注和分类,采用平面化、非层次结构结构。通过标签的字号大小以及颜色的不同来表示其“受欢迎”的程度,可以多维度揭示信息资源,对于像动画、图像、音乐等非文本类型的信息,除了传统的根据名称去区分它们,同样可以打上自己的标签。
标签技术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文件本身的关键字查询,而是采用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组织管理方式。将标签技术应用到PSI系统的原因如下:(1)它本质上是一种分类系统,但不同于一般的目录结构的分类方法:一个Tag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资源,同一个资源可以用多个标签来标示;分类方法灵活,不用考虑科学分类方法,直接对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将Tag组织成平面化的非层次结构,也可以组织成树状层次结构。(2)标签技术不管数据的格式,统一采用Tag这种文本类型的数据来描述信息,所有个人数据都可以用其来描述。(3)Tag不同于一般的关键词标记,它可以将信息中未出现的词作为Tag来标记,避免了关键词搜索中只能搜到文章里提到的信息的问题。(4)Tag是一种开放式的分类方法,强调公众参与,体现了群众的力量,大大加强了用户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顺应了目前web2.0中标签技术的采用。从上可知,标签技术这种独立的新的分类方式能很好的满足PSI的特性。
3.3 WSRF
2004年1月,美国Akamai Technologies、美国The Globus Alliance、IBM、美国Soncic Software和美国TIBCO Software六公司公布了统一网格计算和Web服务的新标准“Web服务资源框架[17](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WSRF)”和“Web服务通知[18,19](WS-Notification)”。
3.4 Globus Toolkit4.0
Globus[20]项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网格开发工具,Globus Toolkit4.0[21,22]工具包来源于Globus项目。Globus Toolkit是一个开放源码的网格的基础平台,基于开放结构、开放服务资源和软件库,并支持网格和网格应用,目的是为构建网格应用提供中间件服务和程序库。
4 PSI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讨论的基于个人信息空间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对“多样化”的个人信息的统一的存储管理;(2)提供在PSI中处理其带有共性特征的服务(如标签服务);(3)建立在PSI之上的其它系统功能,这些功能涉及个人信息管理领域中的诸多方面,如文件管理、日程管理等。
PSI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个人用户(如学生)利用本系统和多种工具能够快速方便地管理其个人信息。本文构建的PSI系统将以Web网站的形式提供上述服务,用户在客户端计算机上,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在正常的网络连接条件下,只需要打开Web浏览器就可以登录到PSI系统的网站主页,根据友好的界面,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服务区域完成对其信息的管理。
4.1 系统功能设计
本文构建的PSI系统将以Web网站的形式实现个人信息空间的管理。该系统的用户分为两大类:过客用户和正式用户。其中,过客用户的权限很小,只能浏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但不能实际使用。只有经过注册,通过系统管理员对注册信息进行验证之后的用户才能成为系统的正式用户,正式用户又分为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图2是系统的用例图。它从用户的角度描述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
本系统使用基于结构化的方法进行功能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下面将分别说明系统功能设计图中的几个主要模块的功能。
4.1.1 标签管理
(1)普通用户可以在其标签库里对标签进行管理,即可以对标签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2)普通用户可以根据标签,查询其个人空间或其他用户空间里标注了该标签的所有文件(资源)。
4.1.2 文件管理
(1)普通用户在个人主页里可以进行文件上传的操作,并标注该文件的标签,这里的文件是所有信息的统称,包括文本文件,图片,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等等。(2)普通用户利用标签搜索到需要的文件后可以将其下载到本机或自己的信息空间内。该文件如果已存储在自己的个人信息空间内,可以直接下载;如果拥有该文件的是其他用户,但该文件处于公开状态,则该用户也可以将其下载到本机或复制到自己的信息空间中去。
4.2 系统架构
PSI采用分层的架构,如图4所示。在该分层架构中,将整个网格按照功能分为网格基础设施层、资源集成框架层、基础服务层、业务层和用户层5个不同的层次。
基于Globus Toolkit 4.0的PSI的分层体系结构,充分利用了网格服务结构松散耦合、可扩展性强等特点,为个人信息的管理提供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用户资源,提供统一视图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广域范围内的用户信息的共享,采用在资源集成框架层中构建用户信息空间的方法来实现本系统。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
利用Globus Toolkit4.0工具包创建服务器端,实现从一个Web服务器上维护资源状态信息的过程。本实例开发了三个Web服务实例:用户注册,文件上传/下载,标签管理。所有的Web服务被部署在Apache Tomcat服务容器中,利用Apache的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可以调用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所有服务实例,该实例只对PSI中的用户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和标签管理模块进行了研究,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1)提供文件的上传、下载和标注标签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其个人空间对文件进行上传或下载操作,并且可以为上传的文件和个人空间里的文件打上标签,从而达到通过标签查找到标注了该标签的所有文件的目的;(2)提供管理标签库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对其空间里的标签库里的标签进行添加、修改或删除操作。
5.2 功能测试
系统的功能测试安排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该台计算机既作为服务器又作为客户端,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首先启动Globus通过“开始”菜单中的“运行”选项来执行“cmd”命令,启动DOS窗口,进入globus目录的bin目录下,运行set globus_location=(ws-core-4.0的存储路径)后运行globus-startcontainer.bat-nosec-p 8081命令。
(2)启动tomcat在bin目录下双击startup.bat即可。
(3)登录PSI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8080/Huanglanhui_site/login.jsp即可看到登陆页面;如果是在客户机上登陆服务器,把localhost换成服务器的IP。
首次登录的用户需进行注册后才能使用本系统。用户进入注册页面,输入其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才授权该用户使用本系统。系统将为新注册的用户创建一个单独的逻辑和物理用户空间,物理上表现为upload和download文件夹下分别新建了一个子文件夹,该子文件夹以用户的注册名命名。注册后该用户所有上传的文件将统一存储在upload文件夹的该子文件夹下;进行文件下载操作时,除了用户指定的下载地址外,download文件夹下该子文件夹里同样保存了这些下载文件。
用户在登录后可以对文件进行上传和下载操作,上传的文件类型可以是.doc,.txt,pdf,.jpg,.vsd,系统允许用户在上传文件时根据个人喜好或文件的特点为该文件设置一个或多个标签,标签名支持中文和英文两种格式,多个标签之间用空格隔开。例如,用户A上传了四个文件:《GT4.doc》,《功能设计图.jpg》,《数据网格.pdf》,《问题.txt》,并分别为它们标注了标签,《GT4.doc》的标签:GT4、WSRF、论文;《功能设计图.jpg》的标签:论文、设计图;《数据网格.pdf》的标签:WSRF、论文;《问题.txt》的标签:论文。用户A上传完这四个文件后的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
系统还提供了标签修改功能,即用户可以给上传后的文件修改其标签,点击标签名后对应的“编辑标签”按钮,将出现编辑标签页面,在这里用户可以任意地增加或删除某个标签。
当用户A点击“论文”这个标签时,将出现标注了该标签的所有文件:《GT4.doc》、《功能设计图.jpg》、《数据网格.pdf》、《问题.txt》,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如果用户A要查找所有标注了标签“WSRF”的文件,只需点击“WSRF”标签,则《GT4.doc》和《数据网格.pdf》将出现在文件名的列表里,运行结果如图6所示。用户还可以直接对标签进行删除和增加操作。
6 总结
随着网格计算环境的发展和普及,个人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共享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网格计算环境下进行的,本文利用WSRF这个最新的松散耦合、可扩展的网格服务架构,设计实现了具有标签功能的PSI系统,在该系统中除了可以在单机或网络环境下管理自己的各种类型信息,还可以通过查询标签,共享到其他人的信息,为面向信息化的个人信息管理发展提供了整合各种设备和各种资源的解决方案。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个人信息的数量、类型均日益膨胀,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已不能满足新的数据管理的需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一个分布式、集成化的数据环境,实现信息的共享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Web服务资源框架构建了个人信息空间管理系统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在网络环境下统一管理用户信息,并通过标签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快速查询。
【信息空间】推荐阅读:
空间颜色信息07-01
空间信息传输08-01
空间信息采集08-27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05-13
空间信息相关专业09-12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10-09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10-03
空间位置信息服务(LBS)技术与应用综述05-18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高性能调度技术中应用程序调度模型的研究07-21
空间教学建筑空间设计论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