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

2024-06-10

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精选9篇)

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 篇1

摘要:房屋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场所,对于其的装饰装修不仅是丰富其使用功能的需求,更是提升人们居住舒适性的必需。由于这一工程施工对于精细化和严谨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具体的装修过程中就要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可靠,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并解决,尤其是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更是重中之重,据此本文就对当前房屋装修施工中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装饰装修工程,消防安全隐患,解决对策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量的增多,一方面为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环境,另一方面也使得装饰装修材料类型不断增多,品种也更加贴近人们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装修监管机构不断学习甄别各种材料的可燃属性。在规范的房屋施工过程中,细致性和规范性有很高的要求,但安全性有更高的标准,毕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排查工作不但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和条件,减轻建筑内部的消防安全压力,从而使其施工质量达到消防规范要求,而且能让业主能安全地在建筑内部活动,最大限度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1 当前房屋建筑装饰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1 装饰材料不具备防火性能

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方面,我国对于材料的耐火强度、阻燃性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文件出台。当前,市场上的房屋建筑装饰材料琳琅满目、良莠不齐,不少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极差,较为普遍的是B2B3级,除石材、水泥制品、石灰制品、玻璃、金属制品等A级不燃的材料外,较少能达到B1级的人造材料,而且一旦燃烧还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带来严重伤害,每年经媒体报道的火灾当中,由于装饰材料产生的有毒浓烟造成的人员伤亡屡见不鲜。但是,那些防火性能好,阻燃性强的装饰材料由于成本原因又往往价格昂贵,且装饰效果不一定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很多业主会出于价格因素采用防火性能较差的装饰材料,或者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并没有把消防安全的因素考虑进去,常常选择没有经过阻燃处理的天然木材、胶合板、墙纸、塑料制品、窗帘布等B3级易燃材料,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又采用了大量的可燃性辅料,这就导致房屋整体耐火等级下降,埋下了消防隐患。

1.2 装饰施工的流程不严谨

装饰施工流程的不规范、不严谨是当前房屋建筑装饰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消防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首先,装修常常没有严格按照经过审图的方案、图纸进行。施工人员在进行电气线路、管道防火施工时,为了节省人力和缩短工期,常会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导致最后的装饰效果达不到消防安全的标准和要求[1];其次在装饰过程中为了施工的顺利进行,随意的进行开门凿洞,对建筑墙体结构形成破坏,降低了房屋的耐火等级;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各个流程的组织协调不合理,会遮挡消防应急照明设施和安全通道,疏散灭火器材和指示标志被隐藏,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美观性,擅自更改消防安全设施的布置位置,使得房屋建筑中存在很多消防安全隐患。

1.3 施工监督监管的缺失

首先,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涉及到的流程和细节较多,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消防监督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导致在装修施工中的监督监管难以做到全面实施,甚至于某些公共装修工程没有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核确认就进行,对房屋后期的使用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其次,现阶段很多安全监督部门在这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作为日常的监督项目常常忽略了消防方面的检查,甚至于对于装修施工中的防火标准和各项要求不了解,涉及到的消防安全标准也很陌生,再加之公安消防部门也不可能逐个对装修工程项目进行频繁的安全大检查,有的只是偶尔的随机抽查,这就直接导致了装修消防安全隐患的出现。

2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中消防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

2.1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在开始装饰装修施工之前,需要将装修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装饰施工队伍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中的安全认知。当前很多装饰装修施工队伍对于施工中的消防安全相关法规并不是很了解,对于规范性的要点更是显得很陌生,这就为建筑的防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基于此,做好施工前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必须要落实到位。

2.2 强化装饰装修施工管理

在某些房屋建筑装修施工中,会不可避免的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一定的改动。从长远角度来讲,需要在进行此类工程的施工前,与相关单位做好交流和沟通,确保不会有大的问题后再开始施工操作[2]。如果是处于极易产生易燃气体的施工场所,则要做好通风,电气设备的项目上也要选择防爆型、阻燃型的,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要留出顺畅的安全疏散通道和出口,不能随意占用和堵塞,对于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标志决不能遮挡。此外,对于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施工,必须对其进行明确区分,掌握不同线路的输送要求,规范化施工,提高用电的安全性。总而言之,一定要将消防安全意识渗透到装修工程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工程,要把装修的消防安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甚至比装修的美观性更为重要。在公共工程中,与消防安全相抵触的美观性,无论如何必须牺牲,毕竟公众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美观和功能型只能排在其次。

2.3 重视对装饰装修施工队伍的建设

目前建筑装修行业的现状是施工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管,规范施工企业的注册要求和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装饰队伍坚决不予注册通过;同时,要对施工中的各项消防安全要点进行落实,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和细化[3]。此外,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上岗操作进行严格培训和管理,持证上岗,上岗之后还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确保整个装修装饰工程是由有资质和专业素质强的施工队伍负责进行的,不能盲目乐观地放任施工队伍自行管理。监管机构应创设考核评分制度,对于消防安全重点进行评分,评分结构与工程验收和工程款的结算进度、奖罚制度相挂钩。建立施工企业消防安全黑白名单制度,对违反安全规范的企业予以警示教育、暂停投标资格等惩罚措施,严重的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参与装修行业活动;对于在这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应予以公开表彰、在媒体上进行推介,形成有利于行业内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的氛围。以上措施应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紧张,长期懈怠的情况。

2.4 做好施工的监督监管工作

对于施工中的隐蔽工程,监督机构要做到监管的细化,把监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关键环节的施工要经过确认之后再进行施工。在具体的管控措施执行上,不仅要做好对大型施工场所的监督监管,而且还需要做好中小型装修工程的检查,把安全隐患排除于事前,不能简单的依靠公安消防部门后期的抽查。

3 总结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装饰施工中消防安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具体解决上需要相关单位从多方面入手,做好监督监管和审查工作,从根本上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保证装饰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鹏.浅析建筑装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

[2]李双春.民用建筑装修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3(1):222-222.

[3]时永兵,薛士军.浅议装饰工程内装修施工中存在的消防问题与处理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3(6).

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 篇2

敷设电气线路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电气线路安装规范》要求设计,做到规范合理。在施工中电线应采用铜线,入户导线截面应在10平方毫米以上;电气设备与线路的负荷要达到要求并相配,不能一线多设备、超负荷使用,电冰箱、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应单独走线,且其插座不应与其它电器共用,应使用独立、带有接地保护的三眼插座;线路应采用阻燃管套装,通过可燃装饰物表面时要穿轻质阻燃套管,有吊顶的房间吊顶内的电线应采用金属管配线。对于需要穿过墙壁的电线,为了防止绝缘层破损,应作穿管保护,分线处应采用分线盒。电气开关、插座应远离床、窗帘、地毯等可燃物,以防线路短路打火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2.在家庭装修中应严格把关,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进行装修

在选择顶棚装饰、装修材料时,应选择石膏板、石棉扳,矿棉板等难燃材料,严禁使用木龙骨、纤维板、胶合板、宝丽板和一些玻璃棉贴塑天花板等可燃、易燃材料,在选择墙面装饰装修材料时严禁使用宝丽板、纤维板、软质PVC板卡才、塑料板材等可燃材料,严禁采用高分子化纤材料,以及可燃烧能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家庭中使用的窗帘、布艺沙发、木质地板等,要选择经过防火处理的,避免采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及有毒气体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荷载和火灾时烟气的毒害。

家庭在选用灯具时,在满足照明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功率小的灯炮;在进行灯具的安装时,不要只看是否美观,还要仔细检查是否安全,灯具要与室内装饰材料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不能直接安装在可燃的建筑构件上,应采用嵌垫不燃材料的方法作隔热处理,以防温度过高引燃可燃物;照明灯具还应通风、隔热及散热。同时.注意不要使用低档灯具,灯具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鼋,如果选用不当或安装粗糙同样会引发火花、电弧、过热、接触不良等现象,致使灯泡、灯管、灯座表面温度增高。

3.加强对装修队伍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现代装修热的兴起,导致装修队伍的良莠不齐。目前,施工单位数量庞大,但他们当中资质等级高的.不多,相当部分缺乏较系统的装修专业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容易在装修施工中留下火灾隐患。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在装修工程中偷工减料,电线达不到规格要求;防火涂料要刷三遍的只刷一遍,甚至不刷,因此,为确保装修工程的消防安全,应会同城建、工商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整顿,加强行业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及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整个队伍的整体素质。

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 篇3

关键词:建筑 装修 消防隐患 预防对策

0 引言

在近期全国各地连续发生多起高层火灾,哈尔滨经纬360,济南奥体中心,央视新址等等,在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却暴露了我们城市安全体系的不少问题和隐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豪华装修日见普遍.但由于一些不具备装修资质的公司通过挂靠、分包等形式得到工程,进行违法装修。也有部分建设单位为了美观、省钱,擅自要求施工方变更设计图纸、降低技术标准,使用不合格材料,致使工程留下先天性安全隐患。本文针对建筑装修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肤浅预防对策。

1 常见的装修隐患

《建筑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第1.0.4条明确规定“本规范规定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包括屋面、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以及室内固定家具、窗帘、帷幕、窗罩、家具包布,固定饰物等;……”同时《规范》对于这些部位所采用的装饰材料也做出了明确的耐火等级的要求。但是由于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各种原因,造成这些部位所选用的材料耐火等级阻火性能降低,滋生隐患,造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部分装修从业人员素质低。现在的装修市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装修公司人员不固定,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有了工程临时招募一些流动人员进行施工。这些人员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就上岗作业,导致作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发生小火后,不会处理,一跑了之,让大火演变成火灾,是消防员无法控制)。为了经济利益,降低装修材料的等级,或者采用伪劣材料进行装修,使用非阻燃材料,一遇火就着。或者在工程施工时偷工减料,变更设计,降低技术标准,给工程埋下先天隐患。

1.2 个别建设方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降低技术标准个别建设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效益,对《消防法》内容知之甚少,对于规范更是无从了解。为了降低装修成本、或者为了美观,变更设计要求、降低工程技术标准,甚至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和电器设备,采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定的材料和敷设方式造成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不需要消防审核的家居工程,建设方选用一些“三无”装修队进行装修,导致设计得不到审核,埋下的隐患既得不到检查,更得不到整改,一但发生事故,迅速蔓延,无法控制。

1.3 消防部门监管面有限,施工单位钻法律、法规的漏洞消防部门由于警力有限,不能对全社会的装修工程进行监管,造成一些漏洞,使一些不法的装修公司,有了可乘之机,在装修时偷工减料,违章装修。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小、性质复杂、施工地点小而分散的工程,消防和建设部门监管难度大,执法效力不强,导致一些违法装修不受约束,造成隐患长时期得不到整改。成为引发事故的原因。

1.4 防火材料的发展滞后于装修市场的需要。《建筑内部装修材料防火规范》(GB 50222-95)对装修材料的耐火等级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装修材料品种单一,美观性能不能满足需求,一些耐火等级高、美观的产品价格又偏高,这就造成一种供求矛盾。施工单位在选择材料时以经济利益为主、忽视安全效益,选购一些防火性能差、耐火等级低的产品,导致火灾隐患的存在。

2 预防对策

2.1 加大审核力度,增加施工时检查次数、严把工程质量关。《消防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对民用建筑装修工程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赋予了消防部门对工程审核、验收的职责。严把审核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存在。在工程施工时,根据工程的进展需要进行对现场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于容易滋生隐患的隐蔽工程,加大监督力度、整改隐患,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顺利施工。同时在工程竣工时,严格进行验收,作好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坚决不让其投入使用。

2.2 完善工程监理制度,由监理公司对工程全部过程进行技术把关。在装修工程中推行监理制度,由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当工程需要进行变更时,由监理人员要求施工单位到消防部门对工程进行变更审核,经消防部门审核批准后才允许施工单位继续施工。

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建设方、施工方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越来越多的新建、改建装修工程,特别是对于不需要消防审核的家居装修,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才能作到预防事故,人人尽责。

2.4 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装修行业的监管力度,集中治理“三无”装修公司消防部门应该对现在的装修行业进行有针对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建设部门、工商等相关部门对装修行业进行集中治理,将一些不合格装修公司予以取缔,对一些不完善的装修公司进行改造,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技术含量,降低火灾发生的机率。

2.5 配置完好的消防设施,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对于装修场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在居民家庭中也积极推广小型灭火设施,在万一发生火灾的时候作好对初起火灾的控制,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结束语

对于每一个民用建筑装修工程,要控制隐患的滋生,只有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素质,同时消防部门把好审核、检查、验收和使用前的检查等关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火灾隐患,减少火灾的发生。

参考资料:

[1]《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2]《装修施工中的防火》.汪俊,司惠平.《消防学术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 篇4

1) 公众聚集场所经营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 人们对生活、工作的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 追求高雅、美观、舒适、洁净的室内环境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但是, 由于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防火设计缺乏、施工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 缺乏装修防火专业知识, 只顾装饰工程的高雅、美观, 忽视消防安全要求, 往往采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或不合格的防火材料装饰, 违反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以致埋下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危害。

2) 消防法律观念和消防意识淡薄, 有些公众聚集场所建筑物室内装修工程不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擅自改变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 竣工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 以致留下先天性火险隐患。还有些室内装修的建设单位及个人, 根本不知道室内装修还要向公安消防部门申报, 有的装修单位只重视经济效益, 片面强调企业自主经营权, 漠视国家宏观管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对装修改造工程设计方案不申报就投入施工。还有的单位领导“重经营、轻安全”、“早装修、早开业、早受益”的观点, 对火灾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 宁愿血本搞豪华装修, 也不愿拿出一分钱做防火保护。更加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行政干涉多, 以权带法, 个人意见取代消防法规, 埋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 违反了《消防法》有关规定。

3) 擅改设计, 多层承包装修单位不向消防机关审报就擅自装修。即使报审通过设计, 为降低成本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改阻燃物为可燃, 如用普通涤纶化纤品代替防火阻燃物, 木龙骨代替轻钢龙骨;该刷防火涂料的不刷, 该刷三遍的刷一遍如此等等, 大大减低了装修工程的耐火、抗火能力。装修队伍素质不高, 装修现场混乱。目前, 民办及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承办的装饰工程公司众多, 施工现场混乱, 边装修, 边营业, 导致火灾隐患增多, 人员复杂, 工人日常吃住在工地, 在施工现场装修材料乱堆乱放, 电线乱拉、烟头乱扔, 更是增加了致灾因素, 不利火灾预防。

4) 大量采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这是装修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无论是地下还是高层, 不少宾馆、商城、歌舞厅等公众娱乐场所, 为了追求豪华、气派, 大量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 用木龙骨、可燃吊顶板、泡沫塑料板作顶棚装修;用可燃、易燃墙纸、墙布、木板作墙面装修。

5) 电器设备和线路设计安装不符合消防要求歌舞厅、游乐厅安装大量灯饰、音响设备以及机械动景装备。电器设备多, 线路复杂, 安装时很多不符合消防要求。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 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 没有采取必要的隔热、散热措施, 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 电线没有采用保护穿管, 接线盒, 接头、开关、闸刀裸露, 极易因导线短路引起火灾。

6) 消防疏散通道及消防设施被破坏许多装修公司不懂现代消防设备的防火技术性能, 在做电气线路、穿管、管道保温材料隐蔽的同时, 擅自将火灾报警探头电路切断、隐蔽在吊项中或吊在吊顶下悬起来, 遮挡喷淋头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装修中将消防安全通道变窄, 部分安全出口甚至在装修时被完全堵死。为了装修的美观、漂亮, 把火灾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事故照明灯遮挡起来, 把为数很少的消火栓封闭起来。一旦发生火灾, 后果不堪设想。

2 防火对策

2.1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逐级落实安全责任

消防监督部门要不定期的召开有关装修装饰部门负责人会议, 督促其抓好装修行业中设计、施工、监工、竣工验收和合理布局等方面的问题, 提高装修队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技术水平。装修公司和施工队应认真贯彻消防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中心责任, 总承包单位应对工地防火负总责, 单项转包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对本项工程安全负责, 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2 整顿装修市场,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

从事装修施工的单位要主动到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登记备案, 接受审查。公安消防部门要联合各级建委对施工单位进行调查摸底, 严格按照要求审查其设计资格和施工水平, 合格者颁发“消防工程施工许可证”, 不合格者予以取缔。

2.3 严格施工管理

1)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要对施工人员, 尤其是下岗临时务工人员、从事电焊、油漆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培训, 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懂得本工种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和扑救措施, 合格后方能上岗。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 适时进行实地灭火演练, 提高灭火扑救的能力。2) 严格按消防部门审核后的图纸施工。不能擅自改变工程防火设计, 如确需更改的, 要报请原审核部门同意。3) 建立健全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 把好“三关”。“明火操作关”, 动用明火要有许可证并有专人看管;尽量避免交叉作业, 如必须的则由总负责单位进行现场协调。“电气设备安装关”, 做到定人定设备, 按规范注意电气线路套管的选择、导线的连接方式及灯具的选择和布置。“易燃材料管理关”, 设专人管理, 控制其数量防止堆积过多与堆埋道路, 易燃物应每日清扫。4) 按规范限制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开发防火性能好的装饰材料, 并大力推广。应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设计施工人员对规范中材料的了解程度, 并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进行选材, 新型材料要有专业检测机构评定的燃烧性能等级的检测报告。各大科研单位应加大新型防火装饰材料的开发力度, 研究出价格低廉防火性能和装饰效果好的装饰材料。另外, 对不同生产厂家的防火材料不能混用, 应严格按照防火材料说明书和防火设计进行施工。5) 利用火灾案例大力开展防火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在专门的场所, 如建材装修市场及劳务市场、建材商店、施工工地等, 利用报纸、广播、传单等形式开展装修防火宣传, 使之深入人心, 从而减少装修火灾。

3 综上所述, 我得出以下结论

1) 室内装修施工中火险隐患众多,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十分严重, 因而对此类火灾提出预防对策十分必要。2) 我们应按照“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加大室内装修施工过程中防火教育力度, 增强装修行业的消防安全意识。3)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管理, 落实安全责任制,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严格施工管理。4) 联合科研单位开发更实用的阻燃材料, 并大力推广使用, 争取将此类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材料.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篇5

1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 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 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 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 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 随意性较大, 存在安全隐患。

1.3工作责任心不强, 部分医护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 责任心不强。表现在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 对患者观察不细心, 机械地执行医嘱, 护理记录不详细, 对病情变化不及时汇报, 延误患者诊治, 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 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 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 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 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4不遵守操作规程, 工作流程繁琐, 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主要是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造成的。表现为粗心大意, 三查七对不严格, 例如为患者换药不戴口罩帽子、发错药、打错针、标本送错等等。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 护士在实施护理工作中, 通过与患者接触、交谈, 能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及家属的心理需求, 及时解决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如果护士与患者交谈时简单应付、态度冷淡、言语不妥, 极易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

1.5护理人员的不足、缺编, 新聘合同护士增多, 这些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 应急能力差, 院内培训不到位, 工作经验不足造成了护理质量下降, 服务质量下降。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 遇事容易情绪化, 对患者态度生硬, 对患者“生、冷、硬、顶、拖”, 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6技术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 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 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同时也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7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 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 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 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 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假如为了有旁证, 叫醒患者或陪护人, 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 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8临床护理教学的不规范, 带教老师工作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 没有做到放手不放眼。另外, 实习生工作不积极主动, 不遵守劳动纪律等。

1.9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

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 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 不信任医师护士, 怀疑诊断错误, 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0患者的自身素质

由于部分患者所受教育的限制, 素质不高, 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 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2护理安全管理的防范

2.1提高护士职业风险意识, 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安全管理, 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 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流程、预案等, 注重医疗护理安全知识教育, 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正视风险既有客观的一面, 又有可控的一面,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风险, 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 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2.2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 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 全面质量管理, 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 使护士明确职责, 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院科质控活动小组, 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反馈、整改,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2.3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 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颁布实施,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 明确责任、强化意识, 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 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4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 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 做好出院指导。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注重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更新及新技术的培训, 扩展对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及合同护士的技术操作训练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2.5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

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 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 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 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6提高专业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必须

临床实践证明, 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关系, 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要培养护士终生学习观念,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 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确保患者安全。

2.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 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患者抢救, 都应实行动态排班, 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若遇到患者增多或突发事件及时启动科内人员调配应急预案, 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去保质保量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8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可行性措施, 各科设立护理缺陷登记本, 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 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完善签字记录, 患者从入院至出院, 都要依照程序, 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患者, 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 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 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9细节管理是护理安全服务的需要, 护理服务表现在细节上, 重在细节。服务由一个个细节组成, 护理服务尤为突出。护理服务的细节不仅仅是行动和语言, 还表现在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 护理服务在细节中体现, 在细节中见真情。要想做到护理服务零缺陷、零投诉, 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患者, 就必须梳理小节, 注重细节管理, 在工作流程上以患者为中心, 加强语言修养, 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 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不能满足的应耐心解释, 不能以工作繁忙而置之不理。

2.10强化临床护理教学安全管理, 是对未来护士培养的根基, 为避免护校学生的安全隐患, 提高护理教学水平, 对临床护理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实行一对一带教、每年评选优秀护理教师、召开教学双方讨论会、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等方法, 规范教学工作, 减少或杜绝安全隐患。

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篇6

1 产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主要指业务熟练程度。随着护理服务的发展, 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新护理知识, 提升业务素质。在实际产房护理工作中, 母婴情况变化较快, 难以预料, 这就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 及时处理。但是护士工作时往往存在缺乏主动性, 缺乏有效沟通, 操作盲目, 护理经验不足, 应急能力差, 工作配合差甚至违规操作等问题, 很容易引起护理安全问题, 比如产妇大出血, 新生儿缺氧等, 从而给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1.2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产房护理具有高风险、情况变化快的特点, 这就要求护理工作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并按时观察记录护理情况。若护士缺乏责任心, 工作敷衍, 实际操作中就会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影响对母婴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造成分娩过程母婴发生危险的可能。

1.3 缺乏沟通, 护理服务态度差

产房护理工作强度大, 繁琐, 节奏快, 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不耐烦, 不愿沟通, 语气冷淡等不良表现。导致护士在产妇分娩时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疏导, 安抚产妇情绪, 反而容易使产妇误认为助产士对其关心不够, 进而产生不信任感, 影响分娩过程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反馈, 不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产房就是医疗纠纷高发场所, 因为护士缺乏对医疗护理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母婴健康安全, 而忽视其中的法律问题, 如在护理操作或换班时暴露产妇躯体甚至隐私部位, 或在不适宜的场所谈论产妇隐私, 侵犯了产妇的合法权益。

1.5 其他因素

除上述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外, 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和护理安排, 造成护理人员注意力下降, 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低下;产房医疗设备未按时清洁、检修, 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护理设施及药物质量欠佳或数量不够, 妨碍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等。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护理管理制度是产房护理质量的首要保证, 为减少失误, 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保证母婴健康和安全, 要健全产房护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管理[1]。如产妇入院时要严格进行各种传染病检查, 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按时检查医疗器材、药物和检测仪器,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产房, 减少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按时交接班, 制订和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程序等。只有健全规章制度, 明确各种职能, 才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

2.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理人员的调配和使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因此管理者应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2]。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比如以老带新、有能力的带能力稍差的、经验丰富的带经验不足的、执行一对一助产等。同时也要注意班次安排以及交接班的严格管理, 充分发挥安全、高效的排班制度, 比如中午班、夜班忙时要增派人员, 医疗高峰期实行动态排班制, 以多种排班方式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2.3 加强学习和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保证产房护理安全的关键所在, 只有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工作责任心、判断能力及应急能力,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保障产房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为满足越来越高的产房护理要求,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对于各个年龄段、工作年限不等的护理工作人员, 确定相应的培训主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比如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组织护士参加知识技能竞赛, 定期派年轻的护士进修培训、参加学术讲座等, 多渠道、多手段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拓宽视野。同时, 护理人员自身应经常探讨总结, 相互交流心得, 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产房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 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这就要求产房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产妇分娩前做好自身卫生, 以免携带病菌, 避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 同时要仔细了解产妇情况, 及时报告。分娩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处理问题要冷静、细致, 果断,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汇报, 并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救治准备。分娩后要做好核对工作, 密切观察产妇和婴儿的生命体征, 及时反馈信息。

产房护理人员在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3], 树立“患者至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体现对产妇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重视。服务时要有足够的耐心, 态度要和蔼可亲, 交流时语气要得当, 要学会察言观色, 促进与产妇间的有效沟通, 及时给予产妇关怀和心理疏导, 解除产妇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4 增强法律意识, 保障患者和自身合法权益

产房护士的护理行为受到《宪法》、《刑法》、《护士管理办法》、《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监督制约, 这就要求医院要广泛开展医疗护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护理人员自身要明确依法护理的重要性, 做好护理病情记录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 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因病历记录不当或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工作中认真、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病历书写, 确保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和完整, 以便在产生医疗纠纷时, 提供真实有力的法律依据。

3 结语

医院产房是一个技术要求高, 风险大, 事故发生率高, 产妇和家属期望值高, 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通过对产房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体会到要保证产房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把关。首先医院要坚持科学管理, 运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护理技术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 才能真正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秀莲, 罗婷婷, 钟思敏.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6) :48-49.

[2]邓志萍, 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6) :55-57.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其对策 篇7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服务态度差, 责任心不强

服务态度差是护理安全隐患的首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使用服务忌语, 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 回答问题过于简单生硬, 服务态度冷淡、傲慢, 护理操作敷衍了事等。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 进医院就医, 就意味着与医院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 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医护人员代表医院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服务, 其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而是代表医院履行合同。护理服务中, 若护士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认真、不按时巡视病房、不认真执行医嘱、不及时准确发放一日清单、护理不到位及治疗不及时等, 忽视患者心理需求, 达不到患者救治的预期目标, 就可能引发投诉, 损害医院的品牌形象。

1.2 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差

长期以来, 受医疗传统习惯的影响, 护理工作占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而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 护理中存在潜在法律问题, 如:治疗时不顾及患者而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 不分场合谈论患者的病情, 谈话不讲策略和技巧, 对患者的病情医护口径不一致, 引起患者误会等。同时, 护士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 因职业特性, 护士一般一人值班, 护理时只有护士和患者在场, 因急于抢救患者, 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 特别是昏迷患者, 患者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有质疑时, 忽视证据的收集和保管, 缺乏确凿有力的证据。

1.3 护理人员不足, 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相对少, 加之患者护理工作量增加, 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引发责任心不强, 注意力不集中, 环节质量无法衔接, 服务不能完全到位, 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之医疗机构使用无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也是医疗纠纷一个主要因素。

1.4 管理环节缺失, 质量体系不健全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得力, 这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若管理层治标不治本, 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 不执行监管职能, 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 只重视成本核算而核减护理人员, 都会造成管理体系环节缺失, 诱发不安全隐患。

1.5 沟通不到位, 缺乏信任和理解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服务要求水准的提高, 患者需求与护理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患者就医, 渴望得到便捷、热情、周到的服务, 而护理人员工作繁忙,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未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病情及心理变化, 患者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 使其感到被冷落, 对医院失去信任, 导致医患矛盾上升, 被新闻媒体曝光等。

1.6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不准确及时

医疗文书是患者就诊过程的原始记录, 具有法律效力,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 它是评价医疗护理活动的关键证据。如果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不准确及时, 医学术语使用不当, 则会导致护理记录失真, 如:体温单、医嘱单等护理记录单中记录的时间不具体、格式不统一;记录内容欠客观;医护记录内容有误差;漏签名、漏签项;字迹潦草有涂改等严重违反医疗文书书写规定。一旦出现纠纷, 具有瑕疵的护理记录就会失去法律凭证作用, 虽无过错责任, 却要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 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7 专业知识不扎实, 操作水平不熟练

在护理活动中, 护士因业务知识不精, 技术水平低下, 对患者及家属询问的专业问题回答简单, 缺乏说服力, 加之操作技术不规范, 仪器使用方法不当, 造成患者损伤或错失抢救良机, 导致严重后果而引发纠纷。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增强责任感,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拓宽护士的知识视野, 与时俱进。管理者要与科室签订责任书, 科室与责任人签订责任书, 力求任务具体明确, 责任到人, 层层把关。同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技术比武, 进行各种评比及奖励, 鼓励护士使用文明用语, 注重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 增强职业责任感,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

2.2 依法行医, 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

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 必须严格依法行医。通过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 聘请法律界的专家进行经常性讲座, 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守法, 力求依法行医, 切实维护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优化配置,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人事相宜, 管理者要严格按照《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医院内部门间的协调沟通, 减少护士护理工作以外的劳作, 真正把护士还给患者;科室护士长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对护理排班进行探索性改革, 动态安排人力, 实行弹性排班;遇到突发事件或危重患者抢救时, 可合并护理站, 优化护理人员配置等, 通过多渠道解决护理人力不足的问题。

2.4 加强管理, 创建护理安全服务证据系统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 结合实际, 制定《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护理质控标准》、《医嘱查对制度》等。质控小组要规范工作流程, 加大监控力度, 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查房制度, 系统地观察和督导护士执行能力。护士在执行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时, 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创建护理服务证据系统, 对一些关键操作, 如创伤性的护理操作, 不论患者是否选择, 都要在有关记录单上签名, 以示知情同意, 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等, 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2.5 勤于沟通,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 服务对象是备受煎熬的患者及情绪焦虑的家属, 要正常开展工作, 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工作中, 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用和蔼的态度、委婉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和优质的服务, 给患者及家属满意的答复。要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 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一时难以满足的要耐心细致地给予说服, 取得患者的谅解和支持, 让他们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乐于与护士沟通交流,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要积极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 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 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

2.6 规范书写, 确保护理记录质量

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医疗文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过程, 反映了患者病情的演变, 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2]。护理记录必须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要求, 力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 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原则, 与医疗病程记录统一同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规范化书写培训, 健全各层级护理监控机制, 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 定期分析, 对症下药,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 破解护理安全隐患难题, 需提高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增强护士责任心和法治意识, 加强医护患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在防范上下功夫, 努力减少因护理安全隐患造成的纠纷, 使护理安全管理步入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史自强, 马永祥, 胡浩波.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

家庭用电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家庭用电,安全隐患,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家庭用电量逐年增大。一份居民安全用电环境情况报告数据显示, 抽样调查的400例用户中, 213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用电安全隐患, 占53.52% (无锡日报) 。如此之多用电安全隐患的存在, 使得家庭的用电安全亮起红灯。为此, 有必要系统的提出预防、消除用电安全隐患的方法, 为人们生活中安全用电提供可行的参照。

1 家庭用电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 安全隐患

我国家庭用电指的是220V、50Hz的交流电, 即单相电, 家庭用电由电度表、电气设备、电线、各种转化器、家用电器等组成, 用电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触电、漏电、起火、爆炸、电磁辐射等, 其中触电、漏电、起火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

1.2 原因分析

1.2.1 触电

人体是导体, 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两点时, 由于电位差的作用, 就会在人体内形成电流, 这种现象就是触电。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 机体的损伤越严重。家庭触电的主要原因有:

(1)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不按规程操作电气设备, 儿童玩弄带电导线, 火线误接在电器外壳上, 用湿手拧灯泡, 带电接临时明线及临时电源等。

(2) 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或接地断开。

(3) 电气防护设施损坏。

(4) 电线绝缘材质损坏。绝缘材质因老化龟裂、磨损、腐蚀而使得导体裸露。

(5) 家电年久失修。

1.2.2 漏电

漏电是家用电器外壳和家庭电相线 (火线) 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后和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产生的。根据电流泄漏路径不同, 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 短路性漏电。家用相线 (火线) 直接与家用电器外壳连接导通, 当使用电器者碰触电器外壳就会触电, 这种漏电非常危险。短路性漏电是由于相线绝缘材质老化、破裂或由于相线接线端子松动滑落, 导线与家电外壳直接相连导通而导致家电外壳带电。

(2) 电阻性漏电。我们知道相电线与家电外壳之间是绝缘的, 有很大的绝缘电阻, 阻值在2MΩ以上, 但这种绝缘不是绝对的, 在设备长期使用以及在潮湿环境下绝缘电阻会变小, 产生漏电, 这种漏电不能小觑。

(3) 电容性漏电。任何导体与地之间以及用绝缘体分开的两个导体之间都可等效为一个电容而形成交流通路。我们知道电容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 当家庭用电220V的交流电通过导线到家电时, 电器外壳与带电部件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电容, 如果没有接地就会形成漏电, 因存在的电容非常小, 放电也很小, 并且家庭用电的容抗非常大, 所以这种漏电对人体危害不大。

1.2.3 起火

家庭用电过程中的起火可分为家用电器设施设备起火和室内分布的电线起火两种。

(1) 电器设施设备起火。电流在大部分电器设备工作过程中要经过很多个联接点, 根据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不难看出只要有电流经过的地方都会产生热量, 并且导线本身也有阻性, 在长时间不间断运行中, 尤其是在设备病态或没有按规程操作的情况下运行, 电流电阻急剧上升, 产生大量的热量, 足以引起着火和爆炸。

(2) 室内线路起火。室内线路起火有三种情况: (1) 线路短路起火。短路就是电线的火线和零线相互直接接触, 电流没有经过电器设备直接形成了回路。由于短路, 电流非常大, 极短时间使电线产生数千摄氏度的高温, 引起电线着火, 碰到易燃物形成火灾。线路短路大多是绝缘材质老化失去绝缘效果, 再者就是乱拉乱接引起线路短路。 (2) 接触不良起火。电线与电线或电线与其他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点电阻过大, 在用电过程产生大量热量, 熔化了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3) 线路超负荷运行起火。家庭用电过程中因电器功率过大或好几个电器同时在同一条支线上长时间运行, 导致超过了电线所能承受的安全载流量, 使得电线发热。当电线温度超过250℃时, 电线绝缘层起火燃烧, 最可怕的是绝缘层燃烧后导致火线和零线失去绝缘保护形成短路。

2 家庭安全用电对策

通过对家庭用电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以下从家用电器, 配电线路, 保护电气, 日常操作, 异常情况处理五个方面采取对策来预防、消除家庭用电中的安全隐患。

2.1 家用电器

电器选型。用户购买家用电器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 同时要查看产品的技术规格、说明书等, 如电源种类是否为220V民用交流电, 功率是多少, 家庭已有的供电能力能否满足, 特别是电度表、电线能否满足电器设备用电需要等。如果超过最大额度, 易引起发热损坏绝缘层导致用电事故发生。同时不要购买0类家电设备 (按家用电器分类, 指靠基本绝缘作为触电防护的设备, 城市大都已经淘汰, 在农村部分地区还有使用) , 及时淘汰年久失修的旧家电。

2.2 电器安装

(1) 家用电器不能安装在潮湿阴暗环境里, 在运行前查看插头座、插头、相线、零线、地线是否一一对应, 确认后再进行安装。

(2) 测量。对家用电器有电动绕组的, 用摇表测量绕组与电器外壳之间的电阻, 如测得阻值大于2MΩ则可使用, 如低于2MΩ则要放到干燥通风处, 感觉干燥后再进行测量, 直到阻值大于2MΩ才可使用。对于没有绕组的, 直接用试电笔接触电器外壳判断。

2.3 配电线路

2.3.1 布线

家庭用电中布线一定要处理好家用电器和电线以及控制器 (电器开关、插头坐) 这三者的连接关系。为大功率设专用线路, 如空调电磁炉等。

2.3.2 控相线 (火线)

开关、插头座、调速器等都要安装在相线上, 便于控制和检修。

2.3.3 重接头

室内布线没办法做到一根线走到底, 会有接头。碰到要接头时一定要规范操作, 要采用铰接的方法, 不能弯钩状连接。接头绝缘处理要做到防漏防潮。

2.3.4 电线标志明晰

电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处要标明火线 (L) 、零线 (N) 和地线 (接地符号) , 颜色表示为红—线, 蓝—零线, 黄绿两色线—地线, 购买的电线一定要正规厂家生产的国标线。

2.3.5 必须接地或接公用零线

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 由于负荷的不对称性, 中性线中往往有电流, 因而中性线对地电压不为零。在电力系统中都设有保护中性线, 就是通常讲的“接零保护”。现代家庭用电中另设一条中性线, 这就就形成三相五线制, 工作中的中性线 (零线) 有电流而保护中性线 (地线) 无电流, 所以在配线时不能省略保护中性线 (切忌:中性线绝对不能安装熔断器) 。

2.3.6 电线更换

一般电线使用年限为10-20年, 早期室内配电线比较细, 大多是铝芯线, 且因时间过久绝缘层老化、龟裂、破损起不到很好的绝缘效果, 不适合现代家庭电器安装要求, 因此要及时更换, 以免造成用电事故。

2.4 保护电气

家庭配电控制中保护电气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常用到的保护电气有: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断路器、熔断器。如何用这些电气设备去预防、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保护作用?笔者认为一是要懂得他们功能及其作用, 二是要正确配合使用形成分级保护。

(1) 各个保护电气的功能及作用。 (1) 空气开关。它除了能切断电源还能对电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的短路、严重过载及欠电压等进行保护。 (2) 漏电保护器。防触电、漏电, 即有触电、漏电现象时可以分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3) 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保护断路器实质是在断路器 (前提:已经具有断路器功能) 的基础上再加上漏电防护功能, 简单理解为漏电保护器加配空气开关。 (4) 熔断器。对过电流起保护作用。

(2) 分级保护。每一种保护电气都有其局限性, 只能在局部对某种或某几种安全隐患起到预防、消除的作用, 不能系统的全面的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某一单回路供电中只安装了漏电保护器 (注意:不是漏电保护断路器) 而没有空气开关, 如果发生漏电, 漏电保护器动作, 切断回路, 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 如果电路回路中没有漏电现象而发生短路现象时, 漏电保护器不动作, 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发生, 火灾!所以要 (下转66页) (上接44页) 求我们在家庭配电中要根据每个保护器的不同功能以及作用与接地配合使用, 形成分级保护, 才能更好地预防、消除用电中的安全隐患。家庭用电中笔者建议空气开关作为每户的电源开关, 在各支线回路中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

2.5 日常操作

(1) 要养成好的习惯。做到人走断电, 停电断开关, 家用电器用完后按下开关且要拔出插头, 不能用湿的抹布擦拭电器外壳, 灯泡、灯头等。

(2) 严禁使用代用品。不能用铜丝, 铁丝代替保险丝, 不能用其他胶布代替绝缘电胶布。

(3) 定期试验。漏电保护器每月至少试验一次其动作的可靠性, 在漏电保护器上都有一个试验按钮, 在电源接通时按下试验按钮, 能立即断电说明保护器本身没问题可以继续使用。

2.6 异常情况处理

在家庭用电过程中, 若家电出现异常升温、冒烟、火光等要立马切断电源, 请专业人员查看。

总之, 在家庭用电中一定要做好防护, 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只有消除了用电的安全隐患才能安全用电。

参考文献

[1]孙克军.简明电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01.

[2]孙丽君.电器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0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与对策 篇9

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内因

目前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内因主要是护士自身的问题[2]。作为护理行为的实施者, 护士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但是很多护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包括法律、安全意识的淡薄、业务水平不高以及护理管理工作的不健全等, 为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1.1.1 护士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部分护士在学校学习时就只注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忽略了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学习, 进入工作岗位以后, 由于十分辛苦, 经常会产生厌烦情绪, 导致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很多方面, 主要包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操作, 如进行加药等操作时不带口罩或加药不彻底等;护理记录不规范、不详细, 对病人的病情只做简单记录, 常忽略饮食、情绪、心理、睡眠等能间接反映病人状况的一些方面;不按时巡房和询问病人情况, 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加重、恶化;有些甚至在上班时间聊天、吃东西等。上述行为明显降低了护理效果, 很容易造成护理安全事故。护士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会产生严重后果[3]。很多护士不懂法律, 既会造成护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同样也不利于护士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有些护士不顾病人想法随意暴露病人身体, 有时私下还谈论有关病人的一些隐私, 这对病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由于护理行为大多数的参与者只有护士和病人两人, 缺乏第三方证人, 一些客观证据, 如签字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没有及时签字或保存其他证据, 从而产生护患纠纷。

1.1.2 护士的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 很多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从而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设备, 护士不仅要会简单操作, 而且还需要弄懂其中的部分原理才能全面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日夜倒班, 加之多数医院护士配备不足, 护士的工作量更是成倍增长, 没有额外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因此在一些时候不能单独完成复杂操作, 容易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出现错误。此外, 护士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学校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了专业护理知识技能, 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与病人沟通时容易出现问题, 无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影响护理质量;严重时可能因为语言不当、解释不清等使病人产生误解和不满, 造成护患纠纷。

1.1.3 护理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现阶段, 一些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仍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病人对护理的需求逐渐增多, 但是护士工作任务繁重, 无法一一满足病人, 使得病人感觉服务没有到位, 造成安全隐患。而这些服务指标无法由现有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衡量。目前多数医院对护士进行考察评估都是运用传统的“硬指标”, 无法全面体现护士工作质量, 如对病人病情的关切程度、是否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等。此外, 护理管理人员不重视对在职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得护士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差, 经常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

1.2 外因

1.2.1 病人的一些不当行为

病人是护理行为的服务对象, 也是护理活动一个重要参与组成部分。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需要护患双方的互相支持、配合和理解。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一些病人由于种种原因, 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 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病人具有急于康复的心理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是又缺乏对自身疾病以及身心状况的清楚认识。还有部分病人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私自下床活动或者甚至出院发生意外。此外, 病人的一些心理活动也不容忽视。很多病人由于病情较为严重, 住院后情绪低落, 整日胡思乱想, 不积极配合治疗, 有时甚至对护士出现抵触行为。这类病人很有可能因为心理失衡而发生意外, 出现安全事故。

1.2.2 医院条件不佳

部分医院的环境卫生水平和设备设施等条件比较落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的配置布局等方面的不恰当都潜在着护理安全隐患。如安全逃生通道、灭火器等一些防止自然、人为灾害的应急设施的短缺, 医用危险品的管理不严, 地面过滑、台阶高度、分布不规律等都会造成意外的发生。卫生条件不佳同样会产生护理安全隐患, 如医院食堂卫生不达标, 造成食物感染等, 会使病人出现食物中毒。一些医院没有建立专门严格的消毒隔离区, 使得医院内部互相交叉感染。护理设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如果医院缺乏先进的护理设备, 用一些性能较差的来代替, 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于一些急救设备, 没有做到日常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时出现故障, 影响护理技术的充分发挥,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1.2.3 具体科室、特殊人群的差异

针对患有不同病症的病人进行护理时, 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他们的病情发展和心理思想活动均不相同。因此如果不区别对待, 安全隐患将会增多。如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很多家属都要求对病人保密, 担心病人知道实情会精神不振、放弃治疗等。但一些护士在工作时马虎大意, 让病人看到护理记录上的相关诊断情况, 或者被病人听到护士之间有关病人病情的谈话,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严重时会引起护患纠纷。

此外, 对于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也要格外重视。除了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摔倒、烫伤等事故, 一些专科治疗也会产生特殊风险。如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老年人, 很多治疗手段前后需要禁食, 如果护士在检查时没有提醒或者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很可能会引起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2 对策

2.1 增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护理管理者要积极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提高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认识, 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 要让护士认识到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定期组织法律工作者或者资深护理工作者以讲座、座谈等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使得每位护理工作者心中牢牢树立法律观念, 在保护病人合法利益的同时, 也能有意识地维护自身权益, 减少纠纷和安全事故。其次, 还应重视对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培养, 要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思想上对工作要给予绝对的重视, 这样才能发现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护士如果从内心深处关心病人, 不论是否有人监督, 都会及时询问和了解病人状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

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的专业技能操作的提高, 要经常组织基层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使她们接触医疗护理新技术、新仪器, 全面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操作。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 学习如何分析发生危险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办法。有条件可以派出一些业务骨干, 去其他医疗机构交流学习经验和技术。护士护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减少技术上的失误, 减少安全隐患。此外, 护士也应该注重学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有利于与病人进行沟通,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这样可以辅助护理行为, 提升护理效果, 并且可以减少病人由于心理原因而发生的意外。

2.3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管理首先要完善和健全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5]。确立了明确的安全管理标准, 加强安全教育, 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所有护理工作者都按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评估。加强护士收集证据的能力, 出现问题后有据可依, 为后面的改善和提高提供了参照。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目前护士的工作任务普遍十分繁重, 涉及照顾病人的方方面面,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进行合理配备, 势必造成护士工作质量下降或者产生厌烦情绪, 引发安全问题。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 进行人员配置;根据病人数量进行动态排班。这样既可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也可以让护士拥有足够的休息调整时间, 提高工作时的效率, 提升护理质量。

3 小结

现在各行各业都把安全看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这一点在医院中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医院中的安全就是病人生命、健康的保障。作为衡量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护理安全不容忽视, 应该引起护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重视。每名护理从业人员都应该通过对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

摘要:从内因、外因方面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重点是增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加强护理管理等。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10 (1B) :154-155.

[2]夏引芳.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112-114.

[3]杨伟琴.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探讨与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17-218.

[4]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C) :533-534.

上一篇:城市治安下一篇:发展现状、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