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2024-06-01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共8篇)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1

据Moyers[1]报道,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发生率为0.8%~2.8%,仅次于第三磨牙。钟燕雷等[2]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0505例正畸患者统计分析,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门诊的患者中占2.05%。上颌尖牙在口牙合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的埋伏阻生常导致牙列不齐、咬牙合紊乱、邻牙牙根吸收等多种不良后果,对牙弓形态、咬合关系以及美观的影响较大。笔者通过回顾17例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疗法,对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病因、三维CT定位、外科手术暴露以及方丝弓矫治器的正畸牵引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2011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患者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19岁,所选病例埋伏尖牙的牙根形态均正常,单侧阻生14例,双侧阻生3例。在17例患者共20颗埋伏阻生尖牙中,唇向错位15颗,腭向错位5颗,与侧切牙易位4颗。位于颌骨内邻牙的根尖区且横位阻生的上颌尖牙未选入本次病例。

1.2 矫治方法

1.2.1 上颌埋伏尖牙的定位

根据患者全颌曲面断层片确认阻生尖牙的存在,三维CT重建技术确定埋伏尖牙的唇腭向位置、冠根走向、牙根发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位置关系。

1.2.2 术前正畸与间隙拓展

17例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严重拥挤者进行减数拔牙,排齐整平牙列,拓展间隙,为埋伏阻生尖牙的萌出提供足够的空间。使用0.018×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维持间隙至埋伏尖牙进入牙弓,并进一步精确调整尖牙的位置及转矩。

1.2.3 埋伏尖牙的外科暴露

依据三维CT的精确定位设计,在局部麻醉下从唇侧或腭侧开窗翻瓣、去骨,暴露埋伏尖牙牙冠,充分止血、隔湿、酸蚀并粘结带结扎丝的托槽,缝合软组织,关闭创面,结扎丝暴露于口腔内以备牵引之用。

1.2.4 正畸牵引及保持

使用上述0.018×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为主弓丝,使用60-100 g[3]的力量牵引尖牙,直至其到达牙弓的正确位置后,精细调整牙合关系,Hawley保持器保持。

2 结果

三维CT重建技术精确地显示了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立体位置以及与临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为翻瓣开窗、粘结托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所选17例患者经过1~2年的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均牵引到达牙列的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良好,牙周附着与邻牙无异,牙根无明显吸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生率仅次于第三磨牙,且上颌尖牙的埋伏阻生远多于下颌,为正畸科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若不处理可导致邻牙拥挤、错位或牙根吸收,还可能成为感染病灶,从而影响美观和牙牙合系统的功能[4]。国外研究发现,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多发生于腭侧,Bishara[5]报道上颌尖牙腭侧阻生的患病率大约是唇侧阻生患病率的2~3倍。而国内钟燕雷[2]研究发现,埋伏阻生上颌尖牙均以唇侧埋伏阻生多见,唇侧/腭侧比例为2.1/1。综合国内文献和多年临床经验,笔者也发现尖牙唇侧阻生较腭侧更为多见,这可能是亚洲人种的牙弓拥挤更为多见,亦或是黄白不同人种遗传基因的差异所致,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牙列拥挤是造成尖牙阻生的主要原因。Jacoby[6]通过研究发现,85%腭侧阻生的上颌尖牙有足够间隙萌出,而只有13%的唇侧阻生的上颌尖牙有足够间隙萌出,这说明牙弓长度小、间隙不足是导致上颌尖牙唇侧阻生的重要原因。人类咀嚼器官的退行性的演化背景且牙齿退化最慢而导致牙量大于骨量是造成牙列拥挤、牙齿埋伏阻生的直接原因。另外,乳牙滞留、上颌尖牙的牙胚位置异常、萌出道受阻、萌牙顺序改变均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上颌尖牙阻生。

阻生尖牙的精确定位是矫治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选择手术径路的前提依据。本组病例均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立体地显示上颌阻生尖牙的位置、形态、大小、在颌骨内的深度及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牙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良好的阻力分析,经精确定位,可准确指导上颌阻生尖牙唇(腭)侧翻瓣开窗术,为正畸牵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在外科暴露和粘结托槽及正畸牵引的临床操作中,为了保证治疗的成功,笔者的经验是:(1)手术去骨应尽量少,暴露埋伏阻生牙的牙冠量不宜过多,勿超过釉牙骨质界,以能粘接上牵引装置为宜,部位应接近牙尖,注意不要降低牙槽嵴的高度,特别是对牙槽嵴顶的颊侧缘应予保留,这样阻生尖牙在达到正常位置后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附着龈。(2)手术应细心操作,避免损伤邻牙牙根,特别是牙根尚未形成的侧切牙。(3)粘接托槽前止血要彻底,隔湿要严格,酸蚀要完全,牵引应在手术1周后进行,且牵引力不宜过大,如前述推荐使用60~100 g[3]的力量牵引尖牙。(4)如果阻生牙与邻牙的牙根紧密接触,应先将阻生牙牵引至与邻牙分开,让过邻牙牙根,解除萌出道的阻碍后,再向其正常位置牵引,切记不能强行牵引,否则可能会造成邻牙牙根的吸收或使支抗牙压低、倾斜。最理想的方向是牵引阻生牙,使其牙尖通过牙槽嵴顶萌出。(5)对与侧切牙易位的埋伏尖牙分两步进行。首先作唇腭向移动,待尖牙牙冠离开开侧切牙牙根后,再向尖牙位置牵引。(6)导萌术后炎症的存在会导致龈退缩和边缘骨丧失,引起牙根吸收和粘连,对牵引移动埋伏阻生尖牙是有害的,矫治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埋伏阻生尖牙的牙周情况,严格控制埋伏阻生尖牙菌斑,避免和减少炎症发生和菌斑造成的龈退缩及边缘骨丧失[7]。

综上所述,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复杂矫治过程,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精确地显示上颌阻生尖牙的位置、正畸开拓间隙助萌和外科暴露阻生尖牙联合正畸牵引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有效的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方法,能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oyers RE.Handbook of orthodontics.4th ed,Chicago;Year Book Medical,1988.-140-151.

[2]钟燕雷,曾祥龙,贾绮林,等.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8):483-485.

[3]钟燕雷.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上颌切牙牙齿宽度改变的研究.口腔正畸学,2005,12(1):24.

[4]王颖,熊国平.外科-正畸治疗上颌阻生尖牙的预后评估.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2):755-756.

[5]Bishara SE.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s;a review.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2,101(2):111 -112.

[6]Jacoby h.the epiology of maxillarycanineimpacted.AmJorthod,1983, 84(2).-125-132.

[7]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463.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应用获得间隙助萌法、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进行矫治。结果 15例患者经获得间隙助萌法矫治,6例患者进行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埋伏牙均顺利萌出入列。矫治完成后,原埋伏阻生牙的牙髓活力和牙周组织正常,X线牙片无牙根吸收等病理现象。结论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疗效确切,创伤小,方法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固定正畸;埋伏牙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是导致错颌畸形的常见原因之一,既往多在局麻下拔除埋伏牙,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但存在创伤大,周期长,患儿痛苦大等弊端[1]。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術或配以牙槽外科手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21例,均为单颗牙埋伏阻生。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9~16岁,平均(13.5±2.3)岁。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检查唇腭侧均未能扪及牙冠存在,标准全景曲面X线片显示均为骨性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11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5例;侧切牙埋伏阻生4例,左右各2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6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正常位埋伏13例,牙根均未发育完成;其余埋伏阻生牙均有不同程度的近中或远中倾斜阻生,牙根发育已完成。1.2 治疗方法1.2.1 获得间隙助萌法 对正常位置埋伏阻生者,通过固定正畸技术排齐上颌牙列,在缺牙处加推簧拓展间隙,或集中散在间隙,一般经3~4月矫治,可获得有效间隙7~8mm,为埋伏牙的自然萌出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前牙严重拥挤而致间隙不足者,总体设计需拔牙矫正时,可减数拔牙,为阻生牙提供足够的萌出间隙,使阻生牙自然萌出。1.2.2 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 对阻生牙远中倾斜或腭侧移位者,通过固定正畸技术行牙槽外科开窗术,在上颌离埋伏阻生牙最近的部位唇或腭侧掀起粘骨膜瓣,凿骨开窗,显露牙槽嵴,去除部分牙槽骨,暴露埋伏牙的部分牙冠。酸蚀牙面,冲洗吹干,隔湿后黏舌钮或托槽,用链状皮圈将埋伏牙牵引结扎于上牙弓丝上,牵引力约为60g,防止埋伏牙扭转,其后每2周加力1次,缺牙处以螺旋推簧始终保持足够的有效间隙,3~4个月后埋伏阻生牙可破龈萌出或牵引入列,重新贴托槽使牙恢复正常位置,排齐牙齿,完成矫治。2  结果

15例患者经获得间隙助萌法矫治,其中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拓展间隙和/或集中散在间隙11例,拔牙减数获得有效间隙4例,4~6个月矫治后,自然萌出。

6例患者进行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其中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和/或集中散在间隙4例,拔牙减数获得有效间隙2例,6~8个月后埋伏阻生牙可导萌引出。矫治完成后,检查原埋伏阻生牙的牙髓活力和牙周组织正常,X线牙片显示无牙根吸收等病理现象。3 讨论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是严重影响患儿面部美观、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因乳牙滞留、早失、外伤、多生牙等原因导致恒牙萌出间隙不足所致。对于埋伏阻生的上前牙,既往多采用拔除埋伏阻生牙后再予以修复进行矫治。近年来,对于牙根尚未发育完全、有萌出能力的埋伏牙,应尽可能予以保留,不必急于进行牵引导萌,在开拓有效间隙、去除冠方阻力后,多可很快萌出。

对于易位埋伏阻生牙的矫治较为复杂,多需要牙槽外科开窗术暴露阻生牙牙冠,在牙冠上粘结正畸部件,应用链状皮圈、弹力线或结扎丝牵引助萌。如在获得有效间隙后,仍无法自然萌出者,可行牙槽外科开窗术进行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对牙量严重大于骨量,牙列严重拥挤者,一般采用拔除第一双尖牙来获得间隙。对有邻牙阻力和/或骨阻力的患者,整体设计不考虑减数矫治时,可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拓展间隙。部分患者牙列中散在间隙较多,可将散在间隙集中,为埋伏阻生牙提供萌出空间[3]。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3

关键词: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不同年龄,正畸牵引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牙颌畸形, 其发生率约1%~2.5%, 受埋伏阻生尖牙压根形态复杂影响, 增加正畸牵引治疗难度[1]。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加重牙颌畸形, 引发邻近牙根吸收、牙囊肿等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2]。过去临床治疗该疾病以拔牙为主, 但随着时代的改变, 人们对牙列、面部美观要求越来越重视, 要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发育正常的埋伏阻生尖牙[3]。为此正畸牵引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 但关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此, 本研究对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诊治的40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三维CT检查确诊, 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群、精神异常等患者。其中青少年22例, 为A组, 年龄12~17 (13.5±1.0) 岁, 患牙40颗 (右侧18颗, 左侧22颗) ;成年人18例, 为B组, 年龄20~45 (35.5±2.5) 岁, 患牙34颗 (右侧14颗, 左侧20颗) 。对比两组患牙位置、性别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正畸牵引治疗, 治疗前通过全颌曲面断层X射线机对尖牙位置、结构、发育等情况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测定计算上下颌骨高度、长度等指标, 并重建3D图像。手术操作如下: (1) 间隙开拓。通过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对埋伏尖牙扩展, 在埋伏牙进入牙弓后停止。 (2) 手术开窗。X射线3D图像下确定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位置及冠根走向, 麻醉后利用直接暴露法对埋伏阻生尖牙 (黏膜下或骨膜下) 开窗, 用闭合导萌法对埋伏位置较深的尖牙开窗。 (3) 开窗完成后立即行托槽粘接牵引, 埋伏阻生尖牙粘接托槽后正式开始正畸治疗。用上颌主弓将牙弓稳定, 用镍钛辅弓丝固定结扎丝 (牵引装置上) , 设置牵引力为60G左右, 顺着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方向牵引, 将埋伏牙牵引至正常牙弓后更换成标准方丝弓托槽, 最后经由Hawley氏保持器维持。治疗结束后行X线复查。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 临床疗效。成功:牙冠、牙龈形态、菌斑指数正常, 牙冠长度和邻牙牙冠长度一致, 埋伏尖牙牙周袋深度3mm以下;有效:牙冠长度和邻牙牙冠长度相差1mm以下, 埋伏尖牙牙周袋深度3~5mm;无效:埋伏尖牙牙周袋深度5mm以上。总有效率=成功率+有效率。 (2)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率表示, 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疗成功率86.36%, 总有效率95.45%, 与B组的38.89%、6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6.98、6.35,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0, P<0.05) 。另外, A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B组并发症4例 (牙龈退缩2例, 牙根发育异常2例)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2, P<0.05) 。见表2。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青少年人群中比较常见, 对于男孩来说, 13岁左右上颌尖牙萌出高达80%, 女孩多在12岁左右萌出, 占80%左右[4]。为此需早期观察青少年 (8~10岁) 上颌尖牙萌出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治疗错位尖牙。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发病原因复杂, 主要包括: (1) 家族史; (2) 先天缺失上侧切牙; (3) 尖牙发育、萌出因素。由于牙冠在乳尖牙牙根舌腭侧, 而舌腭侧粘骨膜与骨附着密切相连, 因此尖牙萌出过程中可能受阻, 加上前牙萌出时间最长等因素影响, 最终导致牙尖偏离正常萌出轨道[5]。另外, 若存在恒尖牙萌出较邻近尖牙晚、侧切牙远中腭侧有骨性隆起、牙槽骨不对称等现象, 则要考虑上颌埋伏阻生尖牙[6]。

目前临床上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以正畸牵引为主, 且其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将尖牙埋伏阻生因素消除, 获取合理的萌出间隙[7]。本组40例患者均行正畸牵引治疗, 先通过X射线确定阻生尖牙位置、结构等情况, 同时经由丝弓固定矫治器开拓, 预留埋伏阻生牙尖萌出间隙, 随后手术开窗, 将埋伏牙牙冠暴露, 与牵引装置粘接, 接着正式行正畸治疗。这里注意的是, 术中埋伏阻生牙牙冠量无需太多, 以可粘接牵引装置为标准, 保证阻生尖牙达到正常后能良好附着牙龈[8]。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患者采取正畸牵引治疗效果不一, 马秋君等[9]研究发现青年组患者相比成年人组, 治疗所需时间明显更短, 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 (94.55%vs 61.11%) 。本研究表1中可知A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达86.36%, 明显高于B组的38.89%, 且表2中可知A组患者治疗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不同年龄患者生理发育特点有关。同时B组患者出现牙龈退缩、牙根发育异常等并发症, 这可能是因为成年人肌肉、神经等组织发育相对成熟, 且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运动速度慢, 对牵引力量要求高等有关。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牙齿、牙周组织等还没有定型[10], 为此正畸牵引治疗效果明显, 无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青年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采取正畸牵引治疗效果明显比成年患者好, 成功率高且所需时间相对短,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季清皎, 刘忠汉.腭侧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助萌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 (3) :169-170.

[2]冯莉, 马松波, 唐兵, 等.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 2012, 32 (9) :574-575.

[3]杨瑛, 李景辉, 朱振林, 等.超声骨刀开窗术与正畸牵引联合治疗成人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9) :734-737.

[4]何冬梅, 李煌.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6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2012, 38 (24) :3001-3002.

[5]向荣辉, 明志强, 陈定根, 等.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阻生尖牙不同牵引方式前后牙根的吸收[J].激光杂志, 2014, 35 (3) :67-69.

[6]周平秀, 孟祥勇, 张琳, 等.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牙伤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40-2042.

[7]姜春燕.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牵引治疗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4) :525-526.

[8]庞煊奈 (综述) , 康娜 (审校) .埋伏阻生牙正畸牵引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 2013, 42 (35) :4341-4342.

[9]马秋君.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 2013, 42 (33) :4034-4035, 4038.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011年在我院门诊就诊上颌尖牙缺失且经X线或CT确诊为阻生的患者28例, 男15例, 女13例, 年龄11岁~14岁, 平均年龄12.5岁。

1.2 诊断

临床检查及X线片定位, 埋伏牙多位于颌骨内, 诊断并不困难, 浅度埋伏在黏膜下, 临床检查可见在唇侧或腭侧局部有隆起;而深度埋伏阻生要确定其在颌骨的位置, 可根据情况先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X线片如上颌咬片, 颌骨曲面断层全景片, 螺旋CT片。不过最可靠和最直观的仍是螺旋CT片, 可以从个方位立体形式显示埋伏牙的情况, 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矫治可提供极大的帮助。本组28例患者都经螺旋CT明确诊断。

1.3 治疗

首先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28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正畸治疗, 排齐整平牙列后, 要开展埋伏尖牙的位置的间隙, 可用螺旋推簧等方法, 等有足够的间隙后保持固定。然后根据三维CT提供的埋伏牙准确部位, 制定手术导萌的治疗方案[2]。对于唇侧埋伏的上颌尖牙选择手术进路在唇侧, 切口应从牙槽脊开始, 采用梯形切口或L形切口, 翻开黏骨膜瓣去除表面的牙槽骨, 暴露埋伏的尖牙牙冠唇面, 止血后常规粘接纽扣或牵引钩, 复位缝合黏骨膜瓣, 待伤口愈合后可进行牵引。若埋伏牙位于腭侧, 则选择腭侧切口, 注意切口必须距离龈缘5 cm以上, 翻开黏膜瓣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唇面, 充分止血干燥后常规粘接纽扣或牵引钩, 缝合侧面, 伤口愈合以后可进行牵引。牵引力约为60 g。待牙冠萌出后逐步调整牵引方向至可更换托槽, 将其排入正常牙列。疗程最短1年, 最长3年。

2 结果

28例上尖牙埋伏阻生通过手术导萌和正畸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上颌骨内尖牙埋伏阻生最常见的原因为萌出间隙不足, 其次为乳牙滞留或早失, 牙胚位置异常, 多生牙, 牙粘连, 根发育畸形, 遗传因素及囊性病变[3]。上颌尖牙萌出路径较长, 易于受阻而发生唇 (腭) 侧错位, 上颌尖牙是上前牙中最后萌出的牙齿, 由于前牙拥挤的存在, 上颌尖牙萌出受阻。

由于上颌尖牙特殊的解剖形态和所处的牙列位置, 对于维护人的面部及牙列美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可使上颌牙列的功能及美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甚至对牙的正常发育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所以对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上颌尖牙缺失的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诊断, 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从而维护正常的牙列功能和面部美观及牙的正常发育十分重要。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断依靠三维螺旋CT, 埋伏牙的正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用传统的X线检查不能对根尖埋伏牙是否唇或腭侧错位进行准确判断时, 应行CT检查, 因CT片不但能了解不同牙面的牙根情况, 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提供更直观的影像, 立体地展现骨内埋伏牙的形态, 唇或腭侧向位置, 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根据螺旋CT定位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

在进行手术前必须常规手术治疗, 将埋伏阻生尖牙就位的间隙开展出来并保持。选择唇侧手术可采用梯形或L形切口, 腭侧手术可用弧形切口, 在翻开黏骨膜瓣后暴露尖牙牙冠的唇面, 注意要对粘接面逐个进行牢固的粘接, 以免造成牵引时牵引钩或纽扣脱落进行二次手术,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要注意清除埋伏牙萌出道的阻力, 以利于埋伏尖牙在牵引时能顺利萌出, 缩短治疗时间。

在治疗当中应注意牵引力适当 (30~60 g) , 以免刺激牙髓组织或引起牙周炎症, 导致龈退缩及上皮迁移。适当的牵引力可刺激根周骨组织增生, 有利于牙齿萌出和牙根部的继续发育。

参考文献

[1]钟燕雷, 段银忠, 龚雪鹏, 等.螺旋CT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 2002, 8 (2) :122-123.

[2]陶宠美, 付民魁.直接粘接正畸附件矫治埋伏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81, 16 (4) :214.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5

1材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2009 ~2011年完成病例中选取46例上颌埋伏尖牙已成功导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11 ~ 37岁,平均年龄15. 67岁。通过其治疗前所拍摄的曲面断层片测量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

1. 2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为单侧或双侧上颌尖牙埋伏,通过外科暴露和正畸导萌牵引治疗后,完全排列入牙弓正常位置。双侧上颌尖牙埋伏者选择导萌时间较长一侧。

1. 3方法

导萌时间( T) 为从导萌加力开始到牙齿完全排入牙弓正常位置,以月为计量单位。在其治疗前所拍摄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如下:

( 1) 上颌埋伏尖牙牙尖至平面的距离( d) ; 平面定义为上颌中切牙切嵴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连线[1],上颌尖牙牙尖至平面的垂直距离。

( 2) 上颌埋伏尖牙长轴与平面的角度( α) ;

( 3) 上颌埋伏尖牙的近远中向位置( ZB)[1];

首先记录上颌埋伏尖牙所在区域( 图1) : 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侧切牙远中切线远中记录为1,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侧切牙远中切线与侧切牙牙体长轴之间记录为2,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侧切牙牙体长轴与侧切牙近中切线之间记录为3,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侧切牙近中切线与中切牙牙体长轴之间记录为4,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中切牙长轴近中切线之间记录为5。当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1,2,3区域时,ZB值记录为 - 1,当上颌埋伏尖牙牙尖位于4,5区域时,ZB值记录为1。

( 4) 上颌埋伏尖牙长 轴与侧切 牙长轴的 角度( β) 。

( 5) 患者年龄( 岁) : 当患者年龄小于18岁时记录为 - 1,大于18岁时记录为1。

1. 4统计分析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萌时间( T) 与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d、α、ZB、β及患者年龄( 岁) 之间的关系。

2结果

见表1。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逐步回归法,α入=0. 05,α出= 0. 10,将β从方程中剔除。将自变量d、ZB、y和α选入方程,“最优”回归方程为:

T = 9. 340 + 0. 372d + 1. 310ZB - 0. 083α + 2. 702y( R2= 0. 593)

结果表明,上颌埋伏尖牙导萌时间与其牙尖至平面的距离( d) 、牙体长轴与平面的角度( α) 、牙尖近远中向位置( ZB) 、和患者年龄( 岁) 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导萌时间与α成负相关。患者年龄对导萌疗程的影响最大。本研究中,上颌埋伏尖牙导萌时间变异的59% 可由以上因素的变化来解释。

3讨论

3. 1导萌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颌埋伏尖牙平均导萌疗程为7. 8月( SD,5. 34月) ,与Baccetti等[2]研究结果类似( 上颌埋伏尖牙的平均导萌疗程为8. 0月) 。上颌埋伏尖牙的导萌疗程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年龄、牙齿的倾斜角度、牙尖所在区域及与平面的距离等因素,但目前并无明确的定论。

3. 2导萌时间的长短与阻生牙的位置关系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疗程的长短与其埋伏位置有关。上颌埋伏尖牙牙尖至平面距离越远、牙体长轴与平面所成角度越小、牙尖位置越靠近中线,导萌疗程越长。李蓓等[3]研究表明,通过曲面断层片预测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疗程和成功率主要基于2项指标: 牙尖至平面的距离和牙体长轴与平面的角度。并指出,导萌疗程与埋伏牙相对平面的倾斜角度呈负相关,与埋伏牙牙尖至平面的距离成正相关,而与牙尖相对邻牙牙根的位置没有相关性,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然而,Fleming等[4]研究表明,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导萌疗程与牙冠的近远中向位置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牙尖位置越接近中线,导萌疗程越长,牙尖位于4和5区域时,平均导萌时间较其他区域长2. 6个月。本研究对双侧上颌尖牙埋伏者,取导萌疗程较长侧为研究对象,便于以对侧尖牙正常位置做参照,统计导萌疗程。

3. 3导萌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关系

本研究结果证实患者年龄对导萌疗程有着重要影响。Crescini等[5]研究表明,上颌埋伏尖牙的导萌疗程受上颌尖牙长轴与中线的交角、牙尖至平面的距离和牙尖所在区域3个因素的相互影响,而与性别、年龄、左右侧及其他位置无关,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当患者年龄大于18岁时,各牙位牙齿牙根发育已完成,且牙列建业已完成。Becker等[6]研究表明,成年患者导萌成功率( 69. 5% ) 明显低于未成年患者( 100% ) ,且导萌时间较未成年患者长。本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患者平均导萌时间比未成年患者长5. 4个月。Langlade等[7]指出当埋伏牙患者年龄超过45岁时,导萌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本研究中导萌成功患者年龄均未超过45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导萌成功率会下降,导萌疗程会延长,其原因可能是牙齿长期埋伏发生了一些病理性改变,如牙根与周围牙槽骨粘连,影响牙齿的牵引萌出[8]。埋伏阻生牙阻生的原因一般与乳牙外伤、滞留、或乳牙早失、含牙囊肿等原因有关[9]。应对患者埋伏牙的存在做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以往研究表明,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疗程受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导萌疗程与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导萌疗程与患者年龄、牙尖至平面的距离、牙体长轴与平面的角度及牙尖的近远中向位置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对导萌疗程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 患者年龄、牙尖的近远中向位置、牙体长轴与平面的角度和牙尖至平面的距离。

4结论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3~2014年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单侧上颌尖牙唇侧近中阻生患者3例(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11~14岁;左侧2例,右侧1例,其中左侧1例中切牙轻度压迫吸收。

1.2 阻生牙手术暴露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同期手术暴露埋伏阻生牙尖1/3,粘接舌侧扣。

1.3 植入微种植支抗钉

韩国OSSTEM种植支抗钉(直径1.8 mm,长度8mm)。植入部位: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平或高于阻生尖牙高度水平。植入方法:植入部位黏膜消毒麻醉,自攻方式、与上颌骨侧壁约30°角植入。

1.4 加力周期和力值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1周后加力,间隔3~4周加力1次,力值0.6 N左右。

2 结果

平均牵引时间7个月,3例阻生尖牙均顺利移至侧切牙远中。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2岁,要求矫正牙齿。病史:换牙后未见上颌左侧尖牙萌出。检查:混合牙列,未见萌出(图1A、B),萌出间隙不足,磨牙中性咬合,前牙覆浅、覆盖正常。曲面断层和CBCT检查如图1C、D示:唇侧近中阻生,与平面成角接近45°,牙尖位于中、侧切牙间,中切牙根尖轻度压迫吸收,侧切牙未见明显吸收。

3.1 诊断

安氏Ⅰ类错,唇侧横向阻生。

3.2 治疗计划

微种植支抗干预治疗。

3.3 治疗过程

近中、平阻生尖牙水平植入微支抗钉(图1E);阻生尖牙牙尖手术暴露,粘接舌侧扣,链状皮圈0.6 N力向远中根向牵引阻生尖牙。治疗8个月后,阻生尖牙顺利移至侧切牙中线远中,侧切牙牙根未见吸收,中切牙根尖吸收停止(图1F、G)。行下一步常规正畸治疗。

4 讨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阻生牙的治疗原则。研究认为当阻生尖牙与平面所成角度<45°、近中阻生尖牙超过整个侧切牙宽度时,其矫治难度和矫治时间均增加。但当阻生尖牙未超过侧切牙中线,拔除乳尖牙后恒尖牙正常萌出的概率可高达到91%[5]。因此尽早地将上颌唇侧阻生尖牙成功移至侧切牙的远中是该类阻生牙矫治的关键。之前有报道对该类阻生牙进行了成功矫治[6,7],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延伸至阻生尖牙侧口腔前庭的牵引装置对阻生尖牙施加了一个远中根向的力,使阻生尖牙成功移至侧切牙的远中。本文则在阻生尖牙侧上颌骨植入微支抗钉代替前述牵引装置如图1,亦成功进行了矫正,但较前者本法具有如下特点:(1)早期即可干预治疗,无需先行固定矫治器的治疗;(2)支抗牢靠、充分;(3)矫治装置小巧,患者舒适感好;(4)临床复诊操作简单。本文3例均远中倾斜移动至侧切牙远中,并使原有1例中切牙牙根吸收病例停止吸收,成功进行了干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为后期正畸矫治提供了便利。但如图E所示,由于植入部位和阻生尖牙间上颌骨侧壁非平直而为弧形,在牵引橡皮链和牵引结扎丝加力拉直时极易嵌入黏膜,造成黏膜的损伤,今后仍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Hou R,Kong L,Ao J,et al.Investigation of impacted permanent teeth except the third molar in Chinese patients through an X-ray stud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0,68(4):762-767.

[2]王篧,栗震亚,任卫萍,等.上颌尖牙阻生及相邻切牙牙根吸收的三维空间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2):198-201.

[3]钟燕雷,曾祥龙,贾绮林,等.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8):483-485.

[4]金作林.上颌阻生尖牙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2):287-291.

[5]Ericson S,Kurol J.Early treatment of palatally erupting maxillary canines by extraction of the primary canines[J].Eur J Orthod,1988,10(4):283-295.

[6]胡炜.使用悬臂梁片段弓矫治前牙阻生[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16(2):61-66.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的埋伏阻生上颌前牙32例36颗,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0例, 年龄9~17岁, 平均12.8岁。埋伏牙位:上切牙10例12颗, 上尖牙22例24颗, 骨内阻生牙26颗, 骨外阻生牙10颗。

1.2 方法

①常规照头颅侧位片、全景片。根据临床要求加照咬合片, 不同角度的根尖牙片等, 以便确定手术的方法, 暴露范围及确定正畸附件附着点和牵引方向。②助萌矫治法 (6例8颗) :通过正畸或外科减数为埋伏牙提供间隙, 让埋伏牙自然萌出的矫治方法。适合因间隙不足而萌出道受阻, 且有萌出能力的埋伏牙, X线片示牙体形态正常, 无病理症, 根尖孔未完全形成。③导萌矫治法 (26例28颗) :由外科开窗暴露埋伏牙, 在埋伏牙表面粘接附件进行牵引, 分为开窗导萌术和闭合导萌术。适用于己无萌出能力的埋伏牙或尚有萌出能力的异位牙。

2 结果

36颗埋伏前牙中经过1~6个月矫治全部引入正常牙列。助萌矫治埋伏牙最短1个月, 最长4个月入列。导萌矫治最短3个月, 最长6个月。矫治后埋伏牙牙髓活力经牙髓活力测定全部正常, X线未见埋伏牙及邻牙牙根吸收, 未见龈退缩和支抗丧失等并发症。

3 讨论

前牙埋伏阻生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对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 要尽可能保留, 设法助萌或导萌矫治, 使其危害性减少到最小。在正畸治疗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3.1 正确定位埋伏牙位置及冠根走向对决定适宜的手术方案和正畸矫治器的加力方向有决定性意义, 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及全景片, 加上临床检查, 一些病例即可定位。还可以拍两张牙片, 采用视差法定位。另外, 咬合片、头颅定位片、上颌前部侧位断层片或CT 片等定位检查综合分析, 可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 并了解埋伏牙的形态, 牙根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

3.2 去除埋伏牙萌出阻力因素, 获得足够有效间隙是埋伏牙自然萌出的必需条件。去除埋伏牙萌出道阻力、拔除多生牙和滞留乳牙,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拓展间隙, 为埋伏牙提供有效间隙, 同时也为埋伏牙萌出提供合适的牵引方向和附着龈区。

3.3 对有萌出潜力且位置正常的埋伏牙在获得足够的萌出间隙后可采用横切助萌法, 无需正畸牵引即可自行萌出。一般认为根尖呈喇叭口状, 牙根长度小于最终牙根长度的3/4时, 具有一定的萌出潜力。本组有4颗患牙采用该法, 疗程短, 矫治效果理想。对于异位的埋伏阻生牙则需牙槽外科开窗术暴露阻生牙牙冠, 在牙冠上粘结正畸附件牵引导萌。手术去骨应在满足粘结附件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创伤, 尤其不能伤及釉牙骨质界, 以减少或避免龈退缩。有学者报道术中应尽量减少对牙囊壁的损伤, 保护好剩余的牙囊壁, 因其可与口腔牙龈黏膜组织发生愈合, 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牙周组织附着。

3.4 前牙埋伏阻生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 所以对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尽可能予以保留, 设法导萌矫治。前牙埋伏阻生多因萌出时间隙不足造成, 如何获得足够的有效间隙是埋伏牙萌出的必要条件。在正畸设计中, 须拔牙矫治的采用拔除第一双尖牙来获得间隙, 整体设计不拔牙矫治时,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拓展间隙、集中散在间隙, 为埋伏牙萌出提供空间[2]。

进行牢固粘接是埋伏牙导萌引出的关键, 粘固不牢将面临重新开窗的可能, 所以开窗术中牙冠充分暴露后进行彻底止血, 防止渗血, 防止组织渗出污染所暴露的牙面, 对牙面的清洁、吹干等常规操作特别重要。酸蚀后粘接托槽要准中求快, 防止釉质粘合剂与邻牙根部或颈部粘接。

注意医患的配合, 适时更换牵引装置的力源附件十分重要, 牵引力宜轻柔持续, 避免过度牵引和快速牵引, 以免导致附着龈丧失和牙龈退缩。对埋伏较深的牙, 手术难度大, 必要时可行牙再植术;对粘连牙不可能进行正畸移动, 否则将使支抗牙移位[3]。

3.5 牵引力应轻柔持续, 大小宜控制在20~50 g, 以待牙周骨组织的改建及纤维束的重新排列, 从而获得稳定的疗效。因为牵引力过大将可能导致埋伏牙牙髓坏死, 附着龈丧失;再者, 力量过大还可能使正畸附件松动、脱落, 在有些病例需开窗手术重新粘着附件, 增加患者痛苦。牵引力应为持续轻力, 国外学者推荐用60g的力牵引阻生尖牙萌出, 以避免附着龈丧失[4]。本组病例在治疗中严格控制牵引力值, 每次复诊均根据埋伏牙移动情况重新调整链状皮圈或弹力线, 使切牙牵引力维持在50~60 g, 尖牙牵引力维持在60 g。本组中对埋伏牙每次施力之前均用测力计测量牵引力大小, 严格控制牵引力大小及方向, 结果中未发现牙髓活力异常及邻牙根吸收。

3.6 在牵引埋伏牙萌出时必需提供足够的支抗。可根据情况选用较粗的圆丝, 方丝, 结合弹力线牵引。粗丝可以对抗牵引力的反作用力, 防止对邻牙的倾斜压入, 维持牙弓形态, 也可使用推簧维持间隙和避免邻牙倾斜, 还可以应用活动矫治器或对侧牙来加强支抗。

综上所述, 合理的矫治治计, 正确选用手术方式和埋伏牙牵引装置, 减少手术创伤以及牵引力大小和支抗的有效控制是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荣强, 赵连玖.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0例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 9 (2) :105-105.

[2]郑麟蕃, 张震康, 俞光岩.实用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629.

[3]傅民魁.口腔正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30.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上颌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20例, 年龄9~22岁, 平均为 (14.6±2.7) 岁, 其中尖牙阻生32例, 中切牙阻生7例, 侧切牙阻生1例, 中切、侧切阻生4例, 中切、侧切及尖牙阻生2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常规法检查患者口腔, 获得记存研究模型, 并按照要求获取曲断片, X射线局部牙位片, 确诊埋伏牙实际情况, 如大小, 形状和生长方向, 正确判定埋伏阻生牙的处理方法, 给予拔除或是保留。按照患者检查所得结果, 和患者进行沟通, 确定开窗正畸治疗方法。戴上直丝弓矫治器, 将间隙按照常规方法开拓, 并保证其能够实施外科开窗手术, 通过采取封闭助萌法治疗。将埋伏牙暴露出来, 于埋伏牙表面粘上T-N托槽, 在托槽的上下两个圆管中分别穿入结扎丝, 并将其留于牙龈外和弓丝结扎于一起, 实施结扎牵引。当牙龈完成缝合一周后进行拆线。若埋伏阻生牙有多颗可以开窗后将能够粘托槽的所见牙都尽量粘上, 降低开窗次数, 而且降低患者痛苦, 减少经济负担。埋伏牙最短萌出时间需要1.5个月, 最长是11个月, 平均需要6.5个月。埋伏牙在长出龈后以主弓丝将牙位牙列调整齐, 完成矫治[1]。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46例前牙埋伏阻生患者, 在开窗手术并正畸牵引治疗之后, 埋伏阻生牙都将牙冠牵出, 并在牙弓内正常排列, 没有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意外, 牙髓、牙周均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 成功完成牵引, 而且矫治取得显著效果。在治疗中, 有6例患者因为自身上尖牙发生易位阻生, 对中切牙、侧切牙都造成了压迫感, 导致牙根吸收>1/2, 牙齿发生松动, 使用拔除疗法。发生易位的尖牙在萌出之后, 对牙冠实施外形修整取代中切牙和侧切牙。

3 讨论

埋伏牙在实施外科手术之前必须通过拍片确诊牙根发育状况和埋伏牙出现部位, 明确手术进路方位, 暴露部位和牵引方向, 在牵引前需要先将埋伏牙萌出道阻力消除, 如果牙间隙不够可以先实施间隙开辟法[2]。外科开窗手术有很多种方法, 例如翻瓣法、横切法、环切法, 翻瓣法和正常萌出的牙比较相似, 与牙周组织正常生长附着所需环境比较相符, 在完成治疗后, 牙周组织如牙龈外形、牙槽骨等附着情况都很好, 其有着较为广泛的适应症状, 适用于大部分组织阻生埋伏牙。横切法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方法, 而且见效很快, 但是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只能够应用于正位、软组织阻生情况中, 而且必要有萌出能力或是由于牙龈肥厚于龈下萌出较难的埋伏牙, 例如根尖出现喇叭口状, 牙根长度不超过牙根正常长度的3/4, 此种情况通常被认为具有萌出潜力, 此时可以应用横切法来助萌, 这样的埋伏阻生牙没有必要进行正畸牵引就能够自己萌出。环切法也具有较简单的操作方法, 而且创伤很小, 视野清晰, 适宜在一些牙冠已突出牙槽骨的骨壁, 在唇侧或是腭侧黏膜上能够触及到显著突起的埋伏牙中, 此方法治疗后有的会发生牙周无法完全附着现象[3]。

影响牙周附着原因有多种,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从导萌方法来讲, 横切法, 因为埋伏阻生牙都是自然萌出的, 牙周附着状况效果最佳, 而环切法、翻瓣法由于手术创伤导致埋伏阻生牙丧失软组织及骨组织, 在矫治完成后致使边缘骨丧失, 牙龈出现退缩现象, 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准确轻柔的操作方法, 去骨时需能够将其暴露但是不会影响到牙冠面实施附件粘贴牵引, 尽可能降低损伤牙囊壁的程度, 将剩余牙囊壁保护完好, 便于建立有效的牙周组织附着;在导萌手术完成后控制炎症发生, 这些炎症很容易致使牙龈发生退缩, 丧失边缘骨, 在矫治时需要避免及降低炎症出现, 防止菌斑对龈退缩和边缘骨的丧失造成重大影响;正畸牵引时, 牵引附件直接粘于埋伏牙能够降低损伤, 牵引力需保持轻柔持续性, 保持在50~60g范围内, 能够防止埋伏牙牙髓组织受到刺激, 降低牙周组织发生炎症概率, 从而降低边缘骨丧失情况以及龈退缩。

综上所述, 埋伏阻生上颌前牙使用正畸牵引结合开窗导萌法进行, 确保埋伏阻生上颌前牙都被牵引萌出, 牙髓、牙周状况良好, 成功牵引, 能够得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春燕.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牵引治疗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4) :525-526.

[2]冯艳, 李佩璟.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4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8) :1041.

上一篇:品系选择下一篇:学科特点突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