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碰撞

2024-05-21

思维的碰撞(共11篇)

思维的碰撞 篇1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我们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的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思维的碰撞 篇2

——语文课堂的教育智慧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我愿是学生的同伴更愿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欣赏者,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凭借教材中的语言,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力,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裁剪,真正把教材当作例子,把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经验、感受等作为教学新的生长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教学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流,问题的探究,生命的提升,在共同的生命活动中实现了双赢。

在《散步》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到:“假如‘我’决定走小路的话,母亲会是什么感受呢?虽然备课过程中我并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很怕一时无法应对,但考虑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假设,我灵机一动,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母亲不会生气的,因为她最后还是摸摸小孙子的脑袋,决定顺从小孙子走小路。也有的学生说,母亲心里多少是会有些不舒服的。为什么呢?他说不出,我就举了一个自己父母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其实父母年老了就像个孩子,喜欢口是心非,要哄,“我”这么做,母亲心里是很温暖的,我不这么做,母亲不会怪罪,但心里难免有疙瘩。这个课堂小插曲,让学生在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时候,也体悟了父母的心里,更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了。

在《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中,讨论到对元方这一人物的印象时,我抛出了“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失礼”这一讨论,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在短时间内沉静,又倏忽间崩裂炸开。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热烈,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有同学说:不失礼。对于一个七岁孩子不能要求过高,元方只是想用这样的行动让父亲这位朋友受到教育、得到教训。一个7岁的孩子能想到且能做到这点,够大胆、聪明、智慧的了。有同学在继续丰富本小组的见解,巩固观点: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失礼”的同学按耐不住了,争着发言:作为一位父亲的同辈,元方的长辈,人家放下自己的姿态向你这孩子道歉,请求你的原谅,你元方作为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不该不给别人机会。不用说,持这方观点的同学还真是慧眼智心。顺着他们的说法,我又在班上强调了一下宽容的力量,渗透德育的教育目标。

感受源自“江南织造”的思维碰撞 篇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社长钱晋,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灵群,常熟服装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建达等领导出席了此次论坛。周灵群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致欢迎辞。

夏令敏在致辞中表示,服装产业的发展对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服装产业需要加紧提升产品品牌化、制造智能化、管理现代化,加快行业的转型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徐建华,江苏志远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苏州携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贵,七匹狼集团狼族一派公司总经理兰利平,实效一百咨询集团董事长葛加明从行业和企业的不同角度探讨新常态下服装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发展新思路。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做总结发言。

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品牌营销、组货品牌、跨界整合、超级单品、“互联网+”等服装行业的新潮热词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思维碰撞。会议现场,苏州携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主推的携远衣家电商平台作为服装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又一个创新之举引发了众多关注。携远衣家是一个专注服装领域B2B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第一阶段将重点整合设计师、工厂、店铺三方优质资源,严格制定标准,一方面重点整合运营适合当季销售、品质好、价格低、小批量、快反应的超级单品,另一方面为平台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协助重点用户全面提升核心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苏州携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志远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志远股份还提出了打造服装超级供应链这一战略,全面整合提升服装产业链资源,协助行业有效转型升级,共同推动中国服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碰撞思维的火花演绎联想的魅力 篇4

关键词:联想,写作,思维碰撞

进入八年级下学期, 学生的写作处于胶着状态, 内容单一, 立意浅薄, 情感虚假, 特别是写作思维僵化。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我发现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往往有着丰富的联想。而且,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从稚气走向成熟, 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独特见解。何不以联想为突破口, 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 打开学生写作材料的广度, 让他们走出狭小的视野, 去感受生活的真实丰富呢?增加学生写作材料的厚度, 让他们摒弃虚假肤浅的情感, 去抒写个性化的心语。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八年级写作的建议:重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 发表见解、主张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 拓展思路。而写作序列的课题小组活动的生活化和读者意识理念的确立, 使我的联想训练作文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下面笔者将通过两个案例具体呈现此次写作教研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反思。

案例描述及问题讨论:

案例1 (教学设计一) :《诗意地联想》

一、故事导入

诗人将盲人乞讨的牌子改为“春天快要到了, 可我却看不到它, 欣赏不到它的盎然生机”, 由此让学生感悟诗意的联想, 让人充满怜悯, 让施舍者的心灵也变得美好。引出课题。

二、明确概念

打出“弧线”的幻灯片, 让学生说说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是抓住事物间的相似性、共同点, 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板书:由此及彼。

三、怎样才能做到诗意的联想

1.联想要合理。

例1:撒盐天上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确:联想要符合事物的特征, 符合生活的逻辑。

2.联想要有美感。

例2:《天上的街市》

明确:要联想到美好的人或事物, 融入情感。

例3:《荷塘月色》选段赏析

明确:巧用修辞, 视听结合。

小结:首先, 诗意的联想要合理;其次要“求美”, 即联想到美好的人或事物, 融入美好的情感;再次还要巧用修辞, 使文字生动形象。

四、看图写作

要求:根据画面展开诗意的联想, 联想要合理, 融入美好的情感, 运用恰当的修辞, 字数100字左右。

五、拓展作业:《水的联想》

触发一:

上完课后, 我真切地感受到这堂课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何学生兴趣不大, 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因为画面不够优美, 虽然有的学生写得不错, 也很有诗意, 但仅仅限于少数几位写作基础不错的同学;因为这堂课并没有真正地从学生的写作需求出发, 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我给联想裹上了华丽厚实的外衣“诗意”, 而“诗意”让学生找不到北, 触及不到真正的“联想”的快乐。由“波浪线”联想到什么?这个环节倒让课堂泛起了涟漪, 学生们联想很丰富, 有流水、山峰、波涛、蛇等。图片中露珠的晶莹剔透也让学生惊叹不已, 一位学生由露珠想到佛珠, 我一口就否定了, 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因此, 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保留了“波浪线”的游戏激趣环节,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重点体会联想的特点, 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实践, 要基于学生的心理,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特点。

案例2 (教学设计二) :《联想写作思维训练》

一、导入

由诗词导入, 诗人为何能营造优美的意境, 是因为诗人展开了联想的翅膀。引出课题。

二、游戏导入

1.学生做游戏, 看符号, 展开联想。

2.讨论联想是怎样的过程?

归纳明确: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联想到的可以是具体的画面, 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板书:由此及彼。

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给联想找个“读者”。

三、怎样展开联想

1.游戏:“水的接龙联想”。

水———雨水———庄稼———农民———笑脸

水———冰——— () ——— () ——— ()

2.问:联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

从事物间的相似、相关、相反的角度去联想, 这样会使联想更丰富。

四、联想的合理与美感

1.作为读者来评判这句话是否合理?

例1:雪天, 你打开门一看, 脱口而出:“百紫千红总是春啊!”口头修改画线部分, 预设:“千树万树梨花开”或“未若柳絮因风起。”

结论:只有合理的, 符合情境的联想, 才会有美感。

(板书) 美感合理适境

2.例2:《让快乐走进心灵》。

问:联想到什么, 你体会到什么情感?

结论:联想只有融入情感, 营造美好意境, 才会打动读者。

板书:融情。

五、学以致用, 写作训练

1.给贺卡写上一段文字送给某人 (四选一) , 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 (1) 合理联想; (2) 符合情境; (3) 表达明确的情感; (4) 巧用修饰, 语言生动。

2. (1) 全班交流, 同桌互评。

(2) 推选代表评价, 并修改。

六、结语

美妙地联想世界, 诗意地表达生活!

触发二:

这堂课是借班上课, 但学生发言踊跃, 特别是游戏和修改训练, 学生的联想信马由缰, 丰富多彩, 层出不穷, 欢乐充盈了课堂。

课后, 我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许多, 很多学生都选择用向日葵的画面来抒写, 这样的画面富有视觉的冲击力, 给他们一种想写的欲望。于是, 我请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画面, 以让我去感受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独特的审美情趣。

但最后的写作训练, 学生情感的表达为何还有些困难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情感倾诉的对象, 写作也是情感的呼应, 在写作时应该有一位潜在的读者, 然后通过一种媒介来传情达意, 这种读者意识的确立, 使情感有了载体, 在写作时更容易真情流露, 抒写心曲。因此, 我在第三次设计中, 在体会联想的合理与美感之后, 加上一个选择赠言的环节, 让学生明了联想的目的, 是为了向某人 (某物) 表达某种美好的情感, 树立一种读者意识。

拨动思维的琴弦, 树立读者意识, 让学生与生活呼应。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了解了联想的方式特点后, 通过选择诗句作赠言, 明确对象, 表达情感, 不仅让他们与文本有了呼应, 更了解了联想的目的。使他们在写作时有了倾诉的对象 (读者) , 写作成为一种需要, 这种读者意识大大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写作成为作者倾诉情感的心灵之旅。写贺语赠予某人的写作训练, 以“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吐露心声, 直面生活。人与生活的呼应, 打开了写作的源泉。

弹奏情感的欢歌, 导出美好的情感, 让学生与心灵呼应。有位老师问写作为何要表达美好的情感, 为何不能表达负面的情绪呢?美好的情感不等于学生不能悲伤、不能忧郁, 有时因思念亲人而流泪, 这种悲伤之泪也是很动人, 很美好的。就如一位学生要把“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句诗送给远在异乡的父母, 愿他们能与自己共享一轮明月, 在他陈述理由时那种思亲的淡淡愁绪, 对亲人美好的祝福, 深深打动了我。这种哀而不伤的情感何其美好。如果只囿于极端的负面情绪, 那么心灵何其沉重、消极、悲观。正如一位老师所说,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走出心灵的沼泽, 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如一位学生要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诗句送给母亲, 报答她多年的养育之恩, 但很多学生发出喧闹之声, 这时老师就应该肯定这位学生, 引导学生们倾向于健康的心态。写作就是情感的熏陶感染, 这是心灵的呼唤。

写作教学的呼应不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呼应, 而是“你”、“我”之间写作生命的彼此养护和分享, 是基于真实生活体验的心灵的欢歌, 思想的交汇, 文字的流淌。

一对母女关于教育问题的思维碰撞 篇5

一、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观点不同:遗传决定论VS教育万能论

妈妈是从教多年的中学物理老师,她是遗传决定论的坚定支持者。因为带了数以千计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她,学生是有先天条件之分的:有的学生先天聪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学习一点就通;而有的学生先天愚钝,理解力差,用俗话说就是脑子太笨,学习中怎么教也达不到前者的效果,这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当然,天才出于勤奋——先天的智慧还要加上后天的努力,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女儿是受过多年良好教育的好学生,小时候却是教育万能论的信徒。让她很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坏事,甚至还有人会去抢劫杀人。小时候的她就相信自己可以说服歹徒,让歹徒幡然醒悟、悬崖勒马,从此做个好人。这种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但是也并非不可能。如在今年的新闻里就报道过一个6岁的小姑娘从口袋里翻出两个硬币给歹徒,让他回去看望亲人,从而劝退歹徒的故事。

二、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不同:社会本位论VS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认为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因此妈妈一直教育女儿要努力上进,勤奋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学几门技术,多考几个证书,将来便可以在社会上混口饭吃。个人本位论则认为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女儿觉得教育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不论是考大学填志愿,还是找工作,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并朝着自己人生理想的方向去努力。在学习时,她也会多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爱好的科目,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三、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不一致:实用主义教育VS文化教育

正因为教育目的观点的不同,母女俩关于教育内容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妈妈比较注重实用主义,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做家务,从生活中学习,启迪智慧。女儿则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她主张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关于人类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学问,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和经验,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关于课程内容中心的观点不同:知识中心课程理论VS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妈妈一直鼓励孩子从小开始多读几本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其实这正是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中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所倡导的,认为读经典可以促进学生的智慧。女儿一直质疑其中的益处。她则认为在业余时间要多接触社会,多看新闻,了解时事,多考虑一些社会问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可见女儿的批判意识很强。

思维的碰撞 篇6

一、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奠基石———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说的能力在思维碰撞课堂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试想一想, 一个学生的问题再多, 不会表达, 那只能是“茶壶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课堂上学生能说出来的,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来。学生说出来的效果肯定比教师讲的效果好, 说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表达不清楚的, 教师可以总结、归纳, 优质的课堂应当把学生的参与度作为重要标准;学生能说出来, 至少表示他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说出来, 那么他在课堂上就是成功的。针对前期思维碰撞课堂上学生举手少, 表达能力弱, 学生不愿说的特点,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首先, 数学课堂上从一年级开始, 我重点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进行数学故事比赛,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信息图让学生找信息, 比赛看谁说得条理。其次, 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 让每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以此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同时培训家长, 把家长请进课堂, 观课学习, 借助家长的力量, 让学生在家多进行讲题的训练, 对每一个问题都要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灵魂———激励学生敢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它远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含量高得多, 所以, 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针对前期课改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的特点,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进取的优良环境, 首先给学生说明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重要性, 同时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机制, 对胆小的学生多鼓励, 多给创造机会, 让他多有几次质疑成功的体验, 增强信心, 从而实现“要我问”到“我要问”的情感转化。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采取激励评价, 评选榜样学生和榜样小组的方法, 促进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发言的热情, 从而达到思维碰撞。因为有了问题, 思维碰撞才能更有激情, 更有深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 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让他们大胆表述, 从而让教师和学生知道, 学生疑在哪里?惑在哪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 教师才能对所教的知识予以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

三、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切入口———如何提优质问题

一堂好课除了学生的参与度高, 还有就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优质, 一堂课是不是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优质的课堂, 学生、教师的问题应该是要问得准, 问得深, 问得有必要, 针对前期课改学生提的问题杂乱, 问的肤浅, 问的无意义等特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提出的切入点和优质问题的选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指导。

1.充分利用好情境图, 教会学生根据信息的整理进行提问

小学生刚入学对问题意识很模糊, 特别是对前期的信息图中信息的整理缺少逻辑性, 因此对问题的提出更是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在前期的培养中要着重关注学生信息的整理, 引导学生根据整理的信息提出问题。另外, 在回家预习的时候借助家长的力量, 让学生学会说信息, 学会根据信息的整理提出低层次的问题。

2.教学的关键处, 典型问题放手让学生来提

在日常的教学中, 老教师都知道, 很多新授课中的典型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来的, 由学生思考后再回答, 而如今在思维碰撞的课堂上, 我有意识地把这些典型问题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例如, 在学习写100 以内数的时候, 写到55 时, 我有意识地问, 看到这个两位数,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马上就有学生说:两个5有什么不同?虽然提问的语言不严密, 但是问题意识却是很强的, 他想表达的就是这两个5 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会观察, 找出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低年级的练习课中, 因为作业相对简单, 所以, 错误较少,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会从宝贵的错误中提出问题, 比如, 有的同学计算76-3=46, 有的同学马上提出来了问题, 你怎么用7 减3 了, 7 和3 能减吗?为什么7和3 不能相减, 一下子就找到了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通过解答, 解决了数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算理。

总之, 在思维碰撞课堂上, 学生的个人问题和小组问题会出现很多, 我们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对问题进行筛选, 找出优质问题, 真正做到每堂课都是有效提问, 同时逐渐培养学生提出优质问题的意识。正像专家所说, 真正的课堂深度来自于学生的充分准备, 来自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追问, 思维碰撞课堂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长期坚守和长期磨练。

参考文献

思维的碰撞 篇7

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思维是政治学科的气质。但综观现在的大部分政治课堂,普遍缺乏深度思维碰撞: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是“十个批判按跳蚤”,主从、难易不分,把相当一部分时间浪费在“鸡肋”知识上;探讨的问题太多太滥,两极分化严重,要么太浅,知识跨度小,要么太难,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背景材料陈旧、老套,设问角度单一;不少教师由于顾虑课堂教学时间,在问题提出之后,往往还未等学生思考明白就急于交流,面对一些难题,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摆出自己的想法后,而大部分同学还不明白时,教师就接过话题进行解释,导致学生的理解浅尝辄止;分组讨论中,不少学生的发言流于表面,有量无质,缺少深度和广度,常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教师则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以致多数学生成为随波逐流的看客;教学反馈不够全面,只盯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缺陷,忽略学生富有灵性的独特见解,错失大好的生成时机;作业与练习的讲评,要么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思考肤浅,来不及消化与更正,试题讲评也常由教师包办……

怎样克服上述不足,对不同课型进行不同设计,有效推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向纵深发展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前提:寻求政治课堂的思维碰撞点,提炼思维碰撞的导火线

这里的思维碰撞点是指简明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以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反复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参和考纲之后,对教材进行重组、筛选而来的内容,通常有足够的思维训练价值。

1. 教材中的新增考点、变化考点

如“政治生活”中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意义;我国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国际关系中,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等。

2. 考纲中测试要求是B (理解层次)、C (运用层次)级的重点知识

如“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 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如“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中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权利,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而不是依法行政,人民政协的职能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而不是高度自治权,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基本的民主权利,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

4. 高频考点

如“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中我国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性质、基本职能、宗旨和基本原则,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增强威信。当然,政治学习中的难点根据考试的需要可适度逐层深入地进行思维碰撞。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组织教学内容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尊重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征。不能把思维碰撞点提得过高过深,否则就会失去师生的共鸣,即使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难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二、关键:精选优质思维碰撞题,激活学生思维火花,推动思维的深度碰撞

问题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精妙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精选或命制具有针对性、情境性、层次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中档思维碰撞题(包括经典旧题、原创题与变式训练题),才能架构起思维碰撞点与教学目标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去思考和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典旧题,主要包括历年真题、大市调研试题、名校预测模拟题等能力题,教师要根据每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进行筛选。如简答题: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运用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原创题要关注政治学科的发展和变化,以现实生活中重大时事热点、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为背景材料,并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及主干知识、需要培养的重点能力等编制。

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的日趋严重,201 5年全国“两会”上,环境问题再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如:人大代表马化腾提出议案,建议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通过互联网解决防治雾霾等重大民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歌手韩红提交了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报告类似的提案。有人认为,只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行使国家权力,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变式训练题必须从背景材料、题型及知识运用的跨度对原题进行调整,精心设计多变形式,指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果对一道政治试题以新的视角进行适当的演变和拓展,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整体性和严密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探索能力。

无论是经典旧题、原创题还是变式训练题,背景材料的时政性都要强,层次须清晰,关键词要明显,设问范围要明确,主体突出,类型或角度规范,内容简明。因此,政治课教师要不断丰富学习材料,经常从书刊、电视、数据库、网络等媒体获取时事或科技信息。

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政治课教师要疏密相间地设置问题,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使之提纲挈领,避免浅显琐碎;同时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空间。

三、主旋律:优化思维碰撞策略,加强师生对话,智慧破解碰撞题

这也是构建思维碰撞课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政治主观题为例,新授课和复习课常用的思维碰撞策略有以下几种:

1.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即大讨论。基本要求是:科学分组(4人为宜);小组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别出心裁地讨论探究题;展示分享;互动质疑;达标检测;优胜评比。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巩固知识、方法的目的。分组讨论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消耗许多时间,因此每节课的探究问题要控制在4个以内。如,在复习高三哲学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呈现师生合作探究题:国务院关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把三江源建成生态文明的先行区,为全国同类地区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为此,一要划分主体功能区,将试验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承接转移发展区,实行分类指导;二要以草原植被保护和恢复为重点,实施好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等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六要建立新型绿色绩效考评机制,转变政绩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1)请一、三小组学生用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说明国务院“总体方案”是怎样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的;(2)请二、四小组学生用其他矛盾观哲理解读国务院“总体方案”;(3)请五、六小组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方案”的科学性。这种分工让各学习小组“承包”相应的探究任务,在百家争鸣中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2. 结伴探讨

结伴探讨,即小讨论。邻近同伴协力磋商问题,记录思维成果,主动应答,相互补充。提高结伴探讨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基础知识要熟,否则知识难以迁移。所以对主干知识的适度默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宪法日,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并默写知识点,搭建知识灵活迁移的思考方法,便于学生找到正确的答题思路。

3. 板演点评

例如,在探究主观题“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针”时,笔者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该题的审题过程,其它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4分钟后,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为板演同学判分并说明理由。在评价与分析中他很快发现其中一个同学的答案有些匆忙与粗糙:没有给答案分层标号,于是,他细心地用红粉笔标上序号;而另一个同学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竟然板书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点评同学则中肯地提醒其审题时不可混淆主体,台下的学生频频点头,笔者也投以赞许的目光。此时,又有同学友情提醒:党的领导意义必须依据背景材料进行变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变通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课代表小黄同学也从设问内容中挖掘出关键字“法”,举手建议同学们要突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最后笔者搭建了一个认知阶梯点拨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理政方式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上,我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此时的课堂如烧开的水,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4. 细说审题过程

它同板演点评一样都属于经典思维碰撞的策略,既能实现4人左右的师生热烈对话,让学生克服思维单一、方法单一的缺陷,吃透题意,掌握解题规律,收获胜利的喜悦,又能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收获真挚的友谊。

5. 答案逆推

呈现或记录主观题的简明答案,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个人反思答案获得的途径,即从什么知识范围、主体、设问类型、设问内容与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联想、转化而来?同时让学生根据总分值,在答案中推敲得分点。

6. 辩论

正方和反方同学围绕辩题(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讨论并阐述“公务员要不要涨工资”的理由)进行对抗性争辩,既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思辨创新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7. 重复碰撞

充分碰撞又叫滚动碰撞,多见于错题重做、重练。如,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说明了什么?这种方法有利于强化教师教后反思,帮助学生矫正与学习目标的偏差,积累审题经验,提高解题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发展。

四、保障:全过程反馈,提高学生整体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分为语言反馈与非语言反馈两大类。反馈是学生不断纠正偏向和失误、消除疑惑、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件,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观察,听其言观其行,仔细检查学生在思维碰撞的各个细节点中存在的认识缺陷和思维缺陷(主要是审题技能和答题规范)、独创性的高见(课堂上的亮点)以及个体学习态度的差异等。及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作出相应的调整,机智地铺设思维跳板,灵活地纠正和弥补缺陷,使学生逐渐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褒扬学生思维中闪现的智慧火花,鼓励并推广学生新颖的见解,让学生积极探求更多的解题思路。

五、着力点:精心讲评作业与检测题,深化思维碰撞

简约、智慧的讲评能充分彰显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补救与改进的基本措施,也是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和方法总结的基本平台。因此,在构建深度思维碰撞的政治课堂时,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精心讲评作业与检测题上。如,“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笔者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决定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该材料,运用人大有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张德江这段话的?

批改作业时,笔者“郁闷”地发现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答案没有序号化,讲评时我耐心地要求全班学生对自己的答案重新标序号,并且请小组长逐一检查、落实;不少学生只写观点而没有材料分析,我幽默地反问学生“只有光秃秃的观点就符合主观题作答的基本要求了吗?”有反应快的学生立刻说必须紧跟材料分析,其它学生也一下子茅塞顿开,附议声越来越大,笔者随即要求学生当场订正、前后两位学友相互查证;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解读设问知识范围,人大的有关知识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干知识相混淆,笔者则温和地提醒学生审题先审设问,锁定主体,圈出知识范围,千万不能颠倒主体、搞错知识范围,做无用功……这样一来,学生的智慧细胞被激活,一个个侃侃而谈,实现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建构。

巧用教材,碰撞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篇8

一、抓住课文的表达“空白”,巧练想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中,有不少是为了创造表达的需要,即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或不写的内容,形成课文的表达“空白”,而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可以激发小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一件运动衫》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只用一句话点出暗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教学中可以抓住这条暗线,指导学生想象课文中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的情景,更好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二、运用课文的插图作材料,巧练表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教材编写者别具匠心的安排,是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这些插图形象地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果能运用课文插图作材料,巧妙地设计语言表达训练,就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描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生活在现代的小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人物的情感。笔者运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帮助学生“走”进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教学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描述送别的情景。就这样,学生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感受着课文中人物的真情,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中充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巧换叙述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并真正理解了一篇文章后,巧妙变换叙述方式,重新表达文章的内容,可以巧妙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古诗、说明文这类文章如果运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觉得趣味盎然,在变换叙述方式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优美,一直为世人所传唱。教完这首诗后,笔者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展现的情景。有位学生这样描写到:“已近凌晨,披着洁白面纱的月亮慢慢西沉,乌鸦沙哑的啼叫划破了冰冷而灰蒙的天空。看看岸边隐约可见的枫树林,再看看江面星星点点的渔船灯火,我的内心涌起了一种难言的愁闷,人世茫茫,何时才能回到久别的家乡呢?此时,深沉而幽远的寒山寺钟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一声一声敲在我的心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悄悄滑落。”这种把古诗的意境改成现代语言的过程,可以再现诗人当时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诗人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拓展语文教材的原有内容,巧设假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完《可爱的草塘》,可以巧置一道假想题:“假如你是北大荒未来的开发者,你准备怎样开发北大荒?请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生们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北大荒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可以加以利用。我会把下蛋的鸡和开河的鱼运一些到城市制成肉干、鱼干卖给人们,让大家都了解北大荒,吸引更多的人来北大荒游览。”有的说:“我会把一半的草塘开发成野生动物之家,让它们在这里随心所欲,人们也可以与动物零距离接触。还有一半草塘我会开发成一个开放式公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这里美丽的风景。”这样依据教材,迁移拓展,还原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智慧碰撞体现物理思维之美 篇9

一、数学与物理的完美结合

记得在讲判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时有道题如下:若在A点施加力,杠杆在这位置平衡时省力还是费力?

问题一出,有人说省力,有人说费力,一场争辩后学生明白了原来既可以省力又可以费力,因为作用在A点的力方向不确定.有一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那也有可能是等臂的,这时作用在A点的力怎么画?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虽然考试未必这样考,但学生的思考是值得肯定的,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不可替代的,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了问题的能力.有时可能连教师都没想到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此题解法很巧妙,运用圆的知识,在初中物理中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倒还不多,此题真可谓数学与物理的完美结合.方法如下:先画阻力臂,以支点为圆心,阻力臂为半径画圆,过A点作圆的切线,而力就在切线上,如图1所示.

二、活学活用单表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如图2所示,当缺少电流表,无法直接测量电流时,要利用已知电阻R和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求出电流,其测量电路图如图3所示.但需要重新连接电路,如,再提供两个开关,怎样改进电路呢?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提示,要测量两次电压,可测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测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学生是聪明的,很快设计了图4电路,诈一看,好像很完美,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可行性,不久学生发现这样会导致正负接线柱接反,那又怎样改进才可避免呢?凭着学生的智慧想出了图5的电路,可谓圆满解决了问题.

三、等效替代思想在特殊方法测电阻中的应用

曹冲称象的故事众所周知,故事引入,亲切自然.如何测未知电阻呢?将未知电阻接在电路中,用电阻箱替代未知电阻,使电路中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相等.用电阻箱的好处是能改变电阻又能读出阻值.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

首先给出电路图,如图6,进行分析,这对学生难度不大,往往都能说出来.

提问:除了电流表,还可以用什么?自然是电压表,那电路图是怎样的呢?如图7.假设所测电阻为几百欧,还能用电流表吗?为什么?

若不用单刀双掷开关,而用两个开关,电路图又是怎样的呢?如图8,并分析R0能否缺少?

如若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电路图该怎样改进呢?想到的器材是滑动变阻器.如图9.

通过层层分析,对等效替代测电阻理解更为深刻.

四、分类讨论轻松解决求范围类问题

这类问题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往往这也是初中学生的薄弱之处.突破方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1.由变化类问题入手,设置基本问题如图10:

滑片P向右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______;总电阻______;电流表示数______;电压表V1示数______;电压表V2示数______.(写出理由)

2.增加条件,V,表去掉,电源电压U=4.5 V,R1=6Ω,R2最大电阻值为15Ω,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3 V.要使电路处于安全工作状态,求变阻器R2的取值范围.若V2表去掉呢?答案截然不同.

3.改变条件,R1换成灯,标“3 V,1.5 W”,V1表去掉,情况又如何呢?此时不仅仅要考虑电流表、电压表的安全,还要考虑灯的安全.

思维的碰撞 篇10

一、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奠基石——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说的能力在思维碰撞课堂上的作用十分重要,试想一想,一个学生的问题再多,不会表达,那只能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课堂上学生能说出来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来。学生说出来的效果肯定比教师讲的效果好,说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可以总结、归纳,优质的课堂应当把学生的参与度作为重要标准;学生能说出来,至少表示他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说出来,那么他在课堂上就是成功的。针对前期思维碰撞课堂上学生举手少,表达能力弱,学生不愿说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首先,数学课堂上从一年级开始,我重点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进行数学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信息图让学生找信息,比赛看谁说得条理。其次,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让每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以此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培训家长,把家长请进课堂,观课学习,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学生在家多进行讲题的训练,对每一个问题都要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灵魂——激励学生敢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它远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含量高得多,所以,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针对前期课改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的特点,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进取的优良环境,首先给学生说明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重要性,同时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对胆小的学生多鼓励,多给创造机会,让他多有几次质疑成功的体验,增强信心,从而实现“要我问”到“我要问”的情感转化。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采取激励评价,评选榜样学生和榜样小组的方法,促进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的热情,从而达到思维碰撞。因为有了问题,思维碰撞才能更有激情,更有深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让他们大胆表述,从而让教师和学生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哪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才能对所教的知识予以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

三、思维碰撞课堂问题意识的切入口——如何提优质问题

一堂好课除了学生的参与度高,还有就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优质,一堂课是不是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优质的课堂,学生、教师的问题应该是要问得准,问得深,问得有必要,针对前期课改学生提的问题杂乱,问的肤浅,问的无意义等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提出的切入点和优质问题的选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指导。

1.充分利用好情境图,教会学生根据信息的整理进行提问

小学生刚入学对问题意识很模糊,特别是对前期的信息图中信息的整理缺少逻辑性,因此对问题的提出更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前期的培养中要着重关注学生信息的整理,引导学生根据整理的信息提出问题。另外,在回家预习的时候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说信息,学会根据信息的整理提出低层次的问题。

2.教学的关键处,典型问题放手让学生来提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教师都知道,很多新授课中的典型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来的,由学生思考后再回答,而如今在思维碰撞的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把这些典型问题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例如,在学习写100以内数的时候,写到55时,我有意识地问,看到这个两位数,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马上就有学生说:两个5有什么不同?虽然提问的语言不严密,但是问题意识却是很强的,他想表达的就是这两个5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会观察,找出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低年级的练习课中,因为作业相对简单,所以,错误较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会从宝贵的错误中提出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计算76-3=46,有的同学马上提出来了问题,你怎么用7减3了,7和3能减吗?为什么7和3不能相减,一下子就找到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通过解答,解决了数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道理,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算理。

总之,在思维碰撞课堂上,学生的个人问题和小组问题会出现很多,我们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问题进行筛选,找出优质问题,真正做到每堂课都是有效提问,同时逐渐培养学生提出优质问题的意识。正像专家所说,真正的课堂深度来自于学生的充分准备,来自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追问,思维碰撞课堂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长期坚守和长期磨练。

参考文献:

骆炳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

思维的碰撞 篇11

小组合作就是将班级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组员与组员之间通过合作以及共同的努力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最后将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对于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也是更加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符合了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适合生生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地增强,同时还能够使生生与师生之间加强互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英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小组合作能够将班级中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变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它又要与班级进行进行无缝的对接,又要在班级中凸显自己的特殊性。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之间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和探讨,所以首先来说小组合作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等,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途径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来进行学习,那么这就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探索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小组合作的成员们先进行自主学习,让后针对于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那么这就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给学生带带非常大的帮助。

2. 有利于学生正确率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通过小组之中组员之间的相互探讨来及时的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原本不正确的思考结果。在这种人人讨论的学习氛围之下,为了能够寻找到更加好更加适合的答案,不愿意进行思考的一些同学也会在其他学生的影响之下也进行主动的斯卡,并且与同一个小组之间的学生进行讨论。另外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更高程度的帮助学生树立对于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这一门学科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的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阶段,在一阶段之中接受教育的人还比较多,所以班级人数也会比较多,面临着这么多学生的班级,想要做到真真正正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让教师顾忌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在传统的教学之中,教师采用的教师将学生接收的单向信息传输模式不能够照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会避免出现一些容易开小差、对学生失去兴趣等问题,这样就更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1. 合理分组是首要条件。

可以说想要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说英语学习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然后对这些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总结,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男生与女生进行合理的搭配、英语水平比较好与英语水平比较差的进行合理搭配、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进行国这样合理的搭配之后,就能够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面增多,达到小组学习的目的。

2. 选择小组“领头羊”是必要条件。

在一个小组之中应该要设置一个组长,在进行组长的选择中一定要选择一个英语水平比较高,责任心比较强,同时组织能力也比较强的同学,这样对于小组中组员的发展会起到非常连号的影响。除了需要设立一个组长之外好需要设立一个副组长来帮助组长进行领导,另外也能够避免出现组长生病请假的情况等,影响小组之间的正常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应该适当的进行组长调换政策,以在英语课程中的表现最为主要的依据,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 合理的评价是小组合作的关键。

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答案之后,教师会根据每一个小组之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注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好学生,要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团队之间的竞争,教师在评价中应该将小组之间的总成绩作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小组中的全部成员进行整体的认可,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和荣誉感。

三、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所以单单仅是靠教师的教学是不能够培养出来英语能力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摸索。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样的方式不管是学生英语水平比较差也好比较好也好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并且进行探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交流,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很少。在新课改之后,更加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小组合作就能够及时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中主要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加强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策略,以期能够给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下一篇:工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