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共6篇)
互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 篇1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 规模化水电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幅员辽阔,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了解,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 W, 技术可开发量为3.79亿k W, 相当于年发电量1.92万亿k Wh, 居世界首位。从空间上看,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呈现西部多、东部少的特征, 特别是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重庆5市的技术可开发容量和经济可开发容量, 分别占全国的67%和59%, 而云南、四川2省的水电资源又占西南地区的61%和85%。
目前, 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而从地域上看, 东部已开发70%以上, 而占有多数水能资源的西部开发率仅为23%, 特别是西南地区仅为17%。可开发的西南水电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2省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5大流域。目前几大流域总体开发程度仅为11%, 规模化水电开发的潜力巨大。
“十一五”水电发展缓慢, 大型水电建设停滞不前
由于受到生态环境和移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争议和困扰, 水电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缓慢, 水电项目的审批多次遇阻, 部分已核准开工的大型水电站纷纷被叫停。《200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年报》显示, 2007、2008、2009年全国核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仅有234万k W、724万k W和737万k W, 远小于这几年的投产规模, 导致“十一五”后期水电在建施工规模迅速缩小, 发展几乎停滞。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水电开工量只有2 000多万k W, 远低于原规划中7 000万k W的目标。
节能减排倒逼, 核电发展受限, 加大水电开发势在必行
2009年, 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 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 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承诺对电力行业清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去年日本核电事故影响, 我国决定暂停审批核电新项目, 至少近段时间内, 我国核电的发展速度将会被拖缓。而未来清洁能源仍是我国能源发展最主要的方向, 水电作为技术最成熟且可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必然会受到进一步政策倾斜, 加大水电投资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 水电项目核准在“十一五”后期陆续“开闸”。据统计, 2010年发改委水电核准1 613万k W, 大幅高于前几年水平。2010年, 金沙江中游金安桥水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 被认为是重大水电项目重新开闸的标志。随后, 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等一批在“十一五”期间遭遇滞缓的水电项目也陆续得到解禁。
“十二五”规划力挺水电, 水电建设迎黄金发展期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水电建设开工量和在建规模表现出大提速的发展态势。据近日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 2011年我国新开工糯扎渡等9个大型水电站, 装机规模1 260万k W。截止2011年底, 我国水电装机达到2.3亿k W, 在建规模5 500万k W。
据悉,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报审批, 发布在即。据权威人士透露, 电力“十二五”发展的基调是优先开发水电, 优化发展煤电,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 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
我国的水资源禀赋、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以及节能减排要求等因素, 共同决定了“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水电的趋势。我国此前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共2.8亿k W, 年发电量1.2万亿k Wh, “十二五”期间, 水电开发的重点及目标是继续加快开发其中利用程度较高的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大水电基地, 尽快开发完毕;重点布局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等6大水电基地。
注: (1) 表中规划装机容量因为统计渠道不同和存在扩容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偏差; (2) 一些超小型水电站未列入此表统计范围。
据业内人士预计, “十二五”期间, 全国水电投产规模将达8 750万k W左右, 其中金沙江等6个大型水电基地可投产的大型干流水电站主要有溪洛渡、向家坝、锦屏梯级、糯扎渡等, 预计可投产容量达5 200万k W左右;其他省区市以及四川、云南两省的非干流水电可投产容量将达3 550万k W左右。预计到2015年, 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84亿k W左右, 水电开发程度达到71%左右, 其中东部和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毕, 西部水电开发程度达54%左右。到2020年, 全国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3亿k W左右, 全国水电开发程度达82%, 其中西部水电开发程度达到67%。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到2015年预计达到4 100万k W左右, 到2020年预计达到6 000万k W左右。
水电建设盛宴利好相关工程机械
水电站建设工程量巨大, 仅以刚刚开建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为例, 土石方开挖量超过4 000万m3, 混凝土浇筑量将近700万m3。同时水电工程一般工期较长, 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发电大概需要5~8年时间。“十二五”期间, 如此庞大的水电建设热潮, 必将对相关工程机械设备带来极大的持续拉动作用, 其中土石方开挖和运输机械、起重机械以及混凝土机械等设备将重点受益。
国内对冲基金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篇2
对冲基金缔造了大量财富神话,金融史上最伟大的三宗对冲交易很多人都不陌生。2007年秋,金融市场崩溃,华尔街公司巨亏,然而一位名叫约翰-保尔森的交易员因正确预测到次贷危机通过做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却赚了150亿美元,交易获利后保尔森旗下对冲基金规模升至全球第三位,保尔森个人资产升至4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获利1000万美元。哈森斯塔布(Michael Hasenstab) 动用资金31亿美元,在两年多时间里一共买进了十分之一的爱尔兰国债,押注于爱尔兰将会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回弹,获利约25亿美元。索罗斯量子基金1992年用100亿美元的巨额空头狙击英镑并大获全胜,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获利至少10亿美元。众多造福神话极大推动了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形成对冲基金在金融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何为对冲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经指出,对冲基金“没有法律上精确的或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同意对冲基金有如下特点:(1)投资上具有完全灵活性,包括做多和做空;(2)通过借款(并通过衍生品进一步提高杠杆)提高收益水平;(3)最少的监管;(4)流动性较低,因为稳定协议(在对冲基金存续期的第一年或前两年不允许流通)及季度支付限制,投资者收回投资的能力受到限制:(5)投资者只包括富裕个人和机构,如大学捐款基金、养老金和其他合格的机构买家;(6)费用根据业绩对基金管理人进行支付。
典型的对冲基金费用结构包括管理费和业绩费,对冲基金管理费通常约为资产净值的2%,而业绩费约为基金资产净值增量的20%。这种“2和20”的费用结构明显高于大多数其他资金管理人。
对冲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即投资收益理论上不依赖于整个市场和经济的表现,关于对冲基金,历史上有一个著名观点,它们的收益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场收益“不相关”。投资者在保持收益不变的同时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或者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不提高风险,这一与市场不相关的特点很有吸引力。数据研究显示,1996~2006年,对冲基金的平均年收益(扣除费用后)只比同期的权益类投资稍高。如对冲基金研究公司的HFRI基金加权综合指数(HFR)显示,此期间的对冲基金年平均收益率为10.6%;对应地,同期MSCI世界股票指数(MSCI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则为8.1%。但是,HFR指数收益的标准差却相对较低为2.1%,MSCI指数则为4.2%。2007~2008年(在此期间市场混乱),HFR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为-5%,MSCI指数为-20%。2002~2008年,业绩最好的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比全行业收益高许多:排名前1/10的对冲基金平均业绩超出HFR指数45.8%。因此,在正常的市场环境(并且风险较低)中,对冲基金的平均业绩稍稍高出权益市场;而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前者要明显比后者好。对投资者而言,把资金投入到业绩最好的对冲基金中,收益要明显好于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1995~2008年,除了1998年和2008年,对冲基金平均收益每年都是正的。它们的总体表现在牛市非常强劲。1990~2008年,比较风险调整后收益,对冲基金策略的年平均收益比纯股票投资组合和纯债券投资组合都要高。此外,2001~2007年数据表明,上四分位数的对冲基金的收益要明显高于美国的股票和债券的收益。
这种投资管理方式开始于1949年阿尔弗雷德·琼斯建立的一个基金,该基金通过卖空资产对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对冲。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买入看涨资产和卖空看跌资产,抵消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相当于创造了一个用于消除总体市场风险的基金。1949年至1968年间,琼斯的对冲基金累积回报率几乎达到5000%。琼斯基金的成功在60年代末引来众多仿效者,其中包括有强迫症倾向的交易员Michael Steinhardt,以及来自匈牙利的金融哲学家索罗斯(Geoge Soros)。这些后来者在琼斯的基础上又各有创新。Steinhardt最初同时做多和做空股票,后来发明了自己的杀手锏:作市超大规模大宗交易,有点像后来演化成的快速程序化交易。索罗斯的创新是成功地做空多国货币(英镑、泰铢等),迫使其大幅贬值,借此获利。随着对冲基金开发出新的赚钱渠道,对冲工具日益丰富,许多表现出了对冲基金的一些特征,但并不使用对冲策略的基金仍被视为对冲基金。事实上,多项学术研究都表明,大多数对冲基金,都不是对冲的。如200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调整了所持资产的过时价格(定价并没有准确地反映当前的资产价值)后,对冲基金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每隔一个月计算一次)的贝塔系数是0.84。而2009年的一项研究,使用了更多的市场数据(进一步调整了非流动性),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对冲基金行业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贝塔系数是0.4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兴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冲基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90年的530只基金、不到390亿美元规模,发展到2007年的7600多只基金、大约1.9万亿美元规模,2008年达到2万亿美元的高点,2009年底跌至1.5万亿美元,2013年底较2012年增长17%,达到2.63万亿美元。这种飞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1)投资多样化。投资者寻求投资组合的多样化而不是“只能做多”的投资基金,对冲基金投资于一系列广泛的资产和风险,能够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2)绝对收益。投资者发现对冲基金的绝对收益非常有吸引力。大多数的传统投资基金试图击败市场平均收益,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如果基金收益超过对应的指数,就会被视为管理出色。然而,如果指数收益是负的,这种结果显然比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要差。当然,尽管对冲基金关注绝对收益,但有些对冲基金的收益也会是负的。(3)机构投资的增长。在看到一些大学捐赠基金,如耶鲁基金,通过将全部投资组合的50%份额配置于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以及大宗商品中,并获得出色收益(2001年~2007年,平局收益率超过23%);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和石油美元基金,不断增加对对冲基金的投资。(4)有利的市场环境。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因为对冲基金是依靠杠杆来提高收益,低利率、信贷的可得性、债务条款的灵活性、强劲的权益市场表现以及温和的税收和监管条件,都促进了对冲基金的增长。(5)人力资本的增长。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金融领域的人才相继进入对冲基金业。对冲基金能够从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吸引优秀人才,主要是因为它提供更高的报酬以及更独立的工作机会。2006年,有26位对冲基金经理的收入超过1300万美元,其中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赚了大概1.5亿美元。2007~2008年,保尔森基金公司的总裁约翰﹒保尔森带领公司做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收入大约是3.7亿美元,达到行业顶峰。(6)金融创新。金融市场的产品和金融创新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对冲基金进行更加复杂和更大规模的交易成为可能。期货和互换的电子交易平台以及直接市场接入工具使得对冲基金能够交易一系列金融资产并获利,同时还能有效控制风险。
全球高性能纤维发展迎来黄金期 篇3
据笔者了解, 高性能纤维是全球化纤工业的发展趋势。近10年间, 全球化纤产量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 而高性能纤维以接近30%的速度在增长, 未来5~10年将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目前在国际化纤产业的分工中, 我国主要承接量大面广的化纤及化纤纺织品的制造, 高档产品、专用化产品比重偏低。要想进军高端, 科技创新尤为重要。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增加, 全球化纤产量仍会进一步增长。但对中国而言, 由于基数很大, 化纤的增长速度会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技术进步对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 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增长可能产生新的环保问题, 同样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指出, 纺织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跟上世界新科技发展的步伐。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发展生物基纤维, 充分利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再生资源发展生物基原生纤维、生物基再生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纤维性能趋向高性能化, 碳纤维、芳纶、无机纤维进一步向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方向发展;纤维品种趋向高差异化和多功能化, 强调多重技术融合。
整合多种资源, 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合作, 同样是化纤产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业界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 论坛、会展等活动越来越注重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参与, 行业内组建了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基蛋白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表示, 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对协同创新已经形成了共识, 在技术、市场、团队等方面的合作也具备了条件。
实践证明, 开展全产业链合作, 既有利于从化纤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各环节的供需更高效地衔接起来, 终端市场的变化得以更好地向产业链各环节传递, 也有利于集合群体力量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更有保障的原料供给, 更紧密地贴近市场, 更快地占领细分市场, 更快地将产品产业化”是全产业链协同合作的目标。
我国化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合作加快转型升级, 前景看好。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整个化纤工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化纤工业在常规生产领域拥有领先的设备和技术;产品包括常规化纤、高性能化纤、生物基化纤, 中国成为产品覆盖面及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
业界观点
洗牌后将形成多赢局面
纤维年鉴咨询公司总经理Andreas Engelhardt:在过去25年中, 全球化纤工业市场规模已经翻了一番, 2013年首次超过9000万吨。尽管未来纤维消费总量仍会增长, 但区域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增长的预测数据却预示, 由于发达国家在纤维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下降, 全球纤维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放缓。目前, 发达国家纤维消费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数。不过, 市场力量的自由释放和市场驱动的投资将淘汰那些过时低效的生产装置, 经过洗牌的市场将迎来多赢的局面。
新型生物质纤维原料可摆脱对石油过度依赖
东华大学王学利博士:在杜邦发明了尼龙80年以后, 生物基聚酰胺才实现产业化。聚酰胺是合成纤维的第二大品种, 具有优异的加工和使用性能, 广泛应用于高档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等领域。发展新型生物质纤维原料, 可以实现化学纤维原料逐步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较几种聚酰胺的各项性能, 泰纶都有不俗表现。泰纶是由生物基戊二胺和石油基己二酸聚合而成的新材料, 生物基含量为45%, 学名聚酰胺56。泰纶聚合物具有较高熔点和耐热性能、较好的纺丝性能。泰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弹性恢复性能、亲水性能, 还具有很好的低温染色性能。
生物基蛋白复合纤维市场前景广阔
宜宾惠美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静:生物基蛋白复合纤维不仅在舒适性、护肤性、悬垂性等方面优于聚酯等合成纤维, 而且其原料可再生, 产品使用废弃后可降解等方面也比合成纤维更具优势。随着石化资源的供需缺口扩大和衣着舒适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 生物基蛋白复合纤维的优势将不断显现。
无论是面料、内衣还是卫生用品领域, 生物基蛋白复合纤维都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通过市场调研, 宜宾惠美已初步确定下一阶段生物基蛋白复合纤维将围绕植物蛋白进行研发, 包括玉米蛋白纤维、大米蛋白纤维、菜籽蛋白纤维等。
汽车业革命为高性能纤维带来机遇
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会长罗益锋: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除带动塑料部件的多方应用外, 还推动了天然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E纤维混杂复合材料部件、对位芳酰胺纤维子午胎、胶带、胶管、刹车片 (含碳纤维制品) 及塑料光纤 (POF) 的全方位应用。
互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 篇4
聚氨酯的的下游制品主要包括两个体系, 泡沫体系和case体系, 泡沫体系主要包括聚氨酯硬泡与软泡, 硬泡包括屋墙面保温防水喷涂泡沫, 管道保温材料等, 软泡主要包括家具与交通工具各种垫材, CSAE体系主要是用来生产涂料, 胶黏剂, 封闭剂和弹性体。由此看到, 聚氨酯应用领域广阔, 目前有前景的领域除了传统的聚氨酯涂料、聚氨酯保温材料外, 还包括:高铁、城铁用减震防噪聚氨酯弹性体、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用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从中长远看来, 也是国家提倡的重要化工新材料行业。
据Resear chand Mar ket s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 2010年全球聚氨酯市场需求为1365万吨, 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1794.6万吨, 复合年增长率为4.7%。按价值计算, 2010年估计为330.33亿美元, 到2016年将达到554.8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6.8%。
目前, 聚氨酯材料在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化工材料。有资料显示, 如今聚氨酯的需求以世界经济GDP增速的1.5~2倍增长。2000年以来, 全球聚氨酯应用量基本以翻倍的速度增长, 仅2010年一年, 聚氨酯总量就达到了1870万吨。同时我国聚氨酯制品产量增长迅速, 2000年聚氨酯制品年产量仅100万吨, 2007年约为350万吨, 2010年已达650万吨。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极大力度的推动了汽车及家电行业的发展。如今, 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的轻型化和低油耗要求是当前汽车市场发展的必要途径, 聚氨酯汽车内饰能够对汽车减重、节能及提高耐用性起到重要作用。产业的强势发展将为聚氨酯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建材行业分析师认为, 在我国社会建设初期, 由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 大多数建筑为高耗能建筑。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每年仅采暖耗煤就要比标准多出约1800万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各电力部门全力运转仍不能满足用电高峰, 而不得不拉闸限电, 实现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将给聚氨酯产业带来巨大机遇。据了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具体目标为:到2010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实现节能50%, 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建建筑实现节能65%。我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 而目前我国新建筑中有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若不采取有效节能措施, 到2020年全国的能源将有50%消耗在建筑上。
在全球市场, 建筑保温材料占据了聚氨酯需求一半以上的空间。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大量测试证据证实, 聚氨酯硬泡材料在导热系数、节能保温和施工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保温材料。目前聚氨酯在我国现有建筑中比例不足10%, 随着国家对保温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和政策的规范, 相信聚氨酯材料在建筑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新能源方面, 聚氨酯复合材料还可作为风机叶片, 克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缺点;聚氨酯还是开发太阳能新能源必不可少的新材料, 如太阳能电池用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组件背板与垫板用聚氨酯材料。
此外聚氨酯涂料也为聚氨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下游产品, 聚氨酯涂料是指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目前聚氨酯涂料的应用领域主要有:车辆涂装、船舶、木材、建筑物涂装、防腐涂装、飞机、塑料、橡胶、皮革的表面涂装等。其中水性聚氨酯涂料以水为主要介质, 具有低VOC含量、低或无环境污染、施工方便等特点, 是溶剂型涂料的主要替代品之一。
综上所述聚氨酯产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纵观世界范围, 西方发达国家聚氨酯行业早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进入创新研究发展阶段。亚洲市场增长迅速, 众多跨国化工企业已将业务重点和研发中心纷纷转移至亚洲甚至中国市场, 为国内聚氨酯企业带来的新的商机。
■发展步调失衡涂料与涂装一体化需求加大
涂装一体化是指涂料产品与涂装线的一体化。当前, 尽管我国涂料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 涂料与涂装一体化发展失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主要表现为涂装的相对滞后。行业有句俗语叫做“三分涂料七分施工”, 这句话说明了涂装的重要性, 涂料只有通过涂装得以实际应用, 才能展示其丰富多彩的装饰性能, 以及防腐、防污、防霉等保护性能。中国涂料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登良教授、中远佐敦船舶涂料 (青岛) 公司王健博士、赫普 (中国) 公司李荣俊高工等业内人士都认为, 涂料与涂装必须紧密合作且一体化。由此可以看出, 涂料与涂装一体化的市场呼声越来越高, 涂料行业在发展中也需注重涂装的配套与对接, 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
多因素并存致使涂料与涂装发展体系失衡
我国涂料行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 在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涂料行业向着水性化方向发展, 各种创新的科研产品不断推出。然而, 众多因素的存在导致涂料与涂装发展步调不一致, 涂装技术和水平相对滞后于涂料的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涂料行业的发展, 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 篇5
我国铸铝市场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原则:要求铸铝产品的密封效果好、焊接工艺细致, 同时还要污染小。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市场发展需求, 铸铝产业才能按照市场要求来生产相关产品, 这样的产品才能被市场接受与认可。
“未来5年中, 我国将迎来铸造铝合金板材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 铝合金材料是我国精密铸造产业重点发展的新型材料, 同时, 它也将会被广泛的运用到其他行业中, 尤其是汽车、航空、模具行业。
互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 篇6
粤北, 指广东省北部地区。该地区以山地为主, 山地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4以上, 故也称为粤北山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五市, 面积7.71万km2, 占全省面积的42.9%, 2009年常住人口1834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19.0%。由于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广东的下游。如, 2009年广东省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 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但各市和区域差异明显, 深圳市人均GDP达到92771元, 居第一位;广州和佛山分别以88834元和80579元紧随其后, 珠三角地区人均GDP达到67321元, 而粤北山区只有16672元, 只及全省水平的40.9%, 更只有深圳的17.9%。与高度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相比, 粤北客观上已成为“拉低”全省人均GDP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成为需要全省“带动”和“帮扶”的地区。广东省本身是一个多山之省, 山地面积占全省2/3。因此, 广东的经济建设, 无法回避山区经济的发展, 山区的经济发展就离不开山区的旅游业开发。广东的旅游业, 显然离不开粤北山区。
2 粤北山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1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是其发展旅游业的坚实基础
粤北山区靠山吃山, 山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资源, 且粤北山区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集禅宗文化、客家文化及民族风情为一体, 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 境内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森林、瀑布、漂流, 还有遍布城市和乡村的温泉资源, 可谓集广东生态旅游资源之大成。最著名的就是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美丽神奇的生态自然风光, 人文方面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著名的“马坝人”出土处、“石峡文化”遗址狮子岩, 有“地下宫殿”之称的古佛岩, 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岭古道, 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矶巷, 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猎场乳源南水狩猎场, 乳源的必背瑶寨等等。河源有极大的生态优势, 森林覆盖率达72%以上, 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源还拥有华南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 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水标准。河源是“洗肺、访绿、戏水、赏蓝天”的理想之地。“山青、水秀、泉美、洞幽、石奇”是河源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落居地, 岭南文化的发祥地, 客家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河源还有丰富的史迹文化资源和奇特的恐龙文化资源, 如历史文化名城—赵佗古城, 闻名于世的颜氏文化、学宫文化等等, 河源集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足印化石三位于一体, 是世界上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集恐龙遗迹三位一体的地方。梅州山清水秀, 森林覆盖率达68%, 实为天然大氧吧, 环境幽雅、空气清新, 是休闲度假好去处, 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雁南飞茶田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等广东知名休闲景区。梅州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被誉为“世界客都”。梅州客家人从西晋开始由中原经过五次大迁徙、经历了千年历史, 在这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厚重的客家文化和千姿百态的客家风情。清远的自然旅游资源以清新温矿泉和飞来峡为龙头, 以英西峰林、宝晶宫和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等景区为两翼, 沿途山光水色尽揽其中。清远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 如千年古刹飞来寺、连州慧光斜塔、阳山北山古寺、英德南山寺、佛冈古冰川遗迹和连南瑶寨、连山壮族风情等等。云浮自然旅游资源十分富饶。著名的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 是一座大自然的山水迷宫。云城的蟠龙洞风景区风光秀丽, 洞内的宝石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堪称中国一绝。新兴的龙山温泉是省内独一无二的硫氢矿物泉, 水质清澈, 温度宜人, 具有医疗保健的神奇功能。金水台温泉也是人们来云浮旅游时不可不尝试的一次健康疗养体验。云浮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百城烟水无双地, 六代风幡自一天”的新兴国恩寺, 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 是禅宗六祖慧能开山创建和圆寂之所, 为云浮国著名的佛教祖庭之一。郁南连滩的光仪大屋保留了典型的岭南古民居建筑风格, 可谓古色古香。
2.2 泛珠三角的经济协作, 提升了粤北山区的区位优势
为了增强珠三角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整体影响和竞争力, 促进珠三角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003年底构建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 是一个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九个省 (区) , 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共11个省级行政区所形成的超级经济圈。泛珠三角使中国珠三角地区及其附近区域按照市场规律推进区域合作的宗旨, 达到资源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另外, 泛珠三角区域将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等10个领域进行合作。而旅游方面的合作对粤北山区带来了极好的机会。粤北山区处于广东边远地带、珠三角的外围地区, 过去被称为广东的“西伯利亚”, 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及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联系并不紧密, 山区的人不愿出去, 外面的人也不愿进来, 粤北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因而旅游业难求跨越式的发展。如今, 泛珠三角超级经济圈的形成, 则改变了粤北山区的经济区位。从泛珠三角的大视野来看, 粤北山区南联珠三角及港澳, 北接长株潭城市群, 东靠海西经济区, 西连广西、直达东盟, 于是粤北山区成了泛珠三角的中心, 处在了泛珠三角的核心层, 是泛珠三角省区“无间隙”合作的必由之路。粤北山区近水楼台先得月, 随着跨界交通穿山越岭, 在大珠三角向周边省区辐射过程中、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互动中粤北山区有望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
2.3 武广高铁的开通, 为其旅游业发展锦上添花
2009年, 投资1166亿元、全长1069km、最高时速394km的武广高铁正式通车, 武汉—广州11个小时的车程缩减到3个多小时。武广高铁的通车, 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客运结构和运力舒缓, 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粤湘鄂三省及周边地区生活方式的变革, 广州与武汉之间形成的已不是一日生活圈, 而是半日生活圈。粤北的韶关及清远刚好处在武广高铁的无缝连接点上, 经济受惠中最突出的就是旅游业。一小时内到韶关, 半小时内到清远, 对广州人来说相当有吸引力。粤北重镇韶关, 其旅游产业受惠于武广高铁更为明显。今年以来, 珠三角、港、澳、台及周边省份的旅行社都推出了“乘武广高铁游神奇丹霞”的项目, 倍受市场欢迎, 团队游客大增。统计资料显示, 仅2010年春节期间, 广东丹霞山就接待了旅游团队585个, 同比增长31%, 其中高铁团队占了半壁江山。尤其是港、澳、台等境外游客同比增长高达380%。
2.4“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 为其旅游业开发注入了催化剂
2010年8月2日, “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 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次被“捆绑”为一, 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共同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粤北的丹霞山, 是我国丹霞地貌中唯一以丹霞命名的山脉, 也是6处自然遗产中最典型的一个, 可见其十分独特。丹霞山因“色如渥丹, 灿若明霞”而得名。随着“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 本已是世界地质公园的粤北丹霞山, 将更加声名远扬, 威振全球。申遗成功将大大有助于当地发展旅游, 直接推动丹霞地貌区经济发展, 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目前, 广东丹霞山风景区管委会对申遗成功后的旅游业前景雄心勃勃, 计划“到2010~2012年, 建成面积2km2的高标准、多功能旅游度假区, 包括10个以上四、五星级宾馆, 日接待能力突破4000人, 年创旅游收入28.8亿元人民币。”
2.5 宏观政策的鼎力支持, 使其旅游业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和信心
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的旅游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旅游营销之外, 政府的态度及政策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2010年1月29日, 为推动粤北山区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从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 明确了粤北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工作要求, 为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粤北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 对粤北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指出, 该地区应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要完善粤北山区旅游发展规划, 建设全省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支持韶关建成以“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为重点的知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河源建成以山水生态、客家古邑等为重点的旅游休闲示范区;梅州建成以世界客都、绿色度假等为重点的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清远建成以温泉、漂流等为重点的康体旅游休闲地;云浮建成以禅宗六祖文化、温泉度假等为重点的文化观光休闲地。同时要完善山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完善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及周边省区相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加快粤北山区国道主干线、省际通道二级公路改造和穿城段一级公路改造, 基本实现区域内县道无沙土路。积极推进韶关至贺州铁路、龙川至汕尾、鹰潭至梅州粤境段等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广清、惠河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北江、东江、西江和韩江航道与港口建设;构建广东内河运输黄金水道等等措施。政府对粤北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合理, 目标可期, 措施得力, 支持及时。宏观政策的鼎力支持, 粤北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强的底气和信心。
3 结论
从传统意义上讲, 粤北山区自然条件先天不足。但21世纪的今天, 它却是人们追求休闲、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 连绵的山峦、蜿蜒的秀水则成了大自然对粤北山区最大的恩惠。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建立, 武广高铁的开通, 丹霞申遗成功, 政府扶持政策的及时出台, 天时地利, 粤北山区的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摘要:粤北山区是广东经济最落后的地方, 也是自然生态保存最好的地方。连绵的山峦、蜿蜒的秀水、独特的客家文化、禅宗文化和民族风情构成了多彩的旅游资源。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武广高铁的开通、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 加上政府扶持政策的及时出台, 粤北山区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
关键词:粤北旅游,黄金机遇,政府政策
参考文献
[1]《广东人均经济总量提升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广东省统计局, 2010-03-26.
[2]陈鸿宇, 《多几个视角看粤北》, 南方杂志, 2009-11-19.
[3]郑泽国, 《韶关旅游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旅游报?观察思考, 2010年7月4日.
[4]冶兰英、徐伟林, 《走进魅力韶关领略丹山碧水》, 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