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精选9篇)
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篇1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月20日正式出炉,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意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转型新动能;坚持融合发展,催生制造新模式;坚持分业施策,培育竞争新优势;坚持企业主体,构筑发展新环境。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意见》明确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7项主要任务,包括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在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的任务中。《意见》提出要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
同时,《意见》还提出要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等多项与标准化工作相关的部署安排。
此外,《意见》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和金融政策、强化用地用房等服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等7个方面的政策支撑和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政策落实。
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信息质量;
影响;
策略 ABSTRACT As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every industry is facing the rapi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era of the Interne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supports domestic enterpris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promotes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close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year by year.It is beneficial to faster transmiss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lower transmission distortion rate, but it i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Even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media, enterprises tend to not disclose financial information fully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Therefore,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Internet plus era.This paper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ternet plus the era of manpower,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ternet plus era, explore how to deal with the new busines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under the new era presents.Key words: “Internet plu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nfluence;
Strategy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2 2.1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2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2.2.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2.2.2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 2.2.3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3 2.2.4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 3.“互联网+”技术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4 3.1“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影响 4 3.2“互联网+”对开机信息安全的影响 4 3.3“互联网+”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4 4.“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5 4.1披露方式不充分 5 4.2网络风险性较大 5 4.3会计信息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 6 5.“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措施 6 5.1转变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6 5.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7 5.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7 5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互联网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地推动互联网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目前“互联网+”概念已经深人人心。
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许多方而,例如: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会计信息化应用、远程培训教育也逐渐受到影响,互联网也已成为会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研究背景 “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横向披露和纵向披露。其中,横向披露方式是企业间交换财务信息的一种方式,例如,企业间业务往来所提供的付款单据、销售合同、报价单和供货单等。一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企业双方传递会计信息的程序,便于获取对方会计信息,这既减少了手工录人数据的误差,也加快了彼此传输的速度;
二是互联网技术可以更便捷的货比三家,实现卖家或买家信息共享。纵向披露方式是企业集团自身会计信息的汇总、整理与对比,企业集团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内部财务信息共享,集团内部任何部门均可第一时间了解最新集团财务信息;此外,纵向披露方式可以促使基层财务人员接受集团内部各部门的监督,促进其提供最真实的财务资料,且通过集团共享网络中心最快的提交财务资料,减少中间审批环节。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分为对内与对外,对内为纵向披露方式,对外为横向披露方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探究如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变化人手,综合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企业如何应对新时代下会计信息质量呈现出的新问题。
1.2 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己经越来越依赖电子信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会计系统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影响既有正而影响又有负而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会随着互联网的进化而逐渐演化,“互联网 +“环境对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逐渐呈现一体化的趋势,企业发展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高效率等特点,改变着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影响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如果依旧采用原有的会计模式,显然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而要进行全而改革,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该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会计信息质量受到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构建模型,这对于我国会计工作开启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2.1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那么会计信息质量到底是什么?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质量从不同的角度来蓝,它也有不同的定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使用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质量来分析企业更多的状况,如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
从会计信息披露者角度出发,会计信息应该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披露,而披露这些会计信息的范本就是会计准则。在较早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可靠性、及时性、可行性等。如今,随着对会计领域的逐渐深入,会计透明度成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特征。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2.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地表现了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内容。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核心,不具备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就无从谈起,会计信息质量其他特征就无法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而不是绝对和静止的。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是对于当时发生的经济事项是有效的,而且会计信息与会计人员、会计制度、披露监督体系等等相关,当一方出现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下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在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变化,程序的改进,以前真实的会计信息 在如今可能就会失效,要把握当前时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2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发布的会计信息应该对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是有用的,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受托责任制和决策有用性”为核心,企业应该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负责,对信息使用者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有用的会计信息应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2.2.3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企业在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上要做到及时,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上对报表规定的期限上报,其会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关键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及时性上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某些高科技产业中,企业管理者们更是急切需求实时的信息,那些特定期限的发布的会计信息或延时的会计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会计信息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停变化者的,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及时阶段性地披露会计信息,因为信息使用者们认识只有及时的会计信息才是有效的,过了期限的会计信息是没有价值的。
2.2.4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同一个会计在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是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或者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因为采取了一致的会计核算方法,在同一时期的会计信息也是可以进行比较的。由于我国各地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使用也是不同的,保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与提高竞争力,更有利于我国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作用。
3.“互联网+”技术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1“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十二五”时期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互联网+自从2012年提出、2015年被熟知以来,对各行各业均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会计信息化产业影响主要有:一是会计信息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由传统的信息资源分隔转变为信息资源共享,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新型会计信息产业企业,例如网络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记账企业、云会计等;
二是互联网 +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持,例如XBRL(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集财务报告使用、披露与编制的计算机语言,具有高度汇总、比较、分析与识别功能。如广西农信社2016年已经实现审计信息、财务信息大数据化,并致力于将财务管理模式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有效融合,实现云决策、云资金、云报账协同应用;三是互联网技术可以提升决策质量,决策者为了决策准确性和有效性,更易于将结构化数据、财务数据相结合,但传统会计通过手工进行数据识别,严重影响决策的及时性,而联网技术可以更及时的筛选出决策数据,提升决策质量。
3.2“互联网+”对开机信息安全的影响 目前,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沉淀时间不够,仍未形成完善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行业间缺少数据接口,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具有丢失风险;如果受到“黑客”截取、篡改等窃取商业机密,导致会计信息的安全存在重大隐患;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化带来了会计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在网络信息使用高峰期,例如月初与月末,网络平台会出现“瘫痪”现象,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互联网技术由传统会计信息监管采用事后监督,业务与财务核算趋于同步,变更为事前与事中分析监督,财务先于业务核算,可以指导业务活动;此外,网络技术还将会计信息的监管由静态化监管转变为动态化监管模式。
3.3“互联网+”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是网络传递会计信息较手工记账更为快速有效,互联网+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更好保证;
二是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难以判断,虚拟财务企业为实质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网络信息的“泛滥”为识别重要信息提出了挑战;三是谨慎性和可比性更加明晰,网络技术致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传递的风险加大,对谨慎性的要求更高,而网络技术的失效性致使会计分期假设更加清晰,企业内部横向与纵向比较更加便捷;四是提升了信息的可理解性,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呈现形式,不再局限于表格和文字,采用多样的视频、语音、图片等技术呈现会计信息;五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储存载体为磁性介质,篡改数据变得简单且无痕迹;
另一方面,网络风险使得数据传输变得不可靠。
4.“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4.1披露方式不充分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失真和披露方式不充分是会计质量现状的表现之一。首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是可靠性,但企业实践中,通常为了降低税负成本、粉饰经营业绩等在会计期末进行配比转账,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会计披露方式的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跟上互联网快捷时代,会计核算从手工记账转变为云计算,而报表体系却仍然是现金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结合,缺少非财务信息、风险信息、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二是披露方式过于单一,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一直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设计的初衷是针对企业投资者,并没有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行政管理机关、债权人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的方式和着重点有所差异,因此,披露方式需要因人而异。最后,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信息时效性提高,但信息有效性降低,会计工作的典型特点是滞后性,它明显滞后于业务,传统手工记账填报信息的周期较长,通常本财务报表在下一才能完成,而中期财务报表也会向后延迟,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的获得性趋于便捷,决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泛滥”,决策者需要准确识别信息,否则适得其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有效性。
4.2网络风险性较大 互联网+与机器智能时代的到来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而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着重点是实务性人才培养,缺少素质性人才培养。原来的财务人员缺少计算机操作知识,没有经过“计算机+互联网+会计”的专业培训,而“新一代”财务人员缺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没有经过 “财经法规+电子商务”素质教育。以上均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复合型人才匾乏是互联网时代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3会计信息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 根据2016年某省农村信用联社出台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意见显示:目前,该省农村信用社存在财务信息监管不全、不周、不严的现象,急需加强监管力度,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构建大数据动态监管机制。一是鉴于网络外延的宽泛性,会计师协会及国家相关机构并未能统一下发、制定合理全面的约束文件,立法机制不健全;二是会计主体本身重业务、轻职能的思想过于严重,会计信息处理“家族化”、“亲缘化”泛滥;
三是会计主体内部形成“利益分块”,相关监管文件难以推行与落实,会计主体内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属于财务部”思想严重,难以形成部门联动监督机制。
5.“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措施 5.1转变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转变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是更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集中于财务报表,以文字和表格形式呈现;而在网络经济时代,利益相关者获得信息手段和形式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财务报表,或者直到财务报表出来之后再做决策。因此,会计主体增加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体现于:一是将相关利益者分类,根据不同领导风格的利益相关者以不同数据角度、不同格式披露会计信息;
二是根据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二是自愿披露为主、强制披露为辅。若要提升相关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则要以会计主体披露意愿为主要方式,而少部分信息采用政府等机构强制性披露方式;
三是实行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财务报表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编制不同的财务报表,这种报表是按照行业特征,结合该行业披露信息重点进行设计。
5.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构建“互联网+计算机+会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重视财务人员素质与技能培训,定期跟踪财务人员培训效果和培训空白,招聘环节严格要求计算机、会计与互联网技术水平,并引人经济责任制,将互联网+会计信息领域应用作为考核或奖励指标之一;
二是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实务操作与理论应用结合力度,推动高校着眼于现实需求,调整会计信息教育、会计电算化教育知识结构。三是强化财务人员职业素质教育,以财务制度“三严三实”标准要求财务人员日常作风,即实、高、新、严、细的标准,树立责任、清廉、依法、独立的工作观与价值观,某省农信社在《2016年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研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这—点。
5.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使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障,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创新监管方式,对会计数据传递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引人连续审计方式,以数据风险、软件风险与财务人员素质风险为导向,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采用创新会计信息反馈方式,互联网环境下,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反馈不再经过繁琐的中间环节,通过OA平台直接由相关部门反映至监管部门或者财务主管部门;
三是创新内控制度构建,不仅要聚焦于构建国际领先、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而且要运用“云计算”实现快速准确的监管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对部门运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性;四是创新追责机制,按照谁检查谁落实问责的工作原则,切实抓好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对严重违规行为要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方式严格问责,对屡查屡犯的机构、人员要加大问责力度,防止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避免只问责财务人员与会计系统操作人员而不问责具有审核审批权限的管理人员。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商企业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以及人们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在我国已经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市场竞争之激烈,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水平等一些问题。我国电商企业总体的盈利能力是相对低下的。
电商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就要从各方面入手,无论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还是在长远的发展战略上都要做到细致入微的考虑。并在这个瞬息变化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时不断地发现变化、了解变化,做出相应的对策。总而言之,电商企业要想提高盈利能力,要有变与不变的对策.“变”是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消费者的变化而变化。随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不变”就是要有自己的长远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企业方能走向成功之路。
与此同时本文也存在不足,本文中探讨的电商企业较少,没有对各类电商企业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是零售类电商企业,还有很多B2B、O2O等类电商企业没有探讨。有很多电商企业可能经营状况和盈利模式也有所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些片面。
电商企业未来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近两年国家非常的重视电商在农村的发展。比如在2016年2月6日,《***关于新型城镇建设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和快递建设。农村电商一旦发展完善,它的运营模式和传统的电商又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其盈利能力方面也值得研究。电商企业在拓展农村市场时,如何把握不同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提高其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光志,胡显莉.“互联网+”时代的会计监管制度的思考——从会计变革到会计监管的转变[J].政法论丛,2017(06):118-125.[2]褚志姣,张友娟,刘陆萍.“互联网+”时代会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2017(11):51-52.[3]王贵.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互联网+”对现代会计的影响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7):166.[4]孙玲玲.“互联网+”会计科目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5]胡霄霄.基于“互联网+”的会计发展和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09):184-185.[6]赵扬.A公司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7]张妙凌.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信息质量探究[J].会计师,2017(02):8-10.[8]余锴,陈国民.“互联网+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9):39-40.[9]李萍,韩烁.“互联网+”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16):139-140.[10]薄建奎,刘昀.“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05):88-89.[11]焦萌.“互联网+”对现代会计发展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即将大学毕业,在这毕业前夕,我们所做过的最用心的一次作业大概就是写作论文了。它对于我而言不单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同时在写作期间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还有最珍贵的大学回忆。而论文的完成则少不了老师和室友同学们的帮助。
首先我要感谢的便是我的导师XXX老师,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我。从论文的选题、修改、措辞、定稿等方面,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对进行精心细致的指导,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对任何提出的问题都给予耐心的解答。
最后感谢母校的栽培,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应有的学习环境与各种学习生活设施。最重要的是大学四年中给我们传授知识的教师们,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指导着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教会我们成长。相信多年后我还会记忆犹新,对这里的人和物,都心怀感恩。
探讨互联网地图质量检验 篇3
1 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的特点与类型
互联网地图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地图, 它是指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的基于服务器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的具有实时生成、交互控制、数据搜索、属性标注等特性的电子地图, 包括2维地图、影像地图、3维虚拟现实地图、实景 (街景) 地图等。根据内容互联网地图分为平面地图、影像地图、三维虚拟现实地图、实景 (街景) 地图。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 互联网地图具有快速存取显示、将地图要素分层显示、提供最优路径选择等智能服务、与卫星影像等其他信息源结合而生成新的图种等优点。此外, 互联网地图还能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地图立体化、动态化, 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 并在地图上实现长度、角度、面积等的自动化测量, 具备美观性的同时又不失实用性。
2 质量元素、检查项
由于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具有以上较多的类型, 影响产品的质量因素也比较多。综合分析其成果产品的质量元素主要包含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和公开版地图二类测绘产品的部分质量元素, 概括起来其质量元素主要有图形质量、POI质量、精度元素、内容与功能的适用性共4项。对于具体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可根据技术设计、成果类型或用途等具体情况, 对需检验的质量元素进行调整, 调整的质量元素应适用于批成果内的所有单位成果。各质量元素中包含的检查项是我们检验中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 图形质量表现为地图内容的合法性与主题的符合性, 应对整个地图内容概查, 需要重点检查有:是否表示敏感地物, 各要素是否正确, 要素分类分级的正确程度, 要素综合是否科学合理, 要素关系处理的正确程度, 要素属性的正确程度, 以及要素的现势性, 影像接边重叠带是否模糊或有裂隙, 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 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 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 整饰的正确性。特别针对平面地图而言, 如果涉及中国版图的表示, 则中国版图必须完整, 除中国大陆外, 还应当包括海南岛、台湾岛、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 (2) 兴趣点 (POI) 是互联网地图检查的重点和难点, 互联网地图中包含了大量的兴趣点信息, 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条, 除了全面检查POI内容正确性外, 还要重点检查这些信息的表示是否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和《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的要求, 不能表示涉及军事、国家和公共安全等保密内容。 (3) 互联网地图精度从国家安全保密的角度出发不是越高越好, 精度元素检查项有:地图要素的位置精度, 高程精度, 影像的分辨率。如果我们利用的地理信息数据精度太高, 我们必须通过数据的相关处理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 (4) 内容与功能的适用性质量主要包括以下检查项:地图内容能否满足地图的用途, 系统功能的可靠性、一致性, 数据搜索、属性标注等各项功能的正确程度, 系统功能的安全性和地图内容的保密性, 界面的友好性。
3 检验方法
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的质量元素特点,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检验。
(1) 计算机自动检查: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和判断结果, 如按照《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 (试行) 》中不得表示内容的关键词搜索POI数据中有关“部队、武器库、射击场、试验场、仓库、气象台站、监狱、变电站、自来水厂”等安全保密审查内容检查, 通过软件进行逻辑一致性的检查、值域的检查、各类统计计算等。 (2) 数据比对检查:与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类专题数据等参考数据比对, 确定被检查数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 人机交换检查:在检查某些质量特性时, 计算机自动检查出的差错不一定是真正的差错, 人工对软件检查出的差错进行甄别, 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差错的遗漏, 又能弥补计算机判断不完全准确的缺陷。 (4) 人工检查:手动检查不能通过计算机辅助检查的项目。
4 质量评定
国家测绘局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发布了《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两项测绘产品检验标准, 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依据《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质量评定较为科学。
(1) 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计算各质量元素分值 (当质量元素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时, 不计算分值, 该质量元素为不合格) 。这一点我们主要关注两方面内容, 首先要有较为科学的确定质量元素分值的调整系数, 根据项目要素总数和项目产值数确定调整系数的优缺点, 考虑到很多互联网地图服务项目直接利用相关数据的情况比较多, 按照项目产值的多少确定调整系数比较合适。其次由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质量评定标准暂时没有国家标准出台, 我们要把质量检验的重点放在严格控制A类错漏方面, 如果仅是A类错漏以外的其他类错漏累计分值在合格线临界值的, 我们要慎重对待。
(2) 跟据质量元素分值, 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分值, 见公式 (1)
根据公式 (1) 的结果, 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这种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方法也就是取单位成果质量元素中最低分值作为单位成果的质量分。
式中:
S为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
Si为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
min为最小值;
n为质量元素的总数。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高速发展, 其服务类型越来越多,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 例如百度等多家单位开发通过无线互联网络的手机互联网地图服务等。随着分工协作的不断深入, 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地图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地图服务商和增值服务商相对独立, 但对于产品检验和评定是针对最终产品满足国家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怎样科学地检验和公证地评定, 促进互联网地图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地图的质量为研究对象, 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的特点与类型, 进而分析了质量元素、检查项和错漏类型, 在此基础上, 笔者对互联网地图检验和质量评定的一些看法,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互联网,地图,质量元素,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文玮.地图质量检验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3:55-57.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 篇4
模拟移动通信 1G
数字移动通信 2G 多媒体移动通信 3G
2001 年全球第一个3G 商用网络在日本正式部署,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 推出了基于WCDMA 的FOMA 服务。世界大多数国家在2005 年开始实现3G 服务商用。
2000 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唐、华为、摩托罗拉、西门子和北电,八 家移动通信的领先企业共同发起并成立了TD-SCDMA 论坛,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TD-SCDMA 是ITU 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
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是中国电信产业有史以来第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 成功纳入国际通信标准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在数字化后功率已经大大降低,而且它的辐射强度和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基站距离越远,信号强度越低,手机发射功率就会越大,而手机的这种辐射对身体的影响会比基站大得
TD-LTE-A是由我国政府主导、大唐电信集团拥有核心基础专利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 3G国际标准的后续演进。TD-LTE-A相比于3G,其技术优势体现在速率、时延和频谱利用率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国内外移动通信企业的青睐
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篇5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现状
1. 高职教学内容体现开放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通过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较好地体验参与式教学, 及时地了解多种教育资讯,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 便于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正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实现了一对一同步教学模式, 比如泛雅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的建立, 整合了多种教学资源, 学生可在平台中查找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课题讨论、向老师提交问题等。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交互式学习的方式正好迎合职业教育的需求,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体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 同时也包括多种研究成果的共享。随着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逐步发展, 高职课程的知识结构也逐渐呈现出实时性的特点,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地学习, 与其他学者在线上进行交流和研讨, 从而获取优质的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育科研成果,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效率。最后, 将这些教育资讯传达给学生, 实现了资源共享。
2. 高职教学模式呈现多样性
微课、慕课自2008年以来迅速发展普及, 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应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创新型教学模式,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传统的多对一的课内交流逐渐转变成一对一的实时交流。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教学, 微课学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让教师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有的放矢地组织个性化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教师控制课堂的特权, 代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式学习。学生的自由度更高, 选择面更广, 可以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 互动性更强,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3. 高职教育向大众化、终身化教育延伸,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
社会发展不断地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 只有不断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要求人们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在职学习、终身学习。网络教育的跨地域、跨时空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知识的需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快捷性和趣味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高职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 很好地把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 满足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社会需求。
二、我国高职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传统教育体制束缚学校发展
由于受到各级政府的严格限制,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行政色彩浓重, 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校内管理人员与专任教师比例失衡, 依靠单纯的工资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 很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 学校行政机构设置臃肿, 办事效率低, 很多部门不能合理有效的进行分工, 部门衔接性差, 给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增加了障碍。
2. 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之一就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 然而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缺乏以社会需求导向的质量评价标准。相对于高等院校精英教育, 大众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高职院校教育系统封闭, 部分院校仍然以刻板的教条规定为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 没有以市场导向 (相对就业率) 和顾客评价 (用人单位、学生) 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标准, 也缺乏依据不同学生的各自特性, 以学生的能力提高和自由发展意识, 分类分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
3. 制约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发挥
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的传统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片面理解, 突出教师的演技, 忽视教师的导技。实际上教师应集导与演于一身。不仅要使自我意图活起来, 还要使学生活起来。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信息的直接交流, 情感交融, 构成特殊的课堂气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 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具体表现为教师威信、教师的传授和指导方式、教师的课堂调控等。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学习的主体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机、认知方式等。
传统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且偏重已有知识的传授, 忽视新的知识开拓, 偏重抽象理论思维, 忽视实践运用。这些弊端在普通高等教育中都属于应该改革的问题,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更应该抛弃。
三、网络时代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途径
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树立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
观念是质量管理和提升的基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必须在正确的质量观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管理者紧跟世界潮流, 及时掌握当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态, 与时俱进, 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 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
教学设施得以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仅要提供足够和必要的硬件教学场所, 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训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中心, 而且也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微课、慕课这些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通过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的开发, 倒逼教师不断的学习, 进行教学改革, 推进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教学现场活动的创造性发挥。教师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方式, 通过图、文、音、视等要素构成的教学影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获取深刻的感谢认知, 再通过信息交互性、信息采呈性和信息丰富性的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时跟踪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接收学习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方案,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因材施教。
3. 校企融合共育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密切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专业开设的课程和课程的实施应该紧密围绕行业企业, 特别是知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在“互联网+”时代,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校企融, 和知名大企业密切合作, 成立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双主体学院, 做好产学研的对接, 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为前提, 做到校企融合共育人才。
4.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 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不是教师个人单打独斗能做到的, 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是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通过教学团队相互合作、教研相长、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努力来建设。同时, 青年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那里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 优秀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较大提升, 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必须体现这一特征。在互联网时代,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团队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技能训练, 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结论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其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 大规模、开放性、互动性、灵活自主性,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的冲击,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该积极适应这种新形势, 及时调整教育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的现状, 接着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最后着重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霍海霞.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1:228-229.
[2]陈光海, 韩晋川, 汪应.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J].科技展望, 2015, 03:172+174.
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篇6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 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些年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也逐渐凸显了一些问题, 比如, 互联网的安全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服务质量跟不上人们的节奏, 互联网的管理实施非常困难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互联网的网络环境较设计之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用户的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涌现, 人们对互联网的带宽问题和服务的业务方面又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 因此之间存在很多的矛盾和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发展, 依赖于整个互联网体系的层次结构的改变和完善。这就要求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人才在现有的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和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 不断满足当前人们对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一、下一代互联网体面临的安全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1.1安全问题
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瞩目。近年来, 互联网上发生的安全事件可谓数不胜数, 网络犯罪问题、黑客事件、隐私的泄露等等事件层出不穷。在日常上网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网站被黑客袭击或者某著名人物的一些隐私被挖掘出来等等。在当前, 互联网上无疑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但是许多的安全问题并不全是由互联网本身带来的, 很多病毒或者垃圾都是带有病毒的局域网或者个人电脑有意或无意连接到互联网上造成的。所以, 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传统的网络问题, 还要考虑到电脑的操作系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除了从技术层面上考虑互联网安全的问题外, 还要考虑到人的行为因素。从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入手, 对互联网使用者进行一些较为全面的安全认证,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考量。
1.2服务质量
互联网的服务质量问题关系到各方面。首先是硬件问题,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在互联网上使用的网络设备各种各样, 各种产品的性能也是千差万别, 这就给互联网的统一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困难。其次就是软件问题, 为了满足当代人们的各种需要, 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和协议, 这些软件和协议的加入导致互联网的身躯日益庞大, 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交织在一起加重了互联网处理信息的难度, 在分布式控制平面中的决策更加难以预测。这些问题都是导致互联网可控性变差的原因, 怎样开发有效的算法实现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3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制约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存的互联网兼容性还是比较好的, 很多底层的技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应用, 而且互联网与随后产生的光纤技术和局域网也可以实现很好的结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 人们对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比如带宽问题, 网速问题, 如何拓展使用的带宽以及怎样提高带宽的利用率都是未来网络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移动通信的出现拓展了人们视野, 使人们能在移动中进行通信。互联网也逐渐向移动性发展, 现在很多的手持设备都具有随时随地上网的功能, 由此可见未来的网络发展肯定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和各种电子技术的支持。
二、应对下一代互联网体安全和服务质量等问题的对策
2.1完善安全体系
保证网络安全的手段大体可以分为四种:防御、检测恢复、可生存性以及威慑。目前广泛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加密和访问控制两种防御机制, 所谓的加密在原理上实际上是使用数学里面的一些排列组合使符号产生特定的含义, 这种重新组织好的数据信息, 必须使用相应的解密规则进行拆分组合后才能让接收者明白其中包含的意思。目前的加密技术还是比较发达的, 加密的密码也是五花八门, 其他人想破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访问控制主要是用来进行防止网络用户在不经许可的条件下使用资源。目前的访问控制主要有自主类型和强制类型等。使用防御手段可以阻止大部分现存的黑客攻击和一些常见的病毒等并消除一部分网络中潜在的威胁, 因此, 在访问控制技术上进一步研究, 尽可能的将潜在的威胁消灭非常重要。
在现今, 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体系架构在学术界和业界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也没有具体确定。目前对拒绝服务 (DoS) 攻击的防御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的一个热点, 这些研究大多提出在网络中的某些关键点上增加对数据包的控制能力。然而, 虽然防御DoS攻击是目前互联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却不是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全部。我们认为, 对互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应该跳出传统的研究思路, 借鉴系统可信性的概念, 将传统孤立的研究内容融合到网络可信这一目标下, 构建可信网络体系结构。
2.2防御方案
从攻击对互联网用户产生的后果来看, 现存的攻击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破坏性攻击, 这种攻击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备或者系统软件进行攻击和破坏, 使用户的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第二种便是资源消耗性攻击, 这种攻击通过消耗受害者的资源来达到干扰用户工作的目的。对于这些攻击, 目前可以采取在离攻击源最近的路由器附近设置一些过滤器来阻止攻击的进行, 或者采用拥塞控制机制对业务进行流量控制。同时, 互联网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防御方案, 下载一些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目前的360杀毒软件和金山毒霸等杀毒软件对互联网上一些常见的病毒和蠕虫能快速地阻止和杀灭。防御方案的建立需要联合互联网用户共同努力将黑客病毒等打击和消灭, 积极的将病毒消灭在未爆发的状态, 将被动的组织和维护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状态改变为积极主动的防御状态, 尽量避免给用户和网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2.3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重要性,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将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使用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和应用范围。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以往人们不敢想象的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等。但是像视频会议这些多媒体信息包含各种不同格式的信息, 包括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等等, 怎样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等一系列操作都是很复杂的技术, 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研究。而且多媒体信息由于信息量较大, 占据的网络带宽资源也会比较多, 其传送的质量和速度也必然受到影响, 在接收端是否能正确清晰地接收这些多媒体信息都应该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互联网服务质量。
三、结语
通过研究和分析下一代互联网在网络安全技术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我们提出了通过一系列的完善措施来保证互联网的安全可靠和优质服务问题。本文从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核心问题上入手, 改变过去单一的防御措施和围堵模式机制, 从资源的外部进行非法行为进行围攻和防御, 从单纯的被动防御策略改为积极主动的预防策略, 从而能很好的组织外部进攻。从互联网系统上的各个环节的脆弱部分加入防御机制, 采取技术手段, 保障互联网安全持续的为人们提供服务。这也是我们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就必须在现存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重新思考互联网的设计原则, 完善安全体系, 研究更好的防御体系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技术体验和优势, 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互联网要求越来越高, 现存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像安全性能差、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等等。现今对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上进行研究和改革, 使其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篇7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 网络购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降低了人们的购物成本, 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但网络购物市场中商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 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务投诉近50180起, 同比增长21.32%。而退款问题、网络售假、虚假促销、网络诈骗、质量问题、退换货物、订单取消、发货迟缓、账户被盗、售后服务为“2014年十大网络购物热点投诉问题”。
由于互联网这一媒介独有的特性所造成的与传统购物的诸多差异, 以及客观上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 如何加强网络购物中有形产品质量的管理, 提升电商企业质量管控能力, 发挥政企联动优势, 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 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商品质量问题发生机理分析
1.1 网络购物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性, 是网络购物中发生商品质量问题根源之一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 不对称信息可分为隐匿信息和隐匿行动。隐匿信息是指签约前了解更多信息的卖方可能隐匿真实的身份信息和提供虚假的产品信息, 此种情况下, 买方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即为“逆向选择”;隐匿行动对应道德风险, 是指签约后卖方出现合同违约、合同欺诈等卸责行为, 以及向买方提供低于所承诺质量的产品。而网络购物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 买方担心卖方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能履行承诺, 因此更容易采取逆向选择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卖方则为获取更多收益, 出现合同违约、欺诈和不守信的行为来变相剥削买方。买方的逆向选择和卖方的道德风险直接导致网络购物市场中低质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1.2 电商平台商家素质不一, 电商平台监管缺失, 是产生电商产品质量问题根源之二
由于该网站本身存在质量、诚信等问题, 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网站。网上产品质量信息披露、质量信用等制度不完善, 目前平台类电商是用户投诉的热点, 或是因电商平台入驻商家多, 经营素质不一, 服务质量和诚信度不高。是由于网络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的卖方道德风险, 传统产品质量监管手段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相适应, 对平台电商监管缺失也是导致用户投诉量大的重要因素。同时, 目前对网络管理的制度尚存在缺陷,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管也并不完善。
1.3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是网络购物中发生商品质量问题的根源之三
我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尚处于网络监管空白的尴尬时期。网络购物平台对违约欺诈行为的惩罚可能未按规定执行, 而对此的政府监管并不及时, 由于政府监管机构的行政区划、以及监管手段的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所限, 对于网络购物这种虚拟的、跨区域的商品质量监管工作, 目前仍面临诸多难题。
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管控措施对策
网络购物中的商品质量监管措施, 根本上是要缓解网络购物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具体措施包括更为有效和全面的在线信誉机制、对卖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信息传递手段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 杜绝买方逆向选择和卖方道德风险的发生。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管控是由政府监管机构、网络购物平台、卖方在内的三级管控体系。
2.1 整合社交媒体资源, 搭建社交网络的对话平台
在网络购物生态系统中, 政府监管职能指的是, 政府要监督管理各参与方的不合理行为, 尤其是网络欺诈、网上信息泄露等行为, 净化电子交易市场, 保证网络正效益实现。通过整合社交媒体, 加强网络信息在社区的流动, 积极搭建政府与网民间的交流平台, 了解民众诉求, 发布及时信息, 回应群众质疑, 解决电子商务网络群体性事件。
目前,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变就是网络群众表达意愿到表达愤怒心理转化的过程, 这就要求政府搭建起网络对话平台, 畅通群众诉求的渠道。对于品牌购物网站来讲, 应把其购物功能、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进行深层次的整合。通过信息的流动性, 增强消费者信息检索能力和认知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对购物网站的服务感知。消费者之间在腾讯网、新浪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虚拟空间构建自己的朋友圈, 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社区可以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 对他人的购物具有参考价值。购物平台社区的构建也会增强网络口碑的传播, 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信任和品牌资产。
2.2 建立网络实名等制度, 加强电商平台管理
第三电商平台不能以无权监管或行业难题来推卸责任, 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对驻店商家的管理:第一, 所有入驻电商平台商家都必须实名登记, 电商平台对电商商家的销售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促使电商平台尽最大责任和力量解决其存在的问题;第二, 提升商品质量是卖方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所必然要承担起的责任, 要电商平台要降低商品质量不确定性, 促进网络购物的顺利达成;第三, 精心筛选供应商, 不仅对网站的品牌还是产品的品牌都要维护好, 慎重选择供货源头;第四, 设置严格惩罚制度。通过不定期的抽查, 对于没有假货的或是一年没有假货投诉的商家, 设置奖励制度。
2.3 完善政府对网络购物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的相关法律政策
政府进行质量监管的主要工作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制修订和监管实施。具体手段有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两种。
(1)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宏观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如加大力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与网络购物在线信誉系统形成有效关联, 相互促进;加强交通运输、金融管理等领域的规范和创新, 进一步优化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在线支付的大环境。
(2) 微观监管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日常监管对网络购物平台、卖方等在整个电子交易过程中的市场活动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对卖方准入条件做出统一规定, 便于买方了解卖方的性质、地区等信息;制定商品质量检验政策及细则, 质量监督部门对商品进行抽检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等。
3 结束语
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是电子商务经营者、用户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提出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电子商务网络监管, 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的产品质量三层管理模型, 通过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保障能力, 助力电商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进而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市场不断繁荣壮大, 产品质量问题投诉也成直线增长, 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电子商务产品监管, 整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问题, 助力电商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管控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集团.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年度监测报告[R].简版.2014-2015[R].2015
[2]陈红丽, 缪瑞, 编.商品检验与质量认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邓于仁.质量技术监督概论[M].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4]邓倩.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3.
[5]杜宏.C2C电子商务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博弃分析[J].企业经济, 2010 (5) :40-42.
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篇8
1. 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图书馆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高职院校招生形势越来越严峻, 相应的生源质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下降, 对图书馆的需求不高, 使用不勤。具体表现在:
1.1 使用图书馆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说, 没有真正去图书馆借阅过图书。根据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借阅资料显示,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真正借阅过图书, 或者说没有借阅过相关专业方向的图书期刊及相关电子资料。
1.2 应用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 图书馆的整体利用率较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并不仅是借阅图书这一项功能。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有电子的渠道。除了传统图书之外, 还有电子的数据库、图书、期刊杂志等资料。但使用图书馆的学生一般只会使用其中的一两种功能, 比如借阅图书、看杂志、看电子期刊等, 并没有真正把图书馆功能利用起来。
2. 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图书馆现状分析
学生利用图书馆不积极, 图书馆利用率不高, 有学生的原因, 更多的是图书馆的发展没有能够合适社会和时代的变革。
2.1 学生的求知欲有所欠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以后, 学习的积极性与中学相比, 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对专业的认知不足, 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不充分, 加之大学管理方式的变化, 相当多的学生求知欲有所欠缺, 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
2.2 学生对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图书馆是每个学校都有的, 人人都知道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很多学校并不会专门介绍图书馆的情况, 学生也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 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才知道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由于每个学生的接触面和理解不同, 必然只能在他们理解的范围内去使用图书馆, 难以正常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实现图书馆的功能。
2.3 图书馆提供的功能和表现方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
图书馆从字面来看, 就是以图书、期刊、杂志、报纸为主要内容来发挥作用的。但现代社会知识膨胀、表现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 在传统图书的基础上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们对传统的形式并不太满意, 更愿意以新的方式去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有些程度上开始应用互联网, 但实际更多浮于表面, 没有能够真正为学生服务。
3.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互联网对比的优劣势
高职类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去分析图书馆与互联网的优劣势, 具体对比如下。从专业性上, 图书馆都是根据教与学的需要来合理选择相关图书期刊, 更能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互联网内容更多, 但相对比较乱, 获取真正专业的知识需要更多的能力, 同时网络环境下, 信息数据的真实性需要自己的甄别。从时效性上, 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由于从编写到出版有一定的时间, 所以有些知识落后于最新的发展, 而互联网, 则可以根据当前的发展及时更新。从表现方式上, 图书馆主要是以纸质的图书期刊为主, 辅助一些电子数据库。而互联网则跟随时代的步伐, 以日新月异的更能够让人接受的方式来表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从使用体验上, 图书馆以纸质为基础的图书期刊并不能满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
4. 提升图书馆学生服务质量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图书馆的发展并没有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以提升服务质量。
4.1 通过多种方式, 加强图书馆的宣传, 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
学生入学之初, 老师要进行图书馆使用的引导, 让学生知道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每学期设立图书文化方面的节日, 加强同学们对图书馆的认知。同时, 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特点, 开设图书馆的微博、微信和论坛等, 并且图书馆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运营, 提高图书馆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2 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改造传统图书馆, 提升学生服务的质量。
4.2.1在传统图书馆纸质基础上, 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 完成电子图书馆平台建设。平台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阅览、专业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相关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电子手段, 方便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图书馆。4.2.2在传统专业相关图书期刊资料基础上, 扩充专业知识内容。同时注意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 将不同的专业形成体系, 以多媒体等新兴方式, 展示知识内容。同时对别的专业有兴趣, 也可以较系统去学习相关的资料。4.2.3加强图书馆电子化管理水平。图书馆从原来的纸质管理方式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经历了几步,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以条码为主要的管理手段, 后台通过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图书馆的电子化, 线下要以当前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线上以互联网为中心, 后台加强数据库系统建设, 既要方便学生使用, 同时也要及时把握学生的需求和使用情况, 以便提高服务水平。4.2.4应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学生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从互联网时代来说, 能够吸引人的最终还要看体验。
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篇9
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信息量大,且工程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较高[1]。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是全过程、全时段的连续不断过程,管理只可能对建造过程进行间断的“点”式检验、控制和协调。如何真实、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尤其是关键节点质量就成为建设工程的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常规采用的传统手工记录等信息输入、处理方式工作效率低、消耗成本高、人力投入多并且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基于移动互联的远程质量控制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信息输入和处理的不足,并且能够发挥移动互联便捷、高效、及时的特点,更好地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工程实际情况与移动网络信息系统相结合,真实、有效、准确的记录和反映建造过程;另一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做出预案和可行方案,并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及时地提醒和指导质量控制人员,使得工程质量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1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特点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量的质量数据及信息不断出现,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信息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第二,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实际工程中,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新的质量控制方法也越来越力不从心;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对于工程信息和透明度要求也不断提高,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加强。这些都使得传统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当前工程变革的新需求。
基于移动互联的质量控制以及其对应的基于移动互联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将在工程质量控制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1实现高效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能够将各个质量节点的控制信息及时高效地传输、收集、整理、分析,节约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极大保证了工程质量信息的真实性,使得工程各部门机构能够极大地实现信息共享,为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便利的资源条件,提升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时性。通过对工程质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更正。
1.2保证质量监督,落实质量责任
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能够在工程质量控制节点实现质量信息的有效收集、传递、储存,方便工程质量的规范、管理、监督;而且,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工程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分别将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工程质量参与人,有效地落实质量责任制;第三,基于移动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还可以方便地将质量监督人的行为记录下来,可以有效地避免监督程序不合理、监督过程不规范,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
1.3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工程效率
传统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普遍具有主观和随意性,而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能够清晰记录每一质量控制环节具体情况,保障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责任的实现;另外,基于移动的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的信息传递、存储方便,便于事后纠察,能够有效实现对每个质量节点的全面监控。
1.4推进信息公开,实现信息透明
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工程质量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处理,并且能够方面地对工程质量数据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共享,能够使工程质量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从而减少各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互联技术对工程质量信息更加方便直接实现对接,从而推动信息公开,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的发生。
2基于移动互联的质量控制节点分析
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对工程质量信息进行采集、传输,这就需要将工程质量信息与工程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和重新安排质量控制点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方式。
基于移动互联的质量控制点监控,就是以工序质量控制节点为基础,将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重要质量控制节点全面整合,并附加时间、空间、气象等信息,为工程提供真实、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信息。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节点不仅要包含原有纸质媒介的信息内容,还要对质量节点的信息属性进行重新分析,添入新的属性项,如施工关键工法、隐蔽前影视资料等等,还可以加入操作人员附属属性,以适应移动互联的需求。
我们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节点为例,来描述基于移动互联的质量控制节点输入和生成,表1描述的是质量控制节点信息输入,图1描述的是信息封装方式。
不同的质量控制层级、不同质量侧重点的人员需要对同一个质量控制节点输入各自的质量情况,通过程序上传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节点。如质检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工程部主管等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后,系统自动筛选出所选工程节点的质量检查任务,管理人员根据任务进行质量监督、核查,对工程质量控制节点发表意见,并上传检查资料和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作为本次质量监督检查的佐证,系统终端可以自动附加空间、时间、气象等相关数据,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节点,并逐级上报,并传入系统。
3基于移动互联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建构
相比于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有如下特点:(1)质量信息内容多样化,内容纷繁复杂,数据资源数量巨大,要求在工程质量关键节点信息全面、全覆盖;(2)传递速度要求高,质量信息多为图像、音频、视频资料,传递方式采用移动终端,无论是进行质量信息的传输还是下载都需要良好的数据传输速度作保障;(3)安全性要求较高,工程质量信息资料需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相关操作,需要相应的授权验证机制来保障;(4)数据类型复杂,数据处理难度大,工程质量信息多为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需要通过云存储、云计算等新型方式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对移动互联工程质量信息系统特点的描述,可以看出: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信息系统不仅仅单纯是一种网络技术或者工程管理技术,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工程质量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的效率化、系统化、规范化。
对此,我们利用已经存在的移动4G网络和Android平台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以图2的方式建立系统。
系统采用Android语言技术的多层次的构件组成。系统采用D/B三层服务服务形式,隔离开信息输入和信息计算,以保证数据安全性。系统利用Android技术,统一终端和服务器联系,利用云计算,部分事务可以在移动端完成,部分事务可以在低级服务器完成,主要事务利用云计算在管理服务器完成,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灵活性,也能确保数据安全。另外,采用密码算法、数字签名、随机密码分配等技术保证信息技术安全。
4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控制周期长、专业性强、数据繁多。基于移动互联的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工程质量控制中诸如时效性差、信息失真等问题,有利于确保项目质量。虽然云计算、云储存、网络化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刚刚起步,但相信随着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认识以及实际案例的增多,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对工程质量远程控制势必全面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高爱民,张长林.公路工程工序质量节点实时监控体系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学,2012,30(12):1773-1777.
[2]梁洪权.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施可登,吴国忠,司徒敏.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MS)的开发及应用探讨[J].华东电力,2003(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