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模式

2024-06-07

养殖管理模式(通用12篇)

养殖管理模式 篇1

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 畜产品匮乏、限量供应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性改变, 肉类、禽蛋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配合饲料、饲养管理、青贮氨化等技术, 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造。畜禽个体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勺泔水一把糠, 一头猪养一年”已成为历史。但目前发展畜牧业仍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从源头上解决“放心肉”问题, 二是有效抵御畜禽疫病, 三是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破解上述三大难题,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1 传统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1.1 传统养殖业模式的弊端

1.1.1 传统养殖模式规模小, 使养殖业常常大起大落。

1.1.2 传统养殖模式科技含量低, 资源转化率低, 生产效率低。

1.2 传统养殖模式的优势

1.2.1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 这是机械化饲养绝对做不到的, 尤其传统养猪、养牛。

1.2.2更能承受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冲击, 船小好掉头, 当猪肉价格下跌, 农户就可以少养或不养而改为养牛或养鸡, 但是如果一万头场少养一些就要亏本, 同时房屋及设备的折旧、维修、工人的工资仍要支出, 处境就会相当困难。

2 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2.1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优势

2.1.1根据不同区域市场, 在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养育不同的畜禽品种, 如追求“长得快、产量高”, 或瘦肉率高, 或抗病力强, 或风味浓郁等。

2.1.2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排泄物, 即畜禽粪便;二是废弃物, 主要是病死畜禽。通过规模化养殖场建设, 常能妥善处理畜禽排泄物及病死动物的处理问题, 杜绝随意排放、到处乱扔, 改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2.1.3通过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 强制要求用药规范、含药饲料使用规范、防疫技术规范等, 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残留、细菌等的病原污染。

3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应当防止的问题

3.1 场选址方面

如果在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圈舍建造、废弃物处理、人流物流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设计和管理, 小区随时会成为疾病疫源地, 所带来的损失、危害更大。如, 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有的建在主干道两旁或离庭院很近, 有的离人饮用水源不远, 有的圈舍间距太近, 有的没有消毒设施, 有的粪便到处堆积等等, 这些都会成为疫病流行的隐患。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愈发关心自我的生存状况, “民以食为天”, 食物安全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二噁英事件、瘦肉精事件、禽流感、药物残留等有关话题, 使畜产品的消费蒙上了一层阴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 就是要从生产源头开始, 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入手, 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 把技术标准融化在生产操作过程中,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合理用药, 不滥用药物, 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3.2 规划布局方面

3.2.1有的小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 人流、车流、物流多, 噪音大, 影响畜禽生产, 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有的为了方便生活, 选址离居民点很近, 交叉污染严重;有的因集中调地困难, 允许养殖户把场建在责任田里;有的因陋就简, 不加改造地把小区建在低洼湿地, 不利排水, 疫病多发;还有的小区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等厂矿附近, 使小区空气和水流受到严重污染, 后患无穷。

3.2.2不少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建场规模大小不一, 建场方向不一, 有东向, 有西向, 有高有矮, 五花八门。

3.2.3 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 猪、鸡、牛、羊什么场都有, 有的甚至一场多畜。

3.2.4由于大多数小区是以农户为投资主体, 因受资金或其它条件限制, 有些户已投入生产, 有些户才开始土建, 战线拉得过长, 小区内各场建设步调不一。给统一防病和统一销售畜产品带来不便, 对生产经营十分不利。

3.2.5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场为家”, 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 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 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 畜舍过于低矮, 窗户少而小, 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 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3.2.6生产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养殖小区防疫制度不健全, 小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 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 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 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 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 有的饲养户图省事, 该防的病不防, 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 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 甚至造成疫情扩散;二是养殖小区组织管理不规范, 无专人负责协调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 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 小区内没有自己统一组织, 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 各讨方便, 导致生产秩序混乱, 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内部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 消毒设施欠缺, 畜禽粪便乱堆, 病死畜禽乱扔, 购销者随便出入。

规模化养殖场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生产形式, 它不能靠数量的扩张, 而是要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基地。无论是技术推广机构, 还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 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 依靠科技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水平。

摘要: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传统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为了推进标准化养殖的发展, 投入了大力的人力物力, 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效益及政策效应, 文章对传统养殖模式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应当防止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利弊分析

养殖管理模式 篇2

面对水资源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这时水产养殖业需开展生态养殖,并制定完善的规划,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所谓的生态养殖其实指的是恰当运用土地资源,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垃圾给环境构成的影响。应该围绕市场需求,明确生态养殖建设的目的,结合水域生物承载力,以及形成各种水产养殖区域的发展趋势,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对于大型养殖而言,应该形成能够循环的生态养殖方式,经过“种-养-种”的养殖方式来降低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其中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渔业是非常生态的养殖模式,能够实现循环运用,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需要把养殖业与其他行业实现有效整合,建立循环式的养殖体系,提高集约化养殖程度,进而有助于保障经济和生态效益。

2.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水产养殖业需积极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学习新的养殖方式,实现观念和技术的更新。同时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增强水产养殖整体生产的水平。这时需要进行水产养殖基础设施与支持体系的调查工作,整体了解所在区域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合理的养殖规划,进而能够实现养殖业发展的科学指导。面对养殖业出现的一些问题,需扩大水产养殖空间同时,实现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养殖池塘规范化的改造,以及推动循环水工厂、网箱养殖等建设,实现养殖的自动化与机械化,从而有助于提升整体生产的水平,保障食品的安全。

2.3形成长久的科技投入机制

对于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需要形成完善和长久的科技投入机制,推动养殖业的科学化进展。对于养殖人员而言,需要具备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水平。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资金力度,拓展体系建设的品种,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实现和科技的有效结合与运用。以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通过消耗能源的方式,进而给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以及加重了水产养殖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对此,应该借助科学技术来进行相应的畜牧业工作,实现科学设备与技术的使用,保障养殖的经济效益。关于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家庭散养的形态,出现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以及抗风险水平不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当前存在的不足在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养殖品牌,这就需要促进养殖业实现科学化的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并促进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环节的有序进行。

2.4健全水产养殖管理体系

相关部门应将生态系统养殖理论作为前提,对养殖和水域运用许可证的发放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实现统一管理。同时在进行证书发放之前,相关科研部门应该针对养殖水域开展容纳量的评估工作,这样政府部门可以结合评估的结论,来表明相应的养殖类型、方法以及密度等关键信息,进而能够避免养殖人员随意加大养殖密度的情况发生,并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总之,我国水产养殖业需积极推动生态养殖,开展新的养殖模式,保障养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养殖人员需形成生态养殖意识,并做好防灾防病的工作,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的投入,健全养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于会国,梁振林,马龙鸿.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概念及其发展要求[J].中国渔业经济,(05).

[2]吴淑勤.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水产,(01).

黄鳝养殖的水草管理 篇3

一、网箱水草(水花生)的管理

1.水花生的病虫害防治。水花生的茎叶鲜嫩且无异味,一些地区的养殖者甚至割取水花生做牲畜的饲料。鲜嫩的水花生也容易招来害虫,养殖者在进行黄鳝养殖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治。危害水花生的害虫有两类:一类是昆虫类的小虫,另一类是近似于螨类的害虫。

昆虫类的小虫危害水花生非常迅速,从发现到把大部分的叶片吃光,一般只需3~5天。养殖户一旦发现个别网箱内的水花生叶片出现大量孔洞时,就要立即用药物进行杀灭。比较方便的药物是杀灭黄鳝蚂蝗的“鳝宝水虫清”。使用方法是:取“鳝宝水虫清”10毫升,兑水20~30公斤,于傍晚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洒药液时以将水花生叶片喷湿为准,尽量避免将药液喷洒到水里。池塘四周有水花生生长的,也应进行喷洒。该类害虫通常在每年8月份危害水花生,部分地区可能有所提前,养殖户一旦发现该虫危害,最好在首次施药后,间隔20天左右再补喷一次,或者在整个易发生虫害的月份,每隔20天左右安排施药一次。

另一类虫害,一般是在水花生的叶片形成白点,最后导致水花生枯死。由于此类危害相对比较少见,养殖者通常不需要进行预防。一旦发现,应及时与当地兽医站取得联系,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药物杀灭。

2.防水花生开花。水花生生长到一个阶段,容易开花并老化。养殖者在发现网箱中的水花生即将开花时,可以将网箱内的水花生先割去1/3的面积,使用新割回的嫩苗进行铺设。若过一段时间原来的水花生开花老化,新投入的嫩苗一般已经可以覆盖半个网箱,此时将老化的水花生捞出,让新投的水花生苗继续生长即可。也可将网箱一头拉去20%的水花生,将另一头的水花生按倒在水面让其发芽,过10天左右再拉去20%的水花生,这样在9月中下旬网箱里就全部是新水花生了,并且厚度适中。9月下旬后不再动水花生,否则会导致黄鳝摄食量迅速下降,影响越冬效果。

3.水花生生长太旺盛。发现网箱内的水花生生长过高,甚至伸出网箱,应将生长过高的水花生及时割掉。网箱内的水花生只要可以覆盖80%以上的水面即可。水花生在网箱内的厚度以10~30厘米为宜。对于生长过于紧密的网箱,可以从网箱的一侧割去部分水花生,以保证水花生透气性好,不影响黄鳝的活动。

二、水泥池水草(水葫芦)的管理

1.水葫芦过密的管理。在黄鳝养殖池中,如果水葫芦生长过密,植株间为了争夺阳光,就会拼命长高,同时下面的根须会老化断掉,不利于黄鳝栖息。为此,对于生长过密的水葫芦,要及时进行清理。夏季水葫芦生长较快,更应视其长势经常进行清理。

2.水葫芦的病害。在利用水葫芦开展水泥池养鳝的实践中,有时会出现水葫芦植株发白的现象,而且一口养殖池中只要有一株水葫芦出现这种病征,就会在几天之内迅速扩散至全池。发白的水葫芦会逐渐腐烂,污染养殖池水。养殖者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将该池内的全部水葫芦捞出,更换池水并进行全池消毒,全池重新更换新的水葫芦即可。

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势及养殖模式 篇4

1 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势

(1)使猪肉有更好的口感。当前,用来喂猪的饲料中铜和锌等金属元素的含量过多,而且饲料中还被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会影响猪肉的品质,同时威胁消费者的健康。有的养殖场受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影响,盲目追求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指标,而放弃了猪肉的品质与口感。而生态猪养殖技术重视猪的健康,更重视肉的品质,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避免了猪肉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使猪肉有更好的口感。

(2)改善养殖环境。养殖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的三大原因之一。如果在生产中不加入环保理念,将会加大疫病防控的难度,带来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率很高、整体性很强的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猪的排泄物可以利用沼气池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活用燃料,而经过发酵处理后的沼液也可以作为浇灌农作物的肥料。利用沼液作为肥料一方面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种植出有机植物。就整个生态猪养殖技术来看,不仅解决了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能源,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下,生态猪的养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该养殖技术值得推广。在养殖技术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比如引导生态猪养殖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大规模的生态猪养殖产业。

2 生态猪养殖的具体方法

(1)基因改良技术。当前在生态猪的养殖上引进了国外的一些优质品种,此有利于提高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外猪肉的口味并不适合我国居民,不能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而符合我国消费者口味的本地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又不占优势。要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改良技术来实现品种的优势共享。

(2)生态饲养技术。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要考虑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进行生态饲养要对母猪和仔猪进行隔离,根据母猪和仔猪的不同饲养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饲养。同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放养,让猪在生长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3 养殖模式

我国生态猪养殖模式:公司+养殖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自然放牧、种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和立体养殖模式。公司养殖基地和农户养殖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自由放牧和种养结合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生态养殖的原始性;立体养殖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养殖空间。

生态猪养殖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养殖业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了生态猪养殖的行列。生态猪养殖模式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发展良性生态养殖模式,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开展生态猪养殖,将有利于生猪生产与环保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摘要:生态猪养殖技术是国内现阶段推行的养殖模式。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势、方法及养殖模式。

关键词:生态养殖,猪肉,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养殖管理制度 篇5

一、养殖场内及周边卫生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源,无农田泄水进入养殖场。禁止工业、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的排放。养殖场的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的规定。

二、池塘池埂坚固,池底平坦并向一边略倾斜,不渗漏。每个养殖池塘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渠道。水源保持供水稳定、水温调节及时满足鱼类不同阶段生长的需要;供氧、供电设施完善。

三、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清塘消毒按《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08)规定执行。

四、鱼种一定要在有苗种检疫证的单位购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鳞片完整,无伤病,无畸形。放养前用五倍子粉水溶液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浸泡。

五、投饵量和投饵次数。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6%。具体投饵量应根据鱼吃食情况适量增减,以大部分鱼(80%)吃饱游走为宜。日投喂次数:以水温的和苗种规格,在有关技术人员指导下,做适当的调整。

六、病害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彻底清塘和鱼种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清毒及定期进行药物预防。防治药物的使用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的规定。药物保管设独立的仓库,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药库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七、养殖人员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水色变化,水位变化,鱼的吃食情况和有无发病征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八、鱼种在出售前,要严格遵守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前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泥鳅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篇6

1养鳅池塘水质演变规律

经观察测试发现,泥鳅养殖池塘水质问题的出现主要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即泥鳅苗种放养1个月之后,其中:从水面观察,主要表现为水质肥浓、藻类单一并常形成“水华”,严重时甚至覆盖整个池塘水面;而从底部测试,可以发现有机物沉积明显、氨氮及亚硝酸盐趋高、溶氧很低(长期低于2 mg/L)、“氧债”很大。而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往往伴随泥鳅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并因残饵增多而进一步恶化底质和水质。究其原因,除了饲养管理的因素外,与泥鳅本身的特性密不可分。由于泥鳅鳞片细小,身体缺乏常规鱼类那样的鳞片保护,粘液分泌是其主要的防御机能,除了受到刺激(应激)时会大量分泌外,在其生长过程中,也常会随着体态的增大而类似“蜕皮”般的分泌粘液。而大量粘液的出现不仅增大了池水的肥度,其无机化过程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与此同时,随着水中有机物积累的增多及溶氧量的下降,正常的物质循环受阻,池内有机物无机化过程不畅,导致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中间产物积累滞留,从而导致养殖系统失衡,生态环境恶化,对泥鳅的生存及生长构成威胁。综合观察分析,养鳅池塘水质演变基本呈如下规律。

养鳅池塘的水质:从水源的水质开始,随着养殖进程中外源饲料的投入及泥鳅粘液的分泌,水中有机物增多,耗氧量骤升,溶氧状况变差,底质恶化,物质循环受阻,有害中间产物积累,生产性能锐减;并随着残饵及泥鳅排泄物的增多,生态系统进一步失衡,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藻类构成趋于单一化,个别蓝绿藻(尤其微囊藻)常极度爆发形成“水华”(水面厚厚的一片蓝绿)。至此,如不加以人为干预,养殖生产将难以持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泥鳅虽因具有多重呼吸器几乎不会因水中缺氧而致死,但出现缺氧,尤其是持续缺氧,不仅不利于环境质量的维护,而且势必会影响泥鳅的生理健康,从而影响泥鳅的摄食、消化及吸收、生长。因此,应重视缺氧的预防,并将其视为泥鳅养殖水质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

2养鳅池塘水质管理关键

根据上述分析及池水变化规律,在泥鳅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的关键在于清除导致缺氧的因素和维护藻类的多样性。具体可实施下列管理措施。

2.1重视养殖池塘的前置处理

2.1.1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在冬闲季节,应尽早清除过多的淤泥,而后干池彻底曝晒池底,利用冰冻日晒,以杀灭其中的有害生物和致病因子,增加底泥的通透性,促使有机产物分解矿化,为养殖过程底质的维护创造先机。

在苗种放养前,应彻底清理池底,最好能刨除结斑的表泥,并根据底质状况采用生石灰(750~1 500 kg/hm2)、漂白粉(225~300 kg/hm2)等清塘药物全池泼洒常规消毒,尤其要注意清除池边浅水处的杂草杂物,以不给飞虫留下产卵基质,为养殖早期虫害的预防和水质养护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要严格做好堵缺防漏、设置防逃围栏,并注意做好进、排水口的维修,为养殖过程的水质维护及防逃提供保障。

2.1.2彻底做好池水消毒放养前5 d左右,向池内引入优质水(符合渔业用水质量标准)至水深50~60 cm左右,进水需用120目的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伴入。而后,及时用50~80 mg/L剂量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水,期间应连续开增氧机搅水曝气,以利于水体毒性尽快消失、生物环境早日重建。

2.1.3提前做好水质培育于池水消毒的次日着手养殖池的水质培育。通常,可按750~1 500 kg/hm2的用量施放经腐熟发酵的鹌鹑粪、鸡粪等有机粪肥,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为鳅种下塘准备适口的活体饵料。施肥后,应每天向池内添加少量来自水源并经过过滤的清水,并在午后开增氧机2 h左右。补水及开机可起到藻类接种的作用,有利于水体藻类的快速繁生及其种类构成的多样性。

2.2重视养殖过程的溶氧管理

根据静水养殖系统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消耗(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养殖过程溶氧管理的基本思路应围绕开源节流,即尽力增加溶氧量,设法减少耗氧量,而重点应抓好下列环节:

2.2.1合理使用增氧机械在泥鳅养殖池塘通常配有一台功率为0.75 kW的水车式增氧机。从理论上讲,各类增氧机皆包括增氧、搅水和曝气等基本功能,且在机械运转时同时完成各项功能的发挥;但在不同条件下使用,其主要作用明显不同(或以增氧为主,或以搅水、曝气为主)。而在实践中,大多养殖管理人员往往对此认识不足,启用时机常常选择不当,尤其易忽视增氧机的搅水、曝气功能。大量实践及相关研究证实,在养殖水体使用增氧机,除了应对水体缺氧外,大多是利用它的搅水、曝气功能,以此打破白天水的热阻力,使生物造氧(光合作用)与机械输氧人为结合,及时将上层丰富的氧气输往下层,以及时改变底部溶氧状况,并曝除池底产生的有害气体。因此,为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既有功能,应根据池水溶氧变化特性及其即时现状,重点抓好晴天午后的定时开机(2 h左右)和尽力避免或缩减夜间尤其是上半夜的机械运行。

2.2.2设法消减耗氧因子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如能减少水中耗氧因子,即可相对增加水体溶氧。为此,作为水质管理的重点环节,在溶氧管理中,应根据静水养殖系统中氧气消耗的途径及其耗氧因子的来源,设法全程加强对水中有机物质的管控,尽量减少其进入系统或尽快将其清除出系统,关键应加强两方面的管理:选用优质专用饲料并合理投喂(以减少残饵及排泄物)和优化底部溶氧状况(以加速无机化过程,减少有机物沉积)。

2.2.3综合实施增氧措施除了上述措施外,在养殖水体溶氧管理中,还应配合添注新水、排除老水、控制饲料投喂量、维持藻类的适宜密度及其种类的多样性、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相关管理措施,以实现综合调控的目的。

2.3重视养殖池水的综合调控

根据泥鳅养殖系统水质演变的基本规律,为了能使养殖水环境始终良好如初,除了应重点做好溶氧管理外,还需配套相关的调控措施:

2.3.1适时进行池水更新随着养殖进程,池塘水体逐渐变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应重视及时“减肥”,通过适时适量注换新水,以防池水过肥;并应注意注换水的时机、方法及水量,通常养殖初期水质宜偏肥,以每天补充新水为主;此后,重点应转向预防水质过肥,适时进行适量换水,并应特别注意时机,力求在水质出现中等肥度前实施注换,做到先排后注、排底层水添清新水、排富有机水注富溶氧水,注换水量宜循序渐进、由少及多。

2.3.2适时泼施生物制剂当水质进入过肥状态时,静水池塘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将会力不从心。而适时适量选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露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它们分解、吸收、消耗水中有机物质及有害中间产物的神奇作用,不仅可以预防池水过肥,避免步入难以可逆的恶化境地,而且可以及时改善底质、净化水质,有助于其它措施的作用发挥[7-8]。根据泥鳅养殖池多粘液水易肥的特点,一般,应7~10 d左右视需要泼施一次“改水型”或“改底型”微生物制剂,尤其是在养殖的中后期,更应适当增加使用频次及其使用剂量。

2.3.3适时调控藻类密度藻类是养殖水体光合作用的主角,是为水体生产氧气并调控肥瘦的功臣。如果养殖水体藻类密度太稀,会影响造氧能力;密度太大,会使生态环境失衡,并潜存养殖系统崩盘(“倒藻”)的隐患。因此,对藻类的有效管理就成为养殖水环境调控的重点管理环节。其中,适时换水、补水(接种)、追肥(以生物肥料为宜)是维持水体藻相平衡及藻类多样性的关键举措,不仅可以更好地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水中溶氧,而且有利于水质自我调控及其稳定性。

2.4重视养殖饲料的合理投喂

饲料是泥鳅生长的营养源泉,是实现养殖高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和成本支出。做好投饲管理不仅对提高养殖成效意义重大,而且同水质管理关系密切。为此,在泥鳅养殖中应将投饲管理作为系统管理的重点环节来抓实、抓好。

2.4.1合理选用优质饲料饲料质量的优劣除了影响泥鳅生长外,还会因残留物及排泄物的多寡而影响养殖系统的水质肥瘦程度。为此,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选用蛋白含量适宜且营养平衡、正规厂家生产的专用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及其对水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只以价格因素作为选料的唯一标准。通常,在泥鳅由苗种养成商品鳅的过程中,饲料蛋白含量宜由40%左右逐渐下调至35%左右,并应特别注意饲料颗粒的溶失性必须适度(2 h左右为宜)。

2.4.2合理把控投喂数量饲料投喂量的确定是泥鳅养殖综合管理的核心环节;投喂量适宜与否,既关乎泥鳅的生长速度,也关乎水体的肥瘦程度。由此可见,合理投饲不仅事关养殖产效,而且会影响水质管理,必须予以特别重视,关键要处理好水质与投饲之间的矛盾,构建生态平衡、良性循环(“饲料适量、生长快速+水质良好、摄食旺盛”)的综合管理格局。基于泥鳅肠道结构的特殊性(“直肠子”),在投饲实践中,应以掌控合理的投喂量为重点,以“八分饱”为原则,做到少量多次,并随泥鳅存塘量的增加,逐渐递增饲料投喂量。此外,要注意在夏秋高温季节尽量不用浮性饲料(膨化颗粒料),以免因表层水温过高泥鳅摄食不旺而导致饲料溶失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水质恶化。

2.4.3合理补充天然饵料养殖水体的小型生物(小动物、小植物、微生物)是泥鳅喜好的天然饵料(只要适口)。充分利用水中天然饵料种类的多样性及其中所含的稀有微量元素,对优化泥鳅养殖的水质管理具有“一举多得”的特殊作用:既能平衡饲料营养,又能提供人工饲料缺失的特殊养分,在促进生长的同时,还能减少外源饲料进入系统,以利于养殖水环境的维护。在养殖实践中,补充天然饵料的可行途径主要包括适量水培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不超过总水面的1/3)、定期泼洒活体微生物、夜间灯光诱虫(适合中后期)等,其中前两种方法还兼有水质调控及预防疾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董聿茂,诸葛阳,黄美华,等.淡水鱼类.浙江动物志[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6-147

[2] 李燕,印杰.话说亦食亦赏的“水中人参”:泥鳅[J].中国观赏鱼,2007(42):17-18

[3] 宋学宏,凌去非,王永玲,等.泥鳅规模人工繁殖试验[J].水利渔业,2001,21(4):18-19

[4] 刘孝华.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93-95

[5] 李好琴.泥鳅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9(1):56-57

[6] 王秋丽,陈耀亮,马福涛,等.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6):45-46

[7] 王向阳.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水质管理技术[J].中国水产,2006(6):48

[8] 徐如卫,周锡瑞,余建来.河蟹育苗池塘水质管理技术的初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21(3):323-326

蛋鸡养殖新模式 篇7

对于一个蛋鸡养殖场而言, 单栋鸡舍里养殖蛋鸡的数量越多需要建造的鸡舍数量就越少, 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 还有利于鸡场里密度, 防病工作的开展。

从我国农村生产水平现状出发, 蛋鸡生产在主机配套、人工集蛋的条件下, 一个饲养员管理6000只左右的蛋鸡正好可以满足他的生产定额, 如果再增加就会给饲养员人工收集鸡蛋造成压力。

二、鸡舍建造

蛋鸡养殖数量在5000~6000只之间, 按照三列鸡笼, 四条走道进行布局, 走道密度为1米, 要求鸡舍长度60~65米, 宽度7.8~8米, 高度依据鸡笼的高度来确定。

目前常用的鸡笼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4层阶梯式, 每4个鸡笼为一组, 每组鸡笼可以养殖128只蛋鸡的“428”型鸡笼;另外一种是3层阶梯式, 每3个鸡笼为一组, 每组鸡笼可以养90只蛋鸡的“390”型鸡笼。 鸡笼顶部与屋顶高度保持1.5米以上, 根据选择鸡笼的型号确定鸡舍的高度, 另外如果一个养殖户养殖规模较大, 鸡场需要建2栋鸡舍以上, 从防火和防疫的角度考虑, 鸡舍与鸡舍的间隔保持在12米左右比较合适。

三、机组的设计与安装

1.湿帘和风机

湿帘和风机配合使用给鸡舍降温的效果才会明显。 工作时增压泵将地下的冷却水抽到湿帘的上方, 水流下来的时候形成一面水墙, 空气流经它时经过热交换使空气冷却。 如果让整栋鸡舍的温度都降下来, 需要风机的配合帮助, 在与湿帘相对的墙上装上风机, 风机不断排气, 在鸡舍内形成负压, 鸡舍内外的空气就会按照设计的路线流动, 达到降温的目的。 每只蛋鸡每小时需要22立方米的通风量, 根据鸡舍里蛋鸡养殖数量再根据每台风机每小时的通风量, 就可以计算每栋鸡舍安装风机的数量。假设每栋鸡舍的养殖数量为5000~6000只, 每小时通风量为36000立方米的通风机需要3~4台。

使用湿帘和风机能够给鸡舍降温5℃, 一般在鸡舍外温度高于30℃时, 启动设备。 湿帘和风机的降温效果与鸡舍外的温度、湿度关系很大, 当鸡舍外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小时, 降温效果越好。

2.顶料箱机车喂料机

根据鸡舍里养殖蛋鸡的数量来确定料机大小和个数, 每列鸡笼需要装两个料箱, 这两个料箱的容积能够满足这列蛋鸡对饲料的需求, 每个料箱是湿管与每层鸡笼的食槽对应, 当车行进时, 驱动部件会把饲料推出料箱, 饲料沿着滑管均匀流到食槽里。

3.清粪机

鸡粪的清理工作是令养殖户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是因为蛋鸡排便快、粪便多;二是因为粪便清理难度大, 使用清粪机可大大减少这个问题对养殖户的困扰。 使用清粪机清理鸡舍粪便只需开启开关, 清粪机一次可将堆积的粪便清理掉, 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清粪机的数量根据鸡舍的列数确定, 每列鸡舍都应安装一台清粪机。清粪机的类型大部分使用牵引式清粪机, 原理主要依靠牵引绳拉动清粪机上的刮粪板来清理粪便。 鸡舍需要挖粪沟, 根据鸡笼的宽度确定粪沟的宽度, 深度30~50厘米, 同时要求粪沟平直, 粪沟底的水泥表面越平越好, 方便操作。

4.标准化管理

(1) 蛋鸡品种的选择。 养殖户要选择优良高产的蛋鸡品种, 像国外的海蓝蛋鸡、褐壳蛋鸡, 国内的农大三号节粮型矮小蛋鸡。 选择优质品种的蛋鸡, 便于养殖户的管理, 养殖户也比较容易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规范集群的免疫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以及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鸡场的免疫程序, 对鸡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

规模母猪养殖场管理模式探索 篇8

1规模母猪养殖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规模母猪养殖场的管理一直是投资者头痛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些投资者有资金没技术, 有技术没精力、没时间;而有养猪经验和技术的却又没有资金;二是母猪养殖技术含量要求高, 责任心要求强, 很多母猪养殖户都说母猪只能自己养, 请人是不可能养好的, 是赚不到钱的, 也就形成了一个不能扩大再生产的瓶颈, 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三是请来的工人与企业利益不相关, 只管每月拿到稳定的工资, 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不顾养殖场利益。如何克服只能自己养, 不能靠请人的传统观点;如何才能扩大养殖规模, 增产增收;如何解决对投资者来说是请工难, 而对务工者来说是帮人难这一矛盾;如何提高猪场的生产性能和效益, 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工资待遇等诸多问题同时摆在了投资者、工人和所有规模母猪养殖场管理者的面前。

综合以上问题, 笔者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结合在猪场近20年的工作经验作出一些探索与思考。

2规模母猪养殖场管理模式创新

如何才能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工人和猪场绑在一起, 让他也成为猪场的主人, 把他的工资作为股份, 按猪场的收益来支付报酬。但是作为打工者, 他们想拿的是稳定工资。假如作为股份, 这年赚了钱还好, 要是亏了怎么办?工人不想承担任何风险, 还是干一天有一天的收益稳当。毕竟这几年养猪的市场行情不太好, 而且还需承担市场、原料价格、疫病等风险。再就是工人不参与猪场的财务事宜, 不懂得核算, 并且不信任老板, 特别不能接受把猪场折旧等纳入成本核算。

要怎样才能既保证猪场增产增收又能提高工人积极性, 而且能让他们拿到相对稳定的工资呢?现在的工厂大部分采取保底加提成工资, 按绩取酬, 多劳多得。笔者认为养猪场也可以考虑这种管理模式。

笔者在一个国营猪场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同样面临着替人打工的思想和问题, 积极性不高。猪场生产效率低下, 无效益, 市场行情不好甚至亏本。如何破解这些症结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假如把猪场承包出去就有可能搞活, 但猪场还须向全县及周边提供优良种猪 (长白、约克、杜洛克, 主供长大二元母猪) 及人工授精用的精液, 若以经济效益为主, 难以保证品质。如果承包给个人, 按现有存栏150头计算, 资金要100余万元, 大部分人难以承受。如何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增产增收?笔者就想能不能只把技术和劳务承包出去?承包给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 然后按育成仔猪的数量来付给报酬, 多育多得, 按绩取酬, 这样就可以像工厂一样管理了。企业既增产增收, 工人又多劳多得, 这不是双赢的节奏吗?

有了清晰可行的思路, 笔者开始进行探索, 由于这是一个正规的国营猪场, 各种原始记录、数据资料、台账账务都比较齐全, 有较全的数据作支撑。经过对全场近年来资料的归纳总结和分析, 得出本场近几年来每年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育成仔猪数是15.6头。经过协商, 与在本场工作多年的一名业务较熟悉又有上进心的工人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养殖场

二.乙方:×××

三.双方约定事项

1.甲方把养殖场的所有技术和劳务承包给乙方, 含猪的饲养管理、饲料生产、配种、接生、转群、疫病防治、卫生清洁、消毒及各种原始记录等, 甲方仅做好猪、粪的销售, 物资、饲料发放及统计、监督;

2.乙方按每年每头能繁母猪提供16头育成仔猪 (每头不低于30 kg) 给甲方, 甲方按每头付给乙方薪酬32元, 多育的按每头50元付给, 不足的按每头25元扣除, 每月按实际育成头数结算, 当月付给70%, 剩余30%年终结算;若当月结算不足2 000元, 按2 000元发放;

3.仔猪育成数、猪死亡数等各类猪数量须经双方签字认可;

4.饲料营养、免疫程序、种猪更换等相关事项由双方共同商定;

5.为增强乙方责任心, 场内种猪 (公猪、母猪、后备猪) 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 超过部分按每头200元从薪酬中扣除;

6.乙方负责场内猪、饲料、物资等的保管, 造成丢失的照价赔偿;

7.乙方负责场内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爱护公物, 正确合理使用各种物品、器械, 若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失照价赔偿。

四.甲方的义务和职责

1.提供生产所需的场地、设施、种猪、场房、住房、物品和生产工具等;

2.提供猪场所需的各种饲料生产原料;

3.提供生产所需的兽药、疫苗、器械等物资;

4.提供水电;

5.参与饲料营养、免疫程序、种猪更换等相关双方事项的商定;

6.监管猪的数量、质量, 做好各种物资的销售、管理及各类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五.乙方的义务和职责

1.制定猪场的生产方案, 并组织实施;

2.负责整个猪场的饲养和管理;

3.生产猪所需的各类饲料, 负责猪场的所有劳务工作;

4.爱岗敬业, 节约物资,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3初步成果与探索

经过1年的运行, 实践证明, 此方案确实有效, 真正实现了双赢。猪场有种公猪6头, 能繁母猪120头, 后备猪32头, 应育成仔猪120×16=1 920头, 实际育成1 944头, 多育成24头, 应付给报酬1 920头×32元/头=61 440元, 多育成24头×50元/头=1 200元, 实际付给乙方薪酬62 640元。从承包者来说, 按未承包前他的工资是2 500元/月×12月=30 000元, 若他请一个普通工人按2 000元/月算, 应付2 000元/月×12月=24 000元, 按62 640-24 000=38 640元算, 就是这一年他多增收38 640-30 000=8 640元, 而他是叫妻子来帮着做, 按当地夫妻工3 500元/月×12月=42 000元, 就是说他家一年多收入62 640-42 000=20 640元, 并且还能夫妻团聚。从甲方猪场来看, 按承包前需一个技术工和一个普通工来算, 技术工2 500元/月×12月=30 000元, 普通工2 000元/月×12月=24 000元, 总共是54 000元, 表面看多支出了62 640-54 000=8 640元, 但多育成了24头 (若按承包前育成15.6头算, 其实是多育成了72头) , 按30 kg商品猪市场价0~20 kg 23元/kg、20 kg以上14元/kg计算, 共增收72头×20 kg×23元/kg+ (72头×10 kg×14元/kg) =43 200元, 除去每头仔猪从出生到育成30 kg的成本225元/头×72头=16 200元和多育成24头的薪酬24头×50元/头=1 200元, 共支出成本16 200+1 200=17 400元, 实际增收43 200-17 400=25 800元, 若按长大二元母猪1 500元/头算, 效益更佳。更重要的是, 猪场的人员由原来的配种员1人, 兽医人员2人, 场长1人减至1~2人 (不是国营1人就可以了) , 可减少2~3人, 工作也轻松。还能解决以前生产性能低下, 工人积极性不高, 管理难, 效益差, 必须亲自养才能养好、投资者必须懂业务等顽疾。如果再经过几年的探索, 总结经验, 相信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经过1年的探索, 发现还存在饲料、水电浪费, 生产工具、医疗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在上年成功的基础上, 经过分析与总结, 根据存在的问题, 对方案进一步作了优化。

首先对饲料用量进行了核定, 按种公猪每天2.8 kg×365 d=1 022 kg。能繁母猪空怀期10 d, 每天3 kg;怀孕期1~20 d, 每天2.2 kg;孕期21~90 d, 每天2.7 kg;孕期70~114 d, 每天3.2 kg;哺乳期35 d, 每天4.5 kg;1年产仔365 d÷ (10+20+70+24+35) =2.3窝。空怀期喂空怀料, 1头能繁母猪1年核给空怀料10 d×2.3窝×3 kg=69 kg;孕期1~20 d喂怀孕前期料, 1头能繁母猪1年核给怀孕前期20 d×2.3窝×2.2 kg=101.2 kg;孕期21~90 d喂怀孕料, 1头能繁母猪1年核给怀孕料70d×2.3窝×2.7 kg=434.7 kg;孕期90~114 d喂哺乳料, 24 d×2.3窝×3.5 kg=193.2 kg;哺乳期喂哺乳料, 35 d×2.3窝×4.5 kg=362.25 kg, 1头能繁母猪1年核给哺乳料193.2+362.25=555.45 kg, 1年每头能繁母猪总共核给饲料1 160.35 kg;育成1头仔猪按教槽料5 kg、乳猪料10 kg、仔猪料20 kg核给, 体质量达30 kg时交给甲方, 后备猪和育成猪不核, 按实际需要量供给。核给的饲料节约部分按价值的50%奖励给乙方, 超出部分按价值的25%从乙方薪酬中扣除。

其次对医药费 (包括针药、器械、消毒、疫苗、保健等) 进行核定, 按每头能繁母猪 (包括仔猪) 、公猪、后备猪分别核给, 节约部分按价值的50%奖给, 超出部分按价值的25%从薪酬中扣除, 鼓励乙方从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防治。

同理, 在水电、生产工具上也给予核定, 同样按重奖轻罚的原则来进行奖惩。水电是浪费最大的一项, 哺乳后期、保育阶段的保暖设施可以白天关, 晚上开, 但工人为了省事, 经常疏忽这随手就能做到的事;还存在不关水龙头、不检修水管等问题, 造成较大的浪费和损失。只有定额核给, 给予奖励, 才能调动积极性。但核给的参数因地理、设施设备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最好有往年的账务数据来提供参考, 同样要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

4总结与思考

相信在上年成功的基础之上, 今年的方案将更加完善, 同样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规模母猪场的一种成功管理模式。经过思考与分析, 笔者认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以下几点。

1) 制定合理的参数, 不能过高和过低。最好是以近几年的原始数据作基础, 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发展, 只会适得其反。

2) 要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之上。

3) 以重奖轻罚为原则。双方都得利, 更能提高承包者的积极性。

4) 要因时、因地、因场制宜。市场瞬息万变, 各地工资不一样, 饲养的品种不一样, 生产设施设备不一样, 环境不一样, 猪场类型 (种猪场、扩繁场、商品场) 不一样, 甚至相同品种不同品系间均有差别。

总之, 要有齐全的原始数据资料作支撑, 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双赢的方案。总结本场的利弊得失, 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 然后加予解决。管理是什么?笔者认为就八个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信每个投资者、管理者只要用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就一定能找到最好、最优的管理方案,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蛋鸡养殖环境管理 篇9

养殖户喜欢将饲养场建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 但绝大多数饲养场外的水体状况糟糕, 河流基本干涸, 残存的积水已变质, 病死鸡、生活垃圾漂浮于水面, 腐烂后散发阵阵恶臭, 且距鸡舍仅几米远。炎热夏季, 高温高湿, 家禽生存在这种环境周围, 抵抗力、免疫力下降, 引发疾病。病死鸡随意乱扔, 喂狗生食或不深埋、焚烧, 将给饲养场带来严重的传染病隐患, 一旦暴发, 极易迅速蔓延, 波及全群。

病死鸡乱扔水体污染严重

二、鸡舍建设及舍内环境

1. 鸡舍建设不合理

舍内举架低, 虽利于冬季保温, 但导致通风不良, 尤其炎热夏季, 易引发家禽热应激, 引起中暑;且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过多, 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 灰尘大

舍内存在大量灰尘, 病原微生物、虫卵可在灰尘中存活较长时间。灰尘被鸡吸入后, 易患呼吸道等疾病。灰尘阻碍消毒药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

3. 蚊蝇过多

蚊子是白冠病、鸡痘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被携带鸡痘病毒的蚊子叮咬过的雏鸡, 常在眼皮、嘴角、关节等处长出鸡痘。患病严重的雏鸡会致盲;患白喉型鸡痘时, 鸡只无法采食而饿死;产蛋鸡发生鸡痘, 采食量下降, 产蛋量减少, 损失严重。粪便不及时清理, 易滋生蝇卵。苍蝇喜食饲料、粪便、污物及各种腐烂物质, 并在其上连续叮爬, 边吃边吐, 边吃边排粪等, 且蚊蝇、蟑螂等害虫生命力极强, 久除不净。单纯用药物消灭害虫很困难, 必须综合治理, 清除其滋生的环境条件, 减少疾病传播。

舍内举架低

水箱灰尘

苍蝇过多

粪便中爬满苍蝇

4. 产蛋期光照不合理

养殖户忽视照明灯的安放位置和清洁。某些养殖场安装照明灯错落有致, 看似合理, 但不能满足各层蛋鸡的光照需要。建议产蛋期宽度在10米以内的鸡舍, 灯头安在鸡笼过道的正上方, 间隔为3米, 灯高距地面1.8米, 40瓦白炽灯。宽10米以上的鸡舍可在窗两边各安放一个40瓦白炽灯, 中间过道可安放60瓦白炽灯, 并配有白色灯伞。灯泡要定期清洁 (每周清洁2次) 。研究表明, 采用3层叠层笼养, 并使用相同功率的灯具, 清洁灯泡提供给顶层、中层、底层料槽处的光照强度分别为24.8勒克斯、16.5勒克斯、11.8勒克斯;顶层、中层、底层鸡笼内的光照强度分别为12.0勒克斯、8.3勒克斯、4.4勒克斯。非清洁灯泡提供给顶层、中层、底层的料槽处的光照强度分别为10.6勒克斯、7.5勒克斯、5.5勒克斯;顶层、中层、底层鸡笼内的光照强度分别为6.6勒克斯、4.5勒克斯、1.8勒克斯。

5. 水箱水垢多

家禽饮用水必须清洁、无臭、无味、不含毒素和病原体, 符合人饮用水标准。水箱长时间未清理, 沉积很多水垢;槽式饮水器内常因落入饲料、口鼻分泌物、药物和灰尘等, 导致饮水不清洁, 长此以往, 在水槽、饮水器壁形成厚厚水垢。水垢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 不但降低疫苗免疫效果, 且为疫病传播的载体。必须经常对水槽或饮水器清洗消毒, 实现“鸡的饮用水人也能喝”的标准。

水箱水垢

水箱内的沉积物

水锈

乳头式饮水器安装位置不合理

6. 乳头式饮水器安装位置不合理乳头饮水器的乳头嘴距离鸡上方的

铁线太近, 鸡只饮水不便, 不能有效减缓热应激, 还可因饮水量不足, 导致采食量下降, 影响鸡生长和产蛋量。

三、惊吓与噪音

动物 (猫、狗、鸟、蛇、老鼠) 等突然进入鸡舍, 易导致鸡群受到惊吓, 轻者影响生长, 重者产蛋率下降, 产畸形蛋, 甚至死亡。噪音对蛋鸡危害十分严重, 噪音40分贝以下时, 其生产性能良好;60分贝时, 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分贝时仅为50%;80分贝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 出现猝死或短期内停产。设计建设鸡场时, 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及嘈杂的场所, 节假日严禁燃放鞭炮。

蛋鸭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篇10

1 蛋鸭的种类与挑选

按照经济用途划分,鸭的品种可分为肉用型、蛋用型和肉蛋兼用型三个类型。卡基-康贝尔鸭,原产于英国,为世界著名蛋用型鸭,适应性广、产蛋量高、耗料少、抗病力强;性情温顺,不易受到应激,适于圈养。樱桃谷CV2000型鸭,由英国樱桃谷鸭育种公司育成,母鸭开产日龄140d,年平均产蛋量为285只,蛋重75g左右。此外,还有攸县鸭、荆江麻鸭、三穗鸭、台湾麻鸭等。

高产蛋鸭的标志是:性成熟早、开产早;产蛋周期长,停休期短而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鉴别。

1.1 一看双脚

在抓住鸭颈提起时,两只脚向下伸直,各个脚趾舒展,不乱舞动的,则为高产蛋鸭;如果双脚屈起,趾蹼靠拢并且不停地划动的,则为低产蛋鸭。

1.2 二看身体

高产蛋鸭眼睛凸出且大而有神,嘴巴长而宽阔,上腭突起明显,颈部长,背胸部宽大,羽毛整齐且有光泽,泄殖腔松弛湿润;低产蛋鸭眼睛细小凹陷,头大颈短,嘴尖扁平,背胸部狭窄,羽毛松乱,泄殖腔紧小、多皱、干燥。

1.3 三看换羽

换羽迟、时间短、次数少且活泼好动的,则为高产蛋鸭;反之,换羽早、时间长、次数多,贪吃好睡、光长脂肪不下蛋的,则为低产蛋鸭。

1.4 四看产蛋

高产蛋鸭下蛋蛋壳硬,呈椭圆形且有光泽,体强膘壮;低产蛋鸭喜生软壳蛋,畸形蛋,体弱,残疾膘差。

2 鸭舍的选址与建造

养鸭就要选址建鸭舍,鸭舍是鸭生活、休息和产蛋的场所,场地的好坏和鸭舍的安排合理与否关系到鸭正常生产性能能否充分发挥;同时,也影响饲养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场址的选择要根据鸭场的性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而定。通常情况下,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鸭场定位

鸭场的位置很重要,一定要选择好位置。这是因为肉、蛋鸭场的主要任务都是为城镇居民提供新鲜的商品鸭肉、商品鸭蛋,因此,既要考虑服务方便,又要注意城镇环境卫生,还要考虑场内鸭群的卫生防疫。场址宜选在近郊,一般以距城镇10~20km为宜,种鸭场可离城镇远一些。

2.2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鸭舍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水源。一般应建在河流、沟渠、水塘和湖泊的边上,水面尽量宽阔,水深1m左右。水源以缓慢流动的活水为宜。水源应无污染,鸭场附近无畜禽加工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离居民点也不能太近,尽可能建在工厂和城镇的上游。大型鸭场最好能自建深井,以保证用水的质量。水质必须抽样检查,每100ml水中的大肠菌群不能超过5000个。

2.3 地势高燥,排水性好

鸭虽可在水中生活,但舍内应保持干燥,不能潮湿,更不能被水淹。因此,鸭舍场地应稍高些,略向水面段倾斜,至少要有5~10°小坡度,以利排水。土质以排水良好,导热性较小,微生物不易繁殖,雨后容易干燥的沙壤土为宜。在山区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或通风不良和潮湿的山谷深洼地带,应选择在半山腰处建场。山腰坡度不宜太陡,也不能崎岖不平;低洼潮湿处易助长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鸭群容易发病。

2.4 房舍朝南或东南

场址位于河、渠水源的北坡,坡度朝南或东南,水上运动场和室外运动场在南边,舍门也朝南或东南开。这种朝向,冬季采光面积大,有利于保暖,夏季通风好,又不受太阳直晒,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

2.5 要有广泛的种植业基础

种植业是养鸭的基础,工厂化鸭场最好能建在种植业发达地区,这不仅饲料原料来源丰富、方便,同时有利于鸭粪资源化利用。

3 鸭仔的饲养要点

养鸭最要紧的是饲养20d内的小鸭仔。当你把大群小鸭买回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小鸭放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晒,同时也不要急于喂饲料,而应该把这些鸭仔先放到浅水中,让其自由地游水。通过游水,可以洗净小鸭仔出壳后身上粘着的污浊东西,也可以发现小鸭仔存在的问题,决定哪些鸭该重管,哪些鸭该隔离。但是小鸭游水时间不宜过长,大约半个钟头即可。小鸭游水后,才第一次喂饲料,开始时,将鸭蛋白(半生半熟)、白糖和米饭混合先喂,这样可以防止鸭生病。喂饲料时,不要喂得过饱,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影响鸭的生长。

4 成年蛋鸭饲养要点

4.1 食量大,食欲好

无论是圈养或放牧饲养,成年产蛋鸭(尤其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后四处觅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响应,踊跃抢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时,虽已吃得很饱了,但还想吃,总是走在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开牧区。

4.2 性情温顺,喜欢离群

开产以后的鸭子,性情变得温顺起来,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休息,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4.3 饲料要求高

由于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如每天产一个蛋,蛋重按65g计算,则需要粗蛋白质8.75g (按全蛋含粗蛋白质13.5%计算)、粗脂肪9.43g (按粗脂肪含量占全蛋的14.5%计算)。此外,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全面,或缺乏某几种元素,则产蛋量下降,如蛋数减少,产蛋时间推迟,蛋壳粗糙或鸭体重下降,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怕下水等。所以,产蛋鸭要求质量较高的饲料。

4.4 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

鸭子产蛋在正常情况下,都在深夜1~2时,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最适合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停电或煤油灯被风吹灭)或有人走近,则要引起骚乱,出现惊群,影响产蛋。除产蛋时间以外的其它时间,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也要尽量保持稳定,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避免各种鸟兽动物在舍内窜进窜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按一定次序严格执行,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都会引起鸭子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减产或停产。

4.5 营养因素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否则将影响产蛋率。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和平衡,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

父母代种鸭养殖管理 篇11

育成期:草原鸭父母代种鸭育成期为5~18周龄。关键控制点:种鸭的体重、给料标准及方法、体重均匀度、腿病的控制、密度、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重要提示:能否保持产蛋期的产蛋量、合格率和孵化率,关键是在育成期能否控制好体重和光照时间。

第一节 饲养方式

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当然有条件的鸭场采取封闭式饲养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节 营养条件

育成期饲以全价颗粒料。因为颗粒料中有一定的粉状饲料容易产生饱感,而育成期又要采取限制饲喂。颗粒料的直径为3~4.5mm。

第三节 限制饲喂和体重检测

1 饲喂方式

0~7周为育雏期饲料,第8周为饲料过渡期,从第9周龄开始完全改喂育成期饲料,按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情况确定给料量。(换料过渡期方式:8周第1天,育雏期饲料占2/3,育成期饲料占1/3;8周第3天,育雏期饲料占1/3,育成期私聊占2/3;8周第4~7天均为育成期饲料。)

2 饲喂量的确定

29日龄早上空腹进行第一次称重,计算出每群公、母鸭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表1)比较,在标准体重范围上5%、下10%以内皆为合格。若低于标准体重,则增加10g·只·日或在周3~4d时加料5g·只·d;若高于标准体重,则维持上周饲料量;在标准范围内的则加料3~5g·只·d,确保公母鸭接近标准体重。然后由相关技术人员按体重仔细周密的核定下周的给料量,并把确定好料单交给饲养人员,按各群的饲料量给料。在称体时要确保单元鸭只数准确无误差。如与相关记录不符则称体不准备。

3 体重检测

5~19周龄每周第一天早上空腹称重,比例为15%。称重要求定时、定位、定人。第13周的第1天对整批种鸭进行一次均匀度的调整,在称体后对公母鸭分出大、中、小三类分别进行饲养管理,给料量在12周平均料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维持,视具体情况而定,由技术人员核定下周料量。

4 限喂方法

按限饲量将1d的全部饲料一次性投入,在喂料当天的早上来光之后,按每群分别称料,然后按季节定时投料。从第4~18周根据种鸭体重定量投喂饲料。为了使所有的鸭子能得到同样量的饲料,必须将饲料分散在栏圈内足够大的面积上,使所有鸭子能够同时采食进料,(撒料面积为鸭群能能均匀散开并全部能吃到饲料为准)。但在饲养过程中杜绝先撒料后撒鸭的习惯,否则会导致种鸭大小不均匀,伤残鸭过多。

5 限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1 饲粮营养要全面;

5.2 称重必须空腹,样本具有代表性;

5.3 一般正常鸭群在20~30min吃完饲料。喂料不改变的情况下,应注意观察吃完饲料所需要时间的变化情况。

5.4 对鸭群随机抽样,在每周初定期承重,并根据体重曲线发育及时调整鸭群,缩小鸭群内的个体差异。从开始限饲就应调群,根据体重和均匀度情况,及时将体重不同的鸭子按大、中、小调整到相应的栏圈中去(每周一次)。每栋鸭舍设立一专门的机动小圈做为小公鸭、小母鸭圈,每天将大群内目测体重比较小的公、母鸭单独挑到机动小圈进行不限制饲养或少限制饲养,直到他们的体重到标准后再混入大群中。

5.5 限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亡,更应该照顾好弱小个体。

5.6 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

5.7 喂料在早上一次投入,保证有足够的采食面积和饮水空间,以保证每只鸭都能吃到饲料,若每日分2次或3次投料,则抢食能力强的个体几乎每次都吃饱,而弱小个体则过度限饲,影响群体的整齐度。饮水要充足,特别要保证群鸭时刻供应充足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保持种洁有利于种鸭的健康成长。

5.8 控制鸭群适宜的密度和群体,保证鸭只整体均匀度。鸭舍之间应分隔成栏,按每栏250~300只鸭群较为合适,每平方米以3只为宜。

5.9 每周加料幅度稳定,保持每周体重持续稳定增长。

5.10 公母分饲,准确控制两种不同体系种鸭的生长体重,及时淘汰有生理缺陷的公鸭。

5.11 加强饲养和消毒管理,每天带鸭消毒一次,严格执行药物预防程序,控制疾病。

第四节 光照

育成期光照时间为17h/d,早4点给光,晚上21点闭光固定不变。光照强度为7瓦/m2。光照对育成鸭的性成熟有着决定性作用,也决定着种鸭的产蛋率和蛋重。光照过强易引起鸭群疲倦或啄羽现象,不要随意延长光照时间,以防使种鸭过早性成熟,影响产蛋。

第五节 消毒防疫

严格按用药和免疫管理程序进行实际操作

育成期间喷雾消毒要控制在2次/d,疫苗注射期间前后一天可不进行带鸭消毒。由技术人员在场指导按比例配好消毒液。消毒时要对鸭舍内外用消毒器具彻底消毒,例如:墙壁、水槽、屋顶、运动场、舍内稻壳、净、污道都必须消毒到位,要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每天清理运动场两遍,尽量避免种鸭因吃粪便产生疾病。

第六节 均匀度和死淘率控制

1 均匀度控制

在育成期合群时,公鸭、母鸭体重均匀度要达标,均匀度是否达标,对产蛋量会产生一定影响。80%的种鸭单体体重标准应掌握在±10%的群体平均体重之内。均匀度±5%的标准要求见表2。

提示一,在育成期间以喂料量控制鸭子的体重及其发育。如果不从第一天起就严格控制喂料量,产蛋量和孵化率就会受影响。

提示二,在整个育成期间尽可能地使体重接近目标体重非常重要。任何偏差高于或低于目标体重,都将影响鸭子的开产时间、产蛋量和受精率。

育成期的死亡淘率应控制在1%。

肉羊舍饲养殖管理规程 篇12

1.1 场址选择

羊舍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平坦, 背风向阳, 通风良好, 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交通便利, 离居民区较远, 排污方便, 污水、污物不能污染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地方。

1.2 场区规划

应根据当地条件、发展规模、资金状况和机械化程度来制定规划。首先, 要建设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 各区分开, 便于管理。其次, 羊舍建设应包括羊舍 (即暖棚) 、羊圈 (即运动场) 、饲料加工房、贮草棚、兽医室。另外, 羊舍应分成年母羊舍、羔羊舍、种公羊舍、育肥羊舍、产房、病羊隔离舍。羊舍建设要兼顾方便、简洁、经济、耐用几方面。

1.3 暖棚羊舍建设

羊舍建设要做到夏能防暑、冬能避寒, 坐北朝南, 呈长方形, 结构多为砖木、土木结构, 门前建有消毒池。羊舍建筑面积要与羊群的规模相适应, 一般成年羊每只约占面积0.8~1.6 m2;怀孕母羊、哺乳羊、种公羊所占面积稍大一些, 使羊只能够自由活动。羊舍一般建成单坡暖棚式, 后墙高1.8 m, 棚顶倾斜度为15度, 棚顶高2.5 m左右为宜, 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 cm, 铺成斜坡以利排水。舍内要保持干燥、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羊舍内设有草架、饲槽和饮水设备。

1.4 羊只活动场建设

羊只活动场应连接在羊舍的前面, 面积一般相当于羊舍的2~3倍, 地面平坦干燥, 围墙完整坚固, 围墙高1.5~1.7 m, 活动场内设有饲草补饲槽, 周围栽植树木用来遮阴。

1.5 药浴池建设

药浴池应建在圈舍附近, 药浴池成狭长的水池, 深不超过1 m, 池底宽30~60cm, 上口宽60~80 cm;入口端呈斜坡状, 便于羊只入池;出口端建有一定斜坡度的台阶, 以便羊身上的药液流回池内。

2 结合本地实际及市场需求, 提高良种化程度

发展舍饲养羊更应选择适应市场的优良品种。选择在生产性能方面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食谱广、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好、肉质佳、繁殖率高、屠宰率高、适应性强的品种;在体型外貌方面选择具有体驱长、肩宽而厚、胸宽而厚、背平直、后驱臀部宽大、肌肉丰满、躯体呈圆筒状等特点的品种。从目前发展看, 值得推广的品种有无角陶赛特羊、杜泊羊、萨福克羊、夏洛莱羊、小尾寒羊等品种。

3 科学管理, 精心饲喂

3.1 合理安排, 保证饲草料供应

羊的食谱广, 喜食多种饲草料, 若经常饲喂几种饲草料, 会造成羊的厌食、采食量减少, 增重减慢, 影响生长。所以, 根据舍饲量和生产计划, 准备充足的多种饲草料, 包括青干草、农作物秸秆、玉米等, 这是舍饲养羊最主要的物质条件。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及饲养规模, 有计划的种植优质高产的牧草;二要采取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 调制加工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等;三要依据各生长阶段所需微量元素, 备足各种添加剂;四要按照不同生长时期配制好精料。

3.2 规范饲养

一要合理搭配日粮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比例, 力求饲料种类多样化, 尽量采用玉米秸秆全贮或青贮再配合一定量的营养丰富的精料。二要对羊舍的粪便及时清扫, 保持清洁、干燥;注意防寒、保暖及防暑降温工作。三要合理分群, 分阶段饲喂, 采用全进全出原则, 从而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四要实行定时、定量、少喂、勤添, 减少饲养的随意性, 使羊保持较高的食欲, 并减少饲料浪费。

3.3 饮水和啖盐

冬季舍内温度注意应保持在5℃以上。在冬季早、晚气候冷的时候, 可在羊舍内饲喂, 中午可在运动场饲喂。饮用水要干净, 不饮用冰渣水, 保证羊自由饮水。舍饲期间要注意羊的饮水和盐量, 一般饲喂每天3次, 先喂盐、后饮水。充足饮水能使羊保持良好的食欲, 有助于草料消化吸收。羊的日饮水量为3~5 L。夏季饮水次数应多些, 秋冬季节可少些。给肉羊喂盐既可促进食欲, 又可供给氯和钠元素。每只每日可喂给食盐5~10 g。食盐可以单独放在饲槽或专用盐槽里让羊自由舔食 (又称啖盐) , 也可以放入饲料中或饮水中搅拌均匀喂给。

3.4 需要注意的几项措施

3.4.1 注意修蹄。肉种羊蹄壳不断生长, 长期在粗糙地面上磨损常造成畸形, 故每年要定期修蹄2~3次。长期不修蹄, 不仅会影响羊行走, 还会引起腐蹄病、姿势变形等, 种公羊甚至会降低或丧失种用价值。正确的修蹄方法是:先掏出趾间的脏物, 再用小刀或修蹄剪剪掉所有松动而多余的蹄甲, 但要平行于蹄毛线修剪;然后剪掉趾间的赘生物和削掉软的蹄踵组织, 使蹄表面平坦。修蹄时间在雨后进行为好。

3.4.2 及时淘汰僵、病羊。对生长缓慢、优良性状不明显、有病久治不愈的羊只及时淘汰。

3.4.3 母羔羊断尾。为方便母羊的交配, 提高受胎率, 对母羔羊要及时断尾。

3.4.4 适时运动。羊舍饲后, 经常站立或趴卧, 运动量不足, 羊只的采食量会逐渐减少, 胃肠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下降, 从而造成消化不良。所以要根据实际, 适时的驱赶羊只进行充分的运动。

3.4.5 剪毛。根据实际, 要对存栏的种公羊、生产母羊、育肥羊每年进行2~3次剪毛工作。

4 搞好疫病防治, 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

4.1 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4.1.1 重视饲料和饮水卫生。不喂发霉、变质、冰冻、被农药污染及夹杂异物的的草料, 不饮污水, 防止细菌、病毒感染或中毒。饲喂用具经常保持干净。

4.1.2 对羊舍、运动场经常打扫, 并定期消毒。消毒工作要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 消毒时间、消毒项目、消毒药的选择都要按程序进行, 并做好记录。每年至少2次以上大的消毒, 每周或每月进行必要的消毒。

4.1.3 坚持自繁自养, 尽可能不从外地购羊, 防止疫病传播。如果必须从外地引入时, 要严格引种检疫制度, 至少经过10~15 d隔离观察, 并经兽医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

4.2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要根据本场实际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 对羊痘、羊四防、羊口蹄疫等疫苗的注射要高度重视, 注射时要严格认真, 逐只清点, 做好查漏补注工作。

4.3 寄生虫的驱治

羊舍饲后, 活动范围变小, 容易造成圈舍的潮湿和环境不良, 往往会引起寄生虫病的发生, 因此要注意羊舍的环境卫生、通风和防潮措施, 做好羊疥癣等寄生虫病的防治。一般每年春秋两季要对羊群进行肝片吸虫驱治各1次。对寄生虫感染较重的羊群可在2~3月份提前进行1次治疗性驱虫;对寄生虫感染较重的地区, 还应在入冬前再驱1次虫。驱虫后的羊群, 应立即转到新的圈舍, 以防重新感染。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驱虫净、阿苯哒唑、丙硫咪唑、虫克星 (阿维菌素) 等。其中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 是效果较好的新药, 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 mg, 对线虫、吸虫、绦虫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针对性地选择驱虫药物、或交叉用2~3种驱虫药、或重复使用2次等都会取得更好的驱虫效果。为驱除羊体外寄生虫, 预防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 每年要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药浴。药浴的方法主要有池浴、大锅或大缸浴、喷淋式药浴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 要根据羊只数量和场内设施条件而定, 一般在较大规模的羊场内采用药浴池较为普遍。肉羊药浴时应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药浴最好隔1周进行1次, 残液要泼洒到羊舍内;药浴前8 h停止放牧或饲喂, 入浴前2~3 h给羊饮足水, 以免羊吞饮药液中毒;让健康的羊先浴, 有疥癣等皮肤病的羊最后浴;凡妊娠2个月以上的母羊暂不进行药浴, 以免流产;要注意羊头部的药浴,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药浴, 必须要把羊头浸入药液1~2次;药浴后的羊应收容在凉棚或宽敞棚舍内, 过6~8 h后方可喂草料或放牧。

4.3 坚持健康检查

上一篇:沿海防护林体系下一篇: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