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责任制

2024-09-07

消防责任制(精选9篇)

消防责任制 篇1

“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概念在国务院(国发[2011]46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也是首次在国家政策指导性文件中提出,较之以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单位消防安全职责”的提法更加具体、重点更加突出、倾向性更加明显。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包括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责任自负等内在含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中“单位全面负责”原则的具体表现。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可以分为单位消防安全主体一般责任和单位消防安全主体特殊责任。依据《消防法》第五、六、十六、十七、五十一条规定,单位有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统筹管理消防工作、加大消防投入、配置及维护消防设施、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开展消防安全巡查、整改火灾隐患、组织消防演练、建立消防档案、组织员工培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火灾扑救、配合开展火灾事故调查等一般责任。依据《消防法》其他条文,比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易燃易爆危险品单位以及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等,消防管理等有特殊要求,这属于由于单位性质不同而产生的消防安全主体特殊责任。笔者重点围绕《消防法》第十六、十七的消防安全主体一般责任落实的法律保障进行阐述(下文统称“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1 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现状

2011年开展的“清剿火患”行动中,全国消防机构“先后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6亿处,临时查封单位70.9万家,责令‘三停’单位34.9万家……”,可见消防违法行为的普遍性。分析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按照有关部门事后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无不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

近年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连绵不断,尤其是开展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清剿火患”、消防安全单位“户籍化”管理等,声势浩大,但是从公安部消防局督导工作通报中可以看到,很多单位对消防机构检查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很多工作存在不推不动的状态。其表现,一是单位没有明确授权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认识不深,导致消防工作职责不明、工作不清,严重影响单位安全。二是对于培训单位员工消防安全知识、技能不积极,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没有经过有效的专门培训,新员工上岗缺乏消防安全培训,没有依法安排电焊、气焊及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持证培训等。三是单位消防安全巡查、隐患自除、消防设施装置维护等工作落实不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日常消防违法行为屡禁屡现。

2 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存在不足的法律分析

(1)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欠缺法律保障,消防机构无法对单位进行有效追责。一部法律规范既有法律行为,也有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才能成为完整的法律规范。按照《消防法》第六十七条,对没有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分为警告、处分两种处理方式,而处分只适用于国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处分、警告处罚只适用于个人,无法适用于单位,而且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管理人甚至不能产生约束作用。此外,在适用《消防法》对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追责的情况下,产生了适用法律竞合的问题。比如第六十七条的适用和第六十条的适用竞合。在法律适用中根据特殊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都采用第六十条追责。这样实际抵销了第六十七条的惩戒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意义。可见,现行消防法关于单位主体责任的规定,违法行为与违法后果相背离,违背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2)配套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要求的规章规定过于粗疏,缺乏责任落实保障。一是具体规定单位主体责任及操作程序步骤的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新《消防法》已经实施三年后尚未作出修改,对于有效保证责任落实欠缺措施。二是公安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培训管理规定》本意在于规范消防教育培训,但基本条款都是指导性质的,没有强制的法律效果,没有执行的保障手段。

(3)既有建筑整治涉及到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没有法律规定。既有建筑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参照国家住建部门的有关规定,既有建筑可以理解为目前已经建好的建筑物。《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规定“新颁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实施之前,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已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分别按原审核意见或者备案时的标准执行”。但是,实践中,往往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修改,存在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改造的情形。不配合改造的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改造工作是由消防安全主体承担还是由国家承担,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3 现有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立法比较分析

3.1 《上海市消防条例》

该条例增加了改善防火条件,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员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等内容,但是,对于不落实职责的责任追究,仍然是按照逾期不改正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处分或警告处罚。

3.2 《北京市消防条例》

该条例作出了大胆的突破,增加了单位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对消防设备操作控制人员、专职和兼职防火人员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北京市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电气防火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定期对电气防火安全进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等规定。为保障落实,该条例规定,单位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有擅离职守等违反国家和北京市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行为,或者单位未对本单位消防设备操作控制人员、专职和兼职防火人员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的,责令改正,并可处5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罚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未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 0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罚款;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并将检测记录存档备查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3.3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一是明确细化了要求“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消防设施的管理、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制度。”对于不落实该项要求的,消防机构有权“责令改正,最高处于5万元的罚款”。二是明确了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六类人员,并且明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的管理人员、易燃易爆危险品保管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上岗证书,未持有上岗证书的,最高可处于3万元的罚款。三是对单位未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产生火灾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最高可处30万元的罚款,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对“单位”的含义进行延伸扩大,规定经营、使用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的;经营、使用建筑面积100 m2以上或者建筑层数两层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场所的三种个体工商户,其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参照广东省实施办法中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广东省消防部门为了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在社会面上推行“网格化”管理,逐步向“社会消防”转变。推动镇街、社区、村居全部成立消防组织,构建大、中、小三级网络,确保基层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以社会基本单元自治为基础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消防管理职能,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行“标准化”管理,逐步推动社会单位向“规范消防”转变。为了解决上规模单位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维保从业人员、专业的维保行为、专业的维保工作措施等不足,广东省消防总队在佛山市消防支队开展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专项试点工作,明确了哪些单位要列入专业维保对象、哪些人可以从事消防设施维保业务,切实保障了单位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具体工作有章可循。

3.4 《珠海市消防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专职、义务消防队员、消防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监理、维修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的工作人员等共七大类人员,应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合格的应有消防机构颁发的合格证。但是对于违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要求的,该条例没有做出具体的罚则。该条例也规定了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造成火灾事故的,最高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开创了既处罚单位也处罚个人的先例。

3.5 《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

一是直接通过立法将单位的外延扩大。该条例规定,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一定规模的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二是对照所有单位,未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公布实施的、未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未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设置重点防火标志的、未按照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的、未按照规定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未有针对性地组织消防演练的,均可分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对责任单位最高处于5万元罚款,对消防安全责任人最高可以处于2万元罚款。三是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未配备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主任的、未建立防火档案的、未开展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的、未实行职工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未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管理本单位的专职消防队的、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未按照规定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本单位消防设施配备、维护情况、防火巡查情况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分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最高可处于10万元、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处于3万元的罚款。深圳条例开创了处罚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先例。

3.6 《汕头经济特区消防条例》

该条例是目前对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得较详尽的地方法规,而且还通过立法有效解决了单位与个人消防安全责任不公平问题。该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并明确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应当依照这条的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该条例补充规定对消防设施、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并保存三年以上备查;针对本单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组织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对于重点单位,则规定建立健全火灾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发生的火灾事故,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任命、变更情况自任命或者变更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但是对于如何强制保障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则没有规定对应的罚则。

4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的立法修改建议

4.1 扩大“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适用范围

将消防安全主体资格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延伸到包括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消防管理参照单位标准执行,对有关违法行为按照单位的标准进行处理。通过立法明确,这样才能解决实际中的执法不公平问题。

4.2 增加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对应罚则内容

建议将《消防法》第十六条、十七条都规定具体的罚则,参照深圳特区消防条例规定,罚则以罚金处罚为主,同时处罚单位和消防安全责任人,通过不同类别的处罚,有效促进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建立。

4.3 立法消防安全教育必须纳入全民教育内容

修改立法明确,在学校、人力资源组织的就业、再就业岗前培训,要有必要的消防授课内容及时间保障、落实逃生疏散训练。明确必须经过消防培训合格方能持证上岗的人员类别,如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专职、义务消防队员、消防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监理、维修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的工作人员等。要设置对应的罚则,也可同时处罚单位和消防安全责任人。立法还可规定,上岗培训可依托目前已在全国范围组建的消防教育培训学校实施,但是这种培训要区别于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4.4 强制消防安全自我维护内容

强制落实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列入法律条文中,每年必须检测一次。也应规定对应的罚则,同时处罚单位与消防安全责任人。

4.5 设定发生火灾事故的罚则

专门规定由于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依据火灾事故的损失、伤亡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罚规定,同时处罚单位与消防安全责任人。

4.6 修改消防安全责任罪的规定

废除“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的前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9条修改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以致造成严重后果的,从重处罚。”

4.7 明确既有建筑处理的法律规定

立法增加如下规定,凡是因为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修订和变更,导致单位被认定为“火灾隐患”或构成消防违法行为的,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不得对单位进行责任追究。确实因为公共消防安全需要进行整改的,建议由公共财政承担全部或部分整改费用。

摘要:分析了现行消防法律体系中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现状,重点就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存在的不足进行法律分析,就地方消防法规关于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就修改消防法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有关规定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消防安全责任事故罪提出了立法建议。

关键词:消防立法,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沈友弟,钟薇.浅谈建立和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3):287-290.

[2]程超,何欢.中外消防法比较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4):548-551.

[3]范平安.完善我国消防法制与执法规范化建设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6):469-471.

消防责任制 篇2

为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施工工地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8号)、《吉林省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施工进程的特点、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设工程

依据消防法条文释义修改,指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

施工工地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堆放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的仓库或堆场;施工工地现场工作人员办公室、宿舍、食堂、更衣室等临时性生活用建筑物;施工作业区以及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临时变电所(配电箱)、乙炔发生器间、油漆间、木工间、电工间、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等。

办公生活区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内,为施工工地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办公、生活、住宿等临时性活动的区域。

施工作业区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内具体施工作业的活动区域

仓库区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于集中储存物料、施工工具、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区域。

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一般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在订立合同时明确双方的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责任。

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责任。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责任应由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总承包单位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分包单位逐一订立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施工工地各责任单位应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落实防火措施,并为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预算。

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分包单位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

分包单位应当在总承包单位的统一管理下,在其分包范围内建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实施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建设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宜参保火灾公共责任险。

建设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将下列资料存档备查:

1)施工现场平面图,并标明各临时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地点及品种、数量清单;

3)施工人员数量和住宿情况清单;

4)施工进度计划;

5)防火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6)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布置平面图;

7)消防器材和其它灭火设施的配置清单;

8)其它需要存档的资料。

4.2 建设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对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协调。

明确一名行政领导负责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单位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工地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整改。

施工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施工工地实行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

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应明确一名行政领导为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明确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全面负责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

分包单位应设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根据建设工程的规模和火灾危险性,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人员,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协助消防安全管理人做好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

组织制订施工工地消防安全保卫方案及处置措施,研究和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措施,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检查,将检查情况汇总并逐级上报。

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和火灾危险性制定施工现场防火、动用明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电器使用和消防器材管理等各项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动用明火的范围、时间和危险程度,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并严格履行动用明火的审批手续。

人员消防安全职责

施工工地消防安全按照消防责任人应对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施工工地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的岗位职责,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并在工地入口处设置消防组织架构图,明确人员及联系方式。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工程实施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申报:

1)高度超过50 m的建筑工程;

2)单幢建筑面积大于20000㎡的公共建筑工程或商场部分面积大于10000㎡的商住楼建筑工程;

3)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甲乙类厂房、装置、储罐和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其他工业厂房(不含土地费用,下同);

4)占地面积大于1500㎡甲乙类仓库和占地面积大于12000㎡的丙类仓库、物流中心;

5)轨道交通、隧道、大桥、码头等重大市政工程;

6)加油站、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

7)占地面积大于10公顷的总体工程;

8)经消防性能化设计或评估的特殊工程;

9)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出具《建设工程消防审核意见书》的其他工程。

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掌握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情况,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2)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符合本工程实际的灭火预案;

3)在编制施工生产计划的同时,落实防火措施,并为工程项目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

4)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5)组织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4.4.5 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针对工程特点,拟定施工工程消防计划,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确定防火重点部位,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审查分包单位的消防资格,确定分包单位的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组建分包单位义务消防队;

3)组织施工工地人员和分包队伍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灭火演练;

4)按照有关规定配置好施工工地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负责维修保养工作;

5)开展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负责对火灾事故隐患的整改;

6)负责对明火作业的管理,严格落实三级动火制度,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7)负责对分包队伍的防火管理;

8)负责做好防火基础资料,建立健全防火安全文档;

9)工程项目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4.4.6 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负责对分包的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管理,自觉遵守施工工地的各项消防安全规定;

2)服从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各项消防安全要求,并协助消防安全管理人做好分包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

3)对防火重点部位进行每日巡查;

4)对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有效、无遮挡,特殊工种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防火检查。

工程监理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

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在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能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

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

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施工工地的防火安全

一般规定

施工工地的平面布局应当以在建工程为中心,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材料堆放区、仓库区及临时生活办公区、废品集中站等区域。

施工现场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l)锅炉房、厨房及其它固定用火作业区应设置在在建工程可燃材料堆场或仓库25米之外。

2氧气、乙炔气瓶、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应分别存放,做到一物一库,且设置在施工作业区、生活办公区25m之外。

施工工地宜设有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得小于4米,保证临警时消防车能停靠施救。

建筑物高度超过24米时,施工单位应当落实临时水源,设置高层临时供水管网和具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当消防水源不能满足灭火需要时,应增设临时消防水箱。供消防用水的水泵的电源应单独设置。在建工程禁止作为施工和其他人员的住宿场所使用。

施工现场动力线与照明电源线必须分开设置,并配备相应功率的保险装置,严禁乱接乱拉电气线路。施工工地应当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施工工地应当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8kg灭火器每组不少于两具,并应设置在醒目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在施工工地建筑内及建筑物屋顶上制作防水层时,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并有专人看护。

施工单位对施工中产生的刨花、木屑以及油毡、木料等易燃、可燃材料应当天清理,禁止在施工工地焚烧。施工剩余的油漆、稀料应集中存放在安全地点。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内禁止随处吸烟。除仓库区外,每区可以设置一个吸烟区,烟蒂应当丢入有水的烟缸内。

在施工工地的办公生活区、施工作业区、仓库区等具有火灾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识。

办公生活区防火安全 施工工地生活区内搭建厨房等使用明火的房间不得与办公、住宿混合,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选择安全地点独立搭建,层数不得超过2层,并落实专人负责用火、用电、用气。搭建的临时办公场所和宿舍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三级,且不宜超过2层,禁止搭建木板房。

不得在在建工程内搭建办公场所和临时住宿点。如果确有困难时,在建工程内设置的办公场所和临时住宿,应与施工作业区之间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并设置安全疏散通道,配备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

高压动力架空线下,禁止搭建临时建筑和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5.2.5 搭建的临时建筑与现有建筑的防火安全距离,应满足现行防火规范的要求。成组布置的临时建筑物,每组不应超过10幢,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

5.2.6 临时建筑物内宿舍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平方米超过20人的,应当设置两个安全出人口;临时宿舍的窗不得用硬质材料封堵。

5.2.7 临时宿舍位于两个楼梯之间的房间,房门至疏散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25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房门至最近的疏散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12m。

5.2.8 临时宿舍内应确保规范用电,不得使用大功率电器和乱拉乱接电线,应在每间宿舍采取一定的限流安全措施。

5.2.9 临时生活区内的办公、宿舍用房每100平方米配备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3A的灭火器。

5.3 施工作业区防火安全

5.3.1 施工工地动少作业区应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和严格落实“一点一证一监护”的动火措施。

5.3.2 作业人员动用明火前,应当消除明火点周围的可燃物,落实监护人员和监护措施,并配置必要的灭火器具。

5.3.3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内动用明火进行焊割作业前,应当将供水系统安装至明火作业层,并确保正常取水。

5.3.4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动用明火作业:

1)现场操作工没有操作证;

2)在动用明火审批的范围内未履行审批手续;

3)操作工不了解动用明火作业现场周围情况的;

4)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冷却、隔音、隔热的部位,在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

5)作业现场附近堆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未做彻底清理或者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

6)作业现场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

7)交叉施工作业中,动用明火对其他施工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8)散落的火星危及毗连或邻近建(构)筑物安全的;

9)有压力或密闭的的管道、容器,现场操作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的;

10)按有关规定禁止动用明火的。

5.3.5 电(气)焊、切割的作业点应当远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可燃物品。焊割点周围和下方应当落实防火措施,并指定专人现场监护。

5.3.6 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在储存和使用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同置一车或同存一库,气瓶应有防震圈、防护帽,使用时配备完好的表具和气管,存放或使用时不准卧放。

2)两者的存放距离不得小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m,距明火处不应小于10m。

5.3.7 使用有机溶剂等材料以及有可燃气体产生的施工工地,应当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条件不好的施工工地,应当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后方能施工。

5.3.8 施工工地木操作间必须按照规定设置,禁止将切割机等存放在木工间内。

5.3.9 施工工地架设临时线路和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等作业必须由电工进行,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5.3.10 施工工地不准私接乱拉临时线,不准架设裸导线,不准直接用导电材料绑扎在金属支架上,不准用铜丝或其他金属材料替代保险丝。

5.3.11 施工工地使用的大功率镐灯(太阳灯),整流器必须加装防护罩,安放部位安全牢靠,避免与易燃物直接接触。禁止使用灯具烘烤衣物和取暖。

5.3.12 施工工地禁止使用电炉、煤油炉和热得快等。严格控制非生产使用电加热器。

5.3.13 施工工地应确保消防车通道的畅通,对防火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5.3.14 大型公用建筑商业内装修时,应设专业安全员管理巡视,封闭管理,与装修层连同部分管道井用不燃材料封闭,并设有专用安全疏散通道。

5.3.15 施工工地必须使用阻燃安全网。

5.3.16 对于建筑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材料进场后,应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

2)需要采取防火构造措施的外保温材料,其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同步进行。

3)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并宜做到边固定保温材料边涂抹防护层。未涂抹防护层的外保温材料高度不应超过3层。

4)幕墙的支撑构件和空调机等设施的支撑构件,其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

5)不得直接在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热粘结法施工。

6)施工用照明等高温设备靠近可燃保温材料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

7)聚氨酯等保温材料进行现场发泡作业时,应避开高温环境。施工工艺、工具及服装等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8)施工现场应设置室内外临时消火栓系统,并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

9)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工位应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

5.3.17 对于建筑外保温系统的日常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外墙和屋顶相贴邻的竖井、凹槽、平台等,不应堆放可燃物。

2)火源、热源等火灾危险源与外墙、屋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加强对火源、热源的管理。

3)不宜在采用外保温材料的墙面和屋顶上进行焊接、钻孔等施工作业。确需施工作业的,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并应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将裸露的外保温材料进行防护处理。

4)电气线路不应穿过可燃外保温材料。确需穿过时,应采取穿管等防火保护措施。

5.4 仓库区防火安全

5.4.1 在建工程内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

5.4.2 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数量较多的施工工地,应当选择安全合适的地点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

5.4.3 施工所需存放量不超过100公斤的少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可以设置在在建工程地面以上的部位,但应当采取分隔措施,与其它部位进行防火分隔并设置明显的标记和禁止明火标志。

5.4.4 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可燃材料堆场、废品集中站及施工作业区等处应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

5.4.5 临时油漆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等每30平方米应配置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4B的灭火器。

6火灾隐患整改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工地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消防安全责任人为火灾隐患整改第一责任人,提供人员、场地、资金等资源,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人员、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措施,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逐级上报至消防安全责任人。未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的个人或部门,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奖惩措施对责任人进行惩罚。

6.1.2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

6.1.3 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当采取确保消防安全、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

6.2 整改措施

6.2.1 发现下列火灾隐患,消防责任人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1)违章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

2)违章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功率电热器具的;

3)违反规定在施工工地吸烟、乱扔烟头、火源的;

4)违章动用明火、进行电(气)焊的;

5)不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的;

6)占用消防安全通道的。

6.2.2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立即进行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

6.3 火灾隐患预防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根据火灾隐患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交消防安全管理人,防止同类隐患的再发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7.1 一般规定

7.1.1 施工工地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等必须持证上岗。

7.1.2 施工现场可以通过张贴图画、消防宣传板报、设置消防角、消防专栏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做好记录。

7.1.3 施工工地应当对防火重点岗位的工人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7.1.4 消防培训程序、培训内容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求。

7.2 培训内容

7.2.1 施工工地进行的消防安全培训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工地的火灾危险性和重点防火部位及保护措施;

3)基本消防设施(供消防用水的水泵)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5)熟悉本工地的灭火预案。

7.2.2 施工工地的培训人员范围:

1)消防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

2)工地防火重点岗位人员;

3)消防设施的工程维修人员;

4)特殊工种岗位人员。8 灭火和应急预案

8.1 一般规定

8.1.1 施工工地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以减少火灾危害。

8.1.2 灭火和疏散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8.1.3 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8.1.4 演练前应通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防止发生意外混乱;演练结束,应总结问题,做好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修订预案内容。

8.2 具体内容

8.2.1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应包括下列组织:

1)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

2)灭火行动组: 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到达现场扑救火灾;

3)通信联络组:报告火警,迎接消防车辆,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4)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工人疏散;

5)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6)其它必要的组织。

8.2.2 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要点:发现火警,通知附近工人撤离,立即向“119”报火警;同时,向工地各级消防安全主管报告。

8.2.3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要点:迅速从疏散楼梯有序疏散:尽量不要利用电梯疏散。

8.2.4 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要点:火场指挥员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视火势蔓延的范围,就近利用水源,协助消防人员做好扑救火灾工作。

8.2.5 通讯联络、安全防护的程序措施要点:按预定通信联络方式,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进行必要的救护,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救护伤员。

8.2.6 善后处置程序要点: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配合公安消防机构开展调查。火灾事故处理

9.0.1 施工工地发生火灾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警,并按照灭火和疏散预案,迅速组织疏散人员抢救物资,扑救火灾。

9.0.2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为抢救人员、扑救火灾提供便利条件。

9.0.3 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的有关情况,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原因。

9.0.4 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9.0.5 火灾发生后,应当对事故发生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整改对策,对有关责任者应当进行追查处理,教育全体工人。法律责任

10.0.1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的行为,有关单位应当立即改正。

10.0.2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应当在整改后,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整改情况应当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名。

消防责任制 篇3

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依法对团级以上单位、机关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以及负责专项经济工作、保障性企业以及有偿服务单位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作为支队级财务审计部门,依据当前规定,没有直接的审计权限,需要经总队级审计部门进行相应的审计授权,才能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为了加强审计工作,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本人认为,支队级财务审计部门需要进行审计延伸,不但对大队军政主官、直属单位主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延伸到中队军政主官以及其他负有经济责任的项目负责人。

因此,近几年,随着《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制度的相继出台,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在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当家理财能力,强化部队财经管理,提高部队的经济管理水平;对拓展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渠道,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部队的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审计计划性不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近几年实践看,支队机关部门、大中队干部交流频繁、范围大,且多集中在同一时,一次需要进行多个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财务、审计部门被动接受任务,造成审计项目过于集中,时间紧、任务重,况且当前支队审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很多时间等于走形式,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较笼统。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依然还是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

3.审计评价不规范,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当前所谓的审计评价主要体现在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的评价上,而对单位资产负债、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度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缺少对比分析,评价不够深入。

4.审计成果滞后,落实整改问题难。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本来是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提拔”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先有命令再部署审计工作的,形成事实上的“先离任,后审计”、“先提拔,后审计”。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也没有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另外,通过审计尽管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需要由继任者承担,造成在实际执行工作中,继任者往往推诿,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的责任,致使许多应该处理的问题,到最后无法处理,甚至不了了之,削弱审计监督效果。

5.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风险难以控制。经济责任审计,党委、干部部门以及被审计对象都比较关注。因出发点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该项工作是将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了审计部门。而当前,对于支队级审计部门而言,受编制所限,要么有部门没人员,要么既没部门又没人员。很多情况下,审计工作都是财务科在操作,因审计力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而审计任务繁重,特别遇到班子换届时,集中委托,突击审计,短时期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比如:在责任界定上,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二、几点建议

1.突出审计重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来实施,在实施审计时,应该把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资金使用权、个人廉政情况等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看决策是否合法、科学、合理、民主,有无盲目决策;看单位财产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法违纪;看公务消费是否超出“合理”范畴,津贴、福利发放是否超标;看廉政纪律规定有无严格执行等。

2.强化任中审计。为克服“先离后审、先升后审”带来项目集中、时间紧迫、应付审计、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即推行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变“离任审计”为“任中审计”,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口”前移,先审计,后离任。严格按照《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好好把握需要进行审计的几种情况。这样不但便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和责任,也便于审计部门获取各种审计资料,对经济活动情况查深查透。同时,被审计单位配合主动性也较高,有利于审计问题的及时纠正和审计决定、意见的及时落实整改。

3.运用灵活方法。为适应党委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和要求,作为审计部门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坚持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如: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合理利用财务收支资料,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将审计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要延伸审计。如要对领导干部能施加作用的单位和下属单位延伸,检查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转移资金、转嫁负担等行为,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经济履行情况和应承担的责任。

4.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的最终目的不是为审计而审计,而应该是将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运用,将审计结果发挥最大效能。为此:一是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反馈。及时报送到党委、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使其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二是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依据。审计报告应进入干部档案,在任用干部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杜绝边审计、边提拔,或审计归审计、提拔归提拔的“两张皮”问题;三是依据审计结果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或法律责任。四是经济责任审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纯洁干部队伍、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手段。

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一切先进的手段和措施最终都要靠人来操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增强,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特别是涉及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加强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支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具有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职业态度的审计干部队伍。二是建立健全审计职业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的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使培训工作贯穿审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三是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规范,对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审计执法的随意性。四是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于领导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自我认定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予以确认;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调查和查证,弄清事实,努力消除审计风险。

消防责任制 篇4

现代的管理会计起源于财务会计,又同时依托在财务会计的信息基础上,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单位的管理行为进行相关的思考。现代的管理会计包括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以及责任会计这三大方面。责任会计指的是在组织企业经营活动的时候,依据分权的管理思想将企业各内部管理的组织划分出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所需承担的义务范围与内容,通过相关考核并评价各有关组织履行其责任的具体情况,反映出其真实的业绩,从而调动其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会计的子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第35条中规定了绩效考评的控制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并实施绩效的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的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以及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以及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和评优、降级、调岗、职务晋升、辞退相关依据,体现出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中责任会计的具体要求以及重要地位。同时也能够看出,责任会计着重强调了企业的责任主体在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重要的地位。

二、责任会计应用于消防部队的相关可行性分析

(一)消防部队运用责任会计是其会计环境的变化使然

消防部队作为一类特殊会计的主体,伴随社会的生产、国民经济以及消防技术不断飞速的发展,同时随着部门预算体系的积极实施和完善,消防事业的资金不仅仅在金额上不断在增加,运作实施中也更为灵活,自主性得到了不断的加强。与之同时,出现了若干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消防会计职能要由传统的会计核算转变为资金的控制和监督。责任会计是一种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的手段及方法,体现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途径的更高要求,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消防部队以及类似单位会计及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消防部队实现财务管理的正规化、革命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二)当今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基本具备了实施责任会计的条件

在国家财政的预算体制改革进程中,当前的消防部队已经大多实现了将财务经费进行部门预算的管理以及国库集中的统一支付,实施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以及会计集中进行核算等。在通常情况下,部队中的各部门或者分支机构都不设置新账户和财务管理人员,每个单位只是安排专人来进行财务的资料传递、收集以及报销。通过以上的这些举措,可强化预算的实施执行以及实现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了会计的监督,充分发挥出了会计的相关管理职能。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也能得知,要利用好这现行的一些财务管理体系,确定好责任主体、界定责任的流程、明确责任的范围,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构成了消防部队实行责任会计的条件和基础。

三、将责任会计制度引入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的具体步骤探讨

总体的思路为:确定目标——加以控制——进行核算——给予考核——综合评价(反馈)。

(一)设计和确立责任会计的目标管理体系的目标也是从事各经济活动所要实现的目的

责任目标的管理体系设置是进行划分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的前提基础,是责任会计顺利实施的关键点。针对消防部队来说,实行责任会计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实现经费的合理使用,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效益的最终实现。责任目标的管理体系建立通常是要依据经费支出中的一级科目划分出的费用支出体系,同时也可以按照费用不同的性质,在责任目标的管理总体系的控制之下划分处若干个小的责任目标的管理子体系。我们在建立部队的责任会计制度时,必须要为每个责任单位都确定好相对应的责任目标,并分配好一定额度的责任核算,以便更好的让各责任单位知晓他们在践行单位总体的目标过程里所应该要达成的具体工作效果和任务。对于消防部队的财务部门来说,在进行编制单位的责任预算时,还必须要根据各事业部门所要承担的效果事业任务,把预算加以分解。事业部门必须按照本单位具体的情况,把各项任务和指标层层分解至内部各具体的责任单位,将其作为年度工作目标以及进行自我控制的标准。比如,后勤部门要根据险情的高发季节,相应的制定较高的标准;财务在核实了历年的数据并报请了领导批准后,要同意并实施相应的成本费用的目标。

(二)科学的划分出责任单位并且明确其责权,建立合理的部队责任会计体系

建立责任会计体系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能科学地划分出责任中心,这样才能够分清楚各个部门的效果责任,克服和避免出现权责的划分不清以及推责争权的情况。设置责任中心应该要按照责、权、利相互联系的原则、可控性原则以及单位现有的机构编制和内部管理的层次进而得以确定。在消防部队中,通常是由财务部门以及事业部门这两大组织部分来组成的,前者所担负的责任主要为制定出目标,并完善管理流程。同时提出相关考核意见,它的权力相对应的是成果的评价、考核的执行建议问题。而业务部门是按照其功能的定位不同责任有所不一的,对于部队的后勤保障部门,它的责任就是完善部队后勤的条件,保障后勤物资的充足供应,完善部队器材的更新等,它的权力是按照批准的相关服务方案以及购置计划、保障计划等来实施相应的款项申请以及采购报告;战斗部门的主要责任是要完成救灾抢险的一些具体任务,它的权力需要得到后勤保障部门的相关支持,同时它有权按照战斗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采购建议以及保障意见。很显然,业务部门的相关责任以及权力虽然都并不是直接对应部队的经济指标,但是无疑在最终都还是需要由部队的经济指标来确保或者完成,也就是说,最终都归属到部队责任会计范畴中。

(三)完善部队责任核算的方法以及标准,将经济责任以及会计数据有机统一并结合起来,力求实现部队经济责任制度化以及数量化,必须要组织实施严密性强的责任核算

部队要根据相关《会计法》、《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依照这些法规的规定,按照统一的部队内部财务的管理制度、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来进行财务核算工作。首先,要认真的做好相关财务记录,以便对部队的责任单位费用的支出以及事业的成果能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反映。其次,要整理归纳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归集统计方法。为及时反映出责任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就需要不断地对部队责任单位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加以分类、分析以及汇总,掌握好责任单位资金的“投入”以及“产出”的具体动态。第三,必须完善好现行的部队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起科学性强、严密性高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最后,建立起责任会计进行定期分析的报告制度。经过责任会计的分析报告相关制度,把责任预算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给各责任单位,以便各个责任单位能及时的掌握其责任目标实际的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加以改进,并确保责任预算顺利的执行。

(四)按照责任会计的目标来进行考核以及反馈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的领导班子都是不断变动的,人员的交流、新老的交替情况长期存在,这使得有些消防部队“班子”责任感弱化淡薄,在理财层次上所表现出来就是会忽视对经费合理的利用,缺乏精打细算的意识,存在这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认为前人超支而后人补缺,所以大手大脚的花钱,导致办事毫无原则,最终出现一茬班子留一个“洞”,这样年复一年,窟窿就会越搞越大,这给后继任的人员经费的保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影响了部队的全面建设。而实行责任会计其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要评价并考核相关责任班子工作的成绩,这同时也是责任会计在实施激励中的重要部分,实施责任会计评价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责任主体以及责任的领导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权责的情况。责任会计以事先就编制好的责任成本预算为基础,提交出责任报告,通过把责任班子的实际产生责任成本以及其责任的成本预算加以比较并实现对部队责任班子的相关考核。消防部队在实施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综合性,要将激励视为责任会计中最为基本的职能,将责任中心作为单位,建立起合理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以及激励约束的制度,将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和结合,从而发挥出责任会计最大的职能。同时,还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部队财务管理,确保责任预算顺利的实现。四、结论

消防安全责任制 篇5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各级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权限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与消防安全有影响的各级管理、执行、验证人员,并可作为对其检查、考核的依据。2职责

1.1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确定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 管理人,规定各级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授予相应的权限。1.2保卫主管部门负责按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要求,制定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制,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级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1.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对本部门各级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1各级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 1.4总经理

a)董事长作为企业法人,是本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人; b)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将消防安全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与生产经营管理实行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c)负责确定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人,规定各级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授予相应的权限;

d)督促检查同级副职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听取同级副职及有关部门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汇报,对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e)将消防工作与本公司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公司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f)为本公司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保证;g)参加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审定;

h)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1.5副总经理(生产经理)a)为本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 b)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c)拟定公司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d)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e)组织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灭火和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f)组织实施对公司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g)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h)组织管理义务消防队;

i)组织实施公司范围内的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j)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k)定期向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公司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1.6副总经理(营销、技术厂长、)a)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

b)督促检查各分管部门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c)参加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审定,协助组织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d)参加公司防火检查,与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及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1.7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

a)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法规和规定,督促协助消防安全管理人贯彻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 b)党支部书记将消防安全工作列为公司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议程,并将其列为评比先进的重要条件进行考核;

c)工会将消防安全工作列为公司工会工作的重要议程,并将其列为工会评比先进的重要条件进行考核;

d)参加并协助组织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e)参加公司防火检查,提出火灾隐患的整改意见,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f)参加重大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g)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汇报。2.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a)贯彻落实消防方针,落实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和制度;

b)负责制定本部门的消防工作计划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c)负责配备、维护并定期检查本部门的消防器材、设施、通道、标志等; d)指定本部门的义务消防队员,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e)参加公司防火检查,督促本部门整改火险隐患及落实安全措施; f)组织本部门的消防安全法规及消防基础知识宣传活动,使员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火、火灾中逃生的技能;

g)定期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h)在职责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的各项工作。2.1保卫主管部门负责人

a)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公司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组织拟订公司各级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对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c)组织制定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d)确定单位重点防火部位及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定期组织演练; e)组织实施对公司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f)组织管理义务消防队,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培训; g)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h)组织公司防火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整改火险隐患及落实安全措施;

i)发生火警、火灾时,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组织扑救初期火灾; j)参加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对有关事故责任者履行处理手续;

k)完成上级机关及公司领导交办的工作;

l)定期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2.2安全技术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

a)参加拟定公司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b)协助组织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c)在对新进公司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d)参加公司防火检查,督促各部门整改火险隐患及落实安全措施; e)参加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参加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 f)定期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2.3公司(办公室)主管部门负责人 a)参加拟定公司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及灭火和应急预案; b)参加并协助组织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c)组织起草综合性报告、计划和总结时应有消防工作内容; d)与安全保卫主管部门配合及时批转有关消防工作方面的各类文件; e)安排人员做好公司领导、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消防工作的记录; f)参加公司防火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部门整改火险隐患及落实安全措施;

g)参与研究对重大火险隐患的整改工作,参加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

h)负责外来人员在公司内工作期间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i)负责对小车班司机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车库及燃油的管理。2.4销售主管部门负责人

a)确定产品的消防安全要求,保证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产品不能出厂;

b)对外来订货人员来公司考察、订货签约需到现场,特别是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时,要事先对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c)加强对外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所到厂家的消防安全规定。

2.5技术主管部门负责人

a)在组织实施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b)在组织产品试验时,考虑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c)加强对外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所到厂家的消防安全规定。

2.6工艺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

a)在组织实施工艺策划、制定工艺方案和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时,考虑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b)在组织工艺试验时,考虑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c)做好本部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等管理工作; d)加强对进入生产现场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2.7生产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

a)参加拟定公司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及灭火和应急预案;b)参加并协助组织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c)参加公司防火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整改火险隐患及落实安全措施;

d)在编制公司生产计划的同时,应编制防火安全措施计划,保证安全生产;

e)在布置检查生产工作的同时要布置检查防火安全措施,并经常检查消防措施的管理情况,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2.8设备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

a)参加拟定公司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及灭火和应急预案;b)参加并协助组织公司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c)参加公司防火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整改火险隐患及落实安全措施; d)组织安装机械和电气设备时必须符合《机械安装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爆炸和危险场所电气装置设计规范》要求,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负责;;

e)在消防重点部位安装、增设、拆除机械和电气设备时,必须会同安全保卫主管部门研究确定消防措施,并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f)及时办理经本部门雇佣的外来施工队的动火等有关审批手续; g)参加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2.9人事劳资主管部门负责人 a)对新入厂员工及外来培训、参观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b)在签定临时用工协议书中应有消防安全方面的条文,并会同有关部门执行;

c)参加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对有关事故责任者履行处理手续。

2.10财务主管部门负责人

a)对经批准的消防器材、装备、设施等费用纳入公司财务计划,予以保证;

b)根据已批准的消防安全措施计划项目,监督专款专用,对已完成的项目及时办理结算手续。

2.11车间主任

a)负责本车间的消防安全工作,经常检查本岗位防火责任制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b)管理好本车间的明火点。电气设备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c)坚持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

d)发现火情后,应积极组织人员扑救,立即报警并进行事故分析处理; e)经常对本车间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f)保证本部门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好并落实到责任人。2.12班组长

a)经常对班组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b)坚持班组日检制度,发现问题后应立即解决整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

c)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

d)如临时动火,须办动火手续,并指派现场监护人,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e)做好职工“三懂”、“三会”的消防安全教育。2.13防火监督员 a)监督公司、各部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等安排的实施情况,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b)协助分管领导做好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消防安全信息,提出改进建议;

c)向广大员工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协助分管领导组织消防应急措施、方法、通讯联络等要求;

b)管理好本岗位的明火点、电气设备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c)每天对本岗位的安全防火、消防器材、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主管领导;

消防责任制 篇6

关键词:消防大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对策

《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以来, 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支队级的审计工作。对支队而言,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所属大队的审计, 审计对象就是大队长和教导员。消防大队系部队基层, 经济事项纷繁复杂, 针头线脑, 生动而又具体, 遇到的问题也十分丰富, 因此, 对大队主官的审计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存在诸多风险。现分析如下:

一、领导干部的离任去向影响审计结果

大队军政主官的离任去向主要有3个, 一是调任更高岗位, 从大队提拔到支队机关, 华丽转身, 担任部门领导或支队副职, 高升了, 有时审计人员甚至成了直接下属。按照现行体制和部队等级纪律, 这种情况在无形中已对审计工作施加了影响, 此时的审计评价肯定不是“一般”以下, 审计结果已经先入为主的被左右。二是免职或退休, 按照山东消防现行规定, 在部队服役满30年可以退休, 在一个大队主管满6年必须免职, 被审对象狭隘地认为审计结论就是对个人这段经历的全面总结, 就是组织对自己的认可, 若评价低了, 既不满意, 更不愿意。三是转业, 近年有个趋势, 消防大队的干部转业到当地公安部门, 有的成为领导, 甚至分管消防, 摇身一变又成了顶头上司, 接任的干部为了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得不顺水推舟, 搞得审计结果不能不好, 使审计工作很尴尬。

二、审计管辖与授权的局限造成审计被动

部队干部在选拔任用过程中, 除征求纪检部门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书面意见外, 对负有经济责任的营、团职干部还需要出具审计意见和审计结果, 消防部队对这个制度以一贯之。按照现行的审计管辖规定, 总队审计部门主要负责所属团职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支队主要负责营职。2011年10月部消防局印发了新编制, 60%以上的县市区大队直接成为副团职单位, 纳入了总队的审计范围。每年团职干部的选拔, 十分敏感, 按照一定比例经过考试、考核、测评、提名、报批研究后, 省厅现役办和总队才能确定任职名单, 任职命令下达前有10天的公示期。只有名单发布后, 审计部门才能确定审计对象, 尤其是副团职干部中, 大队级领导干部占大多数, 人员多、时间紧、任务重, 总队审计部门肯定不能一一审计, 只有授权支队代审, 授权也需要时间, 而且干部部门催要审计结果很紧, 短短10天非常仓促, 审计时间不能服从和保证审计结果, 纰漏容易产生, 风险程度陡升。若一个支队赶上2个这样的审计项目, 就更难确保审计程序、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 造成工作的被动, 容易形成走过场的错觉, 埋下了隐患。同理, 在营职大队主官的任用中, 人员多、时间集中, 短时间内出具若干审计报告, 也冒着很大的审计风险。

三、对消防大队预算外经费的评价很棘手

大队的预算外经费主要有2个来源, 一是赞助款或慰问金, 仔细比对缴款单位, 就会发现大都是与消防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建设单位, 你不开口, 他肯定不给, 给红十会捐款都没积极性了, 更谈不上主动赞助和慰问, 这是老生常谈的“三乱”问题。二是以收代罚, 特别是上市公司和正规的大型企业, 一受到消防部门的行政处罚或行政罚款, 就会影响到公司领导巨大的分红收益, 为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甚至会主动通融或要求改变处罚形式, 以缴代罚, 这为消防执法程序所禁止, 但屡禁不止, 属违规创收。

但内部审计是对支队党委负责、为部队内部管理服务的, 基层大队执行的政策都是支队制定并要求实施的, 甚至有些创收任务是上级下达的, 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 上述现象已多有收敛, 但彻底根除还需一段路途, 因此, 内审人员身在其中, 独立性严重缺失、受损, 对大队的审计评价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支队或总队一些规章制度的反映, 使审计人员左右两难, 道德分裂, 无法做出自我批评式的审计结论, 审计面临的风险很高。

四、受地方案件查处牵连的风险增大

消防工作是为地方服务的, 基层大队与地方各单位的交往更是频繁, 大队长、教导员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员打交道, 因消防执法权涉及单位、个人的直接利益, 因而, 大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形势很严峻。近年来, 党和国家一直对反腐败工作保持高压态势, 地方查处的一些案件牵连到消防大队的现象频频出现, 呈上升趋势。如2013年5月, 广东肇庆市怀集大队的大队长李泽民、教导员陈建明, 2人在一起行政处罚中以赞助代替罚款并私分, 被地方举报后立案查处。这些案件发生后, 败坏了消防形象, 部队首长和很多领导的第一反应就是大队已经支队或总队审计过了, 为何没发现这些经济问题?为什么没有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不是审计部门失职?虽然审计存在固有风险, 但出现这种重大的负面事件, 很多领导还是不能容忍, 若实行责任倒查的话, 审计人员或面临追究和责难, 而且从2013年4月份天津市对蓟县莱德商厦“6·30”火灾事故的处理结果来看, 这种风险已变成现实。

五、审计工作程序化的隐忧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评价细则这“两个制度”实施以来, 审计工作越来越规范, 上级审计部门又印发了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27种审计表格, 规定了12项审计内容, 制定了23条评价标准, 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但是, 审计格式的固化, 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审计人员的主观思维, 一到大队开展审计项目, 主要的任务就是填充各种表格, 按照审计报告的需要计算各种数据, 工作模式近乎标准化, 久之, 使“审计”向“统计”靠拢了。而且, 计算机辅助审计随着软件系统的深入开发, 也变成主要审计手段了, 在屏幕前击击点点, 依靠这种软件的强大功能把审计变成了数字游戏, 忽视或忽略了对最重要的经济载体---原始凭单、会计凭证等资料的审查, 有的还依赖于系统内的“智能审计模块”来发现一些机械性的问题, 抛开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认知思维, 降低了人的重要因素, 过分的依赖性增大了风险。

六、其它潜在风险

一是大队的家底经费不好确定。部队公用经费的核拨在每年的6、7月份, 开支却摊在全年, 若审计发生在上半年, 准确数据不好确认。大队为上级联系的消防设施维保收入分成、为支队联系的消防电气检测收入分成等一般集中在年末, 缺乏准确的会计资料, 审计时只能按上年数估算。另外, 统计遗漏或疏忽的大队“账外账”, 也使家底经费数据失真, 容易误导接任者。

二是“寅吃卯粮”行为隐蔽很深。消防大队地处县市区, 地方小, 和当地财政部门的关系很熟络, 有的大队领导得知自己即将离任, 为了粉饰账面或清偿欠款, 便疏通财政部门提前预拨业务费, 将下月甚至下季度的预算拨款搞到位进行了开支, 风起于青苹之末, 当时却在水下, 不易察觉, 致使接任者牢骚满腹, 对审计行为产生异议, 损害了审计的声誉。

三是审计结论与现实情况明显有出入的风险。主要指大队账面有硬伤, 导致审计结论不能令人信服、心服。如有的大队领导面临离任, 心理扭曲, 趁着手中权力, 突击花钱, 账面的钱不留, 甚至把中队的伙食费都淘空了, 致使中队干部、司务长、其他干部知晓情况后, 意见大了。还有的贫困县大队, 每年的业务费不多, 但大队领导为追求政绩, 在装备建设、营房建设等方面脱离实际需求, 造成大量欠账, 比例惊人, 虽然事业建设成果显著, 东西都在, 但外债不好消化, 债权人常来堵门, 高高的大楼和庞大的黑洞并存, 按照评价细则需在度的把握上拿捏分寸。因此, 对大队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除谨慎之外, 很费斟酌。

针对以上审计风险, 如何化解和规避, 对保证消防大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一) 审计的全局观念要强

目前, 消防大队经济责任审计的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改变, 一些体制、机制性的痼疾审计人员也无法左右, 所能做到的就是将它们衍生的审计风险努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尤其是上级交办的审计任务, 要兼顾上、中、下三级的需求, 对审计工作的把握要有高度, 明确审计是为谁服务、对谁负责、劳动付出要达到哪种效果, 把审计工作置于消防中心工作的一环来定位和开展, 服从于部队党委确定的中心任务, 服务于消防事业的发展大局, 对内部政策的评价要统一到部队的文件决策上来,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审计数据、审计处罚、审计案件移交等亮点工作, 这是审计组长必须考虑和把握的问题。

(二) 审计程序要严密, 审计方法要得当

部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在“审计工作程序”中规定了20项内容, 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 本身就是规避风险的良好举措,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必须按照重要性原则, 发挥专业判断能力, 确定实施重要的审计程序, 对重点审计内容不能放过, 这时, 借助于计算机审计软件中的“过滤功能”可解决这个问题, 避免出现大的漏洞和失误。但是不能执着或迷信于计算机审计, 还应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财务基础数据和会计载体上, 经过处理和转换的数据毕竟不是原始会计数据的本来面貌, 有时手工记账的一笔改错就能成为发现问题的重要线索。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眼界要开阔, 审计人员平时要多读多看审计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思路。对“寅吃卯粮”现象, 要比对财政预算文件和拨款进度进行甄别, 列清专项拨款和预算拨款的额度, 防止云雾障眼, 多管齐下, 才能提高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三) 审计沟通要彻底

消防责任制 篇7

一、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构成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是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总称, 但是与一般机构相比,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更多风险因素, 增加了高校消防管控的难度, 加重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力度。高校当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有以下方面。

1. 法律责任风险

首先, 责任主体并非对一切事物承担责任, 在能力方面有一定限制。高校目前的消防水平及其专业设备并不能与社会消防机构相比, 也缺少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消防工作。其次, 高校消防设备技术不全, 高校当前建筑种类繁多, 建筑规格也各不相同, 高校建筑的消防设备实施也需要定期进行保养, 高校建筑消防设备已经日趋完善, 但是高校诸多建筑消防设施及消防技术设备自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无法及时消除高校火灾安全隐患。再次, 高校当前责任主体自身技能有所欠缺。与社会消防机构一样, 高校同样将“四个能力”建设作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重点, 即对高校主体、高校师生、高校消防宣传均提出了要求, 但是少有高校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2. 责任主体风险

首先, 风险逐渐增加。由于高校师生人数的增加, 人流之间的流动程度加大, 不利于高校日常消防安全集中管理。此外, 高校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高, 因人为原因或者人员意识薄弱引起的火灾占有多数。其次, 危险逐渐增加。高校用油、用气场所增加, 高校几乎所有建筑用地都需要电力支撑, 尤其是高校实验用地及科研项目研究场所, 离不开物理、化学资源的帮助, 但是无形中增加了由于电力、燃料引发的火灾指数。再次, 高校构成日渐复杂。高校根据不同部门职能划分为教学区域、住宿区域、办公区域、娱乐运动区域、商业区域等, 区域繁多又不集中, 将火灾事故发源地分散开来, 高校许多领域的电线由于过度使用变得老化, 无法达到高校消防安全标准。最后, 高校消防责任日渐艰巨。高校根据自身教学需求, 逐渐扩大了办学规模, 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或者新建筑的同时, 忽略了旧教学建筑中的消防设施管理, 许多建筑的消防安全设施不达标, 建筑材料安全系数低。

3. 责任客体风险

我国为防范社会火灾事故, 颁布了《消防法》条例, 并规定了十五条消防安全责任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火灾事故的不同程度, 对不同等级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规定, 明确对造成火灾的人员进行相关刑事责任追究。对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法》中的大多数条例都包括校园消防规定在内, 由此可见, 高校需要承担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防范措施

1. 从高校全体师生做起, 加强消防工作凝聚力

高校消防工作不能凭借高校消防人员的力量维护高校消防安全, 应该号召广大高校师生及校职工人员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当中, 加强高校全体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高校人员预防高校火灾、集体完成消防工作, 为减轻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奠定基础。

2. 增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要与师生及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 并根据责任书作出实际行动, 落实高校消防安全责任, 树立大局消防安全管理理念, 重视起火灾事故的严重危害性, 针对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认真制定高校消防管理目标, 在加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的同时, 不断总结管理经验。

3. 按照法律执法, 严格制定消防管理制度

依据《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两大法律条例, 广大高校必须要从严做起, 保证消防管理制度规范, 实施高校消防安全措施, 保护好高校消防设施,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加强高校消防管理力度, 有效降低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

4. 提高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从当前高校消防责任风险现状可以看出, 高校缺乏一支专业、高素质、技术含量高的高校消防队伍, 对此, 高校应强化消防队伍安全防范意识, 多了解最新消防安全知识, 对高校消防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促使消防工作人员有足够实力担当起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5. 扭转消防管理模式, 扩大消防管理渠道

高校根据《消防法》现已形成固定的消防管理模式, 阻碍了高校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 高校应转变消防管理模式, 优化消防思路, 将消防工作重点放在火灾安全隐患检查上, 积极主动与社会消防机构合作, 争取到更多消防指导和监督力量。

三、结语

随着高校规模及办学层次的不断变化, 高校必须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工作入手, 不断完善自身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同时不断创新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思路, 提高高校消防安全队伍的火灾防范技术及能力, 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承担的责任风险降到最低, 切实保障高校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钟诗颖.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12.

[2]刘淑萍, 张锐, 关路贵.高校实验教学楼火灾预防要素与应对[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2 (1) .

[3]陶玉清, 史佩强.某科教园区院校消防安全管理探析[J].建筑安全, 2012 (7) .

消防责任制 篇8

1 公安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

公安消防部队的支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是根据各基层支队的军政主管在经济权利的行使方面对部队职员的履职情况的评价进行的审计工作。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各支队的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只是将审计工作局限于查账单、看账单等内部检查层次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导致消防部队支队评价结果一致化,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审计结果。

1.2 消防部队的审计公示制度不合理

各项审计制度已经在公安消防部队得到普及,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各级官兵因审计结果的公布范围有限,学习相关的审计知识少之又少,而各级公安消防部门的基层岗位调动比较频繁,很容易造成审计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很多审计工作人员不熟悉审计工作的流程,没有把握在审计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不能做到“接地气”,导致审计结果失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不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公安消防部队的每个政治处纪保督查科下都会设置一位专职的审计人员。但从整个消防总队来看,这种设置是极不合理的,审计工作的落实率不足10%。此外,纪保督查科是消防支队纪委的下设科室,平时就是管理消防支队的日常纪检工作,同时还要对信访举报、廉政教育、警务督察等方面进行管理,涉及管理范围广,而纪保督查科的实际工作人员有限,审计人员也会经常帮忙干这些不相关的工作,导致审计人员无法专心进行审计知识学习,审计能力比较低下。

2 解决公安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完善审核结果运行制度

公安消防部队的党委主体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拥有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观念。在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党委管审、议审制度,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运行。此外,还要将审计工作作为消防部队的核心工作进行组织和谋划部署,定期召开审计联席会议,明确规定和组织各相关职能科室学习审计政策,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审计工作中的重难点,并能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和解决对策。同时,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要能合理、科学地调用人员,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出审计的监督职能。

2.2 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审计工作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审计工作,既要做好审计工作的实施、报告,又要做好审计前的调查和后续整改工作,做到“有始有终”,确保整个审计工作过程的严谨性。在公安消防部队建立审计回访制度,在开展审计工作的一段时间之后,要定期进行审计问题回访检查,不断完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2.3 培养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提高审计水平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审计人员队伍,也是保证审计工作整体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公安消防部队建设审计人员队伍时,首先,选择审计人员时,要择优录取,选择具备专业性的财务知识人员,选择思想素养高、技能强的人才;其次,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活动,运用学习交流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审计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面临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各种紧急任务不断发生,活动经费不断增加。在公安消防部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领导干部制定正确的经济决策,提高消防部队的经济管理水平。此外,还要有效监督消防部门的领导干部,做到“早发现,早治理”,促进公安消防部队的健康、平稳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推广。但是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也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针对公安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探究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再结合公安消防部队的单位性质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促进公安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俐,张玲.公安消防部队支队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6(6).

[2]张玲.浅谈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运用的难点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2(17).

消防责任制 篇9

关键词:消防法,消防责任事故罪,火灾隐患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悦在《申鉴·杂言》中有一段话: “一曰防, 二曰救, 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 发而止之谓之救, 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

一、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概念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法消防管理法规, 经消防监督管理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构成

为了制裁严重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消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任何犯罪都具有四个共同的构成要件, 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四个有机组成的部分。

( 一) 客体

消防责任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和公共安全。

《消防法》规定, 我国消防工作由公安机关实施监督管理, 并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消防机构发现火灾隐患的, 应及时通知被检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火灾隐患。但是面对新时期、多元化的消防工作, 单单靠消防部门去督促整改的话, 往往力不从心, 火灾隐患无法彻底消除。影响我国消防工作现状的因素很多, 如金钱、人情、关系网、政府干扰等等, 使有些该消除的火灾隐患没消除, 该从严查处的降低标准处理, 甚至有些拿隐患做交易, 以年年罚款代整改隐患。

( 二) 客观要件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 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消防责任事故罪为结果犯, 只有因未履行消防安全责任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严重后果是有界定标准的, 只有达到标准, 才能构成犯罪。但是达不到标准, 就不受到惩罚了吗?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 只有吸取教训, 才能进步发展。火灾的惨痛教训, 不正是每一起事故的经验教训吗? 只有吸取教训, 才能防止事故发生在每个人的头上。而且, 发生火灾后, 火灾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发展和蔓延。这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无法去改变它的轨迹。

( 三) 主体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直接参与消防安全的人员。消防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消防工作就是经济效益的绝对值, 如果没有消防的安全, 就不会产生永久的效益。而有的法人就目前企业安全状况而言,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消防管理不严, 资金投入太少, 重生产、轻安全等等。说到防火、灭火, 人人都说重要, 但是对大火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相当多的法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在没出事之前总存在侥幸心理, 不情愿在安全方面下功夫。于是企业实际上长期处在一种危险环境中, 一旦出了问题稀里糊涂地走上犯罪道路。

( 四) 主观要件

消防责任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火灾隐患是过失的存在形式, 火灾隐患可以是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 也可以是间接增大火灾的损失, 其具有隐蔽性、综合性和动态性三种特征。单位的消防安全不在于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中的某一条, 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彻底整改火灾隐患。少数单位对火灾隐患麻木不仁, 置之不理, 最终酿成火灾, 这就是所谓的“养患成灾”, 甚至“小火酿成大灾”。

三、预防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方法

( 一) 健全制度机制, 做好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源头控制

火灾发生的源头就是火灾隐患的存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 要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才能在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通过制定规范、制度、整改方案, 明确各环节的责任, 才能避免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再次发生。当前, 就整改火灾隐患方面的建章立制而言仍较为薄弱, 还存在着隐患单位认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 执法主体的强制措施运用较少, 缺乏必要的责任心。隐患单位对待火灾隐患, 不能按照轻、重、缓、急分期整改的原则, 没有抓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方面没有充分运用《消防法》的强制性措施。对待社会单位的隐患, 没有以“隐患即事故”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 没有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整改隐患。

( 二) 减少火灾危害, 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首先, 我们必须让广大人民清醒的意识到, 火灾随时可能发生, 而且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只有更全面了解人们做出各种导致火灾发生的动机和行为, 才能有效减少火灾的次数。发生火灾时, 要研究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点, 不要盲目的教他们去怎么做, 或者只是简单重复同样的内容, 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减少人员伤亡。其次, 加强对火的精心利用。火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如何高效、安全的使用火? 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要急需重视起来的。我们需要对火精心加以利用, 才是火的真正价值的体现。而不是一场大火, 熊熊烈焰, 吞噬了人们的安居乐业。如果火灾的发生和酒驾造成的事故一样经常伴随在每个人的左右, 那么绝对能够引起重视。酒驾的后果触目惊心, 火灾虽然不会每天发生在你的身边, 但是其后果也同样的触目惊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10

上一篇:成人英语专业下一篇:十八般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