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测

2024-09-28

市场监测(共12篇)

市场监测 篇1

糖尿病是世界上主要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协会估计罹患糖尿病的人数在2.46亿, 预计到2025年, 将上升到3.8亿。糖尿病是人体本身不产生胰岛素或不能适当使用胰岛素导致的疾病。

血糖自检是糖尿病人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是, 它只能测量一些不同时间点上的血糖值, 它的效果就像给身体内的血糖水平拍一帧快照。当病人的血糖水平在一天中向高或向低时从技术上来说通过自检来检测血糖水平是不可行的。

长久以来, 为了测定和控制血糖, 病人对于一天中不得不多次刺破他们的手指深感不快, 加上其它一些因素, 人们急需一种无创的血糖监测仪, 这种无创监测仪可以给出有助于对疾病有效地进行管理的连续数据。世界上四家最大的体外诊断仪器公司 (可能指强生、罗氏、亚培等公司——译者注) 和这一产业内的其它一些公司已经试图通过开发微创连续葡萄糖检测仪来满足这一需求。在过去的30年里开发了一些无创技术, 但都没有能成功地进入市场。唯一在2001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无创器械是美国加州Cygnus公司的GlucoWatch, 但也只是作为一个附属器械, 并且需要医生的处方。一个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CGMS) 包括有插入皮下组织的传感器, 它可以留置72h。传感器每10s感知一次皮下间质液中的糖含量, 每5min记录一次平均值。

目前仅有两种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它们是DexCom公司的SEVEN®系统和美敦力公司的Guardian®实时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美敦力公司的“The MiniMed Paradigm”实时血糖监测系统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的世界上第一个整合了胰岛素泵的监测仪。以上两种连续监测系统都属于微创血糖监测系统。

无创系统现在还处在开发阶段, Glucolight公司正在开发的是一个供在医院使用的无创监测系统, 用的是光电池技术, VeraLight公司正在开发名为Scout DM的无创糖尿病筛查系统, Orsense公司使用它们的吸收光谱技术, 开发的血糖监测仪拟用于急性监测。

连续血糖监测对病人特别有用, 人们可以据此在疾病很早期作出治疗。

无创血糖监测系统面临的挑战

因为血液中还包含其它化学成份, 因此仪器在定标上面临问题。开发中的无创监测仪没有设计成可独立工作的检测仪, 它们需要使用传统的刺破手指的方法进行校准, 这种校准通常每天要进行一次。要用刺破手指的传统方法进行校准是无创检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而且潜在地影响和减慢了人们对这一技术的采用。此外, 使用这些仪器的费用也得不到糖尿病用户的支持。对于连续血糖监测仪来说, 如要取得成功, 其价格必须与现在的手持式系统相配。糖尿病监测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已经让一些公司, 如Becton Dickinson, 退出了这一业务, 因此, 对于新进入这一市场的新来者来说, 现在还存在于这一市场上的实力雄厚的公司就是主要的挑战者。除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挑战, 无创检测在技术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对信号的敏感度。无创监测仪所用的传感器较小, 样本是液态的, 产生的信号较小, 需要从生化上或电气上对信号进行放大, 需要把伪差或噪声分离出来, 又不能过度增大其外包装或覆盖区的尺寸。

发现人们在采用无创技术上存在一些障碍: (1) 无创监测仪只能作为辅助设备, 还不能摆脱刺破手指法; (2) 临床医师用得很少, 需要大量投资促进临床医师采用, 这样病人才会用; (3) 采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后病人整个生活方式将发生改变, 因此要进行教育, 缺少教育和缺少对无创检测的了解是这一技术取得成功中的一个障碍。

在葡萄糖检测仪市场上实力雄厚的制造商只开发微创技术, 即使用尽可能少的血样进行检测, 这些制造商进入完全新的部分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这需要很大的投资。因此, 只有3家拥有新技术的公司在引领市场。

结论

虽然无创技术很有前途, 并且将给病人带来便利, 但它的成功与否完全要看临床医生和病人对它的知晓程度。现有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以让病人管理好他们的葡萄糖水平, 但是, 病人需要根据连续血糖监测仪给出的数据手工调节胰岛素。将来, 把诊断学和药物供给结合在一起的有内置式胰岛素泵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将会进入市场, 进而, 通过降低成本和改进技术可确保这一技术的成功。无疑,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会给出实时信息, 它的采用肯定会给病人带来便利。

(信息来源:美国弗若斯特公司, 2008年12月4日)

市场监测 篇2

(四)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五)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认真做好所承担的政府监测职能,包括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跨境水体监测、履约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以及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排污费征收、总量核算等环境监管中的监测工作。同时,可以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和工商总局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总体要求,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又不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相关业务,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业务。

7月农产品市场监测信息 篇3

稻米

国内大米价格稳中有涨

甲籼米批发价1.78元/斤,环比持平;晚籼米1.95元/斤;粳米2.20元/斤。

国际大米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

7月份,我国晚籼米批发价1.95元/斤。同期泰米离岸价为每市斤1.57元,比国内低19.6%,价差比上月缩小0.04-元;到岸税后价1.96元/斤,比国内高0.5%。

16月我国大米出口減少.进口增加

6月份,我国出口大米3.4万吨;进口大米5.5万吨。1-6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24.3万吨;进口大米34.8万吨。

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

联合国粮农组织(FA0)7月份预测,2011/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4.76亿吨;消费量4.70亿吨;贸易量3200万吨;期末库存1.43亿吨;库存消费比30.5%,比上年度上升1.4个百分点。小麦

国内价格基本稳定

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统计,7月份普通小麦价格为1.04元/斤;优质麦批发价1.29元/斤。

国际小麦价格继续下跌

7月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离岸价305.5美元/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硬红冬麦期货价271.5美元/吨。

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低于

国内

7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离岸价折人民币每斤0.99元,比优质麦产区批发价低0.3元,价差较上月扩大0.13元;到岸税后价约1.37元/斤,比同期国内优质麦销区价低0.04元,为2010年8月以来首次低于国内。

6月进口环比剧增.出口减少

据海关统计,6月份,我国进口小麦产品28.06万吨,环比增24.8倍;出口2.14万吨,环比减27.9%。

夏粮再获丰收,冬小麦连续八年增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41335.5万亩;每亩单产305.5公斤;总产量12627万吨。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3903万亩,增0.3%;每亩单产326.8公斤,增1.6%;总产11079万吨,连续八年增产。

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小麦增产.产需缺口明显缩小

国际谷物理事会7月份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6.74亿吨;消费量6.76亿吨;产不足需200万吨,缺口较上一年度大幅减小。

玉米

国内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7月份,产区批发价1.0g元/斤。其中,东北产区1.0g元/斤;华北黄淮产区1.10元/斤。销区批发价1.23元/斤。

国际价格震荡下跌

7月份,美国芝加哥期货价256.5美元/吨;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离岸价299.9美元/吨。

国内外玉米价差有所缩小

7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离岸价折人民币0.97元/斤,比国内产区批发价低0.12元/斤;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1.35元/斤,比国内玉米到港价格高0.15元/斤,价差比上月缩小0.06元/斤。

上半年玉米进出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态势

6月份,我国出口玉米0.95万吨;进口量1.12万吨。上半年,累计出口玉米5.69万吨;进口量3.55万吨;净出口2.14万吨。

眷玉米长势良好。夏玉米总体正常

东北产区春玉米整体长势良好。华北各地夏玉米生长处于苗期及拔节期,局部地区夏玉米出现不同程度虫害,长势总体正常。

全球玉米供求依然偏紧

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7月份预测,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总产8.59亿吨;消费量8.63亿吨;期末库存1.22亿吨,库存消费比下降至14.1%。

大豆

国产大豆价格基本持平

7月份,黑龙江国产大豆平均收购价1.89元/斤;山东地区国产大豆入厂价1.99元/斤,与上月价格持平。

国际大豆价格先涨后跌

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0T)大豆平均价格501.3美元/吨;豆油1267.1美元/顿;豆粕394.6美元/吨。

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与国产大豆持平

7月份,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1.99元/斤,与当地国产大豆价格持平;美国墨西哥湾大豆离岸价529.7美元/Ⅱ屯,折人民币1.71元/。

上半年大豆进口小幅下降

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30万吨。卜6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371万吨。

预计20101/12年度全球大豆供给偏紧

据美国农业部7月份预测,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2.61亿吨,消费2.63亿吨,库存消费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棉

国内棉价继续下跌

7月份,国内328级棉花均价22065元/吨,环比跌9.8%。

国际棉价继续大幅回落

7月份,C0t100kA指数月均价121.73美分/磅,环比降12.3%,同比涨44.6%。

国内外棉价差继续加大

7月份,C0t100kA(相当于国内328级棉花)指数每吨折人民币17389元/吨,比国内低4676元/吨,价差较上月扩大1674元。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级(M级相当于我国328级棉花)月均价147.68美分/磅,1%关税下折到岸税后价每吨24278元,比国内高2212元;滑准税下折到岸税后价每吨为24683元,比国内高2618元。

棉花进口下降

据海关统计,6月份,我国进口棉花12.0万吨。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32.5万吨。

预计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大于需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Ⅰ—CAC)7月份预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740万吨,同比增11.0%;消费量2522万吨,同比增2.8%;期末库存达到1094万吨。油料

国内食用油及油料价格小幅上涨

7月份,湖北菜籽进厂价2.38元/斤;山东二级花生仁进厂价4.90元/斤;山东四级豆油出厂价9619元/吨;湖北四级菜油出厂价10169元/吨;山东一级花生油出厂价17425元/吨。

国际油脂油料价格涨跌不

7月份均价,加拿大油菜籽CNF价668美元/吨;南美豆油CNF价1304美元/吨;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离岸价1124美元/吨。

进口油菜籽价格高于国内,豆油与国内持平

7月份,加拿大油菜籽到岸税后价2.72元/斤,比国内油菜籽进厂价高0.34元/斤,价差继续缩小。美国墨西哥湾豆油;离岸价1227美元/吨,折人民54农产品市场周刊币3.97元/斤,比国内销区豆

油价格低0.84元/斤;山东进口豆油税后价4.81元/斤,与当地国产豆油出厂价持平。

上半年食用油籽及食用油进口均下降

6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油籽443.8万吨;進口食用植物油56.7万吨。1-6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油籽2438.3万吨;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320.4万吨。

2011/12年度全球油脂油料供给仍偏紧

美国农业部7月份预计,2011/12年度,全球油籽产量4.555亿吨;消费量4.571亿吨。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1.517亿吨;消费量1.503亿吨;库存消费比6.8%,为十年来最低水平。糖料

国内糖价继续上涨

7月份,国内糖价为7252元/吨,环比涨2.6%。

国际糖价大幅上涨

7月份,国际食糖均价为29.1美分/磅,环比涨17.4%,同比涨67.4%。

国际食糖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

7月份,泰国食糖进口到岸税后价7522元/吨,比国内甘蔗糖主产区批发价高270元。

上半年我国食糖进口大幅增长

6月我国进口食糖11.1万吨。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糖52.0万顿。

国际糖业组织下调全球食糖过剩量

国际糖业组织(Is0)7月14日预计,受今年巴西产量低于预期影响,2011/12榨季全球食糖供给过剩量200多万吨,较前期预测减少约100万吨。畜牧

生猪和猪肉价格涨幅趋缓

7月份,猪肉和生猪价格分别为每公斤29.25元和18.99元,涨幅比上月分别缩小0.3、3.1个百分点。

生猪养殖效益继续增加

按目前生猪价格,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生产成本约1300多元,盈利550元左右。

国家出台促进生猪生产政策

7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提出继续大力扶持生猪生产、切实加强生猪疫病公共防控体系建设等八项措施。

上半年生猪产品进口大幅增加,贸易存在逆差

上半年我国生猪产品进116.76亿美元;出口5.16亿美元;贸易逆差1.60亿美元。

国际猪肉价格小幅上涨

7月份,美国瘦肉率51%一52%的活猪价格平均71美元/英担;猪肉切块98.0美元/英担。欧盟猪肉平均价1573欧元/吨。

市场监测 篇4

产品介绍

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是一款主动安全系统产品, 主要用于在汽车行驶时, 实时对轮胎气压和温度进行自动监测, 当轮胎气压和温度异常时进行报警, 提醒驾驶员注意轮胎中的安全隐患, 防止爆胎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以保障行车安全, 并减少因轮胎气压异常而产生的燃油消耗, 以及对轮胎的不必要磨损, 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产品功能

1. 提高安全性能、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目前汽车安全系统如ABS、EDS、EPS、安全气囊等, 都是被动型安全系统, 即在事故已经发生时才起到保护人身和汽车的安全作用, 轮胎气压监视系统属于主动型安全系统, 即在轮胎出现气压和温度异常时, 监测到危险隐患并及时报警, 提醒驾驶员采取措施, 防止爆胎事故的发生 (科学统计, 当汽车以时速100公里以上行驶时, 发生爆胎事故的死亡率是100%) , 确保汽车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 提高燃油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科学统计缺气行驶时, 如果气压低于正常值0.21Bar (约0.2公斤/平方厘米) , 油耗将增加1.5%。安装TPMS以后, 可以及时知道轮胎的气压是否在标准值的范围内, 有效减少汽车的燃油消耗, 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防止轮胎异常磨损, 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科学统计, 轮胎气压从正常值下降10%, 轮胎寿命减少15%, 有了轮胎气压监视系统, 缺气状况就不会发生, 从而能够保护胎面, 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4.避免对汽车各部件的冲击, 改善汽车使用环境。

安装了胎压监测系统以后, 驾驶者随时知道轮胎的气压状况, 使汽车长期行驶于正常气压和温度状态下, 对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尤其是对悬挂系统的保养和维护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同类产品比对

尽管胎压监测系统都具有低压报警功能, 但有些只有蜂鸣提示报警, 没有显示功能;本文介绍的则包括了高低压报警、高温报警、快速漏气报警、传感器故障报警、当前轮胎状况查询等完备功能。另外还具有:

1.高可靠性的射频链路设计, 保证汽车高速行驶中仍能可靠的接收数据。

本系统采用高灵敏度接收芯片, 空旷收发距离为35—40m, 比一般的同类产品性能更优越;当汽车高速行驶至时速150—160km, 仍能可靠的接收到数据。

2.发射器采用超低功耗芯片及550mAh大容量电池保证超长寿命。

核心器件采用德国INFINEON公司, 美国MAXIM公司超低功耗芯片, 采用以色列TPMS专用电池。系统中电池理论寿命5—7年, 实际使用过程中保证3—5年。

3. 性能要求比美国国家公路车辆安全行驶管理局 (NTHTSA) 立法的标准更加严格。

发射器软件中加入快速漏气报警及快速发射数据模式, 当传感器检测到轮胎压力以30kpa/min漏气时, 能在8秒内发出报警信号, 保证及时提醒司机处理相关异常情况。

4. 气门嘴采用的优质铝合金材料有

专门设计的配方, 防氧化作用相当强, 气门嘴上的密封橡胶垫的形状与材料都经过精心设计, 保证与轮毂的接触完全密封。

5. 发射器比同类产品的重量轻 (44克) , 对轮胎平衡影响相对较小。

6. 巧妙的天线设计, 节省成本, 节省空间。

市场分析

在汽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 轮胎故障是所有驾驶者最为担心和最难预防的, 也是突发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据统计, 在中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有46%是由于轮胎故障引起的, 其中的70%又是由爆胎而产生的, 在美国这一比例则高达80%。科学统计, 当汽车以时速100公里以上行驶时, 发生爆胎事故的死亡率是100%, 怎样防止爆胎一直是汽车行业和政府部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据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中心的专家分析, 保持标准的车胎气压行驶和及时发现车胎漏气是防止爆胎的关键。而汽车胎压监视系统毫无疑问将是理想的工具。

经销分析

该产品没有最低进货要求, 分为两种不同型号, 进货价格分别为580元/套、780元/套, 市场最低零售价分别为980元、1380元, 若投资者进货超过5台, 厂家有适当优惠。投资者每销售一台产品, 可获取最低利润为400元。

投资提示

市场监测 篇5

(中研发布)

统计监测部

2018年6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

一、市场风险监测

2018年6月,债券指数普遍上行,中债净价指数上升0.3%至97.8577点,中债国债净价指数上升0.58%至115.78点,中债信用债净价指数受信用风险影响下降0.07%至93.2977点。国债利率长端有所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14P至3.48%,国债利率短端相对稳定,1年期国债利率上行1BP至3.16%,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平坦化。国债期货价格继续回升,10年期国债期货活跃合约结算价上涨1.16%至95.965。

债券市场波动性小幅上升,债券价格指数和国债利率的波动指标均略高于上月水平。具体来看,6月20日国债利率下行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当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定向降准等若干利好市场流动性的政策;6月29日国债利率再次大幅下行,带动债券价格指数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货币政策口径微调带来的流动性宽松预期。

2018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整体回暖,利率债涨幅较大,信用债受违约事件影响先升后降,二季度以来信用债指数下降显著。此外,上半年债券市场波动性有上升趋势。

图1.1:中债净价指数走势及波动情况

图1.2: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及波动情况

图1.3:1年期国债利率走势及波动情况

二、信用风险监测

6月违约债券4支,违约债券总面额为68.97亿元。新增违约主体2家,分别为阳光凯迪和中融双创。除已违约债券外,阳光凯迪和中融双创分别还有1支6亿元和1支10亿元未到期债券。截至6月末,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22支,违约债券面额225.0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15.79%和42.19%。债券市场信用利差1继续分化,5年期AA级信用利差为228BP,较上月末扩大17BP,为近三年来最高值。2018年上半年信用利差整体走扩,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信用利差上行速度较快。

新发公司信用债债项资质略有下降,6月新发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指数2为85.65,较上月降低0.58。存量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调整仍然以下调为主,但评级下调率有所回落。中债估值的公司信用债中,隐含评级调整债券324支,其中下调224支,占比69.14%。隐含评级下调率3为1.43%,较上月下降0.95%。隐含评级调整涉及发行主体共58家,其中下调45家,排名前3的行业4是制造业、综合和房地产业,分别有11家、9家、和6家。2018年上半年新发公司信用债资质持续上移,存量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下调率呈上升趋势,评级调整以下调为主。

5年期AA级信用利差=5年期中债中短期票据(AA)到期利率-5年期中债国债到期利率。

新发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指数是对公司信用债发行的债项资质的综合度量,计算方法是将中债市场隐含评级转化为量化评级,再对新发行公司信用债以发行面额为权重计算量化评级的加权平均值。其中量化评级从100分起按照隐含评级高低顺序每降一级减5分,即隐含评级AAA+、AAA、AAA-、AA+、AA、AA-、A+、A、A-、BBB+、BBB、BB、B、CCC、CC分别对应量化评级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分。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下调率是指公司信用债当月月末隐含评级低于上月月末隐含评级的债券支数占可比公司信用债总支数,其中可比公司信用债总支数是指当月和上月月末均有隐含评级的公司信用债支数。行业分类采用最新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21

图2.1:债券违约数量和面额统计

图2.2:信用利差走势

图2.3:新发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指数

图2.4:存量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调整情况

三、流动性风险监测

6月,现券市场流动性继续改善。全月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约为11.72万亿元,日均现券交易量约为5859.37亿元,较上月增加10.93%。日均现券换手率5为0.75%,较上月上升0.07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现券市场流动性先降后升,至6月已好于出去年同期水平。

本月货币市场流动性季节性趋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受跨季因素影响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月末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为3.58%,低于去年同期38BP。全月来看,平均R007为3.34%,高于上月均值15BP,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679BP。全月的中债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为3.29%,较上月上升21BP。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基本稳定,日均R007-DR007利差为54BP,较上月扩大12BP。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信用社和非法人产品的中债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82%、3.57%、3.62%、3.48%和3.70%,较上月上升了5BP、44BP、30BP、35BP和29BP。2018年上半年货币市场流动性整体宽松,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显著下降,流动性分层有所缓解,但利率波动有上升趋势。

日均现券换手率计算方法为,当月现券交易面额除以月末托管量除以交易天数。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采用7天逆回购利率。7 中债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基于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测算,计算方法是将首期交易发生在当月、实际占款天数为7天的质押式回购的回购利率按交易面额求加权平均值。65

图3.1:现券日均交易量及换手率

图3.2:货币市场利率

图3.3:中债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

四、债券市场结构监测

债券市场总规模平稳增长。2018年6月末,含同业存单在内的债券市场总托管量8约为79.34万亿元,较上月增加0.83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速15.05%,增速较上月末下降0.77个百分点。

信用债期限结构保持稳定。从存量上看,截至6月末,短期融资券占公司信用债9.77%,较上月末上升0.18个百分点;同业存单占商业金融债63.06%,较上月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信贷期限结构延续长期化趋势。5月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存量占比继续下降至34.19%,较3月降低0.29个百分点。

2018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总规模平稳增长,规模增速逐步放缓。信用债期限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信贷期限结构延续长期化趋势。

债券市场总托管量包括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中证登托管的债券托管存量。

图4.1:债券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图4.2:信用债存量期限结构

图4.3:非金融企业信贷存量及期限结构

五、债券市场杠杆率监测

债券市场杠杆率季节性上行,但上行幅度不大。6月末市场总体杠杆率9为1.158,较上月末上行0.031,但低于去年同期0.019;高杠杆率成员10待购回余额占比46.61%,较上月末增加9.64%,但低于去年同期1.58%。分类来看,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非法人产品杠杆率均有所上升,信用社杠杆率有所下降,其中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杠杆率低于去年同期。商业银行中,农村银行类机构

11、城市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下降,全国性商业银行

12、外资银行的杠杆率上升;非法人产品中,信托计划和年金的杠杆率有所下降,其他各类非法人产品杠杆率有所上升。2018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杠杆率呈波动下行趋势,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杠杆率有较为显著的下行,非法人产品杠杆率整体持平,保险机构杠杆率略有上升,证券公司杠杆率大幅上升。

除信用社外各类机构均增持债券。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信用社、非法人产品和境外机构的债券持有量分别增加了1.26%、0.69%、4.32%、-2.47%、1.80%和7.20%。2018年上半年债券增持幅度较大的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境外机构,其他机构中,信用社大幅减持,保险机构小幅增持,非法人产品持有量整体持平。值得一提的是,境外机构已连续16个月增持债券。

市场总体杠杆率基于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测算,杠杆率=托管量/(托管量-质押式回购待购回余额)。

高杠杆率市场成员是指个体杠杆率大于等于2的市场成员。11 农村银行类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12 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10

图5.1:全市场杠杆率

图5.2:主要市场成员杠杆率

图5.3:商业银行杠杆率

市场监测 篇6

2012年疲弱的经济环境对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造成一定冲击。截至2012年11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

作为消费大项的电子产品同样难逃低迷,电子产品消费增速呈现回落格局。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国内电子消费722.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0%,而2011年单月该数据同比增速普遍维持在30%左右。

一直引领电子消费潮流的美国市场情况更惨淡,10月份美国电子消费为73.68亿美元,同比降低4.2%。事实上,在2012年的大部分时间,美国月度电子消费同比增速是负数。这也反映出一个趋势,发展中国家正取代传统发达国家成为电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且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国。

在低迷的消费形势背景下,相关企业营收状况自然不会乐观。PC行业在2012年初一度迎来出货高峰,相关厂商也信心倍增,积极备货,但市场并没有一路高歌,而是趋于回落。

大陆电子终端相关产业营收状况并不乐观,工信部监测数据显示,1-10月份国内规模以上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为1744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仅为9.5%,去年则接近15%。从产量层面上也可一窥端倪,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微型计算机制造业产量31445.9万部,同比增速仅10.6%,去年同期增速高达32%;打印机和数码相机产量则陷入衰退。

相机领域比PC领域更弱势,从监测数据看,无论是相关企业营收还是产业出货量均呈现衰退局面。纳入监测的台湾相机产业链企业2012年1-10月份营收827.16亿新台币,同比下滑1.87%。

具体到单个企业层面,表现更为直观,选取PC、相机和多功能一体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联想、惠普、佳能、奥林巴斯和苹果进行观察。佳能和惠普均陷入巨额亏损,仅苹果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盈利能力。

细分行业

PC市场

2012年PC市场继续承受经济低迷和移动终端的夹击,表现极为弱势,出货量陷入负增长。IDC发布第三季度全球PC跟踪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8779万台,同比下降8.6%,这个结果低于IDC在今年8月预测的同比下降3.8%。

相对于全球或本地区总产量,中国的PC产量相对突出。预计今年中国国内PC出货量相当于全球总量3.589亿台的23%,占亚太地区PC总产量的比例高达63%。今年中国笔记本出货量将从2011年的3580万台上升到4250万台。而台式PC的出货量则略低,预计将从3810万台上升到4110万台。台式机与笔记本对商业领域的出货量都将比消费领域出货量高出几百万台。尤其是,商业PC的信息安全性对于政府及军用采购极其重要。

台式电脑方面,行业增速萎缩很快。据联想公布的数据,在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台式电脑销量同比下跌幅度高达9%。必须指出的是,台式机市场依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以联想为例,其第三季度台式电脑全球销售额28亿美元,占集团总销售额32%。联想也是少有的在台式机市场仍能保持增长的厂商之一,该公司第三季度的全球台式电脑销售额同比增长5%。市场分额也提升了2.6个百分点, 达到创新高的15%。

平板电脑

2012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继续快速攀升,IDC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出货总量分别为1740万台、2500万台和278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涨了141.7%、66.2%和49.5%。,预计全年出货量约为1.17亿台,年增长率达到65%,2013年出货量将增加至1.82亿台,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预计。

蓬勃的平板市场带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市场,苹果在2012年先后发布了两款平板新品,谷歌在下半年推出了Nexus7。而为了扭转自己在移动市场上的尴尬局面,微软在第四季度推出了Windows 8操作系统和Surface系列平板电脑。

从全年的数据来看,2012年的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依然是以Android和iOS为主,Windows的市场份额并不高。iPad系列仍是霸主,三季度其市场份额为50.4%,但二季度则为65.5%,份额下跌和消费者等待iPad mini有关。

三星硬件优势突出,产品线广泛;亚马逊商业模式先进;华硕和联想则具备较高性价比。虽然竞争对手各有特点,但在iPad mini推出后,市场反映极好。在这种背景下,苹果公司无论是在7英寸还是10英寸平板领域都将占据主流,目前仍看不到有谁具备在2013年取代其主导地位的迹象。

伴随平板电脑出货量飙升的是其ASP的持续下降,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ASP的不断走低提升了平板电脑的受欢迎程度。数据显示,2012年平板电脑ASP为481美金,较2011年下降61美金,降幅高达11.25%。

数码相机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摄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相机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尤其是低端相机。以在相机市场占有率一骑绝尘的日本为例,日本相机和影像产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9月份日本厂商数码相机全球累计出货量较2011年同期衰退12.7%至7592.4万台。事实上,数码相机产业最近几年在出货量上一直延续低迷表现。

就9月份单月数据看更显悲观,当月日本厂商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同比大减42.3%至758.2万台,已连续第5个月呈现下滑,且出货量已连续第6个月跌破1000万台关卡;环比下滑幅度为13.1%。

数据同时指出,2012年1-9月份日本厂商数码相机出货金额上升1.0%至128.26亿美元。在产业整体出货量下降的同时,出货金额却上升,背后反映出的情况也正是数码相机ASP上升,即高端相机占比在提升。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相机厂商改革产品线,加强高端单反产品的布局是必然趋势。

但必须警惕的是高端相机出货量也在回落,所幸的是单机销售价格有所提升。在9月份这种情况反映得也是相当明显,当月日本低端数码相机(镜头不可更换式)出货量较同比降幅48.0%至586.3万台,环比降幅15.5%;出货金额也下滑43.7%至6.47亿美元;高端相机(镜头可更换式)出货量为171.9万台,同比下滑7.4%,环比降幅则为3.7%;出货金额则上升9.5%至7.65亿美元。

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研究 篇7

1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基本内涵

1.1食用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属于农产品的范畴,又区别于农产品。根据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是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后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所规定的农产品不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而制成的产品。2009年,我国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在这部法律中被规定为: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袁占芳(2014)进一步阐述了食用农产品的概念,她认为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人食用、饮用的通过农业活动获得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根据这一概念,可以简单地将食用农产品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植物类产品,如粮油、蔬菜、瓜果等;二、畜牧类产品,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三、渔业类,如水产动植物产品等。虽然食用农产品与农产品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其与农产品一样,种类丰富、可供人们消费的选择性很大。

1.2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

对于农业上所说的风险,国内外以及不同的专家学者各有自己的看法,但归纳起来存在一个共同点: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损失和利益的不确定性。本文所要研究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具体是指食用农产品在生产、储运和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及消费需求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导致农户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根据表现形式不同,主要分为价格风险和滞销风险。

1.2.1价格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一种客观规律。食用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也符合这一规律,但又存在差异性。由于农产品自身具有生物生长周期特性,当期价格影响的是农产品下一收获周期的供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异常波动将会严重影响当期消费需求量,给生产者下期生产决策造成错误指导。反之,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化增加或减少食用农产品的供给又将影响当期市场上食用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此相互影响、循环反复,食用农产品生产难以达到市场供求平衡状态,从而形成了价格风险和滞销风险。近年来,食用农产品市场频现“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现象,“姜你军”、“苹什么”、“豆你玩”、“火箭蛋”、“油他去”等各种网络热词揭示了价格风险所掀起的市场浪潮。

1.2.2滞销风险。纵观近年来食用农产品市场,滞销现象已经成为年复一年的常见现象。2015年夏季,被媒体公开报道的西瓜滞销现象几乎同期出现于广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安徽省草莓主产县长丰草莓大量滞销,价格大跌使得全县损失达到了1.5亿元;浙江温州苍南地区的大面积番茄滞销,因价格太低农户们宁可让西红柿烂在藤上也不愿去摘;山东滨州芹菜严重滞销,价格低至0.15元/500g仍无人问津。多种食用农产品滞销风险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期滞销又会推动下期该种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市场的不稳定。蔬菜、水果类农产品往往更容易出现滞销风险,因为这类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产品上市时间较为集中,加之农户掌握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所导致的盲目种植都会导致滞销风险的发生。

2构建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从国际上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监测预警体系非常完整,从农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到发布整个过程的监测预警工作由政府主导开展,每年发布的展望报告权威性高,对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影响大。为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我国农业部于2011年专门成立了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开始进行农业监测预警新机制的探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1整体思路

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是运用先进的模型技术和数据系统,对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实行全产业链的动态监测,利用收集的数据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实施先兆预警,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为相关决策部门和市场主体提供参考以便做出准确判断。构建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主要以价格为监测目标,从生产成本、供求关系、市场流通与消费等方面开展分析和预警工作。

2.2指标体系选取

价格是最能反映市场风险的信号,产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则意味着市场发生极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对食用农产品价格实施监测预警是应对市场风险的良好措施。食用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涉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田头价格,供需关系影响农产品市场均衡,市场失衡则导致价格异常波动,流通过程会增加农产品的成本。本文在监测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尽可能全面考虑,将选取的监测预警指标分为四大类和若干个,具体如下表所示:

2.3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对食用农产品市场实施监测和风险预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撑是难以完成的。近十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LBS(基于位置服务)、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运用计算机对食用农产品市场进行监测预警成为最经济、最便捷、最精确的做法。本文借助计算机操作,构建了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具体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和信息发布四个模块。各模块贯穿于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过程,尽可能做到细化、精准分析。首先,将根据各监测预警指标采集的数据整理、归类,建立实时价格数据库和实时市场行情数据库,然后由农产品市场专家和精通计算机技术人员合作,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模型运行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如果出现价格异常波动、供需不平衡等趋势则立即启动风险预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3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的建议

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才能科学地缓解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系统建设,还需要政策、财政和人才的支持。

3.1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本文构建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完善各模块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个系统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行。

3.1.1做好食用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汇总。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大量而准确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做好食用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工作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应牵头构建数据采集综合汇总平台,不仅要安排相关部门进行信息采集,还要通过平台与其他市场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汇总数据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住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3.1.2优化食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指标。食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指标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构建更加合理的指标体系。除了对市场基本价格信息的监测,建议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与市场专家协作,针对农产品市场发展和主要风险趋向深入研究,制定一套更为合理的监测预警指标,以便更加及时、准确的发现风险苗头,提高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3.1.3拓宽市场监测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为保证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与有效性,有关部门应开拓信息发布途径、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尽可能将信息传播给农户、消费者和农产品市场有关主体。一般地,信息发布及传播渠道有报纸、电视、广播、农业信息平台与网站。因移动互联及终端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移动设备成为便捷的信息获取工具,将电子移动设备与农业数据、信息库相连接,能够使用户实时查看食用农产品最新价格和市场行情,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3.2提高监测预警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由市场调查人员、信息采集人员、市场分析师、计算机有关人员、市场预警专家、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相关方面的人才组成的高素质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队伍。通过科学地人才选拔和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使整个监测预警系统中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模型模拟、形势评判工作都能由最优秀的团队负责,实现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结果的最优。

3.3加大国家政策与财政支持的力度

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加强对市场运行状态的掌握,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向市场相关主体提供信息,引导他们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也为政府干预市场、制定宏观决策提供借鉴。然而,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各地应设立专项资金供建设监测预警系统、搭建农业信息平台、选拔与培训人才等使用。

4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下,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日益剧增,风险的发生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风险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做好提前应对,是一种成效明显的防范与规避措施。结合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构建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省时省力、有效高效的手段,但做好食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更是国家自立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生产经营受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农业面临的风险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以农产品范畴内的食用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面临的市场风险,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对加强市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市场风险,监测预警

参考文献

[1]何灏.关于价格监测体系和预测预警能力建设的思考[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5(03):30-33.

[2]周向阳,张建华,吴建寨.构建中国玉米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思考[J].农业展望,2014(08):55-58.

[3]焦泰文.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促进农产品稳定供给[EB/OL].http://www.moa.gov.cn/fwllm/xxhjs/dtyw/201206/t20120629_2775007.htm,2012-06-06.

[4]杨帆.农产品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3):206-207.

[5]袁占芳.农产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的概念辨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04):271-272.

[6]朱晓燕.农产品市场风险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32):141-142.

[7]毛玲玲,傅国华.浅议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8(17):18.

[8]童国辉,田洁,高剑飞.关于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3(19):65-66.

[9]王伟国.我国棉花价格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10]崔俊芝.迎接智慧化生活的新时代[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5(21):14

[11]杨坤,王志峰.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37-39.

基于环境监测市场化法律制度研究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法制制度,社会生产,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近年来较为关注的法制制度, 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立法、严格执法、落实监督的有效依据, 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在增强, 对环境监测也有了更大的需求, 当前的环境监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变化。社会上诸多环境监测机构的涌现使环境监测市场进一步扩大, 但是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机构相关规范落实的仍不到位。为此, 要想使环境监测市场法制制度构建的更为全面、规范, 就要从环境监测市场的主体、内容、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出环境监测市场化相关法律制度。

1 市场化下的环境监测主体

1.1 政府职能部门

环境保护政府职能部门是环境监测当中的重要管理部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当中, 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工作法定职责是县级以上环境部门承担的。在当前, 环境保护政府职能也能够承担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但是, 即使环境监测市场已经进一步开放, 但依然缺少主体力量的支撑[1]。

首先, 要能够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因为环境保护职能能够影响到公共利益, 必须要对环境污染的相关影响要素进行监测。在西方一些欧美国家, 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有环境监测的义务, 主要监测的内容是公共利益事务, 比如, 海洋环境的监测、大气环境监测等。还有一些国家会对特定的领域做出监测。比如, 日本在福岛在2011年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日本政府除了组织专业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以外, 我国的海洋局环境部门也组织人员对相关海域进行了仔细的监测与排查, 为掌握海洋发射性污染情况提高了更为准确的资料与数据[2]。

其次, 环境保护职能部门还要对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做出监督、管理。国家的职能部门要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 并不断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 设立出专业化的环境监测机构, 并对其运作法律进行规范, 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当中, 要确保每个监测点或者是监测环节都有特定的监督方法、管理意见[3]。比如, 设备在验收时要有准确性的对比, 并要借助可靠性的验证技术进行管理, 做好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存储。

最后, 环境保护职能部门是国家的特殊民事主体, 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 同时, 也可以通过开展环境监测服务直接参与到环境监测市场化运行当中。国家以特殊民事主体参与到民事活动的管理中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4]。在环境监测的特殊市场化背景下, 环境保护职能成为了代表国家的标准, 能够持续不断的向环境监测机构购买环境监测相关服务, 并支付相应对价行为。在这种背景之下, 环境保护职能部门与社会当中的环境监测机构地位上是平等的, 环境保护职能部门要结合特定情况, 选择有监测资质、监测能力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并购买相应的环境监测服务, 由国家财政负责支付相应的款项[5]。

1.2 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机构

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机构是一种监测市场化行为, 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监测机构, 环境监测市场化也将不存在。通常来说, 环境监测社会化机构能够开展环境监测活动, 并提供相应的环境监测服务, 并能够取得相关报酬的一个机构组织。该机构包含了社会监测服务公司、境外环境监测组织、科研工作的境内组织、环保NGO等机构。对于社会化环境监测服务公司, 会通过立法确立起自身的法律地位, 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服务公司只有具备了市场准入资格, 才能建立起法定的环境监测机构, 依据法律的相关内容进行环境监测[6]。

1.3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一种环境监测的市场化活动, 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种是大众对环境监测的潜意识, 在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人们能够通过购买相关环境监测服务对涉及到自身利益的环境进行监测。二是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做出协调, 帮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一些监测工作[7]。公众会对造成环境污染、危害自身健康的环境要素有强烈的监测意愿, 但是仍然会对大气中是否存在辐射物质等问题有所怀疑。在监测市场中, 只有公众有异议, 公众就能够通过环境监测服务公司购买监测服务产品, 从而对污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目的是对消费者做出保护, 但是在环境监测领域, 存在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在方法上公众一般难以掌握, 而将购买环境监测当成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当中的一部分, 将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8]。

2 市场化下环境监测制度的重要内容

2.1 环境监测市场化各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2.1.1 针对政府职能部门, 需要履行的权利与义务

环境监测权:履行我国环境监测各要素的相关环境监测权力, 包括涉及到国家利益的特殊监测项目或者是涉及到国家密集的监测事项;环境管理权:有权力对环境监测事务做出管理;环境监督权: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有监督权力;环境监测许可权:有通过制定相关市场准入制度的权力, 针对环境监测设立行政许可证;环境监测的处罚权:有权对于一些违法开展环境监测的主体或者是个人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这些权力来源于国家。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监测市场化以后, 可以享受到更为广发的权利, 包括平等的竞争权、获得报酬的权利、环境监测参与权、民法中其他民事权利。

2.1.2 就环境监测主体而言, 政府部门的职责

环境监测职责:包括由国家承担的环境监测工作, 负责环境监测的相应职责, 还包含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与职责;完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职责:对监测市场进行规范、引导, 进而为环境监测市场服务提供职责。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义务有: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义务;积极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要积极配合并服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行政管理;按照实际情况提供监测数据的义务:提供真实的监测数据, 不能随意对数据进行伪造或篡改。

社会公众环境监测中需要履行的义务:有依法监测环境的义务。对经过了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进行监测, 只有在得到了审批资格以后才能开展监测活动;适当、正确的公开环境监测信息义务:在对监测信息公开时, 要采用正确、恰当的手段, 避免引发公众不满。

2.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首先是对环境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设备的质量是否能达标关系到监测质量与数据的真实性。鉴于环境监测设备与一般的商品有所不同, 质量是否得到控制更关系到群众的利益, 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能否实现, 为此, 不能光依靠工商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 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也要参与到管理中来。

其次是环境监测标准与相关技术规范制度。我国在近年来出台了很多环境监测标准制度, 对不同领域环境监测做出了规定, 比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还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当前情况下, 构建出环境监测市场就要借助立法准则, 对环境监测当中的各项标准进行统一的规范, 并为其提供相应的监测机构指导。

3 市场化环境监测主体的法律责任

3.1 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在开展环境监测过程中, 整个监测服务环节都要按照合同中的内容落实到位, 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 在监督机构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时, 应马上向环境监测委托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环境监测委托方不能及时支付相关报酬, 则要及时向环境监测委托方承担违约责任。环境监测侵权民事责任则主要是指环境监测机构不能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开展监测, 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 为第三方造成了利益损失, 则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例如, 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委托方的意见, 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环境监测时, 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监测, 最终使数据失去真实性, 更加剧了周围环境的恶化程度, 为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对于这种出现了重大失误的环境监测机构, 要予以委托方一定的赔偿, 承担侵权责任。

3.2 刑事责任

在环境监测活动当中, 只要是构成犯罪的都要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但是这些规范只能引用, 没有描述具体的罪名。比如, 对于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机构, 在监测中随意对数据进行篡改, 造成恶劣影响的是否应将其升级为犯罪的, 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对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理进口固体废物罪, 这些是人为造成的违法行为, 国家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环境监测市场化主体、环境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市场化环境监测主体的法律责任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可见, 为了确立社会生产能够规范进行, 使各个领域的环境得到有效监测就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市场化法律制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齐奇, 唐议.我国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制度评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0 (6) :910-915.

[2]吴岩.浅析城区环境噪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2) .

[3]林华宝.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的几点认识与体会[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 (6) :192-193, 114.

[4]闻欣, 张迪生, 王合生, 等.中国台湾地区对社会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与启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6) :9-11.

[5]陆卫军, 张涛.成功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对环境国际合作的启示[J].江苏科技信息, 2011 (5) :1-3.

[6]许瑞芝, 王云鹏.谈谈退役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3) .

[7]张晓辉, 黄根华, 曾德相, 等.浅析南海区国管填海项目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和监管[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 (4) :28-30.

市场监测 篇9

◎省内玉米生产情况

11月辽宁玉米本季生产计划全部完成, 部分农户进入后期的秸秆处理以及旋耕整地阶段, 粮食进入出售和储存阶段。

◎省内玉米收购情况

据监测, 11月省内干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2.20元/公斤, 环比下降11.29%, 同比上涨12.24%;湿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1.92元/公斤, 环比上涨5.49%, 同比上涨11.63%。从全省来看, 干玉米最高价格为2.80元/公斤, 出现在兴城市, 最低价格为1.96元/公斤, 出现在阜新县;湿玉米最高价格为2.36元/公斤, 出现在金州区, 最低价格为1.64元/公斤, 出现在昌图县。

11月辽宁产地玉米市场行情呈阶梯式上涨走势, 出现2次收购小高峰, 价格也随之上涨。农户售粮积极性一般, 除急需资金或者储存条件较差之外, 其他农户均期待价格进一步上涨后再出售。

◎省内玉米价格走势

2014年11月, 辽宁省玉米市场批发价格下滑, 玉米碴零售价格持平。从省内16个批发市场监测情况来看, 11月玉米批发均价为2.34元/公斤, 环比下降8.56%, 同比持平;从省内49个零售市场 (超市) 监测情况来看, 11月玉米碴零售均价为4.58元/公斤, 环比持平, 同比上涨2.23%。

综上, 本月辽宁干玉米价格下滑, 湿粮价格上涨, 批发价格下降, 玉米碴零售价格持平。◎国内玉米行情

据统计, 11月国内玉米现货平均价格为2352.33元/吨, 环比下降2.58%, 同比上涨2.39%。

进入11月, 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整体呈下滑趋势, 产地市场交易相对良好, 西北华北玉米相继上市补充粮源。

11月25日, 《关于2014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发布。临储玉米收购时间为通知印发之日 (即11月25日) 至2015年4月30日。收储价格较去年持平, 内蒙古、辽宁1.13元/斤, 吉林1.12元/斤, 黑龙江1.1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11月上中旬, 国内玉米政策呼之不出, 为了迎接新政策, 产地企业大量存粮, 收购量加大, 但港口和销区的玉米走货却十分缓慢, 价格也缓慢下行。政策出台后, 市场没有立即作出明显的反应。2014年临储政策出台较晚, 临储价格与去年持平, 产地价格已经远高于去年同期, 政策对市场的积极作用发挥有限, 因此前后没有明显影响。

据了解, 黑龙江省玉米市场主流收购价格在2.07元/公斤左右;吉林省玉米市场主流收购价格在2.11元/公斤左右。

◎后市展望

在临储政策出台之后, 国内整体玉米现货市场有可能被提振, 对东北玉米主产区市场带动将尤为明显, 相对而言, 原本新粮上市供应加大的华北等地玉米行情将逐渐弱势。但从今年玉米市场特点分析, 一是临储政策出台较晚, 产地价格已经提至较高水平, 因此政策对东北玉米市场行情的带动力量有限;另外前期企业积极存货, 当前库存压力较大, 贸易商迎接政策出手粮源、港口缓解库存等为短期内的市场任务, 因此玉米产地收购进度也将稍逊色于往年。

市场监测 篇10

1.1 阳泉市主要监测渠道

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测, 阳泉市农业、商务、物价等部门都有各自的监测渠道。农业部门建立了35个采价点, 每周一、四进行采集上报;商务部门建立了9个采价点, 每周一进行采集上报;物价部门建立了6个采价点, 通过周报与日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上报。

1.2 农业市场信息部门监测

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 强化市场流通监测, 阳泉市农业市场信息部门专门建立了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全市按零售市场、超市、批发市场、蔬菜基地、杂粮和果品合作社、牧业公司及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划分, 共设立了35个信息采集点, 配备了35名农业信息员, 各采价点信息员按照《市农业委员会制定的各采价点农产品价格采价目录》,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采价品种, 在每周一、四将采集的农产品价格发布在阳泉农产品价格信息网上。

1.3 农业生产情况监测

在3个农业县 (区) 、32个乡 (镇) 、128个村设立了农情监测点, 每个农情监测点至少有一个农情员, 农情员在春耕备耕等农忙时节每2 d通过逐级汇报的方式向市农业委员会种植业科报一次农业生产情况;遇到灾害性天气, 农情员要及时上报当地的受灾、成灾面积等情况。

1.4 监测数据的使用情况

从2010年开始, 对阳泉市农产品价格进行汇总分析, 每周五对一周以来全市零售市场价格做均价及环比, 并在阳泉农产品价格信息网市场动态一栏中发布《阳泉市一周零售市场及超市农产品价格资讯》。2010年每半月印发一期《阳泉农产品价格信息》, 印发24期。2011年至今, 将《阳泉农产品价格信息》改版为每月一期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警》, 采用图表形式较直观地对阳泉市农产品及农资的价格走势进行分析, 同时转载了全国粮油、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分析。

2 农产品价格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信息不对称, 农民生产盲目性大

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 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

2.1.1 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 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 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 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

2.1.2 科技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渠道不畅, 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不能在农村迅速推广, 一些人趁机利用假农业科技信息、种植和养殖信息欺骗农民, 甚至利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害农民。

2.1.3 政策信息不对称

大部分农民对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了解, 不会利用。再加上农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低, 这不仅使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及时表达, 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 也使政府难以准确制定出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2.2 缺乏有效预防机制, 受游资影响明显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 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接连不断, 新词层出不穷。游资的炒作一波接一波, 但又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

2.3 市场体系资源缺乏, 影响市场流通

市场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 市场经营服务设施简陋, 不配套, 缺少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价格平台建立, 市场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 因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 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4 信息发布渠道单一, 信息利用率低

阳泉市已建立了价格监测机制, 并将价格发布到阳泉农产品价格网上, 但是由于农民对网络的利用率低, 仍然无法获取到农产品价格信息。2010年, 阳泉市农委开始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调研, 无法准确把握将来的价格走势。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着力解决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生产者“看不到、听不懂、用不上”问题, 发挥信息引导作用, 防止价格暴涨暴跌和生产大起大落。加大财政投入, 支持农业部门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3.2 创新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

尝试创新性实施农产品生产“配额”管理。在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的主产区选择生猪、肉鸡等部分鲜活农产品开展生产“配额”试点工作;着手创新开发农产品价格和收入的农业保险产品。在现有产量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价格和收入保险, 并对保费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保障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下限, 稳定生产预期。

3.3 加快农产品市场改造步伐

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实施升级拓展工程。推进10个基础设施建设: (1) 市场地面硬化, (2) 水电道路系统改造, (3) 交易厅棚改扩建, (4) 储藏保鲜设施, (5) 加工分选及包装设施, (6) 客户生活服务设施, (7) 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 (8) 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 (9) 质量安全检测系统, (10) 卫生保洁设施。拓展10个业务功能: (1) 实行场地挂钩, (2) 开展加工配送, (3) 监管质量安全, (4) 推进规范包装, (5) 强化信息服务, (6) 发展现代流通, (7) 壮大市场主体, (8) 开拓对外贸易, (9) 维护安全交易, (10) 完善公共服务。

3.4 加大农民信息能力的培训力度

农民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 对农业生产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政府应增加专项资金,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各种技术培训支出, 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农民, 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增强农民收集、消化、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

3.5 发挥媒体正确导向, 切实维护市场稳定

环境监测市场化有理有据有需求 篇11

现行环境监测体制的问题

记者: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能否满足环境管理需要?存在哪些问题?

马中: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执法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的科学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自198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以来,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直辖市—地级市—县”4级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已有约2500个,全国环境监测人员为约5.3万人,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已成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民对于良好环境状况诉求的日益增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势必向着立体化、纵身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就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尚无法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素的多样化、污染物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求环境监测对象更加多样、监测程度更为深入、监测技术更趋高新,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从新的环境污染现象出现到有效环境监测方法的确立,是有一个时间进程的,因此,做到环境监测完全跟上环境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技术装备不足,导致环境监测难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这一点在县一级的监测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污染治理水平普遍偏低,基层环境监测任务繁重,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表明,达到建设标准的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不足17%,不少地方环境监测仍存在着眼观废水、耳听噪声、鼻闻废气的原始环境监测方式,必要技术设备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地方环境监管的效果。

人员能力薄弱,制约环境监测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编制少。日本环境省内设水大气环境局负责水、大气、土壤、自动车(流动源)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人员编制约140人(属公务员),同时各地方也有比较充足的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而我国环境监测人员数量相对少得多,全国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平均仅为16人,低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三级标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各项任务的有效开展。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高、专业人才流失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保障,环境监测工作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监测经费短缺,阻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国基层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环境保护已经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科目,但难以足额及时地予以拨付,导致不少地区连环境监测日常工作经费都难以保障,出现了“必需设备没钱买,有了设备用不起”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装备、人员能力与资金保障这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加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本身的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系统化,使得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完善相关制度外,探索环境监测市场化或许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可行性

记者:环境监测市场化是否可行?为什么?

马中:诚如上面所言,环境监测当前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体系已无法完全胜任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转变职能,以市场为纽带形成政府与社会相互补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成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一环。而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实现其市场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理、有据、有需求的。

从理论上讲,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长期以来,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还要负责政策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增加,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其结果是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臃肿,行政成本日益上升,而办事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和公众福祉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使得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广泛印证。在此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各国广泛接受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政策的制定者,是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来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政策评估等来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政策制度,从而将传统的管理与政策执行一分为二,明确了政府的主要职责。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无疑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但绝不是唯一提供者,应当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互相补充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于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认为这是确保公共服务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简而言之,政府角色应由“划桨”转为“掌舵”。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该被社会广泛接受,并成为政府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

再回到现实中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加上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环境监测无论在监测内容上,还是监测项目以及频度上,或是监测技术上都有了更广、更多、更深的要求,单纯依靠政府的环境监测系统已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对于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我们知道,只有需求没有供给,同样也是无法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的。

那么,我国除了政府之外,有没有具备提供环境监测的其他主体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仅就我国高校而言,目前全国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300所,已遍布我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院校绝大多数具备良好的环境监测的实验条件以及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使得众多实验室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极大了科研浪费。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条件,在环境监测中引入高校资源,可以减轻政府环境监测的繁重任务,同时也可充分发挥高校特长,可谓双赢。当然,除了高校以外,众多企业、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等都具备了相当的环境监测能力,只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合理到位,这些都可以成为政府环境监测体系的有效补充,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

记者: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环境监测体制?是否以市场化为导向?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马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可谓是面广、内容多,根据贾西津,苏明二位学者的统计,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范围涵盖了基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养老服务、残障服务、文化与传统保护、促进就业、规划等领域。而其中日本、美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和功能,相关环境事务能委托给市场运作的,尽可能交由市场主体(如社会专业性机构、劳务型公司、社团式活动等)承担;在必须依靠政府能力完成的事物,则由国家为主体承担。具体到环境监测,日本采用的做法是将关系重大、涉及大多数公众的监测工作(如流域监测等)由政府监测部门承担;而对于企业环境监测,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监测模式。具体而言,日本的监测体系是由政府和相关市场主体构成的。其中政府主要承担项目管理、资质审核、技术监督等职责,而企业等则对污染源进行常规监测,二者之间通过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构成联系。日本这样一套“政府规划监管、市场运行监测”的模式,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美国则在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运作方面,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美国政府对于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美国商业实验室可以提供的报告级别有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其中第四级的要求最高,可以为美国环保局提供监测报告),详细规定了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同时其在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一旦出现疏漏,就面临处罚、降低等级甚至取消监测资质的危险。

通过分析日本、美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可以发现,明晰政府和市场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市场主体多样化是这些国家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如何推进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

记者: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马中: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进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分开,建设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的问题。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进程中,要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道路走得平稳有效,需要在职责界定、制度建立、强化监管等方面做足文章。

首先,为使得有限的政府环境监测资源能够更加集中、有效地应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监测项目,同时调动市场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应明确政府和市场主体在环境监测中的职责,厘清环境监测内容的特性。政府在环境监测中应当承担起政策(包括规划、标准等)制定、监管、信息收集发布以及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工作;而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应当通过投标、接受委托等形式承担政府外包的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并确保监测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完整准确性。这其中需要明确哪些环境监测项目应由政府承担,哪些应由市场主导。可以将环境监测项目划分为公益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对于像流域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核监测等涉及面广、基础性的监测项目应由政府主导;而对于企业污染源监测等监测项目,则可以交由市场完成。

其次,为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有序、高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发布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同时效仿国外做法,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分级制度,建立监测信用档案与淘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市场的环境监测行为。

记者:市场化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存在失灵的问题。如何确保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马中:市场化确实面临着失灵和寻租的困境,为保障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强对环境监测市场行为的监管。也就是说,通过监管,促进政府做好“放”和“收”两方面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采取定时、不定时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举措,对市场主体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和公众监督,确保环境监测承担者行为合法合规,对于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违法相关规定、出现差错事故的,依照情节严重程度采取吊销监测资质、清退出环境监测市场等措施,维护环境监测市场有序、规范。

环境监测其本质是一种公共服务,虽然通过市场化可以提高其效率,但绝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手,相反,政府要在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市场化切忌抱有一蹴而就的思想。我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更需谨慎,可以通过“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模式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市场监测 篇12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监测机构,检查规范

近年来, 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在保护自然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有了较高的关注度。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着众多问题, 市场化机制的引入促进了环境监测效率的提高, 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 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较短, 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 比如政府职能的明确、市场机制的建设等, 甚至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环境监测的市场化有利于解决政府包揽一切造成的众多问题, 还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有利于市场的建设。

1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内涵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我国, 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 政府也有宏观调控的权利, 但不能让市场决定所有资源的配置。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而且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相互配合, 这是推进环境监测走向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2 环境监测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变化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我国环境污染的种类较多, 构成也比较复杂, 而且环境变化的速度比较快, 因此, 要针对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在完成分析之后, 要及时制订对策。而且, 由于制订环境监测的措施需要一定的周期, 因此, 需要及时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否则环境监测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 监测工期长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一些监测需要较长时间的累计, 监测的周期比较长, 比如雾霾监测, 因此, 监测机构需要连续工作,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并分析数据的变化发展情况, 总结出数据发展的总体态势, 从而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市场化环境监测中, 要想更好地完成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就要保证监测机构的长期运行, 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施工技术条件不足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 需要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 才能保证监测的效果。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还存在不足之处, 很多技术还有待提高, 监测设备还比较落后, 因此, 在一些环节中, 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人们难以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因此, 后期的治理工作也难以推进。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的重要限制条件就是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 需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政府的投入有限, 尚不能满足市场化环境监测的要求。

2.4 信息质量不明确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是公益性事业,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要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 就要注重投入和收益, 所以, 这就会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政府开展环境监测的目标是对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 并找到污染源等, 加强后期的治理, 从而使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 都是由政府的财政支出资助。但是, 如果环境监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则在获取数据和资料的过程中, 由于需要一定的企业的投入, 信息和资料的准确性需要严格的考证。

3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保障措施

3.1 落实法律保障

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不仅涉及到环境领域, 还涉及到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监测工作。该项工作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就需要落实好有关的规范。当前, 在环境监测上, 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在很多方面比较欠缺, 比如在市场化环境监测中, 没有明确规定哪些环节可以开放, 哪些不能够开放等。比如在某些地区, 排污申报的内容已经开放, 但是另外一些地区则尚未开放, 如此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为环境监测市场化工作奠定基础。

3.2 完善社会化环境检查规范

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单位的规范, 保证一些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促进环境监督体系的完善。在这里需要考虑到商业实验室的发展, 要严格制订一些规范化的标准, 明确并细化实验室的监督内容。在监测一段周期之后, 如果实验室符合一定的规范, 则授予其资质, 使其承担一些环境监测任务。

3.3 推进政府机构角色的转换

要想推进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 政府就要进行角色的转换。目前, 环境监测技术迅速发展,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政府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比如政府忽略了全面发展的意义。目前, 政府缺乏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市场机制的接入, 以推进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市场化的发展会缩小政府的管辖范围, 政府在一些非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被削弱。因此, 政府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性职能, 加强对技术的监督, 从而在市场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环境监测体制上进行创新, 不断克服制约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环境监测市场化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较短, 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还比较落后。环境监测的市场化有利于解决政府包揽一切造成的众多问题, 还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有利于市场的建设。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施工技术条件不足、信息质量不明确等。因此, 要落实法律保障、完善社会化环境检查规范、推进政府机构角色的转换, 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斯斯.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 2016 (05) :216-217.

[2]蒋华军.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研究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0) :137.

上一篇:毕业论文阶段下一篇: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