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股票

2024-07-14

证券投资股票(共12篇)

证券投资股票 篇1

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 的缩写, 意即“特别处理”。作为一种证券市场监管手段, ST制度是在股份有限公司正常上市与暂停上市之间的一种特别处理措施。ST制度正式运用于中国股市始于1998年。

1 ST股票投资回报分析

研究ST股票投资回报, 首先要对全部ST股票进行分类, 根据处理结果不同分为首次ST、摘帽、重组和暂停/终止上市四大类。第二, 分别统计后三类的所有股票的戴帽年及当年的最低价和处理年及当年最高价, 其中暂停/终止上市的ST股票的处理价格一律以0元记。第三, 统计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成分指数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各年的历史最高值和最低值, 并根据股票的戴帽年和处理年, 求出“年平均收益率”, 其公式为:undefined, 其中R为年平均收益率, N为处理年份与戴帽年份的差, H为处理年份的最高指数, L为戴帽年份的最低指数。最后, 以“年平均收益率”为折现率分别求出三类ST股票的“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其公式为B=h-l×RN, 其中B为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h为该只ST股票处理年份的最高市价, l为该只ST股票戴帽年份的最低市价

据统计, 深市和沪市首次ST的上市公司有97家, 摘帽的有105家, 重组的108家, 暂停上市的27家, 终止上市的41家。投资收益分析详情见表1。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行情软件。

根据湘财证券行情软件, 重组的108只股票中,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为正的有80只, 占74%, 超过10元的有15只, 占14%, 平均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为2.8200元;摘帽类的105只股票中,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为正的有75只, 占71%, 超过10元的有11只, 占10%, 平均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为1.8064;暂停/终止上市的68只股票每股投资收益终值全部为负, 且亏损超过10元的有12只, 占18%, 平均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为-7.7045元。根据以上统计, 投资于重组和摘帽类的ST股票可以赚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且重组类股票的收益大于摘帽类股票;而投资于暂停/终止上市的ST股票则将承受很大亏损。

2 影响ST股票投资回报因素分析

2.1 地区因素

本文按照重组、摘帽、暂停/终止上市的分类统计了1998年至2008年中国A股市场的所有ST股票的地域, 统计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以得出:

(1) 东北 (34%) 、南部沿海 (35%) 、西北 (31%) 、天津 (34%) 、海南 (75%) 和湖南 (31%) 的股票被ST的概率较高;而东部沿海 (13%) 和中北部地区 (12%) 的概率较低。

(2) 东北 (41%) 、南部沿海 (25%) 、中南部 (23%) 、陕西 (27%) 的ST股票被暂停/终止上市的概率较高;海南 (6%) 、北部沿海 (0%) 、中北部 (9%) 和西北部地区 (3%) 的比例最低。

(3) 东北地区 (20%) 和东部沿海地区 (25%) ST公司被重组的概率较低, 而北部沿海 (40%) 和中北地区 (45%) 的ST公司被重组概率较高, 其中蒙古地区的重组比例高达到100%。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4) 东北 (17%) 和中北部地区 (18%) 的摘帽概率较低, 浙江、云南、安徽、新疆四省上市公司摘帽比率分别为50%, 75%, 50%, 6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黑龙江、广西、山西、内蒙古、陕西的摘帽比率为0。

综合分析以上四项结论, 我们可以得到:

(1) 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稳定持续盈利能力低, 退市几率大, 重组和摘帽可能性很小。由于东北是老工业基地, 企业设备老化、思想僵化、负担重, 因此竞争力弱, 容易亏损, 扭亏为盈困难, 且兼并价值低, 成本高, 因此东北地区的ST公司的投资收益低, 风险大。

(2) 北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ST比率较低, 没有暂停/终止上市的公司, 有近半数的ST公司被重组。由于北部沿海地区以北京为中心, 有政府支持;又有天津、秦皇岛等港口;靠近陕西、内蒙古、辽宁等资源能源大省。因此投资于该地区的ST股票风险低, 收益较高。

(3) 中北和西北地区ST股票比例较高, 但鲜有暂停/终止上市的。由于这两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上市公司少, 政府不希望上市公司退市, 便通过政策支持 (例如宁夏自治区政府给ST银广夏5300万元无息借款) 帮助ST公司渡过困境, 撮合重组并购;且该地区资源丰富, 收购价值高。因此这两地区的大型国有又占有资源能源优势的ST公司, 投资价值很高。

(4) 南部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被ST的概率高, 且暂停/终止上市比例大。由于该地区多外向型企业, 极易受到金融危机、汇率政策、信贷政策的影响, 因此容易发生亏损;同时该地区市场经济发达, 以市场调节为主, 因此亏损企业获得政府帮助的可能性很小;加之大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 重组并购的价值较低, 因此暂停/终止上市比例较高。

(5) 东部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被ST的概率很小, 其中被暂停/终止上市的少而摘帽的多。由于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企业设备先进、人才集中、融资便利, 中央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因此投资该地区的ST股票风险小, 收益不高。

(6) 西南和中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因素, 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该地区的上市公司ST比例为全国平均水平, 暂停/终止上市风险比东北和南部沿海小, 但比西北部地区大, 重组、摘帽概率中等。因此在投资这一地区ST股票时要谨慎分析。

2.2 行业因素

本文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CSRC行业分类对所有ST股票的行业进行了统计, 结果如表3所示。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根据上表:

(1) 占有资源能源 (如采掘业100%) 和固定资产比例高 (如石化塑胶业53%、房地产业53%、建筑业50%) 的公司被重组的可能性较大。这些行业的公司一般规模较大, 资产价值高, 在ST时进行兼并可以以低价收购到这些资产;这些行业又是国家经济的支柱行业, 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因此, 投资于该类股票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2) 产品需求弹性小、固定资产较少的公司 (如纺织服装业90%、批发零售业90%) 的重组比例也很高。一方面, 由于这些公司的产品具有需求刚性, 因此通过兼并收购并对“问题公司”进行整顿, 可以获得良好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 由于这些公司收购成本低, 受到借壳上市公司的青睐, 例如在重组的9家纺织服装业的上市公司中, 有4家为借壳上市, 分别是华业地产 (房地产业) 、上海辅仁 (医药生物) 、英特集团 (批发零售) 、中汇医药 (医药生物) 。

(3) 服务行业 (如水电煤气业100%、社会服务业71%、运输仓储业67%) 、占有技术资源的中等规模制造业 (如电子产品制造业70%、医药生物制品制造业67%) 、食品饮料行业 (58%) 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50%) 则有较高的摘帽比例。这类公司对市场风险比较敏感, 因此容易在经济萧条时出现亏损, 而在复苏时摘帽。此外, 这类公司通过改善公司治理, 改善服务和产品, 也比较容易重新建立社会声誉。因此容易扭亏为盈。

(4) 以人才和商誉等无形资产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 (如信息技术行业、传播文化行业) 一旦发生持续亏损, 极容易被暂停/终止上市。由于这类公司的价值大部分是人才、商誉等无形资产, 而一旦被ST, 人才流失, 商誉贬值, 发生严重的资不抵债, 鲜有收购价值, 因此这两类行业的多数企业最终被暂停/终止上市。

(5) 农林牧渔业重组和暂停/终止上市比例都很高, 这主要是因为, 一方面, 农业是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 因此重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 农业是弱势行业, “靠天吃饭”, 容易亏损, 又很难通过自身的经营扭亏为盈, 一旦重组失败, 农业企业往往只能接受暂停/终止上市的命运。

(6) 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和综合类的企业三种处理方式比较均匀, 因此在投资这些行业的股票时投资者要具体分析个股的其他条件, 再做投资决策。

2.3 财务状况因素

尽管当今社会普遍承认会计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未来预期情况, 但是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 不同处理方式的ST股票的财务指标的恶化的程度也不同, 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而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与几大财务指标也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关系。本文统计了所有重组、摘帽和暂停/终止上市的281只股票在ST前一年12月31日的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经营净利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负债率, 运用JMP软件分别对上述六项财务指标对每股投资收益终值做一元线性回归, 得到如下结论。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行情软件。

根据上表得, 摘帽类ST股票的七项财务指标均值好于重组类的ST股票, 重组类又好于暂停/终止上市的ST股票。

根据JMP软件得到如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1.315142 - 1.6580899*每股收益 (元) , t=-3.04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1.392913 - 1.2162542*每股未分配利润 (元) , t=-2.67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0.3537179 - 0.3511795*流动比率 (%) , t=-2.16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0.314875 + 0.0417642*存货周转率 (倍) , t=1.13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0.034913 + 0.0001094*经营净利率 (%) , t=1.28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0.2288996 + 0.0231649*主营业务增长率 (%) , t=2.26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 = -1.114057 + 0.0136329*资产负债率 (%) , t=1.83

由于α=0.9时, tα/2=1.29, 可见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对每股投资收益终值有显著影响, 而存货周转率的t统计量为1.28, 十分接近临界值。其中, 每股投资收益终值与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流动比率呈负相关关系, 与存货周转率、经营净利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

2.4 股本结构因素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 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分为流通股股东、国家股股东以及法人股股东。本文对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曾经被特别处理 (ST) 过的上市公司的在被特别处理前一年年末公布的股本结构进行了统计, 其结果如图1。

通过上图可知, 重组和摘帽的ST股票平均国家股比例为20%, 而暂停/终止上市的公司的国家股比例仅为10%。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资料来源:金融界网站。

(1) 国家股比例高的公司大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公司, 其本身实力较强;此外国家股比例高的公司具有国家信用, 在困难时期容易获得贷款以渡过难关, 扭亏为盈;而且国家股比例高的公司因其背景更容易被兼并收购。

(2) 由于监管水平不够, 我国资本市场上法人股股东容易利用监管漏洞, 采用非法手段转移或占用公司的资产, 造成公司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严重不符。如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的募股资金, 让上市公司为母公司巨额担保, 甚至贪污腐败, 使上市公司严重资不抵债。例如*ST金荔, 截至2005年中报, 该公司对外违规担保金额达25792万元, 公司被间接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直接占用资金990.33万元, 直接导致了*ST金荔的终止上市。

(3) 因为流通股的股东大多为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因此流通股比例高的公司在被ST以后容易因为市场的“羊群效应”而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直接或间接导致其暂停/终止上市。

根据以上结论, 在筛选ST股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 选择国家股比例较高的股票进行投资, 可以降低暂停/终止上市的风险, 增加投资收益。

3 结论

通过上述对于中国股市中ST股票进行分类, 并从地区、行业、财务指标、股本结构和时机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总结其规律, 可以得到对ST股票进行投资的指导方法。

在地区选择上, 谨慎投资东北、南部沿海、中南地区和陕西省的ST股票;推荐北部沿海、中北地区、西北地区和海南省的ST股票。

在行业选择上, 推荐投资占有资源能源的公司 (如采掘业) 、固定资产比例高的公司 (如石化塑胶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 以及产品需求弹性小、固定资产较少的公司 (如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制造业、批发零售业) ;避免投资于固定资产比例低、以人才和商誉等无形资产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 (如信息技术行业、传播文化行业) ;仔细分析农林牧渔业、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和综合类的ST股票的各方面信息, 考虑其是否具有垄断优势、是否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否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等, 来判断其未来的走向和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在财务指标方面, 选择投资各项财务指标中等水平的ST股票进行投资。

在股本结构方面, 选择国家股比例高的ST公司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收益。

证券投资股票 篇2

基本面分析:

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453,480,117.98×4/3)/5,593,028,257.59×100%≈8.46% 预计不分红:

可持续增长率(g)=ROE×留存率=8.42%

市盈率=8.50%

根据国外经验正常市盈率一般在20几,因此当前股价被低估

每股现金流量(CFPS)=0.8400(元)

说明现代投资的EPS属于一般质量的盈余

毛利润率=毛收益/净销售额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净销售额

≈66.42%>15%

由于毛利润率>15%所以,现代投资业绩良好

营运利润率=51.43%

ROA=净利润/总资产=(453,480,117.98×4/3)/7,754,175,586.81 =7.79% ROE=净利润/股东权益=(453,480,117.98×4/3)/5,593,028,257.59≈8.46% 从以上看现代投资的业绩不是很理想

现代投资(000900)2012年1-9月每股收益0.76元,每股净资产9.33元,净资产收益率

8.46%,营业收入116887.52万元,同比减少18.97%%,净利润45317.55万元,同比减少24.77%。

对2012经营业绩的预计。

论如何运用价值投资投资股票 篇3

关键词:价值投资;安全边际

一、价值投资的涵义

(一)什么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理论是由“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核心思想为:股票的价格由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股票市场短期来看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股票的价格有向价值回归的趋势。

(二)对资本市场的假设

股票的价格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格雷厄姆称这些因素为“市场先生”。尽管股票的价格在市场上经常变换,但股票有稳定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相对来说是不变的。股票价格有时小于内在价值,有时等于内在价值,有时大于内在价值。通常情况下,股票的价格与内在价值不相符合。在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即存在很大的价值与价格差时,购买股票会产生巨大回报。

(三)价值投资的流程

价值投资的流程为:投资者先评估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并将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相比较。如果内在价值远低于市场价格,即存在很大的价值与价格差时,投资者就购买该股票。

二、价值评估

(一)根据资产来评估股票价值

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资产负债表,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得到。资产负债表左边一栏最后一行的合计数字就是该公司的资产总额。右边一栏中间有个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扣掉负债总额,剩下的就是属于所有的股东的净资产总额,也叫股东权益。净资产再除以这个公司的股本总数,就得到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就说明了这只股票的账面资产价值,也叫做每股账面价值。

(二)根据市盈率来估值

每股股票除以每股收益,得到一个数字,这就是估值常用的“市盈率”。其中的“市”代表的是市场价格,“盈”代表的是盈利,“率”代表的是比值。市盈率的作用就是我们收回投资成本所用的时间。市盈率多少就得用多少年收回成本。用市盈率评估时,需要是非常有实力,非常稳定的公司的一个完整周期的平均每股收益。这样就需要对股票未来的市场价格进行预测。

(三)根据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

巴菲特将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精炼为一句话: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能够产生的,以适当得利率贴现的现金流量。巴菲特对内在价值的定义:内在价值是一家优秀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的现值。这种估值方法需要解决两个核心因素:第一,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多少;第二,折现率是多少。对于第一个因素可以用存款利率比较法解决,用每股自由现金流量除以股价,若利率越高越划算。再就是用市现法,就是用市场价格除以每股现金流量,所得值越小表明收回成本所需时间越短。对于折现率可以用长期国债利率或略高于国债利率来计算。运用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适合公司非常稳定,未来现金流量能够长期保持稳定,接近于过去的长期的平均水平。

三、安全边际

(一)安全边际的涵义

安全边际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差。安全边际越大,投资该只股票越安全。巴菲特在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两条投资规则: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作为价值投资的最重要的部分,说它是成功的基石并不为过。安全边际换一种说法为价值与价格相比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二)安全边际能降低投资风险

安全边际可以为股票市场巨大的不确定性提供一种保障。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市场价格在很长的时间内低于价值,也可以通过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的增长来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及取得合理的报酬率。安全边际的基础为内在价值,在实际投资中,安全边际越大,投资越安全。价值投资者之所以关注安全边际,是因为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非常复杂。相对来说,人的判断能力很有限,有了很大的安全边际,即使投资人预测有一定失误,也能降低投资中的风险。

四、市场波动

(一)公司所处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只要是界定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要与其它行业进行比较而进行的分析。产业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投资的收益也是不一样。行业分析是研究上市公司的预备功课,是在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良好,有些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处于生命周期的增长期,投资于这些行业能取得优异的投资业绩。

(二)宏观市场分析

1.宏观经济及国家政策

国家宏观调控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对国民经济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股市也涉及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领域,自然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宏观经济主要分析对股市行业及股市周期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于投资股票和持股时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证券所处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证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证券公司持续发展趋势明显,短期性的牛市和熊市并不会改变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基础虽很薄弱,但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股市过去投资风盛行,今年来价值投资开始运用,这是一个必须要走的阶段。

3.投资主体

投资主体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主体的构成对股市的发展及对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都有重要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是有巨大差别的。因此,研究投资主体也是价值投资必须考虑的因素。

五、结束语

通过对价值投资的阐述,得出价值投资的核心部分为价值评估,安全边际和市场波动。价值投资目前在我国推广正是时候,我国A股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股价的持续下跌正是股价向价值回归的表现。运用价值投资,合理的利用市场的波动,正确估值,应用安全边际,投资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徐成刚.价值投资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2]李刚.价值投资三原则[J].投资与理财,2009,(3).

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换手率绩效探析 篇4

1 数据与方法

本文以我国2004-2010年WIND分类成立超过半年的316只股票型和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总体样本, 取其披露的中报和年报数据 (舍弃新基金建仓期披露第一份数据, 因其缺乏比较意义) 。从两种类型基金每半年的平均收益率、贝塔、仓位、选股选时能力及牛熊市等角度评估基金运作中股票换手率高低对其绩效影响关系, 结果如下表1。

其中, 换手率是每半年每只基金期间买入和卖出总额之和除以平均股票市值 (期末和期初股票市值算术平均) 。平均收益率是每个类型基金每半年平均收益率整体算术平均。平均贝塔值以周数据为分析单元, 以半年为限, 比较基准是上证综指, 是每个类型基金整体算术平均。平均仓位指每个类型基金整体期末数据算术平均。

选股选时能力, 则以T-M二次式模型Rpt-rf=α+β1 (Rmt- rf) +β2 (Rmt- rf) 2+εt回归得出结果, 其中α为选股能力指标, α大于零代表选股能力佳, 反之则差, β2为选时能力, 大于零代表选股能力佳, 反之则差。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基金换手率大部分时间没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尤其以调整后 (即买卖金额只算一方, 上表数据再除以2) 更低, 但自2009年后, 相对整个市场换手率下降, 基金换手率水平呈现越来越高水平。

那么, 基金换手率与各种投资绩效指标关系如何呢, 根据表1数据, 计算其相关系数。

(每个分析指标上行对应股票型, 下行对应偏股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初步看, 基金换手率越高是能从总体上增加投资收益的, 但也加大了风险, 贝塔值相关度更高。结合表1, 偏股型换手率自2006年后一直高于股票型, 与贝塔相关系数更高, 反映高换手率确实放大了系统性风险。虽然平均贝塔值并不高于股票型, 但并非风险控制水平更好, 更可能是偏股型总体仓位低于股票型, 这当然也与偏股型受制于基金合同60-80%股票仓位控制有关。这也从基金换手率与仓位高度相关有关 (相关系数高达0.7左右) 可以看出, 即仓位越高, 反映其对后市越乐观, 其换手率也越高, 主动提高资金周转率。

基金换手率与选股能力也表现出一定相关性, 即选股能力愈强则愈支持高换手率。从表1看出, 基金作为一个整体, 选股系数常年维持为正, 具备一定选股能力。但与选时能力表现出负相关, 这与基金高换手率是主动选时常识相矛盾, 主要与大熊市表现有关。从表1看出, 2008与2010上半年大熊市里, 基金仓位普遍较低, 兼得2008年换手率下降 (2010年上半年换手率反而偏高) , 导致选时能力大幅提升。

从单位换手率产出看, 自2008年之后表现出单位产出收益率日益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尴尬, 说明高换手率主要是以量补利, 单位产出下降。

3 结论

由此可见, 在资产配置 (仓位控制) 得当——不管是大熊市主动降仓还是偏股型受制于基金合同股票仓位上限, 在控制总风险前提下, 和选股能力相对稳定支持下, 基金换手率高低控制, 总体上取得相对明显投资绩效, 尤其高换手增加了总投资收益, 大熊市低换手降低损失。但2009年之后, 基金换手率日益走高, 单位换手率产出收益自2008年后却日益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舆论关于“机构行为散户化”担忧, 值得行业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聪.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分析, 暨南大学金融系[J].经济研究, 2001, (9) .

股票投资心得 篇5

股票投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把钱存在银行收取利息的时代以一去不复返。只有通过把多余的钱拿来投资才是科学合理的现代生活方式。

在股市上有的是瞬息万变,有的是不测风云,不管怎么样,在这之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理智高于一切,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运作,会带给自己很大的方便。做股票和做任何生意一样,做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做最好,具体每一步该怎么做,这都是事先要想好的。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股票

选股,建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的股票池。一个人不可能跟踪所有的股票。首先要选好你要进入的大方向,有时这就是个人偏好以及个人擅长优势的问题了,选择股票要仔细地阅读每家公司的年报、中报、季报和其它公开信息,从中选出有良好预期的个股,坚持对他们进行跟踪,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选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季度每股收益是否有大幅的增长。成长性是股市恒久的主题,是股价上涨最主要的推动力。其中要注意:要剔除非经营所得;考察增长可否具备可持续;收益增长有无销售增长作为支撑;增长率是否有明显放缓,如果是这样,其股价可能会发生下挫。每股收益的增长,连续多年业绩稳定增长30-50%以上的公司是最有可能成为牛股的。当然其收益必须是基本面能支撑而不是非经常收益所得。误区:市盈率低并不一定有投资价值,当前钢铁股市盈率很低,但股价并没有大幅上行的动力。业绩大幅增长的预期才是股价上涨的动力。

(二)选择一个适合的时机进行股票投资

市场是有周期性的,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所有的证券市场都是这样。另外消息很重要,如果事前有传言,消息出来前股价已有一定涨幅,股价可能对这种预期已经有所反应,这时可能是一个卖出的好时机。

(三)应具备的思维状态

贪婪和恐惧是炒股的大敌,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的判断。要克服投资中的恐惧心理,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有了投资哲学做保障,不仅在市场出现震荡之时,可以克服恐惧,不致于错杀股票,相反还可以利用市场的错误获得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比如巴菲特、林奇、索罗斯等投资大师的投资哲学就是相信企业是有价值的,短期价格可能偏离价值,但长期看价格必然向价值回归。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告诉我们,投资过程中许多时候应该多一点点逆向思维。

股票投资新策略 篇6

从历史看,上证在2300点附近堆积了大量的筹码,而去年的9月到12月,在2260-2270点曾经有3个月的横盘期,并且形成了双头,所以我们初步认为,本轮行情的第一目标位在2270点附近,目前风险不大,可以继续操作股票,题材方面可以主要关注有色等周期股,国企改革和军工等题材可以中线关注。

看到市面上不少做股票策略的分析师,一直在不断的调整思路,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我们知道,09年以前市场最关注的就是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情况,导致了指数的大幅度波动,06-09年每年指数的波动幅度都超过100%,而到了10年以后,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板块轮动和企业业绩,稀土,高铁等都是当年的强势行业。

时间到了2013年以后,指数的波动更小了,主题投资开始活跃,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策略分析师更多的开始从事主题研究的工作,还有机构推出了美股印射这样的主题报告,从美股目前的流行投资标的来寻找A股可能会流行的投资标的,投资者也乐此不疲,于是出现了特斯拉热,细胞检测热,手游热等。但大家发现了吗,现在主题变化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以前一个主题概念可以炒作3个月,甚至半年,现在往往一个月甚至2-3周就结束了,这个就需要投资者有更快的反应能力。

做短线交易,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主题。主题投资在当下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政治正确。你偷偷摸摸搞个小道消息,不如大大方方搞主题。

证券投资股票 篇7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应用了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行为和现象的学科。它有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一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心态”模型, 主要是探讨现实中投资者会产生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的问题。二是市场并非是有效的。也就是所谓的无效市场模型, 主要是探讨金融噪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定价问题。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假设出发, 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市场行为, 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和实际投资决策行为对股价的决定 (变动) 的重要作用, 从而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分析

在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设这个问题上, 无论是从现实表现还是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来看都是很难被支持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的时间,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不仅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上还不够完善, 而且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巧方面都也不够成熟, 普遍存在着投机心理。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 投资者非理性特征明显, 非理性投资行为显著。正是这些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大, 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功能削弱, 市场的有效性降低。

2.1 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2.1.1 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

(1) 我国个人投资者风险分散化较差。总体来看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十分少的股票, 平均仅持有2.09家公司的股票。相比较而言, 朱宁 (2002) 的研究报告说美国个人投资者平均持有4家公司的股票。因此, 平均来说我国投资者分散化明显不及美国投资者。

(2) 我国个人投资者交易十分频繁。我国股市中的个人投资者和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相比, 展现出极其明显的高频率交易特点。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个人投资者, 其过高的换手率与较低的持股时间直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3) 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由于我国股市缺乏足够的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 股市存在着高投机性、高换手率, 以及市场和个股频繁和剧烈波动的特点。多数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 而对私人信息过分自信, 表现出心态浮躁, 短线投机观念, “追逐热点、短线运作”的投机方式成为主流。

(4) 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明显。

2.1.2 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1)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从而, 投资者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 模仿他人决策抑或过度依赖舆论, 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 在同一时间内进出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中“一夜暴富”的赌徒式心态充斥着整个证券市场, 人们为了获取利益甘愿超越制度与道德约束甚至不择手段, 然而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产生联动性和趋同性, 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 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利用, 反过来又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

(2)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 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 当处于盈利状态时, 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 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 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 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 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 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由风险厌恶转向风险寻求, 其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 风险偏好不一致, 即存在处置效应。

(3) 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由于某一事件引起了股票价格的剧烈变动, 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 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的现象。在股票市场 (其它领域人们也有可能如此) , 广大投资者得知某一事件后, 往往会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 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 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 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 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 即原来超涨的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跌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 而原来超跌的股票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涨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

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 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 投资者面对突然的或未预料的事件时, 倾向于过度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 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当投资者了解事件的实际意义时, 股价的超涨超跌现象就会反转, 最终恢复到理性的内在价值区间。

2.2 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最关注的。因此,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众多研究均指向证券投资基金。

(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 并且投资基金在卖出股票时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时的羊群行为。

(2) 从股票历史收益分类检验来看, 相比交易历史收益率一般的股票, 投资基金在买卖历史收益率极端的股票时羊群行为更显著, 并且基金在交易历史收益率好的股票时, 羊群行为程度要重于交易历史收益率差的股票。

(3) 从股票流通股规模来看, 投资基金在交易所有规模的股票时均表现出较显著的羊群行为, 而且随着股票流通股规模的变小, 基金间的羊群行为程度呈上升趋势。这表明, 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表现出对小盘股的青睐。

3 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 (EMH) 由三个逐渐弱化的假设组成:第一, 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 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 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 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产生的, 交易可以互相抵消, 从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 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具有相关性, 他们在市场中也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 后者会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并不总是规避风险, 由于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 从而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因此, 心理学证据将对依赖投资者完全理性才能成立的有效市场给予致命的打击。依据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 中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满足以上几点假设。第一,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 在投资中表现出非理性行为, 如“羊群行为”、“处置效应”等, 这些非理性行为具有系统性, 持久性, 从而无法相互抵消。第二,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时性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即使理性投资者也难于做到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三,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不规范性, 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操纵行为, 价格更多地表现为单边行为, 针对某个投资品种的主流资金, 其交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难以有相反的资金力量去平衡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第四, 中国股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相对落后, 不存在套期保值或反向对冲工具, 即使理性投资者想套期保值也比较困难。

4 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应该选择的投资策略

4.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一种做多损失的股票同时做空盈利的股票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策略之一, 是投资者对信息过度反应的结果, 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 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向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 这是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实践中, 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 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 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 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 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 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4.2 惯性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

惯性交易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过去相对短时期内 (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 的表现, 事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筛选”条件, 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赌博、投机心理有关。动量策略与反向策略正好相反, 即购买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良好的股票, 卖出过去几个月中表现糟糕的股票。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性交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Jegadeeshkg与Titmna (1993) 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 以3至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现连续性, 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惯性效应。证券投资基金制定惯性交易策略, 认真研究、分析市场信息, 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利空间和增强其获利能力。

4.3 成本平均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 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 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 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运用成本平均策略的投资者在股票价格较高时投资资金数额较少, 当价格较低时投资资金数额较多, 当股指运行到高位时抛出股票, 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

4.4 时间分散化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 是指承担投资股票的风险能力可能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 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让股票占其资产组合较大的比例,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该策略也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思维分隔相关。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 也就是说, 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 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奥登已经研究发现过于频繁的交易会降低投资者的回报率。由于时间能够对冲风险, 投资者只要考虑回避证券的基本风险就可以一路持有获利。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至今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其中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西方股票市场相比, 我国的股票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而且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运用已有的行为金融理论来检验我国证券市场中是否存在行为金融现象, 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关键词:行为金融,非理性,羊群效应,市场非有效

参考文献

[1]饶育蕾, 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安德瑞.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导论[M].中译本,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程鹏.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 2002, (12) .

[4]宋军, 吴冲锋.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研究的比较研究, 统计研究[J].2001, (11) :23-27.

[5]赵学军.中国股市“处置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1 (7) .

[6]李迅雷.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证券投资股票 篇8

1. 1 缺乏投资知识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中有很大部分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没有接受过投资知识,他们在进入股票市场后又缺乏自我学习和培训,且在进行股票交易时部分是靠亲友推荐、股评专家推荐或者小道消息,甚至有部分是完全依靠直觉进行股票买卖,盲目跟风,从而导致了在股票市场亏损严重,被深套或者套牢。

1. 2 资金弱势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多数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所以自有资金的规模非常有限,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力量就显得非常渺小,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无法占主动地位,只能被动地去投资交易。

1. 3 信息弱势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简单认为他们从平时的看电视、看报纸和浏览网络新闻得知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就决定投资决策,殊不知股票市场中的信息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一样,中小投资者在这个战场只能被动地接收和分辨,不能反制,常常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消息或者刻意误导投资者的信息陷阱,从而误导中小投资者。

1.4“认知偏差”

据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在投资中具有行为金融学中描述的违背标准金融理论的11 种 “认知偏差”,即确定性效应、代表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效应、损失厌恶、后悔厌恶、敏感度递减、心理账户、框架依赖、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这些 “认知偏差”导致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损失大、投资收益低的现状。

2 从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方面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

2. 1 从基本面分析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

一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宏观因素包括股票市场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宏观经济变动是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因数,其他宏观因素也是通过影响宏观经济来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二是从行业分析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行业分析旨在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

2. 2 从技术分析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

技术分析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应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经验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技术分析有三个假设,即历史是会重演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证券价格沿趋势运动,作为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在投资时主要运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K线类、切线类、形态类、趋势类和指标类。

第一,K线类。K线是中小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所必须掌握的,它起源于日本,风靡于世界,在现代股票技术分析里占有重要地位,由于K线所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K线可以引申出几十种派生的K线及其组合。第二,切线类。切线理论是指按一定方法和原则在由股票价格的数据所绘制的图表上画一些直线,然后根据这些直线的情况推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趋势。切线的基础是支撑线和压力线。

3 趋势分析

趋势简单地说就是股票价格的波动方向,或者说是股票市场运动的方向。趋势的方向有三个: 上升方向,下降方向,盘整方向。

3. 1 趋势线

趋势线是衡量价格波动的方向的,由趋势线的方向可以明确地看出股价的趋势。当股价跌破上升趋势后,为下跌突破,这时上升行情有可能被终结,待到一段时间后再次上涨到趋势线,但不能突破趋势线时,市场将形成真正的下跌突破,行情接下来将一泻千里。同理,当股价上升突破下降趋势线后,为上涨突破,这时下跌行情可能被终结,等再次回抽到趋势线时,又受到趋势线的强烈支撑,这时趋势线成为支撑位,这时市场将形成真正的上涨突破,行情将上升。

3. 2 轨道线

轨道线又称通道线或管道线,是基于趋势线的一种方法。在已经得到了趋势线后,通过第一个峰和谷可以做出这条趋势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就是轨道线。两条平行线组成一个轨道,这就是常说的上升和下降轨道。轨道的作用是限制股价的变动范围。对上面的或下面的直线的突破将意味着有一个大的变化。一是轨道线的作用主要有限制作用和趋势转向的预警作用; 二是轨道线的特点及操作原则,上升通道中成交量一般呈放大态势,下轨称为上升趋势,上轨则称为通道线,下降通道往往呈缩量态势,上轨是下降趋势线或压力线,作为通道线的下轨通常具有一定支撑。

4 形态分析

4. 1 反转形态

第一,双重顶( 底) ,双重顶和双重底就是市场上为人熟知的M头和W底,这种形态出现得非常频繁,因此作为中小投资者必须掌握其特征和运用,双重顶( 底) 的两个顶( 底)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完全相等,多少有些差异,两个顶( 底) 可能是复合的多个小顶( 底) ,在成交量方面,双重顶和双重底有些细微的不同。第二,头肩顶和头肩底,这两种形态在实际价格形态中出现的较多,这种形态一共出现三个顶( 底) ,也就是出现了三个局部的高点( 低点) 。中间的高点( 或低点) 比另外两点都高( 低) ,称为头,左右两个相对比较低( 或高) 的高点( 低点) 称为肩,这就是头肩形名称的来历。

4. 2 整理形态

我们这里只讲述整理形态中的一种: 三角形。三角形( 三角形本身是整理形态,但突破就变成反转形态) 。本文认为三角形不论是上升三角形还是下降三角形,均不应按是上升三角形就一定上升,而是遵循三角的最终突破方向,即使是上升三角形也可能是往下,关键在于突破方向的选择,故本文综合三角形为一个形态,不再区分是否上升还是下降。

5 技术指标

这里只介绍EXPMA ( 指数平均数) 和PSY ( 心理线) 。第一,EXPMA (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的中文名称是指数平均数。原始参数值: 12、50。本文采用参数值: 5,21 (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值) 。EXPMA基本原理: 为了解决移动平均线落后的问题,分析家们另外寻求EXPMA及VMA等类型均线指标用以取代移动平均线。EXPMA以交叉为主要信号。可以随股价快速移动,立即调整方向,有效地解决了讯号落后的问题。但该指标在盘整行情中不适用。第二,PSY ( Phycholoigical Line) ,中文名称是心理线,它反映的是市场的情绪指标,市场由众多买家卖家组成,因此,有时买家或卖家均有失去理智的时候,这个时候市场的情绪就会产生严重的偏离,如非常低落的情绪和非常亢奋的情绪特征,这个时候通过PSY探测器就可以探出目前市场的一个情绪指数,从而指导投资实践。

6 结论及建议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中由于信息劣势、资金劣势、投资知识缺乏和认知偏差的问题,导致了我国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投资损失严重,与我国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格格不入,因此,作为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首先,加强投资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股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可以掌握股票分析的基本方法的,是可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 其次,认清自己在投资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尽量避免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雪.我国居民股票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2.

[2]周智超.个人投资A股的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3]李东星.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场为例[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财务业绩、投资评级与股票收益 篇9

基于盈利预测和投资前景的判断,证券分析师为目标上市公司出具研究报告,向投资者提供“买入”、“增持”、“中性”、“减持”或“卖出”等方面的投资评级,是普通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然而,证券分析师在进行投资评级时存在主观性或与投资者利益、目标公司利益的不一致性,进而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难免招致投资者对其出具的研究报告和投资评级产生怀疑(Mc Nichols & O'Brien,1997)。基于此,投资者如何有效衡量证券分析师所出具投资评级报告的可靠性,如何取舍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财务业绩、投资评级和股票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证券分析师进行投资评级的依据、投资评级的可靠性及其效果,这对投资者正确理解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证券研究机构进一步提升研究报告质量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科学监管证券业务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财务业绩、投资评级和股票收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投资评级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评级发布的原因以及投资评级能否产生价值等问题的探讨上。赵良玉(2013) 认为证券分析师倾向于发布乐观的投资评级,且其重要动机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偏好,以便于获取私有信息,与Lin(1998)、Michaely(1999)以及Kothari(2001)等人的观点一致。以此相反,Ari Yezegel(2015)更倾向于将证券分析师发布投资评级报告归因于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即为投资者投资提供投资建议。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的上调或下调均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明显的反应,且市场对投资评级上调的反应要比下调的反应更为明显(George,2014)。黄静(2006)等人从证券分析师进行业绩预测和投资评级的准确性出发,研究发现根据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无法取得超常收益,其中业绩预测的偏差是导致评级错误的原因,业绩预测误差是由于证券分析师对公司基本面判断错误所致。关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和投资评级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盈余预测和投资评级效率正相关,即准确的盈余预测更有助于证券分析师做出准确的投资评级(洪剑峭,2012)。Seshadev(2014)通过对印度资本市场IPO的实证研究,检验了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是否产生了价值,发现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减少了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中的定价过低问题,促成了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正确定价。证券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发表盈利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以投资评级的形式对目标公司提出投资建议。当前,证券分析师的作用在成熟资本市场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我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国家,证券分析师在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上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他们的投资评级报告影响并引导着证券市场主流资金的流向,也受到普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朱红军,2007)。国内外学者基本已经形成共识,投资者根据大型券商分析师的投资建议买卖股票,能够获得显著的股票收益(Bjetring &Lakonisho,1983;Barbe & Loemer,199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投资评级是否会带来股票收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普遍认为投资评级能否带来超额收益极大程度上受证券分析师资质的影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只有顶级明星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才具有投资价值,且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和非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作出的“买入或增持”、“中性”、“减持或卖出”评级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投资价值不同(Mikhail,2001;Leone &Wu,2007;Lily & Yasuda,2010 ;王宇熹,2012;等)。

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鲜有文献将投资评级基础(公司的财务表现)与投资评级的实际效果(股票收益)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认为公司财务业绩是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的基础,而股票收益是投资评级是否可靠的最终检验标准,三者之间存在着系统性的逻辑关系。鉴于此,本文拟对投资评级、股票收益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在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有益补充。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根据公司价值理论(简称“MM理论”),在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公司价值管理目标的条件下,公司价值具体表现为股票市价。资本市场上,证券分析师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指标的判断,发布目标股票的投资评级可以视为对公司价值的估计和预期。可见,研究投资评级、股票收益和财务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公司价值理论这一研究基础。因此,本文检验投资评级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即检验投资者能否通过遵从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获得超常的投资回报。根据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其实质即证券分析师是否能够发现证券的定价偏差,并在发现证券定价偏差的基础上对投资者发布投资建议,使投资者得到超常收益。通常,证券分析师运用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对目标上市公司的股票给予“买入”、“持有”、“中性”、“减持”和“卖出”5种类型的投资评级,不同的投资评级表达了分析师对公司前景的不同的判断和预测。

本文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与公司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即证券投资评级是否以良好的财务业绩为基础;②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验证公司股票收益是否能够正确印证证券投资分析师的投资评级,即投资评级的准确性问题;③综合考察公司财务业绩和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对公司股票收益的影响,探讨三者之间的关联。

(一)公司财务业绩与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

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亦即企业的财务业绩,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变现形式。中国证监会规定,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沪深证券交易所将对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则要暂停上市,六个月后仍继续亏损则面临退市处理。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生存能力取决于盈利能力,投资者也主要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

关于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存在两个理论学派———价值学派和市场学派。价值学派理论认为财务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更具投资价值,市场学派则强调通过技术分析,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现错误定价的证券获得超常收益。证券分析师通过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估计对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评级,就一般情况而言,过去财务业绩良好的企业很有可能在未来也会有良好的财务表现,根据价值投资学派的观点,这类企业在未来更具投资价值。对证券分析师而言,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很可能是基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财务表现,其投资评级判断极有可能参考了该企业过去的财务业绩。据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当上市公司在上一年度取得较好的财务业绩时,证券分析师倾向于对其给予更为积极的投资评级。

(二)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与公司股票收益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随着上市公司所处经营环境不断变化,证券分析师会持续对其股票给予投资评级。证券分析师针对目标上市公司发布投资评级报告,检验其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后期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只有当上市公司股票收益优于市场平均收益时,我们认为证券分析师所给予的投资评级能产生超常收益,且对普通投资者是具有价值的。因此,我们检验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是否具有价值,必须将其与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联系起来。为此,我们提出假设2:

假设2:当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的投资评级时,目标公司股票收益会优于市场平均收益。

(三)财务业绩、投资评级对股票收益的共同影响

如上所述,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测很可能是基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财务业绩,即对于以前年度财务表现良好的企业给予更高的投资评级。但在现实中,证券分析师很可能会对以前年度财务业绩表现一般的上市公司给予较好的投资评级,同样也有可能对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发布较差的投资评级。基于此,本文根据价值学派的观点研究一种情况,即对前一会计年度财务表现良好且证券公司给予较好投资评级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股票是否会取得超常收益。为此,我们提出假设3:

假设3:当公司上一会计年度财务业绩较好,且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的投资评级时,公司股票将获得超常收益。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国内某知名证券公司(简称Z证券公司) 发布的投资评级报告为研究对象,进行假设检验。经统计,2010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Z证券公司共发布研究报告14980 份(其中个股研报8220 份),同时考虑到投资评级的可验证性,本文最终以2014年5 月至2014 年7 月为时间窗口,共获得208 个样本。其中,5 月份109 个样本,6 月份35 个样本,7 月份64 个样本。经整理,本期间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本文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前一年度的净利润及其增长情况,证券分析师当年度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评级,上市公司在投资评级发布后6个月内的股票收益情况。此外,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数据库。

注:括号内的百分比表示各投资评级对应的个股相对于大盘涨幅。

为了保证投资评级与财务业绩对应,本文将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划分为三类,即积极的投资评级(“买入”和“增持”)、消极的投资评级(“减持”和“卖出”),中性投资评级(“中性”)。同样,将样本数据的财务业绩也分为“良好”、“中等”和“较差”三个类别。其中,“良好”表示上市公司净利润相比上一年度有明显增长;“中等”表示上市公司净利润相比上一年度无明显增长;“较差”表示上市公司净利润相比上一年度有所下滑。另外,投资者根据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进行投资的收益有三种情况:获得超出同期综合涨跌幅的收益,与同期综合指数收益持平,以及低于同期综合指数收益。

(二)指标选取

1、财务业绩基础性验证。为了检验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是否以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为基础,本文以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NPi,1)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指标,以该上市公司上一会计期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NPi,o)作为比较标准。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便认为证券分析师发布的投资评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即①NPi,1>NPi,o,且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的投资评级;②NPi,1=NPi,o,且证券分析师给予中性的投资评级;③NPi,1<NPi,o,且证券分析师给予消极的投资评级。

2、投资评级正确性检验。本文以买入且持有证券的方式验证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的有用性,假定在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发布当日按收盘价(Pi,0)买入股票,持有至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发布6 个月后,并以6 个月后当日收盘价(Pi,1)卖出,则该股票从持有到卖出的投资收益记为Ri,6=(Pi,1-Pi,0)/Pi,0。同理,本文以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Rm,6)作为比较标准,在以下三种情况时认为投资评级正确,即①证券分析师发布积极的投资评级,且Ri,6>Rm,6;②证券分析师发布中性的投资评级,且Ri,6=Rm,6;③证券分析师发布消极的投资评级,且Ri,6<Rm,6。

3、基于以上两种情形,还需要考察财务业绩、投资评级与股票收益之间的“连锁反应”。换言之,当上市公司上一会计期间财务业绩良好,且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的投资评级时,该股票的市场表现是否会优于市场平均表现。根据上文中关于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标准,本文认为当上市公司净利润NPi,1>NPi,o,且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投资评级(“买入”或“增持”)时,若Ri,6>Rm,6,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形下确实可以改善投资者的收益。

(三)模型构建

结合本文的研究假设及构建的验证指标,需要进一步测度所涉及上市公司的平均投资评级,比较单个样本的投资评级与投资评级平均水平。即A=∑Ai/n,其中,Ai表示证券分析师给予上市公司的投资评级,n为观测到的样本量。

在此基础上,借助CAPM模型(式1)估计样本的日超常收益率,并构建模型验证样本个股日收益率与样本日超常收益率的关系(式2)。即:

其中,Ri为样本的个股日收益率;Rf为无风险利率,本文用6 个月期银行定期存款的日化收益率替代无风险利率;Ri-Rf为个股的超常收益率;Rm-Rf为市场的超常收益率;Ri-Rm为样本个股的日超常收益率;αi和 βi为待估计参数;εt为残残差项。

四、假设检验及分析

基于研究假设和构建的实证模型,本文将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分别验证三个研究假设。

(一)假设1 的检验

由表1 中样本的分布情况可知,投资评级变量是定序变量,具有一定的等级顺序,于是我们分别将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和卖出分别赋值为1、2、3、4和5。借鉴Loh和Main的划分方法,当投资评级≤2时为乐观买入,当2≤投资评级≤2.5 为中性持有,投资评级≥2.5 为乐观卖出。统计发现,投资评级平均数为1.43,中位数为1,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和3,标准差为0.53,表明证券分析师更倾向于积极的投资评级。

验证假设1,也就是探讨公司财务业绩与投资评级之间的关系,即当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不同的情况下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是否也会有所差别。为此,本文将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进行分类:把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的年度视为t,若t-1 年期末与t-2 年相比净利润增长,表明财务业绩良好;同理,还存在财务业绩中等和财务业绩较差两种情况。据此,结合投资评级的量化方法,财务业绩和投资评级关系的特征值统计如表2 所示。

表2 中的结果显示,总体上随着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下降,证券分析师给予上市公司的投资评级呈递减趋势,这也证实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然而,不难发现在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证券分析师也会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显然有悖于财务业绩对投资评级的基础性导向,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进行投资评级时,除了考虑财务业绩外,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资产重组、企业合并、新产品发布、新业务拓展等,将此类因素统称为事件。通过表3 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直观的发现事件也是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评级的重要因素(占比24.04%)。比较财务业绩(平均数1.4588,标准差0.54) 与事件驱动(平均数1.4642,标准差0.60)对投资评级的影响发现,利好或者利空事件会明显影响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的波动,与财务业绩或事件驱动对投资评级的影响相比,财务业绩和事件驱动的共同影响(平均数1.3500,标准差0.47)对投资评级的影响更为积极。

综上,证券分析师倾向于作出积极的投资评级,且财务业绩是其作出积极投资评级的基础;同时,事件驱动也是证券分析师给予投资评级的重要因素,假设1 得到证实。

(二)假设2 的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2,本文首先借助目标收益率指标(目标收益率=(目标价- 投资评级日股价)/ 投资评级日股价) 以6 个月为周期对研究样本中目标价的实现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买入”评级的目标收益率(37.61%)高于“增持”评级(20.92%)和“中性”评级(-6.97%)下的目标收益率,随着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的增强,目标收益率也会越高。这从另一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投资评级的增强,证券分析师给予上市公司的目标价更难以实现。

在此基础上,是以市场平均收益为比较标准,进一步验证投资者根据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投资能否获得超常投资收益。所谓投资者严格按照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进行投资,即以投资评级发布日股票的收盘价买进股票,以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中预测目标价达到的期限(6 个月)为最大投资周期,若6 个月内股票价格达到目标价,即于该日按此目标价卖出;反之,则按该股票6 个月末的收盘价卖出。于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日平均收益率为(卖出价- 买入价)/(买入价×持有天数),同时以股票持有期间上证指数的日平均收益率((卖出日上证指数- 买入日上证指数)/(买入日上证指数×持有天数)) 为比较标准,可以计算单只股票的日平均收益率和该只股票持有期间上证指数的日平均收益情况,进而得到全样本的收益率(0.3082%) 及同期上证指数收益率(0.1297%)。说明投资者严格按照上述投资机制进行交易,会取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2 倍以上的投资收益,但样本的波动(标准差为1.5433%)明显大于市场的波动(标准差为0.1656%)。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投资评级下股票收益是否有差别,本文分别进行了同一投资评级下样本股票日平均收益与同期市场日平均收益的比较,以及不同投资评级之间样本股票日平均收益的比较,结果分别见表4 和表5。

表4 中的结果显示,同一投资评级下股票日平均收益与同期市场平均收益相比,买入组(1)、增持组(2)和全样本组中,股票日平均收益率均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日收益水平,说明如果投资者按照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前述投资机制)进行交易,则可获得超常收益。而中性组(3)股票日平均收益水平比同期市场平均日收益水平要低,我们可以将中性这一投资评级理解为较为消极的投资建议。

表5 通过成对样本的T检验观察不同投资评级水平下,样本的日平均收益率和市场平均收益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买入组(1)、增持组(2)和全样本组中,T检验值均落在置信区间的拒绝域中,表明投资评级为买入和增持组的日平均收益率和市场日平均收益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投资评级为中性(3)的T观测值在95%置信区间的接受区间单位内,表示其日平均收益率和市场平均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投资者依据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投资,在达到目标价时卖出证券,或者未能达到目标价时,在持有6 个月后卖出证券,均可获得超常收益;另外,不同投资评级下股票的日平均收益显著不同,投资评级为“增持”的日平均收益率最高,假设2得到证实。

(三)假设3 的检验

本文主要讨论当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良好且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投资评级时的投资收益情况,按此标准共筛选出111 个样本,计算发现,样本股票的日平均收益率(0.2814%)高于同期市场日平均收益率(0.1436%),说明财务业绩良好且得到积极投资评级的股票取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另外,T检验表明财务业绩良好且证券分析师给予积极投资评级的股票收益与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紧接着,讨论不同的投资评级动因下证券分析师给予上市公司投资评级的股票收益情况,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仅依据财务业绩给予投资评级;二是仅依据事件给予投资评级;三是基于财务业绩和事件共同影响给予投资评级。于是,可以分别观测在同一推荐依据下和不同推荐依据下股票平均收益率与同期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比较,结果见表6。

由表6 可知,当证券分析师仅依据财务业绩进行投资评级时, 样本股票在持有期间取得了0.1786%的日平均收益率,高于同期市场日平均收益率0.1259%;在其他两种情形下,样本股票收益率均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收益率。其次,根据不同的推荐理由进行投资评级时,以财务业绩和事件作为共同推荐理由相对于仅仅依据财务业绩或仅依据事件给予投资评级的样本,有更为可观的平均收益率。此外,通过T检验观察三类不同推荐理由背景下的股票日平均收益和市场平均收益率,在95%的置信水平下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样本股票日平均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收益(此处省略检验结果列示)。

综上所述,证券分析师依据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共同影响而给予积极投资评级的目标上市公司,其股票收益率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证实了假设3。

五、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三个研究假设,选取2014 年5 月至2014 年7 月的208 个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业绩、投资评级和股票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①证券分析师倾向于给予上市公司积极的投资评级,且随着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投资评级积极程度的增强,目标价在其未来约定的期间内越发难以实现;②若投资者严格遵循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投资,总体上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③相对于仅考虑财务业绩或事件的投资评级,综合财务业绩与事件共同影响的投资评级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文在计算收益率的过程中均没有考虑包含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佣金、税费等交易费用,测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第二,由于考虑到数据收集整理的复杂性,本文选取的时间窗口较小,样本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样本的代表性。

摘要:以Z证券公司2014年5月至7月间发布的208份投资评级报告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投资评级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更倾向于给予上市公司积极的投资评级,且随着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投资评级积极程度的增强,目标价在其未来约定的期间内越发难以实现;若投资者严格遵循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投资,总体上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相对于单纯考虑财务业绩或事件的投资评级,综合财务业绩与事件共同影响的投资评级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证券投资股票 篇10

投资者情绪是否会影响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一直是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关注的重点。现有研究发现,证券市场投资者高涨或低迷的情绪会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尽管股票错误估值会导致不同市场个体间财富的转移,但其对公司实际投资不足、投资过度以及宏观经济层面上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为重要[1]。特别是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观察到资本市场存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并且研究发现这种非理性行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显著影响。

作为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幅度大,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严重偏离其基础价值[2]。因此,在我国“非有效市场”的现实背景下,立足于行为公司金融这一前沿领域,探索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实际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机制及其经济后果,是对宏观问题的一个微观考察,有助于搭建一条从微观行为基础通往宏观经济结果的途径。此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角度引导相关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及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3]。

Stein指出,投资者情绪是指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心理导致证券价格高估或低估,并在一定时间内朝同一个方向偏离其均衡价值的现象[4]。Shefrin认为,情绪是投资者的总体错误在股票价格上的反映,“情绪为零”对应“错误定价为零”[5]。根据上述定义,研究中常采用股价对股票基本价值的偏离以及偏离程度来测度投资者情绪是否存在和存在程度。但由于股票的基本价值难以准确有效地计量,学者们主要是寻求一些股票定价错误的代理变量来测度投资者情绪,考察投资者情绪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如Panageas,Gilchrist et al.,Polk与Sapienza,Chirinko与Schaller[6,7,8,9]的研究均证实股票错误定价影响了公司投资。

在市场择时与迎合的框架下,投资者情绪有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公司投资,一种是间接的股权融资渠道,另一种是直接的迎合渠道。股权融资渠道是指投资者过度悲观导致企业股价被严重低估,企业因外部融资成本过高或筹集不到权益资本而被迫放弃良好的投资项目,Stein通过建立理论模型预测了股权依赖型公司对错误定价更为敏感[4]。借鉴Stein的理论分析,通过寻求股权依赖度和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Baker、Stein和Wurgler,Chang等通过经验研究证实了Stein的这一预测,证实了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10,11]。Gilchrist等建立了股价泡沫、股票发行和公司实际投资的理论模型,证明均衡时,泡沫为正,企业以较高的价格发行新股,降低其资本成本并导致过度投资,其实证结果支持该理论,证实了股权融资渠道假设[7]。

即使企业不必通过股票市场进行权益融资,而是可以依赖内源融资或是债务融资而为投资筹集资金,投资者情绪也可能会通过直接的迎合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Polk和Sapienza通过理论建模阐述了投资者情绪通过迎合渠道影响企业投资[8],他们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假说。Dong、Hirshleifer和Teoh验证了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有形投资和无形投资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换手率和不同规模公司所受影响的横截面差异[12]。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投资和投资者情绪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检验[13,14,15,16,17,18,19,20,21],目前在国内研究中,学者们普遍是寻求一些股票错误定价的间接变量如流动性指标、半年期的动量指标等来代理投资者情绪,这容易导致投资者情绪包含了过多的噪音,而直接测度股票错误估值的变量则是一种较纯净的代理方式[12]。因此,本文的贡献在于通过剩余收益估值(RIVM)模型来直接测度股票的错误定价程度,检验在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渠道。此外,考虑到公司异质性,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不同特征的公司其实际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敏感度差异。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借鉴Polk与Sapienza对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从而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行为的数理模型分析[8],从中引申出我们检验的假设。假设不要求公司发行权益为其投资进行融资,在期初公司的资本价格为c,生产资本为K,K是连续的;公司在t时的市场价值为Vmkt(K)=(1+αt)V(K),其中V(K)为公司的真实价值,αt为公司错误定价的程度;公司的误估值取决于 α 和投资项目的真实质量被完全发现的可能性,且这一发现过程服从参数为p的泊松分布,故αt=αe-pt。

假设股东可能是具有短期视野的,每个股东j在某一时点t+μ 具有流动性需求,该需求服从参数为qj∈[0,+∞)的泊松分布。若qj很小,则意味着股东在初始投资很多年后才卖掉股票,属于长期持有型,而短期投资者的qj则相对较大。定义股东j在期初即时间0 的期望效用为:

公司真实价值揭露前和揭露后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为股东的期望回报,由公式(1)可知,在股价反映公司真实价值之前变现股票的可能性决定了期望回报数值。q越大,投资者短视程度越高,则非理性价格的权重越大;p越大,投资项目的周期越短,则信息对称下的股票价格所赋权重越高。因此,假如管理者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则应满足:

当错误估价为零(a=0)时,最优投资水平K*满足V′(K*)=c。当投资者情绪乐观,公司股票价格高于其基础价值时(α 高),则公司投资水平会超过最优投资K*,因为虽然属于价值破坏型投资,即投资成本高于投资的边际收益,但是对于投资项目的高估所带来的收益足以补偿导致的损失,即对于项目的暂时高估的收益高于后来公司价格被修正时市场对其的惩罚。所以,当预期误定价的持续时间变长(p变小)时,过度投资的动机会增强;预期股东平均持有期变长(q变大)时,过度投资动机会下降。若管理者预计投资者短视且高估状态会持续时则会增加投资。反之,若投资者情绪悲观,股票价格低于基础价值(α 为负)则会投资不足,此时投资水平会随着预期误定价的持续时间变长、平均持股周期变短而下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公司投资水平与投资者情绪呈正相关关系。

以上分析还表明,短视投机的投资者进行的频繁交易可能会影响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管理者可能会采取短期行为,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明显的迎合倾向。衡量短视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换手率,当投资者短视,股票换手率较高时,公司的实际投资会更多地体现迎合机制[8,17]。

另外,对于流通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长期持股力量并不缺乏,相对而言不会存在严重的股东短视问题,由此推测高流通股比例的公司比低流通股比例的公司投资具有更高的情绪敏感度。而且流通股占比越大,股票市场估值对经理人员的影响越大,使其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明显的迎合市场情绪的倾向。另外随着流通股占比的上升,股票增发决策越发容易受到市场状况的影响,股权融资渠道的作用也愈加明显[20]。因此,结合已有的经验证据,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相对于换手率低的公司,高换手率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情绪敏感度。

假设3:相对于低流通A股比例的公司,流通A股比例高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投资—情绪敏感度。

最后,相对于大公司而言,小规模公司的透明度和流动性较低,中小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高,且当市场估值偏低时所面临的恶意并购和退市压力较大[12],因此小公司的投资支出对投资者情绪的敏感度较高。且流通市值越小的公司就越容易被操纵,庄家往往和上市公司管理层配合,在牛市阶段主动投资于热点产业以迎合投资者高涨的市场情绪,在熊市阶段则为实现较高的账面利润和股利水平而采取紧缩的资本政策[19]。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相对于高流通市值公司而言,低流通市值公司的投资-情绪敏感度相对较高。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1. 个股投资者情绪的测度。由于股票的基本价值与市场价值之比(V/P)在控制了风险因素后仍能较好地预测股票的未来收益,可用来衡量股票错误定价,因此V/P可用来测度投资者情绪[12]。本文选择以V/P即每只股票在当年的基本价值(V)与股票在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价格(P)的比值来衡量股票错误估值程度,基于个股层面测度投资者情绪。V/P的值越低(高),则说明股票价格被高(低)估的程度越大,投资者情绪高涨(低迷),乐观(悲观)程度越高。

Feltham和Ohlson所提出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将股票基础价值与所有者权益和未来收益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了账面价值和股票基本价值间的直接联系[22]。该模型是估计股票基本价值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该方法计算V/P可过滤公司成长性的影响,从而将理性因素的影响效应从误估值影响中剔除,避免了在过去实证检验中误估值效应混杂着成长性预期因素的影响,是一种较纯净的测度误估值的方式[8,12]。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具体定义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B(t)为t时刻每股权益的账面价值,Et[·]表示基于t时刻所有信息的期望值,re(t)表示权益资本成本,ROE(t+i)为t+i期的权益收益率。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涉及到对净资产和剩余收益的无限期预测,这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因此,在具体计算基本价值时,需对模型进行必要的改进。由于当预测期限大于3 年时,内在价值的估计结果对预测期的选择并不敏感,因此本文只选择对未来3 年每股收益的预测作为盈余预测,以求实用性和精确性的兼备[23]。这样,本文最终用于估计基本价值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可表示为:

(4)式各变量的含义和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fROE(t+1)为t+i期的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测值,国外许多研究大都采用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代替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也有学者使用已实现的收益代替对未来收益的估计。因我国早期的分析师预测数据难以获得,因此对预测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的取值方法为:有实际数据的年份采用公司第t+i期每股盈余的实际值替代公司第t+i期EPS的预测值,没有实际数据的年份则采用已达成共识的投资机构的盈余预测[23]。因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水平普遍较低,计算未来每股净资产时忽略现金股利的影响[24]。

由于现有的资本成本(re)估计方法还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个股资本成本估计值,且使用估计的基本价值进行截面数据分析时,不同资本成本的选择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故本文未根据每个公司对应的未来现金流量风险来确定其资本成本,而是参照刘熀松和杨善林的方法选用固定的资本成本,取re=5%[24,25]。

2. 其他变量的定义与模型建立。(1)上市公司投资水平。公司投资(I/A)等于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现金”一项的金额,同时除以期初(即上一年年末)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以消除规模影响。(2)影响企业投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参照已有的文献[8,12],控制其他因素对公司投资水平的影响,具体包括:托宾Q,引入托宾Q来控制公司的投资机会,其计算方法为,托宾Q值=公司市场价格/公司重置成本=(年末流通市值+非流通股份占净资产的金额+长期负债合计+短期负债合计)/年末总资产。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考虑到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是投资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投资对净财富或内部现金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当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CF/A)作为现金流的代理变量以控制其影响。净股票发行,由于股权融资渠道具有一定的作用,即投资者情绪驱动的股票错误定价通过影响公司发行股票进而影响公司投资,在此引进净股票发行变量(Eqiss)作为控制变量,其计算方法为:净股票发行=(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期初账面资产总额[20]。另外,还以资产负债比率(Lev)和规模(Size)来控制公司财务杠杆及规模对于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为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在基本模型1 的基础上分步加入变量进行回归,故最终设计的回归模型1、模型2 和模型3 分别如公式(5)、公式(6)和公式(7)所示:

(二)数据来源

样本数据来源于在深沪两市上市的一般上市公司A股在2000—2009 年所公布的年报,但剔除年报中净资产为负、ST与PT类、IPO上市不足6 个月以及月度交易数据不全的公司。本文选用的是非平衡面板数据,即并不要求每家公司在整个研究周期内都拥有完整的数据。除净股票发行与托宾Q所需的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外,其余数据均来自wind资讯。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验假设1,将回归模型中所有变量经过标准化后用全样本进行回归检验。其估计结果如表1 所示。

注:方程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下整体性检验;[]内为t统计量;* 代表显著性水平为10%,** 代表显著性水平为5%,*** 代表显著性水平1%。

由表1 可以看出,较模型1 的估计结果而言,模型2 中V/P的系数有所下降,可见投资对V/P的敏感度虽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这表明即使考虑了净股票发行这一股权融资渠道后,迎合渠道仍然独立地发挥了其影响作用。在模型1、模型2 和模型3中,V/P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公司投资与V/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公司投资水平与投资者情绪显著负相关(因为V/P的值越低,说明股票价格被高估的程度越大,投资者情绪就越高涨),表现出了公司投资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反迎合机制”,假设1 被拒绝。

该实证结果与国外市场的研究结论相反,而与Li和刘红忠对中国A股市场研究的结论一致,这与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操纵现象较严重,庄家建仓造势的工具之一就是在建仓前或建仓时与上市公司秘密达成某种“协议”,这种协议除了利润分割外,还有炮制重大题材,或重组、或高比例送股、或募股资金转向热点产业,一旦股价到达一定高位后,庄家便开始出货。因为上市公司在这一段时间集中进行了大量投资,所以之后的投资支出将明显缩水[15]。

其次,投资者短视能够促使管理者也采取短视行为,通过增减投资来主动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假设,其成立的隐性前提是管理者薪酬对股价敏感。而我国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其经理货币薪酬与股价关联性较弱而与财务业绩相关,且受到政府管制[26]。因此,上市公司高管受到的市场约束和压力相对较小,从而弱化了其迎合动机。而国外证券市场较成熟,市场化程度较高,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和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关系密切,甚至面临因股票表现不佳而被解雇的风险,因此其迎合动机表现得更强。

最后,在本文所研究的样本期内,V/P的均值为0.29,中位数为0.368,而在Dong的研究中,V/P的均值为0.733,中位数为0.672[12],说明在新兴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非理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股价被高估的程度更大,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估计表现得更为乐观。由于在投资者普遍悲观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者情绪呈正相关关系,而当投资者对股价乐观时,公司投资则与投资者情绪负相关[14]。这也是导致公司投资与投资者情绪负相关现象的可能原因。

以上是基于V/P的系数估计结果从迎合渠道进行的分析,下面考察股权融资渠道的影响。虽然Polk和Sapienza指出权益发行在公司投资所用的资本中所占比例较低,错误估值通过股权融资渠道的影响较小,但总的来说,错误估值假说认为过度高估会增加股本发行和投资。如果股权融资渠道发挥作用,则净股票发行应与企业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表1 中,净股票发行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了公司投资行为。

从影响力度来看,估计结果表明净股票发行的回归系数低于V/P的系数,这说明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投资产生的影响作用明显弱于通过迎合渠道所产生的影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无法利用最佳发行窗口进行市场择时,在发行股票、项目投资方面面临严格的行政审批约束[27];另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明显,由于股权融资成本约束缺失,公司往往为融资而融资,甚至采用先取得资金再找项目的策略[19]。以上原因使得股票融资和实际投资间的相关性下降,从而股权融资渠道对投资的影响作用较小。

在模型1 至3 中,托宾Q的回归系数始终显著为正,这与传统的新古典综合理论的结论一致,表明托宾Q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价值和投资机会,传导了市场关于投资机会的信息。

投资与现金流始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存在着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投资与企业的财务杠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债务杠杆会限制未来的投资增长,对投资具有负效应。

以流通A股比例、流通A股市值和换手率的中位数为界,将全部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再利用模型3 分别进行回归以检验假设2 至假设4,考察公司投资对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横截面差异,估计结果如表2 所示。

注:方程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下整体性检验;[]内为t统计量;* 代表显著性水平为10%,** 代表显著性水平为5%,*** 代表显著性水平1%。

通过公司特征变量的组间比较可见,低流通A股比例的公司V/P的系数仅为0.13%且并不显著,高流通A股比例公司的V/P的系数上升为0.74%,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从直接的迎合渠道上来看,高流通A股比例的公司投资支出与误估值程度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其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敏感性程度更高,与预期一致。另外,净股票发行的回归系数在低流通A股比例子样本中为0.02%,在高流通A股比例子样本中上升为0.09%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明随着流通A股占比升高,股票发行决策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越明显,股权融资渠道的作用也愈发突出。说明无论是直接的迎合渠道还是间接的股权融资渠道,相对于低流通A股比例的公司而言,高流通A股比例的公司均具有较高的投资—情绪敏感度,假设3 成立。

类似的,较低换手率公司组的估计结果而言,V/P的回归系数和净股票发行的系数在高换手率公司组均明显上升,而且由不显著变得显著,说明无论是在迎合渠道还是股权融资渠道上,高换手率公司的投资—情绪敏感度均相对较高。该估计结果表明假设2 成立。

高股票换手率的公司的迎合倾向较强,现有研究的解释是建立在经理追求投资者短期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但高股票换手率不仅反映了投资者的短视,也可能是庄家做市造成的[28],因此该结果也与假说4 相互印证,进一步说明由于市场操纵的存在而导致了高换手率股票具有更高的投资—情绪敏感度。

就低流通A股市值的公司而言,V/P、净股票发行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而高流通A股市值的公司,V/P、净股票发行的系数均明显变小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无论是在迎合渠道上还是股权融资渠道上,投资者情绪对于小规模公司的投资支出影响更大,即小规模公司的投资—情绪敏感度更高,因此假设4 成立。

以上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对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敏感程度存在着横截面差异,由于股东短视程度及公司透明度的不同,高流通A股比例、高换手率以及低流通市值的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情绪敏感度。

在结果的稳健性检验方面,由于在各个子样本的回归结果中V/P的系数均高于净股票发行的系数,这印证了利用全样本回归所得出的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主要渠道是迎合机制而非股权融资渠道,说明该结论是稳健的。此外,流动性指标可被用来作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18,29],本文以换手率替代V/P作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对本文假设重新加以检验,实证结果与前文一致,表明原结论是稳健可靠的。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检验了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剖析投资者情绪如何通过证券市场传导到上市公司从而影响其实际投资行为,同时比较了投资者情绪通过间接融资渠道与直接迎合渠道的影响力度及主导方式。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主要通过直接的迎合渠道而非间接的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而且在迎合渠道上,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操纵、投资者过度乐观及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等方面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并未呈现国外研究中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的结果,相反,二者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表现出了公司投资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反迎合机制”。另外,投资者情绪具有横截面影响,对于股东短视严重,换手率和A股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以及对信息不透明且容易操纵的小规模公司而言,其投资—情绪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行为金融中投资者情绪引致的股票错误估值会对公司实际投资产生影响这一命题,因此,投资者情绪通过公司实际投资行为传导到实体经济,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及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是未来值得深化研究的一个方向。另外,深化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经济波动具有启示意义,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到这一点,例如货币政策对于可能存在的股市泡沫反应的适当性、资产价格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角色等,从而促使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宏观审慎的政策,以避免过度繁荣或萧条。

摘要:以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衡量股票错误估值程度,基于公司层面测度投资者情绪,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投资投资者情绪如何通过证券市场传导到上市公司从而影响其实际投资行为。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主要通过直接的迎合渠道而非间接的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且公司投资在迎合渠道上表现出对投资者情绪的“反迎合机制”,此外不同特征的公司其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敏感度存在横截面差异。

股票与房产的投资逻辑 篇11

投资源于生活。如果你现在去街头巷尾问问,买股票是个好的决定吗?大家一定会很鄙视你:十年前上证综指就2200多点了,现在才2190点,十年都没涨呢!那买什么好呢?虽然房子不太行,但至少还是可以保值增值吧:毕竟还有个房子在那儿呢。

但是,投资却又高于生活。很不幸,以上的逻辑,存在很大的问题。

先说一下十年指数没有上涨。确实,作为A股的标杆,上证综指从2001年年中的2200多点高点到现在,没有什么涨幅,甚至还跌了一点,但事实上,这更多是来自于估值的变化,而不是标的资产的表现。

根据彭博提供的数据,2000年到2001年,上证综指的PE高达50-60倍,而当前的PE估值仅仅为11倍。这也就意味着,假设估值没有改变——无论是当时的估值降低、抑或现在的估值提高,上证综指在过去10年的涨幅应该是400%左右,而不是0%,这对应着将近18%的复合增长率。

从PB的角度,我们也能得到类似的答案。2000-2001年上证综指的PB为5-6倍,当前仅为1.77倍,这意味着对应的净资产增长了大约210%,对应12%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如果PB估值不变,股价也会有同样的增长率)。

事实上,由于上证综指是不计算分红的,而过去这么多年A股按市值加权的平均分红率在1.5%左右,因此也就意味着在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基础上,我们还要加上1.5个百分点,分别得到19.5%和13.8%的复合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如果能维系的话,在30年的时间里,足够使一个投资者的资产分别膨胀到原先的209倍和48倍。

再说一下房地产。作为横跨中西、历史悠久的投机资产,房地产的周期明显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投资者在一生中只能看到不超过2个、甚至只有1个周期(举个例子,在麦克阿瑟土地改革和随后的市场化以后,日本的房地产投资者从1950年以来只看到了1个周期)。这种长周期无意会导致投资者在十几年的单边趋势里形成强大的固化思维。

由于缺乏具体的数据,让我们做一个简单、漏洞百出但能看个大概的假设,以模拟中国房地产回报率在过去10年里的变化。假设有一套上海内环边100平方米的房子,在2000年的交易价格是5000元/平方米,月租金2000元,则出租回报率为2.4/50=4.8%。目前假设这套房子租金涨到8000元,价格涨到4万元,涨幅700%(对应复合增长率大概是23%,则出租回报率为9.6/4000=2.4%,出租回报率大概下降了一半。而且随着房产税的出台,如果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则这个幅度可能继续上升。

而股票呢,从2000年到2001年的50-60倍PE,下降到当前的11倍,对应的回报率从1.8%上升到9%。同时,根据彭博提供的统计,同一指数的股息率从2000年的0.25%左右(几乎相当于不分红)上涨到目前的2.2%。那么现在假设房地产的出租回报率和10年前保持一致,则房价需要下跌50%,使得总体涨幅从700%下降到300%,复合增长率大约会从23%下降到14.9%。

14.9%的涨幅是什么概念?还记得我们刚才演算的、在PE和PB估值分别不变的假设情况下,上证综指的假设复权增长率和分红率加总以后得到的增长率吗?19.5%和13.8%。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是因为以回报率为基础测算的估值改变,房地产的增速和股票的增速实际上差别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

上市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篇12

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国民经济运行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股市上得到相应的反应。作为金融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活动, 其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 不仅要受到国民经济各基本单位的影响, 更要受宏观经济形势的直接制约。银行业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 经济复苏的利好将逐渐渗透到银行业。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都会对银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1. 宏观经济运行

“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48%, 2006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 比上年增长10.7%, 2007年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2008年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 比上年增长9.0%, 2009年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 比上年增长8.7%。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 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9%。 (国家统计局网站) 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态势是我国银行业股票的重要基础。

2. 居民收入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 剔除价格因素, 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 城镇为36.5。居民收入提高, 从而有充足的资金进入股市。这对于整个股市来说也是个利好的消息。

3. 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实现的。与股市主要相关的是两个政策, 一是宏观经济总体政策, 对股市的发展是间接的;另一个就是有关股市规范与发展的具体政策, 对股市的发展就是直接的。松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股市上涨。降低税率, 减少税种, 扩大减免税范围是松动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阶段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 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 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为银根松动可使企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 企业可分配的利润应会相应增加, 这是股价上扬有坚实的基础。

二、行业分析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 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 如果处理不当, 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 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

1. 我国银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 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到2003年6月底,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 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 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另一方面,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 到2003年6月底, 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6%。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 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经过近年来的努力,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 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 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

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可望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大量的居民储蓄和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兑换将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银行消化历史问题提供良性的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 随着WTO时间表的推进, 中国银行业将逐步放开, 竞争将日益激烈。所以, 我国银行面临着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任务, 需要在银行业完全放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之前, 打下基础, 消化历史包袱。笔者认为, 中国银行业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对公业务、尤其是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竞争会日趋激烈。由于其规模、网络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 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公业务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产品创新的能力离不开银行内部机制的灵活性, 也对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 (包括准确、实时衡量资金成本和风险水平的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 一些较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2) 相比之下, 个人业务, 尤其是住房按揭、信用卡业务将会成为我国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如上所述, 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在中国都尚处于发展初期, 将面临一个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阶段。按揭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还会促进我国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3) 混业经营将在中国银行业逐渐起步, 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代理、理财服务等方面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会增加。

三、从微观角度判断企业的成长能力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是股票未来收益的直接反应, 因此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量化指标。从整体上来看要能体现上市公司的业绩, 尽力做到系统, 全面的描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 成长能力, 营运能力等几个方面等几个基本方面能力的大小, 其次要求可量化, 本文选取投资者在研究业绩时关注最多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 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能够综合地反映出样本公司的公司的经营业绩。每股收益, 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 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考察对象为14家银行, 所以偿债能力认为普遍高于其他公司。

净利润增长率:同时考虑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来综合反映公司的成长空间。根据股票价格是未来股利折现的假设, 股票价格由未来股利和折现率决定, 而股利会受到企业利润的影响。如果假设企业每年的股利分配率保持同样的水平, 那么利润的增加可以有效的增加股票的价格, 而增加率就会有效的体现在股票的资本收益中。

市盈率: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 (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 内, 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 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市盈率越低, 代表投资者能够以较低价格购入股票以取得回报。

市盈率倒数效应

Basu (1997, 1983) 以1962-1978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 使用E/P作为代理指标, 研究结果, 股票的E/p较高 (市盈率较低) 时, 其投资效益明显高于股票的E/p低的公司。

Blerberg (1989) 对1938-1987S&P500为指数为研究对象, 实证结果显示高E/Pde组合比低的E/p组合有更高的未来报酬, 且这种现象随着操作期的增长而更加明显。

国有银行中除中国银行盈利能力稍差外, 建行、工行都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从资产收益率来看, 这三家国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在所有银行中属于中上水平, 表明国有银行在冲销坏账、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后取得了较好的经营绩效。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A、浦发、兴业、招商银行的净资本收益率高于国有银行的资本收益率, 表明这些银行具有较高的权益乘数。股份制银行的权益乘数明显大于国有银行的权益乘数, 表明股份制银行资本杠杆较高, 隐含着较高的风险, 而国有银行适度的权益资本乘数令其在经营中更为稳健。从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综合角度上来看, 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A、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为第一阵营;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为第二阵营;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与华夏银行为第三阵营。

成长能力看, 深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营业利润翻了近7倍。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表现最出色, 工商与建设表现也不错, 都有15%-16%的增长率。国有银行仍居14家银行的中上水平。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民生、兴业、华夏很不错, 招商、中信、北京、交通、南京则稍逊一筹。

市盈率角度来看根据市盈率倒数效应, 14家银行水平接近, 在整个A股板块中处于低水平。三家国有银行都没有超过12, 宁波、招商、南京偏高。

综合各方面考虑, 三家国有银行中建设银行最为优秀, 其次是工商银行, 最后为中国银行股份制银行中首推深发展A和兴业, 其次就是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

四、总结及建议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为我国证券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快速且多元化的发展, 为银行业的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础也提供了快速前进的动力。使银行业股票的发展潜力不断增大, 上市公司股票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针对以上分析, 可给出以下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 由宏观分析及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来看, 银行板块长期具有发展的潜力, 银行业的股票具有不错的投资价值。

第二, 中国银行业的继续增长主要反映在规模的扩大, 资产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平稳的提高。02年三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 而根据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 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0.3%到0.7%之间。02年三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 而根据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 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16%到21%之间, 11家股份制银行也在13%-28%, 相比过去几年已有较大突破。

第三, 银行股的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使它成为现在比较安全的投资板块, 也将是后市带动大盘企稳的主要因素。在管理层为农行上市、银行再融资保驾护航的情况下一轮的大盘启动最先受益的应该是银行股, 先期领涨大盘的也将是银行股。银行股短期可以避险、中长期可以增持, 是投资者选择成本比较低的品种。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宏观经济环境良好。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 比上年增长8.7%, 实现年初制定的“保八”目标。今年第一季度GDP中国经济2010年第一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1.9%左右, 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状态。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银行板块的业绩状况也会稳定回升。本文取2009年内14只银行股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量化指标, 全面的描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等几个基本方面能力的大小, 其次要求可量化从而给出投资建议。

关键词:银行板块,投资价值,宏观分析,行业分析,财务分析,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葛正良:证券投资学.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8

[2]刘俊昌金笙:计量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买建国:商业银行管理.百家出版社, 2004

[4]张根明任福君:我国证券市场行业板块的波动分析.统计观察, 2006; (01)

[5]Joseph Stampfli, Victor Goodman.金融数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徐龙炳: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应用—中国股市价行为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综合降尘下一篇:水泥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