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风险(共12篇)
证券投资风险 篇1
证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由于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必然会导致泡沫的存在, 而这种泡沫风险在一定时期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释放的要求, 所以需要对证券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有较为清晰、透彻的认识, 以便因地制宜地采取风险控制的方法。另外, 收益和风险始终是共同存在的, 在试图获得利益的同时, 也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一、企业证券投资风险分析
证券投资的风险因素, 可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两个组成部分。宏观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不为企业所预计和控制的因素造成的风险。微观风险是指由股份公司自身某种原因而引起证券价格下跌的可能性, 它只存在于某个具体的股票、债券上的风险, 与其他有价证券无关, 它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具体来讲, 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时急需应对的内外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政策风险。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不长, 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在从试点到规范的过程中, 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出台和调整, 这势必对证券市场造成极大的影响。
2. 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证券市场运行存在着自身的规律, 其价格波动不可避免, 投资者介入时机如在高位将有可能使未来一段时间产生投资损失。同时,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财务状况出现困难等情形也会导致证券价格下跌, 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3. 流动性风险。
企业的证券投资资金主要由长期沉淀资金和短期闲置资金组成, 企业证券投资像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一样存在着不定期赎回的问题。如果证券投资无法及时变现, 业务支付和其他用款就会出现困难, 出现流动性风险。
4. 决策与操作风险。
同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样, 企业进行证券买卖时同样面临着决策与操作风险。对市场行情或市场热点判断失误, 买入或卖出时机把握得不好, 对上市公司情况了解得不充分, 或者操作流程出现漏洞、未能有效实现内部控制以及操作者违规操作等原因, 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
二、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 所以需要综合各个环节的措施, 综合性地加以控制。
1. 组织专业投资人才、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执行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防范证券投资风险, 使证券投资稳健高效地运行, 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组建专门的证券投资队伍,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规范的操作规程, 完善各项投资制度。
(1) 组建专门的证券投资部门, 配备专业投资人才。企业必须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一批专业化的证券投资人才, 设置独立的证券投资部门, 使证券投资稳健高效地进行。在证券投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实行资金管理部门和资金运作部门适当分离, 即资金管理部门根据业务需要统筹安排企业的各类资金, 闲置资金由资金运作部门进行证券投资。
(2)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证券市场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共存的市场, 为了在一定风险下获得最大的利益, 任何投资主体都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对企业来讲, 科学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集体决策、额度管理、分级授权、自主经营”等几个原则。
首先, 企业证券投资是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大规模的收益性投资, 因此, 为了避免个人判断失误, 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 进行集体决策。其次, 无论是在企业层面还是在证券投资部门内部, 都应该进行额度管理, 根据对证券市场全年走势的判断和集团内部资金的安排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 确定当年证券投资的总体规模和具体投资品种结构, 投资额度由企业和部门逐级下达, 最终落实到投资小组。分级授权是在额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权责安排, 每一级投资主体享有逐级递减的投资决策权, 在授权额度内自主选择投资品种, 自主确定投资组合。
(3) 在进行证券业务操作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证券账户上持有的权益类证券按成本价计算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证券营运资金的80%。 (2) 持有一种非国债证券按成本计算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证券营运资金的20%。 (3) 买入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股票按当日收盘价计算的总市值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已流通股总市值的20%。 (4) 买入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股票持仓量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2. 权衡收益与风险, 关注证券价格波动
(1) 按照收益性和风险性相匹配的原则, 企业的投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激进型, 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和参与配售新股的比例较大;第二种是保守型, 闲置资金主要存放于银行, 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相对较少;第三种是稳健型, 其投资风格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 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闲置资金, 就必须在收益性和风险性之间进行权衡, 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合理地分配资金, 将系统风险控制于一个可以承受的水平, 尽量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2) 关注证券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控制市场风险应做到如下几点:
(1) 加强信息收集研究工作, 建立强大的决策支持系统。 (2) 交易人员应敏锐地分析、判断市场变化, 随时准备采取措施, 调整投资策略, 及时向公司领导小组汇报市场有关情况, 以便修改有关投资计划, 减少和规避市场风险。 (3)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止损点, 当投资亏损达到投资资金一定比例时, 应断然采取减仓、清仓等措施, 以减少损失。 (4) 如遇市场突发性事件, 负责证券业务的主要人员有相机决策权, 但事后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小组汇报。 (5) 操盘人员应严守秘密, 禁止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泄露公司交易情况, 包括证券账户持仓量、资金运营等有关情况。
参考文献
[1]金长宏:论证券投资风险[J].技术经济, 2006, (3) .
[2]孙勃刘嵘刘冶:大型外贸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J].对外经贸财会, 2003, (2)
[3]胡海鸥宣羽畅马骏:证券投资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证券投资风险 篇2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2.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3.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Fe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证券投资行为对于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和模仿从众传染机制。它们都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可能存在独立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必定存在模仿从众传染性,因此,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内在非线性机制主要是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无论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或者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投资证券未来的收益和风险,以及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更合理、更科学的经济假设体系应由有效市场假设、有限理性假设。客观信息对称性假设、预期和决策信息非对称性假设以及简化问题的一系列假设组成。本文在上述经济假设体系中,仅对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内在非线性机制作了定性的研究和阐述。更具有科学性的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我国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及规避 篇3
关键字:证券;投资;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832.48
一、我国证券投资风险的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金融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投资风险。在证券市场中,投资受到客观的金融环境和投资者的主观行为的双重影响,因此投资必然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变化,也就添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很有可能促使投资回报偏离预定的目标,造成投资者投资失利或者获得额外收益。因此,在证券投资中,投资主体不能忽视购买证券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各种风险,而是应该重视投资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加以分析,以最下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收益。
证券投资风险受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发展的影响,具备以下几点特征:首先,证劵投资具有客观性,这主要表现在投资客体的客观性,由于证券投资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其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引起投资收益的起伏波动;其次,证券投资具有负面性,不确定因素有时会带来收益,但也很有可能带来损失,但是当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失不符合投资者的预期时,产生的后果就是不确定因素的负面性;再次,证券投资具有相对性,就股票市场而言,如果市盈率低的股票比市盈率高的股票风险低,越是价格高的热门股票,其股份波幅的变化也就越大,其投资风险也就越大,反之,则相对稳定,风险也就相对就越小。
二、证券投资风险分类
由于证券投资的负面性与相对性,证券投资风险也会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一般将与证券投资可能会产生的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又可以概括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受宏观局势的影响,由于价格受到市场供需矛盾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证券投资由于价格而产生影响都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因经济、政治及整个社会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证券价格的波动都属于此类风险。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首先是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而产生的证券投资收益的变化就是利率风险,一方面,市场利率的变化与证券投资的收益变化是反向的,另一方面,市场利率的变化对证券期限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对债券的影响,对长期债券的影响要大于短期债券的影响。其次是市场风险,所谓市场风险就是由于证券市场行情的变动和证券价格的变化引起的风险。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来分析,造成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证券市场的内在原因,它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个就是人为的因素。证券行情变动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周期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景气和效益,也影响到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进而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行情。最后是通货膨胀而引发的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货币的实际支付能力降低,这也会造成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对于购买长期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其所承受的风险要更大,会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在分析证券市场发展风险时,要重视外部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并从中找出最高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调控,以保障投资收益,稳定证券市场。
(二)非系统风险
所谓非系统风险,就是指在证券投资中出现的某些微观的不确定因素对某一次或几次证券投资行为而造成的风险,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一般情况下,这些微观的不确定因素仅会在个别公司或机构产生影响,而不会对证券投资的全局产生宏观影响,也不会影响市场的整体价格。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针对证券的发行者而言,当公司的盈利增加时,证券发行者的支付能力也会增加,投资者就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当公司失利,甚至公司面临财务危机或者破产时,其支付能力也就相应减弱,投资者很有可能无法收回其投资资金,从而遭受投资失利的风险。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央政府的信用风险最小,而公司或企业的投资风险则最高。经营风险,就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失误而给投资者造成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企业内部。表现为:(1)公司融资不当引起财务风险。(2)决策失误、经营不善,使公司经营不下去,赢利下降,甚至倒闭破产。发生这些情况会对投资者的利息和股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三、证券投资风险规避措施
证券投资市场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了投资风险的多样性,在规避投资风险这一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要进行多方运作,及时对可能危害投资市场的风险进行控制,以保证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对证券投资实行组合分散风险。首先,对投资者来说,应该要将投资资金分散分别进行投资,这样的话,既可以保证投资的多元化,又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即使有不测风云,也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至于“全军覆没”。此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不仅应该在多家公司进行比较,而且应该对相关行业的投资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择优而取,以实现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自身的投资收益。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与中介公司的监控
因为我国证券法规不健全,相关部门对证券市场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造成了证券市场的漏洞,也给了上市公司可趁之机。鉴于此,政府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控,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和健全的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加强其自我控制能力,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的行为,防止投机舞弊,从而为证券市场的发展营造一个干净、透明的发展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保证证券市场良稳运行。
(三)加强监管及法制建设
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它的健康运行与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的法规。要是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在守法与违法之间就会存在较大的“灰色”区域,一旦监管不力,有的市场参与者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从事违规活动,当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不断扩散,整个市场将势必陷入无序竞争状态。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快,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但法制建设却相对滞后,尽管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法规,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无疑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因此,应加快证券立法的进程,尽快推出《证券法》。
(四)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证券投资市场在为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的同时也带来了极高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中由于投资不甚而造成投资失败甚至破产的大有人在,因此,为了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空意识和防空能力也是规避证券投资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部门应该把风险教育当作一项长期工作,在证券投资中帮助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动态,认识投资市场,培养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科学判断风险承担指数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保障投资效益,保证资金的流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必然伴随着投资风险,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人们的金融知识体系的不断成熟,以及证券投资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证券投资活动也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人们更应该不断熟悉和掌握投资风险,并懂得掌控发展风险,并利用风险来改变未来的收益状况,从而提高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赵栩.中国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DOI:10.7666/d.y1232545.
证券投资风险 篇4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经济增长,2012年-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7.65%,7.67%,7.40%,2015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为7.00%,经济呈现出中高速增长。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且伴随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地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处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要实现不一样的增长需要创新。创新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引导机制、拓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发展国有资本风险投资、推动风险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等举措来扩大风险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
由于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创新企业,而创新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面对不同的风险。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融资机制,风险投资最终追求的仍然是资本的增值。只有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才得获得与高风险相匹配的高收益。因此,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非常重要。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手段、技术对项目活动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因此对其的风险管理应该贯穿其整个运行过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yebjee和Bruno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风险投资项目的运行过程包括:交易发起(Deal Origination)、项目筛选(Screening)、项目评估(Evaluation)、投资协议设计(Structuring)、投资后管理(Post Investment Activities)。学者们通常讨论风险投资项目运行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风险投资项目投资后的风险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由于风险投资机构一旦选择投资项目,就成为风险企业共同的拥有者。投资机构主要通过对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风险企业进行监管两种方式控制企业的风险,下面分别从增值服务和投资后监管两个角度综述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情况。
一、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降低风险的机制在于利用风险投资家的人力资本,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可以促进风险企业良性发展,更大可能实现投资收益,进而减少投资风险。
针对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投资后对于风险企业的增值服务,学者们主要讨论提供增值服务的形式、方式及增值服务对于项目运行的影响。
对于一个拥有坚定信念和强烈成功欲望的风险企业家而言,他需要为自己的项目找到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他需要风险投资家的资本、经验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络。风险企业家希望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支持并与其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学者们经过研究,普遍认为风险投资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风险企业提供帮助: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方面:参与制定风险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与经营计划;为风险企业的后续发展筹集资本;积极促进风险企业的并购、回购或公开上市等。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建立有活力的董事会;聘请外部专家;招聘重要员工;促进和完善风险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当CEO智囊团,提供技术、知识、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为风险企业家提供精神上和信念上的支持,激励风险企业家引领风险企业走向成功等。
在企业外部,帮助企业铸造关系网络、开拓企业产品市场等。
具体地,王干梅(2004),徐锦荣(2010)分别分享了高新投和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的投资经验。在经营中,投资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担保帮助高科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政府资金,协助风险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企业修订发展战略,设计融资、资本运作和上市方案,进行资产重组等;在内部管理上,帮助风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规范管理、进行制度建设,调整完善治理结构,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制定和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外部,疏通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等。
张识宇,徐济超和蔡建峰(2013)指出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资源包括行业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专家网络及信息资源网络等。Stam和Elfring(2008)和Lu等(2013)认为,通过风险投资机构构建的资源网络,风险企业可以从外界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资金、信任等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并且风险投资机构利用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关系和技能,帮助风险企业筹集发展所需后续资金或开展并购、上市准备等活动。
袁蓉丽、文雯和汪利(2014)通过对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呈现正向变动,说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进入公司董事会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而且高质量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更大。
风险投资机构积极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从微观角度,增值服务可以提高风险企业的竞争力,减少项目风险并提高风险企业的收益。
首先,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提高风险企业的管理能力、治理结构、为企业设计长远的发展蓝图。
Kulow和Khoylian(1988)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更换风险企业高管可以帮助风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Hochberg(2011)研究证明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风险企业收支水平较低,更积极地采纳股东权利协议,有更独立的董事会结构。Baker和Gompers(2002),Suchard(2009)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以上观点,他们发现风险资本的进入使风险企业董事会中有更多的具有行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使董事会更加具有独立性。张识宇,徐济超和蔡建峰(2013)认为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参与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帮助风险企业发现创新机会和先动商机,提升项目的评估准确性。并且通过帮助企业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和组织结构以及向企业家提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动力,提升风险企业的创业导向,即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钱野(2014)对浙江省348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将上市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并更容易上市。
另外,Hellmann和Puri(2000)提出风险投资的参与可以缩短风险企业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Matusik和Fitza(2012)认为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帮助风险企业克服所在领域特有的技术难题,并有助于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Hsu(2006),Gu和Lu(2014)提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更容易建立战略联盟和技术授权等合作性的商业关系。
其次,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有助于控制项目风险。
Hellmann和Puri(2002),Kaplan和Strmberg(2003)发现通过协助招聘风险企业的管理者、聘任或解聘经理人等方式,风险投资机构影响风险企业决策并约束管理者的私利行为,使风险减少。
Gompers(1995),杨艳萍(2003)指出,向风险企业派出具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熟悉风险企业业务、能为风险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的投资经理出任企业董事,可以克服或减少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协议、契约和各种规定的不完整性及信息不对称性,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赵玮,温军(2015)利用2005年-2013年间1481家风险投资机构和1334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较低,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说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增加高管的持股比例来抑制高管的短视行为,有助于降低代理风险。
第三,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给风险企业及机构自身带来高收益。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风险企业与没有风投支持的风险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上市时及上市后的市场表现有所不同。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上市时成立的时间更短,资产账面价值更大,权益比率更高(Megginson,Weiss,1991);上市时表现出更低的折价率(Brophy,1988;Barry,1990;Megginson,Weiss,1991;Wang,2003;);上市后,其市盈率、投资回报率更高(Jain,Kini,1995);而且具有更高的长期绩效(Brav,Gompers,,1997)。究其原因,学者们认为风险投资家积极地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对信息的掌握比较充分(Brav,Gompers,1997);通过对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进行相应的监管,向市场传递了企业资质优良的信号(Barry,1990);并且市场投资者承认风险投资家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正面作用(Jain,Kini,1995),提高了风险企业的附加值。同时,由于风险投资家对于风险企业上市时对高管和董事会的调整,风险企业上市后企业的盈利可能性增加(Bharat A.Jain,Narayanan,Omesh Kini,2007)。
在国内,学者们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干梅(2004)直接利用数据说话。高新投通过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促进了风险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高新投在三年内(2001-2003)因此获得了64.2%的高回报率。
钱野(2014)调查发现125家有风险投资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值(包括总产值和人均产值)、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及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其获得银行贷款的平均额及增长率也明显增加,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外部融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沈维涛,胡刘芬(2014)认为,有专业化投资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在投资后对风险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价值增值服务,从而提升其投资绩效。杨晓艳(2014)也认为,相较于PE,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并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过程,使风险企业实现了增长。
葛翔宇,李玉华,叶提芳(2014)通过对创业板市场335家企业新股发行和二级市场股价变动等数据的分析,认为风险投资的参与降低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其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使风险企业在上市时具有显著较低的抑价率和更优异的股票异常回报率。郑秀田、许永斌(2015)利用2009年-2011年间281家创业板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也发现,由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参股的风险企业在IPO时具有更高的超募率。李曜,王秀军(2015)为此做出解释,他们认为风险资本在新股发行过程中能够发挥信息传递与认证的,使发行定价更接近企业的内在价值,减少企业的发行损失。同时,风险资本具有市场力量,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交易,首日收盘价更高。
沈维涛,胡刘芬(2014)认为,有专业化投资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在投资后对风险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价值增值服务,从而提升其投资绩效。赵玮,温军(2015)通过对2005年至2013年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证实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具有高持股比例和高声誉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显著地改善风险企业绩效;杨晓艳(2014)也认为,相较于PE,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并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过程,使风险企业实现了增长。
二、监管
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则在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防范项目运行中的各种风险,风险投资家要对风险企业进行监管。学者们讨论了影响监管的因素及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进行项目投资后,对于风险企业的管理,学者们认为既要避免事事插手的保姆式监管,也要避免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监管方式。要既能发挥风险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又要使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要把握对于风险企业管理的介入程度。
影响对风险企业监管程度的因素来自于风险企业及项目自身情况、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及两者间的联系等。如风险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风险企业家的经验与能力、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水平、风险投资对项目运行的满意程度、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金额的大小、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距离、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目标一致性、二者的声誉等。
项喜章(2002)认为在风险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风险企业家缺少管理经验,市场网络没有建立起来,风险投资家的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而风险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风险投资家会更多提供战略管理方面的帮助。同时如果对于所投行业不确定性越高,而且当风险企业面临困境时,风险投资家的监管会越多。李延喜(2002)提出如果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合作的时间越长、风险投资家的经验越少、风险投资家对投资收益越满意,对风险企业的监管会越弱。Higashide和Birley(2002)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当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经营绩效不满意或投资家认为能够为风险企业提供帮助时,会增加对企业的监管。
Gompers和Lerner(2002)指出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监控具有很大的成本,如果风险投资家距离风险企业比较近,则干预成本较低,会增加对企业的监管。李志萍、罗国锋和龙丹(2014)的研究证实中国风险投资存在地理亲近,即随着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空间距离的增加,其交易达成的可能性减小。Barry(1990),项喜章(2002),董静,翟海燕,汪江平(2014),赵玮、温军(2015)等认为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越高,对于风险企业的监管也会越多。风险投资机构会更积极地参与风险企业的改革。另外,董静,翟海燕,汪江平(2014)认为影响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介入程度的因素还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及风险投资家个人的行业经验和专长、双方的谈判能力、风险投资基金的制度设计、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家的职业声誉等相关。
学者们也强调了对风险企业监管的重点内容及监管方式。
杨艳萍(2003)强调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后要加强对风险企业关键人物的流失风险和道德风险的监管和防范。
程静(2004),付玉秀(2006),王立新、李勇(2007),彭飞(2011)认为风险投资机构要对风险企业运营总体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的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控。企业运营监控的方法包括:通过董事会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经营或营销计划制定、重大人事变动、资金运用等)施加影响;监控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营销状况、股权变动、报酬水平、追加贷款沃土产;调整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在风险企业面临重大经营危机时接管企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风险监控的方法包括:参加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审查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实地考察;与风险企业家会晤;审查企业财务报告;定期招开会议讨论风险;对已察觉的风险进行记录、跟踪、监视和控制;使风险水平与管理层次匹配,即由中层管理人员处理较低风险,由高级管理层处理可能威胁整个项目的风险;任命风险经理负责项目的风险信息处理、风险责任分配等工作。
王石、谢丛梅和郑巍(2006)认为风险投资机构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额度及对风险的偏好,对风险企业的风险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据此决定风险管理的程度和力度。并进一步指出,对于处于发展期和扩张期的中小风险企业,需要构建动态的风险监管体系。体系中包括监管主体系和辅助体系。其中风险监管主体系是核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技术风险、产品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辅助体系包括财务指标体系和企业成长性评估体系及法律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体系。通过建立风险监管体系,以期对中小风险企业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徐锦荣(2010)提出投资机构对于项目的管理实行小组跟踪管理机制,项目小组成员要定期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并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动态监控。在机构内部建立项目等级评估制度,按照风险水平由大到小对项目实施ABC三级分级管理,以便科学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通过对于项目风险的有效监管,即使经历了2008以来的金融危机,高科技投资集团在2010年的前8个月的经营业绩仍比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表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董静,翟海燕,汪江平(2014)提出风险投资机构应该根据自身的专长及项目不确定性选择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模式。对于“高专长+高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高增值服务+高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对于“高专长+低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高增值服务+低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对于“低专长+高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低增值服务+高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对于“低专长+低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低增值服务+低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而且虽然监管模式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特殊事件的发生,监管模式也会随之变化。
三、小结
风险投资项目的运作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割裂的过程,在其运行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风险。从风险资本对项目的审核、评估、进入到最终的退出,都需要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以便及时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中,明显偏重于投资前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而忽视投资后项目的风险管理;偏重于风险发生后的风险控制,而忽视风险发生前的风险预警。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促进高风险、高成长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直面高风险的同时,更应该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更好的对风险进行主动管理,建立有效地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发生之前遏制其发生,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损失,提高投资收益。风险资本更加有效地运行,才能进一步放大其宏观经济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摘要:风险投资机构一旦选择投资项目,主要通过对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其进行监管两种方式控制项目风险。文章分别从增值服务和监管两个角度对项目投资后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述。
证券投资风险 篇5
第一章 总则
1、为规范公司证券投资行为,有效控制风险,保护公司利益,根据《证券法》、《深圳证券
交易所上市规范》、《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有关规定,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证券投资的范围包括交易所挂牌的股票、国债及回购、企业债券、基金以及
国家允许投资的金融相关产品。
第二章 资金管理
1、公司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仅限于自有资金,不得将银行贷款或募集的项目资金用于证券投资,原则上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总额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
2、公司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的额度需经公司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同意,超过100万元的每笔资金的调拨都必须经公司财务总监、总裁、副董事长、董事长会签后才能进行。
第三章 账户管理
1、公司的证券投资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设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上进行,且开户的券商也必须经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同意,原则上不能选择高风险券商。
2、账户管理执行人需公司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同意,经公司财务总监、总裁、副董事长、董事长会签后才能进行。
第四章 市场风险控制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证券投资业务,并应考虑接受专业证券投资机构的服务,以提高自身的证券投资水平和风险控能力。
2、公司投资的金融产品应在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事先认可的产品内选择。原则上股票池不应超过50只股票,根据实际情况股票池中的股票可进行调整,但事先需要向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并取得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认可,且每只股票都不能是有问题股。
3、止损设置:公司证券投资设定的止损线为损失达到总资金的20%,警戒线为损失达到总资金的15%,达到警戒线,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应研究后决定调整头寸,达到20%止损线,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应决定平仓。
第五章 财务监控
1、负责证券投资的专门人员,每周都必须将全部交易清淡交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计算浮动赢亏并整理持仓情况。
2、公司财务部发现持仓股票可能存在较大风险或浮动盈亏达到5%以上时,应及时报告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并由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公司财务部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认为公司证券投资规模过大时,亦可向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由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规模。
第六章 监事会的监控
公司监事会有权对公司证券投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违规操作情况可提议召开董事会审议停止公司的证券投资。
第七章 附则
1、本办法由公司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证券投资风险 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操作风险;防范
[ 中图分类号 ]F 830.3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9-02
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操作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金融业务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基金的产品是证券类资产,它具有金融行业产品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通过基金管理人对资本市场上证券价值的预期、识别和买卖来获得收益,基金持有人则通过对所持基金收益的分红和对市场预期较好的基金买卖来获得收益。与所有的金融产品一样,基金的风险与收益相生相随,主要体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而收益的不确定性则影响到投资者对基金绩效的预期和投资信心。所以,对基金风险的识别、衡量、管理和控制成为基金的核心管理目标。
基金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者有问题的程序、系统、人员和外部条件造成基金收益损失的可能,即是指由于基金经理、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以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基金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我国基金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既处于国际金融放松管制和自由化竞争的背景下,又处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之中,操作风险主要还体现在由于制度缺陷而导致的人为产生的操作风险之中,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较为低级化,并且其产生的主要动因还是各级制度的不完善,而制度不完善及其执行效果又会导致基金治理结构差异及其效率。我国基金操作风险主要从制度层面对基金治理施加影响:
1.基金操作风险总是在基金业务和管理流程中最弱化的环节得到充分显现,当其在制度层面发挥作用的时候就直接降低基金治理的效率。顾名思义,基金的操作风险隐藏在基金运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果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其制度变迁的能力仍然能够环环相扣、充满弹性,不给予操作风险暴露的空间,操作风险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操作风险生长的制度基础较差,它就会像不尽的野草生根、发芽并吞噬基金业绩。无论是基金管理人表现出来的消极行为的懈怠型操作风险(没有责任心,对工作不尽职尽责,任由风险事态发展而不闻不问等)和积极行为的道德风险(主动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基金投资者利益,内部欺诈,利用程序和系统漏洞最大化自身货币需求等)都是操作风险在制度层面的表征。
2.基金治理主要通过对制度的合理安排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委托代理问题主要体现的是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基金治理的目标也是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控制操作风险,减轻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的交叉作用,进而提高基金经过风险调整后的业绩水平。基金治理通过制度变迁和制度优化来应对不断变换的形式和不断产生的操作风险,制度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必须通过对制度执行对象的全面衡量来动态调整其对策。在制度基础和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操作风险进化的过程也是制度进化的过程,制度的有效性通过制度本身的风险应变能力得到了体现。在制度基础较为薄弱的国家,僵化不变的制度总是落后于操作风险的进化速度,制度始终处于缺失状态并丧失了风险应变能力。
二、控制基金操作风险的建议
1.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控制
由于风险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除了从道德角度进行劝说和感悟,还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强化,所以,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必不可少。从现有基金管理人的组织结构来看,几乎都在董事会下设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但是其针对的重点是市场风险,对操作风险较少涉及,而操作风险极有可能是造成基金市场风险加剧的成因。目前基金管理人对操作风险处理存在的问题是:(1)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警;(2)重个案治理,轻流程治理;(3)重定性管理,轻定量分析。所以,董事会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体现在对不称职基金经理的更换上面,这只是对风险损失事后的处理结果,如果不形成事前、事中的监管流程,会出现基金经理频繁更换而基金业绩并不见得持续好转的局面。
2.建立风险的信息化控制系统
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是否真有能力,是否真的努力工作,在隐性事实得不到透明了解的时候就会借助一些显性指标将其还原,但是当还原结果不仅仅是隐性事实的真实情况,可能还反映了其他一些情况的时候,要完全通过还原结果来推断隐性事实的原样就更加困难。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根源上解决把隐性事实变成显性事实的问题,也就是力图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最大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考虑较为完善的操作风险信息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信息化控制系统的高科技含量从心理上对消极懈怠型操作风险和积极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道德型操作风险的代理人产生强有力的震慑,这种强制型的技术导入有助于更快完成对风险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工作;(2)信息化控制系统从改变和再造业务流程开始,对管理流程、风险控制流程、组织结构都进行了相对应的再造。比如,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传递渠道更为畅通、领导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更多的员工,改变现有职能型部门的条块分割和本位主义并实现部门协调和制约;(3)信息化系统让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成为可能。以前对基金管理人的隐性事实都是通过对基金财务指标和经市场风险调整后的业绩指标来进行判断和衡量,信息化系统可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并让非财务指标对基金管理人的评价成为可能,这一方面可以更为公正的评判基金管理人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公平的实施奖惩机制。一旦对有些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形成标准并具有较强执行效率的时候,比如基金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基金管理人主客观的操作风险都会有所减弱并得到控制,与此同时,操作风险连带产生的其他风险都会相应降低对基金业绩水平的威胁。
3.完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虽然基金管理公司并非上市公司,但是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监管部门应该对其信息披露内容、标准、程度和频率有所规定,主要目的是要让投资者清晰、明确的知道他所选择的基金管理人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操守基准。从基金管理人现有的信息披露情况来看,对财务业绩数据披露较多,在现有的基金年报公告中也加入了所采用的基准收益率和标准差,但是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仍然存在问题:(1)财务指标较多,非财务指标较少。虽然一直在提倡全方位、多角度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评价,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成熟度还不够,在涉及到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的时候都出现了较难量化的问题,因此,财务指标的度量方式仍然是我国对基金管理人的主要评价方式;(2)参照的对比基准较多,容易让投资者在比较的时候发生模糊判断。与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在国家政策全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尚未建立,基础平台尚缺少支撑金融体系自由竞争的空间,因此。我国指数标准的基准作用体现得并不明显,从基金公告中也可以看出,两百多只基金采用了五花八门的基准收益率,体现出来的超额收益率都是不能在统一水平下进行比较的;(3)会计业绩指标仍然是主要的评价方法,对风险度量较少,既没有明确的风险度量方法,也没有经过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评价。在基金公告中,虽然会计业绩传统、成熟的评价体系可以让投资者一目了然,但是就基金行业的风险特殊性来说,基金资产每日都在不断变动,风险提示、风险决策和风险收益损失是基金必不可少的披露结果。然而在公告中唯一能够昭示风险的指标就是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标准差,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对风险提示的指标存在。另外,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并非上市公司,也不可能按照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来苛刻基金管理人,但是,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和该行业的特殊性,监管部门还是应该对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一些可以反应其职业道德操守的指标,通过现场检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做出风险提示,特别是随着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监管部门或者权威评级机构采用的外部对基金管理人信用评级的方式也是对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的补充。
4.落实对基金管理人操作风险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工作 应该说,多数操作风险损失的产生一方面和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度较弱及内外审计虚置有关,另一方面与轻视对风险案件的处理有关。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基金管理人,在确定选择道德风险的时候,都会衡量实施后的风险收益和被检举发现后的处罚成本之间的关系,如果收益大于成本,代理人仍然对制度和处罚置若罔闻;如果收益远小于成本,代理人则会选择遵守制度并在制度范围内自由活动。此处的收益主要指货币收益,成本则包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等广义上的成本。因此,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出台相关规定敦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并运行“问责制”,比如对员工通过正常渠道的真实检举和揭发应予以保护并奖励,对发生风险案件的业务范围、责任、金额、频率等做出有效统计,并出台“双线问责制”,既对主要负责人追究责任,也对上级主管领导追究责任;另一方面,监管当局也应该完善风险提示和风险案件通报工作,对高频率发生风险案件的基金管理人应做出责令清理整顿、限制业务范围、吊销基金执照和对基金管理人信用降级的处罚,除此之外,对监管部门的派驻机构实施“监管问责制”,对辖区内不负责任实施监管的派驻机构也应给予监管失职的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唐礼冬.基金操作风险及其防范[J].南开经济研究. 2003. 1.
[2]萧灼基.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M].2005年金融金皮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王曼怡.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与对策 篇7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很年轻, 波动大, 中小投资者偏多, 引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在稳定市场、动员社会金融资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证券投资基金以其专业化管理、长期投资的眼光, 能够非常有效地捍卫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并成为稳定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 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与西方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 还很不完善、很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政策市场的特征很明显, 从企业上市融资到二级市场的监管以及股指的涨跌等明显受到政策的调控。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 证券市场也将逐步市场化。展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其基本态势必将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为主线, 加快证券市场深化的进程, 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我国证券市场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 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更要以改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结构, 发挥证券投资基金支持市场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降低市场风险, 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发展趋势看, 我国证券市场创新将由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共同推进并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创新态势。所以, 正确地认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 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金内部结构不规范是投资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1. 分散化基金持有人“搭便车”的心理弱化或消解了对基金管理人的监控。
基金资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加剧了“内部人控制”风险。在传统企业中,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而也就不会滋生内部人控制风险。然而, “法人财产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决定内部人控制是一个与现代公司制度相伴而生的问题。就证券投资基金而言, 由于投资主体众多而不能直接进行资产营运, 为了达到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效果, 只有借助契约在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之间达成一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安排。因此, 这样一种结构范式就为内部控制人的出现提供了事实上的土壤。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了内部治理结构失灵风险。准确、真实、完整且有效的信息是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行使有效监督权之基石。而基金资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所产生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利益异向性、基金持有人的分散性及难以根除的“免费搭车”心理决定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是持续存在的。反过来, 加深基金公司管理的内部控制人现象, 进而导致法律所设定的持有人、管理人与托管人之间互动性的制衡机制成为一种摆设。违规操纵市场, 基金管理人操纵市场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市场尚不规范, 有些参与者通过操纵股票价格获取了较高的回报。基金投资者必须承担由于该类不正当行为导致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
2. 基金管理人所能获取的报酬与基金的实际收益水平关系不大, 而是按照基金净资产值的一定比例计提。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结构成为证券投资基金法制的核心。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中存在有关基金结构的条款相互矛盾、基金契约订约方之间法律责任不明、基金发起人充当基金契约订约方违反了代理法理并可能损害投资人的权益等弊端。我国基金契约结构设计应在明确投资基金和基金契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性质的前提下, 通过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采纳三位一体二元投资基金契约结构模式, 即以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为订约方, 投资者为相关受益方的三位一体型态, 从而形成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为实质受托人, 受益人为实质委托人的二元结构。我国基金虽然在专业能力、资讯网络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控制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加, 但由于基金受到基金契约和法规的限制, 使基金在某些情况下控制风险的能力有所下降。如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调的时候卖出股票换取现金, 但是法规和基金契约规定基金一定要将规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市场, 现金的持有比例受到一定限制, 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无疑加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
三、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结构, 加强托管人对管理人监管
1. 作为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公司有权选择托管人, 是造成托管人缺乏独立性、导致其监督软弱性的根源。
要从根本上强化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 必须改变基金托管人的选择办法。具体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由基金持有人直接选择基金托管人, 从经济上切断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联系;另一种办法是借鉴德国的经验, 把对基金托管人的监督及选择权交由监管机构。此外, 加强托管人对管理人的监管, 建立一套基金托管人收益-风险机制。即基金托管人既然获取了基金投资者给予基金托管费, 就要尽心尽力对基金的运作进行监管;如果是因监督不力甚至与基金经理人“串谋”损害投资者利益, 那么就要承担相应责任。这需要在有关法律方面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另外, 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托管人, 加大托管人之间的竞争, 从而提高托管人的监管效率;完善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机制, 使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持有人的目标函数保持一致。还有, 要引入声誉机制。声誉机制使基金管理人出于长期利益的考虑而约束短期利益的冲动, 它是维持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投资者之间不可缺少的机制。最后, 尝试发展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在我国, 证券投资基金主要采用契约型内部治理结构。而在其他基金业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国家, 如美国则主要采用公司型基金。公司型基金的明显优点就是基金持有人可以有更大的监督和投票的权力, 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2. 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管制度。
为了保障出资人的利益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良好发展, 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依据法律法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加以限制, 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为了确保基金投资的独立性,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管理公司和其股东人员及资产等方面应相互独立, 严格限制管理公司自有资金运用的范围。这些措施基本上可以防止股东等对管理公司施加不适当影响途径。在此基础上, 摸索并推广股东平均持股管理模式, 督促基金管理公司完善其风险控制的内部管理制度, 减少关联性交易、内幕交易的可能。
要加强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制建设。目前, 我国已有很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细则, 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已成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和运作的法律依据, 并针对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 及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 保证基金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但仍没有统一的投资基金法和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由于缺乏健全的基金法律法规, 致使基金一直未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由于基金经理人、托管人、受益人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利义务没有得到法律形式的确认, 致使各方权利义务难以得到保障。只有法制化才会规范其行为。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金融产品, 可以提供专家理财等相关的服务。通常, 基金多元化的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个别企业或者券种的风险。但是, 若整个市场处于下跌状态, 那么包括各种有价证券的基金投资组合也难免遇难。由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自身的组织结构、运作手段及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制定的相应法律上的局限, 导致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风险管理上的缺陷, 提升了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 阻碍了我国证券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认为, 可以通过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结构、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管制度、加强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制建设等降低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 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投资基金形式得到了较快发展, 这不仅支持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而且也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金融投资选择, 活跃了金融市场, 丰富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内容, 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在此过程中, 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所以,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问题受到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穆代敏.论我国证券投资的风险特征及风险规避[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王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其防范研究[M].上海:上海出版社, 2007.
[3]魏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评价和规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9.
[4]黄雨巷.基金投资如何控制风险[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5]田士君.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6]王春生.投资基金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 (2) .
[7]孙思危.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我国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研究 篇8
一、我国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利差损问题
我国保险企业的产品大多是在前几年经济过热阶段, 产品预定利率相对较高, 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环境下推出的。在此环境下, 实现资金的增值才能够保证相关资金的给付。然而, 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资金的增值途径主要是通过国债利息收入以及银行存款利率来实现。一旦利率持续性下调, 则导致保险企业的投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由此所带来的利差损问题可能会使保险企业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2、资产负债匹配
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作用之下的保险企业属于长期负债的行业。保险资金, 特别是寿险资金具有突出的稳定性及长期性特征。这要求对这部分资金实现在资产与负债方面的可靠匹配。然而我国绝大部分保险企业, 无论是从资金来源、资金期限、还是从资金长短的角度上来说, 多将其应用在短期投资行为当中, 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从这一角度看, 短期资产与长期负债之间的差异性匹配问题会使整个保险行业的资金良性循环大打折扣, 导致资金使用效率无法得到可靠保障, 造成保险企业潜在偿付能力的不足。
3、承保利润率下降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而展开价格战, 这使得承保利润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产生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二、我国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 , 保险企业证券投资资金的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资本金;第二公积金;第三, 责任准备金;第四, 未分配盈余。在以上各类资金来源当中, 责任准备金所占比重最大, 其主要是指保险企业相对于被保险方的负债水平。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在我国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的过程当中, 需要以投资资金的负债特点作为首要考量因素, 密切投资管理方与产品精算方的联系, 确保对保单支付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在评估保险偿付能力的基础之上, 形成合理且可靠的指导性原则。在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当中, 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对风险因素的分散、以及对风险因素的转嫁, 这两个方面。本文即针对相关的控制策略及其实施要点展开详细分析与阐述。
1、对风险因素的分散措施分析
有关研究人员于1952年首次提出了基于现代证券投资的组合理论。该理论主要以证券投资收益率作为标准, 在衡量其方差素数值的基础上, 将其纳入对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计量的指标范畴当中。笔者认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核心思路在于, 以投资分散的方式实现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再者, 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散也能够达到分散收益的目的。而在组合模式下对风险进行的抵消、以及对冲处理也能够有助于整个收益水平的均衡化发展。由此可以认识到: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收益要素与风险要素的均衡。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 保险企业引入了合理的投资组合管理模式, 以一定的风险水平为前提条件, 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但需注意:投资组合理论应用水平的可靠与稳定还取决于市场容量的规模性和投资品种的共存性。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来看, 资产的组合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者皆与资产收益有明确的相关性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在保险企业证券投资行为的实施过程当中,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要求投资者综合各方因素, 选取最合理且科学的投资组合。一般来说为了控制资产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 要求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性关系表现突出。通过对资产元素的构建, 形成有效的资产投资组合, 并通过投资结构的多样化发展, 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对风险因素的转嫁措施分析
在有关风险转嫁的控制策略落实过程当中, 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对保单的合理应用实现风险元素的转嫁, 也可以通过开发投资连结型产品的方式, 以投保方作为对象, 实现对风险要素的转嫁。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 以保单进行风险的转嫁
对投资风险进行控制的最有效方法即通过保单实现对风险的转嫁。在我国现阶段寿险市场发展过程中, 变额寿险是最为常见的险种之一, 它实质是终身寿险的一种形式, 主要特点是: 保额能伴随着保费分离账户所对应的投资收益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动。此类变额寿险, 其保额会伴随投资收益水平产生变动, 但保险企业往往给此类保单规定最低限制, 其保单现金价值与市场变化趋势下, 保费投资市场的实际价值有着正相关关系。从这一角度说, 此类保单所对应的投资风险基本转嫁至了保单持有人方面, 保险企业的投资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 以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的转嫁
相对于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而言, 衍生金融工具以其确定性为特色, 保留有利的不确定性, 消除不利的不确定性, 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现阶段以衍生金融工具为载体, 消除不利金融风险不确定性的主要工具形式包括:金融期货、远期以及互换期这三种类型。而以衍生金融工具为载体, 保留有利金融风险不确定性的主要工具形式为金融期权。总之, 对投资方而言, 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积极对风险进行控制, 在套期保值基础上, 避免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关键的是:投资方还能够建立在对金融资产价格预期以及经济形势预测的基础上, 以金融衍生工具为载体, 对整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 达到规避风险, 提高经济收益及效益水平的目的。
3、完善内部工作机制
除从技术角度上对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完善投资水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以外, 还需要通过对内部机制的完善, 使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控制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持。首先, 需要保险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证券投资资金比例。随着资金与股票市场的连接, 保险业的闲置资金更多地投入了股票市场中, 但伴随着高收益, 也产生了高风险。因此, 保险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资产水平以及保险产品特征, 制定投资于不同金融资产的比例限额, 这是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关键措施, 避免因投资领域或投资品种过于单一造成的高风险聚集问题;其次, 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管理工作模式。综合考虑预期收益、风险偏好、资本实力等因素, 做出整体风险承担决策, 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 将风险总量在不同的证券投资领域内配置, 并分别对其限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 根据不同领域的风险限额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风险总额在各领域的风险分配, 从而, 使风险暴露处于管理层的授权和风险承受能力内。
三、结束语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 应当如何把握这样时代所赋予其的发展契机, 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以拓展, 促使保险资金的运用水平及质量得到提升, 提高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 以上均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所在。总而言之,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保险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研究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田金兰, 张素琴, 黄刚等.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保险业务数据中的投资风险规则[J].清华大学学报, 2001, 41 (1) :45-48.
[2]王淑敏.恶债在国际法中的沉淀与反思——以中国的海外投资风险为视阈[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1) :82-91.
证券投资风险 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国际比较,对策
1 风险投资的创新特征及国际趋势
风险投资源于英国,兴于美国。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和高潜在收益的资本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则是指专门用于购买在新的思想和新技术方面独具特色的小企业的股份,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创新小企业的经历和管理。而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型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相比之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则更为广泛,认为:只要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业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型的、专门支持创业者创业的投资工具,任何商业成果要实现商业化,都要承担很大风险,失败的可能性很大,用银行贷款或传统的筹资方式都很难解决,所以,风险投资本身便是一种投资工具的创新。其主要特点是:(1)高风险性:因为它投的都是创新项目,因此风险很高,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2)组合性:投资于一批项目群,比如投资十个项目,往往成功三个,失败七个。这就是“成三败七”的风险投资规律。(3)权益性:风险投资不看重企业的短期收益,而看重企业价值的增值。(4)长期性:正因为它是一种权益投资,所以必须是长期投资。风险投资从投入到退出,一般需要3到7年,经过初创阶段、开拓阶段、成长阶段,到成热阶段之后才能退出。(5)专业性: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就在于不但给企业提供资金,还要与其共担风险,并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特别是企业的重要人事决策和财务决策。
20世纪80年代以后,风险投资业迅速成长为全球化产业。2003年之后重新整合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表现出了新四大特征:(1)投资企业选择上重点转向“种子公司”;(2)在退出渠道方面,更加重视兼并和收购(M&A)而不是过去的首次公开募股(IPO);(3)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输出“企业家制度”。2006~2010年里,中国、印度、北美、欧洲、以色列等将成为国际风险投资回报最高的市场(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分析,未来5年在中国的风险投资收益率将高达20%);(4)重点投资行业有所转变,2005年以来投资已向环保和能源产业大幅度倾斜。国际风险投资业的全球化战略必将有力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及创业体制的大发展。
2 国际比较视角下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1998年以来,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无论从风险投资的机构数量、资金规模,还是从风险投资机构的结构上来看,我国风险投资的整体水平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按照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底,我国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在300家左右,管理资金达600多亿元,投资额85%以上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风险投资不断壮大的同时,高科技产业基地近年来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保持在25%以上,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速度之快。
但若在国际大环境中进行横向对比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
(1)发展阶段滞后且发展很不平衡。
纵观国际风险投资的现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滞后。美国风险投资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无论是运行机制还是周边环境的发展都已很成熟,风险投资在美国已呈繁荣发展之势,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一枝独秀,成为其他国家发展风险投资效仿的榜样。按照范柏乃给出的风险投资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笔者认为美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已处于成熟阶段。
相比之下,我国风险投资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得到了高度重视和空前发展,但在其他地区还远远不够,地区差距很大,发展还很不平衡;横向对比,我国的风险资本规模仍然偏小,投资实力弱、投资效率低、风险投资人才紧缺、相关法律制度及市场环境不完善,仍处于缓慢发展的初创阶段。
(2)投资机构数量少且投资规模小。
尽管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得很快,投资的结构也在不断得到优化,但是从国际上比较来看,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少、投资规模小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实。例如:
美国:当前美国的风险投资占全球风险投资的70%,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已达4 000多家,风险投资总额达1 000亿美元,每年约有10 000个高科技项目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英国前首相马格利特·撒切尔的推动下,风险投资开始真正发展起来,2000年时就已经达到82.56亿英镑,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据英国风险投资协会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英国每年约有1 00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在运作风险投资。
我国的风险投资,年度投资规模很小。从图1可以年看出,我国风险投资不仅仅投资机构少,而且资本金累计规模小,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薄弱,支撑一个大型的科技项目都很困难,因而只能支持一些“短平快”、投资少、风险低的项目,不能利用项目组合、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从而不能真正体现出风险投资的意义。
(3)资金结构单一且社会化程度低。
风险投资企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风险资本来源构成的合理性,即资金构成的多元化。在风险投资业较成熟的国家里,风险投资公司能够多渠道筹集资金,风险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基金、捐赠基金、企业资金等都是风险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而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图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中,养老金、企业资金始终占据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养老金几乎占据美国风险投资资金的半壁江山,而且有越来越大之势。英国的风险投资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养老金在风险投资资本中占据最高的比例,其次是银行、保险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实现了资金来源的社会化,不同的投资主体在风险投资中都占有不小的份额。
我国风险资本来源结构已出现与风险投资发达国家趋同现象,不同的投资主体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还停留在形式上。来源于国内企业的资本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或者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资金现在仍属政府资金;金融机构投资也主要来源于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都是国家注入,属于政府资本。所以,我国风险资本的国内来源主要还是集中在政府资本一家之身,含有个人资本的其他资本只是占据非常小的比例,风险资本来源结构单一,资本来源社会化的程度依然很低。
(4)缺乏退出机制而不能实现收益。
风险投资运作的最重要一环是风险资本的退出,即退出风险投资公司收回投资。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通常将风险企业上市或出售,主要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出售给大企业,个别情况下也可出售给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创业者可通过在最初就确定期权的方式买回风险企业的股票。同时国际上的二板市场也很发达,如美国的NASDAQ,英国的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Tech market技术版,欧洲EASDAQD等,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了比较畅通的退出渠道。
在我国,实施风险投资最大的困难就是“变现难”,即退出困难。我国现有的主板市场尚有待发展完善,而2004年5月在深圳设立的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与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现有的退出情况看,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比例比较小,有相当大比例的风险投资被固化在风险项目上,不能蜕资。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上市、被其他企业购并和企业内部回购等三种撤出方式之间的比例大致为4:10:5。上市和被其他企业购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国外,上市偏低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被其他企业购并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国外的资本市场具有极强的资源配置功能,国外企业间的购并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股权置换方式”或者“以股权置换为主、现金投入为辅”的方式进行,而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融资,而并非资源配置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企业间的购并以现金收购方式为主,结果是,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购并的难度和风险,更使得中国创业投资难以借助企业购并的方式进行资本变现。
3 推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国际大环境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自1956年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建立以来,已发展成为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它已成功地孵化出IBM、微软、英特尔和雅虎等跨国企业。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对推动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R&D能力乃至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是我国风险投资加速大发展的阶段,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2005年起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以色列之后的第三大创业国和风险投资国。如果以我国经济总量作为衡量标准,从长远看,国内风险投资可以运作的空间非常大。因此为适应国际发展趋势,我国应该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
结合风险投资的“J曲线效应”,本文认为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保障风险投资四个过程的顺利进行运作,应制定相应的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规范风险投资运作机制,规范风险投资行为,规范产权产易行为和技术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技术持有者的权益。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实行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担保等优惠政策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条件、风险投资的运作和管理以及风险投资资金的筹集、项目选择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推动风险投资健康发展。2006年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将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2)积极探索以创业板股票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渠道退出机制。
从上面风险投资“J曲线效应”图形我们看出,退出渠道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要条件,退出渠道越便利越健全,风险投资发展越快,相反,退出渠道越不健全,风险投资发展就越缓慢。这也是风险投资开始进入就要考虑的问题,是风险投资完成其生命周期的关键一步。因此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必须做好这最重要的一步“棋子”。
我国设立创业板市场应有一个正确的功能定位,即主要是用来为创新型企业融资和风险资本退出服务的市场。为此,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应当降低上市门槛和交易费用,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摘牌制度。而不是像现在的中小企业板那样,成为一种折衷的四不象市场。同时,可以利用境外创业板股票市场,使高新技术企业境外上市。此外,要消除产权流动不畅的障碍,建立规范的风险资本产权市场,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产权市场。总之,只有积极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市场,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和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3)实施面向全球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战略。
整个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离不开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首先,要加大教育投人,通过高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风险投资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引进掌握世界前沿科技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组织科研机构人员专门研究“高精尖”技术,以确保技术资源的丰裕,为发展风险投资奠定牢固的技术基础。
(4)实现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从风险投资的“J曲线效应”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风险投资的初创阶段和开拓阶段,特别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仅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是不现实的。因此,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应该积极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初始阶段,应该以政府为投资主体,通过发展和建立政策性的不以赢利为目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来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和管理服务。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仅靠政府出资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弊端已暴露无遗。因而,以后要过渡到以企业的出资和个人为主,最后发展到以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时要注意政企分开,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它机构投资人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王卫东:《风险投资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6(10):21-23。
[2]夏恩德:《从国际风险投资发展趋势看我国风险投资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8):88-89。
[3]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12-118。
[4]中国人民大学:《2004中国风险投资年鉴》[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98-107。
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实证分析 篇10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β系数是作为衡量证券或证券组合系统性风险大小的指标。它在现代金融投资领域如证券资产定价以及证券组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β系数反映了个股对市场或大盘变化的敏感性, 也就是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或通俗说的“股性”, 以下就要对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指标β值的发展进行回顾。
1.1 β系数的产生阶段
1950年Markowitz在《资产组合选择》论文中创建了投资组合理论, 提出了证券组合风险的测度方法;1963年Markowitz的学生William F.Sharpe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模型) , 提出了系统风险的测度方法;就特定证券而言, 相关风险不是总风险, 而是个别证券的系统性风险。CAPM的公式为:Rj=Rf+ (Rm-Rf) β, 即β越大, 系统性风险越高, 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反之, β越小, 要求的报酬率越低。
1.2 β系数探索阶段的第一次挫折
1960, 1970年一连串文献使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在实证上很站不住脚, 例如低β系数的报酬率竟高于高β系数股票的报酬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并无法进一步推论该股股价高估或低估。例如当该股预期报酬率小于零时, 而β系数又大于零时, 此时惟一可能是预期市场报酬率将为负的, 也就是指数将下跌, 那可能是大盘大涨连带个股也就跟着下跌。追根究底, 如何预测大盘超涨, 泡沫经济,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很难有答案。β系数的第一次遇到挫折, 可说是在1976年提出套利定价模式的史蒂芬罗斯, 他在1977年专文批评, 宣读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讣文。
1.3 β系数探索阶段的第二次挫折
虽然被宣布第一次死亡, 但CAPM模型的优势仍然是不可否认的。直到1992年财务管理大师与法国法玛研究长达30年的一篇实证研究提出 “β系数跟长期平均报酬不相关”。后来不少文章支持这二位大师的主张, 甚至用“β死第二遍”来形容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处境。
1.4 β系数的运用与发展
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式有一定的问题, 但学术、实务界仍对它保持肯定的态度, 这种认知失调的景象, 有些学者在1970年代便称之为β迷思。不少学术论文乐意采取资本资产定价模式作为研究方法, 因为比起套利定价模式更标准化, 简单化,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β系数可推论股票或投资组合系数高于1或等于1, 即跟大盘指数的风险一样或低风险。
2 关于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指标β值的学说研究
国内学者近几年已开始引进西方的风险理论和分析工具,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的内容涉及证券组合、资产定价、市场有效性、投资价值分析、ARCH模型及应用等很多方面。主要有:
(1) 贾晓东和潘德惠在文章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中认为:
β系数个人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资产组合M的风险溢价是成正比例的, 与相关市场资产组合证券的β系数也成比例。β是用来测度股票与一起变动情况下证券收益的变动程度的。β正式定义如下:undefined如果期望收益率-β关系对于任何个人资产均成立, 那么它对个人资产的任意组合也一定成立。如果市场的β值为1, 而且市场资产组合代表经济中所有资产组合, 那么所有资产的加权平均β值必定为1。因此, 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和系统风险完全由其 值决定, 证券组合投资只能分散证券组合的非系统风险。
(2) 季美在股指期货无风险套利中β值的应用性研究一文中认为:个股的β很不稳定, 投资组合的β稳定性相对提高许多。我们需要将选股和市场判断区分开来, 以消除组合的系统风险, 而组合的超额收益将来自于选股技巧。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最稳定的β组合, 而这样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另外, 对于组合资产的分配比例依据的是为减少追踪市场的误差, 可以用运筹方法对分配比例最优化。
西方学者对证券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与回报的关系、风险资产的定价、市场有效性以及风险水平的度量等问题上。在风险与回报的关系、风险资产的方面主要有:
(3) 特雷诺 (Treynor) 也试图将基金的收益率与风险水平联系起来。特雷诺认为:足够多的股票组合可以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因此与收益率变动相联系应为系统性风险。特雷诺业绩指数 (Tp) 的计算公式为:undefined式中βp表示基金P的β系数, 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含义是每单位系统风险资产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超过无风险利率) 。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 基金的绩效就越好;反之, 基金的绩效就越差。因此可以根据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大小对不同的基金进行排序。
(4)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夏普提出的风险衡量指标认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内容为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等于时间收益加上全市场风险的贡献而给予的收益补偿, 但是全市场组合的不可知造成了资本资产系统风险度量的困难。在实证研究中, 往往使用某个市场指数作为全市场组合的代表, 以此度量资本资产的系统风险, 而市场指数的代表性问题即构成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β系数可能会因为市场组合的不可知而有失偏颇。
以上学者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理论和方法研究, 对于认识我国证券市场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3 关于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指标β值的数据描述和实证分析
(1) 样本选取。
选取2008年3月3日至2008年4月30日的7只有色金属股 (焦作万方, 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 锡业股份) 为研究对象, 数据由广发证券提供。
(2) 市场指数的选取。
本文选择上证A股指数作为市场指数, 因为上证A股指数准确的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的整体发展趋势, 符合CAPM模型当中所要求的市场组合指数。分别用这七只股票对CAP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undefined
式中, Pit为t期i股票的收盘价, Mit为t期上证A股的收盘指数。市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用上证指数的增幅代替。因为市场组合用上证指数代替, 所以在计算股票收益率时也忽略了红利和股息。先求出Pit和Mit, 再对Pit和Mit两个因素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各项指标如下:
可见系统风险基本可以解释上海股市有色金属股的预期收益率。从回归所得的β值来看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的β值小于1属于防御型股票;焦作万方和锡业股份的β值大于1, 属于进攻型股票。由于近期上海股市持续下跌, 在这样的熊市中, 持有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这样的防御股的投资者可避免较大的损失。相反, 如果在牛市中, 持有焦作万方, 锡业股份这样的进攻型股票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从回归结果来看, 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不会因为大市的波动而大涨大跌。
4 结论
从上述指标中可以看出表征市场风险大小的βi和表征超额收益大小的αi之间的变动关系, 即股票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越大, 所需要的市场风险补偿越多, 补偿风险后, 最终剩余的超额收益越少。如果股票的αi>0, 投资这只股票可以获得正的超额收益, 但是七只股票都为负值, 其中焦作万方, 锡业股份, 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的超额收益最高。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的β值小于1, 适合在熊市中进行投资。因此铜陵有色和中金岭南在这七只股票中最具有投资价值, 可以作为这一组股票中的首选。
参考文献
[1]李晓西.21世纪中国银行业风险与防范[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1) .
[2][美]哈利.M.马科维兹.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差——方差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5) .
[3]寇亚辉, 李优树.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 1999, (5) .
[4]陈继红.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8, (3) .
投资.收益.风险 篇1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原有的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但同时,投资体制中还存在着企业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政府投资管理和投资决策不够规范、企业和银行投资机制不够完善,投资宏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中,投资建设项目失误和损失严重一直是个痼疾。近年来,项目投资越来越大,资金浪费也随之增多。据统计,从1958年至2001年我国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50%。“八五”期间,我国中型以上项目的成功率为58%,不成功率为42%,投资失败多由政策操作失误所致。
多年来,国家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投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我国项目建设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成。跑过项目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投资项目的审批要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这三道大关,等到批下来,最快也要一、二年的时间,错过了机会,丢失了市场,迟滞了发展。
新出台的改革方案要点之一,就是確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市场来配置资源,使资源配置更优化。
投资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与方案相配套,还将制定一系列文件和实施细则,今后,政府投资将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投资的不经营,建设的不管理,决策的不负责,企业、政府、银行互相牵制、推诿,投资效益绝对高不了。据统计,9个省的37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58.4亿元,有15个未按计划开工或完工,16个完工项目中,7个达不到设计要求,项目效益难以发挥。再有,有关部门2002年对国内18个重点机场和38个支线机场建设管理审计时发现,大部分机场亏损严重,经营困难,已竣工投产的12个重点机场中有9个亏损。38个支线机构有37个亏损。究其原因是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相脱节,地方政府参与项目决策和建议,但2/3的机场建成后由民航经营管理,难以形成决策责任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而银行则形成了不少数量的呆坏账。今后银行要独立审贷,自己承担风险了。
对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的分析 篇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也在迅速的发展中。但是, 由于证券市场存在着各种客观风险, 与证券投资的利益相生相伴, 所以, 广大投资者在对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前, 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对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认真学习, 理解并不断剖析微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策略对上市公司的运营影响, 加强证券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 风险投资也正处于起步阶段。
现代投资理论认为证券投资是有风险的, 造成证券投资的风险因素有很多, 主要包括:股市价格的风险、银行的利率、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等。但是面对变化的市场, 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很多意料不到的因素将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 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的地方, 投资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掌握证券投资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才能真正了解证券的价格变化规律, 及时的根据那些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近年来, 我国证券投资市场日趋完善、各种政策也在不断出台, 证券投资者应及时掌握市场动向, 充分分析和了解投资市场, 使投资得到较高的回报。
二、什么是证券市场的风险
(一) 风险的含义
风险的含义非常广泛, 在社会经济的各项活动中到处都是风险, 人们经常将风险与各种危险、不确定性、各种损失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三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所以, 风险是一种对预期的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的一面。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不利性、同利益之间存在着对等性等基本特征。
(二) 证券市场风险的含义
根据前面对风险的定义, 学者们对证券市场的风险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普遍认为:证券市场风险是实际收益对期望收益的偏离, 是资产价值的损失, 是收益的不确定性。由于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最终导致证券资产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型
证券投资风险根据其性质可以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 系统性风险
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一些因素对证券市场上所有的证券价格出现变动的现象, 并会给所有的证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一种可能性。这种风险首先是由于某些共同的因素所引起的, 它将会影响到所有的证券投资收益, 这种风险是不可能通过证券的多样化特征来回避或消除的。例如: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都是这种风险的来源和主要表现。造成系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动。
1、购买力风险
又被称为通货膨胀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国家经济发生通货膨胀而引发的投资者实际收益率的不确定。证券市场是一个企业与投资者都直接接触的融资场所, 所以, 社会货币资金的总供给量就成为证券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当社会的货币资金供应量增长过快时必然导致通货膨涨的发生, 而通货膨胀的出现又导致证券市场的价格出现变动。如果通货膨胀的程度比较严重就会使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迅速贬值, 最终导致抛售股票时获得货币收入出现实际购买力下降的局面。
2、利率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在信用活动中的存款和贷款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 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杠杆, 国家银行的利率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 当国家银行的利率上升时, 股票的价格会下跌;当国家银行的利率下降时就会导致股票的价格上涨。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人们在面对相同的收益率时, 喜欢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金融工具作为投资;另一方面, 当银行的利率上升时, 相应会引起信贷市场的银根缩紧, 企业资金会出现流动不畅、利息成本提高的现象, 那么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盈利能力将会下降, 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 造成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下跌。
3、汇率风险
汇率与证券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本国货币的升值将大大有利于那些以进口原材料为主而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 但是不利于那些主要产品出口的企业, 而投资者如果从有利于企业生产发展的角度看, 将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 由于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汇率的变化必将引起资本的输出与输入, 最终影响到国内货币资金和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4、宏观经济风险
当国家的宏观经济、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因素等发生波动时, 将会给证券投资者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这就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引起的风险。例如:当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企业制度改革时, 都会给证券市场的运作和上市股份制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带来影响。政府的政策也会从多方面影响到证券投资市场。例如:政府制定出的对产业调整的政策会对不同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带来波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给证券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 在经济的繁荣期和复苏期, 证券市场就会出现活跃的景象, 证券投资的收益就比较好。但是反之在经济萧条期, 市场经济秩序不稳定, 这会对证券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另外, 由于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如果一国经济发生问题, 就会在国际上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所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冲击我国的证券市场。
5、市场风险
这种风险是证券的持有者在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应付的一种风险,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这种风险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证券市场的行情是瞬息万变的, 投资者很难预测出行情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的幅度, 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一类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导致的。所以, 投资者对股票收益看法的变化而引起的大多数普通股票收益的易变性就成为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往往会导致投资者群体的雪球效应。
6、政治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动而使得该国的证券时常发生变动, 从而影响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例如:国家政权的更迭、国家首要领导人的健康状况不佳、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活动、国家的对外政治发生了危机等, 这些都是导致政治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 国家政府机关人士参加证券投机活动, 并与证券从业人员进行内幕交易的政治、社会丑闻, 也必然会对证券市场构成巨大的威胁, 一旦丑闻被媒体披露, 证券市场的价格马上会下跌。
(二) 非系统风险
这种风险又被成为分散风险, 主要是指一些个别的因素对某一种或某一行业股票造成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它不同于前面介绍的系统风险, 而主要是指个别股票所独有的、并随时能够变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是由特殊因素引发的, 它只是会影响某种股票的收益, 同时,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股票的多样化来进行消除或回避。它一般表现为企业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两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持有股票的多样化和正确的长短期投资组合来降低甚至是抵消、避免风险的发生。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比较多时, 当某些股票的价格下跌、股息减少时, 而另外一种股票的价格和股息却有可能出现上升的现象。这种此长彼消的表现可以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彼此冲销。
非系统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有: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
四、造成我国证券投资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 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1990年和1991年分别在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遵循“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原则与方针, 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发达证券市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证券市场主要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区域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从手工交易操作到现代化无纸化发行与交易, 不仅在市场的规模、结构、水平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的飞跃, 更是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说明, 我国要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必须要出现并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良好秩序、安全运行将对我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社会资金的筹集, 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形成因素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发展较快, 但是必然会经历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所具有的一般性的风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以及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存在, 所以, 我国的证券市场又具有我国证券市场初期所具有的特殊性。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元化的, 但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1、制度风险
由于我国的经济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过渡, 面对这两种相互交融的机制, 就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背景。在这一经济背景下, 我国证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分配形式, 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制度的更深层变革。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也就意味着存在一些不利于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因素。计划经济在我国根深蒂固, 市场经济是逐渐形成的, 所以在制度的创新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例如:很多企业将上市看作是替企业解困或扶贫的办法, 从上市的第一天起就只是圈钱而并不改制, 这样的上市公司必然会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
2、不完善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证券市场中十分重视上市企业信息的披露问题, 关于信息的披露, 国家的法律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对于信息披露的框架已经形成, 并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相对于迅速发展的证券市场是比较滞后的。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存在着非主动性、随意性、滞后性、不连续性、信息的虚假性、不规范性等特点, 这些虚假信息的披露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更是加大了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发生。
3、证券市场发展结构的失衡
证券市场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各类债券之间结构的失衡。总之, 企业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中所占据的仅为次要地位, 尚不能威胁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存在。但是当大量的投资者涌入股市对股市进行投资时, 由于较小的市场容量, 会导致“股市泡沫”, 这也将是证券市场出现较强的波动, 随之产生的是巨大的投资风险。
总之, 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仍存在很多风险, 必须进行很好的防范才能使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降低。如:转变政府职能, 逐渐减少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干预;对证券市场的制度与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不断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培育;加大对证券投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等, 这些都是有效降低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庆泉,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李静萍, 行为金融理论:一个新的分析思路[J], 经济问题, 2004 (1) 。
[3]陈红。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7) 。
【证券投资风险】推荐阅读:
探索证券投资风险偏好09-07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08-17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策略06-03
证券市场证券投资06-24
证券投资11-25
投资证券11-29
证券投资股票07-14
证券投资开户10-15
证券投资学05-27
证券投资业务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