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业务

2024-05-28

证券投资业务(精选12篇)

证券投资业务 篇1

目前许多财务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较好地发挥了证券投资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的较好表现, 财务公司通过新股申购等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并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等, 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目前情况下, 如何拓展证券投资业务思路, 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的前提下, 稳健地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成为财务公司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现状分析

1.1 大多数公司都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从财务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来看, 其基本业务主要是为集团成员企业存贷款结算等提供服务。而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是作为财务公司现金管理的手段之一, 对不同时段闲置资金通过不同类投资产品的组合投资满足保值增值达到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率的目的。客观上财务公司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大量的自有资本金也需要通过证券投资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目前绝大多数的财务公司都成立了专职的部门如证券投资部以及固定收益部等, 配备了专职的人员, 为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服务。随着一些财务公司在风险相对收益较小的新股申购业务获得的较好收益的示范效应, 更多的财务公司介入了证券投资业务。在笔者所统计存续时间较长公开财务基本报表的71家的财务公司中,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中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家数分别为:51家、60家和62家。除了少数外资财务公司未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以外, 大多数的国内财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资料来源:WIND金融终端。

1.2 投资收益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 我国证券市场近二十年来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也成为财务公司介入证券投资业务获取较好收益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006、2007年的“大牛市”更是为财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在公开财务年报的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财务公司中, 2007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达到71.26%。少数财务公司更是充分地享受到了“牛市”的盛宴, 如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2.86亿元和12.78亿元, 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110.20%和109.04%。2008年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财务公司收缩了证券投资业务规模, 另一方面少数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了亏损。尽管有部分财务公司在2008年兑现了2007年的新股“浮盈”, 但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大幅下降到44.52%。2009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更是大幅下降到31.54%。

1.3 投资品种主要是风险较小的产品

由于财务公司自身的特点, 其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结算等基本业务, 其利润类似于银行存贷“利差”。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一般财务公司对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亏损的容忍度是极低的。在这种情况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倾向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风险较小的业务或投资品种。目前财务公司主要侧重于以一级市场为主的新股申购业务, 购买货币基金、信用债、可转换债券、债券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等投资产品。而对二级市场的股票直接投资往往非常慎重, 极少数财务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试水”, 其规模也非常小。财务公司投资这些产品主要与这些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所决定的。

特别指出的是, 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业务目前是财务公司开展的主要证券投资业务。2007年大多数财务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也主要是利用其资金优势依靠网下申购或网上申购在二级市场抛售而赚取价差而取得的。目前有40多家财务公司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所公布的六类IPO询价的对象之一。另外在固定收益产品中进行重点投资配置, 成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开展的证券投资业务。如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了固定收益总部, 配备了近10名专业人员, 运作资金规模上百亿元, 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水平。

2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挑战

2.1 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为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相比国外,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 投资者结构还不尽合理, 理性投资理念还在培育之中, 投机气氛相对浓厚, 造成了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特别是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给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市场的大幅调整以及大量的新股跌破发行价导致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亏损引起了监管层和公司股东的高度关注。2006年9月12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234号) , 针对“截至2006年6月末, 全国财务公司短期证券投资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达4.43亿元, 共有14家财务公司总计24.08亿元的证券投资因部分证券机构出现风险形成不良。”的严峻情况, 指出“证券投资风险已成为全国各财务公司存量最多、危害最大的风险。”, 明确要求:“有效化解证券投资的存量风险”, 并提出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出现新风险的若干条措施。由此可见, 未来只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后, 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才能为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开展提供更有利条件。

2.2 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为证券投资业务带来了挑战

过去一、二级市场巨大的溢价为财务公司等专业打新机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但由发行制度的弊端所带来的这种格局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近几年来, 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证监会一直推进的方向。自2009年6月启动的新股改革再到2010年1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的第二阶段改革, 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新股发行上市后溢价水平降低, 风险加大。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也对财务公司开展新股申购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二阶段的改革对财务公司“打新”业务影响最大, 将网下申购由原来的配售向摇号转变 (中小板和创业板, 沪市暂未发生变化) 。从近期实施的情况来看, 在大大加大获配难度的同时, 也使风险收益的集中度更高。这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股申购业务, 已经成为财务公司关注的课题。

2.3 专业投资人才的缺乏

相比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其它专业证券机构, 财务公司在专业投资团队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财务公司开展投资业务只有几名人员, 而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 常常是处于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庞大的素质较高的研究团队, 到上市公司的高频率的实地调研, 大量丰富的资讯信息资源, 细分的宏观研究、行业研究、上市公司研究、固定收益研究、市场策略研究层次等, 财务公司要在复杂多变的证券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投资机会显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较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格局。

3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思路探讨

从实践来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对提高公司整体资产的运营效率, 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 培养专业金融人才队伍, 对财务公司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当前的环境下, 如何更为稳健地开展证券投资业务, 需要积极寻找适合财务公司特点的投资方式和产品。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二是有价证券投资;三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投资业务。因此财务公司应在以上投资范围的限制下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 注重短中长期投资产品的配置。笔者根据目前开展证券业务的工作实践, 对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提出以下一些思路, 供同行参考。

3.1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一定要克服暴富的心理, 要了解证券市场上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 要做好风险控制, 做好各种情况出现的应对预案, 要有进有退,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笔者建议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应树立以下的指导思想: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 坚持“稳健投资, 价值投资”理念, 把握市场低风险的投资机会, 为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 提高公司资金收益率做好服务。

3.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要从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前后台分离、风险稽核等各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并严格执行。从一些出现较大亏损的财务公司来看, 主要是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缺失, 有的尽管有制度规程但在执行时流于形式。在2006年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之所以出现较大的亏损,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财务公司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所引起的。

在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方面,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应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投资决策机制, 明确各级权责。重大投资决策时, 应引进专业的证券投资人员参与决策。

二是应做到前、中、后台应严格分开, 做到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相对独立, 相互制衡。

三是证券投资应按投资规模和财务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风险限额, 按照风险限额选择投资类别和投资品种, 合理设定止损点, 并严格依照执行。

3.3 要坚持“稳健投资, 价值投资”理念, 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 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获配股票的实地调研, 通过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和可持续增长来对抗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 以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水平。

要通过投资产品的多元化, 对各类投资产品的合理配置, 获取较为稳健的收益水平。要拓宽投资思路, 在新股申购、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固定收益产品、可转债产品的一、二级市场产品、定向增发等各类产品的合理配置上把握机会。

目前少数财务公司加强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 通过专户理财的方式利用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 弥补财务公司的人才队伍、研究咨询的弱势,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证监会放低专户理财门槛的情况下, 财务公司可借鉴专户理财方式作为开展证券投资投资业务的补充。

3.4 选择金融股权进行中长期的投资

财务公司作为一家金融机构, 要加强与其它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的合作, 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金融股权投资。对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就是财务公司用现金的方式向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并取得相应股权的一种中长期的战略性投资方式。当然如果着眼于较短期的以获取未来较大转让溢价的财务性投资也属于金融股权投资。

财务公司投资金融机构可参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信托等, 其中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对财务公司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大。财务公司投资金融机构的股权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 分散经营风险, 实现优势互补, 对增强财务公司的竞争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通过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 将充分利用它们的研究咨询信息优势, 加强双方沟通交流, 培养人才队伍, 提高市场判断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对做好证券投资业务将有非常好的帮助。

目前有为数较多的财务公司对金融机构股权进行了投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期货公司等。截止2009年底, 有30家财务公司持有上述各类金融机构股权总金额达到52.80亿元。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G].

[2]中国财务公司协会, 安晓玥.2009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R].

证券投资业务 篇2

资金账户开户流程营业部经办人员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揭示投资者(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及相关凭证,提出开户申请营业部复核人员审核投资者的证件、凭证,并进行投资者身份识别否是否真实有效是二代身份证信息自动读取(一代身份证需手工输入)完成投资者风险评测投资者人像采集录入其他开户信息设置密码扫描投资者重要资料比对中登信息差异是否一致一致复核开户资料以及柜台录入信息打印开户协议、客户开户申请表交投资者确认在开户协议及客户开户申请表上加盖经办人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在开户协议和客户开户申请表上签名确认是否合格是在开户协议及开户申请单上加盖复核人私章否复印投资者开户证件,将原件和协议书、开户申请表客户联交还投资者

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投资者申请开立资金帐户,资料无误的,当日办妥。不收费。操作流程图:

资金账户销户流程投资者(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填写《综合业务受理单》申请营业部经办人员营业部复核人员审核投资者身份证件和证券账户卡否是否真实有效是检查投资者拟销户资金账户信息状态办理相应的证券账户销户及资金余额结清、转出,消除不可销户的情况后重新申请办理否是否可销户是复核投资者资料以及柜台录入信息通过柜台系统办理相应资金账户销户回单签字确认打印回单,交投资者签名确认是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经办人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复印相关证件后将原件、回单客户联交还投资者是否合格否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复核人员私章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投资者申请销户的,应当在接受投资者申请并完成其账户交易结算(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基金代销、新股申购等业务)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办理完毕,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3、投资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能办理资金账户的销户(1)仍有证券库存、场外开放式基金库存、资金余额的;(2)上海证券账户未撤销指定交易的;(3)有未到期的债券回购的;

(4)新股申购资金或其它申购资金尚未解冻的;

(5)第三方存管银行账户、外币银证转账银行账户、场外开放式基金账户未销户的;(6)处于冻结状态或禁止销户等限制的;(7)存在其他不能办理销户的事项。

4、撤销资金帐户不收费。

5、办理销户前需注意:①基金账户是否销户②投资者账户信息是否完备。③通过柜台系统销户的步骤:销沪深证券账户→销三方银行→销资金账户。操作流程图:

指定交易流程投资者(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上海证券账户卡提出申请否是否真实有效是营业部经办人员审核证件通过柜台系统申请指定交易《指定交易协议书》签名确认打印《指定交易协议书》查询指定交易委托回报是是否成功否重新申请将不成功原因告知投资者在《指定交易协议书》上加盖经办人员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复印投资者有效身份证件,将原件和《指定交易协议书》的客户留存联一并交还投资者

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投资者申请指定交易业务,投资者资料无误的,当日办妥。不收费。

3、当日(称为:T日)新开上海证券账户需T+1日方可办理指定交易。操作流程图:

撤销指定交易流程投资者(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上海证券账户卡,填写《综合业务受理单》申请否是否真实有效是检查不可撤指定情况是是否存在否通过柜台系统申请撤销指定交易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经办人员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复核书面资料以及柜台系统录入信息是否合格是否营业部经办人员营业部复核人员审核证件凭证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复核人员私章通过柜台系统确认撤销指定交易申请回单签名确认打印回单查询撤销指定交易委托回报是是否成功否将不成功原因告知投资者复印投资者有效身份证件,将原件和《综合业务受理单》、回单的客户留存联一并交还投资者

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投资者申报撤销指定交易的,应当在接受投资者申请并完成其账户交易结算(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基金代销、新股申购等业务)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办理完毕,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3、投资者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办理指定交易的撤销手续(1)当天有委托且已成交的;(2)有委托未完成交收的;

(3)债券回购未到期的(含当日到期的);(4)新股申购或其他申购品种资金未解冻的;(5)小额或不合格另库的;(6)处于挂失或冻结期间的;

(7)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认为不能撤销的其他情况。

4、撤销指定交易不收费。操作流程图:

转托管流程投资者(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件、深圳证券账户卡,填写《综合业务受理单》申请否是否真实有效是检查不可转托管情况是是否存在否复核书面资料以及柜台系统录入信息是否合格是否营业部经办人员营业部复核人员审核证件凭证通过柜台系统申请转托管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经办人员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复核人员私章通过柜台系统确认转托管申请回单签名确认打印回单查询转托管回报是是否成功否将不成功原因告知投资者复印投资者有效身份证件,将原件和《综合业务受理单》、回单的客户留存联一并交还投资者

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投资者申请转托管的,应当在接受投资者申请并完成其账户交易结算(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基金代销、新股申购等业务)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办理完毕,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3、投资者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办理证券的转托管手续(1)当天有委托且成交的;(2)有委托未完成交收的;

(3)债券回购未到期的(含当日到期的);(4)新股申购或其他申购品种资金未解冻的;(5)处于挂失和冻结期间的;(6)小额或不合格另库的;

(7)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认为不能转托管的其他情况。

4、营业部在受理投资者的转托管业务应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收费原则收取转托管费,投资者在办理转托管业务前在资金账户中应留存足额的转托管费。

操作流程图:

三方存管关系建立流程投资者(代理人)营业部经办人员营业部复核人员持有效身份证件申请证件审核是否真实有效否是通过柜台系统建立存管关系信息打印三方存管协议书核对录入信息否是否正确是三方存管协议书签名确认通过柜台系统确认操作在三方存管协议书加盖经办人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复核书面资料和系统信息否是否合格是复印投资者有效身份证件,将原件和三方存管协议书客户留存联交还投资者在三方存管协议书上加盖复核人私章

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三方存管关系的建立,客户资料齐全的,当日办妥,不收费。

3、客户需持三方存管协议书的银行联、客户联至银行办理联通业务。操作流程图:

三方存管关系断开流程投资者(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件申请,填写《综合业务受理单》营业部经办人员营业部复核人员证件审核是否真实有效否是完成存管账户资金的转账T日办理结息手续,发送“结息同步通知”。账户余额审核否是否为空通过柜台系统办理存管关系断开复核书面资料和柜台系统信息回单签名确认打印回单是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加盖经办人私章和账户管理专用章是否合格否在《综合业务受理单》和回单上加盖复核人私章复印投资者有效身份证件,将原件和《综合业务受理单》及回单的客户留存联交还投资者

业务要点:

1、投资者应持本人(或本机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证券账户卡等相关证件至营业部申请办理。如为授权代理人办理的,营业部经办人员还须对授权代理人对应的有权代理项进行核实确认。

2、办理存管关系断开时,必须确保该资金账户当日没有交易与资金转账业务的发生,且资金账户内无资金余额及利息积数。投资者T日办理结息的,须于T+1日后,方可办理存管关系的取消。

3、投资者必须当日将资金(包括利息)全部转到银行的结算账户(储蓄账户),否则将会继续产生利息,影响T+1日办理存管关系断开的手续。

证券:开辟债券业务新机遇 篇3

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开辟债券业务新机遇:证券行业在促进中小企业方面大有可为。宏观上看,此次出台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办法将使证券行业以债权融资中介及投资者的身份服务中小企业,真正提升证券行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微观上看,鉴于国内债券市场特殊的监管机制,之前证券公司在债券承销中基本局限于公司债和企业债。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在监管、发行主体和操作流程等方面较普通债券更为简化,未来中小企业债在两大交易所的发行将为证券公司开辟新的业务机遇。

承销收入长期增量贡献预计在2%-3%之间:长期看,中国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占投资级债券发行规模15%,按照2011年国内企业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及短融)20000亿元左右的发行规模,对应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规模应为3000亿元左右,按照长期1%-1.5%的承销费率,对整个行业的收入影响应在30-45亿元左右,占2011年证券业投行业务收入的12%-19%,营业收入的2.2%-3%。

利好债券承销有优势及在中小企业投行业务方面有特色的券商:相比于大型企业债注重券商资源优势,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承销则更看重券商本身的投行业务能力。我们判断,债券承销能力强及在中小企业投行业务方面有特色的券商将更受益。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宏源证券等至少拥有前述的一项优势,将是未来可能形成该项业务优势的标的。

对我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思考 篇4

2002年5月1日, 我国证券市场对佣金制度进行了市场化方向改革, 改固定佣金为最高上限向下浮动制度。自此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逐年下降, 尤其是近两年。根据协会最新公布的2011年证券公司经营数据, 我们可以估算出券商行业目前的平均佣金率为0.635‰, 与2010年相比, 下降幅度达到51%。而一般认为券商的保本佣金率也应在0.3‰的水平。券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压缩了自己的利润, 长此下去, 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为了终止这种低层次的竞争, 提升证券机构服务水平, 证监会于2011年1月1日颁布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 鼓励券商开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 并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定义为证券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 按照约定向投资者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 辅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并直接或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积极作用

1. 投资顾问业务将对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起到积极作用

与普通投资者自主投资相比, 由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咨询可提高投资成绩。投资顾问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有诸多优势。首先, 投资顾问具有信息优势。投资顾问会时刻关注国际、国内、行业及具体公司的发展动向, 会比普通投资者更早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其次, 投资顾问具有专业优势, 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准确的解读。《暂行规定》规定, 投资顾问必须具有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该资格的取得要求申请人必须对投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通过相关课程考试, 并具有2年以上从业经验。再次, 投资顾问具有强大的券商后台研究支持。券商的研究部门会对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动向、具体公司经营情况进行调研, 并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传递给投资顾问。

2.投资顾问业务可以抑制券商之间的过度价格竞争, 提高竞争水平

我国近年券商佣金大战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 各个券商提供的都主要是通道服务。根据豪泰林模型的结论, 同质产品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均衡价格等于企业产品的边际成本, 如果增加产品的差异, 企业就可取得一定的市场势力, 提高产品价格至边际成本之上。券商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后, 由于投资顾问本身服务能力及券商后台支持的差异, 就可借服务的高质量提高佣金率。比如国信证券泰然九路营业部是最早一批推出该业务的机构, 该部投资顾问众多, 部分投资顾问能力非凡, 在时下收取的佣金就接近上限。券商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后, 必然会本着专业化原则, 积极培育有市场影响力的投资顾问, 以专业咨询、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快速的信息争取客户, 培养核心竞争力。如果投资顾问业务得到全面开展, 经纪业务成功转型, 那么券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将转变为服务方面的竞争, 这将是我国证券业的一次飞跃。

3.投资顾问业务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对资源进行配置, 但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证券价格的引导。证券价格高, 企业筹资能力就强;反之就低。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公司投资者对其预期收益高, 买入者众, 价格就高;经营差、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投资者预期收益低, 买入者寡, 价格就低。但这一机制的良好发挥有赖于投资者的辨别能力。对大多投资者而言, 由于专业、信息劣势, 基本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作出理性判断, 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有很大随机性。这就导致市场上各个证券的价格相差不大, 公司的良莠不能从证券价格上体现, 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必然不能很好发挥。引入投资顾问后, 由于投资顾问对各个投资品种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普通投资者, 由其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普通投资者的劣势, 引导资金流入优质公司, 流出劣质公司。如此, 优质公司的证券价格得到提升, 劣质公司的证券价格下降, 公司的优劣从价格上得到了体现, 资源配置效率就得以提高。

我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投资顾问人才不足

投资顾问业务积极作用的发挥, 有赖于投资顾问的专业水平。投资顾问必须具有相应的服务能力, 否则, 即使券商设立了相应岗位, 也只能是摆设。现阶段大多券商处于经纪业务转型阶段, 投资顾问人才还很缺乏。截至去年8月, 我国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只有11619名, 据估计, 市场上的人才缺口超过万名。而且目前有大量的投资顾问并不适合担任该职务, 因为其中有许多来源于客户经理或经纪人, 这一群体距离专业的投资顾问要求还有相当距离。现在新建的服务队伍, 短期内也尚未看到成效, 毕竟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2. 投资顾问角色定位不当

事实上, 目前开展投资顾问业务的部分券商仍未充分认识到该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对投资顾问进行定岗时, 不少营业部仍将其归在与经纪人和客户经理类似的营销岗位, 而对其咨询服务的一面不重视。从对投资顾问进行培训的内容看, 目前部分券商并不强调专业性指导, 而主要是进行营销技巧培训。虽然营销也是投资顾问的职责, 但投资顾问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对客户的专业性指导。角色的不当定位造成不少营业部的投资顾问变为客服、营销人员的综合体, 难以在深层次的服务上体现其应有职能。

3.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不成熟

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缺乏长期投资理念, 快速致富心理严重, 在短期利益驱使下, 大多只要求投资顾问推荐个股和短期目标价, 甚至要求提供“内幕消息”, 而不关心建议的依据和求证过程。这种情况下, 部分证券投资顾问可能会迎合客户的畸形需求而失去专业水准, 投资结果可想而知。而一旦出现亏损, 投资者又往往把责任推在投资顾问身上而退签。另外, 由于市场的复杂性, 投资顾问也不可能十分准确地预测股价走势, 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偏差甚至指导客户操作时出现大的失误, 不成熟的投资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点, 这也是一部分投资者退签的原因。

4. 投资顾问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缺乏投资者利益保护措施

成熟资本市场明确规定了投资顾问的法律责任, 有着涉及司法机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等在内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如美国法律规定了违法投资顾问的最高刑期;英国将因投资顾问的错误投资建议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纳入投资者保护计划的补偿范围。而我国还没有在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对投资顾问民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仅在《暂行规定》中第33条对其行政、刑事责任作了简单规定。投资顾问协议也一般是由券商提供的格式合同, 必然各项条款都偏向于券商, 也不会明确体现出投资顾问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这就使得投资者在接受服务中受到伤害时, 很难得到赔偿, 利益得不到保护。

5.券商对客户的服务需求认识不清晰

在券商开展投资顾问业务过程中, 往往仅看到外在形式, 对其实质理解还很肤浅。在展业过程中先期并没有对客户需求进行甄别, 面向所有客户进行营销, 甚至以低佣金吸引客户试用。事实上, 市场上投资者众多, 但对投资顾问产品并不是都有需求。有得投资者需要咨询建议, 依托投资顾问进行投资;有的投资者则自主投资, 仅需要通道与资讯服务, 配备客户经理便行;有的投资者则将投资决策全权交给专业投资团队。全面营销的结果是事倍功半, 签约客户不多, 即便以低佣金吸引到客户最终也会出现高退签率。

对我国开展投资顾问业务的建议

1.加紧投资顾问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 券商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大投入, 组建培训讲师, 或者委托优秀的专门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美国, 合格的投资顾问需要培养1至2年以上。以美林证券为例, 该公司每年都会招收相当数量的新人进行培训, 培训期为3年。在培训内容上, 要从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其次, 要建立投资顾问的职级评定、晋级及淘汰制度, 使投资顾问在执业过程中仍不断加强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最后, 券商要注重规划投资顾问的长期职业生涯, 使其感到职业的持续性、安全感和发展方向多元, 稳定投资顾问团队。

2.对投资顾问进行准确定位

券商要充分认识到, 投资顾问的真正价值在其服务性。如果大家仍然把投资顾问定位于营销岗位, 那投资顾问和客户经理、经纪人就没有区别了, 服务得不到提升, 差异化无法形成, 价格战就仍会持续。因此, 在投资顾问在展业过程中, 券商不能将其视为“拉客”工具, 而应该将营销工作主要交给客户经理和经纪人, 让他们去管营销, 提升增量, 而让投资顾问主要去做后续服务, 管存量, 巩固客户, 让两者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如此, 券商在整个价值链上都会体现出专业水准, 有助于公司的品牌形成。

3.要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

投资顾问在展业过程中还要肩负起投资者教育职能。首先, 要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要让投资者明白投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在于坚持。其次, 要向投资者充分揭示证券市场的风险性。要让投资者认识到由于证券价格的波动特性和分析的局限性, 投资顾问的分析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在提供投资建议或具体投资产品时, 也要详细向投资者说明其风险所在及理由。最后, 要让投资者自主决策。要让投资者认识到投资顾问仅是提供建议, 决策权依然在投资者手中, 损益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4. 加强投资顾问业的监管, 保护投资者利益

首先, 要从法律层面进行监管。要尽快制订与投资顾问业务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条款, 确保投资者受到侵害时能提起赔偿诉讼。要完善相关案件的诉讼制度, 提高司法效率, 降低投资者司法保护成本。其次, 证监会要继续完善《暂行规定》, 做好日常监督和接受投诉工作, 对券商在开展投资顾问业务中发现的问题, 要根据情节作出相应处罚。再次, 协会也要作好自律管理, 对会员做好教育工作, 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最后, 为弥补投资者的损失, 可要求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券商提取风险准备金, 或扩大投资者保护基金的保护范围, 将投资者的损失纳入其中。

5. 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对客户群进行细分

首先券商要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 比如客户的资金量、交易频度、交易方式、获取资讯方式、证券知识层次、风险承受能力、资产配置特征、盈利能力、客户在某券商的生命周期阶段等, 然后基于这些信息把所有客户细分为多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客户群体, 再认真分析每个客户群的需求特征, 最后得出容易接受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群, 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推广。客户细分是实现差异化服务、稳步推进投资顾问工作的重要保障, 可以提高投资顾问业务的签约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券商恶性价格战背景下推出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 其将对投资者、券商乃至整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 该业务推出后的实践并不顺利, 对此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顾问,思考

参考文献

[1]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2011年券商平均佣金率为0.635‰[J/OL].证券时报网, 2012-1-16.

[2]李思.投资顾问人才缺口超万名[N].上海金融报, 2011-8-9.

[3]林锐.福建辖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研究[J].福建金融, 2011 (10) .

证券投资业务 篇5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经营行为,保障证券投资信托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将集合信托计划或者单独管理的信托产品项下资金投资于依法公开发行并在符合法律规定的交易场所公开交易的证券的经营行为。

第三条 信托公司从事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依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且有效执行。

(二)为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人员,直接从事证券投资信托的人员5 人以上,其中至少3 名具备3 年以上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的经历。

(三)建立前、中、后台分开的业务操作流程。

(四)具有满足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需要的IT系统。

(五)固有资产状况和流动性良好,符合监管要求。

(六)最近一年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七)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 信托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应当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管理、授权管理、营销推介管理和委托人风险适应性调查、证券交易经纪商选择、合规审查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IT系统和信息安全、估值与核算、信息披露管理等内容。

第五条 信托公司应当选择符合以下要求的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作为证券投资信托财产的保管人:

(一)具有独立的资产托管业务部门,配备熟悉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专业人员。

(二)有保管信托财产的条件。

(三)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和估值系统。

(四)有满足保管业务需要的场所、配备独立的监控系统。

(五)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六条 证券投资信托财产保管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安全保管信托财产。

(二)监督和核查信托财产管理运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

(三)复核信托公司核算的信托单位净值和信托财产清算报告。

(四)监督和核实信托公司报酬和费用的计提和支付。

(五)核实信托利益分配方案。

(六)对信托资金管理定期报告和信托资金运用及收益情况表出具意见。

(七)定期向信托公司出具保管报告,由信托公司提供给委托人。

(八)法律法规规定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信托公司应当对证券投资信托委托人进行风险适合性调查,了解委托人的需求和风险偏好,向其推介适宜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并保存相关记录。

前款所称委托人,应当符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信托公司拟推出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应当具备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并进行详尽、易懂的描述,便于委托人甄别风险,同时声明“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人员等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过往业绩不代表该信托产品未来运作的实际效果”。

第九条 信托公司在推介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时,应当制作详细的推介计划书,制定统一的推介流程,并对推介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信托公司应当要求推介人员充分揭示证券投资产品风险,保留推介人员的相关推介记录。

第十条 信托文件应当明确约定信托资金投资方向、投资策略、投资比例限制等内容,明确约定是否设置止损线和设置原则。

信托文件约定设置止损线的,应明确止损的具体条件、操作方式等事项。第十一条 信托公司应当在证券投资信托成立后10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可行性分析、信托文件、风险申明书、信托资金运用方向和投资策略、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措施说明、信托资金管理报告主要内容及格式、推介方案及主要推介内容、证券投资信托团队简介及人员简历等内容。

第十二条 信托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应当与公司固有财产证券投资业务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实施人员、操作和信息的独立运作,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

第十三条 信托公司应当对信托经理的投资权限进行书面授权,并监督信托经理严格按照信托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投资策略和相应的投资权限运作证券投资信托财产。

第十四条 信托公司应当根据市场情况以及不同业务的特点,确定适当的预警线,并逐日盯市。

信托公司管理信托文件约定设置止损线的信托产品,应根据盯市结果和信托文件约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五条 信托公司办理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信托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

第十六条 信托公司办理集合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应当按以下要求披露信托单位净值:

(一)至少每周一次在公司网站公布信托单位净值。

(二)至少每30 日一次向委托人、受益人寄送信托单位净值书面材料。

(三)随时应委托人、受益人要求披露上一个交易日信托单位净值。

第十七条 证券投资信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公司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编制临时报告向委托人、受益人披露,并向监管机关报告。

(一)受益人大会的召开。

(二)提前终止信托合同。

(三)更换第三方顾问、保管人、证券交易经纪人。

(四)信托公司的法定名称、住所发生变更。

(五)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及信托经理发生变动。

(六)涉及信托公司管理职责、信托财产的诉讼。

(七)信托公司、第三方顾问受到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或其他监管部门的调查。

(八)信托公司及其董事长、总经理、信托经理受到行政处罚。

(九)关联交易事项。

(十)收益分配事项。

(十一)信托财产净值计价错误达百分之零点五(含)以上。

(十二)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信托公司管理证券投资信托,可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除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外,信托公司不得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信托公司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方式和比例,须在信托文件中事先约定,但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

第十九条 信托公司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印发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处理证券投资信托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扩大费用列支范围。

第二十条 信托公司应建立与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相适应的员工约束和激励机制。

第二十一条 证券投资信托设立后,信托公司应当亲自处理信托事务,自主决策,并亲自履行向证券交易经纪机构下达交易指令的义务,不得将投资管理职责委托他人行使。

信托文件事先另有约定的,信托公司可以聘请第三方为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提供投资顾问服务,但投资顾问不得代为实施投资决策。聘请第三方顾问的费用由信托公司从收取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中支付。

第二十二条 信托公司聘请的第三方顾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的公司或合伙企业,且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二)实收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1000 万元。

(三)有合格的证券投资管理和研究团队,团队主要成员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从业经验不少于3 年,且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无不良从业记录,并有可追溯的证券投资管理业绩证明。

(四)有健全的业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体系,有规范的后台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与所从事业务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

(六)与信托公司没有关联关系。

(七)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信托公司应当就第三方顾问的管理团队基本情况、从业记录和过往业绩等开展尽职调查,并在信托文件中载明有关内容。

信托公司应当制定第三方顾问选聘规程,并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信托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

(二)为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设定预期收益率。

(三)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证券投资信托。

(四)利用所管理的信托财产为信托公司,或者为委托人、受益人之外的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利益输送。

(五)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及其他违法违规证券活动。

(六)法律法规和中国银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证券投资业务 篇6

【关键词】 经纪业务 营销浅析

China securitie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securities brokerage business marketing model, the authors

WangXiaoY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management;

【 pick to 】 with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gradually standardized, market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reform. The busines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have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For better to provide the customer service and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began to study and establish more accord with the actual brokerage business marketing strategy.

【 key words 】 brokerage business marketing analyses

1 我国证券业发展历史回顾

自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中国证券业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组织服务网络。在历经了初期无序混业经营后,随着《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国内金融服务业基本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证券行业也由此步入专业化经营新阶段。

从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看,由于证券经纪、证券承销等传统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证券公司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01年下半年A股市场步入调整阶段,当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为64.99亿元和54.26亿元,同比减少70.86%和47.74%。2002年开始陷入此后延续四年的全行业亏损惨淡经营境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以南方、闽发等证券公司问题充分暴露为标志,证券业爆发了第一次行业性危机,部分证券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流动性危机骤然增加而被监管层宣布撤销或托管。2005年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后股指跌破千点。迫于无奈,政府2005实施紧急救援,才使证券业勉强渡过难关。

2006年中国股市开始逐步走强,在之后十个月中,上证指数最高探至6124点。沪深两市总市值达30亿元,在不到两年半时间,沪深总市值翻了10倍。证券公司收入迅猛增加,快速实现扭亏为盈。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股市也受到剧烈冲击,跌幅巨大。过山车似的行情在使得证券投资者亏损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得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再次受到冲击。

以经纪业务为主要收入的中国证券公司,在中国股市巨大波动面前显得很被动,“靠天吃饭”的收入结构严重制约证券公司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看到,中国证券公司赢利能力受股市波动影响很大,其最主要原因还是证券经纪业务在公司所占份额过大,一旦股市下跌,交易量下降,靠交易佣金的经纪业务额随即下滑,而股市上涨,交易佣金的增加又迅速掩盖了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各证券公司纷纷推出各种解决措施,其中对于营销模式的尝试最多,取得的效果也最好。

2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浅析

伴随中国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中国证券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与成熟。在行业垄断被打破,证券经纪业务步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证券公司逐渐认识到“营销”对于业务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证券市场剧烈波动经纪业务收入骤减时,证券公司营销便会得到空前重视。在我们研究中国证券行业营销模式前,有必要对营销模式、证券业营销模式等概念进行界定。

所谓营销模式,目前多数学者认识其应是一种体系,而不是一种手段或方式。公认的营销模式从构筑方式划分两大主流:一是市场细分法;二是客户整合法。

证券行业营销模式是指证券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整合内部资源,构建营销上下游结构链,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一系列运作行为,[1]并以精心设计的证券服务(产品、方法或手段)推销某种投资理念,并获得一定收益的活动[2]。

我国证券业营销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种模式:

(1)联合营销模式

2000年左右,银证通业务在深圳工商银行与国信证券两家实现成功应用。此业务有效弥补了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不足的问题。对证券业而言,有利于培养和扩大投资者规模和降低增加证券机构网点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效率;对银行业来说,“银证通”增加和改善了客户服务,充分利用既有网点资源,避免资金流失。这种“利润共享、客户共享、渠道共享”的营销模式,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客户细分营销模式

2005年国信证券率先在业内成立“金色阳光证券账户”,对客户需求进行了细分,并提供相应投资服务,收费则采用佣金与服务内容挂钩。国信证券则凭借着金色阳光服务产品实现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佣金收入。随后,招商证券“智远理财服务平台”、广发证券“金管家”等经纪业务服务品牌也应运而生,极大地提升了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客户细分营销模式,使得证券公司单纯依靠提供交易通道服务的盈利模式得到改善。

(3)差异化产品营销模式

在客户细分基础上,证券业在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努力提供多元化服务产品成为市场服务的基本特征。交易规则也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业务差异化服务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专业的、完整的、全面的多元化服务产品创新、销售、维护等综合服务能力。这一方面能有效指导不同类型客户进行多元化产品交易操作,从中捕捉到盈利和套利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产品销售和维护换取增量交易资源和佣金收入。

(4)投资顾问营销模式

采用投资顾问模式转型的证券公司一般推行全员营销制度。通过培训,把公司所属营业部业务人员转型为证券经纪人,然后把客户划分给证券经纪人,由证券经纪人为客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这种模式优点在于能够更充分发挥经纪人主观能动性。缺点是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一些营业时间长,员工年龄老化、学历不高的营业部有点勉为其难。

(5)数据库营销模式

数据库营销核心要素是对客户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找出消费与服务对象,从而进行营销与客户关怀活动,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客户占有率,增加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取得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局面。2007华泰证券建立华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在2008年3月份上线使用。与此同时中信建投、长江证券也开始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券商们不惜花费巨资和大量时间开发信息系统,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结构日益复杂。券商不仅要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还要努力创造客户自身的需求,这就必须进一步细化客户关系管理。

(6)前台专业化,后台集中化营销模式

广发证券提出“前台专业化,后台集中化”的口号。产品营销模式偏重的是卖产品,强调销售能力;而投资顾问模式偏重分析能力,强调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广发证券很早意识到打造营销平台对于经纪业务转型的重要性,在券商中率先建立CIM企业级客户关系管理平台。通过集中化后台管理,为前台专业化服务以及为客户经理提供研究报告、投资策略报告等标准投资组合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英.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

[2] 张学军.我国证券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3.

论我国投资银行的风险投资业务 篇7

(一) 风险投资业务的概念

风险投资业务, 实质上就是一种创业投资, 它主要是针对一些新兴企业在创业期间与拓展期间中资金成本的融通, 收益高、风险大是风险投资业务的主要特点。风险投资业务是指投资者将风险资本向一些兴起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 这一投资以承担较大风险为前提, 为融资人提供增值服务与股权投资,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通过股权转让、兼并以及上市等方式撤出风险投资中的资金成本, 以获取高额投资效益的一种投资途径。

(二) 风险投资业务的特点

1. 风险投资业务的收益非常高, 但是所承担的投资风险很大。它一般都集中在具有高风险性、发展潜力大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技术企业。

2. 风险投资业务中, 对于资金成本的筹集, 主要是以一种非公开的方式, 向少数个人投资者或者投资机构进行筹集, 在交易与收益方面都是通过基金管理者与投资方在私底下进行协商, 通常不会在市场上进行公开的操作。

3. 权益型投资方式是风险投资业务中的主要投资方式, 投资方式的主要形式为可转债、可转让优先股以及普通股。

4. 风险投资业务属于中长期投资, 投资的期限处于3年至5年范围内。

5. 风险投资业务在市场中的流动性比较差, 无法在市场上随意的售出变现。

(三) 风险投资业务中的投资主体

风险投资业务员中的投资主体, 实质上就是指提供风险资本的机构或者提供风险资本的个人。从国际投资市场的角度来看, 国外风险投资业务主要以市场化主体为主, 风险资本的筹集途径非常多, 政府部门在风险投资资本中所占据的比例比较低;就目前来看, 我国风险投资中的资本, 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资助与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 只有极少部分来源于个人投资与境外投资。

二、我国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原因

(一) 投资银行能够获取高收益

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业务中, 不论扮演的是一个普通合伙人角色, 还是一个有限合伙人角色, 都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还能够从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 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自身优势

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过程中, 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投资银行的专长项目就是融资。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时间较长, 在漫长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具备健全的人才结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制度, 这一系列因素有利于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这些因素也是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必须具备的。

(三) 投资银行的发展需求

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不仅可以获得股票承销权,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投资咨询与分析、企业资信评级、企业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发展, 还有企业并购、重组等运营业务的发展, 投资银行在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

三、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意义

风险投资业务在投资银行中开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实现管理增值

风险投资企业中的管理模式, 不同于其他企业中的管理模式, 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将管理人本转化为手段与管理知识转化为内容, 将战略管理作为主要方向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风险投资企业需要高效率以及全方位的管理策略, 来实现自身在风险投资中的最大效益, 而投资银行能够通过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 在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专业有效的策略, 能够作为风险投资企业的战略管理顾问以及财务管理咨询者, 为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与财务服务, 在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兼并以及收购等一系列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

(二) 在公开上市中提供相应的服务

投资银行对于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 能够在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公开上市的过程中, 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投资银行对于风险投资企业的公开上市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但是投资银行对于风险投资企业的选择十分严格与慎重, 还会时刻关注交易是否取得成功, 来保障自身在风险投资业务开展中的利益。

(三) 有利于风险资本的筹集

投资银行对于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风险投资对风险资本的筹集, 主要在于投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与各项资金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且投资银行中的一项基础业务就是项目融资;所以, 投资银行具备非常强大的资本筹集能力, 这也是很多投资者信赖投资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银行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对于风险资本的筹集, 保障风险投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的来源。

四、结语

我国投资银行中的风险投资业务, 能够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 确保风险投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来源的充足, 对于风险投资企业的长久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投资银行应当重视风险投资业务的拓展, 充分发挥风险投资业务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各类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目前, 国际投资银行已经进入国内的银行市场, 并且发展态势良好,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状况, 我国投资银行应当重视自身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以及金融创新。风险投资业务, 是投资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它实质上就是投资者向一些发展迅速、新兴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成本上的支持, 但是投资银行中的风险投资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 很多投资者都不愿意选择这种投资方式, 而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作为经济支撑, 所以投资银行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途径。

关键词: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业务

参考文献

[1]王建峰.中国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业务发展研究[J].中外科技信息, 2011 (12) .

[2]董浩岩.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J].中国商贸, 2010 (04) .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篇8

1. 融资渠道狭窄, 资本规模较小, 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我国券商投行业务目前的资产规模现状是, 实施投行业务的券商虽多, 但资产规模过小, 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差。对于券商投行业务, 体现其抗风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规模;二是资本金充足率。券商投行业务可支配资产的多少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充足的资金让券商投行业务避免在遇到资金面上的问题时抛售自营账户中的股票, 有利于释放金融市场风险, 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2. 缺少对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

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发现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方面的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以便券商投行业务实现其经营目标, 降低失败可能性, 和减少影响其绩效的不定因素的全部过程。在券商投行业务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制定相应风险管理目标后, 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管理进行指导, 并且, 需要在整个机构范围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目标进行深入沟通和宣传。

3. 缺少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报告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也是风险管理所必须依据的基本数据;同时, 券商投行业务的风险预警也能针对风险管理工具和行为效果实施定性和定量测评, 以便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功能与效率作出报告, 作为风险管理部门及时更换管理工具和调整管理行为的依据。我国券商投行业务由于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 不能预报和分析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对券商投行业务造成损失的情况, 不能为券商投行业务提供警报及排警的建议, 不利于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监测, 实时监控券商投行业务变化;不利于针对预警风险分析, 集中力量对高风险区域采取重点防范措施, 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关口前移, 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建立高效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1. 明确的风险管理原则。

券商投行业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 必须坚持超前性、有效性、安全性、制约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同时要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

2. 高效的风险管理机构。

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规则和程序, 监督和管理公司及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状况, 评估并监督各种风险暴露, 监督和管理公司及各业务部门根据各级管理的特征, 建立集中、自主的风险管理部门。

3. 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

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 风险控制目标制度。就控制论一般意义上说, 没有目标就没有控制。因此券商投行业务风险控制必须确立风险控制目标, 而且使之制度化。我国券商投行业务总目标是确保券商投行业务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施, 保障券商投行业务各项业务安全、高效和健康运作。我们应该把这一目标制度化。 (2) 风险管理范围制度。要通过严格的、科学的制度规定从总公司到分支机构乃至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范围。这种范围划分要避免出现“真空区”和“重叠区”现象, 使风险管理不流于形式。 (3) 激励制度。赋予各级风险管理者明确的责任, 对管理者建立起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对风险管理者既有激励又有惩罚, 积极控制风险。 (4) 项目风险评估和决策咨询制度。券商投行业务在寻找和确立投资项目时必须受此制度制约, 避免“拍脑子”的方案得以实施。此项制度内容包括: (1) 项目提出可行性方案; (2) 项目风险评估委员会和专家小组评审; (3) 按不同投资权限送部门或公司领导决策; (4) 项目实施; (5) 项目跟踪评估。 (5)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确保公司资金安全、保值增值, 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6) 稽核审计制度。券商投行业务必须建立独立的稽核部门, 对各分支机构、部门的业务、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 (7) 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金指券商投行业务在收入分配中扣除用于应付、补偿各种经营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准备基金。券商投行业务是高风险行业, 风险多种多样, 且具有突发性、系统性等特点。为了应付这些意外的风险, 保证券商投行业务日常经营正常进行, 必须在盈利中提留一定数额的资金, 作为风险准备金, 专门用于补偿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8) 各种业务管理制度。针对各种业务的特点, 分别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有效防范各种业务风险的产生。

三、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实施

1. 推进投行业务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市场化, 引入独立董事, 增强风险意识。

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共同组成了法人治理结构。外部治理可以实现资本所有者通过市场对经营者的间接控制, 增加法人治理过程的透明度和客观性。在我国能上市交易的券商只是凤毛麟角, 所以通过外部治理完善我国券商投行业务的法人治理情况不可行。目前, 内部人控制问题只能通过经理人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和引入独立董事来得到有效解决。

人力资本市场有长期的记忆力, 它能识别和评价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 并通过其人力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 对其施以赏罚。高素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上佳表现会为他们带来新职位, 而表现不佳则在离任后很难再被聘用于其他的公司。就中国现实而言, 积极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 但人力资本市场对企业家资源的配置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 推进董事和经理队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最为现实的选择是要催育高效率的人力资本市场。

2. 建全防火墙制度和内控机制。

在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下, 如何充实内在的各种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制度建设就好比人体的经络一样, 将框架中各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并及时传递信息。

首先, 在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中, 必须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并在组织上、技术上保证重大风险决策和管理措施与业务经营管理要相适应相协调。明确规定内部单位和各重要业务岗位可以承担的风险的性质、限定风险涉及的范围、监测风险暴露头寸、明确各环节各岗位各组织的责任、对于各项风险决策都有切实的监督与控制的措施, 并在非常情况下具有应变的可能。对于超出管理权限的风险, 不但在行政程序上需要获得上级主管的许可, 还可以在技术上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 设置不能轻易逾越的障碍。

其次, 应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针对风险问题的合作和沟通程序, 这一环节对券商投行业务防范和管理风险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由于在券商投行业务内部建立了风险控制和业务开展两条独立运作的专业线, 在一般情况下, 尽管双方秉承统一指导思想, 但由于立足点不同会带来分歧。因此就要建立逐层解决的制度, 并将这一过程延续到风险管理委员会, 直至管理层。

第三, 在有效性制度建设中, 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和奖惩依据, 这是整个风险控制工作的润滑剂, 是为更加积极地发挥风险管理作用而制定的。由于这个行业所具有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内在规律, 任何券商投行业务部门都不可避免地具有追逐高风险的内在动力, 为了减少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 制订相应的奖惩制度也是必需的。正因为风险管理人员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减少风险、控制损失的方式来逆向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因此, 这种绩效评定较为困难, 也需要更为有效合理的评定制度来予以保障。

第四, 券商投行业务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的弊病很多, 因而建立各经营业务之间的防火墙不仅对防范券商投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证券公司长期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建立我国券商投行业务各经营业务之间的防火墙也应积极从制度建设入手, 一般应包括以下规制内容: (1) 业务限制。券商投行业务经营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需受严格限制, 内部的交易应以通常的“公平交易”原则进行, 并不得损害券商投行业务稳健经营的要求; (2) 资本流动限制。券商投行业务各经营业务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不得损害券商投行业务稳健经营的要求, 最低不得低于券商投行业务要求的限制; (3) 信息流动限制。防止券商投行业务各经营业务部门之间有害的信息流动, 即在二者之间设立防火墙。

3. 健全风险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风险管理不同于业务经营, 所以没有办法用定量的标准去衡量风险管理人员的绩效。对风险管理人员实行恰当激励机制, 能更好的激励其进行风险管理, 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在激励机制上, 借鉴国外券商投行业务的经验, 券商投行业务应普遍采用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相结合, 注重引导高管人员行为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如在保证员工基本薪酬不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 利用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组合设计出以中长期为目标的激励方案。券商投行业务采用这种激励机制, 使公司成长性和高管人员、普通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保证券商投行业务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伟:《投资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吴世农:《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黄复兴.《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证券投资业务 篇9

早期的证券投资咨询活动, 股评家是重要的角色。那时我国证券市场刚刚成立, 证券资讯相对匮乏, 证券研究人员很少。股评家凭借自圆其说的本领, 发表股评文章, 参与公益股评节目, 开办讲座和培训班, 可以拿些稿费、车马费和授课费。这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最初形式。

后来一些出了名的股评家, 在证券营业部开起了工作室, 代操和分成是主要业务形式。早期成立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以传真稿方式, 向券商和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 虽然突破了地域限制, 但总体市场规模很小。

商业股评的渊源来自台湾。2000年底由一波台湾人首先在大陆的珠海、中山一带, 聘用执牌的证券分析师, 制作股评节目在地方电视台购买时段播出, 招揽会员。刚开始的市场规模很小, 只有几十万元的产出。后来在广州、深圳等地开始有少量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进入、从事会员制业务。

监管机构与2005年-2006年连续出台严厉措施, 限制会员制业务蔓延。商业股评退潮。被商业股评和会员制业务唤醒的BS需求 (买入Buy, 卖出Sell, 意指投资者希望简单、快速获取个股买卖点) , 在会员制业务快速消退, 市场“真空”背景下, 投资者刚性的市场需求, 以及会员制业务根植的营销模式和电话直销队伍, 为荐股软件异军突起创造了条件。

2006年9月1日, 上交所正式发布Level-2行情源和赢富TOPVIEW数据 (注:赢富数据后被管理层叫停, 2009年1月1日起停止发布) , 这是一个引爆荐股软件市场的契点。荐股软件从这一刻开始, 迅速升级换代, 填补BS市场在会员制业务消退后的空白, 借助商用行情和大牛市神威, 用户量和销售业绩飙升, 市场规模迅速膨胀。荐股软件商家成为会员制业务之后, 满足BS需求的大赢家。

一些能够提示股票买卖点的荐股软件持续大卖。《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 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或者类似功能服务的, 应当执行本规定”。荐股软件被纳入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范的范围。表明荐股软件和此前的会员制业务一样, 都是以客户的BS需求为导向, 其产品本质上都是用来满足投资者简单获取股票买卖点的需要。因而具有证券投资咨询的属性。

二、券商投顾业务的现状

券商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以其资本实力、研究实力、客户规模及渠道, 无疑是开展投顾业务首屈一指的力量。目前券商已经普遍意识到, 应该从“杀佣金、扩规模”的泥潭中出来, 走向“拼投顾、比服务”的转型之路。因而纷纷推出自己的投顾产品, 试水投顾业务。

尤其是《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201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证券投资顾问协议应当包括“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 “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 与客户协商并书面约定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的安排, 可以按照服务期限、客户资产规模收取服务费用, 也可以采用差别佣金等其他方式收取服务费用”。这意味着原本只能通过收取佣金实现价值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 将获得独立收费渠道。

(一) 资产门槛模式

在投顾业务运作模式和创新服务的探索中, 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券商, 面向客户以账户资产为标准, 提供不同层次的增值服务。这是一种以账户资产为门槛的免费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投资顾问帮助客户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提高客户感受度及对券商的忠诚度, 在此基础上, 努力增加客户对券商的贡献度。如招商证券推出的“智远理财”财富管理计划, 是招商证券面向全体客户免费推出的投顾业务模式。

(二) 差别佣金模式

目前各家券商开展投顾业务的热情空前高涨。除了以账户资产为门槛的免费模式外, 更为积极的模式是通过给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来提高佣金费率。一些先行先试的券商, 随着投顾业务的推进, 佣金率水平明显回升。一般的资讯套餐服务可以将佣金率提升至1.5‰;投资顾问一对一服务可以提升至2‰-2.5‰;最高级别的客户佣金率甚至提升至3‰。投顾业务给深陷佣金价格战泥潭的券商, 带来了提升佣金率的绝佳路径。试点中的券商营业部签约率占到托管资产规模的10%, 不仅有效盘活了存量客户, 并且通过投顾业务吸引了新增客户。受欢迎的投资顾问, 每月来自增量佣金的分成收入上万元, 甚至高达十万元。

(三) 服务收费模式

尝到甜头后, 如何让投顾服务摆脱捆绑佣金收费的模式被列入了券商议程, 部分券商依据暂行规定试水投资顾问独立收费模式。券商实践结果表明, 不少投资者愿意为专业的服务支付额外的费用。部分券商试行投资顾问服务收费模式得到客户认同, 这意味着, 券商欲摆脱投顾业务服务捆绑佣金收费的转型之路重新开启。

三、投顾未来的发展态势

券商此次成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主体和最重要参与者, 势必改变投顾业务原来的竞争格局, 重新分割BS市场的份额。

主要原因是“佣金战”把经纪业务打回了原形, 迫使券商转型。从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看, 投顾业务是从经纪业务衍生出来的, 但两者的要素和功能是不同的。经纪业务的要素是席位, 是为投资者提供交易通道, 保证交易的通畅是经纪业务的本质。投顾业务的本质是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消化, 加上对市场行情的判断, 为投资者提供具体品种和组合的投资建议, 通过顾问服务收取服务报酬。因此, 只提供通道制经纪业务服务与同时提供投顾服务, 两者收费肯定有区别, 差异在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上。证券公司要想提高佣金率水平, 就必须提供投顾服务, 开展投顾业务, 这就促使证券公司的转型。

(二) 不只是维护客户

券商要转型, 投资顾问就不能像从前那样, 只是躲在后台维护客户。而必须走向前台, 直接服务客户。只有这样, 投资顾问的定位功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帮助投资者获利是投资顾问最重要的职能。在免费模式下, 投资顾问并无真正的带盘压力, 其收入也跟绩效没有紧密的联系。维护客户的好与坏, 无法在收入层面直接得到体现。这就难以有效调动投资顾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激发投资顾问的潜能。

(二) 差别佣金先行

从目前情况看, 差别佣金模式是最容易操作, 最容易开展的收费模式。正如前面的分析, 经纪业务如果仅是提供通道服务, 低佣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通道服务谁做都一样, 是缺乏技术含量的、完全同质化的初级服务。

有了投顾业务, 情况就不同了。投资顾问凭借公司的研究支持, 在互联网IT技术支持下, 就像贴身保镖一样为客户的投资保驾护航。以投资顾问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 把握实现价差的交易机会, 帮助客户获利, 促进客户资产增值, 力图实现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

开展投顾业务, 提供投资顾问服务, 向签约客户收取差别佣金, 逻辑是清晰、可行的。从先行先试的营业部成交情况看, 签约率可以达到托管市值的10%, 佣金率可以提高到2.5‰-3‰。仅以这样的签约率和佣金率推算, 全行业开展投顾业务, 实行差别佣金带来的增量佣金将超过百亿元。

这对券商的转型意义是非凡的。投资顾问队伍将会迎风而动, 你追我赶, 接受带盘的压力, 竞争的洗礼, 收入的喜悦。有压力才有动力, 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把投资顾问推到一线, 直接面对客户, 真刀真枪, 投资顾问才能在锻炼中真正的成长。

(三) 看好服务收费

接受差别佣金先行洗礼, 在收费模式锤炼下的投资顾问, 有一部分通过平台支持和自身努力, 势必将会脱颖而出。有了券商投顾业务这片土壤, 明星投顾的产生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明星效应”产生, 券商投资顾问独立收费模式的建立, 就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了。

投资顾问服务独立收费模式一旦建立, 券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才能说是大功告成。此时投顾业务脱离经纪业务而独立存在, 成为券商又一收入来源。投资顾问服务费收入和经纪业务通道费收入比肩而上, 成为深度开发客户的路径与方向。到了这个时候, 券商在BS市场势必成为领跑者的角色。这才与自身的市场地位相吻合。

对外投资业务相关问题分析 篇10

一、“旧准则”规范核算内容的有序衔接

“旧准则”所规范的核算内容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拆为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可见“旧准则”所规范的核算内容相对比较宽泛。笔者认为“旧准则”所规范的核算内容可以按照下述原则来加以衔接。

第一, “旧准则”所规范的债权性投资全部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以下简称“22号准则”) 。按照“22号准则”的相关规定, 企业发生的债权性投资只能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做出选择。需要注意的是, 发生某项债权性投资行为时, 如果企业面向未来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撑企业能够将该项投资持有至到期日的情况下, 企业切不可将其分类到“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 对于股权性质的投资应结合投资行为发生后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应用哪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发生某项投资行为后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在“重大影响以上”的, 则应按照“2号准则”来加以确认和计量。企业发生某项投资行为后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在“重大影响以下”的, 还应结合所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否存在活跃市场来确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其中:所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存在活跃市场的, 则应按照“22号准则”来加以确认和计量, 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做出选择;所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则应按照“2号准则”来加以确认和计量, 且按照“成本法”来加以核算。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2号准则”在“初始计量”部分是按照投资行为发生后是否形成企业合并而分别加以规范, 其中第三条规范的是形成企业合并的两种具体情形的初始计量原则, 第四条所规范的是未形成企业合并的五种具体情形的初始计量原则。由此可见, “2号准则”的所规范的初始计量原则与“20号准则”所规范的确认、计量原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拟在下文对交叉部分采用哪项准则加以具体透析。

二、发生“重大影响以上”投资行为时的初始计量

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后续规定中多次对向子公司少数股东进一步购买股权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这些处理原则既涉及到投资方的投资成本确定方法, 也涉及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深入剖析这些原则性规定, 笔者将“20号准则”适用范围概括如下:第一, 企业合并准则是与某一次具体的投资行为相伴而生的, 之前投资方尚未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 伴随此次投资行为的发生本公司才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第二, 企业合并是一项瞬间即完成的行为;第三, 对某一个被投资单位而言, 企业合并准则只能运用一次;第四, 企业已经取得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后, 进一步向少数股东购买股权时, 只能按照“2号准则”来确定新增的投资成本。

综上所述, 当企业发生某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投资行为时, 首先需要判断此前本公司是否已经取得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 并以此来确定此项新增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则不能应用“20号准则”来确定此项新增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只能应用“2号准则”来确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并且伴随此项新增投资的发生本公司才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权, 则应按照“20号准则”来确定此项新增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三、实务中应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与以往相比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务中应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应用“成本法”过程中避免存在“侥幸心理”和“贪婪心理”。“2号准则”将“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限定在“控制”和“重大影响以下”两种情形之下。其中, “控制”是针对“子公司”而言的, 控制的基本含义是指谁有权能够单方面左右被投资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 谁就控制了被投资单位, 被投资单位就是谁的子公司, 从公司治理层面而言, 控制是针对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而言的。“老准则”下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权益法”, 而“2号准则”规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成本法”, 面对这一政策层面的技术性变化, 实务中尚存在因理解上的偏差而走入误区的现象。笔者将这些现象分别简称为“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 现分别加以剖析:

第一, 对“贪婪心理”的剖析。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而成本法下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于是有人“建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之前子公司不分红, 实施后再让子公司分红, 借此改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当期的业绩状况。笔者将上述观点形象地描述为“贪婪心理”, 因为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子公司宣告分配的利润来自于原来所累计的未分配利润, 追根溯源来自于子公司原来的累计盈亏, 而在原“权益法”下企业已经将子公司的各年度盈亏份额贷记了“投资收益”科目, 如果再将子公司宣告分派的利润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显然虚增了“投资收益”和企业净资产的数额。

针对上述“贪婪心理”相关职能部门或监管部门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所发布的相关后续规定中曾先后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笔者将其分别概括为“备查登记说”和“追溯调整说”。

所谓的“备查登记说”要求企业在首次执行日对子公司“未分配利润”中属于本企业的数额进行备查登记,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 本企业分得的子公司宣告分派的利润中未超过备查登记数额的部分只能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只有超过备查登记的部分才准许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显然, 按照“备查登记说”原则处理, 企业并不会因人为推迟子公司分红而对本企业的损益状况带来任何有益的影响。

所谓“追溯调整说”要求企业在首次执行日对原来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 视同开始设立子公司时即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企业在首次执行日按此要求进行了追溯调整,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 子公司宣告分派的股利可以全部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后, 实质上是将原来因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净资产的累计影响数额加以剔除, 没有虚增本企业的净资产数额。在“追溯调整说”之下, 企业将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的时间推迟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之后, 并未因此增加本企业的净资产数额。换而言之, 之所以准许贷记“投资收益”, 是因为首次执行日曾借记了期初留存收益。

有必要强调的是, 尽管“追溯调整说”没有虚增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但毕竟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使企业具有强烈的粉饰利润水平的动机。笔者建议, 相关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以规范, 譬如将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当年因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而贷记到“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 借此来削弱企业粉饰利润水平的动机。

第二, 对“侥幸心理”的剖析。实务界有下述观点:由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子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净损益母公司无需同步反映, 从而使本公司的损益状况不会受到经营亏损的子公司的“连累”, 于是就产生一种对亏损子公司的“惜售”心态, 笔者将该现象称为“侥幸心理”。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后续规定中明确指出, 虽然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来核算, 但是如果子公司发生了持续大幅度的亏损, 就意味着对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着减值迹象,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虽然上述规定中的所谓“持续大幅度亏损”在实务中难免会受到职业判断的影响, 但从定性的角度看成本法绝对不会使企业免遭子公司经营亏损的“拖累”, 实务中一定要清醒认识到上述“侥幸心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2) 应用“权益法”时, 在计算“投资收益”过程中时刻注意对可分享的子公司账面净损益数额的“五项调整”。应用“权益法”时, 不能简单地将子公司的账面净损益乘以本公司的持股比例后就据此进行本公司的账务处理。综观“2号准则”和相关后续规定, 笔者将其简称为“注意五项调整”, 现分别简述如下:

第一, 关于会计政策的调整。所谓会计政策调整的含义是, 母公司在计算应分享的子公司净损益数额时, 必须确保子公司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与本公司一致, 如果子公司实际执行的会计政策与本公司不一致, 就需要对子公司的账面净损益按照本公司的会计政策加以调整。

第二, 关于会计期间的调整。笔者认为, 所谓会计期间的调整是国际趋同的结果, 其基本含义是, 企业在计算应分享的子公司净损益数额时, 必须确保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一致。我国法定的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历年制, 就国内区域而言不存在会计期间的调整问题, 只有国外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期间与本公司不一致时才存在调整问题。

第三, 关于公允价值的调整。所谓公允价值的调整是指, 投资企业在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 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计算。实务中要顺畅实现此项要求, 应事先做好备查登记工作, 即应按时如实记录子公司初始设立时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 借此为日后的调整工作提供基础工作和技术支撑。

第四, 关于与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之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调整。本企业与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之间发生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势必会直接影响本企业或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净损益数额。由于“2号准则”规定对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情况下,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则必然影响到本企业的净损益数额。此外, 虽然因“顺流交易”带来的本公司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与采用“权益法”核算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但基于稳健原则, 对因“顺流交易”所带来的本公司未实现内部损益进行相应调整也具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

鉴于上述理论化剖析的结果,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后续规定中做出了如下规定:无论发生的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 对于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均需要在计算本企业应享有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净损益数额时按规定的方法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账面净损益加以调整后来确认。

实务中可以按照下述程序来实施此项调整:第一, 首先计算出顺流交易或逆流交易对本企业或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所带来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第二, 在第一步骤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乘以本企业持有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持股比例, 据此计算出的数额就是需要从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账面净损益中加以调整的数额。

第五, 关于首次执行日原借方差额的视同摊销问题。深入剖析“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断性结论:首次执行日之前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形成的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并未调减首次执行日的留存收益, 但要求从原来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因此从实质上而言首次执行日仍存在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的借方余额, 只是从技术层面选择了将其并入了首次自行日的“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笔者认为将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明细科目的借方差额纳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技术选择是恰当的。理由如下:在首次执行日将“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的处理方法, 从逻辑上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非同一控制”情形下所支付的对价与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的规定相呼应, 此外也与新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不再设置“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规定相一致。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 “旧准则”中的借方差额在“同一控制”情形下被调整了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而在“非同一控制”情形下被直接确认为“投资成本”并最终确认为合并报表中的“商誉”, 因此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不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 进而不会再出现借方差额的摊销事项。

那么, 在首次执行日实质上仍存在的“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差额的情况下, 计算“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时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如存在与该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 还应扣除按原剩余期限直线摊销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 确认投资损益。”

笔者认为,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要求计算投资收益时应扣除按原剩余期限直线摊销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 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 在实务中, 应用权益法过程中不再存在“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账务处理。

四、未丧失控制权下转让子公司部分股权的账务处理

财政部会计司在2009年2月27日发布了《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 原文如下:“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企业, 在境内外财务报告中对该交易事项原则上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执行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 相关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经研究后引入了所谓“权益性交易”的概念, 并规定发生权益性交易后, 交易主体所流入与流出净资产之间的差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笔者认为,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将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将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行为界定为“权益性交易”, 借此可以有效遏制通过处置子公司股权来操控利润的行为。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按照“2号准则”所规定的处理原则, 处置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时所得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纳入损益核算系统。所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将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账务处理规定, 该项规定实质上厘定了“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后的“最终归宿”。换而言之, 不管母公司出售子公司部分股权时如何进行具体账务处理, 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均应将“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笔者认为, 此举是财政部作为职能部门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运行状况而对上市公司实施的具有博弈色彩的监管对策。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较, 对企业发生对外投资行为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从技术层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技术层面的变化, 不但会影响到新旧体系的顺畅衔接, 也影响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际执行效果。如果实务中人们不能有效纠正因惯性思维而产生的认识上的误区, 也势必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关于银行自营投资业务转型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 银行自营投资 交易型投资 相对价值策略 多产品线经营

银行自营投资业务的范畴

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始终是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托管数据,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口径持有债券余额约16.5万亿元,占其总托管量的59%,如果考虑到难以准确统计的商业银行委外管理的债券规模,这一比重将会更高。

从商业银行购买债券的资金来源看,分为表内自有资金和表外理财资金两大类。在实践中,银行表内自有资金投资又称为自营投资,与贷款、应收款项类投资都是商业银行表内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和银行实践,银行自营投资的资产主要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方向以债券为主。相比之下,由于大多数理财产品具有表外性和非保本性,理财投资的投资范围逐步从债券发展成为以债权产品为主、权益投资和另类投资为辅的多产品投资,具备了较好适应各类资产轮动的潜力。当前无论是从挖掘银行资产经营潜力的要求,还是为了更好适应金融创新趋势的角度看,银行自营投资业务都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转型。

银行自营投资业务的主要特点

(一)银行自营投资突出体现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

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银行自营投资突出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从安全性来看,自营投资纳入银行表内授信授权管理体系,执行与贷款同等甚至更高的信用风险审查标准;从流动性来看,自营投资主要投资于债券,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高流动性资产,充当着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金1和向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质押品角色,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从效益性来看,债券是银行一类重要的生息资产,但由于具有安全性标准和流动性优势,投资回报率一般低于信贷资产。

(二)自营投资具有一定被动配置的性质

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看,近年来自营投资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稳步上升,但增幅不大,这与银行理财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不同。根据国内上市银行近三年年报及2016年一季度季报数据来看,在五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区域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中,自营投资占比基本处于20%、10%和20%的份额。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过程中,信贷类资产的投放计划具有核心重要性。如果简化描述银行的资产配置过程,将资产投放看成信贷类资产和债券两大类,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债券具有一定被动配置的性质,一般是银行在满足信贷增长等目标以后的配置选择。在两大类资产都可选择的情况下,一般很少出现商业银行主动提高债券配置比重的情况。只有在信贷类资产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银行才会在资产运用上主动提高债券投资的比重。

信贷类资产在银行资产运用中的优先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贷款作为低流动性资产,利率水平一般高于债券;另一方面是因为贷款具有债券投资所不具备的存款派生功能,对拉动银行对公负债具有重要作用。

(三)银行自营投资具有较低的资产周转率

银行自营投资在绝对规模上具有较大的体量,在操作方式上体现出长期配置资金寻求长期稳定回报的特点,总体以买入持有为主,并基于对经济基本面和债券市场中长周期的判断进行资产结构调整,但交易频率明显低于交易性资金,交易量与资产规模比相对较低,因此资产周转率处于较低水平。

(四)银行自营投资无杠杆

银行作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等负债的规模远大于资本金,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但自营投资业务在经营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通过融入资金的方式加杠杆。一般而言,国内大中型银行的债券自营投资业务都无杠杆,这与券商、基金等机构的操作方式明显不同。

商业银行自营投资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客观上推动着银行资产结构的转型;而银行同业竞争愈发激烈,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使商业银行主观上具有加强资产经营的要求。

(一)直接融资推动自营投资占比提升

从宏观来看,债券融资规模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约20%,同期上市银行自营投资占银行资产的比重由2013年的15.1%提高到2016年一季度的16.9%,绝对金额约增加了6.5万亿元,处于稳步增长的势头。

从微观来看,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融资成本优势,企业发债对贷款的替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开始的地方政府债置换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地方债置换将用三年时间达到约15万亿~16万亿元。按照201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94万亿元计算,如果上述债券全部留在银行体系内,将使银行资产中债券的比重上升约8%;如果考虑到债券交易流通,按照60%留存在银行体系计算,银行资产中债券的比重也将提高4%~5%。因此,地方债置换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结构,提升自营投资的比重。

(二)同业竞争和合作要求商业银行强化资产经营能力

国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资产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自营投资在银行资产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应当在做好二级备付职能的同时,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国内固定收益类资产不断发展,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债券/货币型基金、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类REITs等产品发展较快,上述资产或是基于债券而衍生,或是与债券相关的债权型产品,资产收益的波动性总体较低,处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可控的范畴内,可以成为银行自营投资的标的。

nlc202309081938

从同业合作来看,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利用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加强合作趋势较为明显,表现为委外主动管理型、通道型、产品直投型、投资顾问型等模式。这些模式在银行理财投资和保险资金投资中已经普遍开展,可以为银行自营投资业务所借鉴,进行投资方式的创新。

关于自营投资业务转型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银行自营投资业务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度和广度,从持有债券资产获取稳定收益的持有型投资模式向交易型投资、多产品线经营的模式转变;应以债券投资为核心,一方面扩大债券资产的有效交易规模,另一方面应将投资范围扩展到债券以外的类固定收益资产,从而提升投资回报。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挖掘自营投资业务深度:从持有型债券投资向交易型债券投资转变

在工商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经营者投入资金进行生产,在“资金投入—生产—销售—资金回收—资金再投入”的周转过程中完成了价值增值和利润创造。资产周转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营运能力的高低。

自营投资的资金运动和工商企业有相似之处。以债券投资为例,投资者在“投入资金—收回资金—再投资”的过程中获得资产增值(或损失),资产增值主要来源于:持有债券的利息收益和交易债券的资本利得(损失)。如果债券在买入后以持有至到期为主,那么资产增值取决于利息收益,资产周转率主要取决于一定时间内的到期再投资量和新增投资量,资产周转率较低,获取收益的模式单一。

挖掘自营投资业务的深度,应当扩大有效交易量,即: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扩大以获取资本利得或提升资产收益率为目标的交易量,从持有型投资的模式向交易型投资的模式转变,通过提高有效交易量,让存量债券资产运转起来,提高资产周转率。

需要指出的是,扩大有效交易规模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投资回报。从笔者经验来看,从持有型投资向交易型投资的转变,可以从“趋势性策略”和“相对价值策略”两个维度展开。趋势性策略是根据对债券市场基本趋势的综合分析,形成对市场方向性和波动幅度的判断,并据此对债券资产的投资时机、久期、保值对冲等进行积极调整。相对价值策略是在对各类债券的品种价值、期限价值、信用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把握局部的投资机会,在不承担或少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寻找相对“便宜”的资产进行资产替换或配置,提升投资回报。具体可分为:

1.品种价值

从债券大类品种来看,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例,二者的利差是分析二者相对价值的主要指标。在今年3月到4月债券市场收益率向上调整的过程中,在特定投资者个体因素和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下,10年期国债和金融债的利差由30bp逐步放宽到最高约55bp(见图1)。二者利差的放宽,使当时政策性金融债相对国债的价值十分突出:从4月底至6月底,中债金融债券净价指数取得了约1.4%的绝对回报,远高于同一时期国债约0.3%的净价回报。从相对价值的角度来看,此时投资组合中不应再增加国债的配置,甚至应该卖出国债,并置换为政策性金融债。

从债券细分品种来看,以创新产品为例,近年来债券市场创新产品在推出初期普遍出现了较高的利差溢价,随着该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大,利差水平随后显著收窄(见表1)。因此,创新产品的早期投资者享受了较高的利差补偿和相对价值收益,这对于债券资产组合的配置有一定借鉴意义。

2.期限价值

收益率曲线交易是债券交易的一个重要策略。收益率曲线的形态既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利率水平的预期,同时也是债券市场某一时期的交易结果,常常存在着收益率曲线上个别期限点的收益率定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合理判断收益率曲线各个期限的价值,可以有效挖掘交易机会。

判断债券的期限相对价值,一种方法是根据各期限利差的历史走势和历史均值,将当前期限利差水平与历史情况相比较,并结合对近期利率走势的判断进行投资交易。

将当前与历史期限利差水平进行比较的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操作,但无法量化分析收益率曲线各个期限的具体价值。分析曲线价值的另一种方法是考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曲线、即期收益率曲线和远期收益率曲线。投资者经常使用的到期收益率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年平均回报率,而远期收益率(FY,forward yield)代表了未来某一期限点上该年实际蕴含的回报率。远期收益率由即期收益率(SY,spot yield)曲线推算而来,远期收益率曲线上第n年收益率 与第(n-1)年收益率 的利差,代表了该债券在第n年和第(n-1)年的实际溢价水平。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远期收益率及利差水平,计量各期限实际蕴含的回报率。

第n年期限的实际溢价= -

以2016年7月29日公布的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例,根据当日公布的即期收益率曲线,可以计算出对应的远期收益率曲线,将即期、到期、远期三条曲线对比可以发现,虽然即期和到期收益率曲线呈现正常的上凸型,但远期收益率曲线却呈现出中端明显凸起、长端回落的形态,显示6年期和7年期国债的期限价值最高(见图2)。

3.信用价值

信用债发行人近年来呈现出地区分化、行业分化和个体分化的态势,例如东北省份、中西部资源密集型省份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当地银行业不良贷款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发行人经营压力仍处于继续恶化态势,而交通基建类企业随着政府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持续流入,企业财务表现持续改善;房地产行业分化明显,其中行业龙头房地产民企在实际经营中得到了银行较大的信贷支持,自2015年国内对房地产行业放开发债以来,其债券信用利差整体上也持续收窄。上述反映在区域、行业和个体的信用变化情况,都对相关发行人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产生了明显影响,体现出迥异的债券相对价格变化,值得投资者重点挖掘。

(二)扩展自营投资业务广度:完善银行自营投资的产品线

nlc202309081938

建设

完善银行自营投资的产品线建设,需要在满足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挖掘债券以外其他资产的投资机会。当前,银行自营投资逐步形成以债券投资为核心、多产品线经营的模式。具体来看,应在银行风险管理框架下,扩展固定收益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如公募债券基金/货币基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REITs/类REITs,还可以深入探讨保本型基金、分级基金A、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产品。这些产品通过牺牲一定流动性或通过结构化安排,使得收益率一般高于债券,同时风险可控、增信措施较好,符合银行自营投资的风险偏好。

1.公募债券基金/货币基金

公募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在投资标的上以债券类资产为主,在投资方向、风险偏好等方面基本与银行自营投资的要求相符合,且公募基金公司在监管合规性等方面都执行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强化了投资审慎性。

银行自营资金投资于公募债券型基金,可以通过借助外力实现管理精细化,还可以通过债券型基金能够加杠杆2的优势,在债券牛市时获取更高收益。货币基金投资期限较短、申赎灵活、无手续费,在遭遇债券市场中长期熊市时,可以作为投资者缩短久期的较好防御性工具。此外,对于公募保本型基金的投资,也可以在满足银行合规性和外部审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2.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近年来某些机构出于规避信贷监管等目的,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即非标资产)的投资迅速增长。非标资产本质上是基于银行信贷或信托贷款衍生出的一类资产,与一般债券一样具有纯债权属性,对于银行自营投资而言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与债券投资不同的是,一些非标资产可能涉及抵押、质押、第三方担保等多种增信措施,需要银行总分行联动,切实落实好投后控制和管理。

3.REITs/类REITs

自2014年以来,国内已经推出8只交易所挂牌REITs和类REITs产品,总发行量合计约256亿元人民币。从目前已经发行的此类产品来看,基础资产所对应建筑物/不动产的资产质量优良;从结构设计来看,该类产品目前一般具备优先级/次级或者优先级/权益级的结构安排,部分产品还设计了融资人的回购承诺或差额支付承诺,具备较好的增信措施。从收益率来看,已发行的8只此类产品优先A档收益率水平较同时期、同评级中票高约141bp,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见表2)。

相比美国和新加坡等成熟REITs市场,我国目前REITs类产品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设计上更多地突出债权属性而非权益属性,因此能够较好匹配银行自营投资的方向,是完善银行自营投资产品线建设的重要方向。

注:

1. 二级准备金是指银行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主要为债券。一级准备金是指银行客户随时提款的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库存现金及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2. 公募债券型基金的总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印颖 刘颖

证券投资业务 篇12

关键词: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转型

201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年 , 一方面是对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前期刺激政策需持续消化的“三期叠加”效应;另一方面,“向改革要动力”成为市场共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私募“阳光化”等各种市场创新先行先试,互联网金融、 资产证券化、新三板扩容等创新型业务层出不穷,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一、我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分析

2014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63.6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7.4%1,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行业结构和资本市场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行业存在严重的“瘸腿怪象”,银行业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比重过大, 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仅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37%。 在所有金融行业总资产中,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总资产占比不到10%,商业银行占比近90%。 我国证券行业起步较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转型慢,业务结构单一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于投资银行业务起步晚、管束多,至今业务结构依旧单一,缺乏创新能力,需科学、合理地逐步放开管制,解决业务机构狭窄,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

一是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具有地域依赖性。 部分地方性中小型证券公司因为政策、 地方扶持等多方面原因,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扩展本区域外的市场, 在发行人和销售渠道的选择上多倾向于在特定的区域内开展业务,比如广西的国海证券,其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在广西区域内开展。

二是通道业务收入比重较高,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证券公司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在盈利模式、收入构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我国证券公司传统经纪通道业务仍然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三是投资银行业务对承销与保荐业务依赖较大。 2013年营业收入排名前9的证券公司中,除了中信证券因资产规模较大、发展转型较快,承销与保荐业务在投行业务中比重约为56%, 其他8家机构承销与保荐业务在投资银行业务中占比平均达60%以上, 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更是高达89%和83%,表现出单一一业业务务的的高高度度依依赖赖性性,,业业务务范范围围非非常常狭狭窄窄((见见表表11))。。

相相较较而而言言,,国国外外大大型型投投资资银银行行的的业业务务领领域域则则十十分分宽宽泛,这些投资银行不仅通过IPO、新股发行和可转债发行的方式承销股票, 还通过各类债务产品承销扩展业务范围,在创新业务领域做得有声有色,某些创新业务还发展成为一些大投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利润增长点。

(二)盈利能力较低,与国外投行差距较大

从盈利水平看,我国证券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差。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2011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其年度总收入分别为2,881,100万美元和3,240,300万美元。 而我国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201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5.05亿元,总体收入不敌高盛一家,远远落后于摩根士丹利。 若仅比较投资银行业务,中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更是微乎其微(见表2)。

(三)业务管制较多,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欧美一流投行。 政府监管的间接影响、监管机关的多重管理,使证券公司自主活动空间范围很窄, 导致创新业务发展不积极,安于维持现状,仅通过提供简单的通道服务维持现有盈利模式。 另外,国内投行发展时间短,且很多券商业务多由政府或国有企业主导, 造成券商业务相似度极高,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监管薄弱甚至缺失,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初期曾出现过比较混乱的局面,为了追逐暴利,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高收益率代客理财、 国债回购规模无限制放大等违规行为。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以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的问题充分暴露为标志,证券行业多年累积的风险呈现集中爆发状态, 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第一次行业性危机[1]。

在经历了2004—2007年的综合治理之后, 监管部门初步建立了以券商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的分类监管体系,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仍存在监管的薄弱环节[2]。 比如个别投资银行打着法律法规的“擦边球”,自2010年来,证券行业的贪污腐败事件频见报端,如国信证券投行高层PE腐败案、南京证券在高淳陶瓷重组中的内幕交易案等。

二、我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证券公司数量多,整体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截止2014年末,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在案的证券公司有120家, 而在欧美成熟的投资银行市场中,证券公司的数量仅在50家—60家之间。 另外,大部分证券公司规模偏小,截至2014年底,我国证券公司总资产仅为4.09万亿,与国际投行比起来差距依然巨大。

证券公司数量多而规模小, 说明我国证券公司格局不成熟、结构不合理。 在欧美国家的投资银行市场中,存在10%的综合型、全能型投资银行,如高盛等;其他90%则是一些专业化程度高并具有特定客户群和特色服务的中小型证券公司, 或从事买方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 但在我国,知名的大型证券公司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还未真正成长成为全能型投资银行,而小券商则同质化严重,并不能像国外同行那样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

(二)处于发展初期,专业化水平较弱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外来事物,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 这也使得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大多采取“拿来主义” 的方式。 由于投资银行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还不具备 “走出去”的资本和实力,所以其开拓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弱,更无力抵御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

(三)高端人才匮乏,研究能力较弱,业务经验不足

证券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 其业务的开展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高端人才。 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 优秀高端人才的匮乏是我国证券公司显著的劣势。 由于投资银行业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 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储备机制并不健全,导致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相当匮乏;加之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内是新兴事物, 即使是专业的从业人员对其认识也并不深刻, 很少有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能指导资本市场的走向,引导资本市场的发展。

(四)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主要源自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不明确, 证券市场的创新仍处于以政府为主的决策机制和从严的监管环境中, 缺乏真正的市场创新主体,抑制了国内证券公司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对投资银行业务来说, 证券公司的创新空间被挤压得非常狭窄。

从证券公司内部来看, 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其缺乏创新的动力。 大部分证券公司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对创新的观点、想法不够重视,也未对创新业务的开展进行战略性布局,对创新业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严重不足。

三、新形势下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新形势下,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快业务转型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实现综合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一)鼓励证券公司扩大资本规模,提升资本融资能力

资产规模是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过小的资产规模使我国证券公司难以实现经营上的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低下,同时也限制了其开拓国际市场、抵御国际竞争的能力。 作为金融的前沿性行业, 我国的证券行业应抓住机遇, 通过实施并购重组、发行债券、改制上市等多种方式迅速做大做强。 已完成合并的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二者互补短板,合并后晋升国内券商第一梯队, 将改变中国券商业界的格局,影响深远。

(二)发挥投行业务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布局新三板

证券公司应在原有投行业务的基础上, 加快股权、债权、资产证券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业务创新, 加快拓展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业项目资源, 延伸产业链条。 尤其要注重新三板市场布局,场外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为投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截止到2015年3月,新三板挂牌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中小企业挂牌数量将持续上涨,预计到2015年底,企业挂牌数量将达到5,000家,将是支持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重要后备力量。

(三)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引导作用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行为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 是我国证券公司建立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要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借鉴国外投资银行企业并购、财务顾问等创新业务经验,积极发挥创新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另外, 投资银行业务要朝着满足市场中各类投资者及各类客户不同需求的目标, 积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做好差异化服务,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要的产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而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归根结底在于高端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投资银行业务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提高证券公司风险管控能力

近年来,证券行业先后曝出多起PE腐败、内幕交易等案件,表明我国已进入证券行业案件的易发、多发期。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业内腐败案件的惩处力度, 通过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移交司法机关等各种手段,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行为,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并为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塑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通过规范业务操作, 引导证券公司通过创新方式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公司利润。 内部机制的完善是证券公司抗风险能力提升和高端人才培养的关键, 要切实加强证券公司对风险的检测、 预警和防控能力,完善内控机制,严谨、认真地选择发行人,并使发行人具有良好的直接融资意识。 我国投资银行资本规模普遍偏小、公司治理机构不健全、风险控制组织不健全、风险防范措施不当,证券公司面临着诸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要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存在的各种风险,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采取积极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着力开展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投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控,不断提高投资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

(五)充分发挥资本中介优势,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金融市场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步伐加快,传统的通道业务模式已行至末路,资本中介业务得到各大券商力推。 同时监管层的政策放松,也有助于券商向资本中介和资产管理服务商转型。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 每一次调整都会改变券商格局的改变。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 市场和客户都对券商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无论大型券商、特色性券商,还是小型券商,都已经把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作为未来方向。证券公司必须夯实业务基础、加快创新、 提升综合经营能力,以客户利益为中心,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综合金融服务。

四、结论

上一篇:化学德育教育教学管理下一篇:培养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