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务

2024-08-11

证券业务(共12篇)

证券业务 篇1

中国证券公司起步比较晚, 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 尽管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以及相关政策上存在限制, 中国的证券公司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等各方面都与国外的证券公司存在明显的差距。尽管在金融风暴中, 国内的证券公司基本没有直接的损失, 但是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较少, 收入来源单一, 业务创新不足, 无法抵御市场周期的问题却仍需要行业进行反思。业务结构是影响证券公司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进行分析, 为中国证券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现状

到2008年底, 中国证券公司共107家, 报表总资产1.2万亿元, 净资产3 585亿元, 净资本2 887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6 969亿元, 受托管理资金本金规模919亿元。上述数据反映出证券公司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 经营理念趋于稳健, 合规管理水平提升, 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在证券公司规模、业务集中度等方面也在向大型证券公司倾斜, 呈良性态势发展。但是中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以下是2008年在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等方面排名靠前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结构分析:

从以下的表格中, 可以反映出中国证券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业务种类较少。

目前, 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基金管理费、基金销售、资金管理业务、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投资咨询业务。而从世界范围来看, 国际著名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都比较宽泛。以美国证券公司为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除了传统的证券承销, 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 还大力拓展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并购咨询等创新业务, 以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中国的证券公司, 由于受到金融证券相关法律的严格限制和过度的行政管制, 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 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到目前为止, 国外证券公司已经开展的衍生产品, 股指期货和做市商等业务中国证券公司均没有进行。除此之外, 中国目前实行金融, 证券, 保险分业经营, 分业监管,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证券公司不能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还有一部分业务比如财务咨询顾问业务,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开展, 但开展的证券公司比较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推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很多证券公司还不能达到创新类的标准, 因而能够从事的业务也就十分有限, 只有从事以一级市场的发行承销以及二级市场的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另一方面则是被自身的资本规模所限制。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的2008年年报。

2. 业务收入集中。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2008年的业务结构来看, 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两方面。其中, 证券经纪业务均占了最大的比重, 申银万国这部分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九成。尽管各家证券公司之间有所不同, 但即使是业务相对平均的中信证券, 证券经纪业务的比重也高达60%, 四家证券公司的平均也达到了79.64%。2008年度, 中信证券的基金管理费收入的比例较高, 但是鉴于海通和国泰君安的业务上还没有这一部分, 因此应该把中信做为特例, 还不能够认为基金管理费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只能说存在这个方面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情况, 我们选用了美国著名证券公司高盛集团业务结构情况来做对比。高盛集团年报把业务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承保、FICC、总权益、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 在2008年, 这几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0.18%、9.70%、14.24%、35.30%、17.46%和13.12%。各部分业务均在业务构成中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 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过于集中, 收入来源主要是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

实际上, 国内证券公司的这两方面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一方面, 国外证券公司的收入多元源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国内证券公司业务种类较少造成了收入集中。另一方面, 国外证券公司积极进行业务创新, 不断拓展业务, 业务结构也广泛, 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狭窄也反映了各个公司的业务创新不足。

二、发展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对策建议

1. 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证券公司业的行业特征表现为规模经济, 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证券公司经营规模越大, 则实力越强、效益越好。

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规模的程度。因此, 扩大资产规模是中国证券公司与国外证券公司抗衡的重要举措。相对应的措施有: (1)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比如积极推动证券公司改制上市, 增强资本实力,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得到大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另一方面也可使证券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 因此, 证券公司改制阶段应引入新的股权资金, 待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之时推向市场上市融资。其他融资的措施还包括发行中长期债券, 筹措中长期资本等。 (2) 公司合并。通过证券公司间的兼并重组, 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以地区依据为进行跨区合作, 在资金技术市场上达成联盟, 实行资源和业务的合并, 组建区域性大证券公司。 (3) 发展金融集团。这也是扩大资产规模的措施之一。金融集团是以金融业为主的企业联合体, 具有完整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框架实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管理的集团经营模式。它一般由一个公司控股子公司, 集团业务在各子公司之间分配。目前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一般为混合型金融集团。

2. 加强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经营规范、业绩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从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 为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 国内的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特点, 借鉴欧美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积极创造适合市场需要, 受市场欢迎的业务品种, 不但能够为自身带来可观的收益, 也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进而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同时, 证券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业务创新研究机构。由主管部门实施, 一方面, 可以加强对国外投资业务的实务性研究, 对适合中国国情并且条件已基本成熟的业务进行试点运作, 待比较成功以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另一方面, 也可以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给予技术指导, 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 从而促进中国证券业务的创新。

3. 培养核心业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世界上著名证券公司在业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比如, 高盛在投资、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8年在全球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 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上的佼佼者, 美林公司则是世界领先的债券及股权承销人。而中国目前的证券公司并没有实现业务的差异化, 这固然与中国的政策现状以及中国证券公司的资本有限、业务狭窄等实际情况有关, 但是中国的证券公司也应在现有的条件下, 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位优势等综合素质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 培养其核心业务, 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 进而通过差异化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这不仅是目前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所需, 也是中国证券公司逐步缩小同国外证券公司的差距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柳仲颖, 匡海波, 陈树文.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 2008, (11) :159-164.

[2]戴国强.中美证券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 2007, (3) :10-15.

[3]马诗阳.中美证券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比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 2008, (9) :78-80.

[4]任倩, 郭净, 刘兢轶.中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与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 2008, (10) :39-40.

[5]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6]海通证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7]国泰君安证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8]申银万国证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9]GoldmanSachs.GoldmanSachsAnnualReport2008.http://www2.goldmansachs.com.

证券业务 篇2

(一)自营业务的含义

证券自营业务是指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用自己名义开设的证券账户买卖有价证券,以获取盈利的行为。

具体地说有以下四层含义:

1.从事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达到人民币1亿元;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2.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一种以盈利为目的,为自己买卖证券,通过买卖价差获利的经营行为。

3.在从事自营业务时,证券公司必须使用自有或依法筹集可用于自营的资金。

4.自营买卖必须在以自己名义开设的证券账户中进行,并且只能买卖依法公开发行的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有价证券。

例6—1(3月考题·判断题)

证券公司从事自营业务时,必须同时拥有资金和证券。( )

【参考答案】×

【解析】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时,必须同时拥有资金和证券。

(二)投资范围

证券公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主要包括三大类:

1.已经和依法可以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类证券主要是股票、债券、权证、证券投资基金等,这是证券公司自营买卖的主要对象。

2.已经和依法可以在境内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以下证券

(1)政府债券

(2)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

(3)央行票据

(4)金融债券

(5)短期融资券

(6)公司债券

(7)中期票据

(8)企业债券

3.依法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或者备案发行并在境内金融机构柜台交易的证券这类证券主要是指开放式基金、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等依法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或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发行,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销售的证券。

证券公司因包销而买卖证券,或者为对冲风险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可不受自营清单的限制。自4月21日起,证券公司可以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的要求,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此外,具备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按有关规定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设立子公司,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金融产品等投资。

二、证券自营业务的特点

1.决策的自主性

(1)交易行为的自主性。

(2)选择交易方式的自主性。

(3)选择交易品种、价格的自主性。

例6—2(203月考题·判断题)

证券公司在进行自营买卖证券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买卖价格。( )

【参考答案】√

【解析】证券公司在进行自营买卖证券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买卖价格。

2.交易的风险性

风险性是证券公司自营买卖业务区别于经纪业务的另一重要特征。在证券的自营买卖业务中,证券公司作为投资者买卖的收益与损失完全由证券公司自身承担。

3.收益的不确定性

证券业务 篇3

自营业务向来被认为是券商的“内功”,市场低迷时,可以弥补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下滑的业绩;牛市来临时,有足够能力调配资金及投入,增加利润弹性。

从已披露的20家上市券商2014年自营数据显示,东吴证券自营收入占比位列第五,但自营毛利率却是20家中最低,倒数第三为70.89%。

去年,东吴证券营业收入32.41亿元,同比增长101.34%;净利润11.15 亿元,同比增长184.43%。其中,自营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91.71%,远远低于整体净利增速。

针对自营毛利率过低的原因、是否有改变投资策略以及毛利率过低是否会对今年上半年业绩产生影响等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致电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在将问题发至指定邮箱后,多次沟通未果,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收到相关回复。

自营业务对东吴证券很重要

去年,东吴证券自营收入占营业利润37.97%,排名第五。

瑞银证券研报分析,虽然两市交易量火爆,东吴证券经纪业务转型成效并不明显,自营业务收入仍是其业绩增长的主因,贡献着大部分利润。

从经营模式来看,东吴证券上市以来,逐步减少对经纪业务的依赖,加大自营业务的发展力度,在股市低迷的2013年,公司自营占营业比一度高达55.97%。

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自营业务对于券商来讲是把“双刃剑”。安信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中期证券行业中自营业务占据整体业务比例约为17%,对于券商行业总体而言,并不是主要选择。

今年进入5月以来,证券市场震荡剧烈,券商自营业务面临较大市场系统性风险,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公司自营业务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投资亏损,继而影响其整体盈利。

自营毛利率业内倒数

虽然东吴证券自营业务持续贡献利润,但是从近两年毛利率数据可知,其自营业务投入产出比略显“乏力”。

东吴证券2014年自营收入7.66亿元,自营规模42.48亿元,自营毛利率为38.61%,与2013年79.79%相比,降幅较大。在股市行情较好的2014年,东吴证券自营业务取得5.47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91.71%,但是却跑输整体净利润184.43%的增速。

2013年、2014年自营占营业利润比分别为55.97%、38.24%,贡献率为-17.74%,公司自营能力并未在牛市中取得应有的表现。

而和其他证券公司相比,东吴证券也是稍逊一筹,在已披露的20家上市券商自营数据中,毛利率垫底,为70.89%。而国元证券获得7.06亿元的自营收入,和东吴证券接近,自营规模只有29.18亿元,毛利率明显高出东吴证券,而半数券商毛利率可达85%以上。

虽然东吴证券方面回避了毛利率过低的原因,记者还是在其年报中发现,当年公司积极布局交易、直投、并购基金等业务,消耗巨大资金,增加了自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券商另类投资开始悄然崛起,多家券商都在积极涉足另类投资业务线。另类投资成为券商们的“新宠”,多家券商成立子公司发力衍生融资产品、量化交易等业务,东吴证券在2014年也加大了另类投资的投入布局。

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分析称,未来券商业资产负债的结构必须要更多地向重资产、高杠杆转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券商的自营业务范围将拓展至资本中介和资本投资业务,东吴证券年报显示其投入布局方向与上述报告预测一致。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东吴证券在2014年为自营做了较大的硬件升级改造,也应该多年摊销,不应在一年之内消化,对当年持有的投资人而言并不太公平。

瑞银证券研报认为,2014年东吴证券自营规模提升较快且投资收益率较高。由此可见,对于如何提高自营业务毛利率,东吴证券在投资成本精细化管理上还有待提高。

加大创新自营业务

2015年一季报显示,东吴证券实现净利润6.17亿元,同比上涨282.72%,一季度赚到去年半年的钱。其中年报显示投资收益利润为6.09亿元,同比增长259%,二级市场表现较好,但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投资的收益则为负值,同比减少104.79%。

东吴证券在其2014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在创新自营业务方面下功夫,比如优化投资比例、增加投资手段、丰富投资渠道,大力发展债券投顾业务,增强债券投资能力;以期权业务为突破口,积极研究探索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和方法,高起点进入新的投资领域,获取投资蓝海的超额收益,增强期权投资能力;创新非标投资方向,积极运用资金杠杆实现超额收益,增强另类投资能力。

瑞银证券研报称,东吴证券2014年公司完成定增并积极多渠道融资,年末总资产同比193%、有效杠杆率达3.12。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下,公司2014年两融、股票质押业务增速均高于行业。同时,东吴证券去年完成与同花顺的合作,布局互联网金融,在深度挖掘苏州地区市场的情况下,研报称看好其上半年业绩发展。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审计风险防控 篇4

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20世纪90年代开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次开立,中国经济体系正式将证券市场加入进来。而在证券公司的总收入中,经纪业务收入一直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收入。一个证券公司的业绩好坏,也是由该公司的经纪业务业绩的好坏决定。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趋势呈现逐年的上升。据已公布的20家券商2014年年报显示,大部分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业务收入超过59.9%。由高利益高收入的吸引与驱使 ,有些证券公司进行非法高风险融资活动,由于自由资金严重不足,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等原因,某些证券公司从各种非法渠道吸纳资金,占用保证金,大量拆入资金,导致证券公司生存和运营存在高危风险和漏洞,也使注册会计师在对证券公司审计过程中产生审计风险更具隐蔽性和高危害性,对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证券公司审计时,应予提高职业警惕性和洞察判断能力。

一、证券经纪业务简介

证券经纪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以收取佣金作为报酬,促成买卖双方交易行为而进行的中介业务。我国的证券经纪业务大体分为三类: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代理兑付证券业务以及代理保管证券业务。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最常见,过程复杂。证券经纪业务是伴随着证券及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而随并发展起来的。我国证券公司从业务类 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仅仅具备证券经纪业务资格的纯经纪类券商,另一类是可进行证券发行与承销、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买卖证券业务等的综合类券商。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通行模式是证券公司设立证券营业部,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在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中,主要业务收入是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不垫付资金、不赚买卖差价。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1.审查客户开户身份及资料。证券公司需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以及利益持有人和经授权可发出指令的代表,证券公司还需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包括此次投资目的及相关投资经验。

2.受理客户开设资金账户并相关资金存取业务 。 同时还 应与客户签订委托证券买卖协议,并与客户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3.在接受客户证券买卖委托之前 ,进行相关审验。审核并验证客户证券买卖委托中投资主体上是否合法,委托是否合法和委托单填写规范与否,委托单和所出示证件之间是否一致,程序是否合理,资金、证券的实有数是否足够支持证券的委托买卖等具体内容。

4.受理客户证券买卖委托。证券公司应按客户的委托向场内申报,使客户的委托能尽好尽快地得以执行。此时,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已建立起受法律约束并保护的经纪关系。

5.代理客户进行证券买卖的清算与交割。证券公司代理客户进行证券买卖成交后的清算与交割,实现资金、证券两清,顺利完成代理证券买卖相关工作。

二、经纪业务中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 一) 操作风险

证券公司员工因在经纪业务中工作失当,出现差错的可能性称为操作风险。证券公司员工在日常业务系统中的操作,风险出现的主要环节有:开户环节、委托代理资金存取、代理买卖证券环节和清算交割环节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相关的审计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1) 以客户名义开户,透支购买股票,占用股民保证金,实际未投入任何资金,客户在提取保证金时,并未发生无法支付情况,占用的金额不多未被发现,证券公司的财务账与保证金账户余额保持一致,这一现象则很难被发现。( 2) 有些证券公司非法自营,是将融资资金转移到往来账户( 应收或应付款项) 而进行自营 ,产生盈利时 ,资金将会进行账外循环 , 隐藏了资金的真实面目。 ( 3)挪用总体股民保证金,利用客户保证金账户虚假款项进行自营操作,擅自篡改电脑记录,导致财务账户的保证金余额小于电脑统计的保证金余额。恶意透支,为证券公司埋下风险隐患。( 4) 有些证券公司利用客户闲置保证金开立多个账户,申购新股以获取利益,占用资金时间短,利用这种手段稳赚不赔,吸引证券公司不顾风险而铤而走险。( 5) 其他企业将一定资金存入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与企业通过签订协议利用保证金为企业配资,并以协议方式规定分红获利,进行非法自营。

( 二) 法律风险

目前证券行业监管的现状是多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于证券公司相关经纪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否恰当,将直接关系到证券公司的管理层有关违法违规成本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他们是否存在操作风险。在某些证券经纪业务中,存在挪用保证金, 全权接受 客户委托 ,非法融资 融券代客 理财 ,提供信用 交易,委托代理违背客户意愿的买卖或其他交易、编造并传播有关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导致出现严重后果,以及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其他违规行为,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其他监管部门相关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都可以归为法律风险。

( 三) 道德风险

证券公司员工因未遵守职业道德而违规的行为,证券公司员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公司遭受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都可归为道德风险的范畴。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也都可能由于证券公司员工的主观故意的行为而引发风险损失的可能性都可成为道德风险。

三、经纪类证券公司审计风险防控主要策略

( 一) 注 册 会 计 师 应 着 重 了 解 证 券 公 司 以 下 方 面 的 内 控制度

1.检查证券公司是否编制年度资金计划 ;检查流动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安全,高效,审核并监控公司、部门及其分支机构留存账户的最高限额,防止营业部挪用客户保证金。检查是否证券公司实行统一结算制度,证券公司是否实行清算资金集中管理和及时监控。

2.审查公司股东会 、公司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各项监管 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3.检查专职稽核情况 ,证券公司是否建立独立内审机构并配备专职内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检查证券公司是否授权后再进行经纪业务与证券交易,其他业务是否进行风险防范,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严格的职责权限划分。

4.是否建立通过证监会审验的信息系统方面风险防控方案,并检查是否执行《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而通过的风险防控方案。

( 二) 注册会计师应严格进行证券经纪业务审计程序

由于经纪业务在证券公司具有频繁性,注册会计师在对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审计中必须严格分别执行常规及特殊审计程序。

1.审计经纪业务中应执行的常规审计程序包括 :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对审计重点进行抽查。核对电脑记录与账簿记录,审查保证金发生的情况,以及审查手续费收入是否及时入账。例如,( 1) 密切关注证券公司银行存款账户的动态,严格对比银行存款记录,公司通过银行结算挪用股民保证金,审阅各个月份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向证券公司开户行发函询证银行存款余额。( 2) 核实是否账账相符,即使有时会有一些时间差,但代买卖证券款财务款余额与电脑账簿通过调节后金额应一致,如果出现差异过大,或挂账时间长达几天等情况,则其中必有特殊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查核。( 3) 由于证券经纪业务处理单一,大额往来款项很少发生。注册会计师在审查时应高度注意异常大 额往来项 目 ,对大额并 是整数的 应收、应付 款项需发 函证求认。

2.审计经纪业务中应执行的特殊审计程序 ,主要是对证券公司的备付金,代买卖证券款进行重点审计,例如,( 1) 检查代买卖证券款账户,反映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后日常买卖证券或结算清算的账户,将“货币资金”、“银行存款”“清算 备付金”等日常流动账户余额与“代买卖证券款”账户余额进行相比较,余额应小于货币资金与清算备付金之和,相反则意味证券公司其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完全依赖于股民保证金。( 2) 检查“代买卖证券款”余额表,应进一步查询是否存在红字账户,及其明细和原因;可随机抽取余额较大,或买卖证券频率大的客户,并对其全年交易记录进行审计,以延伸到客户存取款记录。( 3) 对电脑里开户资料严密审核,特别标记账户、或者姓名编号奇异的账户可能是证券公司的自营账户,发现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审计其资金来源,调阅保证金开户清单等,对这些账户要重点检查。

摘要:在高额利益驱使刺激下,证券公司违规操作现象屡见不鲜,证券交易丑闻如黎明股份、通海高科、麦科特、银广夏等,都与证券公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证券公司已经成为了证券市场风险的聚焦点,使得证券公司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投机性强、风险大,实际是在进行转嫁风险,对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证券公司审计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证券业务 篇5

一、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风险

按风险起因不同,经纪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合规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一)合规风险

证券经纪业务的合规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活动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行业公认并普遍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行为,可能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例4—19(3月考题·判断题)

证券经纪业务的合规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活动中发生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行业公认并普遍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行为,可能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

【参考答案】√

【解析】证券经纪业务的合规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活动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行业公认并普遍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行为,可能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经营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或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而导致客户账户管理差错或违规、侵害客户权益、造成客户资产损失、引发客户纠纷,而使证券公司受到监管处罚或因承担赔偿责任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例4—20(203月考题·判断题)

在办理开户业务时未严格有效地查验客户身份的`真实性而导致的风险是证券经纪业务的管理风险之一。( )

【参考答案】√

【解析】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公司员工或其经纪人在执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在办理开户业务时未严格有效地查验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及其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而导致开立虚假账户、不合格账户、无权或越权代理等;违规为客户证券交易提供融资、融券等信用交易;侵占、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挪用客户的资金或证券;误导客户、对客户买卖证券承诺收益或赔偿;为获取交易佣金或其他利益,诱导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私下接受客户委托或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代理其买卖证券;提供、传播虚假信息,利用或泄露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从事有损其他证券经营机构或经纪业务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包括电脑设备、供电、通讯设施等)发生技术故障,导致行情中断、交易停滞、银证转账不畅,或在容量、运作等方面不能保障交易业务正常、有序、高效、顺利进行,从而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证券公司因承担赔偿责任而带来经济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硬件设备和软件两个方面。

例4—21(年3月考题·判断题)

通讯系统故障造成交易不能正常进行而造成的风险是证券经纪业务的技术风险之一。( )

【参考答案】√

【解析】技术风险是指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包括电脑设备、供电、通讯设施等)发生技术故障,导致行情中断、交易停滞、银证转账不畅,或在容量、运作等方面不能保障交易业务正常、有序、高效、顺利地进行,从而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证券公司因承担赔偿责任而带来经济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二、证券经纪业务风险的防范

(一)合规风险的防范

1、证券公司要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要增强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

2、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经纪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

3、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对经纪业务账户管理、交易、清算、核算、操作权限、风险控制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风险程度和重要性不同的业务,实行实时复核、分级审批。

4、强化岗位制约和监督,对经纪业务主要部门和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例4—22(2012年3月考题·单选题)

根据证券经纪业务规范管理和经营监督的要求,证券公司总部应对经纪业务的除( )以外实行集中管理。

A、交易

B、清算

C、操作权限

D、客户服务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规范管理和经营监督的要求,对经纪业务的交易、清算、客户账户、操作权限和风险监控等实行集中管理。

(二)管理风险的防范

1、要加强经纪业务营销管理

证券公司应对全公司所属营业部、全部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进行有序组织、合理分工、统筹管理;要明确营销人员的授权范围、业务职责、组织控制、绩效考核及禁止行为。

2、严格执行经纪业务操作规程

营业部在办理业务时,不论是否繁忙、客户是谁,每一笔业务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操作。

同时,要明确业务差错的处理办法与程序,提高差错的处理效率。

3、保护客户权益

建立经纪业务营销和账户管理操作信息管理系统,防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引发的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对经纪业务从业人员要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规则、业务技能、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执业前培训和后续执业培训。

5、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及责任追究机制

应明确客户投诉和纠纷处理流程,并以适当形式向客户公示。

谈国内券商证券经纪业务的创新 篇6

关键词:证券经纪业务;创新

当前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证券公司只有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为证券市场的长青树。考虑到经纪业务对当前国内券商的重要性,经纪业务创新已成必然。

一、 证券经纪业务的探索之路

面对残酷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国内大部分券商都在经纪业务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竞争方式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走向多元化的服务竞争。

1. 产品定价方式的变革。2002年5月1日,浮动佣金制开始在中国证券市场实行。它的推出加剧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使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费率降低。虽然其后不少地区为了抵御这种价格下跌结成了战略同盟,制定了佣金收取下限。但是,佣金费率的放开无疑还是导致了经纪业务定价体系的不断变革,陆续出现了根据不同的客户、交易量、收益率以及提供的不同服务确定价格的定价方式,例如年费佣金制、浮动佣金制等。

同时,单纯的经纪代理业务收费和咨询服务业务的收费正在区分开来,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也大有逐步转化各种费用收入之势,像收费研究报告、年费炒股、有偿咨询等不同的定价方法不断地成为市场的焦点。

2. 现场交易和非现场交易结合发展。通道服务的竞争首先表现为网点竞争。当前,投资者在选择他们的证券交易券商时往往受到距离远近的影响。因此,营业部的数量越多,特别是客户数量多的交易地的营业部数量越多,其竞争能力也就越强。这样,证券公司的竞争点就主要集中在了营业部网点数量上,所以,我们看到在前几年营业部的转让价格是非常高的。

其次,当电话委托、网上交易、手机炒股等非现场交易方式出现时,交易手段竞争成了证券公司的一大竞争点。非现场交易方式提高了客户交易的便捷度,并且降低了证券公司的运营成本,可以说,谁能率先利用技术的进步及时开发出有利于双方的交易手段,谁就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3. 日益重要的咨询服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广大投资者对证券信息、投资建议等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券商都通过网站、行情软件或e-mail、手机短信以及视频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市场信息、市场行情分析、公司分析和投资理财等服务;营业部一般也都会向客户提供现场咨询以及当天的盘面解析服务。

券商对客户提供的信息以及咨询服务一般是以本公司研发部或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作为技术支持。但中小券商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往往是与外部金融资讯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所需的金融信息服务;或者是外购第三方咨询,为客户提供一些简单的、初级的投资咨询服务,例如大盘分析、个股推荐等等。

4. 经纪业务流程重组与经纪人制度。为配合从价格竞争到服务竞争方式的转变,大多数券商都以客户为中心,相应的调整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并进行了经济业务流程的重组,以获得经纪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营业部的核心职能因此而改变,由经纪业务的经营场所转变为客户资源开发、服务和管理中心。过去营业部的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都是按照经纪业务的流水线来确定的,柜台、财务和电脑是核心岗位,现在大多都转变为客户开发和管理中心。

同时,部分券商开始尝试利用经纪人来有效地开发和维护客户。目前,证券经纪人法律地位和资格没有明确的规定,经纪人与券商之间、经纪人与客户之间以及经纪人本身的权利、义务和业务范围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但证券公司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准经纪人队伍,使他们成为开发客户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中坚力量。

二、 改进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国目前的证券经纪业务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众多券商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着证券经纪业务的创新。本文认为,为增强证券经纪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证券公司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明确客户定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券商需要明确经纪业务客户资源的定位,即选择以服务大客户为主,还是选择以中小散户为主。目前来说,除极少数券商明确地定位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机构客户外,国内其他券商基本上都没有明确的有关客户定位的声明。大户、机构户是所有券商积极竞争的对象,同时鲜有券商愿意放弃现有的散户资源,希望能“用两条腿同时走路”。这种战略在短期内还是可行的,但一家公司的资源毕竟有限,针对两类差异巨大的客户,需要组织两套不同的服务团队以及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体制,这对管理能力薄弱的券商构成了新的挑战。

其实,即使实力雄厚的美国投行们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客户。例如高盛格外地“嫌贫爱富”,其客户都集中在了政府、大公司、机构投资者和资金充裕的个人投资者身上;美林(Merrill Lynch)则主要面向对价格不太敏感的、要求产品多样化及优质服务的富裕阶层客户,而且从2000年开始美林就不再接受10万美元以下的客户开户,并逐步将开户标准提高到25万美元;摩根斯坦利更是被誉为“白鞋”券商,通常以蓝筹投资银行的身份为大企业和大客户提供服务;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主要面向中产阶级提供服务,但它不断努力争取富裕客户,并取得一定成功;E-trade则面向对价格敏感的频繁交易者以及费用价格弹性比较大、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个人投资者;而以Edward Jones为代表的社区经纪商,主要是为被大型券商忽略的美国小城镇的投资者提供服务。

2. 在向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研发水平。证券经纪业务的同业竞争能力与公司研发质量以及咨询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券商对客户提供咨询应以本公司研发部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网上咨询、投资策划、个人理财等个性化增值服务。目前,国内除少数实力较雄厚的大券商能够提供自主研发的咨询成果以外,众多中小券商提供咨询服务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以下两条:(1)通过外购第三方咨询或者与外部金融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以及一些简单的、初级的投资咨询服务。应该说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司研究力量的不足。但是,这种外购的第三方投资咨询产品不能很好地针对证券公司客户需求,不能与证券公司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属于自拉自唱型。所以,在服务效果上并不是很到位。(2)借鉴其他机构的研究成果,结合公司公告、市场行情等因素,经过一定分析后,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但由于研究人员的能力有限,且其研究结论含有主观臆测的因素,没有经过实地调查以及充分的数据分析,有时还存在人云亦云的情况发生,所以往往使得调研报告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符合,从而给整个咨询业务活动以及经纪业务带来风险。

国外的著名投行往往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例如美林、高盛以及摩根斯坦利以研发实力雄厚而著称;E-trade公司早在1999年3月就收购了金融媒体网站Clearstation公司,为投资者提供原创的金融信息;嘉信理财也从2000年开始向在线客户提供收费的咨询服务,满足投资者对个性化咨询的需求,既提升了公司的服务质量又增加了公司的收入流。

3. 加强与银行、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新《证券法》为证券、银行、保险和信托行业的融合和综合化经营预留了法律空间。虽然“银证通”被叫停,但银证日益结合的趋势不可避免。要与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共享客户资源。投资连结保险品种的推出,表明证券、保险已经开始尝试新式的混业经营。如果可以充分利用银行、保险的营销网络来开发客户,无疑会形成证券经纪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另外,可以与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联手开发综合金融网,可以集网上炒股、网络银行、网上基金、网上保险于一身,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成本低廉、服务全面的极富特色的金融网站。

三、 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券商已经认识到经纪业务创新的重要性,并在定价体系、交易通道建设、咨询服务以及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这些探索是积极的、有益的,但仍有不足。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券商要根据自身优势确定明确的客户目标;(2)在向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研发水平;(3)加强与银行、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获利空间。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证券经纪业务的创新仍将不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章丹群,冯冈平.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探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2):80-82.

2.赵宏.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重整与合作.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74-75.

3.赖正球.美国证券经纪业务拓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经济论坛,2006,(9):120-121.

4.彭晖.美国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发展路径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5,(7):61-64.

作者简介:梁东黎,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辉,南京大学经济系硕士生。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探讨 篇7

1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现状分析

1.1 大多数公司都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从财务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来看, 其基本业务主要是为集团成员企业存贷款结算等提供服务。而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是作为财务公司现金管理的手段之一, 对不同时段闲置资金通过不同类投资产品的组合投资满足保值增值达到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率的目的。客观上财务公司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大量的自有资本金也需要通过证券投资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目前绝大多数的财务公司都成立了专职的部门如证券投资部以及固定收益部等, 配备了专职的人员, 为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服务。随着一些财务公司在风险相对收益较小的新股申购业务获得的较好收益的示范效应, 更多的财务公司介入了证券投资业务。在笔者所统计存续时间较长公开财务基本报表的71家的财务公司中,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中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家数分别为:51家、60家和62家。除了少数外资财务公司未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以外, 大多数的国内财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证券投资业务。

资料来源:WIND金融终端。

1.2 投资收益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 我国证券市场近二十年来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也成为财务公司介入证券投资业务获取较好收益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006、2007年的“大牛市”更是为财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在公开财务年报的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财务公司中, 2007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达到71.26%。少数财务公司更是充分地享受到了“牛市”的盛宴, 如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2.86亿元和12.78亿元, 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110.20%和109.04%。2008年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财务公司收缩了证券投资业务规模, 另一方面少数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了亏损。尽管有部分财务公司在2008年兑现了2007年的新股“浮盈”, 但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大幅下降到44.52%。2009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平均比例水平更是大幅下降到31.54%。

1.3 投资品种主要是风险较小的产品

由于财务公司自身的特点, 其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结算等基本业务, 其利润类似于银行存贷“利差”。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一般财务公司对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亏损的容忍度是极低的。在这种情况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倾向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风险较小的业务或投资品种。目前财务公司主要侧重于以一级市场为主的新股申购业务, 购买货币基金、信用债、可转换债券、债券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等投资产品。而对二级市场的股票直接投资往往非常慎重, 极少数财务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试水”, 其规模也非常小。财务公司投资这些产品主要与这些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所决定的。

特别指出的是, 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业务目前是财务公司开展的主要证券投资业务。2007年大多数财务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也主要是利用其资金优势依靠网下申购或网上申购在二级市场抛售而赚取价差而取得的。目前有40多家财务公司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所公布的六类IPO询价的对象之一。另外在固定收益产品中进行重点投资配置, 成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开展的证券投资业务。如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了固定收益总部, 配备了近10名专业人员, 运作资金规模上百亿元, 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水平。

2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挑战

2.1 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为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相比国外,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 投资者结构还不尽合理, 理性投资理念还在培育之中, 投机气氛相对浓厚, 造成了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特别是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给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市场的大幅调整以及大量的新股跌破发行价导致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出现亏损引起了监管层和公司股东的高度关注。2006年9月12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234号) , 针对“截至2006年6月末, 全国财务公司短期证券投资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达4.43亿元, 共有14家财务公司总计24.08亿元的证券投资因部分证券机构出现风险形成不良。”的严峻情况, 指出“证券投资风险已成为全国各财务公司存量最多、危害最大的风险。”, 明确要求:“有效化解证券投资的存量风险”, 并提出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出现新风险的若干条措施。由此可见, 未来只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后, 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才能为财务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开展提供更有利条件。

2.2 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为证券投资业务带来了挑战

过去一、二级市场巨大的溢价为财务公司等专业打新机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但由发行制度的弊端所带来的这种格局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近几年来, 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证监会一直推进的方向。自2009年6月启动的新股改革再到2010年1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的第二阶段改革, 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新股发行上市后溢价水平降低, 风险加大。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也对财务公司开展新股申购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二阶段的改革对财务公司“打新”业务影响最大, 将网下申购由原来的配售向摇号转变 (中小板和创业板, 沪市暂未发生变化) 。从近期实施的情况来看, 在大大加大获配难度的同时, 也使风险收益的集中度更高。这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股申购业务, 已经成为财务公司关注的课题。

2.3 专业投资人才的缺乏

相比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其它专业证券机构, 财务公司在专业投资团队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财务公司开展投资业务只有几名人员, 而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 常常是处于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庞大的素质较高的研究团队, 到上市公司的高频率的实地调研, 大量丰富的资讯信息资源, 细分的宏观研究、行业研究、上市公司研究、固定收益研究、市场策略研究层次等, 财务公司要在复杂多变的证券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投资机会显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较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格局。

3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思路探讨

从实践来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对提高公司整体资产的运营效率, 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 培养专业金融人才队伍, 对财务公司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当前的环境下, 如何更为稳健地开展证券投资业务, 需要积极寻找适合财务公司特点的投资方式和产品。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二是有价证券投资;三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投资业务。因此财务公司应在以上投资范围的限制下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 注重短中长期投资产品的配置。笔者根据目前开展证券业务的工作实践, 对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提出以下一些思路, 供同行参考。

3.1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一定要克服暴富的心理, 要了解证券市场上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 要做好风险控制, 做好各种情况出现的应对预案, 要有进有退,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笔者建议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应树立以下的指导思想: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 坚持“稳健投资, 价值投资”理念, 把握市场低风险的投资机会, 为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 提高公司资金收益率做好服务。

3.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财务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要从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前后台分离、风险稽核等各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并严格执行。从一些出现较大亏损的财务公司来看, 主要是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缺失, 有的尽管有制度规程但在执行时流于形式。在2006年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之所以出现较大的亏损,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财务公司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所引起的。

在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方面,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应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投资决策机制, 明确各级权责。重大投资决策时, 应引进专业的证券投资人员参与决策。

二是应做到前、中、后台应严格分开, 做到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相对独立, 相互制衡。

三是证券投资应按投资规模和财务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风险限额, 按照风险限额选择投资类别和投资品种, 合理设定止损点, 并严格依照执行。

3.3 要坚持“稳健投资, 价值投资”理念, 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 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获配股票的实地调研, 通过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和可持续增长来对抗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 以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水平。

要通过投资产品的多元化, 对各类投资产品的合理配置, 获取较为稳健的收益水平。要拓宽投资思路, 在新股申购、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固定收益产品、可转债产品的一、二级市场产品、定向增发等各类产品的合理配置上把握机会。

目前少数财务公司加强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 通过专户理财的方式利用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 弥补财务公司的人才队伍、研究咨询的弱势,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证监会放低专户理财门槛的情况下, 财务公司可借鉴专户理财方式作为开展证券投资投资业务的补充。

3.4 选择金融股权进行中长期的投资

财务公司作为一家金融机构, 要加强与其它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的合作, 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金融股权投资。对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就是财务公司用现金的方式向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并取得相应股权的一种中长期的战略性投资方式。当然如果着眼于较短期的以获取未来较大转让溢价的财务性投资也属于金融股权投资。

财务公司投资金融机构可参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信托等, 其中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对财务公司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大。财务公司投资金融机构的股权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 分散经营风险, 实现优势互补, 对增强财务公司的竞争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通过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 将充分利用它们的研究咨询信息优势, 加强双方沟通交流, 培养人才队伍, 提高市场判断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对做好证券投资业务将有非常好的帮助。

目前有为数较多的财务公司对金融机构股权进行了投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期货公司等。截止2009年底, 有30家财务公司持有上述各类金融机构股权总金额达到52.80亿元。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G].

银行证券业务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篇8

对银行证券业务的法律监管是通过设定法律、法规来对银行证券业务活动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的一系列管制和监督行为,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银行证券业务的运行。从而通过立法、司法使得颁布的法律、法规对金融体系产生法定的约束力, 依靠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来实现对银行证券业务的监管。这里的的法律制度和规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针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直接监管法律规定和针对金融机构的间接监管法律规定。首先, 它针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科学高效进行监管有法律规定, 使金融监管机构合法利用行政权力对银行证券业务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 即政府监管。其次, 它针对银行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如何从自身制度设计来实现金融监管目标也有相关法律规定, 通过设定规则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 使金融机构既适应市场化要求, 又能达到监管目标, 即市场化监管。

2 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可行性

2.1 银行具备参与证券业务的条件

关于混业经营的条件, 分为市场条件和法律政策条件。市场条件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状况的发育程度, 能够满足混业经营的要求;法律政策条件是指法律和政策对混业经营的态度较为宽容, 至少不应该设置混业经营的实质性障碍。

从市场主体来看, 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较完备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 相应的还要兼顾到安全性和流动性等问题。多数商业银行都能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自身的经营决策原则。这就使得银行在跨营证券业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流动运行的更加自然顺畅。

2.2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既有联系为银证混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银行业为证券业进行基金托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银行“非中介化”现象的出现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受到很大的挑战, 银行开始探索拓展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基金托管, 是加强银证业务合作和融和的重要环节。从商业银行营利性目的来看, 由于基金托管费用是银行稳定的收入来源, 并且未来基金的代销业务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撑点, 因此各大银行都积极争取希望取得基金的托管人资格和代销资格。

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支持。银证业务的开通, 为证券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了渠道, 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建立起资金的桥梁和通道。银行集中了巨额社会闲散资金, 银行业频繁的并购活动使银行平均资本大幅增加, 资金优势明显增长, 为其跨营证券业务提供了资金条件。

3 银行证券业务监管的必要性

(1) 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控制失灵”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银行业自诞生之初便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银行家们也深深意识到这一点, 许多跨国银行的管理层很早就试图在银行内部构筑防范金融风险的“防波堤”, 但即使是采取了措施, 在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过程中, 银行内部监管仍然普遍存在着控制失灵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 银行缺乏来自管理层的监督和必要的责任机制, 没有在银行内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近年来主要的银行危机均毫无例外地反映出这一通病, 出现问题的银行往往管理松弛, 董事会和银行管理层对银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更重要的是在管理工作和职能分工上缺乏必要的责任制, 存在着大量的监管盲区。

第二, 对银行的特定业务缺乏足够的识别和评估机制。许多遭受损失的银行是由于对新产品或新业务不熟悉, 或在业务环境或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未能升级其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所致。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和大和银行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两家银行对参与的证券业务缺乏完备的内部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所致。上述危机清楚的说明, 那些在传统或简单业务中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未必能在高级或复杂的业务领域大行其道, 如果固步自封, 在风险管理领域不思变革, 可能酿成无法收拾的危机。

第三, 银行核心的业务控制机制, 如“防火墙”、业务核准、业务稽核、业务协调和评估等缺乏或失灵。上述机制之所以称为核心业务控制机制, 是因为他们是割断利益冲突、保证银行业务安全所必需的控制程序, 欠缺其一都会是银行业务存在安全隐患。

(2) 市场竞争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一个重要动因,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银行在金融市场“一枝独秀”的地位不复存在, 银行不仅面临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而且还面临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其既有市场份额的侵夺。例如, 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都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的客户, 有些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等, 甚至直接针对银行的存款业务展开竞争, 并有演变为银行存款替代品的趋势。银行业务无论从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 都面临着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面对如此的竞争, 难免银行会采取某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不仅会影响银行业的发展, 而且还会影响到证券业的秩序。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督机关对银行可能采取的违反法律或者规避法律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 使其进行良性的竞争。

(3) 市场垄断风险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银行参与证券业务后, 可能形成大型的金融集团, 金融集团设有各种金融业务机构或子公司, 同时还是企业融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其通过股权和契约纽带层层控制了各种金融资源。这种经济金融资源的高度集中, 有可能使金融控股集团出现经济势力集中和垄断问题。具有金融控股背景的用户在开展业务方面具有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 具有金融控股背景的证券公司人员在产品开发、融资、市场营销方面得到其他证券经营机构难以企及的优势, 具有金融控股背景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远胜于一般金融机构, 其在开展业务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便利等, 在这些优势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可能使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难以与金融集团匹敌, 不得不被逐出市场。此外, 在金融业日渐开放的今天, 外资金融机构日益融入我国金融市场, 这些金融机构可能利用其母公司的混业经营优势及整个集团的市场支配力, 强势的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使国内的金融企业面临不利的竞争地位。这些都是一两家监管机构依靠自身监管力量和现行监管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

(4) 信息不对称要求银行证券业务监管。

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在交易中, 交易一方拥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信息而不向或不完全向交易对方披露, 从而将交易一方置于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银行业中, 银行与存款人、投资者、客户之间的信息分布往往是非对称的, 跨国银行通常都是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机构, 其资力信用、经营状况、财务指标等重要信息受到银行保密法等专门法律的保护, 难以为银行客户所知悉。这样, 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 银行的业务活动难以收到存款人、投资者的有效监督, 因而其资产质量也难以得到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篇9

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出售,最终获取融资。

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继续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深化法治化建设,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该报告还强调了,要不断探索基础设施等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作为增强资产流动性、获得低成本融资的重要方法,确实应该得到政府的鼓励,但是更应该防范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特点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相对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银监会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后,我国正式踏上了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但是在2009年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幸的进入了停滞阶段。直至2012年5月,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才得到重启。在201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开始爆发,两年共发行产品逾9000亿元,市场规模是2013年末的16倍。

我国资产证券化目前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资产证券化主要由政府进行监管和控制。我国在2014年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但至今也不允许资产支持证券的再证券化。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在2015年总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达到了5930亿元,同比增长79%,市场存量也达到了惊人的7178亿元,同比增长128%。

资产证券化市场更加多元化。基础资产更丰富,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基础资产类型更多样化;产品结构有所创新,次级档公开发行等;投资主体更丰富,引入了R Q FII资金参与了认购投资。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控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现状

很多经济学家们认为,资产证券化转移了自身信贷风险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各方面的风险。

1. 基础资产合规风险。

在资产证券化的前期,要确定基础资产是否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各项条件,防止证券化的失败。在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如今资产证券化的技术更加复杂,受托机构、发起机构对基础资产的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如果基础资产的信息不能得到完整的披露,很容易引起转移资产的信息不透明。

2. 定价风险。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买卖双方的价格是否合理往往是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不能够对基础资产池未来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判断,或采取的资产重组方式不当,很容易使资产支持证券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最终导致定价不当。

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次级债券提升资产池的信用,或者不符合会计准则,最终需要终止确认资产,此时需要和投资者共同承担信用风险;当企业将基础资产的所有权进行了转让,但是发生违约时,投资者还是会要求发起人进行一定的赔偿,企业往往为了维护声誉受到经济损失。

4. 流动性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就是转移和分散资产的风险、增强流动性,而金融资产只有进入到市场中才能够拥有较好流动性,使投资者实现投资自由,随时购入或出售证券,才能拥有广泛的市场。否则,风险只能在少数经济体之间转移,不能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1. 立法不够,监管不足。

全面统一的法律环境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发展的保证。我国在2009年才发布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对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风险进行控制,但是对其他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并没有提出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标准,另外相关的证券类型、管辖权的归属问题也是需要明确的。

2. 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不严。

虽然在发行时,在发行说明书注明了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风险,但是对风险计量的依据和方法披露的还是不够,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基础资产后期的管理和运营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企业对基础资产和偿付情况进行详细和持续的披露。

3. 会计和税收制度不健全。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涉及的会计处理肯定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是不同的,但是我国对于涉及的会计和税收制度还不全面。由于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对于继续涉入资产的价值如何确定等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不能够满足资产证券化对会计处理的要求。

四、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要求

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合规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如果发起人和SPV(特殊目的主体)没有对基础资产的信息没有进行充分的披露,很有可能会引起投资者低估对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最终降低交易效率,甚至造成证券供需双方的经济损失。

因此,监管机构应该提高对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要求,对信贷资产的账龄、债务人、资产信用评级及其依据等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并督促发起人对基础资产的管理工作。

虽然我国的监管机构也已经建立了信息披露的框架,但是为了降低基础资产带来的合规风险,还需要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细化、更标准化和更透明化。

(二)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量其实很小,比如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是主要银行持有至到期的形式为主,交易性持有比较少,相对而言企业资产证券化较好,但是流动性也比较低。我国在2015年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总的来说,水平还是较低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我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改善:坚持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品牌化,形成口碑;引入做市商制度,促进价格发现,不断形成市场约束;引入更多非银机构合格投资者,培养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市场的交易动力。

(三)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和顶层制度

要实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只有解决投资者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才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交易等规则是由多个监管部门出台的,法律效力比较低,并且在会计处理和税收方面的许多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如我国台湾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我国可以参照其他证券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专门的立法,确立统一的制度设计,建立的法律法规要在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规范、会计处理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给予详细全面的规定,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指引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总结了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特点。之后,发现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的各项风险等,由此发现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中存在着立法不够、监管不足、对信息披露要求不严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等建议。

证券业务 篇10

1 目前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绝对不能局限于表面,而当今稍有创新意识的证券公司都只看到金融工程。的确,证券公司的发展与金融产品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直接将证券公司的商务等同于金融工程的观点存在其片面性。当前业内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大多数都停留在创新业务概念的层面上,而不是业务本身。因此,获得产品优势是公司迫切需求的,但是根本的竞争优势才是关键,这时候还需要证券公司在业务流程以及业务界面的创新,绝不能因为概念理解上的局限性而阻碍公司的发展步伐。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证券公司成功通过经营角度转型获得发展的案例相对较少。就目前的研究看来,在业务创新方面,逻辑思路不清晰,没有讨论出系统的解决方法以及应对策略,因此,容易出现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相混淆的情况。

仔细分析目前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创新的基础理论框架存在理解性道德缺失。在基础理论框架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很难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在如今创意频出的时代,如何把握规律找好切入点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创新点的组织安排上也容易盲目,缺乏逻辑,因此,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一个关于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基础逻辑框架,整理清楚业务创新的思想脉络,才能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2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结构解析

证券公司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金融服务型企业里的一种特殊存在,但不妨碍我们在思考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时候结合服务型企业的大背景。而如今证券公司的创新认识局限于金融甚至直接是证券领域,完全没有办法适应如今的大环境。就目前的经济格局看来,虽然各个行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但在发展规律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对业务进行系统的解构。主要可以分为业务概念、分销渠道及业务流程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上,由于金融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因此更加需要在业务流程上进行创新,这样的解构可以清楚地看到证券公司的创新具有非常广阔的思路,能够更好地用战略性思维考虑。

3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战略思考

业务创新发展离不开基本规律,在战略性思考下,主要的业务创新模式主要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创新的可能性。

3.1 跨替代产业

竞争是残酷的,虽然证券行业内部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但我们不能否认,在广义的角度下,证券公司需要看到的远远不止行业内部的竞争,还有其他金融行业甚至是非金融企业。这主要是由于人的思考总会不自觉地寻找可替代品,大多数产品并不能做到非此不可,这就为消费者留出一个比较的空间。虽然从传统角度上来看会影响业务的发展,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可替代行业之间的空间也是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的空间,相关的咨询机构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分销网络等,都是相互关联的行业,其中的业务运作可以作为证券公司自身的发展借鉴,甚至是其他附属产业,既然存在需要附属的理由,就一定存在改进创新整合的空间,因此,证券公司必须学会从其他可替代产业中寻找创新发展点。

3.2 跨战略群

除了可以从服务业这个大行业来考虑,先让本行业内部之间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证券公司属于一种大的概念,在其内部,由于业务种类范围、业务地域范围、客户性质的不同,都可以对证券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划分,而不同类型的公司在考虑业务发展上的思路显然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意味着,从这些大同小异的公司中吸取思考角度也是可行的,能够帮助我们在进行业务创新时打开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定式。

3.3 跨客户群

目前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客户争取为主,且当前大多数公司在目标客户的定位上也普遍存在一致性。这样的单一客户群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但是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优势也随值慢慢降低,不妨对客户群进行进一步定位分析,在客户群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业务的创新,尤其在客户群的分类时,为了适应如今信息化客户偏好的突出,一定要划分得很细致,找寻最有价值的客户群,适应不同客户群的个性化业务定制。

3.4 跨关联产品或服务

在如今追求速度的时代,证券公司的业务能否有效快速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是吸引力的重要一点,而由于目前的业务范围过于专业化,环节过多,显然是需要变革的,证券公司就可以从这一需求着手,进行关联产品以及服务的开发,尽力帮客户完整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客户的角度解决更多的难题,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自身的业务相互连接可以控制成本,真正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出公司投资的最大价值。

3.5 跨情感诉求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也变得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人性化,过去那种大众化、标准化的服务已经在情感上被排斥,这种排斥感对于证券公司这种服务型来说,可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为此,证券公司必须在业务管理上更多的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以个性化、舒适的服务来应对各式各样的客户,在心理上获得好感,才有机会推出自己的产品,也就是只有让客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才能有竞争机会,因此,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一定要结合这一现实情况,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

3.6 跨时间

就全球范围来看,各个国家的证券水平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我国证券的发展属于后来迎头赶上的情况,也就是很多发达国家的证券发展历史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这种时间差对于我国的证券公司业务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借鉴发达国家之前证券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向,只有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有效的创新,真正实现业务创新的意义,保持证券公司的持续发展。

4 业务创新域

当前业务创新已成为证券公司谋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对于业务创新的探究热度也与日俱增。业务创新域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其定义是证券公司能够自行选择的、会引起当前现有的业务产生变化并产生新业务的、一个由各种业务要素构成的总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影响业务变化的因素,且各要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动态相关性,因此对于各种业务创新域而言,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业务创新域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4.1 创新经纪业务

对当前的证券市场而言,是一个各个证券公司都可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业。为了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前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主要是通过实现低成本与差别化的方式来完成。大体上可从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及业务流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业务概念。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业务分销系统只能提供证券类产品,其中,公司推出的证券交易产品无疑是一种立足于政策层面上的创新举措。对于当前现有及即将推出的产品,采用对客户进行细分的方式可对增值服务进行开发,这种方式也成为当前公司进行业务创新的主要方法。此外,保险类产品分销及银行类的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也成为当前证券公司创新的新选择。其次,业务界面的创新。该创新主要采用创新营业部的业态及整合创新虚拟界面和人力界面的功能的方式。最后,业务流程的创新。主要创新系统包括证券交易系统、信息配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证券客户综合服务系统等集合后的系统。业务流程的创新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4.2 创新资产管理业务

当前要推动公司的发展,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创新也是一条可行的发展思路。业务概念在这里可将其看做投资选择空间。通常情况下,投资选择空间会因为受托资源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受托资源资金而言,投资选择空间主要包括股权类、债券类、汇市及其衍生的产品等金融资产。除了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还可选择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考察。业务界面即为受托资源。对其进行创新,通常主要通过实物资产、资金、金融资产及无形财产等券商受托的资源。而业务流程在其管理运作方式上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经营模式,分别为基金、事业型经营及私人专户管理。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基金已成为一种大众化、普遍性的理财工具。投资工具是当前公司层面的开拓创新方法,其中,账户理财通常需要根据委托者的个性需求来进行。而当前的事业型经营管理业务则主要通过企业托管与收购培育管理两种主要的方式来进行。

4.3 创新投资银行业务

与经济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一样,对于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通常也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中,对于业务概念的创新则主要集中在企业债券市场、顾问咨询、CDR、资产证券化及商业票据市场等领域。随着经济政策的开放,当前的业务界面创新范围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大。主要的服务对象囊括如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及三资企业等企业,上述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出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给当前的证券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业务流程的创新领域不仅包括整体投资银行业务运作的高级系统流程,也包括具体到某一项业务项目的次级系统流程,其创新具有广阔性,也相对全面。当前的流程创新主要是将原本松散、单一的后台信息管理转变为一站式、多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运行效率。至于选择何种创新方式,证券公司可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选择。

5 结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就证券公司目前的情况来说,业务创新必须从战略角度进行,开放思维,同时从业务概念、业务界面以及业务流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具备战略角度后从低层次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业务创新的意义,促进证券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辉,万威武.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分析及其战略模式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李贵军.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基金子公司发力资产证券化业务 篇11

近日,继2014年年初被叫停专项资产证券化项目之后,监管层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资产证券化新规即将正式推出。

基金子公司备战新业务

新规中的变化内容包括:资产证券将实行备案制,基础资产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业务主体范围由证券公司扩展至基金子公司,产品可在交易所、机构间私募市场、OTC以及新三板市场挂牌转让等。

其中,“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将由证券公司扩展至基金子公司”这一条规定,的确是乐坏了许多基金子公司。多家基金子公司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他们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奔波出差、寻找业务、设计方案,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基金子公司就已经开始招聘相关人才,组建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有的甚至招实习生,协助子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本调研、定价、销售以及合同整理、审核等工作。

在某家基金子公司,一位负责人兴致勃勃地对《金融理财》记者讲道:“这是子公司的制度红利,怎么能错过?我们之前就配备了相关方面的券商人才,只待新规出来就推动项目。”

另一位中型基金子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在这方面他们早已有所准备,公司所有人都在忙着找资产、设计方案,最近在人员、制度、法律等方面也作了一些准备,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却都面露喜色,一切都溢于言表。”

不约而同的切入点

对于即将出台的券商资产证券化新规,不少基金子公司都在寻找各自的切入点。据悉,目前不少基金子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小贷资产、券商两融资产两大板块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那么,和通道业务相比,资产证券化这一新战场能否再次让基金子公司赚个盆满钵满?

事实上,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范围很广,可实施的标的资产类型也纷繁复杂。根据国外经验,标的资产可能在信贷资产、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租赁资产和基础建设等资产中诞生。现在国内比较多的是信贷资产和汽车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且大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而基金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发力通道业务的同时,也做了不少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尝试,小贷资产、融资租赁、保障房项目等资产证券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时冒出。

从以往的试点来看,非银行系的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较早试水了小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万家共赢总经理伏爱国认为,“以小贷资产、券商两融资产、融资租赁资产为主的资产证券化是公司今年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降低房地产业务比重。”

“相较之下,小贷资产、券商两融以及融资租赁三块业务最容易切入,容易进行业务判断,也比较好操作。”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券商两融资产应该是目前券商手中最好的资产,因为其标的物是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考虑到目前二级市场转暖,不仅变现能力强,且券商这块的风控也强。”

的确,从目前来看,券商两融资产这块业务已经做得很大,对券商两融资产进行再融资,实际上就是券商作为债权方进行再融资的一个过程。

同时,鉴于基金子公司的相关人才配备主要来自对券商的“挖角”,未来基金子公司在券商两融和小贷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而由于各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储备力度不一,各自的发展策略则会有所不同。

盈利与否要看资产质量

目前存在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债务往往以三种形式体现,包括应收账款、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而适合证券化的供应链产品主要为应收账款。

然而,基金子公司对行业应收账款的特性了解并不够,国内信用环境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该业务操作难度获将比较大。

同时,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这一块,如果能监控业务的现金流,还款能力就会有足够的保障。因此,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能够找到一家资质好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但是,谈何容易?

事实上,如今最好的基础资产就是银行的信贷资产。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7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类贷款总额83万亿元。即使拿出其中一小部分出来做资产证券化,这块蛋糕也很大。可惜这些项目非银行系子公司很难拿到,而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则是倚靠股东优势,在银行存款资产证券化、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已有所拓展。

融资问题难的同时,收益方面也待考究。一般来说,对于单一资产证券化项目,基金子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管理费。

据了解,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有不少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特别是在产品交易结构的设计、信托制度的运用、模型构建、风险控制等方面。其中,资产证券化的收费主要是看交易对手和基础资产的质量,差异性很大,一般的管理费率也就在1%-2%。但由于10亿元的大额项目很难找到,所以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收入,还是要靠规模,也就是通过跑量来获取较高的回报,而目前通道业务的管理费是在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八。

同时,作为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大方向,至于单笔资产证券化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空间,这就要看具体做法。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做法,仅仅提供一个通道,那么费率就很低,意义不大;如果既要找资产,又要做方案,还要负责销售,对资产进行了实质性管理,那么费率自然要高很多。而且,由于每笔业务的收费也不一样,盈利与否,还是要看资产的质量以及操作的难易程度。

对我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思考 篇12

2002年5月1日, 我国证券市场对佣金制度进行了市场化方向改革, 改固定佣金为最高上限向下浮动制度。自此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逐年下降, 尤其是近两年。根据协会最新公布的2011年证券公司经营数据, 我们可以估算出券商行业目前的平均佣金率为0.635‰, 与2010年相比, 下降幅度达到51%。而一般认为券商的保本佣金率也应在0.3‰的水平。券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压缩了自己的利润, 长此下去, 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为了终止这种低层次的竞争, 提升证券机构服务水平, 证监会于2011年1月1日颁布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 鼓励券商开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 并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定义为证券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 按照约定向投资者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 辅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并直接或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积极作用

1. 投资顾问业务将对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起到积极作用

与普通投资者自主投资相比, 由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咨询可提高投资成绩。投资顾问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有诸多优势。首先, 投资顾问具有信息优势。投资顾问会时刻关注国际、国内、行业及具体公司的发展动向, 会比普通投资者更早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其次, 投资顾问具有专业优势, 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准确的解读。《暂行规定》规定, 投资顾问必须具有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该资格的取得要求申请人必须对投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通过相关课程考试, 并具有2年以上从业经验。再次, 投资顾问具有强大的券商后台研究支持。券商的研究部门会对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动向、具体公司经营情况进行调研, 并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传递给投资顾问。

2.投资顾问业务可以抑制券商之间的过度价格竞争, 提高竞争水平

我国近年券商佣金大战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 各个券商提供的都主要是通道服务。根据豪泰林模型的结论, 同质产品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均衡价格等于企业产品的边际成本, 如果增加产品的差异, 企业就可取得一定的市场势力, 提高产品价格至边际成本之上。券商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后, 由于投资顾问本身服务能力及券商后台支持的差异, 就可借服务的高质量提高佣金率。比如国信证券泰然九路营业部是最早一批推出该业务的机构, 该部投资顾问众多, 部分投资顾问能力非凡, 在时下收取的佣金就接近上限。券商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后, 必然会本着专业化原则, 积极培育有市场影响力的投资顾问, 以专业咨询、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快速的信息争取客户, 培养核心竞争力。如果投资顾问业务得到全面开展, 经纪业务成功转型, 那么券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将转变为服务方面的竞争, 这将是我国证券业的一次飞跃。

3.投资顾问业务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对资源进行配置, 但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证券价格的引导。证券价格高, 企业筹资能力就强;反之就低。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公司投资者对其预期收益高, 买入者众, 价格就高;经营差、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投资者预期收益低, 买入者寡, 价格就低。但这一机制的良好发挥有赖于投资者的辨别能力。对大多投资者而言, 由于专业、信息劣势, 基本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作出理性判断, 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有很大随机性。这就导致市场上各个证券的价格相差不大, 公司的良莠不能从证券价格上体现, 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必然不能很好发挥。引入投资顾问后, 由于投资顾问对各个投资品种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普通投资者, 由其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普通投资者的劣势, 引导资金流入优质公司, 流出劣质公司。如此, 优质公司的证券价格得到提升, 劣质公司的证券价格下降, 公司的优劣从价格上得到了体现, 资源配置效率就得以提高。

我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投资顾问人才不足

投资顾问业务积极作用的发挥, 有赖于投资顾问的专业水平。投资顾问必须具有相应的服务能力, 否则, 即使券商设立了相应岗位, 也只能是摆设。现阶段大多券商处于经纪业务转型阶段, 投资顾问人才还很缺乏。截至去年8月, 我国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只有11619名, 据估计, 市场上的人才缺口超过万名。而且目前有大量的投资顾问并不适合担任该职务, 因为其中有许多来源于客户经理或经纪人, 这一群体距离专业的投资顾问要求还有相当距离。现在新建的服务队伍, 短期内也尚未看到成效, 毕竟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2. 投资顾问角色定位不当

事实上, 目前开展投资顾问业务的部分券商仍未充分认识到该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对投资顾问进行定岗时, 不少营业部仍将其归在与经纪人和客户经理类似的营销岗位, 而对其咨询服务的一面不重视。从对投资顾问进行培训的内容看, 目前部分券商并不强调专业性指导, 而主要是进行营销技巧培训。虽然营销也是投资顾问的职责, 但投资顾问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对客户的专业性指导。角色的不当定位造成不少营业部的投资顾问变为客服、营销人员的综合体, 难以在深层次的服务上体现其应有职能。

3.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不成熟

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缺乏长期投资理念, 快速致富心理严重, 在短期利益驱使下, 大多只要求投资顾问推荐个股和短期目标价, 甚至要求提供“内幕消息”, 而不关心建议的依据和求证过程。这种情况下, 部分证券投资顾问可能会迎合客户的畸形需求而失去专业水准, 投资结果可想而知。而一旦出现亏损, 投资者又往往把责任推在投资顾问身上而退签。另外, 由于市场的复杂性, 投资顾问也不可能十分准确地预测股价走势, 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偏差甚至指导客户操作时出现大的失误, 不成熟的投资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点, 这也是一部分投资者退签的原因。

4. 投资顾问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缺乏投资者利益保护措施

成熟资本市场明确规定了投资顾问的法律责任, 有着涉及司法机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等在内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如美国法律规定了违法投资顾问的最高刑期;英国将因投资顾问的错误投资建议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纳入投资者保护计划的补偿范围。而我国还没有在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对投资顾问民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仅在《暂行规定》中第33条对其行政、刑事责任作了简单规定。投资顾问协议也一般是由券商提供的格式合同, 必然各项条款都偏向于券商, 也不会明确体现出投资顾问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这就使得投资者在接受服务中受到伤害时, 很难得到赔偿, 利益得不到保护。

5.券商对客户的服务需求认识不清晰

在券商开展投资顾问业务过程中, 往往仅看到外在形式, 对其实质理解还很肤浅。在展业过程中先期并没有对客户需求进行甄别, 面向所有客户进行营销, 甚至以低佣金吸引客户试用。事实上, 市场上投资者众多, 但对投资顾问产品并不是都有需求。有得投资者需要咨询建议, 依托投资顾问进行投资;有的投资者则自主投资, 仅需要通道与资讯服务, 配备客户经理便行;有的投资者则将投资决策全权交给专业投资团队。全面营销的结果是事倍功半, 签约客户不多, 即便以低佣金吸引到客户最终也会出现高退签率。

对我国开展投资顾问业务的建议

1.加紧投资顾问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 券商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大投入, 组建培训讲师, 或者委托优秀的专门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美国, 合格的投资顾问需要培养1至2年以上。以美林证券为例, 该公司每年都会招收相当数量的新人进行培训, 培训期为3年。在培训内容上, 要从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其次, 要建立投资顾问的职级评定、晋级及淘汰制度, 使投资顾问在执业过程中仍不断加强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最后, 券商要注重规划投资顾问的长期职业生涯, 使其感到职业的持续性、安全感和发展方向多元, 稳定投资顾问团队。

2.对投资顾问进行准确定位

券商要充分认识到, 投资顾问的真正价值在其服务性。如果大家仍然把投资顾问定位于营销岗位, 那投资顾问和客户经理、经纪人就没有区别了, 服务得不到提升, 差异化无法形成, 价格战就仍会持续。因此, 在投资顾问在展业过程中, 券商不能将其视为“拉客”工具, 而应该将营销工作主要交给客户经理和经纪人, 让他们去管营销, 提升增量, 而让投资顾问主要去做后续服务, 管存量, 巩固客户, 让两者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如此, 券商在整个价值链上都会体现出专业水准, 有助于公司的品牌形成。

3.要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

投资顾问在展业过程中还要肩负起投资者教育职能。首先, 要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要让投资者明白投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在于坚持。其次, 要向投资者充分揭示证券市场的风险性。要让投资者认识到由于证券价格的波动特性和分析的局限性, 投资顾问的分析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在提供投资建议或具体投资产品时, 也要详细向投资者说明其风险所在及理由。最后, 要让投资者自主决策。要让投资者认识到投资顾问仅是提供建议, 决策权依然在投资者手中, 损益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4. 加强投资顾问业的监管, 保护投资者利益

首先, 要从法律层面进行监管。要尽快制订与投资顾问业务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条款, 确保投资者受到侵害时能提起赔偿诉讼。要完善相关案件的诉讼制度, 提高司法效率, 降低投资者司法保护成本。其次, 证监会要继续完善《暂行规定》, 做好日常监督和接受投诉工作, 对券商在开展投资顾问业务中发现的问题, 要根据情节作出相应处罚。再次, 协会也要作好自律管理, 对会员做好教育工作, 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最后, 为弥补投资者的损失, 可要求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券商提取风险准备金, 或扩大投资者保护基金的保护范围, 将投资者的损失纳入其中。

5. 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对客户群进行细分

首先券商要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 比如客户的资金量、交易频度、交易方式、获取资讯方式、证券知识层次、风险承受能力、资产配置特征、盈利能力、客户在某券商的生命周期阶段等, 然后基于这些信息把所有客户细分为多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客户群体, 再认真分析每个客户群的需求特征, 最后得出容易接受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群, 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推广。客户细分是实现差异化服务、稳步推进投资顾问工作的重要保障, 可以提高投资顾问业务的签约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券商恶性价格战背景下推出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 其将对投资者、券商乃至整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 该业务推出后的实践并不顺利, 对此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顾问,思考

参考文献

[1]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2011年券商平均佣金率为0.635‰[J/OL].证券时报网, 2012-1-16.

[2]李思.投资顾问人才缺口超万名[N].上海金融报, 2011-8-9.

[3]林锐.福建辖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研究[J].福建金融, 2011 (10) .

上一篇:煤矿隐患下一篇:录播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