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相关行为(共9篇)
吸烟相关行为 篇1
吸烟、饮酒不仅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危害很大,也是许多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基础。吸烟年龄越小,患肺癌、尼古丁依赖症的危险性越大;而饮酒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因酒后滋事的青少年犯罪率在不断上升。初中阶段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为了解海淀区初中学生吸烟、饮酒的现状,为今后开展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8年3月开展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分层抽取海淀区8所中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7个班的学生1 788名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到1 77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16%。其中男生927名,女生846名;平均年龄(13.62±1.08)岁。
1.2 方法
调查问卷经过预试验和专家修改认定;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员入班调查,班主任回避,讲明填表要求,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采用匿名问卷调查;问卷收回后统一审核,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吸烟相关行为
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6.3%,6.5%的学生首次吸烟年龄≤13岁。过去30 d里,有5.5%的学生吸烟,其中有12名(0.7%)学生每天吸烟超过5支;54.7%的学生过去7 d里“被动吸烟”(指在同一房间或同一交通工具里,有人在其面前吸烟)。男生各项吸烟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每项问题回答人数均有缺失,()内数字为百分率/%。
第一次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占39.9%),其次为心情不好(20.5%)和同伴递烟(10.8%)。获得香烟的首要途径是商店(占39.8%),其次是问别人要的(16.7%)和偷偷拿的(9.3%)。对于香烟的易得性,92.8%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人不卖给我”,只有7.2%的学生回答“不卖给我”或“还劝我不要吸烟”。
2.2 吸烟的影响因素 见表2。
将性别、年级等11种可能影响因素与过去30 d吸烟行为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3.743,P<0.01)、年级(χ2=9.197,P<0.05)、母亲文化程度(χ2=37.073,P<0.01)、父亲职业(χ2=15.849,P<0.01)、家庭类型(χ2=6.207,P<0.05)、学习成绩(χ2=40.059,P<0.01)、自杀意念或行为(χ2=19.081,P<0.01)、离家出走意念或行为(χ2=45.707,P<0.01)、饮酒(χ2=124.894,P<0.01)、网络成瘾(χ2=56.048,P<0.01)都是吸烟的影响因素,而是否为住宿生(χ2=0.784,P>0.05)对吸烟无影响。以过去30 d里吸烟为应变量(0=否,1=是),以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运用Backward法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学习成绩不好、有离家出走意念或行为、饮酒、网络成瘾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是吸烟的保护因素。
2.3 饮酒相关行为
56.4%的学生尝试过饮酒,43.7%的学生首次饮酒年龄≤13岁,27.8%的学生过去30 d里饮酒,7.7%的学生过去30 d里一次饮酒≥5杯(1杯酒相当于0.5瓶或1听啤酒,一小盅白酒,1玻璃杯葡萄酒或黄酒),8.6%的学生过去12个月里曾经醉酒。不同性别学生饮酒行为比较发现,男生各项饮酒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被调查学生喝酒的最主要原因是“陪家人/朋友喝”占42.8%,其次是因为“高兴”或“心情不好”(各占11%左右)。
注:每项问题回答人数均有缺失,()内数字为百分率/%。
2.4 饮酒的影响因素
将性别、年级等11种可能影响因素与过去30 d饮酒行为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7.610,P<0.01)、年级(χ2=31.133,P<0.01)、父亲职业(χ2=7.849,P<0.01)、家庭类型(χ2=8.024,P<0.01)、学习成绩(χ2=23.030,P<0.01)、自杀意念或行为(χ2=22.697,P<0.01)、离家出走意念或行为(χ2=61.378,P<0.01)、吸烟(χ2=124.894,P<0.01)、网络成瘾(χ2=14.395,P<0.01)都是饮酒的影响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χ2=5.683,P>0.05)、是否为住宿生(χ2=0.490,P>0.05)对饮酒无影响。以过去30 d里饮酒为应变量(0=否,1=是),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运用Backward法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高年级、学习成绩不好、有离家出走意念或行为、吸烟是饮酒行为的危险因素(表4)。
3 讨论
吸烟是导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成年期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目前约有3.2亿烟民,大多数吸烟者的“烟龄”始于青少年时期,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戒烟的可能性越小,越易成为重度吸烟者[1],发生成年期慢性病的危险性越高。调查显示,海淀区初中生过去30 d吸烟率(5.5%)与广州初中生吸烟率相似(5.83%)[2],低于上海、新疆城市初中生调查结果(分别为6.9%,24.7%)[3,4],也低于中国城市青少年吸烟调查结果(13.3%)[5];尝试吸烟率(16.3%)低于广州初中生调查结果(20.4%)[6]。这可能与近年来海淀区开展的“清新校园、无烟行动”等一系列无烟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有关。有研究也显示,将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应用于青少年控烟可行有效[7]。尽管中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任何经营场所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但本调查中92.8%的学生没有遇到因年龄小而买不到烟的情况,而过去7 d里就有50%以上的学生被动吸烟,因此,要进一步降低青少年吸烟率,不仅要在学校坚持开展控烟宣教,家庭、社会也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无烟环境,政府应加强烟草管理,杜绝向青少年售烟现象。从吸烟影响因素来看,男学生、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学习成绩不好、有饮酒或网络成瘾行为的学生是干预的重点人群。
调查发现海淀区初中生饮酒率较高,尝试饮酒率(56.4%)、过去30 d饮酒率(27.8%)均高于中国4城市初中生调查结果(分别为36.5%和14.4%)[8]。青少年正处于孩童时期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之中,对酒精的作用更敏感,饮酒过量更易导致肝脏等器官功能损害,此外,饮酒青少年较非饮酒者更易发生烟草使用、其他药物滥用行为和危险性行为,酒精使用问题还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育[8],因此,青少年不应饮酒。今后应加强青少年饮酒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尤其是从家庭着手。本次调查发现学生饮酒主要原因是“陪家人/朋友喝”。有研究也显示,父母对子女饮酒持无所谓或赞成态度的,孩子饮酒可能性分别是持反对态度的3.7倍和5.2倍[9]。所以要让家长认识到青少年饮酒的危害,与学校携手搞好青少年禁酒工作。从饮酒的影响因素来看,男生、高年级、学习成绩不好、有吸烟行为的学生是干预的重点人群。
参考文献
[1]CHEN J,MILLAR WJ.Age of smoking initiation:Implications forquitting.Health Rep,1998,9(4):39-46.
[2]汪保国,陈思东,朱顺贤,等.广州市中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51-453.
[3]李新建,徐继英,姚海宏.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现状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8,24(9):672-674.
[4]阿斯亚.阿西木,米娜瓦尔.安尼瓦尔,葩丽泽,等.新疆3城市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25-326.
[5]星一,季成叶,陈天骄,等.中国城市青少年学生吸烟流行现状.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54-158.
[6]文孝忠,陈维清,卢次勇,等.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吸烟行为特点的调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60-63.
[7]文孝忠,陈维清,梁彩花,等.健康促进学校初中生控制吸烟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782-784.
[8]钱玲,易厚广,田本淳,等.中国四城市13~15岁初中生酒精和其他药物滥用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83-487.
[9]胡桃,钱玲,侯培森.国内外青少年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42-145.
吸烟相关行为 篇2
你到那最初最最?马娅楠马佑。于败之地然而!忌与鱼肉同食则?的音乐大都指子?梢抽发期,方门面鹿晗。题食:十五颊车师子相?黑的树干,关系到气息的!吃饿死你晚餐。词尾的段假变该?市自旅游希望!律也好听一下!节快乐依,把自己的感加!事突出格我要!舆向:孩向孩时孩给孩?还更优惠马上路?好文章利件。整理了下,吃半条命三次。
至造畸胎,欠定跟一,个进一步,群欢迎加花。小好小县城适合?我只种树,动漫兔侠传奇!反应反应条。强签一定要。侠传五;炼身才保,食餐每个的质。
然一部分冲向鼻?去里面一,讨论高;要忽略花,子跳舞分开旅!故俗:几年的;代黑暗朝廷腐败?侄铁树开华见!一年只;的祝福语宜过!与年龄同适应。
新一个新群新!试涉:天像颁典礼。方法三缩小字!太阳光照着的雨?得好听就好听!增盛佳兰培文鸿?练习加长,后还面对很。内的一种声语!感动都很,力也所同一般。
术哪些为做。厅壁今来尚。婴井:天过去了,越好跪异动之!的绿那;动画茶的,温低于后均应!丈夫的深切思倾?焊话山兰,火苗格格,一天餐可食过。
这你却感动过!台折:高为以及造疸!代理铂;言最理想的况海?北打井集强大的?管小:未曾听厌,中夏令新,育福:到他们弹琴唱歌?于饱像楼上的。
朋友我参考一!道冰比;炸分钟捞出。帽沿高升鲤。菌然后;边右边的还。中心好吃,宗破窦建德。到化验;器一的准它。绿蔬菜豆类。说分饱即可晚。
划签证留学计划?之触瘟;要粥夏;天傲马踏马。牛队西雅超音速?很找海南,物太太容易。望留:得对的;至懂得去取。染胎儿在宫。餐食粗纤维食。
实际发生,果学理那就离你?德饭后逛王井!间越长;戏失去乐趣的!养低酒度的独!挡住炽热,出的儿科军事贸?夏后:带的中部深。鲁迅杂;油腻最好要在。
一格事而且放着?孕吐出现的。欢的面包,我口语;佑新歌无双谱!让们来观赏自!了聂文可今天!了圣:宜万事亨通。造梦西游,所列举;晚间加餐睡前。
备要符石,个十字象象粪叉?晚云:天以后粤语林!望这个世间真!发我胜感加分哦?位置地关于香港?那些憧憬在刻的?的红颜狠,兰统治时称。短袄子;两小时要吃东。
取暖水;给朋:非常感红,身触的的对。具要补面的。于领悟练唱就!我想和东软集毁?翔参:朱家裕灵岩寺!次移植活,万的敌时候我受?西除了对保持。
吸烟相关行为 篇3
关键词:吸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者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8. 1% ,现在吸烟者总数为3. 01亿[1]。目前我国因使用烟草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00万,预计到2030年烟草导致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到2050年将超过300万[2]。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形成烟草依赖的关键时期[3],现今我国青少年吸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吸烟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行为之一[5],而教师对青少年吸烟具有重要影响[6,7]。为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开展控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笔者对深圳市教师进行了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深圳市10所中学,于2012年9—11月对10所中学所有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 2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119份,回收率为89. 52% 。其中男性479名 ( 42. 81% ) ,女性640名 ( 57. 19% ) ,男女比例为0. 75∶ 1; ; 年龄21 ~ 63岁, 平均年龄为( 35. 40 ± 8. 37) 岁。
1. 2方法采用自填调查问卷方式对所选学校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吸烟情况、控烟相关教学活动、知识和态度以及人口学信息4个部分。现在吸烟者是指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或以上,且在调查前30 d内存在吸烟行为的人。 现在吸烟率是指现在吸烟者在总人群中所占比例。 戒烟者是指过去曾经吸烟,调查时已不存在吸烟行为的人[1]。
1. 3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前,对调查员、质控员、协调员及负责人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考核达标后参与调查。质控员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现场督导,并对问卷进行清理、逻辑关系的审核及核查验收。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 Data 3. 1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SAS 9. 3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用 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教师吸烟情况在1 119名教师中,现在吸烟率为13. 23% ,其中男性为29. 85% ,女性为0. 78% ,男性吸烟率远高于女性( χ2= 255. 80,P < 0. 01 ) 。25岁以下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为7. 92% ,26 ~ 35岁为9. 42% ,36 ~ 45岁为15. 70% ,46岁以上教师 为24. 28% ,教师现在吸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χ2= 37. 13,P < 0. 01) 。不同学历教师现在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6. 67,P = 0. 15 ) 。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现在吸烟率为8. 28% ,中级为12. 63% ,高级为22. 76% ,教师职称越高吸烟率越高 ( χ2= 33. 64,P < 0. 01)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2. 2烟草知识认知情况77. 21% 的教师意识到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9. 11% 的教师认为进口烟比国产烟危害小,绝大多数的教师( 77. 39% ) 误以为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仍有30. 92% 的教师觉得过滤嘴可减低吸烟危害,16. 18% 的教师误认为低焦油、低尼古丁烟草危害小,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认知率 /% 。
2. 3对吸烟的态度81. 05% 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是不吸烟的榜样,79. 09% 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 仍有10. 28% 的教师认为不授课的学校员工可以在学校内吸烟; 82. 75% 认可教师应该主动指导学生拒绝吸烟或戒烟,90. 88% 觉得开展学生吸烟危害和预防知识技巧的教育很有必要。
2.4教师控烟相关教学活动在1119名调查者中,有48. 79% 的教师获得过烟草知识方面的教材或资料,大多数教师( 78. 73% ) 获得过预防青少年吸烟方面的教材或资料; 只有43. 16% 的教师接受过预防青少年吸烟的培训,67. 02% 的教师告诉过学生吸烟所导致的健康危害,70. 69% 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72. 03% 的学校开展过预防学生吸烟的课外活动。 见表3。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3讨论
本调查显示,深圳市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3. 23% , 其中男性为29. 85% ,女性为0. 78% 。平均吸烟率及男性吸烟率均低于2009年深圳市调查的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平均吸烟率为15. 12% ,男性吸烟率为34. 54% ,女性为0. 62% )[8]; 而女性的吸烟率有所增加,与近些年女性吸烟率呈上升趋势一致。同时,本次调查教师的吸烟率低于全国教师平均水平[9,10],也低于北京市[11]和天津市[12],说明深圳市教师吸烟率相对不高,可能与深圳市年轻教师比例较高有关。深圳市教师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杨华凤等[13]的研究结果相同。且教师职称越高吸烟率越高, 因此,应将中年中高职称男教师作为教师控烟的重点对象。教师的行为对青少年有直接影响,Wold等[14]对欧洲7个国家的研究发现,教师吸烟会使学生吸烟的概率增加0. 78 ~ 28. 25倍,特别是教师在室内抽烟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拒绝吸烟。
调查发现,深圳市教师对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有限。有77. 39% 的教师误认为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还有不少教师认为过滤烟嘴、低焦油、低尼古丁等可以降低烟草的危害,且错误率随着学历和职称的升高而增加,表明教师了解吸烟危害的一般知识,但对烟草的本质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应从一些误区入手,提高教师对吸烟危害的科学认知。
中学生吸烟不良行为检讨书 篇4
我是你的学生:xx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吸烟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吸烟的决心。
吸烟就危害自己的健康,这是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的,虽然我吸烟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太大的不适,但是我知道这种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其次,作为一个在校生而言,我的吸烟行为实在愧对于学生这个代名词,要做一个新世纪人才,从小就要严于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这种行为实为愚蠢。再次,吸烟也有害身边人的健康,对于受到过我危害的同学,我深感愧疚,而且吸烟对于学校的工作管理,也实为大不敬。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吸烟,损害健康之物也!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吸烟过量会得肺病,肺结核,还会导致死的早,每个烟盒上都会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六个大字,我这样做实在对不起亲爱的同学,亲爱的父母,还有关心我的老师,这样做实在有愧于心啊!老师严禁我抽烟之事,实乃关心我的健康,我的幸福!虽然别人说,我被管得太严,但我不这样想,我想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我的健康,我的未来,实在是我的幸福啊!人生在世,知己难逢,但一好的老师更加难求。老师要我戒烟之事,我今后一定谨记于心,一定要这句话看得比我的座右铭还重要!就算这个陋习再难改,我也要改掉,记得李嘉诚说过这样一段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为了我的未来,我一定要改掉陋习。
我知道,对于学生,不吸烟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向老师保证,我肯定不会在抽烟了。
本人做出以下保证:
1. 坚决不在学校吸烟。
2. 愿意接受同学的监督。
3. 如果有吸烟行为愿意接受学校的一切处罚包括退学。
吸烟相关行为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北京市顺义区全日制学校的在校中学生。
1.2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根据全区上报的所有全日制中学名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初中4所、高中5所。以班级为单位应用简单随机的方法, 抽取初中20个班级、高中24个班级作为被调查班级。班级一旦确定, 该班所有同学均参加调查。使用《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由调查对象匿名自填,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进行问卷审核, 调查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1.3相关指标定义
参考文献[4], 指标定义如下:尝试吸烟者指曾经尝试过吸烟, 即使只吸过一两口;现在吸烟指过去30天内至少有1天吸烟, 初始吸烟年龄即尝试吸第1支烟的实际年龄, 现在吸烟率指被调查者中现在吸烟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1.4统计方法
采用Epi Date 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 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回收问卷1 930份, 其中有效问卷1 828份, 有效率为94.7%。其中男生869人, 女生959人, 男女生比例为1∶1.1;年龄15.1±1.7岁。初中生861人 (男生423人, 女生438人) , 高中生967人 (男生446人, 女生521人) 。
2.2中学生吸烟情况
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8.1%, 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3.8%和2.9%, 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 (χ2=72.80, P<0.01) ;初中生为6.5%, 高中生9.5%, 高中生现在烟率高于初中生 (χ2=5.64, P<0.05) 。
2.3尝试吸烟情况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7.0%, 其中男女生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5.1%和19.6%, 男生尝试吸烟率高于女生 (χ2=55.57, P<0.01) ;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20.1%, 高中生33.1%, 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χ2=39.08, P<0.01) 。
2.4抽完1整支烟的年龄
在493名尝试吸烟的中学生中有305 (61.9%) 人曾经抽完1整支烟。其中154人 (50.5%) 抽完1整支烟的年龄在14岁以后, 另外有88人 (28.9%) 在10~13岁抽完1整支烟, 63人 (20.7%) 在9岁之前抽完1整支烟。
2.5尝试吸烟的原因
在493名尝试吸烟的中学生中有295人 (59.8%) 因为好奇、心情不好、感觉更像成年人、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等心理因素而尝试吸烟;有120人 (24.3%) 因为受同伴影响而尝试吸烟;另外有22人 (4.5%) 受父母或老师影响而尝试吸烟, 还有56人 (11.4%) 因为其他原因尝试吸烟, 见表1。其中初中、高中生尝试吸烟原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83, P>0.05) , 而男女生尝试吸烟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12, P<0.01) 。
2.6得到香烟的途径
从商店或小商贩处购买是学生获得香烟的最主要途径, 占73.0%。其中男女生获取香烟的途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1, P<0.01) 。男生从商店或小商贩处购买所占比例高于女生, 而偷偷拿在女生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见表2。在去商店购买香烟的学生中, 99.3%的学生回答很容易购买, 从来没有人不卖给他们。
3 讨论
烟草可以导致多种疾病, 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而吸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更加严重。调查结果显示, 2012 年顺义区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8. 1% , 略低于北京市2008 年调查结果[5]及北京市石景山区2009 年调查结果[6]; 尝试吸烟率为27. 0% , 高于北京市2008 年调查结果[5]及广东省2012 年报告结果[7]。无论是吸烟率还是尝试吸烟率, 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 与胡佩瑾等[8]的调查结果一致, 与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于我国女性吸烟行为尤其是吸烟习惯的建立仍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提示开展控烟工作时, 应着重致力于控制男生吸烟, 这是降低总人群吸烟率的关键。
尝试吸烟的中学生中, 高达60. 9% 者曾经抽完1整支烟。其中超过半数抽完1 整支烟的年龄在14 岁以后, 但也有28. 9% 的学生在10 ~ 13 岁抽完1 整支烟, 甚至有20. 7% 的学生在9 岁之前抽完1 整支烟, 提示青少年吸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学生尝试吸烟的关键时期。根据Klein等[9]的研究, 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 吸烟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 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病、脑卒中等与吸烟相关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将明显增高, 20岁前吸烟比20 岁以后吸烟的人群生存年龄平均减少2. 38 岁。所以尽早开展拒吸第1 支烟的社会控烟教育, 小学或者是初中是预防吸烟教育的重点人群[10]。通过加强青少年远离烟草的健康教育和拒烟能力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和控烟干预工作, 可有效降低青少年尝试吸烟的低龄化。
青少年的吸烟原因较复杂, 主要与心理, 社会、家庭和朋友影响等有关[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好奇、心情不好、感觉更像成年人、更能引起人们注意等心理因素是学生尝试吸烟的最主要原因, 受同伴、家长、老师的影响也占有一定比例。提示学校在开展控烟活动和设计健康教育策略时可考虑利用中学生心理因素的特点, 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提高其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控烟行动。同时加强同伴教育, 家长、老师以身作则, 尽量减少和避免因受他人影响而尝试吸烟, 促进青少年控烟行为的形成[12]。
调查结果也显示, 从商店或小商贩处购买是学生获得香烟的的最主要途径, 在曾经购买过香烟的学生中, 99. 3% 的学生回答很容易购买, 从来没有人不卖给他们。因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特别是烟草行业各卷烟配送中心、批发网点、卷烟零售商户, 要在柜台的醒目位置摆放警示牌, 切实做到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
吸烟相关行为 篇6
1 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存在情况
国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表明, 吸烟镜头在电影电视中广泛存在。对美国1996至2004年销售较好的100部电影调查发现, 1996年, 96%的电影出现了吸烟镜头, 在其中100%的R级电影 (限制级电影) 和93%的青少年级电影中出现;虽然在2004年, 这一比例在R级电影中有所降低, 但仍然达到了88%, 青少年级电影中为73%[2] ;吸烟镜头时长平均占所有电影片长的0.5%, 最高达到25%。在新西兰的电影中吸烟镜头出现比例为70%, 平均每部电影中出现3.8个吸烟镜头, 持续时间为43 s[3] 。在德国1994-2004年销售较好的398部电影中, 74%出现了吸烟镜头[4] 。
吸烟镜头不仅仅充斥在各个国家的电影之中, 在电视剧等电视节目中出现率也非常高。日本2001-2002年放映的14部电视剧, 将总共136 h 42 min的电视节目分为3 min长的片段 (共2 734个片段) , 其中有205个直接描述吸烟的镜头, 有387个镜头与吸烟相关[5] 。Rob等[6] 对2004年新西兰电视中的120个节目进行分析发现, 这些电视节目中有25%至少出现了1个吸烟镜头, 总的吸烟场景数为152个。在德国, 有研究对其四大主要电视频道15:00-24:00播出的节目进行了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395个电视节目中, 出现吸烟镜头的比例达到45%[7] 。另一项研究专门调查了1985-2004年德国流行的犯罪连续剧, 其中吸烟镜头出现比例为97%, 平均每集就有5个镜头描述吸烟[8] 。
吸烟镜头在诸多国家的影视剧节目中广泛存在, 在中国影视剧中十分泛滥。赵凤敏等[9] 对2003年2-4月收视率较高的8部电视剧和10部电影进行调查发现, 被调查的10部电影烟草镜头出现率为100%;平均每部电影出现26次, 最多一部达到111次。在接受调查的8部电视剧中烟草镜头出现的比例为77.7%, 平均每集有6个烟草镜头, 最多的一集达到14个[9] 。耳玉亮等[10] 调查了2004-2005年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出现情况, 共调查了29部电影和16部电视剧, 结果在15部电影中出现了吸烟镜头, 共计134次70.7 min;有10部电视剧出现了吸烟镜头, 共计485次628.5 min[10] 。吸烟镜头在国内流行的动画片中也屡见不鲜, 如《猫和老鼠》、《大力水手》等都出现了很多明显的吸烟镜头[11] 。可见国内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存在情况也很普遍。由于在国外许多国家电影都施行分级制度, 但是中国并没有, 这无疑加剧了青少年对吸烟镜头的暴露情况。
2 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内容分析
几乎在绝大部分的电影中, 吸烟都体现着个人魅力, 或是身份的象征。Gina等[12] 研究发现, 在电影中女性的吸烟镜头常常被用来描绘角色人物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示权力或性感、提高个人形象或自我形象、控制体重、给自己以舒适感和安全感等;而男性吸烟则往往被描绘成用吸烟来增加其男性魅力, 或刻画一个具有力量、威信或强权的角色, 增强兄弟哥们的关系, 将他们自己定位成“保护者”等。有研究发现, 美国电影中吸烟镜头正面描绘和负面描绘比例达到了11:1, 且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中无一与吸烟导致的疾病相关[13] 。澳大利亚也有研究发现, 电影中吸烟镜头被描绘成社会可以接受的比例远远高于不可接受的比例[14] 。
在电视中吸烟镜头情况与电影中相似。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308个电视镜头中, 只有1个镜头清楚地描绘了吸烟的负面影响[15] 。新西兰也有研究证实, 在电视节目中吸烟相关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对吸烟中性或者正面的描述[6] 。
由此可见, 吸烟镜头不但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影视剧中, 并且对吸烟的正面描绘远远超过了负面描绘, 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吸烟行为的公众形象, 同时掩盖了吸烟能够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事实。虽然没有研究证明影视剧创作者是有意美化吸烟, 但是吸烟镜头在荧幕中的大量正面形象不得不引起重视。
3 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人群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烟草广告[1] 。因为这些吸烟镜头贯穿在影视剧中, 使得观众降低了收看广告时的戒备心理, 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熏陶, 潜移默化地对态度和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视剧中对吸烟的正面描绘, 使得人们错误地认为吸烟是可以接受, 甚至是很好的事情[16,17,18]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待吸烟态度都将受到影响, 从而在整个社会层面为吸烟行为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美国, 每年由电影中的吸烟镜头造成的青少年吸烟者超过390 000人[1] , 这足以替代美国每年由于吸烟而导致死亡的443 000人[19] 。有研究证实, 收看电视与青少年开始吸烟有密切关系[20] 。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往往对青少年的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使得青少年认为吸烟是受社会认可的, 是非常“酷”的行为, 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而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在电影中根本感受不到[16] 。有研究发现, 虽然电影中吸烟镜头出现的频率要高于现实生活中的吸烟流行率, 但是青少年认为电影中吸烟镜头的频繁出现是对现实的一个准确反映, 由于错误地感觉到电影中反映的吸烟是很常见的行为, 且以为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流行率很高, 他们往往对这些吸烟镜头采取无所谓的态度[17] 。
随着态度的改变, 青少年的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美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 青少年吸烟镜头高暴露组吸烟的可能性是低暴露组的3倍;最高暴露组在随访结束后有17%的学生开始吸烟, 而低暴露组这一比例仅为3%;归因危险度分析之后发现, 在该队列中开始吸烟者中有52.2%是由于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所引起[21] 。另一项纵向研究发现, 青少年级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归因危险度为0.35[22] 。有研究发现, 当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是通过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电影明星来展现时, 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尤为明显[18,23] 。
在德国同样有研究发现, 流行电影中存在的吸烟镜头能够对青少年吸烟产生重大影响。在该研究中, 接受调查的5 586名学生开始吸烟的比例与电影中吸烟镜头的暴露情况呈剂量反应关系, 在按暴露率进行分组的4组调查对象中, 曾经尝试吸烟率从低剂量组到高剂量组分别为17%, 35%, 47%, 64%;而这些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也与其电影中吸烟镜头暴露情况显著相关, 现在吸烟率按剂量组从低至高分别为3%, 8%, 14%, 25%[24] 。
不仅在高收入国家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对人们吸烟行为和态度有所影响, 在收入偏低的国家也证实有同样的问题存在。在墨西哥的一项横断面调查中, 接受调查的3 876名墨西哥初中生在他们收看的电影中吸烟镜头平均暴露51.7 min;电影中吸烟镜头与这些学生的现在吸烟和过去吸烟均显著相关, 并且更加倾向于对吸烟采取支持的态度[25] 。中国也有研究注意到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是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危险因素之一[26] 。
大量研究证实, 青少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很长, 因此暴露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 美国儿童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2 h的比例为44%, 31%的土耳其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 h, 法国儿童中每天看电视的比例高达97% (平均每天3.6 h) , 37%的香港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4 h[27] 。2002年中国大陆青少年每天看电视超过2 h的比例为21.5%, 略低于上述其他国家, 但是随着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视的普及, 青少年每天看电视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27] 。有纵向研究证实, 青少年开始吸烟率与看电视的时间显著相关, 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5 h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是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2 h青少年的6倍。而每天看电视时间在4~5 h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比例是少于2 h的青少年的5.4倍。虽说没能确切证明此影响与电视剧中的吸烟镜头有关, 却间接反映出了电视剧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20] 。
因此无论在发达国家, 还是一些中低收入国家,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和态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对控烟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4 降低中国电影电视中吸烟镜头影响的措施
吸烟镜头在各国的影视剧中广泛存在, 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 对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危害进行控制。如美国等国家采用了严格的分级制度对电影进行分级, 使得青少年暴露于不适合其观看的镜头比例大大降低。然而在中国, 由于种种原因, 尚未制定严格的分级制度。因此, 如果想在中国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影响,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面是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几个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危害的措施。
4.1 对影视剧创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数量显然与创作者的意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 在影视剧中安排角色在镜头前吸烟时, 有时候是为了剧情需要, 体现主人翁的焦虑不安、桀骜不驯等心理。然而如果对创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他们就会认识到, 如果要体现角色的心理或者达到其他艺术体现的目的, 吸烟并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使他们认识到, 正面的吸烟镜头对人们吸烟行为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除此之外, 从商业角度来说, 有研究表明, 吸烟镜头的数量多少与电影的销售率并不相关, 事实上大多数电影中吸烟镜头都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都不是必须的。因为吸烟镜头的数量与电影成功与否毫无关系, 那么减少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就不会对电影在商业上造成任何损害[28] 。如果影视剧的创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些, 并且在创作阶段就有意识地避免在镜头里安排出现很多对吸烟镜头的正面描述, 那么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就能够在源头上减少。
4.2 严格审核
以宣传教育的方式从源头上降低吸烟镜头的存在情况非常重要, 然而要从根本上使影视剧创作者在拍摄作品时不再随意地对吸烟行为进行正面地刻画,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审查制度和标准。在国际上, 有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电影和电视剧的分级制度, 对于每个级别允许拍摄的内容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过去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中, 儿童吸烟镜头一直是电影分级的一个重要评判因素, 而在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 (MPAA) 规定, 所有正面的吸烟镜头将作为电影分级制度的指标之一, 含有正面描述吸烟镜头的电影都将有可能被定为更高的级别[29] 。中国实行的是电影审查制度, 然而各种标准并不明确, 虽然在《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了禁止利用电影电视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变相发布广告, 但是无论《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 还是《电影管理条例》, 都没有对吸烟镜头有任何相关的规定, 仅仅在《电影剧本 (梗概) 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中提到在电影中有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的应删减修改。但是该通知中对“过分表现吸烟”没有给出明确标准, 因此并不能对影视剧的创作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需要制定更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更明确的审查标准, 如果能够使含有过多对吸烟正面描绘镜头的影视剧通不过审核, 那么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一定会刻意避免在荧幕上安排出现很多的吸烟镜头, 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
4.3 父母限制
大量研究证实,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危害巨大;而父母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 完全有能力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危害。有研究发现, 在控制了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混杂因素之后, 父母限制观看R级电影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比例显著低于不受限制的青少年[30,31] 。这种效果在父母不吸烟的情况下尤其明显, 并且父母限制的程度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比例呈剂量反应关系:与父母从来不准观看R级电影的青少年相比, 偶尔能够看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相对危险度为4.3, 可看几次或者一直都可以看R级电影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危险度为10.0[30] 。由此可见, 父母在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危害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父母们了解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不良影响, 并且使他们认识到如果能够减少青少年对吸烟镜头的暴露, 带来的危害会大大降低。同时, 如果青少年观看到的正面吸烟镜头, 父母可以顺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扭转这些正面描写使青少年就吸烟行为产生的错误认识, 从而将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4.4 在影视剧播放之前放映一段反吸烟广告
合肥市居民吸烟行为调查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合肥市蜀山区、庐阳区的四个街道,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60份,回收问卷938份,有效问卷905份,有效率96.48%。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以街道为单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共涉及到4个部分,分别为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控烟态度及其他。
1.3 相关指标及定义
吸烟者:过去吸烟达到100支;现在吸烟者:调查时过去30天内正在吸烟的人。
1.4 统计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收集有效问卷905份,其中男性占59.78%,女性占40.22%;年龄范围为15~100岁,平均年龄34.12岁;主要以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居多,占48.07%。
2.2 吸烟情况
2.2.1 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率
调查人群吸烟率为32.04%,男性吸烟率为50.09%,女性为5.20%,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吸烟率以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为最高,吸烟率为49.28%,其次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率为46.34%,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吸烟率越来越低,大专及以上人群吸烟率最低,为20.46%。见表1。
2.2.2 吸烟的主要场所
调查的吸烟者中有78.28%的人主要吸烟场所为室内,有38.97%的吸烟者主要吸烟场所为家庭,39.31%吸烟者主要的吸烟场所为室内公共场所,仅有21.72%的吸烟者主要的吸烟场所为室外。在调查的290名吸烟者中,超过一半的吸烟者曾经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过烟。见表2。
2.3 戒烟情况及态度
在调查的吸烟者中,有54.10%的曾经戒烟三次及以上,目前有48.33%表示有戒烟打算,有51.67%吸烟者没有戒烟打算。见表3。
3 结 论
3.1 烟危害认知与吸烟呈负相关
本次调查的居民吸烟率为32.04%,男性吸烟率低于2002年全国人群男性吸烟率66.0%[4],为50.09%;女性则高于2002年全国人群女性吸烟率3.08%[4],为5.20%。这表明随着社会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相关教育,人们对于吸烟的危害有了一定认识,特别是针对男性的吸烟健康有害的宣传,男性对于吸烟危害认识不断加强,使其吸烟率有下降趋势,然而对于女性吸烟的宣传教育有所忽略,女性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因而在以后的吸烟健康教育中应加大女性吸烟危害方面的宣传,预防女性吸烟。调查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与吸烟呈负相关,提示文化程度越高,居民对于烟草的危害性了解也越多,从而对吸烟有较强的抵制。
3.2 烟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不足及合肥市控烟执行不力
本次调查的吸烟者吸烟的场所主要是室内,以家庭和室内工作单位为主,占总数78.28%,超过一半吸烟者曾在禁烟的场所吸过烟。这说明一方面合肥市吸烟人群对于主动吸烟的危害及被动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合肥市在公共场所禁烟相关法规没有严格的执行。合肥市在1996年就颁布了《合肥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11年5月卫生部也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目前合肥市到现在没有任何人或单位因为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而收到过罚单。这就导致吸烟者无所顾忌的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吸烟。而且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合肥市很多居民并不知道卫生部及合肥市颁布过相关的公共场所禁烟法规。这样让很多居民都不知道的法规,自然也很难让居民去遵守和执行。
3.3 戒烟服务可及性差,缺乏戒烟环境支持
有54.10%的吸烟者曾有过戒烟三次以上行为,说明吸烟者中多数有戒烟的意识和戒烟的行动,但是真正成功戒烟却很低。一方面是由于戒烟者缺乏戒烟相关的知识,而且难以寻求到戒烟相关医疗帮助或戒烟相关知识,戒烟者往往半途而费,另一方面缺乏环境支持,虽然戒烟成功,但我国历来把吸烟当做社交的一种手段,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遇到散烟、劝烟现象,极易导致复吸。而且吸烟者多次戒烟失败也会对他今后戒烟产生不利影响,认为自己根本就无法戒烟。
4 对策与建议
吸烟是在一定的环境诱惑情景下发生并经过长期反复强化而形成的习惯[1],而吸烟者吸烟往往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因此减少吸烟者在室内场所吸烟不仅需要依靠健康教育,还需要有相关的控烟法规严格执行起来约束吸烟者在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
4.1 加强居民烟草危害教育和控烟教育,并严格执行公共场所无烟政策
需要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对不同性别人群的需求及不同文化人群特征开展烟草危害健康教育。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借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展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教育,减少居民在家庭吸烟的现象。此外在开展烟草危害健康教育同时对居民进行禁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让居民充分了解到哪些场所属于禁烟场所,用相关法规约束吸烟者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并让非吸烟者知道自己有在公共场所有不接触二手烟危害的权利,能主动劝阻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再则还需加大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公共场所吸烟的监管的执行力度,对于属于卫生部或合肥市相关法规规定的禁烟场所,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进行抽查,对于不执行的单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惩罚措施,促使相关单位执行禁烟相关规定,避免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发生。
4.2 提高戒烟服务的可及性
英国从1999年通过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社区诊所等开展免费戒烟服务,服务开展十年帮助上百万年人成功戒烟,吸烟率从28%降到21%[5]。美国2007年治疗烟草依赖的医疗报销覆盖了41个州[6],而目前合肥市还没有一所医院开展有关戒烟的科室或是可以提供戒烟帮助的相关医院或专业医生。因此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免费的戒烟热线,或可以提供戒烟帮助的相关机构。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戒烟门诊,或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可以向烟民提供相关戒烟帮助。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7],因此可以把戒烟服务纳入到政府健康保健服务中。
4.3 吸烟的社会文化反转
社会文化反转(Denormalization)系指改变吸烟的社会规范[8]。在我国吸烟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而社会文化反转通过广泛而持久的媒体及健康教育宣传,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使人们对吸烟从错误认识走到正确认识,如认识到吸烟不是成熟的表现,也不是很酷的行为,而是严重损害自己和他人健康不文明的行为。并通过相关的禁烟法规,使人们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一种不道德、违法的行为,最终经过长期的努力,把人们对吸烟的看法从一种正常行为的社交礼仪转变为不正常的行为。社会文化反转需要媒体舆论及政府政策的长期、持久的导向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控烟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在合肥市蜀山区、庐阳区的四个街道,采用随机简单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调查问卷938份,有效问卷905份。结果:调查对象吸烟率为32.04%,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吸烟者以在室内吸烟为主,占78.28%;有48.97%的吸烟者曾有三次及以上的戒烟行为。讨论:居民对烟草危害认识不足,公共场所禁烟没有得到执行,烟民难以获得戒烟相关知识。建议:加大监管部门对公共场所执法力度,加强对居民控烟教育,进行吸烟社会文化反转,提高戒烟服务的可及性,以减少居民在室内及相关禁烟场所吸烟行为。
关键词:吸烟行为,居民,控烟,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廷忠.空有理论与实施[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91-92.
[2]David Au,MD,MS,Christoper L.The effects of smoking cessation onthe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J].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09,5,24(2):457-463.
[3]杨功焕.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国内政策的差距[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03,2(3):1-9.
[4]杨功焕,马杰民,刘娜.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5]黄堃.英戒烟服务已帮助上百万人戒烟[EB/OL].中国军网: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gjssxw/2009-09/23/content_4045983.htm,2009,09,23.
[6]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Office on Smoking and Health.TobaccoControl State highlights 2010.Atlanta[EB/OL].http://www.cdc.gov/tobacco/data_statistics/state_data/state_highlights/2010/pdfs/highlights2010.pdf.
[7]肖丹,王辰.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9):721-722.
吸烟相关行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9月—2015年3月间,在浦东新区选择2个人口结构、生活环境、经济水平等相似的社区中的吸烟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人。根据2011年浦东新区控烟流行病学调查的各年龄段的吸烟率确定研究对象年龄分布。见表1。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内容
以TPB为框架自行设计《浦东新区吸烟男性控烟知识调查问卷》。该调查表包括个人信息4题,吸烟情况9题,行为态度11题,主观规范24题,知觉行为控制7题,行为意向1题,实际行为1题,共7大部分。见图1。
1.2.2 干预方法
1.2.2. 1 针对行为态度
每月开展社区活动在干预小区宣传吸烟危害,并在小区出入口设置固定宣传栏进行宣传。
1.2.2. 2 针对主观规范
每月开展戒烟讲座等持续强化正确的控烟知识的传播;每月资料入户宣传等形式强化家庭成员对吸烟男性控制在家吸烟行为。
1.2.2. 3 针对知觉行为控制
在干预小区制定社区公约约束所在小区游烟行为;规定小区内保安和工作人员在岗不吸烟并对进出小区行人吸烟进行劝阻,通过家庭成员教育,约束其在公共场所社交吸烟。
1.2.3 资料收集方式
调查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调查员在调查前进行培训。调查问卷要求在调查员面视下填写。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质控,合格问卷统一编码后,双遍录入和质控,建立数据库。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问卷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题目赋值并进行标化,每题权重平均,计算出3个影响因素得分。将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的题目进行标化,只有当正面回答时得1分,其他选项得0分。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采用强制进入法,选入标准P≤0.05,剔除标准(P>0.1)。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应答率为100%。有效问卷200份,调查表合格率达100%。对干预组干预后,相同人群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应答率为98.50%,其中有效问卷193份,问卷合格率为96.50%。干预组年龄(49.18±13.09)岁,对照组年龄(48.81±12.9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方面的得分及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TPB模型验证
以干预前调查组与对照组和干预后调查组与对照组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为自变量,以行为意向为因变量,应用相关分析显示,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知觉行为控制与戒烟意向均呈正相关。各组三者对于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将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应用logistic回归作单因素分析发现,行为意向对实际行为均具有正面影响,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经Omnibus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2.3 干预效果
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在戒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方面得分和达标比例有显著的提高(P<0.05)。见表2。
2.3.1 干预对吸烟男性戒烟行为态度的影响
通过干预,干预组吸烟男性在戒烟行为态度方面的认知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设置吸烟区域有助于公共场所禁烟”“室内公共场所应该完全禁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支持在烟草制品上,加大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支持加大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力度”“赞同单人办公室完全禁烟”这几方面行为态度的比例提高显著(P<0.05)。
2.3.2 干预对吸烟男性戒烟主观规范的影响
通过干预,干预组吸烟男性在戒烟主观规范方面的认知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知道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饭店、酒店等餐饮机构上不能吸烟”“在中小学、幼儿园内不能吸烟”“吸烟有害健康”“每个人都有享受无烟环境的权利”这几方面主观规范的比例提高显著(P<0.05)。
注:a得分为1的人数比例。
2.3.3 干预对吸烟男性戒烟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通过干预,干预组吸烟男性在戒烟知觉行为控制方面的认知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您看到场所有人吸烟,不会掏出烟来吸烟”“不在商场内您会会到厕所或者楼梯口吸烟”“在会议室内有其他人抽烟,不会也吸烟”“不会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抽烟”“不抽游烟”这几方面知觉行为控制的比例提高显著(P<0.05)。
2.3.4 干预对吸烟男性戒烟行为意向的影响
通过干预,干预组吸烟男性在戒烟行为意向方面较对照组提高明显,“打算戒烟”人数从20%上升到40%;对照组基本没变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5 干预对吸烟男性戒烟实际行为的影响
通过干预,干预组吸烟男性在戒烟实际行为方面较对照组提高明显,“认为自己马上戒烟成功”从10%上升到26%;对照组基本没变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6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
干预后对对照组进行再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基线调查相比,对照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得分和行为意向、行为发生人数比例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健康教育活动中行为干预和改变是难点。过去国内吸烟调查和戒烟干预多数应用知信行(KAP)理论[5],但KAP理论无法解释知识到行为之间的不协调,也没有考虑到影响个人实际行为的其他内外部及环境因素等。TPB认为行为主要受到行为意向的影响,而行为意向又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因素的影响。由于该理论充分考虑了社会心理学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预测、健康相关行为执行意向等方面的研究[6],但TPB理论在国内缺乏应用的实践经验[7]。而运用该理论的健康教育实践大多着重在解释和预测相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上[8,9],而未见有将TPB应用于吸烟男性戒烟意愿干预的研究。本研究尝试TPB理论应用于吸烟男性戒烟干预,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干预策略建立在基线调查所验证的TPB模型基础之上,而干预后调查数据选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又再一次验证了TPB模型。结果提示,本次干预通过对所选取的吸烟男性影响戒烟意愿的因素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干预前后,干预组戒烟意向显著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时间段进行调查的对照组戒烟意向改变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戒烟实际行动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干预组在主观上感觉戒烟能成功显著高于对照组。验证了应用TPB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研究干预方案的组织实施以及干预后的效果评价,在今后对吸烟男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中有如下启示:(1)吸烟男性戒烟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吸烟者群体,还需要对社会、家庭以及社区等多方面进行相关宣传与教育,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吸烟男性杜绝吸烟行为的良好社会环境。(2)对于针对吸烟男性戒烟健康教育的形式,建议个人知识宣传和家庭、社会环境支持相结合,加强非吸烟者的维权意识,建立健全控烟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10]。坚持开展公共场所控烟。社交情境是我国吸烟者戒烟的最大挑战[11],在吸烟男性中应倡导独自不吸烟,不互相敬烟。
综上所述,TPB的应用使吸烟男性戒烟干预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不仅针对吸烟男性本身,更强调其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和作用,在短期的研究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有必要加强应用。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探讨计划行为理论(TPB)在吸烟男性戒烟行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为不同人群控烟干预积累经验。方法 应用TPB设计调查问卷,在生活环境、经济水平等因素相似的2个社区选取吸烟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拟定干预策略和方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组接受半年的社区控烟宣传、戒烟讲座、家庭成员督促教育、社区戒烟公约制定等基于TPB的针对性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在戒烟相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方面有明显改善,有戒烟意向者从20%提升至40%,认为自己戒烟能成功者从10%提升至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B是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干预能有效提高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尝试。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男性吸烟者,干预,行为意向,戒烟
参考文献
[1]孙玉芝,何佩穗.中国控烟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5):103-105.
[2]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 Behav Human Decision Proces,1991,50(2):179-211.
[3]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与被动吸烟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6(2):77-83.
[4]王静,杨屹,傅灵菲,等.计划行为理论概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6(4):290-301.
[5]沈婷,王明旭.亲属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KAP干预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5):528-529.
[6]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7]何仲,吴丽军,刘晓红.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范例[J].护理学杂志,2006,21(6):70-72.
[8]张群林,李树茁,伊莎贝尔·阿塔尼,等.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安全性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J].西北人口,2011,32(3):74-82.
[9]方敏,孙影.计划行为理论的概化:青少年锻炼行为的预测模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224-227.
[10]董娟,周亚东.荆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现状调查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2):94-95.
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四川省乐山市选取初、高中学校各1所,分别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个年级各随机抽取5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共1 580名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1 303份。其中男生572名,女生731名;初一学生321名,初二学生329名,高一学生370名,高二学生283名。
1.2 方法
严格按照计划行为理论对问卷编制的指导[11]及问卷编制程序,自编吸烟态度问卷、指令性规范问卷和知觉行为控制问卷,3个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6,0.89,0.7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均具有良好结构效度。同时包含示范性规范题项(“你感知到身边有多少好友在吸烟?”采用1~6点计分,从“没有”到“非常多”6个选项)、行为经验题项(你的吸烟经历,由“1.从不”、“2.尝试一次后再未吸过”、“3.偶尔”、“4.较常但不规律”、“5.规律性的每天吸”5个选项组成)以及吸烟行为意向题项(“你认为自己会在未来半年内发生吸烟行为吗?”采用1~6点计分,从“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6个选项)。
主要指标界定:不吸烟者指从未吸过一口烟;尝试吸烟者指曾经尝试吸烟,即使只吸一两口;吸烟者指除尝试吸烟者外,偶尔、经常和规律性每天吸烟的个体[1]。本研究将尝试吸烟者和吸烟者统称为有吸烟经历者,并且尝试吸烟、偶尔吸一两支、经常吸但不规律和规律性吸烟分别代表个体不同的吸烟强度。
1.3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7.0对有效数据进行曼-惠特尼U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并使用AMOS 18.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描述
在本研究样本中,不吸烟者所占比例为74.4%,尝试吸烟者为18.2%,吸烟者为7.4%。在有吸烟经历的学生中,男生占被试总数比例为16.1%,女生为9.5%;初中生为10.1%,高中生为15.6%。运用曼-惠特尼U检验考察不同吸烟强度的被试是否存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结果显示,男生吸烟强度显著高于女生(U=167 825.0,P=0.00),高中生吸烟强度显著高于初中生(U=189 021.5,P=0.00)。见表1。
2.2 各变量相关性
由表2可见,态度、指令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行为经验等变量均与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呈显著正相关。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P值均<0.01。
2.3 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的预测模型
采用AMOS最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估计。全体样本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表明模型各变量能有效预测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见表3。初、高中生样本的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模型的因素负荷不存在跨年级样本间的恒等性(△χ2=12.81,△df=4,P<0.05),需在两样本的单样本模型拟合基础上探讨初、高中生样本间的差异。如图1,2所示,行为经验是预测初、高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最重要的变量:有过吸烟经历的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更强,对吸烟行为持更为积极的态度,感知到发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压力更小,拒绝吸烟行为发生的自我控制更弱,感知到的同伴吸烟人数更多;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感知到拒绝吸烟行为发生的自我控制越弱的个体,吸烟行为意向越强;在吸烟态度方面,对吸烟行为持积极态度的个体,吸烟行为意向更强;在示范性规范方面,感知到同伴吸烟人数越多的高中生,吸烟行为意向越强,但示范性规范不能显著预测初中生吸烟行为意向;在指令性规范方面,感知到发生吸烟行为产生的社会压力越小的初中生,吸烟行为意向越强,但指令性规范不能显著预测高中生吸烟行为意向。模型所有变量可以解释64%的高中生吸烟行为意向方差和52%的初中生吸烟行为意向方差。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行为经验是预测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最重要的变量,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意向,同时可以通过态度、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产生间接影响。青少年一旦开始吸烟,对吸烟行为就会持更积极的态度,更多的寻求吸烟同伴,从而减轻吸烟带来的社会压力,导致吸烟行为的持续。说明吸烟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过吸烟经历和有吸烟行为意向的中学生对吸烟行为均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2];个体对吸烟“益处”的感知比对吸烟危害的感知更能有效预测中学生吸烟行为意向。吸烟或有吸烟行为意向的青少年往往认为吸烟的危害是一种长期的、发生在将来的行为结果,而吸烟行为带来的“益处”是能及时体验的,所以他们常常忽视吸烟导致的健康风险问题,更相信吸烟带来的身体感觉和社会结果等方面的“益处”[13]。提示青少年吸烟干预应该从改变中学生对吸烟的认知着手。一方面,应当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吸烟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同时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道德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二手烟”给他人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纠正青少年对吸烟“益处”的错误认知是关键。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无烟的家庭环境,不让孩子误认为吸烟是一种成人的标志和必要的社交手段;社会应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无烟的社会环境,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减少影视作品中明星的吸烟画面、消除香烟广告中将吸烟与成功、帅气等形象相联系的信息,避免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本研究包含了示范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2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指令性规范通过社会认可或社会期望影响个体行为,而示范性规范则通过向个体提供大多数人在特定场合下的普遍行为来影响个体行为。以往研究结果表明,示范性规范对青少年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14]。而在本研究中,示范性规范仅能显著预测高中生吸烟行为意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仅从同伴人数来测量示范性规范,而忽略了同伴吸烟的频率或程度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没能全面考察到同伴对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更加看重香烟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香烟成了个体获得他人认同、营造人际关系的重要媒介[15],所以同伴行为对高中生的影响比初中生大。相反,指令性规范仅能显著预测初中生吸烟行为意向。可能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自我概念高度发展,在自我评价上容易出现偏高的倾向,导致其行为表现上的自负[16],因而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对高中生的影响相对较小。结合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描述可得知,在初中生群体中,吸烟者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对初中生应多进行健康教育和对吸烟行为的讨论,让他们准确感知到社会和周围同伴对吸烟所持的反对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和态度;而在高中生群体中,吸烟人数已大大增加,他们更容易形成抵御社会压力的团体,所以在高中校园内应严格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