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训练设计

2024-08-16

高三作文训练设计(共9篇)

高三作文训练设计 篇1

高三物理总复习, 依据当年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通常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对各单元知识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到边到角的复习, 查漏补缺, 力争彻底扫除学生知识理解上的一切障碍复习进度要求适当慢一些细一些一定要落到实处, 知识要过手, 时间安排到3月底前结束.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第三轮:主要进行理综模拟考试及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在每一轮的复习教学中, 只有精选例题, 进行科学训练, 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精选例题要依据学生基础、高考要求来选题, 精选例题目的是要学生听懂、会做、做对、做好, 要能记住、能应用、能得分.我们精选例题的基本要求是;

一、选择基础题及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夯实学生基础

历年的高考试题其难易比例是3∶5∶2, “3”表示基础题, “5”表示中档题, “2”表示难度稍大一些的试题;要让学生明白, 基础题打底、中档题决定命运, 最后一、两题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的.因此, 我们选题的第一要求就是选择基础题、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以夯实学生基础.

以热学为例, 热学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物体的内能及变化、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其试题大多是“拼盘试题”,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 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 物体的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 悬浮在液体上的固体微粒越大, 布朗运动越明显

(D) 吸热的物体, 其内能一定增加

例2如图1, 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 设水温均匀且恒定, 筒内空气无泄漏, 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 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C) 气体在单位时间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不变

(D) 筒上外加压力F在逐渐减小

再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3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 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2所示, 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 并将与空间站在B处对接, 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航天飞机正加速飞向B处

(B) 航天飞机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

(C)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D)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再以波的问题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4如图3所示, 左图为某一列波在t=1.0s时的波动图象, 右图为x=4m处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则对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x轴正方向传播

(B) 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波速为4m/s

(D) 波速为6m/s

透彻的分析、讲解, 让学生完完全全理解, 明明白白领悟, 扎实夯实基础知识.

二、选择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的试题

近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试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 通过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不只会分析复杂的“纯物理”现象, 还要能对实际情景进行分析, 建立物理模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5农民在精选谷种时, 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 谷种和瘪谷 (空壳) 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 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 自然分开, 如图4所示.对这一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M处是谷种, N处为瘪谷

(B) 谷种质量大, 惯性大, 飞得远些

(C) 谷种和瘪谷在竖直方向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小些

例6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体重为m=50kg的小芳在一次校运会上, 最后一次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80米的高度, 成为高三组跳高冠军.忽略空气阻力, 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芳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小芳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 小芳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

(D) 起跳过程地面对小芳至少做了900J的功

例7 (2007年25题) (20分) 目前, 滑板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图5是某滑板运动员在一次表演时的一部分赛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 赛道光滑, FGI为圆弧赛道, 半径R=6.5m, C为最低点并与水平赛道BC位于同一水平面, KA、DE平台的高度都为h=1.8m, B、C、F处平滑连接.滑板a和b的质量均为m, m=5kg, 运动员质量为M, M=45kg.

表演开始, 运动员站在滑板b上, 先让滑板a从A点静止下滑, t1=0.1s后再与b板一起从A点静止下滑.滑上BC赛道后, 运动员从b板跳到同方向运动的a板上,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0.6s (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 .运动员与a板一起沿CD赛道上滑后冲出赛道, 落在EF赛道的P点, 沿赛道滑行, 经过C点时,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N=742.5N. (滑板和运动员的所有运动都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计算时滑板和运动员都看作质点, 取g=10m/s2)

(1) 滑到C点时, 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大?

(2) 运动员跳上滑板a后, 在BC赛道上与滑板a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3) 从表演开始到运动员滑至I的过程中, 系统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

该题以学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 试题从中学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 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三、选择源于教材、有利于夯实基础的改造题

“考课本”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课本作全面的到边到角的阅读, 特别关注自己以往疏忽的知识点,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课本中的著名实验, 课本中研究性学习和现代科技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8 (2007年14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 如图6所示, 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 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 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 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A)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B)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C)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D)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例9 (2007年15题教材上习题的引伸、变式和拓展) 如图7所示, 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P1和P2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 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

(A)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流等于绕P2转动时的电流

(B)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动势小于绕P2转动时的电动势

(C) 线圈绕P1和P2转动时电流的方向相同, 都是a→b→c→d

(D) 线圈绕P1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绕P2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

例10 (2007年16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 α粒子动能很大, 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 将发生β衰变

(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射线

例11 (2007年19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两种单色光a和b, a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 b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电子逸出, 则 ()

(A) 在真空中, 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在水中, a光的波长较小

(C) 在真空中, 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 在水中, b光的折射率较小

例12 (2007年22题 (1) 直接源于教材实验)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 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

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D.天平E.弹簧秤F.重垂线

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 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 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 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 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四、选择有“高考味”的试题

高考试题文字表述严密, 文字阅读量较大, 题目背景真实、可靠, 不计的现象明确说明.第二、三轮复习期间, 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 认真精选“高仿真”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综合训练, 让学生感受高考, 以求适应真正的高考.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3 (16分) 如图8所示, 在高为1.25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0.2kg和0.3kg的小球B、C, 两球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A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B球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并被反弹球从水平台上下落后落地点距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m.已知三个小球半径相同,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求:

(1) 碰后小球A的速度;

(2) 碰后小球B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例14 (19分) 在赛车场上, 为了安全起见, 在车道外围一定距离处一般都放有废旧的轮胎组成的围栏.在一次比较测试中, 将废旧轮胎改为由弹簧连接的缓冲器, 缓冲器与墙之间用轻绳束缚.如图9所示, 赛车从C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牵引力恒为F, 到达O点与缓冲器相撞 (设相撞时间极短) , 而后他们一起运动到D点速度变为零, 此时发动机恰好熄灭 (即牵引力变为零) .已知赛车与缓冲器的质量均为m, OD相距为S, CO相距4S, 赛车运动时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6, 缓冲器的底面光滑, 可无摩擦滑动, 在O点时弹簧无形变.问:

(1)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 赛车由C点开始运动到被缓冲器弹回后停止运动, 赛车克服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例15 (19分) 如图10所示, 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 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 斜面的倾角为θ=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 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 把乙物体悬在空中, 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α=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 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 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 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kg, 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例16 (20分) 如图11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空间被竖直的与纸面垂直的平面MN分隔成两部分, 左侧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1=mg/q, 右侧空间有一长为R=0.8m的轻质绝缘细绳, 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 另一端拴一个质量m2=m的不带电的正在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的小球B, 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vB=8m/s, B物体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但没有相互作用力.在MN左侧空间中有一个质量为m1=m的带正电的物体A, 电量大小为q, 在水平面上与MN平面水平间距为L时由静止释放, 恰好能和B物体在B运动到最低点处发生正碰, 并瞬间成为一个整体C, 碰后瞬间在MN的右侧空间立即加上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2=3E1.

(1) 如果L=0.2m, 求出整体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及此时绳拉力是多少?

(2) 当L满足什么条件时, 整体C可以在竖直面内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g取10m/s2)

这些计算大题具有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点, 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而设计的.

科学训练包括: (1) 审题能力的训练: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2) 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的训练; (3) 画示意图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用形象思维帮助抽象思维分析题意借助画草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展示物理过程,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 (4) 建模能力的训练; (5) 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的训练:教师课上讲的例题不宜多, 要有充分的时间做示范.要注意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如“2、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等. (6) 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平时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运算, 或者遇到繁的运算就列式不算, 致使计算能力退化, 考试中遇到较繁的计算就容易出差错, 所以在复习后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不许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7) 应试技巧的训练:先易后难, 先熟后生, 先高后低;阅读要快, 审题要慢;书写要快, 计算要慢.做到仔细审题, 把握信息, 规范答题, 稳中求快, 一次成功.

第三轮复习中理综模拟考试的选题制卷要做到: (1) 难易比例合理: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体现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 (2) 传统题与体现新课程试题的合理搭配, 特别是要多选一些体现新课程的新颖的试题. (3) 试卷结构要稳定, 试卷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要合理. (4) 注重过程、方法的考察, 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 (5) 注重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 重在检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含知识的迁移能力) 等等.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高三物理总复习中的一点做法, 总结于此:一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意在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答案:1. (A) 、 (B) 2. (C) 3. (A) 、 (B) 、 (C) 4. (B) 、 (C) 5. (A) 、 (C) 、 (D) 6. (A) 、 (C) 7.略8. (C) 9. (A) 10. (D) 11. (B) 、 (D) 12.C, F, (A) 、 (D) 13.略14.略15.略16.略

高三作文训练设计 篇2

一、导入语

清代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意”是文章的灵魂;“命意”对议论文来说,就是确立中心论点。

二、教学内容

如何确立中心论点呢?

弄清着眼点,抓住话题和材料的“神”

要立好意,首先得审准题。题目有“题眼”,材料有它的“神”。如果是比喻格式,应该清楚比喻什么;如果是一则寓言,富有什么哲理,引出的教训是什么,都必须仔细推敲,才不会跑题。例如:

1、“蚕食桑,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蚕为什么吐的是丝,而不是桑,蜂酿的是蜜而不是花呢?善于消化、吸收、改造,为我所用。这就是材料的“神”。引申开去,读书如此,“开放引进”也如此。

2、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虽自觉消瘦,也终不后悔。”索取甚少,贡献极多,而且是自觉地作出奉献,这正是鲁迅伟大人格的体现。

3、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范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话题材料只是引子,为的是引出话题。那么要审清题,只要审清话题的题干就可以了。这个话题的中心是“记忆可以移植”,但有一个前提是“假如”。这题目要写成议论文,就要从记忆移植后的影响出发,阐述记忆移植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讨论记忆移植给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后果,辩证地分析其利弊。

4、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材料是一则寓言,后面有一段提示语: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内。首先要审清题干“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若只写诚实或守信,就属偏离题意。再根据提示语和人们推崇的道德观断定,诚信的确不该抛弃。若写议论文,就必须确立这样的论点,或从正面阐明“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或联系现实从反面论述抛弃“诚信”的危害,来证明中心论点:诚信不可抛。

5、以“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当别人问起“创建一流物理学派的秘诀”时,玻尔出乎意料地回答:“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个回答体现了玻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以及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坦诚相待的人际关系--创建一流学派的必备条件(成功的秘诀)。由材料引发考生思考在生活中许多现象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是在情理之中,运用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原理剖析“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种种生活现象。

6、以“珍惜和舍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如果写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友情、爱情、荣誉、高尚的人格等,写舍弃一己之私、蝇头苟利、功名利禄等,从而阐述自己对珍惜和舍弃的看法,这样写未尝不可,但立意显得普通。如果能另辟蹊径,珍惜不该珍惜的,舍弃不该舍弃的,那这样的立意既深刻又新颖。

第二,把握侧重点,选择立论的角度。

侧重点,即作家写文章的重心,也就是选定议论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个问题或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析和论证。或全面评论,或抓住一点解剖;或正面析其重要性,或从反面析其危害性;或作纵向分析,追溯原委,或作横向比较,揭示本质。摄影家十分讲究拍摄的角度,常把角度问题看成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这对写文章是很有启发的。(这一点以后在议论文段落写作技法专题中结合范文讲)

选准联系点,和现实挂钩。

“文章合为时而著”,命题人为什么出这道题,针对什么现象,审题时应仔细斟酌。如果题目比较隐晦(比喻性的、寓言性的),则更应考虑贴切的联系点。如:

1、“诚信”话题可针对因抛弃诚信,而导致良知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等社会现象,深刻揭示抛弃诚信带来的危害。

2、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每个人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话题,题干的中心是“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必须触及心灵。这个话题写议论文就可写现实中面对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竞争与友谊,荣誉、地位等诱惑与道德良知等触及心灵的选择时,每个人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并由此引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意格调要高雅,思想要健康。

3、全国高考作文“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联系社会上有些人“重人情轻原则”“重人情轻道理”的现象,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

4、以“毁树容易种树难”为话题,什么社会现象具有“毁易种难”的特点呢?人才问题,毁人容易育人难;党风问题,破坏容易建设难;事业问题,毁业容易创业难……只要联系一点,加以阐述、分析,就可写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好文章。

5、全国高考湖南卷的作文话题是“家庭教育”,可联系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揭示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误区。

确立论点,往往有一个提炼的过程,大致有三步:一是“排列”,即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二是“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论题;三是“定向”,即对确立的论题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练习

请根据下列作文试题确立中心论点并任选一题作文。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法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吗?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不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高三作文训练设计 篇3

1、从审题入手,强化切题、扣题意识。新材料作文虽然开放度、灵活度、自由度都很大,比起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淡化了审题意识,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审题环节。事实上,从高考考场作文到平时的练习及各种检测、模拟考试作文来看,学生切偏题意乃至背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要想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稳妥地拿到基准分,就必须强化审题意识。讲评时,可挑选切题准确的高分段习作和偏题、背题的低分卷,进行对比性点评和分析,培养学生不管碰到什么材料都能准确审准题旨的能力。

2、题旨审准之后,就要着眼于强化围绕题旨确立观点、提炼中心的能力。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强调“立意自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在于观点是否鲜明或明确,中心是否突出或鲜明。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审清或审准了题意,而没有准确、恰当的立意,想获得理想的分数乃至高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讲评的第二个环节自然要针对立意是否准确进行。同样,可选取成功和失败两类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具体点评和剖析,培养学生针对各类难易不同的材料恰当、准确立意的能力。

3、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文体自选”的要求,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各显神通,这正是新材料作文最具优越性的地方,但绝不是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实际上,这类“四不像”文章在高考考场,各类大、小型模拟和检测中非常普通,原因就是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没有了文体意识。所以,第三个环节就要强化训练学生“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是什么”的能力。讲评中,可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习作加以评析、归纳,让学生准确把握议论类、记叙类、散文类乃至另类文体的典型特征,确保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

4、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还有一条就是“题目自拟”。在各次模拟月考阅卷中,常常会发现有文无题的文章,而这类作文中,扣偏题意、背离题意的情况很普遍,这与学生不重视拟题环节很大的关系。所以,作文评阅中要分类记载有典型性的“好题”和“坏题”,讲评时专点示范评析,让学生懂得“题好文一半”的道理。同时,以专题形式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拟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拟题能力的提高。

5、强化学生围绕立意打腹稿或编写提纲,围绕提纲构思成文、谋篇布局的意识。学生作文思维混乱、没有布局、杂乱无章的现象应该说是十分严重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匆忙下笔,草率成文。所以,要在限时训练中要求学生认真编写好写作提纲或打好腹稿。首先,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设计出一个靓丽的“凤头”,精彩、生动、富有引力。其次,设计好中间部分各层或各段的中心句,注明选用哪些典型材料,详略如何安排等。第三,设计好章的结尾。是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是设置悬念、促人思考,还是安排意外结局、留下余音绕梁之效……这样,就可以避免漫无边际、稀里糊涂涂抹文字的弊端,在下笔前确保成文的相对质量。

6、鉴于高考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应试型的限时作文,最后,还要着力培养几种意识。①考场意识。让学生明白,在规定时间里写不完文章就意味着考试的失败,因为未完卷在评卷中是被判为最低档的。②卷面意识。让学生明白,整洁的卷面、隽秀的工整的字迹,是作品留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特别是在网上阅卷时代,更显重要,绝不能因为时间紧而乱涂乱抹、连飞带跑、龙飞凤舞。如果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③求新求异意识。不要慌忙下笔,仓促成文。因为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新颖的选材、独特的立意、生动活泼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构思,往往能够强烈撞击评卷人的眼球,从而获得满意的分数。④修改意识。考场作文的修改,自然不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修改环节却是不可少的。因为文章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过多,过渡照应不周,语意衔接不顺等方面的问题都会给评卷者留下不良的印象而影响到最终的得分。所以,要强调学生不可偏废修改环节,哪怕考试时间只剩二、三分钟,也要进行修改。当然,修改过程中要尽量维护卷面整洁。

在高三冲刺阶段,千万不能让作文“限时”训练陷入淡化、随意的泥淖,只有扎实、有序、有效地进行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高三作文训练设计 篇4

关键词:阅读理解,主旨大意,教学设计,高三英语,课前分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 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因此高考命题也是围绕着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设计的。整体分析试卷可以发现阅读理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它旨在检验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考生还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好的语感、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阅读理解的考查形式多样, 题材广泛, 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应任务, 所以如何降低难度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学生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输入量, 能够运用基本的技巧来解决较熟悉或难度系数一般的文章。然而由于高考在篇章选择上范围很广, 有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等, 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较全面。如要求学生能理解语篇主旨大意;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断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理解;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根据所读, 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这样就需要学生平时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课外能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英语文章以储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并会灵活运用合适的技巧来应对阅读理解的各种考题。而把握文章主旨大意是解决其他题目的关键, 所以指导学生培养这方面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能够了解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 (2)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顺利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并能提高答题准确率。 (3) 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能缓解解题压力并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

4.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并推导出相关的主旨大意。

6.教学方式。以练习为主, 概括为辅;练中讲, 讲中悟的方法。

7.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Step One:Lead-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B)

A.A Childhood Dream B.A Mother’s Love

C.A Graduation Party D.A Special Birthday

Facts:my 12th birthday (got the gardenia) , (father died) my graduation, dancefelt loved (like the gardenia) , mother’s death

【设计说明】本次导入是对家庭作业的检查, 引导学生通过解剖文章的事实, 理清发展脉络并最终得出线索, 由此引出本课的教学点, 即如何抓主旨大意。

Step Two:Classifications and question forms

1.Introduce three types:标题 (Title) ;中心大意 (Main Idea) ;写作目的 (Purpose)

2.Introduce the ways of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1) 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4) Which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5) The best headline for this newspaper article is___.

(6)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7)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_____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通过三种分类和七种常见提问方式掌握辨别主旨大意题的方法以便能用合理的技巧去解决问题。

Step Three:Practice

Task 1:Kleptomania is an illness of the mind that gives a person the desire to steal.Such a person is not really a thief.They are sick and cannot help themselves.All small children act naturally and as they grow up they normally learn to control their actions.People with kleptomania for certain medical reasons have failed to develop control over their desire to take things that do not belong to them.With medical help they may become normal citizens again.They things that a kleptomaniac steals are seldom of great value.

They often give away what they have stolen or collect objects without using them.

Q: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 (B)

A.Young Thieves. B.An Unusual Illness.

C.Reasons for Stealing D.A Normal Child’s Actions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的主题句出现在开头, 帮助学生能看懂这种总—分—分 (演绎法) 模式的文章, 并提醒学生新闻报道、说明文、议论文常用此方式, 即开门见山。

Task 2:On the night of the party Merlin rolled into the room playing his violin.Everyone was astonished to see him.There was just one problem.Merlin had no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er.He rolled on and on.Suddenly he ran into a huge mirror that was hanging on the wall.Down fell the mirror, breaking to pieces.Nobody forgot Merlin’s grand entrance for a long time!

Q:What i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paragraph? (C)

A.The roller skates needed further improvement.

B.The party guests took Merlin for a fool!

C.Merlin succeeded beyond expectation.

D.Merlin got himself into trouble.

解题技巧: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常常会出现在一些标志性的提示后, 如:on the whole, as a result, in short, therefore, thus…I agree with the opinion that…;Given all these points above, I would support the idea that…;For all the reasons mentioned above, I would prefer…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主题句出现在结尾。帮助学生能看懂这种分—分—总 (归纳法) 模式的文章, 即先摆事实, 后作结论。鼓励学生尝试在阅读时寻找结尾的提示性用法以降低主旨大意的解题难度。

Task 3:In the 1930s, a lot of people in the USA were out of work.Among these people was a man named Alfred Butts.He always had an interest in word games and to fill his time he planned a game which he called“Lexico”.However, he was not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the game, so he made a number of changes to it and changed its name from“Lexico”to“Alph”and then to“Criss Cross”.He wanted to make some money from his new game but he didn’t have any real commercial (商业性的) success.

Q: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___. (C)

A.Lexico B.Three men

C.A word game D.Alfred Butts.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无主题句, 主旨大意要从整体文章中概括, 此时要特别留意文章的事实和线索。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开始的作业讲解来理解这种模式的文章, 其实在高考中是较常见并且难度是最大的。

Step Four:A brief summary of skills

干扰项:属文中某个具体事实或细节;属文中不完全的事实或细节片面推出的错误结论;属非文章事实的主观臆断。

正确答案:根据文章意思全面理解而归纳概括出来的;不能太笼统、言过其实或以偏概全。

【设计说明】在学生比较熟悉的解题技巧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归纳出做主旨大意题所需要注意的技巧, 特别是突破干扰项的影响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这种技巧解决下一步骤的两篇高考真题。这样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Step Five:More practice

Passage 1:

Handshaking, though a European practice is often seen in big cities of China.Nobody knows exactly when the practice started in Europe.It is said that long long ago in Europe when people met, they showed their unarmed (无武器的) hands to each other as a sign of goodwill.As time went on and trade in cities grew rapidly, people in cities began to clap each other’s hands to make a deal or to reach an agreement.This practice was later changed into shaking hands among friends on meeting or leaving each other.“Let’s shake (hands) on it”sometimes means agreement reached.

Do the Europeans shake hands wherever they go and with whomever they meet?No.Sometimes the Chinese abroad reach out their hands too often to be polite.It is really very impolite to give your hand when the other party, especially when it is a woman, shows little interest in shaking hands with you and when the meeting does not mean anything to him or-her.Even if, for politeness, he holds out his unwilling hand in answer to your uninvited hand, just touch it slightly-There is generally a misunderstanding (误解) among the Chinese that westerners are usually open and straightforward, while the Chinese are rather reserved (保守的) in manner.But in fact some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more reserved than some Chinese today.So it is a good idea to shake hands with a westerner only when he shows interest in further relations with you. (2005年安徽卷)

64.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______.

A.where handshaking was first practiced

B.how handshaking came about

C.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dshaking and trade

D.about the practice of handshaking both in Europe and in China

67.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ext is______.

A.to tell us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B.to offer us some important facts about handshaking

C.to introduce us to some different customs in the West

D.to give us some advice before we travel abroad

Passage 2:

1.Welcome to Banff, Canada’s first, most famous and arguably most fascinating national park.If you’ve come to ski or snowboard, we’ll see you on the slopes.Skiing is a locals’favorite too.

2.While you’re here, try othe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vailable in our mountains.Popular choices include a Banff Gondola ride up Sulphur Mountain, bathe in the natural mineral waters at the Upper Hot Spring, horse-drawn sleigh ride, drive-your-own-team dog sled excursion, and snowmobile tour to the highland (but not in the national park) .

3.We also recommend you make time to enjoy simple pleasure.After looking around Banff Ave shops, walk a couple of blocks west or south to the scenic Bow River.

4.Try ice skating on frozen Lake Louise where Ice Magic International Ice Sculpture Competition works are displayed after Jan 25.You can rent skates in Banff or at the sport shop in the Fairmont Chateau Lake Louise hotel.

5.Banff’s backcountry paths access a wilderness world of silence and matchless beauty—cross country skis and snowshoes provide the means.Banff sport shops rent equipment and clothes, or join an organized tour.Although we’ve been many times, we still find the cliffs and icefalls of our frozen canyons worth visiting.

6.Wildlife watching also creates satisfying memories.We have seen hundreds of the elk and bighorn sheep that attract visitors, yet they still arouse a sense of wonder.And the rare spotting of a cougar, wolf or woodland caribou takes our breath away.

7.See if simple pleasures work for you.Fight in the snow with your kids, walk beside a stream or climb to a high place and admire the view.

—Banff Resort Guide Editors (2009年上海高考)

71.The purpose of the writing is to______.

A.promote scenic spots in Canada

B.advertise for the sports in Banff

C.introduce tourist activities in Banff%

D.describe breathtaking views in Banff

【设计说明】该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学的解题策略按照寻找关键词、句的步骤进行实践练习, 同时也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解题策略。

tep Six:Homework

盐城市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理解A、B (特别关注56、61、62)

【设计说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课后进一步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效率。特别关注的三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提醒学生争取最高正确率。

三、教学后记

本节课是高考二轮复习中的一节阅读理解指导课, 重点是解决学生在做题时把握不住主旨大意以致对篇章的理解出现很大偏差这种问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先从三个段落出发, 引导学生在小段中迅速找寻关键词和句并顺利把握其主旨。这样的分解练习可以降低难度, 让学生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愿意继续完成下面的任务。在最后阶段高考真题的训练时, 学生已经基本能自觉运用所学的技巧来完成相关题目, 尤其是最后一篇上海市高考文章, 绝大部分学生在3分钟内就得出了正确答案。应该说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并且效果也不错。本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 对解题技巧的归纳应该先给学生一些提示或引导, 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可以节约部分时间;其次学生对于高考真题的篇章设置的难度感觉跟教师预想的不一样, 如果把上海卷的题目移至安徽卷前, 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在今后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应用到阅读理解等其他题型中, 以努力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更好地应对高考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

高三作文训练方案 篇5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训练,是高中语文老师为之殚精竭虑的事。成功的作文训练必须建立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深入了解近几年高考作文动向,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二是深入了解高考作文评卷特点,总结评卷老师给高分的带规律性的心理倾向;三是既注重基础训练,又突出重点,努力确保作文得分不低于42分。

第一阶段:局部(片断)作文训练

【写人 物】

原则:写情感丰富、个性独特的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人。

方法:要特别注意一个人的六个方面:一是一个人的相貌的最特殊的一个特征,二是最能代表一个人身份、地位、个性、修养、职业的一句话,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经常出现和保持的一个动作,四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神态(服装、眼神、表情等),五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六是一个人独有的“个性品质”或“性格表现”。典型题例:

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群像)一群正在等班车的人(群像)

聆听琵琶曲的江州司马《枫桥夜泊》中的张继

【绘 场 景】

直观、生动、形象、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是绘场景的真实内涵;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文学形象”则是其素材。其常见方法有:

(1)运用多种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

(2)运用移情、摹状、象征等表现手法,使客观景物富有灵性。

(3)抓住人物、物象瞬间的变形、变态、变色、变情,强化场景描写,增加场景的视觉冲击力。

原则:一是单刀直入,直接切入场景,行文应力戒大段的叙述,冗长的铺垫,二是场景应诗画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三是描写应设置生动传神的细节,使其成为文章“出彩”之处,四是描写要完整,有始有终,五是场景结尾应有包蕴性,不确定性,应留有较大空间,六是场面既要塑造好群像,又要刻画好个像。

典型题例:

课堂上精彩的一瞬福利彩票摸奖现场一瞥

阅览室内,一位同学突然闯入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

讲 道 理

“讲道理”是指将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即论证。“讲”指在议论文中,能够将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要表达出“为什么”与“怎么办”。“为什么”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一、把讲道理的过程层次化、具体化

在“横”的层面上以构筑分论点的方式来展开。所谓“横”就是指事物或观点的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只有把道理从各个方面讲深讲透,这样文章才能既理足气壮又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梯度感和厚度感就会大为增强。“讲道理”应注意两点:一是分论点必须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展开论述,二是阐述道理要有阶梯性,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先正后反,正反结合,层次分明。这样讲道理层次梯度井然。

在“纵”的层面上,阐述道理应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主体内容。所谓“纵”指的是“阶段性”“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表现形式。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两种方法要综合运用。

二、讲常理与讲哲理相结合,打造文章厚度与质感

“常理”即一般人所认同的客观现实中存在的“理”。它包括伦理、亲情、国家民族大义、朋友相处之道、做人的基本准则等。如“人要生存就要讲信用”“人活着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团结就是力量”“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人要谦虚,不骄横”等。有人轻视“常理”,实际上常理使得文章既平易近人、亲和朴实又言之凿凿,令人难以辩驳。

“哲理”是人对于自身及世界关系最深刻的解读。常见哲理:一是辩证、全面、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绝对与相对,偶然与必然的对立统一,主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二是历代先哲圣贤的观点,例如孔孟“仁政”思想,荀子“人定胜天”观点,老庄“遵道”“无为”,董仲舒“天人感应”,林则徐“睁眼看世界”。三是人文精神与普世价值观,即指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萨特、孟特斯鸠、罗兰、尼采、卢梭等人的思想,平等、自由、博爱的观念至今仍引领我们前行。四是富有时代精神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等。这些观点的引入,将使文章立论持重,自有一股凛然堂皇的“文气”,从而大大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大气感。

第二阶段:整体训练(12月到三月)

“整体训练”是规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的训练,根本原则是规范加特色,它包括思维品质训练、对话交流训练、提升文化含蕴训练、走向生活训练等形式。整体训练应与局部(片断)训练交叉进行,以期形成“滚动”效应。

一、走近生活

(一)家庭、校园、社会、网络类作文

1、激发自己的爱心

(1)用心体悟自然万物——礼赞生命,歌颂生命

(2)物我对话——用平等的视角状物或拟人

2、体察家庭生活

(1)一笑一颦总关情——亲人与自己

(2)一茶一饭也有韵——生活小景

3、感受校园生活

(1)一扇等待开启的门——走近老师

(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

4、体验社会生活

(1)咬一口梨子品味道——我眼中的网络

(2)激浊扬清——评点时事,激励大志

(二)走进自然,走进大师,走进艺术

1、亲近自然

(1)倾听大地的呼吸——人与万物

(2)一山一水也性灵——与自然环境对话

2、走进大师的心灵

(1)近其人,观其文——走进大师

(2)走进缤纷的世界——阅读名著

3、走进艺术

(1)寻觅我们的历史文化院落——走进古迹

(2)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身临画境

(三)自我,梦想,回归

(1)唱一支歌给自己——激励肯定自己

(2)倾听风铃声——学会关心他人

(3)从祖先心灵里飞来的语言——感悟神奇的文字

(4)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与武侠小说

二、走进诗意

训练量:共三十篇(每篇500-1000字)

第一种范式:对话倾诉类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

以教材中的诗歌为载体,以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为目的,以描写和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此人、此时、此景、此情”为总要求。

(二)写作要领

1、描写以“第一人称”为佳,因为这样可以尽显“对话”和“倾诉”的魅力,再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有我之境”;“第三人称”则易于表现比较散淡、空旷、疏朗、平和的意境和心态,展现“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平淡,诠释“无我之境”的空灵神韵。

2、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材料入手,以抒情主人公(诗歌形象或“我”)的内心为描摹重点。学会用“截取”“嫁接”“幻化”“错位”“联想”等方法,将现在的“我”(接受者)和历史时空中的“作者”放置于同一背景下进行“对话”,将“我”的感受和诗歌中的具体“意境”(意象)结合起来,与大师们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契合。

3、文章应遵循三个原则:题目要以诗情洋溢为要,开头要以直切场景为本,结尾应以含蕴见长。

(三)方法指津

1、以诗歌的具体意象为依托,通过对具体意象的解读,达成对文学形象与作者内心的审美观照,以洞悉其心境,体味其情感,倾诉其感受,交流其观点。如李白《越中览古》“只今惟有鹧鸪飞”中的“鹧鸪”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品味出作者所表达的物是人非及盛衰无常的沧桑感。

2、经营好“细节”是文章的关键点。“细节”是指事物局部的细微之处。即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闲作草”和“戏分茶”两个细节,将英雄的落寞与愁怀表现得意象俱足。

3、“人物心理”是描写的核心与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波澜甚至是内心细微的异动,用以展示其丰满的性格特征。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今日水犹寒”中的“寒”,我们体悟到骆宾王基于现实的深切感受而郁结难申的激愤之情。

典型题例:

池塘生春草——《山居秋暝》中的王维

一曲秋士游子的悲——《登高》中杜甫的形象

今月曾经照古人——《石头城》中的刘禹锡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做郑笺——《锦瑟》中李商隐形象描写

第二种范式:评论类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

以随笔、诗论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为指向。

(二)写作指津

1、要本着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原则,从语言、形象、技巧三方面入手,谈深谈透。

2、切入口要小,从具体诗歌或具体意象入手。

3、要做到叙议结合,按照叙述-分析-评论来行文。

典型题例:

一曲王朝季世的“黍离”悲歌——《扬州慢》反衬手法的运用

暗风吹雨入心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元稹心理剖白

“愁”字浓漫天,“苦”字方寸间——《雨霖铃》语言运用例析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书愤》中的陆游

两处闲愁: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虞美人》中李煜之再回首

第三阶段:点式训练(4月至5月)

目的:按照考场作文要求对作文中的缺失进行“个案式”矫正。训练核心是培养考场上克敌制胜的“撒手锏”。

一、常规“撒手锏”

训练的基本内容: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段精彩的文字,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巧妙的构思,好的过渡与照应。

(一)拟题训练:原则是“小”“准”“新”,有文化底蕴。

(二)梳好凤头——写好文章开头的原则

(三)结尾训练的原则

二、锻造考场作文“撒手锏”

原则:用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与阅卷老师进行“高端对话”,可以是一则题记、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段富含哲理的文字、一种新颖的结构方式等。

(一)考场作文整体结构优化

考场作文结构优化要点有两个:“通体透光”和“中通外直”。前者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后者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透彻见底。

1、设置独立在段的段首句或分论点。借鉴《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考场作文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都可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加以串联,使其成为一道红线。或用展示分论点的方法,将文章的层次呈现给阅卷老师。

2、设置主旨句。主旨或关键句应放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三个地方,从而脉络清晰,成骏马游龙之势。三处句子应独行设置,以增加对阅卷老师的视觉冲击力。

(二)考场作文的内容优化

所谓内容优化,主要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这种优化和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的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或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为之动情。

1、文章层次提升。一是指作文题材的整合、优化、改造、提升。即文章的题材来源要有大气和文化底蕴,要善于在联系自己的同时,联系社会;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引用材料多从时事政治、热点、焦点问题取材;看问题多从辩证发展的方向着眼。二是指作文的思维和内容要多从现实社会出发,将文章的内容从个人自我的层次上升到国家民族,从个人和少数群体上升到集体团体组织的层面上。

2、梳理文脉。“文脉”指文章行文的思路脉络。文脉主要表现在文章“过渡”句和“衔接”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习题训练 篇6

【关键词】生物 高考复习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驾驭知识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更需要训练。因此,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的习题训练十分重要。在习题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获取信息

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从题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常有学生抱怨题目太长,不知所云。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题目里往往蕴藏着解题的关键,只要能够获得有用信息,则答案可手到擒来。

例1、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此题所涉及的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是我们没有学习过的知识,且题目文字较多,所以不少学生感觉困难,题目读不懂。但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1、此题考察激素调节。2、题目中涉及两种激素,一种(甲状旁腺素)使血钙浓度上升,另一种(降钙素)使血钙浓度降低。即他们的关系是拮抗。至于哪种激素是哪个腺体分泌,在什么情况下发挥作用都是题目给出的无关条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将题目所给信息提取出来之后,这道看似复杂,没有学过的问题很轻松的就被解决了。所以说,读题是解题的基础,一定要灵活的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一般是先明确这道题考察的是那个专题,再看是其中的哪一知识点,然后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注重识图看表

生物高考中图、表、曲线等形式的命题是常见题型,也是学生考试中的难点。生物图表解题能力十分重要。这类题目解题关键在于三步骤(即识图、析点、明线),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所以本题应该选C。

三、注重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性的题目在高考中年年出现,但是学生在这类题目中的得分率却并不理想。《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具备一定实验与探究能力,尤其侧重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所以,实验探究性的题目作为专题的一种类型,必须强调其重要性并多加练习。

实验设计型题目涉及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渗透设计实验解决实验问题的思想,其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方法是: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原理

3、决定实验变量

4、设计实验方案(一般可以分为:分组、编号、做对照处理、再做相同处理、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基本原则,尽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为此设置实验对照(对照原则)和平行实验(等量原则)以排除无关变量,增强实验结果可信度和说服力。

下面是几道例题:

例3、 可被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是( )

解析:本题实验考查实验设计原则(对照、等量)的运用。实验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因此要设置两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还要运用等量原则。选项B错在没有设置对照,选项C没有注意等量原则,而选项D对照设置错误。故选A。

四、注重知识应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复习时应选择贴近生活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意兴盎然。例如果酒、果醋的发酵区别问题,无籽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形成的原因、植物施肥过多为何会“烧苗”、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什么是赤潮、外来物种如何入侵本地生态系统问题等等。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这些日常生活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精选练习是成功的关键

精讲精练,让学生每做一题即有所收获,避免重复劳动。选练习时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让学生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巩固知识,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能力,树立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关注基础,与偏、难、怪题说拜拜。高考题目遵循的是基础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极少出现偏、难、怪题。我们要精选练习题,避免盲目使用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正确的使用练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已复习的知识,巩固重点和难点,弥补复习的缺漏。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学生仔细做,教师认真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指出问题,解决矛盾。真正让我们付出的汗水有所收获。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篇7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现状

1. 重视练习数量,忽视有效讲评。

有的老师坚信作文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练的数量,并不十分重视讲评工作。对学生的作文,一般不做深层的分析,只是打个分,然后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讲一下,最多再下发一些优秀习作。缺乏针对性,作文的效度和信度较低。

2. 强化文化积累,淡化有效输出。

学生写作往往感觉材料枯竭,难作无米之炊。因此,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有的学生积累了厚厚几本。但在考试时,不少同学仍然不知所措。其实,正是由于光有了大量输入,而缺乏质的输出的训练,积累的内容在学生的本子上仍然是静态的,没能让它们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到了高三,光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积累,显然是不太现实而且缺乏实效的。

3. 强调文采铺陈,忽视思想意蕴。

受高考作文美文化倾向的影响,许多学生热衷于写所谓的“美文”。堆砌华丽词语,串联古诗文名句,排列文化名人,但唯缺实质性内容。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多用排比、引用等手法,平时还要求学生背诵高考范文、经典段落。写作主体的缺席,写作生活的淡化,正是当下写作教学的硬伤,也是高三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难以超越的最大瓶颈。其实再美的语言也必须有其使用的环境,忽略语境盲目地套用高考作文或时文中的优美片断,其实也只能有其形而难得其神韵。

4. 强调趋同构思,忽略个性发挥。

高三作文的复习训练更讲求其实效性,为了快速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成绩,有的老师便采用“入格”训练。比如议论文训练,教师从篇章结构上加以指导,形成写作的固定模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三段,每段用一句话作为分论点,每段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结尾用排比总结。大多数同学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但这样做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与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理想归宿是相悖的。

二、提高高三作文实效性的对策

高三作文的教学要定位于高考,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我认为,要真正提高高三作文教学的实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回归感性,表达灵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于作文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江苏高考曾有一篇作文,由开始的38分最终提到54分,何永康教授在解说其原因时说:“此文不搞满天星斗铺陈,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有要表达的观点,有要抒发的感情。一旦学生最本真的灵性得以张扬,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的显现和发挥。

前不久,我让学生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懂你》,有一篇是写父亲的,当我将这篇习作读给大家听时,不少同学潸然泪下。什么是真情,这就是。下面摘录其中的一个片断:

我常常想象你的背影:在工地啃着馒头,甚至连一杯开水也没有,晚上回来狼吞虎咽的样子;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工作,晚上不能洗澡,还要窝在车上睡的样子;胃痛时紧紧抓着身上衣服却无家人在身旁的样子;大冬天只穿一件单薄的外套,瑟瑟发抖,却咧着青紫嘴唇安慰我的样子……

父亲,我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你沉默背后无奈的心境,读懂了你的心酸苦楚,读懂了你对我的深沉的希望。是你用辛勤的汗水为我撒播五彩的灿烂;是你用无尽的希望默默伴我走过一路的风雨;是你,用坚定的信念,在异乡苦苦撑起希望的航灯,照我前行。

这样富有感情的文字,怎能不打动人?这样的情感,是真实的自然的流露,倾泻于作者的笔端,也浸透到读者的心里。

2. 呼唤思想,凸显个性。

由于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见了自我,只有素材的堆砌,而且更多地表现为对素材的演绎,根本不是自己心灵的袒露。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写作文,就会引述古人事例,写司马迁就是遭受宫刑,甘受屈辱;写苏轼就是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那么,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都拿这些名人说事,怎见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呢?

事实上,“对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保证写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生活再怎么丰富,如果它没有转化为阅读文字的丰富,就不可能在写作中诞生出闪烁个性化色彩的文字”。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做积累的时候,并不是满足于让学生摘抄优美段落词语,而是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读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仔细地品味,读到真正让自己感动了,然后再抄下来,并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想体悟,这样的文字才可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为自己所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都需学生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因此在高三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这些。

3. 分类讲评,注重实效。

由于高三时段的特殊性,在作文讲评时如果还是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学生经过高中几年的作文训练,作文可能出现了一个瓶颈,很难有新的突破。因此,不少同学都感慨,写来写去,还是老样子。那么,这样的大面积的训练和讲评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分类讲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操作程序是:每次习作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按出现的问题归类。分为几组,最后以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

比如,对于习作《懂你》,我进行了如下分组:

A组(9篇)记叙文。写读懂了父爱、母爱。有三篇情感真挚,但还有6篇属于一般化,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细节描写打动人。

B组(10篇)记叙文。写读懂了亲情、朋友的爱。但文章的表达重点不一样,有的写家人怎样关怀我,或写朋友怎样帮助我,“我”的情感表达仅在结尾时一笔交代,显得突兀,而有两篇则在构思上处理得较好。讲评重点:如何把握文章的重点。

C组(13篇)议论文。都运用了分论点组织行文,但分论点的表述和层次有待重新思考。讲评重点:如何多角度分析题意,巧拟分论点。

D组(11篇)议论化散文。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但怎样才能扣住“懂”,有的同学仅是对这类名人事迹作介绍,缺乏深度的挖掘,没有能真正做到“懂”。讲评重点:如何切准题意对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

E组(10篇)记叙或议论。这类文章中有的语言空洞,表达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将几篇语言一般的和语言较好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体悟式讨论。讲评重点: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文采。

高三作文训练的思考与实践 篇8

从2005年江苏省实施新课改开始, 我们就使用新教材。就新高考的作文而言, 从“好奇心”到“品味时尚”, 让这两年的高三学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好奇心, 这个本应伴随人一生的奇妙东西, 却让2008届的许多考生面对题目束手无措, “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题目提示语里的这段话成了当年许多考生的“救星”, 绝大多数考生就去抓这8个词, 至于“好奇心”如何就不去管它了。思维的枯竭、写法的刻板、语言的干涩暴露出当代不少高中生已经真正把作文当作“文章”来写, 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已经成了稀罕物, 与文章融合不到一块。2009年的“品味时尚”也让很多考生思维短路, “时尚”这一“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 交错杂陈”的时髦玩意儿, 让考生们无从下手。对现实生活的陌生, 对“层出不穷”的、“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如过眼烟云, 有些会沉淀为经典”的时尚的茫然, 加之阅卷评分细则这一“游戏规则”的变化, 据说让大约20%的考生作文拿了及格线以下的分数。有一位权威曾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讲过这么一句话:“要让作文的得分成为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好的本科院校的重要砝码。”这对语文老师来讲是该高兴, 还是该感到悲哀呢?

每接新一届高三学生我都很忐忑:如何让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对一道从没有看过的作文题目做到心不慌乱, 从容面对?这两年摸索下来, 我认为不能离开以下四点。

一、“一看”

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看中央电视台周六晚上的“新闻周刊”或周日晚上的“世界周刊”。让学生通过看来了解天下大事, 关注热点问题;通过看来学习电视主持人或电视评论员对时事的剖析、对国计民生问题的深度解读;通过看来补充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认识缺乏的营养。像两会召开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点话题, 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 温总理的答记者问, “3.15”中国式维权之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美日核密约曝光事件, 俄印军事70亿美元大订单的背景, 修复中美关系之旅, 人民币升值———成长的烦恼, 等等, 对于整天做题目的高三学生来说, 是一股清新的风, 是一场淋漓的雨, 让大家感到自己还真实地生活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 感到生命里还有许多比数理化公式值得关注的东西。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坚持下来, 同学们感到掌握的信息多了, 知道的东西多了, 能说一点看法的话题多了。

二、“二读”

我要求学生每周读两篇“搜狐评论”。高三学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是不争的事实。所以, 阅读两篇搜狐网评文章的筛选工作全部由我来做。从“深度阅读”到“民生评论”, 从“文化博客群”到“有此一说”, 都在我的选择范围之类, 并且每周选择两篇有参考价值的文章下载打印出来, 张贴到班级墙上。像《日本综合国力缘何高出中国五倍》、《奥巴马中国之行所学到的》、《“三鹿”案犯被处极刑的警示》、《“按分数推荐上北大”暴露的教育现实》、《钱是捐给耶鲁的, 心情是寂寞的》、《历史深处的唐德刚与钱学森》、《从奥斯卡奖看美国人“活得有尊严”》等一些文章, 非常受学生欢迎。现在只要一到周一, 文章一到班上, 同学们争相阅读, 先睹为快。一学期将推荐的文章装订成册, 放在班上大家传阅, 成了大受追捧的班级刊物。

三、“三说”

每次作文, 我都要求学生说审题思路、说结构提纲、说运用材料。高三一年, 学生复习内容多, 考试多, 时间紧, 作文训练如何展开?我的做法是:每次作文要学生思考一定时间后, 说自己审题思路的形成过程, 说自己构思文章的写作提纲, 说准备运用的写作素材。通过说, 全班同学知道自己的不足, 学到别人的长处, 以便在写作时学习借鉴, 即使一次学习到一点, 几次下来之后大多数同学也就能做到审题基本正确、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材料运用基本得当。“说”作文这在过去没有训练过, 现在实行下来效果不错。

四、“四写”

我还要求学生写自由周记、写结构提纲、写开头结尾、写片段作文。所谓写自由周记就是每周看过《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或者“搜狐网评”的相关内容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有针对性、有自己的看法, 哪怕是一事一议, 只要言之有物皆可。

所谓写结构提纲就是让学生进行审题列纲训练, 每次作文不是要求写全文, 而是要求学生编提纲 (主要侧重于议论文体的专项训练) 。

写开头结尾主要是让学生在谋篇布局的同时, 集中精力写好开头与结尾, 开头的写作重点强调以下四点:1.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揭示全文内容, 交代写作动机, 或切入正题, 使全文纲举目张, 便于下文条分缕析;2.运用修辞格 (如引用、比喻、排比等) 开篇, 营造一种氛围, 引人入胜, 然后急转直下, 切入正题。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3.抒情开篇, 拨动读者心弦, 烘托渲染气氛, 引出所叙说的人和事;4.设置疑问, 引起读者注意, 急于卒读。结尾的写作也强调四个方面:1.照应开头, 结构圆合。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 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2.篇末点题, 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 把文章推向高潮, 使意境得以升华;3.抒发情怀, 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法, 因为感情激越, 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4.蕴含哲理 (包括引用名言警句) , 发人深思。

所谓片段作文训练主要还是针对议论文段的写作训练。对于议论性文段我们是进行专项训练的, 要求学生在议论文的2、3、4几个文段学会用“段内四层论证法”。即开头用分论点统领全段, 然后用一两句话对分论点进行阐释, 接着运用论据 (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进行论证, 最后扣住分论点与前面的论据进行分析论证。议论文段的训练主要是解决学生作文中论据运用不当、分析议论空泛、段内层次不清的问题。

“四写”可为学生写好整篇文章夯实基础。

高三英语书面表达分类训练与批改 篇9

重温《中学英语高考说明》,学生需按提示条件写出80~15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要求考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英语语法和词汇,并且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看上去似乎不是很高的要求,在教和学的实践中着实让多少师生焦虑着,因为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漂亮美观的书写,甚至可以认为是智商与情商的高度结合体。所以高三复习势必全面有梯度的层层推进,力求步步过关。

大约从四月中旬开始,我从以基础与阅读为重的复习中转移到阅读写作训练中来,尤其是对写作这个重头戏,加大了空前的复习力度。首先,我与学生一同就书面表达的失分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统计。结果发现,不能正确审题的学生约占20%。他们要么看不懂材料,造成立意错误;要么游离于材料,造成主次混淆;还有的为了充字数,干脆大篇幅复制原材料,造成入题迟缓,在写论说文时,只见干条款,不见阐释,造成议论空洞。语言基本功极度欠缺的学生约占60%。他们写的作文里,单词、语法、语句错误多。其中,关于谓语的时态、语态、动词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的错误竟然占到约40%;代词、名词、冠词类的错误比例约18%;形容词、副词和其他方面错误约12%;拼写单词错误约12%,连词、介词使用不当的约10%;还有些学生书写混乱潦草,简直难以辨认,造成失分惨重。其实细看,有的文章还写得相当漂亮。无疑,这类文章在高强度的高考阅卷中,真的伤不起!分类分析统计后,学生发现短文内容所用词语和结构不难,只因畏惧而产生“一头雾水”,结果导致当时自己想不起来,写不好!他们感到只要各个击破丢分类别,要想提高书面表达的分值,也不是平常想象的“蜀

道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随即与学生一起探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步骤:(1)细审题,审出文体、基本时态、人称,做到不偏题不跑题。(2)审出所写的要点,列在草稿纸上,做到不漏掉一点主要的信息。(3)根据列出的要点,选词组句。在保证“信(忠实于原材料)、达(达意正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使用较高级语法、较复杂句型(如分词作状语、it特殊句、强调句等)和丰富多彩的句式为文章增添亮点和文采。最后连句成文,用恰当的过渡词确保全文连贯、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要不一样。对基础较差学生要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行,而且能保证在高考中拿到基本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写一些复杂句型,以增加文章亮点获得高分。

其次,分类记忆,运筹帷幄。我要求学生按照诸如环境保护、人际关系、感恩等15个话题分类强化记忆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型和优美句子。每天课前3分钟听写或默写该话题的重点词汇、词组、句子等,采取点改(重点改几个有代表性学生的默写单)、面改(前面批改)、小组互改等多种形式结合,力求落实每个话题的重点难点。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有了这些基本积累,写作时就会有话可写,不会束手无策。为了让全文锦上添花,我还要求学生按照导入、递进、因果、强调等七大类分类记忆过渡词。(附:导入:according to,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s for me;递进:besides,whats more,whats worse,furthermore,in addition to ;因果:thanks to,as a result of,due to,owing to,therefore,thus;强调:above all,indeed,surely,certainly,of course,at least,obviously ;转折或对比:however,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in spite of,whereas;列举:for one thing... and for

another;first(ly),second(ly),third(ly),finally/last but not least ;总结:in short,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brief,generally speaking,to sum up,all in all

另外,与学生一道总结和修正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高频语法和语言错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大法宝。将全班的习作分发到各个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习作中的错误,并进行分类总结,提炼应对策略。学生还编了以下口诀来帮助自己修正语法错误:谓语求完整;动词短语配对;确定词性(名前形;动后副;系后形/名);There be带后定。学生的作文纸上都印有下面这张表格,方便自己和他人对照寻病根。

病根名: 错点1 错点2

名定数:

谓求完(整):

动短配对:

定词性(名前形;动后副;系后形/名)

There be带后定:

有了上述基本功作为铺垫,我就狠抓演练各种体裁的写作。中学课文有记叙文(包括日记)、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如书信、便条、通知)等。每篇习作都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同学们写、老师批改、集体评讲、同学们再修改、推选美文背诵或默写五个步骤,力求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尽善尽美地完成每类体裁的写作,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脑中有料,笔下生花。

最后,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习惯,也成了每次写作的必修课。因而,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时刻强化学生书写质量的训练,包括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字母占位、字母大小匀称等,杜绝字母书写随意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英语句号为实心、省略号为三点等;单词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勿凑得过紧,也勿离得太远;以分明的段落整体布局全文,勿“一竿子插到底”(一篇文章只有一段);书写千万不要太靠边,整篇文章一般以10~12行为宜。真正做到了每错必纠,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在高强度的阅卷劳动中,博取阅卷老师“高抬贵手”的机会!

上一篇: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下一篇:红豆杉播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