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2024-10-08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精选12篇)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篇1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身体机能也呈现不同的状态, 进入中年以后, 人体的身体机能多数处于下降阶段。受身体机能的影响, 中老年的心理机能也不再提高, 且随着人们的年龄增加, 身体、心理机能的下降程度也不同。目前,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因此, 中老年的身心健康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健康发展。有氧舞蹈不仅对于改善促进中老年的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还可改善中老年的心理健康, 帮助调节心理情绪。同时, 中老年有氧舞蹈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众文化, 它的开展活跃了社区气氛, 丰富了文化内容, 对于群众文化的提高、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的含义

有氧舞蹈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 配合音乐的节奏而舞动的有氧运动, 它是以健美操的形式改编舞蹈动作, 但动作不像健美操那样体操化, 根据音乐伴奏的不同具有许多风格, 通过这种锻炼形式能消耗许多热量, 同时与音乐结合, 在锻炼过程中, 愉悦人们的身心。

中老年有氧舞蹈因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 舞蹈的动作一般较为简单, 节奏感没有那么强, 群众容易学习, 以音乐的为伴奏可以进行一些动作的改变, 具有集体性、自娱性。它是以集体参与、表演的形式使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欣赏, 同时增强身体的锻炼, 愉悦群众的身心。中老年有氧舞蹈的特点是空间的广阔性、人员的众多性、功能的多样性等。

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结合, 是具有社会性的文化, 参与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娱乐生活、丰富生活、热爱艺术的群众, 满足、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的内容多样, 包括广场文化、老年活动等。而中老年有氧舞蹈是以群众为基础, 以艺术性、活动性、文化性为特点, 是一种新型的群众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分支, 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性强, 具有娱乐、审美、宣传的功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众文化, 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中老年有氧舞蹈对中老年人生理的作用

(一) 对中老年人骨骼肌肉的影响

据研究分析, 人类的在30岁, 骨质达到最大值,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女性以每年1%, 男性以每年0.5%的速度减少。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随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增加。而有氧舞蹈的运动, 使中老年人活动了颈骨, 有助于关节的锻炼, 骨骼的伸展, 有助于改善人体的机能, 促进血液循环, 加快能量和物质代谢, 这样便改善了组织营养, 使更多的营养被肌肉吸收, 缓解疼痛, 疏通经络。

(二)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的呼吸系统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变化, 肺的弹性结构蜕化, 肺泡体积扩大, 减弱的呼吸肌的功能, 致使肺扩散的功能降低, 使中老年人呼吸无力。中老年人参加有氧舞蹈的锻炼, 通过有氧锻炼的进行, 加强了呼吸肌的锻炼, 有氧舞蹈的运动, 对于肺功能的减缓肺功能的下降, 可以提高肺活量, 增加呼吸肌的耐力, 这样就减缓了呼吸系统的衰退。

(三)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老年的饮食中蛋白质、高脂肪、高血糖的食物增多, 这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几年, 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况逐渐增加, 同时由于中老年人的心肌萎缩, 心脏的活动率下降, 减少了有效的循环血量, 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等病况。中老年人呼吸量的降低, 降低了血管的调节能力, 血管硬化, 容易发生脑溢血等血管障碍病症。中老年参加有氧舞蹈锻炼, 有节奏的锻炼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心脏功能, 减轻了脂肪, 增强了循环, 降低了血液黏度, 增强了心脏收缩能力, 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参加有氧舞蹈的锻炼, 强壮了骨骼, 增强了血液循环, 提高了肺活量, 这样便改善了中老年人的身体机制。有氧舞蹈增加了能量的消耗, 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 改善了神经系统, 提高了中老年人的神经机能。神经系统的改善对于中老年人的免疫力具有提高作用, 有氧呼吸的增强增加了吸氧量, 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 提高了体质。

三、中老年有氧舞蹈对中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步入中老年的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改变, 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中老年人的子女多数不在身边, 退休后一时不适应无事可做的状态, 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 例如抑郁、孤独、失助感、失落感等。心理的负面情绪容易影响中老年的心理健康, 同时产生一些身体的疾病。有氧舞蹈增加了中老年参加集体活动的途径, 为中老年的身体锻炼, 与人交流, 活跃身心提高了渠道。

中老年有氧舞蹈, 是一个集体的, 有节奏的, 具有一定快感和音乐性的运用, 中老年人参加, 使中老年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不仅可以共同锻炼, 而且增加了交流对象, 中老年人们交流讨论, 使负面的情绪可以及时的得以发泄, 舒缓了心情。同时, 中老年有氧舞蹈是一种艺术性、群众性文化, 通过舞蹈的练习可以提高中老年的艺术修养, 而艺术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 有助于中老年内心的闲定。群众性的文化, 是丰富社区生活、群众生活的一种途径, 中老年有氧舞蹈活动, 增强丰富了中老年的业余生活, 充实了中老年的生活、精神。在音乐的伴奏下, 有氧舞蹈的练习活跃了内心, 提高了情绪, 使中老年的性格开朗, 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四、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对群众文化的作用

(一) 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老年的业余生活也愈加丰富, 太极、合唱活动、书法活动等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更加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老年有氧舞蹈以舞蹈的艺术为形式, 具有集体性、多样性, 同时由于对群众的专业基础要求低, 以此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 受到群众的欢迎。中老年有氧舞蹈基于群众, 锻炼群众, 形式贴近群众, 具有更强的动态性、生命力, 对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建设性, 娱乐了群众了内心, 提升了群众的艺术性, 增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二) 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中老年有氧舞蹈参与的人员多, 对于人员、场地的没有过多限制, 这样便使有氧舞蹈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普及。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集体性质, 对于集体活动的参加, 增加了群众之间的交流, 使群众通过舞蹈活动的参加, 相互交流、学习, 从而使更多的群众融入社区活动, 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同时, 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 以音乐为伴奏, 以舞蹈为载体, 营造一种那个快乐、积极的氛围, 增强了群众对于舞蹈、音乐等艺术文化的追求, 提高了群众的艺术修养, 为社会的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中老年有氧舞蹈传播范围广、普及率高, 群众容易接触, 参与, 有助于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 从而提高整个社区、城市的形象, 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 增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

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活动的开展, 由于具有开放性、集体性, 群众的参与容易, 从而体现有助于群众能够文化的普及。在群众文化开展、建设过程中, 有氧舞蹈的开展, 音乐的节奏性强, 场地的限制少, 可以更好得吸引群众观赏。又由于有氧舞蹈的动作简单, 群众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增强了群众的学习兴趣, 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通过有氧舞蹈的练习, 培养了群众开朗、乐观性格, 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容易, 朝愉快、轻松的方向发展。

(四) 提高群众艺术思维能力

中老年有氧舞蹈以音乐为伴奏, 融入健美操、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 通过有氧舞蹈的开展, 群众的艺术修养、艺术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对于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学习, 学习容易, 学习者无需具备舞蹈基础和艺术基础。但是, 通过不断的练习, 通过领导者的引导、指导, 练习者逐渐从艺术的角度看待有氧舞蹈, 从音乐的节奏感受舞蹈的动作, 舞蹈的魅力, 进而更好的学习有氧舞蹈。中老年有氧舞蹈, 学习、参与者多为中老年, 他们的业余时间充足, 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他们将有氧舞蹈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生活方式进行, 积极、主动的学习, 参与, 这样就形成良好的氛围, 在学习舞蹈, 感受舞蹈、音乐的过程中, 提高了艺术审美水平, 增强了群众的艺术思维能力。

(五) 传承群众文化

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我国的传统舞蹈内容丰富, 种类多样, 不同的民族、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的群众舞蹈。然而, 中老年有氧舞蹈, 以音乐为伴奏, 以健美操的形式改编舞蹈动作, 吸取了时代特色, 不同的音乐伴奏可以演绎不同的舞蹈动作, 动作的随意性强, 变现形式丰富。在不同的地域, 可以融入其特色舞蹈, 以音乐的形式进行改编, 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地域, 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 是一个艺术与娱乐的结合, 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是对现代文化的发扬。

五、结语

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丰富生活的重点, 对于中老年而言, 精神文化生活尤为重要,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中老年是社区文化、群众文化开展的主体, 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老年有氧舞蹈不仅有助于中老年的身心健康, 而且具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文化活动、传承群众文化、提高群众艺术思维能力、建设和谐社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燕梅.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大众文艺, 2013 (23) .

[2]王慧霞.浅议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神州 (下旬刊) , 2012 (9) .

[3]丁晓红.舞蹈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大众文艺, 2013 (24) .

[4]陈芳.群众舞蹈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J].华章, 2014 (7) .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篇2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定期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2、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2、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3、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整改。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要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严禁在营业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4、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人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五、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篇3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时间段选择、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健身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参与动机、活动同伴等方面,对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推广和普及中老年广场健身文体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老年 广场健身 行为方式

广场是我国各种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是人们进行晨晚练的主要场所。广场健身已成为体育运动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广场健身人群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研究中老年人群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行为方式可以为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自贡市的6个广场,对在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老年广场健身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老年人參与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以在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从时间段选择、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健身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参与动机、活动同伴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健身时间段选择

调查发现,选择在广场进行晨练的人群比例仅为28.7%,远远小于选择晚练的人群,还有12.3%的调查对象选择早晚都进行健身。究其原因,未退休的中年人由于工作时间等原因无法进行晨练;大部分已退休者也会因为忙于家务或是照顾子女儿孙,只能选择晚练健身,而选择晨练或是早晚都健身的调查对象,大多都是已退休且无家务等其他负担、闲暇时间较多的老年人。

(二)年龄分布

从年龄上来看,选择在广场进行晨练健身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占晨练人数的89.6%,而选择在晚上参加广场锻炼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占晚练人数的76.6%。不难看出,高龄老人大多选择在早上参加广场健身,而中老年人多是选择晚上进行锻炼。除工作、家务等原因影响健身时间选择外,高龄老人受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认为清晨才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时间。

(三)性别比例

参加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中,整体看来女性人数要多于男性,占到63.3%。但男女性别比例因健身时间选择的不同而呈现差异,选择在早晨参加广场建身的中老年人中,男性多于女性,而选择晚练的中老年人群中男女比例悬殊,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原因是晚上广场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为健身舞蹈,而参加广场健身舞的人群绝大多数为女性。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老年男性大多倾向于选择人数较少、较为安静、外界干扰小的场所进行锻炼,而比较喧闹的广场环境不太适合他们。

(四)受教育程度

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健康概念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一样,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对健康相关知识了解较多,对自身健康很重视,很容易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但是因为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历史等原因,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参加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人群中,学历为大学或大学以上的占13.8%,高中占21.3%,初中占47.8%,小学及其他占17.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群中参加过或正在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人群占到了54.7%,正确的健康观和科学的健身常识是引领中老年参与健身的重要因素。

(五)健身项目选择

中老年人广场健身活动的项目较为丰富,健身时间选择的不同和男女性别的差异,在项目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在晨练健身活动中,中老年人大多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慢跑,快走、广场健身器材健身等项目,这些健身活动动作舒缓柔和,运动强度比较小,练习形式以单人为主;而晚练健身活动项目则相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广场健身舞蹈、广场迪斯科、交谊舞、扭秧歌、羽毛球、柔力球、太极拳、太极剑等,多以集体练习为主,且女性参与者比例较高。

(六)健身活动频度

由于闲暇时间较多,因此83.4%的中老年广场健身练习者能坚持天天进行健身活动,每次活动时间1—1.5小时。但是,调查中也发现,晨练参与者相对于晚练参与者坚持得更好,男性锻炼者较之女性坚持得更好。在女性锻炼者中,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由于工作、家务、照顾子女等原因,参与健身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特点,相对男性锻炼者来说计划性不强;50岁以上老年女性已无太多工作家庭等负担和压力,生活比较有规律,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锻炼时段比较固定,并且坚持得较好。

(七)参与健身动机

通过调查显示,中老年广场晨晚练健身参与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治疾病,运动康复;愉悦身心,消除疲劳;扩大交往,与人交流;展示自我、参加比赛等,其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占到了59.2%。由此可见,现在中老年人已经逐步改变以前单纯依靠保健品、药物、食物来增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观点。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促使中老年人积极参与广场健身的主要动机之一。

(八)活动同伴选择

在参与广场健身活动同伴选择上,男女性之间呈现显著差异。中老年男性多以个人独自进行锻炼为主,占68.7%,朋友结伴占17.2%,夫妻结伴占10.6%,其他占3.5%;而中老年女性健身同伴的选择中,朋友结伴占63.9%,夫妻结伴占20.1%,个人独自锻炼仅占8.4%。分析其原因,与男女性在锻炼时间和项目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中老年女性心理特征有关。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对在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行为方式的研究表明:晨练与晚练人群在参与人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项目选择均有较大差异;由于性别差异,中老年男女性在健身时间、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同伴选择上差异较为明显;晚练参与人数比晨练人数多,女性健身者多于男性,高龄老人和男性参与晨练较多,女性偏爱进行晚练和集体性健身活动,男性喜爱个人独自进行健身,并且相对女性坚持得更好。

(二)建议

1.城市广场与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融合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广场和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广场健身内容和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体育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广场体育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的现状。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加大广场健身宣传力度,定期为中老年人传授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和锻炼方法,提高中老年人的体育健康观和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引导更多人群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建立广场健身指导队伍,为中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帮助。文体结合,开展符合中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会操、汇演、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广场健身体育更进一步发展。

4.建立健全机制,规范广场健身站点的管理和运行,改变无人管理、松散无序的局面,避免场面混乱、噪音扰民等问题的出现,使广场体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田谆君,张捷等.城市广场休闲者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无锡市太湖广场为[J].人文地理.2009(3):49-53.

[2] 尹敏.对南京市居民晨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3.17(6):159-160.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篇4

脑卒中所致肢体偏瘫患者中有75%~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作业治疗就是通过设计及利用治疗活动(occupational)来提高残疾人在自理、工作及闲暇活动中的独立能力[1],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81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5.3±12.6)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49例,病程在2~12周。随机分成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40例和运动疗法组4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损伤类型和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功能训练(45min/d)配合生物反馈(丹麦产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电刺激(20min/d)治疗。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治疗(30min/d),作业的内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肢体的功能状况、兴趣爱好和脑卒中前经常从事的活动为主,如抓扑克牌、擦桌、餐具使用、梳洗、洗手帕、穿脱衣服、行走、上下楼梯、球类游戏、卸螺帽、写字等,由简单至复杂作业活动逐步展开。每日选取1~2个作业,在患者尚不能完成作业动作时,由治疗师控制患者的肢体,以一种较为正确的姿势和肌肉活动来助动甚至被动完成作业内容,如此进行反复训练,并逐步向主动过渡,在患者能掌握简单作业内容后逐步进行更为复杂的作业内容。平均疗程8周。

1.3 评定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2]得分,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得分。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在接受康复治疗前改良Barthel指数平均得分为(33.2±9.2)分,Fugl-Meyer平均得分为(31.3±11.2)分,运动疗法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2.7±10.1)分和(32.1±10.9)分,经检验两组间无论是Barthel指数得分还是Fugl-Meyer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康复治疗8周后,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平均得分和Fugl-Meyer平均得分分别为:(77.5±13.6)分和(72.4±12.1)分,而运动疗法组为(65.8±11.3)分和(63.7±13.4)分。两组治疗后得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但在治疗8周后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平均得分和Fugl-Meyer平均得分均高于运动治疗组,经t检验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3 讨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不仅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呈越来越年轻化趋势。年龄是一个影响脑卒中患者是否能坚持康复治疗的重要因素[4],中老年人往往比高年龄者有着更为强烈的康复意愿。

作业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和手的实用性[5],特别是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的康复治疗可能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6],加速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基于“一般的日常活动可维持及促进个人健康”这一信念,我们将手工艺、园艺、唱卡拉OK、打麻将、烹饪、为友人准备礼物、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做家务等均作为作业治疗的媒介。真正的作业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自主治疗活动,给予患者选择治疗活动的权利,可增加有意义的元素,令他们更投入地活动,更积极地寻求他们的快乐,也就能得到更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制定作业治疗计划时一定需要患者的共同参与。本文结果表明,作业治疗,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治疗能更有效的促进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黄锦文.作业治疗从寻找意义开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56-57.

[2]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33-353.

[3]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4]黄黎明,陆亮.297例脑卒中患者未能坚持系统康复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4-85.

[5]刘璇.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与ADL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45.

企业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初探 篇5

一、与时俱进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更新、提升。随着油田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老同志对文化需求更加强烈。企业党委要把做好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老年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继承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以上,并以年均3.2% 的速度增长。大庆油田虽然是1960年开始石油大会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但人口老龄化也不约而至。钻井二公司有职工4130人、离退休职工1468人、退养家属1840人,老同志占总人数的50%以上,呈现人口老龄化。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求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闲暇生活的质量。油田老年人大多过着“休息型”、“寄托型”的生活。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随着油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老年人必须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丰富多采的老年文化,来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才能使大家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完善人格,晚年生活更放异彩。

二、可行项目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

企业开展老年文化精神活动要选好载体,而办好老年大学、开展老年学研究、发挥老同志智力优势等形式,是联系文化与老年人的纽带,这些都是老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文化传播的很好载体。

(一)办好老年大学

上老年大学是老年精神知识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老年大学不仅圆老同志大学之梦,而且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趣、促进健康。企业办好老年大学要因时、因需、因人,设置课程、讲解内容。总之就是根据老同志的需求,满足老同志的愿望,使老同志老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乐。公司老年大学的学员,大部分是油田的老石油、老会战、老钻井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公司老年大学自1995年开办以来14年,先后办了医疗保健班、心理健康班、太极拳班、电脑班等十几个科目,大约有800多人参加过学习。

(二)搞好老年学研究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衰老问题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物学。我们公司老年学研究坚持为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服务,为发展老龄产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宗旨。并结合大庆油田党委老干部处开展的“孝心文化”建设活动,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大力提升公司离退休管理与服务水平。

(三)发挥好老年文化优势

老年文化的使命之一就是鼓舞老年人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生意义不懈努力。把一生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传下去,为青少年作出榜样。我们公司离退休职工在岗时为事业而努力工作,退休后继续为油田、社会、公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人生意义。

三、定期活动是企业老年精神文化发展的途径

企业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应从老年人的需要和愿望出发,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大众、落在实处。坚持小型分散与相对集中相结合,提高活动质量与改善场所相结合,坚持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做到有阵地、有项目、有内涵。

(一)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场所

要想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活动场所。没有场所都是纸上谈兵。作为企业进行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阵地,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公司党政领导关心老同志的工作动真的、来实的。尽力创造条件改善活动场所的环境。多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对退管中心进行7次扩建和修缮。目前公司离退休职工室内活动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现有象棋室等48间,有电脑8台,台球桌11张,乒乓球台14张,有门球场5座,地掷球场3个,健身器材和乐器200多件。活动场所软硬件环境在油田是一流的。

(二)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项目

要想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必须有活动项目,就是进行竞技体育比赛、举办文艺演出、组织外出游玩。没有项目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公司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时,都根据钻井单位老同志的特点,制定好每月文体比赛日程并严格执行。每年参加比赛都在上百场次、参加人员超过1000人次。并在一些项目上获得优异成绩。地掷球、门球、乒乓球、台球曾经多次获得油田、市、石油体协、省离退休系统、老年体协的冠军。

(三)开展老年精神文化活动要有内涵

开展老年文化活动要有意义、有目的、有内涵,这样才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们公司是铁人―王进喜带出的队伍,我们的老同志有很多是铁人的老战友,在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方面有着巨大优势。自2002年以来钻井二公司党委连续多年举办了“党龄五十载、生命更精彩”大型主题活动,每年“七.一”为党龄达到50周年的共产党员发去祝贺信,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目前,我们的这一做法,在大庆油田7万名离退休职工上万名老党员中推广。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篇6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及活动,是加强离退休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需要,增加了责任感、紧迫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一是在缺少文化设施的居民区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改建、扩建或增设老年活动场所。

二是让老年活动场所建成后既经济又适用,更是让老年人满意,我们采取组织退休人员代表到外地学习考察,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特色文化的方法。让代表们回来后发挥所长,各尽所能施展才华,用自己的书画作品美化场所环境,既节省了经费支出,又使场所文化氛围上了一个档次。

三是排除落后思想障碍。我们认为,加强老年活动场所硬件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老同志的参与活动的热情也不能忽视,否则,就达不到兴建老年活动场所的应有效应。一段时间以来,在离退休人员中存在着二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完全封闭自己,整天不出门,与世隔绝,容易造成老年痴呆综合症。另一种是,不少老同志认为,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是为单位争荣誉,不愿意参加;有的来参加了活动,总是先开口要服装、要报酬、要纪念品。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通过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使这些错误倾向得到及时克服和纠正,并实现了思想观念大转变。他们一改过去“要他参加”变成了“我要參加”,且参与热情空前高潮。出现一些老同志自发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自筹资金发奖品,不要公司一分钱。有的不解地问,他们这是为哪般?可见,“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已变成了广大老同志的自觉行动。

二、落实措施,加快老年场所建设的步伐

近几年来,根据老同志居住地分布情况,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兴建和改建了一批面积适当、布局合理、方便就近、功能较全、设施配套的老年活动场所。

首先,依托集团公司的优惠扶持政策,制定规划,自筹资金,通过旧房改造、房屋兴建、项目整合、社区建设、旧房调剂等多种途径,先后兴建和改建了4座二级老年活动中心,3座三级老年活动站,有的已建成投入使用,有的正在规划、兴建中,初步形成了老同志相对集中的地方有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站。

其二,充分利用市政府资金和资源,加强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开展老年活动需要。近几年,在公司投入20多万元,给各活动中心、站购置了大量老年活动设施的基础上,我们又广开渠道,通过向市、区政府等四处求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购置音响、钢琴等老年文体活动设备;通过市、区残联给大堰湾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健身器材,从而使各老年活动中心(站)的健身设施不断满足了老同志健身需要,促进了老同志的身体健康。

其三,自力更生,废旧利用,因陋就简,促其老年活动功能不断完善。如参加太极活动比赛的服装问题,各分会为了实现太极交流表演时的整齐化一的效果,每个队员都自己出钱置作了统一布料、统一色彩、统一样式的太极服装。到目前为止,这些参加活动的老同志们大多都准备了两套或多套表演服装,基本满足了开展活动的需要;舞蹈训练厅需要镜子,为了节约经费,文艺协会的老同志们就积极想办法,收集有些住户准备新装修房屋而废弃的旧镜子,废旧利用,完善了活动设施。

三、加强管理,促进老年活动繁荣与发展

按照上级“场所相对宽裕、设施较为完善,服务管理更加规范”的要求,实行规范管理,统一协调,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建章立制。按照“服务、管理、活动”六字工作方针,在加强建设的同时,不断规范管理,使老年活动场所建设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各活动中心、站的显目位置,张贴有健身公约、管理制度及维护健康十法等,明确要求参与强身健体的老同志,要自觉自愿,以娱乐、健身为目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从而规避了风险。在各活动中心、站的管理方面,我们完全依托各自管委和各单项分协会来实现各活动中心和站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从而使各项管理井然有序。

二是积极引导。根据老同志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的差别,分别成立各种老年文体协会组织,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即公司总协会下设若干个单项协会,单项协会又在四个分办分别成立了单项分会。由此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个协会网络,宝塔式的组织框架结构,活动内容上形成了系列化,逐步走上有序管理轨道,实行年初有计划、有活动目标,年终有评比、有考核。为不断推动公司的老年活动夯实基础。

三是开展活动。每年除了集团公司或公司文体总协会、单项协会安排的大型活动和定期活动外,其他活动均由各单项分会自行安排,形成了常态化。除重大节日或上级组织开展的活动外,其它活动在基层,小形多样,以乐为主,努力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促进延年益寿。在领导方式上,由协会牵头,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活动,充分发挥了各单项协会和单项分会的主观能动性。文艺协会平时以四个分办(片区)的骨干为基础,定期集中,以形体训练为主,然后将所学技艺带到各片区教学,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了一大片。每年举办一次“夕阳红”巡演,这项活动已坚持了四年,而且每年参加演出的老同志人数都在递增。而且近两年来,在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个别节目还得到好评,被其他社团邀请友情客串,更加大力彰显了老同志的风采。

文化站如何开展好中老年文化工作 篇7

老年问题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老年人退休后都会有很多的闲暇时光, 但是采取什么方式打发这些闲暇时光, 既能够愉悦心情又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呢?文化活动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化站作为最基层的职能部门, 应当帮助并且组织老年人参加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 使得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 注重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

由于老年人退休前从事的工作不同, 教育背景以及生活阅历更是千差万别, 因此把他们聚集到一起参加文化活动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 这些矛盾既包括老年人之间的矛盾也包括与活动项目的矛盾。老年人之间的矛盾通过沟通以及协调很容易解决, 但是如果活动项目选择的不合适就不容易解决了。因此, 文化站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爱好以及身体条件等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项目。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提高老年人的政治素质

由于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前曾经担任过领导岗位, 因此退休之后仍旧有想向党和政府提交相关的教育改革、经济建设以及城市改造等方面合理化建议的意愿, 因此, 为了满足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 应当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智力竞赛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仅可满足老年人畅所欲言的愿望, 更增长了他们的政治知识, 同时通过组织活动还可以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学习党政发布的各项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1.2 注重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质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进步, 很多老年朋友同样被现代化的高科技所吸引。因此, 文化站可以根据老年朋友不同层次的需要开办一些老年读书会、老年科技讲座以及老年诗社等学习班。为了让老年朋友相互学习以及相互帮助, 文化站可以聘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开展一些老年朋友喜欢的课程。老年朋友通过学习、掌握以及运用新知识不仅可以消除惆怅、开阔眼界, 还能够获得各种美的享受, 同时得到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满足。

1.3 注重提高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人的思维和行为会受到社会形态的影响, 文化站应当注重提高老年朋友的法律意识, 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文化站一定要坚决杜绝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思想意识薄弱的特点, 灌输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站应当多开展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 使得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愉悦以及安逸。

2 注重加强老年骨干队伍的建设

为了使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展文化活动的时候文化站应当注重发掘和培养各种文体活动骨干队员, 让他们起到示范和楷模的作用。

2.1 创造条件以便骨干发挥作用

我们应该在老年队伍中寻找一些有组织能力、有技能以及有热情的骨干队员, 在骨干队员的带领下, 大家的热情也会变得积极向上。为了充分发挥骨干队员的积极作用, 文化站也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 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首先, 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 活动室必须由责任心强的老年朋友掌管, 由他来安排活动室的活动时间, 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把活动开展好, 还不需要分散文化站长的精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惠农区中街街道文化站的舞蹈骨干就做的很好, 街道文化站送他们到石嘴山市参加健身秧歌骨干培训班。学习回来后组织了48人的一支表演队伍, 不仅把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大家, 还在学习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我们这支平均年龄60岁的队伍参加石嘴山市的比赛获得最佳表演奖, 我们的舞蹈骨干也获得了优秀推广奖。这对我们的文艺骨干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 同时我们文化站还获得了组织奖。所以说平时给他们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注重对骨干进行培训, 不仅提高了队伍素质, 也为我们开展活动创造了更高的效率。

2.2 用激励的方法推动骨干发挥作用

即使是中老年朋友, 他们也渴望社会给予肯定与认可, 因此我们要抓住他们的心理满足他们一定的心理需要。在开展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励, 通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某种行为从而实现管理者对工作制定的目标。

2.2.1 物质激励

由于群众的文化活动坚持的是“业余”的原则, 对于文化站来讲平时的活动经费就比较少, 因此对于计发酬劳的资金也是很紧张的。但是为了激励骨干, 我们还是应当考虑将仅有的少量经费用到这些骨干身上。过去历史的记工分说明了人们对物质的正当需求, 因此在今天的群众文化活动骨干中也应当视具体的情况给予计酬。如果骨干获得了比赛奖或发表了新作品等都应当计酬, 不仅满足了他们对物质的需求也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2.2.2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作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 表扬是一种常用的最直接的精神激励方式, 但是, 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表扬都应当严肃认真的对待,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实践证明, 领导管理者的思想工作作风对于团结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来说十分重要。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更要紧密团结骨干群众,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能够做到尊重下级人员, 这些都在精神上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使他们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时, 文化站作为群众文化最基本的单位, 应当抓住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除了提高老年人的各项素质外, 还应当加强建设老年骨干队伍。作为基层职能部门, 引导、指导老年朋友们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使得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的积极向上, 也是我们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搞好镇街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老年人退休后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如何提高退休后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 使其老有所乐、身心健康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文化站作为群众文化最基本的单位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文化站应当根据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 在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建设老年人骨干队伍。本文介绍了促进文化活动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丰富广大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站,老年人,提高,素质,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苑玲.发挥基层文化站作用抓好老年文化工作[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10) .

[2]包玲玲.浅谈老龄化趋势下的老年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 2011 (12) .

[3]倪洪兰.论老龄社会背景下江苏老年文化的创新[J].唯实, 2011 (10) .

浅谈文化站如何建设老年文化 篇8

老年人群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低于中青年。从总体情况看, 城乡的老年朋友, 无论是退休人员还是农村六十岁以上的农民兄弟, 都不愁吃穿, 时间很充裕, 精力也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依然较旺盛。他们壮心不已, 童心犹存, 热切希望进入老年期后, 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动、老有所行。因此, 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便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需求。同时, 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 对群众文化的压力也会越来越重。这对于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己任的群众文化工作, 特别是基层文化站, 应明确意识到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已十分紧迫, 必须作为一件要事抓好抓实, 落到实处。

广大城乡老年朋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都是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老农民、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 其中不乏有学者、专家、教师和文化人, 以及一大批群众文化活动的文艺骨干和热心人士。应该看到他们在繁荣群众文化、建设社会文化、丰富越乡文化中的能量和作用。他们不仅自娱自乐, 相互传教, 而且敢于展示, 踊跃参加,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年人群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可谓与时俱进。他们见多识广, 鉴别力强, 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文化修养, 以及较强的文化活动能力。虽然他们不上班, 但面对时代的快节奏, 不甘落伍潮流, 所以大多数老年朋友不满足于下棋打牌、钓鱼养花, 他们从不同的兴趣爱好出发, 需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新, 希望通过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和组织参与, 吸收多品种、高档次、合新潮的精神食粮, 成为新潮老人。这就从形式到内容对群众文化如何建设老年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老年文化的现状分析

从老年文化队伍看, 有戏曲演唱队、木兰拳扇队、太极拳队、老年门球队、腰鼓队、排舞队、秧歌队、老年书画社、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摄影社、老年收藏协会等。

从老年文化活动看, 有自发的以健身为主的广场活动、有自愿参与的越剧戏迷角、有老年大学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有兴趣相同组合而成的书画、摄影作品和藏品交流活动、有分布城乡数以百数的排舞、腰鼓、秧歌、太极拳自教自练活动等。

从老年文化作用看, 对于城乡文明, 有着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提升城市品位、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等作用;对于老年自身, 有着愉悦身心、快乐健康、自我展示、融入社会、广交朋友、提升素质等作用;对于有组织的节庆, 有着丰富节目、增添光彩的作用。

从老年文化建设看, 总体看老年文化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有了一定的发展, 无论是老年文化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发挥作用等取得了可喜收获。但从广度和深度上看, 老年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如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对于老年文化, 还属于附带性;老年文化活动场所依赖于广场;尚未把老年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等。

三、建设和发展老年文化的现实思考

建设和发展老年文化, 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对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群众文化应进一步加强重视。

从全市角度和层面思考, 老年文化建设要提上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 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增加老年文化设施, 确立老年文化事业在文化部门的位置。

从文化站角度和层面思考, 老年文化建设要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抓好抓实。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老年文化特点, 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 提高活动质量, 不断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多种多样的迫切要求。以开展活动吸引老年朋友参加, 以老年朋友聚文化站人气, 以人气增文化站活力, 努力形成老年朋友热爱文化站, 文化站关爱老年朋友的局面。二是加强对老年文化活动的辅导培训, 在培训中发现人才, 倡导互教互学、教学相长, 健全老年文化活动队伍, 打造几支文化站直属的拉得出、打得响、有个性的文化活动队伍, 使之成为文化站的人才资源、文艺骨干和节目储备库。三是精品设计载体, 发挥老年朋友的作用, 结合中心工作和节日喜庆, 开展文化宣传和各类比赛、展示、交流、传艺、演唱会、文化走亲等文化文艺活动, 尤其是鼓舞组织他们中间的文人智士、业余文艺骨干和热心分子, 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才华、传教技艺, 为他们二度青春再次闪光, 多开辟一些途径。四是开辟老年文化活动场所, 增添活动设备, 美化活动环境, 为他们提供一个真正的老年之家。五是有条件的地区、乡镇, 为组建老年文化志愿服务队, 在站的统筹下, 作为文化站的义务管理人员、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人员、活动队伍的领队人员、文化礼堂的讲解人员、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员、文化活动室工作人员等等, 既满足老年朋友老树新花的意愿和热情, 又助推了文化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老年文化理论角度和层面思考, 应明确老年文化是老年学和社会文化学的综合学课, 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方面面, 既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老龄事业的重要内容, 要及时总结老年文化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体会, 加强老年文化的科学理论研究, 以进一步创立、健全和完善中国式的老年文化学。在县市一级可以组织老年文化建设理论研讨活动, 开展老年文化建设征文比赛等专项活动, 为丰富老年朋友文化生活、延年益寿、余热生辉而努力。

摘要:老龄人口日益增多, 我国平均寿命已延长到七十四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早已过时, 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如何加强老年文化建设, 满足老年朋友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已是群众文化面临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们每一个群文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每一个文化站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老年肿瘤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 篇9

1 消除不良护理服务对老年肿瘤患者的影响

服务系统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护理方案, 在调动个人内在因素的基础上, 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的护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管理人性化:老年人有强烈的独立感, 会对住院后的各种限制感到不适, 因此人性化的护理对取得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配合尤为重要。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等特点, 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及探视制度, 适应个体特征, 实行人性化管理。

饮食科学化:合理的饮食能够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内环境的稳定, 维护患者所需的营养需要, 而肿瘤患者的饮食更需要辨证施食, 药膳调护, 同时需注意饮食的宜忌, 减少不良饮食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社会支持全面化:一个人的支持系统就如同建筑物一样, 需要四根柱子支持, 包括积极的自我、家庭朋友、工作和学习、宗教或信仰[1]。在临床护理中, 可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情况, 积极帮助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 搭建社会支持平台, 以帮助其分担疾病所造成的压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 消除不良休养环境对患者的影响

居住环境是文化氛围的体现, 良好的休养环境可愉悦身心, 减轻痛苦。因此, 可根据患者的民族习惯、职业爱好、性格特点的不同, 将病室环境布置得整洁、优雅、舒适和充满情趣。

语言是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最直接的手段之一[2]。而肿瘤患者往往精神紧张, 敏感多疑, 护理此类患者时, 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的轻重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认真、诚恳、科学、礼貌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并在日常护理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时刻以诚恳的态度、美好的语言、得体的举止去影响患者,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促进康复。

创造人文化的休养环境:肿瘤患者常常表现出恐惧、忧郁及消极悲观的心理, 严重者有厌世情绪和行为。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文化修养, 适当地调整病室内的色彩和装饰, 增加一些人文化饰品, 如患者喜欢的家人照片、书画作品等, 以营造出和谐、舒适、充满人文气息的休养环境, 使患者感到生活的乐趣,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 采取关心、理解、同情、乐于帮助的态度倾听患者倾诉, 了解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

对担心疾病的疗效和预后的患者, 需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对病情变化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给患者适当的保证, 并在此基础上, 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同类疾病成功治疗的患者, 用事实说明治疗的有效性, 以此来振奋患者的精神, 调动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对焦虑的患者, 在评估焦虑的原因后, 给予适当的劝慰、鼓励和耐心解释, 并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予以适当的放松训练, 如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尊严治疗及希望疗法等[1]。

对抑郁的患者:首先需加强医患间的关系, 多与患者沟通和接触, 了解患者的优点和长处, 有意识地请教相关问题, 使患者感到价值所在;其次, 可在改善周边环境的基础上, 鼓励患者多参与适宜的文娱体育活动, 分散注意力;最后, 还须注意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转移患者周围的危险品, 加强巡回,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患者由于身患绝症, 敏感多疑, 家属的不良情绪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3], 而老年肿瘤患者家属往往存在着悲痛、委屈、忧虑和烦恼等心理问题, 医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防止不良情绪的蔓延。

总之, 在老年肿瘤患者的护理中, 通过运用多元文化护理指导工作,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提高了他们的生命质量, 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同时在护理中, 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雁, 陆笺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0

[2]朴玉粉, 张洪君, 等.多元文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10 (2) :29~31

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企业,老年文化,建设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健康长寿, 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已经进入老年社会。一批批离退休老同志陆续从生产或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 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

针对我国老年社会实际情况, 关注老年文化活动, 引导老年文化健康发展, 重视和加强老年文化建设, 不仅是离退休部门亟待面对的紧迫课题, 也是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为社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客观需要。

一、建设老年文化的必要性

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 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 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 凡以社会、家庭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均是老年文化范畴。老年文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观念变化的影响, 它是人们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社会价值总和。今天的老年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 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的增长必然会带动老年文化的变化。如今的老年人, 已经不仅仅是到公园散步、健身, 而是上网、进老年大学进行再学习等, 来充实自己。

从基层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中, 老同志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达30%以上。归纳分析企业老年文化建设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 精神文化的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滞后, 老龄人口问题即老年人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家庭日趋小型化, 青年人与父母交流渐少, 势必造成老年人落伍感、孤独感, 甚至发生心理问题。老人中差不多有三成的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部分老年人因退出工作岗位, 社会角色的转变而产生出心理不适应现象, 需要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由于精神、环境的改变, 有部分人员出现焦虑、抑郁、孤独和失落感, 与子女远离、与社会远离后的隔阂, 使他们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心态。再者, 分析认为老年人有固定的生活模式, 其个性和行为方式已定型, 容易看不惯变革中的一些现象, 对后辈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常常不理解, 以致喋喋不休, 影响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路径是值得重视的工作。

(二) 创造服务环境的需要

随着健康和谐工作的需要和服务群众工作需要的提升, 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是老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 也是我们直接服务老同志的重要窗口。一大批老同志借助活动场所, 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愿望, 老年活动场所不仅是老同志开展文化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地方, 还是老同志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三) 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人不仅有物质生活需求, 也有精神生活需求, 老年人亦如此。尤其是如今许多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空闲时间很多, 如果整日无所事事, 不喜欢或不能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 就会感到寂寞空虚, 日久天长很容易形成多疑、自卑、忧郁、怕病怕死等不健康心态, 并导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 让他们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过上身体健康、精神充实的晚年生活, 生活质量无疑也会得到提高。

(四) 实现健康和谐理念的需要

老年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他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与否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 可以增强老年人的法制观念, 大大减少老年人实施的违法犯罪以及侵害他们权益的违法犯罪事件, 促进社区、家庭的安定团结;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 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建设一个集学习、保健、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 是对老同志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具体体现, 是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加强老年文化建设, 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全社会形成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企业退休人员在退出工作岗位后, 有了大量空闲的时间, 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急剧增长。对此, 企业在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维护他们政治、文化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企业老年文化建设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 制约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因素还很多。突出表现在:

(一) 对企业老年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社会老龄化虽然引起党中央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是无论是企业、老年人的家人还是他们本人对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都还存在偏差。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尽管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意识, 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尚未能涵盖到老年文化。一些家庭认为满足了老年人物质方面的要求就算很孝顺了, 对于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并不热心支持, 甚至对老人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还会极力阻挠。有的老年人认为退休以后得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 把自己困在家庭中;有的甚至觉得参加文化活动是“出风头”、“丢人现眼”;还有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所以只是偶尔观看文化演出, 却不主动参与……这些观念已成为制约老年文化建设的严重障碍。

(二) 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场地、活动器材等硬件

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业, 对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与场地为离退休人员建造活动场所、活动设施。老年活动场所少, 经费少, 设施功能不齐全, 建设和管理跟不上。多数是一室多用, 健身器材、棋牌娱乐、阅览、保健护理等集于一室。

(三) 企业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

由于住房体制的改革, 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 不仅给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增添了困难, 同样对企业老年文化的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 老年人文化素质低, 参与意识弱

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不仅导致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淡漠, 积极性不高, 还导致他们即使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参与读书看报、琴棋书画等对文化程度有较高要求的文化活动, 能够享受的文化活动方式非常有限。

三、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一) 解放思想, 把企业老年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 必须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健康发展, 企业老年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因此,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要解放思想, 把老年文化融合进去, 正确认识到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丰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是为了给企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只有摒弃了对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各种陈旧观念, 才可能采取切实行动加强企业老年文化建设。

在老年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老年文化建设的规律, 培养一批从事老年工作研究的理论人才, 建立老年课题研究机构, 对老年文化的活动方式和内容进行深入调研,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相应的措施方案, 引导老年文化向系统化, 科学化发展。

(二) 加大投入, 夯实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因地制宜、积极构建企业老年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老年文化场所、设施的建设, 并加强管理。

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 做好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和改造工程, 促进企业老年活动中心、场所建设的系列化、规范化和普及化。加大对老年活动中心、场所建设管理的经费投入, 对老年活动中心、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老年活动中心、场所卫生设施完善, 功能齐全, 要含有多功能室、棋牌娱乐室、阅览室、健身室、保健护理室等, 配备相应的老年刊物、书籍、健身器材等。

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管理的检查评比活动, 把其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 全程跟踪抓落实, 确保老年人活动场所持续健康发展。

(三) “老有所学”, 提高老年人参与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识和水平

企业要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的观念, 通过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开办老年大学、成立老年文化艺术协会等形式, 帮助老年人提高文化素质, 培育正确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只有通过“老有所学”, 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质, 才能提高他们参与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能力,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益处, 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文化建设中来。

建设企业老年文化, 搭建老年活动平台, 既要重视个体差别, 又要重视群体差别, 不可千篇一律, 要兼顾各方。离退休工作部门在开展老年文化活动过程中, 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将办好办活老年文化活动和场所建设作为根本落脚点。在老同志居住相对集中的生活小区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基地。老年大学开设声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多个科目, 坚持走“学、教、乐、为”全面发展的路子。开展以健康为主题的“健康班车”等老年文化活动, 邀请专家为老同志开展健康讲座、体检结果分析咨询, 邀请音乐、美术教授现场指导、讲授等活动, 帮助老同志树立正确的、健康和谐的养生观, 解除对身体、精神、心理健康上的顾虑。

(四) “老有所乐”, 提升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水平

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离退休老同志, 离退休工作部门提供指导和服务, 在组织和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同时, 注重引导老同志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 培养老年人养神有方, 平时保持平和心态。加强对老同志自发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的管理, 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做好企业老年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 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理解和支持企业老年文化建设, 取得企业老年文化建设工作的新进展。

要实现老同志“老有所乐”的愿望, 企业老年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从离退休老同志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出发开展各类活动。根据老同志的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 成立老年文化艺术协会, 如:老年书画协会、老年摄影协会、文学协会、音乐舞蹈协会、棋牌协会、门球队等多个老年活动协会。为老年协会活动提供专门的舞台、练功室和音响设备。每年确定主题征集书法、绘画、摄影及文学作品, 并将作品汇编成册, 一者为老同志提供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 再者也满足老同志的展示才华的愿望, 更是让老同志从中感受到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对策 篇11

对策一:把老年文化建设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进行运筹和安排。

老年文化既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由此而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种纳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包含老年文化这一块的内容。这里的老年文化,是指大文化的概念,既有对老年文化生活的关注和引导,有对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的投入和安排,又有对老年不良文化习俗的批评和制约,对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倡导和支持,还包括精神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一切领域的与老年人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要把这一切都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而予以全盘考虑和制订。二是要有老年文化的管理机构。即使社区不可能有独立的专门机构,社区的上一级机构,如街道办事处乃至区,也要有这样的机构;即使暂时没有条件建立专门机构,也要有别的相关机构来代管,来代行其职能,或有一些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便对社区的老年群体进行专门的到位的管理,对社区老年文化进行实事求是和卓有成效的指导,使社区老年文化确实为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三是要有一定的老年文化工作資金保证,使老年文化工作不流于形式而破产。当然,这只能是基本的资金保证,而且资金的来源可有各种渠道,不是单靠伸手向国家要钱。四是各有关部门要确确实实提高对老年文化的重视程度。要充分发挥老年 群体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是把他们作为点缀,更不是作为包袱,而是作为一种人才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使用,在充实老年人自身晚年生活的同时又对社会有所贡献,增添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色。

对策二:加强老年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在老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社团促进各项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老年文化活动离不开组织领导,这里组织领导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就是要根据社区(或几个社区,或城市市区)的老年群体特点、特长、爱好等而组织成立民间社团,由这些社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这样就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动也就能较有特色地开展起来。如衢州市京剧联谊会就是市区一些中老年(以五十岁以上年龄为主)京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众团体,人员来自市区和巨化,但以市区某几个社区为主。他们经常在一起开展京剧联谊活动,平时排练,节庆时公开演出,不收费,在社区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中经常有他们的身影,演出京剧全本或折子戏,或京剧清唱,成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一道新景观。不但对不断萎缩的戏曲舞台起了振奋的作用,而且也培养了一批青少年戏曲爱好者。像这样一个民间的群众的京剧联谊组织,不花国家的钱,却为城市的群众文化注入了活力,又使那些老年艺术爱好者达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价值目标,是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当倡导的,是扎扎实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除京剧以外,还有越剧、老年舞蹈、书画、健身健美,乃至钓鱼、养花、刺绣裁剪等等,都可以成立完全老年性的或以老年为主的社团(即使小范围的松散性的集聚组织亦可),以便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实践证明,有这样一些组织(当然不是名存实亡的组织)比没有组织要好得多。

对策三:充分挖掘群众文化单位潜力,主动出击,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的指导,使开展老年文化工作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领域。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基本上没有包括老年文化工作,这是因为过去老龄化问题不突出,我们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整个社会对老年群体不够重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许多城市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群体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老年人由于自身条件的改善而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在许多文化馆、文化宫等群众文化单位及文化主管部门,还没有设立相应的老年文化机构,没有开展老年文化工作的辅导干部,对老年文化工作只是偶有涉及,由其他部门的群文干部代理,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只有完善建制,完备干部配制,有专门抓这一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才能把老年文化工作列入常规工作日程,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督察、有活动安排、有组织辅导、有评判标准,使老年文化在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把老年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下去。群众文化部门介入社区老年文化工作,主要有以下一些项目:(1)直接参与组织开展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如参与社区文艺晚会的活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和省市文艺赛事中老年文艺节目的创编、辅导和活动组织等。衢州市文化馆近几年创作排练的老年群舞曾在全国和省的比赛中获得高奖,还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中频频亮相,这是群众文化单位介入老年文化工作的硕果。(2)群众文化信息交流,把外界或上级有关老年文化活动信息向社区反馈,开拓社区老年文化工作思路。(3)举办老年艺术培训班,提高老年人艺术素质,可单独举办,也可与社区合办。(4)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开展文化调研,搜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濒危艺术。许多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产已面临失传危险(有的已经失传),必须抓紧抢救,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社区有一些民间艺术老人,要发挥他们“活化石”的作用。

中老年文化活动论文 篇12

从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当前的活动现状来看,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集中于春节等农闲时期。活动方式主要为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等带有浓烈节日色彩的传统娱乐活动。像广场舞、太极拳、合唱团等现代化的广场文化活动则尚未大范围开展起来。大部分老年人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还在过着“蹲街头、靠墙头、晒日头”等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

而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则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较滞后

由于各级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造成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和体育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广大农村普遍缺乏,并且大部分农村现有文化基础设施落后陈旧,甚至有些名存实亡,无法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从而造成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场地极其缺乏,为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开展普及广场文化活动带来一定难度。

(二)老人不同程度存在社交心理障碍。

部分老年人因某些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心理障碍,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这种心理状态尤其在农村中的弱势群体——留守老人中普遍存在。因为留守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平时日常生活主要忙于养育孩子和从事家务农活。外加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使其难免会产生孤独失落、精神郁闷等不良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社交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

(三)普遍缺乏专业培训人员授课指导

像广场舞、太极拳、合唱团等现代化的广场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由专业教师现场教授示范,才易于学习和掌握。以广场舞为例,像恰恰、排舞、扇舞等都对舞蹈动作要求很高,并且有些高难度的广场舞大量融入了藏族舞、傣族舞、秧歌舞等多舞种的专业舞蹈动作。这就要求每位参与者不仅要对舞蹈动作精益求精,而且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要统一协调,整齐划一,否则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会丧失广场舞特有的美感。而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广大农村,专业舞蹈老师可谓凤毛麟角,专业化的舞蹈培训更无从谈起。

(四)广场文化活动培训费用普遍偏高。由于广场文化活动存在一定的专业性,必须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示范,像合唱团等专业性要求更高的活动项目需长期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如此以来,培训费用偏高便成为推广普及广场文化活动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收入偏低、缺乏社会保障的广大农村老年群众来说,过高的培训费用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从而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要功能

(一)娱乐健身功能

现如今,基于人们养生的需要,广场文化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城乡大众的关注和重视。像广场舞、太极拳等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美体塑形的作用,更有强心健脑的功效。经研究表明,经常跳广场舞可以强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对心肺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绪,消除大脑的紧张感和疲劳感,缓解压力,促进身心愉悦。尤其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讲,如果经常跳广场舞,可以不断地刺激大脑神经,大大地缓解记忆力减退状况,达到健脑益智的功效。

(二)教育引导功能

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能够倡导积极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能够极大改变老年群众“看电视、打麻将”等过于单一的文化活动方式。并且从形式上由自发型向集体型转变,从内容上由颓废型向积极型转变,从而有利于抵制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侵占农村文化阵地,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譬如组织开展大合唱、秧歌舞等广场文化活动,不仅会吸引农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且有效地遏制了不良文化的存在,活跃和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有利于整顿社会不良风气,引导乡风民俗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三)人际交往功能

广场文化活动是一项团队活动,参与者需要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才能使得活动顺利开展,所以为群众相互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广场舞为例,现在跳广场舞对参与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交往方式。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伴奏中翩翩起舞时,人的自我封闭意识会逐步地减弱,会慢慢地敞开心扉,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而舞场中的融洽、和谐、愉悦的气氛,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沟通和交往意识的萌发。不仅培养了特长,又锻炼了身体,更在活动中结识了朋友,可谓一举三得。所以,广场舞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感情,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良好方式。

三、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多措并举,全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摆上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依靠老龄委、老年大学等社会团体筹措慈善资金增加硬件设备设施,尤其是要大力建设农村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等综合性文化设施。还可以充分改造利用农村现有的场地设施。例如打谷用的场院、村办学校的体育场、村委会大院等。所以,要多措并举,集思广益为广大农村老年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场地。

(二)科学研究,打造老年广场文化活动教学体系

设立广场文化活动健身功效科研项目,努力制定一套适宜老年人的广场文化活动项目及教学体系,并大力宣传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显著功效。系统地、科学地创编和推广动作舒展、节奏轻盈、幅度适中、柔和缓慢,既能舒筋活血又能调节情感,抚慰心理,怡情有趣的老年集体活动项目,以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

(三)搭建平台,积极鼓励老年群体文化活动开展

以民俗表演或比赛为契机,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大力宣传推广老年人广场文化活动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举行大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使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更多更广泛地开展中老年文艺活动、举行各种汇演和艺术交流,以自发的和有组织的相结合,资助的和集资的相结合。通过大规模的表演展示,广大老年人耳濡目染后,易于接受并积极参与,从而解决其社交心理障碍。

(四)文化留乡,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公益培训

各级群众文化场馆要积极响应中央及各级政府号召,按照有关指示,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文化留乡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公益培训活动,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可以在乡镇文化站的积极配合下,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免费培训。尤其是针对活跃在农村的文艺爱好者,可以为其专门免费开设各种集体文化活动培训班,为农村培养文艺人才、文化骨干,培育能够扎根农村、生根发芽的文化“种子”。同时要协助农村老年人成立民间演出团体,开展老年人能普遍参与其中的文艺活动,激发农村蕴藏着的乡土文化能量,让先进文化在农村扎根生长。

四、结语

简而言之,广场文化活动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加大力度推广普及不仅有利于引导群众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群众的文化品位,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的进步,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正逐步迈入老龄化,并且是“未富先老”。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改善面临着种种困难。所以,必须赋予其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政策扶持,使其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而广场文化活动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易参与等独特优势,十分适于在城镇、农村等老年群体中广泛开展,并且能在不增加当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大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上一篇:公安下属单位下一篇:计算机程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