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胶乳

2024-06-08

天然胶乳(共7篇)

天然胶乳 篇1

天然胶乳与合成胶乳并用时,可使胶乳形成多相组分,胶乳的并用/共混一方面扩大胶乳工业的原材料来源,同时也可改进胶乳制品的性能。胶乳并用与干橡胶共混有相同之处,如聚合物之间共混受热力学相容性的制约,受聚合物结构相容性的制约等[1,2,3,4]。但胶乳并用的问题更复杂,作为胶体体系,两种胶乳混合后,易出现增稠现象;同时在共混过程中,胶乳表面保护层物质会进行再分配,其决定于保护物质的表面活性和它们在混合胶乳中的含量。如果两种保护物质的浓度相近,则表面活性大的保护物质可将活性较小的保护物质从胶乳粒子表面排挤出去[5]。因此胶乳并用时,胶乳保护层物质的组成、含量和橡胶粒子表面饱和度的大小对并用胶乳的胶体化学性能、黏度、表面张力、粒子的分散度等都有影响;同时并用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为使并用胶膜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并用胶乳具备相同的硫化速度,因此胶乳的并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方法采用天然胶乳(NRL)和丁苯胶乳(SBRL)为原料,通过研究停放时间、并用比对SBRL/NRL并用胶乳胶体性能的影响;测试SBRL/NRL并用胶乳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并表征了并用胶乳的热性能;确定适宜SBRL与NRL并用的比例,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并用胶乳。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浓缩天然胶乳(6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胶乳厂 ; SSL-883(66%)型丁苯胶乳,上海立深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氢氧化钾(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氨水(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酪素(化学纯),SCRC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扩散剂NF、硫磺、氧化锌、防老剂D、促进剂ZDC,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1.2 仪器设备

XL-50A型拉力试验机,广州实验仪器厂制造; CPJ-25型冲片机,承德市试验机有限责任公司;西班牙Fungilab落球试黏度计;JWY-200A自动界面张力仪,承德市试验机总厂;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瑞士MET-TL ER DSC 822e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TG),美国 Perkin-Elmer TGA-7型热分析仪。

1.3 实验方法

1.3.1 SBRL/NRL并用胶乳的硫化配方

SBRL/NRL并用胶乳的硫化配方见表1。

1.3.2 分散体的制备

50%S、40% ZnO、40%防老剂D、50%促进剂ZDC的分散体制备参考相关文献[6]制备。

1.3.3 SBRL/NRL并用胶乳胶膜的制备

根据SBRL/NRL并用胶乳的硫化配方依次加入20%氢氧化钾、50%硫磺、50%促进剂ZDC、40%氧化锌、40%防老剂D、软水,制备成SBRL/NRL配合胶乳,静置4h除气泡,后分别倒入玻璃板中,室温静置3d,待胶膜干燥,把胶膜放入90℃烘箱中热风硫化1h,取出放入干燥器备用。

1.4 测试与表征

力学性能测试:并用胶乳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 拉断伸长率,按GB/T528-98标准测试;撕裂强度按GB/T529-99标准测试。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采用瑞士MET-TL ER DSC 822e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条件为:N2气氛,升温速率为10℃/ min ,扫描温度为-80℃ ~250℃,记录样品的DSC曲线。

热失重 (TG)分析: 采用美国 Perkin-Elmer TGA-7型热分析仪研究其热降解。条件为:样品 3 mg,温度 50~650℃,升温速率 10℃/min,N2气氛。

2 结果与讨论

2.1 停放时间、并用比对SBRL/NRL并用胶乳胶体性能的影响

2.1.1 停放时间、并用比对SBRL/NRL并用胶乳黏度的影响

将不同比例的SBRL/NRL并用胶乳分别停放0、1、3、5、10d。测得的黏度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NBL与SBRL并用时,两种胶乳组分的发生变化,黏度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NBL在并用胶乳中并用比例的增加,并用胶乳的黏度值先升高,后降低。未经停放的并用胶乳中,当SBRL/NRL并用比例为30/70时,黏度达到一最大值。由表2还可知,不同比例并用胶乳随停放时间的延长,并用胶乳的黏度下降。

当两种胶乳混合初期,两种胶乳的界面积比例发生了变化,油酸粒子或占据NBL粒子上的空位,或取代胶粒表面的稳定剂,而NBL稳定剂却较缓慢地转移到SBRL粒子表面的空位。因此,在混合初期,两种胶乳粒子上的稳定剂量差别很大,NBL由于吸附了许多稳定剂而比混合前稳定,而SBRL的稳定性却比混合前低。正由于SBRL的稳定性减低,故容易生成连续网状结构,这种结构遍及整个共混物,从而表现为共混胶乳黏度的增加,其后变稀,是由于NBL粒子上的稳定剂,缓慢的迁移到丁苯胶粒子上,使得SBRL网络结构减少。

其次,SBRL/NRL并用胶乳停放1、3、5、10d后,其黏度下降,是因为SBRL系统没有发生永久的去稳定,随着SBRL/NRL并用胶乳的熟成,其变化和在无相互干扰的情况下,粒子简单地混合无明显不同。

2.1.2 停放时间、并用比对SBRL/NRL并用胶乳表面张力的影响

将SBRL/NRL并用胶乳停放时间为分别0、1、3、5、10d,测得并用胶乳表面张力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随着NRL在SBRL/NRL并用胶乳比例的增加,并用胶乳的表面张力随之升高,因NRL含量高时,并用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较少。随着停放时间的延长,不同并用比的胶乳表面张力变化不大。

2.2 并用比对SBRL/NRL并用胶乳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将SBRL和NRL以不同比例混合并用,制得并用胶乳硫化胶膜,测得胶膜的力学性能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随着天然胶乳在SBRL/NRL并用胶乳中用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随之升高,在SBRL/NRL的并用比为10/90时,达到最大值。

2.3 并用胶乳胶膜的热分析

2.3.1 并用胶乳的TG/DTG分析

当SBRL/NRL的并用比为10/90时,对所得硫化胶乳胶膜与单用NRL硫化胶乳胶膜测定TG/DTG,其TG/DTG曲线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以看出,NRL在并用胶乳中的用量为90%、100%时,胶膜起始失重的温度,分别为402.69℃、402.98℃;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分别为433.25℃和430.50℃;在650℃时NRL为90%的剩余质量比100%的高, 此时的终止温度分别为470.31℃、461.67℃。

2.3.2 并用胶乳胶膜的DSC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NRL比重为90%、100%时,胶膜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62.24℃、-62.65℃,所以SBRL和NRL并用,使得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

3 结论

(1) 随着停放时间的延长,SBRL/NRL并用胶乳的黏度下降,表面张力变化不大。

(2)NRL在并用胶乳中比重增加,表面张力随之增加。

(3)NRL与SBRL并用的最适宜比例为90/10,此时并用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较好。

参考文献

[1]席莺,李旭祥.国内外胶乳行业发展现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1(1):47-49.

[2]郭平.天然胶乳及合成胶乳最新进展[J].中国橡胶,2006,21(17):6-8.

[3]Gordon M,Taylor J S.Studies on the cure characteristics andvul-canizate properties of 50/50NR/SBR blend[J].Journal of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8,35:100.

[4]Zhu Shenggao,Wang Shuqin,Luo Jie,et al.Studies on blend-ing properties of tin-coupled highvinyl SSBR/NR[C].2004年国际橡胶会议论文集(A),2004年.

[5]余和平,陈鹰,敖宁建,李思东.用热重法研究天然胶乳与合成胶乳的相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0(3):5-7.

[6]李志君,主编.天然橡胶的分析与实验[M].2007:238-240.

天然胶乳 篇2

本实验采用天然胶乳和丁苯胶乳为原料,通过研究月桂酸钠的不同用量对SBRL/NRL并用胶乳胶体性能与胶膜性能的影响,确定适宜SBRL/NRL并用的月桂酸钠的用量以及SBRL/NRL并用比,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并用胶乳,为胶乳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浓缩天然胶乳(6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胶乳厂 ; KSL-341型丁苯胶乳(69%):上海立深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氢氧化钾: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氨水: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月桂酸钠:化学纯,SCRC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酪素:化学纯,SCRC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扩散剂NF、硫磺、氧化锌、防老剂D、促进剂ZDC,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1.2 仪器设备

XL-50A型拉力试验机:广州实验仪器厂制造; CPJ-25型冲片机:承德市试验机有限责任公司;西班牙Fungilab落球试黏度计;JWY-200A自动界面张力仪:承德市试验机总厂;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并用胶乳的硫化配方

并用胶乳硫化配方见表1。

1.3.2 分散体的制备

硫磺(50%)、氧化锌(40%)、防老剂D(40%)、促ZDC(50%)的分散体制备参考相关文献[4]制备。

1.3.3 SBRL/NRL并用胶乳胶膜的制备

不同用量的月桂酸钠加入天然胶乳中,与丁苯胶乳掺和并用。根据并用胶乳的硫化配方依次加入20%氢氧化钾、50%硫磺、50%促ZDC、40%氧化锌、40%防老剂D、软水,制备成SBRL/NRL配合胶乳,静置4h除气泡后,分别倒入具边框的玻璃板中,静置3d,待胶膜干燥,把胶膜放入100℃烘箱中热风硫化0.5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1.4 性能测试

胶乳表面张力的测定,参照GB/T 18396-2001。胶乳黏度的测定,采用滚动落球黏度计法,参照相关文献[5]测试。

拉抻强度、定伸应力、拉断伸长率的测定按GB/T528-1998标准测试;撕裂强度按GB/T529-1999标准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胶体性能的影响

2.1.1 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黏度的影响

考察了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当天然胶乳在共混物中的比例为50%~70%时,黏度值增长很快,在天然胶乳中加入月桂酸钠作稳定剂,然后再与丁苯胶乳混合,可以防止起始的增稠,而且随着加入月桂酸钠用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黏度也随之下降。由于天然胶乳粒子表面空隙被饱和或是表面饱和剂置换丁苯胶乳粒子的预先进行所致[6],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降低天然胶乳粒子吸附丁苯胶乳稳定剂的能力。占并用胶乳干基比例为0.2质量份的月桂酸钠,已能使其表面充分饱和,当加入1质量份的月桂酸钠到天然胶乳中时,能有效的降低并用胶乳黏度。

2.1.2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表面张力的影响

胶乳的表面张力对胶乳的应用影响较大,考察了月桂酸钠的用量对并用胶乳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当并用胶乳中没加月桂酸钠时,随着天然胶乳在并用胶乳比例的增加,并用胶乳的表面张力随之升高。两种胶乳并用时,表面保护物质的再分配决定于保护物质的表面活性和它们在混合物中的含量。天然胶粒子表面活性大于丁苯胶乳粒子,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所以天然胶乳用量增加时,表面张力也增高。

当加入0.05质量份的月桂酸钠时,引起丁苯胶乳表面张力的显著升高,然后随月桂酸钠用量的增加,其表面张力下降。丁苯胶乳因表面吸附层的乳化剂不饱和,部分胶乳粒子表面未被表面物质覆盖,因此在丁苯胶乳中加入月桂酸钠时,丁苯胶乳粒子表面会吸附月桂酸钠使之饱和,从而引起表面张力的提升,月桂酸钠用量增加,表面张力降低;天然胶乳加入极少量的稳定剂后即达到饱和,也就是说,天然胶乳粒子的表面吸附层是饱和的,因此加入月桂酸钠后,表面张力下降。

2.2 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2.1 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胶膜的拉伸强度的影响

并用胶乳胶膜的拉伸性能对胶乳制品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并用胶乳中加入不同用量的的月桂酸钠,对胶乳胶膜的拉伸强度的影响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天然胶乳在并用胶乳中用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拉伸强度上升,天然胶乳比重为90%时,月桂酸钠用量为0.2质量份时,并用胶乳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2.2.2 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胶膜的撕裂强度的影响

天然胶乳的主要优点是综合性能优异,所得制品又具有优良的弹性,较高的强度,因此应用范围极广,但这些制品的撕裂强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天然胶乳与丁苯胶乳并用胶乳中加入不同用量的月桂酸钠,对胶乳胶膜拉伸强度的影响如表5所示。

由表5得知,随着天然胶乳在并用胶乳中用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撕裂强度上升;在并用胶乳中加入干基比为0.2质量份的月桂酸钠,可以使天然胶乳的撕裂性能达到最大值,天然胶乳用量比为90%时,并用胶乳撕裂性能也较好。

2.2.3 月桂酸钠用量对并用胶乳胶膜扯断伸长率的影响

并用胶乳胶膜扯断伸长率的变化对胶乳制品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浸渍制品,因此对月桂酸钠不同用量所引起的并用胶乳胶膜扯断伸长率的变化在胶乳制品的应用领域有很大研究和应用意义。加入不同用量的的月桂酸钠,对胶乳胶膜的扯断伸长率的影响如表6所示。

由表6知,随着天然胶乳在SBRL/NRL并用胶乳中用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扯断伸长率也随之提升;月桂酸钠的用量小于0.5质量份时,对并用胶乳胶膜的扯断伸长率影响不大,但是月桂酸钠的用量为1质量份时,并用胶乳胶膜的扯断伸长率下降。

3 结论

(1)在NRL/SBRL并用胶乳中加入月桂酸钠,可以防止并用胶乳起始的增稠;月桂酸钠加入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黏度随之下降。

(2)并用胶乳中加入0.05质量份的月桂酸钠后,丁苯胶乳的表面张力上升;随着月桂酸钠用量的增加,并用胶乳的表面张力下降。

(3)月桂酸钠加入NRL/SBRL并用胶乳中以后,对并用胶乳的胶膜性能影响很大,当月桂酸钠的用量为0.2质量份时,并用胶乳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此时天然胶乳的适宜比例为90%。

参考文献

[1]席莺,李旭祥.国内外胶乳行业发展现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1,(1):47-49.

[2]郭平.天然胶乳及合成胶乳最新进展[J].中国橡胶,2006,21(17):6-8.

[3]余和平,陈鹰,敖宁建,等.用热重法研究天然胶乳与合成胶乳的相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0,(3):5-7.

[4]李志君.天然橡胶的分析与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238-240.

[5]李志君.天然橡胶的分析与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07-109.

天然胶乳 篇3

1 产品检验情况分析

1.1 检验情况分析

近五年来我所参与了该产品企业注册检验和委托检验,加上国家2005、2006、2009年对市场等流通领域的避孕套进行的监督抽验,结合广东省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对市场等流通领域的避孕套进行的专项监督抽验以及2009年对广东省内避孕套生产企业产品的专项监督抽验情况,将产品的质量状况分析如下:

企业注册检验和委托检验的标准依据主要为GB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也有企业在GB7544-2004的基础上起草的企业标准。监督抽验的依据主要GB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T 2828.4-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4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2007年前采用的标准为GB/T 14437-1997《产品质量监督计数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方安》)。检验的项目为尺寸、老化前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老化后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针孔、可见缺陷、包装完整性、包装与标志等7指标。被检验的产品中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平滑、螺纹、颗粒、超薄、异型等;从着色来看,有红色、粉红、浅蓝、淡紫、鹅黄、黑色等彩色避孕套;从气味来说,有香蕉味、苹果味、香草香、柠檬香、兰花香、巧克力香等。总的来说,平滑型产品的质量水平会比其它类型高些。

1.2 不合格项目产生的原因分析

就不合格项目来说,主要集中在老化前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老化后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针孔和包装标志。不合格项目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老化前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

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是避孕套的重要性能,它是考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和生产环境的重要指标,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安全使用。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爆破体积与爆破压力有一定的关系,爆破体积达不到规定体积的避孕套,其爆破压力也是偏低的。造成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多种:

(1)与企业的硫化工艺有关。硫化工艺是避孕套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分为预硫化和后硫化。预硫化是对胶乳的硫化,是将稀释好的原料中加入硫磺以及各种添加剂,然后升温至(50~60)℃,不断搅拌,一般不小于4h。后硫化是产品脱模后的最终干燥工艺,在硫化机中进行,根据硫化的温度,浓度确定硫化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硫化时间越长,硫化温度相对较低,产品质量相对稳定。有个别的企业不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为了追求市场效益,加大产量,缩短硫化周期,提高硫化温度,导致硫化不完全,即“欠硫”,就会导致避孕套老化前强度不够,爆破体积普遍偏低,爆破压力偏小,而老化后会使两者数据都有所提高。

(2)与避孕套的配方有关,避孕套的配方对避孕套质量具有重要的根本性影响,有稳定剂、配合剂、防粘剂、隔离剂等。配方中各添加成分的比例,胶乳中的总固体含量都对避孕套的质量和硫化过程影响很大。配方不合理将导致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达不到标准要求。

(3)与避孕套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洁净度控制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作为避孕套原材料的天然胶乳含有杂质,或是在加工过程中混入杂质,则杂质与胶乳之间会产生应力,使部分避孕套的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达不到标准要求,更有甚,有的杂质是肉眼可见的,也会使避孕套的可见缺陷项不符合标准要求。

(4)与产生设备和成形工艺有关,如果模具有缺陷而导致产品挂胶不均匀,有气泡、针孔等质量问题,也必然影响爆破体积。

(2)老化后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

避孕套的热空气老化试验的目的是检查产品主要配方是否正确,或者检查是否有硫化错误,同时也是用于评价产品贮存期限,以保证产品在有效期内的正常使用。配方是否正确、或有无硫化错误将直接影响避孕套老化后的爆破性能。

(1)配方不正确会影响避孕套老化后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的性能,例如:当促进剂体系中的一种成份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抗氧性能上的变化。在70℃下老化之后,大剂量的2-硫醇基苯并噻唑锌盐(ZMBT)对其爆破体积及爆破压力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配方的不合理性将影响到避孕套重要性能的下降。

(2)如果避孕套老化前的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符合标准要求,而老化后的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数据下降至规定数值以下,其主要原因与硫化工艺有关。随着硫浓度的增加,安全套的机械强度也增加了,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耐老化性能下降,即工艺上的“过硫”。“过硫”也是影响避孕套老化后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这样的避孕套在贮存期内降低了预期的使用可靠性。

(3)针孔的分析

针孔是考查产品是否渗漏的重要指标,是保证避孕套安全可靠使用的重要性能。针孔试验可分为漏水试验和电检试验。总的来说,其不合格数量要小于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却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所以在GB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对其定义了很高的合格质量水平。其不合格原因也有以下几种:

(1)在生产工艺中,浸胶是避孕套针孔控制的关键步骤,生产企业分三次浸胶,胶乳的浓度略有升高,浸渍的高度第一次为210mm±5mm,二、三次浸胶比第一次短5mm左右,浸胶中如果没有保持胶料流动,胶面清洁,气泡、杂质、油污没有随时刮除,则容易造成针孔等缺陷,从而直接导致避孕套最重要性能的不合格。

(2)另外,包装过程中的刮裂,激光喷码中的穿透等生产中每个步骤的漏洞都会导致避孕套针孔的不合格。

总的来说爆破体积和爆破压力与针孔等重要性能的好坏与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成型工艺有密切联系,也和企业整个体系控制有关。有个别企业并没有用电检等方法做产品的出厂检验,也没有进行生产中的质量控制,这就会带来避孕套重要性能的失控和下降。(4)包装标志的分析

避孕套的包装标志是很重要的,因为消费者能否正确选择和使用产品就取决于产品包装上的描述。但是,在避孕套监督抽验中,包装标志的不合格比例却最高。

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标准条款理解不到位,也有企业对标准所有的信息量掌握不全,产生描述不到位或是没有相关信息的情况。例如标准中:需说明避孕套应在勃起的阴茎与对方身体有任何接触之前就戴好,以防止性传播疾病和受孕。就有很多企业理解为与性器官接解前戴好避孕套,因而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企业对包装标志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认为包装标准并不是避孕套的性能项,与产品质量没有太大相关。但是,描述不准确的说明书也会给避孕套的正确使用带来麻烦,影响使用效果,甚至不能达到避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所以对包装标志的重视和正确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其它检验项目的情况分析

GB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在引言中提到:避孕套及任何润滑剂、助剂、敷料、单包装材料或涂粉,宜既不含有也不释放足以产生危害的物质,以在正常贮存或使用条件下不会引起毒性、过敏、局部刺激或其它危害。同时,避孕套是非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商宜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生产和包装过程中产品的微生物污染至最小。

有些企业为了对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委托我们检验该企业避孕套的卫生项目和生物性能,其检验的标准依据主要为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T 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检验的卫生项目有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真菌;生物性能项目有阴道刺激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其中:细菌菌落总数≤20cfu/g;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不得检出;避孕套应无刺激性;无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计分应不大于1。

从检验结果来看,企业送检的样品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真菌都能控制在标准要求的限度以内,产品符合标准要求。阴道刺激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依据标准分别进行新西兰免、白化豚鼠和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产品检验,检验出的结果也在标准要求的限度以内,产品符合标准要求。说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良好的。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方法遵照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的试验原则,采用国际标准的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化,更精确的反应含药物的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的细胞毒性。结果及结论为:含药物的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在浸提液浓度大于1.5cm2·m L-1时具有重度细胞毒性。在浸提液浓度小于等于1cm2·m L-1时具有极轻的细胞毒性反应。

可见,当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加入药物或者其它添加剂等物质时,添加物的性质和浓度对避孕套的性能和使用者的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含有添加剂特别是含有药物成分的避孕套,其生物性能更需要严格把关和监控。

一般情况下,产品注册、进口注册以及3C认证检验并未对以上性能进行检验和考核。我们建议考虑增加这些项目,严格控制产品准入,提高产品质量。

3 国外相关标准中产品性能项目的情况

GB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与ISO 4074:2002 Natural latex rubber condoms–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是等同采用的,但它们是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物理性能的质量标准要求。

WHO避孕套标准中的标准条款有:材料配方、抗氧化性、包装材料等项目是GB 7544-2004标准中没有的。

材料配方,特别是润滑剂的配方,还有含有药物成分时的药物配方,对避孕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也是有影响的,配方不良的润滑剂和药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例如:现行市场上有以杀精剂作润滑液的避孕套;也有含磺胺嘧啶银或碘剂,以及含其他抗生素的避孕套,用来抑制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淋球菌和疱疹病毒;还有的是含有局部麻醉剂的避孕套用来帮助男性治疗早泄。而使用表面涂有添加剂的避孕套时,部分添加剂(如滑石粉)可能在性交中通过女性阴道进入其腹腔,并可能造成慢性损害。而在有些避孕套上使用的杀精剂Nonoxynol-9可能使避孕套的预防性病功能受到影响,以及有些药物浓度过大会导致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具有重度细胞毒性等。

GB 7544-2004标准中虽然提到作标记用的材料,如油墨,用于避孕套上或直接接触避孕套的包装上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对避孕套有任何有害作用和有害于使用者的健康。但却没有相应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故GB 7544-2004标准在标记材料的检验方法可以借鉴WHO避孕套标,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材料配方、抗氧化性、包装材料等也应是避孕套的产品检验中需要考核的项目。

4 其它检验项目的讨论

(1)避孕套是以天然胶乳为原材料,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蛋白质或致敏性蛋白质。经过相关的临床依据,部分人群是对蛋白原过敏的,故对蛋白原的含量控制和检验是很有必要的。

(2)避孕套在经过硫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强致癌物质——亚硝胺。虽然从避孕套中释放的亚硝胺远没有达到这个剂量,但如果使用次数频繁,仍有诱导致癌的潜在风险。故对避孕套中亚硝胺含量的检测和相关临床的验证也是有必要进行的。

(3)避孕套生产过程中,添加原材料、添加剂等加工工艺都会留下化学物质,应对其残留的化学物质进行检验并限量。从产品对人体无伤害的角度来看,避孕套的酸碱度、重金属等化学性能的检验,还有热原试验等也是可以考虑进行的。

5 建议

我们应该继续加大橡胶避孕套产品强制性认证的执行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检验标准,提高市场准入,加强企业交流,加强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最终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有效的从技术层面和产品质量上来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减少或遏制如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染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以及对实行计划生育也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为人民群众的用械安全有效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翠芳.硫化体系对天然胶乳安全套质量的影响.世界橡胶工业.2002,(05).

[2]车增辉,刘双树,魏育华.对《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中爆破体积和压力项目检验的分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01):46-47,62

[3]陈国军,杨全力.避孕套材料的研究进展.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03).

[4]王昕施燕平朱雪涛郝树彬.具药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的细胞毒性试验.齐鲁药事,2005(11):677-678

[5]李海宁,王雯,肖忆梅,任海萍,白东亭.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专项检查及抽验情况分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07).

[6]苏健.避孕套质量控制及企业策略的建议.医疗装备,2007,(01).

[7]李枚辉,汤胜修,张玉.从强制性认证检验结果看我国橡胶避孕套产品质量.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6,(09).

天然胶乳 篇4

1 仪器及试剂

(1)漏水试验仪器

株洲化学工业乳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生产的SYS-1充水仪。精度为±5 mL。

(2)电检试验仪器

避孕套电子测漏仪2台,精度为50 mV,桂林乳胶厂生产。其中,1台配置200 mL电解液,另1台配置300 mL电解液。电解液为NaCl溶液,浓度为10 g/L。

2 样品及处理方法

(1)抽取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4 500只,均未加润滑剂且无包装(某企业生产,批号为1112163C),长185 mm,宽52 mm。

(2)样品针孔处理

(1)展开避孕套保证其在任何方向上不过度拉伸在正常或矫正视力下检查避孕套,不存在任何可见针孔或撕裂。处理过程均戴手套操作。

(2)使用不同粗细的针(直径分别为Φ0.20 mm、Φ0.25 mm、Φ0.30 mm、Φ0.35 mm、Φ0.45 mm),在展开避孕套的一个特定部位由内向外扎一个小孔,特定部位包括储精囊头部、头身转折部位(R部)和避孕套身部。每个部位各扎取100只避孕套。样品分成三组,一组进行漏水试验,一组进行加入200 mL电解液的标准电检试验,一组进行加入300 mL电解液的改良电检试验。

3 试验步骤

3.1 漏水试验

(1)展开避孕套,使其在任何方向不受到过度伸张,如果发现任何小孔或撕裂,则认为该避孕套为不合格,剔出本试验。

(2)将避孕套的开口端固定到固定装置上,开口端朝上悬挂。

(3)在避孕套内加入20.5℃的水300 mL,检查避孕套上可见的渗漏迹象。

(4)从避孕套距开口端小于25 mm处扭转一圈半左右以封闭避孕套,从固定装置上取下,用一只手或合适的夹具抓住避孕套的开口端。

(5)将封口的避孕套移到一张干燥的吸水纸上,拧转闭口端至少一周,然后将它平放在吸水纸上,用手在纸上方30 mm处对避孕套施加压力并加以滚动。

(6)检查避孕套在吸水纸上的漏水痕迹。若存在漏水,则记下针孔的位置,在倒空水后测量其距开口端的距离,距开口端25 mm以外的针孔记为不合格品。

3.2 电检试验

(1)展开避孕套,使其在任何方向不受到过度伸张。

(2)将避孕套开口端固定在固定架上,使它的开口端向上悬挂。

(3)在避孕套内分别加入200 mL和300 mL的电解液,检查是否渗漏。如有渗漏的话,判定该避孕套不合格。

(4)对充入300 mL电解液试验组的避孕套进行入水前挤压,挤压方法参照ASTM D3492-2008《橡胶避孕用品(男用避孕套)规格》充水挤压法,仔细检查整个避孕套表面是否存在孔洞。如发现有孔洞,标记针孔的位置,距开口端25 mm以外的针孔记录为不合格品。将不渗漏的避孕套浸入电解液槽中,但开口端与液面距离为至少25 mm,记录电检仪测试的电压值,如结果大于或等于50 mV,排空避孕套,按下述方法测试。

(5)往避孕套中注入300 mL水,将它拧转大约一周半封闭其开口端,然后从固定架上取下,用软布或让其在吸水纸上轻轻滚动擦去避孕套上的电解液,最后按3.1中的(5)和(6)的实验步骤,记录针孔个数及位置。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1 试验结果

数据如表1所示。因为0.20 mm直径的针孔试验组用三种方法测试,检出率均较低,且不稳定;部分试验结果显示,电检法(300 mL)在身部检出率较漏水法高,重复进行平行试验,试验数据没有复现性,其结果有失客观。因此认为0.2 mm针孔太细,不具有统计意义,故没有列入试验结果中。

4.2 试验结论

(1)漏水法总体优于电检法。电检法依赖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仪器的电极长时间浸泡在电解质中,如果没有进行定期的清洗保养,则会降低仪器的灵敏度。

(2)充入300 mL电解液的试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200 mL的对照组。在现行国家标准中,电检法充入电解液的体积仅为(200±10)mL是不够的,可见电解液的充入体积为电检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电解液又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太多的电解液会使乳胶过度膨胀,容易引起破裂、滑落。而且,容易产生误检,即不属于处理区域的乳胶薄点被当作针孔检出。

(3)实践证明,在入水前增加一个ASTM标准的挤压处理,可提高检出率。采用300 mL电解液配合ASTM标准的挤压法,使得检出率大为提高。

(4)无论采用何种检验方法,避孕套身部的检出率最高,头身转折位置次之,储精囊部位的检出率最低。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环节中浸胶模具垂直向下,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储精囊部分的乳胶较厚。

(5)储精囊部位的针孔检出试验,漏水法明显优于电解法。通过增加入水前对储精囊部位的挤压,可以改善电检法的这一缺陷。而在避孕套身部的检测中,电检法与漏水法的试验结果非常接近。

三种实验方法的检出率曲线对比图见图1,三根曲线代表了不同的检出方法。检测部位比对中,身部检出率最高,头身转折位次之,储精囊头部最低。在方法比对中,检出率最高的是漏水法,其次是改良电检法,检出率最低的是电检法。

5 结语

本文通过试验,比较了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现行国家标准针孔试验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检方法。该电检法结合了美国标准中充水挤压法的优点,通过增加100 mL电解质的体积,并增加一个入水前对避孕套的挤压处理过程,提高了电检法的检出率。建议国家标准中对电检法的电解液增加体积,以提高检测精度。

摘要:设计了漏水法、电检法和改进电检法三种方法的比对针孔检出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漏水法最适合作为仲裁法,并建议国家标准中对电检法增加电解液充入量,以提高检测精度。

关键词:针孔试验,仲裁法,漏水法,电检法

参考文献

[1]GB7544-2009,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S].

[2]ASTM D3492-2008,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contraceptives(Male condoms)[S].

[3]SO/DIS4074.2:2010,Natural latex rubber condoms-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S].

天然胶乳 篇5

本文借助与NR分子链节具有相似结构的小分子2-甲基-2-丁烯作为天然胶乳溴化反应的参照模型, 简化研究体系, 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 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乳液法小分子溴化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并探讨了小分子溴化反应历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明天然胶乳溴化反应机理及产物结构和性能, 并对BNR产物的结构控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Tensor27型) , 德国布鲁克 (Bruker) 公司产品;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HP6890/5973 M-SD型) , 美国惠普公司产品。

2-甲基-2-丁烯 (分析纯) , 上海晶纯试剂厂产品;液溴 (分析纯) ,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氢氧化钠 (分析纯) , 广州化学试剂厂产品;平平加O (工业级) , 广州化学试剂厂产品。

1.2 实验方法

1.2.1 试样制备

采用乳液法使小分子2-甲基-2-丁烯发生溴化反应。在250 m L三颈瓶中将一定量平平加O溶于蒸馏水中, 然后加入定量2-甲基-2-丁烯小分子, 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成小分子乳液。恒温下逐滴加入液溴, 反应2 h, 然后分别用Na 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反应产物,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小分子溴化产物。

1.2.2 测试分析

(1) 傅立叶红外光谱

将溴化小分子液体样品均匀涂于KBr片上进行扫描, 光谱分辨率为4 cm-1。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HP-FFAP (30 m×0.25mm, 0.25μm) ;程序升温:从0℃开始, 以10℃/min升温至250℃, 保持5 min;载气为He, 柱流量1.0 m L/min, 进样口温度250℃, 分流比50∶1。质谱条件为EI源, 电离电压70 e V, 离子源温度230℃, 扫描范围10~500 aum, 进样量1.0μL。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液法小分子溴化产物的表观性状

小分子2-甲基-2-丁烯与水在一定量平平加O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 可成功制成稳定乳液。当逐滴滴加液溴时, 可以看到红棕色单质溴在乳液中颜色立即褪去, 同时三颈瓶口处有刺激性气体释出。该气体可使湿润的试纸变红, 证明是溴化氢。可见2-甲基-2-丁烯乳液与溴的反应可以立即进行, 反应没有诱导期。

研究发现溴化氢的逸出量在初期较多, 以后迅速减少。经纯化后的小分子溴化产物都是透明有色液体, 例如液溴与小分子摩尔比为0.5和1的样品都是黄色透明液体, 但摩尔比增加到1.5时却是淡黄色。从产物密度来看, 液溴与小分子摩尔比为0.5时样品密度为1.56 g/m L, 远大于纯小分子的密度 (0.67 g/m L) , 这也说明原子量大的溴原子已经接到小分子分子链上。随着溴用量的增大, 可以看到, 产物密度趋于增大 (表1) 。当摩尔比为1.5时, 小分子溴化产物密度达到1.76 g/m L。

2.2 FTIR分析

图1是乳液法小分子溴化产物的FTIR谱图, 从图1d可以看出小分子2-甲基-2-丁烯在1 635 cm-1处有一个C=C的吸收峰, 3 040 cm-1处为C=C-H键的吸收峰, 2 960 cm-1处对应C-H键的伸缩振动峰, 836 cm-1处为C=C-H基团中C-H键的面外变形振动吸收峰。

当液溴与小分子摩尔比为0.5时 (图1a) , 溴化产物在537 cm-1处出现C-Br键的振动吸收峰, 另外2 960 cm-1处C-H键的伸缩振动峰也大大减弱, 说明乳液法小分子溴化过程中发生甲基氢的溴化取代。另外还发现小分子溴化产物836cm-1处C=C-H基团中C-H键的面外变形振动吸收峰大大减弱, 说明溴化过程中C=C双键会被还原成C-C单键。在FTIR谱图中我们并没有检测到1 720 cm-1处C=O的吸收峰, 说明与小分子乳液氯化反应不同[9], 溴化产物并没有醛类物质生成。

随着溴用量的增大, 可以看到, 1 635 cm-1处C=C的吸收峰逐渐减弱, 而537 cm-1处C-Br键的振动吸收峰却有所增强 (图1b, c) 。表明随着溴用量的增加, C=C双键还原成C-C单键和甲基氢的溴化取代反应程度都逐渐增强。

2.3 GC-MS分析

图2是乳液法小分子溴化产物的气相色谱谱图, 对照谱库信息并归一化得到液溴与小分子不同摩尔比时小分子溴化产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和含量等见表2所示。

当液溴与小分子的摩尔比为0.5时, 从表2可见, 产物3-甲基-1, 3-二溴-丁烷占大多数, 含量为74.74%;而2-甲基-1, 2, 4-三溴丁烷和3-甲基-1, 2, 3-三溴丁烷含量分别为13.80%和11.46%。随着液溴用量的增加, 二溴代产物含量有所减少, 三溴代产物含量略有增大。当液溴与小分子摩尔比为1.5时, 3-甲基-1, 3-二溴-丁烷含量为68.96%;而2-甲基-1, 2, 4-三溴丁烷和3-甲基-1, 2, 3-三溴丁烷含量分别为16.38%和14.66%。

2.4 乳液法小分子溴化反应历程

当液溴逐滴滴加到2-甲基-2-丁烯小分子乳液中时, 进入乳液的单质溴将面临两个竞争性反应, 一个是溴与小分子的溴化反应, 另一个是溴与水的反应。考虑到溴与2-甲基-2-丁烯小分子的反应非常容易进行, 反应速度很快[10],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在搅拌条件下, 单质溴将很快与小分子发生反应而迅速消耗, 因此没有多少机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实际上, 几乎在液溴滴入体系的同时, 我们就观察到红棕色液溴立即褪成无色, 同时在三颈瓶口检测到有溴化氢气体生成。由于溴与水反应较慢, 因此上述现象不可能是由溴与水的反应产生。当液溴与小分子摩尔比增加到1.5时, 也没有在红外谱图上检测到C=O吸收峰, 说明并没有出现次溴酸参与到反应历程的现象。

乳液法小分子溴化反应也是立即进行, 没有诱导期, 其反应机理可能是自由基反应历程, 具体见图3所示。从与溶液法溴化产物[10]的比较来看, 乳液法没有一溴代产物, 相应的二溴代和三溴代产物含量都有所提高。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中而较少溢散出去 (乳液法有水参与) , 而溴化氢可以与一溴代烯烃发生加成反应, 从而增加二溴代和三溴代产物的含量。

3 结论

从乳液法小分子溴化产物的表观性状可以看出2-甲基-2-丁烯已经发生溴化反应, 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发生甲基氢的溴化取代和C=C双键还原, 也证实了溴化产物并没有醛类物质生成。乳液法小分子溴化反应可能是自由基反应历程, 没有出现次溴酸参与反应历程的现象。

摘要:选择与天然橡胶 (NR) 分子链节具有相似结构的小分子2-甲基-2-丁烯作为天然橡胶溴化反应的参照模型, 通过乳液法使小分子发生溴化反应,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测试手段对小分子溴化反应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并探讨小分子溴化反应历程。结果表明, 小分子2-甲基-2-丁烯的C=C双键在溴化过程中被还原为C-C单键, 同时发生甲基氢原子的溴化取代, 但溴化产物中并没有醛类物质生成。乳液法小分子溴化反应可能是自由基反应历程, 且没有出现次溴酸参与反应历程的现象。

关键词:乳液法,天然橡胶,2-甲基-2-丁烯,溴化反应,反应历程

参考文献

天然胶乳 篇6

1 材料

1.1 验证用菌种

枯草杆菌[CMCC (B) 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B) 26003]、大肠埃希菌[CMCC (B) 44102]、白色念珠菌[CMCC (F) 98001]、 铜绿假单胞菌[CMCC (B) 10104]。每种菌菌液量约为50~100 cfu/mL。

1.2 供试品为进口的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

2 试验方法

2.1 常规法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 g , 剪碎, 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0mL, 混匀, 为1∶10供试液, 分别人工污染上述5种代表试验菌株;再加15~20 mL琼脂培养基, 待凝固后, 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小时观察结果细菌与霉菌计数, 测定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1。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常规方法检验避孕套1∶10供试液, 人工污染5株代表菌株, 该供试品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试验均高于70%,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试验部分厂家的试品的回收率高于70%, 部分厂家的试品低于70%, 因此, 不可采用常规方法检验。

2.2 稀释法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 g, 剪碎, 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200mL, 混匀, 为1∶20供试液, 分别人工污染上述5种代表试验菌株;再加15~20 mL琼脂培养基, 待凝固后, 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小时观察结果细菌与霉菌计数, 测定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2。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常规方法检验避孕套1∶20供试液, 人工污染5株代表菌株, 该供试品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试验均高于70%, 对枯草杆菌的回收率试验部分厂家的试品高于70%, 部分厂家的试品低于70%, 因此, 不可采用常规方法检验。

2.3 培养基稀释法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 , 剪碎, 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200mL, 混匀, 为1∶20供试液, 每个平皿加0.5mL, 分别人工污染枯草杆菌, 测定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3。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验避孕套1∶20供试液, 对枯草杆菌的回收率试验均高于70%, 因此, 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方法检验。

2.4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2.4.1 大肠菌群检查方法验证

2.4.1.1 供试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10 g , 剪碎, 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200mL, 混匀, 为1∶20供试液, 进一步稀释成1∶200和1∶2000的供试液。

2.4.1.2 验证方法

(1) 试验组 分别取1∶20、1∶200、1∶2000的供试液1mL及大肠埃希菌菌液1mL加入1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 每个稀释级3支, 按大肠菌群检查法进行检查。

(2) 阴性菌对照组 取0.9%无菌氯化钠溶液1mL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mL分别加入1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 每个稀释级3支, 按大肠菌群检查法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见表4。

注:+”表示有菌生长, “-”表示无菌生长。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 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试验组检出大肠埃希菌。

2.4.2 绿假单胞菌检查方法验证

(1) 试验组:

供试液的制备同大肠菌群, 取1∶20的供试品溶液10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 按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2) 阴性菌对照组:

取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mL及大肠埃希菌菌液1mL分别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 按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见表5。

注:“+”表示有菌生长, “-”表示无菌生长。

从表5可看出, 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试验组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方法

(1) 试验组:

供试液的制备同大肠菌群, 取1∶20的供试品溶液加入100mL亚碲酸钠肉汤培养基中, 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2) 阴性菌对照组:

取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mL及大肠埃希菌菌液1mL分别加入100mL亚碲酸钠肉汤培养基中, 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从表6可以看出, 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试验组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注∶“+”表示有菌生长, “-”表示无菌生长。

3 结论

避孕套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供试液浓度为1∶20, 细菌菌落总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验 (0.5mL/皿) , 真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方法检验。

4 结语

现行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的检验标准中没有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测项目, 微生物限度执行的是GB 15979-2002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本实验对8个进口品牌的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按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了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 结果发现有4个厂家的枯草杆菌回收率为21%~63%, 达不到70%, 而枯草杆菌为常见的空气中存在的细菌, 反应出生产过程的污染情况, 枯草杆菌回收率达不到要求, 说明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本次试验方法考查的是进口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 而国产的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虽尚未进行考查, 但可以为国产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的微生物试验提供参考, 为制定避孕套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提供借鉴。

摘要:按照中国药典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对进口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发现不同厂家的避孕套对细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 供试品浓度采用1∶0, 细菌菌落总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验 (0.5mL/皿) , 真菌、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方法检验。

天然胶乳 篇7

1 原理和仪器

1.1 漏水试验

1.1.1 原理

以规定体积的水充入避孕套,并检查悬挂避孕套的外表面可见漏水情况。没有任何渗漏时,将避孕套在有色吸水纸上滚动,检查避孕套的渗漏迹象。

1.1.

2仪器

(1)充水仪,株洲化学工业乳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生产的SYS-1充水仪。图1为充水仪工作装置示意图。

其中:(1)完整圆滑的边缘;(2)橡胶圈;(2)吸水纸。

1.2 电检试验

1.2.1 原理

避孕套最初是以电子屏蔽的方法来检查针孔的。没有针孔的避孕套就像绝缘体,不让电流从电路中流过。具有针孔的避孕套将允许电流通过。

没有通过电检的避孕套,使其在有色吸水纸上滚动以确认针孔是否存在。

1.2.

2仪器

(1)电子测漏仪,瑞典瓦兰德生产的M1101型电子测漏仪,图2为电子测漏仪工作示意图。

参数如下:

电压(10±0.1)V;电阻(10±0.5)kΩ;

电压表的精度为±3mV。

电解液,采用含有NaCl的水溶液[在(25±5)˚C时ρNaCl=10g/L]。

(2)吸水纸。

其中:(1)支撑;(2)固定在支撑上的充满电解液的避孕套;(3)固定在支撑上的电极;(4)电解液槽;(5)电极;(6)10 kΩ电阻;(7)10V稳压电源;(8)电压表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来源,

抽取符合GB 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280个(国内知名厂家生产,批号为:07052931),试验分组如表1。

2.2 样品针孔处理

(1)将包装内的避孕套挤离撕口处,撕开包装取出避孕套。任何情况下不能使用剪刀或其他锋利的器具打开包装。处理避孕套时应戴好合适的手套或指套。展开避孕套保证其在任何方向上不过度拉伸。在正常或矫正视力下检查避孕套,不存在任何可见针孔或撕裂的避孕套。(2)分别用精度为±0.002 mm的0.3~0.9通针在展开的避孕套储精囊部位、避孕套中部各取20个扎一个小孔。

2.3 试验步骤

(1)将避孕套开口端固定在电子测漏仪固定架上以使避孕套开口端向上悬挂。

(2)在避孕套内加入(200±10)mL电解液,施加10V连续的稳定电压,(10±2)s后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并记录其结果。

(3)从固定架上取下避孕套,用软布或让避孕套在吸水纸上轻轻滚动擦去避孕套上的电解液。

(4)然后进行漏水试验。将避孕套的开口端固定到固定装置上使避孕套的开口端朝上悬挂着。

(5)加入(10~40)˚C的水(300±10)mL,并确保实验室的空气湿度不至于在避孕套的外侧凝结。检查避孕套上可见的渗漏现象。对可见的渗漏现象加以标记,将避孕套内的水倒空后进行测量以确定针孔的位置。

(6)悬挂之后整个避孕套没有发现可见渗漏,从闭口端握住避孕套,如有必要,轻轻拉伸避孕套从开口端将水导入。从避孕套距开口端小于25mm处扭转一圈半左右以封闭避孕套。从固定装置上取下避孕套。用一只手或合适的夹具抓住避孕套的开口端。

(7)将避孕套移到一张干燥的吸水纸上,滚动闭口端至少一周。用手在纸上方(25~35)mm处对避孕套施加压力并加以滚动。然后平放避孕套在吸水纸上,且因此形成的圆柱体的轴线与纸平行。

(8)在充满水的状态下,来回滚动避孕套至少一周,滚动期间,将手指伸开,尽可能对避孕套施加相同的力。将手保持在吸水纸上方(25~35)mm处。移动手掌以便整个避孕套受压并与吸水纸接触。

(9)检查避孕套在吸水纸上任何漏水的痕迹,不考虑润滑剂。对针孔加以标记,倒空水后测量其位置。

3 试验结果

3.1 试验结果数据如表2。

3.2 试验结果折线统计如图3。

4 结果讨论

4.1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漏水法检出率明显比电检法高,电检法容易产生漏检。

(2)电检法对于较小的针孔在储精囊部位比避孕套中部的检出率高。

(3)对于孔径小于0.3mm的针孔,电检法明显检测不出。

4.2 分析原因:

从实验原理可知:电检法充入避孕套的电解液(200±10)mL,漏水法充入水的体积(300±10)mL;电检法充入电解液过程是在电解液池中进行,而漏水法充水过程是悬挂在空中进行;漏水法除了可以在悬挂中发现针孔,还可以通过滚动加压发现针孔,而电检法是通过充入避孕套里的电解液是否和外部的电解液导通来判定针孔,能否导通受充入电解液体积,是否受打外力的挤压以及材料自身愈合的特性相关。

由此可见,电检测法从设计原理就存在以上缺陷,从而容易出现漏检,因此漏水法和电检法并不完全等效,漏水法更适合用于仲裁试验。由于试验样品数量和试验批次有限,以上结果仅为笔者个人观点,其可靠性还有待诸位专家及同行们的验证。

参考文献

[1]GB7544-200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ISO16037,Rubber condoms for clinical trials-Measuremen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上一篇:真空辅助压浆施工工艺下一篇:农村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