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对90后的教育(精选8篇)
90后对90后的教育 篇1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们中有的已经步入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案例描述:
2009年的一天,同办公室一个班主任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训斥,话语中带有针对“90后”的词语,大致意思是“90后”就是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一代,就知道耍个性,其实就是社会的寄生虫。学生当场反驳,两个人最后争得面红耳赤。从此,这个学生就煽动班级学生反对老师,什么事情都和班主任对着干,最后弄得他辞去了班主任工作。
分析与处理: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总是议论着“90后”的缺点:自私,缺乏爱心,冷漠无情,叛逆疯狂,说他们是毁掉的一代、不好的人,是“脑残”,是“非主流的毒瘤”……相关的形容词层出不穷,这些话语传到了孩子的耳朵里,严重伤害了他们本就伤痕累累的心灵。难道这些就真的全是他们不好么?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试图去听听他们的心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好好观察他们脆弱的心灵下掩藏着怎样的沧桑经历?
一
一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管束不了子女,所以把他们带来学校,让老师来教育。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家庭教育,这个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家庭教育观念老化。
现在很多家庭的物质生活现代化了,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却没有现代化,还是因袭陈旧的传统观念与方式。有的家长喜欢用成年人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对的,孩子永远是错误的,满足于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孩子稍有反抗就拳脚相向。可以说,当今许多家庭教育在诚实、责任、习惯等方面严重缺失,使孩子成长的路走歪了,走偏了,也走错了。
2. 家庭教育内容偏差。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对于“90后”,成人们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不少“90后”在畸形家庭教育的误导下超常加速发展,牺牲了快乐和自由,失去了正常的童趣、童言、童年、童真。
一次无意中看了语文老师布置的随笔内容,学生们对父母的抱怨和怨恨触动了我。很多学生说父母长期不在家,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好想回家的时候有妈妈在厨房做好饭菜叫声:‘孩子回来啦,快洗洗手吃饭吧!’”“爸爸妈妈就知道赚钱,以为我要的就是钱,他们就知道钱,其实我好想得到他们对我的爱,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爱。”像这样的话语有很多,我不知道父母们看见这样的话语,还会认为物质高于一切么?还会认为只要满足了物质需求,孩子们就满足了么?在父母心中,爱子女的方式就仅限于给钱么?
3. 家庭教育主次错位。
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隔代教育”的方式,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大多陈旧、传统,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辈,孩子易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等不健康性格和品行。
4. 家庭教育环境破坏。
有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比如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和夫妻关系不融洽,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还有的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到身上。可以说,孩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就是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日记,她说她并不像她的外貌那样是个乖乖女,她的家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妈妈很早就抛弃了爸爸和她,父母俩相依为命。父亲嗜赌酗酒,忽略了对她的关心和教育,积攒了很久的积怨导致了她对父亲恶言相向,说要换个新爸爸,这对父亲来说无疑是妻子离开后进一步的伤害,可是也从反面了解到原来孩子的叛逆来源于支离破碎的家庭环境。
反思和感悟:
一篇文章写道:“怎样的社会造就怎样的一代人”“90后”之所以具有如此多的缺点,应该说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总是说“90后”如何不好,可是我们这些“70后”“80后”也被社会否定过,现在不也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对待“90后”,我们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往往缺点的另外一面就是优点。比如他们想法怪异,这说明了他们的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比如他们自信但是很脆弱,敏感才会自私;从童年就开始变老,并懂得成人世界的潜规则;他们喜欢张扬个性,但是又过分自卑;他们信息和知识丰富,但是内心却十分空虚……
二
很多老师首先考虑的是怎么上好一节课,怎么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认为成绩代表着学生的一切,也经常用成绩教育学生,忽略了品德教育也是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不少家长更是忘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施压再加上老师冠以“坏学生”的称号,有的学生明明品质是好的,但是为了争回自己的自尊,便和老师家长发生了矛盾。
根据学生写的随笔中对老师的种种抱怨,我深刻感觉到,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都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和矛盾。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下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几条建议。
1. 注意教师心理健康疏导。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给教师减负,考核时对成绩适当放宽,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解放。其次教师要摆正自
浅谈中专机械专业的创新教育
李
(郑州机电工程学校,河南荥阳
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对中专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对此,我就加强机械专业中专生的素质培养谈谈体会。
一、加强综合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1.注重全面智力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专着力培养有职业道德、有生存和适应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的升级与进步,机械专业培养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为己任,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通过课程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等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思辨力。同时,通过人文教育课程促进学生人格高尚、品行提升、道德完善和个性成长。
2. 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机械行业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为了适应工作要求,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专业课对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的学习,掌握机械专业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通过企业工程师的专题讲座,了解机械行业技术现状,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通过现场实习,熟悉机械行业各个环节,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工作”。
3. 加强硬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夯实软硬件基础。
学校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基地和首要前提保障,因此改善办学条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完善教学硬件设施
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点之一。学校重点完善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包括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厂,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实践能力,使学校的办学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通过校内外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基本技能培养迁移到实训室,专项技能培养迁移到实习工厂,综合技能培养迁移到企业现场”,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高技能学生,教师必须具备高技能。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质量,首先需要一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己的位置和心态,以平常心看待名利,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最后要加强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2.关注学生家庭,沟通联系家长。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贴近他们的心灵,进行适当的平等教育,多联系家长,多给学生家长式的温暖,不要歧视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多做疏导工作,逐渐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运用榜样示范教育法。
榜样示范教育是以教师和其他典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高中生的思维
智
有较高专业技能,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传授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修提升学历,为在职读研的教师提供时间和资金支持,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资格培训,三是从企业工程师、技师和能工巧匠中聘请一批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我校已基本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实现技能型学生的创新教育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为目标,以日常工作行动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开发整合课程。
三、课程优化要与时俱进
1.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引
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生产工艺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各专业均实现“双证书”教学。
新课程从形式上,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逐步培养工作能力,从内容上涵盖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将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素质能力教育模块等,体现了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突出了关键能力的培养。
2.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学校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环境的建设。我校以“两课”教育为突破口,把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课堂主渠道完成思想道德理论教育,通过第二课堂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笔职业能力,通过社团、假期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诚信、守法、吃苦耐劳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保持就业率。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课程教学方法认真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如“电工电子”课程,采用从实际需求到功能再到单元电路,再从单元电路到系统,从局部结构再到整体结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机械行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师设计钳工、车工等具体实训项目,教学在实训车间进行,学生的积极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形象思维发展很快,因此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加之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形象、生动、具体,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引起自愧和内疚。运用榜样示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分辨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例如对于当今社会的非主流文化,“90后”喜欢模仿,出现各种怪异的打扮和穿着,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青春美,什么是学生的装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辩能力和抵制能力。
只要社会给予正确的对待,老师给予正确的教育,家长给予更多的爱,相信,未来某一天,我们就会看见“90后”发光发热。
90后对90后的教育 篇2
在小学,我可以风趣的说一声:“小case!”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一年又一年的压力累积起来,直到15岁我才真正的感受到头顶上的重担正一点一点地加重着。
从以前每天8点就进入梦乡,一下子蹦到每天10点才沾到枕边,这简直就是在玩蹦极嘛!任何人一下子都无法适应。有时,望着桌上的那堆作业,我只是在想:“睡一下,马上就起来。”可是,刚刚闭上眼睛,脑海就会浮现出老师那严肃的神情,连忙打起精神来,不敢有一丝的歪想。
其实,不仅仅是在学校有压力,在家里也是。“坐好,快点写作业!不许偷懒!”得!多亏了这一声吼,把我从梦神那揪了回来。想发火吧,想想有对不起他们,他们也是关心我,是为了我好呀!只好把满嘴的苦水犬往肚子里咽。
虽说我们都是90后,生活条件相对来说都会好许多,但是,唯一与以前不同的是,学习的担子更重了。也许吧!正是现在的条件好了,才对我们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吧!
有时,我真的很怀疑,当初那句“我能行!”是不是真的出自我口?当初那个信心满满的初中新生又到哪去了?看看现在如此狼狈的我,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愧疚感,还是?
用90后的思维管理90后 篇3
80后可以被价值驱动,如果满足了利益,他们可以忍受与权利核心保持距离,可以忍受组织规则和目标的不明确,但90后只能被兴趣驱动,他们要求平等地分享权利,通过个人联络来影响决策、解决争端,他们无法接受一切模糊带来的不确定性。
很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却还没有真正重视一个问题:90后管理如何让正在大量涌进企业的职场新人们,快速融入并创造价值。但是,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一场冲击传统管理思路和做法的战争,已然来临,这一次的“代际”差异引发的管理变革,会比当年探讨80后更猛烈。可以这样说,除非你拒绝90后,否则,这场战争没有哪家企业,没有哪个管理者,能够置之不理,悄无声息地躲过去,相反,更要积极主动地正视和面对。
从2011年、2012年开始,90后陆续亮相职场,到2013年时,90后高校毕业生开始大批进入企业。对百事食品、强生、IBM、宝洁、珠江投资等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近两年中,这些知名企业已吸纳不少90后员工,虽然目前占员工比例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但它们已经意识到,这个趋势不可阻挡,也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挑战。有针对性、更系统的管理优化,必将是一个全新课题——90后,他们需要怎样的管理方式?如何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让管理经验失灵的群体
较之80后,90后这个群体的特征更为明显。专门研究90后管理的专家韩庆峰讲述了几个典型的案例:一家大型国企新接收了一批90后毕业生,上班第一天,好几个人迟到,在按规定接受处罚时,其中一名员工拿出100元钱问人力资源部领导:请问,这个有没有包月的?在一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8个新入职的90后,在培训提前结束后玩起了杀人游戏,管理者进行了劝阻,但无济于事。事后合伙人找他们谈话,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第一,我们没有在工作时间玩;第二,这个团队游戏有助于大家相互了解,方便今后工作;第三,请问我们影响了谁?
在一家电商公司,表现很好的一位90后员工,刚被提前转正就提出了离职。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原因:“我上次提的意见已经超过一个月了,我们主管总说好,好,但就是不落实,既然这样,我还是再找一家更懂得尊重我的公司吧!”以上种种,不管发生多大的冲突,事实上,谁都没有错!那么对90后来说,究竟怎样的管理才适合他们呢?
管理者应淡化权威和控制
2010年富士康的14起员工自杀事件,造成了11死3伤的悲剧,这些受害者中,最大的24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20.6岁,平均入职时间不足6个月。在韩庆峰看来,“连环跳”的实质,是这些90后对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和精密控制说NO,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富士康的高压管理下,新员工进入工厂后,社会关系被打散,造成了严重的关系碎片化,在几十万人的工厂里,没有关系和情感维系的年轻人,就像游荡的一个个孤独的灵魂。要成本控制,要效率,富士康的管理模式有其必然性,但是,富士康忽略了用工主体正在从80后向90后转变。事实上,老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90后的需求,进而导致管理失控。对于90后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控制。
90后活在自我认可的价值体系中,这和80后已有明显的区别。80后要求的是利益,90后要求的是权利。80后可以被价值驱动,如果满足了利益,他们可以忍受与权利核心保持距离,可以忍受组织规则和目标的不明确,但90后只能被兴趣驱动,他们要求平等地分享权利,通过个人联络来影响决策、解决争端,他们无法接受一切模糊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便是90后的可怕之处,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在以往的管理体系中,只要适当调整,就可满足80后的基本价值需求。但90后们会从管理者那里分享权利,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而且敢想敢做。商界教父马云已经退居二线,他非常肯定的一点是,现在和未来为淘宝做出最大贡献的,正是80后和90后。韩庆峰认为,面对90后,管理者要淡化权威,淡化绝对的服从,直至最终放弃权威。譬如,现在的90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沟通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一些管理者很难找到的资料和数据,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很快就能解决。对于一部分70后、80后管理者来说,有时不得不承认自己OUT了。
现实中很多情况是这样的。一个90后会问领导:“我必须听谁的,我又可以不听谁的?”显然,他们是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权利,无论是摆脱控制,还是平等对话。90后最现实的权利,就是获取资源、控制进度、自主地工作,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治权”。
成为教练式管理者
了解并学会与90后沟通,是未来领导者必做的功课之一。因为,你已经无法回避与他们为伍。百事食品华北区人力资源经理吕颍泽表示,对于90后新员工,在刚入职的一两年内,百事食品会采取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他们尽快适应并进入角色,再根据不同员工的情况,转换相应的岗位。珠江投资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李素梅认为,90后的沟通方式,90后所能适应的内部文化,都在冲击管理者的传统思维。
韩庆峰认为,教练式管理者,会比较符合90后的胃口,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因为90后需要的不仅仅是目标,更应是工作态度、方法和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管理者那样给标准答案,90后更愿意自己搞定。
强生中国招聘总监王子剑认为,针对90后新员工,强生安排了大量的入职培训,有针对性地让这些职场新人快速进入角色。IBM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金敏也认为:现在接受培训的主体就是90后。
nlc202309031032
这里还有一个不错的例子:一位总监训练部门新来的助理,他不是简单地结合手头的工作来指导她,而是将助理的工作分解成很多模块,然后训练她从头开始一个个地做起。第一周,要求她从最简单的复印、传真开始;第二周,要求去思考这些工作中如何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接下来的两周,安排她学习如何处理邮件,要求部门所有人将涉及部门间沟通协调的邮件都抄送给她,由她负责沟通并进行回复。再接下来,是接听电话、接待访客、润色PPT、组织部门活动等。在3个月时间里,她每天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学会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慢慢成长为这个部门历史上最优秀的助理。
管好90后要“对人不对事”
很多管理者,经常在批评下属时说,“我对事不对人”,言外之意大家都懂,这一直是金科玉律式的说法。但是,对于90后,至少这句话就不灵了,管理者也要改变管理思维,要换成“对人不对事”。
一个新员工搞砸了一项工作,你的判断是因为经验不足,所以,手把手交给了他正确的做法。可是没过多久,同样的情况第二次发生了,你认为他不够熟练,所以又教了一遍,结果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会更多地出现在90后新员工身上,你将怎么判断和处理?
总体来说,90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短期的,但是,可能是马虎、上心程度不够,才会屡屡犯同样的错误,甚至也可能是有意的,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一味地管理。因此,解决这类问题,重点应该在“人”上。举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手下有一名90后,最近跑来找领导说要参加公司内部的岗位竞聘。从内心里,这位主任不希望他参加,也不认为他有能力竞聘上,但最终还是被年轻人的冲劲儿和热情打动了,并且给予了几点中肯的建议,还不忘鼓励和支持一番。最终,虽然这个90后没有竞聘成功,但是也很意外地得到了第二名,让他不带任何遗憾地回到了原岗位,踏踏实实地重新工作,最后成为了部门骨干。事实上,90后一开始都有很高的心气儿,总想挑战,后来这个年轻人也明白了一点: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干出成绩。
说到这儿,针对90后这个完全不同的群体的管理,我们只讲到了冰山一角。需要强调的是,作为管理者,不论愿意或不愿意,未来,都将与90后为伍,甚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如果用90后的思维管理90后,这是个值得研究的新话题,不要寄希望于改变他们,而是顺应趋势,熟悉他们的沟通方式,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把自己从对这些年轻新人的偏见和抱怨中解放出来,做一次清零,重新思考并再出发。
90后的移动数字生活 篇4
根据此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 在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的6.2亿网民中, 24岁以下占31%, 以“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移动互联网主力人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时,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 也是最大的移动网民群体, “90后”的网络化生活状态值得关注。
时间都去哪儿了
“90后”是指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他们生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 除了生活条件上的优越, 还享受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革命。
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周艾青是典型掌上生活的“90后”。作为应用达人, 她的苹果手机里有63个应用, 平板电脑里有79个, 从娱乐、社交到学习、阅读, 无所不包。她每月300兆流量是最低值, 这还多亏了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大都覆盖了免费Wi Fi。
等地铁、等公交、等待开始上课……这些等待的时间她都用手机来打发, 哪怕是等电梯、等红绿灯这样短暂的时间也不放过。刷朋友圈、聊天、玩游戏、看电子小说、看视频……周艾青估算, 每天这些零零碎碎被打发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4小时。
《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 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近半数“90后”用户患有“手机恐慌症”, 不到15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 有近两成的人甚至不到5分钟就要查看一次手机。
这些花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时间都被用来做什么了?
在游戏方面, 报告显示, 有超过九成的被调查“90后”每天都会玩游戏, 超过四成的用户每天玩至少1个小时以上, 有21%的用户每天玩游戏时间甚至超过2小时。
通过手机看视频也是消耗“90后”时间的大头。调查显示, 如果按照一集电视剧时长40分钟、一部电影100分钟来计算, 每天有26.6%的“90后”用户用手机看三集以上连续剧或一部以上电影。
他们都喜欢看些什么呢?数据显示,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是排名前三的类别。美剧、韩剧、日剧都有大量“粉丝”, 各种大片也从院线被搬到个人手机上, 综艺节目也正逐渐成为很多“90后”的挚爱。“这些视频的总体特点是可以打发足够的时间, 不会让用户感到无聊乏味”, 业内专家分析。
掌上生活很精彩
对于“90后”来说, 移动互联网的掌上生活并不仅仅是娱乐消遣, 还可以是学习、教育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 他们早已驾轻就熟数字化打理自己的一切。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朱利是“90后”口中常说的“学霸”代表, 平板电脑和电纸书在他看来都是学习工具。印象笔记、西班牙语词典、汉语词典等学习型应用在他的移动装备中占了大多数, “去自习时为了减轻负重, 我会把一些资料存在平板电脑里”。
进入移动应用商店, 应用种类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所需, 健康、理财、教育、购物、出行……热门应用下载量动辄以千万乃至亿计。“90后”大学生谢飞感叹说, “现在很多东西都已被移动终端取代了”——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时不会再翻字典, 而是打开有道词典、金山词典;想看书又不想买书时, 就用手机下载电子版或者看金读阅读器;想去餐厅吃饭先打开大众点评搜搜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最好再去团购一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网购战场也开始由个人电脑转向手机等移动端。对90后而言, 虽然刚刚步入社会, 购买力不是很强, 但他们依然是手机网购的生力军。报告显示, 每周用手机购物的90后达25.1%, 34.4%的90后手机购物频率为每月1至3次, 从来不用手机网购者仅16.0%。网购产品的类别则五花八门, 服装、鞋帽、书籍、电子产品、生活用品、虚拟物品、化妆品、食品所占比重都不小。
“移动钱包”也几乎成了90后的“标配”。报告显示, 76.4%的90后都使用过支付宝钱包, 而新近逐渐兴起的微信支付使用者也超过了三成。周艾青说, 自从淘宝客户端出现“手机专享价”后, 她几乎都会用手机支付。
“新兴事物在‘90后’群体当中非常有市场, 因此, 对众多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开发者而言, ‘90后’用户是最有价值的‘小白鼠’。”有业内人士直言。
继续驻扎还是调整距离
在利用移动应用管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 “90后”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
以搜索为例, 无论是衣食住行, 还是吃喝玩乐, 抑或查阅学习资料, 搜索引擎成为越来越多“90后”自然而然的选择。报告显示, 一天当中多次使用手机搜索的“90后”用户占比高达74.9%, 从来不用的仅为0.1%。
今年,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曾发起一项“暂别手机24小时”体验活动, 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结果, 近半数人仅在半小时后就拿起了手机。在这场体验开始3小时后, 就因所有体验者中途“退场”而提前宣告结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指出, 社会交往是构成和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网络社交中, 交往双方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 而是借助各种网络工具, 以一种“身体缺席”的方式进行互动。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 正冲击着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
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主任张大生说, “社会越来越开放, 科技产品绚丽登场, 学生们对新产品充满好奇, 想触摸的心态很正常。关键是怎样培养自律意识, 让他们在与新生事物接触时懂得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这需要全社会的责任心, 更需要全社会的智慧。”
事实上, 有人已经产生了“逃离移动互联网”的想法。
90后的宣言 篇5
人们撕下1989年的最后一页日历时,90年的步伐也悄然而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陈代谢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80后的所有成为过去时,接踵而来的90后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21世纪的主宰者。
社会上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评论多如牛毛,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们觉得90后的我们是“愤青”,是“迷茫的一代”,是“垮下的一代”,这样的评价我们没有去反驳,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去承认,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相信这些错误的看法有朝一日一定会不攻自破的。你们不可以如此武断的否决一个个生长在崛起的年代里的少男少女,眼睛有时候也会被蒙蔽,真正的事实是需要用心才看得清楚的,是需要走近这些人的内心才可以理解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了东方的这片沃土,90后的我们是这场成功的变更的见证者和享有者。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在高科技的陪伴下生活,我们是幸福的,却也是孤单的。快乐没有人可以分享,悲伤没有人可以诉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注定我们要孤身一人承担所有的悲与喜。父母?我们之间存在着一堵隐形的墙,难以逾越,他们不赞同我们的观点,认为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我们反驳他们的意见,觉得那些想法太多封建古板,就这样,亲代与子代间少了共同的语言,横生了一条鸿沟。渐渐的,我们开始封闭自己,再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也正因为此,在日复一日的冷战中,他们这样总结了我们:孤僻、高傲、叛逆、不思进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
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心中不止千万次的呼喊过,只不过还没有学会表达出来而已。我们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讨厌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然后数落我们的无能。殊不知就是在一次次的对比中,一点一点的磨灭了我们仅存的少许自信心。他才几岁就已经学会弹钢琴了,他才多大就已经发表过文章了,她已经把舞蹈舞得出神入化了……一句句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当我们再也受不了的时候,只能够懦弱的选择一个人悄悄流泪,或是听音乐,无声的倾诉着内心强烈的不满。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无形中的压力又多了许多。
如果你们曾经给我们创造过舞台,那么现在的我们也不会只是角落里的观众,而应该是聚光灯下那个璀璨夺目的他亦或是她。我们一样有着倔犟的、不服输的个性。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谁都希望自己可以站在高处,可惜没有攀登的阶梯。这也正是为什么同样十几岁的我们却不能拥有同样的天空的外因所在。
90后的我们不再是襁褓里的婴孩,我们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还是懂事的,从父母长辈身边人的身上,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不论是强行灌输还是自我感慨,都更早的觉得社会的现实。
孔孟经书里的之乎者也都已经做了古,考大学、赚大钱的60后思想也已经out了。事实是这样的:不是考上了大学就一定会有好工作,机器人普及了工厂,没特长照样要流浪;不是从政就可以永远高高在上,国家领导人一代比一代年轻,说明看不清现状,没有策略的官员还是要下台;不是是富二代就可以坐吃山空,商场如战场,也许一切都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多么激烈的竞争,多么残酷的现实,优胜劣汰永远都是不变的法则。
看清了这一点,聪明的90后们不仅没打退堂鼓,反而越学越有动力。只是我们不再捧着国语课本死记文言文,书海浩瀚,求知的欲望是强烈的,我们有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书籍,你们不能说我们忘本。兴趣可以成为练就特长的基础,特长则是人才的一项必不可缺的才艺。只有按照我们的兴趣爱好来培养我们,你们才是明智的伯乐,才会发现一匹匹潜力无限的千里马。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这样写到“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新一代的人总是受人关注的,我们就是社会的标志,流行着特有的时尚,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但是你们大可以放心,我们决不会成为死在荒漠中的弱者。压力虽大,但请一定要相信90后们。
不要说我们胸无大志,只是你们还不曾发现那一团隐匿的心中的正欲喷发的火焰;不要说我们盲目随意,只是你们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意见;不要说我们年龄尚小,在困难与灾难面前,我们稚嫩的肩膀同样担起了重任。5。12汶川大地震无疑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严峻的考验,紧要关头,在不断涌现的英雄中不难发现90后们,灾后,一条条长龙般的募捐队伍中更不乏90后的身影。坚强勇敢、懂得回报与付出的90后是好样的,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独立独行的一代,但终有一天我们将支撑世界。
我们是叛逆、不羁的一代,但终有一天非主流也会变成主流。
我们是迷茫、脆弱的一代,但终有一天会开辟出一片光芒万丈的天地。
美好的家园需要90后的双手来缔造;尖端的科技需要90后的思维来创新;时尚的前沿需要90后的勇气来探索。如果您们是40后、50后,那就请放心的把接力棒传递给我们吧,用心期待,激情澎湃的90后们像你们呈交的将会是有一个更为辉煌的时代!
做90后的“抓钱猫” 篇6
当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扎堆,抓钱猫何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市场认可?这和创始人自身经历分不开。抓钱猫创始人吕杰具有多年央企管理经验,创业之前曾在传统金融业工作过多年,深知金融行业的运作之道。他的“抓钱猫”选择以小额、短期银行票据业务为切入点,正是基于其多年和银行打交道发现的金融领域细分市场。
“银行票据到期由银行兑付,兑票相对别的资产类目来说更加安全。”吕杰告诉《创业家》,“抓钱猫”正是主打了安全牌,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此外,前年家中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坚定了做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决心。
2013年,吕杰的母亲投资几十万购买了某公司的金融产品,号称年化收益率18%,但过了没多久,这家公司就因为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倒闭了。吕杰认为,该公司主要问题在于年化收益太高,不符合金融市场运作规律。“这个事情让我认识到,做互联网金融,安全是第一位的。”
除了银行票据产品,抓钱猫也在积极布局开发其他资产。与多数平台选择信任资产提供方不同,抓钱猫正在研发一套独特的风控管理体系,公司内部命名为“鹰眼”。据吕杰介绍,在贷前,鹰眼系统能全方位分析终端借款人的资质和信用状况,贷后可以动态监控风险和实际还款情况。“未来,抓钱猫将以理财平台为抓手,以风控为手段,在资产端构建小微金融机构共赢共生的生态平台。”吕杰说。
在理财产品方面,“抓钱猫”强调的是“月光族也可以来理财”,甚至特别推出“月光宝”产品,帮助投资预算不多的年轻人理财,投资门槛降低了,但大大扩充了产品的用户基数。“我们主要帮助80、90后年轻人理财,甚至可以说未来主要服务90后。”吕杰同时表示,通过对大学生市场的需求调查,团队发现,现在90后的理财意识已经远超80后了。
不同于年轻的创业者,吕杰具有在大企业多年的管理经验。他认为,对初创公司来说,创始人的管理经验尤其重要。“企业出了问题,肯定是创始人的问题;如果发展得好,一定是团队的功劳。”他认为,初创公司最难的是找到某个领域的专才。“我们不要全才,我们需要专才,未来希望有互联网技术、营销、金融方面的更多人才加入团队。”据悉,抓钱猫的创始团队成员大多来自BAT等互联网公司或传统金融领域。他们未来的目标,就是帮更多用户放心、安全地“抓钱”。
i黑马点评
90后对90后的教育 篇7
征文要求:不设限制,自由表达,可以是一段生活片段,可以是灵光一现的感悟,可以是嬉笑怒骂的评说,可以是一段智言锐语,也可以是一段世相写真……只要能以“90后”的视角表达出独特的内容即可。要求语言精练,个性鲜明,言之有物,生动可读。每篇“围脖”字数在500字内。(发表时每篇稿费50元,征文结束后评选等级另发奖品和证书)
征文邮箱:ktnwgz@163.com (直接粘贴,勿发附件,文件名请注明“90后的纸围脖”)
一个90后的“灰姑娘” 篇8
对于她与她的父母来说,这好像有点像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她的北上打工的父母在北京有了她,正遇见了自己的儿孙都不在身边的老知识分子夫妇,于是,她自然就成了这个“书香门第”的小孙女,“养育”的对象、“监护”的对象,成为老夫妇的专项“希望工程”。她在北京先后在两个重点中学念完了初中与高中,成绩优良,特别是英文,得朱虹之真传,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均甚为出色。但她无法改变外地民工孩子的身份,在北京没有资格参加高考,回原籍去考又另有一些困难,眼见前途艰难,只好另谋出路。于是,在老奶奶朱虹的指点与辅导之下,向一连串美国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她既要完成重点高中沉重的学习任务,又要应付美国大学安排的种种考查与面试,在两条战线上进行艰苦的拼搏,往往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她总算拿出了相当漂亮的中学成绩单,又以出色的英语能力在各种应试(托福、SAT、面试等等)中表现得可圈可点,终于她得到了波士顿大学等四所美国大学的录取,其中有两所向她承诺提供奖学金。她选择了奖学金较多的一所,因为爷爷奶奶是在以待遇清寒著称的“翰林院”任职,退休金非常有限……不论怎样,她毕竟得到了一条出路:到美国东部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上一所条件优越的大学。
对于这对老夫妇而言,这一天则包含着五味杂陈的人生体验。
首先,这一天是他们作为普通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情,17年以来日积月累的结果。从这个女婴诞生在他们家的第一天起,她不哭不闹、文文静静的性情,不流口水、不流鼻涕、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小模样就深得老夫妇的怜爱,他们从内心里把她当作了自己的小孙女。童年时代,她围着奶奶的座椅转来转去,嬉戏撒娇,听奶奶讲故事,跟奶奶学讲英文。跟爷爷则学背诵唐诗,她常爬上爷爷的书桌、顽皮地抢走他的钢笔,或者爬上他的膝盖,抓走他的眼镜,还老跟爷爷玩一种填字应答游戏,爷爷讲一句疼爱的话,最后一个字由她来应答补全,如:晶晶是爷爷家的小孙(女)、晶晶是爷爷家的小山(羊)、晶晶是爷爷家的小宝(贝)、晶晶是爷爷家的小皮(猴)、晶晶是爷爷家的小馋(猫)、晶晶是爷爷家的小娇(包)、晶晶是爷爷家的小黏(坨)等等……她的童年的每一天都是在爷爷奶奶亲切的关爱中度过的,自己的儿孙都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则是在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孙女所构成的“准天伦之乐”中度过了温馨的时光……
这一天对于老知识分子夫妇也是多年的心愿初步得到实现的一天,这个心愿说来简单,那就是要使得这个“民工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个好于自己父母的人生出路。老爷子记得早在她童年时代,携着她的小手在人行道上散步时,就经常憧憬着在自己有生之年里能出现这样一个愿景画面:亲自带着行李送这个小孙女走进北京一所高等院校的大门,行李中还有一个用网袋装着的洗脸盆与漱口杯以及牙膏——那完全是按他自己上北大时的行李模式想象出来的……老两口深知他们这个心愿虽然很朴素,但要实现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关键就在于她这个民工之女没有“北京身份”。老太太情急生智、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正式收养她为小孙女的“捷径”。两个于政法无门的书呆子,自以为是人文关怀的善举,居然以傻乎乎的执著劲投入了运作程序:打报告、写申请、开证明、托人情、找法律界人士、向民政部门求情,真是做到了“求爷爷告奶奶”!全情投入、忙乎了大半年,最后却无果而终、碰壁而归……剩下来的,老两口只有尽其所能在小孙女的优质教育上下工夫了,先后设法让她进入了两个重点中学,这谈何容易!要把一个没有京城户口的民工子女送入北京本地孩子趋之若鹜的名校,除了她本人的成绩过硬外,更需要老两口跑腿、找门路以及干各种费神费劲费口舌的活,当然,还绕不开众所周知、约定俗成的赞助费……老两口固执地下定决心要跟小孙女的“民工子弟”命运较劲,接下来,又开始了小孙女的英语培训工程,奶奶给她买了大量的英文光盘,让她十次百次地反复看与听,并且祖孙二人之间一直坚持以英文交谈对话,不论是在商店还是在公共汽车上,因此,她的英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许,早在这个过程启动之初,老太太就有把小孙女送出国的心愿,因为她毕竟曾经成功地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与一个儿子送进了美国的名校……
就这样,老两口从将近古稀之年的时候起,就开始了跟小孙女民工子弟命运较劲的马拉松长跑,老太太更是辛苦,她为此跑跑颠颠得更多,为了规划小孙女的出国道路,为了给她的英语开小灶,为了指导她的出国申请以及应试,而往往带着小丫头一道工作到深夜或凌晨……
这是一家人十几年努力的结果,是“这个专项希望工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是每个相关者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回报,虽然,前方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也许还要作更多一些的付出……因为孩子毕竟是去异国他乡上学,而支持者毕竟是一个清寒的人文知识分子家庭……不论怎样,小丫头动身出国的日子,仍然是这个非血缘亲属关系的一家人的欢乐节日,大家都期盼着这一天的来到,都为迎接这一天提前作出各种准备,就像小孩子准备着过新年那样郑重其事,面面俱到,高高兴兴,欢欢喜喜,满怀喜悦兴奋之情……
其一,老知识分子夫妇多年没有机会合影,为了这一天的来到,他们与小孙女郑重其事地在家里合影了一张,小孙女胸前挂着爷爷奶奶送给她的翡翠平安扣,坐在沙发上,老夫妇则换上了“出客”的“盛装”分别坐在她的两旁,如像烘托着一个小月亮。对于这张合影,柳老头作出这样的评语:“这对我们祖孙三人都是人生的一个标志!”
其二,晶晶的民工父母,多年来难得照一次像,这次也换上了他们的“礼服”与晶晶合影了好几张,作为他们一生中难得的纪念。
其三,为了“不忘本”,晶晶一个人专程回了一趟她自己的安徽老家,去向乡下的姥姥、大姨以及一些亲戚长辈拜别辞行,并在那里深入地生活劳动了几天,亲身体验一下自己家乡农村的生活。
其四,爷爷奶奶为答谢曾经关怀过他们这一“希望工程”的在京亲友,也为了给小孙女饯行,先后在全聚德与食唐餐馆设了两次“家宴”,这是他们生平唯一一次“大宴”亲朋好友,赏光出席的有爷爷奶奶的至亲邓若曾、蔡希秦一家,蔡希亮一家,以及多年的老同事如罗新璋、叶廷芳、谭立德、郑恩波、郑土生、张晓强等。
其五,临行前几天,晶晶在父母的带领下,又去向在京的民工亲戚(舅舅、姑父以及一些叔伯兄弟姐妹)一一辞行。他们在京多年,总算靠勤劳的劳动与顽强的奋斗精神在京城获得了自己的温饱,但他们的子女由于没有条件获得教育,也都像自己打工的父母一样走上卖力气的艰途,他们听说晶晶考取了美国大学,很是欢欣,说:“咱们家出了一只凤凰”,早就送上了红包表示祝贺,对于他们每个月微薄的工钱而言,这些红包是相当厚重的……
到了动身出发的那天,爷爷早就租定了一辆往返机场的专车。小凤凰要飞了,不满18岁的她穿一件玫瑰红的SnoopyT恤,一条牛仔裤,更显身材高俊。长发垂肩,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精巧的淡蓝色眼镜,阳光而帅气。不在话下,全家出动,遗憾的只缺了美国求学之路的总导演老奶奶,她解决了这个小孙女上学与出国的各种手续后,又风尘仆仆赶到自己的女儿家去为三个混血儿外孙女补习与督学,她们正处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时刻,而她们的母亲又因为工作而长期出差在外,好在她老人家把晶晶动身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事先安排好了,包括着装配备与路费花销……何况,翅膀已经初长硬的小凤凰并不特别看重全家到机场送行这个场面,她说:“你们用不着送我去机场,我一个人在路上可以思考问题!”口气不小!小丫头已经人模人样、特立独行了!但对于老爷爷来说,送行一举是多年来所期盼的,实带有某种仪式的意义,即便身体不好,也是决不能免掉的。
在去机场的路上,大家的话语不多,小凤凰不是要自己静一静、思考思考吗?长辈惜别的话、叮嘱的话早已说过多少次了,再说,岂不啰唆?
首都机场的新航站楼,气魄可称宏伟二字。其大厅阔大无边,人流熙攘,老先生近年深居简出,很少乘机出行,这是第一次来到新航站楼,颇为其气势所震撼,他觉得这里有点像个巨大的迷宫,颇有不知何去何从之感。晶晶的民工父母更没有坐飞机的经验。幸亏晶晶已是“识途老马”,她参加SAT考试、办签证已在北京与香港、上海之间飞了好几个来回,早已是轻车熟路了,她很快就找到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办理处,很快就把登机手续办完了!
爷爷与父母都以为在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候机时间里,可以再和小丫头在一起呆上若干温馨的时刻,可是,小丫头却催促他们打道回府了,理由是“我想一个人在机场里转一转”。显然,长辈们想尽可能延长与小丫头呆在一起的时刻,而小丫头却急于品尝自己一个人潇洒上路的乐趣,就像羽翼已丰的小鸟急不可待地要展翅单飞。两方面的愿望都很强烈,都很执著。结果,小丫头总算尊重长辈的愿望,通情达理又多呆了一会,但结果仍是按不下急性子,决定提前入关。
入关口的那头,是一条阔大漫长的通道,起先逐渐隆起,在远处则缓缓下倾,缓缓下倾,以至消失在视线之外,从入关口看去,远远就像一条地平线。但见小丫头俊秀的身姿,背着行囊,飘着长发,直奔前方,没有回头,没有挥手,更没有喊话,逐渐消失在那地平线之下,那里肯定是一个电动转梯把入关者输送到下方的候机室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晶晶的父亲说了一句:“小丫头连头都没有回”,似乎不无感慨。老爷子当然早就注意到了小丫头的这个细节,他心里却有自己的解释:她肯定是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面,专注于眼前那个倾斜的地平线,开始沉醉于自己单飞独行的最初感觉里,她是在开步走自己的路,一开始就把前方每一步路视为新鲜而非畏途,只顾得上往前走、往前走,不流连于告别的感伤,这对于她作为90后的一个小奋斗者、一个小行者来说是有益的……
出租车把老头子送回了家,他塞给司机朋友一个整数,说:“请你千万不要跟我客气,因为今天是我们全家大喜的日子!”
编后语:
【90后对90后的教育】推荐阅读:
“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07-16
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06-05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11-16
庆祝建党9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歌11-05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11-11
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06-11
镇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学习庆祝建党90周专题节目的情况汇报11-13
升入高二后的教育随笔07-04
读《爱的教育》后的读书心得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