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素质

2024-10-24

诚信素质(精选6篇)

诚信素质 篇1

诚信即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人生的通行证, 是走向世界的绿卡。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诚信就是人们交往中的规则。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 面临着就业的挑战, 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应该恪守“诚信”二字。

近年来, 因受一些环境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变得匮乏, 学习敷衍了事, 作业抄袭、应付, 考试夹带作弊。这些现象, 影响了这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诚信是做人的根基

《论语》上说:“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没有信用的人, 如何和别人相处?作为大学生, 在面临就业问题时, 更应讲究诚信。否则, 还有哪个单位愿意接受一位不诚信的工作人员呢?在写求职信时, 要实话实说, 有依据, 有原则。说的一定能做到, 做不到的不要乱开海口, 开“空头支票”。这就要求大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在小事上做好了, 日积月累, 诚信就成了你的生活习惯, 你的日常准则, 你也就具有了应付大事的品行和能力。因为诚信, 在困难时, 你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帮助;因为诚信, 你可靠的形象推销了你自己, 你便会在求职时胜人一筹, 也便会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二、诚信是无形的财富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一个人生长的起点, 在于做诚实的事情。所以, 真正的人生应该是诚实的人生。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安得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为一张表, 让大学生从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 评价最高的性格品质是“真诚”, 最差的品质是“撒谎”“虚伪”“不老实”。由此可见, 无论在哪个国度, 诚信都是最美的人格品质。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学生说, 一次他去参观纽约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售票处的牌子上标明:成人票16美元, 学生票8美元。他当时忘带学生证, 只好拿16美元递给售票小姐, 而就在售票小姐刚要接到钱的时候, 他说了一句“出门时, 我的学生证忘带了”。没想到那个售票小姐听了这句话后只收了他8美元, 并微笑着和他点了点头, 目光中流露出对他的信任。那位学生说, 假如他撒了谎, 一旦有人从售票处的电子监控器中认出他来, 那麻烦可就大了。不仅要被处以巨额罚款, 同时还要将他的失信行为记录在案。他说, 在美国, 一旦你的违背诚信的事被发现, 那你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 西方人有句谚语:信誉的丧失, 有如生命的死亡。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 也是无形的财富。失去信用, 等于失去一切。

三、诚信, 永不丢弃的“至宝”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生应当牢固树立诚实正直、实事求是、“言而有信, 无信不立”的观念, 自觉抵制“老实人吃亏”等错误思想。自觉养成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不欺人, 不自欺;与人交往讲信用, 不失信于人;行动要守时、守约, 开会、办事、参加各项活动、赴约、做客不迟到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做人的需要, 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诚信即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人生的通行证, 是走向世界的绿卡。人生在世, 诚信为首。诚实与守信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品质。要以诚为本, 不失信于人。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你我做起, 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树立诚信观念。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拥有一个更为绚丽出色的未来。

诚信素质 篇2

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共中央下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高校今后一段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此,笔者着重谈谈当前较突出的诚信问题。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一位中国银行的同志说,在某校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协议的218名97级学生中,截至11月,仅有3名学生毕业后与中行联系还贷事宜,该同志坦言,国家助学贷款迟迟难以推动,大学生信用状况是其中一个突出因素。目前,我国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有一个不可小视的现象是,20全国许多高校几乎是不约而同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我想,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宵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同时,再好的评价体系也替代不了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来源:《光明日报》 12月05日

诚信素质 篇3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诚信素质;求真求实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59-02

一、问题的提出

1、是提高学生诚信素质的需要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到今天,这一向被奉为经典的传统道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对中学生而言,有些看似“小节”,却反映了诚信意识的淡薄:作业抄袭,考试作敝,说谎,不遵守校纪校规,做实验凑数据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心灵,使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度逐渐下降;二是这些学生自身修养不高,世界观还不成熟,价值取向偏颇。因此,对中学生的诚信素质,还需要加强培养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的学科,而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又是举足轻重的,它以严谨、实事求是为基本特征。因此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对今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诚信素质中的主要优势

(1)操作的规范性

实验本身是严谨的,有比较严密的操作规范性要求。为了保证实验能正常有序地进行,则要求学生能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的操作规程,树立良好的守规意识。

(2)数据的真实性

物理实验本身是为了验证假设,为了得到真实的数据,由此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不浮躁、不虚假、尊重事实、忠于数据,那种凑实验数据、弄虚作假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3)现象的不确定性

学生在进行实验观察时,往往不是一下就能获得观察结果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情况,这就需要学生有客观求实、理性求真、一丝不苟的精神,积极检查原因,解决问题。

(4)探索的反复性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任何重大的物理理论的突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反复实验和对前人的质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善疑多问、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坚持真理、剔除谬误的科学观。

二、实践的措施

1、发挥实验操作规范性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守规意识

(1)实验前的要求

了解与遵守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独立设计好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等。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操作前的相关要求,从中培养学生的守规意识。

(2)实验操作中的要求

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妥善安装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合理调节实验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测量实验结果,认真处理实验故障,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等。

(3)离开实验室时的要求

这是指通过让学生在离开实验前检查仪器有否损坏、掉失(如果有要及時报告老师);整理好仪器,排列整齐,放回原处等步骤,从中培养学生的守规意识。

以上要求看来似乎简单,对教师来说是“老生常谈”,但对学生来说,完全做到是不容易的,需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贯地严格要求,在教学上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另外还可把实验常规要求作为考核、评估学生物理成绩的一项依据,努力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验习惯,逐步提高了学生实验中的守规意识。

2、发挥实验数据采集真实性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诚实行为

这是指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通过学习,感受实验数据采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的要求,从中培养学生讲诚守信的行为。一是学习、感受中外科学家在探索中的求真精神。因为中学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经过千辛万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发现的,如欧姆经过9年的艰辛努力建立了欧姆定律;法拉第经历了10年的忘我探索,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的奥秘;而居里夫妇为了找出新的放射性元素,在一间破烂不堪的小棚里,不分昼夜地艰苦工作了4年,终于从几百吨的沥青油矿中,找出了0.1克的物质。通过学习这些材料,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认识现象和研究规律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的求真精神。二是教师注意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防止技术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结果的失误。三是通过听、问、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防止、纠正学生的主观错误行为。如,当我在实验中发现部分学生为了图省事,在处理数据时有抄袭和弄虚作假的现象时,在实验结束的讲评中,我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要求他们在实验结束后安排时间重做,直到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为止。通过这三方面的措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和求实行为。

3、发挥实验现象不确定性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诚实情感

这是针对学生在操作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和实验仪器本身的原因,实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情况,给予正确对待,从中培养学生的诚实情感。例如学生在进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常常会碰到电键合上后电表指针不动。这时我不是去帮助他们检查线路,排除故障,而是鼓励学生自行检查原因,解决困难,一次不行决不气馁,直至真正解决问题。又如,当学生在实验中一时得不到正确的数据时,我让本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向其他小组同学请教,而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满意的结果时,他们对实验假设、实验验证方法和科学的理论就更加信服了,从而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正确的做法,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增强对真、善、美的辨别力和强烈的求真之情。

4、发挥实验探索反复性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诚信意志

即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注意挖掘课本上的探索性实验,利用其反复性的特点,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守诚信立场。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线圈中磁感强度B发生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接着再进一步探究,又发现在B不变的情况下线圈所包围的面积S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也产生了感应电流。正当在同学头脑中确立了这样二个结论时,我演示了下面的一个实验:将条形磁铁插在一个圆台上,圆台有八片弧形塑料片组成,当柔软的导线沿圆台曲线收缩上升时,磁感强度B和线圈面积S均发生了变化,但线圈中却无感应电流产生,这似乎否定了前面的结论,这一实验结果使同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于是师生共同讨论,将刚才所做的两个实验再进行分析,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多媒体动画的配合下,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回顾前面学生所做的实验发现凡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其线圈内的磁通量都有变化,反之则无磁通量变化。这时有同学大胆提出,线圈沿着圆台曲线上升,B和S都发生变化,竟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一定是这一过程中线圈内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他的看法对吗?我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了学生。第二天的课上,同学们积极进行了交流,最后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证实了这位学生的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反复探究,不仅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坚持真理的诚信意志。

诚信素质 篇4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工作,诚信,道德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 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问题屡见报端, 人们始而震惊, 继而沉问, 为什么一向被认为道德高尚、操守严谨、阳春白雪的科技人员也会产生如此行为?

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不仅浪费资源、压抑人才, 还使得优良的传统学术风范、价值导向和科学精神被严重破坏, 小则污染学术殿堂、引起学术秩序混乱, 大则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国家民族失信。然而, 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背景。本文仅就科技人员的诚信素质与科技道德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1 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

1.1 概念

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称为科技规范。科技人员违背了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或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就导致行为失范。有时, 人们将违反学术活动规范的行为称为学术上的“不轨行为”, 有人将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不轨行为”称为“科学越轨或不端行为”, 将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不轨行为”称之为“学术失范”, 这些都是行为失范。

科技人员的行为失范包括技术失范和道德失范两个层面。科技人员违背技术层面上的一些人为的硬性规定, 如数据格式、论文关键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等称为技术失范。而科技人员在其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诸如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客观实际、学术霸权或滥用科技成果等行为就是道德层面的行为失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失范可能发生于学术研究活动 (如选题、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 和非学术研究活动 (如课题申报、学术成果鉴定和评奖等) 的全过程。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与科技诚信和科技道德建设直接相关,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2 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1.2.1 巧夺他人科技成果。主要表现有:

(1) 直接部分或全部抄袭他人论文, 或利用他人论文“拼凑组装”论文; (2) 导师、上司或权贵人物在他人论文或成果上署名, 但没有参加实际工作; (3) 未经他人允许, 在自己的论文或成果中加署学术权威人物的姓名, 以此骗取论文或成果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4) 夺取别人的实验数据或资料支撑自己的论文, 甚至还不为实验数据或资料的生产者署名; (5) 对论文或成果的实际贡献较小, 但在论文或成果的实际排名中靠前; (6)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 不注明出处或有意模糊注明出处; (7) 收受他人好处, 降低论文评审或成果鉴定的门槛; (8) 独占合作者的研究成果; (9) “惟我主义”, 有了一点成绩就完全抹杀前人和别人的贡献; (10) 一稿多投, 不尊重编辑人员的劳动, “放大”自己的研究成果。

1.2.2 违背客观实际。主要表现有:

(1) 凭空虚构或编造试验案例, 引出科学技术结论; (2) 在试验环节上 (诸如试验条件、分析设备、取样地点、抽样面积、样本数量等) 作假; (3) 根据预期设计的结论编造或篡改试验数据, 以求试验结果的“圆满”; (4) 未经过足够数量科学实验的充分证实, 就草率下科学结论; (5) 虚构试验观察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

1.2.3 学术霸权。主要表现有:

(1) 在学术争论中进行人身攻击、打击报复, 严重背离学术评价的客观性; (2) 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 排斥不同观点, 批驳其它声音, 在学术界搞党同伐异; (3) 成果评审或鉴定靠攻关,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等评估鉴定结论难辨真伪, 超越客观实际; (4) 将对科研项目的审批、评审等控制权力, 作为全部或部分占有论文或成果的交换条件。

1.2.4 滥用科技成果。主要表现有:

(1) 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时, 或者受短期行为心理影响, 或者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代价, 导致能源高消费和环境大污染, 构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2) 将原子弹等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战争, 无数生灵涂炭, 伤痛难以忘怀, 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辛勤积累的社会财产遭到严重破坏; (3) 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或成果搞迷信活动, 蒙骗他人; (4) 另外, 试管婴儿、人体克隆、安乐死等也都涉及科技成果运用的伦理道德问题。

2 对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不同反映

2.1 痛斥科技道德失范

对于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 不论是夺取他人劳动成果方面的失范、违背客观实际方面的失范, 还是充当学术霸权或滥用科技成果方面的失范, 科技界、教育界和广大科技人员总体上是持反对态度的, 甚至反对的态度很坚决。

早在1999年11月18日,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就联合下发了《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16日, 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 》。2007年2月26日, 中国科学院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大讨论, 范围波及科学界、教育界、工程技术界、文化界、艺术界乃至政界。

而科技部以7个方面的措施加大制度建设和落实力度, 以“根治学术腐败、肃清不良风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包括: (1) 科研立项全程公开透明; (2) 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 (3) 学术评价坚持质量第一, 防止学术“大跃进”; (4) 专家评审机制与国际接轨; (5) 建立科研诚信制度; (6) 强化科研经费监管; (7) 引入问效问责制度。这些措施中的大部分均与惩治道德失范有关。

2.2 纵容科技道德失范

在痛斥科技人员道德失范问题的同时, 沿袭、默许、怂恿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现象却大量存在, 甚至还愈演愈烈。

一方面, 有的科技人员“口头上坚决反对, 行动上我行我素”;大声痛斥别人失范, 自己却依旧明知故范;向别人“学习”, 急功近利, “失范见效益”, “不犯白不犯”, 失范的范围越来越广, 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隐蔽性越来越强, 更加不容易被别人察觉。这些现象在论文署名、篡改数据、虚构实验、一稿多投、课题申报、成果鉴定等方面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 有的人将科技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源完全归结于“科技体制的不完善”和“社会大环境的不纯洁”, 认为道德失范的根源已不在科技人员本身。甚至还有科技教育界之外的少数人也为科技人员“开脱”, 为科技道德失范者辩解, 认为科技道德失范与科技政策缺陷、政府官员腐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效益优先原则”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观点客观上进一步助长了科技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

2.3 媒体报道情况

对通讯社、杂志、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5种主流媒体对“学术腐败”的文本报道情况进行统计发现, 通讯社、杂志、广播电视三者的报道不足5%[1], 关于“学术腐败”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报纸和网络上。而报纸 (党报和市场化报纸) 和网络的报道情况如下 (表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负面报道占了很高的比重, 尤其是立场观点更加自由活泼的网络, 揭露和反映的问题更多。

3 科技诚信的基本内涵

3.1 诚信的涵义

诚信是初始性的道德规范, 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内涵是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真相、不歪曲事实, 同时遵守诺言、言必信、信必果。诚信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要求, 是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 是民族道德之魂, 是人类道德之公理[2]。

3.2 科技诚信的基本内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指出:现代科学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科学诚信[3]。学问可高可低, 学风不可不正, 科技活动必须讲求诚信。

科技诚信的内涵至少应当包括: (1) 以事实为依据, 尊重实验结果, 不篡改实验数据, 不虚构科学结论; (2) 尊重别人的劳动, 反对抄袭, 反对重复他人观点, 反对巧夺暗取他人科技成果, 反对压制或排挤别人的学术思想; (3) 坚持公平, 不论资排辈, 不为“自己人”开绿灯, 不因“利益交换”而为别人降低学术门槛; (4) 正确、恰当地运用科技成果, 不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蒙骗他人, 不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危害社会、危害环境。

在科技诚信所包括的上述四个方面中, 第一个方面的科技诚信是最基础的诚信, 是对科学技术具体实践活动最客观的要求, 属于基础层次。第二、第三方面的科技诚信是对科技人员对科技产出或科技资源的占有或支配态度的基本要求, 属于中间层次。第四方面的科技诚信则涉及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方向或导向问题, 属于高级层次 (图1) 。

4 科技诚信建设与科技道德建设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

4.1 科技体制自身存在的现实弊端

首先, 由于缺乏统一的学术规范 (如各学术期刊对拟发表文章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数据表格、文献引用等方面的要求不统一) , 缺乏公认的标准, 客观上出现混乱, 于是便有人得过且过、有人投机取巧、有人浑水摸鱼。

其次, 科技资源数量有限, 供需矛盾突出。诸如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省市重点实验室评比、学位授权点申请、单位职称评定等等, 由于“数量极为有限”, 导致“科技人员开动脑筋、管理人员遭受考验”, 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中间商”, 时间一长, 各种失范问题就自然产生。

第三, 科技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要害部门”, 甚至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一些科技资源的管理者是项目审批、项目验收、成果鉴定“一条龙管理”, 人情关系复杂, “公关”变成“攻官”, 官员腐败与学术腐败相伴而生, 行为失范就自然难以避免。

4.2 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道德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一切遵循“效益优先”, 在很多情况下, “低成本”换来的论文或成果会给人带来数十倍的效益。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学校毕业、岗位竞争等等, 处处需要论文和成果, 或许没有论文成果, 或许文章质量太差, 或许要求的时间太急, 总之需要“马上”提交论文或成果的人太多。在这样的背景下, 人们还顾得上什么“抄抄改改”、“利益交换”?市场经济的强大利益诱惑, 加之浮躁和焦虑的社会心态, 已经使不少人耐不住几十年如一日的寂寞去心平气和地以耕耘者的姿态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与此同时, 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 导致了“代写论文”、“代发文章”等有偿服务市场应运而生。据调查[4], 目前社会科学类论文代理发表的周期与价格层次见表2。

而在正常投稿渠道下, 在国家一级学报上发表文章的周期一般至少需要半年, 甚至超过一年, 而发表论文所需要的版面费、审稿费等则远远没有这么高。

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道德的这些负面影响, 说明科技活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市场规则。否则, “竞争和奋斗的结果”就必然是因没有规则或不守规则而失范。

4.3 社会腐败问题对科技道德的影响

科技人员道德失范暴露出来的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方面, 官场腐败、商场腐败、演艺界丑闻等现象的大量存在, 使科技人员的正常心态大受影响, 导致科技道德滑坡, 科技道德失范。一些科技人员自然不禁要问:其它领域可以急功近利, 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渠道“取得进步”、“获得效益”, 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的科技人员为什么不行?科技人员为什么就该如此含辛茹苦?这是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 一些项目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官学一体”, 谋求通过自身的政治地位或特权身份“赚取学术地位”, 科技人员却正好为了科研项目而“投其所好”, 与项目官员“建立交换关系”, 以获取项目经费, 实现“双赢”。

4.4 科技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首先, 科技人员考核压力增大, 业绩评定、成果奖励、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过于量化, 致使学术实用主义心态过分膨胀, 功利思想突出。学术检查评定过于频繁紧张, “数量胜于质量”, 迫使一些科技人员在“数量目标”的驱使下成为“论文高产户”, 助长了科技短期行为, 致使一稿多投、一文多篇等现象大量发生。

其次, 科技评价中, 论文按其所刊载的期刊排座次, 使学术期刊等级化、SCI期刊神秘化, 导致一些期刊“过分热门”, 发表文章不仅需要质量, 还需要“人际能量”。于是, 向编辑部“定向推荐”论文审阅专家、联合编辑人员发表文章、与国内外著名专家联合署名发表文章等现象就自然出现。

再次, 成果评价以专家的身份定等级, 项目主持人的地位越高或参加评定的专家的级别越高, 成果的等级就可能越高。“院士评定国家奖、教授申报部级奖”、“省级压市级、博导压讲师”, 使一些科技成果“被埋没”, 一些年轻科技人员心理不平衡。

4.5 开放的时代背景与发达的信息化环境对科研道德建设的影响

高度开放的时代背景和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自由便捷交流的同时, 也给科技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电子化, 什么材料都可以简单地检索、复制、粘贴, “千里之外”的材料和数据可以“信手拈来”, 客观上为一些人提供了失范的有利条件。

网站任意发布或转载信息, 各种论坛随意发布个人观点, 海量信息使人难以分辨, 就是虚假科技信息、诽谤他人的言论、刻意排斥不同学术观点的信息也难以追究或核实。例如, 每次院士增选期间, 一些网站发布的对候选人的攻击性信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从辨析。

5 加强科技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5.1 重视大师的垂范作用

不论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即使在今天 (也并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 诚信是初始性的道德规范这一基本论断始终是公认而不可改变的。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世人的道德典范。孔子、庄子等无数大家的思想世代影响着华夏儿女, 陈景润、华罗庚等当代科学家毕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始终激励和鼓舞着年轻一代, 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感言:“ (正是) 受到各族人民的鼓励、爱护、支持、帮助, 我才能尽力做了一些微薄的贡献……”, “我将在有生之年, 尽我的力量, 报答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爱护”。这是多么感人至深啊!

这些道德大师和科技大师带给当代科技工作者的, 绝对是一种无形无限的力量。在当今社会, 宣传为科学奋斗、倡导为真理献身的力度还应该大大加强, 要充分利用大师的垂范作用, 正面影响科技人员, 有效引导科技人员的行为。

5.2 切实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调查表明,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 对抄袭行为正确反应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图2) [5]。与此同时, 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也逐渐消退和萎缩 (图3) [5]。

个人诚信的总和构成国家诚信, 个人诚信素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创新的未来, 诚信教育需要继续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加强, 丝毫不可松懈。

5.3 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机制与惩罚措施缺陷是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重要客观原因。政府或科技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惩处措施, 对科技人员道德失范问题揭露不及时、宣传面太小、惩处力度不够, 为各种歪风邪气提供了生存空间。

因此, 必须建立科技道德监督制约机制。建议建立相应的组织或机构对科技道德失范问题接受举报、监督检查、调查核实。监督机构有国家级的, 也有省市级的, 可以是政府性质的, 也可以是团体性质的。总之, 要让惩治科技道德失范的行为合法化、权威化、日常化, 使知情者苦有诉处, 让失范者罪有应得, 给蒙冤者还以清白。

5.4 加强科技道德个案处理

对于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现象, 要发现一个, 处理一个。处理务必严肃, 毫不含糊, 决不轻描淡写, 得过且过, 失去原则, “带着失范的嫌疑去处理失范问题”。简单的批评通报, 道德失范的成本太低, 风险太小, 不足以“惩戒”, 处理措施要“狠”。处理要明确清楚, 而不是遮遮掩掩, 甚至连失范者的姓名、单位等基本信息都被模糊, 常常以“某某大学某某教授”等含糊了之。不仅仅在网上炒作, 让人半信半疑, 仅作为茶余饭后的议论, 而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而要以权威机构或组织的名义正式发布。同时, 建立科技人员档案与黑名单制度, 失范者终身禁止参与科技活动。

5.5 大力倡导正确的科技道德观

国家出台的若干关于科技道德建设的法律法规都是必须的, 对抑制科技道德失范现象势必起到作用, 但这些制度主要是事先预警和事后救济,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治学而言, 更需要的是道德的自律, 提倡诚信, 倡导诚信才是治学之本[2]。科技创新需要诚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诚信, 诚信是科技工作之前提, 是科技人员的根本素质。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将玷污道德准则, 扰乱社会秩序, 破坏科学精神, 危及人类进步。全社会尤其是科技人员自身, 不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 都应当首先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端正科学理念, 弘扬科学精神, 坚守科学准则, 恪守科学伦理, 痛斥道德失范, 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 承担起科学的社会责任。

5.6 构建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技伦理观

毛泽东同志说:“革命是不容易的, 是科学, 经济建设也是科学”[6]。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应该服务于全人类, 服务于世界和平、进步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7]。这应当是一切科学技术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要坚决避免滥用科学技术, 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恰当运用而危害环境、危害自身, 要强调科学发展, 构建科技、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让现代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 实现人类的伟大进步。

6 小结

科技道德失范现象不是当代新鲜事物, “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说自古有之。只是到了今天, 在制度缺陷、利益失衡等大背景下, 才使其更加泛滥而成为“过街老鼠”。实际上, 科技界的主流是好的, 科技道德失范现象并非“无处不有, 无人不坏”。

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 也给人类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严守科技诚信、严惩科技道德失范始终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科技无对错, 功过全在人, 人类应当自觉构建扬善抑恶的科技道德观, 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8]。

参考文献

[1]肖燕雄, 杨元龙.大众传媒视角中的学术腐败现象[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 29 (2) :65-69.

[2]夏卧武.加强“诚信”的道德培养是防范学术腐败的根本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5 (3) :48-51.

[3]路甬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6/06/02/14/00/83.htm

[4]路征.学术腐败造就的超级市场[J].中国研究生, 2007 (1) :50-60.

[5]林炳辉.知识产权文化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129-130.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73.

[7]江泽民.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诚信素质 篇5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高等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诚信现状,认真分析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深入研究诚信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后继力量,也是社会群体中成长起来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做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德育教育,将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而诚信教育正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用理性的心态正确评价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并认清出现造成诚信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切实有效方法。

一、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国家政策、体制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转型过程中,在这期间各种思潮涌现,其中也包含一些消极因素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具体到诚信素质上则主要表现为:

1.抄袭论文、考试打小抄的现象频频出现

现在很多高校的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被很多同学视为拿到毕业证的“法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作弊手段高科技化,做作业互相抄袭。还有同学公然剽窃他人的论文,据为己有,伪造各种实验数据。作弊手段真可谓花样百出。

2.信用意识淡薄

恶意拖逃贷款、故意欠缴学费、随意撕毁协约等是其主要表现。还有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不严肃对待,随意违约毁约等。这都是缺乏信用意识的突出表现。

3.欺瞒师长同学

有的学生为逃课或者迟到用尽各种办法,想尽各种理由;更有的同学为了一己之利,不惜骗自己的同学好友参加传销组织,害己的同时又害人;也有的同学欺骗家长,肆意挥霍家长给的学费。以上现象都反映了部分大学生道德中阴暗的一面。

4.网络道德缺失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但是有的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制造传播病毒,甚至在网络上造谣诽谤,散布虚假信息,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干扰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大学生产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

1.自身修养

大学生往往涉世不深,道德评判和独立思辨能力均有欠缺,所以他们很容易被一些错误消极的思想给误导,从而造成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也有些学生是自控能力和道德规范行为的自觉性不强。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责任感不强,为达目的,不惜背信弃义,偏离诚信原则。

2.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也有巨大影响,某些家长偏片面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对其道德的引导,甚至有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个人言行,不能言传身教,这都是导致个别学生诚信缺陷的原因。

3.学校教育

很多学校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平衡,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或者学校诚信教育内容,不贴近实际,理论大于实际;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和有效性。有的教育者工作者在于学生的交流中不实事求是,说话做事不客观,脱离事实,说到做不到,也会对学生的诚信道德产生不利影响。

4.社会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利”字成为很多人行为和观念的主导因素,导致了一些人为追求“利”而出现了诚信缺失的行为,这种现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例如社会公益的工作很少有人去做,没有好处的事情不做,他们在意的是付出与回报的比例,这些因素极都大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导致诚信的缺失。

三、加强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几点对策

高校依然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诚信素质的直接培养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的视角下,我认为督促指导大学生开展及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深入开展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线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2.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

诚信教育应纳入学生教育管理的日常体系,开展全程全员育人。从德育到各科教学,都要渗透着诚信教育。诚信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反复强调背叛诚信原则的危害性,创建讲诚守信的氛围。

3.健全诚信道德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一是设立便于查询的诚信信息库。签订诚信承诺书,对学生守信、失信情况予以记载,制成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二是依据实际情况及需求的建立科学客观的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归纳分析,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测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形成对学生诚信的刚性约束。三是构建力度到位的诚信监督机制。对诚信教育的开展与落实、诚信评估的结果进行宣传公示,设立监督热线、信箱、受理部门等,构建多方位的诚信监督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4.营造诚信网络舆论环境

学校要利用大学生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开发网络资源,建立诚信教育网站,掌握网络宣传主动权。教育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倡议诚信上网,展示真实自我,争做文明使者。学校成立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强化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把好信息出、入口关。

诚信素质 篇6

一、化学教学中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纪律诚信缺失。

化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大多数学生能够充分重视, 但在课堂教学上, 仍不乏有学生以基础差、听不懂为借口, 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客观因素上, 迟到、逃课、旷课、替上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个别学生, 上课带耳机听音乐、玩手机、看小说、说话等拒绝听讲, 严重扰乱课堂纪律;有的学生冒名顶替缺席同学回答问题, 更有甚者是班级干部也带头欺瞒, 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信任。

2.作业诚信缺失。

据调查统计, 当教师留作业写论文时, 只有41.4%的学生会大部分内容自己写, 整个论文都自己写的几乎没有。事实上, 高职高专学生作业抄袭, 论文剽窃, 实验数据编造, 简化实验报告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 使得教师无法预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不能及时反馈信息,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3.考试诚信缺失。

在化学课堂考试中, 尽管教师反复强调不允许抄袭, 也仅有21.2%的学生能够信守承诺独立完成考卷, 大多数学生都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78.6%的学生都认为他人作弊的原因是为了考试及格;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 考前直接依赖他人的归纳总结成果, 以侥幸心理挑战校规校纪, 在考场夹带, 偷看他人试题答案, 在校园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4.交往诚信缺失。

“90后”的高职高专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乏诚信, 自私虚伪,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在合作完成的小组讨论及实验项目中, 有的学生将个人感情和寝室矛盾带入课堂, 协作意识差,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个人因素。

“90后”高职高专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自控能力差, 遇到挫折容易气馁, 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 集体观念淡薄。面对学业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文化基础薄弱,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从众心理较强, 缺乏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

2.家庭因素。

家长是子女的启蒙教师, 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对“90后”学生的智育培养, 忽视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 必然影响到“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据调查统计有50.1%的学生最信任的人是家长, 认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家长应先以身作责, 可见, 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守信用必将对学生的诚信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3.教师因素。

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将影响教师传授诚信教育。教师的诚信教育力度不够, 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严, 对失信学生惩罚力度不够, 客观上助长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失信行为, 导致其知错难改。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1.发挥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不欺上瞒下, 不搞学术腐败, 按时上、下课, 充分备课, 不敷衍了事, 以教师的诚信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要按统一的标准给以客观的评价, 不接受学生的贿赂, 不搞个别主义;在工作和生活中, 要“言必行, 行必果”, 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对教师的失信行为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从制度上保证师生都讲诚信。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培养诚信意识,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理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选用问答法时, 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面向全体, 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培养他们自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 在课堂上不断渗透诚信教育, 教学中以医药诚信人物、典型事为例, 让学生在教师形象、生动和趣味性的讲解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主动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思考、讨论和回答, 对培养学生的诚信心理和行为品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生的诚信自律。

教学中要对学生不断进行诚信教育, 在实验课堂上评选“诚信标兵”, 通过学生榜样, 潜移默化地将诚信观念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充分表扬学生的诚信行为, 及时纠正学生的失信行为 (如规定迟到、旷课累计达三次以上则取消考试资格;凡作业错误雷同者成绩记为零分等) , 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促使“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相统一, 及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品尝到严重的后果, 促使学生把诚信意识转化为自身需求。

4.建立课堂诚信评价机制。

“90后”高职高专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不利于诚信意识的养成, 为此, 在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在课前制定学生课堂诚信评价指标, 确定诚信度评价的要素, 将纪律、值日卫生、实验着装、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作业等内容列入诚信项目中, 制定加减分细则, 对学生的课堂诚信表现进行量化管理、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将诚信情况与学生化学平时成绩相统一, 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树立诚信品质打下必要的基础。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对“90后”高职高专学生开展课堂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 不仅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更是学校各方面教育的迫切需要, 对社会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丽宁.高职高专“90后”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J].时代教育, 2010, (8) :38.

[2]雷振勇.高职类院校“90后”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对策[J].今日南国, 2009, 6 (127) :72.

[3]周林, 王惠珍, 张钦缔, 刘立捷, 莫西莹, 钟俊峰.医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10) :2542-2544.

[4]邱晓荣.浅谈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0, (8) :187.

上一篇:个性评价下一篇:企业中层干部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