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评价

2024-10-24

个性评价(共12篇)

个性评价 篇1

我校先后举办了优秀作业展评、优秀学案展评、优秀反思日记展评、课堂教学展评,重新修订了常规教学管理细则,出台了新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和个性化教师评选方案,新教学方案评价细则,作业批改规范等,力求用规范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在各个方面发展特长。如在作业展评活动中,我们提出作业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劳动成果,是学生心迹的真情流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一一写在上面。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也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鼓励教师要挥手告别昨日的老式否定语,创造性地进行作业批改符号的改革。有的教师在学生出错的地方画一个小问号,加一个小哭脸,再写上句温情的话语:“孩子,赶快和小粗心告别吧”!在活动中我们评出了作文评语创新奖和作业符号创意奖,推出了一批做得好的教师,成为作业批改中可效仿的榜样。

在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我们一改以往课堂评价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不同个性的教师,设置了综合奖和个性奖。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与运用、课堂教学的调控与开放、板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在上个学期的教学展评活动中,全校评出了七名个性化教师,分别是教学语言激情奖、课堂教学开放奖、板书设计创意奖、教学设计优秀奖、课堂教学开放奖、学法指导突出奖等,这些个性化教师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面面旗帜。个性化教师的评选,激活了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的热情,教师选准角度,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自己树起了一个个小小的航标。有的教师语言有天赋,就在课堂教学语言上磨砺,有的教师生性幽默,就在教学调控上着力,有的教师在板书上进行创意,有的在优化教学设计上钻研。

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上,我们通过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春秋两季的学校运动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我。在“我能行”的活动中,学生吹拉弹唱,展示绝活,有一大批校园小歌星、小主持、小号手、小小书法家、小小百灵鸟、小记者、小作家、小体育明星等涌现出来。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还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一个班,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评出读书最棒的孩子;每两周进行一次作文点评,评出写作小冠军;每周开展一次格言摘抄活动,许多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积累能手。班里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标签。为了鼓励孩子们综合发展,班主任把各项活动融入星级制,凡是在一个单项活动中得奖的学生可以获得一颗星,五颗星就可以在成绩簿上换一颗大星。一颗颗星,闪耀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激励着孩子们成长的信心。

立足校情,创造性地进行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多层次评价、真情评价,不断创新评价的机制,就一定能促进师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个性评价 篇2

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锻炼和成绩。在老师的启发教诲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要感谢培养我的国家、学校、老师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高中生,一名共青团员,我热爱祖国,热爱党,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公民。在学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积极预习、复习。遇到问题,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高中三年曾经担任学习委员、班级课代表,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

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高中一、二年级被评为校三好生。我喜欢体育运动,并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帮助体育委员组织运动会。在运动中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谊,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快乐,收获了健康向上的心情。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向祖国汇报。

个性评价 篇3

这是太仓中专面对面评价会的前奏场景。

面对面评价源自于德国,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方式。太仓中专在借鉴其精髓的基础上开展了本土化的实践和探索,将传统的教学评价、学生自我作品展示、家长会、师生恳谈会、专业辅导员活动融为一体,教师群体、家长、专业辅导员、学生四方面对面交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面对面评价一般包含三个环节。

首先是学生自评展示。班主任事先安排、辅导学生写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表现作全面自我总结。学生现场面对家长、老师,评价自身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简单确定学习目标或职业规划,发言时间2-3分钟;也可展示自己近期的专业作品。

然后是家长评价。班主任利用家校通或“告家长书”形式,通知家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请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表现及进入学校以来前后对比情况。如果是新生可请家长讲讲孩子的成长历程。大多数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进入学校以来点滴变化,现场家长经常会讲到孩子感恩父母的一些小事,常常让孩子感动地流泪。评价会促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也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所花的心血,为下一步家校共管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教师评价。班主任提前將参加评价的学生名单告知任课老师和专业辅导员。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师团队,本着鼓励学生的目的,尽可能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其优点。教师的点评语要做精心的书面准备,语言从简,肯定优点,多表扬,不批评,提希望。评语不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的平淡语句,而要做到情真意切,切合学生自尊心的需要,对不足之处,以提希望的形式当面婉转告知家长和学生本人。

不少班主任有创造性的做法。比如平时收集整理学生优秀作品,现场展示并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家长面前自信地“秀”上一回;还可请家长(有时也聘请企业辅导员)投票选出最佳作品,为学生在父母面前争取被认可的机会。因此每次评价活动,同学们都会激情高涨,准备充分,既紧张又兴奋。再如在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评价时,其余家长可以坐在边上一起旁听,这样方便家长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了解自己孩子在班级整体处于什么位置。而对于特殊的问题学生,出于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尊重,则严格以“一对一”形式进行(一群教师和一对亲子)。

几年的实践证明,面对面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空间和赢得尊重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全体任课教师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促膝谈心,学生明显感觉受到关注和重视;家长会变成谈心会,三方见面,互相交流,增进了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企业专业辅导员的参与让学生、家长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让企业提前了解学生,将对人才的关注和培养前置;学生活动前回顾自己一段时间来的表现,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反省,促进学业进步。

面对面评价会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最喜爱的节日,成为学生心灵和学习的中途加油站,也成为老师、学生、家长和企业辅导员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更成为学校展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展现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和风貌、提升学校美誉度的品牌做法。

多元评价彰显个性 篇4

一、展示自我的舞台——作业评价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 提高技能, 老师检查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作为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对作业评价作了一系列新的尝试。一是丰富作业的形式。书面作业, 口头作业, 实践作业, 操作性作业等各种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即使是书面作业, 我也尽量节省学生的抄写时间, 注意作业的灵活性, 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地做,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二是自我设计作业。长期以来, 老师掌握着绝对的命题权, 不言而喻, 老师“大”, 学生“小”, 学生必须完成老师设计的作业, 无论是难易与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延伸, 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 学生心里最清楚。所以, 作业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引导学生先小组讨论学完课文后的得失, 查阅相关资料, 参照有关题型, 进行分析综合, 按照难易比例, 设计作业。这样, 既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且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拓宽评价内容。把过去只有老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 教师查评, 小组互评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每次作业先由学生自查自评, 力争把部分失误纠正在教师评价之前, 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的评价也一改过去只是判断正误的做法, 转变为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 书写质量和正确率, 激励学生的成功意识, 注重发展性评价。

二、树立信心的钥匙——考试评价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考试代表全部, 分数成为评价师生的重要指标。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而且倡导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把压力转变为动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具体的实施考试的工作中, 该如何操作呢?一是改变考试的内容, 使体型多样化、情趣化、人文化。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注重“双基”的同时, 增强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 减少纯知识题, 用许多有实体背景的现实问题、实际调查、报刊材料来代替。比如:针对本地火车站直达北京的海西号客运列车开通的一则新闻资料,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有的学生写了一副对联, 有的写一首诗, 有的画了一幅画“飞翔的翅膀”的画等。这样, 把考试评价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 拉近生活与实际的距离, 发展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激发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二是改变考试的组织形式, 倡导给予多次机会, 分级分类进行综合评定。传统的考试以笔试为主, 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较难体现。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及发展情况, 承认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差、过程差, 实行因人而异的考试。如实行特长展示、手工制作、情境表演、演讲辩论等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提倡多次考试的机会。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选择不同难度级别的考试, 这种做法使考试评价成为一种激励手段,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三是慎重处理考试结果, 采取适当的反馈形式。不能简单的公布考试成绩并进行排名, 对学生“加压”。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以激励为主的方式对考试结果进行反馈。教师要作具体的分析指导, 指出其进步的一面, 激发自信心,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方式提出不足之处, 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明确努力方向,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洋溢激情的导火线———课堂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 以自己饱满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 用赏识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首先要创设评价的氛围, 激发评价的热情。要积极创设条件,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祥和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 让学生在互相关心、信任、尊重的气氛中发现自我, 表现自我。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 往往有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为此, 教师不能对学生苛刻, 要在肯定的基础上耐心地指出他的不足, 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又使他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增加了评价的信心和勇气, 对评价热情高涨。第二充分调动学生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一种学习都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 学生只是被动的客体, 根本就没有学生评价的主动性, 学生也不愿意去评价, 甚至评价时人云亦云, 跟着好生说“是与不是”, 丝毫不假思索, 也不愿意深入理解探讨问题的内在联系。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敏锐地抓住发言中的“亮点”, 树立典型, 点燃学生乐于评价的火花。第三, 增加评价的趣味性, 开展多样的评价活动。因为孩子的特点是自制力差, 要是一味单调的评价会令他们感到乏味, 厌烦,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许多角色模拟游戏。如让学生扮演医生、小老师、主持人等展开评价, 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四、学会运用的多面手———综合评价

语文教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 而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 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 经常会运用到别的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所以, 我们的评价也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能从各角度想开去,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有利于密切知识与实践, 课堂与社会的联系。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篇5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包括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合作与交流、个性与发展、审美与表现等内容。

八一中学副校长王华蓓建议,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将是学生们呈现给招生学校老师的第一印象。在填写时,考生要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特长行为表现,强调针对性,写出自我,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把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形象地描述出来。

特长成果也是需要考生填写的内容,它包括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参加的最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学科类奖项、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担任社会职务等内容。去年,有些考生在填写特长成果时,出现重复同一类成果、获奖不写清年份、分类罗列过于琐碎等问题,还有些考生甚至将自己在小学期间、8岁时的情况都写进去,这都不合乎要求。因此,建议考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描述具体内容,要言简意赅,能体现自己的特点和表现。

个性评价 篇6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评价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所进行的恰当的评价,我们要做到“因材施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适性评价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要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那么写作材料的准备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提炼。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的评价要及时、恰当,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写自己体验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也要鼓励学生写观察到的精彩无限的大千世界,还要鼓励学生写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等渠道所获得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我上《快乐的立夏》的作文指导课,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绘蛋和斗蛋的快乐,然后用笔记录下来。因课上时间有限,我就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绘蛋工作,并要求学生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自己所绘的形象。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准备得很充分,所绘的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我鼓起了掌,并惊喜地喊道:“大家的作品让我惊叹,真了不起!感谢同学们的辛勤付出!相信大家在课上会有更精彩的表现,一定会收获更多!”这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准备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生在这堂课上精彩表现的期待。之后,学生的每次准备都很用心,课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写作素材无穷无尽。教师要善于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把作文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记忆仓库,把材料备足了,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二、适性评价习作的内容

在习作训练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习作内容的评价。习作内容的评价包括很多内容,如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写的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优美,标点是否恰当等。重视了这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适性评价,那么学生一定能收获快乐,个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作文指导课《快乐的立夏》为例,我进行绘蛋片段的评讲时,看到小丽举起了小手。小丽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今天她举手了,多么难得!她鼓起勇气说完之后,我高兴地说:“小丽今天特别勇敢,写得特别好,在描述时还用上了‘水汪汪’‘像黑色的珍珠’等好词好句,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自信一些,是没什么可以难倒我们的。”从此以后,小丽越来越自信了,我常常看到她高举的小手,听到她精彩的发言,她的作文越写越好,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对学生的习作语言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做到语句通顺,还要鼓励学生把平时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让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运用得好,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使学生有运用好词佳句的意识,把平淡的语言变成丰富的语言,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适性评价作文的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对修改认真,作文修改有进步的学生,我们要大力表扬。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写道:“我的妈妈很勤劳,我们全家数她最勤劳……”没几句话就写完了,内容很空洞。我看了以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想你妈妈一定是个勤劳的人,但别人相信吗?怎么写别人才会相信呢?”这就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写能体现妈妈勤劳的事情,把事情写具体,才能让读者相信,才能打动读者。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经过不断修改,将事情详细具体地写了出来,用上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文章生动了,丰满了。修改作文的次数多了,学生会不耐烦,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不断鼓励他,不断肯定他的修改态度,表扬他的一点点进步,使他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精彩的作文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并能不断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四、开启创新思维,放飞学生心灵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品质的训练。学生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观察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思想深刻,有别人想不到的看法,写出来的文章立意就深刻;思维敏锐,在写作方法和写作结构上就会与众不同。因此,作文讲评时,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写《我的烦恼》时,很多学生都倾吐了自己的烦恼,有一种烦闷的味道,色调是灰暗的。我在评讲时指出:“也许现在看来,这些的确是烦恼,但我想,如果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跨越这些烦恼的勇气,那么,这些烦恼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睿智,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如果大家从这个层面上去考虑,文章的立意会更加深远。”学生豁然开朗,写出的作文创意无限,精彩不已。

让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学会运用适性评价,使课堂多一点温馨,多一些人文气息,从而培养出创意无限的学生,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培养出有良好个性的学生!

(责编莫彩凤)

实施即时评价,张扬学生个性 篇7

一、掌声激励法

在课堂上, 即时评价不是呆板、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问题、不同观点等及时评价学生, 让被评价者从中找到自我, 认识到自己有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比如, 课堂上, 教师要顾及全面, 必须把目光落在中下等孩子身上, 因为这类孩子大多胆小, 害怕回答错了受同学嘲笑。有意提问时, 要面带微笑, 亲切地鼓励他。当他回答正确时, 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及时给他掌声, 并让其余学生说“我要向你学习”, 并明确告诉孩子们“学习他胆量大, 自信心强了”, 等等。

二、角色互换评价法

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曾尝试用互换角色的方法去评价。平时上课都是老师评价学生, 我尝试让学生当我的“小老师”, 我回答他们提的问题后就让他们即时评价我。这时孩子们会变得活跃起来, 争先恐后地进行评价, 他们的心声有时真会出人意料。角色的互换, 平等的交流, 亲切的话语, 恰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更相信老师, 更喜欢上你的课, 此时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乐于动脑、动手, 乐于讨论、争论, 他们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机会转让评价法

在课堂教学时, 难免有些特聪明极想表现自己的孩子总抢着回答问题, 致使别的孩子失去了机会, 课堂因此变成优秀生的舞台。这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机会让给别人, 让这些学生当裁判, 评价正误。这时候优秀生会很认真地听别的同学回答问题, 同时, 会及时补充纠正。这样的鼓励, 既给了总想回答问题的孩子一个“高帽”, 维护了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又能顾及其他同学。如果老师此时制止他回答问题, 他就会变得消极起来, 甚至一节课中一无所获。机会的转让会让学生均衡发展, 他们会感到此时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

四、小组互评激励法

在课堂上, 老师要让学生有种“组内团结、组间竞争”意识。小组之间进行的即时性评价也是有利的。面对问题小组讨论, 然后再进行比赛, 这样, 既能让各小组成员有发言表现的机会, 又增进了小组之间的团结精神。小组成员会积极开动大脑, 大胆把自己的问题观点表达出来, 争取胜过对方。老师评价时既要给获胜方发放“星星”等奖品, 又要及时鼓励其他小组, 要肯定其他小组的长处, 多表扬他们, 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很棒的”, 只是很可惜, 差了一点点, 要继续努力, 等等。

五、取长补短激励评价法

在课堂上, 生生的即时性评价是很重要的, 其评价比较有针对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让学生评价学生, 这时孩子会毫无顾忌地把对方的优点、缺点都说出来, 让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有时, 我会针对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 让他自己说出他的优点或不足之处。然后, 我会告诉他该怎样做会更好, 慢慢地, 学生们的优点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 此时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 课堂上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感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 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六、灵活机动评价法

即时性评价更有随机性。在课堂上, 孩子的话语是不可能预料的, 针对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给以及时的评价, 这样, 既表扬了他的优点, 又告诉其他学生在这方面要学习向他。比如:在一次让学生回答用词说话时, 她说的那句话太美了, 我表扬了她, 没想到她会很高兴地告诉我:“我喜欢看课外书, 这句话是从那儿学的。”我当时就表扬了她是个爱动脑、爱读课外书的好孩子, 希望大家向她学习, 多看课外书会让你变得更聪明。慢慢地, 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课间看课外书。教师的点滴评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他们在得到激励性评价的同时, 找到了“成功”的感觉, 为了不落后, 会更加努力。

课堂上, 有老师的评价, 也有学生的评价, 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随时发言、随时参与小组的讨论。同时,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了轻松、宽容、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没有思想压力, 十分自信, 学习兴趣浓厚, 敢于大胆质疑, 大胆发言, 大胆评价, 敢于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

正向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8

上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后, 在讨论蔡桓公之死谁该负责的问题时, 王同学说:“当扁鹊第一、二、三次见桓公说清病情后, 并未具体分析病因, 更未给出令人诚服的理由, 而当时桓公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 他又怎么会轻信扁鹊的话呢?而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时, 却是‘旋走’, 唯恐避之不及, 作为一名应当视“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 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他并没有当面向桓公说明病因, 只是和仆人敷衍了几句, 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 扁鹊却出逃秦国, 在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 他不应该一走了之, 袖手旁观, 推卸责任, 而应竭尽所能, 进行救治。所以说, 桓公之死, 并非只是他讳疾忌医的原因, 扁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同学滔滔不绝的发言, 言之成理, 令人刮目相看, 虽然与已有的“定论”大相径庭, 但学生的分析很有说服力, 自成一家之说, 赢得了同学的热情掌声。因此, 这时候, 笔者对该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言他人之所未言, 并且有这样的勇气坦陈己见, 实为难能可贵,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这是他深入钻研课文又跳出课文, 与文本和自我对话后的成果。这同时也说明, 该生已经拥有了批评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和精神, 具备了一般学生所没有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这正是我们应该鼓励与追求的创新精神——不人云亦云, 能自主学习的表现。

如果教师面对该生上述的“胡言乱语”, 认为与教参说法相左就大加挞伐、斥责, 学生的思维成果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 今后也就不会独立思考问题, 别的同学受此影响也会保持缄默的;相反, 有了教师的正向的评价, 不仅对该生有激励、鼓舞作用, 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事实已经说明, 教师这样的正向评价价值与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当然, 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正向的方面, 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枢, 应把握好时机, 及时调控, 准确掌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与学习动机, 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 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旦学生的言行出现偏离教学主线的“擦边球”, 甚至是远离教学主线的“任意球”, 那么, 这时教师就要果断、及时地做到“收放”有度, 行使纠正和牵引的职责;教师还要善于在一定的时间抓住机会“打住”课堂中学生意犹未尽的活动,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收”不住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最近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教《散步》 (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文时的教学实录, 对其中的“通过声音触摸语言文字”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深刻, 这位教师抛出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原因, 其他同学做出针对性点评。

一个学生说他喜欢的一句话是“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因为他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亲情, “我”孝敬母亲, 妻子呵护幼子, 这种温馨很美丽。

他讲完之后, 这位教师给了他一个预设中的问题:多年之后, 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会, 因为他的爸爸已经给他树立了“孝子”的良好榜样。

这位教师又给他一个设计好的问题:那么, 多年之后, 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学生不假思索, 告诉大家:“不会!”“不会! (教师的语气加重) 为什么? (教师的声音表现出惊讶的喜悦, 其实教师也在争取思维的时间) ”他的答案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似乎根本就见不到这样的一幕, 所以即使我想这样做, 也会不好意思的。” (可能是他真实的想法, 也说明了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 教师做了这样的评价:“很真实的话。”

面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似乎不够“尽兴”, 对话应该进入更加热烈的高潮, 达到随文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目的, 不可如此“无疾而终”。于是他再次抛出一个“闲问”:“可是你的母亲真的老了, 真的走不动了, 你难道也不背她吗?”

“那我就用轮椅推着她”。学生回答道。 (看得出, 教师很欣赏这个学生的真实)

“轮椅?!好!”教师非常机智地生成了一个精彩的“对话点”:“轮椅给我们什么感觉?它冰冷、生硬, 没有一丝的温度, 哪比得上你温厚、坚实的肩膀。你的母亲老了, 趴在你的肩上, 她就有了依赖, 她就有了温暖, 所以你一定要勇敢地背起你的老母亲, 好吗?”此时, 学生感情之火已经在“燃烧”, 赞许地点了点头。

可是, 这位学生似乎在与教师“过不去”, 他不依不饶地向教师发出“挑战”, 他说:“可是老师, 咱们这儿没有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呀?” (真是, 背不背母亲和好一个没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与背起老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但是, 如果教师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学生可能表面“服输”而不做声了, 但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就会不复存在了) 面对学生的强词夺理, 这位教师突然想起了罗丹论“美在何处”的一句话, 于是借题发挥道:“也许咱们这儿真的没有如文中所描绘的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 可是咱们的风光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呀。美在哪?美在眼中, 美在心中, 用你的慧眼, 用你的细心去寻找, 就一定会有美的发现。相信你现在已经改变原先的观点与看法, 肯定愿意背起你的老母亲, 到美丽的春光中走一走, 看一看。”

最终, 这位学生很用劲地点头并微笑着说:“好的, 一定!”

我们要为这位不急不躁, 善于正向教学评价, 引学生“入彀”学习的教师而感到骄傲, 感到庆幸, 感到敬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技术,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个性发展的领域”。正是这样的原因, 学生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等各方面都各有不同, 学习的表现也必然各有千秋, 教师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通过正向评价给予关注。

比如, 在学习一些古诗时,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诗的表面意思, 更要把握住诗的深层内涵, 有绘画技艺的同学可以以画传意, 以画达情;文笔好的同学则可改编为可读性强的故事或优美意境的散文。这样, 通过不同的形式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 化简单的背诵为深透的学习理解,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 对《山居秋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等发挥想象, 进行创读, 可以变文字之静态为画面的栩栩如生之动态。有几个美术功力扎实的同学, 就把这几句意境优美、信息丰厚的诗句,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 呈现了一幅幅构思新颖、贴切, 富有立体、动感的画面。你瞧:熠熠的月光映照泻在松林间, 好似曼妙的少女在舞蹈, 潺潺的清泉在光滑的石头上流过, 发出叮咚悦耳的天籁之音;早晨刚刚起床的人们, 排闼所见, 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枝头上挂着银白色的雪花似梨花盛开一般, 煞是好看;好友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一步一回头, 渐渐地消失在送行者的视界里, 只能看见清晰的脚印, 而送行者却不忍离去, 长时间伫立着, 凝视着。擅长文字表达的同学则写出了生动、可感、耐人寻味的美文佳章。

对电脑“特技”高超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学习《荷塘月色》《春》《北京的胡同》《百合花开》《清塘荷韵》《芦花》等极富诗情画意的文章及唐宋诗词等的教学中, 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 以诗配文、以画衬文, 收效很好, 令人耳目一新。对每一位学生辛勤付出后的劳动结晶, 都毫不吝啬地给出正向评价、肯定与鼓励。

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自主学习活动, 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独立思考能力, 焕发出学习的旺盛活力;同时, 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 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 真正实现学生热情高涨、生动活泼的发展。

另外, 关注、激发、利用好学生间的互评也很重要,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课堂教学, 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抛绣球”, 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 又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做人。即使是同学回答错误时, 教师也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还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对同学做出评价, 避免用生硬简单的判断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 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 从而引起学习需求, 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要通过正向评价, 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 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正向评价激发学习动力。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 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 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 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局, 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 才能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提倡正向评价, 并不是在课堂上要一味地表扬, 相反, 当学生出了问题的时候, 要敢于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并教会他们善于倾听、欣赏、反思、接纳、修正自己的不足, 目的是为了树立信心, 更好地搞好学习。一定要掌握好评价的分寸与原则:评价要真诚, 不能让学生看出你的虚情假意;评价要实事求是, “不隐恶”“不溢美”;评价要有针对性, 不可千篇一律, 泛泛而谈;评价要追求实效性, 不能无的放矢。

个性评价 篇9

一、探索过程

(一)现状调查

为了解学校的作业情况,学校对学生的作业能力、作业态度、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学生因缺乏自信而盲目抄袭作业,没有及时订正并进行反思;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枯燥,评价单一;家长无法指导子女完成家庭作业。

(二)顶层设计

依据分层教学的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学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能力水平提出了个性作业的想法。所谓个性作业,就是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布置与评价,重点关注后20%学生, 即把关注“后进生”的工作深化到作业领域。

(三)具体操作

1.学情精细诊断

“诊断”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通常医生是根据症状来识别病人所患何病。类比到教学中,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实际来识别学生的作业能力与作业态度。

学校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精细诊断,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作业内容。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和任课教师的主观认定,建议学生选择最佳难度的作业。同时,学校设计了特征分析应用程序,供学生自主评价,自主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精细诊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次认定就始终运用。表1所示为某次学生特征分析的结果。

2.四级动态作业

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理论,学校将作业内容设置为四个难度级别:抄写背诵→模仿帮助→独立思考→探究创新。四个级别作业由浅入深,先完成低级目标,再完成高一级的目标。图1为“四级动态作业”框架图。

一级难度,抄写背诵———让厌学者找回自信。

抄写背诵主要针对成绩较差、厌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缺失自信心,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设置一级难度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了解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体会完成作业的喜悦。因此,作业内容尽可能放低要求,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作业评价以鼓励为主,以心理辅导为手段, 促使学生慢慢向高一层次迈进。

二级难度,模仿帮助———让落后者体验成功。

模仿帮助,主要适合肯学但能力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独立完成作业的意愿,但苦于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所以通过不变题型变数字、 不变知识点变结构等形式,让学生模仿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完成作业。二级难度作业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体会独立完成作业的喜悦。为此,作业内容应尽可能地考虑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的同时,真正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级难度,独立思考———让平凡者发现个性。

三级难度作业适合具有一定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但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学生表现出的能力不均衡,所以通过个性作业可以让平凡者发现自己的长处,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一难度的作业要发挥“参考答案”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提高学习水平。

四级难度,探究创新———让优秀者展示风采。

设计探究创新作业可以让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有展示风采的机会。它注重不让学生做过多无用的作业,而是精挑细选,注重能力培养,重视探究性问题的解决。

3.建作业资源库

个性作业布置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梯度、多形式的家庭作业。对此,学校建立了作业资源库:设置一些必做题,让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获得补偿教育的机会;设置一些选做题,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设置一些自由题,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作业个性化评价

不同难度的作业,目标不尽相同。第一、二级难度以激励性评价为目的,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体会成功喜悦;第三、四级难度以诊断性评价为目的, 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点上的不解之处,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学校注重在发展中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尤其是创新、实践、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努力让学生感觉“不是被检查,而是被分享”。

5.加强作业管理

学校要求全程记录作业结果,记载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问题成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同时,建立学生作业全程跟踪档案,为学生特征分析提供数据来源,并为过程性评价创造条件。此外,重视错题管理,编制以错误集为题库的单元复习作业或测验。

6.加强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包括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讲评和以学生交流为主的讲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讲评主要包括方法指导、内容梳理、策略指导、思路分析、规律归纳、方法总结等。以学生交流为主的讲评主要包括方法交流、过程讨论、内容理解、解题演示、思路讲述等。不同难度作业的内容不同,所以讲解时分组进行,可以是小组范围内的讲解,也可以个人面对面的讲解。

二、实施效果

通过精细诊断设置个性作业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教师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设计作业时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完善个性作业的评价标准,并主动搜集课程资源,逐步形成个性作业资源库。

二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比率明显上升,有效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全面的提高,特别是选择第一、二级难度作业的学生,他们觉得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而且作业评价结果也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学生作业时间得到明显控制,作业效率有所提高,他们认为做作业时不会浪费时间,不会三心二意。

三、存在的问题

个性评价 篇10

一、重视学生的发展,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为了发挥作文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途径, 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

(1) 变“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的评价为“以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为主”的评价。《新课标》提出: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文写作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就会实现写作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因此, 我们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信息, 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2) 变“以本学段的目标落实为主”的评价为“以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状况为主”的综合评价。对小学生作文质量进行评价, 是一种对习作情况的综合性评价, 包含了对学生某一单元或某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 但更应着力构建的是对学生每一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习作的整体评价, 是一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完备型整体系统。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评价时, 应根据这一整体系统, 努力做好对学生习作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水平的点滴进步。

二、重视综合评价, 实现评

价指标的多元化

写作能力是考察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在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我们也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 如积极的态度、思维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根据《新课标》, 在不同的学段,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作文思维三个组成部分作为学生作文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 知识技能是学习者学会写作的基本条件, 学生是否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 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的效果。

(2) 情感态度是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态度、兴趣等的表现, 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对学生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调控, 激发写作欲望。

(3) 作文思维, 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写作过程之中, 而独创见解的表达往往能推波助澜, 使学生的习作充满活力。

三、重视质性分析, 实现评价目标的优化

我认为在实施作文质性评价的过程中, 应做到“三个淡化”与“三个突出”。

(1) 淡化等级, 突出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 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我们不应该以学生一次习作的水平来否定学生习作水平的整体发展,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习作。

(2) 淡化等级, 突出互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了解班级中学生习作水平之间的差异, 而是为了实现班级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 这就必须突出评价的互动性, 通过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和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之间的互动, 来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3) 淡化批评, 突出激励。在评价中, 我们要注意有效地激励, 进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但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肯定, 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 更多地给予鼓励, 即寓“贬”于“褒”, 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氛围, 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四、重视参与广度, 实现评价主体的扩展

《新课标》明确规定:实施作文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1) 在互评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实践证明,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评价, 使学生能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 同时, 由于学生在互评时往往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 这样更直接, 也更容易被被评价者所接受。

(2) 在自评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 我们的学生由不敢想、不敢说逐步过渡到敢想、敢说, 这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沃土。通过自评, 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懂得好与坏是自己表现出来的;通过自评, 能使学生有追求进步的渴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在他评中赏识学生的思维。他评包括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使评价小组的同学逐渐站到更高的位置, 又能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习作的优点, 增强信心。合理地运用他评, 将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习作中的亮点, 其次, 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7.

浅论语文个性化教学评价 篇11

当代教育家认为,一切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借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主体。而“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地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而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定向和引导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旨在提倡一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促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制定综合的评价标准,建构完整、统一具有个性的精神主体

个性化作为主体的发展趋势,总是在心理分化的同时致力于心理的整合,致力于建构完整、统一和不可分割的精神主体。这个完整的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从空间上看,任何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都是整体性的和谐统一,它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并提升情绪、情感与美感,养成德性。因此,课程目标应是知识、技能、情感、美感、德性的统一,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从时间上看,主体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建构过程,教育的运作必须实现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必须指向符合人类道德的价值。瑞典教育家森(T.Husen)在《论教育质量》一文中也指出:“学校教育旨在达到的目标在所有国家的教育中,都是从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这个角度来表述的。人们期望学校给予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在认知领域。人们期望学校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些行为和态度,使学生能恰当地欣赏民族文化,行为受到道德和审美的价值观指导,从而成为负责的、参与的和独立的公民。”可见,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的复合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塑造有个性的完整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语文课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塑造完整人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评价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教学效果、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当然知识是人类认识自身及周围世界的中介,人类只有借助知识才能够发展自己,就此而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语文个性化教学首先必须把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学生内在的知识,进行主体的建构,把“无知之人”变为“有知之人”。但是,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掌握知识者,同时又是一个劳作者、一个道德者,更是一个拥有知、智、情、意的极具个性的完整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评价标准要更完整、更全面,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要全面关注。

由此可见,个性化语文教学评价除了要强调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认知,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要把情绪提升为情感情操,把人的自然属性提升为人性灵性,把人的野性转化为意志品德,从而形成符合人类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说语文个性化教学要确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的综合评价标准。其中知识和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即一种学习智力;过程和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即一种学习智慧;情感和态度是学习的保证,即一种学习动力。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三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和谐统一了,才既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又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既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又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更客观,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更有利于教师和课程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宜的评价方式

(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受“科技理性”的影响,采用的是定量评价,力图把复杂的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通过数量的比较与分析,推断某一评价内容的效果。当然,由于对评价对象的表现或结果用数量来表示或描述,具有区分度强、可信度相对较高的优点,这种评价方法如果使用得当,确实能够凸现某些教育现象,发现一些教育问题,并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根据。但遗憾的是,我们过分夸大了量化评价的功能,并错误地根据分数高低为学生排队,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导致学生的学习为分数所驱使。在教学过程中,其典型的特征就是标准化测验在评价中占主导地位。当然标准化测试能让测量具有准确性、可比性、反复应用性,但是这种测验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师生的主体性、个性、创造性由此而被湮没。把复杂的课程现象和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不仅丢失了许多非量化的重要信息,而且还会歪曲教育信息,更何况语文学习的内容,有许多是无法量化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评价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且又独具特色的个体,他们的智力是多元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的智力分为八种,它们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认识自然的智力。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天才,而其余方面却是蠢材,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但如果他所有的智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那么我们在评价时,就要区别对待,找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策略和兴趣爱好,我们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兴趣爱好,促进个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评价时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又叫描述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表现或结果作出质的判断和规定,在充分肯定进步的同时,又能提出问题,在鼓励和表扬的同时,又能看到缺陷,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定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成长袋”评价无疑是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形式。“学习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可以包含:优美的作文、字画、考试成绩记录表、甚至一段学生自己的座右铭、一次演讲比赛的获奖记录等。更重要的是它除了是学生成长的“传记”外,教师或者师生共同对建立学习成长记录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这种全面、发展的评价,无疑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有效工具。因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建议:“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材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

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出于自己的兴趣、意愿与需要进行主动学习,形成完整的具有个性的人格。那么我们在评价时,应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又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把学习者和教师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它更强调诊断、反馈功能。教师在学段、学年、学期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和抱负水平,了解导致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然后据此确定对该学生的具体施教措施,设计适合该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为因材施教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每个同学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学活动开始后,更需要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三维目标的完成。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可以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当评价的结果表明学生某单元的学习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学习任务时,就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习进一步顺利开展。如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不好,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焦虑感,而适当的焦虑反而有助于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同样具有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掌握每位学生的三维目标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有个性地共同发展。

当一个学段、学期、学年结束时,采用总结性评价可以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与否。为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抉择等提供依据。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注重的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注重教育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师过分地重视总结性评价,就会处于应试教育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只关注学生的考分,无视学生心灵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无个性的“教育产品”。这直接有悖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建议指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置学生于评价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价活动的唯一主体。因为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且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教师的经验、水平、评价手段等影响,评价结果就会有失科学和公正。由于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认知领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内部因素的评价就显出其局限性,这直接影响到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这有悖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现代语文教学观,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接受,削弱了教学评价的功能。而当学生上升为一种主体的地位,成为评价的主体之后,他可以和教师、和同学一起去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是与学生共同面对教学文本,一起商讨成败得失。允许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允许学生妙笔生花,允许学生自由地评判,也允许学生自由心声的表达,展现学生丰富的个性、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完整的心灵世界。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笔者认为,评价主体应拓宽到家庭和社会方面,即家长和社会人士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主体来体现。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对其子女参与的家庭活动的表现来评价,社会人士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来评价学生等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评价建议里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个性化评价不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操作模式,而是一种评价思想。个性化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提倡评价标准的多维性。这种评价观并不排斥作业、测试等量化评定方式,而更侧重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定性评价:它并不否定总结性的评价,而更侧重形成性的动态考查。这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学生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以多维的评价标准,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完美人格。

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评价的探索 篇12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因此,教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好坏的观念,建立学生个个都是“人才”的学生观。同时还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所有学生都在体验被关注、被重视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自信。

二、制订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且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订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困生”认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单位“1”等分后所表示其中的几份;要求中等生能认识分数, 会自找单位“1”并平分, 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的意义;要求优等生认识分数,会根据生活中的数量,求出其中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

三、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大多采用即时口头评价形式,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行为, 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 ,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个体差异, 包括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外向的人喜欢夸奖,胆怯的人需要加油鼓励。因此, 评价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对“学困生”要多表扬、鼓励,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这样评价,不仅能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进而爱上数学。

四、善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美国教育 心理学家 罗斯坎贝 尔说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 , 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们行为中的很多东西(愉快、满足、高兴)。当孩子的需要通过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得到满足时,内心就会产生奋进的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激励和赞扬。

比如,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笔者对发现“平均数”的学生大加赞扬:“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你帮助大家解决了这个难题,同学们感谢你,老师也感谢你,是你把‘平均数’带给了大家,你真了不起! ”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强烈的成功体验必将会激励他今后更加努力地学好数学。

上一篇:物理课堂中的快乐教学下一篇:诚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