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文化(共12篇)
个性文化 篇1
大学作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 文化是其最具特质的个性[1] 。简单地说, 大学文化个性就是一所大学生活方式的固定特性。这种固定特性将表现为哪些具体内容呢?学者刘庆昌对教学文化的剖析, 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他认为, “教学文化可以划分为显在的表现形式和隐含的支持性因素两大部分。显在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学生活方式”, “对于支持性要素做深入的思辨, 我们认为, 支持教学生活方式的要素, 由近及远分别是教学集体无意识、教学风俗习惯、教学制度和教学思想”[2] 。可以发现, 大学文化个性同样能够划分为大学的生活方式和支持性因素两大部分的特性, 所不同的是, 大学文化个性更为其支持性因素所表现, 而不是其生活方式。因为, 一所大学的生活方式是可见的、具体的, 甚至是琐碎的, 可以肯定的是, 我们无法从这些斑驳复杂的生活方式本身捕捉到其固定特性。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对一所大学的生活方式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密码进行适当的总结和一定程度的破译, 以便能够有效地探寻其固定特性, 而不为近乎混乱的生活方式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具体地说, 大学文化个性更表现为其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从横向上来说, 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将同时表现在其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四个不同层面, 这四个不同层面无不映衬着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 并且是四个不同层面互为补充地映衬着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从纵向上来说, 一所大学的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 是一个文化个性从自觉状态到自在状态转化的过程, 即属于思想层面的东西将会转化为制度, 制度层面的东西将转化为习俗, 习俗层面的东西将转化为集体无意识, 这种从自觉向自在的转化是完全符合文化发展的特点的。
一、生成思想——大学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确立
(一) 大学文化个性的觉醒
美国文化学者露丝·本尼迪克认为, 一种文化, 就像一个人, 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3] 。一所大学要形成一定的文化个性, 首先就要生成与预期行为相应的思想。思想内涵了人的思维和意志, 它既是人主观思维运动的结果, 又是对人的愿望、情绪和意志的表达[4] 。在这里, 这种思想内涵的是一所大学的思维和意志, 它既是一所大学中师生群体思维运动的结果, 又是对一所大学中师生群体的愿望、情绪和意志的表达。这种结果和表达, 呈现的就是这一特定人群的群体性表征, 展现的就是大学的文化个性。思想的生成, 既可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又可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但其意义可以说无关过程的性质。大学作为文化的重要集散地, 生成思想就意味着其文化个性的觉醒。
思想是大学文化个性的首要表现, 生成思想就表明大学文化个性走上了形成之路。在这一阶段, 思想发挥的主要是启蒙作用, 使混迹于日常生活形式中的大学师生群体, 解除生活惯性的蒙蔽, 而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特殊文化意义。正是基于思想的这种启蒙作用, 我们才主张生成思想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觉醒, 实质上是大学中的师生群体对自身文化意义的感知, 对文化赋予他们的价值意识的醒悟。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 事实上就是大学中师生群体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意识的明确和建立。生成思想只是这一意义和意识得到明确的一步, 从而昭示了大学文化个性的觉醒, 启动了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
(二) 大学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确立
思想作为个体思维的结果可以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 但承载大学文化个性的思想不是个别人思想的简单堆砌, 也不是某些人思想的零散构成, 它存在着自身的结构和体系。生成具有一定结构和体系的思想, 注定了需要进行取舍, 在文化意义上, 将完成的是对不同文化的价值取舍。也就是说, 生成思想的意义, 最终将表现为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确立。这种主导性文化价值, 会以其鲜明的思想特性表达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任何的文化现实载体, 都将受某种主导性文化价值所支配, 大学也不例外。
事实上, 一所大学最理想的形势是主动选择主导性文化价值, 否则, 它就会在多种文化价值观的作用下迷失方向, 而且这样的大学由于没有主导性文化价值, 其文化的整合功能会因为没有明确的体系而非常薄弱, 从而“不会有什么东西可以深刻到足以给这个文化提供主体性的东西”[2] 。这样的话, 大学就不能凝聚其本应具有的文化资源, 更谈不上文化个性的形成。主导性文化价值是构建一所大学文化价值体系的支柱, 是其它非主导性文化价值的归附地。大学文化价值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受传统、时代、人群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甚至变化的结构。因为, 主导性文化价值与非主导性文化价值是相对而言的, 对于众多的大学而言,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价值必然具有主导性, 也没有一种文化价值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主导性文化价值直接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取向, 也就决定了大学中的师生群体对愿望、情绪和意志的表达方向, 换言之, 也就决定了一所大学生成的是何种性质的思想。在不同文化价值观构成的大学文化价值体系中, 主导性文化价值的不同, 决定了大学文化个性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能从一所大学所表露出来的主导性文化价值, 最直观地体验到它的文化个性。因此, 我们认为, 对于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来说, 生成思想就意味着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确立。
二、形成制度——大学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
(一) 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
对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而言, 生成思想只是完成了一次觉醒, 还没有真正达到自觉的状态。因为,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6] 。即使是最正确的思想, 若不被人所掌握并运用于实践, 也不会有什么意义。思想为人掌握并运用于实践, 在某种意义上, 就是思想演化成为制度开始约束、规范人的行为。“制度乃是文化分析的真正单元。”[7] 我们分析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时, 的确会充分考虑其各个方面的表征, 但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其制度了。因为, 身处其间的人群感受最为直观的也莫过于制度。
“制度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 新老/新旧制度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视野。”“制度的内生性概念强调制度总是与个人因素或者那些可以归结为个人因素的社会因素相联系。”很显然, 对于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而言, 这里的制度具有内生性, 因为它与个人因素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我们说过, 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 说到底是以大学校长为核心的师生群体为主体的文化构建活动, 所以它必然与个人因素相联系。而且, “制度的内生性……是社会代理人基于自身代理身份或角色而制定利益分配规则的过程, 背后也总是有一个价值干预或讨价还价的过程”[8]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 大学校长为首的大学管理层正是以大学代理人的身份或角色, 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在制定制度背后也总是有一个价值干预或讨价还价的过程, 抛开物质利益权且不说, 在制定制度背后的讨价还价主要干预的是文化价值的选择, 也就是确定哪一种文化价值的主导性地位, 事实上也就是生成思想的过程。
可以说, 形成制度是生成思想之后发生的行为, 或者说形成制度的背后定然是生成思想的过程, 是主导性文化价值的选择过程。这一结论虽然没有任何新意, 但它给我们提供了有意义的东西, 那就是制度内生性注定了形成制度是一种自觉行为, 这种自觉状态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新阶段。形成制度原本是人的一种自觉, 这种自觉既有某种思想的支撑, 又是对某种思想的提炼与明确;没有这种自觉, 思想还只能停留在自然而然的状态, 大学的文化个性也只能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 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也就并不突出, 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
(二) 大学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
制度对于大学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体系及其文化心理调适制度”, 这种规范体系及文化心理调适制度, 与思想相比较, 它从更加具象的层面反映着大学的文化个性。形成制度其实是个制度建设问题, 而“制度建设问题本质上是行为问题以及影响人的行为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习俗习惯和文化心理等文化范畴的东西”[9] 。形成制度的确既与生成思想观念相联系, 又与养成习俗习惯相联系, 与其相关的显然都是文化范畴内的东西。相对于大学文化个性而言, 形成制度就是大学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大学文化个性无论在思想层面如何的精妙, 最终都必须表现为行为, 这样才能使一种文化个性得到验证和体现。
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 其重点在于规范文化行为, 使这种文化行为符合既定的文化模式, 也就是符合既定的生成思想。规范文化行为, 对于行为的主体而言, 具有约束的效力与意味。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 保证了大学中的人群日常生活行为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是他们对一种文化个性的认可, 也是被认可的文化个性在行为方面的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下的行为, 表面上看起来呈现的是多样化的行为共存, 但事实上总有一些基本行为是一致的, 尤其是一些接近大学生活方式的日常行为, 这也是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区别所在。大学与大学之间, 在文化个性方面的差异, 就是在日常行为上的差异, 这些日常行为涉及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和服务等多个领域。因此, 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使一所大学形成了符合自身特性的制度, 表现了形成文化个性的自觉性。
三、养成习俗——大学文化个性行为方式的习惯化
(一) 大学文化个性的内化
制度的形成, 标志着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进入自觉状态, 大学主体主动秩序化了文化个性行为, 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个性行为方式。按照我们前面的思路, 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进入养成习俗阶段, 这一阶段是形成制度的自然延展。习俗是风俗习惯的简称, 风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俗习。习惯则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10] 。从生成思想到形成制度, 大学文化个性完成了从觉醒到自觉的状态转化。养成习俗是在形成制度基础上的发展, 事实上就是大学文化个性的内化, 为大学中的师生群体所认可和接受, 并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常态, 习俗原本就被有些人认为等同于生活方式。如果说形成制度是形成一定的文化个性行为方式, 那么, 养成习俗就是文化个性行为方式的习惯化, 使某种文化个性行为方式固定下来, 并且成为大学中师生群体的一种需要。
“一般说来, 文化的演进或进步离不开文化内在的动力机制。……正是自在的文化和自觉的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张力构成了文化演进或进步的内在动力机制。”[11] 大学文化个性的演进与文化的演进类似, 其内在动力源于文化个性的自觉与自在状态的相互关系或张力。我们知道, 生成思想和形成制度完成了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 养成习俗揭开了大学文化个性自在的序幕。
大学文化个性在自觉状态时是外显的, 以思想或制度的形式得以表现, 特别是经过大学中师生群体对制度的认可和遵循,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 这些制度所规范的大学生活方式, 会因其长时期的秩序化沿袭, 而演化成为大学中师生群体的一种习俗。这种演化将外显的制度转化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和风俗, 事实上就是大学文化个性的内化。这时的大学文化个性, 不再仅仅表现为一所大学的思想、制度, 而更见于一所大学的习俗。这种习俗养成的关键, 不仅在于使制度潜移默化成为大学中师生群体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更在于人们对制度的认可和遵从, 这种认可和遵从已经触及了大学中师生群体的心理层面, 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价值认同和行为秩序化。这种内化是习俗之所以成为习俗的心理根据, 人类行为方式的习惯化甚至固定化, 其文化意义背后隐藏的就是心理特性。大学文化个性的内化, 使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从外在走向了内在, 这一转变, 为大学文化个性的最终形成——集体无意识的沉淀打开了通道。
(二) 大学文化个性行为方式的习惯化
相对于形成制度使文化个性行为的秩序化而言, 养成习俗就是使文化个性行为方式习惯化。进一步说, 在形成制度阶段, 文化个性行为秩序化为文化个性行为方式;在养成习俗阶段, 文化个性行为方式被习惯化。文化个性行为方式的习惯化, 就意味着文化个性行为方式经过重复而固定下来并变成一所大学师生群体的需要。
这个认识很重要, 也很好地说明了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 从形成制度到养成习俗发生了质的变化。形象地说, 生成思想是一所大学中的师生群体, 对大学文化个性的追寻、探求;形成制度是运用一些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来维护已经追寻到、探求到的某种文化价值;而养成习俗则是将这种文化价值经过重复而固定下来, 并内化为一种需要, 不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东西。这种质的变化, 直接促进了大学文化个性从自觉状态向自在状态的转化, 也直接导致大学文化个性走上了真正的形成之路。
四、集体无意识沉淀——大学文化个性思维的自动化
(一) 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
集体无意识是大学文化个性的最终表现, 在表现大学文化个性的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四种形式中, 集体无意识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标志。集体无意识, 作为一种群体心理现象, 无声无息但十分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这里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就是指在历史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 沉淀在大学师生群体心理的一种近乎本能的文化心理倾向。需要说明的是, 集体无意识在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违背其心理学的本来意义, 但在我们的分析中, 它更具有文化性质。
集体无意识沉淀是养成习俗的延续, 养成习俗完成的是大学文化个性的内化, 内化启动了大学文化个性的从自觉到自在的转化, 自在是对大学文化个性状态的描述, 这一状态需要通过集体无意识沉淀完成。集体无意识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并且是根深蒂固的, 对于某种心理倾向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 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知觉的, 也是不自觉的, 这种状态就是自在。大学文化个性的真正形成, 也是通过身处其中的师生群体这种自在状态表现的。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状态与自觉状态之间始终进行着相互的影响, 我们为了研究的方便, 截取大学文化个性的一个完整阶段来谈表现, 并不能掩盖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各种表现形式之间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即使我们提到的完整阶段, 也在不停地循环, 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进一步说, 思想、制度、习俗与集体无意识是同时存在的, 相互之间特别是临近的两种之间都发生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转化, 而集体无意识作为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 也在影响着思想的生成, 至少始终在启动着下一轮的自觉运行。
(二) 大学文化个性思维的自动化
把集体无意识引入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领域, 作为大学文化个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是有着学理依据的。我们知道习俗阶段, 大学文化个性完成了内化, 文化个性行为方式已经习惯化, 这个时候, 对于一所大学的师生群体而言, 已经涉及其意识思维问题, 因为当某种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 成为一种需要之后, 身处其中的人的思维会形成相对的自动化。集体无意识沉淀就意味着文化个性思维的自动化。文化个性思维是相对于文化个性行为及文化个性行为方式而言的, 因为, 行为或行为方式的背后就是思维, 不管这种思维是否能被意识到, 事实上它是起作用的。行为或行为方式的变化, 只是表象的东西, 也许不能决定思维的变化, 但至少触动了思维的变化, 而思维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为或行为方式, 思维才是文化个性形成的原因、表现甚至根本动力。
在我们的推断中, 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观点, 那就是文化个性的形成实质上是文化个性思维的自动化。实际上是否是这样呢?文化与思维之间是否具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 在讨论文化的成长与思维的进化关系时, 曾提到“人类的文化是人类的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其补充”, “人的思维主要是在共同文化的客观材料中进行的公开的行为, 而且仅在次要意义上是个人事务”[12] 。当然, 他探讨的是文化的成长与思维的进化之间的关系, 而且他这里提到的行为是个最为宽泛的概念, 但我们从这些言论中, 完全可以看出来, 文化与思维之间具有无比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文化既然是人类的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就暗示着文化个性的形成实质就是文化个性思维的形成, 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就是文化个性思维的自动化。
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 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个性的形成, 而且有利于从文化的立场, 捍卫大学的尊严。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只对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学理层次的研究, 没有提出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具体程序和模式, 还需要进行实践层次的思考, 这也是我们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研究进一步努力方向所在。
摘要:大学文化个性的表现形式分别为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 这四种表现形式既是同时存在的, 又是依次发展的。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生成思想、形成制度、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沉淀。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 是一个从自觉状态向自在状态转化的过程, 生成思想和形成制度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阶段, 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阶段, 集体无意识沉淀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最后阶段, 相应的集体无意识沉淀成功, 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标志。大学文化个性只有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形成, 才能说一所大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个性。
关键词:大学文化个性,思想,制度,习俗,集体无意识
参考文献
[1]封海清, 张应强.大学文化选择论略[J].江苏高教, 2006, (4) :39.
[2][5]刘庆昌.教学文化的意义探寻[J].山西大学学报, 2008, (2) :15.
[3][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36.174.
[4]刘庆昌.教育知识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21.
[6]章士嵘.认识论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53.
[7][英]B.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57.
[8]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20-124.
[9]胡国铭.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162.
[10]胡旭晟.法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149.
[11]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89.
[12][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82-89.
个性文化 篇2
论城市文化与城市个性
文化是城市个性的体现,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城市建设趋同化现象却十分严重,亟需科学的城市文化理论支撑.因此,明确城市文化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 者:李坚 李锐 LI Jian LI Rui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年,卷(期):27(3)分类号:G05关键词:城市 城市文化 城市个性
打造真实的个性文化 篇3
打造卓越企业的奥秘何在?在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健康的利润和优质的服务?当一种叫做“忠诚”的理念——来自顾客的忠诚、来自员工的忠诚和来自雇主的忠诚——成为了落伍的笑柄时,你如何建立一种责任的文化和业绩的文化?
我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做你自己。
这是一个既简单而又极为艰难的目标。它意味着少花些时间来学习标杆做法,而多花些时间来建设一个个性与品质、与可靠性同样重要的企业。它还意味着培养一种包容矛盾的能力。
我们是快乐的企业
西南航空公司被认为是商业航空领域中的“狂野小子”。但在很多方面,我们又是这一行业中最保守的公司。我们始终保持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始终坚持控制成本,无论行业形势好坏,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的财务健康。这些纪律使我们在机会到来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例如:从1990年到1994年,当整个航空业损失了1250亿美元时,我们却有能力购买更多的飞机,使我们在后来不断增长的市场中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但你不能光靠数字来领导。我们一直相信:企业能够——也应该是——快乐的。在太多太多的公司里,当你走进办公室时就戴上了一个面具,使你外表不一样,说话不一样,行为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商业交往,用最好的词汇形容也是冷漠的和缺乏人情味的。但我们尽量不去雇用那些缺乏幽默感的、自我中心的、自以为是的人。当我们的员工来上班时,我们要的是这个活生生有性格的人。这些活生生的人就是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与众不同就是优势。
员工维系着成功
一位金融分析家曾经问我是否害怕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我告诉他:我从来都没有这种控制,我也从来不想要这种控制。如果你创造一个让员工真正参与的环境,你就不需要控制,因为他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而且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人们越是心甘情愿地为了你的目标而献身,你就越不需要统治者和控制机制。
我们并不寻找盲目的服从。我们寻找的是具有首创精神的员工,他们之所以愿意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我一直都相信:最好的领导是最好的服务者。而如果你是个服务人员,你的职责就不是控制。
在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中,你也有可能落后于自己的员工。我不可能了解企业运营中的所有事情,也不打算装作万事通,而这个事实反而形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员工享有的自由度、随意性和相互影响,使他们能够从企业的最大利益出发来行动。例如:当我们的竞争对手要求我们为使用他们旅行社代理的机票预订系统而每年支付数千万美元时,我说:去他的,我们要发明一种电子化无纸机票系统,这样旅行社既不用手写西南航空的机票,我们也不用被竞争对手的销售系统所钳制。然而,早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来自几个部门的员工已经预测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且开始聚集到一起发明这种电子系统,而我和其他领导却毫不知情。
只有当员工明白,公司的成功维系在他们自己身上,而不是总裁身上时,他们才会有真正的首创精神。
领导的职责是服务
我曾目睹过非常出色的创业型战略,却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成熟而不再适用。显而易见,管理一个250亿美元的公司肯定与管理一个2500万美元的公司不同。但是,改变的是你的做法,而不是你的原则。你要学会如何通过录像、内部通讯、每周例会,以及经常到一线视察等方式,来与众多员工沟通。你不仅和他们分享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情,还让他们知道整个行业和市场中发生的事情。你确保他们不被一些化妆的工具——如:办公室或头衔,把自己伪装起来。你授权越来越多,自己做一个解决困难的人。你参加会议不是为了下达命令或指示,而是去了解员工有哪些难题,看看自己能否帮助他们。你知道:制度不是主宰,而是为实现你的使命而服务的仆人。你还懂得:没有什么会比你的员工更重要。
如果你真正地、持续地关心你的员工的福祉,无论是在工作场所之内还是之外,你最终会建立一种信任。我们特殊的飞行员合同,就是这种信任的果实——飞行员以获得5年期权代替薪酬的增长(为了表示忠诚,我自己也实行5年的工资和奖金冻结)。但是,这样的组织建设不是公式化的,如果你想要设计这种结果,你就毁了它。
工作是为了信仰
我们真正的成就是激励我们的员工信仰同一个理念,分享同一种情感和同一种态度,与公司心心相印,并且把这一切贯彻在行动中。因为低价战略是我们企业风格的核心,所以我们的员工都非常注意节省成本。在年终,我们没有传统企业的那种对预算的争夺。这并不是说我们不会为了预算分配而争论,但很少有经理会抱着“如果我多要200%,可能我会多得100%”的思想而提交一份有水分的预算。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为了创造这种信仰,你需要在无形的东西上花费比有形的东西更多的时间。例如:我曾告诉我们一线的员工(多数是年轻人),我的愿望就是当他们与自己的孙儿谈话时,会说西南航空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西南航空帮助他们成长为超越自己期望的人。我们不害怕带着感情与员工讲话,我们不害怕告诉他们“我们爱你”,因为我们的确爱他们。
我们人力部门的一个经理曾经说过:“要让砌砖工人明白,他们不仅是在砌砖,更是在建造一个家。”后来我们采用了这种“造家说”:你所做的事不仅是为你自己,也是为了整个社会——我们的低价策略给那些通常花不起钱去旅游的人一个旅行的机会;让祖父母负担得起在假期看望孙儿;或是让一个工薪族妈妈能够带着孩子去参观世界公园,却只需在机票上花费比门票还少的钱。而我们的员工也在用种种努力带给顾客非凡的体验。
员工是我们的伙伴
如果没有公正的员工及管理人员薪酬制度,你不可能拥有责任文化和业绩文化。我认为我们的管理人员都是业内最优秀的,但他们的薪资却比其它航空公司的相同职位,或其它行业的同规模企业少30%。而相对照的是,我们的大部分普通员工拿着业内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报酬。我们以配给管理人员期权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差异,但这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息息相关。
数十年来我们还对所有员工实行利润分红制度。我们想让他们都成为西南航空的主人,我们想让他们分享企业的成功,我们想为他们提供最高质量的福利制度。而作为回报,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更有生产力。我们从员工的热情和奉献中来获得生产率,但我们也通过鼓励全公司上下更加灵活和合作的工作制度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建设与员工伙伴关系的最重要工具是为员工提供工作保障和令人兴奋的工作环境。在航空业里提供工作保障的企业并不多见。我们公司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裁员。有些时候,暂时裁掉一些员工会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利润,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关注的是员工和企业的长期利益。事实表明,提供工作保障需要特别的控制,因为如果你的目标就是避免裁员,那你在招聘的时候就要非常慎重。因此,我们提供工作保障的承诺实际上帮助控制我们的员工队伍比竞争对手更精炼和更高效。
但是光给员工一份工作保证还不够,同样重要的是让他们上班时觉得自由,有创造性,突破思维定势。例如:为了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我们设立了一个名叫“走动一英里”的项目,规定每一个员工可以做一天别人的工作。运营代理虽然不能开飞机,但飞行员可以做运营代理的工作,而且他们的确做了(他们还为所有机师组织了烧烤活动,以感谢机师们保障飞机正常飞行)。我们2万员工中的75%参加过这个工作交换的项目。这是一个行政管理上的噩梦,但却是建设彼此理解和相互协作的最好工具之一。
正确的路不止一条
我们依据我们的个性和我们的精神来推广自己。这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坚持这种原则具有极大的风险,因为如果你错了,顾客会给你深刻的教训。顾客就像一种自然界的力量,你不可能愚弄他们,如果你忽视他们,受损害的将是你自己。
我学到的最好的领导力教育来自于我早年当诉讼律师的时候。为了向最好的榜样学习,我去拜访了圣安东尼奥最著名的两位诉讼律师。其中一位在法庭上就是坐在那里,从来不反对别人的话,对证人非常温柔,并与陪审团建立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另一位则极具挑衅性,总是大叫大嚷。但他们两人都能赢得几乎每一场官司的胜利。这让我懂得了:正确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而是有很多条。领导力也是如此。拥有不同个性、不同行事原则和不同价值观的人都获得成功,并非因为某一套价值观或实践方式优于其它,而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实践方式都是真实的。当你和你的企业真实地对待自己,并把真实的成果和非凡的体验带给顾客——顾客会从3万英尺以外看到这一切。
还原校园文化个性的“面孔” 篇4
珍惜“个性土壤”才能让校园文化个性的“面孔”得到充分的滋润。一要充分了解校园自身的“文化土壤成分”, 在动态和静态、人力和物力、环境和氛围、制度和理念等诸多相关因素中进行科学的分析, 弄清楚积极成分及其比重, 明确不同成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价值, 为建设环节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布置;还要充分发掘学校自身的“传统因素”“名人资源”等, 并以此为切入点, 拓宽张扬的平台和渠道, 不断为学校文化个性化发展注入活力。二要熟悉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土壤特征”, 准确掌握学校所在地域文化的“养分特征”, 特别是有助于校园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和力量, 为校园文化的“个性秧苗”选择出合适的水分和营养。
尊重“个性种子”才能让校园文化个性的“面孔”具备清晰的轮廓。一要尊重本校师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 只有弄清楚他们在具体阶段、具体环境、具体活动中不同于其他学校师生的需求内容, 才有可能选择出满足其需求的“文化秧苗”, 进而培育出与之相适用的个性鲜明的“文化产品”。二要遵循校园自身发展的“个性愿景”, 只有明白一所学校所追求的育人目标和办学境界, 才会准确地定位其“个性特征”, 才能从制度、队伍、环境、活动等诸多方面植入“个性种子”。
把握流行时尚张扬文化个性 篇5
把握流行时尚张扬文化个性
个性化和流行性是服装设计中二位一体的两个要素,二者不可分割.设计中对二者的把握代表着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进入新千年,中国服装市场已经处于白热化的国际竞争状态,国内品牌面临国际品牌全方位品质及价格挤压,中国服装业需要有一个大的突变,设计上需要展现全新的概念,更需要敢于冲破传统的设计新人类的出现.
作 者:李敏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10015刊 名: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1)分类号:B834.3关键词:个性化 流行 新概念 新人类
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 篇6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桥梁,是知识的传输地,能力锻炼的磨刀石,德育发展的训练基地,智慧的摇篮,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熔炉。在这里学生汲取着社会的营养,改变着自己的无知,填补着自己的不足,奠基着祖国美好未来的“大厦”。但它是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前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触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正视校园文化,才能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个“复杂综合体”,既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等,也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类创造的物质环境,它所包括的内容遍及人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文化的内涵折射到学校校园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校园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文化符号。
所谓校园文化,我认为就是校园人的文化,可以将之理解为:校园人在校园世界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之中,校园人所特定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等。校园人群主要由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不过校园的存在首先是为了学生,校园里的学生也就成为校园文化能够保持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
校园文化,同时也应该是在办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校本特征的和校本意义的,为全体师生所创造的敬业精神与求学态度或是在其中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和成果期待,它包括情感的价值拥有与憧憬,态度的热情参与与人文启冀,并外化为对事业或学习的情感追求与意志坚持。校园文化不光是外显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内涵的丰化,使之成为学校质量发展与品位提升的动力支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品质,是人本追求的价值导向,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支持。
从本质属性来看,校园文化应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普遍特征,同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的个性特征。
学生主体性
由于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共同处于成长到成熟的边缘,他们怀着提升自己心智的目的共栖于校园这片相对宁静的天地,他们创造着并使用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在相互的沟通与学习中完成自己成长的历程。他们虽已逐渐告别少年的单纯,但还没有学会与适应社会人的假面和练达,他们比一般人群更加执着地求索,同时,骨子里比一般人群充盈着更多的浪漫和诗意。他们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却又对现实的变动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应该说校园人是社会独特的一群。
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性
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中的课外活动尤显其重要性,因而,要正视课外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这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基点的必然反映,通过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又达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一台好的文艺演出,既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提高鉴赏水平,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一项好的体育竞赛,既能使学生在胜利的喜悦中体验体育的精髓,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一次科技成果的擂台展示,既向学生传递了科技知识,培养了科技的兴趣爱好,同时焕发出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文体科技活动起着促进体育、文艺、科技运动发展,深化和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同学增长才干、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精神核心性
校园精神文化,我认为是校园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它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以及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它蕴含着四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校园精神文化所造就的氛围,弥漫在每个个体周围,使个体的言行举止都染上它的痕迹和色彩,从而形成某种趋向和定势。这种氛围的传承,便诞生了一所学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精神具有令人振奋、催人进取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应是校园文化在发挥其文化认知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生活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同时,美丽的校园建筑、优雅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秩序、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心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空间性
校园文化不是固定的,具有很大的空间性。教室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在这一方乐土上,学生尽情享受着知识的丰硕成果;操场又给我们的校园文化平添色彩,丰富了它的内涵,在这里,学生较大范围的享受着体育、文艺、科技活动给学生们开来的激情与理想的放飞,在这里,校园文化进一步得到升华;嘹亮、清脆的校园广播宣传着时代文化思想,进行德育教育,每周一歌校园歌曲健康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文化在这里形成氛围,熏陶、感染着未来的建设者;实验室里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的智慧创造着成功,享受着知识赋予我们的无穷魅力;微机房里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下描绘着自己的宏伟蓝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展示着素质教育下新型学习模式,学生的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习园地、队刊、橱窗、标语极具思想性、启发性、警示性,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在这里既有文化知识的传递,也有课本之外的各项技能的锻炼,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文化的空间中自由地穿梭,享受无尽的快乐,创造着自己理想的世界。
素质性
用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引导教师努力工作,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真谛所在。而其间的内涵是精神的,其外延应该是面向素质化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学校教育的追求与憧憬,建立文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机智是每一所学校的主题。“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它的价值趋向的素质化程度,如果没有教育的素质化成果,那么,其文化的功能也就削弱了许多,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涵了,其本质也是同初衷相饽的。为使之有效果,所以,文化的内涵必须与校园的精神追求相吻合,与激励老师的工作热情为基准,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相联系,与发展学校相融合,具有提高全员素质的本质与为此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只有正视校园文化,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下寨乡下寨中学
刍议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篇7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三个层次:企业文体活动、企业道德、企业精神, 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 企业文化就是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还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感染性, 能够将新进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统一起来, 真正实现“化”人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共性, 即出发点均是为企业提供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又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个性, 首先是一种自然的表现, 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文化传统、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 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彼此相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 索尼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 惠普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 B M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个性, 更是企业发展到高层次境界的成熟表现, 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尽管有个性的未必都是优秀的, 但优秀的必定是有个性的。纵观肯德基、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 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对内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外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推动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这些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鲜明, 不可能被原汁原味地复制和模仿。因而, 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竞争力, 牢牢扎根并不断延续、发展企业文化
二、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 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 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商业竞争, 已从最初层面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转向高层次的文化竞争, 比拼的是对理念的经营、对文化的经营。就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而言, 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适应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信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 能够自动跟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自动趋向某种特定状态的能力。一个企业处在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 能否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 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时代性。任何形式的文化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创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首先应将企业文化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精神提炼出来, 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当前, 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经济一体化, 信息网络化, 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 引发市场竞争日益惨迫切呼唤敬业精神、改革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 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投入, 还是软件建设的加强, 都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在普遍性中营造个性化特色, 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地缘性。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企业都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谋求发展。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离不开其发展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色。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 给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德基能风靡全球, 得益于其浓郁的美国风味;周庄之所以成为众多旅游者踏访之所, 就是因其独特的水乡古镇的韵致在到处充溢马赛克的千城一面的建筑中保留着纯朴的远古情思。“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企业文化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地缘因素。
前瞻性。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土壤, 同时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重复, 它还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展望与追求。企业文化的构建, 要具有适度的超前, 以此开发潜在的市场空间。实践证明, 只有观念的创新, 才有行动的超前;只有观念和经营的不断创新, 企业才能上规模, 出效益。创新, 虽不意味着成功, 但不创新, 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就一定不会成功, 就一定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如TCL公司, 早在就提出了“市场是企业的生命, 营销是企业的先导”的观念, 以后又总结提炼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一营销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化又进一步定位于“为顾客创造价值, 为社会创造效益”。
三、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做到“量体裁衣”
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 也就失去生存和立足之本。只有富有特色的东西, 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让人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众多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团结”、“高效”、“求实”、“进取”等字眼随处可见, 雷同、模仿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通病, 其实质是这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并不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行为本身既是一种缺乏个性的表现, 也是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的原因。
盲目跟风去搞企业文化具有相当的危害, 不但会使企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而且还会在企业里形成一种盲目、虚伪的文化。因此, 关键是让企业明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而不在于是否有个性。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 盲目提出构建个性化企业是不能见到成效的。打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关键是要“量体裁衣”, 从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来考量文化,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谋划文化。只有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 才能避免雷同、凸显个性;只有个性鲜明, 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如果在搞清楚企业文化或是其他管理行为的意义和方法之前, 能够抵制住诱惑和冲动, 不去跟风、随大流, 那么, 这也是真正的有个性。
2.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追求独创性精神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 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之源, 也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化的魅力所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就象一个活的有机体, 既有各种硬件构成的躯体, 也有一套精神理念构成的灵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支配着从企业家到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而, 价值创新就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和根本趋势的首要体现。
企业精神的培养, 首要的就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企业的行为, 无论是产品的开发, 还是市场竞争的手段, 都可发现其背后起作用的价值观。就中国目前一部分企业的行为来看, 为什么有的企业热衷于盗版侵权?就是其“搭便车”的价值观起作用;为什么有的企业热衷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其背后就是机会主义的价值观;为什么有的企业不惜污染环境来追求利润?其背后就是唯利是图,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价值观。与此相反, 也有许多企业不是依靠这些不正当的行为, 而是靠取得公众的信任取得市场, 不仅其产品和服务得到公众的欢迎, 其企业也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海尔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倡导的的“真诚到永远”理念, 把商品与服务贴近消费者, 处处体现为顾客着想, 着力营造宽松、高雅的文化氛围。公司还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品种结构, 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在一系列活动中既体现出经营者厚蕴的文化素养, 也表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使企业的发展连年跃上新的台阶。
3.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应以适用为原则
目前不少企业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认为“个性”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唯一标准, 一味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别致, 不惜求偏、求怪, 看起来个性十足, 实际上严重脱离实际, 没有任何意义, 最终成为过眼烟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各自不同特点, 不尽相同的基础条件、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方式, 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必然不尽相同, 所以不能单纯模仿和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适用”、“好用”, 应该看它是否适合于自己的企业, 真正为企业服务。一定要结合本企业有具体情况, 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 从而塑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只要是适合的, 即使与别人有相似之处也无妨;而如果不适合, 哪怕卓尔不群, 也没有任何意义。片面追求个性而忽视内涵, 无疑是舍本逐末, 最终必将失去自我。因为它选择的参照系是别人, 而不是自己;它是为了有别于别人, 而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 这样的特色文化即使建设了, 也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现吻合, 因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力, 也终将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事实上, 无论是微软还是I B M, 它们企业文化的特色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 正是因为它们的文化适合于企业, 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且造就了非凡的商业成就。反之, 它们的文化即使再有个性、再有特色, 如果不能导致成功, 也是无人知晓的。个性只是这些大公司非凡的结果, 而不是非凡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内涵着手, 分析了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特征:适应性、前瞻性、地缘性、时代性, 指出需避免单纯求新求异, 而应结合企业自身特征来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个性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苗顺太: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 2006 (8)
[2]赵永光:创建独特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5)
[3]汪希成汪全勇: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4]张英陈方正: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力量[J].党政论坛, 2006 (4)
建设班集体文化,追求个性发展 篇8
一、文化建设促发展, 课题引领指方向
在课题的引领下确定班集体文化定位。学校成立了“引导笃行导师团”, 针对班集体文化建设的过程, 实施全程督导。举办班集体文化课题论证会, 确保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实施“五个一”操作模式, 即:围绕一个中心———班集体文化建设;达到一个共识———打造班集体文化特色;依托一个载体———班集体文化交流平台;开辟一个阵地———班集体文化课题网站;实现一个目标———构建一班一模、一模多班的班集体文化模式, 让文化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在论证的基础上, 我们以“文明使者”“校园百灵”“足球宝贝”“绿色天使”“心灵强者”五大文化类型作为初期班集体文化建设主体, 分别贯穿于习惯养成、艺术修养、体育精神、环境意识、健康心理等教育之中, 体现“成功人生、快乐学习”的理念。
二、多彩活动搭平台, 班集体文化放异彩
在班集体文化创建过程中, 以前瞻的工作规划搭建展示的空间。“扬帆竞远航, 班级展风采”是我们进行文化推广的平台。
“品牌专利注册”:通过开展“让班集体熠熠生辉”班徽设计大赛、班集体名片设计大赛、“班歌嘹亮”合唱比赛、班集体文化墙巡展等活动进行“品牌专利注册”, 让班集体的环境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同心班足”:这是六年三班的品牌活动, 围绕“快乐足球”的核心理念, 设计班集体文化元素, 由家长谱曲、学生填词的班歌《快乐足球》在天津市校园足球表彰会上获得表演类一等奖。把体育精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开展“让世界充满爱”“沟通彩虹桥”“德育套餐”等活动, 浸润学生的心灵。3 名校队主力成为全国希望之星, 所在班多次获得市级三好班集体荣誉称号。
“品牌大集结”:按照不同的教育主题, 将不同年级集结在一起, 体现品牌成长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宣扬班级品牌的文化底蕴。“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书之乐乐无穷”是阅读类展示活动的主题。讲故事、诗朗诵只能算是热身节目, 天津快板, 学生自己填词;逗趣相声, 满堂笑料不断;学生自创诗集, 获得满堂彩;法治剧《丑小鸭》获区级一等奖……异彩纷呈的班集体活动,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色。
“咸小学子形象工程”:通过广泛征集、超级演说、形象代言、实践推广等方式, 搭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 树立“快乐自信、文明仁爱、博学善思、诚信负责”的咸小学子形象。近年来, 学校涌现出区美德少年、十佳少先队员、艺术特长生等百余人, 班集体的育人文化激励学生不断成长。
“我的模式我的课”:构建了“三段五步”式德育课程模式。“三段”, 即课前、课上、课后;“五步”, 即调查研究、情境导入、话题讨论、认知提升、实践拓展。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引领, 《开启快乐学习之门》《远航》等德育课程获区级一等奖。《远航》还在天津市班主任新理念培训会上作为德育观摩课进行了展示。
在德育课程的引领下, 学校形成了不同文化创建主题的教师团队。“爱心飞扬”心理疏导团队开展了“身心欢畅, 同享心灵之旅”心育节活动, 组织全校学生设计会徽、会旗, 策划主题活动, 开展团体辅导, 创建温馨的心语小屋, 自拍微电影《爱心飞扬工作室成长记》, 他们用全部的热情和朝气诠释教师职业的幸福。“我行我秀”习惯培养团队组成了师徒互促小组, 坚持写习惯培养笔记, 定期交流分享, 制作了“学生成长护照”, 组织开展了“日行一善, 周明一理, 月养一习”师生道德长跑活动, 拍摄的微电影《报告领导》将团队的精神演绎成一个“传奇”。
班集体文化建设促进了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建设, 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逐渐形成, 推动了全员育人目标的落实, 在南开区班主任技能比赛中有4 人获一等奖, 10 人获二、三等奖。班集体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连续10 年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 连续6 年被评为天津市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 连年被评为南开区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三、持之以恒抓落实, 远景规划谋发展
学校在规划“十三五”发展目标时, 确立了“文化兴校”的思想, 谋求内涵发展之路, 凸显文化的引领作用, 以文化统领思想、凝聚力量、汇集智慧, 让文化成为学校的新标志。
个性文化 篇9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商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是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快乐, 获得知识, 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而展开。如制作班旗、班徽等。班旗、班徽是一个班的标志, 是班级凝聚力的象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独立思维、自行设计,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鼓励学生谱写班歌, 宣扬他们的个性, 体现班级的主题, 通过谱曲、填词、讨论等系列活动, 陶冶学生的情操。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趣闻轶事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有助于培养学生情商
我们经常遭遇这么一种尴尬:有的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环境、人群的改变, 原本成绩很好的学生, 一落千丈, 厌学、失眠、自闭。有的高中升入大学后, 同学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天马行空, 独来独往, 生活不能自理等。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给学生带来终生的痛苦。由此说明在过去我们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情商。也就是在环境适应力、情绪调节力、意志控制力、目标明确力方面缺乏认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 充分体现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活动为牵引, 让更多的人去体验一个角色, 理解一个位置, 有意识地创造一点误解, 让学生自行开展理解, 之后引导他们互相谅解。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懂得配合、感恩。我们适时地结合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 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 一束鲜花表达的是你对母亲亲情, 一双袜子体现你对父亲的回报。在点点滴滴中, 让孩子懂得友情、亲情、爱情, 学会怎样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育鲜明的班级特色文化, 以鲜明的班级特色
文化引导学生他们殊途同归目的却是一个: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 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格基础,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行为习惯, 在自求、自悟、自觉的大道上前进。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学生的特点, 确立了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 有班级文化名称、班级文化标志、班级文化格言、班级文化载体和班级文化活动计划。如, 一个班以“儿童漫画”为班级文化特色, 确立了“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让快乐伴我们成长”的活动格言, 以“搜集漫画”“画漫画”为载体, 以“漫画激趣, 漫画益智, 漫画育德”为目标, 聘请专业老师做指导, 创建了漫画特色文化。他们在教室一角设立了“天天漫画”专栏, 给学生提供临摹、创作、欣赏的机会;在教室开辟了“漫画角”, 大批展示学生的漫画作品;通过晨会、班会、美术课让学生自评、互评学生漫画的优缺点;谈画漫画的心得体会, 评出“漫画小明星”挂牌激励, 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画一幅好的漫画作品, 不但要有画漫画的技能, 还要有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从中悟出了做人做事、做学问需有好态度、好作风、好习惯的道理。一幅幅漫画成了自找、自画、自悟、自求的桥梁, 成了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奠基石;一幅幅漫画成了一面面镜子, 学生从中悟出了刻苦学习、互相帮助、努力上进的真谛。
1.班级精神的培养
一个班级要有班魂, 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 逐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并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我在每天的课间操总结时间, 都对学生进行有关人生价值、团队合作、乐于奉献精神的教育, 班会上我总是宣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劳动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 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人格, 陶冶学生的情操,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我的班级是一个团结、有高度凝聚力的集体, 全班同学亲如一家, 彼此相爱, 打造出融融乐乐的学习环境和勤奋浓郁的学习氛围。学习上, 班里成立了“互帮小组”,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耐心帮助在某门学科上有欠缺的学生, 认真辅导, 百问不厌;也会时常看见几个尖子生聚在一起, 共同探讨问题, 刻苦钻研, 共同进步。生活中, 学生们互敬互爱, 运动会上能听到同学们整齐的加油声, 艺术节上能看到同学们积极活跃的身影, 捐款活动中能感受到同学们浓浓的爱心。
3.班级活动的开展
班级精心设计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学习竞赛、辩论会、歌咏比赛等。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还成立了班级读书兴趣小组, 设立了班级读书角, 使学生能够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 了解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拓展视野。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成立了篮球爱好者协会、乒乓球俱乐部、象棋社等兴趣小组, 学生们积极锻炼, 在校运会上取得了多项好成绩。每位学生都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发挥了自身的才能, 不断地收获了进步。
总之,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由创造的文化时空,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提高自己文化品位、道德修养的平台。可以说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在体验教育中的作用是长而有效的,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对教育者的影响是深而久远的, 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让我们边学、边实践、边体验, 与时俱进, 使班级特色文化之花处处开放, 时时飘香吧。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注重班级文化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个性文化 篇10
具体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其在近代发展亦即是现代化的进程本身应意味着文化个性的泯灭。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包含了众多的体育项目,在面临奥林匹克运动的冲击时所呈现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其状态的不同又对其现代化进程造成了直接的反作用,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使得许多固有的文化个性不复存在。就民族传统体育最具代表性的武术而言,为了在“千古之变局”面前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武术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作为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武术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与传统相对立的,扩大师徒传承的范围,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创编新武术,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扩大武术的受众,从而扩大武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武术原有的许多文化特征都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消失,从而失去了其固有的文化个性。
如果说武术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个性的逐步缺失是我们文化主动求新的结果。那么在众多的民族传统项目中,大多数的运动项目却是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慨叹中被动地失去文化个性。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劳动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原先的游牧已变成现今的固定放牧,原先的逐水草而居也早已变成为固定居住,所以,原先依附于生活习俗而存在的民族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远离我们而去,成为历史的绝响。如果将民族传统体育看作为一个大的文化系统,文化物种多样性的缺失本身显然就意味着文化个性的泯灭。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首先是作为传统文化或者文化传统而存在的,“传统并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不是某种等待引导人们去发现的东西,传统是文化地建构的。在建构和重构的过程中,有些东西被包容进来,而另外的则被排除出去。”故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的建构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文明长期发展累加的结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文化个性的泯灭正是对传统的抛弃,从而直接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价值。
创建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篇11
一、“美化”教室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客观事物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外部环境优美,就能令人赏心悦目,产生愉悦的心情;而愉悦的心情又可以引导出人的快乐的行为;而有快乐心情参与进去的行为因为有昂扬的情绪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充分地认识环境的美育力量之后,我认真设计了如下措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1.美化每一块墙壁,让墙壁做不会说话的监督者。
开学初,为了加快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建设教室环境绿化的工作中来,在我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利用班会时间布置下去一项任务:每一位同学自行创意一张手写版或印刷版自我主页,要求图文并茂,要求用最节省的语言最大限度地传输自己的信息让大家认识你,了解你,进而喜欢你。设计版面尽可能具有创意,抄袭必究。我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地费心思地去做这件事了,就会把自己对班级的爱、对获得朋友的渴望制作进去。大家相互之间也会产生一种期待、一种好奇、一种好感。果然,第二个周一的早晨,同学们拿来了他们精心设计制作的自我主页,庄谐具有,绝大多数孩子都贴上了自己的生活照,除了介绍自己,还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宠物,自己的生活空间,自己旅游的名山大川……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计,原来只是希望师生之间尽可能由面熟到心熟,没有想到这个活动被孩子们当作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在宣传委员精心的设计之下,这些载着同学们心思和创意的图片被贴在了教室的各个角落,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了,它们在悄悄地告诉每一个经过的人班级主人的情况。我们说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当我们把“人”放在一个极为显眼的位置的时候,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喜悦,进而被尊重的尊严感油然而生,他的一言一行都好像被大家关注着,所以,每一个同学都尽可能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在众人的面前,班主任老师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做到“拱手而治”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2.精化黑板报制作,让完美的黑板报成为主流思想宣传的阵地。
每个班级教室的后面都有一块黑板,那是班级宣传的主要阵地。忽视这块阵地无疑是不明智的。我在接班之前就充分调查了学生的情况,把能写、能画、能组织的同学分门别类的作以登记,又借助制作自我网页的活动来考察这些同学的实力,然后确定了庞大的宣传组,又内部分工为学习宣传组和生活宣传组两大组。学习宣传组挂靠于班委会,主要负责常规学习、复习备考、考风考纪等方面的导向宣传工作,落实在班会组织上,主张侧重于口头、行为的宣传方式;生活宣传组挂靠于团组织,主要负责思想建设,落实在黑板报的创办上,主张侧重于书面、板报的宣传方式,狭义上就可以认知为板报组。
凭借以往的经验,我清楚地知道板报在一个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黑板报的每一次创办,我都不余遗力地参与进去,从板报的主题锁定到内容撰写,从板报的色彩搭配到标准确定,从板报的版式设计到成形验收,我都一一过问,因为我深知:为实现一定的价值追求,必须有一套规范来加以保证,这就是与一定的价值追求相适应的规范。这些规范被编成各样的短文、诗歌誊写在黑板上,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为了使板报色彩鲜艳、保持长久,我和学生一起决定用广告色来创办板报,虽然花费多一些,但学生们明显从中获得了创作的满足:当自己的创意以一种色彩纷呈的方式长久地保留在黑板上,精致而且耐人品味时,这无疑是一种绝好的享受。而在创办过程中的同学们的品评、参与以及大家一起拿着拖把洗刷时,那种奉献的快乐又并不只是办黑板报和欣赏黑板报所能承载的——看似复杂了的日常活动在同学们的参与中变成一种快乐的承担责任和享受实现价值的体现。所以,六班每一期板报都是集体的结晶,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道绝美的班级风景线。同学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坐着听课,老师们在这样的一幅画下讲课,都是熏陶,都是沉醉。
二、教化于班级活动——形成健康的主流思想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我非常重视在小处细处做文章。
1.共同记一本《成长日记》,在成长道路上我们携手前进。
我准备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在这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展示给学生。我说:“班级是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家庭成员。我们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共同的生活,我们应该共同分担成长的痛苦,分享成长的快乐。大家在相互的关心、相互的关注、相互的帮助下健康成长,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获得启示。我们以《日记》为平台,大家互通有无,在交流中相知……”我还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寄语:“这里没有著名的诗人,这里没有惊人的华章。这里有的是真诚的求助,这里有的是真心的帮忙。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一起手牵着手,走好成长的每一步路。”学生们一个传一个地写下去了,几乎都是洋洋洒洒几千言。大家都尽自己所能展示自己的文采,也尽可能和盘托出自己的痛苦与快乐。日记本每天像蝴蝶一样从一个书桌飞到另一个书桌,甚至外班的也竞相借阅。《成长日记》成了大家的《成长宝典》。
2.用心召开每一次班会,让活动指引学生成长。
如果说《成长日记》是对日常生活中“长毛长草”的事的小道宣传教育的话,那么班会就是我们班级文化营造和展示的主阵营,宣传的大道。作为文科班,我们充分发挥文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次班会。我们把班会类型细分为节庆班会、文学班会、主题班会等。节庆类班会如《中秋诗会》,我们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展示有关中秋的传说、唐诗宋词、现代歌谣,然后由本班诗人鲁悦和语文课代表组织同学们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原创诗作,并讲解赏析。这个班会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班会后不久,几十名同学就筹备组织了西中诗社。一次活动激发学生组织社团,发起创作运动,由此可见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再比如文学班会,我看到学生在课下阅读卡通漫画书籍,书品不高。我就在网上下载几米和几米的成名漫画,给学生介绍和赏析。学生们以鼓掌欢呼的方式来迎接这次班会。班会后不久,班上好书不断,流动的图书站形成了。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这么多老师与我并肩作战,我心慰然。
三、优化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互动的合作网络
我认为环境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的。如果说,教室环境是硬环境的话,那么人际交往的氛围就是一个软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 识,良好的集体意识会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无形的、巨大的教育作用。在一个有亲和力的班集体里,同学们会因为被认同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向心力,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
一个凝聚的班集体是否能够形成,关键要看班主任老师营造班级磁场的能力。班主任要有威信,最好做到业务好,让学生心服,口才好人品好让学生佩服,有一颗善良的父母心让学生信服。我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教给学生“爱屋及乌思想”,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四、强化学习风气——形成上进的奋斗目标
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也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进取、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我除了做好常规的学习督导工作外,还创作了“班诗”让学生朗读成诵,形成上进的奋斗目标。现在每一位学生都会背诵:守时守信,自爱自尊。进门要“净”,入座要“静”,学习要“精”,成绩要“进”,名次要“竞”。学生在“班诗”的倡导下精神面貌喜人,学风浓厚。
浅析建设个性化企业文化的作用 篇12
一、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内涵
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差异化, 也就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在某一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模式。每一个企业的发展背景和目标不同, 历程也不同;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同, 构成成分不同, 风格不同, 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因而, 企业对于生存竞争环境应对策略和处理内部事务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 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 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 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 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 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 企业文化必需具有个性化特征, 而个性化特征的价值内涵是企业文化成熟和独立标志, 是企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二、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为了突出所在领域的竞争优势, 更好地占领目标市场, 高效地“控制”消费者, “控制”上下游企业, 根据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情况, 综合分析, 抛弃一些经营理念, 筛选出最适合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价值观进行培植, 逐渐补充完善, 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 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核心理念的定位过程, 也是企业文化个性化及差异化的过程。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 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并由此构成个性化企业文化。
它主要包括以下了六个方面特征:
(一) 差异性
如果说社会性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共性, 那么差异性则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一种个性。正如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中也同样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组织的文化, 是特定的企业群体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默认的假设和行为规范, 因此, 它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文化的鲜明个性。
(二) 内生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决定企业文化建设一定具有内生性。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差异化区别于其他企业, 成为核心竞争力及吸引社会关注的标志。企业文化的本质特点是原创性、本土性、个性化、人性化。技术可以学, 制度可以制定, 但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本企业创业发展历程的集体智慧结晶, 带不走、偷不去。具有个性的、内生的企业文化是不能复制、难于模仿的文化。
(三) 时代性
任何形式的文化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当前改革和发展成为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新经济时代到来, 知识更替的周期越来越短。经济一体化, 信息网络化, 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引发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迫切呼唤敬业精神、改革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企业文化建设, 进而必须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而创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是将企业文化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精神提炼出来, 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
(四) 地缘性
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企业都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谋求发展。个性化企业文化, 离不开其发展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色。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 给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德基能风靡全球, 得益于其浓郁的美国风味;周庄之所以成为众多旅游者踏访之地, 就是因其独特的水乡古镇的韵味。“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企业文化的定位有其所处的地缘因素。
(五) 前瞻性
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土壤, 同时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重复, 它还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展望与追求。企业文化的构建, 应具有适度的超前性, 以此开发潜在的市场空间。
(六) 独创性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 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之源, 也是个性化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就像一个活的有机体, 既有各种硬件构成的躯体, 也有一套精神理念构成的灵魂。在企业向市场经济、集约经营转轨时期, 倡导崭新的企业精神, 更新与之匹配的企业价值观、发展目标、经营战略、团队作风等, 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国内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价值观体系混乱, 不够鲜明, 个性缺失, 不能内化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 因而严重弱化了企业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育人和辐射作用, 削弱了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个性化企业文化的作用
美国麦肯锡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跟踪考察, 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主要原因, 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凭着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力, 这些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3]。有什么样的文化, 便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状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由技术和产品质量转化为文化和机制, 因此, 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个性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 能够打造企业营销差别优势
实践证明, 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既不是经营规模的竞争, 也不是商品价格的竞争, 而是营销差别化的竞争, 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差别化竞争同样需要很强的“个性化价值”来支撑, 而这个“个性化价值”以文化个性为基础。针对现代消费市场的细分化和个性化特征, 市场营销采用的方式、手段都要求体现企业文化个性, 突出其营销的差别化。上海东方商厦营造的是尊贵体验的消费文化, 实行以一线品牌为主的商品组合, 服务于富有人群, 成功人群;太平洋百货注重引领流行、前卫的消费文化, 以经营时尚加实惠的品牌为主, 以青年消费体为重点;第六百货倡导的是品质与实惠的消费文化, 主要经营二线品牌和质量较高的商品, 与社会主流消费群体的生活需求同步。显然, 个性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打造营销差别化竞争的优势。
(二) 能够保证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
战略实施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和配合。一方面, 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 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愿景, 企业战略反映企业宗旨和价值观。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战略, 企业要实现战略规划, 必须有优秀的文化来导航和支持, 避免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相脱节从而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了保证战略方案的顺利实施, 企业应该强化文化中支持战略的因素和内容, 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民族文化和行业文化的哺育, 又需要选择个性、培育个性和发展个性, 形成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目标, 服务于企业战略。
(三) 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非经济因素, 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换言之,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独有的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既包括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 也包括文化和机制方面, 技术和产品质量是硬件, 文化和机制是软件。要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造它的硬件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通常可以通过经济的办法实现, 而改造它的软件, 却不是用金钱就能办到的。在竞争更加激烈的21世纪, 软件恰恰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今天企业之间竞争更多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纳科尔公司的一位主管总结说, “我们企业的成功20%来自于新技术, 80%来自于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4]只有高品质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担当得起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任, 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充满个性的。正如美国哈佛商学院在调查中所发现的那样, 具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是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力量。
(四) 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优秀的企业总是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良好的管理风格, 经营状况及积极的精神风貌, 从而塑造出企业形象, 以赢得顾客和社会的承认和信赖。而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外在的综合体现, 是社会公众, 特别是用户、消费者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和印象。“与众不同, 别树一帜”的企业文化突出了企业个性, 通过文化的辐射功能帮助企业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 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从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形成对企业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 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 为企业赢得宝贵社会资源。如:我国著名酒厂贵州茅台集团在白酒消费日益个性化、情感化, 酒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重要情况下, 率先在全国白酒市场提出了“文化酒”的概念, 不仅为茅台酒以文化酒定位而成为中国酒林至尊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也让“文化酒”的概念影响了中国白酒市场。在当前中国白酒面临大洗牌的时候, 茅台酒所提倡的国酒文化则显示出它无限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张力。
(五) 能够创造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
文化的魅力在于个性, 个性的意义在于和谐, 和谐的就是美好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个性文化丰富多彩, 国内企业有天然的文化上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企业自身特色文化中, 把和谐精神、和谐理念渗透融入到企业活动的全过程, 创造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费雷德·R·戴维.李克宁译.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2]杰克琳·谢瑞顿, 詹姆斯·斯特恩.赖月珍译: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3]包安, 傅盛华.中外企业文化[M].中外企业文化出版社, 2006, 7.
【个性文化】推荐阅读:
城市文化个性07-27
大学文化个性08-30
企业文化的个性化07-03
大学文化的共性与个性10-09
个性化教学的文化研究08-12
谈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05-28
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08-13
承诺个性签名承诺个性签名06-07
经典语句个性签名 - 经典语句个性签名06-07
特殊个性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