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2024-07-0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通用3篇)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篇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主要职能是从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实施业务指导, 为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公益服务及海洋安全提供保障和服务, 是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化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和海域管理政策与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心现有人员编制388人, 其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5人, 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63人, 中级技术职称人员77人。配置从事海洋生态、化学、地质、水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学科研究与技术应用完善的人员队伍, 人员结构合理, 各相关专业都具备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已初步形成任务与学科相结合、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 并具有业务管理能力的老中青专家组成的综合性科技骨干队伍。

中心拥有多波束测深仪、旁扫声纳、浅层剖面仪、GP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气象色谱仪、色质谱联用仪、PCR等上亿元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 配备了一流的海洋调查勘察、海洋测绘、生物实验、海洋物理测量、数值分析模拟等较为齐全的国内外先进的外业勘察、内业样品分析测试及数据资料分析处理仪器设备, 并配有各类国内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细菌及病毒等综合实验室, 为保障海洋工程质量水平和更好地为海洋经济建设服务提供了硬件支障。

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工作, 科研技术力量雄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心获科技成果400余项, 获各种奖励150余项, 其中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53项。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海洋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十项。同时, 还承担了“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 (908专项) ”等国家专项调查研究任务。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技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科技成果硕果累累。

中心十分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目前拥有国家海洋局颁发的“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 (甲级) 、建设部颁发的“海洋工程勘察综合类” (甲级) 、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书” (甲级)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乙级)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UKAS颁发的国际质量体系“ISO9001:2000”标准认证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颁发的检测机构认可证书, 还是全国50家绿色食品环境质量定点监测机构之一。此外, 辽宁省司法厅于2006年3月正式批准中心成立司法鉴定所, 现已对外开展涉海司法鉴定工作。

在国家不断加大海洋开发和保护力度的新形势下, 中心积极开展海洋市场开发工作, 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共完成了千余项海洋工程类咨询服务项目, 签订合同总额近亿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为大连港老港区搬迁改造工程、烟大跨海铁路轮渡工程、曹妃甸电厂工程、大连市长兴岛港区通用泊位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大连东港区油品码头及配套设施搬迁建设工程以及辽宁省红沿河核电厂等国家级重大工程作了大量的环境资源调查、工程勘探、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洋测绘等工作, 所承担项目全部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为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利用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心作为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评选的首届“十佳单位”之一, 诸多荣誉的取得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挑战。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 中心切实履行国家海洋局赋予的业务职责, 全面推进业务能力建设, 倾力实现国家海洋局党组提出的“努力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的、有权威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中心”的发展目标, 努力建设成为业务能力强、仪器设备先进、人员结构合理, 并在海洋环境监测业务管理与业务组织、海洋生态监测技术业务化、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技术支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技术、海洋环境信息管理与发布等方面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国家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篇2

在5月中上旬的时候,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海洋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了推进海洋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

海洋标准化的战略意义

自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多个沿海风电场相继竣工投产,海洋电力业出现较大增幅;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同时,中国的海洋科技成果也丰硕喜人,诸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发射;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顺利交付使用等等。

6月13日,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不到1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557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7%。

海洋经济的迅速兴起和国家政策规划的大力扶持与推进,给海洋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与深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海洋标准化作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行业行政管理、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科技进步等重要作用,尤其是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有效手段;从国际化的全球视野来看,更是起到领域内统一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作用,其中一些强制性标准还是各国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做好十二五时期海洋标准化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对我国整个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进步、海洋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及社会深层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对《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深度解析,我刊特别采访了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主任吴爱娜。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于1989年10月由中编委批准成立,是管理全国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的业务机构;兼为国家海洋计量站,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也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授权的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

目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建有温度标准实验室、盐度标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标准海水实验室、波浪浮标检定室和水位计/验潮仪检定室;同时设有水处理设备检测中心以及海洋仪器产品检测中心;并建立了“全国海洋标准计量及质量信息网络系统”,发布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海洋计量认证、计量检测、质量监督通报等信息。

《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解析

据国家海洋局对国民海洋意识的调查显示,民众的海洋知识水平明显缺乏,甚至连知道我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洋国土”的都只有10.7%,普遍的公众对这片蓝色海洋并没有多少具象或亲切的意识,而我们从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及海洋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国家腾飞及国际形象提升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全新发布的《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即是从制度、机构、体系、服务、科技、质量、效益、监督、安全等各个角度提升海洋事业深化的意识理念和标准化水平。

除了通过《规划》大力提升海洋标准化意识,同时基于海洋标准化的桥梁,利用技术标准化手段,用标准化的形式统筹协调涉海各方面的行为与利益。最终也将引导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加兼顾速度与质量的双重效益,通过对海洋资源的标准、合理、节约利用与开发,实现整个国家的海洋意识和经济进步达到可持续性改善。在以下的访谈中,吴爱娜主任也从更加专业和系统的角度更好地诠释了《规划》的理念与内容。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洋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海洋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洋局履行海洋调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海洋科学研究、海域和海岛管理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职责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海洋标准化工作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标准化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了《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海洋标准计划项目立项审查程序规定》、《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等,明确了海洋标准制修订和海洋标准复审的工作流程,实施了海洋标准制修订进度月报制度。

海洋标准化组织机构得到健康发展。国家标准委批准建立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观测及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滨海湿地等七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建立起“海洋标准专家库”。

海洋标准化规划和计划得到全面实施。出台并实施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了《2008-2010年海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海洋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相关内容纳入国家《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并得以实施,发布了《海域使用管理标准体系》和《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

海洋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共有123项海洋国家标准和183项海洋行业标准获得批准立项,标准的编制质量、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得到有效提高,标准宣贯培训和监督检查得到加强。

提高了海洋标准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海洋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编辑并出版了《海洋国内外标准目录》,初步建立了海洋标准化信息服务系统,海洋标准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强了海洋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标准化宣传。对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编制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审查专家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研讨;加大海洋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结合重大海洋项目实施等活动开展宣传,每年的世界标准日在中国海洋报整版宣传,海洋工作者标准化意识大幅提高。

&此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要达成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有哪些?

根据当前形势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海洋标准化肩负着为各项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历史使命,面临着系统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规范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编制和实施《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和推进我国海洋标准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满足海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标志着海洋标准化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我国海洋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遵循海洋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规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以及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和规范全国海洋标准化工作。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标准化支撑、服务、规范、促进和保障海洋事业发展为中心,深化近海标准化工作,加强极地、深远海标准化工作;以国内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国际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围绕海洋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开展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提升海洋标准技术水平和编制质量;充分发挥海洋管理部门、标准化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优势和特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现海洋标准化工作快速、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海洋标准化工作实施系统管理,协调好标准数量、速度、质量、效益等要素的关系,拟实现覆盖全面、保障质量和提升效益三大目标,主要完成以下8个任务:一是构建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海洋标准体系;二是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三是强化标准贯彻实施与监督管理;四是实施标准化科研创新活动;五是建设全国海洋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六是推进海洋标准国际化进程;七是活跃企事业单位标准化活动;八是加强地方海洋标准化工作。

&与以往相比,此次规划在政策层面有什么新的导向?如何执行?

一是《规划》提出“加强海洋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战略性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支撑重点领域发展,增强综合管理能力。”

“十二五”时期,海洋标准化将围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开展工作。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海洋重点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等重点任务中,将建立标准协同和配套机制。加强海洋综合性、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前期研究、试验和调查,支撑海洋重点领域发展。

二是《规划》提出“坚持海洋标准制定速度与标准编制质量及标准化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强调要协调好海洋标准数量、速度、质量和效益等要素的关系。

“十二五”时期,将强化海洋标准化工作管理,组织建立海洋标准编制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实施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责任制;强化标准贯彻实施与监督管理,建立海洋标准贯彻实施信息反馈及效益评估体系,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增强标准的实施效益,充分体现海洋标准对海洋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

&对我国的整个海洋经济及海洋安全会带来什么影响?

目前,海洋领域已发布实施了245项海洋标准(包括61项国家标准,184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为包括海洋经济建设在内的多方面工作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撑与保障作用。但在已发布标准中涉及海洋经济方面的数量很少,仅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我国海洋经济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海洋经济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技术标准覆盖面较小,企业标准备案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急需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海洋标准化体系,通过系统科学的编制海洋经济标准体系,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海洋经济技术标准,加速海洋产业化进程和海洋经济转型。

因此,《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富饶海洋标准体系框架,从横向逐步构建海洋经济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工程建设3个子标准体系。海洋经济建设标准体系由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海洋经济核算、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海洋经济规划编制与协调等方面标准组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由海域使用管理、海岛保护与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标准组成;海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由海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海洋工程勘察技术标准、海洋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海洋工程施工作业与安全技术标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标准等组成。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断努力,海洋经济标准化工作将获得长足进展,海洋经济技术标准将在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推动海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海洋安全的角度来说,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海洋局重点工作,因此《规划》明确提出拟构建安全海洋标准体系,建立安全海洋标准体系框架,从横向逐步构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监察执法3个子标准体系,为海洋安全建设提供技术支持:(1)海洋防灾减灾标准体系由海洋观测与监测、海洋预报与预警、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海洋应对气候变化、海洋观测预报及防灾减灾设施等方面标准组成;(2)海洋权益维护标准体系由专属经济区权益维护、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分、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边远海岛开发利用等方面标准组成;(3)海洋监察执法标准体系由执法业务、执法装备、执法技术、执法队伍等方面标准组成,加大海洋开发利用的执法监察力度,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从纵向逐步制定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给海洋事业发展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全面保障我国海上生产和沿海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已于6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也就此表示,希望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预报减灾业务单位能够以此为契机,推动海洋观测系统建设,深化海洋预报体系改革,加强面向重点目标的精细化预报,提高观测预报服务水平。

&新的标准规划在国际化方面有何突破?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推动我国优势海洋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制修订影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是全国海洋标准化工作实施国家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体现。

《规划》根据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策略和战略部署,在主要任务中提出“推进海洋标准国际化进程”,从开展海洋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研究、开展采标方法与工作程序研究、实质参与海洋国际标准制修订、积极开展国家间和区域海洋标准化合作等方面加强海洋国际标准化工作。《规划》提出要努力将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努力促进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成立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力争为我国主导海洋国际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

有关国际化实际工作的突破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近一段时间开展的相关工作:“十二五”初,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已经获得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的批准,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2012年5月20日,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承建的WMO-IOC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该中心将承担牵头制定海洋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检测和国际比对,提高海洋观测标准的统一性,建立全球海洋观测质量保障体系等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亚太中心将帮助39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那些海洋观测能力较弱、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的国家开展实验室建设,提供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验,开展咨询、培训等服务,从而提高这些国家在海洋观测方面的技术能力和标准化水平。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实际贡献,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标准化走向国际化所迈出的坚实一步,为未来我国海洋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海洋标准化工作对国家整个海洋事业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推动力?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

海洋标准化工作贯穿于海洋事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是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实施《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使海洋标准化在提升综合管控能力、规范海洋工作、促进海洋科技进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为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海洋标准体系,支撑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将建成基本覆盖海洋事业各个领域的协调、配套、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互补机制,对于完善海洋行政管理机制,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调控海洋宏观经济,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推动海洋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进程。《规划》围绕海洋事业发展需求,明确了海洋经济与规划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岛开发与保护等18个海洋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提出制修订118项国家标准、361项行业标准,将与海洋法律、法规形成配套体系,为海洋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

加强标准科研创新,促进海洋科技进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加强海洋综合性、基础性、关键技术标准前期研究、试验和调查,引导产、学、研等各方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共同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海洋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速科学研究的自我创新和技术融合,对海洋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篇3

学习会开始时, 刘赐贵首先对福建省委的热情邀请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温家宝总理2012年4月初到福建考察时, 专门就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做好海洋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温总理的指示寓意深刻、内容全面、针对性强, 既是对福建海洋工作的殷切期望, 又是对全国海洋工作者的巨大鼓舞。近期, 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带队调研海洋管理工作, 今天又组织专题学习会, 体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视, 必将对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刘赐贵所作的专题报告共分五部分:海洋的战略资源, 海洋空间的争夺, 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全国海洋工作的思路与部署, 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思考。

刘赐贵表示, 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巨大挑战, 岛礁主权、海域划界、通道安全、资源开发等方面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 沿海地方不断增长的用海需求与海洋的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海洋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切实履行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国家海洋局党组结合海洋工作实际, 研究提出了“三个六”的工作思路,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海洋工作的主要工作思路, 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实施。

刘赐贵强调, 福建是全国海洋大省, 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海洋工作亮点不断, 在规划法规建设、海域使用管理、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监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充分发挥福建海峡、海湾、海岛优势,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建议福建始终坚持陆海统筹, 坚持“五个用海”, 做好“六个衔接”, 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最后, 刘赐贵局长提出了支持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 并表示国家海洋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福建海洋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袁荣祥在作学习会总结时指出, 刘赐贵同志的报告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透彻, 对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教学考核制度下一篇:乐山市体育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