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转流术论文(精选7篇)
心肺转流术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患者血清CysC、Cr和BUN浓度的影响, 探讨其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术前肝肾功能正常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麻醉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异丙酚诱导及维持, 观察组 (S组) 采用七氟醚预处理即在CPB开始前吸入七氟醚至呼气末浓度达1.2MAC后维持时间不少于30min, 洗脱10min, 而对照组 (C组) 只吸入纯氧, 分别于麻醉前10min (T0) 、麻醉后30min (T1) 、心脏复跳时 (T2) 、术毕时 (T3) 抽取静脉血测定CysC、Cr、BuN值。结果 T0、T1时两组CysC、Cr、BuN值无显著差异, T2、T3时两组Cr、BuN无显著差异, CysC值S组明显低于C组 (P<0.05) , 也明显低于S组T0时 (P<0.05) 。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能降低心肺转流术患者血清中CysC值浓度, 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七氟醚预处理,心肺转流,光抑素C
近几年来, 围术期脏器保护成为麻醉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对多脏器都有影响, 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及肺的保护国内有报道[1,2], 但对肾脏的保护报道甚少, 本研究就是介绍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 男15例, 女25例, 年龄17-64岁, 体重43-72Kg, ASAⅡ-Ⅲ级, 术前心功能Ⅱ至Ⅲ级, 肝肾功能正常, 行二尖瓣置换28例, 主动脉瓣置换5例, 双瓣置换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即七氟醚预处理组 (S组) 和对照组 (C组) 。
1.2 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 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力, 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侧CVP、常规监测ECG、HR、SPO2、体温、PETCO2、七氟醚呼气末浓度 (CETSev, S组) 、血气分析、ACT及尿量。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1mg/kg、芬太尼2-4u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mg/kg后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连续泵注芬太尼0.1-0.2ug.kg-1.min-1、维库溴铵1-1.2ug.kg-1.min-1, 异丙酚50-70 ug.kg-1.min-1维持麻醉, S组采用七氟醚预处理即在CPB之前吸入七氟醚至呼气末浓度达1.2mAC后维持时间不少于30min, 洗脱10min, 而C组吸入纯氧。体外循环常规预充、肝素化、CPB间灌注流量维持在2.2-2.5L.m-2.min-1, MAP维持在50-70mmHg, 中低温28-32℃, 主A开放后持续静脉泵注多巴胺5-10 ug.kg-1.min-1及硝普钠0.5-2.5ug.kg-1.min-1维持循环稳定, 尿量维持在2mL.kg-1.h-1。
1.3 监测指标
分别于麻醉前10min (T0) 、麻醉后30min (T1) 、心脏复跳时 (T2) 、术毕时 (T3) 抽取静脉血测定CysC、Cr及BuN值、CysC可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q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T0、T1时两组CysC、Cr、BuN值无显著差异。T2、T3时两组Cr、BuN无显著差异, CysC值S组明显低于C组 (P<0.05) , 也明显低于S组T0时 (P<0.05) (见附表) 。
注:与T0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七氟醚是新型的麻醉药, 具有诱导快、循环时间短、苏醒快、麻醉维持可控性好、不良反应少、循环抑制轻、有一定肌松作用, 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等特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诱导及维持, 有研究七氧醚具有减轻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能扩张冠脉血管、有心肌保护作用,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及肺的保护国内已有报道, 但对肾脏的保护国内报道甚少。
心肺转流期间, 血液稀释、肝素化、低温和主动脉阻断等因素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血管加压素及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 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外周循环阻力增加, 造成组织器官灌注不良, 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另外, 体外循环中白细胞活化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释放, 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单态氧等, 氧自由基增加会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曾凡荣等[3]认为七氟醚与异丙酚联合应用能降低对肾脏功能的损害, 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是一理想的麻醉方式。因此CPB期间肾脏功能保护是一重要课题。潘晓军等[4]认为CPB围术期肾功能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技术和材料改进如手术方式改进等。2、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C) 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前列腺素E1 (PGE1) 等。本研究S组在CPB前行七氟醚预处理, 在心脏复跳时及术毕时CysC组明显降低, 而Cr及BuN无明显变化。与Julier等[5]报道的使用七氟醚预处理能降低冠脉搭桥术患者的CysC的释放基本一致。CysC是一种半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 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 产生率恒定, 循环中的Cys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 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其血液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 是一种反映肾脏损害的理想标志物, 比Cr及BuN更能早期准确反应肾功能的变化。
综上所述, 心肺转流术采用七氟醚预处理能降低反映肾脏损害理想标志物CysC的释放, 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敏, 高鸿, 欧炜, 等.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9, 30 (4) :312-315.
[2]李时, 姚尚龙.吸入麻醉药心肌保护麻醉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复苏杂志, 2009, 30 (4) :335-337.
[3]曾凡荣, 路艳, 左会明, 等.七氟醚丙泊酚、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和肾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 34 (1) :16-17.
[4]潘晓军, 张晓霞.体外循环术后肾功能损害及其保护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06, 46 (2) :74-75.
[5]Julier K.da Silva R.garciac, et al.Preconditioning by sevoflu-rane decreases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myocardial and renal dys-function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A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J].Anesthesiolo gy, 2003, 98 (6) :1315-1327.
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随机抽取的98例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46例, 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为 (44.0±5.5) 岁。糖尿病发现时间为1~10年, 术前患者空腹血糖测得值为7.5~20.0 mmol/L, 术前12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同时出现2种以上并发症, 其中6例高血压, 2例皮肤瘙痒, 5例肢体麻木, 3例糖尿病肾病, 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 纳入标准
本文采用1999年WHO标准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 (FPG) ≥7.1 mmol/L, 或者餐后2 h血糖 (2 h PG) ≥11.1 mmol/L。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15年。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心肺功能疾病不耐受手术者, 排除精神疾病者, 排除1型糖尿病者, 排除胃转流术禁忌证。
1.4 方法
1.4.1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外, 还包含心血管、肾功能的评定,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试验, 空腹糖化血红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试验。术前所有患者均停用口服药物, 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7.8 mmol/L, 维持正常2周进行手术。
1.4.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静脉复合麻醉, 对于合并胆囊结石者给予常规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者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取上腹部正中处做切口, 进入腹腔, 距离贲门2~4 cm处将胃做切割分离, 使胃体容量为150~200 ml。距屈氏韧带处80 cm左右将空肠切断, 将近端残胃前壁与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以60~100 cm处做端侧吻合, 完成手术。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前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32.5±14.5) d。术后随访1个月发现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均开始降低, 葡萄糖耐力普遍增强。其中92例患者术后1年内不需要服用药物控制血糖, 即可保持在正常值内, 其余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标也均在术后6个月内得到有效的改善, 文中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有效缓解。术后1例患者出现胃轻瘫, 药物治疗得到治愈。见表1, 表2。
注:与对术前比较, aP<0.05;Fins:空腹胰岛素, HOMA-IR: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
注:两组比较, P<0.05
3 结论
近年来,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 胃转流术的疗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患者们的肯定, 但目前治疗机制并不可靠。通常认为胰岛素抵抗因子减少或消失, 使胰岛细胞受损或凋亡;或者食物通过消化道刺激K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因子。
胃转流手术原是治疗肥胖症的手术, 因此对于合并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但胃转流手术的疗效与肥胖并无必然的联系, 治疗机制也并不是通过降低体重、控制饮食来实现的, 对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1]。
本文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胃转流术, 经术后1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 所有患者血糖均开始降低, 普遍增强葡萄糖耐力。其中92例患者术后1年内不需要服用药物控制血糖, 即可在正常值内, 其余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标也均在术后6个月内得到有效的改善, 文中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有效缓解。术后1例患者出现胃轻瘫, 药物治疗得到治愈。文中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 肥胖型患者为78例, 非肥胖型患者为20例, 所有患者在治疗效果中均取得相同效果。这就意味着胃转流术对于肥胖型及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是相当的, 与国内报道相符[2]。
综上所述,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忠, 任泽强, 张蓬波, 等.胃转流手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山东医药, 2010, 50 (44) :89-90.
心肺转流术论文 篇3
关键词:人工血管移植,股-腘动脉转流术,手术配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已经成为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 它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动脉血管旁路转流手术是血管外科领域中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传统经典手术[1]。特别是人工血管的出现为动脉闭塞症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治疗途径。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施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患者23例, 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中男18例, 女5例, 年龄51~82岁, 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5例, 合并高血压病者10例。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17例, 静息痛20例, 患足溃疡4例。术中出血量80~400 ml, 平均出血量180 ml;手术时间2~4.5 h, 平均手术时间2.8 h。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 (CTA) 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检查明确股动脉硬化闭塞。除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人工血管栓塞, 而行取栓术后恢复良好外, 其余患者术后恢复满意。
1.2手术方法分别于患侧肢体股总动脉及腘动脉近端处皮肤切开。选择血管条件良好处作为吻合部位。取长度合适人工血管, 先行做人工血管-腘动脉端侧吻合, 将人工血管通过隧道从股动脉处切口引出, 再做人工血管-股动脉端侧吻合。吻合后放松动脉阻断钳, 此时注意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 必要时吻合口加针缝合。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以了解肢体供血是否恢复良好。
2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无人工血管及切口感染;术后无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患者症状均改善明显, 术前不良症状消失, 术后出院前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
3手术配合
3.1术前准备手术前1 d手术护士应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 包括询问患者病史、查阅患者术前检查资料、查阅术前讨论与手术医生沟通, 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 提前做好手术相关准备, 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能够平稳顺利的进行。人工血管作为一种植入物, 不易被一些患者所接受, 患者会担心异物反应, 对人体是否有不良影响。术前应尽可能详细的与患者沟通, 为其主动介绍人工血管的优缺点, 消除其术前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3.2物品准备备齐血管转流术需要使用的常规手术器械, 另需准备:长度足够的人工血管、各型号取栓导管、血管阻断钳、各型号血管缝合线、止血纱、负压引流球、配制肝素钠液 (生理盐水250 ml+肝素钠3250 U) 并做好标记。
3.3巡回护士配合一般常规护理: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先行建立静脉通路, 并配合麻醉师对患者施行有效麻醉。取仰卧位, 患侧下肢屈膝并外展约30°。将患肢下方垫好填充垫, 以防止肢体长时间悬空。由于该手术用时较长应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 所以手术前要细致耐心的检查患者周身皮肤状况。术中监护与观察:在阻断动脉血管前, 以肝素钠5000 U静脉注入使患者全身肝素化, 同时要进行控制性降压, 此时应该密切关注实时动脉血压监测。并协助确保手术需用器械及时提供。
3.4器械护士配合器械护士在手术开始时即准备好牵开器、血管阻断钳等器械。游离动脉后将浸好肝素盐水的弹力皮筋, 分别环绕过游离好的动脉, 并钳夹皮筋尾部。隧道成形:将隧道杆从股部切口进入, 于缝匠肌下方钝性穿过至膝部切口。然后将人工血管自前一步形成的隧道拉出, 拉出的时候避免暴力操作, 防止人工血管损伤, 并检查人工血管有无管屈曲、扭转、成角, 并注射肝素盐水确保通畅及肝素化。人工血管与动脉吻合时准备好大血管夹及动脉阻断钳, 动脉血管阻断后此时传递手术器械要准确、及时。提供血管缝合线之前进检查确认, 以保证线号正确。吻合完成后, 检查吻合口是否漏血必要时进行加针缝合, 如不漏血则以薄纱布垫、止血纱适度压迫止血[2]。
4讨论
4.1感染是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0.25%~0.60%, 病死率高达75%[3]。为减少感染发生, 手术医生及器械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并且在术前 (术前30 min) 及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手术未开始之前, 所有术中可能需要用到的器械, 不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的暴露应用无菌巾妥善覆盖, 直到手术临近开始再去除;暂时不需手术的部位或手术暂时不操作的部位, 应以无菌纱布或无菌巾遮盖。
4.2术中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器械护士应该进行严格的专门训练, 传递器械时动作幅度要小、力度应轻柔, 严格禁止器械触碰裸露血管。术中用为防止裸露血管干燥、痉挛可用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湿润裸露血管外壁。人工血管在裁剪时应使用锐利刀、剪, 禁止拉扯甚至于钝性撕裂人工血管。术中保管人工血管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器械接触, 并用肝素盐水浸泡冲洗。术中除静脉推注肝素外, 还可按医嘱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预防血栓形成[4]。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术中良好的配合不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段志泉, 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412-429.
[2]付秀蓉.修复四肢血管损伤手术的配合与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33 (1) :65.
[3]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36.
心肺转流术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来该院接受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疾 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为(26~59)岁,平均年龄为(35.49±3.15)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4~10个月,平均病程时间为(6.89±2.13)个月;而对照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为25~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42±3.12)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5~10个月,平均病程时间为(6.99±2.11)个月,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得知,他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研究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常规治疗方案如下:给予患者二甲双弧药物服用,并且定期进行检查。而予胃转流术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对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查、了解;2借助辅助医疗器械对患者的十二指肠至幽门下的2 cm处,将患者的十二指肠切断,然后在其残端“U”形缝合,同时将肌层间端缝合;3当完成分离胃体手术后,将空肠提起与胃中部小弯侧进行吻合缝合;4完成上述手术活动中给予患者抗菌、抗感染药物服用,以避免出现感染事件的发生;5给予相应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确保临床治疗疗效。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 患者的临床 各项指标 情况而判 定临床疗 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当患者血糖水平、C肽、胰岛素等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得以有效恢复,则视为治疗显效,当患者血糖水平、C肽、胰岛素等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治疗活动前有所改善,则视为治疗有效;当患者血糖水平、C肽、胰岛素等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无发生改变,或者趋于严重化,则视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且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该研究对观察 组与对照组 患者分别 给予胃转 流术治疗 方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胃转流术治疗方案背景下,其获得的临 床总有效率 为96.9%(31例),而对照组患者 在常规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26例),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较优越,由此可见,观察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疾病的引起因素有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有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劳累等,使得患者的血糖不断上升而引发该疾病,同时,该疾病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还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 ,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尽快走出疾病阴影。另外,胃转流术具有着风险低、疗效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2型糖尿病疾病治疗活动中,给不少患者带来了福音[3]。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胃转流术治疗方案治疗后,其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较有所改善,并且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所应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帮助患者解除临床病症,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在2型糖尿病治疗活动中,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值得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该研究主要对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叙述,希望本研究报告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临床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另外,该研究建议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应广泛的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活动中,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机制。方法 该研究选择2014年1—6月来该院接受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胃转流术治疗方案背景下,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而对照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性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越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观察组患者在胃转流术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得以有效改善,由此帮助患者解除了临床病症,因此,胃转流术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心肺转流术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的2型糖尿病病例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0.3±5.4)岁 (20~48岁) 。根据美国ADA学会诊断标准:有DM症状及随意血糖≥11.1mmol/L;FBG≥7.0mmol/L;OGTT2h血糖≥11.1mmol/L。手术适应症及病历入组条件包括:病程<15年,年龄<65岁,BMI>28kg/m2,胰岛功能处于代偿期,C肽>正常低限值的1/2。入选病例平均病史(7.9±2.1)年。其中体质量指数 (BMI) >24的肥胖症者19例,<24者5例,患者均同意加入本次研究,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无垂体前叶、肾上腺、甲状腺皮质功能紊乱症状及体征。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如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和血管病变者;拒绝手术者。
1.2 手术方法
开腹后适当游离胃大弯以及胃小弯,采用闭合器把胃从胃底及胃体交界处以远2cm处横行闭合,残胃容量约为50mL;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下50cm处分离切掉空肠袢,远端空肠与近端大弯侧相吻合;近端空肠吻合于距胃空肠吻合处远端50~150cm的空肠侧壁处。
1.3 外周神经病变疗效评价标准
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深浅感觉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以上或正常;有效:症状有减轻,深浅感觉有改善,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但<5m/s;无效:症状无改善,且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
经GBP术的24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其中22例在术后1个月内停用所有降糖药物,达治愈标准,手术的总有效率为91.7%。
2.2 治疗前后BMI,血糖变化
全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BMI指数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4例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 ,见表1。
2.3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治疗后6个月患者TG, TC, LDL-C均较术前降低,而HDL-C较术前提高(P<0.05),见表2。
2.4 外周神经系统的疗效
胃转流术后外周神经系统治疗显效率为33.3%(8/24),有效率为37.5%(9/24),无效率为28.0%(7/24),总有效率为70.8%。
2.5 神经肌电图改变
治疗后1个月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以2型糖尿病多见,尽管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非手术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能短期内减少的5%~10%的体质量,并且较为有效地控制血糖,但其长期减肥及维持血糖的效果却不佳[2]。自从发现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能长期地控制体质量、降低血糖后,国外大量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3]和国内胡旭光等[4,5]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胃转流术增加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人体的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由胃远端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分泌的胰岛素拮抗因子。当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胃、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拮抗因子,诱发胰岛素抵抗及继发高血糖。另一类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即位于消化道的空肠中下段以及回肠结肠,它们可分泌胰高血糖素肽-1样因子。患者进食后,大量的胰高血糖素肽-1样因子的分泌可促进胰岛素合成,从而使胰岛细胞衰竭得到纠正。胃转流术使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这样使胰岛素拮抗因子减少或消失,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较早地进入空肠远端以及回肠,刺激此处产生大量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短时间内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还会增加胰岛素的基因表达和胰岛素前体的合成。此外,瘦素(Leptin)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清leptin浓度增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而转流术后,leptin抵抗的原因极大减少,leptin抵抗消散,该机制也可部分解释胃转流术对糖尿病的疗效。
胃转流术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营养不良。主要原因在于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被旷置,胃远端及十二指肠缺乏食物刺激,导致胃蛋白酶及胰酶分泌减少。食物与胆盐混合减少。影响一些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吸收。
病理性肥胖症并存2型糖尿病是胃转流术的适应证。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但术前检查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升高或正常也适合该手术治疗。而l型糖尿病是该术的禁忌证。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因为胰腺大量β细胞损害,分泌功能几乎消失故也不适合做该手术。此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排除:血清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或餐后2h血清胰岛素低于正常值者;病史>15年或年龄>65岁;合并严重的DM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者。
本次研究发现胃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究胃转流术 (GBP) 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近期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胃转流术治疗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结果 胃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1.7%。患者术后1个月的BMI指数均较术前有所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1个月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 。治疗后半年患者TG, TC, LDL-C均较术前降低, 而HDL-C较术前提高 (P<0.05) , 术后外周神经病变改善明显, 神经肌电图显示传导速度变快。结论 胃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但需注意术后的营养不良, 总之, 胃转流术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方法。
关键词:胃转流术,肥胖,2型糖尿病,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Wild S, Roglic G, Green A, 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2000and projections for2030[J].Diabetes Care, 2004, 27 (5) :1047-1053.
[2]Loney—Hutchinson LM, Provilus AD, Jean—Louis G, et a1.Group visit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effect on glycemic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J].Curr Diab Rep, 2009, 9 (3) :238-242.
[3]Brolin RE.Bariatric surgery and long-term control of morbid obesity[J].JAMA, 2002, 288 (22) :2793-2796.
[4]胡旭光, 郑成竹, 季新荣, 等.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迷你胃旁路术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 (6) :554-557.
心肺转流术论文 篇6
胃肠转流术创始于国外, 已经有20 年历史。该手术目前被定位为是自人们认识糖尿病以来最有治愈前景的新疗法。手术的主要原理是控制饮食和减低患者对食物的吸收, 手术过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大大降低, 然而对于手术调节血糖的机制至今仍然不清楚。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① Goto-Kakizaki (GK) 2 型糖尿病大鼠, 鼠龄2~3个月。②正常Wistar大鼠, 鼠龄2~3 个月。③瘦素受体敲除Zucker Fatty (fa/fa) 大鼠, 鼠龄2~3 个月。所有动物都选择雄性, 按下述实验分组实施不同手术。应用2% 的isoflurane吸入麻醉。手术组实施传统的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 术后特别注意饮食及水电平衡, 注意伤口护理, 供流食10 d, 后进软食。
1. 1. 1 实验动物分组GK糖尿病大鼠组 (80 只) 。胃肠转流手术组:实施胃肠Roux-en-Y转流术。开腹手术组 (sham) :仅切开腹壁进入腹腔, 不进行胃肠Roux-en-Y转流术。非手术动物组:同笼相同食物饲养, 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正常Wistar大鼠组:80 只, 分组同上。瘦素受体敲除组:24 只, 分组同上。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应用微导管泵技术特异性刺激下丘脑, 观察手术后外周葡萄糖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
1. 2. 1. 1 置管应用GK 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 按以上分组。于胃转流手术1 周后, 应用ketamine (87 mg/kg) 和xylazine (11 mg/kg) 腹腔注射麻醉。留置导管于第三脑室, 以下是大鼠脑立体定位装置数据 (from bregma: anterior-posterior;+0.2 mm, dorsal-ventral ;9.0 mm, medial-lateral; 0.0 directly on the midsagittal suture) , 置管3 周后, 开始实验。
1. 2. 1. 2 刺激试验动物禁食 ( 自由饮水) 48 h后, 以上各组动物分两组处理。吸入麻醉后, 一组连续滴注葡萄糖, 一组滴注生理盐水对照。控制血糖在8 mmol/L水平滴注过程4 h。相同的方法, 按同样滴速连续灌注瘦素 (2.5~5.0 ng/ml) 和2-DG (2-Deoxyglucose- 阻断葡萄糖代谢产生无葡萄糖代谢信号效应) (15 m M) 。
1.2.1.3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以上试验每30分钟取全血150 ml观察血糖浓度 (葡萄糖仪) , 制备血清检测血瘦素、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水平、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GLP-1) 、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样多肽 (GIP) (RIA放免法) 糖化血红蛋白、 (RIA放免法) 。相当于进行葡萄糖、胰岛素和瘦素耐量试验 (敏感性分析) 。同时检测标志肝糖异生、糖原分解的门户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表达[1]。
1.2.2胃转流手术后下丘脑瘦素作用对机体葡萄糖代谢平衡调整作用观察。
1. 2. 2. 1 应用GK 2 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 按以上分组。①营养摄食行为学观察。从术后第1 天起各组动物改单笼饲养, 每日进行大鼠的体重、摄食量测量。并观测动物在禁食24 h后和腹腔注射2-DG (500 mg/kg) 后30 min、1、2 h的摄食量 ( 观察手术和非手术动物下丘脑调节功能的变化) 。②实验观察和检测方法。观察手术后外周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及和相关调节因子下丘脑调节指标及脂代谢的相关关系。术后每日测量动物的血糖水平;每3 天取全血100 ml ( 制备血清检测血瘦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胰高血糖素样肽 (GLP-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 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样多肽 (GIP) (RIA放免法) 糖化血红蛋白、氢化考的松、游离脂肪酸、甘油三脂水平 (ELASA酶标法) ;术后2 周或1、3、6 个月进行葡萄糖, 胰岛素和瘦素耐量试验, 动物禁食24 h, 腹腔注射葡萄糖 (2 g/kg) 分别于禁食前、注射前、注射后15、30、60、120、180 min取全血100 ml ( 测量血葡萄糖、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
观察手术后葡萄糖代谢平衡调节的规律及其和全身葡萄糖调节因子的关系。于术后3 d、1、2 周、1、3、6 个月处死动物。分别取全血, 各部位脑组织、肝、胰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组织、腹内脂肪组织等, 于-80℃冰箱保存。其中, 下丘脑等组织做如下实验观察:①提取RNA和蛋白质, RNA转c DNA, 观察基因、蛋白水平表达。观察瘦素受体、胰岛素受体、葡萄糖激酶、神经葡萄糖通道1 (GLUT1) 、Ct BP、Glycine Receptor, Nuclear Receptor等m RNA的表达 (RT-PCR) 和细胞内传导通路中葡萄糖和瘦素相关转录因子 ( 未磷酸化的蛋白) JAK2、Sock3、PI3K、Stat3、PKC的蛋白表达水平, 并将应用相关显著变化因子的拮抗剂进行验证。找出细胞内传导通路的关键点。进行中枢机制探讨。相关抗体国内均可购买。②组织形态学观察: 下丘脑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瘦素受体、JAK2、Sock3、PI3K、STAT3、PKC等的表达。由于肝脏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决定循环瘦素受体并决定外周瘦素的敏感性, 本实验将进行肝脏胰岛素受体检测。肝脏、胰腺、肌肉组织和外周脂肪组织切片, 做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胰岛素受体的表达, 得出外周胰岛素拮抗改善的证据。
1. 2. 2. 2 最后将应用瘦素受体敲除的大鼠实施胃肠转流手术进行上述实验。预期手术不会改变该大鼠的糖尿病样病理特征。可以从反面证实下丘脑瘦素的作用在调整糖代谢中的重要性。
1.2.3肠道-下丘脑—术后降糖调节环路的机制研究。应用术后2周~1个月的各组动物, 提取胃、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和下丘脑组织的RNA (TRIzol法Invitrogen) 及蛋白质溶解液Lysed buffer, 包括20 mm MOPS (p H 7.0) , 2 m M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EGTA) , 5 m M乙二胺四乙酸 (EDTA) , 0.5%Triton X-100, 5 (M Pepstatin A) 。进行基因和蛋白芯片分析。并根据情况进行蛋白质谱分析, 以找到作用在下丘脑的特异性消化道信号。
1.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GLP-1、IGF-1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前, 大鼠GLP-1 水平为 (0.13±0.02) ng/100 ml, 术后36周GLP-1 水平增加至 (2.46±0.41) ng/100 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前, 大鼠IGF-1 水平为 (571.25±59.31) ng/ml, 术后36 周IGF-1 水平增加至 (625.59±31.32)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手术前GK大鼠血糖水平为 (8.5±1.0) mmol/L, 手术后36 周为 (5.0±1.0)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3 手术前GK大鼠瘦素水平为 (0.60±0.05) μg/L, 手术后36周为 (0.40±0.05)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 1 胃肠转流手术前后下丘脑调节机体葡萄糖代谢平衡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微导管泵技术直接置管于手术和非手术大鼠的下丘脑, 应用葡萄糖、瘦素和葡萄糖代谢抑制剂 (2-DG) 作用于下丘脑, 观察比较两组大鼠外周血糖代谢平衡指标的不同变化, 证明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变化是由胃肠手术特异引起。为手术降糖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假说提供直接证据。
3. 2 胃肠转流手术后下丘脑的瘦素效应和敏感性对葡萄糖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研究。在确立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在手术降糖机制中作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行胃肠转流手术和非手术大鼠下丘脑的瘦素效应和瘦素受体敏感性的观察, 并探讨葡萄糖和瘦素细胞内信号传导关键作用点的表达变化。
3. 3 引发中枢改变的上消化道特异性信号及其传导分析。为进一步探明手术后肠道- 下丘脑- 降低血糖的特异性信号及其中枢作用机制, 应用蛋白质谱分析, 基因蛋白芯片等方法对手术及非手术胃、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和下丘脑营养调节中枢的基因和蛋白的改变进行分析、筛选, 鉴定出引发中枢改变的上消化道特异性信号及其作用机制, 提供其对下丘脑作用的直接依据[2,3,4]。
目前人们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5,6,7]:①血糖的中枢神经内分泌调节。②机体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代谢平衡受下丘脑调控。包括:感受外周激素和相关营养信号 ( 如瘦素、胰岛素、葡萄糖、胃分泌的Ghrelin、近端结肠分泌的PYY等) , 调控机体的能量摄入和消耗也控制体内葡萄糖代谢产物的产出, 以维持能量平衡并维持血糖水平在一个狭窄的正常范围。
摘要:胃转流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具体的机制目前仍然没有研究透彻, 因此很多学者根据患者的表现和机体表现对手术的机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 研究表明下丘脑瘦素敏感性是机体葡萄糖代谢平衡调控的重要因素。胃肠转流术后血糖降低发生在术后24 h, 同时伴随血清瘦素水平的下降, 提示机制与瘦素的靶器官-下丘脑的瘦素敏感性有重要关联。
关键词:胃肠转流术,2型糖尿病,瘦素
参考文献
[1]章勇, 陈宗祐, 朱江帆, 等.胃转流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 (6) :960-962.
[2]张新国, 杨学军.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突破性进展.武警医学, 2004, 15 (12) :883-884.
[3]王瑜, 王燕婷, 王烈.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T2DM的治疗作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7) :1003-1006.
[4]陈伟杰, 胡三元, 张光永.胃大部分切除术对非肥胖II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3) :211-214.
[5]陆付耳, 冷三华, 屠庆年, 等.黄连解毒汤与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31 (6) :662-665.
[6]文重远, 吴勇, 李燕, 等.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葡萄糖转运体4的变化及其对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 2005 (21) :1460-1463.
心肺转流术论文 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T2DM患者3例, 其中男2例, 女1例, 年龄45岁~62岁, 平均年龄53.5岁。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 且在我院内分泌科行药物及饮食治疗多年, 平均病程4年~10年, 空腹血糖10.6~13.8 mmol/L, 餐后2 h血糖16.6 mmol/L, 3例患者体重指数 (BMI) 在25~35 kg/m2之间;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 3例患者均无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术后住院8 d~15 d, 平均11.5 d痊愈出院, 随访6个月~2年无并发症发生。
1.2手术方法本组3例患者入院后,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 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Roux-Y胃转流术, 在胃体部于贲门下2 cm~3 cm处分离, 用缝合器将胃横形闭合, 残胃容量约150~200 m L。在距屈氏韧带50 cm~80 cm处切断空肠, 远端空肠与近端残胃前壁行端侧吻合, 近端空肠与胃-空肠吻合口以远60 cm~100 cm处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术前常规检查, 包括胸片、心电图、B超、胃镜、血尿常规、血生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羟酶抗体监测等, 检查前晚停止药物治疗, 禁食水。联合我院内分泌科、麻醉科、营养科进行术前会诊讨论,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营养状况,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排查, 综合分析患者全身情况, 共同评估患者手术适应证及手术风险、治疗方案。
2.1.2术前专科指导3例患者办理预约住院后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 术前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 mmol/L以下, 直至血糖正常2周后施行手术。同时由内分泌科及营养科进行专业饮食指导, 特殊配餐, 以便患者达到理想的术前血糖水平, 营养状况良好, 为手术做好准备。
2.1.3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有关手术治疗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开展此类手术的现状及效果,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提高手术效果。因其中1例患者及家属之前已走访国内多家医院, 对该手术方式有一定了解且期望值较高, 我们在进行交流的同时也适当提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 使其正确积极应对手术。因该例患者恢复良好, 后期还主动为同类手术患者进行床旁探访, 实施了有效的同伴教育, 也是值得临床借签的一种心理支持模式。
2.2术后护理
2.2.1基础护理患者麻醉复苏后回病房, 给予平卧位休息, 次日指导其半卧位休息, 行床旁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24 h~48 h。术后按医嘱给予超声雾化, 以稀释痰液, 在雾化吸入后进行叩背3 min~5 min, 促进痰液排出, 防止肺部感染。根据病情及患者年龄调节好输液速度,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2.2.2引流管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对于行胃部手术的患者至关重要, 术后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减轻残胃负荷, 预防吻合口瘘发生, 因此, 应妥善固定胃管, 防止脱落并保持通畅, 每周2次更换负压引流器。每班护士密切观察胃液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准确记录, 胃管如有滑出或脱落时切勿擅自插入, 以免发生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
2.2.3血糖监测术后维持血糖在6~10 mmol/L为宜, 通过床旁血糖仪进行监测, 1次/2h, 因为过高的血糖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 低血糖容易引起昏迷甚至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 如出汗、心悸、饥饿感等,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汇报医生, 予以积极处理。
2.2.4饮食护理术后给予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在患者拔除胃管后进食时仍需注意控制能量特别是糖类食物的摄取。术后第2天予以少量饮水, 无呕吐不适逐渐进流质饮食。术后l周~2周, 进半流质饮食, 如肉泥、土豆泥、藕粉、蛋羹等。2周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及低纤维食物, 再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并适量给予蔬菜及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 防止术后营养不良发生。
2.2.5预防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增高, 微循环不良, 易发生伤口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术后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做好皮肤护理并腹部给予腹带包扎, 切口换药由伤口专科护士进行。
2.2.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胃转流术后易发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栓塞等[2]。如患者进食后出现呕吐、引流液颜色由浅变红或引流出红色液体增多、有食物残渣出现、腹胀腹痛加重等应考虑有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的发生, 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另外, 腹腔镜术后还应注意观察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诱因是CO2弥散。因此, 术后应给予低流量吸氧, 如出现肩背部疼痛, 可通过吸氧,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一般术后4 d~5 d可缓解, 无需特殊处理。
3讨论
3.1专业营养管理可有效防止术后营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营养不良是任何一种减重手术后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胃转流手术后患者由于肠道吸收功能的问题, 容易出现营养物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的缺乏, 所以需提醒患者定期到营养门诊监测随访, 并接受专门的饮食指导。本组3例患者术后均由专业营养师跟踪进行营养管理, 并随访半年至2年, 未发生营养不良并发症。
3.2多学科协作 (MDT) 医疗模式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保障。MDT是指临床多个学科 (2个以上的学科) , 针对一个临床疾病重点商讨患者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问题, 通过多学科的讨论会议, 制订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3]。MDT治疗模式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有专业的内分泌科医师、胃肠外科医师、麻醉师、营养师、伤口专科护士等多学科参与, 使患者得到系统、全面、规范化的治疗, 不但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 促进患者康复, 避免了并发症发生, 而且加强了学科合作和学科间交叉互动, 是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田晓峰, 马振海.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若干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19 (12) :1268-1270.
[2]马菊花.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3, 11 (1)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