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共12篇)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1
从2001~2007年, 我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5%,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估计, 2008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与之相应, 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攀升。有资料表明, 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约为180万, 仅广州外贸人才的缺口就达到了20万人, 根据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数字显示, 2007年外贸人才的需求较2006年增长了25%。一方面, 外贸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 但另一方面, 大量的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一项调查表明, 外贸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比率不超过20%。大量的外贸企业认为, 开设外贸专业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 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均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原则性的规定。加入WTO以来,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而言, 传统的外贸专业课程体系与我国现实外贸形势发展不相匹配, 外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真正反映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程重点不突出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突出课程重点, 就是要根据目标岗位对国贸类人才的需求, 开设用得上、学得精的专业课程。笔者认为, 重点不突出就是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占总课程中的比例过低, 一些与职业核心能力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开设过多, 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据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时数占了30%左右, 与外贸工作毫不相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课程占到了40%以上。以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该学院国贸专业三年总课时为2200学时, 英语课总课时 (包括大学英语精读216学时, 商务英语72学时, 外贸函电32学时, 英语泛读72学时, 英语口语72学时, 听力108学时) 共572学时, 占总课时数的26%。就课时数而言, 高职国贸专业的该门课程已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 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 高职国贸专业毕业学生的商务信函写作和英语会话能力明显不足。
重知识体系建构, 轻职业技能培养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实务性, 因此, 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 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第一性的, 其中的理论课程设置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在课程形式上, 目前,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上, 仍然以理论知识构建为主, 人为的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不少教师认为, 技术是理论的应用, 基础扎实了, 才能学好技术。因此, 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被过分强调了。连一些专业技能课, 如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运输与保险也以描述性知识介绍为主, 仅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安排一些实践和实训的内容。另外, 一些宏观性很强的理论课, 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被广泛开设, 出现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上岗用不上”的尴尬局面, 这种重理论、轻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 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工作, 还需要外贸企业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再培训。
内容陈旧, 与时代不符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代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与变化, 尤其是海关、税收、商检、外汇政策等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 需要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时更新并与之同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 适应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教材较少, 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存在着大学本科教材的烙印, 如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实务谈判等教材, 这些教材不仅理论性很强, 还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图书市场的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 约80%的国际贸易实务或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本还是沿用《UCP500》作为施教内容, 而涉及进出口报关课程中的“报关人”、“滞纳金和滞报金最低起征额”等知识点, 还是2006年以前的内容, 明显滞后。因此, 高职国贸专业教材内容过时, 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缺乏职业针对性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外贸企业愈来愈重视岗位设置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以岗位需求来招收和录用新的从业人员。从外贸业务流程而言, 外贸企业的从业岗位设置主要有: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国际货运代理等。依据外贸企业的特性, 一般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某一岗位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求兼顾上下岗位和岗位发展的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外贸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外贸岗位衔接不够紧密。从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来看, 全面开设国际结算、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或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高职院校较少, 而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课程, 不仅是区别本科教育的标志, 也是学生顺利就业所必备。
内容重复, 开课顺序不合理精简课程门类, 避免交叉重复, 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高职国际贸易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但它从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学科门类。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 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都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区域地理、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 内容重复, 已经成为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 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部分内容重复, 国际货运与保险与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内容重复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有些学院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 如, 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 而且这门课有排在一年级的, 还有排在二年级的, 更有在一年级就开设国贸实务谈判课的。以上课程安排现象不仅让人匪夷所思, 而且也很难想象其中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基于岗位需求, 优化课程体系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 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各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 即满足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单证制作、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等不同岗位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经过对外贸行业岗位的调查, 笔者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 (见下表)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 要重点突出外贸业务中最核心的业务接洽、外语表达、单证制作、商检报关、函电、运输保险等能力的培养。此外, 课程设置除了体现高职国贸的职业特性外, 还要体现国贸的涉外性, 除了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法律课程外, 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国际商法类的课程。同时,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沙龙等灵活教学手段, 切实保障教学效果, 使得高职国贸学生成为通晓外贸岗位实务操作、能运用国际惯例规避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另外,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 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按照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顺序, 降低学生掌握国贸专业知识的难度, 提高学习兴趣。
注:该课程配置省略了语言类、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职业技能以外贸类专业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设计实践教学计划, 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 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在课时安排上, 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 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 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或实训项目) 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外语的应用技能、商务接洽技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外贸应用写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市场开拓、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应用、商检报关、跟单等;综合能力包括外贸市场分析、外贸公司管理、外贸产品销售、外贸团队管理等。在训练方法上, 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如外贸产品演示、外贸公司顶岗实习、模拟公司实训、单证制作训练、外贸心理素质训练、国际商务礼仪训练、外贸商务情报搜索训练等等, 使外贸岗位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要求有机结合。在实训项目的教学中,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 实行现场的模拟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的教学中, 采用案例教学, 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关、银行、政府、货运代理商、承运人、出口商、进口商、消费者角色, 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又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国际货物运输的流程和各环节操作要点。
精简课程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内容, 就是要全面清理目前课程中重复交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避免重复学习浪费, 减轻学生负担。要从岗位对知识和技能需求的质和量出发, 按照岗位需求, 确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量和学生掌握的程度。笔者所在的学院就曾经邀请了浙江多家省级外贸公司一线经理和资深专家,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 最后确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非常精简,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因此, 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变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逐步形成自成一体的、具有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这种教材至少具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特点。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合理选择确定知识模块及知识点, 不必照顾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摒弃冗长、枯燥的知识陈述, 使基础理论的表述简洁明了。同时, 充实大量的图、表、例, 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增加思考、训练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前瞻性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 职业生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整合职业生涯教育,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每门课程对自己以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 纳入职业生涯教育是必须的。我们聘请了外贸企业的优秀从业者或毕业生, 从入学伊始对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际贸易的“昨天、今天及明天”, 同时, 围绕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 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是做什么, 如何做, 需要哪些知识, 业内有哪些职业资格考试, 如何获得这些职业资格证书, 从而引出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一开始就学有方向、就业有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桂霞, 钟建珍.对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6) .
[2]马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6, (36) .
[3]彭移风.高职经贸类专业通用素质实训平台建设和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8) .
[4]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业论坛, 2005, (5) .
[5]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8) .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2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简称“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为: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高”,另一个是“职”。侧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国贸知识及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和分析能力;“职”则要求国际贸易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除此以外,从事外贸工作还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目前实际的情况是,高职高专教育非常强调、甚至有些过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合同履行、报关、报检、单证、外贸英语函电等是对学生的基本也是主要技能要求。而过度强调应用性的另一方面,造成了高职高专教育中对专业理论课程,特别是核心理论课程的忽视。如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理论课程的忽视,导致其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二、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忽视的原因
综合来看,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忽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来自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方面,由于工作实践、社会岗位需求等信息的传递,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专业理论课程过于理论化,这些基本原理和理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基本用不上,从而学生看不到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际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理论课较之实践课而言,大部分相对比较抽象、理论基础也较高,比如宏微观经济学中较多地用到数学模型,这些使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理论课难于理解,也难学。学生学习理论课程中的“无用”观点和畏难情绪两方面的心态造成了其对专业理论课的忽视。
第二,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深人,整个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分工和定位也逐步明确、逐步细化。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定位一般有着清楚的界线,需求层次也大不相同。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其能够操作具体实务,特别是实务中的某一个环节即可。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方向大部分是去各类外贸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有关的工作,如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外销员等岗位,而用人单位对这些岗位的职责都比较明晰,要求也非常具体,因而在招聘时也主要看中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报关、报检、跟单、外销等实操能力,却没有对专业理论基础的要求—实际上,招聘方考察前者也较为容易,而后者则难以考察。而与此同时,社会需求这一信号传递更加剧了学生本就存在的“实践课程实用性强,而专业理论课无用”的观念,更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忽视态度。第三,教的问题。国际贸易专业绝大多数理论课程都是该学科基础性、全局性、原理性的抽象观点,这些理论本身的发展虽然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还是“学术研究”推动的逻辑推理式的发展,并且一般都建立在较多“脱离现实”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使得相关理论基础课程都显得抽象、枯燥和“远离现实”。冈例如,国际贸易理论这一门课程中,经典的要素察赋理论,其模型结论就建立在11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应用偏好的高职高专学生对这些理论基础的内容大多“敬而远之”,只求考试过关,不求甚解。另一方面,近年来无论学校管理部门还是学生都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形象化和生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的抽象性使得教师们难以很好地将其讲授得形象、生动,这使得讲授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部分教师心理带着“不乐意”或者“得过且过”的心态教学,其讲授形式单调、枯燥,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改进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对策
事实上,无论从短期对学风建设的作用,还是从学生的长期事业发展来看,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教育中,重视理论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保留理论课程的现实下,忽视理论课程的教学会导致不良的学习风气,这不仅仅将破坏专业理论教学,更将破坏整个教学气氛和环境。另外,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譬如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进出口报价行为,就涉及到关税、汇率、外汇风险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需要透彻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课程。最后,对国际贸易从业者而言,其长期的成功,各种操作技能只是相对次要的一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其对商业的理解、对经济社会现象的洞察,甚至是其人生的哲学,这些素养都可以从理论课程的训练中获得。困也就是说,专业理论课程的这种思维训练比之其操作技能,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可能更为重要。因此,针对高职高专教育中普遍地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忽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从而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思想上要充分认识专业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目前,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教育中,师生们都对专业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忽视专业理论课程的破坏性更是缺乏充分的警惕和重视。要改进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端正这种轻视专业理论课程的不良心态。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搞好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树立长期的学习发展目标,端正心态。学生们忽视专业理论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无用论”的影响,是缘于对社会需求片面的认识,是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的直接体现,这对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要全面准确地传递社会需求信息,纠正其“无用论”的片面认识,更要纠正其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树立长期的学习发展目标。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3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教学资源群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为了深入推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建设,有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本文将以学校迎接河南省新一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加快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和创新,为提升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信息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 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资源库的构建
(一)调整课程建设,深入教学改革
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目前有《商务英语沟通与技巧》一门校级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强实现有精品课、专业主干课的课程建设工作,丰富、更新精品课网站内容,收集扩充专业主干课的教学材料,建立主干课的案例库、试题库、试卷库、资料库等。
开发 “2-3-4” 多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2” 指两个基础: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3” 指三个平台:公共平台、专业平台和拓展平台;“4” 指4个企业实训课程模块。每个“实训课程模块” 均对应一个从业资格证书。其课程直接选用考证教材,真正实现“教学、考证、实操”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优化师资结构,建设“校企互融双师”团队
制定专任教师联系企业制度,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兼职或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使本专业具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达到30%左右。同时,进一步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公司业务经理、银行国际业务部的客户经理,处理贸易纠纷经验丰富的兼职律师给学生上课或进行专业讲座,为学生讲授实践技能课、指导实习实训,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专业资源建设
依托于校园网络,构建国贸专业群资源和相关国贸专业课程资源及教学素材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等。教师积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图书馆网站可直接登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超星名师讲坛视频数据库等,及时把本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引入课堂。
(四)整合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利用效率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签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合作协议,聘请企业人员在实训基地指导实训。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学校提供场地,合作企业提供设备、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等,校企共建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学生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保险公司和银行等不同角色来完成外贸业务的一系列流程。
二、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资源库的创新
(一)资源库构建理念创新
“校企共建、以赛促建”的资源库构建理念是国贸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指导思想。“赛课结合”带动课程改革: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竞赛,如外贸实务综合知识大赛、外贸制单技能大赛、外贸函电书写大赛等,促使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以赛促学,形成 “学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二)资源库教学内容创新
突破传统实训教学的课程结构,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梯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把企业培训课程引进课堂,如《网店美工设计》《跨境电商实训》《美工店铺装修》《跨境电商平台》等实践课程。我们以课程建设作为建设的核心环节,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发展前沿动态的要求,在岗位分析基础上,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进行详细的分解,重构课程体系、整合課程内容。
将企业的业务部设在学院,企业讲师入驻学校,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实操培训,企业和阿里巴巴等电子网络平台对三年级提供业务岗位,由企业业务人员实行师傅带徒弟,指导学生开展真实的对外贸易业务。
(三)资源库终端技术创新
随着在线平台的开发,互联网为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使得国贸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日益科技化、信息化。MOOC、E-learning、LMS等一些技术的更新使得我们必须进行创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使用,进行教学技术创新,引导智能终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在国贸资源库建设更新上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平台,争取开发出资源界面友好、导航清晰、无需频繁切换的页面;并且要及时更新融入课程前沿发展内容,融入学习领域前沿化、具体化的学习主题单元的终端学习平台。同时可以实现多种资源互动方式,远超同类多数资源。
高职国贸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实践 篇4
为了让学生了解商务运作的全景, 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把握业务方向、掌握业务流程。通过整合现实企业中的进出口业务流程, 拟构建国际贸易专业综合实训室, 让学生现实体验仿真环境下的企业业务运作流程, 并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仿真性, 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二是通用性, 除用于国贸专业实训教学外, 还可以应用于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训。三是先进性, 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的同时, 了解行业的前瞻性技术的应用。四是开放性, 所建设实训室不仅服务于本校, 同时与周边职业学校共享, 又能面向社会承担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 起到较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拟构建的实训室主要包括下列5个:1.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室;2.商务谈判实训室;3.国际贸易专业软件应用实训室;4.国际物流沙盘实训室;5.国际会展中心实训室。
二、各实训室具体规划
(一) 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室
1.实训室名称: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室
2.实训项目:进出口流程演练
3.实训室功能
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 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 模拟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银行、海关、货代等具体且真实的商务情景, 通过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 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业务流的方式。
4.适用专业:
该实训室是专业实训室, 对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 商务谈判实训室
1.实训室名称:商务谈判实训室;
2.实训项目: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
3.实训室功能:本实训室主要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秘、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教学商务洽谈业务实训。通过实际操作, 让学生了解商务谈判的过程, 独立运用谈判策略和技巧, 掌握商务谈判语言与思维的运用, 熟悉商务谈判流程, 为将来从事谈判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4.适用专业:国贸专业、文秘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
(三) 国际贸易专业软件应用实训室
1.实训室名称:国际贸易专业软件应用实训室;
2.实训项目:商务谈判、外贸流程、报关实务、国际货代业务、外贸单证业务;
3.实训室功能: (1) 报关实务教学软件。报关教学软件主要的内容有:国别、国内地区、关区、港口、经营单位、运输方式、贸易方式、成交方式、结汇方式、征税方式、征免性质、计量单位、币制、包装种类等。 (2) 国际货运代理教学软件。通过对国际货代信息系统的操作练习, 了解国际货代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 熟练掌握国际货代系统的基本操作, 并熟悉相关的基本概念。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上机操作使学生了解整个国际货运代理信息系统的构成;掌握货代业务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打通物流专业与国贸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的平台, 从而使信息资源共享落到实处。 (3) 是外贸单证教学系统。该软件以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 针对出口贸易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备货、通关、制单结汇, 涵盖了贸易实务工作的全过程。它使用了现实当中外贸公司标准的办公软件、规范的单证格式来进行实际的制单工作。强化了学生对于外贸单证作用、格式和内容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 是TMT外贸实习平台。该软件可使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 能很快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5) 商务谈判教学软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商务谈判计划的制订、谈判双方需求分析、谈判气氛的营造、开局报价设计、报价解释、防止对方的进攻、让步的技巧、终局的操作、谈判语言技巧练习、谈判的礼仪礼节练习、价格谈判、僵局的破解等项目的实训。本软件教学过程使用多媒体声音、动画、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 以创造一个直观的真实的商务谈判环境, 教师在线同时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与模拟谈判实践的教学方式。运用商务谈判的基本特点、方法及其礼仪和礼节, 模拟商务谈判业务技巧、策略和实际谈判工作技能。培养谈判场合下人际交流互动技巧以及有效沟通的能力。在模拟的环境中, 学生能够获得实践的经验而不必承担任何错误决策的后果。
4.适用专业:国贸专业、文秘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
(四) 国际物流沙盘实训室
1.实训室名称:国际物流沙盘实训室;2.实训项目: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业务;3.实训室功能:物流沙盘:包括公路、海运、航空以及信息中心、银行、海关、大型超市、仓库等均按比例缩小制作, 设备可仿真, 其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流程展示, 加深学生对货运代理流程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物流沙盘的特点:一是模型可实际仿真运行;二是分手动、自动两种操作控制, 操作简便, 可让学生亲自动手;三是金属件传动, 坚固耐用, 可解后顾之忧;四是结构齐全, 综合性强, 一体多用, 接合自然, 形象逼真。
4.适用专业:
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物流等专业均适用此实训室进行专业职业技术实训。
(五) 国际会展中心实训室
1.实训室名称:国际会展中心实训室
2.实训项目:会展实务、国际市场营销、会展策划
3.实训室功能:用于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科研成果等;还可供学生在节假日进行商务销售实践或“商品展览会”, 以提高同学们在宣传策划、参展和布展、参展物品的组织、运输、储存及维护、营造现场气氛、业务洽谈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文秘等专业均适用此实训室进行专业综合技术实训。
总之, 高职国贸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 一方面为保障国贸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 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专业共享实训室, 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国贸专业英文简历 篇5
Name:xxx
Sex: male Date of birth: 1985-10
Health: excellent Height: 173cm
Major: International Trade
Objective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al,advertisement design, computer soft engineer,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Language Skills:
English: Fluent in speaking, writing and listening, Holder of the certificates of CET-6;
Foreign Trade: Skill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 foreign trade procedures and relevant shipping documents, foreign trade terms and large-scale exhibitions;
Computer Skills:
Holder of certificates of NCR-3,Frequent user of OFFICE, Internet resources and making PC daily maintenance; familar with PHOTOSHOP and Graphic design
Work Experience:
Since ,l have served as the excellent monitor, director of the Office, Student Union Network minister, counsellors Assistant in ec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of HN University.
In the period of my student leaders,
l have lead and organized more than 40 items in the activities which got a high praise of college,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Background:
Sep.
2004------May 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province, PRC
Major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Bachelor’s degree of Economic
Characters:
Open-minded, Cautious, Self-initiative, Creative, Teamwork, Confident, Steady and Responsible;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6
关键词:国贸专业 实践教学 对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融合。多数高校在国贸相关课程都开设有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但总体来说,由于国际贸易相关环节实践性非常强,而国贸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1 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专业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对外经贸工作随着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由以对外商品进出口贸易为主的模式发展为涉及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各方面,全面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但是很多高校国贸专业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人数不断扩招,而培养模式却不能随着及时更新,导致国贸专业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国贸专业毕业生成为近年来的就业困难专业。客观地来说,我国作为全球经贸大国,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大量持续存在而非饱和,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学历+技能+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1.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 ①“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由于高校的扩招,高校师资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博士、硕士进入高校从事教学活动。年轻教师普遍学历、科研能力较高,但由于从校门到校门,由理论到理论,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缺乏工作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加上年轻教师科研、教学、职称晋升压力大,也不愿意在实践教学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由于普遍缺乏高校要求的学历、学术能力,无法进入高校。②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部分高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实践教学知识作为理论知识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重视度不够。而且由于激励机制的问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不少教师由于本身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对课程实践环节不能设计、创新相关实验、实践内容。
1.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 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于相关课程的实践部分,如国际结算,报关与报检实务等,大多通过实验室或电脑模拟软件完成,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实践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企业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但社会不少企业缺乏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的热情和动力。主要原因有:首先高校大学生理论知识还不够巩固,实践经验不足,难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反而对企业管理有所不便。其次出于对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企业也缺乏接受在校生实践、实习的热情,难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实践的需要。
2 加强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①专业课程设置应該加强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现代经贸人才要求有较高的全面素质,要根据社会的要求,设置和改革相关课程,不能闭门造车。相关课程的设置,要加大实践课时量,缩短理论课时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②实践教学内容要职业化。要在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将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如国贸专业与报关员证、报检员证、单证员证、外销员证、跟单员证等证书对接。现代社会很多职业都要求持证上岗,而很多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导致了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专业,把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作为学生在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之一。③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校内辅导没有纳入正规教学体系,因此有必要在实践课程里增加相关创业训练内容。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队伍 高校中担任教学、人才培养任务的一线教师,要努力和社会实践、工作实践接轨,要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相关实际工作的要点,才能更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同时通过机制建设,激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开发、设计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验、实践内容。
2.3 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①完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高校一方面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感性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实验设计,如仿真实验、模拟实验,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使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拓宽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力度,与相关企业,部门联手,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如在校期间,组织学生到公司实际考察、实习,建立校企联盟,聘请企业有实务经验的人员担任讲师或举办讲座。
参考文献:
[1]姜长宝.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及其提高途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
[2]刘力.大学与地方共建专业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9).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7
工学结合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然选择
(一) 国际贸易急需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国际贸易业务过程复杂, 优秀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操作能力。高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是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 国际贸易专业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国际贸易由于涉及不同的政治、语言、法律、运输、保险、汇率等一系列的问题, 与国内贸易比起来操作更加复杂, 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因此,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处理国际贸易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 学院通常比较重视工科专业的实践, 而国际贸易学科理论性比较强, 实践环节投入相对较少, 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因而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
(三) 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招聘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经历, 工学结合方式恰好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一定实践技能, 这对高职学生就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外经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选择合理的工学结合模式, 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成为未来教学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分析
(一) 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低
由于工学结合不同于毕业就业, 相对时间比较短, 学生工学交替结束后, 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这样对于企业来讲, 会造成岗位空缺。为了避免关键岗位的断岗, 企业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往往不是真正对口的专业岗位, 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对于一些重要的岗位, 企业也不会安排经验很少的学生来做, 这样使得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减少。在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上, 学生很难得到专业性的实践, 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二) 学生与岗位数量比例失衡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企业, 与这些企业有或紧密或松散的合作方式。即使是紧密型的合作企业, 通常也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 难以吸纳所有实习学生。岗位数量与学生的比例失衡, 造成学生实习过程慵散的局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人多岗少, 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企业岗位的供给与学生岗位的需求已成为一对突出的矛盾。为了拓展越来越多的紧密合作型的实习合作单位, 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供应合适的实习岗位, 解决学生与岗位数量比例失衡的问题。
(三) 企业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合作的基础是合作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利益双赢。工学结合的前提是作为合作双方的两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彼此需要的资源。学生带给企业的收益与企业付给学生的人力成本之比是企业合作动力的基础。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中,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公益性单位,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学校愿意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 并且热情很高。相比之下, 由于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企业得到的利益不多, 造成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为解决双方合作积极性不一致的矛盾, 必须要做到校企双赢。
(四) 工学结合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工学结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学的理论型教师, 这些教师实践工作经验少, 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工学结合, 无法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 无法对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高职国贸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
(一)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习环节的进度,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 必须解决理论教学与工学交替实习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学生在学校里首先进行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 并且参加相应的专业模拟实训, 对外贸业务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虽然只是停留在理论环节, 但也可以为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企业需要这些有一定理论经验的实习生为本企业做简单基础的工作, 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从而可以胜任更加艰巨的工作。
另外, 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班进行工学结合, 这样既可以实施以老带新的方案, 又可以保证岗位的持续性。针对岗位数量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经验比较少, 在工学结合实习阶段, 尚不能胜任比较关键的岗位, 因此, 根据岗位的关键程度安排工学结合的学生数量, 从而可以解决岗位与学生比例失调的问题。
(二) 学校与学生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观念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尽可能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 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少, 因此最重要的是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讲, 学生虽然经验不多, 但是就其创造的价值来讲, 所得的报酬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负面收益, 学生的劳动整体来讲大于所得, 所以企业也是受益方。对于学校而言,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最大的目标, 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 学校为企业和学生的合作起到桥梁与推动的作用。当学生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学校有义务进行协调和解决, 维护合作各方利益。学校的学生就业前景好, 学校就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 明确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 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 在制定高职国贸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时, 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要求,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为学生扩充理论知识, 增强实践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国际贸易专业的目标岗位主要有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以培养上述各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 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制定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前景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高职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岗位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要求具备一定得管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根据社会对国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市场分析。用人单位在聘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以后, 会进行岗位锻炼和培养, 针对所用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不足之处, 必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国贸专业的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建设团队要紧密联系用人单位, 掌握国贸职业岗位的要求与实际教学的差距, 不断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与教材, 逐渐缩小与企业实际要求的差距,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国贸专业人才。
(四) 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入世”以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 因此在专业设置过程中, 学校要充分考虑专业细分的问题。在专业设置上要具备市场意识, 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 使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以及针对性。通过专业建设, 学校可以更加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为社会提供更合适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拓展技能训练的条件, 为学生毕业就业打好坚实基础。国际贸易专业可以联合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开展相关的交叉教学, 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做到一专多能, 那么, 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使相同的教学内容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会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要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 符合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岗位要求。采用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增强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 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调整教学内容, 并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整体水平。
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不同教学内容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人才的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找出岗位的共性与区别, 并且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的不同职业特点, 综合考虑不同业务的共性, 合理设置基础科目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阶段开设共同的课程, 如计算机、英语、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从二年级开始, 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 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外贸岗位的实际需要, 配合不同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参与工学结合, 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参加校内的专业课程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应进一步提炼实训内容, 提炼实训项目, 探索实训方法、手段,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开展深层次的校、政、企合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可以设置国贸流程综合实训以及单证实务实训和报关实务实训, 借助相关的仿真实训软件, 使学生模拟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 分别赋予学生不同的岗位角色, 使学生能够体验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业务内容。通过实训, 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以便于不断完善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了前期的校内实训作为基础, 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可以真切地体验每个岗位的业务内容, 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并发现理论教学和实际业务的不同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轮岗实习, 学生对每个岗位有了直观的认识, 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为日后的就业提供参考和支持。
为了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企业要经常沟通, 针对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交换意见。学院要积极拓展新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工学结合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创造一切机会为学生提供含金量更高的岗位进行实习, 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
(六) 加强指导教师实践锻炼
指导教师在实践环节中起到关键指引的作用, 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应用的导师。为了解决某些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合作, 为一线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 让这些教师通过在企业里实际参与业务, 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理解, 反馈相关的信息到教学环节中, 并且可以增强后续教学的效果。同时, 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工学结合可以同时进行, 这样让学生和教师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从而得到更多的企业学习的经验, 为日后教和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是外贸公司主要的人才组成, 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在学校的教学培养过程中, 要明确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并且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不断提高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为社会不断输出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8) .
[2]杨靖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8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其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职教育特色所在。国贸专业的许多核心技能都只有通过实训环节来形成。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 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研究, 对实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 同时对于如何加强实训环节及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具体地就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本文拟结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年来《模拟交易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实践, 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课程开发背景
(一) 国内国贸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中国的国际贸易高职教育起步晚, 虽然这几年发展快, 每个高职院校也都充分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当前国贸专业实训教学主要有课内实训、模拟实训、毕业实习等。课内实训的改革主要是在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中 (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 增加实训课时, 但是单个实训由于课程之间缺乏融合, 容易产生盲人摸象一样的误区;模拟实训注重了课程之间的融合, 但是由于课时、师资、教学设备和场地等的限制, 主要还是限于利用一些国贸的教学软件进行, 学生长期呆在电脑房里, 而不能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产品, 无法进入真实的商务环境;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是国贸学生毕业前的最后的锻炼机会, 学生有机会进入外贸公司或厂家熟悉工作环境, 了解产品知识,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接触到外贸的核心业务, 只能做些外围的助理工作等。
国贸专业外贸实训教学难, 特别是到校外企业实训难的原因, 首先是外贸类的实习学生不能像工科类学生那样, 到了就可以为企业生产产品, 也不能像旅游类学生, 到了旅行社马上可以带团出游, 为公司创制效益, 而是必须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 不仅是校内所学的外贸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衔接, 还有产品的专业知识, 而学生熟悉之后, 可能实习也就结束了, 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外贸公司或厂家不接纳实习生, 或碍于面子接受实习生, 也仅仅安排一般的打杂工作。其次, 也是更重要的原因, 外贸公司或企业都是靠客户生存的, 很多公司一共就那么几个客户, 如果让实习生接触客户或联系客户或处理相关的证单等, 就要冒着丢失客户的风险, 因此国贸专业的实习生即使有机会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单位实习, 也很难学到真正的外贸操作技能。
(二) 国外实践教学的借鉴
借鉴国外职业教学的经验, 首先是德国“双元制”, 其显著的特点是职业培训是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点进行的, 一周在学校里进行几天的理论培训, 同时要去企业进行几天的实践培训;在美国,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也非常重视实践性, 美国高校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实习制度, 并设有相应的专门机构, 由该机构联系企业以安排实习, 同时经常组织企业提供真实案例为学生课堂教学服务, 同时许多商学院还和企业开展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TAFE的特色是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参与, 使课程的设置、学科的标准及评价考核等都具有明显的职业性。
三、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实践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贸专业培养的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外销员, 而外销员的主要能力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客户和维持客户关系的能力;其中, 通过交易会展是外销员寻找新客户的主要的可靠途径。《模拟交易会》课程是源于我国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交易会的准备、布展、磋商及会后函电往来是外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 尽管已经掌握了外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学会了英语会话、信用证审核、制单等一些基本技能, 但是离外贸企业的要求还是相去甚远。通过传统的课内、课外实训远远达不到要求, 到外贸公司或企业实习又面临诸多困难, 而且即使去了也接触不到核心业务。在这种背景下, 笔者产生了开发一门新实训课程的想法。通过近10年的努力, 初步完成了以《模拟交易会》为核心的实训课程的开发。
(一) 实训课程的性质和对象
模拟交易会是采用真实的产品, 真实的场景, 把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国际营销、商务谈判等课程和英语有机地结合。通过模拟交易会, 学生进行货物的采购、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考察、布展、磋商等外贸环节, 锻炼学生的实际外贸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学生的视野, 加强学院和企业、学生和企业的联系, 缩小学生与外贸企业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为企业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易会。
课程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和外贸相关的高职学生。
(二) 实训课程目标
交易会是中国外贸企业获得客户的最重要的途径, 因此参加会展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马上适应岗位。模拟交易会旨在为国际贸易学生毕业前提供的一次交易会演习, 让学生运用在外经贸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大学英语听说等课程所学知识, 进行交易会的准备、布展及谈判磋商等, 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参加工作后立即进入角色, 担当起单位的骨干作用;同时让低年级的同学能够在交易会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找到自己专业知识及英语的不足之处,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 实训课程组织形式
实训完全参照中国进出口交易会 (广交会) 的模式, 分纺织品、文具、玩具、化妆品、饰品、工艺品及食品等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大约5~10人, 分别成立外贸公司, 并选出各自公司的负责人, 进行人员分工, 分别负责该公司的组建、产品的组织、摊位的布置、交易会宣传资料的准备、财务管理及交易的磋商等。
(四) 实训课程内容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3进行了第一届模拟交易会, 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交易会。交易会主要针对已经学过国际贸易实务和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外经贸英语等大部分核心课程的大三学生, 同时鼓励低年级的同学参加。模拟交易会主要步骤如下:
1. 交易会的准备
交易会的准备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产品的组织。在组织产品的过程中, 各模拟公司可以自己到当地或周边市场采购, 锻炼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到企业或商场去赊购, 既可以降低学生经营产品的风险, 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谈判后, 不少学生不仅可以不用出一分资金, 而且可以确定一天一定数量的可观收入。二是考察义乌小商品国际博览会, 了解学习外贸企业布展特点及方法, 并通过和参展商的交谈, 要求学生至少了解一个外贸行业当前出口的特点和目标市场等;同时鼓励学生在义博会积极为外商服务, 开口说英语, 打破怕说英语的障碍。
2. 交易会的布展
模拟交易会的举行强调的真实的产品、真实的场地和真实的买卖。因此举行模拟交易会必须选择合适的场地, 既要有一定的规模, 又要是来往人群的必经之地。根据参展公司的规模, 分配相应的展位。
各参展公司根据组织的产品, 布置摊位。要求不仅产品要布置美观, 同时能够让顾客触眼可及, 另外还要有公司中英文的介绍。
3. 交易会的磋商
布展完毕后, 进入交易会的重要阶段———磋商阶段。学生分成买卖双方, 交易会开始时候, 先由各公司的负责人用英语向大家介绍公司及产品的状况, 然后进入自由买卖阶段。学生分为买方、卖方, 到各个展出的摊位上用英文进行讨价还价, 商定各种合同条款及签订合同;组织一部分教师 (包括外教) 及低年级的同学加入“买方”行列, 到各个摊位上用英语就质量、数量、规格、交货期、价格、支付方式及装运等合同条款进行磋商采购。
会后买卖双方根据交易会中磋商情况, 到国贸实训室挑选部分客商进行商务英语函电来往磋商, 最后进行签订销售确认书、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修改信用证、制单结汇等事宜。总之, 实训力求真实、生动、有趣、有益。
(五) 实训课程的指导及评价
1. 课程指导
实训课程前, 指导教师必须进行相应的指导教育。首先是安全教育, 由于实训中学生必须独自到社会中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财物和人身安全, 以免上当受骗;其次是礼仪教育, 既要鼓励学生敢于走出去, 同时要求注意自己的言行, 学会以礼待人;最后是会展英语, 把最重要的和常用的句子和常用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导教育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同时, 指导教师还要把指导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 随时为各个小组学生解决难题。
2. 课程的考核评价
《模拟交易会》课程的考核评价, 既要注重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考核, 也要重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结合, 同时也要突出考核主体的多样性, 如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个人评价等。
三、课程开发的意义
本实训体系的创新之处:充分结合外贸行业特点,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 融“教、学、做”为一体, 提高学生学习外贸的兴趣, 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外贸理论和实践知识, 同时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知识。学生在寻找产品的同时, 通过和企业打交道, 锻炼了其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不少同学还可以通过和企业的接触直接解决就业问题。另外, 在交易会中, 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将在实训后予以有目的地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英语口语没有自信心的同学, 学会了开口说英语, 并发现说英语原来可以这样有趣, 说英语原来可以这样简单, 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借鉴了国外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 结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模拟交易会》课程开发的实践, 阐述了国贸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同时对国贸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拟,交易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活动中越显活跃,高职学院非国贸专业在学科建设中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但体现出高职院校与时俱进、紧贴社会需求的务实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了对非国贸专业的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完整性、融合性,以及拓宽创业就业范围等方面的积极做法。然而,高职非国贸专业应如何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吻合,这些问题是非国贸类专业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有鉴于此,本文将素质教育,就业导向教育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相关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初步探讨。
二、高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国际贸易是一门基于理论,重于实践的课程,当前高职非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传教,轻启发
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注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方式分为两类:理论教学型及操作培训型。采用偏向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对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都非常有限,学生容易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疲劳感,续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操作培训型的教学和理论型教学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要求颇高,对于每个贸易环节应如何做都讲解得很细,然而,由于大部分非国贸专业的高职学生,其外语水平较有限,在纠结于某个词、某个句子要如何表达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重教材,轻延展
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大部分国际贸易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以“课本为本”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此外,在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无纸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3、重操作技能,轻整体素质
操作技能训练并不总是利于学生从业信心及技能的建立。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头疼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少学生连单词拼写都有些困难,若要求学生拟写贸易函电或翻译一段条款则难上加难,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其实,实际中的国际贸易是由多人分工合作共同促成的结果,强外语技能也并非是当今从事国际贸易的必需技能。
4、重本位教学,轻融合资源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陆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的教学手法也随之愈发的精彩了,网络资源的借鉴与应用,辅以精美的PPT,这些都较传统的板书教学更让教学丰富多彩,然而视觉盛宴过后,不少的学生有“距离很近,其实很远”的想法。《国际贸易实务》的大部分案例都是讨论我国XX贸易公司和X国XX公司的贸易纠纷原因,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集中于这些案例背后的知识点,需要的不仅是媒体资源,更需要的是任课老师引领学生从学科需要的角度,对学生熟悉的,却从未认真研究过的事物给予新的认识。
三、高职院校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措施建议
1、理清教育思路,更新教学观念
高职非国贸专业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扩大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丰富职业认知,在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勇于切入新领域的创新及创业精神的培养,基于此种教育思路,高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内容就不应是以全、专、精、熟为主,而是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即可。
2、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与国贸课程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措施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教学,不能缺少行为实践,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尝试仿真教学、游戏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多种行为教学方法。
首先,仿真教学法。仿真教学可以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使学生在虚拟仿真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受到各高职院校重视的现代教学方法。笔者在讲授贸易洽谈这一环节时,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室模拟成某个公司的交易会展位,从样品的摆设、报价员的着装、仪态要求、所需办公设备,如何从买卖双方的简单交谈中判断出交易的可能性,如何在不擅长外语表述的基础上与外商实现高效交流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邀请学生和笔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讲解与演示,有效地消除学生对国际贸易外语技能要求的疑虑,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第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广被采纳。“寓教于乐”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游戏教学法对“教”和“乐”的界定非常严格,要求教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且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关于品名描述的教学中运用了游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时,笔者邀请部分同学就身边的某样物品做出品名描述,先把答案给笔者,然后让这位同学说出他的描述,其他同学抢答出答案。其中有位同学创新地描述:“靓仔一名,喜欢讲冷笑话,喜欢运动。”班上同学立即给出了几十个不同的答案。笔者也就开玩笑的说:“如是相亲暗号,估计会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撬走机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笔者按轻工业产品的品名描述方案将同学的描述对象改进描述成:“男性,约170CM,体格偏瘦,圆寸头,带黑框无镜片眼镜”。结果同学们很快的就找出了描述对象。笔者续而讲授正确的品名描述的标准及方法,并结合案例进一步说明。为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再请某位同学将笔者身上穿的衣服做出描述并写在黑板上,鼓励其他同学修改补充,通过反复的练习,同学们基本能掌握教学内容。最后笔者肯定了全班同学的学习行为,随后又以纺织品贸易最易产生纠纷的几个有趣案例,为后续几章关于合同签订的教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第三,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教学法的利用,不但促进学生“知”和“行”的合并,而且能让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情况做即时自我检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走访部分专业市场,要求学生从3-5间商铺就某种商品进行贸易询价、议价等环节的练习,并根据实训结果按既定的格式做出对外报价单,然后再集体讨论报价结果,让同学分享市场试探经验,并对相同物品不同报价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让同学在贸易沟通、塑造职业形象、传递信心等方面的实务有较深刻的体验。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保留报价资料,作为后续贸易教学环节的一手材料。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上述几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营造出很好的课堂气氛、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建立弹性考试制度,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考试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改革后教学成绩的评定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对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和管理,强化平时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淡化期终考试,此外,要想真正达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如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实践操作能力考试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是实践性很强的兼具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需求。高职非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必须贯彻“综合能力培养”的中心,立足市场、结合学科特点,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弹性考试制度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使高职非国贸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更能融合本专业及市场需求,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实际需求的跨专业人才。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非国贸专业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指出若要增大非国贸专业学生从事国贸行业的创业、就业可能性, 就必须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审视, 进而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婷.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7) :84-88.
[2]秦磊.探析《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改革[J].管理观察, 2011 (12) .
[3]丁明华, 赵宗凤, 秦朋.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01) .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10
在校行企合作的实践中, 协同共建实训基地是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以完善的校行企合作实训机制为依托, 才有可能将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执行下去。
1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行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的途径
鉴于国际贸易专员岗位在企业中存在业务私密性、岗位少、企业与个人利益相关程度高等特点, 学生接触不到客户资料和外贸业务的关键信息, 从而实训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校行企合作实训基地的途径上应该多做考虑,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 首先应该优化加强校内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建设的校内实训室, 实训中心等是独具的特色。通过校内课程的仿真实验, 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国际贸易实际工作中的流程, 以及从发盘、询盘到结汇的各个业务环节, 这些业务环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也是有相应体现的。在校内做好实训, 做实实训是分派学生到校外实训的前提。现在普遍使用的有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TMT软件等。
(2) 通过行业培养的方式开拓校行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就业通常是分散的, 一个企业一次可能只需要一两人, 基于企业产品的不同, 也难以按照统一的技能标准来培养, 特别是对于产品知识的掌握。但是, 该专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能要求很高, 要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销售团队的建设能力, 也就是这类专业还是有它们共性的地方。因此, 国际经贸专业可以在行业内进行订单式培养, 着眼点是在行业而非企业上, 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标准, 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能, 也完全可以达到订单式培养的目的。
比如, 深圳是广东乃至全中国最重要的电子制造和出口中心, 也是全球最活跃的电子中心。深圳拥有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的电子企业。根据预测, 深圳2012年电子产品销售预计将达到11627亿元人民币。所以在深圳与电子行业协会紧密联系, 进而与行业内企业进行校行企合作, 培养国际贸易专门人才, 是一条可行之路。我校加入了深圳电子行业协会, 紧密合作, 为培养现代的网上国际贸易人才添加了学习、实训的机会。通过培养行业标准来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 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渠道向企业推荐, 实现了校行企协同培养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 还可以通过政府推动、优化办学机制、校行企互助等方式来促进。
2 校行企协同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强化措施
(1) 强化校行企协同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基础。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对于理论教学的补充。以往的做法一般是学校自己组建国际贸易实训室, 缺乏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在校行企协同共建的框架下可以成立校行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可由行业和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研室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要求。鉴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网上贸易的形式来开展业务, 考虑加入了《电子商务实战》、《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的教学。
(2) 强化校内高仿真模拟实验室建设。从物理布局上打造逼真的职业环境。打破原有机房的格局, 完全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岗位, 安排机位, 将部门与部门间、角色与角色间进行物理上的划分, 更符合行业、企业实际环境, 帮助学生尽早进入角色。
(3) 充分应用高仿真模拟实训软件。现在市场已开发国际贸易高仿真模拟软件, 如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实训室完成由交易准备、询盘、发盘、还盘、经过函电往来和不断的磋商, 最后接受并签订合同的过程, 实际掌握合同的准备和签订的每一个具体的步骤。并且可以担任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多种角色。由于模拟交易的完整性, 所运用国际贸易知识的综合性强, 高仿真模拟实训软件的使用应在学生学习完《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国际结算》等课程之后进行。
(4) 在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补充。鉴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程度不高。而国际贸易专员岗位需要较高英语能力, 建议在前5个学期的教学中均加入英语课程, 基础课的《大学英语》之后, 加上《经贸英语会话》、《国际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英语课程。由于深圳电子行业出口型企业数量庞大, 建议开设拓展课《电子行业实用英语》等课程, 让学生提前积累工作中用到的词汇和专业知识。
(5) 校行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新员工提供培训。中小企业在新员工招聘中, 为提高员工归属感、统一工作流程, 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培训的场所和课程, 在校行企协同共建的框架下, 可以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为其服务, 创造互惠互利局面。
3 互惠互利共建校行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阵地,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虽然存在单一企业岗位容量小、私密性高的问题, 但也存在国际贸易专员队伍稳定性不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前期开发人员需求量大的问题。
(1) 首先引进行业负责人, 带动企业负责人了解、实地考察校内办学条件, 实训条件。相互了解是校行企合作的前提条件。只有行业、企业负责人了解了学校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 实训内容, 学生专业培养程度等情况之后, 才能有信心引入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去实训, 去工作。
(2) 照顾企业利益, 争取校行企全方位合作实训基地。要让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校行企合作,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就要照顾企业的利益。首先是教学方面的合作, 培养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可以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派遣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共建校内外实训设施、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也起到宣传企业, 拓展企业营销渠道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 深圳市政府已下文对高职学生下企业实训给予最长时间达6个月的实习补贴, 同时也给予实习企业补贴和税收方面减免措施, 对企业给予学生实习工资免征所得税。学校应给予充争协助, 帮助企业申请相关优惠待遇。
(3) 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方案、实训计划和实训内容。深圳的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上岗培训是比较缺乏的, 因为企业招聘的国际贸易专员大多是已有相关工作经验, 并采取提成的激励薪酬体系。所以比较缺乏对于无工作经验员工的工作流程规范与指引。国际贸易专业可以派出教师, 根据企业的要求, 结合教学要求, 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实训方案。既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又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4) 加强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管理, 保证安全。国际贸易专业校行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建在中小企业。生产型企业因为有充足的生产、办公条件, 对于国际贸易人员需求量会比较大。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训大多需从了解产品开始。所以不免要下车间, 了解生产过程、工艺、材料。才能进行国际贸易的发盘、询盘工作。所以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安全问题, 是需要重视和落实的。
(5) 校行企合作共同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合作企业可以掌握学生培养确实为企业所需, 也就有可能实现订单化培养目标, 有助于合作企业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营销网络的稳定与发展。
4 校行企合作第三方实训基地的发展
通过行业、企业共建校行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模范作用。必将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 对于进一步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起到推动作用。面向行业内更多企业开展合作, 扩大校行企合作和就业创业的选择范围空间和平台载体, 推动学生实习、就业创业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缩短学生就业后的过渡期。
随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发展积累, 必将更好地促进专业办学和开拓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渠道。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行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 学校要加强自身课程建设, 强化校内实训室的有效性建设。本着互惠互利, 发挥各自优势, 资源共享,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精神。实现人才共育共管, 互利共赢,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摘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 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与校行企协同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途径、校内实训基地软件、硬件的建设、校行企合作实训课程建设, 以及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共建校行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校行企合作,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邓志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
[2]刘春梅.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类型选择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8) .
[3]李卫.校企合作共建国际贸易操作与实习平台[J].北方经贸, 2010, (6) .
[4]刘红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 2009, (8) .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11
【摘要】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本文以CPE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角,在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课程体系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对其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CPE;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教育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调节,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升,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等学校所面对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性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唯有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现有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培养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顺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民办高校要实现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教育使命,就必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就业。
一、CPE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CPE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指在吸收传统课程培养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创业与就业发展需要,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探索与试行三段式课程培养,即将本科教学的八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前三个学期为基础核心课程培养阶段,按综合教育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基础核心课程模块,即“C”(Core Courses);第四~六学期为专业课程培养阶段,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与拓展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即“P”(Profession Courses);第七、八学期为创业就业课程培养阶段,根据学生创业就业发展需要,设置就业导向课程模块,即“E(Employment Cours-es),三者简称“CPE”模式。其中,创业就业课程培养阶段模块与实践教学最密切联系,又可分为职业群集课程模块、拓展提高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其中,职业群集课程模块系就业导向课程的主干模块,主要以各专业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从业职业资格课程为主体设置相应的课程。
在CPE人才培养模式下,强调以行业的需求导向为主,所以在学科基础课程(C、P模块)的基础上有效体现就业导向课程(E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教学体系支撑着C、P模块,而实验教学体系支撑着E模块,整个模式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因为C和P模块保证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下阶段的就业导向和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E模块根据学生的自我需要和发展目标创造了自主选择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的应变性和适应能力。综述该课程模式,其形成了“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课程体系结构,能更好地将企业需求、就业导向及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完美地融为一体。由此可见,CPE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有助于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育人水平。
二、我国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宗旨与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民办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区别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以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为特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的总体设置、主要课程的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等均要有其自身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院校的国贸专业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其课程设置却只是模仿国内一流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然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微调,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讲,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其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许多高校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因此设置了很多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而专业课所占比率却较低。另外,学生学习负担很重,疲于应付,难有时间和精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方面,许多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践课,甚至取消实践课或任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不能以致用,走向社会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无特色
民办院校往往是从普通本科大学的二级学院独立发展起来的,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受制于母体学校,是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的要求下,参照普通本科大学设置的,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大学区别很小,理论课程有余,而实践课程不足,与民办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一致。其结果是专业无特色,学生无特长。
3、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
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性强的课程过多、过于抽象和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操作,造成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的尴尬。因为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明确地提出,应聘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希望一个新的业务员能够很快进入到工作角色之中。这种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CPE模式下优化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是让其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外贸领域内将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进出口贸易的实践中去,其培养特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上可见,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CPE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来优化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以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在CPE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
1、统筹考虑,合并、整合、调整部分课程
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提高课程的整合化程度。比如,可以取消国际经济学课程,因为该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两门课有大量内容重复;取消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课程,增加报检基础与实务、海关商品学等课程。同时,大胆精减过于陈旧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引入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体现社会现实需要的课程和内容。
2、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目前的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素质教育。然而,这种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来自人才市场的调查显示,具备相关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已经成为学生就业时的硬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尝试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到大学的课程体系中。通过重点开设一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必考而且是专业必需的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还能获得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等资格证书。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应用性强的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应该安排1/3左右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校外企业实习和校内实验模拟两种方式。一是积极建立校外实习点,为国贸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二是通过仿真、互动的国际贸易模拟平台,进行虚拟化、仿真化、模拟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身体会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在当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诸多困难的条件下,模拟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胡俊文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杨新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篇12
1 试题结构和特点
试题题型分为五大块:单词朗读,短文朗读,情景对话,专题演讲,选词造句,满分100分。试题立足平时教学内容,在重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侧重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灵活表达,符合高职教学学生培养的目标与理念,总体难度适中。本次口语考试采取现场录音方式,具体考察点如表1。
2 考情分析
2.1 现就G07国贸5-8班163名学生的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表2
从表2看出,本次考试的总分平均得分在78.86,总的试题难度是0.7886,处于0≤P≤1(P为试题难度值,P值与难度成反比),符合本次考核的主要目的和大纲要求,即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不在于筛选多少比例的学生。再观察其他五项考核题目的平均得分和试题难度,判断各类题目的设计基本符合本次考核的目标,但同时也发现,试题难度基本在一个水平,这从某种意义上看将不利于考生具体水平的分辨,影响对学生更加精细的鉴别。编制一份试卷必须含有各个难度层次的题目,并且它们之间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因此,今后试题不同难度层次的设计将是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
再看本次考试成绩总分描述统计(如表3)。
该表3数据解释如下。
“总分”项的平均分为78.8589;标准误为0.622417;中值(中位数)为80;模式(众数)为83;标准偏差为7.946486;方差为63.14663;峰值(峰度)1.883443;偏斜度(偏度)为-0.99109:区域(全距)为46;最低分为48;最高分为94;分数总和为12854;有效数据为163个。
从“平均数”、“中值”与“模式”这三者的不十分接近、峰值和偏斜度也偏离0这两点可以大致判定这些数据来自一非正态分布总体(或可以说:该总体不呈正态分布)(如表4)。
从本次考试成绩总分的直方图(见图1)可以看出,该成绩总分总体呈负偏态和尖峰态(陡峭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同等难度的项目较多,梯度偏小。呈这种分布的试题几乎不能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分开,分数分布过于集中。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大。因此,呈这种分布的试题虽然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
2.2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如表5)
其中单词朗读所考内容80%来自平时所学词汇,10组单词中每组有1~2两个来自课外或课堂不常用词汇,例如其中一组单词:ability、promise、introduction、especially、adult、dialogue、、apologize、amaze,其中accurate和perception相对来说属于课堂不常用词汇,考生比较容易犯错,一方面说明学生所学词汇基本掌握较好,但课外词汇量仍存在局限,对于发音规则也要进一步牢固掌握。
短文朗读一块主要考核其语音语调和单词的认读能力,发现大部分考生对短文的语音语调把握不够,虽然能基本正确读出单词和句子,但分离相同语意群的状况时有发生,情感上投入明显不够。如下面这篇短文,较多学生会把a fraction of、wasting a little time、the frustration of、in good time等语意群分割开来朗读。一方面,这跟他们没有充足时间准备有关,考试时每个学生都是随机抽题,然后直接开始,基本没有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和教师对该项内容的重视程度相关,平时关注和训练不够。
If you are citing a train,it is always better to be comfortably early than even a fraction of a minted too late.Although being early may mean wasting a little time,this will be less than if you miss the train and have to wait an hour or more for the next one;and you avoid the frustration of arriving at the very momen wh en t he t rai n is d ra wi ng ou t of t he station and being unable to get on it.An ev en hard er sit uati on is to be o n t he platform in good time for a train and stil to see it g o off w it hou t yo u.S uc h an experience befell a certain young girl the first time she was traveling alone.(如表6)
该两项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临场组织、表达能力,也是对其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较好测试方法。话题主要是平时课堂所讨论的内容,如招呼介绍、接待客人、电话预约、旅游观光等等,从上面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总体上对主题把握恰当,基本能进行顺利地交流或话题演讲,但主要失分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中出现多次语法错误、语病,如在谈论关于过去某一次旅游的经历,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混用,部分动词的过去时态错误。(2)部分句意表达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如想表达“这个价格对我来说很合适”,学生们会表达成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3)意思表达不够流畅或自然,等等情况。同时,从上表看出,学生在情景对话上得分相对低于在主题演讲上的得分,因此也可以大致判断,学生组织对话的能力有待思考和分析(如表7)。
最后一题的考核内容基本来自平时所学的词组,如be fond of、have an eye for、hunt for、not to speak of、be familiar with等等,但是这一项却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主要扣分在语法错误,比如用be fond of造句,较多学生在of后面出现动词原形,甚至有个别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I be fond of watch TV.因此,可以基本判断较多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用法并未掌握,在基础语法这一块存在较大问题。
3 结语
由此可见,该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反思和探索,努力做到口语教学应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摸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丽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育,2002(13).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推荐阅读:
国贸实务课程06-17
国贸专业见习报告06-06
国贸专业就业方向08-17
国贸专业认知报告08-22
国贸专业实践总结报告07-03
国贸专业毕业实习日记10-22
国贸专业毕业自荐信07-11
国贸专业的求职信09-15
国贸专业岗位调研报告10-10
国贸专业大学生自我评价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