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实务课程

2024-06-17

国贸实务课程(精选9篇)

国贸实务课程 篇1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在文化领域的深化

“可持续发展”原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提出的理论,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不仅涉及环境领域,还与经济、文化等领域息息相关。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是我国在国际社会彰显大国风度,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表明我国愿为本国乃至全球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可持续发展尽力。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今天所做的经济决策要着力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从长远来看不能以牺牲生物多样性、气候、食品、社区和公民的利益为代价。从2000年开始,全球开始逐渐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联合国全球公约就鼓励把商业运作和策略与人权、劳动力、环境和反腐等十个普遍接受的原则联系起来。最初的动机是认识到商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旨在确保市场、商业、技术和金融的发展有益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已在全球商业界成为主流。具体到文化领域,美国学者Pesonen(2003)认为关注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可以培养未来商界领导,使其具备在混乱的经济乱流中把控局势的技能。因此,对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负有将高等教育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将社会实践经验反馈于教育体系,引导高等教育进一步反思与改革,形成经济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高校国贸实务课程群建设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高校国贸实务课程群建设中,它要求不同的研究和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可持续挑战要求学生学会敏锐的批判思考技能,培养建立在体系基础上的独特视角,并且致力于对必要的价值的讨论。它要求深入思考新的为大众所接受的范式和假设,并要经常改变该思考方式以保持新鲜性。如Stubbs和Schapper(2011)建议社会责任课程的学习要配套相关的内容,并要有合适的学习过程,要有益于批判性分析和评估商业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具体来说,社会责任主题教学的内容应旨在为学生提供根据市场、工作地点、社区和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社会责任的技能。

高校商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个与外向型企业组织密切联系的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包含进出口业务中的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合同履行、进出口报关、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该专业旨在培养外向型和应用型人才,与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国贸实务课程群实际上是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规范与整合,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新归纳整合,而是根据外向型企业对国贸实务人才的需要进行资源优化组合,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过程。在高校国贸实务课程群建设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负有为外向型企业培养中高端人才的任务,同样外向型企业有为高校提供平台,共同培养人才的任务。按高校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专业课程群的技能要求,同时要兼修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商业道德类课程,而外向型企业承担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培养其在商业运营中遵循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任务。

三、高校国贸实务课程群建设现状

“课程群”这个概念在我国是北京理工大学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目前,业界大多数人认可的课程群指的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体系。

目前开设国贸实务课程群的院校主要以一些职业高校为主,少部分一、二本院校也开设了国贸实务课程群。其中,一些高职院校,如上海海洋大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性质决定了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必要性,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要探索既适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又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对软件操作的考核和注重对双语语言的应用,在教学实践环节应注重加强和校外企业的合作。温州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主要以一个中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作为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方式、国际惯例和国际贸易合同。此外,以“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和“国际结算”两门课程作为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细化,将“国际经贸函电”课程作为对国贸实务课程的深化,而在实践环节开设了“进出口业务模拟实验”课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和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将“课程群”的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中。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教师在系列课程教学中要有整体意识,把各门课程看作大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环节。宁波大红鹰学院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按企业岗位设置国贸实务课程群,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紧密联系江苏省外贸行业发展现状,立足外贸行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建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法、外贸英语、拓展课程(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四大课程群,形成了“以国际贸易实务技能培养为主体,以国际经济法基本技能培养和外贸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两翼,向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三个方向拓展”的课程群结构体系。九江学院合理利用课程群促进学科发展,使学生具备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使其成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的良好途径,并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优秀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模拟仿真教学软件运用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开设国贸实务课程群的本科院校主要有: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以“课程群”模式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在全国属首创,根据他们制定的2006级及以后各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教学分为原理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两个层次,8门子课程共计176学时,其中“国际贸易合同”32学时、“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16学时、“国际贸易单证”16学时、“报关与通关”16学时、“国际结算”32学时、“国际贸易实务专题”32学时、“国际贸易交易流程仿真实验”16学时、“国际贸易公司模拟”16学时。该课程群内容完善,重点突出,有效整合了课程间的重复内容,节省了教学资源。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采取实地实习和仿真实验两种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群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与调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山东财经大学建设的国际经贸学院课程群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一专业内课程组合的课程群形成“3+2”课程体系,“3”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经贸函电”三门基础理论课,“2”是“国际商务单证”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两门应用课。该大学从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夯实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革新教学方法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建教学团队、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习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建设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系列课程,包括“国际商务单证实务”、“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报关实务”、“经贸英语函电”及“国际货运代理”等。为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还开设了“国际商务实践模拟”和“外贸综合模拟实习”两门课程。该学院围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商定和履行,即以市场行情调研、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为主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涵盖了9门课程,主讲教师达11人。

四、高校国贸实务课程群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

(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

课程群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中课程的设置可根据进出口业务流程兼顾企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国际贸易课程群中的课程设置根据市场调研、商务谈判、签订合约、履行合同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等环节,分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1(侧重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包括“国际贸易合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三门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2(侧重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包括“外贸函电”和“国际贸易单据和模拟实训”两门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3,包括“商业伦理学”、“国际商法”(侧重企业社会责任教学)和“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国贸操作综合技能。具体构想如下:

(二)通过教学及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可持续一体化学习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中应采用讲授、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行业(专业)技能水平测试,将教学内容融入考试大纲以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开设实训课程,让学生学习单据填制和进行业务流程模拟等;使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使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使学生对业务内容和流程有较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商业道德规范渗透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使其认识到外向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只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横向研究,使高校学生、企业和社会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并通过诸如讲座、专题等让学生参与研究,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事业等,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国贸实务相关课程的热情。

(三)相关企业与高校对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外贸企业有义务为高校培养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国贸实务人才提供支持,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通过使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高校教授为企业提供经营策略和企业社会责任规则指导,为培养企业的管理精英作充分准备。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为企业作咨询、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去企业进行调研等形式,帮企业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校企合作的宝贵经验,使高校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企业可以为学生和教师实践设置相应的岗位,并吸引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共同实现高校国贸专业、外贸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创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J].科教导刊,2015(2).

[2]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张照玉.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10).

[4]阳艳,唐纯翼.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9).

[5]刘颖,张海平,赵建夫.可持续发展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11(5).

[6]Aber J.,Mallory B.,Kelly T.The Sustainability Learning Community:One University’s Journey to the Future[M].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Lebanon,2009.

[7]Bridges C.M.,Wilhelm W.B.Going Beyond Green:the“Why and How”of 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into the Marketing Curriculum[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08,30(1):33-46.

[8]Cavico F.J.,Mujtaba B.G.The State of Business Schools,Business Education,and Business Ethics[J].Journal of Academic and Business Ethnics,2009,2(1):1-18.

国贸实务课程 篇2

I.Term translation(10 points, 0.5 point each)

II.Multiple choices(20 points)

III.Judg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15 points, 1 point each)

IV.Identify marks(10 points, 2 points each)

V.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5 points, 5 points each)

国贸实务课程 篇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活动中越显活跃,高职学院非国贸专业在学科建设中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但体现出高职院校与时俱进、紧贴社会需求的务实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了对非国贸专业的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完整性、融合性,以及拓宽创业就业范围等方面的积极做法。然而,高职非国贸专业应如何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吻合,这些问题是非国贸类专业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有鉴于此,本文将素质教育,就业导向教育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相关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初步探讨。

二、高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国际贸易是一门基于理论,重于实践的课程,当前高职非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传教,轻启发

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注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方式分为两类:理论教学型及操作培训型。采用偏向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对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都非常有限,学生容易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疲劳感,续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操作培训型的教学和理论型教学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要求颇高,对于每个贸易环节应如何做都讲解得很细,然而,由于大部分非国贸专业的高职学生,其外语水平较有限,在纠结于某个词、某个句子要如何表达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重教材,轻延展

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大部分国际贸易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以“课本为本”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此外,在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无纸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3、重操作技能,轻整体素质

操作技能训练并不总是利于学生从业信心及技能的建立。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头疼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少学生连单词拼写都有些困难,若要求学生拟写贸易函电或翻译一段条款则难上加难,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其实,实际中的国际贸易是由多人分工合作共同促成的结果,强外语技能也并非是当今从事国际贸易的必需技能。

4、重本位教学,轻融合资源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陆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的教学手法也随之愈发的精彩了,网络资源的借鉴与应用,辅以精美的PPT,这些都较传统的板书教学更让教学丰富多彩,然而视觉盛宴过后,不少的学生有“距离很近,其实很远”的想法。《国际贸易实务》的大部分案例都是讨论我国XX贸易公司和X国XX公司的贸易纠纷原因,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集中于这些案例背后的知识点,需要的不仅是媒体资源,更需要的是任课老师引领学生从学科需要的角度,对学生熟悉的,却从未认真研究过的事物给予新的认识。

三、高职院校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措施建议

1、理清教育思路,更新教学观念

高职非国贸专业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扩大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丰富职业认知,在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勇于切入新领域的创新及创业精神的培养,基于此种教育思路,高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内容就不应是以全、专、精、熟为主,而是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即可。

2、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与国贸课程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措施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教学,不能缺少行为实践,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尝试仿真教学、游戏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多种行为教学方法。

首先,仿真教学法。仿真教学可以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使学生在虚拟仿真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受到各高职院校重视的现代教学方法。笔者在讲授贸易洽谈这一环节时,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室模拟成某个公司的交易会展位,从样品的摆设、报价员的着装、仪态要求、所需办公设备,如何从买卖双方的简单交谈中判断出交易的可能性,如何在不擅长外语表述的基础上与外商实现高效交流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邀请学生和笔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讲解与演示,有效地消除学生对国际贸易外语技能要求的疑虑,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第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广被采纳。“寓教于乐”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游戏教学法对“教”和“乐”的界定非常严格,要求教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且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关于品名描述的教学中运用了游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时,笔者邀请部分同学就身边的某样物品做出品名描述,先把答案给笔者,然后让这位同学说出他的描述,其他同学抢答出答案。其中有位同学创新地描述:“靓仔一名,喜欢讲冷笑话,喜欢运动。”班上同学立即给出了几十个不同的答案。笔者也就开玩笑的说:“如是相亲暗号,估计会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撬走机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笔者按轻工业产品的品名描述方案将同学的描述对象改进描述成:“男性,约170CM,体格偏瘦,圆寸头,带黑框无镜片眼镜”。结果同学们很快的就找出了描述对象。笔者续而讲授正确的品名描述的标准及方法,并结合案例进一步说明。为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再请某位同学将笔者身上穿的衣服做出描述并写在黑板上,鼓励其他同学修改补充,通过反复的练习,同学们基本能掌握教学内容。最后笔者肯定了全班同学的学习行为,随后又以纺织品贸易最易产生纠纷的几个有趣案例,为后续几章关于合同签订的教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第三,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教学法的利用,不但促进学生“知”和“行”的合并,而且能让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情况做即时自我检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走访部分专业市场,要求学生从3-5间商铺就某种商品进行贸易询价、议价等环节的练习,并根据实训结果按既定的格式做出对外报价单,然后再集体讨论报价结果,让同学分享市场试探经验,并对相同物品不同报价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让同学在贸易沟通、塑造职业形象、传递信心等方面的实务有较深刻的体验。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保留报价资料,作为后续贸易教学环节的一手材料。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上述几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营造出很好的课堂气氛、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建立弹性考试制度,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考试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改革后教学成绩的评定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对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和管理,强化平时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淡化期终考试,此外,要想真正达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如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实践操作能力考试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是实践性很强的兼具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需求。高职非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必须贯彻“综合能力培养”的中心,立足市场、结合学科特点,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弹性考试制度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使高职非国贸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更能融合本专业及市场需求,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实际需求的跨专业人才。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非国贸专业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指出若要增大非国贸专业学生从事国贸行业的创业、就业可能性, 就必须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审视, 进而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婷.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7) :84-88.

[2]秦磊.探析《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改革[J].管理观察, 2011 (12) .

[3]丁明华, 赵宗凤, 秦朋.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01) .

国贸实务试题有答案 篇4

2005—2006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取决于征税国和出口国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以及出口国是否对进口国征收进口税进行报复,一般情况下()

A.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 B.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大 C.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 D.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小 2.CPT和CFR相同的是()

A.属装运合同 B.交货地点 C.费用划分界限 D.提交的单据 3.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表现在() A.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 B.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 C.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D.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4.对生丝、棉花和羊毛等商品的计重方法可采用() A.公量 B.毛量

C.理论重量 D.法定重量 5.滞期费是()

A.买方向卖方收取的因卖方延期交货而造成损失的补偿费 B.卖方向买方收取的因买方延期交货而造成损失的补偿费

C.租船人未按约定日期完成装卸定额,延误了船期而付给船方的罚款 D.船方装卸太慢而向货方支付的赔偿费

6.一般说来,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这时候关境小于国境。有些国家之间缔结关税同盟,因而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即成为统一的关境,这时候关境()国境。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其他 7.海运提单和航空运单()

A.均为物权凭证 B.均为承运人出具的承运货物的收据 C.均可背书转让 D.均为提货凭证

8.无论是采用托收方式还是信用证方式,除个别来证另有规定外,汇票的受款人均应填写() A.开证行与通知行 B.开证行与保兑行 C.托收行或议付行 D.通知行与议付行 9.仓至仓条款是()

A.承运人运输责任起讫条款 B.出口人交货责任起讫条款 C.保险人保险责任起讫条款 D.战争险责任期限起讫条款

10.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与劳动强度()A.呈反比 B.相同 C.呈正比 D.不相关

11.一般地,大多数国家的关税结构是: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税率(),对原料的进口税率一般,甚至免税。 A.最高 B.较高 C.较低 D.次之 12.信用证体现了()

A.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 B.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C.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D.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和受益人三者间的契约关系 13.通过协议,获得某地区商品专营权的是() A.代理商 B.包销商 C.寄售商 D.拍卖商

14.在谈判中自信、保守、刻板严谨,办事富有计划性,工作注重效率,追求完美,这种人属() A.美国人 B.德国人

C.韩国人 D.阿拉伯人

15.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 A.世界贸易 B.服务贸易 C.货物贸易 D.对外贸易

16.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时,汇票的付款人应按信用证的规定填写,如来证没有具体规定付款人名称,则理解为()是开证行。

A.收款人 B.付款人 C.受益人 D.付款行

17.在出口业务中,采用托收的支付方式时,汇票的付款人应填写() A.本国出口人 B.外国出口人 C.本国进口人 D.国外进口人

18.新贸易保护主义是70年代中后期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保护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凯恩斯 B.李斯特 C.高德莱 D.普雷维什

19.世界贸易组织对有关条款的修订,须经()多数票通过。 A.2/3 B.3/5 C.3/4 D.1/2 20.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与国际贸易》 D.《投入——产出经济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关税同盟理论中关于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这两个概念是()提出的。A.范纳 B.西托夫斯基 C.小岛清 D.德纽 E.李普西

2.《2000年通则》与《1990年通则》相比,作出实质性改变的贸易术语有()A.FAS B.CFR C.DEQ D.DAF E.DDP

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保护本国市场 B.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 C.优化产业结构 D.积累发展资金 E.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 4.下列哪几种票据必定是即期的()

A.商业汇票 B.商业本票 C.银行汇票 D.银行本票 E.支票

5.汇票付款期限的规定方法有()

A.见票即付 B.见票后若干天付款 C.出票后若干天付款 D.提单签发日后若干天付款 E.指定日期付款

6.1986年9月15日至20日缔约方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乌拉圭回合部长宣言》。宣言中,力求达到以下目的()

A.制止和扭转保护主义 B.消除贸易扭曲现象 C.维护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D.促进关贸总协定的目标 E.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具有生命力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7.英国伦敦保险协会所制定的《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规定可单独投保的有()A.ICC(A)B.ICC(B)C.ICC(C) D.战争险和罢工险 E.恶意损害险

8.为防止运输途中货物被窃,应该投保()

A.平安险 B.水渍险 C.一切险 D.平安险加保偷窃险 E.一切险加保偷窃险

9.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的临时性措施。其目的主要有() A.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B.维持进出口平衡

C.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D.对国外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 E.作为一种特别关税

10.交易成立须经()等基本环节,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 A.邀请发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E.签订合同

三、计算题(共4分)我某公司装运50箱农业机械到汉堡港,每箱毛重120公斤,体积为120×45×32厘米,该货运费计算标准为W/M,10级,基本费率为230美元,另加燃油附加费25%,港口拥挤费15%,应付运费多少?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简评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2.简述FOB、CFR、CIF和FCA、CPT、CIP的主要区别。3.简述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4.简述寄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5.简述从价税的优点与缺点。

6.结合我国的实际论述仲裁的优越性及确定仲裁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7.以进口配额为例说明非关税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第1题5分,第2题6分,共11分)1.A向B发盘,发盘中说:“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B收到发盘后,立即电复说:“我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但A未作任何答复。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2.有一份CIF合同,出售小公牛,按CIF莫桑比克港口条件成交。合同规定:“半数价金有装船时支付,以换取装运单据;其余半数价金在到货时付清。”后来货物因风险而损失,未能到达目的港。买方则以此为理由而拒绝支付余数货款,双方发生激烈争论。试问在上述情况下,买方有无拒付余数货款的权利?为什么?

《国际贸易实务》答案(样例)

2005—2006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 2.A 3.D 4.A 5.C 6.C 7.B 8.C 9.C 10.C 11.D 12.B 13.B 14.B 15.A 16.B 17.D 18.C 19.A 2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E 2.AC 3.ABCDE 4.DE 5.ABCDE 6.ABCDE 7.ABCD 8.CD 9.ABCDE 10.BD

三、计算题(共4分)解:根据求积载系数得出运费按M计算

运费=Fb(基本运费率)×[1+∑S(附加费之积)]×Q(总货运量)

=230×(1+25%+15%)×0.173×50=2785.3(美元)

答:应付运费2785.3美元

四、简答题(前5题每小题5分,后两题每小题10分,共45分)1.答:(1)它突破了以往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办法,强调应用与发展理论紧密联系的跨学科的研究办法;

(2)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不限于市场的统一;主张经济的相互依存发展必须以生产领域为基础。

(3)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把一体化看作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4)在制定经济一体化政策时,要进行综合考虑,密切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反对外面强加的一体化。

2.答:(1)运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前者仅用于水上运输,后者可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2)交货地点不同;前者在装运港,后者可在装运港或内陆出口地点。

(3)风险划分界限不同;前者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后者以货交承运、监管为界。

(4)提供的运输单据不同;前者提供提单,后者提供证明货物已交承运人的通常单据。(5)卖方投保的险别不同;前者只投保水上运输险峰,后者可投保各种运输险。

3.答:(1)超保护贸易政策不仅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2)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4)不是保护一般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而是保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5)保护政策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人措施。

4.答:(1)寄售是指委托人(货主)先将货物运往寄售地,委托国外一个代销人(受托人),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由代销人代替货主进行销售,在货物出售后,由代销人向货主结算贷款的一种贸易做法。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寄售方式,与通常的卖断方式比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2)寄售人先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市场(寄售地),然后经代销人在寄售地向当地买主销售。(3)寄售人与代销人之间是委托代售关系,而非买卖关系。

(4)寄售货物在售出之前,包括运输途中和到达寄售地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均由寄售人承担。

(5)寄售货物装运出口后,在到达寄售地前也可采用出售货物的办法。 5.答:一般说来,从价税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对于同种商品,可以不必因其品质的不同,再详加分类。(2)税率明确,便于比较各国税率。

(3)税收负担较为公平,因从价税额随商品价格与品质的高低而增减,较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4)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起到保护关税的作用。主要缺点:

(5)但在征收从价税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是确定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6答:(1)仲裁也称为公断是买卖双方按照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签定的协议,自愿把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给仲裁机构仲裁。(2分)

(2)仲裁不同于协商和调解,也不同于诉讼。仲裁既有自愿性的一面,又有强制性的一面。(3)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仲裁比诉讼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仲裁员不是由国家任命的,而是由双方当事人指定。

(4)仲裁员一般是贸易界知名的人士或有关专家,比较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处理问题迅速及时。费用也低。

确定合同仲裁条款时应注意的问题:

(5)首先应该在合同中明确仲裁的地点,应力争在我国境内仲裁。

(6)在我国一般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负责对外贸易仲裁。(7)根据我国先现行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

(8)必须根据我国的仲裁规则同时兼顾国际惯例及国际法律,公平合理地作出裁决。(9)买卖双方应该在合同仲裁条款中明确仲裁费用由谁承担。7.答:(1)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之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目的。(4)非关税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5)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但其中最常见的是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凡是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或罚后再进口。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7)针对进口数量配额的特点,出口国家可以通过限制出口数量,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的价值,最终出口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使出口总值不变甚至提高。(8)除此之外,对于国别配额还可以通过第三个国家进行转口贸易来突破配额的限制。

六、案例分析(第1题5分,第2题6分,共11分)1.答:A与B之间的合同并未成立。因为

(1)合同成立必须是一方发盘另一方作出有效接受。

(2)而B的接受并非有效接受,因A在原发盘中规定的装运日期是:“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而B在接受中把它变为“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对装船日期的变更视为实质性变更。实质性变更是对发盘的拒绝构成还盘。

(3)即使A不作任何答复,合同也是不成立的。2.答:买方无权拒付余数货款。因为:

(1)CIF条件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失由买方负责。

国贸实务课程 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学生主体地位

伴随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和业务越来越频繁,企业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高素质的外经贸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语言,是企业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不可缺少的交流语言,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采用阅读式,枯燥又没有实际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长达16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课程与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长时期的教学探索,总结和实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必须切实突显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

培养任何专业人才,都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使他们具备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和实务上驰骋的扎实的基础和技能(本领)。这一点,并不有悖于“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更是强化主干专业课程、适应就业形势所必需!

1. 以“外销员考试”为目标,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主线,掌握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的基本内容和技能。

外经贸部1991年底制定和公布了《全国经贸行业外销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外销岗位规范》,1991年7月1日起全国经贸行业外销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外贸工作,因此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这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到的商业信函、通用短语、专业词汇的用法、句子的准确性以及实务方面的一些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准确使用单词和句子,掌握信函格式,会写电报电传,填制合同及根据合同内容修改信用证。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际业务,我还从外贸公司搜集了大量的实际业务单据,如信用证、汇票、提单等供学生参考。实践证明,学生在处理外贸信函、外贸单据方面掌握了实际技能,同时英语水平和使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 国际贸易实务的听说训练。

从事外贸工作需要良好的听说技能,比如,在外贸谈判中需要双方的沟通和了解才能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还包括一些商业对话或短文的听力练习,一方面增进学生对刚刚学过的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业务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听力水平。

3. 经济英语的口语训练。

教学中,采用“TSE”考试(TEST OF SPOKEN ENGLISH,美国口语考试)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即给出相关的经济方面的话题,学生来讨论并写作。比如BEC(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中的报告、BEC口语考试中的内容、ECONOMIST杂志中的BUSINESS NEWS以及对一些经济现象的分析等,使学生既能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又提高了口语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写作的水平。

4. 其他专业知识的阅读与听力。

除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还有其他诸多的经济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比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市场营销等等。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选择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常用短语、词汇以及一些常用国际金融机构的名称等,提高学生对报刊经济文章的理解和阅读速度,也可以掌握在经济类文章中的一些常用句法,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和词汇量,从而从网络或原版杂志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也选择了一些听力的材料来加深学生对其他经济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其他应用文的写作。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课堂中还选择介绍一些其他相关的应用文的写法。比如商业报告、简历的写作、邀请函及贺卡等的写作。

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

教学活动必需突显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摒弃传统的、呆板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课堂中,尽可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多参与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适当形式,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课程特点,多年来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室,各种载体的教学内容都很方便地出现在课堂中,比如CD-ROM、国外的教学录像带、录音带、实物投影等等。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又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效果很好。

1. 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优势,把部分课堂的内容转移到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实战能力。

2. 课堂提问,加强口语练习。

为了更好督促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课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听写短语,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力争每堂课上,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以此增加自信。

3. 课后作业并总结。

按照学校规定,学生的作业可以每次批改一部分,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程的特殊性,我一直坚持学生的作业全部批改,并拿出典型的作业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将听力练习的题目作为写作练习,并作为非必须作业全部给学生批改,极大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反馈和一些体会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也一直在与学生交流获得反馈。从学生的评价中反映,95%的学生对于课堂的内容和方法反映非常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课程也得到了学校督导组老师的高度肯定,因此,该课程荣获第五届北京科技大学免检课堂称号,同时该课程也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五批校级优秀课程立项建设”资助项目。但是,在调查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同学反映阅读量比较大而且偏难;听力材料非常丰富,但是有时候对背景的理解不够等等,因此不能完全理解听力的内容等。我个人认为,适宜的课程阅读量、听力和难度是学习成效从量变到质变不可或缺的因素,处于高年级的同学只有在平时做大量的积累,才有可能有本质的飞跃。当然,在选择材料时会注意对难度的把握。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把教学材料与现实相结合,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经贸环境,对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主编的教材《国际商务英语》已经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我一直不断探索教学中的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力争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好的实际效果。我认为,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深刻地理解了所授内容及其相关知识,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把握所授知识的精髓。

四、几点建议

1. 在专业课学时不断缩减,而就业的竞争形势又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专业课,特别是主干专业课程,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切实培育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本领)。

2. 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突显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能力培养。教师要想方设法在研究型教学上下工夫。

3. 专业课更加需要重视和落实教学的实践环节,光讲不练是学不到真知的。

参考文献

[1]崔世文.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2) .

[2]何维湘, 芦有珍.刘凌.关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2, (6) .

[3]江晓悦.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Business English[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5) .

[4]金黎明.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初步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6) .

[5]咸修斌, 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 2005, (2) .

[6]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大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7]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25-28.

[8]李岚.案例教学法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

国贸实务课程 篇6

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均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原则性的规定。加入WTO以来,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而言, 传统的外贸专业课程体系与我国现实外贸形势发展不相匹配, 外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真正反映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程重点不突出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突出课程重点, 就是要根据目标岗位对国贸类人才的需求, 开设用得上、学得精的专业课程。笔者认为, 重点不突出就是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占总课程中的比例过低, 一些与职业核心能力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开设过多, 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据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时数占了30%左右, 与外贸工作毫不相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课程占到了40%以上。以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该学院国贸专业三年总课时为2200学时, 英语课总课时 (包括大学英语精读216学时, 商务英语72学时, 外贸函电32学时, 英语泛读72学时, 英语口语72学时, 听力108学时) 共572学时, 占总课时数的26%。就课时数而言, 高职国贸专业的该门课程已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 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 高职国贸专业毕业学生的商务信函写作和英语会话能力明显不足。

重知识体系建构, 轻职业技能培养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实务性, 因此, 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 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第一性的, 其中的理论课程设置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在课程形式上, 目前,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上, 仍然以理论知识构建为主, 人为的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不少教师认为, 技术是理论的应用, 基础扎实了, 才能学好技术。因此, 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被过分强调了。连一些专业技能课, 如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运输与保险也以描述性知识介绍为主, 仅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安排一些实践和实训的内容。另外, 一些宏观性很强的理论课, 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被广泛开设, 出现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上岗用不上”的尴尬局面, 这种重理论、轻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 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工作, 还需要外贸企业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再培训。

内容陈旧, 与时代不符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代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与变化, 尤其是海关、税收、商检、外汇政策等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 需要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时更新并与之同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 适应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教材较少, 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存在着大学本科教材的烙印, 如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实务谈判等教材, 这些教材不仅理论性很强, 还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图书市场的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 约80%的国际贸易实务或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本还是沿用《UCP500》作为施教内容, 而涉及进出口报关课程中的“报关人”、“滞纳金和滞报金最低起征额”等知识点, 还是2006年以前的内容, 明显滞后。因此, 高职国贸专业教材内容过时, 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缺乏职业针对性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外贸企业愈来愈重视岗位设置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以岗位需求来招收和录用新的从业人员。从外贸业务流程而言, 外贸企业的从业岗位设置主要有: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国际货运代理等。依据外贸企业的特性, 一般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某一岗位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求兼顾上下岗位和岗位发展的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外贸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外贸岗位衔接不够紧密。从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来看, 全面开设国际结算、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或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高职院校较少, 而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课程, 不仅是区别本科教育的标志, 也是学生顺利就业所必备。

内容重复, 开课顺序不合理精简课程门类, 避免交叉重复, 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高职国际贸易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但它从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学科门类。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 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都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区域地理、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 内容重复, 已经成为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 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部分内容重复, 国际货运与保险与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内容重复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有些学院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 如, 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 而且这门课有排在一年级的, 还有排在二年级的, 更有在一年级就开设国贸实务谈判课的。以上课程安排现象不仅让人匪夷所思, 而且也很难想象其中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基于岗位需求, 优化课程体系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 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各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 即满足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单证制作、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等不同岗位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经过对外贸行业岗位的调查, 笔者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 (见下表)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 要重点突出外贸业务中最核心的业务接洽、外语表达、单证制作、商检报关、函电、运输保险等能力的培养。此外, 课程设置除了体现高职国贸的职业特性外, 还要体现国贸的涉外性, 除了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法律课程外, 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国际商法类的课程。同时,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沙龙等灵活教学手段, 切实保障教学效果, 使得高职国贸学生成为通晓外贸岗位实务操作、能运用国际惯例规避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另外,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 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按照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顺序, 降低学生掌握国贸专业知识的难度, 提高学习兴趣。

注:该课程配置省略了语言类、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职业技能以外贸类专业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设计实践教学计划, 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 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在课时安排上, 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 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 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或实训项目) 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外语的应用技能、商务接洽技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外贸应用写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市场开拓、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应用、商检报关、跟单等;综合能力包括外贸市场分析、外贸公司管理、外贸产品销售、外贸团队管理等。在训练方法上, 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如外贸产品演示、外贸公司顶岗实习、模拟公司实训、单证制作训练、外贸心理素质训练、国际商务礼仪训练、外贸商务情报搜索训练等等, 使外贸岗位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要求有机结合。在实训项目的教学中,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 实行现场的模拟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的教学中, 采用案例教学, 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关、银行、政府、货运代理商、承运人、出口商、进口商、消费者角色, 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又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国际货物运输的流程和各环节操作要点。

精简课程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内容, 就是要全面清理目前课程中重复交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避免重复学习浪费, 减轻学生负担。要从岗位对知识和技能需求的质和量出发, 按照岗位需求, 确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量和学生掌握的程度。笔者所在的学院就曾经邀请了浙江多家省级外贸公司一线经理和资深专家,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 最后确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非常精简,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因此, 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变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逐步形成自成一体的、具有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这种教材至少具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特点。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合理选择确定知识模块及知识点, 不必照顾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摒弃冗长、枯燥的知识陈述, 使基础理论的表述简洁明了。同时, 充实大量的图、表、例, 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增加思考、训练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前瞻性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 职业生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整合职业生涯教育,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每门课程对自己以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 纳入职业生涯教育是必须的。我们聘请了外贸企业的优秀从业者或毕业生, 从入学伊始对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际贸易的“昨天、今天及明天”, 同时, 围绕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 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是做什么, 如何做, 需要哪些知识, 业内有哪些职业资格考试, 如何获得这些职业资格证书, 从而引出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一开始就学有方向、就业有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桂霞, 钟建珍.对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6) .

[2]马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6, (36) .

[3]彭移风.高职经贸类专业通用素质实训平台建设和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8) .

[4]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业论坛, 2005, (5) .

国贸实务课程 篇7

工学结合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然选择

(一) 国际贸易急需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国际贸易业务过程复杂, 优秀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操作能力。高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是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 国际贸易专业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国际贸易由于涉及不同的政治、语言、法律、运输、保险、汇率等一系列的问题, 与国内贸易比起来操作更加复杂, 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因此,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处理国际贸易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 学院通常比较重视工科专业的实践, 而国际贸易学科理论性比较强, 实践环节投入相对较少, 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因而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

(三) 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招聘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经历, 工学结合方式恰好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一定实践技能, 这对高职学生就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外经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选择合理的工学结合模式, 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成为未来教学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分析

(一) 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低

由于工学结合不同于毕业就业, 相对时间比较短, 学生工学交替结束后, 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这样对于企业来讲, 会造成岗位空缺。为了避免关键岗位的断岗, 企业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往往不是真正对口的专业岗位, 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对于一些重要的岗位, 企业也不会安排经验很少的学生来做, 这样使得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减少。在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上, 学生很难得到专业性的实践, 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二) 学生与岗位数量比例失衡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企业, 与这些企业有或紧密或松散的合作方式。即使是紧密型的合作企业, 通常也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 难以吸纳所有实习学生。岗位数量与学生的比例失衡, 造成学生实习过程慵散的局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人多岗少, 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企业岗位的供给与学生岗位的需求已成为一对突出的矛盾。为了拓展越来越多的紧密合作型的实习合作单位, 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供应合适的实习岗位, 解决学生与岗位数量比例失衡的问题。

(三) 企业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合作的基础是合作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利益双赢。工学结合的前提是作为合作双方的两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彼此需要的资源。学生带给企业的收益与企业付给学生的人力成本之比是企业合作动力的基础。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中,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公益性单位,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学校愿意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 并且热情很高。相比之下, 由于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企业得到的利益不多, 造成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为解决双方合作积极性不一致的矛盾, 必须要做到校企双赢。

(四) 工学结合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工学结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学的理论型教师, 这些教师实践工作经验少, 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工学结合, 无法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 无法对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高职国贸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

(一)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习环节的进度,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 必须解决理论教学与工学交替实习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学生在学校里首先进行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 并且参加相应的专业模拟实训, 对外贸业务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虽然只是停留在理论环节, 但也可以为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企业需要这些有一定理论经验的实习生为本企业做简单基础的工作, 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从而可以胜任更加艰巨的工作。

另外, 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班进行工学结合, 这样既可以实施以老带新的方案, 又可以保证岗位的持续性。针对岗位数量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经验比较少, 在工学结合实习阶段, 尚不能胜任比较关键的岗位, 因此, 根据岗位的关键程度安排工学结合的学生数量, 从而可以解决岗位与学生比例失调的问题。

(二) 学校与学生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观念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尽可能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 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少, 因此最重要的是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讲, 学生虽然经验不多, 但是就其创造的价值来讲, 所得的报酬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负面收益, 学生的劳动整体来讲大于所得, 所以企业也是受益方。对于学校而言,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最大的目标, 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 学校为企业和学生的合作起到桥梁与推动的作用。当学生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学校有义务进行协调和解决, 维护合作各方利益。学校的学生就业前景好, 学校就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 明确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 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 在制定高职国贸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时, 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要求,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为学生扩充理论知识, 增强实践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国际贸易专业的目标岗位主要有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以培养上述各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 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制定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前景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高职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岗位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要求具备一定得管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根据社会对国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市场分析。用人单位在聘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以后, 会进行岗位锻炼和培养, 针对所用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不足之处, 必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国贸专业的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建设团队要紧密联系用人单位, 掌握国贸职业岗位的要求与实际教学的差距, 不断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与教材, 逐渐缩小与企业实际要求的差距,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国贸专业人才。

(四) 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入世”以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 因此在专业设置过程中, 学校要充分考虑专业细分的问题。在专业设置上要具备市场意识, 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 使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以及针对性。通过专业建设, 学校可以更加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为社会提供更合适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拓展技能训练的条件, 为学生毕业就业打好坚实基础。国际贸易专业可以联合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开展相关的交叉教学, 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做到一专多能, 那么, 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使相同的教学内容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会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要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 符合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岗位要求。采用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增强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 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调整教学内容, 并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整体水平。

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不同教学内容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人才的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找出岗位的共性与区别, 并且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的不同职业特点, 综合考虑不同业务的共性, 合理设置基础科目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阶段开设共同的课程, 如计算机、英语、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从二年级开始, 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 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外贸岗位的实际需要, 配合不同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参与工学结合, 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参加校内的专业课程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应进一步提炼实训内容, 提炼实训项目, 探索实训方法、手段,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开展深层次的校、政、企合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可以设置国贸流程综合实训以及单证实务实训和报关实务实训, 借助相关的仿真实训软件, 使学生模拟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 分别赋予学生不同的岗位角色, 使学生能够体验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业务内容。通过实训, 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以便于不断完善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了前期的校内实训作为基础, 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可以真切地体验每个岗位的业务内容, 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并发现理论教学和实际业务的不同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轮岗实习, 学生对每个岗位有了直观的认识, 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为日后的就业提供参考和支持。

为了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企业要经常沟通, 针对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交换意见。学院要积极拓展新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工学结合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创造一切机会为学生提供含金量更高的岗位进行实习, 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

(六) 加强指导教师实践锻炼

指导教师在实践环节中起到关键指引的作用, 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应用的导师。为了解决某些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合作, 为一线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 让这些教师通过在企业里实际参与业务, 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理解, 反馈相关的信息到教学环节中, 并且可以增强后续教学的效果。同时, 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工学结合可以同时进行, 这样让学生和教师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从而得到更多的企业学习的经验, 为日后教和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是外贸公司主要的人才组成, 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在学校的教学培养过程中, 要明确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并且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不断提高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为社会不断输出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8) .

[2]杨靖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

国贸实务课程 篇8

关键词:贸易专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一、引言

根据2010年教育部公报,全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共有653所(其中陕西28所)。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满足了当今中国对会经贸知识又精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让其在商务交流活动中游刃有余。因此,探索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下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外语教学主要有公共英语、商务英语两种方式,二者教学目标有所区别。公共英语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而商务英语是用来表达商务活动内容的,具有特定的应用环境与语言表达形式,是公共英语的进行进一步延伸。商务英语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对外经贸知识与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再经过大量的专业英语术语的增加和其在特定环境运用,从而是学生适应当今经济形势下市场的需求。

三、优选教材

(一)阅读课程。

阅读是学生增加词汇量、补充专业知识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已发行的教材具有有限的时效性,所以教师要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在"The Economist"、"China Daily"上发表的一些最新文章,把它们作为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动态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使自己在以后的商务实践中能够准确的做出表达。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些能帮助其专业英语提高的文章、书籍,以便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写作课程。

写作的意义在于能清楚有效地表达出自己想说什么。要想学好写作课程,首先,要选择一本成熟的、完善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教材内要包括基本常见的商务公文写作,包括信函、摘要、报告等等。《实用商务英语写作》教材中每种公文的写作都要有详细的讲解和范例点评,切实有用。然后再增加一些专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商务公文写作水平。

(三)听说课程。

结合本身工作实际,我个人觉得新剑桥商务英语(中级)教材编写的十分科学,里面包括商务电话、会面、会议接待等常用的情景对话,实用性很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说能力,对学生的在商务工作中有非常实际性的帮助。

四、教学方法

(一)阅读能力。

公共英语的语法教学法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要摆脱过去公共英语的语言教学法。课堂上,要采取泛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粗读全文,并结合阅读材料的经济背景资料,结合文章的前后语句、词语,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国贸专业商务英语在授课时,也采用“阅读—翻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英汉即时互译,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译水平。事实证明,单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营造更多的阅读环境。

(二)写作能力。

经贸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写作要求简单、准确和明了,目的是培养学生用书面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与传统英文写作有很大的不同。商务英语写作涉及经济与贸易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即安排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写作练习,完成后,由其他学生针对其作品的写作格式、语法句式的使用等方面找出错误,并提出更正建议。或者统一布置写作任务,待作品完成后,有学生相互交换批改作品,最后再交给老师进行审核。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可以对学生产生启发,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就作品中的错误对照自身,加深错误印象,防止发生共犯,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听说能力。

听就是理解别人话语中表达的意思,说就是把自己的想要表达的意思用简洁明了的话语讲出来给别人听。听说能力在经贸专业商务英语中至关重要。在听说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开口去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模拟情境教学,例如商务电话、应聘面试、商务会议等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说英语,增强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确立一个某专业领域的商务报告,每节课前3—5分钟,上台演讲,台下学生做评委。演讲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相互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旁观者,不要打断学生的演讲或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整体讨论结束后,再把学生演讲中、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言,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这样的听说教学方法,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五、结语

此篇文章是本人利用近几年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的构建提出一个基本的思路,是本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但其中需要我们去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这些后续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我们的授课教师,他们需要更进一步去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素质,付出更过的努力与汗水,才能促进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向前不断发展,最终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既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化素养,又精通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国贸实务课程 篇9

一、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较严重

统计学作为国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同时它又是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思想、方法、原理与数理统计基本相同,相关与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的部分内容相同,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类似于市场调查与预测的部分内容。有些学校国贸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偏重于统计方法和原理,比较忽视统计学的应用教学,一些教学内容基本上类同于数理统计的教学,体现不出统计学自身的特点,导致国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统计学课程枯燥难懂,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得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该课程的考核要求。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例针对性不强

我国早期统计学教学遵循原苏联的教学模式,虽编著了各专业统计学,如管理统计、经济统计、财务统计、旅游统计等,这些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介绍大量的专业概念,没有对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自然难以使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近的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但又与专业的结合不够,导致学生运用统计知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不强。国贸专业所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材是一样的,教材中的实例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例针对性不强,学生无法掌握统计方法和原理在本专业上的应用范围,不能有效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统计学课程缺乏与国贸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我国统计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教学方面至今还比较薄弱,国贸专业的统计教学亦是如此。首先,教学计划上实践环节所占用的时间普遍较少,或者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实践环节;然后,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方法和原理的讲授,不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由于缺乏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不善于活学活用,导致国贸专业的学生无法有效掌握统计在本专业上的应用。

(四)缺乏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内容

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常用Excel来演示统计数据的处理过程,但由于课时较少,所学的内容有限,而且学生上课时只能观看老师演示,没有时间上机操作,所以无法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

二、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想

(一)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模块设计和分块教学

1. 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模块设计

模块设计是指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相对独立而密切联系的多个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由统计学教师协同国贸专业课任课教师合作完成。可将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两大模块,一是统计学基础知识、方法和原理,这一模块的内容主要介绍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等统计学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对该模块内容具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第二部分是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三部是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二是统计学基础知识、方法和原理在国贸专业中的应用。

2. 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块教学

因为第一个模块中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内容在数理统计中已经介绍过,故对这些内容可以用少量时间做简单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而对于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这部分内容,虽然数理统计中有相关介绍,但由于课时所限,数理统计一般不上,故应详细讲解。但由于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与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的内容相似,故只对满足经典假定的模型进行讲解,而对不满足经典假定的模型则留给计量经济学来介绍,尽量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由于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内容较多较繁杂,故需结合其他专业课来讲解。对于第二个模块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在前面的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少的,故需加强教学,通过大量案例来讲解已学过的统计方法和原理在国贸专业上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和原理在本专业上的应用。

(二)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内容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大较多,且涉及的计算很复杂,所以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统计软件来得出计算结果,进而利用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在统计学教学中,可以选用的统计软件有很多,如Excel、Spss、SAS等软件。其中,普及率高的Excel是最简单易学的。而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实现对现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同时,它们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和作图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生动、直观地展示抽象的统计公式、统计原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虽然,Excel简单易学,但统计功能不够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一门专业的统计软件,如Spss等,而要熟练掌握专业统计软件的应用,除了上课看老师的演示外,还要学生自己上机操作,故需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内容。

(三)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

统计学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必须加强案例教学。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统计学教学案例,运用所学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计算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案例教学是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结合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感到形象、生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由于案例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统计学作为国贸专业的基础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应用于国贸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改革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合理化。

摘要:统计学是国贸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当前,在国贸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统计学与国贸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严重重复;所列实例针对性不强,缺乏与国贸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了有效地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应用于国贸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改革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模块设计和分块教学,使之更加合理化,做到学用紧密结合。

关键词:国贸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与设想

参考文献

[1]王德劲.非统计专业本科《统计学》课程“分块”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设想[J].统计与咨询,2008(5)

[2]张晓庆,赵鹏,黄剑桥.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4)

[3]王坚.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12)

上一篇:系部学生管理下一篇: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