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实务课程(共12篇)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1
引言
市场营销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 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分析和营销能力、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自主创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营销策划实务课程是市场营销类专业的主干课, 是培养学生市场分析与营销能力的核心课程, 对培养市场营销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 培养学生进行市场机会分析和营销方案策划的专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
一、课程设计思路
1. 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确立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满足企业所需要的市场营销策划人才, 课程组多次升入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研、走访行业专家, 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探讨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确立本课程培养学生进行市场机会分析和营销方案策划的专业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以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
2. 课程将国家营销师职业标准、行业企业岗位工作规范
内化于教学内容中, 以企业真实任务为驱动, 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需求直接对接。课程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构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要求接轨, 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体现了课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 但结构又相对固定。
3.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通过对《市场营销基础》与《市场营销策划》两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可以看出, 市场营销基础与市场营销策划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多的重合性, 因此可以将两门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市场营销的理论与市场营销策划的实践相结合, 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4. 基于工作过程设置学习任务, 按照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
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策划项目由市场机会分析、营销战略策划、营销组合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四个步骤的来完成, 基于这种工作过程, 课程相应设置四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子项目, 四个学习任务又可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大项目。每一个市场营销策划项目均按照承接任务、任务分析、方案策划、方案汇报、方案调整的流程进行, 整个学习过程通过一个完整的营销策划项目的驱动, 把课程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操训练。教学内容与项目内容一致, 教学完成的同时, 营销策划方案制作完毕。本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 纵横结合组织课程内容;按照策划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同时利用策划知识相互渗透及其操作技能的正向迁移作用, 形成横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关系,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5. 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课程共建
课程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课程考核五方面实现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课程共建。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按照企业策划岗位工作要求确定四个学习任务, 按照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实训流程, 共同编写了实训指导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大量采用企业案例;学生项目实操前中后都可以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双向互动;学生项目策划的主要成绩部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评价。
6.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
选择课程内容的项目时,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 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实习或兼职单位的产品;一部分学生选择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产品;一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项目, 如网店项目;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产品项目。
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课程设四个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任务设若干个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单元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的引领, 实现知识传授的循序渐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2. 项目教学模式
教师将一个包含一系列相关任务企业策划项目交给学生, 并指导学生按照策划工作的完整程序, 完成建立项目小组、市场调查与详细资料收集分析、撰写方案策划、成果展示以及评估总结的过程。
3.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课程根据策划工作的特点, 充分利用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和校外实训基地资源, 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 通过承接企业策划项目单, 教师将一个包含一系列相关任务企业策划项目再交给学生, 并指导学生完成策划任务。工学结合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 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提高了学生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营销策划实务课程每个单元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前后, 精选实际市场营销策划案例, 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 并找出解决办法。一般以经典案例导入课程,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本土化案例结束知识, 强化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辩论和思辨思维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能力, 使学生对营销策划问题有一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通过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 小组合作开展实际策划体验,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力, 增强策划技术应用能力。
2. 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小组项目策划中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策划总监、策划人员等角色, 并进行角色轮换, 根据角色处理工作中相应的工作, 体验各类人物的心理, 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角色中受到启发, 从而改进自己行为、获取知识技能。
3. 直观教学法
通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开理论教学, 将复杂的营销策划实务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示出来, 特别是将往届同学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 有效地将难以理解的概念或任务简单化、形象化, 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学习成果评价
营销策划实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 注重各任务环节的评价。学生通过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表进行自我评价, 并引入学生互评机制, 提高团队合作氛围。学生策划营销方案过程中与完成后, 由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评价指导。评价指标包括:
1. 职业素养, 根据学生守时、守信、守规、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等表现, 由教师评定。课程总成绩中倒扣分0-10分。
2. 小组评定30分, 小组内成员根据成员团队协作表现、成员参与课堂交流讨论表现进行互评, 占30%。
各小组组长根据各小组策划书质量、PPT制作质量、陈述质量进行互评, 占70%。
3. 营销策划书质量70分, 由教师评定。
主要评分标准包括资料翔实, 分析深刻, 逻辑性强;营销目标市场与定位合理;营销策略得当, 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广告与促销活动表现新颖, 有说服力。PPT制作质量评分标准字图表清晰规范;色彩搭配合理;层次设计合理;模板设计美观。陈述语言表达通顺流畅;声音洪亮清楚;仪态自然大方;回答问题完整准确。
五、课程设计创新
1. 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企业策划工作需要和完成策划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以“产品营销策划书”这一工作任务为主线, 形成“市场机会分析、营销战略策划、营销组合策划、整合传播策划”四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又细分出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从工作过程出发, 螺旋式上升。通过四个学习任务训练,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 课程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
课程多年来与营销与策划行业、企业深度融合, 课程专任教师是企业顾问, 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企业实践专家又是课程兼职教师。企业的真实任务就是课程实训的项目, 学生的实训作品可以为真实企业创造价值。学生面对真实的学习 (工作) 环境, 提高了专业能力, 又锻炼了职业核心技能, 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3.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上,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以策划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采取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 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结论
营销策划实务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突出营销策划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以企业市场部策划岗位所进行的完整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按照策划工作过程的需要安排任务单, 根据任务单设计技能要求, 根据技能要求引申出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耀中.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货运代理;课程设计;职业能力
为顺应国际货运业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也需要大量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超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货运代理从业人员普遍对业务流程了解不深、基本操作能力不强,就业竞争力薄弱。
一、课程设计理念
鉴于这样的行业背景,高校教师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采用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始终围绕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的需求,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等。本着开放的态度,与校外货代行业专家共同完成课程建设,引进校内外职业人,营造职业氛围的实训场所,使真实的国际货代业务操作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融“教学做”为一体。
二、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将上述课程设计理念应用于课程教材建设、模拟仿真教学和全真实践教学中,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教材建设。目前市场上关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教材普遍存在理论化、不实用的问题,而本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无法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教材建设。首先,选择教学内容更针对工作实际、案例更丰富的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参考。其次,采用校企合作,对合作的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进行深入调研访问,再与行业专家共同研究讨论,共同开发课程教學内容。经过论证,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国际货运代理概述、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国际陆路货物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五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为例,又可分解为6个项目任务。
海上货物运输基础知识、海运集装箱及海运运价是货代从业人员揽货接单、订舱时必不可少的知识;海运单证知识更是为进出口业务中单据的缮制、审核做好充分准备;海运集装箱出口和进口业务流程与真实的国际货运代理工作过程是一致的。
(2)模拟仿真教学。在前述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大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借助南京世格simforwarder货代实训软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整个业务操作的流程和单据的缮制及流转,以模拟工作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平台上,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由负责人注册登记,成立一个货运代理公司。学生们以货运代理的身份在市场信息网站寻找业务、预算报价、揽货,向货运公司订舱,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安排货物装箱集港,向海关报关,与发货人结算委托费用,体验真实货运的全过程,并填写涉及的集装箱货物托运单、拖车联系单、报检委托书、报检单、报关委托书、报关单等一系列单据。实训平台上设置了出口海运、进口海运、海运拼箱、进口空运、出口空运、空运拼单等业务,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反复操作,练习单据的缮制,达到仿真的效果。另外,该实训系统对每个公司的业务量、业务能力、报价能力、单据填写能力、盈利能力进行自动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奖罚制度,只要有成员没有完成任务,就会影响这个公司的业绩。这对学生们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使他们能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顺利配合完成平台实训。
(3)全真实践教学。在理论和模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工学结合,进行全真实践教学。首先,在新生入学伊始,教师开展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认知活动。安排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温州海关所在地、港务集团管理的码头、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办事处进行参观,由企业单位负责人进行讲解,使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工作的环境、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师还邀请上面提到的海关官员、货代行业专家到学校开设课程讲座,使学生以从行业人员的角度了解具体货运操作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后,教师还安排学生到中外运温州分公司进行暑期实践、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全真的工作实践中。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从课程教材建设到模拟仿真教学再到全真实践教学,教师都融入了真实的工作环节和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达到了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涉外办公实务 开发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1-01
一、高职《涉外办公实务》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鄄based learning)是从交际法延伸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作为学习动力或动机,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体现学习的过程,并展示任务成果。职业教育学院要培养有竞争力的、高技能的毕业生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课程的任务应从职场中来,通过参与、实践、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重中之重。
2.设计《涉外办公实务》任务型教学势在必行
就高职《涉外办公实务》课程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英语基础,更要注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来处理办公日常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应掌握秘书的基本职责,具备与客户和上司交流的必要的口头、书面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判断力和极大的创造性工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仅依靠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正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形成的学习过程。
二、课程教学任务的调研计划与实施
1.任务调研计划
按照学生在涉外办公环境下,职业整体规划为主线来进行设计。对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到除办公环境的各项事务之外,理想的面试、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在本岗位中获得更多机会的能力和不断提升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具有涉外活动办公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调查,可获得秘书助理等岗位的语言技能、工作技能、岗位发展动态、职业要求、工作流程、办公礼仪和行业法规的变化情况。为了使得任务的设定更加全面、合理、准确,需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2.调研实施步骤
(1)文献调研
首先,根据调研的目的确立文献调研的范围。由于外语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行业基础岗位培养懂外语、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涉外服务人员,因此文献的调查范围是北京市相关涉外企事业单位的用人的相关规定。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和政府文件阅读了大量的北京市政府对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的相关规定,掌握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动态。同时对大量涉外部门招聘秘书、助理等岗位的标准进行调查,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等内容进行认真研究。
(2)校企合作研讨会
通过对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一些主管请到现场进行座谈,获取企业对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力的最新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在相关课程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专家予以通报,从企业专家那里获取指点和反馈意见。
(3)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以实用为基础,适用为目标,通过对企业的背景信息、发展趋势和办公事务方面的工作流程、办公文员和秘书助理方面的礼仪和相关法规的全面了解,掌握服务行业的发展动态,从理论发展、行业应用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课程调研现状分析
1.行业的发展动态处于上升趋势
涉外办公文员或助理秘书等职位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涉外企业、外资公司。它需要精通以英语为主的多种语言的外语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工作实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外资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类文员服务性工作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将北京建设为国际型大都市的战略要求,使得北京涉外企事业机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涉外环境下办公文员的人才需求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对涉外办公人才需求的共同特点是:(1)人才需求量大;(2)人员年轻化;(3)人员流动性大。由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均为年轻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处,适合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另外,这些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有利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度过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还有就是这些工作岗位有助于学生反复练习在学校学到的英语知识和使用的基本功以及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升职或调换岗位和工作单位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特征都适合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标准。
四、课程任务设计调研结果
任务式教学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工学结合意味着教学内容要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导向,根据职场岗位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转变。而任务式教学本身也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工学结合意味着教学内容要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导向。任务驱动课堂教学中,先后对任务进行了多次修改与调整。其中在部分任务实施当中发现了有些活动不易开展,还有一些任务通过企业调研发现有些活动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出入,有些任务设计不完善。因此在原有课程任务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具体为:求职面试、新员工培训(包括办公室礼仪、工作描述)、处理日常事务(包括电话业务、接待客户、沟通、安排会议和差旅安排),以及提升业务水平(包括获取经验、工作机会)。4个任务与学生日后工作的整个过程(从入职到升职)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联,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入职后从基础工作到工作熟练及其提升的工作轨迹。
总而言之,《涉外办公实务》课程的任务设计是以真实、合理、操作性强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还应符合语言学习及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这一原则,而且还应注重职场环境语言的形式加以操练和学习。因此既要考虑课堂效果, 又要兼顾外语学习的特点。因此所设计任务要实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上岗后用英语沟通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谈职业教育改革中的英语教学.教育与职业,2005,(35)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4]Skehan, P.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struction [A]. In Willis, J. & Willis, D. ,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4
一、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式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目前,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存在着一些共性, 但项目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作了彻底的改变, 因此, 项目式教学具备了更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一) 教学模式方面的差异性
传统的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 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专业理论知识, 让学生看一些图片,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 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这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严重脱离了现实,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而室内设计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 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同时又能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知识到室内装饰设计公司用不上, 还要重新上岗培训的尴尬。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它以装饰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即真题真做, 学生通过完成真实项目来掌握该课程所学的内容。
(二) 教学组织时空环境方面的差异
传统教学环境下, 教学行为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而在室内设计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材料市场、室内装修施工现场等场所, 以突破特定地点的限制;也可以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或建立广泛的设计交流平台等。这样, 教学场所突破了过去时空的限制, 体现出时空不限性。
(三) 教学实施方面的差异
传统的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教师往往采用课堂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现场观摩等形式实施教学;课堂设计练习中采用假想题作为设计任务, 甚至完全不考虑材料、施工、安全、设备等问题。这样的设计完全是空想的,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室内设计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以装饰设计公司的各种室内空间为命题作业。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是客户提供平面图——对现场进行勘查——了解客户的设计意图——收集资料——为客户做初步方案——与客户沟通交流——修改方案并完善初步方案设计——定案——完善设计施工图——效果图等。学生可以借助真实项目提高对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二、项目式教学对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实务课程产生的影响
(一) 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是将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供学生自由创作, 带领学生走进真正的实训空间, 体会场地、感受空间、认识材料及施工工艺, 提高教学实效。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还可以通过校内实训, 如室内装修施工工艺实验室、装修材料展示间指导学生。在施工工艺室可以让学生了解轻钢龙骨吊顶结构、地板结构、墙砖拼贴结构等;装修材料展示间可以陈列各种硬材料和软材料,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接触各种材料;也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供学生创作,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到施工现场指导室内施工训练。这样, 学生在进行室内整体项目设计时, 可以更实际地考虑施工工艺与材料的关系。
(二) 教学任务和模式的转变
项目式教学具有校企合作的特征, 其项目内容的选择、项目教学实施及具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改变过去理论讲得过多而严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
另外, 项目式教学坚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指导理论, 确立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 抑制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的弱点, 强化其职业技能的训练, 在实践中引领学生理解和探索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原则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室内设计实务项目式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能体现可持续性, 更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 对授课教师产生的影响
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实务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很多专业课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工作, 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很有必要下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的设计施工, 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意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学会利用真实的项目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优化教学过程。
(四)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以及对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兴趣, 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项目式教学注重“教、学、练”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在实践中引领学生理解和探索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原则与方法。项目式课程教学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项目实践教学中起指导作用,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逐渐熟悉施工项目,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创意构思、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项目式教学环境下,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组织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于项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 项目式教学在组织教学策略上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 创新组织教学策略成为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教学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 教学目标定位策略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是其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由于该课程知识具有无限性, 因此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之前要先确定本课程教与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够独立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掌握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 项目式教学应该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更有效确立学习目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掌握学习方法上。
(二) 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针对室内设计实务项目式教学过程是根据室内设计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 可以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和安排, 形成教学方案。一般教师常用的教学计划策略包括任务分析策略、单元水平设计策略和课堂水平设计策略等。
在项目式教学环境下,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教学策略应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包括熟悉材料结构、施工工艺、概预算等, 这和传统课程教学策略有较大的区别。引入实际项目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可以先对一些成功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 然后选择一个实际空间, 要求学生完成从测量到绘制方案、再到预决算、施工组织的整套设计;也可以让学生用团队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 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过程实施策略
在对室内设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之后, 紧接着就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实施就是具体实施教学过程设计所提供的方案, 并保证课程达到的予定的教学目标。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教学过程实施主要是指该课程教学组织及项目式教学内容的传输。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项目式教学环境下, 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内容形式的创新, 通过对项目课题的选定及对辅助设计资料的合理组织, 有效利用相关实训室等, 实现和学生的有效互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及设计创新能力, 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由于项目式教学强调的是真题真做, 所以要求教师自身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能够对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整体项目的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虚拟课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四) 教学效果评价策略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的评价、教学环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一、室内设计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可以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可以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案;可以总结和推广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方案等。二、项目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环节有效地传输给学生之后, 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 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消化、吸收, 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室内设计实务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概括为:一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否真正建立在项目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二是项目式教学是否能在现场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否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教学效果评价策略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结语
室内设计实务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在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同时, 应特别重视将实践教学与实践成果相结合。笔者在实施中注意课程的选题结合实践项目,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亲自带领学生实地调研的方式, 解决了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 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体现了本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符合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01)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5
摘要:本文对多年实践形成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总结。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考核方法设计 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设计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是国际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对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原理,并应用到实践中进行市场分析、定位、为企业开拓市场……将来可以较自如地求职、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理论部分内容庞杂,而实践部分的教学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门看似简单,却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课。笔者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进行了近10年不断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一门课程来说至关重要,笔者现把教学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和同行交流。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当前国际营销的特点,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整个操作流程,会实际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开拓市场;并且通过实务、案例、实际调研、策划报告,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业务技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一毕业就上岗,实现“课程训练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设计原则坚持“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几个原则。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本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教学内容经过消化和吸收,很好地处理了文科类学生技能训练困难的难题。宏观上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即将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几个模块,理论和实践内容的比例大约1:1。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课程重点放在企业需要的营销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并反映当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该门课程出发,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行之有效的“实战法”的教学模式。“实战法”就是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把整本书的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
(1)采用团队训练的方法――组建“虚拟公司”
首先,在开始上课的第一次课就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每个公司自己“注册”名字,并准备一个公司标牌和业务夹,然后老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方便其运作。
(2)将整个教学变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公司成立”后,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了。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任务,围绕这个任务进行“实战”训练,具体见下图。
这样这门课程的教学变成了一个实战的“业务流程”,围绕一个项目或产品从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到最后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和控制,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报告,实践教学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3)理论的教学始终和实践相连,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
无论教材是怎样,教师都应该坚持理论紧紧依托于实践,以实践中的营销活动为基础。例如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国际市场营销概述以及国际市场概述,老师可以以启发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学习。首先从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在国际营销中取得成功的案例、获得利润的数字入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然后安排每个公司收集当地大企业的信息,了解这些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情况。在本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教学中,紧紧依托当地或国际上的实际的国际营销活动,通过老师精选的案例和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来分析、巩固对理论的消化。
(4)引导为主,辅导为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围绕实战的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遇到不懂的也通过查资料解决。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供及时的引导、辅导,给予必要的指点、解释。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每次业务汇报都采用“Presentation”的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次学生完成一次“业务活动”,要求“每个公司”对自己的“成果”除了交报告外,还要简明扼要地制作一份Power Point的电子版的汇报文稿,鼓励每个“公司”推举1-2个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公司的“成果”,讲解完后,由其他“公司”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演讲公司的全体成员都可以回答,全部结束后,教师针对刚才演讲的报告、学生提问及回答的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并给予演讲的公司一定的“资金”奖励。
(6)在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为了激励学生的参与创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营造学生“公司”之间的竞争氛围。例如,从第一次课开始,每次的“业务活动”根据业绩情况都有相应不同的“资金”奖励,对于个别表现差的“公司”也可给予“罚款”。在该门课程结束时将有一个“业绩排行榜”,同时大家可以根据在该学期课堂上各个公司成员的表现情况,评选出“营销明星”。
(7)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双语”教学
由于本门课程是国际化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灌输相关的概念和知识,首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程度,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原版教材的一些术语、句子,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其次,根据需要,给学生一些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营销的英文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通过英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间接地提高英文水平,以适应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实践效果
“实战法”在笔者实践教学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学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实战训练,资金的鼓励也有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树立了理解、包容他人,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技巧;第三是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战”中不断地竞争,迫使学生不断动脑筋,独立思考,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超越他人,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来教学设计过程,学习组织以公司业务员的身
份出现,学生在实训中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扮演双重角
色: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企业环境”中业务人员的模拟者。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以“实战法”为中心,在教学步骤上的安排从比较简单、难度小、层次低、不系统的实训,逐步转变为系统全面、实用灵活的训练。包括7个步骤:
(1)理解知识:
对于国际营销的基本原理,我们本着“必须和够用”原则,通过精选企业应用的经典案例来讲授,并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再辅助先进的多媒体、动画技术,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下就把所学的内容理解和接受。
(2)实际演练:
老师搜集了大量企业实际开拓国际市场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实际业务时如何操作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实际操作:
给学生设计实际的业务场景或相应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处理业务难题。
(4)现场认知:
在学期的中间,安排学生去相关参观、实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同时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为现实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与策划,让学生带着目标走向现场,通过在现场实际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全程策划训练:
等学生基本完成理论的学习以及上面的训练,老师要求每个模拟公司根据整个学期的学习以及若干次实践,完成一个全方位的策划报告。这个全流程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宏微观分析报告、市场问卷分析,利用市场细分为自己的公司寻找目标市场,并提出整套营销方案。这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环节。
(6)总结提炼: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教师的总结提炼,进一步加深课堂的教学效果。
(7)课外巩固:本课程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如在网实训、网上自测、企业参观、分组讨论等,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五、教学方法设计
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
(1)问题驱动法。针对国际营销知识点多的课程难点,全面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业务案例->引入问题->围绕问题提出知识点->解决方案->总结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案例法。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4)互动交流教学法。学生分组对某个任务进行讨论,学生上台讲,老师和听的学生提问,通过互动、交流明晰知识要点与难点。
(5)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一个工作项目为中心,通过项目的完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6)调研策划实战法。和相关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完成市场调研,并提交分析报告,最后做出相应策划。
(7)网络教学延伸法。网络课程是对课程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内容完善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学习资源等拓展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学习、网上辅导提供了一个平台。强调协作学习理念,即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重视学习过程的监控;突出学习阶段目标的制定,建立交流反馈机制;网络资源与课程同步,适应不同的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时间、活动分配,其在学生的课堂外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8)认证训练结合法。教学内容和国际单证员的考核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通过中级营销员、高级营销员等证书的认证考试,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提高,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
(9)教考一致激励法。把评价考核体系和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相对应,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个评价以激励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不断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求知欲。
(10)仿真训练法。引入仿真软件的训练实现一对一的技能训练,学中练、练中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六、考核方式设计
该门课程在教学上进行的全面改革,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目标进行,同时在考核体系上也有相应的改革。
首先在成绩考核中,平时成绩(也就是平时的公司业绩)占50%,期末成绩又占50%。其次在考核中,考核方式、标准发生了变化。平时成绩以“每次公司业务的业绩”作为成绩,特别是每次完成的报告,它的考核标准包括:
1、是否有创新性,即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中的问题,能就所给的条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处理的方法,并且该分析具有合理性或可行性;(占总业绩的30%);
2、是否能有效搜集资料,并能用文字清晰、有逻辑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占总业绩的40%);
3、是否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能当众利用现代化设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回答他人就该课题的提问;(占总业绩的20%);
4、是否有合作精神,即能在模拟角色中与小组其它人员配合,共同完成报告。(占业绩的10%)。这些考核标准较好地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至于期末考试,笔者也进行了改革,又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的成绩是1个小时的笔试,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另一部分成绩是最后完成的大报告a,以检验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七、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设计
教学管理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在一个团队中自我管理、自主管理为主与教师监督管理相结合;从强调对个体学习的考核转变为对个体学习考核与对团队学习考核紧密结合;从强调对实训结果的考核转变为对实训结果考核与对实训过程考核紧密结合;从单一教师考核转变为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紧密结合。具体做法有:
1、把企业意见反馈到教学。
在教学中定期和专业委员会的专业人士沟通,听取评价意见,特别是到企业了解企业对毕业学生的业务能力的评价,了解企业变化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2、通过评教来总结经验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6
关键词:汽车销售;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是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传统学科体系下,很难突出该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难以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在工作工程系统化设计的教学模式中,以汽车销售实际工作为教学主线,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知识、能力为出发点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汽车营销的概念,掌握常用销售技巧、销售话术。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处理汽车销售业务中的一般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思路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的设计流程如下:1、对汽车销售业务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2、召开校外实践专家座谈会,确定行动领域;3、进行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4、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安排实践教学环境;5、实施具体教学环节、考核环节、教学反馈环节。
二、构建特色化的学习情境
1.选择“五类车”销售业务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习情境的设置。汽车销售业务由于车型的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性较大,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本课程选择了五类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微型车及紧凑型家用轿车、行政级轿车及商务车(MPV)、越野车及SUV、豪华车及跑车、商用车(客货车)。这五类车型涵盖了汽车销售的大多数车型,所针对的客户群体也很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设置“八大情境”作为教学主线。八大学习情境包括接待、介绍、预算、试车、谈判、定车、交车、追踪。这八个典型的学习情境是每类车型销售业务中的共性环节,又包含有差异性环节。例如:在销售紧凑型家用轿车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就需要了解购买该类车型的客户心理状态特性,以及常用的“三黄金”法则,即“黄金排量、黄金价格、黄金配置”等专业术语。而在销售豪华车及跑车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还需要了解时尚、色彩、品牌、个性等方面的知识。
3.合理安排每个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每个学习情境有3~6个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的组合设计,每一个学习情境能够基本涵盖该环节真实职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通过八个学习情境、16个工作任务的安排,能够让学生了解汽车销售业务的真实面,掌握工作过程中的核心技能与必须的知识,并不断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这种课程设计思路能够促成学生形成“我要学,我能做”的自主学习、自主能力培养意识。
三、课程活动单元的设计与实施
1.以工作组为最小教学单位。根据汽车销售行业业务团队的特点,组成学生工作组,每个组3~5人,设置组长1人。这样设置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及现场管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以任务单形式安排学习内容。进行每个工作任务前,准备工作任务单,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将该学习任务内容派发给学生,确定工作任务。学生以工作组为单位事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制订本组工作方案。
3.以真实工作现场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每个学习情境结束后,随机抽取2~3组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形式为真实工作的现场测试,评估人员为授课教师及企业一线员工,根据测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联合给出评定结果。以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总结及反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四、具体教学方法
1.模拟现场教学法。通过模拟汽车卖场,并通过仿真商务软件等,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场景中感受汽车销售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基础层面操作能力。
2.分组对抗教学法。在汽车销售中引入分组对抗模式,即让各个工作小组扮演不同品牌的经销商,相互竞争客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各种一线车型的情况,掌握商务谈判的技巧,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抗挫折能力。
3.角色交叉扮演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短时间内进行客户、销售代表角色的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可以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口才、形象气质,激发学习兴趣。
4.现场实战教学法。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进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东风本田、众泰等品牌当地的一级销售服务商。基地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实训岗位和指导教师。通过现场实战,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也为企业用人提供了互相了解的机会。
高职院冷链物流运营实务课程设计 篇7
1课程定位
冷链物流运营实务是高职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培养物流人员从事冷链物流管理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冷链运作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具有冷链物流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从事与冷链物流相关的物流业务运作,掌握冷链技术和管理、冷链物流操作的技能,了解制冷技术、冷链管理、热工技术、食品冷冻学、冷库与冷藏技术等相关课程。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冷链物流运营实务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冷链物流企业、机电安装企业、商贸物流企业从事冷库仓管、装卸、冷藏运输、冷库施工与维护、机电安装、制冷设备维护等岗位的工作。
2冷链物流课程内容、知识技能目标以及能力训练项目
2.1 课程内容
我院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应以培养毕业生更快成为中、小型工矿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中的优秀基层管理者为目标。根据高职培养评价体系指标,培养的人才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发现和解决问题、写作、创新等能力[2],冷链物流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培训的一部分。我们设计课程模块任务前,通过走访山河智能、中铁物流集团、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企业,以及对智联招聘网等招聘网对冷链物流人才需求信息进行分析,依据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我们将冷链物流运营实务[3]课程也划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1或4个项目,总共设计了十二个课程教学项目,具体见表1。
2.2 知识技能目标
基于课程任务以四个课程教学模块为中心,展开教学计划,同时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在设计学习过程中以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将四个模块十二个项目进行划分为冷链物流技术应用领域四个层次。通过四个层次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管理技能和专业拓展技能。
第一层次教学组织要求帮助学生对冷链物流理论理解,熟悉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对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
第二层次教学组织要求按照工作任务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冷链物流服务产品质量取决于冷藏链中贮藏运输,对不同的冷藏货物都有不同的储藏温度、湿度条件的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控制手段。
第三层次教学组织要求学生在理解前两层次理论基础上,熟悉各类冷链物流系统,帮助学生适应各类冷链物流岗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四层次教学组织要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以及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2.3 能力训练项目
冷链物流运营实务课程设计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冷链物流,熟知冷链物流岗位群,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进入岗位角色,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培养能掌控冷链技术应用技能人才,节省前期的培训成本。能力培训项目见表2。
3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根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可分为三大块:即素质结构及其开发、能力结构及其开发、知识结构及其开发。素质结构及其开发:通过学习培养,树立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它包括身体、心理、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能力结构及其开发: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水平与劳动技能,适应用人单位要求。它包括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及其开发: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清楚专业知识构成以及发展方向,为以后的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建立知识体系平台。它包括文化、专业、社会知识等[4]标准,我们将课程内容四大模块设计相关的综合实训项目模块,以相关支持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实地调研有明确目的性;以“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项目,使得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以“情境性教学”设计、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鼓励,延伸学生学习的思路。以“阶梯递进” 的实训体系完成能力培训项目,帮助学生建立从理论知识到实践体验的有效通道。
4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评价标准采用过程评价法考核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占综合成绩的10%,主要考核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课堂回答问题等表现;课堂案例实训占综合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拓展调研实习占综合成绩的50%,主要考核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地调研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大学生写作能力;独立调查报告占综合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结束语
冷链物流运营实务课程设计围绕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知识技能、能力训练项目、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标准五个方面展开设计,符合当前冷链企业对高职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冷链物流运营实务课程在高职院开设时间不长,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标准都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俭.冷链:正在崛起的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43-45.
[2]黎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物流科技,2009,(9).
[3]邓汝春.冷链物流运营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 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该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开展国际货物买卖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备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意图, 符合法律规则和国际贸易惯例的前提下, 结合国家和企业发展实际, 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 完成进出口合同约定的本领。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的核心专业课之一, 配备较强的师资队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基础英语》;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制单》、《进出口报关实训》、《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在整个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法律惯例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 以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为重点, 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依据, 并联系我国外贸实际, 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与一般做法。课程的教学以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为基础, 以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课堂教授以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主, 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有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适当组织学生课内外讨论、课外练习、模拟谈判和操作练习、实地教学和实习等, 以扩大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创造条件, 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课堂讲授与演示等方法相结合, 使教学更形象化、逼真化、生动化,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课堂讲授以中文教学方式为主, 部分教学内容与考试题型使用英文, 以提高学生在业务操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讲授和案例应用分析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课后布置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以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实践能力。
3课程内容设计
(一) 课程内容重组
按照国际贸易研究对象把国际贸易课程分成四个模块, 根据此模块展开教学和研究, 一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阶段, 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二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三是研究对外贸易政策。四是研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 突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连续性
《国际贸易》既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 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本课程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理论的连续性, 在熟悉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工具结合国际贸易模型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影响及结果, 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理论训练延续到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进行, 使学生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基础理论。通过理论训练, 强化学生运用经济学工具分析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三) 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发展
结合本专业的课程特点, 将课程放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建设, 利用学科建设成果, 形成课程体系的连续性。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完整且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并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我们课程组的研究的课题方向, 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 以高质量的教材建设为龙头, 带动形成了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在科研上取得了良好成绩。使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实现了同步发展。
(四) 突出地域特征及区位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
青岛市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港条件, 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近年来, 在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日渐深入的背景下, 我们结合课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熟悉东盟、南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熟练掌握面向东南亚开展国际经贸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青岛实际联系起来, 为青岛市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熟悉本省改革开放实际, 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
(五) 校企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1) 在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程教学中, 企业专家承担技能性较强部分的授课内容--出口报价、信用证审核与修改、进出口合同履行。企业专家运用企业的实际出口报价单, 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的EXCEL表格练习报价, 讲练结合, 做中学。企业专家选用业务中的信用证以及实际进出口业务等资料来到课堂给学生介绍企业的实际操作, 学生纷纷表示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课堂学习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 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共同指导学生校内实训
以企业实际业务资料为原形适当加工整理作为实训教材, 不断更新和补充, 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指导, 使实训紧随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 缩短以致消除学校学习和企业岗位需要的差距。
(3) 将课堂搬到企业, 现场学习贸易流程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进出口合同履行部分学习中, 既可以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教授, 也可以带学生去企业, 由企业专家在现场讲授, 效果也很好。这种将课堂搬到企业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总之, 该课程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 教学条件优厚。课程使用的教材先进。由于其既有理论, 又有法律惯例, 还有实例, 成为相关老师的必备工具。 (2) 教学团队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该课程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多年来,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积极探索, 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 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广发好评。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程教学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 并突出其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色, 在第一课堂授课之外, 突出"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效果;特别是, 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提供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成效尤为突出。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商务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目的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课程组负责人带领课程组的核心成员与外聘专家对课程任务、培养能力与教学内容归纳与分析能力与知识点的, 构建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 形成各项目和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内容。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一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5-86.
[2]吕丹.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实务》教学方法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11) .
[3]赵扬.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1 (9) .
[4]陈建.衡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J].今日财富, 2009 (12) .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9
基于上述缘由, 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加深和巩固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为高校培养未来合格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奠定了基础。因此, 对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的优化配置显得极其重要, 在实践课的具体设置中应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性。就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的优化设置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师外在形象的塑造
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要求要有规范的仪容仪表, 有研究表明, 人们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 第一印象很重要, 而第一印象中“外表”占了55%, “自我表现”占据38%, “所讲内容”占据7%。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中, 要明确规范学生的穿衣打扮, 学生在每一次站上讲台时, 都要以教师的着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女生不披头散发、不化浓妆、不涂鲜色指甲、不染鲜色头发、不穿露透紧的服装、不穿超短裙裤装、不穿鞋跟过高的高跟鞋, 男生不留长发、不留胡子、不穿拖鞋等。教师的穿戴应该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另外, 对于教师的行为举止也有严格的规范。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教师站上讲台时, 要学会用温和的目光注视学生, 再加上甜美的微笑, 这样的神情更具亲和力, 也更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课时要注意, 不要长时间将手撑在桌面上或是身体斜靠在讲桌旁, 也不要长时间固定在讲台上的某个站位点, 或是在讲台上频繁、急速地走来走去, 尽量做到双手不叉腰、抱胸、背后或放裤兜, 擦黑板时身体站立稳住, 不能全身猛烈抖动, 讲台上的一举一动都要端庄得体、和蔼可亲。
二、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 他的基本功如同他的仪容仪表, 都是一张强有力的“明信片”。教师应该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书写工整、大小适中、下笔有力, 字如其人。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上,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块小黑板, 在课下勤练粉笔字, 在课堂上会不定期地进行粉笔字的书写比赛。粉笔字练好了, 钢笔字也不能落下, 语文教师经常会给学生批阅作文, 所以, 不管是粉笔字还是钢笔字都要练好, 在工整的基础上也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讲究书写的美感。
除了字以外, 学生还要有一本简笔画册, 要学着画一些简笔画, 在课堂上如果运用得当, 能够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如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在试讲七年级下册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时, 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形象生动的白鹅, 给她的教学环节增添了生趣;也有学生在讲授高中第二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 勾画出了一幅月色中的荷塘简笔画。对简笔画的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动笔, 通过绘画所表达的想象空间, 可以更加细腻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在中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是极为常见的方式了, 所以,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上, 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课件制作, 以及当下较为流行的慕课、微课等, 将这些新技能通过多媒体很好地融入到语文课的教学中去, 做到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在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还要求学生的普通话要用语标准而规范, 除此之外, 还要去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发现, 学生在试讲环节朗读课文, 缺乏感情、干瘪无味。所以, 在这门课上要求学生能富有诗意地朗诵诗歌、饱含情感地讲读故事, 在课堂上也会不定期地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人生中的大舞台, 教师在这个舞台上也充当了表演者的角色, 有时我们是激情澎湃的演说家, 有时我们是柔情似水的诗人, 有时我们又是追忆时代的说书人。教师通过朗诵将情感与故事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学习中别具一格的风景。
三、板书设计的专项训练
包括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板书设计方面的训练。板书的运用在语文课堂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中, 将板书的设计独立出来进行专项训练。具体操作中, 采用在课堂上快速浏览课文短时间内制作出板书的训练, 以及课下精读分析后制作精美板书的专题训练。在试讲环节中, 也会将板书的设计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训练, 要求学生在设计板书时做到精炼简洁、对仗工整, 避免多余重复的字出现, 以节约课堂上书写板书的时间, 也要避免长时间背对学生书写板书;板书要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完整性, 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再现, 要让听讲的人即便没有学过这篇课文, 一看板书就能够明白课文的意思;板书的设计还要兼具美感, 语文课堂的板书设计如同一件艺术品的诞生, 一块黑板、四十五分钟,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黑板创造出一幅别具一格的艺术品。板书设计展示的是教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所以, 在板书的创作上要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对传统的突破。如在教学实践中, 有学生在讲七年级上册《秋水》一文时, 在黑板上画了四幅简笔画勾勒出作者所描述的秋天的场景, 没有用文字全是画作来展示, 一边讲解课文, 一边进行绘画, 使得整篇课文的讲述变得非常生动、形象、直观。以上讲述的是传统黑板设计板书的要求,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在板书设计这个环节要注意协调课件制作中的内容与黑板上的内容, 不要重复书写, 要有主次之分, 如果黑板的运用是重点, 那课件制作则是辅助, 反之亦然。
四、课文讲授的专项训练
它涵盖了上述有关教师仪容仪表、教师基本技能以及板书设计等的综合考察, 是检验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环节, 因此, 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中最为重要的训练。这个版块的教学设计分为文言文、诗歌、散文等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 以及初中、高中语文课程的分段专项训练。在训练中, 可以设定某一篇课文, 让每一个同学分别试讲, 相同的文章因个体差异其教学设计也会存在差异性, 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另外, 在试讲环节中, 要设定一次不借助任何多媒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以此训练学生不过分依赖PPT等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过, 在当今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中, 很多学校都已经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了教学实践当中, 所以,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趋势,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中, 要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但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从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了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比如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的运用, PPT板书的设计可以节约用黑板书写的时间,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给学生呈现一堂更加形象、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五、作文教学环节的专项训练
包括对周记和大作文的批阅、评讲等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练习性的写作活动, 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写作尝试, 它具有基础训练的性质。”[2]因此, 要教中学生写作, 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 尽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有写作必修课, 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上仍然会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这种训练是针对中学作文的专项训练, 要教中学生写作文, 老师自己得先学会写中学作文, 当自己深有感触了才敢谈如何教中学生写的问题。另外, 要转变一个观念, 即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能把分析讲解课文作为唯一的重点, 要学会在经典作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审美感觉和语言修辞的生动体验, 这些都能帮助并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文章不同于说话, 说话是时间化、线性思维, 写文章则是一种空间化、结构化的思维, 因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训练, 从表达方式上, 进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训练;从写作过程上, 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等训练。在训练中学习写作中学作文, 自己知道怎么写了, 慢慢地也就摸索出如何教了。
综上所述, 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课, 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后再走向社会、站上讲台。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是针对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实践课, 这门课程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修专业必修课程的实际运用, 也是学生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前的教学实践, 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这是一门实践课, 又决定了它的地位的特殊性, 因此,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的设置要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性, 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教师技能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主编[M].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永康翟启明主编[M].中学语文教学论.成都:天地出版社, 2001.
[3]王文彦蔡明主编[M].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10
我院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职业院校, 较早地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多次研讨, 根据课程的特点, 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并于2010年通过教育部的评审, 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工作过程系统”是由紧密相联的各个成本核算“工作过程”构成的。而“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 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发的一种课程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 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以自我调节的行为为方法, 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以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笔者以我院《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课程为例, 构建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是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是在科学合理分析学院办学定位,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通过对专业岗位进行深入地调研与分析, 将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作岗位实务操作有机融合, 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而形成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胜任制造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课程的开发遵循高职教学特点, 充分体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统一, 以实践为基础, 融理论知识、能力培养于实践操作过程中, 建立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其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与标准, 培养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与任务, 培养的途径是工作情境与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且负责的思想与行动, 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 通过相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二、课程设计过程
(一) 进行行业调研,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组以职业教育的课程论和教学论为依据, 制定调研提纲,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职场需求, 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制造生产企业, 进行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学一线教师, 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 归纳出会计职业典型工作任务。
(二) 分析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三) 研究课程定位, 设计学习情境。
根据本课程所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能力要求, 确定出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和工作过程, 设计出与职业发展规律相符的“3+1四大学习情境”, 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与实际工作任务对应的四个学习子情境。
(四) 确定学习内容。
按照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构成, 安排学习任务, 确定学习内容, 即从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情况入手, 进一步熟悉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了解相关的法规制度, 成本核算方法、给出需要的凭证、账簿等, 从而掌握该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
(五)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每一个任务的设计从实际成本工作出发, 例如“制定年初成本定额”, 从任务准备、任务下达、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进行系统的设计, 在企业现场和学校实训室交替组织实施教学, 达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充分对接。
(六) 动态考评。
过程考评为主, 随着任务实施进行动态考评, 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在线测试对知识点客观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 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个学习情境都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情境都属于同一范畴;三是各学习情境之间应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和由生手到熟手的职业成长规律, 可以呈平行、递进或是包容关系。
(一) “四轮递进”的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将企业实际成本核算工作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为载体, 遵循职业能力增长规律, 由初级认知到行家里手的过程, 设计3个典型企业和1个自选企业 (3+1) 作为教学情境。以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即1个代表性企业认知和3个成本核算会计期间 (期初准备、期中业务、期末核算) 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年度业务, 设计教学子情境, 形成四轮递进的学习情境设计, 如图1所示。
(二) 工作任务设计。
每个学习情境有四个子情境, 子情境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 如“成本核算日常工作”由4个不等具有代表性工作任务构成, 学生完成这4项学习性工作任务, 就基本掌握了成本核算日常核算过程及操作技能。以学习情境一为例,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如表1所示。
其他的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递进核算、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形成职业岗位迁移的提升。
(三) 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作为指导思想选取教学内容, 对《制造业成本核算实务》学习领域相关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劳动工具等进行分析, 在选取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确定教学内容。第一个情境为产品成本核算基本方法 (品种法) 的典型企业类型———小型简单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 以电子企业为例, 内容为产品成本核算各个环节中最基本的方法, 如直接材料的核算是采用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材料采用先进先出法;辅助生产核算采用直接分配法;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等。后一个情境内容的选取在前一个情境的基础上选取更深一级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最后在前面三个情境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 学生根据小组调研选择一个企业, 独立完成该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情境所属会计期间的选择基于包含企业一个年度的完整工作内容设计:第一个情境选择在一月份 (年初) , 第二个情境选择在6月份 (年中) , 第三个情境选择在12月份 (年末) 。改变了传统教材以一个月份的业务编写, 知识是工作的片段, 学生无法有一个系统的概念的弊病, 本课程的情境的时间选取构成完整的会计年度, 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所涵盖的工作任务, 学习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具体重点部分选取表如表2所示。
依据高等职业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 通过营造仿真化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 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核算课程设计, 创建了与实际成本核算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 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反思性实践能力, 并将其内化为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 积累职业经验或策略, 突出了专业化的学生能力培养、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以及职业化的教学内容等特色,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明显, 为学生直入职场打下基础。
摘要: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由于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课程建设一直是各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制造业为例, 从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 阐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姜大源, 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郑志娴, 罗乐霞.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改革, 中国校外教育2008.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11
【关键词】数字校园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58-03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学应用环境日趋成熟,基于数字化背景的高职课程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职课程教学需要更为先进的理念来统领教学,也需要符合数字化学习特征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师生、生生跨时空多向交互和个性化学习。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应用课程。知识与技术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谈判磋商与外贸合同的签订;二是外贸合同的履行,即国际贸易全过程的操作技能;三是贸易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目前的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讲解抽象的案例为主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师生、生生缺乏互动与交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外语能力的训练,教师双语教学意识淡薄。但国际贸易涉外性很强,在货物定价、装运、保险、商检等环节的磋商中对外语的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
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普遍存在教师评价为主的“一言堂”现象,缺乏生生评价,以及来自外贸行业人员的评价。此外,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没有与时俱进。近年来国际贸易出现的新变化、新局势以及采取的新对策,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要与之相适应的动态更新。
二、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随着多媒体网络与计算机的普及,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开放性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网站和网络资源,对同类知识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解释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资源零散不便存储、教学信息传播不畅、实践成果共享受限、教学监控管理困难等问题。例如搭建主题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学习平台,利用即时消息沟通、wiki相互修改和评价、发帖提问等开放的功能,便于实现师生、生生跨时空交流、互助、合作和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教学信息的动态更新。
(二)自主探究性原则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活动虽然有教师的指导与适当监控,但基于网络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自主性的筛选网络信息,然后思考、分析,探究、反思等等。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要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利用灵活多样的检索工具;设计webquest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自我探究、自我评价等。
(三)交互性原则
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学应用环境,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进行,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跨时空跨地域的优势,创设虚拟学习环境,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与评价等互动学习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知识,其发展必须置于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中,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实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习,有利于合作互助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等。
(四)多样化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有的学生喜欢从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打开学习之门;有的学生喜欢用书面和图像形式学习与记忆。多媒体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使课程图文声像并茂,直观生动,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数字校园设计高职课程的教学,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学习为前提,先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征,然后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组教师设计与开展实践教学,并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与基础。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会使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86%的学生使用网络主要是娱乐或消遣。约87%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对学习很有帮助,也愿意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但78%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同伴的帮助。约75%的学生认为自制力弱,如果进行网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但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形象思维较好而逻辑思维较差;喜欢动手实践往往又忽视必要的理论基础。约74%的学生喜欢团队合作学习,58%的学生则愿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
(二)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相适应;再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最后,教学内容要为教学实践服务。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强调理论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三)确定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也是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是事先制定,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达到,并且能够使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既客观又主观;既动态又相对稳定;既系统、有层次又具时限性。明确、具体、规范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旗帜,指导着整个教学活动。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实际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定。基于数字校园的高职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更加明确和具体,不仅要描述清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目标,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需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哪些关键能力也必须描述清楚。
(四)选择教学策略
1.分析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又称为学习环境,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空间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自行积极的建构,而不是外界灌输;学生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互动和激发,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也是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知识的建构要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由于专业特点的限制,柳州城市职职业学院研究组的教师基于数字校园背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搭建了虚拟的网络学习平台,模拟进出口贸易的一般流程,设置学生实训成果展示与交流的窗口,既满足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又方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学习。
2.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应用知识的环境背景或者活动背景,它能够引起学生某种积极的情感反应。建构主义认为,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和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于学生自行建构知识。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实践,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的典型工作任务或生活事件,有利于学生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不足;教、学、做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3.选择教学方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俗话说“教无定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不是万能的。例如进出口业务操作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课程网站等学习平台,在课堂内模拟一笔完整的进出口业务过程,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进口方、出口方、银行、船运公司或海关等部门,按照接近真实的经贸运作过程进行。以此让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了较真实的、较系统的理解。
高职课程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突出职业性、完整性、实践性。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做中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
(五)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起到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同时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例如教学环境、学习情境等进行调整。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激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产生的问题的反馈。
基于数字校园的高职课程教学,应融入多种评价主体、多项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参与教学评价的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相关行业专家的评价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职业教育要与职业紧密联系,以行业标准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也要具体细化,要涵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客观综合的评价。
具体的教学实施见图1。
四、研究结论的分析与反思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基于数字校园的高职课程的教学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学习为前提,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然后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第二,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例如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等,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学习,如图2。
通过访谈了解,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改革,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仿真的工作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易于理解。但有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喜欢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老师讲授和指导,较少自主探究学习。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学设备等。为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服务教学,教师应加大学习与培训的力度,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相关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合理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率,最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 篇12
1 倡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互动式教学理念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堂展示出师生之间话语权的变化、知识解蔽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复杂性的集聚与解散。很多课程理论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复杂因素集合的产物。勒温的心理场论认为情境场包括在一定时间,决定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所有事实,是人及其环境相互依存因素的集合。人的行为将随着人与情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课程作为有局域性的情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与过程,这是课程事件本身所要求的,被关注的、重视参与、互动的授课具有外在情境特征,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观。这种课程观主要强调把课堂看成是一个复杂域,基本思想就是认为教学本身就是有限教学要素集聚的过程与整体,而每节课是师生、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的相结合的展示过程,在这个事件之中,教师和学生从不同的知识结构出发传授和理解知识,在教室这个空间之内,形成了特定的氛围与态势,由此孕育出不同教学的势、能。
任何教学都是立足于特定文化、意识形态或专业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展开课程互动。根植性也就影响了课程初始的敏感性,课程基础和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发展方向。离开了这个根植性,任何教学都会成为空泛的概念游戏。课程的根植性提醒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知识与能力结合,职业与学习结合。课堂知识是根植于整个学科系统之上,根植于教师所把握的知识基础之上,即使是简单的范例,也会显示出应有知识相关性。而那些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而不管是哪个因素,都是隐藏于整个背景之中,这个背景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而且还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课程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的尝试,而是有自身的独特的知识脉络,众多的相关知识沿着课程内涵聚集在课程中,并尽力解释课程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教师所表达的语言是围绕着特定的知识核心,课程一旦设计好,就具有相应的“路径锁定”功能。
课程的非均质主要是课程构成要素的差异,以及师生知识之间的非均衡。上课本身就是知识的传播,师生知识是非均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因人而异的事实。围绕核心知识,通过讨论、对话、互动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的教学法来实施教学过程:第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学习的目的,亦即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师生一起制订达到目的的工作计划,即进行设计;第三,通过实际活动来完成设计,学生在设计和进行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第四,检查活动的结果,进行成绩评定。整个课程过程都提倡师生协作完成,以解决课程主体上的知识差异性。在一些教学条件优越的地方,提倡小班教学,甚至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提倡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可以解决课程非均质性知识之间的落差。
课程的根植性指导课程的方向与内容,引导课程不至于变为一种夸夸其谈的演讲,也不至于让课程变为一种漫无目标的说教或者故事会;课程非均质强调课堂内各个师生之间各有优劣势,只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发挥课程的最大优势,课程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台,也是学生交流的平台。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课程应有的内涵、特色与态势。
2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
能力,不仅仅是体现在显性知识的力量以及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潜在和隐性的经验和知识的传授,结构功能论的潜在课程论强调经由团体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所学到的正式课程中未包含的或不同的抑或相反的规范、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些非显性知识越来越被一些课程理论所强调,也就是说传统的知识能力的范畴的内涵不断被拓展。但不管如何,课程之能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2.1 切近
切近能力就是教学主体通过一切方法和手段,改变教学资源的时间和空间方式,并把教学资料调集到课堂中,展示给学生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本学科所有的知识,但是借助于阅读书本杂志、多媒体、网络信息等渠道可以把远距离、多时间的资料变为课堂内容,而学生同样也可以借助于切近的能力,把这些资料与现实相结合。教师切近相关知识、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学生切近知识,切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切近能力,不仅仅是让不同知识经验在有限空间内集聚,而且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后者,在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指导意义。
2.2 生成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也不是课本的模仿,通过知识的增值才会改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课程的生成,就是根据课程核心知识与课程大纲生成出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以及由知识体系所生成的实践指导,还有观念、方法以及知识本身的变动与完善。在课程布局中,由核心知识拓展与生成的知识体系在互动与传授中不断给予,有效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掌握到知识并由此实现知识本身的生长与增值。鲁曼在他的社会系统理论中提出自我生产和自我参照对我们知识的自我生产、课程的生成也具有指导意义。
2.3 涌现
教学中的涌现,是指教学中新知识、能力、经验、技能等的突现与创新。课堂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知识扩散与传播过程,而是在所有资源集聚之中激发灵感的活动及其过程。特别是在大学课堂之中,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通过课堂得到启发,并有创意涌现。而涌现的结果,导致课程知识更为复杂化,从而形成了复杂化的循环,知识也在这种循环中不断衍生,创新变成了一种持续的机制,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启蒙。一般而言,越能集聚资源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心智锤炼越有效。在课程理论中,批判课程论把整体性思想看成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他们认为课程是“反思性实践”的一种形式,学习本身需要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也就是说学习不仅仅是师生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性,从这个意义而言,课程的本质应是一种政治性的实践,所以由课程生成了社会、学习者应该参与建构课程这种观念。
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观的实施步骤
3.1 课程核心知识研究
由课程专家和社会上相关领域的知名人士共同组建一个研究小组对课程的基础以及课程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该课程的核心知识、逻辑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方法等纲领性的课程大纲。
3.2 课程整体性设计
授课教师邀请上届学生、新生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围绕核心知识制订系统的教学方案。教师切近和选择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步骤。
3.3 启发式与实践式教育
教师营造教学氛围,实现课堂与实验室、课堂与岗位一体化。开始利用整体性的设计方案和教案进行启发式和实践式教学,以期激发学生的灵感,并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从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学生知识偏差,并完善教案内容。
3.4 评定成绩
教师与学生共同根据启发的结果和学生所在岗位内完成项目的质量进行评定成绩。博克曾指出:“迅速增长的信息和知识对各级教育都有影响。在大学,最明显的需要是停止对传授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他批评一些教师仍然依靠讲课和指定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业,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现在已到了认真考虑成倍地给学生增加机会,让他们考虑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积极的课堂讨论,需要培养教师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要多给学生布置启发其思维发展的写作作业,考试题目也要注意启发思维。”博克的这些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佛大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总之,复杂域课程观把课程看成一种知识技能生长与涌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展开需要切近交流这样的机制。通过各种可借用的手段,切近一切资料,启动教师和学生之能。同时要把布局课程看成是有计划的策划和营造氛围,根据课程基础的初始条件,努力用激情和实践方式来实现知识传播与交流。
摘要:课程的实现,需要特定的课程要素与系统集聚,由此形成了课程复杂域。课程复杂域主要由课程之势和课程之能构成。课程之势主要由根植性、非均质性和流构成;而课程之能则主要是通过切近、生成与涌现构成,它们共同规定了课程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复杂域,课程,势,能
参考文献
[1]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12-313.
【室内设计实务课程】推荐阅读:
室内设计课程09-13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标准10-19
原理课程改革室内设计07-17
《室内设计》课程参考书目09-13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6-19
高校设计教学室内设计10-10
室内织物设计05-17
室内陈设设计10-11
室内布局设计10-27
室内水电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