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

2024-06-25

法制(精选12篇)

法制 篇1

局长 徐海燕

近年来, 天津市河西区司法局按《天津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建设“法治河西”的决议》和《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

创新普法载体、深化普法内容、强化普法合力、夯实普法成果, 全面完成了“六五”普法工作中期目标任务, 保证了法治河西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2011年、2012年, 河西区连续两年荣获“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天津市河西区司法局积极健全工作机制, 完善制度保障, 重新修订了依法治区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工作职责、办公室工作职责, 建立了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法制宣传志愿者工作制度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河西建设工作考核检查机制, 对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河西建设工作进行责任分解, 并制定考核标准。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履行指导、协调、检查、考核职能, 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重点问题, 制定工作方案, 下发工作安排, 做到年初有部署, 年中有推动, 年底有考核。及时建立充实普治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调整了由区委书记张杰同志担任组长的依法治区领导小组, 搭建起覆盖全区、调动各方的区、街 (单位) 和社区三级普治工作网络, 确保工作层层推动和落实。加大普治工作经费保障, “六五”普法以来, 区财政局共划拨普法经费194.2万元, 有力地保障了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挥法制宣传积极作用

“六五”普法以来, 司法局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 法制宣传教育专项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区人大代表换届和居委会换届选举, 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 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围绕维护河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开展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等专项法制宣传, 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围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 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关爱未成年人、道路交通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法制宣传活动, 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矛盾多发和易发领域, 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开展“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禁毒日等宣传活动, 受到群众欢迎。在开展各类专项活动期间, 全区共设置法律咨询点685个, 制作宣传展牌1520块, 悬挂宣传横幅1370余条, 发放法制宣传资料65000余份, 开展普法培训、讲座549场, 受教育人数120多万人次。

深化“法律五进”推进全民学法用法

河西区司法局始终坚持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 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深入开展“法律五进”活动。及时下发河西区“法律五进”工作制度, 建立了下瓦房街富裕广场社区等2个“法律五进”工作示范点, 马场街司法所等5个“法律五进”活动联系点, 以点带面, 推动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一是“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循序渐进。坚持并完善党委 (组) 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 将法律课程纳入区委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内容, 先后组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8次, 举办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11期。

二是“法律进学校”活动扎实开展。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将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大纲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之中, 推动“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考核、法制副校长”六落实。

三是“法律进社区”活动不断深入。积极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 积极组织“律师进社区”活动, 为每个街道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 通过开展普法讲座、义务法律咨询等活动, 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法律服务。

四是“法律进企业”活动注重实效。坚持普法教育与依法经营管理相结合, 积极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有效提升了依法经营管理和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水平。同时, 区工商、卫生、质监等单位结合各自工作重点深入240多家企业, 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五是“法律进工地”活动拓展创新。在“法律五进”的基础上, 将法律服务等活动送进工地, 组织律师深入友谊路街谊城小区、梅江街川水园工地, 向外来人口宣传法律知识, 解答法律咨询, 提供法律服务。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坚持将法制宣传与法治文化相结合,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形成独具河西特色的法治文化新格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公益广告征集和最受市民欢迎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项目评选;组织了“西岸风”法治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组织法治书法作品创作笔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 结合河西区“创文”工作的开展, 为全区13个街设计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法制宣传教育展板, 准备在全区开展“创文明城区, 建法治河西”法制宣传教育巡回展, 为推进法治河西、平安河西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此外, “六五”普法以来, 共向司法部报送参赛法制动漫作品81件, 摄影作品10件, 书画作品13件, 法制好新闻22篇, 其中1幅摄影作品获全国法制宣传摄影优秀奖, 2幅动漫作品获全国法制动漫优秀奖。

创新宣传载体突出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阵地和电子信息显示屏等现代传媒, 积极搭建立体宣传平台, 加大公益广告和舆论宣传力度, 宣传推广工作亮点, 提升社会各界对法治河西建设的关注度和认同惑。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天津政法报》、网易网、北方网等多家报刊、媒体先后97次对河西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全力打造精品法制宣传栏目, 坚持利用“河西普法网”开展网络法制宣传教育, 共发布普法信息4500余条, 图片2000余张。特别是自2012年3月起, 在《天津日报·新河西》上开辟了“六五”普法法治惠民专栏, 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采取律师以案说法的形式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截至目前, 共刊发57期, 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推进法治河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多年来,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 特别是2012年《法治天津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后, 河西区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区委结合河西发展实际, 及时做出建设法治河西的重大决策部署, 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张杰同志担任组长的法治河西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成立了依法执政等7个专项工作组,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河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召开了法治河西建设推动会, 各专项工作组组长递交了工作责任书。同时, 大力营造宣传声势, 《天津日报·新河西》对法治河西建设工作进行了整版专题报道。一年来, 法治河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法治河西建设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法治河西建设工作。法治河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不断加强研究部署和组织协调, 制定了《法治河西建设任务分解》, 指导各单位、各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成立组织机构, 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精心组织, 扎实推动, 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今年5月, 在市委、市政府召开天津市深化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工作推动会议后, 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经区委领导同意, 区委办公室立即下发文件传达贯彻全市工作推动会议精神, 对法治河西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河西区保持了政治稳定、社会稳定,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法治河西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建设法治河西, 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河西区司法局将不断改进工作,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天津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要求, 坚持做到各项工作与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相结合,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 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 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 逐步实现法治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同步发展, 努力推动河西法治建设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

法制 篇2

一、防骗知识

1、骗吃骗物法:一般都是陌生人,以到你处办事或请你带到某处办事为由请你吃饭,中途则逃之夭夭。

2、中奖转让法:行骗者一出场都是傻乎乎的,而他扔掉的饮料罐拉环也一定是中奖的,再由边上几个同伙 骗你入套。

3、若有人悄悄告诉你,有一笔外汇或金银饰物要和你平分,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还是赶快离开。

4、在马路上或商厦门口有一伙人向你推销所谓的名贵中药、金元宝等,切勿上当。

5、当有陌生人以你熟悉的人的名义向你打招呼,你还是一走了之为上策。

6、行骗者一般是利用高薪作诱饵,诱你上钩,本人不与你见面,只用电话联系。

7恐吓诈骗法。

8、要防止被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勿惧、勿贪!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系统化;单元化;网络化

为了配合学校普法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我就此项工作谈几点看法,恐有不当,仅是抛砖引玉。

一、法制教育系统化

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要做到有机结合,并持久地、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就需要精心组织,周密设计、做到系统化。法制教育系统化是指: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重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等等,使法制教育以日常德育工作为依托,做到细水长流,使法制教育长期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学校就要确定如下计划:

1.开学初,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专家、领导,与学校磋商,与班主任座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做“我们为什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动员报告。

2.利用节假日前夕,春游、秋游高潮期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辅导活动;利用国家规定的法制宣传日,如“3.15”、“6.26”、12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各类专项法律的学习和讨论,这样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空间,让学生自然地记住这些节日,从而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

3.接近期末和毕业班即将毕业时,学生将大批流入社会,此时就要安排《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和《刑法》的学习,使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挂钩,与爱国主义挂钩。以上工作安排,使法制教育做到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单元化

如果整个法制教育是一个系列化的链条,那么法制教育单元就是链条中的一个个环节。在每一个单元中,学校要恰当地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使法制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例如,在进行《国旗法》单元教育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老红军,老干部来给学生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的革命传统报告;国庆节时,利用多媒体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将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上出现的升旗,奏国歌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些活动,使《国旗法》单元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有力的深化。随后,各班又以唱“红歌”为题,举办各式各样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其中优秀的作品可选为国旗下的讲话材料,或者在校园进行广播,或者在宣传栏中展览。这样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一个紧凑、完整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单元。

三、法制教育网络化

认得成长在很大程度是哪个受环境的影响,校园是环境的一部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气质、情操、能力、智慧,个性发展诸多方面的形成。所以,法制教育必须社会网络化,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使法制教育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班会、深入到团队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之中。比如学校专门设立普法宣传栏,张贴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图片,并将学校的校训、《中学生礼仪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张贴在走廊、过道及教室的醒目位置;并设立每天校门口的“纪律监督岗”,纠正学生的陋习,树立学生的形象,展示学生的风貌。还利用班会课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案例解析、模拟法庭、“我是小法官”的活动。团委会还可以举办“法制之窗”之内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②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二是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信息反馈作为家、校双方的教育重点,使学校、家长“联手”管理,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继而形成合力,减少学生违法违纪的诱因,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网络,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公检法、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提出具体的教育、防范措施,做到互相配合。如寒暑假期间,学校与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妇联取得联系,建立好对学生的检查、监督、评价机制。假期结束,街道(村)居委会统一填写假期活动考评表,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依据之一。

《法制日报》法制新闻的采写特色 篇4

标题明快 生动形象

美国学者指出,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中, 报纸读者很大程度上是标题的浏览者。一篇法制新闻出不出彩, 是否吸引人, 内容虽然很重要, 但首要的一点在于新闻的标题。《法制日报》法制新闻注重对标题的提炼, 其标题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法律意识, 闪烁法制精神。法制新闻的标题要与内容和谐统一, 具有严肃性和凝重感, 能体现出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精神。例如:

(1) 云南特大袭警案件罪犯一审被判死刑

(2) 最大盗卖股票案被告人获刑七年

这些标题严肃、凝练,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突出了法制的尊严, 而且明快而准确地介绍了与案件相关的几个信息。以标题 (1) 为例, 案件判决的地点——云南;案件审判状态——一审;案件的性质——袭警案件;案件的意义——特大。标题充分显示了法制对罪犯严惩不贷的精神。

新鲜醒目, 引人入胜。标题的内容和文字都要有新意, 而非面目陈旧的东西, 还要观点鲜明, 使受众一看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

(1) 浙江两名网游“克隆者”被判刑 (主)

罪名为侵犯著作权罪 (副)

(2) 撒泼抗法阻塞交通当拘!

标题 (1) 借用医学界的新名词“克隆者”入题, 很有创意, 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标题 (2) 态度鲜明、严谨公正, 对于违法者的不法行径当即呵斥, 大快人心。

形象生动, 印象深刻。标题选用比喻、拟人、状物等修辞手法, 力求生动、形象, 能在瞬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

(1) 预防腐败需警惕当代“韦小宝”

(2) 给服刑在教人员“心理按摩”

标题 (1) 中以“韦小宝”来借代贪官污吏, 以示警告和预防。标题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服刑人员接受的心理治疗比喻成“心理按摩”, 表现了法制社会对犯罪者的人文关怀和帮助。

挖掘深入 寻根究底

法制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变化的过程, 充满了矛盾冲突、一波三折, 因而对于法制新闻事件的报道不是一次就可以完全彻底地完成, 需要记者有寻根究底、连续作战的精神, 善于捕捉现象背后的“实质”。随着事件的延续、事态的扩大, 记者不仅要紧抓不放, 更需要细微观察, 以报道的厚度、深度、立体性、思想性见长来吸引读者。《法制日报》对新闻的挖掘规模大、挖掘程度深, 使读者了解更多的资讯, 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 熟悉新闻相关的新闻。如2005年5月18日的第6版“政府法治”版中的一篇题为《苏州对没收“违法所得”举行听证》的新闻中, 就组合了一篇题为《“中国式”听证先天不足》的评论, 一幅《听证会?座谈会》的新闻漫画, 还配有一个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等三位专家组成的专栏——“专家会商室”。看了这组稿件, 相信读者会对“中国式”听证会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在案件报道方面, 《法制日报》很少单独地报道案件, 而是将案件作为线索, 向读者揭示其中的法理。如2005年11月8日第11版的一篇案件报道, 题目是《企业收不回贷款销售员不应担责》, 开篇就将此案的法理明示出来:企业在与职工签订合同时不能把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经营风险转嫁于职工。整个报道分为3个部分:案情、判决、点评, 在点评中首先对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关系作了介绍, 接着就此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说明判决的理由, 而后就整个行业这个方面的现状作了个大概的浏览, 最后给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提了醒, 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种深度报道在《法制日报》上很常见。

此外, 深入挖掘的特点也体现在法制新闻的连续报道上, 包括系列报道和追踪报道两种形式。连续报道是“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 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 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 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连续报道具有时间长、多频次、大容量的特点, 便于挖掘出新闻事件的深度, 使报道具有立体感, 还易于创造新闻的磅礴气势, 产生广泛的影响。如:系列报道《七亿立方米黄河水的“挤”算法则》、《黑河头尾两块绿洲之唱和》 (上、中、下三阕) 。水资源矛盾和水权改革对西部地区而言突出而紧迫, 这组系列报道抓住了主要矛盾, 集中深入予以报道, 做深做透, 效果很好。

语言严谨 专业准确

新闻事实的表述合法。法制新闻的严肃性决定了不能把合法的说成非法的, 把非法的说成是合法的;更不能把无罪说成有罪, 把有罪说成无罪。因而, 新闻事实的表述一定要符合法律精神。例如:《法制日报》在2003年3月3日第5版刊登了一篇《破格录用公务员合情不太合法》文章, 对海南省录用一名“见义勇为”青年为公务员的事情做了评述。文章中提到某报刊载了一条消息, 题为《琼海:一见义勇为英雄被破格录用为公务员》, 报道的是海南省琼海市市民黄某, 因与犯罪分子搏斗而多次受伤, 小腿上还夹着两块钢板。为表彰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琼海市政府除给予他相应的奖金奖励外, 还根据海南省综治委的意见, 专门拨出编制, 录用黄某为公务员。乍一看, 这种做法既表彰了黄某, 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仔细分析, 把“公务员”作为“奖品”的做法, 显然是不符合公务员录用规定的。琼海市政府直接录用其为公务员的做法, 违背了国家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 因而也是不应当予以宣传报道的。如果确实需要报道, 应当如《法制日报》上的这篇新闻, 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 对其违反法律程序的做法予以必要的批评, 让人们引以为戒, 提高对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认识。

正确解释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律规范, 是社会的最高行为准则。采编人员要准确地解释法律条文, 首先得吃透法律术语的含义。法律条文中规定的法律术语有原告、被告、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当事人、起诉书、上诉状、公诉词、起诉、上诉、申诉、抗诉等。如不能把还未定罪的犯罪嫌疑人称为“罪犯”,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中的“刑拘”混为检察机关的“逮捕”, 尚未结案的一审判决误作终审判决报道等。

严格区分相近法律术语, 避免褒贬词语。新闻报道要准确地使用法律语言, 必须严格区分相近法律术语的不同用法。在法制新闻报道中, 最普遍的, 也是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望文生义, 混淆和错误地使用法律用语, 如错将“罚款”写成“罚金”、“缓刑”写成“缓期”等。其次, 避免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某些法制新闻报道由于采用情绪化、文学化的处理手法, 使用了一些诸如“败类”、“歹徒”、“恶凶”、“变态狂”、“窃贼”等不规范的法律用语的称谓和定性语言, 以及运用了一些联想和猜测, 很容易引发新闻侵权。

图文并茂 双翼齐飞

西方学者把图片比作报纸版面的“心脏”, 认为照片不再是点缀版面的工具, 而是把消息直接、及时传送到读者面前的重要手段。图片在报纸上最常见的采用方式有独立编发的新闻图片、配合文字稿件的图片和图片专版。《法制日报》很重视新闻图片, 头版必有一篇以上 (含一篇) 的图片新闻报道, 中间版面也有图片新闻报道, 其他文章尽量配图发, 使版面“活”了起来, 还有不定期的摄影报道专版。如2005年11月19日第4版摄影报道《平安周庄——全国法制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暨“平安周庄”采访活动图片选登》, 整版共有8幅照片, 以1幅大照片 (和谐周庄) 居中, 7幅小照片 (年年有余、小街希望、依法调解、河道保洁、及时掌控、文明执法、速降火魔) 四周环绕的排版形式, 突出了治安防范典型乡镇——周庄的主线, 反映了和谐社会的主题。这些取景不同、内容连贯的照片, 不仅有大景、特写之分, 而且还有现场、结果之别, 给人以完整的故事感, 可读性强。此外, 对案件或法规介绍配上使其效果更为突出的漫画, 可以利用漫画夸张、幽默的特点, 深化文字报道的主题思想, 渲染报道内容的感情色彩, 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启发读者展开想象, 活跃版面气氛。

参考文献

[1].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胡建辉:《法制新闻标题也要“信达雅”》, http://news.tom.com, 2006-08-03。

法制副校长聘请暨法制讲座通知 篇5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经研究,决定举行延昌小学法制副校长聘请仪式暨法制讲座活动。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二、参赛对象:全体师生

三、讲座形式:

五年级正副班主任带学生到报告厅参加现场观摩 其他年级在教师观看网络直播

四、工作安排:

1、音像调控:干忠宏

2、摄影摄像:奚舒伟

五、有关要求:

1、要求各正副班主任到班做好跟班管理与指导工作。

2、要求各行政班子成员做好相应年级组的巡视工作。

延小德育处

法制 篇6

讲座采用检察官与学生互动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趋势、学习法律常识的必要性、犯罪案件类型、以及如何规避违法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的侵害四方面开展,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向同学们讲述违法犯罪行为及不良习惯的巨大危害。在讲座中回答了分部学生的提问,该院检察官还向学校和学生赠送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书籍和资料,公布了该院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救助热线电话。

法制讲座进校园活动是固原市原州区检察院针对原州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特点重点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项重大举措。在该院组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中,发现在校学生案件具有以暴力性和侵财性犯罪为主,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特点。通过法制讲座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有效遏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发案率的目的。

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走向探讨 篇7

1 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的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电视节目的趣味性,致使娱乐节目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现阶段的法制栏目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导致其收视率降低。

1.1 法制栏目的选材比例不合理

一直以来,很多电视节目都存在同质化问题,法制栏目也不例外,这些法制栏目的选材以刑事类案件居多,而行政类案件和民商事案件都很少,同时他们总是对地方、群众的案件进行选择式忽略,只重视大案要案,这就使得法制栏目在材料选择的范围上非常狭窄,同时法制栏目的选材比例也非常不合理。

1.2 法制含量太高,内容枯燥

所谓法制含量,就是指法制栏目制作组通过节目传播给人们的法律常识的有效成分是多少。法制栏目相对于其他的栏目,虽然更应注重对案件发生所触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报道,以及对这些法律常识的普及。但是过高的法制含量,就使得法律栏目过于枯燥,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自然就无法提高收视率。

1.3 故事性情节太少,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节目的审美需求

以往的法制栏目都过分注重法律知识的普及,而故事性情节太少,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需求,所以,对现有法制栏目的制作方式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增加故事性情节,提高法制栏目的趣味性,是法制栏目做出的有效改变,也是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2 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的尝试路径

通过多年对电视法制栏目的制作方式的创新,泛法制化已成为现阶段法制栏目的主要制作方式,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使法制栏目不再拘泥于法律常识的普及,而是把制作方向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故事和话题。在这些故事或话题中可能很少涉及到犯罪人员的拘捕等画面,但是却包含能够触及大众敏感神经的故事情节和内涵。这样就使得法制栏目充满了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促进了法制栏目的收视率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尝试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选题要“奇”

现在很多法制栏目组都对故事的选材异常重视,他们所选的话题和故事,无一不带有“奇”的特点。有的节目组为了能够有奇特的故事和话题,就派专业人员到全国各地去找素材,从而获得比较有特色的话题,可见,选择奇特的话题和素材对法制栏目的重要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法律讲堂生活版》,这个节目就是通过一些离奇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的兴趣,同时又服务当下的国家立法,由此可见这个节目的实用性非常强,因为它秉承服务公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启迪生活智慧的节目制作理念,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来传播实用的法律知识,告诉观众遇到事情该怎么办,解决的途径有哪些,对人们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 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正如上文所述,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选题要奇,可是为什么节目组要选择这种题材呢?总结其原因就是,这样的题材方便讲故事。中国人历来就有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的传统,所以,电视法制栏目运用这一特点来提高法制栏目的收视率也是结合了我国人民自身的特点。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普法栏目剧》,它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看普法故事,品百味人生。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节目一定是具有故事性的,它主要采用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栏目剧的形式,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方法来进行法制栏目的创作。这种创作模式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也使得收视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 结语

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使其换发了新的生机,不仅提高了收视率,同时也将一些法律的基本常识用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可见泛法制化对法制栏目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加速推进中国法制栏目传统的制作方式的改革,以及对其工作方式的创新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玉庆,丁长江.看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走向[J].当代电视,2006,(10).

[2]张燕.电视法制节目改进之我见[J].新闻三昧,2007,(9).

法制 篇8

一、法制类影视作品出现并发展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影视作品发展史上, 包含法律内容的影视作品出现的历史并不晚, 但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原因, 在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中尚未得到长期有效发展, 所以中国的法制类影视作品尚未走向独立, 而是散见于其他作品中。但是, 我国法制建设在“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法制春天, 法制类影视作品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影视作品形态。其中原因诸多, 笔者主要提取一下几个原因进行阐述:

(一) 法制类影视作品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息息相关,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进步。

政治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的现实环境是法制类影视作品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 同时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公开化、民主化必然带来法制建设的进步。根据实际经验可知, 法制类影视作品想要满足广大群众对政治民主化、法制公开化的需求, 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其调控范畴与发展方向。所以法制类影视作品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需求。

(二)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法律在国家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 中国的立法、司法、执法体系也得到有效发展, 同时普通群众的知法, 懂法, 守法, 用法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而法制类影视作品作为法制建设的工具和百姓知识沟通的媒介, 需要为老百姓传播法律知识和文化, 让受众相信法律的作用, 把法律当成人生信仰。所以法制类影视作品是传播法制文化的需要。

(三) 法制类影视作品又是为了让社会中的人们拥有一个宣泄、平衡的渠道和途径而出现的。

众所周知, 作为一个受众, 最基本需求就是信息, 信息在受众的需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正是由于观众作为一个庞大的受众市场需要获得更多的法律信息, 法制影视作品才拥有发展的机会,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突破点

根据各种资料显示, 现阶段我国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虽是健康前进的, 但在后劲不足, 阻力不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法制类影视作品数量诸多, 但是能得到群众认可的却屈指可数。从这可以看出提升作品质量的重要性, 只有拥有高质量的作品才能促进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 才可以创建出走进人民群众内心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为了实现法制类影视作品与法制建设的协调互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在创作上体现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丰富性与新颖性

要想在报道内容上具有丰富性与新颖性, 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进行多角度报道。

法制类影视作品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 除了司空见惯的刑事案例报道之外, 还可以深层次的挖掘其他素材, 比如受害者的伤病后遗症, 犯罪嫌疑人的挣扎, 执法者的心路分析等角度。

2. 突出报道内容深度与广度。

报道案件事实的过程中, 不能单纯就事论事, 而要将重心放在报道事件的深度与广度上。通过法律思维分析后, 深刻把握案件出现的症结所在, 深层次的挖掘案件发生背景环境和社会背景, 从而从现实角度探讨法制类影视作品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中的作用。

3. 宣传法律知识。

除了进行大篇幅的刑事案件报道外, 还要适当宣扬离群众现实生活比较远的宪法、行政法知识, 让受众掌握更全面的法律知识。同时控制住负面案件的报道, 营造和谐社会。

(二) 在选题上表现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多样化和创新化

法制类影视作品制作人总是认为寻找群众喜欢的法制类题材难。其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法制类影视作品中难得题材, 比如遗产纠纷, 邻里纠纷, 公司合同纠纷, 劳动争议等都是珍贵题材。因而制作人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民事生活案件中, 从报道他们身边的法律事件来发挥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真正的功能, 即教育引导功能。

(三) 在报道视角上突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创新点

法制类影视作品在发展过程中就因为报道角度狭隘而一度受到媒体诟病。僵硬呆板的法律条文本身不具生命力,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其生命力从而刺激受众兴奋点。只有在报道角度上具备人文关怀, 让观众在查看法制类影视作品时, 除了看到浅层次的案件教育, 还能从深层次看到自身的缩影, 学会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进而规范自身行为, 做一个守法好公民, 不作违法之事。所以制作人在报道视角上要打破陈旧思维, 深度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四) 提升法制类影视作品中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

法律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学科, 想做出一档高价值、高水平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我们不仅可以聘请知名的法律学者或则法律工作者作为作品的专业顾问, 利用自身知识及时解决法制类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同时可以邀请他们作为导演参与到整体采编制作工作。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 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真正懂法、知法、守法、宣传法, 从而构建高水平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五) 宣传法治精神, 提高作品质量

法制类影视作品具有其自身特色, 但无可避免的是仍存在一定弊端。想做出高水平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需要制作人深层次理解法律精神, 开拓思路, 紧跟法治潮流, 宣传具有时代意义的法治精神。同时要重点把握作品视角的多样化、社会容忍度以及作品的表达技巧。从实际情况分析, 当前法制类影视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 向群众宣传法制内容时, 不能传播法律万能论或法治万能思想, 不要传递消极负面思想, 不要宣传与群众生活无关的法律内容。而应当在群众感兴趣的基础下宣扬中国的法治精神, 同时科学分析现存法治的不足, 从而分析中国法制化进程中的现实因素、社会环境和法律意识建立完备所必需的要素。

2. 对法律的运作程序和活动及发展过程进行客观而准确地重现或解释。在法律运作过程中建立正当程序的意识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至关重要, 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培养进程。

3. 对与现实生活脱轨, 过分渲染法理与情理的矛盾之处, 或者明显作秀的行为等进行必要的剔除工作, 而应当公正全面的报道, 从而协调各种社会规范, 调整机制从而实现统一发展。

4. 对国外法律制度进行客观全面地比较分析。我国比较法学的研究很薄弱, 面对国外大量的信息缺少客观的分析研究, 从而在各种研究和改革方案中出现了很多虚假、错误、片面、过时的信息。所以, 在介绍他国法制发展情况时, 应当注意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和社会环境, 才能有科学研究的依据, 从而成就高质量法制类影视作品。

当然, 法制类影视作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不止以上几方面, 还需要以更加公正、客观与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应当在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发展。如果想在纷繁的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作用, 就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法制建设的需要, 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法治影响、满足受众需求, 从而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 让我以一句名言结束全文:“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让我们一起在法治下生活, 让影视作品与法治共同发展, 创建健康向上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刘萍.新时期法制影视作品发展趋势研究[J].东南传播, 2010 (1) :12-13.

法制讲座教案 篇9

一、小的违纪行为引来致命的伤害

2010年12月5日晚11时30分左右, 在河南洛宁县涧口乡319国道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惨案。在这起惨案中, 五名13~16岁的花季少年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分别是16岁的杨少鹏、15岁的尚盼飞、15岁的乔国强、14岁的杨国美、13岁的张鹏鹏。讲到这里,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失去他们宝贵的生命, 原来这是一起车祸, 洛宁县邮政局长谷青阳酒后驾车以超过100公里的速度高速行驶在公路上。当时七位花季少年在一网吧上网后在公路上行走, 他们中有三位是涧口中学的学生准备回到他们就读的学校涧口中学。没有想到在路上碰到这样一起车祸。在一起车祸中五人死亡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个悲剧, 我们知道悲剧已经发生, 我们无法让我们死去的同龄人复活, 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就该事件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哪些人应该为这起悲剧承担责任?首先, 车祸的责任者无疑是开车的人, 他的第一个错是酒后驾车, 第二个错是超速行驶, 从法律角度讲他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当然到底以什么罪对其进行处罚要由法院来决定。如果以交通肇事罪对其进行处罚, 他将面临最高15年的牢狱生涯, 并且应该赔偿他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如果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其进行处罚, 他将可能被处以极刑及死刑, 并且应该赔偿他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其次, 学校和家长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后, 学生本人是否有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已经死亡的五人中有三人是在校学生, 在深夜11点半还在公路上行走这本身就不正常。这个时间他们应该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宿舍里, 如果他们按学校规定待在学校或者按时回家, 悲剧也许不会发生。在我们的有些同学中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倾向, 诸如吸烟、游戏成瘾、打牌赌博、经常迟到旷课等等, 有些同学认为小错不断没有什么, 只要不犯大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殊不知, 小错也能铸成大错。16岁的黎明 (化名) 、15岁的博雅 (化名) 、14岁的孔威 (化名) , 家住长春的这3名男孩都是在校中学生, 平时经常上网。今年4月4日他们在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大路一家网吧里上网, 由于上网时间长了, 他们兜里钱花光了, 为了弄钱继续上网, 黎明提出向网吧里的学生“弄点钱”的主意, 博雅和孔威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3人在网吧里寻找目标。4日13时30分许, 3人将晨露叫出网吧, 在网吧后院对晨露进行殴打, 之后, 黎明提出向晨露要500元。晨露说身上没有, 于是让晨露给其父亲打电话给送来, 晨露父亲答应了。黎明便和晨露在网吧后院等着。这时, 博雅和孔威跑了。晨露的父亲接到送钱电话后觉得不对劲儿便报了警。很快, 晨露父亲和民警一同出现, 民警将黎明抓获, 随后又将博雅和孔威抓获。起初三名中学生只是觉得他们这个“打架闹事”, 顶多被老师批评, 被家长打骂一顿, 却没想到, 最终结果竟是走上犯罪的深渊。黎明等3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采取暴力手段抢劫公民私有财物, 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500元。在现行刑法的规定, 14岁是我们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分水岭。

二、网吧与青少年的成长

青少年成长中的实际案例:小波, 看上去瘦弱清秀, 但却是残害3条人命的凶手。长期以来, 小波沉迷于网络游戏, 因为没钱上网, 他就到亲戚傅某家偷钱, 被发现后, 他举起菜刀将傅某和傅妻砍倒在地。在找到600元匆忙逃离现场时, 又将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杀死。青少年缺少经济来源, 长时间上网形成的高额费用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为了获取网费, 有些青少年往往会铤而走险, 盗窃、抢劫甚至杀人。郑州青年小威沉迷网游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 在“作战”过程中, 游戏对家将小威在网游中的“女朋友”“杀死”。一怒之下, 小威竟找到了在另一家网吧上网的游戏对家, 并将其活活打死。无独有偶, 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 年仅16岁, 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 由于技术欠佳, 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 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 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 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 导致他当场死亡, 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 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 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同学们, 这只是因为沉迷于网络导致犯罪的很极端的案例。我们知道网络是信息时代的象征, 是高科技的产物, 但它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能够成为我们很能干的助手。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与朋友联系, 帮助我们查找资料, 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 可以说网络与现代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正确使用网络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 可能让我们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 沉迷于网络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有: (1) 荒废学业。这是最直接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给我们带来成绩的直线下降, 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学。 (2) 伤害我们的身体。我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段, 长期沉迷于网络将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发育。 (3) 浪费金钱。消磨我们的意志。 (4) 导致违法犯罪。

初中生年龄是叫做花季的年龄, 在运动场上应该有我们矫健的身影, 在教室应该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在家里我们与我们的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们也可以拥有很多朋友, 但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宏亮.未成年人犯罪及其矫正机制的立法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于洪军.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主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法制 篇10

世界的金融危机, 全球范围政治和经济格局会彻底的变化也必将会影响到WTO的发展。WTO条款迁就发达国家的时代必将结束, 发展中国家也会以另外一种身份重新提出自己的要求, 重新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谈判, 将自己推向有利的发展趋势。而中国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将中国的法制和经济改革迅速向WTO体系靠拢, 并应当审视当今的国际形式, 考虑WTO的发展方向, 作出很好的预测和对应的自身调整, 力争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维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由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欧阳琳副研究员编著的《WTO与中国法制建设改革研究》一书顺应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对WTO做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中国法制改革提出更多更好的力所能及的建议。欧阳琳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著名的西南政法大学, 曾长期任职世界知名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员, 为企业职工普及劳动法律、生产安全知识、职业病防护知识。为了写好这部著作, 著者于2007年奔赴英国莱斯特大学攻读国际人权法学的硕士, 并于2009年取得英国英国莱斯特大学国际人权法硕士学位;在读硕士期间系统地研究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 以及国务院、商务部公布的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国内外WTO案件的判例。

中国学者研究GATT和WTO的热情也高涨, 十多年来有关GATT和WTO的文章和著作不断地涌现对各国各界了解WTO起到了主要作用。法学界对WTO法律制度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成果都站在了学术界的前列。随着中国加入WTO, 原先扫盲式的宣传和普法式的研究都已经结束。人们逐渐认识到对WTO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不能仅仅是对规则的解释, 而应当着眼于全面准确地掌握WTO并探索如何利用WTO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首先, 《WTO与中国法制建设研究》就是一个结合实际的研究, 力图通过对WTO制度的分析解决中国法制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犀利地指出了中国法制建设中与WTO规则和要求的差距, 并在应对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次, 它是深层次的研究, 不仅需要处理好中国法制建设与WTO的关系, 而且要摆正在WTO条件下中国法律体系内各法律的关系及地方法制建设与全国统一法制建设的关系;在此他是具有强烈探索性质的研究, 因为WTO材料虽然很多, 但相关的研究很少, 尤其是能够实际利用的研究成果更少。而本书做了大量的创新研究, 包含了许多与现有成果不同的内容。最后, 著作者在著书的过程中研读了大量第一手的英文原版书籍资料, 这对WTO规则的认识和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 使得读者能更准确的理解WTO规则, 也只有在准确的理解之后才能够更好配合中国国情更好的运用WTO规则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另外, 我们也通过此书了解到了WTO规则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运用情况, 通过欧美发达国家WTO的运用情况与中国现状的比较, 我们取其精华, 去之糟粕, 最主要的是让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WTO规则在中国运行目前的不足, 也给我们的法制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刻地融入世界, 贸易争端、贸易纠纷将随之会越来越多。如何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在WTO规则下构筑保护民族经济的法律防线,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欧阳琳副研究员这部著作的出版正好回应了时代的挑战, 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法制小常识 篇11

(1)平时一人在家,要锁好院门、房门、防盗门、防护栏等。出去玩耍要关好门窗,千万别忘记锁门,防止盗贼潜入。

(2)钥匙要保管好,要注意把钥匙放在衣服里,不要放在外面,以防坏人跟踪入室。

(3)当有人敲门时,一定要问清来意,对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坚决不要开门。特别是遇到有陌生人以修理工、推销员的身份要求开门时,说明家里不需要,请其走开。或可寻找其他借口,请其不要打扰。

(4)当坏人欲强行闯入,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去打报警电话吓跑坏人。

有人拉你参与打架怎么办?

(1)自己坚决不去。不管这件事和你是否有关,不管矛盾双方和你本人的关系如何,你都不能参与。

(2)设法劝阻。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说服对方,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3)及时报告。如果劝服不了,就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门卫、学校领导报告,严重的要打110报警。

小学生防侵害六必知

1.在上学、放学途中尽量不要单独行走,不要随便搭乘他人车辆;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2.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3.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放学后要跟随他人走,要求学生事先与家人联系,防止被熟人、亲戚诱骗后绑架等等。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5.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

法制博览杂志投稿指南 篇12

《法制博览》杂志由共青团山西省委主管、共青团山西省委和山西省肯少年犯罪研究会主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37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188/D, 为中国人文社科类遴选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期刊。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全国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秉承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之重任, 为全国广大读者普法、守法、用法做好理论平台。本刊曾荣获“华北十佳优秀期刊”称号, 全国百家指定赠阅期刊。欢迎广大法律及相关学科工作者积极投稿。本刊征稿范围以法律法学类为主, 各交叉学科为辅。4.'·--:1-:栏目设S探索争鸣、立项课题、热点笔谈、法学研究、法律实务、司法实践, 法制园地、法与社会、法与经济、法治论坛、学术前沿、社会管理、文化教育等/来稿要求1J:/1.篇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且黑体 (副题除外) ;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 不超过200字;关键词:3-5个。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 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4.文内标题:简洁、明确, 层次不宜过多。5.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 采用汉字。6.表格:采用三线表, 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 表序与表题届中置于表格上方。7.参考文献:对引文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格式与示例:7.1专著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7.2论文集格式:作者.题名.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7.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刊名, 年, 卷期.7.4报纸文章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8.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 其序号为: (1) (2) (3) 注释置于正文尾部, “参考文献”上面。社址:通联:由f!编:山四省太原取青年路新南.条投稿邮箱:fzbl88@126.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81号信箱编辑电@V) 351-7030006ii^S^351-7

上一篇:管理风险的企业投资论文下一篇:措施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