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基础

2024-07-20

法制基础(共6篇)

法制基础 篇1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 民法为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民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源, 其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文明往往是以社会民众为根本基础, 即民法以市民的社会为基本立足点, 是市民的生活基本法律。民法不仅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基本构成因素起到了培育作用, 还为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动力, 在当前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 将就民法在政治文明的法制与文化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民法,政治文明,法制与文化

一、引言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 在对社会的政治文明进行有效推动的因素中, 除了经济体系即商品经济对政治文明造成了根本性影响之外, 另一项能够直接对社会中经济与政治这两项因素之间造成有力推动的就是民法精神。通过民法精神, 为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与发展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二、民法作为政治文明的法制与文化基础的根源

在人类社会中,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其实质就是民主政治。虽然民主政治在某一程度上是一种政府对于政治制度的制定与安排, 但是其所体现出的作用却远远不是政治这一单一的领域所能包容的。无论是民主制度的确立, 还是民主政治在社会中的正常运行, 都需要社会的各项领域如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对其进行支持。所以, 对民主政治进行建设, 并不是一项单一对民主政治实施运作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成果的, 而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支持, 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其同所在社会的基础与社会所在环境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人们经常会问: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基础才能够使民主政治得到最良好的运转效果呢?自由的民主所存在的社会是有着一定条件的:第一, 在这个社会中, 已经普遍了普通公民的平等权利;第二, 社会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冲突都已经被合理的制度规范所包括;第三, 社会的利益是由各项关键人物所代表的;第四, 在这个社会中, 人的美德与公共价值观已经成为了社会所主导的核心价值取向。从这几个条件中我们可以得出, 只有在一个对人的根本权利进行尊重、拥有良好制度与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中, 才能够拥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基本。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存在的城市社会, 也只有将自身落在这种市民社会中, 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与政治文明, 这是因为:

首先, 市民社会是由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对其进行组成的基本方式, 同时其也是城市中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基础途径。通过多人共同建立起的市民社会, 其所代表的利益也正是所有单独市民利益的集合。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使这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自身的权利与幸福进行追求。而这也就是政治文明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权利的一种体现。

其次, 民主政治的源头是因为社会中各部分利益群体的共同利益追求, 如果没有这种特有的多元化结构与多方面的利益, 那么民主政治也势必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当市民社会对其中存在的个体与自身利益进行追求进行激励的过程中, 也将使利益的多元化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而且也将使社会上的组织结构共同向着多样性进行变化, 这也是为民主政治提供发展有利条件的另一种基础。

再次, 市民社会作为在国家同个体间的中间体, 其能将利益作为指引人的方式之一, 使其中的个体能够通过个人间的组织或者集团来对多方向出现的压力以及问题进行有效的抵抗。从而使公众的权利得以有序发展。同时, 它还能够通过对相应制度的制定, 来使得其中的个体对自身权利的诉求与追责活动更为合理, 从而为各方组织的利益表达与抗争做好了途径与渠道, 从而对政治的文明化与合理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 在城市中个体对于自身权利的不断追求,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上其他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关注度进行增强, 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公益心与道德精神。市民也将在合理的自身权利下公正、平等的对各项社会活动以及政治活动进行追逐。其对于社会的政治文明也起到了孕育的效果。

社会是由软要求的社会文化与硬要求的国家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 而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 民法就是对他们行为进行保证的硬要求。民法作为城市居民的最基本法律, 其同我国其他的法律而言, 同居民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联系的最为密切, 也最容易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在民法的运用过程中, 一定要对市民精神进行体现, 同时其也必须成为政治文明法治与文化的根本与基础。

三、民法作为政治文明法治与文化基础的体现

民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社会的商品经济中, 还体现在其精神性、原则性的特点, 而这都是当今社会文明的基本需求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就能够对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 并对其环境进行良好的塑造。

(一) 民法在政治文明价值取向中的作用

对于政治文明来说, 它是对于社会公共权力以更为合理与人道的方式对其进行安排的过程, 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以人为本, 对人民的切身利益做出保障。政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就是制度文明, 所以只有对人权以及社会制度进行保证, 并对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人权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 才能够使这个目的得以实现。

而民法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 并在这个宗旨的推动下对市民的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进行保护, 这也正是为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最基本利益进行了保障。同时, 民法还是一种开放性的权利, 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思想意识的加强而逐渐衍生出更新、更为全面的保障权利, 从而对人的基本权利起到长久的保护。而对于政治权利来说, 其本质就是民事权利的高层次延伸, 是人在基本的生存与更好的生活追求过程中的一种直接体现。在历史的进程中, 人们之所以对政治权利进行强烈的争取与追求, 则正是因为自身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 即人的利益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目标。民法作为人民的基本法律, 能够对每个公民起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关怀作用, 其也必然能够对社会价值观以及政治的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 民法对民主政治的作用

随着国际社会进入民主社会, 民主政治也正式成为了社会政治文明的最基本核心。对于民主来说, 就是赋予人民真正的权利, 使人民能够真正的通过自身的选择, 来对可能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决定, 从而使国家的所有居民都能够真正的对国家的重大事务进行实质的参与。而在这其中, 正是民法制度对这种全社会民主的机制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并对社会的良好民主环境进行了创建。

同时, 对于民主而言, 其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对个人平等与自由的权利进行承认, 并在承认的基础上鼓励其对自己所能决定的事务进行正确的判断。而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也只有民法这一最能同人们日常生活贴近的法律。在法律的产生过程中, 是民法最开始将对人的权利以及人的平等地位作为正式的法律法规的, 从而为人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同时, 其还鼓励人们对自身的正当权益进行争取, 从而使人们树立起平等、自由、自主的思维与观念。

政治也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幸福的一种安排, 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 民主政治的目的就是要对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以及争取做出根本的保障。在现代社会中, 对利益进行主张的最直接表达方式就是法权, 因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承认允许, 才能够得到权力的义务。所以, 作为城市中的普通居民, 只有通过对权力进行充分的尊重, 才会使社会出现真正的民主。而这也正是民法的重要意义。

(三) 民法对于法治的作用

政治文明的根本基础为法治文明, 而法治文明则需要社会中个体拥有司法文明, 由此可知, 民法才是法治社会的根本基础。法治的核心就是对权力进行保障与制约。其中, 对权力进行制约仅仅是为了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手段, 而对权力进行保障才是法治的根本目的。而这种权力的精神恰恰是来自于民法, 通过民法在社会的公权与个人的私权之间清楚的明确界限, 从而使在对法治精神进行培养的同时, 也对法治的法律前提做到了奠定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 权力是由法律对其进行保护的, 而在人们对权利进行尊重的同时, 也就意味着其对于法律的尊重。而当人们对于权力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也正是为了法律而斗争。所以通过民法对于个人权力以及个人精神宣传推动的过程中, 也能够在社会中逐渐培养出遵法、守法的法治理念。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来说, 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 民法对于我国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民主法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于影响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各项因素而言也起着互相加强、互相推动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对民法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实施, 也需要普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支持民法。并以此来使民法在我国更为良好运行, 从而使我国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长胜.浅议民法和市民社会对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J].法制与经济 (下旬刊) , 2009 (10) .

[2]庞向锦.市民社会的形成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经济视角 (中旬) , 2011 (01) .

[3]于乐平.民法与市民社会——浅谈我国民法的现代化[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01) .

[4]徐涤宇.新世纪十年中国的民法典努力[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

[5]韩振华.试论民法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J].经济视角 (中旬) , 2011 (05) .

法制基础 篇2

积极推进政府法制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在省政府法制办的亲切关怀与直接指导下,黄冈市政府法制办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为契机,把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创新工作理念、建立工作网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信息质量、拓展信息渠道、发挥信息效用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的领导,使之成为服务并推进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水平。2009年他们被省政府法制办授予“全省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法制办表彰为“全国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一、树立三种意识,提高法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法制信息宣传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深厚的感情,这项工作就不会有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结合开展政府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活动,在全市政府法制系统深入开展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争先创优”活动,以活动促认识提高,以活动促工作提升。

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大局,围绕这个大局,我们既要抓好做功,也要做好唱功。为发挥市政府法制办在推进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中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情况交流的作用,我们成立了全市政府法制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安排组织协调能力强、文字写作功底好的干部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我们就法制信息宣传工作都要作专门部署。在年中召开的法制办主任联系会上,我们也要把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在年底组织的依法行政考核中,我们更要把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进行考评打分,切实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年中有督促检查、年末有考评奖惩,从而改变了以往少数地方和单位对法制信息宣传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二是树立争先意识。过去,因为有些法制机构人员较少、任务较重,我们也面临过有心抓、无力做,上头热、下面冷的困境。近两年来,我们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东风,一方面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争创“全省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先进单位”为目标,深入开展 “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活动。每年年初,我们都将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争先创优目标细化、量化,把任务分配到各县(市、区)政府法制办和市直各部门法制机构,使每个单位都有任务,每名干部都有责任。同时,市政府法制办带头垂范,办领导率先示范,要求基层做到的,市政府法制办带头做到;要求普通干部做到的,办领导带头做到。他们每年都要编辑12期以上的政府法制信息简报,向省政府法制办上报各类信息100余条,从领导到干部每人至少撰写6条信息,并力争条条能够采用。在市政府法制办的带动下,全市政府法制系统逐步形成了法制信息宣传工作比、学、赶、超的热潮。

三是树立创优意识。信息宣传工作不是若干信息简单地叠加,而是对信息进行采集、提炼和升华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工作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树立典型的作用。因此,我们从抓信息采编、审核、报送等环节入手,狠抓信息宣传的“进出口关”,推动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向报送信息之前,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发,确保信息源头的质量;同时,我们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按照“全面、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进行筛选、提炼、编辑,经办领导审核把关后再向省政府法制办报送。我们还要求各地各部门报送的信息内容要简洁、结构要合理、文字要流畅,坚持没有特色的不报送、言之无物的不报送,保证每篇信息材料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两年来,共收到各类信息500余篇,向省政府法制办报送400余篇,被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和省政府法制办网站采用200余篇。

二、建设三支队伍,构建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网络化体系 做好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仅靠两三个地方、两三个部门甚至两三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为此,他们通过加强法制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网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大格局,齐奏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的大合唱。

一是建设专业信息员队伍。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做好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的主体,他们始终把这支队伍的建设牢牢抓在手中。2009年年初,他们专门制发了《关于做好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主抓这项工作,选派业务水平较高、文字能力较强的同志具体从事这项工作,并将联系方式、电子邮箱报市政府法制办汇编成通讯录。今年年初,他们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的实际,重新调整和充实了专业信息员队伍,人数达到77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较之以前有所提高,45周岁以下年龄层次的比重较之以前也有所提高,确保了这项工作能够常抓常新。他们还为机关负责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的同志专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等设备,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是建设基层信息员队伍。他们以各县(市、区)政府法制办和市直各部门法制机构为支柱,以专业信息员队伍为骨干,建立了联系基层的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网点,及时捕捉工作亮点,编发工作简报,把好的经验和作法反映上来。同时,他们要求各县(市、区)法制办和市直各部门法制机构也要结合实际,建立起各自的法制信息员队伍,加强与市政府法制办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法制信息宣传工作中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这一举措,政府法制信息报送量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增长,更加便于多方位搜集信息,高质量编发信息。

三是建设特邀信息员队伍。抓点带面、推动全局是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针对各地各部门法制信息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他们重点加强对宣传工作基础好、信息报送热情高的县(市、区)政府法制办和市直部门法制机构的指导与帮助,及时将他们报送的信息推介上去,为宣传他们所做的工作当好“吹鼓手”。他们一方面向内挖掘潜力,另一方面对外“借船出海”。在市政府办、市人大法工委、市纪委纠风办、市法院等与法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单位以及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中发展特邀信息员,发挥他们在工作中了解法制信息情况的优势,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做深度调研、编辑和上报工作,拓宽法制信息的来源渠道。

三、完善三项制度,推进法制信息宣传工作规范化建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们始终高度重视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用制度推动工作,打基础、管长远。

一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他们把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之中,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考评打分,实行奖惩兑现。他们在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明确了“加大法制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和省政府法制办网站上发表一定数量文章”的任务。同时,他们在制定机关规范化管理制度中,专门规定了信息宣传工作制度,要求每个科室、每位同志每年都要编发一定数量的法制信息,并按照被国务院法制办采用一条按10元/1000字予以奖励,被省法制办采用一条按5元/1000字予以奖励,对没有完成信息编发任务的酌情扣减奖金。他们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时,都要把法制信息宣传工作完成情况量化为15分,对超额完成信息报送任务的实行加分,对没有完成规定报送数量的实行倒扣分,并对做出了工作成绩的法制信息员给予通报表彰。今年年初,在市政府表彰的20名2010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中,有7人是法制信息员。通过这一举措,树立了典型,鞭策了后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导向。

二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他们不仅抓年终考核奖励,更注重平时检查督办。去年4月,他们创新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制发了《关于建立全市政府法制工作备案管理机制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要按规定对规范性文件、执法主体资格、行政执法案件、行政复议案件、政府法律事务和法制宣传信息等六项工作向市政府法制办报备,实行备案管理。其中,法制宣传信息备案要求每季度报备一次,并将平时的备案情况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他们还加大对法制信息宣传工作的督办力度,定期将各地各部门上报信息的情况予以通报。去年10月以来,他们拿出专项资金,聘请专业网络公司为他们设计黄冈法制信息网,开设了政务公开、法制信息、法规政策、行政复议、执法监督、法律顾问、黄冈仲裁等栏目,并在首页上将各地各部门信息报送情况和采用条数予以一览式展现,不仅为法制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发布平台,还为推动法制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监督平台。目前,该网站正在试运行中,反响较好。

法制基础 篇3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新课程的开设、新教材的使用,迫切要求教学改革上有新举措、新设计、新突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教学改革自然也在题中。本文拟从《基础》课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法制教学品质的角度浅谈拙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基础》课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基础》课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政素质偏低,职业道德弱化。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迅猛发展。随着高校的急剧扩招,使师资力量骤然紧缺,迫使高校不得不大大放低了招聘教师的标准,录用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身处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的大环境中,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的影响。他们身上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缺乏对重大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待加强;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肤浅,在真信、真学、真用、真做上存在很大差距;缺乏远大理想和无私奉献精神,价值取向多元功利[2];缺乏正确的职业意识,敬业意识不强,等等。

2.业务素质差强人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正向函数关系,业务素质越高的教师,教学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现实中,部分青年教师表面上是经过了系统的专业训练,教学中却发现基础理论功底薄弱;非相关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难以把握住《基础》课教材的重点、难点的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是“跟着感觉走”,以己昏昏难以使学生昭昭。

3.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方法单一。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讲堂的,缺少对法制教学实务的感知和了解,教学经验明显先天不足。同时,他们大多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很少翻阅或撰写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又由于《基础》课法制教学内容的复杂性,部分青年教师不知如何讲解,只好照本宣科,一书到底。这种教学法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4.重科研,轻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涉及教师“前途”的重大问题上,都是以科研成果作为硬指标的。这种政策导向导致了大部分青年教师不得不全力以赴一窝蜂地去完成与超越科研的量化指标,去追逐科研项目与经费。而教学的考核是软指标,因此,青年教师往往把教学仅看成一般性的任务,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工作量就行了,于是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极其有限了,上课时采用最省事、最省时、最省力的“念书法”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二)《基础》课青年教师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

《基础》课青年教师除了存在着上述的主要问题外,在教学中还面临着《基础》课全体教师共有的主要矛盾:

1.教学量多与课时量少之间的矛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合后的《基础》课法制教学的内容依然庞繁,涵盖了我国核心法制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近30部法律文件,仅法律概念和知识点就将近上百个。众所周知,概念是一个学科的支点,最能反映出一个学科的本质。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讲透概念,而《基础》课法制教学学时量大幅减少,直接用于法制教学的时间甚至不足10学时。有不少老师感叹“实在是没法教了!”[3]

2.学生的轻视与教师的重视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关注度远远低于专业课。他们认为,学精专业课是未来的立身之本,具有最强的源动力。而《基础课》的部分内容从小学就开始被灌输,缺乏新鲜感。于是课上看专业课、学外语、玩手机、打瞌睡甚至聊天的现象屡见不鲜。相反的,一些《基础课》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可谓是课前精心备课、课中聚心讲授、课后详尽总结,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3.思维能力培养与固有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当前高校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仍然是“一师一书一讲台”的教师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其实际上是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宰”,在唱独角戏,学生仍摆脱不了“上课记讲义、下课抄讲义、考试背讲义”的窠臼。而现代教育教学强调师生间有知、情、意、行的互动,强调关注教学的研发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教、自创能力,强调教师的作用只是一把钥匙,引发学生打开思维之门。

4.专业课性质的需求与法制教学课的供给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由于受学科思维定势的影响,比较喜爱老师系统、透彻地讲授课程,然而《基础》课法制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教育,且法制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赶教学进度,不得不“蜻蜓点水式”或“快餐式”地讲解,难免使学生产生“饥饿感”。

二、提升《基础》课教学品质的路径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是教学的生命线。而关乎教学质量优劣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教师与学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具体到《基础》课的青年教师,就是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知识结构来提升《基础》课法制教学的品质。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重点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后继力量,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在学生的心目中,青年教师具有亲和力,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其思想、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青年教师首先自身要不断加强思政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增强思想上、政治上的“免疫力”。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想政治理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站稳脚跟,树立正确的“五观”,引领学生践行荣辱观、作出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选择,同时,还应把教师职业当作终生事业,严守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秉承优良传统,厚德养学,德业并举,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术,勤于教书,精于育人。

(二)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其实也是一种专业,是教学专业。青年教师应具有教学专业的意识,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思想上,由消极被动的“适应”性教学思想向积极主动的“发展”性教学思想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由局部发展的“知识”价值观向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价值观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由以教为主体的教学观向以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发展;在教学模式上,由“吸收─消化─储存”的教学模式向“探索─转换─创造”的教学模式发展。[4]

(三)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搞好教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同时,更需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把自己锤炼成专业技能高超、具备传道解惑能力的现代新型教育人。

1.增强驾驭教材的能力。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代的挑战,已经把“器”的重要性,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器”,对青年教师而言,就是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为一课之本,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精神是青年教师入行的最基本条件。《基础》课涉及近30部法律,一些法律观点和理论在教材中也只是做了结论性的叙述。吃准、吃深、吃透、吃活教材的法律精神绝非易事。青年教师绝不能以教材为教条,对教材的掌握要从根本上“破其卷、取其神”,找准教材的主题、主线,把握教材的难、重点。只有如此,才可能把教材内容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做到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法制基础 篇4

一、为什么说法制教育的重点在高校

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人数增长显著。截至2008年, 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超过2000万,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截至2010年, 我国已拥有2723所高校, 大学生规模达3105万人。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的功能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 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高校, 而大学生又终将服务社会。可以说,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成就大小的重要体现。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必将占据社会上绝大多数的管理与技术岗位, 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影响着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集散中心, 理应成为法制建设的重点区域, 理应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法治精神,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因此, 法制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高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应当占据重要地位。

二、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 大学生正处于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虽然他们在中学阶段也接触过一定的法律知识, 有些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 但毕竟他们那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还相对较弱, 不可能形成比较稳固的法制观念。在大学阶段进行法制教育, 如果内容充实并且方法得当,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高校法制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讲, 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一) 现有的法律知识课程设置不符合法制教育的要求

从2006年开始, 《法律基础》和《思想品德》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使法律基础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大大缩减。笔者测算了法律基础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分量:该书共有250页内容, 但讲述法律基础知识的只有90多页, 所占比例不到40%。该书共有八章内容, 专门讲法律知识的内容浓缩在第七章、第八章, 分配的课时也不够。按照现在的教材开展教学, 学生不仅感受不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反而觉得法制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二) 师资力量配备不利于加强法制教育

师生共同参与是教学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 大多数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并不是这样。有的学生宁愿逃课, 也不进教室听课;有的学生即便在课堂上也没有听课, 而是在干别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说起来比较复杂, 教师配备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内容, 很多高校配备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能讲好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但未必能讲好法律知识部分。原因如下:分配给法律基础知识的课时少而任务重, 教师的专业又不对口, 再说法律知识教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养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这两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各有其独立性, 全部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讲授难免会顾此失彼, 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三) 实践与考核环节引不起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

1. 高校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缺乏

法制教育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水平, 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目前, 很多高校比较关注教学科研, 而不重视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具体而言,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少有法制讲座, 很少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 几乎不举办法制知识竞赛活动, 几乎不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及劳教场所, 很多高校没有校外法制教育辅导人员等。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核方式不太合理

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本科高校开设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共14学分, 其中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两部分内容共占3学分;专科高校开设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共7学分, 其中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两部分内容共占3学分。且不说法律基础知识所占学分太少的问题, 这里把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德育课来计算学分, 本身就不合适, 因为这忽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有不少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 高校进行的是法制观念教育, 而非法学教育, 所以没有必要讲太多的法律知识, 可以把法制教育归入德育范畴。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法制教育

高校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明显成效的工作, 所以有很多只顾眼前成绩的高校并不重视法制教育。看一下近年来违法犯罪、贪污腐败官员的情况, 他们大部分拥有高等教育学历, 正因为他们缺乏法制观念, 才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给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国家栋梁, 是国家各级各类管理和技术岗位的继任者, 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这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彻底落实, 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呢?根据实际情况,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 在高校独立开设法律基础必修课, 并重视专业师资培养

要完成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就必须让学生学习较为丰富的法律基础知识, 独立开设法律基础必修课是当务之急。同时, 专业师资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可在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法制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加强全国各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工作, 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法律素养, 为法律基础课的建设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二) 高校和地方政府都要重视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 任课教师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调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必要时校领导可直接组织策划相关实践活动, 并给予财力和物力支持。在教师考核方面, 高校可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成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则是促进毛入学率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一般直接受地方政府管理, 所以地方政府也要重视高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努力搭建活动平台, 必要时可制定高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划, 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实践活动, 为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摘要:我国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与集散中心, 理应成为全国法制教育的重点区域, 而高校的法制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独立开设法律基础课、加强专业师资培养、设置专门的高校法制教育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学飞, 沈文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1) .

[2]郑向东.公民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1) .

法制基础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李某原在甲公司就职,适用不定时工作制。2012年1月,因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李某成为乙公司职工,继续适用不定时工作制。2012年12月,由于李某在绩效考核中得分最低,乙公司根据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中“末位淘汰”的规定,决定终止与李某的劳动关系。李某于2013年11月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主张:原劳动合同于2012年3月到期后,乙公司一直未与本人签订新的书面劳动合同,应从4月起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终止合同违法,应恢复本人的工作。

关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支付二倍工资的仲裁请求,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李某仍继续在公司工作,应视为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故李某无权请求支付二倍工资 B.劳动合同到期后应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否则属于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故李某有权请求支付二倍工资

C.李某的该项仲裁请求已经超过时效期间 D.李某的该项仲裁请求没有超过时效期间 多选题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据此可知,李某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应当重新签订一份新的劳动合同,否则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起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据此可知,乙公司于2012年12月终止与李某的劳动关系,李某在2013年11月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未超出1年的时效期间。2、2012年外国人约翰来到中国,成为某合资企业经理,迄今一直居住在北京。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约翰获得的下列哪些收入应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A.从该合资企业领取的薪金

B.出租其在华期间购买的房屋获得的租金 C.在中国某大学开设讲座获得的酬金 D.在美国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的稿酬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该法第二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选项A)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选项C)

五、稿酬所得;(选项D)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选项B)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因此,在某大学开设讲座获得的酬金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据此可知,约翰2012年来华,迄今一直居住在北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已经超过1年,境内外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3、某县政府规定:施工现场不得搅拌混凝土,只能使用预拌的商品混凝土。2012年,县建材协会组织协调县内6家生产企业达成协议,各自按划分的区域销售商品混凝土。因货少价高,一些施工单位要求县工商局处理这些企业的垄断行为。根据《反垄断法》,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县政府的规定属于行政垄断行为

B.县建材协会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

C.县工商局有权对6家企业涉嫌垄断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D.被调查企业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该机构可决定终止调查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垄断行为、反垄断调查机构及其职权。

选项A说法错误。县政府的行为属于正常的行政管理,并没有从事地区封锁、限制竞争的行为。

选项B说法正确。《反垄断法》第16条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本案中,建材协会的行为属于行业协会的垄断协议,分割销售市场。选项C说法错误。《反垄断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据此可知,县工商局没有反垄断执法权。选项D说法错误。《反垄断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对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的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中止调查。中止调查的决定应当载明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的具体内容。据此可知,应该是“中止”调查,而非“终止”调查。

4、甲公司与梁某签订劳动合同后,与乙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梁某到乙公司做车间主任,派遣期3个月。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双方已连续6次续签协议,梁某一直在乙公司工作。2013年6月,梁某因追索上一年加班费与乙公司发生争议,申请劳动仲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乙公司是在辅助性工作岗位上使用梁某,符合法律规定 B.乙公司是在临时性工作岗位上使用梁某,符合法律规定 C.梁某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D.梁某申请仲裁时应将甲公司和乙公司作为共同当事人 多选题

【正确答案】 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务派遣、劳动仲裁。选项A、B错误。《劳动合同法》第66条第

5、关于我国生态保护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国家只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B.国家应积极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C.国家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D.国家应指令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 单选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据此可知,国家并非只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选项B错误。《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据此可知,引进外来物种,应当以不破坏生物多样性为前提。选项C正确。《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选项D错误。《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该项错在,国家应起到“指导”的作用,而非“指令”。

6、关于我国法律职业人员的入职条件与业内、业外行为的说法:①法官和检察官的任职禁止条件完全相同;②被辞退的司法人员不能担任律师和公证员;③王某是甲市中院的副院长,其子王二不能同时担任甲市乙县法院的审判员;④李法官利用业余时间提供有偿网络法律咨询,应受到惩戒;⑤刘检察官提出检察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应受到奖励;⑥张律师两年前因私自收费被罚款,目前不能成为律所的设立人。对上述说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⑤正确 B.②④错误 C.②⑤正确 D.③⑥错误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第①种说法正确。《法官法》第十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检察官法》第十一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据此可知,法官和检察官的任职禁止条件完全相同。第②种说法错误。《公证法》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证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法》第七条规定,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

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注意辞退和开除公职是不同的。第③种说法错误。《法官法》第十六条规定,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三)同一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四)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据此可知,此时不属于任职回避的情形。

第④种说法正确。根据《法官法》第三十二条第(十一)项的规定,法官不得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第⑤种说法正确。《检察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检察官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给予奖励:

(一)在检察工作中秉公执法,成绩显著的;

(二)提出检察建议或者对检察工作提出改革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的;

(三)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使其免受重大损失,事迹突出的;

(四)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五)保护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有显著成绩的;

(六)有其他功绩的。第⑥种说法错误。《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律师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律师;

(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且在申请设立前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

(四)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数额的资产。

7、某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获得一笔资金。关于该拆入资金的用途,下列哪一选项是违法的?()

A.弥补票据结算的不足 B.弥补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

C.发放有担保的短期固定资产贷款

D.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 单选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据此可知,不允许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8、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排放污水,造成某村农作物减产。当地环境主管部门检测认定,甲排污中的有机物超标3倍,是农作物减产的原因,乙排污未超标,但其中的悬浮物仍对农作物减产有一定影响。关于甲、乙厂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厂应对该村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B.乙厂应对该村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C.环境主管部门有权追究甲厂的行政责任 D.环境主管部门有权追究乙厂的行政责任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选项A、B正确。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据此可知,甲化工厂违法排污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乙化工厂合

法排污同样造成了环境污染,都要承担侵权责任。需要强调的是,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不要求污染者的排污行为具有违法性,合法排污造成污染同样要承担民事责任,只是免于承担行政责任而已。

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据此可知,甲化工厂排污中的有机物超标3倍,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主管部门有权追究甲厂的行政责任。乙化工厂排污并未超标,不承担行政责任。

9、友田劳务派遣公司(住所地为甲区)将李某派遣至金科公司(住所地为乙区)工作。在金科公司按劳务派遣协议向友田公司支付所有费用后,友田公司从李某的首月工资中扣减了500元,李某提出异议。对此争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友田公司作出扣减工资的决定,应就其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

B.如此案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有权向法院起诉 C.李某既可向甲区也可向乙区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对于友田公司给李某造成的损害,友田公司和金科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选项B错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据此可知,对于小规模讨薪的仲裁,实行片面终局的原则,仲裁裁决一旦做出,即对用人单位单方生效。

选项C正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据此可知,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乙区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甲区均有管辖权。

选项D错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中,友田公司是用人单位,金科公司是用工单位,不适用该规定。10、2款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本题红星超市是食品经营者,不是生产者,所以其无须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1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关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账簿,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可聘请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

建账和办理账务

B.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C.纳税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

D.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除另有规定外,应当保存10年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聘请上述机构或者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选项B正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选项C正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选项D正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2、某商业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造成资本和资产状况恶化,严重危及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对此,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该银行依法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B.限制工资总额

C.责令调整高级管理人员 D.责令减员增效 多选题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7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二)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三)限制资产转让;

(四)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

(五)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法制基础 篇6

在实际生活中,法律制度往往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而是首先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人的法制观念,然后通过人们的法制观念去引导人的行为。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实践的经验也说明,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会形同虚设”[2]。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关系辨析

(一)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党和国家多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和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民主权利,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知法、守法、用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即为其中所列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之一。同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高校“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国家教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充分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自2006年高校开始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而,原本作为德育目标的“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作为学校法制教育任务的“增强法制观念”显然已落实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之中。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孙国华教授指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必须有意识地培养。”[3]同理,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培养。事实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首先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授,然后才是法制观念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有学者认为,一个人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与其法制观念的有无、强弱并不成正比关系,这一点无可否认;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个人如果法律知识匮乏或者毫无法律常识,那么,他的法制观念无从形成,这是毫无疑问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邓小平同志所指的“文化素质”显然包括公民所应掌握的法律知识在内。而对于高校非法学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以上法律知识的获取、掌握就主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了。

法制观念的形成在于对自身已有法律知识的内化。培养法制观念的本质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一种常态的法律精神,使受体接受并在这种内在精神的支配下行为。法律内化是个人接受法律知识的具体行为,也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理论知识和法律精神文化的体验、感受、认同和接纳,并进而产生法制观念和法制观念内驱力的全过程。实现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学习、体验、影响等方式,使法律知识最终被个体吸收和内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舆论、公共道德、法制宣传、亲身实践等方式都将作用于主体。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的学习便是其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方式。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二、创新课程教学,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成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首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在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育者普遍认为法制教育主要是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往往采取灌输式的理论讲授和条文分析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表明,在法律知识本身已较为枯燥的前提下,如果过分关注既定理论的“外灌”,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应付式的学习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法制观念的培养更难见成效。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相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因此,必须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强对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过程中的主体性的重视。

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4]。法制教育不仅需要外在的理性逻辑,更需要人的内在涵养。教育过程不该是一个被动的传输与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平等对话、自由交流、激励内化的过程。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不应仅是向大学生灌输枯燥繁琐的法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生主体的自觉认识,使法律知识内化于其自身,成为其自身的一个思想要素,这样才能产生出外化行动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过程就是开发大学生主体性的过程。

(二)革新教学内容,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目前,各高校将该课程作为全校通修公共课,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对全校学生讲授同样内容。这种“一视同仁”的教育既忽视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层次性,又忽视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特殊需求性。因此,在今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正视大学生群体本身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首先,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5]。这说明,大学生法制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作为系列法制教育的重要一环,它需要各年龄段法制观念教育的相互配合与承接。其次,响应大学生的要求,在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讲授与大学生的专业、身份和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促成其巩固和提升自身法制观念。最后,既要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炼出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以及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并给予正确而富有说服力的回答与解释,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改变教学方法,全面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它是指选择典型的事例,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求解模式,冲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的界限,从整体、发展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分析与探究,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6]。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6]案例教学法显然是这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它用事实构建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从而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展示出无限的社会生活舞台。它让学生从教室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以案例的形式置身于实践去学习、应用,并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理解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能够具体感知的实际体验。这将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提升其对法治社会的追求,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事实上,案例教学法早在课程方案改革前就已被引入《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之中。但是,寻找一个难度适中且易于引导的典型案例并非易事,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极大增加了任课老师备课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又使得课堂教学的进度与方向变得难以掌控,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广泛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不断提高授课技巧,以确保案例教学的质量。

(四)创新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一般采取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20%-40%,包括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期末笔试成绩(占60%-80%,以卷面分数为依据折算)的计算方法,但是这种考核模式显然不适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还要求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指导大学生的行为,促其达到“知行合一”。如果采用上述课程考核模式,其结果是导致考核只停留在对道德认知、法律知识的考核上。

因此,应当创新考核机制,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虽然说,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素质的高低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8]。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作为积淀的话,那么法律素质则无从提升,法制观念也无从形成。所以对法律知识的理论考核是第一层级的考核内容。同时,从对“知行合一”的诉求而言,实践考核便是第二层级的考核内容。实践考核包括自我考核、学生互评与教师考核。实行自我考核,在考核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以一定的主动权,赋予其自我考核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同学之间比较了解,通过互评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法制观念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任课教师的考核,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公正、合理的成绩。

(五)优化师资队伍,试行教师分工授课

据笔者了解,在不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被认为是“扫盲”课程,专业门槛低,大部分是由伦理学、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讲授。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极为错误。越是基础的东西其内涵越是丰富,由非法学专业老师来讲授,其结果只能是粗浅地讲解最浅显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够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展现在同学面前,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引导学生的守法行为、促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更有甚者,部分“客串”授课的教师仍然向学生灌输“法律工具主义”理论,强调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种理论是腐朽陈旧的,因为当人们服从法律仅仅因为怕招致国家强制力的制裁与惩罚时,法律也就不再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9]。大学生在这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侵蚀下,就很容易对法律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否定对法律蕴含的价值目标的追求与信仰,法制观念因此也失去了产生与发展的土壤。

鉴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而成的特殊性,由一个老师全程讲授难以达到最优效果,因此,建议采用教师分工授课形式,由过去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按照教材中的章节体例来分工,由专门的老师分别就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公德以及法律基础章节中的宪法行政法、民商法、诉讼法等内容进行专题教学。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10]。就我们国家而言,实现法治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法律的不完备,而在于人们法制观念的缺失。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现代法律素质如何、法制观念强弱,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5]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将从高校走向社会,他们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力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之为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法制观念,是指大学生群体在了解、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基础上,形成的以法律价值现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法律意识定式,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增强关系密切.作为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尚未成熟,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与缺漏,应当从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内容等五个方面创新本课程的教学,并以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理念,案例教学,大学生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9.

[2]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34.

[3]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212.

[4]皮伟,刘先凡.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新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9).

[5][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

[6][7]刘朝武.略论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高教高职研究,2007,(41).

[8]吴英旗,曹渤海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9).

[9]范进学.法的观念与现代化[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9.

上一篇:雷达生命探测仪下一篇:治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