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模型

2024-06-14

互惠模型(共12篇)

互惠模型 篇1

一、政府型强互惠模型的基本理路

从演化经济学的理路来看, 制度是自发演化的。但达尔文生物演化的自然选择对于人类社会演化进程的解释并不充分, 而华莱士所开启的关于人类演化的独立于自然选择的证明, 使人类及其制度的演化能够区别于一般生物演化。

人类具备有别于其他生物物种的认知能力, 这样的认知在人类的交互过程中可达成指向某些共享意义的主体间性的共识, 这是制度的认知意义上的基础。正是因为高度认知的能力, 使得人类可在经由认知积累的心智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推理和思索, 这样的推理和思索为制度的理性设计准备了心理冲动和智力支持。但有限理性的广泛存在阻碍了理性抵达那些终极意义的逻各斯。然而, 个体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他处于一个交互环境之中, 而这样的环境为理性设计提供了自然选择机制, 从而使得那些经历了选择过程后被观察到的设计呈现理性的特征。这样的分析已经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个体分析范式, 社会学的研究途径将那些原本在新古典中得不到清晰解释但又对制度演化有意义的概念整合进来。人类考古学的研究发现, 人类倾向于交往与合作, 这样行为模式使得这一物种成功演化。同时, 在合作中利他行为的阐发, 也是具有认知和理性的人类获取生存的途径, 在利他与合作中人们积累有助于生存的社会资本。由此合作与利他可被新古典的成本—收益范式解释, 进而可收敛于成功演化均衡点。在这样的过程中, 一种特殊质素的个体被演化出来, 他们强有力地维护了体现共享意义的合作与利他行为模式, 从而实现了群体的成功演化。这就是被Santa Fe经济学家们称为强互惠者的个体, 他们的存在可被群体选择和个体选择同时解释。

群体的成功演化要求那些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者发展到职业化的强互惠和政府型强互惠层面。政府型强互惠模型使得, 制度演化研究摆脱了在有关制度演化的理性设计和自发演化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上纠缠, 可以立足于包容二者的统一的框架来审视社会、政治、经济等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古代史中的政府型强互惠

政府型强互惠的制度演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和结论可以从一个基于经验事实的经济史的研究途径中得到经验事实支持。人类演化的考古学证据表明, 倾向交往与合作的行为方式使得这一物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被选择成功演化, 那些获得生物存续的早先人类将这样的结果视为某种切合了神的旨意的一些行为模式的安排被遵照了。他们自发的继续依照这样的方式生存, 并试错着扩充和整理那些行为模式, 而神通过那些灾难或丰收与他们对话并传达对试错结果的确认。当脑的结构足够支持意识时, 早先的人类就需要寻求那些有益于生存繁衍的合作模式被有力维护的途径, 于是那些具备特殊质素的强互惠者从人群中凸现了出来。这些强互惠者一旦被选择, 他们就表现出对于可能破坏群体合作模式的冲击的强有力地惩罚, 当然这样的冲击还可能来自群体外部, 于是他们被赋予很高的荣誉, 甚至被神化, 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理, 从而他们由于合法性而获得了权力, 这使得他们的职业化、政府化成为可能。这如同中国古代对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这样的氏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领袖们的神化一样。

强互惠的政府最早的形式是“授命于天”的帝王王朝。他们的政治权力来源于他们对社会所共享的那些意义的有效的制度化和维护。神在精神世界的存在为当时的共享意义提供了一个终极的归宿, 一切有利于生存的合作和行为模式都来自神的传达, 而帝王们也正是经由某些庄严的仪式证明了自己更接近神的特殊身份从而获得合法性认同, 他们被认为是神选择了他们来真实地维护那些神的旨意。这表现为共享意义自发演化的制度化。在这种情形下, 至高的神为一切秩序提供最终解释权, 如同希腊的逻各斯或者中国的老子所阐释的“道”。而神的存在也正是维护这样的秩序的最极力量, 所以才有这样的感叹“没有上帝, 道德如何可能” (何怀宏, 1999) 。强互惠政府的现实存在只是将那些已然被认知的“道”具体形式化、制度化, 并以神的名义维护着那些行为模式, 除此以外, 政府似乎可以“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无为而民自富”。

当然, 以上的逻辑也可以被反过来陈述, 那些被授命于天的帝王们理性设计出来并强互惠推行的制度, 可以被视同为神的旨意的表示, 而更容易在群体中取得共享意义的认同, 进而实现制度的稳定均衡。然而, 政府并不能无所顾及地如此, 他们的行为受到一些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所营造的一种选择力量的约束, 那些散落在群体中的强互惠者执着地维护着可能被践踏的社会共识的秩序。孔子就曾经因为“礼崩乐坏”而深恶痛绝, 并且为“复礼”而四处奔波游说。所以,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化过程中, 尽管朝代帝王不断更替, 那些被共享意义选择的政府却强互惠地维护那些被中国社会所共识的秩序, 例如“仁”、“孝”等等, 而这些元素组成了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家、国一体化的超稳定的宗法同构体, 这抑制和扼杀了中国社会内部的自发社会秩序的型构与扩展的可能, 从而导致中国的社会制度长期内卷。

三、近现代史中的政府型强互惠

Needham (1986) 曾提出疑问, 为什么中国在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政府型强互惠或许可以提供一种解释。在中国历史上, 政府总是试图维系那样一种完美的秩序, 以至于任何革新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传统耕作式农业占了国民经济绝大部分, 而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 同时灿烂古代文明成就以及周遍国家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 导致国人长期对异域文化的倨傲排斥性轻视, 造成较弱的生存适应性压力, 从而难以生发足够的演化动力, 制度在强互惠者的作用下表现出内卷。

当中国的国门被从外部强行开启以后, 竞争性的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强烈地作用到旧系统上, 系统内的演化动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这样的演化动力同时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 社会处于急剧的动荡之中, 一时间很难就某一种前途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当时西方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制度的异变提供了认知和理性来源, 所以制度演化方向被清晰地指向西方模式。然而, 两条演化路线表达了不同的演化要求。作为强互惠者的政府, 希望演化是在秩序下推进, 如洋务运动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以及最高层的立宪努力。而社会公众从强盛帝国的美梦中被惊醒以后, 慌乱中表现出盲目的自卑, 绵延千年的传统认知体系面临崩溃, 他们要求对制度体系全面的甚至是最深层的突破, 因此这样的制度异变注定不可能在秩序下伸张。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共产党这样从社会中脱颖而出的新的强互惠者经由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随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国制度的间断式变革历史使命。

当现代政府取代王朝政府后, 政府的强互惠表述发生了变化, 从上帝代表人们的诉求而帝王为上帝代言的逻辑, 转向政府型强互惠者直接代表人们对符合他们愿望的行为方式和合作模式的秩序的追求。民主的政府在他们的制度纲领中表达出这样的精神, 人生而具有不可被剥夺的权利, 而政府正是这种权利的有力的强互惠维系者。在中国, 作为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忠实代表。这都使得政府具备了被认同的强互惠主义的性质。在现代政府型强互惠社会里, 公众如何传递他们的共同认知进而由强互惠者制度化?单凭政府强互惠锻炼的社会接触、理性构想是不够的, 需要有传达的渠道, 即制度化地改善共享意义的信息传递, 西方社会的议会制度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

四、改革开放中的政府型强互惠

中国肇始于1978年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应该是政府型强互惠有效作用在秩序下平稳推进的典范。以Sachs等为首的新古典专家们基于在南美的成功经验为东欧国家开出的“休克疗法”的处方使那些国家一度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而中国的渐进式的逻辑有效地实现了制度演化下社会秩序的稳定。制度演化的基因变异式突变始于几户农民自发的承包制的尝试, 当时中国农村基本处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外, 因此这样的变异具有灰色性质, 在实践中这样的模式也因为带来了更多的获益机会而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并且强互惠的政府最终予以其制度化的确认从而成就了这一变异的成功性。

作为制度演化的另一个变异提供主体的强互惠政府, 却面临着种种两难困境, 一方面强互惠的性质要求他们更多地承担社会稳定的责任, 而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又必须有所改变以提高社会整体的适存度水平, 由于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准和前景缺乏认知, 因此寄希望于全然的自下而上的自发演化是不理性的, 所以政府有意识地采取渐进式的逻辑, 并在制度外安排新模式的下的可获收益以取得改革的合法性支持进而顺利推进, 以及利用示范诱发足够的自发演化动力。而如此双轨制的步骤设计并不必然使得政府的初始愿望顺利达成, 那些在过渡体制下获益的社会成员为维护其既得利益通过可代表他们的强互惠者极力阻挠改革可能向着减少其收益的方向推进, 而由于演化过程的路径倚赖和不可逆性, 政府无法退回到初始点重新选择更合理的路径, 所以改革的深入又面临新的困境。另外, 由于作为完整的制度结构的制度安排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当经济制度先行演化后, 政治制度固守成规, 经济制度的效率也就受到削弱, 而政治制度的改动对于强互惠性质的政府来说是个悖论。

所以, 从总体来看, 中国的改革是在“摸论”下由职业化的强互惠者替代零散个体行为的试错过程, 制度的理性设计者只能向着并不明确的目标模式试探推进, 而出于强互惠的考虑, 每一步骤又必须征得社会成员的共享意义的认同进而取得足够的合法性支持, 因此无论这一过程中理性设计参与的强度如何, 从一个外部的视角来观察仍然表现为制度的自发演化态势。在制度演化中, 对于强互惠的政府最重要的是, 当无论新的行为模式还是既有的行为模式遭遇卸责、不合作时, 都要积极而公平地充当利他惩罚者, 这是强互惠主义品质的要求, 也是社会共享意义的基本指向, 从而制度演化被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Herbert Gintis.Strong Reciprocity and Human Sociality[J].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000, Vol.206, pp.169–179.

[2]Joseph Needham.Introduction, in Robert K.G.Temple, China Land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M].Welling Borough:Patrick Stephens, 1986.

[3]Samuel Bowles, Herbert Gintis.The Evolution of Strong Reciprocity:Co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J].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2004, Feb, Vol.65, No.1, pp.17-28.

[4]何怀宏.假如没有上帝, 道德如何可能?[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9 (1) :1-6

[5]汪丁丁, 叶航.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23

[6]王覃刚.关于强互惠及政府型强互惠理论的研究[J].经济问题, 2007 (1) :10-12.

互惠模型 篇2

《动物的互惠互助》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5-2阅读次数:1026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请认真听老师朗读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目的和作用:为学生创造听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听记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是相通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为课文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知识与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基础。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说主要内容;引用文中词语做题目;提示引号的用法。)

2、你还想了解这方面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十四课,看老师写课题。(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说说“互惠互助”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课文是通过三对动物之间的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根据这个特点,抓住中心词,引导学生开展读书实践。)

二、引导初读。(学生的读书实践,要有一定的质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1、要明确读书要求;2、要明确达到要求的途径和方法。3、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时间。)

1、读课文该做些什么事儿,你们都知道吧?

投影出示: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能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能认读和默写。

2、怎样把这些事完成好呢?

投影出示:

(1)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依据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课文。

(2)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记住字音,要求默写的词语可以一边分析记忆字形,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划一划。(在初读课文时,要培养学生主动强记生字字音和字形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

3、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的,请举手示意。老师一定尽力,你们千万别客气。

4、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评价初读及时、到位。一定要按照初读的要求恰如其分地评点,让学生心悦诚服,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切实保护。)

1、认读生字新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投影出示:蜜獾水蛭喙下颚

互惠互助捣毁扇动美餐

享用觅食饱腹肉屑

2、指导写字。

投影出示:餐

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因此,“餐”右上部的“又”的捺画要变成长点。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美观。

3、听写生字词。(每个词语读三遍,既要写正确,又要力争写美观;在听写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学生对照屏幕上的生字词自改,错的订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织评议。

5、指名回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课题,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再读课文,看看大家对课题和课文能不能有更深的领会。

二、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积累和运用语言。(设计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让学生为完成活动任务而主动深入地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1、投影出示:

假如你现在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一个动物,你是怎样帮助朋友的,你得到了什么好处?(不看书说,用书上的词句。)

要做好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友情提示: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2)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说一说。(先自己说说,再说给同桌听,请同桌提一提改进的建议。)

---------------------------

2、学生读书准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指名上台演说,师生评议。(基本要求:把帮助朋友的`过程和自己得到的好处说清楚;不看书,用书上的词句。提高要求:可以边说边做做帮助朋友的动作,也可以补充一些帮助朋友时的内心想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评价课文中的语言文字。)(20分钟)

4、在动物界中,像这样“互惠互助”的情况你还知道那些?请仿照课文的叙述方式,说一说。(板书……)

三、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的量作保证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读写的实践机会。)

中日之间应该“改革互惠” 篇3

笔者作为该书中文版的主要译者之一。也随着中川先生来北京参加新书发布会。

笔者与中川先生已经有好几年的交往。小泉内阁时代,中日关系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而陷入僵局。有一次。中川先生、笔者和另一名强硬派评论家一起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重头节目里讨论靖国神社问题,当时中川先生提出了在该问题上打开僵局的颇为建设性的意见。事后了解到中川先生为此遭到日本强硬派的不少攻击。

作为主要译者之一。也基于与中川先生交往中了解到的情况,笔者觉得本书中文版有不少新意。

首先。对于打破日本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川先生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这是完全不同于迄今为止的官僚主导路线的。中川先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官僚集团以及官僚主导的政策的改革措施。同时,他又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到2020年的“GDP倍增计划”。他认为。通过一系列改革刺激经济增长,可以使日本经济恢复活力,重新占据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他强调的“涨潮”(水涨船高之意)路线。

其次,作为自民党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川先生在本书里总结了他所担当的国内选举对策的心得和经验,作出了“日本社会与政治已进入全新阶段”的判断,并为执政的自民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和对策。

中国与日本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现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变化发展,同属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有可以借鉴之处。中日两国之间可以超越政治体制的不同。在执政党的反腐败、立足民众等对策措施方面相互比较和借鉴。通过本书,中国读者也能够了解到日本政治新的变化及其一些趋势走向。还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借以参考。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部分是有关亚洲外交和中日关系的内容。中川先生提出了“新亚洲主义”的主张,呼吁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相互了解,他认为亚洲的未来走向应该是“开放型的自主亚洲”。其中他把主要篇幅用在中日关系上。主线是主张积极发展两国关系。中日之间建立对等、互惠的新型关系。

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中日之间达成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协议。但当时只提出了口号。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此。中川先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了不少充实“战略互惠关系”的新的建议和构想,为推进中日关系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安倍首相上台之后逐渐修正了他本人原来的对华强硬的主张,尤其是调整了小泉内阁时代在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全面对着干的路线。到了福田内阁。中日关系逐渐走向了春暖花开。其间。中川先生作为安倍内阁的执政党干事长、福田首相的密友。台前幕后的穿针引线,功不可没。

本书日文版于2006年秋出版发行。这次中川先生访华参加本书中文版发行仪式时发表了演讲,其中谈到“日中关系即将进入‘亚洲两强共存’、‘改革互惠’的新阶段”,这一思路也是值得回味的。在各自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改革上,中日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启发和促进。中方一直比较重视日本战后的发展经验,而日本近几年对于中国的改革思路也多有研究乃至借鉴。这方面的交流可以成为两国共同性的一个新的交汇点。

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篇4

1 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效率的社会, 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 而这种产品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而成, 所有零件能全部是这家企业生产吗?当然不是, 它们的生产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需要由多家与之相关的企业为之配套生产各个零件, 最后组装而成为我们想要的产品。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就是学校的产品, 如果仅仅依靠学校, 就能培养出企业所需求优秀人才吗?这个答案是很明显的, 它同样需要合作, 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 因此, 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有效的值得探索的新模式, 引发了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

1.1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 技工紧缺, 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少, 许多企业出高薪也无法招聘到满意的技能人才, 这是个令企业倍感头痛的问题。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时又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企业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实习才能正式上岗。如何培养企业所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经常性的交流合作, 学校不断地进行课程调整以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 有的放矢地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1.2 校企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实习设备、设施的不足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技能培养离不开学生动手实习, 同时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实作培训后, 更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由于经费问题,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基本面临着实习设备、设施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尴尬局面, 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企业拥有学校所急需的实习设备及场地, 拥有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技术工人, 他们都是学生到企业实习的优秀指导老师。同时, 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 企业师傅到学校授课, 促进了老师与师傅的相互交流, 有利于双方业务能力的提高。

1.3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文化的形成及人才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的发展, 离不开科技创新, 归根到底是离不开人才。优秀的员工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新产品, 优秀的员工才能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而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员工培训, 同时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有针对性地源源不断地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各方面人才, 免除企业用人之忧。

可见, 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赢利, 并能够有效地解决人才培训、企业发展等各方面存在的各种难题。

2 校企合作的实践

校企合作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怎么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快速、更深入地推广, 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本校近年来对校企合作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2.1 成立组织机构, 加强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学校的重视程度相关, 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 没有相应的配套体系, 在实施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这都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协调解决。因此, 学校应成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 设置专职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校企合作日常工作中去。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应制订计划、实施步骤, 逐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同时, 在实施过程中, 不断地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 使校企合作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并能及时处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而使校企合作工作有一定的组织保障, 规范、长期地不断开展和深入下去。

2.2 学校主动出击, 加大宣传力度

校企合作工作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都要积极主动相互配合, 才能有效地开展, 然而校企业合作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 很多企业还未完全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对校企合作工作比较冷淡。另一方面, 有的企业从来没有直接与学校进行过交流合作, 相互了解不够, 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学生情况等信息很茫然, 当然很难进行校企合作。我们学校上学期安排了09模具班到两家模具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 实习结束后, 企业对学生相当满意, 希望能与学校长期合作。然而, 为了这次实习, 学校在联系实习单位时没少碰壁, 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学校领导想了很多办法, 最后这两家模具企业勉强同意。实践证明, 这次合作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实习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这两家企业目前都急需招收新员工, 但一直没有合适的, 这次实习后, 他们都希望能从学校招收一批学生作为技工。那么, 他们最初为什么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学校及学生, 有种种顾虑。因此, 作为学校应更主动一点, 多与企业联系, 多宣传推广我们的学校及学生, 让企业了解我们, 让他们从尝试性的初次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对学校产生信任, 以实现双方长期互利的合作。

2.3 不断进行探索, 创新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得好与不好, 与双方合作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应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合作形式, 逐步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的深度合作。

(1) 学校教师、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生产、顶岗实习

下厂实习,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 教师能不断地了解行业现状, 无论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良好掌握, 还是对学校的专业技能的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学校与企业进行冠名办班, 实行订单式培养

企业冠名在学校办班, 订单培养人才, 使学生就业有了保障, 学习更有目标, 同时也便于企业对自己的冠名班级的培养情况进行全程追踪与管理。企业要求学校有针对性进行与企业需求相关的教学, 并提供给学校相关实习设备, 学校的硬件设备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3) 教师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 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企业职工应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学校教师参与到企业培训中去, 弥补了企业理论教学的不足。同时, 学校也应经常性地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 传授企业技能实作经验。学校、企业各取所长, 共同发展。

(4) 学校与企业加强技术交流, 合作开发、修订课程、教材

市场在变化, 技术在革新, 学校培养的知识和方向应该随着社会的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当然, 这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学校教师应与企业专家在作好充分调研后, 共同探讨, 合作开发适合与行业需求的课程、教材, 并定期进行修订。

2.4 强化激励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初期阶段, 学校往往会临许多困难, 工作很难开展, 参与者要付出不少心血与努力, 因此难免会有一些畏难情绪, 在这个时候, 更多地需要学校的关怀和鼓励, 因此, 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给予参与者在政策上、资金的大力支持。如在评优、评职、各种奖励等方面向他们倾斜, 这样, 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 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校不能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只提口号, 应该从制度上、实际行动上引导校企合作工作, 使校企合作有实质性的进展。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深刻指出, “没有一流的技工, 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培养一流的技工, 是我们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 而校企合作正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 我们职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不断努力和创新, 在校企合作这条道路上大胆探索、克服重重困难, 迈向胜利的终点。

摘要:本文通过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总结出中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才能使学校、企业共谋发展。同时指出,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 学校必须不断探索, 寻求适合市场需求、适合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携手发展 互惠共赢(定稿) 篇5

中能昊龙集团与科左后旗签订投资协议

甲午送福,后旗飘香。2014年7月23日到7月25日,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总经理贾胜军、董事长助理朱晓军一行赴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考察调研。董事长一行受到了科左后旗韩国武书记、许爱莲旗长及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

经过集团公司全面调研,慎重考虑并与后旗政府友好真诚的协商,董事长高屋建瓴,决定在内蒙古科左后旗投资兴业。2014年7月24日,北京中能昊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内蒙古科左后旗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拉开了双方深度合作互惠共赢的序幕。中能昊龙集团在天高水碧的内蒙大地全面开花。

7月24日上午,科左后旗政府会议室外彩旗飞舞鲜花盛开。出席签字仪式的有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总经理贾胜军,董事长助理朱晓军,后旗书记韩国武,旗长许爱莲,副旗长于德泉,杨宇奇,宣传部长玄东生,旗委办主任白青山以及相关科局负责人。上午十点,总经理贾胜军、旗长许爱莲走上签字席,代表双方在投资协议书上签字,标志着中能昊龙集团与科左后旗合作全面展开。

根据框架协议,结合科左后旗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自然条件,中能昊龙集团将在商业、工业、农业、物流、文化旅游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项目总投资计划148亿元,建设周期为6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科左后旗新的城市地标,对今后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会为中能昊龙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后续具体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正在紧锣密鼓的接洽进行中。已初步达成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园、后旗畜牧业综合加工配送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三个可落地项目。

附照片,请在每个照片下加文字说明/标题

新联链接:

1科左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部。东北部与吉林省双辽市接壤;东部和南部与辽宁省彰武、康平、昌图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左中旗相连。属东北经济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1570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镇(场),262个嘎查村,总人口40.2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3%,聚集着蒙、汉、回、满等19个民族。现有耕地面积300万亩,草牧场1050万亩,有林地350万亩。

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素有“马王之乡”、“黄牛之乡”、“沙稻之乡”、“民歌之乡”、“旅游之乡”的美誉。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5亿元、23.8亿元、3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9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451元。

科左后旗处于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区,土地条件良好,适宜发展农牧林业。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矿藏资源丰富。

科左后旗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具有原始森林、湖泊、沙漠、人工生态、民族风情以及珍稀动植物、文物古迹等多种旅游资源。科左后旗旅游业从1993年随着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为起点,当时只成立大青沟旅游开发公司,到了1996年为促进大青沟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及全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旗里成立了旅游外事机构。2005年,旗委、政府把旅游业提升为全旗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安排和部署。十几年来,科左后旗旅游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有大青沟旅游景区、阿古拉草原度假旅游景区、僧格林沁博物馆、博王府赛马场等,其中大青沟旅游景区于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评估验收,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努古斯台万亩草原旅游区、巴胡塔沙漠旅游区、散都水库、莲花吐荷花湖等旅游景区正在开发当中。此外,海里吐日月湖、吉尔嘎朗毛林甸子草原、巴胡塔草原、博王府遗址、吐尔基山古辽墓遗址以及蒙古族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众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报面大小,请采用适当长短,科左后旗的介绍内容可在百度直接粘贴复制)

2合作之路:

科左后旗物华天宝,中能昊龙实力雄厚。如今政商携手,共同发展真是天作之合,而玉成此事的第一人是一位老首长:张维汉先生。张维汉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从小在科左后旗生活,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能昊龙的信任,把双方连接到了一起。

2014年5月1日,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放弃休息时间,带领集团重要部门负责人,第一次亲赴科左后旗参观考察,受到了旗委韩书记,许旗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董事长一行考察了后旗的工业园区,住宅市场情况以及农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中能昊龙集团对后旗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2014年5月20日,科左后旗韩国武书记带领旗领导班子成员,到北京中能昊龙集团回访。韩书记带来了通辽市杜书记亲切的问喉,并向董事长李文明详细介绍了后旗的风土人情、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情况。

2014年5月27日,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一行再次深入科左后旗,进行了有目地性的考察调研,并就一些实际问题的落地执行与后旗领导做了专门沟通。双方优势互补,交流愉快,合作也尤弓在弦。

美中关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篇6

当时,美中基本没有贸易往来,中国经济状况对美国经济毫无影响,反之亦然。中国经济发展彼时对全球经济基本上没有影响,因为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尚不足1%,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在中国几乎不存在外国投资,而中国对外投资也接近于零。

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10%以上的比重,中国是美国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国央行所作的决定对国际汇率市场和资本市场影响巨大。中国GDP的增速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和全球所有大宗商品市场,世界各地企业和工人都受到来自中国的竞争以及中国市场所蕴含机遇的直接影响。中国吸收的外来投资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全球供应链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各个关键领域引发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

所有这些变化表明,发展互惠互利,即“双赢”的经济关系对各国大有好处,不仅相互之间可以建立起牢固而均衡的贸易、金融和投资关系,也促成了各自国内多个行业的就业,而且可以确保全球经济在以下基础上有效运行——健全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则,公平操作,各方密切合作,并对商品、服务、创新和思想的流动持开放态度。

世界经济的繁荣关系到美中两国的重大利益,因此,确保世界经济平稳发展以应对当前及今后面临的挑战,确保各方按照同样的规则和原则行事,是符合两国利益的事。而全球合作、规则破裂以及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兴起经济民族主义,则对两国都不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讲话。他指出,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更多参与国际事务及国际体系改革。利用中国巨大的影响力和声望,推动贸易和金融体系朝着上述目标发展,对中国和世界都极为有利。在这些目标上,美国有必要在G20及其他场合和中国合作,以取得建设性成果。“战略经济对话”如果能缩小覆盖面,把重点放在少数几个最重要的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几点)并进行深入讨论,将是一个极好的渠道。

美中经济合作展望

美中两国之间存在许多长期问题,它们经常成为高层会议的讨论焦点。如知识产权执法、商业机密保护、出口管制、公平竞争环境、透明投资规则以及竞争中性原则。

解决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对两国极为重要。中国将开启新的改革,旨在增强投资的生产率和创新性,并力争推动经济增长引擎的多元化,使经济增长更加均衡。美国则寻求推动美中经济关系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力争吸引更多中国投资,以促进国内就业,并希望美国企业能在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上有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对双方而言,这些措施的首要目标都是创造就业,使更多人享受到增长的繁荣。

如果任由上述分歧恶化,两国商界对于在对方市场上公平竞争的信心将会下降,后果双方都无法承受。而如果一国的行为致使其他国家不愿遵守健全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经济规则和原则,也将损害两国的利益。

两国可望在许多问题上取得对彼此均有利的进展,包括“双边投资协定”(BIT)、“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之间的贸易合作、环境和污染问题上的合作、加强能源合作、扩大次国家层面的对话。在这些领域取得成果,还可促进上述目标的进展。

贸易合作

在双边投资协定方面,两国已取得切实进展,逐渐缩小了分歧。在投资条件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两国都希望对方增加在本国的投资。而设计合理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促成这一目标。令人欣慰的是,“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上海自贸区包含了多项资本市场自由化措施,如果行之有效,可能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中国曾采用在个别地方试点的做法,颇为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贸区施行了两项措施,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二是“负面清单”。按照前者,在上海自贸区,潜在投资者在他们所能做出的投资以及所需遵循的程序方面,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的权利和待遇。“负面清单”则意味着,所有不在清单上的投资申请都会被迅速放行。过去外资企业常常拿不准自己的投资申请能否通过审批,现在就没有了这种不确定性。在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中,就包含了这两种措施。这两项措施也将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如果它们在上海自贸区成功实施,可能被应用到中国其他地区,并被写入双边投资协定。

在更广泛的贸易问题上,去年11月3日,李克强总理以“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等已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共识,这可以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交流互动、相互促进。这番富有远见的言论使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机会。有人把TPP视作一项意图“遏制中国”的协议。事实上,这从来不是TPP的宗旨。加入TPP谈判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规模都超过与美国的贸易規模,今后仍将如此。美国从未寻求改变这种状况,也改变不了。TPP的初衷是让已与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统一条款和规则,创建一个单一、无缝的自由贸易区。该协定不断扩大,既是因为其他国家希望加入,也是因为美国认为可以借此扩大贸易机会,进入更多增长迅速的亚洲市场。TPP始终被看作是一项开放式的协定,其他符合条件的国家都可加入谈判。

按照李克强总理所阐述的,RCEP和TPP两项协定完全可以相互采纳各自达成的最佳惯例和规则,以深化和扩大本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让更多的国家遵循统一、公平的规则。

环境污染合作

在能源和污染问题上,中国正在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国内民众担忧。虽然以煤炭作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仍在建设,但生产清洁能源的设施也在陆续落成。中国近期还将出台力度更大的污染治理措施,如征收碳排放税。

nlc202309041930

在这方面,美国可发挥建设性作用,因为美国过去也存在污染问题,在建立污染监管机制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许多企业在建设环保型建筑和生产清洁能源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截至目前,美中双方已联手开展了大量研究,还有众多生态合作项目,我有幸参观过一些。两国间许多城市也在污染相关问题上展开了合作。去年11月中旬举行的“战略经济对话”特别就这个话题召开了一次小组会议。美中在环境和污染方面的合作几乎超过了所有其他领域的合作,给亿万中国人带来了切实可见的巨大利益,也让众多美国人看到,两国正在开展富有成果的合作,共同应对更广泛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美中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可以视作两国在21世纪广泛开展合作的一个标志。

能源合作

与此相关的是能源合作。中国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在寻求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中国希望转向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使用方式,解决国内对污染问题的担忧。因此,美中两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很大机会加强合作,开发新式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探索新的电池技术。然而,在近期内,要降低对煤炭的依赖,解决一部分污染问题,确保能源价格可承受,最快捷、最可操作的方法是开发国内天然气资源,尤其是页岩气。

虽然中国页岩的地质构造迥异于美国页岩,但美国企业在页岩油气勘探、开采和安全生产方面有丰富经验,可发挥非常有益的作用。同时,美国专家在撰写、设计有关如何加强安全和环境法规方面也富有经验。这些法规极其重要,是確保页岩气安全生产和使用所必需的。在这方面犯错误可能导致许多人失去生命,令进一步开发页岩资源难以得到支持。此外,必须创造有利的法律和商业环境,以鼓励国内外企业在这一领域投入必要的资本。

有观点认为,随着美国提高能源自给水平,美国应把目光转向国内,不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这种说法缺乏远见。恰恰相反,美国应当借助在国内取得的成功经验,在海外推行有建设性的能源外交,并且让公私两个部门都参与这一过程。而上述领域的合作可以成为其中的关键部分。

次国家层面对话合作

中国各省份和美国各州之间,以及两国的城市之间,在上述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许多城市面临同样类型的问题,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在一些关键领域,许多成功的试验都是在次国家的层面开展的。例如,环境问题、如何满足民众对于改善服务的诉求、如何满足老龄化人口的需要、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等。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在贸易和投资问题上非常积极。我在美国政府任职的时候,先后有幸协助洪博培(Huntsman)和骆家辉(Locke)两位大使建立和推动次国家层面的对话。我仍相信,这个层面的对话有利于增进美中两国关系,有利于促进各个级别交流,能够更好地解决基层民众关切的实际问题。

增进关系为美中带来共同利益

当前,美中两国面临的机遇很多。过去那些伟大的领导人,以他们的高瞻远瞩,推动和加强了两个大国之间以及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受益良多。两国人民理解、认同并见证了这种进步是如何惠及自身的。这个过程必须保持下去,因为它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如果美中两国看不清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并加以巩固,不能以建设性的姿态处理双方分歧,两国人民将蒙受巨大损失。反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两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大有裨益。两国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利益的重要性并制定出联合战略,将它们落到实处。我本人对此充满信心,也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满怀期待。

互惠模型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研究制定推进校企合作政策,形成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性保障。近年来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战绩。但校企合作的开展仍不尽人意,处于“行政驱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窘境,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为此,探讨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目前针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重点仍然以高职校企合作的模式、意义、动机、利益分配、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为主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2)研究工具、研究视角多样化,从管理学或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校企合作;(3)借助实践的经验及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影响,近两年我国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也逐渐增强。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也存在如下不足:(1)现有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削弱了这些成果对实指导价值;(2)忽视了高职校企合作中关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3)没有从动态持续创新的角度研究高职校企合作;(4)没有明确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具体作用及政府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

2 校企合作长效的机制的构建

2.1 建立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建立保障机制,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四方各有责任。校企合作在客观上应是严格规范的,国家需有强有力的法律制约;在微观运作中应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校企双方应责权利明晰。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它对校企合作具有直接的促进、保护和限制作用,校企双方合作需要有相应的法规约束。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各自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使校企合作法制化、规范化,如制定包括税收在内的倾斜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支持深度校企合作;在劳动制度上,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提供信息和其他中介服务,减少合作中各方利益纠纷,降低合作成本,制定校企合作评估的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更新教学设施,改善实训条件,保证实习质量。采用相应的措施,引导并鼓励行业、企业投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制订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评价指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要成立专业机构将分散的资源加以整合,制定有关制度、规范和推动合作活动,在政府、行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下,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

2.2 构建互利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驱动校企通力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的主体。利益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赖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产生驱动力的源泉。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取决于合作能否给对方带来良好的效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利益表现在:能获得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通过校企合作能获得政府政策性优惠,如减税、贴息等,以获得经济效益。而学校的利益表现在:从企业中取得资金与设备方面的资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能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专业设置与人次培养方案,以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继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为教师提供科技课题研究的平台,并促进双师队伍建设。实质上,企业的利益归结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学校的利益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企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条件,寻找合作的项目,促进双方深度合作,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必然会产生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利益驱动机制。

2.3 建立妥善处理校企合作间关系的协调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要通过校企合作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校企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经济部门,学校是教育部门,两者价值取向不同,企业会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一味关注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学校教学会常常沿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而使得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和发展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但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而对这一现实,政府应以法律手段加强行政干预,激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合作双方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和情感交流,以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应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为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沟通协调和交流的平台;校企双方要形成定期交流、走访制度;学院要经常走访本地区的相关行业、企业,召开座谈会,悉心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意见,这对于增进校企之间的感情,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很有意义。

2.4 建立规范校企合作的约束机制

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履行责任和义务,有合作就要有约束,有约束才会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在法律协议的框架下,在有利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和需求,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和校企合作内容、程序及方式,形成一种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界定各自的责任、义务和利益,明确双方职责。比如学校在协议中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要派多少人去企业,顶岗实习多长时间,企业已将此内容纳入生产计划,如果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同时,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校企双方实际,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工作管理办法和规定,以保证合作的成效。

2.5 建立多元参与的科学管理的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多元参与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政府、校企双方以及社会都应该了解这项工作的全面情况,对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在对高职院校的评估工作中,政府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评价权重;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价。以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参与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保护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制定校企合作的具体评价指标,并把它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人才规格必须符合岗位需求。校企合作的开展,成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讨论了国内校企合作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建高职互惠多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揭育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陕西教育,2009,(10):200-201.

[2]邓志军,范淑娜.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合作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4):14-16.

[3]]丁金昌,童卫军,黄兆倍.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68-70.

[4]谭属春.试论高职教育产学研的长效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81-83.

[5]宋建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8,(8):93-94.

互惠原理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互惠原理,回报,营销

0 引言

在人类经济生活中, 处处存在一个最为有效的影响力武器———互惠原理。互惠 (reciprocity) 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学、营销学、心理学中的概念, 即人家给了你无论什么好处, 你一定应当尽量回报。互惠原理被人类认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相互交换的驱动器, 互惠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 互惠原理对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适应性效果, 那么靠着人类经历过的社会化过程, 它便深深地根植在了每个人的大脑深处。

英文的“reciprocity”, 作为史学家的杨联升将它与中文的“回报”相比拟, 并认为“回报”是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 在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就有对于“互惠”的描述。

如《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 《诗经·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据。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论语·宪问》中的“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等。

在不断的文明进化中互惠原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非比寻常的竞争优势, 由此, 人类必须要保证每个社会成员认同这一原则, 尊崇并信赖这一原则。从小人类就被教导, 不能亏负了这一原则, 凡是人类都知道, 若是有人违逆了它, 必然要受到全人类社会的鄙弃和耻笑。

1 互惠原理的心理基础———负债感

人类为何会被互惠原理所左右?那是因为负债感、感恩图报在作祟。如果有人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 你就必须记住他的生日, 等到他过生日时, 记得送给他一件礼物。当然也有不遵守互惠原理的, 被人类认为为异类的人, 但这些人往往会被别人说成是招摇撞骗、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是极少数人, 在这个地球上, 特别是中国, 正统的儒家文化往往会教导中国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在营销中学会利用互惠原理, 显然对企业的营销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互惠原理的营销适用方法

首先利用人人都怕欠人情心理。现代社会是个城镇化社会、是个陌生人的社会, 也是个讲究公平互惠原则的社会, “每个人都怕欠人情, 因为亏欠感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作祟, 就会被其他人利用, 比如说在化妆品的买卖中, 化妆品企业会有试用装, 饮料企业的试用饮料也可以免费喝, 不过用的是小杯, 当然化妆品试用装基本上也都特别小, 你拿走, 这样你就觉得你欠了这些企业, 内心会对这些企业产生一种负罪感, 等它再卖给你成套产品的时候, 你就没了拒绝他们的理由, 轻松被他们俘获, 接受了产品。

试想一下“在推销员可爱的笑脸相迎下, 同时送上免费的东西”, 你想拒绝有多么困难, 想拒绝买这些东西有多难。不过由于这种方法在中国已经被某些厂家错误地滥用, 其目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识破, 效果也显得越来越显得差强人意。

不过有些明智的厂家会给这个方法加一“小小的补缺”, 效果就会好很多, 比如日本的化妆品企业DHC, 他们在派发免费试用装的同时会要求消费者写下自己正确的个人信息, 以及使用产品知识的小调查, 他们还会跟踪邮寄产品宣传册, 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补缺, 它绝对会对销售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次, 先舍后得。先要给予然后再说得到, 说到给予, 可能很多营销人员首先想到的是送小礼品, 其实并不尽然, 送小礼品只是其中的一种, 还有很多不用送礼也能打动顾客的方法, 比如说和顾客做朋友, 并给顾客带去欢乐时光、帮助顾客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小问题等等, 这些均是可以打动顾客的。不管是给予顾客什么, 但一定都要先给后得。

直接让顾客买产品是很难达成交易的, 成交的关键是营销人员需在成交前做足准备工作, 通过不断的给予, 为后来的成交扫平障碍, 进而大大地提升成交的概率。

再次, 先大后小。先大后小是营销人员说服顾客的另外一种方法, 营销人员首先要提出 (往往比想得到的) 较大的请求, 对方极可能拒绝它, 当对方拒绝后, 营销人员再提出小一些、较为合理的请求, 这样对方会感觉到营销者做出了让步, 他也会做出相应的让步, 这种间接使顾客答应第二个请求的概率比直接提出第二个请求要大了许多。

就好比卖服装的营销人员给一位偏胖的女顾客销售裤子, 就应该先拿一条比顾客说出尺码大一号的裤子让她先去试穿, 她穿着肯定觉得大, 之后再按照她说的那个尺码拿给她, 正好合适。对于这个看上去似乎多此一举的做法, 千万不要小看它, 它能够加大营销者销售掉这条裤子的概率, 因为要知道每个女人都是爱美的, 特别是现今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 胖是很多女人所烦恼的事情, 营销人员这么做, 会让她暗自觉得自己不胖, 进而对裤子产生满意感, 从而达成交易的效果。

同时互惠原理有利于防止不满情绪的发生和蔓延。

互惠原理的表现为:若有人给予你恩惠你必回报, 利用好这种互惠心理, 对于无论何种企业, 都是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 比如在没有负债心理情况下, 人们一定拒绝的要求, 互惠心理却能让人答应。

冬季火锅老店人声鼎沸, 顾客等待队伍超长, 不耐烦的顾客在等待区开始躁动, 各种不满情绪在不断酝酿发酵, 这时随时都会爆发一些冲突。如若不及时防范, 就会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事件, 这就需要前台经理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能够预知食客们不满情绪爆发的临界点。与其让突发事件爆发后进行安抚, 不如防不满于未然。这就需要在等待区, 为顾客多备上额外的茶饮、水果或小食品;对于VIP会员, 可以事先赠送免费抵扣券或火锅底料盒等。顾客一旦接受这些恩惠, 就会削弱他们不满情绪的发生与蔓延, 产生予以回报的负债心理, 主动权就会被施予恩惠的前台经理所控制。当服务员再次广播安抚:人流多需顾客配合耐心等待时, 大多数顾客必定欣然接受。

3 互惠原理的实施, 是使他人顺从的有效工具

由于互惠原理所具备强大驱从效力, 对于一些莫名的要求, 若没亏欠感的驱使, 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互惠原理效力发挥后, 却很容易让人们点头答应。赠送免费样品是一种传统的营销手法, 对于企业营销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销售技巧。

它在运用时, 一般首先向潜在顾客送上相关的少量样品, 测试他们是否如意。而免费样品的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于, 它同时具备礼物的功能, 能让互惠原理在此发挥效力。营销人向顾客赠与免费样品, 表面上好像只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他们的产品而已, 暗中却把礼物天然所具备的亏欠感给释放了出来, 是百分之百的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的太极手法。

宝洁公司和安利公司的日用产品在中国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一线垄断品牌, 免费试用手法功不可没。

上一世纪末期“飘柔”洗护二合一小袋试用装在各大一线城市的免费赠送, 唤起了当时年轻消费者的热捧, 宝洁公司不断使用此手法, 几大品牌联合出击进而赢得了近50%的中国洗发水市场份额;安利公司叫“BUG”的系列产品试用装, 包括若干小瓶皮格亮洁剂、沐浴露或洗发水, 营销员用独特设计的小篮或塑料袋把它们提到自己朋友、邻居或潜在顾客家里, 把“BUG”留在那里, 一天、两天甚至三天, 绝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也不让顾客负担任何其他的责任, 他们只是告诉顾客, 只是希望顾客好好试用这些产品, 顾客的负债心里由此诞生, 到时销售产品也手到擒来。

4 互惠式让步 (即“拒绝-后撤”术) 使交易顺利达成

互惠原理的一般性规则指出, 要是某人以某种方式对接受方做好事, 接受方应理所当然地还以对等回报行为。这一规则产生了一巨大的驱使效能, 让接受方在接受他人的善意时, 感到自己有义务要偿还;而这一规则带来的另一驱使效能是, 如若某人对接受方退让一步, 接受方便觉得自己也有义务退让一步。

因为互惠原则很容易地控制了整个妥协过程, 营销人员就把率先让步当成了一种高度有效的驱从手法来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它又被叫做“拒绝-后撤”术, 有时也被叫做“留面子”法。

如果营销人员想让潜在顾客答应某个请求, 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 可以先向顾客提一个比原状较大的请求, 对这样的请求顾客一般是会拒绝的, 等顾客拒绝这个请求以后, 营销人员就会顺势提出原来想提的请求, 可见最后这个请求才是营销人员的真正目标。

根据知名学者对“拒绝-后撤”技巧的长期研究发现, 最初的请求如若是一个极端到不合情理的请求, 便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此时, 首先提出极端请求的那一方会被认为是缺乏诚意。对方会认为从这个完全不切实际的立场后退并不是所谓的真正让步, 所以人们一般对它就不做回应。这些技巧掌握的得心应手的谈判人员就会把最开始的请求稍作夸张, 用来应对谈判对手的进一步讨价还价, 然后再做一连串的小小让步, 从而从对方那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想要的结果。

互惠原理和感知对比原理结合能产生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效能。“拒绝-后撤”技术恰巧利用了二者的功效, 从而发挥出了惊人效果。

再以销售药品为例, 营销人员若要卖给某一患者一个疗程的药品, 但营销人员最初要介绍给他三个疗程的药品, 等患者不能接受后, 采用“拒绝-后撤”策略, 也许会达成销售的结果, 但如果直接介绍一个疗程, 结果肯定要差。

最后要强调的是企业用互惠原理做营销时首先一定要知道企业能给顾客带来什么益处, 才能知道企业能从顾客那里得到什么。不要一开始就和顾客谈产品, 这样会让顾客产生厌烦情绪, 要先做好铺垫, 要通过好的铺垫提高顾客的兴趣, 通过好的铺垫赢得顾客的信任, 通过好的铺垫提高顾客的欲望, 最后再销售企业的产品, 这样就会使成交概率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王福祥.互惠营销模式探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05) .

[2]姚刚.顾客参与的交互式营销策略探析[J].社会科学家, 2008 (12) .

校企合作建中心互惠互赢育人才 篇9

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 较为常见的是订单班、冠名班。这种模式往往还是学校单一培训学生, 作为企业的员工储备基地, 并不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一些企业在劳动难度不大的岗位, 可能面向农民工招工更加容易。职高学生的吸引力就不能展现。如果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校企合作, 并不能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 学校热衷找企业, 企业不在乎学校的一头热的现状。目前, 校企合作程度不深的原因分析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学校不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合作, 只有互惠互赢的合作才能长久。企业是追逐利益的, 反思校企合作好的学校, 多半是学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现有的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吸引力很难找到专业技术很好又会讲课的老师。现有的专业教学设备要么是实训型, 要么是滞后于企业现有的。这就导致中职学生仅有少数人才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多数中职的学生技能水平一般, 专业能力单一, 成为企业普工, 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现有工人相比并无优势。种种因素, 使得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不足, 这种无法提供资源却需求资源的合作很难继续下去。

1.2 校企双方互派人员难有深度

企业专家来校讲座, 教师下企业, 往往因为各自本职工作繁重, 流于形式。企业一般不愿意让技术骨干长时间留在学校工作。来校讲座的企业专家, 他们不能像教师一样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不是泛泛而谈, 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讲解, 也无法深入交流, 学生听完后不知所云。由于教学与生产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是两条线运作。教师下到企业实习, 受到时间、技术和实习内容的限制, 锻炼回来后还是按着老套路教学。

1.3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不全

目前绝大多数校企合作都是校企双方凭感情凭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方式。政府在主导校企合作方面十分支持, 但是并没有出台一些相关的规范和制度。由政府出面统筹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方面还没有有效的运行制度、约束制度、激励制度。

针对这些问题, 宣城市工业学校与博伦特科技集团共同成立研发中心, 从另外一个角度破解了一些难题。

博仑特科技集体注册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 是辖博仑特 (上海)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全资成员企业。公司重点发展嵌入式产品的应用推广, 掌握视频网络流媒体传输、图像识别核心技术, 并结合3G、GPS、北斗等形成特色的GIS综合平台。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针对教育行业五大类产品线包括近20个产品子类, 获得30多项软件著作权, 十几项发明专利。但是, 该公司开发的校园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 产品功能与实际脱节, 销售量也因此受阻。

博仑特集团—安徽博仑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宣城工业学校共同建立的研发中心。学校在用户需求、产品体验、研发等环节中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企业通过商业服务模式将科研成果产业化, 使之更加便捷、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实现校企双赢。

2 解决措施

研发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探索校企合作的新的一个方向, 让学校能为企业切实提供服务, 能够实现双赢的合作才是稳固的合作。为确保研发中心的工作开展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2.1 签订合约

为确保校企双方深入合作, 经双方共同深入协商特合作建立“安徽博仑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城市工业学校研发中心”并签订协议书。协议书从合作总则、合作方式及内容 (共建研发中心、研发基地性质、研发中心的职责、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方向范围及研发基地的人员构成、合作方式及条件、研发基地的经费筹集、研发成果分享等)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合作期限、安全保密、协议生效、变更和终止、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2.2 明确目标任务

虽然, 我们称之为“研发中心”, 受中职师资力量、经费及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等限制, 研发力量有限, 为确保合作能正常进行。决定以教育行业为立足点, 围绕数字一体化校园、平安校园、教育行业实训、实验、教学器材, 以及中职教育基础设施平台等教育行业产品进行开发。确定研发方向为: (1) 数字一体化校园平台软件和硬件研发; (2) 平安校园等多媒体软件和硬件研发; (3) 教育行业实训、实验、教学器材研发; (4) 中职教育国家申报项目硬件设施、软件平台等。此类产品可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可以持续参与项目的咨询、体验反馈、研发及推广。

2.3 人员经费保障

为确保研发中心正常运转, 需要对研发中心的人员、经费、场地等进行规定。根据校企双方协定将研发中心设在学校, 研发场地、必要的办公设备、办公资源由学校方提供, 研发设备及研发技术资料由企业方提供。

研发中心人员根据研发项目的需要进行跨学校、跨地域、多学科组合。研发中心由学校任命负责人, 并提供专家库成员 (优秀教师) 为研发中心成员, 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人员。工作职责是对研发中心负责, 完成研发任务目标。初期工作人员由校方专业组长、专业部长、网络中心、教务处、专业骨干教师, 以及企业方研发总监、研发工程师等构成。并且一旦开发任务确定后, 企业开发人员必须常驻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均由原单位按照现有工资福利标准进行发放。学校一方参与研发中心、产品开发等工作人员, 按照周课时6节, 计入教师工作量。企业一方工作人员按照由企业确定工资标准。研发中心办公、会议、外出调研等经费由研发中心主任上报计划, 根据项目的需要由校企双方领导协同按比例开支。

2.4 研发中心工作流程及职责

研发工作按照学校师生提出需求, 校企双方进行审核。审核确定后由研发中心组织编写任务书、组织人员开发产品。产品完成后, 由学生师生体验产品, 并向研发中心提出反馈修正意见。几轮修改定型后, 由企业进行产品的推介和专利的申请。学生可以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体验等环节中。

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研发计划, 组织人员进行研发, 产品研发的绩效管理 (进度、财务、人力等) , 对项目进行阶段性决策和评审, 规划组织现有产品的改进, 负责团队建设、岗位定义、岗位职责要求、员工考核、资源调度, 负责产品的展示及产品使用培训等。

3 成果与成效

在校企双方的推动下, 研发中心自2014年5月22日签订合同以来, 研发中心软硬件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企业工程师及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获得国家省专利项。参与研发的教师学生包括企业工程师都收获了一定的开发经验, 提高了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2) 实现人员设备共享。人员共享, 为确保研发中心的正常运转, 校企双方均有一定的专业技术骨干, 汇聚到研发中心来。在研发中心企业工程师与骨干教师密切交流, 建立了友谊, 交流了经验。实训设备共享, 在校园内为学生了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环境, 使学生的“工”与“学”有机会结合起来。

(3) 实现资料、制度共享。资料共享, 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资料, 是建立在多年的实践基础的“精品培训课程”, 对企业员工、中职生有很强的针对性。合作工程中, 将企业员工培训材料引进了校园, 并在毕业班中进行教学实施。制度共享, 校企双方均有多年的管理经验, 具备很多好的、健全的、完备的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合作引进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供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社会的能力。

4 体会与思考

虽然研发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很多其他研发中心对比而言还是有不少差距。无论从研发水平、研发经验、成果推广、使用价值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师生参与面不够

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学任务等原因, 参与到产品研发的老师人数太少。参与到研发中的学生仍然是极少数技术较好的学生, 与预期良好的校企效应有差距。

4.2 研发的产品单一

为了突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 选择研发的产品限于学校范围, 开发的产品单一。由于中职学校的师资水平低, 其他一些企业不信任研发中心的能力, 限制了研发产品的进一步扩大。

4.3 机制建设仍然滞后

在双方员工均有其他工作任务, 无法专心于研发中心的运转。导致一些机制的建设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走一步是一步, 没有系统规划。

5 结语

研发中心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是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校企合作方式, 有效地避免了校企合作一头热, 以及校企双方人员、设备、技术不能有效地互相利用等问题, 也积累一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度建设经验, 为下一步校企合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摘要:宣城市工业学校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宗旨, 始终把做实“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作为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 宣城市工业学校立足实际, 改革创新, 在校企深度合作之路上大胆探索。成立了以机械加工、宣纸制作、餐饮服务、汽车维护等专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公司。其中由安徽博仑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宣城工业学校共同建立的研发中心更是“资源共享共建互赢”的典范。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季宁东.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成效[J].职业时空, 2011 (7) .

互惠模型 篇10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展开,赋予“两权”抵押融资的功能,丰富了农民财产权利的内涵。但是人们对于如何合理处置抵押物的问题有很多担忧,这与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属性有关,虽然允许债权人对被抵押土地采取处置措施,但是农地流转如果仍然在集体经济范围内,那么抵押处置管理就很难得到落实。担保和抵押都是银行为了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采取的管理手段,要求借款人提供实物资本和声誉资本。联保契约具有提升贷款中筛选、监督、状态鉴定和还款安排的效率的功能。担保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替代违约者承担还款责任的行为,是对银行外部监督管理的重要补充。契约的履行除了依靠契约条款由法院的执行外,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来实现,并且自我执行的成本要低于法院执行成本。在契约条款中给予明示的条款属于不可变更条款,契约条款还有较多的默示规则,这些规则在契约中虽然没有明示,但是却具有法律效力。不完全契约理论中,将这些默示规则称作隐性契约,自我执行机制中的执行基础需要依靠这些默示规则,比如:借款人的声誉代表了借款人按时还款的可能性,交易者之间的互惠机制代表了交易者一旦打破彼此的互惠就会造成双方更大的损失。

本文首先采用激励机制模型对农户债务契约中自我执行机制中的声誉资本和互惠进行分析,以宁夏HM小贷公司对信贷员、联保小组组长和组员的调查访谈,分析信贷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如何利用声誉资本和互惠行为实现对贷款农户还款行为的激励约束。

1 文献综述

本杰明·克莱因认为“敲竹杠”或“套牢”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完全契约的缺口导致的结果,他认为是交易者对于专用性投资所蕴含的可占用性准租的获取意愿,导致了“敲竹杠”或“套牢”问题。郭忠兴等认为农地的资产专用性是一种外生变量,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性质不能进行变更,再加上受到地理位置专用性的制约,影响土地地权作为抵押物的价值,导致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可能性降低和获取较少的贷款金额。在资产专用性对我国农户履约行为影响的研究中,齐文娥和彭朵芬的研究认为在农业合作社内,提高实物资产专用性对于农户履约没有影响,而提高农户人力资本专用性可以提高农户的履约率。契约的执行依赖于第三方机构执行(比如:法院),以及合约的自我执行两种方式,这两种执行方式不是替代性关系而是互补性关系,都是为了补偿双方声誉资本的不足所采取的手段。自我执行机制包括声誉资本和垂直一体化,在不完全合约的自我执行中,重复交互机制是为了增加代理人的声誉资本,而垂直一体化机制是为了加强合同中法院可执行的不完全条款。

按照威廉姆森对资产专用性的界定,声誉资本属于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农户与贷款人之间虽然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通过垂直一体化来实现农户的自主履约,但是在农户和贷款人之间通过专用性投资也可以起到保证农户自主履约的作用。这种专用性投资就是农户的声誉,另外农户与信贷员之间的互惠关系也属于专用性投资。克莱因在对契约中自我执行机制的研究中认为声誉资本是有限的,而自我执行机制必须在声誉资本的保证下才能进行。声誉机制主要是通过约束违约者未来预期利润流量,激励交易者在当前遵守交易规则。

2 声誉资本与农户还款的自我执行机制

声誉资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时间的维度,所以时间对声誉资本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获得好名声,交易者需要有专用性资产,但是交易者是否为资产专用性进行投资却取决于市场回报的大小,所以声誉资本大小也和交易者未来在市场上预期利润有关。假设农户不按合同的共识来履行义务所取得短期收益W1,但是由此被终止业务而失去的未来利润流量的现值为W2,当W2>W1可以保证契约的自我执行,农户的声誉资本可以表示为:

∏i*(i=0,1,2,3,…)为未来利润流量,也代表了声誉损失的可能值。从公式(1)可以判断,首先,声誉资本的大小与贴现的期数有关,也就是如前所述,声誉资本与时间成正比;其次,声誉资本与未来利润流量有关,未来利润流量越大,声誉资本就越大。由于市场具有波动性,所以每期的未来利润不同。声誉资本的大小决定了自我执行的效力。因此,当声誉资本足够大,农户会选择自我执行而不是法院执行。

由于未来的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并且违约的预期收益也是不确定的,通过比较W1和W2只能做到概率统计上的估计,所以声誉机制对自我执行机制存在相应的适用范围。市场形势变化对于自我执行机制起到施加压力的作用,如果压力足够大,契约关系将不在自我执行的范围中,声誉机制要在一个稳定的市场形势下才能发挥作用。

3 互惠与农户还款的自我执行机制

在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中,银行与信贷员之间虽然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但是信贷员的工作区域和服务对象是不同的,每个信贷员按照地理区域分别管理若干自然村,在工作区域上不重合,这种银行与信贷员之间的安排更像一种厂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特许契约。契约的参与者确信如果自己不按照契约行动,他们从合约关系中的得到的利益是有风险的。特许契约中的激励主要来自与持续上涨的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离开特许经营契约就不存在。自我执行机制的设计就是要实现激励当事人继续遵守契约的收益高于冒险违背契约的收益。在信贷员和银行之间除了业务地理区域的特定划分,信贷员的工资都是按照效率工资发放,银行通过效率工资激励信贷员。信贷员与农户之间的互惠则是特许合同与激励工资的结果,通过信贷员的效率工资促使信贷员关注农户的还款情况,在特定地理区域分享贷款农户与信贷员之间的私人信息,农户可以从中减少了信息的搜寻成本。

假定Wt1代表被授权人偏离授权人要求的行为时获得收益,Wt2代表授权人因为特许权契约而获得持续上涨的预期收益。在任意时间t,仅当Wt2>Wt1时,特许契约就会被自我执行。信贷员在特许契约下获得预期收入比没有特许契约下的收入要多出rnt,假设信贷员的效率工资S(q)随信贷员开展业务量q的多少而变化,业务开展的越多信贷员的工资越高。但是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贷款农户数量越多,农户违约的可能就越多,假设违约率是f(q),f'<0,f">0,f是q的凸函数。q与农户与信贷员关系的好坏有关,客户数量少的时候,信贷员有时间和精力与农户之间保持良好互动,但是客户数量过多时,信贷员无法维持与每位农户的良好关系。银行对于信贷员服务的农户的违约行为采取扣信贷员工资的办法,则信贷员的实际工资收入为:

其中l代表农户的借款额。所以只有减低农户的违约率,信贷员才能获取预期工资的最大值,而降低农户违约率的目标也是银行的目标,无论农户违约率有多高,信贷员始终能获得一个最低收入保证rnt。并且当df/dq>1以后,信贷员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就不再以追求客户数量的最大化为目标。银行通过与信贷员之间的特许协议,以及信贷员的效率工资规则,激励信贷员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的互惠的自我执行机制。

4 基于HM小贷公司的实地调研

笔者在对HM小贷公司调研期间,对于声誉机制和互惠机制在实际业务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从2000年在该地开展小贷业务以来,HM小贷公司的业务发展得很快。该公司的联保小组制度与格莱珉银行的联保制度基本一致,每个联保小组人数为4~5人,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小组中的组长在小组贷款户和信贷员之间起到联结作用。公司向信贷员支付工资,但是不向小组组长支付工资。该公司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妇女,贷款金额最初为2 000元,现在多达50 000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联保贷款的收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贷员与联保小组组长之间的长期互动建立起来的声誉资本和互惠关系,这些互动行为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4.1 互动频率高

除了公司对每月信贷员的下乡联系工作制度规定外,联保贷款采取按月偿还利息的方式,利息先由小组组长收取,每月固定的时间,信贷员去小组组长家收取。另外,每个小组组长要保持手机通畅,公司对信贷员和小组组长通过微信、互联网等进行培训,并建立微信群和QQ群等沟通渠道。公司每年组织小组组长参加公司培训活动,并给予部分小组长去外地的学习机会。信贷员与小组组长互动频率高使信贷员能够及时了解联保小组成员的情况。如果出现违约农户,信贷员会受到扣减工资的处罚,比如:信贷员的某位客户有贷款逾期行为,该客户未还的贷款将从该信贷员的工资中扣除,但是不论客户逾期贷款数额是多少,扣款最多只有信贷员工资的一半。如果逾期农户经过沟通,在后续还上欠款,信贷员原本扣罚的工资会补发,在这期间预期追回工作由信贷员负责。

4.2 信息辨识采用交叉方式

虽然信贷员在下乡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对于贷款农户的信息了解不仅限于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农村的人际交往带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在A村的贷款户可能就是B村贷款人的朋友、熟人甚至亲戚。信贷员在与农户沟通中往往先从共同熟知的某农户开始,对于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仅从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了解,也采取从与贷款人相熟的其他农户中了解,信贷员要根据信息的一致性来对借款农户实际生产和家庭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4.3 对联保小组组长以精神激励为主

联保小组组长没有工资,小组长的通讯费都不计入公司的费用成本。对小组组长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精神激励上。小组组长虽然都是农村妇女,但并不是留守妇女,她们都与自己丈夫一起从事生产劳动,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这些小组长们通过培训活动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并且在培训中扩大了人际关系。每年公司都组织小组组长参与歌唱比赛和其他团体性的竞赛项目,提升这些小组长参与感。

4.4 小组成员间有限互惠

联保小组成员都为同一自然村的村民,联保小组在成立时就对小组成员进行过信息的识别与筛选。信誉不好或者被认为还款能力低的农户已经被自动排除小组,但是实际贷款偿还中,小组成员间仍然会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农户。由于HM小贷公司采取贷款期限为一年、利息按月支付的方式,所以在贷款到期前,农户不能按时支付利息就是农户发生违约可能的信号,小组成员会根据与可能违约农户关系远近,对关系好的成员采取垫付利息的方式,保证可能违约农户按时还息,这部分垫付的利息转为成员之间的私人借贷。这种垫付方式不仅为违约可能的农户缓和了还款的压力,同时也能保证小组成员有共同良好的还款记录,方便其他成员以后继续贷款。

4.5 小组违约成员被迫退出

小组成员中如果有一位连续不能按时还利息,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这时小组长会代表其他组员督促延期付息的成员。小组其他成员会以他们所固有的价值标准判断这个延期付息的农户值不值得帮助,如果认为值得帮组,小组成员会对利息平均垫付,但是在联保到期后,小组组长会婉言拒绝他继续留在小组。如果小组其他成员认为不值得为该组员垫付利息,会在联保贷款到期后,将这名小组成员排除,违约成员不能强求留在小组,而违约行为也让她无法再加入其他联保小组。在联保贷款到期前需要支付利息,由于金额不高,为了自己以后贷款不受影响,小组成员一般接受垫付。垫付的行为虽然存在,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大多数被垫付利息的农户都能及时向小组成员偿还。

5 结语

声誉资本和互惠行为作为自我执行机制的手段,是对法院等第三方执行的重要补充。专用性的投资都与时间有关,交易者之间长期的良性互动是声誉资本和互惠行为的基础。增加农户的声誉资本和互惠关系有助于提高契约中农户对债务契约的履约率,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业保险体系,农户在遭受自然灾害、疾病等意外损失时,自我执行机制的适用性就无法发挥。

摘要:银行在联保贷款中通过农户之间的担保机制实现对小组成员的监督管理,但是仅依靠外部监管是不够的,在联保契约中建立农户还款的自我管理机制可以减少银行的监管成本。笔者对契约自我执行机制文献分析后,采用激励机制模型对农户联保贷款小组中声誉资本和互惠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信贷员、联保小组组长和组员之间通过规定互动频率和信息交叉辨识等制度以及互惠和惩罚等行为建立了农户债务契约的自我执行机制。这些非契约行为在农户暗示履约还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声誉资本,互惠,自我执行机制

参考文献

[1]B Klein,KB Leffler.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4).

[2]郭忠兴,汪险生,曲福田.产权管制下的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计研究——基于制度环境与治理结构的二层次分析[J].管理世界,2014(9).

[3]齐文娥,彭朵芬.资产专用性、交易规模及外部环境对社员履约行为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村,2014(7).

[4]B Klein.The Role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in Self-Enforcing Relationships[J].Revue DÉconomie Industrielle,2000(1).

[5]OE Williamson.Assessing Contract[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Organization,1985(1).

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互惠” 篇11

在今年5月于成都召开的第十一次中日友好交流会议上,“战略”、“互惠”成为定义中日关系的关键词。

日中友协副会长井出正一认为:“日中关系一直是以‘友好’和‘睦邻’为基础的双边关系为前提,但在两国元首最近发布的新闻公报中,‘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取代了以前的提法。使用拥有共同利益的‘互惠’关系以及‘战略性’等词语显示了双方要从大局出发来跨越两国价值观和政策的不同,具有积极意义。”。

据日方最新统计,2006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额为25.4276万亿日元(约合1.65万亿元人民币),同年度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额为25.1608万亿日元。中国首次成为战后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在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时,应该站在新的角度,开展新的交流。”井出说。为进一步推进中日民间交往,他呼吁两国继续增进青少年的交流与互访。他说,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于近现代日中交往史笔墨甚少,这不利于培养青年人正确的历史观。只有两国青年人通过频繁交往消除抵触情绪,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对彼此国家、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日中关系的未来友好播下种子。

中日代表齐聚成都

共议“以民促官”新办法

5月首次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十一次中日友好交流会议上,来自中日友好协会和日中友好协会的近200多名代表与会,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年”,双方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日中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日友协和日中友协分别成立于1963年10月和1950年10月,双方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等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次会议主题为“中日战略性互惠关系与民间交流”。与会者共同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探索新形势下中日民间交流工作。全体会议之后,与会代表还将就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具体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日本和中国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日中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因此今后两国政府和民间交流的开展都应该从战略角度出发。”井出说。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首次访问中国展开“破冰之旅”,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为改善日中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气氛。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成功访问日本,两国在东京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确认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和日本各自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双边关系的质量,因此两国只有更好地实现各自国家的综合发展,才能使未来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健康、更符合双方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中日友协副会长井顿泉说。

井出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就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如老龄化、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资源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打击贪污腐败等开展合作。虽然日中两国在这些问题上性质、程度、时间等有差距,但却是双方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信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所处环境,会进一步加强日中双方的信赖和友好。”井出说。

2007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年”,为此双方将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今年秋天20名中国前世界乒乓球冠军和30名中国武术选手将赴日本进行交流,10月将在西安举行日本派遣遣隋使1400周年纪念活动,并组织日本小学生参加8月在北京举行的日中友好城市小学生乒乓球友谊赛。

中日两国培育青少年一代

发展友谊“常青树”

据了解,未来5年内,日中将重点加强两国青少年间的互往交流,让他们相互了解沟通,正确认识、对待历史。

1955年,还是在校大学生的现任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村冈久平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52年后,村冈在成都表示,“这一切的努力将为两国邻里友好培育出不朽的‘常青树’”。

作为日中民间友谊的使者,村冈认为,两国应重视推动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包括组织两地学生间的互访与交流等,这将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与沟通。

“日中两国有着2000年的友好交流史和50年的战争史,我们有必要让日本的青少年一代了解这些历史,这有助于两国国民从青少年时代就培养友好感情,将有效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永久发展。”

1956年,日本最大青年团体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派团访华,迈出了二战后中日青年交流的第一步。1984年,日本组织3000名青年访问中国,代表团应中国政府邀请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了当年的国庆阅兵式。时任日本驻华公使的一位老外交官至今仍对此津津乐道,称其“把中日关系推向了一个高峰”。同时也认为,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日关系得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当时两国间大规模的青年交流不无关系。

对于目前交流现状,“中日在青少年交流方面没有展现出明确眉目”。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井顿泉说。他指出,在日本总有一小部分人,对中国怀有偏见和先入为主的看法,不希望安排访华的日本高中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是作为中方来说,希望日本高中生能客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都应该了解,使他们对中国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中日两国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以友好城市关系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交流活动同中日友好交流相结合,两国国民广泛参与,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加大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力度,不仅重视眼前的睦邻友好关系,更是把中日友好关系当作一个长远的目标。

据统计,目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占留日外国学生总数的60%以上,中国学生已经成为日本各大研究生院的主要生源;而中国也一直是日本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据日本使馆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13000名日本学生在华留学。

从今年开始,日本政府将不断扩大日中青少年交流项目名额,对更多中国高中学生发出邀请。相关部门设立了“日中21世纪基金”,投入合计100亿日元规模基金用于扶持该项目。此外日本政府还将投入5亿日元,作为日中交流事业费,以一直以来从事对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中友好会馆为基地,不定期邀请中国高中生到日本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短期交流学习。

“绝不容许历史逆流

破坏中日友好的东风”

村冈久平5月23日在四川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日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目前双边关系“严冬过去、春天来临”。两国友好团体应继续合作推进民间交往,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

“政治和经济就像人体的动脉一样,而体育、文化等民间交流就如同静脉,两者必须相互依存、互相结合,人体才能平衡。”村冈说。他指出,政府外交在日中两国关系中扮演主导角色,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基调。而民间交流则能够通过培养国民感情,为这种基调创造了社会环境和氛围。

村冈说,过去几年间日中关系一直面临“政冷经热”的局面,自去年秋季起两国关系开始“回暖”。而这种变化得益于两国领导人改善双边关系的决心和行动。

村冈表示,当前日中关系中依然存在令人忧虑的消极因素,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依然存在。消除影响日中关系的消极因素是两国领导人面临的课题,改善和培养两国国民感情十分重要。他说,两国领导人正常往来,有利于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有助于改善两国的国民感情。日中友协也将为消除日中关系中的不利因素而积极努力。

“虽然现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仍在活动,我们对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势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容许这股逆流破坏中日友好的东风。日中双方对此都要有坚强信心。”村冈说。为进一步推进中日民间交往,村冈呼吁两国友好团体继续增进青少年的交流与互访,以培养中日未来稳定关系。

村冈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日中青年交往的重要性。1955年11月,当时还是学生的村冈跟随日本首相片山哲第一次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在会见中提出,未来3年内将释放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1956年6月至1964年3月间,在该所关押的日本战犯分期分批被全部释放回国。

“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全身血液都沸腾了,在场的人也都被中国领导人改善中日关系的决心所深深感动。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决定终身致力于推动日中友好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村冈说。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没有哪对邻国像日本和中国一样有着2000多年的交往史。”村冈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同时也是日本向中国派遣遣隋使1400周年纪念。正是两国先辈的友好交往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日中两国现在更有理由珍惜和发展友好关系。

“相信通过两国政府层面和民间交流同步推进,日中两国友好关系将能实现持久发展。”村冈说。

互惠模型 篇12

互惠是每个社会都有的现象。一提到互惠, 现代人很自然地就把它与互利联系起来, 礼物交换是人类文明中最早的互惠形式, 对礼物交换的研究也就是互惠理论形成的开端。

交易互惠理论是建立在交往互利的原则之上, 在本文主要是认为捐赠主体的行为包含着自利动机, 捐赠主体与非营利性组织是一种交换关系。普林西 (Prince, R.A.) 和费尔 (File, KM) 认为捐赠者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 捐赠者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关系是有特定目的的, 他们把捐赠者的动机分成七类, 即慈善的七幅面孔。即公有主义 (communitarian) 、虔诚 (devout) 、投资者 (investor) 、社交 (soeiality) 、利他主义 (altruist) 、报答 (repay) 以及君主 (dynast) 。[1]这些理论在现实中也得到印证, 比如在公共慈善中, 许多公司把慈善当成改善与公众关系、广告和提升公司形象的一条途径。

2 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

虽然我国慈善捐赠的规模、数量在总量上有所增长, 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平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 仍有不小的差距,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慈善捐赠不足的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调查显示, 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 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中国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 他们所获捐赠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 国内富豪的捐赠15%还不到。[1]而在平民捐赠方面, 即使相对以往人均捐赠额已经有所提高, 但是平民捐赠不足仍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再加上以“郭美美事件”为导火索的一系列慈善组织丑闻的不断发生, 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遭到了人们的严重质疑, 各种慈善捐款也锐减, 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011年底, 根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 自2011年1月1日至今, 监测的全社会捐赠总额为350多亿元, 更是达到了自2008年以来的冰点[2]。

3 我国慈善捐赠不足的原因分析

解决“慈善捐赠不足”的问题, 必须对捐赠人施加外在的影响力, 将个人的捐赠动机转化为捐赠行动。本文主要是从交易互惠理论这个角度出发, 深入分析我国慈善捐赠不足的原因。

3.1 慈善组织捐赠回报机制不健全

目前, 我国慈善捐赠的回报机制不健全。政府和慈善组织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的慈善捐赠回报机制。现行的回报机制不能稳定地对慈善捐赠行为实施有效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和刺激, 这使得捐赠回报机制形同虚设, 达不到慈善捐赠者理想的预期[3]。例如, 在税收优惠方面, 我国虽然有相关方面的优惠税收政策,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很多捐赠企业享受不到这样的优惠;另外, 在慈善组织的回报制度设计方面, 现阶段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授予荣誉和赠予冠名权[4]。所以, 总的来说, 回报力度不大且品种单一, 缺乏选择性和吸引力, 不利于刺激和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捐赠。

3.2 慈善组织劝捐策略匾乏

良好的劝捐策略可以激发民间的自愿性捐赠。当前, 我国慈善组织的劝捐策略匾乏, 大部分依赖政府的行政助推。我国慈善捐赠劝捐方式单一,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成员进行募款, 二是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向当地单位和企业募捐。在我国, 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进行募捐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但是政府这种强迫捐赠的募捐方式不仅侵犯了慈善者捐赠的自由选择权, 影响了公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而且不利于慈善组织的募捐能力的提高。并且, 我国慈善组织也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运转机制, 公民的捐赠行为具有一次性的特点[4]。

4 以交易互惠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慈善捐赠不足的解决措施

上述分析了我国慈善捐赠不足的原因, 为加快发展我慈善捐赠事业,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个性化”回报方式

交易互惠理论认为捐赠主体的行为包含着自利动机, 捐赠主体与非营利性组织是一种交换关系。因此, 回报可以直接满足捐赠主体的需求, 以激发其持续捐赠的热情。根据交易互惠理论, 要设计“个性化”的回报方式, 即回报不但要分析捐赠主体的贡献和人性的特点, 而且要体现差异性。捐赠人的贡献不同决定回报方式要体现差异性, 根据额度的不等实施累进激励。

慈善组织可以根据捐赠人的捐赠数额将捐赠者分为三类:大额捐赠者、中额捐赠者和小额捐赠者;根据这三类捐赠者的不同特点, 实施不同的回报方式, 有的放矢。

4.2 建立以“捐赠者为导向”的劝捐策略

以“捐赠者为导向”的劝捐策略是单位集体动员向个体动员的转变, 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营销的转变。具体是指慈善组织以捐赠人或潜在捐赠人的需求作为导向, 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运用以获得财产捐赠的一种模式。

4.2.1 以“捐赠人为导向”劝捐策略的主要内容

以“捐赠人为导向”劝捐策略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劝捐策略要强化“顾客意识”。二是劝捐策略要辨别捐赠人需要。三是捐赠策略要满足捐赠人需求。

4.2.2“捐赠者为导向”劝捐策略的实施步骤

第一, 挖掘潜在捐赠人的个人资料。它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两项工作。对潜在捐赠人资料收集可以通过书刊、网络、基层自治组织等渠道, 在资料收集之后, 借助计算机软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 建立信息库。第二, 捐赠者分类。通过对潜在捐赠者的个人信息和捐赠意愿, 设立分类标准, 对潜在捐赠者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主要捐赠者、次要捐赠者、一般捐赠者、小额捐赠者。在类别划分之后, 详细地考查各种类别的个性化需求。第三, 选择合适的劝捐工具。不同的捐赠者, 应该施以不同的劝捐工具, 才能既节省成本又达到激励效果。比如有些富人希望了解受助者的情况, 针对这种需求, 最成功的办法是邀请他们到贫困的项目点考察访问, 让他们亲身体验, 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 捐款人与受益群体越接近, 越倾向于主动捐款。

参考文献

[1]民政部慈善事业协调办公室,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1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G].2010.

[2]罗泽洪.中国富豪并非全都为富不仁困.财富时报, 2005-11-30.

[3]P.B.弗斯顿伯格.非营利机构的生财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28.

上一篇: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下一篇:医院全面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