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流产原因及防治(共8篇)
山羊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1
1 导致山羊流产的原因
1.1 羊流产衣原体病(即羊地方性流产病)
造成流产怀孕羊感染衣原体后,衣原体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生长繁殖,引起患部发炎,导致胎羔早期产出。绝大多数患病母羊在产前1个月左右发生流产。
本病每年2~4月份多发,2岁左右的母羊发病率较高。
一般母羊流产前无特征性先兆,只表现神态反常,并有腹痛表现,有时鸣叫,流产时会排出死羔。
初步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确诊需依据衣原体分离及血清学诊断。
防治本病的有效办法是进行免疫接种。可每年定期注射卵黄囊油佐剂甲醛灭活苗,每只皮下注射3 mL,有效期约为1~2年。
1.2 羊布氏杆菌病造成流产
母羊患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其常发生于妊娠后3~4个月的母羊。
该病初次发生时流产率很高,以后大部分羊可获得免疫而自愈。
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是非疫区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并杜绝从疫区引入病原。疫区应定期进行检疫检测,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和淘汰。
1.3 沙门氏杆菌病及蓝舌病造成的流产
沙门氏杆菌病主要引起仔猪副伤寒、鸡白痢、羊流产。蓝舌病隐性感染山羊血清学阳性率很高。
防治沙门氏杆菌病可用磺胺类药物。对蓝舌病的防治目前还缺乏有效措施,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1.4 营养不良引起的流产
山羊一般生活在山区、海岛、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这些地区冬春季枯草期长,因此山羊营养十分缺乏,母羊正值怀孕期时,对营养需要量增加,如果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则会造成机体营养吸收不足、胎儿发育不良或母羊发生流产。
1.5 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流产
饲喂霉变饲草、饲料,饮冰茬水,气候骤变,公母羊混群饲养,母羊进出圈挤撞、放牧跌倒等均可引起山羊流产。
怀孕母羊患病,没有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及用药不当,如投喂大量泻剂、利尿剂、子宫收缩剂及其他烈性药时也可造成山羊流产。
2 综合防治
2.1 加强饲养管理,冬春季抓好补饲,秋季抓好膘肥。给孕羊多喂些胡萝卜和草粉配合饲料,适当添加精饲料和含硒的添加剂,以增强羊只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2 禁止饲喂霉变饲草、饲料,禁止饮用冰茬水,实行公母分群饲养及怀孕后期母羊单独饲养,保证栏舍清洁卫生,冬暖夏凉,注意保持圈舍通风。
2.3 加强消毒,栏舍要及时清除粪便和废弃杂草,场地、草场、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发生疾病时更应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对于流产的羊只应立即进行隔离或处理。
2.4 抓好免疫措施的落实,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提前注射防流产疫苗。
2.5 防止疫病传入,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以防发生感染。
山羊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2
方法:历年来所做人工流产术引起术中出血和术后感染的妇女登记造册,微机管理并总结出所致原因和防治措施。
结果:术中器械所致出血8例,其它原因致出血12例均采取相应措施,术后感染14例,经抗炎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未造成不良后果。
结论:通过对手术终止妊娠的探讨,欲避免事故发生,首先应避孕,减少人工流产术,如避孕失败,作为人流的施术者,应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术中出血术后感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75-01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某些疾病或遗传性疾病,防止胎儿畸形不宜继续妊娠或计外妊娠不允许继续妊娠,也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但不能作为常规节育措施,近年来人工流产的手术者逐年增多,相应的并发症也增多,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以术中出血和术后感染为多,可致严重后果,因此人工流产术需术前详细检查,术中手法应准确、轻柔、稳妥,术后按时复查或随防,必要时采取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单位历年所做人工流产术登记造册,微机管理,总结出术中器械致子宫穿孔出血8例,其它原因致出血12例,术后感染致慢性腹痛14例。
1.2术中子宫穿孔出血,本组统计8例,子宫穿孔出血多因探针,宫颈扩张器、刮匙、卵园钳所致,本组统计8例中6例发生在子宫后壁穿孔,2例为子宫狭部,出血时手术停止,在支持、止血等治疗下出血停止,估计穿孔较小,无内出血,在B超配合下完成手术。
1.3术中其它原因出血,术中出血超过200ml为术中出血,本组统计12例,均因妊娠月份大,所用吸刮头小,负压低,大块组织未能吸出而致子宫收缩不良,或因多次人工流产术,所致瘢痕子宫着床位置低,引起出血。
1.4术后感染致慢性腹痛,本组统计术后感染14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不适,腰骶部酸痛,白带较多,有异味。
2治疗结果
本组术中子宫出20例,均采用止血,支持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术后感染1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12例临床症状消失,自觉无不适感,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2例临床症状消失,自觉无不适感,白带稍多,给予中成药、白带丸以善后。
3讨论
人工流产手术可用负压吸出胚胎组织,也可用钳刮术,虽然手术方法不很复杂操作也不難,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行施者必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还需选择手术适应症,和器械的使用。术前还需检查心脏功能,有无心律不齐,有无凝血机制障碍。妊娠月份的大小,术前进行精神安慰,如用钳刮术适用于11至14周妊娠,术中操作要稳妥,动作轻柔、准确。宫颈扩张、探查宫底一定要心中有数,如多胎经产妇,在操作时如感觉宫底部无阻力或无宫底,宫腔的深度超过了妊娠月份子宫的深度,孕妇感觉突然腹痛,应考虑到子宫穿孔,立即停止手术,观察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处理。如用负压吸刮术,适用于6-10周之内的妊娠,7周以内妊娠用5-6号吸刮头(负压为400-500mmhg)9周以上妊娠用7-8号吸刮头(负压为500-500mmhg),操作时避免多次重复吸刮。钳刮、负压吸刮,如多胎经产妇因子宫壁比较松软,多次人流子宫壁可能有瘢痕,均可引起子宫穿孔,操作时一定轻柔,不要过度刺激子宫,一旦发生穿孔引起出血,立即停止手术,给予止血、支持,吸氧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人流术未完成,孕妇情况尚好,估计无穿孔小无内出血,可在B超配合下完成手术,如穿孔位置不清,有内出血征兆,给输血,在剖腹探查术直视下完成吸宫。
术后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可能因孕妇术前有生殖器炎症,未经治疗或术前消毒不严格所致,施术者一定要有责任性,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按程序消毒,如术前有感染,需治疗后施术,术后感染者给予抗炎、物理等治疗,也可给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总之人工流产有一定并发症及不良后果,提醒育龄女慎重避孕,减少人流的危害。
参考文献
山羊流产原因的调查及防治 篇3
1 病因剖析
母山羊流产的病因据文献介绍, 分为遗传性原因、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三大类。山羊与绵羊及牛等反刍动物相比, 从生理方面对一些理化和气候因子的刺激产生的应激性要强烈一些, 这是母山羊流产率高于其它反刍畜的一个生理现象。
1.1 遗传性病因
主要是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 有的地方系数增大, 使致死基因结合的机会增大, 而造成流产。
1.2 传染性病因
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
1.2.1 病毒性病因
山羊口蹄疫病是间接引起山羊流产的一个原因。
1.2.2 细菌性病因
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巴氏杆菌、布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怀孕母羊流产。通过平板和试管凝集实验及涂片、触片镜检抽检山羊及其流产胎衣胎盘, 布氏杆菌在华藏镇山羊中阳性较少, 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在此地区广泛存在, 且对山羊影响较重。
1.3 寄生性病因
华藏镇的山羊多为农户散养, 没有形成规模, 半放牧半圈养, 农户对寄生虫病防治意识差, 没有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大量繁殖, 致使母山羊长期发热不爱吃草, 随后出现贫血、体弱、引发流产, 甚至死亡。
1.4 非传染性病因
从母山羊流产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分析入手, 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非传染性病因可分为土壤、气候、物理化学因子刺激、营养、管理5个方面。
1.4.1 土壤因素
土壤中缺少Cu、Mn、Zn、Se、S等, 在补饲中适量增加这些元素, 可使羊只不发生流产。
1.4.2 气候因素
是导致山羊流产的又一因素。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气候突变, 气温忽高忽低, 而此期正值羊只孕、产期, 致使孕羊抵抗不住这种应激, 导致许多孕母羊发生流产、死亡现象。
1.4.3 物理化学性刺激
山羊流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入冬以后, 农户以玉米秸秆、黄豆秆饲养为主, 而这2种秸秆上残留有农药, 使农药在体内蓄积引起孕羊流产。误食流产药物 (激素类添加剂) 、出入圈门的拥挤、公羊的爬跨、孕羊之间的争斗、奔跑时滑倒, 腹部被硬物撞击、长期睡在水泥地面上腹部受凉等也可引起孕羊流产。
1.4.4 营养不良
导致山羊流产的重要因素。柳池乡是半放牧半圈养。其膘情是夏壮、秋肥、冬瘦、春乏。冬春秋是发生群体营养不良的季节。饲草单一 (玉米秸、豆秸为主) , 缺乏青绿饲草。饲料以玉米、麦麸为主, 缺乏常规元素 (Na、K、Ca、P) 和微量元素 (Cu、Mn、Zn、Se) , 对于孕母羊来说, 尤其需要VA、VE。孕羊在此期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满足胎儿的需要, 一旦营养不足和补饲量不足将引起羊只的流产。
1.4.5 管理因素
管理不当是导致山羊流产的主导因素。忽视管理, 不使羊群运动, 不及时补喂、不饮水、不防寒、羊群拥挤、不分栏等均可引起山羊流产。
2 防治
(1) 用已有可控制的传染病菌 (毒) 苗, 严格按期按剂量对养群进行预防接种, 控制住由传染病引起的山羊流产和死亡。
(2) 采用新的驱虫兽药 (阿福丁、伊力佳、虫克星) , 春秋定期驱虫, 控制和降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
(3) 对流产母羊及时使用抗菌消炎药品。对疑似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衣物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4)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 加强羊群 (特别是舍饲羊群) 的运动, 保证每天不低于2h, 控制由管理不当, 如拥挤, 缺水, 采食毒草、霜草、发霉秸秆, 受冷等因素诱发的流产。
(5) 驱虫后对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
(6) 实行科学分群管理, 对产羔母羊、羔羊、空怀母羊、公羊合理分群, 减少争斗机会。制定冬春引、喂标准, 加强母羊饲料营养, 怀孕后期标准高于怀孕前期和空怀期标准, 对补喂羊只做到定时定量, 不喂霉变的饲草饲料。
(7) 圈舍要清洁卫生, 阳光充足, 干燥通风良好, 经常打扫、定期消毒棚圈, 防止疫病传入。
(8) 补饲常规元素 (Ca、P、Na、K) 和微量元素 (Fe、Cu、Mn、Zn、Se) 及VA、VE、VD等维生素。
山羊流产常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4
1.疾病。属传染性流产的, 多由布氏杆菌病、弯杆菌病、衣原体病、毛滴虫病等引起。属内科病流产的, 由肝、肾、肺、胃肠等疾病 (炎症、肠膨气及其他腹痛病) 引起。属因外科病流产的, 由外伤、蜂窝织炎、败血症等引起。属因产科病流产的, 由子宫畸形、胎儿畸形、胎盘坏死、胎盘炎、胎盘畸形、胎儿器官发育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引起。属神经性疾病流产的, 由脑炎等引起。
2.营养不良。山羊一般生活在山区、海岛、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 冬春季节枯草期长, 易缺乏营养。而此时母羊正值孕期, 营养需求不断增加, 如果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 就会造成机体营养入不敷出, 易因胎儿发育不良而流产。
3.饲养管理不当。饲喂冰冻、发霉或含毒饲料, 饮冰冻水, 天气骤变, 公、母羊混群饲养互相爬跨、乱交配, 孕羊进出圈时被挤撞、放牧时跌倒等, 均可使孕山羊流产。
4.用药不当。孕羊患病后, 未注意治疗方法及用药量, 如投喂大量泻剂、利尿剂、子宫收缩剂及其他烈性药剂, 都有可能引起流产。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对于母羊, 冬春季要抓好补饲, 秋季要抓好膘肥。孕羊要多喂胡萝卜、草粉等配合饲料, 适当添加精饲料和含硒添加剂, 以增强其体质。
2.注意饲料、饮水卫生。禁止饲喂腐败变质饲草和饮用冰茬水, 实行公、母分群饲养及孕羊后期单独喂养, 保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
3.加强饲养场舍的卫生消毒工作。要及时清除栏舍内的粪便和废弃草料, 对栏舍、草场、活动场所实行定期消毒, 发生疾病时要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保证场舍清洁卫生、冬暖夏凉和通风良好。对于流产母羊, 要及时隔离处理。
山羊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5
1 发生流产的病因
1.1 衣原体病性流产
当怀孕的山羊感染衣原体后, 衣原体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上生长繁殖, 如果患部发炎, 将导致胎羔早期流产, 绝大多数母羊在产前1个月左右容易发生流产。该病在每年2~4月份多发, 2岁左右的母羊发病率最高。孕羊流产前无特征性先兆, 只表现为神态反常, 并有腹痛表现, 有时鸣叫, 流产时排出死胎。对该病的初步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等综合分析, 确诊需进行衣原体分离和血清学诊断。
1.2 羊布氏杆菌病性流产
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 妊娠母畜发生流产, 而流产常发生在妊娠后的3~4个月。流产前病畜食欲减退, 精神萎顿, 起卧不安, 阴道中流出黄色、灰黄色粘液, 流产母畜多发生子宫内膜炎, 排污秽恶露。其他症状有早产、产死胎、乳房炎、关节炎、跛行、公羊睾丸炎和附睾炎等。病畜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菌不定期随乳汁、精液、脓汁, 特别是随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子宫和阴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
1.3 羊沙门氏菌病性流产
羊沙门氏菌流产多见于母羊妊娠的最后两个月, 病羊体温升至40~41℃, 厌食, 精神抑郁, 部分羊有腹泻症状。病羊产下的活羔, 表现衰弱、委顿、卧地, 并可有腹泻, 往往经1~7天死亡。病母羊也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羊群暴发1次, 一般持续10~15天。剖检流产、死产胎儿或生后1周内死亡的羔羊, 表现败血症病变, 组织水肿、充血, 肝脾肿胀, 有灰色病灶, 胎盘水肿、出血。
1.4 营养不良性流产
现在, 养羊业随着科学的发展, 由放牧饲养转为圈养舍饲饲养。有的养羊户储备饲草、饲料单一, 营养价值成分贫乏。母羊在怀孕期间, 随着妊娠期不同阶段, 营养需要量也要不断增加。如果饲草饲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 会造成机体营养入不敷出, 胎儿发育不良而引发流产。
1.5 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流产
如果饲喂霉变饲草饲料, 冬季饮冰冻水, 天气发生骤变, 这些因素都能造成羊流产。
公母羊不分群混群饲养, 母羊进出圈挤撞, 在运动场运动时跌倒等均可引起羊流产。
母羊妊娠期患病, 如果没注意治疗方法及用药量, 如应用子宫收缩剂、投喂大量泻剂、利尿剂等药物, 都有可能引起羊流产。
2 综合防控措施
2.1 科学饲养管理
舍饲养羊要储备足够的饲草饲料, 饲草饲料要多样化, 营养搭配要科学化。妊娠期母羊要多喂胡萝卜和草粉等配合饲料, 适当添加精饲料和含硒元素添加剂, 以增强羊只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2.2 加强管理、注意饲料、饮水卫生
杜绝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饲草, 禁止饮用冰冻水, 严格实行公母分群及怀孕后期母羊单独饲养。
2.3 加强舍内外卫生消毒工作
要及时清除栏舍的粪便和废弃草料, 对栏舍、草场、活动场所实行定期消毒, 发生疾病更要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以保证舍、运动场清洁卫生和冬暖夏凉、通风良好。
2.4 对于流产的羊要及时隔离
对确诊为传染病羊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2.5 搞好免疫工作
防控绒山羊衣原体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免疫接种, 每年定期注射卵黄囊油佐剂甲醛灭活苗, 每只皮下注射3mL, 有效期为1~2年。
防控绒山羊布氏杆菌病, 应采取净化措施, 先检疫, 后免疫。对5月龄以上羔羊只全部检疫, 检疫阳性的羔羊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处理。检出阴性羔羊应用布病疫苗进行免疫。
绒山羊沙氏门菌病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采用土霉素、新霉素药物等注射或口服。
3 小结
肉兔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6
1 流产原因
1.1 疾病因素
(1) 普通病。
中暑、高热时易发生流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如宫颈过短、宫颈松驰、子宫内膜炎) , 患恶性阴道炎、子宫炎等生殖器官疾病时, 不容易交配受精, 即使受精也常因胚胎中途死亡而致流产。
(2) 中毒性疾病。
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 如菜籽饼、霉玉米;有黑穗病、锈病的饲料;苦、辣的饲料;酸度过高的饲料;含农药的饲料, 腐败的动物饲料, 如鱼粉、蚕、蛹糟等, 均能引起中毒, 直接刺激子宫, 或造成消化紊乱, 胎儿发育中断, 引起死胎和流产[3]。
(3) 传染病。
妊娠母兔患流感、兔瘟、痘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细小病毒、大肠杆菌病等可造成母兔流产、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4]。
(4) 寄生虫病。
梅毒及消耗性病寄生虫病, 均可导致流产。
(5) 治疗不当。
投大量的泻剂、利尿剂、子宫收缩剂或一些烈性药, 甚至注射疫苗的应激反应也会引起流产。
1.2 营养不良
主要是饲料搭配不当、过于单一、营养价值不全或营养不足, 影响胎儿发育, 降低母兔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引起死胎、流产。
(1) 蛋白质缺乏。
不能满足胎儿生长需要, 胎儿发育受阻, 甚至中断, 造成死胎。
(2) 维生素A缺乏。
失去促进上皮组织再生作用, 往往导致子宫黏膜和绒毛膜上皮细胞角化、脱落, 造成死胎。严重缺乏时, 胚胎发育前期即死亡、吸收, 俗称“化崽”。后期缺乏则易早产。
(3) 维生素E缺乏。
妊娠后期缺乏维生素E, 容易发生早产或流产。
(4) 钙、磷或硒、锌、铜、铁缺乏。
形成胎儿营养补给不足, 产弱胎、畸形胎。
(5) 妊娠期饲料骤变。
影响胎儿营养吸收, 也易引起死胎和流产。
1.3 遗传性流产因素
近亲繁殖容易使后代体质下降, 导致品种退化, 严重时可终止妊娠, 有时会产出死胎、畸形胎。
1.4 环境因素
急剧降温, 兔舍保温不良;低温时饮凉水、吃冰冻饲料;夏天, 用凉水冲妊娠母兔或妊娠母兔暴饮凉水;持续高温天气, 兔舍防暑降温条件差;舍内氨气浓度超标等, 都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引起流产。
1.5 机械性伤害
(1) 摸胎粗鲁。
妊娠检查不熟练, 不能正确辨别胚胎和粪球, 长时间揉捏胚胎, 胚胎受损, 甚至会捏死胚胎[5,6]。
(2) 过度惊吓。
散养的怀孕母兔过度惊吓时, 会四处奔逃, 拼命向墙角、阴暗处躲藏, 若腹部受到撞击, 容易损伤胚胎, 轻者流产, 重者产出死胎。过强的噪声也会引起流产。有的初产母兔高度神经质、母性差, 也会造成流产。粗暴打兔、冷鞭打免、打飞针等都可引起流产。音响刺激、狗、猫等动物突然窜入、陌生人强行扑捉等, 都可引起母兔精神高度紧张, 腹肌强直收缩, 腹压增大造成流产。
(3) 捉兔、保定方法不当。
随意捕捉怀孕母兔, 抓提不当, 也容易引起流产。
(4) 孕后再配。
混养时, 孕后长时间被追逐、交配, 会导致流产。
(5) 打架撕咬。
群体过大时, 出现打架、撕咬、碰撞、跳跃等现象, 伤及腹部, 会引起流产。
(6) 年龄过大。
老年公兔、母兔交配, 会影响仔兔的体质, 降低仔兔抗病力, 也容易造成胚胎死亡或早期流产。
(7) 孕兔外伤。
木笼毛刺外露, 饲槽边缘不整, 木板钉头突出, 笼板网格过大, 笼边铁丝翘起, 均可造成皮肤外伤、脚部骨折、细菌感染等, 受害严重时会引起流产。
此外, 产箱过高, 洞门太小或笼台狭小使腹部受挤压等均可造成流产。
1.6 习惯性流产
有流产史的母兔, 流产的机率更大, 特别是受到冷、凉刺激、腹泻、便秘等, 连续造成流产后, 可能成为周期性或习惯性的流产。
2 防治措施
(1) 加强母兔的管理。
精心设计兔舍、兔笼、产箱, 及时检修饮水器、水管。
(2) 喂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
特别要多喂优质青饲料, 但不要喂露水草。防止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被泥浆、粪尿污染的饲草要洗净晾干后饲喂;贮藏过久的干草、草粉, 经曝晒、除净杂物及霉变;饼粕要用开水浸泡松软, 生黄豆要熟化后饲喂。最好配制各阶段的全价日粮。
(3) 搞好笼舍卫生, 做好疫病防治。
对兔笼舍每天都要打扫, 清除粪尿污物, 并定期进行消毒;经常洗刷、消毒饲喂用具, 冬季勤换垫草, 保持笼舍卫生。其次, 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好兔病的预防工作。在治疗孕母兔疾病时, 要优选药物, 严禁使用缩宫和孕激素拮抗类药物。
(4) 严格选种选配。
防止早配和近亲交配;采取定期引进或调换公兔的办法, 尽量避免近亲交配。
(5) 选择品质优良的种母兔。
优良种兔不仅受胎率高, 抗病力强, 而且保胎好、产仔多、母性强。品质不好的母兔坚决淘汰[7]。
(6) 减少应激。
怀孕15 d后要尽量减少扑捉、打针、疫苗注射等;不随便捕捉怀孕母兔;严禁在怀孕母兔产箱附近大声吵闹;特别要防止突然意外的声响;严防狗、猫等袭击母兔。
(7) 保胎。
有流产预兆的母兔, 肌肉注射黄体酮15 mg。习惯性流产的母兔应及时淘汰。
(8) 避免在孕期采毛、免疫、更换笼位等。
尽量减少捉兔次数, 实行单笼饲养;冬季要经常检查兔舍门窗, 堵塞漏洞, 防止贼风侵袭。
(9) 流产母兔的护理。
流产后的母兔, 应保持安静休息, 喂营养充足, 易消化的饲料, 并加3%食盐;及时应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 局部清洗消毒, 控制炎症, 以防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兔舍安静, 找出流产与死胎的原因并加以排除。
引起妊娠母兔死胎流产的原因虽然很多, 查明流产原因, 有针对地采取措施, 可大幅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只要按标准饲养, 就能从根本上防止流产。
参考文献
[1]董仲生.獭兔营养不良性流产的观察[J].中国养兔, 2008 (1) :29-30.
[2]周家文, 董仲生, 赵建昌, 等.兔流产的原因及对策[J].云南草业, 2008 (2) :55-57.
[3]姜阳.母兔死胎和流产的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5 (5) :36-37.
[4]梁成效.怎样防止母兔死胎和流产[J].贵州畜牧兽医, 2000 (5) :35-36.
[5]于千桂.防母兔流产十注意[J].草业与畜牧, 2007 (3) :58-59.
[6]王道坤.导致母兔流产的原因[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 9 (11) :4-5.
母猪流产原因及防治 篇7
一是防寒保暖较差的母猪圈舍潮湿, 四壁破烂, 屋顶漏雨, 又未挂草帘遮风蔽寒, 致使母猪在怀孕后第46~70天内发生流产。
二是营养严重不足。母猪受孕后既要维持自身营养需要, 又要为胎儿发育和产后泌乳供给养分, 这就要求除保证供给充足青绿多汁饲料外, 还必须每天增喂1~1.5千克玉米等精料和适量骨粉、食盐等矿物质 (最好喂给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 。同时, 尽量坚持做到“四不喂”--不喂霉烂、变质、有毒及刺激性大的饲料, 不喂霜雪冰冻饲料, 不喂含泥沙杂草多的饲料、不喂冷水和污浊水。调查中发现有的母猪怀孕后, 因无钱购买精料而以稻糠、麸皮和蔬菜脚叶等粗饲料为主, 造成母猪营养严重缺乏, 体质极度衰弱, 于怀孕后40~54天相继流产。
三是日常管理失当。母猪要做到单圈饲养, 圈舍平整, 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在怀孕前期, 胚胎尚未着床, 呈游离状态, 要特别注意防止抽冷鞭, 突然吼叫惊吓等强烈刺激。怀孕三个月后, 胎儿已发育较大, 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挤压、滑跌、转急弯、急跳栏, 临产前最好停止运动。有的母猪因圈舍不平跌倒流产;有的母猪因圈舍门狭小, 母猪腹部受挤压流产;还有的是由于突然受到惊吓而跳栏流产。
四是不当重配。有的母猪受孕后, 还会出现“假叫窝”现象, 一些没有经验的农户常误认为没有配上种而重配, 往往破坏了母猪子宫栓而引起流产。
奶牛发生流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8
流产是养牛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牛的繁殖与产奶, 给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
流产是由于胎儿或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紊乱, 或它们之间正常关系受到破坏, 使妊娠终止。牛流产一般指妊娠42~260天时妊娠中断, 胎儿死亡。妊娠42天以前的牛, 发生胎儿死亡, 一般称为早期胚胎死亡。在260天到妊娠结束期间死亡叫死产。
妊娠牛流产率一般为3%~5%, 流产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 非感染性因素
(1) 营养性因素。很多农户对奶牛及肉牛粗放饲养, 尤其是干奶期, 造成母牛瘦弱, 不足五六成膘, 胎儿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与能量, 造成母牛流产。饲料品种单一,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D、E及矿物质钙、磷、锌、碘、锰、钴等, 造成胎儿难以发育, 母牛生殖器官病变、激素分泌紊乱而引起流产。 (2) 中毒性因素。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误食某些农药或有毒植物引起流产及早期胚胎死亡。能引起中毒的有硝酸盐、亚硝酸盐、麦角碱、玉米烯酮等;霉菌毒素类也能引起奶牛的流产;孕牛食盐中毒时易发生流产, 分娩时易引起子宫脱垂;酒糟中毒、马铃薯中毒、黄曲霉素中毒以及蓖麻籽中毒时均易引起孕牛流产。 (3) 机械损伤及管理性因素。因管理粗放, 奶牛相互拥挤、顶撞, 急剧运动、地面光滑摔倒, 人为粗暴驱赶及殴打, 粗暴直肠检查与错误输精等都可引起流产。 (4) 应激因素。奶牛长途运输、拥挤与碰撞, 牛舍环境潮湿、闷热、气温过高中暑, 太阳直射患日射病等。 (5) 药物与疾病。给妊娠牛大剂量泻药、皮质素类药、麻醉药、驱虫药、利尿药、某些疫苗等。奶牛的心、肺、肝、肾、肠道疾病, 子宫炎、严重大出血、下痢、臌气等均易造成孕牛流产。 (6) 其他因素。母牛胎盘异常, 绒毛膜发育不全, 绒毛变性, 胎膜水肿, 羊水过多等。
(二) 感染性因素
(1) 细菌性因素。影响奶牛流产的主要细菌有布氏杆菌、李氏杆菌、弯杆菌、大肠杆菌等, 此外, 化脓性放线菌、链球菌等也可能成为牛群散发流产的因素。布氏杆菌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奶牛最为敏感, 临床主要特征是流产、早产, 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5~8个月, 常引起胎衣不下
与子宫炎。检出的布病阳性牛应予淘汰。 (2) 病毒性因素。包括奶牛病毒性腹泻 (BVD)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IBR) 、赤羽病病毒 (AKV) 等。 (3) 霉菌和寄生虫。霉菌导致奶牛流产占流产比例10%~20%, 在妊娠60天左右流产, 主要在妊娠最后两个月, 通常在冬春季, 因奶牛接触发霉的饲草饲料而发生。寄生虫病包括:新孢子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二、防治措施
(1) 根据营养需要, 供给全价日粮, 保证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供应。 (2) 加强牧场环境的卫生监督, 定期检疫, 预防接种, 做好驱虫与消毒工作, 不从疫区及病牛场购牛。流产胎儿及时销毁, 检出的布病牛及时淘汰。 (3) 加强日常护理, 减少机械性损伤和应激。严禁喂给发霉变质及冰冻饲料, 冬季不饮带冰的冷水。 (4) 对有流产先兆的牛, 如宫口没开, 直检胎儿仍存活, 应采取保胎措施, 可皮下或肌注黄体酮50~100毫克, 每日或隔日1次, 连用3~4次。也可肌注维生素E;对有阴道出血的牛用止血药维生素K或安络血等。为防止孕牛不安, 可用安溴剂 (安钠咖2.5%, 溴化钠10%) 100毫克加10%葡萄糖液500毫克静注;对损伤性流产牛, 用30%安乃近30~50毫升肌注, 每天2次。 (5) 对有明显流产征状的牛, 如子宫颈已开张, 胎囊已进入阴道或羊水已流出, 可用助产方法取出胎儿。 (6) 延期性流产, 应设法取出胎儿。注射溶解黄体的药, 氯前列烯醇0.2~0.4毫克。胎儿浸溶性流产用0.05%高锰酸钾液反复冲洗子宫以排尽内容物。对流产后伴有胎衣不下者, 及早向子宫内投放金霉素、土霉素或高效米先等消炎药。 (7) 采用非手术法取出胎儿失败时, 就用剖腹产法取出胎儿。 (8) 当一个养殖场或村屯有较多的母牛发生流产都查不清原因时, 就要考虑是否因布病引起, 应对流产母牛或全群牛采血, 送省 (市) 有关部门进行布病检测, 对检出的布病阳性牛应全部淘汰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