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税种

2024-09-15

主要税种(精选6篇)

主要税种 篇1

一、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 发生营业税应税劳务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转让土地使用权:

是指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土地租赁, 不按本税目征税。

2、销售不动产:

是指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不动产, 是指不能移动, 移动后会引起性质, 形状改变的财产。本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销售建筑物或构筑物、销售其他土地附着物。

营业税计税依据为纳税人销售不动产或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对纳税人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的, 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

(1) 按纳税人当月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2)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3) 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 (1+成本利润率) ÷ (1—营业税税率)

上列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确定。

按照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 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 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 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转让土地使用权划归营业税税目转让无形资产范畴, 税率为5%, 销售不动产划归营业税税目销售不动产的范畴内, 税率为5%。计算公式=营业税计税依据×5%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规定: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 税率分别为7% (市区) 、5% (县城、镇) 、1% (其他)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

三、教育费附加

根据《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规定, 其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 税率为3%, 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四、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财政部关于辽宁省地方教育费等政府性基金有关问题的复函》文件规定, 地方教育附加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的2%缴纳。计算公式:应交地方教育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五、土地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征收, 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条例》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为增值额。房地产转让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经济收益, 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金额包括: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2、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税率: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即: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 税率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 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 税率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 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 税率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 税率为60%。

六、房产税

如果企业拥有房产产权的, 需缴纳房产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房产税是对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拥有房屋产权的内资单位和个人按照房产原值或租金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对自有自用 (无租使用) 房屋, 房产税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 税率为1.2%;对出租房屋, 房产税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 税率为12%。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房产原值× (1-30%) ×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七、城镇土地使用税

如果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的, 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按规定税额征收的一种税。年应纳税额=∑ (各级土地面积×相应税额) 。

八、印花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各种凭证所征收的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

注意: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书立的凭证 (合同) 征收印花税, 商品房买卖签定的购房合同应按产权转移书据所载金额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 在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件时, 应按权利许可证照, 按件交纳印花税五元。

九、契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契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时向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义务人为房屋、土地权属的承受方, 税率为3%-5%。

十、企业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 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依照本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基本税率为25%。

十一、个人所得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文件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给本单位员工的工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 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3%至45%。

房地产开发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即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房地产使用环节、房地产交易环节, 具体如下:

1. 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涉及的主要税种有耕地占用税、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果占用了耕地就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 房地产建设环节的营业税主要是对建设单位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作为营业税的附加纳税义务同时产生。

2. 房地产使用环节涉及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房地产使用环节的营业税主要是针对租赁房产而言的, 使用5%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作为营业税的附加其纳税义务同时产生;土地使用税是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3. 房地产交易环节涉及的主要税种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房地产交易环节的营业税主要是针对房地产的卖方适用销售不动产税目的规定, 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作为营业税的附加其纳税义务同时产生;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印花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书立、领受应纳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契税是对土地、房屋权属转移行为向承受方征收的税种;企业所得税是国家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税种;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 (自然人) 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税种。

营业税按营业收入5%缴纳;

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7%缴纳;

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3%缴纳;

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2缴纳%;

土地增值税按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规定项目金额的增值额缴纳 (按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的50%、100%、200%和超过200%的, 分别适用30%, 40%, 50%, 60%等不同税率) ;

建安合同按承包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

购房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五贴花;

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 (各地规定不一, XX元/平方米) ;

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

车船税按车辆缴纳 (各地规定不一, 不同车型税额不同, XX元/辆) ;

摘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等。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税种

主要税种 篇2

征税方法

房地产开发工作流程图

招投标管理流程

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不向商业企业那么琐碎,但是涉及的税种很多,需要采取一定手段合理规避,它所涵盖的税种除生产销售及修理修配行业缴纳的流转税增值税外,基本包括了国家税法规定的所有税种。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取得土地使用权起至开发销售完毕期间各阶段应纳各税种及各税种应纳税额如何进行核算做详细阐述。

一、土地使用权取得阶段:需缴纳契税、印花税(还有政府相关部门收取的交易费等),但有时土地转让方转让时会要求拿净值,而把按照税法规定应由转让方承担的营业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等也要求对方承担。

(1)契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时向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契税按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转移时的成交价格为计税依据,基本税率为3%。

应纳税额=房地产成交价格或评估价格×税率

(2)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各种凭证所征收的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分为从价计税和从量计税两种。

应纳税额=合同金额×0.05%

注:印花税的缴纳贯穿房地产行业的各阶段,公司成立缴纳注册资本金的印花税,立账时账本印花税、土地取得时缴纳土地转让合同印花税,开发阶段缴纳各工程承包合同、广告合同的印花税,以及销售阶缴纳产权转移凭证的印花税等。

二、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至房屋销售并交付使用之日止,每年缴纳土地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年应纳税额=土地使用面积×单位税额

三、预售阶段: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预缴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1)营业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营业税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

销售不动产应纳税额=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5%(2)营业税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额×7%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额×3%

(3)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征收,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 《条例》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为增值额。海南省地方税务局规定房地产企业在预售阶段应预缴土地增值税,海口、三亚每月按销售额的2%预缴,其它市县按销售额的1%预缴。

(3)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以转让土地使用权及销售不动产所取得收入及其他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

房地产企业预售阶段应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每季度预缴税额根据国税发(2006)31号以及国税函 [2008]299号规定预缴

每季度应预缴企业所得税额=(季度销售额×10%—营业税及附加—预缴的土地增值税—期间费用)×22%

备注: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后,海南地区执行企业所得税过渡期政策,新办企业执行25%税率,老企业2010年22%,2011年24%,2012年以后执行25%。

四、当有完工楼盘,则完工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每年5月31日之前申报(详见国税发(2009)31号文)。

每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年弥补亏损

五、项目销售达到85%或销售完毕,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条件:(1)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2)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三年仍未销售完毕。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算增值额 增值额=收入额-扣除项目金额

2、计算增值率 增值率=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

3、依据增值率确定适用税率。

4、依据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备注:实行四级累进税率

(1)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部分,税率为30%;(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速算扣除系数为5%;

(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速算扣除系数为15%;

论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 篇3

关键词:税种划分 中央税制 地方税制 税收基本法

中图分类号:F810.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015-03

一、税种划分的概念

税种划分是税收收入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在税收立法权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前提下,针对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根据各个税种自身的特征和收入数量,把各个不同的税种分别划分给不同级次的政府,即按照税种的归属划分各级政府间的收入范围。政府间税种的划分不仅是政府间财政利益的分配,而且也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税收的行政效率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分配等重大问题。政府间税种的划分,不管是单独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税收收入的一种方式,还是作为划分税制的一种中间手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的现状与问题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国发[1993]85号)对我国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进行了大致规定,使得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税体系,相对理顺了政府间财政关系。但是,由于脱胎于旧体制,加之改革转型期的税制改革还不到位,我国当前的税种划分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真正适应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的需要,也大大制约了现有分税制的进一步改革。

(一)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未在法律的层面加以明确,致使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关系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

国外分税制发达国家关于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这一税收基本问题或者是在宪法中加以规定,或者是在税收基本法中加以规定。反观我国,却缺少一个规范税收基本问题并对各单行税法起指导、制约、协调作用的税收基本法。我国关于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的基本法律依据就是前引《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这种行政化的操作方式大大影响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不是法律规制,仍然是一种行政控制,这使得地方财政仍不具有相对独立性,地方财权仍不具有稳定性,与分税制“一级事权,一级财权”的本质要求格格不入。

(二)地方税主体税种不清,收入规模小,无法适应分税制下地方事权的需要

在分税制下,不论中央还是地方,有事权就必须有相应的财权与之相适应。而现行税种划分基本上只是考虑中央集中财政收入的需要:把收入比重大的、税源大而集中和便于征收管理的消费税以及税收收入比较多的增值税等划归中央税,而把一些收入少、税源小的、税源分散的和征收管理难度大的财产税等划归为地方税。原先的地方税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从2002年也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共享。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十多个地方税种,数量虽然并不少,但每一个税种都不具备对地方财力起决定性作用的特点,从而使得地方税的收入规模相当小,这是现行分税制下地方税体系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

(三)税种划分缺乏科学性

当前税种的划分不仅没有考虑到与各级政府职能的对应,而且忽略了各个税种的特性,存在着既按税种划分又按隶属关系划分,既按税种划分又按行业划分的现象,使一些税种的功能受到抑制或扭曲,丧失独立性。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营业税、城建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划分上。营业税和城建税在当前地方税收收入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们在按税种划分的基础上又按行业划分,使这两个税种成为非完全意义上的地方税,即变相地成为共享税,不仅大大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还影响了它们经济调节职能的实现。而既按隶属关系又按行业划分企业所得税的做法使得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更为紧密,进一步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背道而弛。

三、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的建议

针对前述我国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商榷:

(一)税制的完善

我国目前的税种划分是建立在当前税种设置基础之上的,但后者带有严重的旧体制痕迹,并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要恰当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种,必须首先对税制加以完善。

1.现有相关税种的改革与完善。

(1)流转税方面。首先需要进一步清晰地划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必需兼具征收范围广泛和税率统一的特点,如此,才能保证其税负公平、易于核查等诸项优点。理想的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同时,在实践中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基会转化故常常又混合在一起,所以在配合增值税转型改革时,明确营业税的征收范围非常重要。另外,是关于消费税。原先的消费税的设置只是一个具有特殊调节意义的税种,在征税范围上有所保留,调节力度偏小,又不利于税收收入的增长,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税制改革中必须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有的产品要纳入进来进行调节,部分产品要取消,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高或降低部分产品的消费税税率。

(2)财产税方面。结合费改税工作的进行,笔者建议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合并成物业税,同时取消目前土地管理方面的不合理收费。

(3)资源与土地税方面。在耕地占用税的完善上,将外商和个人纳入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范围,并提高耕地占用税的适用税率。

在资源税的完善上,从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来看,资源税的征税范围都没有涵盖所有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利用价值高、级差收益大、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资源上。从我国当前资源税的现状来看,为促进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方面应加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另一方面要提高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税率。

(4)企业与个人所得税方面。就企业所得税来说,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已经统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完善的重点就是规范中央与地方对企业所得税的分享标准,不能按行政隶属关系和行业进行划分,同时根据条件要逐渐减少地方对企业所得税的分享比例,企业所得税不应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长远来看,企业所得税应成为完全的中央税。这样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从长远来看一方面要从个人分类所得税制向个人综合所得税制过渡,并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另一方面可考虑转变个人所得税的分享方式。“由于个人所得税具有很强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同时,由于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住房习惯等,居民的流动性相对较低,个人所得税总体上来说也具有受益税的特征。因此,可以考虑将个人所得税的分享方式实施以下转变,即,在个人所得实施累进税率的基础上,适当拉开第一档税率和第二档税率之间的差距,第二档税率以上的累进税收部分划分为中央税,作为收入调节尤其是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调节的手段,第一档税率和第二档税率之间形成的税收划分给地方,作为地方为居民享受地方公共产品的税收支出。”

(5)在行为税与特定目的税方面。为加强城建税的财政功能,对城建税进行必要的改革:第一,“计税依据要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实际征收额改为销售额和营业额,使其成为独立税种”,以克服“税上税”独立性差、稳定性差的弊端;第二,扩大城建税的征收范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也必须缴纳城建税,以有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税负平等;第三,城建税应该完全归属地方,不再将其中的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缴纳的税收划归中央,这样有利于保障地方的财政收入。

统一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的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开征统一的车船使用税,并适当提高税率,调整减免税的规定。

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书立、领受各种凭证行为普遍发生,为征收印花税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税源,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可进一步扩大印花税的征收范围。

2.新税种的开征。

(1)财产税方面。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在税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大多开征遗产税、赠与税,而我国遗产税和赠与税都处于待征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不断增长,已经具备了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居民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对财产存量进行调节,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2)行为税与特定目的税方面。结合费改税,鉴于教育费附加从实质上来说就是税,将其改为教育税加以征收,为教育事业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发达国家开征的较为普遍的税种。我国目前实行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办法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且缺乏刚性导致支出难以保证,同时存在着支出约束机制不健全,浪费较为严重而且保障面较窄的弊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特征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稳定地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覆盖城镇行政、事业和各类企业职工以及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不仅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而且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结合费改税工作,将现行的环境保护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是国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开征的一种税,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既为环境保护开辟了财源,缓解环境保护事业的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强化了对环境行为的管理和约束。

开征燃油税,以实现对燃油的调控与增加和规范财政收入。

开征证券交易税,以合理调节收入,鼓励投资和限制投机,强化对证券交易的管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取消一些不合时宜的税种。取消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税,如筵席税、屠宰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等。

(二)税种的具体划分

在前述税制完善工作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的国情,遵循税种划分为各级政府事权的实现提供基本财力保障原则、适应政府间职能分工原则和体现征收效率原则,可以将税种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恰当的划分,以期建立起稳定、合理、统一、效能的中央税制结构和地方税制结构。笔者建议的税种具体划分结构大致为:

1.中央税种的构成。

(1)关税。它是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和物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是国家处理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贸易进出口规模和结构的税种,它关系到对外贸易中的国家主权,具有明显的中央税特性,理应作为中央税。

(2)消费税。这是对特定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入大且税源集中,而且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支出水平的重要手段,也应划为中央税。

(3)证券交易税。由于其税基具有流动性,涉及对整个证券市场的调控,具有宏观调控性,应作为中央税。

(4)社会保障税。“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看,由于社会保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由中央统一筹划调度比地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整体效率要高,所以各国一般都把其作为中央税。就我国来说,将其划归中央税系也更能适应建立统一社会保障预算的需要。”

(5)资源税。虽然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流动性,地方政府具有征收的便利性,但自然资源在各地的分布并不均匀,而且与各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并不相关,若归为地方税种显然是有悖公平的。另外,自然资源多数不可再生,其税源也不具有稳定性。可见,从长远来说资源税并不适合作为地方税,但从当前来看,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征管水平,将资源税做适当的共享,有些地域性非常明显的特种资源税完全划归为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有利于防止税源的流失和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

(6)全局性的环境保护税。“是指涉及范围广,具有地区外部效应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所开立的税种。”由于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不是某个地区单独治理能够胜任的,所以相关的税若划归为地方税并不合适。

2.地方税种的构成。

(1)我国目前的地方税应以营业税、城建税为主体。营业税和城建税在地方收入中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营业税依据明确、简单,比较适合我国的征管水平;同时征收范围广,以营业额作为计税依据不受经营成果升降的影响,稳定性强,将营业税完全划归地方后其财政收入功能将更强。以营业税作地方主体税种具有可行性。城建税具有明显的受益性,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全划归地方之后也能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长远看,选择性财产税作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是必然的选择。选择性财产税其税基不具有流动性,税源具有稳定性,征收成本低,而且具有明显的受益性和地域性,只要地方政府一心一意优化投资环境,辖区内不动产就会不断升值,地方政府的税源就会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不断扩大。征收选择性财产税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而且对经济扭曲作用小。所以,改革后的物业税、统一后的车船使用税仍应作为地方税种。新开征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适宜作为地方税大力培育。虽然从税种划分的适应政府间职能分工原则来看,由于这两个税种税基流动性较大且收入再分配功能较强,适宜划归为中央税。但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在遗产税和赠与税开征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不可能具有较强聚财功能、收入规模偏小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地方的辅助税种,以满足地方财政的实际需要。当然,从长远来看,遗产税和赠与税应作为中央税种。

(3)新开征的教育税,由于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当前仍作为地方税。

(4)局部性的环境保护税由于具有明显的受益性,而且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应作为地方税。

(5)改革后的印花税基于征收效率和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考虑应完全划归为地方税。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构成。目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我国整个税收体系中的两个主体税种,把这两个主体税种划分为共享税,税政统一,收入分享,既不过分扭曲经济,也为中央与地方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收入功能强的增值税的共享比例可以根据中央和地方财政状况的变化而通过法定程序进行调整。鉴于企业所得税在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过渡阶段的措施企业所得税目前仍可作为共享税,但要逐渐降低地方分享的比例。另外,有些税种虽并不是主体税种,但仍可共享。个人所得税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作合理分享;资源税在当前背景下也要作适当分享;新开征的燃油税也要作为共享税,既保证中央的调控,又保障地方的财政收入。

(三)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将税种的划分在税收基本法中进行规定

针对我国税种划分存在的税制不完善、税种划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而进行税制的完善和税种的具体划分之后,将税种的划分在法律中进行规定也是整个税种划分完善的重要方面。只有将上述税种的划分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则,它们才能具有稳定性、强制性和约束力。

关键是要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实体法和程序法,但缺少一个规范税收基本问题并对各单行税法起指导、制约、协调作用的税收基本法,这是我国税收法制的重大缺失。税收基本法的缺位使得我国税收基本问题要么没有法律规定,要么被规定在法律效力较低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中,严重影响了整个税收法治的进程。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直接决定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的分配,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本税收制度。显然它既不能归入税收实体法的范畴,也不能归入税收程序法的范畴,而只能由税收基本法进行规定。所以,必须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弥补这一税收法制的重大缺失。

关于税收基本法中要规定的税种划分的主要内容,笔者大致设想为如下三部分:(1)税种划分的原则;(2)中央税具体税种、地方税具体税种、共享税具体税种;(3)税种划分调整的法定程序。之所以不仅规定中央税税种、地方税税种、共享税税种,还规定税种划分的原则和调整的法定程序,是因为一定时期内虽然税种的划分必须具有稳定性和约束力,但从长远来说却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税种的划分最终是由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一旦经济发展程度发生变化,税种的划分也要在其原则的指导下经过法定程序相应做出调整,实现税种划分法律稳定性与经济适应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胡卫东. 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杨文利主编.中国税权划分问题研究[M].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

3.苏明.中国地方税税权划分研究[J].涉外税务,2000(5)

4.卢洪友. 政府职能与财政体制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马俊,郑康彬主编. 西方财政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注释:

①参见王玮(主编). 地方财政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②杨之刚.深化税制改革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J]. 财贸经济,1999(12)

③苏永军.中国税收划分问题研究[J]. 世界经济情况,2007(3)

④丛杰.分税制研究与地方税体系的构建[J].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2)

⑤袁友军.论健全和完善中国的分税制[J]. 经济评论,2001(5)

⑥经庭如.合理划分税权税种优化地方税体系[J]. 经济问题探索,2002(1)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5级经济法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财税法)

企业搬迁过程中涉及的税种分析 篇4

企业搬迁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文件主要有四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7]6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118号) ;《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57号)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国税发[2009]88号) 。由于各税务文件发布的时间不同, 后发布的文件对之前发布的文件有补充、完善、解释的作用, 在执行中相同内容应以最新文件为准。

1. 国税函[2009]118号文基本涵盖了财税[2007]61号文内容, 主要发生变化的是:内容更加详细且具有针对性, 如将整体搬迁的范围进行了明确定位, 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将允许税前扣除的范围进行了扩大, 如:新的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都包括在内;规定了搬迁和处置收入的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区分不同情况, 对搬迁和处置收入分别按照“净额法”计税、“全额法”计税;内容更加简洁;对于[2007]61号中“符合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搬迁企业, 其取得的企业搬迁收入, 在审核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关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条件时, 不计入企业的总收入”等特例情况, 企业在搬迁过程中直接可以参考国税函[2009]118号文。

2. 财税[2009]57号与国税发[2009]88号相比, 前者明确了各类企业资产损失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项目和要求符合的条件, 后者更注重资产损失证据的确认和损失的认定、税前扣除的时间和程序、责任等要求。

3. 国税函[2009]118号与国税发[2009]88号衔接问题。按照国税发[2009]88号文第二条要求:“企业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 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 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因各类原因导致资产损失未能在发生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 经税务机关批准后, 可追补确认在损失发生的年度税前扣除, 并相应调整该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调整后计算的多缴税额, 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或者抵顶企业当期应纳税款”和第五条“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来看, 企业搬迁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损失面临着是否需要在发生当年申报扣除和是否需要审批后扣除的问题。目前税务机关尚未就此予以发文明确, 但按照国税发[2009]88号所确立的原则, 企业所有的资产损失均为净损失, 如果发生净损失就需报税务机关批准后税前扣除, 如果没有净损失或为净收益则无需报税务机关进行资产损失的审批。搬迁资产的净损失应为搬迁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搬迁收入 (包括政府补偿收入) 后的净额。

二、企业搬迁过程中涉及的营业税及其相关规定

企业搬迁过程中涉及到的营业税的相关文件, 主要有两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52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277号) 。

1. 营业税征免的前置程序。土地使用者能否取得县级以上 (含) 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 (含) 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 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 按照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2. 明确了纳税人进行拆除建筑物、平整土地并代垫拆迁补偿费的行为如何征收营业税的问题, 即“纳税人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过程中, 其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行为属于“服务业——代理业”行为, 应以提供代理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代委托方支付的拆迁补偿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现实中主要是土地使用者 (企业) 通过拆迁公司或外包劳务公司进行拆迁时, 对后者涉及税收的明确, 与搬迁企业没多大关系。

三、企业搬迁过程中涉及的土地增值税及其规定

根据土地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 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 免征土地增值税;因城市市政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 由纳税人自行转让原房地产而取得的收入, 免征土地增值税。因此, 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 符合免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 经税务机关审核后, 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但是此类情况下的免征应以原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的批文为准。如果尚未收到批文, 则应视同房地产出售或转让, 计算土地增值税。

四、企业搬迁过程中涉及的印花税及其规定

因政府拆迁取得补偿款, 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 无需缴纳印花税。但是《搬迁补偿协议》属于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应按照印花税法执行。

五、企业搬迁过程中涉税问题应准备的资料

1.《企业搬迁 (拆迁) 协议》、县级以上 (含) 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重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

2. 在实施搬迁之前企业应准备好搬迁范围之内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单, 详细列明实施日的账面价值余额、数量、所在位置、处理价值 (净收入) 、处理结果, 并由实施拆迁的单位或个人签字确认以明确责任, 保证资产安全处置, 也有利于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税种中英文对照 篇5

1.增值税Value-added tax

2.营业税business tax

3.消费税consumption tax

所得税income tax

4企业所得税enterprise income taxes

5.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income taxes for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reign enterprise

6.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individual income tax)

7.资源税recourse taxes

8.城镇士地使用税urban land use tax

特定目的税specific purpose taxes

9.城市维护建设税urban infrastructure tax

10.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fixed asset investment redirection tax

11.士地增值税urban land use tax

财产税property tax

12.房产税(non-residential)building tax

13.车船使用税motor-vehicle & ship use tax

14.遗产税inheritance tax

15.行为税action tax

16.屠宰税livestock slaughter tax

17.筵席税banquest tax

18.证券交易税securities transfer tax

19.关税customs duty

20.农牧业税agriculture tax

21.耕地占用税farmland conversion tax

小微企业不同税种的纳税筹划管见 篇6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这一概念是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结合当代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的。

目前已发布的税收政策中,直接提及并使用“小微企业”这一术语的有以下5个税收规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7号)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6号)。

二、小微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 增值税及附加税的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7号与财税[2015]96号文件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不含税)不超过3万元(含)的,免征增值税。其中,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免征增值税。

增值税直接减免,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也随之减免。

2. 案例分析。

例1:市区某企业从事货物销售,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1个月为纳税期限,若10月份不含税销售额为30000元,则可免交增值税以及附加税。此时主营业务收入为30900元,对利润的贡献值为30900元。若10月份不含税销售额为30001元,则应缴纳增值税900元(30001×3%),附加税费90元[900×(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此时,该项销售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值为29911元(30001-90);较前者减少989元(30900-29911)。

筹划方法:为避免出现收入增长使得税负出现更大增长、利润反而下降的不合理现象,有必要计算出收入的不合理区间。

假设不含税销售额为X,缴纳税款后的对利润的影响值为30900,则有:

X-X×3%×(7%+3%)=30900

求得X=30993元,即当小微企业不含税销售额在(30000,30993)区间、含税销售额在(30900,31923)区间时,企业不妨降价将销售额控制在3万元(不含税)以内,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或者采取分期收款销售等方式将一部分销售收入转至以后月份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若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签订合同,该企业应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向购买方开具发票,不能先开具发票。如果企业先开具发票,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开具发票的当天。这种筹划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以1个季度为申报期的小微企业不含税销售额在(90000,92979)区间、含税销售额在(92700,95769)区间的情况。

若上例中的企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其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按照5%的征收率计税。按照上述方法同样可以计算出该企业销售收入的不合理区间,设存在一个超过起征点的不含税销售额X,使得缴纳税款后的对利润的影响值为31500[30000×(1+5%)]元,则有:

X-X×5%×(1+7%+3%)=31500

求得X=33333元,即当适用5%征收率的房地产小规模纳税人月不含税销售额在(30000,33333)区间、含税销售额在(31500,35000)区间时,同样可以通过降价让利将月销售额控制在3万元(不含税)以内来享受税收优惠;或者采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将一部分营业收入转至以后月份实现。

按照上述方法,也可计算出以1个季度为纳税申报期的房地产小规模纳税人应避免的不合理区间,此处不再赘述。

例2:“营改增”后某建材门店(小规模纳税人)既销售建筑材料,也提供建筑施工服务,如果该企业希望充分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应如何筹划?

筹划依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分别核算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销售额,与提供服务、销售无形资产的销售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提供服务、销售无形资产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自2016年5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筹划方法:该门店在日常财务核算中,应将建筑材料的销售额和提供施工服务的应税服务销售额分开,两项所得分别按3万元(月)或9万元(季)标准规划控制,以便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由于征收率均为3%,此时应避免不含税销售额落入(30000,30993)区间、含税销售额落入(30900,31923)区间。

综上,对于“营改增”后的小微企业,其不合理区间总结如表1所示。

单位:元

由表1可知,相比于缴纳单一流转税种的小微企业,存在兼营行为的小微企业的免税额度要更宽松一些,企业拥有一定的筹划空间。

三、小微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1. 所得税优惠政策。

综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5]99号)的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可以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不管是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均可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2. 案例分析。

例3:某小型微利企业由于其会计核算不健全,税务机关核定征收其企业所得税,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为4%。假设该企业2016年销售收入分别为750万元、751万元,则该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分别是多少?

根据所得税优惠政策,计算出两种销售收入下的应纳所得税税额,见表2。

单位:元

从表2可以看出,收入增加1万元,税负增加了2.26万元(7.51-5.25)。可见销售收入存在不合理区间,小微企业应尽量规避。

筹划方法:设年销售收入为Y,全额缴纳税款后的金额为744.75万元(750-5.25),则有:

Y-Y×4%×25%=744.75

解得Y≈752.27。

为避免出现收入增加税后利润反而下降这一不合理现象,该企业应保证全年销售收入不落入(7500000,7522775)区间;如果预计可能落入该区间,可采取降价或者签订分期收款合同策略,从而控制全年销售收入在750万元以内,以保证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应税所得率不同,其不合理的区间也会相应变化,此时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合理区间为(30,30.09),查账征收的小微企业还可以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增加成本及费用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确保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摘要:近年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利用好这些政策,首先应明确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小微企业”的概念,然后针对不同税种展开纳税筹划分析,最后制定具体筹划方案。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上一篇:FTTH接入网下一篇:水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