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脑(精选12篇)
控制电脑 篇1
1.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脑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电脑控制系统也成为各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机电产品, 电脑控制技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在很多机电产品中, 都牵涉到电脑控制技术应用问题。这些机电产品在使用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 如何对这些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 并且进行快速的排除故障, 成为当今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电脑控制系统常用的控制模式, 一般是由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 , 其中, 电脑控制单元自身都需要进行供电。传感器输入信号给电脑控制单元, 经过电脑控制单元的程序运算后, 输出控制指令给执行部分, 进行相关控制。电脑控制单元必须在自身有供电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程序运算和控制, 一旦电脑控制单元供电出错, 则必然会造成所有输出指令的中断, 执行部分无法工作。如果电脑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是由电脑控制单元供电的, 则传感器也停止输出信号。由此可见, 电脑控制单元的供电问题是电脑参与控制的前提, 是进行其他部分的检测与故障排除的基础。下面以某一种车型的汽车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电源电路为例, 从电源电路的组成、原理、检测方法和步骤, 进行汽车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电源电路的检测与故障排除。
2. 汽车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电源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该型汽车的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的电源电路主要是由蓄电池、保险丝 (MAIN、EFI、AM2三个保险丝) 、点火开关、EFI继电器、电脑控制单元 (ECU) 以及若干导线所组成 (如图2所示) 。
IGSW-点火开关信号端子;BATT-ECU后备电源端子;+B-ECU驱动电源端子;MREL-EFI继电器控制端子
打开点火开关时, 蓄电池电源→MAIN保险丝→AM2保险丝→点火开关→ECU的IGSW端子, 电脑接收到IGSW点火开关信号后, 输出电压给MREL端子, 使EFI继电器的控制线圈导通, EFI继电器开始工作, 开关触点闭合。此时, 蓄电池电源→MAIN保险丝→EFI保险丝→EFI继电器开关触点→E-CU的+B端子, 电脑接收到+B端子供电后, 驱动了电脑, 电脑程序开始运行。
关闭点火开关, IGSW端子断电, 电控单元ECU失去点火开关信号, 就切断了MREL端子的供电, EFI继电器的控制线圈断电, 开关回位, +B断电, 电控单元停止工作, 此时, 汽车发动机熄火。
当点火开关处于起动位置时, 由于点火开关的特殊结构, 此时, 点火开关的AM2触点与IG2触点仍然闭合, 电脑供电情况并没有改变。
但是, 不管点火开关是否打开, BATT后备电源端子始终都处于通电状态, 它与点火开关没有关系, BATT电源的作用是在点火开关关闭后, 仍然给ECU提供电源, 具体就不在这里阐述了。
3. 汽车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电源电路的检测方法和步骤
当点火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 电脑控制单元ECU的4个端子IGSW、BATT、+B、MREL的电压分别为0V、12V、0V、0V。当点火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 电脑控制单元ECU的4个端子电压为12V、12V、12V、12V。一旦电脑控制单元ECU的4个端子检测的电压与上述情况不符合, 说明ECU的供电出错, 必须进行检修。
3.1 检测BATT端子电压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电控单元ECU端子BATT, 如果检测结果有12V电压, 说明正常。如果没有电压, 必须检查EFI保险丝、MAIN保险丝和蓄电池。具体检查步骤是:
(1) 分别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检查EFI保险丝和MAIN保险丝, 应该处于导通状态, 否则更换保险丝;
(2) 检查保险丝插槽端子电压, 没有电压, 则检查线路和蓄电池接线柱, 有电压则检查BATT端子导线。
导线的检查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BATT端子与EFI保险丝端子之间的电阻, 导通表示正常, 不导通表示故障, 应该更换或者修复导线。
3.2 检测IGSW端子电压
打开点火开关, 测量IGSW端子电压, 如果有12V电压, 表示正常。如果没有电压, 必须检查AM2保险丝、点火开关和相关线路。具体检查步骤是:
(1) 检查AM2保险丝, 不导通则更换;
(2) 用导线直接导通点火开关的AM2端子和IG2端子, 测量IGSW端子电压, 如果有电压, 更换或修复点火开关;没有电压, 则修复或更换IGSW端子导线和点火开关与AM2保险丝之间的导线。
3.3 检测MREL端子电压
打开点火开关, 测量MREL端子电压, 如果有12V电压, 表示正常。如果没有电压, 必须更换ECU插头或ECU。
3.4 检测EFI继电器
(1) 关闭点火开关, 拔下EFI继电器, 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继电器的4个插孔的电压, 有12V电压的表示继电器的5端子正常。
(2) 打开点火开关, 检测电压, 应该有两个端子有电压, 一个是5端子, 一个是2端子, 否则, 应该修复ECU的MREL端子导线。
(3) 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继电器的任意两个端子的电阻, 导通的表示1和2端子, 另外剩下的就是3和5端子;用蓄电池搭接1和2端子, 则3和5端子应该导通 (如图3所示) , 否则更换继电器。
(4) 分别检测继电器1端子的插孔与蓄电池负极 (搭铁) 和继电器3端子的插孔与ECU的+B端子的导线, 如果不导通应该更换或修复导线。
当然, 上述检测方法只是针对线路的断路情况以及部件损坏情况, 进行检修, 而在实践当中, 还可能出现线路短路, 插头和插孔腐蚀、脏污、接触不良, 插头松动等故障, 在此不一一例举, 测量的步骤和方法与上述情况大致相同。
4. 结束语
经过实践检验,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汽车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的电源电路, 只要按照以上方法和步骤, 都能顺利排除故障。对于其他机电产品的电脑控制系统的电源电路, 都可以参照或仿照这种检测方法。以上检测方法是本人经多年的实践总结, 不断地摸索和研究所得成果, 此次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王秀红, 田有为.《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J].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百华.《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J].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控制电脑 篇2
A:为孩子创建一个账户 单击 开始, 在命令框里面输入 家长控制 并在命令行结果集里面单击 家长控制 ,如下图所示:
在 家长控制 对话框里,点击位于中间的 创建新用户帐户 。然后在弹出的创建用户窗口,键入新用户的名称 孩子 ,并点 创建帐户 按钮即可完成。如下图所示,创建了一个叫做 孩子 的用户供孩子使用,这个时候您的计算机应该有两个账户,一个是您作为家长的管理员账号,另一个叫做 孩子 的账户则是给您的孩子使用。
别忘了修改您作为家长的管理员密码哦, 只需要在 控制面板 里面, 单击 添加或删除用户账户 , 单击 家长 账户(系统管理员), 再单击 更改密码 , 输入您的新密码并最后单击 更改密码 。 B:家长控制是怎么设置的呢?
首先启用 家长控制 , 可参考以上 “为孩子创建一个账户” 的第一步。对该帐户进行家长控制设置,点击 孩子 这个账户, 接下来小易为您介绍 家长控制 的三个主要特性(如下图所示),其中小易强烈推荐家长使用“设置一”、“设置二”、“设置三”来加以控制孩子的网络时间。
收起该表格展开该表格
时间限制: (设置一),通常情况下考虑孩子要上学,所以白天基本上可以阻止孩子上网,晚上呢也不要玩得太晚,所以一般安排个2~3小时比较合理,双休日适当放宽,这些都由家长自己设置,小易做了如下设置:
游戏:允不允许孩子玩游戏,
如果不允许孩子玩任何游戏,就直接单击 否 就可以了。
注意: 不给玩游戏一般是不可能的,孩子也不答应,所以建议家长还是允许孩子玩一些游戏。如果只允许孩子玩特定的游戏, 家长控制 提供家长以下两个选择,如右图所示:
设置游戏分级 (设置二): 是否允许该用户玩游戏、按照分级和内容类型限制游戏访问、按名阻止或允许特定游戏三个部分,对于 Windows 7 自带的游戏一般无需设置均可,主要还是限制 EC 分级游戏(正规的游戏上市都要进行分级审查并颁发许可的,一般从游戏网页或光盘包装说明上找到分级别),分级设置如下,根据您孩子的年龄设置,最后单击 确定 :
收起这个图片展开这个图片
阻止或允许特定游戏: 这个对于家长来说也挺陌生,因为家长并不是游戏的专家,更加不知道眼下什么游戏很热或者孩子沉迷什么游戏,所以小易强烈建议家长设置游戏分级。当然咯,小易也稍微介绍一下 阻止或允许特定游戏 的设置, 如下图所示:
允许和阻止特定程序:(设置三)。对于家长已经在机子上安装某些不适合孩子用的程序的时候,可以采用下面的程序限制阻止孩子运行。允许运行的程序设置如下,家长们只需要选定将要允许运行的程序,或是在自己安装的不适合孩子的游戏程序前取消打钩,并单击 确定 即可,设置如下:
按照以上操作步骤,您可以安心地让您的孩子使用 孩子 这个账户了,至于 孩子 这个账户的密码, 您也可以让孩子登录计算机以后再设置, 不用担心孩子再会沉迷网络了。
便捷超频手机控制电脑频率 篇3
MSI AfterBurner
类似华硕GPU Tweak、微星MSI AfterBurner这类显卡超频工具以前我们也曾介绍过,它们的特点不同于主板软件,只要是主流的显卡都可进行控制及频率、风扇转速和电压调整,无需一定是华硕或者微星显卡(图1)。
今天着重说微星MSI AfterBurner,因为这是目前唯一同时在iOS和Android双智能系统上推出AfterBurner APP的工具,通过同一网段内的移动设备和PC,能实现其他软件根本无法企及的功能和特殊用法(图2)。
手机遥控超频
我们正在玩一款单机大作时基本都是使用全屏幕显示的。玩到一关正激烈时,由于场景复杂显卡有些吃不住劲fps骤降,又或者显卡风扇声音像拖拉机难以忍受。在传统的使用场景当中我们只能暂停游戏,切回桌面打开显卡工具去调整频率。不过很多全屏游戏切入切出会有一定问题,如果退出游戏再调整实在有些影响心情。
有了AfterBurner APP则不同,通过Wi-Fi网络可随时监控PC中显卡的温度、电压与风扇转速等,还可直接对PC显卡进行超频和电压调整,PC版AfterBurner中几乎所有高级功能都在AfterBurner APP里完整体现。连接方法很简单,只需PC和手机/平板端同时安装AfterBurner,打开后移动设备和PC均在同一网络环境中即可。PC端要设置好IP、端口和安全密钥。之后在手机/平板APP上的设置里一一验证就可顺利联通。不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设备端更改显卡参数都会及时使彼此同步(图3),在全屏状态下即时调整显卡以适应不同游戏。
电脑远程控制全攻略 篇4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需要操作不在身边的电脑,以获取需要的信息?必须对网络进行维护?想要看看远方朋友的电脑配置?而你却束手无策?这时你会不会想到远程控制?因为有了远程控制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可是如何实现远程控制呢?下面就简要介绍实现远程控制的方法。
2 远程开机的实现
远程控制的先决条件是远程端电脑处于开机状态,这也是实现远程控制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实现远程开机呢?以下列举几种方法供读者参考。
2.1 定时开机
进入BIOS,在“Power Management Setup”里找到“Resume By Alarm”,选择Enabled,并对Date和Resume Time进行设置。Date为开机日期。如果选择0,就表示每天都会开机;如果选择1-31之间的数字,则表示每月固定某一天开机。Resume Time为开机时间。如把Date设成0,Resume Time设成08:00:00,那么每天早晨8:00,电脑就会自动开机。
此方法只能在预先设定好的时间开机,不够灵活。
2.2 来电自动恢复
目前,大多数电脑可以选择在断电再次通电后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在BIOS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菜单下,找到“Pwr on After PWR-fail”选项,把“Pwr on After PWR-fail”设置为ON即可实现来电自动恢复。
此方法适用于服务器等设备,对个人电脑并不适用。
2.3 网卡开机(Wake On LAN、WOL)
目前,很多主板都集成了网卡,这些主板都支持WOL。进入BIOS,在“Power Management Setup”菜单里选择“Power On by LAN”,设置成“Enable”即可。然后在本地电脑上安装远程唤醒软件,结合必要的网络环境,即可实现远程开机。
此方法能够做到随时开机,比较灵活,也比较实用。
基于以上三种远程开机方法,我们推荐使用WOL。下面就介绍如何通过WOL实现远程唤醒。
3 网络远程唤醒
3.1 获取MAC地址
要实现网络唤醒,必须知道电脑的身份号。因为被唤醒的电脑处于关机状态,所以只有网卡的物理地址此才能标识其身份,即MAC地址。不同的操作系统获取MAC地址的方法也不同。如在Windows 98系统下,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winipcfg”打开“IP配置”窗口,在“适配器地址”项内,有诸如“00-11-09-39-93-2D”的16进制地址,这就是网卡的MAC地址;在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系统中,则要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ipconfig/all”才能显示MAC地址。
3.2 远程唤醒软件
最常用的唤醒软件有Magic Packet Utility和Netwaker for Windows。远程唤醒软件能够发出含有MAC地址的数据包,即便电脑处于关机状态,网卡的控制芯片仍可接收和处理此类数据包,通过检查数据包内的MAC地址,确认自己是该数据包的接收者,然后发出开机信号,通知主板开机。
3.3 唤醒软件的使用方法
在此以Magic Packet为例介绍远程唤醒软件。运行Magic Packet,从菜单中选择“Magic Packets”—“Power On One Host”,显示“Send a Magic Packet to One Host”窗口,见图1,在“Destination Ethernet Address”中输入所要唤醒的电脑网卡的MAC地址,单击“Send”即可。
在“Send a Magic Packet to One Host”窗口中,输入“IP BroadCast Address”,在局域网中默认即可,而在广域网中,“IP BroadCast Address”应为远程电脑的外网IP地址。在广域网中实现远程唤醒,要在路由器上做远程电脑内网IP与外网IP的映射以及静态MAC地址的绑定,而且必须使用Magic Packet软件。经多次试验,Netwaker for Windows不能在广域网中使用。
4 远程控制的实现
远程控制软件非常多,在此仅介绍两款免费软件。
4.1 Windows系统自带的远程桌面功能
4.1.1 远程端的设置
要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远程桌面功能,远程电脑的操作系统必须支持远程桌面功能,一般选择Windows 2000以上系统。
Windows XP系统中,在“系统属性”窗口中的“远程”标签中选中“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这台计算机”,点击“选择远程用户”,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允许远程桌面连接的用户,就能实现远程桌面功能了。允许远程桌面连接的用户的本地登录密码不能为空。
4.1.2 本地端的设置
本地端对系统平台没有特别的要求,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支持。
在Windows XP系统中,远程桌面连接可通过“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远程桌面连接”启动,见图2,输入远程电脑的IP地址、用户名、密码即可登录。Windows 2000及以前版本的系统中没有内置远程桌面登录工具,需额外安装。
在远程桌面连接窗口的“本地资源”选项中,通过选择可实现本地端与远程端间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选择“磁盘驱动器”后,在远程端“我的电脑”窗口中就会显示本地电脑的磁盘分区,这样就可以在本地端和远程端之间传送文件。
4.2 小巧的免费远程控制软件TightVNC
TightVNC是一款体积小、占用资源少的开源的远程控制软件,它可以运行于Linux、Unix、Windows等多种平台上,最新版本为1.3.9。
4.2.1 TightVNC主机的配置
双击Windows系统托盘中的VNC图标,在“Incoming Connections”选项卡中指定密码,见图3。Primary password为完全控制密码,输入此密码可实现远程控制的所有功能,View-only password是只读密码,输入此密码只能查看远程电脑的内容,不能做出任何修改。在“Administration”选项中可进行其它设置,如是否禁用空密码,是否允许通过浏览器连接,以及是否把会话信息记录为日志文件等。
4.2.2 连接TightVNC主机
TightVNC安装目录下的vncviewer.exe文件就是VNC的客户端,用来连接远程主机,该文件只有372KB。
双击vncviewer.exe,输入要连接的远程电脑的ip地址。点击“Connect”出现“Standard VNC Authentication”窗口(见图4),输入密码并点击“OK”,远程电脑的桌面便在本地电脑上显示出来了。1.3.9的版本还不支持输入用户名的功能。
在本地端的控制窗口的上面有一排按钮,如图5所示,点击文件传输按钮可以实现本地电脑和远程电脑之间文件的传送。
参考文献
[1]宁蒙.局域网组建与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石硕,林莉,卓志宏,等.交换机/路由器及其配置(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匿名.远程唤醒[OL].http://baike.baidu.com/view/69321.htm.
在电脑上如何控制远程计算机 篇5
1、对需要被远程控制的电脑进行设置,右击计算机打开属性;
2、点击左上角的“远程设置”选项; 3、勾选“允许远程协助连接这台计算机”; 4、点击“高级”,可以设置远程的详细信息; 5、在另外的电脑上打开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远程桌面连接; 6、输入要被远程控制的电脑IP以及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访问远程计算机,在电脑上如何控制远程计算机
,★ 远程网络控制中通讯技术的应用
★ 远程控制实现文件共享
★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个人简历
★ 路堑控制爆破技术
★ 控制技术专业中文求职信
让电脑控制你的座便器 篇6
基本保洁
1.便后肛门温水冲洗(男女共用) 冲洗喷嘴喷出含有气泡的温水,水温在30~40℃,可按不同需要自行调节。该喷头能伸缩摇动喷水,彻底清除便后污物,促进血液循环。
2.女性专用冲洗 专为女性日常卫生而设计,以七孔柔软似花洒般地冲洗女性阴部,方便女性睡前、经期卫生、产后保健、房事前后冲洗,能有效防止细菌感染,其水温同样能在30~40℃自行调节。
3.热风烘干 温水冲洗后,按下热风烘干按钮,热风即从便座后方吹出,让人倍感温暖和干爽。烘干温度可根据室温不同自由选择,控制在40~60℃。
4.座圈加温 座圈温度也可控制在30~40℃,在寒冷的冬天使用,尤其感到温暖和舒适。
5.除臭 座便器具有自动除臭功能,按下控制按钮,能集中抽出便桶中的臭气,经过高效介质吸附,使卫生间不再有臭味。
安全保护
为保证使用安全,座便器一般带有漏电保护器,一旦座便器的电气绝缘遭到破坏,产生漏电,保护器便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除此之外,座便器还设有多道温控保护装置,当水箱内无水或少水情况下加热,水箱内的温控装置动作即自动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同样,一旦电热烘干部分发生故障,造成电机、外壳温度急剧上升,机内温控装置同样动作,切断电源,从而防止燃烧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安装调试
座便器的安装也十分方便。使用者只要将厂家提供的高强度塑料底片用螺钉固定在陶瓷马桶上(底片上的孔厂家已按要求预先开好),然后将座便器底部的滑槽对准底片向前推进,当听到座便器上有“咔”的一声,座便器便牢牢地和马桶上的底片连接在一起。同样,只要按下座便器上的锁紧栓,便可取下座便器清洁了。装上座便器,接上进水管,检查座便器有无漏水情况,便可以试机了。首先,用一张白纸挡住面板上的感应部(模拟人体已在使用,这点很重要,否则后面功能不会体现),接通电源,依次按下面板上各档按钮,看各个功能是否正常,相应功能指示灯是否点亮:①按下清洗按钮,检查喷嘴是否会吐水,吐出的水势是否有变化,水温是否已加热(首次加热大约需要5分钟),喷嘴的自动伸缩功能是否正常。②按下干燥按钮,座便器后方有温风吹出,调节温控旋钮应有明显变化。③按下便座加温按钮,10~15分钟后,用手摸座便器表面有热的感觉。④按下除臭按钮,从座便器座盖左侧有微风排出,说明除臭功能正常。
注意事项
经过上述一系列检查后,机器的性能正常,便可使用。用户在使用保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保证使用安全,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除使用漏电保护器外,必须使用三芯电器插座,且插座上的接地线必须可靠接地。
2.不要站立在座便器上使用,或在座便器上放置重物,以免压碎座便器塑料外壳。
3.在使用过程中,座便器产生脏污,用户可用拧干的湿布沾适量稀释过的中性清洁剂进行试擦,然后用干净湿布擦干,千万不要用水冲洗,以免电气短路或引起触电事故。
电脑控制点火系故障检测方法探讨 篇7
1 电脑控制点火系的组成原理
电脑控制的点火系可分为有分电器式和无分电器式两类。前者由传统机械式分电器完成高压配电, 而后者由电子分火方式完成高压配电。有分电器电脑控制点火系主要由传感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配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无分电器电脑控制点火系可分为各缸单独点火和双缸同时点火两种, 其组成与有分电器式相比主要为去掉了分电器。在工作时各传感器对点火有关的各种运行参数和使用因素进行信号采集和检测, 然后由电脑进行运算、处理后给点火器提供点火控制信号, 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在最佳的时该点火, 从而改善了发动机动力、经济和排放性能。
2 电脑控制点火系性能检测
点火系的基本功能是在适当时刻为发动机各缸提供足够能量的电火花, 以点燃缸内压缩可燃混合气。点火系性能的检测就是对点火系基本功能的检测。
2.1 点火波形的检测
示波器是一种可显示电路参数随时间变化波形的多用途检测设备, 既能显示瞬态波形, 也可瞬态采样。点火系低压、高压部分的电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因此, 把用示波器实际测得的点火系电压波形与正常情况下波形对比分析就可判断点火系技术状况及故障所在。
2.1.1 点火初级波形检测与分析
点火初级波形检测主要包括检测初级闭合角波形、点火初级线圈电流波形。初级闭合角波形用来分析点火闭合角随发动机工况变化的情况、确定平均闭合角的度数和分析点火线圈和初级电路性能, 从而对点火模块、ECU的性能和点火线圈初级电路性能提出判断依据;点火初级线圈电流波形用来分析点火模块在工作中电流的变化和对电流的限制情况。
2.1.2 点火次级波形检测与分析
点火次级波形检测主要包括检测次级阵列波和单缸波形等。其波形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次级电路的综合性能, 如配电器、高压线和火花塞等, 也反映初级电路性能, 同时也可反映汽缸密封性和混合气情况, 如果被测发动机次级波形没有问题, 即可说明点火系、供油系等均无问题。
2.2 点火正时的检测与分析
点火正时指正确的点火时间, 一般用点火提前角表示。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应随发动机转速、负荷、汽油抗爆性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而变化。
电脑控制点火系其最佳点火提前角包括三部分: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表明配气正明和装配质量;基本点火提前角的大小, 决定于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 应随发动机转速增大而增大, 随发动机负荷增大而减小;修正点火提前角受使用因素影响。点火提前角的检测可用示波器或正时灯来检测, 具体检测应参照相关仪器说明及相关车型维修手册进行。
3 电脑控制电火系元器件检测
当电脑控制点火系出现故障时, 应首先利用汽车自诊断功能调取相关故障信息, 并按该车型维修手册说明进行元器件及电路检测以确定故障部位及原因。当无故障码时, 如怀疑是点火系故障时, 则可用示波器对点火系性能进行检测, 确认后就可对点火系相关元器件进行检测诊断。
3.1 元器件直观检查
当确认电脑控制点火系出现故障时, 应先对点火系相关部位, 部件其连接导线进行外观检查。查找各个插接器是否有污损、插接不到位而引起的接触不良;检查电线是否有断开, 是否有磨损而引起线间或与地短路烧坏的地方;各传感器与执行器是否有零件松动、丢失、变形、卡死、磨损等机械故障。直观检查可比较容易地发现一些外显故障, 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故障诊断方法。
3.2 元器件仪器检测
电脑控制点火系主要包括相关传感器、ECU、点火器及高压电路元器件以及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部分, 由于车型不同, 或同种车型而生产年代不同, 及元器件内部结构、电路和有关工作参数也不完全相同, 具体检测诊断应查阅各车型维修手册。S
参考文献
[1]朱军.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形分析[M].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3]吴际璋.当代汽车电控系统结构原理与检修[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电脑调线机实时控制系统设计 篇8
近年来,随着电子提花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用户对条纹彩色布料需求的大量增加,电脑自动调线大圆机市场发展迅猛。电脑自动调线机属于针织圆纬机的一种。目前市面上的自动调线机分为3 色、4 色、5 色和6 色。经过市场调研和相关报告以及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能自主研发的数控电脑6色自动调线大圆机的厂家不多,推出的机器也存在转速较慢、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针织工业发展的需要[1,2]。自动调线机相对于普通提花圆纬机最大的特点是只有一路选针器,并配合多个调线手指进行彩色花型的编织。单个选针器驱动调线手指的特点决定了增加花型编织的效率在于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同时,选针器驱动调线手指的精准度又决定了花型编织的质量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从当前国内研究的滞后性和实际工程意义出发,笔者认为对电脑自动调线机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论述自动调线机实时控制系统的整体控制方案。其中,本研究重点论述提高选针器驱动实时性的方案以及选针器的精确定位技术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1调线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脑自动调线机也称为电子自动变色调线机,能够织出多种颜色的条纹状布,并且条纹的宽度可以任意地变化[3]。它主要由针筒、电子选针器、调线手指、三角斜面和织针组成[4]。其中,调线手指和电子选针器的个数是电脑自动调线机与针织圆纬机的最大不同所在。调线手指是纯机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不同纱线的更换,并使各种纱线能顺利钩入织针。电子选针器相对于8 段、10 段、16 段的针织圆纬机来说,刀片数量较少,一般为4 段和6 段,并且只有一个选针器。
电脑自动调线机工作原理是通过针筒转动,使三角斜面作用于织针的针锺上,使织针在针筒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上下运动,同时控制系统按照预先需要的花型布匹驱动选针器动作,使之调节不同的“手指”完成不同颜色纱线的更换,织针每一次上下运动钩入新的纱线,在布面上形成一个色点,从而纺出排列间距有规则的彩色织物[5,6]。
2控制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整个控制系统框架如图1 所示。系统根据液晶显示单元按照控制流程通过USB接口将花型数据存储在上位机存储器后,人机交互单元向主控制器发出花型文件传输请求,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是通过高速双口RAM进行的。主控制器接收花型数据并存储在外部NANDFLASH中。系统提花编织过程中,读取NANDFLASH中的花型数据,发出控制指令驱动选针器动作,同时推变色头( 机械手指) 执行相应的机械动作,达到更换纱线颜色的目的。其他执行单元包括一些电机控制等。
在整个控制系统中,选针器定位为核心单元部分,运行原理如图2 所示。内部圆表示针筒,外面圆表示机架。其中,1 ~ N均为六色调线头,调线头内部的调线装置通过导纱指喂入纱线。选针器与针筒用机械轴连接,随针筒作同步运动。针筒上安有磁铁,配合零位传感器( 为磁敏传感器) 用于检测零位。针筒转动时,大齿轮通过机械传递装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上安装有绝对式旋转编码器。
本研究通过编码器发出的脉冲计数和零位传感器检测装置,就能知道选针器所处的位置。在编织过程中,一个调线头只能编织独立的一行,针筒转动一圈N个调线头最多编织独立的N行,N行纱线并行排列不串联。当选针器转动至调线手指时,系统根据控制指令决定是否为下一次更换不同颜色的纱线做准备,从而实现编织彩色织物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选针器的定位作为编织的一个基准点,关系到布匹的质量,控制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3硬件电路设计
3. 1 主控模块设计
主控制器模块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单元,负责整个控制系统的多任务实时性处理,高效稳定的控制器能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控单元使用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ST) 公司的基于32 位ARM Cortex-M3[7]内核STM32F205 作为主控制器,其封装型号为LQFP。主控制器最小系统如图3 所示,电源分为模拟电源AV3. 3 V和数字电源V3. 3 V,供电电压均为3. 3 V,使用120R的磁珠FB1 隔离,降低电磁干扰,并进行滤波处理; 主控制器采用外部晶体振荡器X1 作为系统时钟来源,频率为25 MHz,通过PLL倍频后频率可高达120 MHz,系统处理速度为1. 25 DMIPS /MHz,强劲的性能提升了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复位电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性[8],该系统采用型号为CAT811STBI的系统复位芯片,图3 中NRST连接主控芯片NRST复位引脚,当系统电压异常、时钟失步或者程序跑飞时,手动按下SW-PB按钮,系统进行自动复位,程序从初始状态运行。主控制器的高效、稳定极大的节省了花型数据读取以及多任务处理等时间,满足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
3. 2 基于FPGA的双口RAM设计
上位机核心板采用三星公司的32 位处理器S3C6410,承担调线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以及人机交互功能。双口RAM存储器采用京微雅格公司的FPGA作为上位机与实时控制层MCU的数据共享单元[9,10],型号为M7A12N5,具有丰富的可配置引脚,数量达到484 个,高达128 Kbits的存储空间以及11 520个可编程逻辑单元,为整个花型数据传输的存储深度提供了保障,逻辑性能高达200 MHz,符合控制系统实时性需求。双口RAM交互单元如图4 所示,左端与上位机相连,右端与实时控制单元相连,通过制定的协议实现双口RAM与上位机和实时控制系统通信。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案稳定可靠,实时性高。
3. 3 选针器驱动电路
选针器驱动电路如图5 所示。选针器采用WAC典型的结构并行驱动的方式[11],为了增强总线的驱动能力和抗干扰强度,该设计采用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总线驱动芯片74FCT16244 来实现选针器总线的驱动控制。该设计中的调线机为六线调线机,故只需6 根数据地址总线。总线驱动芯片所有输出均经过多个TLP2116 进行光耦隔离的方式处理,实现3. 3 V工作电平到5 V电压的转换,光耦后端输出信号经接插件输出至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板,实现整个选针器的高速稳定控制。
B_A[0…15]—16位地址总线,B_D[0…7]—8位数据总线,其中B_EN—双口RAM的使能信号线,B_RD—读信号线,B_WE—写信号线;F_A[0…15]—地址总线,F_D[0…15]—16位数据总线,F_NE1、F_NE2、F_NE3—位片选信号线,F_NOE—读信号线,F_NWE—写信号线,F_NWAIT—系统等待信号线。
3. 4 选针器针位信息采集电路
系统的提花编织工作是按照选针器针位展开的,因此选针器针位编码采集电路对整个提花动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针器针位信息采集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 系统圈零位电路和编码器信号采集电路。
系统圈零位信号采集电路如图6 所示,主要作用是记录系统工作的圈数以及实现对选针器针位计数清零。圈零位传感器采用的是单极性霍尔磁敏传感器,型号为DH44E,其工作电压为5 V。没有信号输入时,光耦不导通,QEPZ默认输出高电平信号; 当针筒上的磁铁接近该芯片时,将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光耦导通,指示灯点亮,QEPZ输出低电平信号至MCU。
ADEN—使能信号线,ADCLK—时钟信号线,AD0-AD5—数据地址复用信号线。
系统编码器信号采集电路如图7 所示,该电路主要对编码器脉冲数进行采集,编码器型号为HXA-8L29G05E50BM,其工作电压为5 V,每圈脉冲数为50P / R。编码器有正、反两路脉冲输出QEPA _ IN和QEPB_IN,分别经D26、D27 钳位处理,再经过高速光耦隔离后输出至MCU,输出的两路正、反脉冲信号分别为QEPA和QEPB。
U26—高速光耦,光耦前端—传感器输入信号QEPZ_IN,光耦后端—传感器输出信号QEPZ。
4软件设计
4. 1 选针器定位的实现
总调线手指个数为N,均匀分布在针筒周围,笔者根据零位传感器检测到针筒转动一圈所需总脉冲数Total Pulse计算出每一个调线手指所处的位置。该设计采用点动操作针筒转动,使其磁铁对应第一个调线手指所处位置,脉冲计数清零,记录此时磁铁所处位置作为选针器零位位置。针筒转动,等到零位传感器采集到零位信号时,记录当前脉冲数Cur Pulse CNT,存入Flash,同时脉冲计数值清零。即可得出第一个调线手指所处位置为Total Pulse-Cur Pulse CNT,根据均匀分布的特点可知所有调线手指所处位置。当选针器转动至不同调线手指时,按照花型数据判断是否对不同颜色的纱线进行更换。
考虑到点动操作时由于机械结构原因,机台前进后会出现抖动,容易造成编码器同一脉冲多次计数。由图7 可知,该设计所采用的绝对式旋转编码器可以产生正反两路脉冲QEPA_IN和QEPB_IN,单个脉冲只能根据圈零位的绝对位置来决定选针器的位置,以正向脉冲QEPA_IN计数为例。
脉冲计数示意图如图8 所示,选针器由位置1 转动n1个脉冲来到位置2,由于机械抖动的原因,可能会出现下列现象。针筒反转带动编码器反转,又回到位置1。选针器继续转动,由位置1 转动n1+ n2个脉冲来到位置3。整个过程中选针器出现过一次反转,如果按2n1+ n2个脉冲来计算选针器从位置1 到位置3 的话,就会产生n1个脉冲的误差,由此可知,仅靠单一的正脉冲计数的方法容易造成选针器定位的偏差。该设计由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零位传感器与选针器的实时相对位置,采用正、反两路脉冲对选针器进行定位,替代以前采用单路正脉冲计数对选针器进行定位。这种采用正向、反向两路矢量取代单一正向矢量的方法,极大地减少了误差,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选针器脉冲采集方法如图9 所示。当前脉冲值为Cur Pulse CNT,Cur Pulse CNT = | Qepacnt-Qepbcnt | ,MCU外部中断实时监测正、反脉冲信号,并计算当前脉冲值。当前调线手指号即选针器在机架上方准备对当前调线手指动作的手指号,记为Curfinger,Curfinger =( Cur Pulse CNT/Total Pulse) × N,其中: N—调线手指个数。每个调线头上的调线手指每次只动作一个,系统开始编织,随着机器的转动,Curfinger不断增大,当Curfinger增大到下一个将要动作的调线手指号Knitfinger,即Curfinger = Knitfinger时,选针器执行花型文件中驱动Knitfinger手指动作对应的刀头状态数据,执行完既定的花型文件,系统完成花型编织工作。
5测试与结论
5. 1 实时性检测模型
本研究装有N个调线头6 色调线机,假设最大工作转速是n,单位为r/min,则上端随针筒转动的选针器经过连续两个调线头的时间为:
式中: tmin—正常最大工作转速下的间隔时间。
因此,在控制系统中,从系统判断到选针器进入下一个调线头区域到控制选针器实现刀头打动的时间要求小于tmin,才能保证系统高速工作稳定。即“编码器读取当前脉冲值”→“程序判断到进去下一个调线头区域”→“程序读取下一个调线区域的花型数据”→“控制系统将花型执行数据发送给选针器”→“选针器执行该步花型动作”,这一整个过程的系统响应时间tsys的最大值,要小于tmin。如果成立,表示系统在最大工作转速n下运行稳定。通过计算可知,安装有64 个调线头的情况下tmin约为0. 023 4 s。
5. 2 实时性与稳定性的检测和结论
在安装有64 个调线头的六色电脑自动调线大圆机上,本研究通过按键点动操作同时配合人机界面显示位置参数确定选针器零位位置,将机器加速到最大40 r / min。连续工作72 h后开始导入特定的花型数据,即6 色调线头的每一个颜色的调线手指只编织一行布匹的花型,按颜色1 ~ 6 循环编织,这样的花型能够保证,选针器每经过一个调线头区域就需要打动一次,花型格式如图10 所示。
笔者通过在程序中添加计时器计数的方法,计算出系统响应时间tsys约为0. 000 2 s,远小于tmin。最后查看布料,布料结果跟花型一样,每一种颜色编织一行重复工作,基本没有出现错花等情况。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人机界面实时反映当前机器运转情况,机器始终稳定、高效地运转,选针器与调线手指配合精准。实践表明,本研究介绍的自动调线机实时控制方案符合控制需求,选针器定位方案符合预期,精度较高,适用于纺织工业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6结束语
本研究介绍了电脑自动调线机控制系统,并对提高系统实时性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硬件设计,从CotexM3 的主控制器、基于FPGA的双端口RAM数据交互单元、高速并行的选针驱动单元都进行了详细说明。笔者同时在系统的控制精度上对选针器定位技术进行了软、硬件方面的详细阐述,采用编码器输出正、反两路脉冲的方案提高了控制精度。
经过了大量理论分析以及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测试,系统运行良好,符合预期设计。
对电脑自动调线机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在系统实时性和选针器定位技术上具有参考意义,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彩红.泉企推出数控电脑六色自动调线机[N].侨乡科技报,2014,3(27):4.
[2]宗平生,邓淑芳,龙海如.针织行业篇[C]//2006/2007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纺织信息中心,2006:6-8.
[3]胡松茂,吴晓光,张弛,等.基于圆纬机电子选针控制系统对自动调线机的改造与实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5):1-4.
[4]刘玲.电脑自动调线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1):1-3.
[5]陈革,孙志宏,陈明.圆纬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2):1-3.
[6]李志祥.电子提花技术与产品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7]JOSEPH Yiu.ARMCotex-M3权威指南[M].宋岩,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8]黄卫平.浅析ARM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J].时代经贸,2008(7):230-234.
[9]汤炜,史伟民,彭来湖,等.基于ARM的柴色机控制器设计[J].轻工机械,2014,32(5):53-67.
[10]王雪.基于双口RAM的双CPU并行通信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5):30-31.
自动控制技术在电脑上的新应用 篇9
自动控制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 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 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例如1733年, 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 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 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 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这时我们有了研究自动控制的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各种机器有了充分且可靠的动力, 与人工的差距再次加剧。自动控制技术得以长足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有了电脑和网络后, 人们有喜有忧, 喜的是各种资源网上到处可搜, 忧虑的是各种信息太泛滥、人们在线时间太长。特别是家长担心孩子上网时间太长成瘾无法控制, 本文介绍的就是如何利用电脑及自动化技术解决孩子玩电脑时间太长这一忧虑。
2 父母对孩子上网监控的不足之处
2.1 除了在校学习外使用电脑外, 不让孩子在家接触电脑及网络
这无疑是杀鸡取卵, 因噎废食的做法, 这样弊大于利。虽然家长管住了孩子在家的时间, 但是与同龄人相比, 孩子无法有效利用网络学习及搜集资源, 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但会让孩子心理不平衡, 还会严重限制孩子的发展。
2.2 孩子使用电脑时家长在旁边监督
这种方法有用, 可方便家长随时监督孩子有效上网, 避免孩子上网时间过长和接触不良信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 不但父母费时费力而且很难长期坚持实施。
2.3 家长做自己的事, 孩子上网时规定关电脑时间, 到点人工提醒, 发现孩子不守规矩时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又打又骂
这方法对听话的孩子有用, 不过小孩的自制力有限, “常在河边走, 哪有不湿鞋”, 不听话的孩子等家长一走就会自己开电脑上网玩了, 如果长期打骂孩子, 也容易造成父子反目、母女不和等等问题。
2.4 给电脑设定定时关机, 再设定密码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但是可以采取重启的方法绕过去, 而且对家长的电脑和英语知识有要求, 需要掌握BIOS和英语及电脑软件知识, 不适合所有购买电脑的人。
2.5 使用本发明改良过的产品
本产品的特点是操作简单, 切实有效, 除了暴力拆除外无法破解。以联想9439电脑为例, 该产品在电源内部加装了定时装置, 并用延长线把定时器的显示屏安装在了电脑前面板, 具体位置在光驱之下的电源按钮下面, 原来安装软驱的位置。家长在使用时, 只需要按本产品的遥控板, 设置好具体通电的时间就可以了。举例说明:李亮长期在公司上班, 周末才能回家, 小孩在上小学, 他想从小让孩子学习电脑知识, 但是怕孩子自制能力差, 沉迷电脑, 想让孩子每天只上1小时电脑, 其他时间不可以。问题是孩子很聪明, 一般拔电源之类的方法不管用。他使用本发明, 可以直接用遥控板设定成每周1~7的21点~22点电脑通电, 如果还想更人性化些, 可以在电脑里安装定时软件, 如“酷酷石英钟”, 使电脑自动在21:55提醒孩子关机, 这样既可以保护电脑, 也可以让孩子有个接受过程, 减少小孩的抵触心理, 而且通过反复重启电脑也无法再次在设定时间外使电脑开启。
控制电脑 篇10
一、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一) 功能设计。
以“精致减法”作为总体思路, 将软件的主要应用范围设定在演讲场合, 满足用户场合下幻灯片演示、媒体播放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冗杂功能, 并对每种功能提供多种功能实现方式。
1. PPT演示功能模块实现手机远程控制PPT演示。
音量键控制:通过手机音量调节键控制PPT翻页。按钮控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PPT演示”界面的按钮控制PPT翻页。
2. 无线鼠标功能模块实现手机远程遥控鼠标移动。
智能体感控制:开启体感控制以后, 用户可以通过在空中晃动手机来控制电脑上鼠标的移动。触摸板控制:用户可以通过在手机屏幕上触摸板区域内滑动手指控制电脑上鼠标的移动。
3. 媒体播放功能模块实现手机远程控制媒体播放。
按钮控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媒体播放”界面按钮控制视频播放的暂停、开始、快进、快退。翻转手机控制:用户可以通过翻转手机控制视频文件的暂停、开始。
(二) 实现方案设计。
为利用Android手机对电脑端进行控制, 采用C/S系统构架, 设计了Android客户端和PC服务端。Android客户端完成用户交互以及坐标数据等信息采集工作, 通过手机电脑通信机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PC服务端, 在服务端处将数据进行处理, 转换成对电脑的操作, 从而通过手机控制电脑。
二、系统实现
选用基于UDP协议的Socket通信机制, 在局域网负载较轻、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较小的应用场景中, 此种协议减小了资源消耗、提高了处理速度。在端口选择中, 使用8686端口来接收数据、用22221端口来检查和确认手机端与电脑端的连接。
服务端和客户端连入同一LAN后, PC服务端根据其在网络适配器中的IP地址, 区别出路由器中的地址, 然后与每一个PC的IP地址段内的其他有效IP进行有效性检查, 将局域网内能够回复对应消息的设备识别为客户端。
(一) 手机客户端实现。
手机客户端程序的编写采用JA-VA语言。客户端包含套接字建立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手机连入局域网内, 通过socket () 方法建立套接字设置目的地址和端口号, 等待服务端设备的查找。通过服务端可用性检查后, 将数据采集模块收集的数据发送给服务端, 从而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在数据采集模块中, 利用Android终端获取用户操作数据, 并将数据进行打包, 发送到服务端。此处采用单例模式, 将发送报文的socket函数封装成一个push Message () 函数。这样可以在一个线程中循环发送报文, 避免了时间上的等待以及资源的浪费。
(二) 电脑服务端实现。
电脑服务端程序的编写采用C#语言。PC服务端的主要功能是套接字的建立模块和数据的处理模块。套接字建立模块中, 调用socket () 和bind () 方法建立套接字并将套接字和地址结构进行绑定。数据处理模块中, 服务端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操作数据, 根据事先约定的命令规则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对电脑的操作, 如调用快捷键或确定鼠标位置等。
(三) 坐标转换算法实现。
利用姿态感应器控制电脑鼠标移动的方法研究中, 将手机放置在水平面内, 则Yaw为水平面上的坐标, 正北方向数值为0, 将手机沿顺时针旋转, 读数逐渐变大至360。Pitch为竖直平面内坐标, 水平放置数值为0, 向上倾斜则读数为负。Roll为手机翻滚坐标, 水平放置读数为0, 以手机听筒和话筒方向为轴左右翻转, 则读数改变, 左翻数值为负, 右翻为正。在一般使用习惯中, 左右、上下数值相对改变量不超过50, 即|Pitch-0.0f|和|Yaw-0.0f|的数值不超过50。
调用API接口从手机姿态感应器读出Yaw、Pitch、Roll三组值, 将Yaw和Pitch两组数据通过相对坐标的转换, 将其数值转换到一个固定范围内, 再经比例放大到适应PC屏幕。最后转换成整型坐标, 连缀成坐标字符串, 如“120, 130”的形式发送给服务端。安卓端的线程每50ms发送一次信息, 服务端接收后即把字符串转换成对应坐标, 使用new Point (x, y) 方法将鼠标刷新到对应位置。
三、运行结果与测试
按照本设计进行程序编写, 将程序进行安装测试。
经测试, 手机与电脑连接入同一局域网后, 可正常进行通信, 实现了利用手机操作控制电脑。实现了设计中各项功能:按钮和音量键控制幻灯片的播放、翻页;体感和触摸板控制鼠标移动;按钮和翻转手机控制媒体文件的播放、暂停。电脑对于手机操作的反应灵敏、准确, 操作简洁、方便。
四、结语
通过基于WIFI的手机与电脑通信方案的设计, 探索研究出高效的网络实时通信算法, 充分利用安卓手机的触摸屏、传感器、音量键等, 采取包括手势、姿感和硬件控制在内的多种功能实现方式, 实现了以WIFI通信为基础的手机控制电脑软件系统。用户在演讲过程中可以脱离电脑的束缚、自由移动, 满足了用户在演讲场景下对于幻灯片放映和媒体文件播放的需求, 系统具有功能简洁、操作方便的特点,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使用习惯选择操作方式, 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罗圆, 刘世鑫, 瞿绍军.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模拟计算机外设的多功能平台设计.电脑知识与技[J], 2014
[2]饶润润.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控制电脑 篇11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同期;自动并网;解裂保护
1、概述
我司现有三个小水电站,三水电合计装机容量1365KW,有7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改造前,当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通过升压变压器与省网并网时,操作人员必须通过观察并网同步指示灯、电压表、频率表等进行人工合闸并网。当省网与水电解列时,操作人员往往来不及“停车”造成水轮发电机产生高速运转,造成“飞车”所产生的高频率和高电压致使电网中的其它设备烧毁及自身发电机组的损坏。后在水轮发电机组原有控制系统上加装一套微电脑控制装置,以实现水电发电机组自动并网、解裂时通过调速电机迅速将水轮机组关闭至空载状态起到自身发电机组的保护作用。
2、自动并网功能(微电脑电气控制原理如图)
准同期操作较难掌握的是频率差和相位角差,这两个要素对等待时间和冲击电流影响又最大。其自动并网过程是将微电脑控制器面板上的【功能设定】旋钮转在【同期】档,微电脑接通(1-3或1-5)且发出“开大”或“关小”信号,控制电动机正转(KM1)或反转(KM2),快速调整水轮机转速与电网频率相等。当微电脑捕捉到发电机频率与电网频率之差进入±0.25Hz,相角差由大及小进入20°时,微电脑(9、10)常开点接通原来PGL控制柜的ME-630断路器人工合闸常开按钮发出合闸命令实现自动并网功能。
2.1操作简单
1)自励建压后,调整电压与外网基本一致。2)拨上微电脑电源,微电脑将自动控制“开大”“关小”使频率接近至50HZ,同时调节励磁使发电机组电压与外网电压基本一致。3)将微电脑开关将【常态】转向【同期】,微电脑控制器通过(13、16)外网、(18、20)发电机端电压信号,检测自动调节至各参数(电压、频率、相位)同步时发出并网信号“HHHH”,此时ME-630断路器将自动合闸。4)将【同期】转回【常态】,然后通过“开大”按钮点动逐步加大发电功率。
2.2自动并网、自动调速的效果
一是避免因人工合闸并网时,在不同步误操作的情况下造成发电机烧毁和开关损坏。二是减轻了操作人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司大部分小电站,机组与控制屏不在同一处,通常要由一个人在机组旁边调整转速,另一个人在控制屏进行同期操作,这样才不会一个人來回的跑动来实现同步并网,技改后只需一人在控制屏处操作就可实现同步并网了,并可腾出一人固定在前池“捞草”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并网过程中减少冲击电流对保护机组、延长空气开关寿命也起重要作用。
3、解裂保护
如因某种原因当省网与水电解裂时,操作人员往往来不及关机造成水轮发电机组“飞车”现象。由于高速运转所产生的高频率和高电压,或是断路器未能时关断将造成发电机组冲击电网中的其它电气设备及自身发电机组的损坏。
3.1解裂保护工作过程
联网的发电机组安装了微电脑控制器时当:【运行方式】旋至【大网】档时,在外网频率出现异常的瞬间(即变电所开关跳闸后的第一时间)电脑就检测到,若符合下列情况:①频率≥50.5Hz同时电压≥456V;②频率≥51.0Hz同时电压≥437V;③电压<418V但频率≥52.0Hz;④频率<49.5Hz但是电压≥456V(延时0.5秒);电脑立即发出分闸信号:微电脑(6、7)常开点接通原来PGL控制柜的ME-630断路器人工分闸常开按钮发出分闸命令,同时接通微电脑(1-3)利用本发电机组所发电源,迅速发出“关小”信号控制电动机反转(KM2),快速调整水轮机导水机构使转速与电网频率相等(空载状态)。实现解裂保护功能。
4、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益。
从我司水电站技改前后的运行情况表明,在各方面都有改善,主要表现为:技改前,人为操作,尽可能地增大发电量,提高水轮机转速,致使电网电压过高,影响了电网的供电质量。采用微电脑技改后,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机组在正常周波和电压范围内运行,确保了电网的供电质量。由于手动操作,在机组发生故障或电网突然跳闸甩负荷时,运行值班人员来不及操作,容易引起飞车事故的发生,造成机电设备的损坏和人员的伤害。如2012年8月,因雷雨天气引起外网跳闸由于没能及时同时关闭三台水轮机组造成3号机组(SFW160)160KW发电机定子绕组烧毁、励磁发电机损坏,造成2.05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更主要是影响了发电高峰期(汛期)的发电效益其间接经济损失160Kw*24h/天*30天*0.56元/kw.h=6.45万元。技改后,当与外网解裂后可立即自动发出过速信号,发电机主开关分闸、调速电机立即关机控制水轮机运行在空载状态,可以确保机电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设备完好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设备完好率提高,停机次数少,恢复发电时间短,其发电效益得到了正常的发挥。本套装置采用微电脑装置与原来手工合闸、分闸合为一体,互为转换备用,转换操作简便。采用微电脑装置时,利用原电气装置与微电脑相配合,达到自动并网与解裂保护的目的。当微电脑装置出现故障时,只需拨动钮子转换开关、关闭微电脑电源即可转换为手动操作(同步灯)继续发电。
5、结语
采用微电脑对小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不仅能确保电能质量的稳定,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度和设备完好率,增加发电效益及降低运行费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改办法。还可利用微电脑的控制功能,增设在前池上配置水位自动临测装置,实现按水位自动调节出力的功能、远程控制功能等等,为今后的进一步技术革新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控制电脑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7年8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高热病人52例,腋下体温均波动在39 ℃~41 ℃。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0.5岁~84.0岁;阿托品中毒高热7例,产褥期感染高热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高热5例,肺部感染高热12例,中暑17例,小儿高热、惊厥10例。
1.2 方法
将52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乙醇、温水擦浴,冰帽冰敷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大血管,并配有药物降温等措施。观察组30例使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其中25例仅睡冰毯,5例同时使用了冰毯和冰帽,完全不用上述物理和药物降温。使用方法:将冰毯平铺于床垫上,冰毯上铺薄床单,病人穿单衣平躺于冰毯上,必要时可同时使用冰帽。正确连接电源、冰毯、冰帽,电源指示灯及AB两路数码管亮,此时仪器进入预备工作状态,经延时10 min后,仪器内部制冷器开始工作。开机时仪器显示内设预置温度为-1 ℃,可根据临床需要在-4 ℃~30 ℃调整,一般冰毯预置温度为20 ℃~25 ℃,冰帽(硬)预置温度为5 ℃~10 ℃,冰帽(软)预置温度为14 ℃~20 ℃。调好温度后按工作键开始工作。
2 结果
对照组降温速度慢而且不稳定,22例中有6例在停用冰敷等物理降温10 h后体温回升至39 ℃以上,而观察组降温速度快、平稳。30例全部能在0.5 h~3 h内下降至37.5 ℃以下,停用冰毯10 h后无一例体温回升至39 ℃以上。两组降温前后体温变化情况,见表1。
3 护理
3.1 注意事项
使用电脑控制降温仪时仪器必须使用标准的带地线的三芯电源插座,否则单独设置地线,以防漏电。冰毯的传感探头必须放置于冰毯下面。冰毯及软帽不能压折成死褶,连接软管不能过分扭曲,以免循环不畅通。电冰毯切忌直接接触病人身体,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和过凉导致病人寒战。另外,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对于婴幼儿及昏迷病人,使用前应用1次性中单将冰毯包好,以免大小便污染冰毯,使用冰帽时应将冰帽与病人头部边缘缝隙用毛巾掖好,防止与外界热交换,以提高治疗效果[1]。
3.2 生命体征监测
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病情变化,并随时记录。如发现寒战、面色苍白、体温急剧下降或心率迅速减慢,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必要时立即停止使用电冰毯、冰帽。监测体温了解降温效果,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
3.3 加强皮肤护理
勤翻身,衣服、床单一旦渗湿,要及时更换。对于高热昏迷病人,应30 min~60 min翻身1次,同时用少量的滑石粉轻轻按摩背部的受压皮肤,不但可以预防压疮,而且可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加散热,否则会引起冻伤。如发现皮肤青紫表示静脉血淤积,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停止使用。翻身过程中为不影响降温,无论侧卧或平卧背部自始至终应置于冰毯的制冷平面上。
4 讨论
4.1 电脑控制降温仪利用微电脑调节
用冷却水的循环速度来控制温度,控温精确,温度波动幅度小,对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高热病人进行降温,不但降温迅速而且平稳,作用持久而恒定,使部分传统降温方法效果差的病人体温平稳下降,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而且体温下降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降低,起到了保护脑细胞的作用[2]。
4.2 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了护士负担
软式冰帽设计能更好地贴近病人头部,防止与外界热交换,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方便插管引流操作。冰毯降温面积大,而传统的冰敷只局限于大血管处,同时使用冰毯和冰帽既能保护脑组织又能提高治疗效果。冰毯采用独特的蜂窝状设计,水循环更通畅,制冷更快,降温过程中既不需要更换冷源,又可以防止病人冻伤。解决了用乙醇、温水擦浴及冰帽、冰敷降温的不足,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摘要:[目的]观察电脑控制降温仪用于高热病人的疗效。[方法]将52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对照组22例,采用乙醇、温水擦浴,冰袋、冰帽等降温措施,观察两组病人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降温效果的时效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比传统的降温措施起效快而平稳,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关键词:电脑控制降温仪,高热,降温效果,护理
参考文献
[1]姚明亚,郑漫艳.冰毯仪降温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