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ynch缝合术

2024-07-23

B-Lynch缝合术(共7篇)

B-Lynch缝合术 篇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子宫收缩乏力,对治疗产后出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24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抢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24例,年龄23~41岁,平均28.5岁,孕周37~42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指征为:头盆不称7例,过期妊娠2例,巨大儿4例,瘢痕妊娠3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2例,双胎妊娠1例,前置胎盘2例,其他社会因素3例,术中出血量800~2 400mL,术后7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1.2 手术方法

所有24例孕妇在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前均给予缩宫素、欣母沛及按摩子宫等处理,效果欠佳或无效时积极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从腹腔搬出宫体用可吸收缝合线自子宫的切口下缘距右侧3cm处进针,穿透子宫壁全层,留线尾10cm用于打结,跨过切口的上缘在相对的位置出针,在距宫角3cm处穿过宫底到达子宫后壁,距对侧宫角3cm处穿过宫底到达子宫前壁,如同对侧进出子宫前壁的上下缘,按压子宫,与起始的尾线进行打结,观察止血情况,如果无出血或出血基本停止,则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后关腹。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子宫收缩好、质硬,阴道出血逐步减少或停止,生命体征平稳;无效:子宫收缩欠佳、质软,阴道出血仍未减少或增多,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征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版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例患者因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其他23例患者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B-Lynch缝合术,手术治疗均有效。B-Lynch缝合术后7天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果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孕产妇的死亡。当保守治疗方法失败时,为了挽救孕产妇的生命,必要时可行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

B-Lynch缝合术又叫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由英国Milton-Keynes医院于1993年首次报道的一种控制产后出血新型缝合方法,是抢救产后出血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2],尤其适合于剖宫手术经一般处理后仍然无效的宫缩乏力性出血。经过子宫背带式缝合后使子宫呈纵向压缩,压迫子宫壁内的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优点是手术简单易行,止血效果好。可以避免部分患者的子宫切除,保留女性的生育功能及盆底功能[3]。改良的B-Lynch缝合术在原来的手术基础上稍作一些改进,原B-Lynch缝合术由子宫前壁下段绕宫底到达子宫下段后壁的缝线处于游离状态,在宫底前后壁加缝2针,避免缝线滑脱而使手术失败,也降低了缝线滑脱后发生其他器官进入线圈梗阻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24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抢救,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例患者因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其他23例患者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B-Lynch缝合术,术后子宫变硬缩小,色泽转红,出血量明显较少逐渐停止,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对于收缩乏力的子宫具有收缩子宫、压迫血窦减少出血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子宫的切除,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盆底功能,是抢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B-Lynch缝合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徐明明,蔺绪英.改良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9,19(11):83.

[2]龙玲玲,吴燕祯.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0(15):46-47.

[3]于洋.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4):34-35.

B-Lynch缝合术 篇2

关键词:B-Lynch缝合术,剖宫产术,出血

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处理一直是妇产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 以往采取按摩子宫, 应用子宫收缩剂,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髂内动脉, 宫腔填纱等方法止血, 如不能有效止血, 往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抢救患者生命。这不仅使患者永久失去生育功能, 还能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同时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我院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1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常规处理无效者应用了B-Lynch缝合术治疗,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12例剖宫产术中经常规处理难以控制的子宫出血患者行B-Lynch缝合术, 其中初产妇7例, 经产妇5例, 平均孕周38+6周 (36周~42+2周) , 年龄24岁~42岁, 平均年龄29岁, 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指征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 前置胎盘、双胎、巨大儿各2例, 胎盘早剥、高龄初产、胎儿宫内窘迫各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 出血量为900~2 500 ml。

1.2 手术方法

探查宫腔并清宫, 将子宫托出腹部切口, 再次辨认出血。用70 mm圆针, 1-0可吸收线, 于子宫切口距右下缘3 cm, 距右侧3 cm处进针, 穿透宫腔至切口上缘3 cm距右侧4 cm处出针。缝线拉至宫底垂直绕向后壁, 宫底距宫角3 cm~4 cm处加压, 于子宫切口水平宫骶韧带起始处由后壁进针至宫腔, 水平进针至左侧后壁对称点, 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如同子宫右侧的部位于左侧子宫切口的上下缘进、出针, 两条线在双手加压的协助下继续牵拉, 将切口上下缘的缝线收紧、结扎 (缝合过程中助手要始终双手压迫子宫) , 按常规缝合关闭切口。

2 结果

12例患者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出血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局部缝扎均无效进行B-Lynch缝合, 10例缝合后活动性出血明显减少, 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尿量正常;2例前置胎盘缝合后出血明显减少, 但仍有缓慢出血, 考虑胎盘剥离面出血, 缝扎胎盘附着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效果良好。无1例因术后再出血行剖腹探查或行子宫切除。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 无术后并发症, 恶露排出正常, 腹部伤口甲级愈合, 宫体按期复旧, 42 d超声复查子宫形态正常。10例月经复潮, 月经恢复时间1个月~9个月, 1例月经未复潮, 1例失访。

3讨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多数是因宫缩乏力引起,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局部缝扎, 如仍无效则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 如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 宫腔填纱, 动脉栓塞等。对经常规处理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往往需行子宫切除术, 虽能止血却使年轻的患者失去了再次生育的可能, 而且以往认为子宫仅有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近年来证明, 子宫也是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 参与生殖生理变化。且卵巢血供50%来自于子宫动脉, 子宫切除可改变卵巢的血供和内分泌功能, 出现卵巢早衰[1],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子宫动脉结扎由于血管分支多止血效果欠佳;髂内动脉结扎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 分离周围组织时容易造成损伤而引起并发症;子宫动脉栓塞效果较确切, 但此技术需要现代的血管造影技术及设备, 基层医院很难实施。此外包括全切在内的各种手术步骤的复杂性无法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而B-Lynch缝合与以上治疗方法相比, 其操作简单、安全, 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 止血迅速有效, 同时减少患者的创伤并保留生育功能, 值得推广。

B-Lynch缝合原理及经验:B-Lynch缝合法是英国医生B-Lynch1997年首次报道[2], 也称背带式子宫缝合法。其原理是用肠线或可吸收线缝合捆绑子宫肌层, 使子宫处于持续纵向压缩状态, 交织于子宫壁肌纤维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 血管被动关闭;还由于两条侧向绑带的压迫作用, 阻止了部分子宫动脉、卵巢动脉的分支由子宫侧缘向子宫中央的血流分布, 因而, 可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缝合后通过了解阴道流血量可明确了解是否控制了出血及是否需采取其他治疗措施。B-Lynch缝合法由于子宫始终固定在一定的纵向体积内, 所以一旦出血控制在短期内一般没有再次出血的危险。因子宫分娩后第1周复旧变化明显, 缝线可能会在24 h~48 h内失去部分张力, 但此时血栓形成血窦闭塞, 已达到止血目的。

B-Lynch缝合前先试用两手加压估计潜在成功几率, 先将膀胱腹膜下推到宫颈下方, 然后一手置于子宫后方, 手指达宫颈水平, 另一手在膀胱后方, 双手向下按压子宫, 若加压后阴道及切口处出血减少, 则止血成功率大即可试行缝合。在缝合过程中助手要始终双手压迫子宫, 直至术者缝合完毕。应用早期我们只针对出血量较多, 有切除子宫可能的病例, 以后对用宫缩剂按摩效果差者并不需等到出血量超过1 000 ml, 即行预防性缝合。我们发现此缝合方法不仅使止血效果更加明显, 还减少了大量失血的并发症。还有一些中央型前置胎盘由于出血位置较低, 压迫宫体时减少出血, 但不能完全止血, 行B-Lynch缝合后于胎盘附着处增加结扎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则效果较好。此外前壁切口下方和后壁进针点位置适当下移也能增加胎盘附着面的止血效果。

总之, B-Lynch缝合法简单易学、安全, 缝合后可立即呈现其止血效果, 即使此方法失败也可迅速改行其他手术治疗, 不会拖延抢救时间。此法可在临床实践中作为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之一, 便于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家福, 刘永玉.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2) :711~712

B-Lynch缝合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8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现的产后出血患者,分为改良式B ̄lynch缝合术组30例、排式缝合术组30例、宫腔纱条填塞法(对照组)20例。年龄24~37(平均28.3)岁;孕周37~41w;均无手术禁忌症,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均同与剖宫产术。均在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发生大出血量约在1000~1500ml,子宫收缩乏力呈软袋状,给予缩宫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及按摩子宫等处理无效。3组患者年龄、孕周、手术指征及孕期营养健康状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

将子宫提出腹腔,吸尽宫腔残血,用1 ̄0可吸收生物线从距子宫切口左下缘下方3cm处进针,穿透子宫壁全层,留线尾备打结,至切口上缘3cm对应同侧处出针,垂直向上褥式缝合1~2针,在距宫角3cm处穿过宫底到达子宫后壁,子宫后壁中部与子宫前壁同法缝1~2针,将缝线固定于子宫,在子宫后壁左侧骶韧带上方处进针于子宫后壁右侧骶韧带上方出针,再在与左侧对应的宫底、子宫前壁及子宫切口右侧上下缘进出针,在助手加压情况下拉紧线两端并打结。如无出血或减少,子宫色泽正常,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生命体征情况后常规关腹。

1.2.2 排式缝合组

将子宫提出腹腔,吸尽宫腔残血,用1 ̄0可吸收生物线经子宫前后壁浆膜层进针,行平行于子宫切口的U字缝合子宫浆肌层,拉紧线两端并打结在子宫浆膜层依法每间隔1~2cm再做一个间断缝合,缝合3~4排,具体视术中情况定。子宫前壁两侧进出针同时缝扎宫旁血管。如无出血或出血减少,子宫色泽正常,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生命体征情况后常规关腹。

1.2.3 对照组

固定子宫宫底,将2m长5cm宽的无菌纱布条用卵圆钳缓慢送入宫腔内,于宫底开始自内而外,自左向右,自下而上依次严密填塞,填塞时应紧而均匀,不留空隙。观察阴道出血量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24~48h后使用缩宫素后,缓慢抽出纱布条。

1.3 效评定标准

记录3组患者产后24h平均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记录3组平均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手术时间、产后24h平均出血量比较

改良式B ̄lynch缝合术组与排式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产后24h平均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B ̄lynch缝合术组与排式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与排式缝合组比较,*:P<0.05

2.2 3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改良式B ̄lynch缝合术组与排式缝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和对照组均无子宫缺血坏死病例,而排式缝合组发生2例子宫缺血坏死病例,术后再次行子宫全切术;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与排式缝合组发生宫腔粘连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排式缝合组缝和对照组比较*:P<0.05,与B-lynch缝合术组和组对照组比较#:P<0.05,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和排式缝合组比较△: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为了抢救产妇的生命,必要时需行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后产妇永远丧失生育能力对产妇身心造成严重创伤。有研究显示子宫切除切断了卵巢固有韧带,阻断了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的血供,卵巢供血减少1/2[2]。育龄女性保留子宫极为重要。多数剖宫产术中出血可以通过传统的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类的药物和宫腔纱条填塞等得到缓解[3]。但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需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子宫动脉结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压迫缝合术等。

B-lynch缝合术原理是纵向机械性压迫使子宫壁弓状血管被有效的挤压,血流明显减少减缓,局部血栓形成而止血;同时由于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刺激子宫进一步压迫血窦,使血窦关闭而止血[4]。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原手术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将缝线子宫底部缝合一针,避免缝线滑脱后套入发生其他器官发生梗阻可能。排式缝合通过缝扎子宫浆肌层产生压迫,减少出血,常用于前置胎盘、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两种方法均操作均简单有效,安全易于掌握。但术后均有子宫缺血坏死,宫腔粘连经血潴留不孕等报道。临床应用必须严格掌握各项术式的手术指征严格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对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排式缝合术组及传统的宫腔纱条填塞法3组对比观察,发现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与排式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产后24h平均出血量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优于宫腔填塞组,而在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明显少于排式缝合术组及传统的宫腔纱条填塞法。我们体会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保守治疗后出血仍较多,立即行改良式B-lynch缝合不需要再等到出血量大于1000ml后再行缝扎,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时机。

总结分析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操作又能迅速止血,术后并发症较低且不需特殊设备,有效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和输血机会,是值得基层推广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nbsp;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nbsp;选取我院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现的产后出血经缩宫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及按摩子宫等保守治疗处理无效的80例患者。分别给予3种手术止血方法,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30例、排式缝合术组30例、宫腔纱条填塞法(对照组)20例,分别记录3组产后24h内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观察3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bsp;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及排式缝合术组产后24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式缝合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P<0.05)。结论&nbsp;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的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减少了产后出血后遗症和输血机会,是值得广大基层推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排式缝合术,宫腔纱条填塞法,剖宫产术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2]左常婷.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4):183-185.

[3]Patacchiola&nbsp;F,D’Alfonso&nbsp;A,Di&nbsp;Fonso&nbsp;A,et&nbsp;al.Intrauterine&nbsp;balloon&nbsp;tamponade&nbsp;as&nbsp;management&nbsp;of&nbsp;postpatum&nbsp;hamorrhage&nbsp;and&nbsp;prevention&nbsp;of&nbsp;haemorrhage&nbsp;related&nbsp;to&nbsp;low-lying&nbsp;placenta[J].Clinical&nbsp;and&nbsp;experi-mental&nbsp;Obsterics£Gynecology,2012,39(4):596-599.

B-Lynch缝合术 篇4

关键词:剖宫产,改良B-Lynch缝合术,产后出血

在产科分娩治疗中, 具有多个并发症, 其中以产后出血最为常见, 且最为严重, 导致众多产妇发生死亡[1]。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欠佳, 且需借助子宫切除术, 致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本文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并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对研究者的疗效,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大出血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1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治疗。一边压迫止血一边按摩子宫, 同时予以20 U的缩宫素, 如仍不缓解, 予以“8”字缝合术, 或是动脉结扎、栓塞、宫腔填塞术等治疗, 如以上措施均无法止血, 则应切除子宫保命。

1.2.2试验组

改良B-Lynch缝合术。先予以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措施, 如不能缓解, 不予以子宫切除术, 行改良B-Lynch缝合术。 操作步骤如下[2]:采用吸收缝线薇乔线1号先进行右侧缝合, 进针位置:子宫切口右下缘下方及距右侧3 cm处, 出针位置:子宫切口上缘上方3 cm, 距右侧缘约4 cm处。采用垂直褥式缝合宫体、宫底及距右侧宫角3~4 cm, 再将子宫后壁中部向宫颈方向垂直缝合一针, 取与子宫下段切口的水平位置平行距右侧3 cm处缝合一针。依据上述方法缝合左侧, 在缝合过程中, 不宜将子宫内膜缝透, 助手应加压于子宫, 使缝合更为紧密, 牢固打结。如改良B-Lynch缝合术后仍不能缓解, 再行子宫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的出血量, 手术时间, 切除子宫的例数以及出现DIC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实验中,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指标

两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术中及术后指标发现, 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发生子宫切除术、DIC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的常见病, 主要指在分娩胎儿的24 h内, 产妇的失血量高达500 m L以上, 其发生率较高, 占我国分娩总数的2%~3%[3]。研究发现, 诱发剖宫产大出血的因素较多, 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异常的凝血功能及软产道损伤等。其以子宫收缩乏力为最主要的诱因, 其诱发的大出血约占19%, 且随时发生在剖宫产的手术中[4]。剖宫产本身就可造成损伤性的手术, 均会引发500 m L以下的出血量, 但不会发生大量出血。其中双胞胎、妊高综合征、 瘢痕子宫及贫血等均是剖宫产的指征之一, 这些因素又可引发宫缩乏力进而发生大出血, 同时这些因素又可导致宫缩乏力出血, 如娩出头部不到还可损伤子宫及产道进而发生大出血。

在剖宫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中, 传统治疗多采用增强宫缩能力的药物如缩宫素、向宫腔内填塞纱布条、结扎动脉及栓塞动脉导管等治疗方案。但是, 近些年新兴的改良B-Lynch缝扎术可有效治疗剖宫产大出血。其原理主要是在助手的配合下, 对子宫进行机械的挤压处理, 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减少术中出血量, 大量聚集局部凝血块, 减少血流量, 反向刺激子宫, 增强收缩能力, 再辅以进一步的血窦压迫止血, 降低盆腔内的动脉压, 再配以缝合技术, 大大提升止血效果[5]。

在本研究中, 两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指标发现, 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发生子宫切除术、DIC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指标均说明, 应用改良B-Lynch缝扎术的止血效果较好, 其缝扎针数的增加降低了发生缝线滑脱的现象, 且选择可吸收的肠线作为缝线, 增强了韧性且不易断裂, 不免发生缝合失败。此外, 改良B-Lynch缝扎术的缝合并未穿透子宫内膜, 避免了感染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此, 改良B-Lynch缝扎术的整体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治疗中, 应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治疗,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春, 王丽红.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2, 08 (3) :340-341.

[2]罗小卿, 陈少娟, 黄冰霜.改良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4) :2135-2136.

[3]唐禹馨, 应婷儿, 陈艳洁, 等.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 (5) :587-588.

[4]夏启芝.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10) :1169-1170.

B-Lynch缝合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2月, 我院因各种原因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共1856例, 术前常规进行产后出血风险评估,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包括第二产程延长、巨大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随机选取326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 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57例, 观察组术中行B-Lynch缝合术。两组患者年龄、胎次、孕周等基础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无子宫、附件合并症, 新生儿出生体重2 450~4 850 g, 两组剖宫产指征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均使用纱布擦拭宫腔, 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 并同时静滴催产素20 U。观察组立即行预防性B-Lynch缝合术。将子宫托出腹腔, 在子宫下缘切口右侧中外1/3交接处, 用1-0可吸收线从子宫切缘下3 cm处由外向内垂直进针, 穿透子宫下段全层, 从对应的上缘切口上3 cm处出针, 将缝线拉向子宫底部右侧中、外1/3交接部位, 于该处向子宫后面折返至右侧子宫骶骨韧带的上方, 在相当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处自右向左、由外向内斜行进针并贯穿子宫全层, 在对应的左侧水平出针。同法继续左半部自后壁向前壁的缝合, 但缝合方向相反, 最后于切口左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3 cm处出针, 在助手挤压子宫的同时, 小心、缓慢的拉紧缝线的两端后打结, 使宫体缩小呈纵向压缩状。子宫切口连续贯穿缝合一层, 出血部位加缝1~2针以止血, 观察5~10 min, 确认子宫收缩、变硬, 阴道无活动性出血, 可关腹。对照组擦拭宫腔后立即缝合子宫切口。必要时按摩子宫或加用巧特欣、欣母沛等宫缩剂或其他手术止血, 出血基本停止, 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中及术后2 h出血量, 产后24 h出血量 (术中出血量从切开子宫开始计算, 用专用吸引器收集术中出血;阴道出血用专用产妇纸, 称量法计算出血量) ;手术前后Hb变化情况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临床疗效及产褥病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总出血量比较 (表1)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1]。由表1可知, 两组术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两组Hb值的比较

观察组术前Hb值与术后24 h的Hb差值为 (2.375±1.19) g/L;对照组为 (3.78±1.46) g/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169例B-Lynch缝合术治疗后均有效, 缝合时间为3~6 min。其中158例缝合完成后即迅速止血, 11例缝合完成后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 持续20~40 min停止, 无一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术后再次大量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或行子宫切除。对照组157例中, 4例因子宫收缩欠佳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2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 另有1例行子宫动脉结扎加宫腔填纱术。观察组输血者为19例, 输血量为300~800 ml;对照组输血者为37例, 输血量为300~2 400 ml。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 无一例行子宫切除。

2.4 术后产褥病率

两组术后常规给予宫缩剂加强宫缩和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产褥病率5.3% (9/169) , 对照组产褥病率10.8% (17/157) , 两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两组术后恶露排出无异常, 切口均为Ⅱ/甲愈合, 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

剖宫产作为母胎紧急状况下终止妊娠的急救措施的、阴道生产之外的补救分娩方式, 已经是产科非常基本和成熟的手术。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剖宫产率在20%~30%[2], 而我国局部地域或医院的剖宫产率可达60%以上。如何预防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的出血问题逐渐引起关注。西方学者曾说过预防出血的意义将远远优于最好的治疗。防重于治, 防范得当, 是避免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的首要关键。目前多选用缩宫素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其用药效果受给药途径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对妊高征患者还有一定限制, 所以选择其他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高危患者产后出血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目前处理产科出血的技术除了药物外还有物理方法、外科手术和放射学方法。物理方法有子宫腔填纱和球囊压迫法等, 由于容易感染和治疗效果不确切, 不适合广泛应用。手术方法有子宫捆绑式压迫法即B-Lynch缝合术[3]、子宫动脉结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和子宫切除术, 后3种手术操作难度大, 容易损伤。选择性动脉栓塞介入法不适合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止血。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 止血迅速可靠, 且安全易行, 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 成功率高, 术后并发症少, 有望成为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3.2 B-Lynch缝合术适应证和并发症探讨

B-Lynch缝合术系由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报道的一种新的外科手术控制产后出血的缝合方法, 即在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子宫关闭血窦, 以减少子宫出血。文献报道其适应证是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4,5,6], 但由于部分患者在施此术前已经有大量出血或DIC发生, 术后患者恢复较慢, 少数因发生DIC不得不切除子宫。鉴于此, 笔者提出, 是否可将B-Lynch缝合术适应证适当放宽, 对剖宫产术中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第二产程延长、巨大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妊娠、羊水过多者预防性实施B-Lynch缝合术, 避免了施术前大量出血及产后24 h内因继发宫缩乏力导致的延迟性产后出血, 起到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B-Lynch缝合术并发症常见有产后继续少量出血, 针眼处出血和血肿。笔者的经验是术中缝合进针不要太靠近宫颈边缘, 以防损伤子宫动脉, 引起血肿;切口下缘进针不能太靠近切口边缘, 至少距切口缘3 cm, 避免因缝合组织太少抗拉能力差, 缝线切割组织造成针眼处出血或缝合失败, 必要时打开膀胱反折腹膜, 适当下推膀胱使缝合有足够空间。术中拉缝线时由助手边向下、向内挤压, 同时拉紧缝线打结, 缓慢渐进、均匀和适度用力, 缝线拉紧后以提起能容手指为宜, 不能过紧或过松, 术后配合应用缩宫素, 注意以上几点手术并发症, 可减少或避免发生产后出血。

3.3 本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术前讨论产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在术中预防性行B-Lynch缝合术, 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产后Hb下降减少, 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 并减少产褥病率, 未增加任何副作用。可能原因是由于缝线持续压迫作用使止血时间更持久, 避免了其他方法的不足, 如宫缩剂有一定的半衰期, 达到一定量后作用不再增加, 子宫动脉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术后侧支循环的再建立引起再次出血等。由于胎儿胎盘娩出后立即行预防性B-Lynch缝合, 子宫出血立即停止, 而不是出现了产后出血再开始治疗, 有效地减少了产后出血和DIC引起的难治性出血, 产后出血率降低。由于B-Lynch缝合术简单易行, 多数在3~6 min内完成, 止血后结束手术, 有效减少了治疗出血的手术时间, 减少感染的发生, 所以产褥病率大大降低。以往B-Lynch缝合术是在术中已出现大出血后才能应用, 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对有产后出血高危患者, 应用越早, 止血效果越好, 有学者也提出相似观点[7,8]。目前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远期并发症尚待研究。

综上所述, 由于B-Lynch缝合术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等优点, 笔者建议是否可将B-Lynch缝合术适应证适当放宽, 对剖宫产术中有产后出血高危者预防性实施B-Lynch缝合术, 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4-227.

[2]Martin JA, Hamilton BE, Ventura SJ, et al.Births:final data for2001[J].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2002, 51 (2) :1-102.

[3]B-lynch C, Coker A, Lawal AH.The B-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aemorrhage:an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 (Five cases reported) [J].Br J Obstet Gynecol, 1997, 104 (1) :372-375.

[4]王新梅, 姜萍, 尹爱侠, 等.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8, 28 (12) :857-859.

[5]萧丽红, 李慧敏, 余红娇.10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3) :151-152.

[6]潘卫平.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2) :1708-1709.

[7]张翔, 吴虹, 刘晓梅.改良B-Lynch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1) :1546-1547.

B-Lynch缝合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妇年龄18岁~39岁, 妊娠37周~42周, 初产妇15例, 经产妇8例。剖宫产指征:瘢痕子宫 (前次剖宫产史) 5例, 子痫前期 (重度) 5例, 巨大儿4例, 羊水过多2例, 臀位1例 (术中见为纵隔子宫) , 胎膜早破1例 (术中见为残角子宫畸形) , 胎盘早剥1例, 产程停滞4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 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 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 见子宫收缩不良, 宫腔有活动性出血, 除外妊娠物残留和裂伤。立即予持续按摩子宫, 米索前列醇0.4 mg舌下含化, 均无效, 子宫迅速膨胀呈“软袋状”。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 结合休克指数SI (脉搏/收缩压) 术中估计出血量800~2 300 m L, 行预试验有效后, 行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

1.2 方法

行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前, 先做预试验, 下推膀胱反折腹膜, 术者一手置于子宫后壁, 指尖达宫颈水平, 另一手在膀胱后方, 双手向下用力按压子宫, 如果加压后出血量减少或停止, 说明B-Lynch缝合术止血成功可能性大, 宜立即行B-Lynch子宫缝合术。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的方法:将子宫娩出腹腔至剖宫产切口外, 清除宫腔积血, 1号薇乔线在子宫切口右下缘3 cm处自外向内进针, 距右侧缘3 cm, 穿过宫腔在切口上缘3 cm, 距子宫右侧缘4 cm处出针, 在宫体上纵向褥式缝合浆膜层及子宫肌层2~3针, 出针部位约在距宫底1 cm~2 cm处。出针后缝线绕过宫底, 位置约在宫角内侧绕至后方, 由后壁宫底向宫颈方向纵形褥式缝合2~3针, 于子宫后壁下段与前壁相对应部位进针由右向左水平缝合, 左侧后壁出针点距子宫左侧缘3 cm。再在与右侧宫体后壁对应部位褥式缝合2~3针, 将肠线绕宫角内3 cm~4 cm处拉向子宫前方;再在与右侧宫体前壁对应部位褥式缝合2~3针, 于右侧对应的子宫切口的上下缘进出针。缝合时由助手向子宫逐渐加压的情况下, 不断将各缝线拉紧, 拉匀后在子宫切口下缘将两线头打结, 使子宫呈纵向压缩, 观察子宫色泽转红, 收缩好转, 宫腔内无活动性出血, 缝合关闭子宫切口。术后配合10 U缩宫素加入500 m L葡萄糖持续静滴8 h。

1.3 建议及注意事项

(1) 缝合前必须先做预试验; (2) 缝合过程中, 助手应持续双手压迫子宫, 这样可防止单纯牵拉缝线造成子宫表面切割和拉断缝线, 也可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失血; (3) 如果下段形成差, 宫颈内口近子宫切缘, 术中缝合进针不要太靠近宫颈边缘, 以免损伤子宫动脉; (4) 所有褥式缝合的缝线只缝合浆肌层, 不要穿过蜕膜层, 打结前拉线要均匀适度, 以打结后缝线与子宫浆膜层间可容纳一指为度; (5) 一旦发现子宫收缩不良, 在药物和手法加强宫缩无效后, 应当机立断。如果子宫切口已缝合, 应立即拆除部分缝线, 尽早采取该术式, 一旦出血时间长、休克晚期后止血成功概率降低; (6) B-Lynch缝合术利用外力促使子宫收缩, 配合术后给予宫缩剂更有利于止血。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子宫收缩变硬, 阴道无活动性出血, 生命体征平稳, 尿量正常;无效:子宫未收缩, 质软, 轮廓不清, 切口及阴道有活动性出血, 色鲜红, 生命体征恶化, 尿量<30 m L/h或无尿。

2 结果

本组23例产妇行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后均有效, 生命体征平稳, 尿量正常, 术中2例因出血超过1 000 m L, 予输血治疗, 剖宫产术后24 h出血量60~300 m L (平均150 m L) 。子宫轮廓清, 质较硬, 住院期间无产褥感染, 无晚期产后出血, 腹壁切口愈合良好, 术后42 d~60 d B超复查子宫恢复正常大小, 复旧好。

3 讨论

3.1 B-Lynch子宫缝合术的止血机制

1991年, 英国皇家学院的妇产科医生、产科顾问Christopher B-Lynch首先报道了B-Lynch子宫缝合术, 其止血机制是利用缝线的捆扎外力迫使子宫收缩, 挤压平滑肌, 缩小宫腔, 迫使小的螺旋动脉关闭, 明显减少血流灌注, 加压后使血流缓慢, 易于凝集血栓而止血;同时因子宫肌层缺血, 刺激子宫收缩而进一步压迫血窦, 使血窦关闭而止血[3], 尤其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

3.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占产后出血的90%, B-Lynch缝合术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因此, 首先应明确引起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过度伸展 (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 、子宫收缩乏力 (多产次、多次引产、前次子宫手术史) 、子宫发育异常 (双子宫、纵隔子宫、残角子宫、子宫肌瘤等) 、胎盘因素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 产妇精神高度紧张、疲劳, 由于胎儿性别因素导致产妇心情不好, 产妇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内感染等。出现上述高危因素时应提高警惕, 及早行B-Lynch缝合术或预防性使用B-Lynch缝合术, 尽可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3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优点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将经典B-Lynch缝合术跨过子宫前后壁的游离缝线在子宫体部浆肌层缝合固定数针, 以免子宫缩复后肠线滑脱造成肠管嵌顿的可能。在基层医院, 强效宫缩剂 (欣母沛、卡孕栓) 相对缺乏, 剖宫产术中出血时一般宫缩剂和手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宫腔填塞, 有感染和二次出血的可能;行子宫动脉结扎, 髂内动脉结扎技术要求较高, 且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 失败率较高[4];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复杂, 需特殊设备, 产科无法完成[5];子宫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对产妇生理和心理上打击较大。与上述几种止血方法比较, 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 不需添置特殊设备, 止血效果迅速可靠, 经济成本低, 可减少输血的风险, 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等多种优势, 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摘要:目的 总结B-Lynch子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23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 术后无并发症, 子宫复旧良好。结论 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在一般宫缩剂和手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正确诊断及时缝合, 越早效果越好。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 止血效果迅速可靠, 可以减少输血的风险和保留产妇子宫等多种优势,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宫缩乏力,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05-20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43-853.

[3]B Lynch C, Coker A, Lawal AH.The B 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aemorrhage:an alternative tohysterectomy Five cases reported[J].Br J Obstet Gynecol, 1997, 104 (1) :372-375.

[4]勾玲会, 李玉艳, 常青.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 2004, 33 (12) :1893-1896.

B-Lynch缝合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1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112例患者年龄(21~37)岁,中位数年龄25.8岁。患者产前行B超确诊为前置胎盘,均行剖宫产并发生产后出血。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112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0例对照组患者宫腔填纱术治疗,给予62例观察组患者低位B-Lynch缝合术止血。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胎次、分娩孕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宫腔填纱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低位B-Lynch缝合术止血,具体方法为:从子宫切口右侧下缘3cm处进针,宫腔内出针。然后从子宫切口右侧上缘宫腔内进针,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出针,然后在与右侧相应的位置将子宫左侧切口上下缘缝合,缝合子宫切口。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切除子宫例数、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月经周期的差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止血,血压回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采用低位B-Lynch缝合术缝合后子宫收缩良好未发生术后出血或血运不良病例。对照组患者共有44例成功止血,6例因止血失败而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及切除子宫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术后月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月经周期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除因胎盘面积大及宫体收缩乏力因素外,子宫下段至宫颈口胎盘剥离面的出血是更主要的原因。如果想有效控制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应采用治疗措施使子宫下段肌组织紧缩在一起,血窦关闭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宫腔填纱止血,其原理是刺激宫体感受器,通过大脑皮质引起子宫收缩。同时纱布的机械压迫胎盘剥离面的血窦,促进血流减慢或暂停[3]。但操作时往往视线不清楚,无法准确迅速地缝合血窦。出血量大时需要缝合数针,多次缝扎引起的大量出血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宫腔填纱术操作不当可引起隐性出血,费时费力,术后24h需抽纱,如仍有活动性出血则需再一次实施手术切除子宫。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及切除子宫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表明低位B-Lynch缝合术更有利于迅速止血,使手术顺利进行,并避免了切除子宫,改善患者预后。B-Lynch缝合术是通过纵向机械性压迫有效地挤压子宫壁弓状血管,减少局部血流并促使局部血栓形成[4]。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又可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而使血窦受压关闭。操作时在两条侧向绑带的压迫下,可抑制部分子宫动脉、卵巢动脉的分支,阻止由子宫侧缘向子宫中央的血流,更好地控制出血[5]。但对于子宫下段至宫颈口胎盘剥离面的出血,经典的B-Lynch缝合术无法奏效。低位B-Lynch缝合术操作时切口下缘缝合位置下移,子宫的六个主要承力点之间有几厘米的距离,缝合时部分进针方向呈90度改变,因此各点承受力不高。低位B-Lynch缝合可引起缝合后子宫前后壁间长度的显著差异,形成子宫的前屈状态,增强了压迫止血的效果[6]。低位B-lynch缝合术应用越早,控制出血效果越好,可避免失血性休克及DIC等并发症的发生[7]。

表3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月经周期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低位B-lynch缝合术对患者月经恢复无明显影响[8,9,10,11]。综上所述,与宫腔填纱术相比,低位B-Lynch缝合术可显著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手术时间,避免子宫切除,对产后月经恢复无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低位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0例对照组患者宫腔填纱术治疗,给予62例观察组患者低位B-Lynch缝合术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切除子宫例数、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月经周期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及切除子宫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月经周期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宫腔填纱术相比,低位B-Lynch缝合术可显著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手术时间,避免子宫切除,对产后月经恢复无影响。

关键词:产后出血,B-Lynch缝合术,宫腔填纱术

参考文献

[1]齐育英.垂体后叶素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5例[J].中国药业,2011;19(19):69~70

[2]钱芳,黄文英,李广太.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4):720~721

[3]马志红,盛超,王晨虹,等.前置胎盘产后出血571例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2):155~158

[4]应豪,段涛.B-Lynch及其他保守缝合法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102~104

[5]李彩然,晚期产后出血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967~1967

[6]李艳芳,李道成,李越游.低位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对产后月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4):1889~1891

[7]霍文英.低位B-Lynch缝合术+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39例分析.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2):145~47

[8]罗曲芬.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62~63

[9]高歌.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5

[10]张敏.垂体后叶素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28

上一篇:形式与设计下一篇:培育过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