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共8篇)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 篇1
6月29日,副市长廖奇志主持召开全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座谈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卿、市卫计委主任刘少华、市卫计委副调研员郑东升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泽甫、副院长颜小平及市直三所公立医院负责人,德安县相关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
廖奇志在主持会议时指出,5月10日,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九江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委会已经研究拟订《九江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该方案在征求意见后将提请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
廖奇志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认识,把医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精力,打好工作基础。要明确责任,切实履行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岗。要加强统筹,充分发挥医改办的协调作用。各医院要加强学习、了解政策。要摸清家底,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作为医改的主体,要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廖奇志强调,要始终以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目标,紧紧围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强化组织领导,狠抓督促落实,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会上,九江市卫计委副调研员郑东升就《九江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作简要说明,德安县相关负责人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交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泽甫及市直三所公立医院负责人汇报了医改工作及意见建议,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作交流讨论。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 篇2
一、具体做法
(一)前期充分准备
调研测算方面,借鉴县级医院改革方案,模拟运行近三年的数据, 经反复调研、测算与调整后,确定总体价格补偿方案、财政补偿机制与医保扶持政策。 内部管理方面,为确保改革成效,医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主要病种、各诊疗组费用结构剖析,找出原因,及时停止个别药品、材料的使用;对有增长苗头的科室,院长亲自找科室负责人约谈;对均次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的,收入不予计奖,支出仍计入成本。 确保服务方面,医院增设收费、导医等服务人员,增加收费、发药等服务窗口;窗口实行弹性上班制,确保高峰期服务窗口充足。 积极组织方面,由市长亲自召开医院中层以上干部动员大会。
(二)期中积极实施
在政策落实上,各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中层干部工作布置会议,拟定落实方案;组织召开全院医务人员动员大会,明确工作要求;及时组织对相关人员的政策培训。 在政策宣传上,利用电子屏、触摸屏、折页、宣传册、宣传栏、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新政策实施的第一周,增派财务人员到前台接受政策咨询与解释。 在政策实施上,及时调整药品与医疗服务价格,紧密衔接医保相关新政策,调价结束后立即实施试运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沟通调整;改进收费流程,改革实施后的前3天,所有收费窗口提前上班,缓解因不适应新政策导致的暂时性收费速度减慢。 在政策保障上,加强药品监管,将中药库、中药房划入药剂科,与西药一起接受重点监管;重新划定大处方界限;进一步加强收费内部监督检查;每周密切监测费用增减情况,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均次费用增长。
二、初步成效
改革实施后,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彻底破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以绍兴市某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数据对比为例:
由表1可见,改革前后对比,药品比例、均次费用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持续缩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就诊人次持续增长,满意度有所提高。 其中:因专业特色差异,该院每住院人次收入同比增长,但增长幅度比预测数还是下降了4.3个百分点。
三、深刻体会
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目的主要在于积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应以目标为导向,深入开展改革探索。 同时,充分体现地市级公立医院的特有属性。
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淡化公立医院“功利性”。 我们需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加强部门监管,完善公立医院顶层设计。 明确政府应有职责,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明确部门监管责任,维护医疗秩序与医疗安全;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加快支付方式改革。 以进一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改革的必要手段是完善“药品”管理。 改革后,医院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控制重点全面转移、医务人员工作方向有待引导,有必要从“质量、规范、分配”三个方面着手,完善内部管理,确保改革成果[2]。通过提高“医疗”与“服务”两大元素的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水准;通过提高基药比例、督查“过度诊疗”、监控考核指标等方式,规范即成运营模式;通过突出医德医风、技术能力、服务质量与数量考核,维护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是群众满意。 衡量改革的成败,关键看群众接不接受、满不满意,费用有没有降下来,看病有没有方便一点。 地市级公立医院应通过细化考核单元、强化费用监控、实现院际互认、改善服务流程、加快床位周转、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实现病人满意度、药品比例、均次费用的“一增二降”,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改革的侧重点是突出地市级特有属性。 地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量较大、专业特色比较明显、运营管理相对复杂、区域级层承上启下,尤其应创新医院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内相对公平、完善医院内部运营、探索松散型集团模式,以改善服务流程、强化资产管理、体现政策趋同、实现资源共享。
改革的后续手段是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的要求,我们应以地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标为导向,建立并完善改革绩效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用过“以评促建”的方式积极推动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乐波,李飒飒,吴强.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绩效评价及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1):13-14
[2]李乐波,俞斯海.地市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3,42(17):2035-2037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 篇3
会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必要途径,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深化县域医改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决定首先选择300个左右县(市)进行改革试点,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政策、逐步推开。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指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必须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抓好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重点任务,落实试点的政策措施。他强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管理三方面任务的关系,把握好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协作三个关键环节,统筹实现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两个目标,以破除“以药补医”为重点,改革补偿政策,落实管理监督,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他要求,卫生部会同中央各相关部门将及时跟踪掌握试点情况,组织专家对试点地区开展评估,加强指导和支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围绕县级医院的薄弱环节,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工作,解决好县级医院的人才问题,持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同志讲话强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从十个方面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一是坚持公益性,履行政府办医职责。二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切断医药利益链条。四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五是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作用,同时,必须加强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监管,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六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是切实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院和医生行为。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九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是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他指出,希望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攻坚战。
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同志,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同志分别作了讲话,结合部门职责,就贯彻落实国办文件进行工作部署。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做好县域医疗规划布局工作,落实符合规划的县级医院基建设备投入政策。推动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在价格调整、人事管理、内部分配等方面落实政策。要加强宣传,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氛围。
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和河南省修武县县委书记王建修同志代表地方发言。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 篇4
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
(2012年6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医改“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我结合财政职能和财政工作谈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试点工作
医改实施三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医改意见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努力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在加大医改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支出4506亿元,三年新增投入分别达到12409亿元和3679亿元,超额完成了医改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为深化医改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其中,仅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中央财政就安排补助资金10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设备购置等能力建设。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 1
务网络的龙头,更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本保障和关键环节。医改“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改革,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涉及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付费制度、采购机制、监督机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涉及体制和利益的再调整,解决这些庞杂问题,需要内部和外部综合配套改革的配合支持。因此,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试点地区财政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配合,认真履行职能,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推进试点工作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第一,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这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的标志,也是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宏观层面上,要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四分开”不仅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四分开”不是简单地形式上的一分了之,而是要在管理观念、经营理念及运作模式方面有实质性的转变,合理解决政府在公立医院管理和发展上的“错位、越位与缺位”并存的问题。在微观层面上,要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一是要积极探索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落实医院法人地位,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利,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行以绩效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做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医务人员钻研业务、提高医术的积极性。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三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和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四是要“外加推力”,鼓励县域内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发展,不断完善和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医的政策措施,在准入和监管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以真正形成良性竞争的多元办医格局。
第二,着力改革付费方式。这是撬动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的切入点。随着医保基金规模的壮大,医院通过提供医疗服务从医保获得的收入将越来越多,这为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奠定了基础。加快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有利于倒逼和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综合改革,推动医务人员通过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运用最适宜、最具成本收益的诊疗方法和手段,增强医院的内部活力,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和保障患者健康有机结合的目的。一是要积极推进医保复合付费方式改革。将目前实行的按服务项目付费,逐步转变为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二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合理核定医疗服务成本,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真正体现医疗技术服务合理
成本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创造条件。三是调动医保机构的积极性。要建立和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医保机构改革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责任和动力。四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要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监管,避免因支付方式改革导致从“过度医疗”滑向“医疗不足”。
第三,着力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投入,是公共财政建设和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内容。根据试点政策要求,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将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因此,各级财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会同卫生、医保、价格等部门,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统筹算账”的原则,科学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补偿作用。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稳定发展,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对位于地广人稀和边远地区的县级医院,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给予必要的保障,以实现医院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总之,要通过调整价格、加大投入、改革支付方式、规范药品耗材采购供应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建设靠政府、日常运行靠服务”的长效补偿机制,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将给予一定补助,省和市级财政也要相应加大对试点县(市)的支持力度。
第四,着力强化财务监管。这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的基
础性保障措施,也是提高医院效率和竞争力、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客观要求。随着医药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避免出现因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而抵消政府投入效果的问题。一是认真执行财会制度。要准确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进一步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要强化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监控好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贷款或集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禁止县级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要强化社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鼓励行业协会等对医院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三是加快预算执行。要进一步加快医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按照医改工作进度,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决不能因资金安排问题影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标解释 篇5
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为更好的完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监测工作,便于各单位对监测数据的理解和对监测指标计算公式的运用,提高填报数据质量,对监测指标及计算公式做以下解释:
一、指标解释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监测表》
1、向医院拨付的改革启动(补助)资金:各级财政向医院每拨付改革资金情况,城市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改革补助资金。县级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中央和省级改革启动资金。按实际拨付给医院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2、本级政府落实办医责任的各项补助总额:各级政府财政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向其所属各类参与改革的公立医院,投入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项目,所投入的各项补助资金,按实际拨付给医院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3、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是指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实际收入,按照政府、财政等部门核定的数据填报,该数据作为政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偿的依据。
4、县级财政补偿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是指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根据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实际/ 19
收入),测算的本级财政补偿金额所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原则上补偿要达到10%以上。
5、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是指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根据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测算的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所获得的增收部分金额,所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原则上调整价格补偿要达到取消药品加成的80%。
6、县域内就诊率:按照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约束激励,建立转诊通道,构建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监测表》
1、改革启动(补助)资金到位:医院收到各级财政每拨付改革资金情况,城市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改革补助资金。县级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中央和省级改革启动资金。医院按实际拨付到位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2、期末收到本级政府落实办医责任的补助总额:医院至填报期末收到各级政府财政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投入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项目,所投入的各项补助资金总额,医院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3、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上调部分--门诊诊疗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中医药服务费/其他方面提高的额度占医疗服务/ 19
价格调整总量的比例:是指门诊诊疗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中医药服务费等项目价格调整总量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的比重。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下调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方面下调的额度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的比例:是指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方面下调的额度总量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的比重。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收费项目,如门诊诊疗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中医药服务费等,同时逐步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高值医用耗材等项目价格。调整总量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的比重,上调部分为正数,下调部分为负数(实际是为上调部分项目,让出价格上调空间)十项之和等于100%,医院根据地理位置、物价水平等实际情况,核算调整比例,以财政、物价部门批复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文件为依据。
4、期末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获得补偿总额:是指填报期末,通过调整门诊诊疗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中医药服务费等项目价格所增加的收入,医院按实际增加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5、期末县级财政补偿实际到位金额:是指填报期末县级财政补偿资金实际到达医院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6、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方面:指医院在实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 19
同时,根据自身专科特点、病种治疗规律等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2016年,力争县级以上公立医院30%以上的出院病例实行按病种付费。综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7、按(鲁编办[2016]28号)文件,确定备案人员总量:是指按照(鲁编办[2016]28号)文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公立医院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
8、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员聘用制是以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代替原来的固定用人、一包终身的依附关系。聘方与被聘方在合同框架内,处于平等自愿的民事主体地位。变“单位人”为“社会人”,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医院的管理,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岗位管理制度是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9、绩效考核制度:是指对职工工作绩效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并根据职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以及完成任务的程度给予奖惩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考核制度。按照有利于深化改革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将医院的履职效能和公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院长履职评价、财政补助、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10、绩效工资收入差距:是指医院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 19
平,最高绩效工资与最低绩效工资水平的差额。
11、实行院长年薪制:是以为单位,依据医院的规模和运行情况,确定并支付院长年薪的分配方式。
*以下12-18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方面。
12、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政府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和监督指导的职责。
12、组建公立医院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是指试点医院通过成立理事会、董事会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利运行机制。
13、医院党政领导是否由行政机关人员兼任:是指医院院长、书记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如果由行政机关人员兼任,需要注明行政机关名称及人员职务。
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明确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14、院长负责制:是指医院院长具备用人自主权、分配权,院长是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负责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按规定拟定医院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和医院人事、财务、分配、职称聘任等管理制度,保/ 19
证医院日常运行。
15、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是通过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该干部在一定任期(如一年、二年、三年等)内所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并以此作为考核、晋升、调动的依据。
16、院长自主经营管理权:经营管理权的内容包括产、供、销、人、财、物各个方面,主要有:经营方式选择权,经营决策权,物资采购权,人事劳务管理权,资金支配使用权,物资管理权,其他经营管理权。
17、院长聘任制:健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实行院长聘任制。
18、总会计师制:总会计师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也不是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
总会计师是在医院院长的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是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分析和决策的单位行政领导人员。总会计师直接对院长负责。
19、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医用耗材价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中医药管理局五部门联合签发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采取控费综合措施,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费用和医用耗材价格。
*以下20-23建立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机制方面,按照鲁政办发/ 19
„2015‟55号《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0号文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
20、组建医疗联合体:二级以上综合、中医医院与康复、护理等接续性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建立横向转诊关系。建立包括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在内的多种分工协作模式,充分发挥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21、开展分级诊疗试点病种数:按照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在医院诊疗,康复期病人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总体原则,参考鲁政办发„2015‟55号文件的附件2《县域内住院诊疗病种参考目录》,研究确定分级诊疗试点病种范围。
22、委托三级医院管理、与三级医院签订其他长期合作协议:此两项由区属和县属医院统计填写,与三级医院协作情况。
23、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其他长期合作协议:由省、市、区、县的所有医院统计填写,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情况。
24、推行临床检验结果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实现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5、按病种收费试点病种数、临床路径实施病种数:按照鲁价格二发[2015]3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的意见》要求,2016年起,全省所有参与综合改革的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收/ 19
费的数量不得少于50个。凡接诊符合临床路径准入条件的病种,纳入按病种收费管理。一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要达到80%以上,完成率要达到85%以上。
26、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按照国卫医发[2013]21号文件《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3-2015)》的要求,由省、市属三级医院统计填写,专门针对区、县级公立医院的帮扶情况,包括:重点专科帮扶、医师的派驻及对区、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等工作。
27、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按照鲁卫科教国合发[2013]6号文件《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的要求,由各级各类医院统计填报。
28、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按照国卫医发[2013]42号文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由各级各类医院据实填报。
29、推进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都指出:建立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到2015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部公立医院,2017年覆盖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
(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运行监测表》 / 19
1、核定编制数:在2015年末以前,按照鲁编办发[2012]2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的要求,核定本医院的人员编制数。依据鲁编办[2016]28号《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
2、编制职工人数:根据编制管理部门2015年末前,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医院实际占用编制的人员数。
3、备案职工数:按照鲁编办[2016]28号《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向编制部门上报备案的职工总数(包括在编的和合同聘用制的职工)。
4、平均在职职工人数:指月末在职职工人数的算术平均数。包括编制职工人数和合同聘用制职工人数,其工资在工资福利支出中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伙食补助费)5项中列支。不包括临时工人数。
5、临时用工人数:指没有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且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工作人员,统计全月聘用的平均人数,其工资从其他工资福利支出中列支,不含钟点工。
6、月末在职职工人数:指月末实际在岗的职工人数,为时点数。指月底支付工资的在岗职工数,包括编制职工和合同聘用制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和返聘人员。
7、平均开放床位:每日开放床位的算术平均数。/ 19
8、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月内医院各科室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9、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月内医院各科室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12点钟的住院人数)之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
10、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11、出院人数:指月末出院患者的总人数。
12、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出诊、赴家庭病床、下地段等外出诊疗人次,本院职工的诊疗人次数,外出进行的单项健康体检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局部的单项健康检查人数等。
13、门急诊人次:指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
14、大型医用设备:包括甲类、乙类。甲类:
1.X线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包括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即PET)。
2.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 19
3.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4.质子治疗系统。
5.其它单价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医用设备。乙类:
1.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2.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4.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
5.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SPECT)。彩超不属于乙类大型医疗设备。
15、医疗收入:反映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包括应收到的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算的医药费及患者未支付的医疗欠费。
16、门诊收入:反映医院为门诊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应收到的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算的门诊医药费及患者未支付的门诊医疗欠费。门诊收入中:挂号收入与诊察收入合并的单位,请将挂号收入与诊察收入数据填入诊察收入中。检查收入中: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入包括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入。
17、高值耗材:通过省(市)建立的集中采购工作平台或者自行组织开展采购的高值耗材。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 19
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骨科植入、神经外科、电生理类、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材料等中央及省纳入高值耗材管理范围的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品目
血管介入类
涉及:冠状动脉、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等导管、导丝、球囊、支架及辅助材料
非血管介入类
涉及:气管、消化道(食管、肠道、胆道、胰腺)、膀胱、直肠等导管、导丝、球囊、支架、各种内窥镜涉及的材料
骨科植入
涉及:脊柱、关节、创伤等人工关节(椎体、椎板),固定板(钉、针、架、棒、钩),人工骨、修补材料等
神经外科
颅内植入物、填充物等
电生理类
标测导管、消融导管等
起搏器类
涉及:心脏、膀胱等永久、临时、起搏导管、心脏复律除颤器、起搏导线等
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 / 19
人工心肺辅助材料、透析管路、滤器、分离器、附件等
眼科材料
晶体、眼内填充物等
口腔科
印膜、种植、颌面创伤修复、口腔充填、根管治疗、粘接、义齿、正畸、矫治等材料
其他
人工瓣膜、人工补片、人工血管、高分子材料等
18、门诊收入中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其他医疗保险患者实际发生费用:反应参加医保患者门诊全部花费。
19、门诊收入中应来源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其他医疗保险基金:指医院应收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其他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结算的医药费,按照应收金额填报,不按照实际到位金额填报,用于计算医保报销比例。
20、住院收入:反映医院为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应收到的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算的住院医药费及患者未支付的住院医疗欠费。检查收入中: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入包括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入。
21、财政补助收入:反映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所有补助。
22、科教项目收入:反映医院本期取得的非财政科教项目收入。/ 19
23、其他收入:反映医院除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总额,包括培训收入、食堂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收入、捐赠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其他。
24、结算差额:是指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因医院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与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金额不同,而产生的需要调整医院医疗收入的差额(不包括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差额)。为真实反映医院收入,医院应当在医保结算期末按规定根据结算差额占门诊收入或住院收入的比例冲减(增加)各项医疗收入。结算差额的调整情况应在财务报告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并建立结算差额备查簿。
25、医务性收入:是指能够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项目收入,指医疗收入中扣除药品收入、检查化验收入、卫生材料收入、其他和结算差额以外的收入。
26、医疗业务成本:反映医院本期开展医疗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①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②包含使用财政基本补助发生支出,开展科研、教学项目使用自筹配套资金发生的支出,以及医院开展的不与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特定“项目”相关的医疗辅助科研、教学活动发生的相关人员经费、专用/ 19
材料费、资产折旧(摊销)费等费用。不包含使用财政项目补助发生的支出。
27、管理费用:反映医院本期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医疗、科研、教学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产折旧(摊销)费等费用,以及医院统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坏账损失、银行借款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支出、汇兑损益、聘请中介机构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
28、其他支出:反映医院本期发生的,无法归属到医疗业务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中的支出总额。如:培训支出、食堂提供服务发生的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活毁损损失、捐赠支出、罚没支出、其他。
29、医保收入、支出和差额:医保收入指医保部门拨付给医院的金额;医保支出指参保病人在医疗机构实际报销费用总额;医保欠费总额=参保人员在医疗机构实际发生的应报销费用总额-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实际拨付保险费用总额。调整价格的医疗服务范围请参照《关于取消药品加成理顺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价格二发【2016】38号)
二、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1、通过价格调整获得补偿金额占药品实际价差总量的比例=月末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获得补偿总额/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100%; / 19
2、财政补偿到位金额占药品实际价差总量的比例=月末财政补偿实际到位金额/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100%;
3、中央和省启动资金到位率(对县级公立医院)=中央和省启动资金拨付到位金额/中央和省启动资金*100%;
4、改革补助资金到位率(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拨付到位金额/改革补助预算资金*100%;
5、县域内就诊率:县域内就诊患者数/(县域内就诊患者数+向上转诊的患者数)*100%;
6、医保门诊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门诊收入中(内:应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内:应来源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结算资金+内:应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基金)/门诊收入中(其中:城镇职工患者政策范围内实际发生费用+其中:城镇居民患者政策范围内实际发生费用+其中:其他医疗保险患者政策范围内实际发生费用)*100%;
7、医保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门诊收入中(内:应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内:应来源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结算资金+内:应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基金)/门诊收入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实际发生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实际发生费用+其他医疗保险患者实际发生费用)*100%;
8、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住院收入中(内:应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内:应来源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结算资金+内:应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基金)/住院收入中(其中:城镇职工患者政策范围内实际发生费用+其中:城镇居民患者政策范围内实际发/ 19
生费用+其中:其他医疗保险患者政策范围内实际发生费用)*100%;
9、医保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住院收入中(内:应来源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内:应来源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结算资金+内:应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基金)/住院收入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实际发生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实际发生费用+其他医疗保险患者实际发生费用)*100%;
10、实际开放床位与人员配置比例=1:(备案职工数:实有床位数);
11、医护比=1:(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
12、门急诊次均费用=门诊医疗收入/门急诊人次;
13、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次;
14、床日次均费用=住院医疗收入/实际占用床日;
15、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次数;
16、每医生门急诊人次=门急诊人次/执业(助理)医师数;
17、每医生出院人次=出院人次/执业(助理)医师数;
18、门急诊次均费用增幅=(本期门急诊次均费用-上期门急诊次均费用)/上期门急诊次均费用;
19、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本期住院次均费用-上期住院次均费用)/上期住院次均费用;
20、基本药物销售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基本药物药品收入/药品总收入*100%;
21、药品加成率=(药品收入-药品费)/药品费*100%; / 19
22、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
23、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人次数/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人次数*100%。
24、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门诊收入/医疗收入×100%。
25、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住院收入/医疗收入×100%。
26、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占医疗收入比例=(药品收入-中草药)/医疗收入*100%;
27、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医院检查收入+化验收入)/医疗收入×100%。
28、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医疗收入×100%。
29、医务性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比例=(医院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护理)收入/医疗收入×100%。
30、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消耗的卫生材料费=卫生材料费/(医疗收入-药品收)*100;
30、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人员经费/业务支出*100%;
31、在职职工工资性收入=(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伙食补助费)/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32、临时工工资=其它福利支出中临时工工资/临时用工人数。
33、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34、绩效工资占在职职工工资性收入的比例=绩效工资/在职职工工资性收入; / 19
31、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业务支出×100%。
3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 篇6
分析评估系统
(2012年7月26日)
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医保支付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为确保对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有效监控、科学决策,推行一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析评估系统势在必行。
(一)运营经费补偿。对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15%药品加成收入及在职人员工资的财政补偿。财政补助总额,其中药品零差率补助金额,医院在职职工的工资补偿金额,离退休人员补偿金额。
(二)院基建项目的补偿。医院迁建项目财政预计总投资金额,县级财政累计投入金额。
(三)核定医院床位及人员编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实际需求,科学核定了县级公立医院床位编制。按照床位与人员1∶1.6-1.7的比例核定了人员编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0%。同比床位增加数量,人员增加数量。
芜湖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探索 篇7
1 改革背景
2006-2007年, 在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 芜湖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一方面对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宣传, 积极配合和整改, 另一方面责成市卫生局等部门要着手从体制机制上根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实行“医药分开”改革, 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利益链, 打破“以药养医”机制,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
2009年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后, 尤其是将芜湖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重点联系试点城市, 芜湖市公立医院改革进入全面试点阶段。
2 实施阶段
2.1 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子 (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
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是:
2.1.1 实施医药分开, 切断医和药之间利益链, 改革以药养医的机制。2007年底, 开始启动医药分开改革, 成立了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 为市卫生局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2008年1月1日起, 市属8家公立医院的药剂人员全部划转至该中心统一管理, 各医院药房统一改名为药品调配中心, 医院不再卖药。药管中心统一负责全市药品招标采购管理, 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 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形成了公共权力阳光运作的制度平台。决策权在管委会, 集体决定药品采购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事宜;执行权在药管中心和市招标采购代理处, 对中标的药品进行统一配送管理, 实行对药品调配中心的管理和监督;监督权在监督管理委员会, 由市监察、卫生、药监、物价、审计、纠风办等有关部门组成。实施医药分开, 切断了医院、药房、医生与药商之间的多重利益链, 药商不再和医院打交道, 防范了“权力寻租”。
2.1.2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 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 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市本级财政投入比改革前大幅增加, 2007年为3 629万元, 2008年为11 370万元, 2009年为17 148万元, 2010年为17 161万元。
2.1.3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初, 结合全市事业单位改革, 我们对公立医疗卫生单位重新进行定岗定编不定人, 实行全员聘用制。一是实行编制管理、岗位总量控制。所有新进人员不再入编。为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做贡献, 对聘期内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编外聘用人员, 经考核优秀的, 可以办理入编手续。医疗集团岗位总量按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控制总数确定, 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医疗集团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编制岗位说明书, 作为今后竞聘上岗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人员流动不受限制。在岗位总量控制的前提下, 各医疗集团根据工作需要, 可在集团内各成员医疗单位之间调动工作人员, 不受所在医疗单位岗位的限制。三是强化考核与奖惩机制。人员考核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服务对象满意度, 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的使用、晋升、奖惩、收入分配以及续聘、解聘的基本依据。四是实行社会保险全覆盖。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保系统, 待遇调整按事业单位执行。通过改革, 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工作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 调动了医疗集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了公立医院医疗集团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两级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年薪制。以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 实行职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院长年薪制, 院长年薪为单位人均收入的3倍, 同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规定医院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技术骨干倾斜, 其中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年收入不低于院长年收入, 起到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积极作用。
2.1.4 完善区域卫生规划,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2006年以来, 芜湖市行政区划多次调整, 市区面积由230平方公里扩大到826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达112万人。为使医疗机构的设置布局、服务能力、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与市民就医需求相适应, 从2008年起,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通过迁移、改造、新建和置换等方式, 科学规划设置医疗机构, 打造15分钟就医圈。
2.2 以国务院医改领导组、卫生部的政策文件为指导, 扎实推进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
2.2.1 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管理分开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在大卫生体制框架内, 实行管办分开改革。
(1) 在市卫生局下设了医院管理局。将原医管办人员整体划入医院管理局, 医院管理局履行出资人职责, 负责对市属公立医院的重大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等进行审核, 对国家资产进行管理,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实行运行成本管理, 组织实施绩效考核。
医院管理局成立以来, 经过对市属公立医院多层次、多方面的座谈、调研, 拟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芜湖市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暂行办法、芜湖市大型医用设备统建共享管理办法 (试行) 、芜湖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 目前正处于会议通过, 将进一步完善并组织实施。
(2) 在卫生局内设医院监督局。医院监督局负责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监管, 对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服务要素实行准入管理, 并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的监督和评价, 负责全市的中医药管理、采供血管理、重大事件的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护及重大医疗纠纷的调处等工作。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
(3) 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作为公立医院管理的高层议事决策机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医管局。
2.2.2 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 顺利启动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 市委、市政府把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作为2011年芜湖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列入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目标。经过大量调研, 反复论证后, 在省统一招标药价的基础上, 通过我市招药品配送企业3家, 分别配送市属医疗机构及县级医院。通过配送企业给予药事增值服务费, 补偿医疗机构因取消药品加成销售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 为使医务人员受鼓舞, 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采取“一升一降一增一兜底”的补偿政策, 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 体现医生的劳动和技术价值;一升:适当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一降: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一增:增设药事服务费;一兜底:各项补助不足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时, 由财政兜底。目前, 药品零加成销售工作, 作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口, 既是完善芜湖医药分开模式的一项重大举措, 又是实实在在地让利给老百姓。我市通过药品统一采购, 统一配送, 统一支付结算, 并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与此同时, 我们还成立了芜湖市药事专家委员会, 全面负责《芜湖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 根据公立医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审核各医院的药事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药品的品种和生产厂家, 确定各个医院的药品目录, 汇总形成《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用药目录》。
3 主要做法
3.1 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 顺利启动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 市委、市政府把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作为2011年芜湖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列入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目标。经过大量调研, 反复论证后, 在省统一招标药价的基础上, 通过我市招药品配送企业3家, 分别配送市属医疗机构及县级医院。通过配送企业给予药事增值服务费, 补偿医疗机构因取消药品加成销售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 为使医务人员受鼓舞, 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采取“一升一降一增一兜底”的补偿政策, 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 体现医生的劳动和技术价值;一升:适当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一降: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一增:增设药事服务费;一兜底:各项补助不足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时, 由财政兜底。目前, 药品零加成销售工作, 作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口, 既是完善芜湖医药分开模式的一项重大举措, 又是实实在在地让利给老百姓。我市通过药品统一采购, 统一配送, 统一支付结算, 并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与此同时, 我们还成立了芜湖市药事专家委员会, 全面负责《芜湖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 根据公立医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审核各医院的药事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药品的品种和生产厂家, 确定各个医院的药品目录, 汇总形成《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用药目录》。
3.2 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3.2.1 积极稳妥推进医疗集团向基层延伸工作。
医疗集团及市级医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县镇村一体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我们探索建立了医院集团化改革向区级医疗机构延伸新机制, 打通制约双向转诊制度的瓶颈, 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实施。根据区域分布, 将市辖4个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划入相关医疗集团, 实行人事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资产统一配置、财政统一补贴, 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办医格局。
3.2.2 认真开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2011年10月26日召开了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启动会, 会上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市五院、无为县医院和无为县中医院分别与对口支援的无为县六所乡镇卫生院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六所二级以上医院分别派出三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并确定一名任卫生院业务副院长。11月1日六支队伍全部到位。
3.3 加快实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 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 推进县级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提高县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为公立医院全面改革创造经验。2011年9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动员大会, 全面启动市辖四县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县级医院与市级三所三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制度。各县人民政府在十月底前制定出台了各自的具体实施办法。
3.4 加快推进“金医工程”建设, 努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在“金医工程”项目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 将构建二、三级公立医院之间及二、三级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医疗协作系统, 建立远程会诊网络系统及县级医院管理系统。村卫生室管理系统平台由省卫生厅统一招标后, 我市跟标采购, 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
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 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 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并加强与“金保工程”的衔接。
3.5 全面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3.5.1 积极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 大力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综合性支付方式。制定出台了《芜湖市按病种付费结算管理办法》。今年8月1日起已对67个病种实行了按病种付费试点。
3.5.2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1月至9月, 我市医疗机构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为137个, 共计4 502例进入临床路径, 其中1 639例出现变异, 130例退出临床路径。
3.5.3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支持政策。
3.5.4 普遍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实行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 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简化就医手续, 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 公开医疗服务信息, 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等服务。广泛开展了便民门诊服务, 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了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 充实加强门诊力量, 延长门诊时间。
3.6 加强医疗安全监管
制定了《芜湖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试行) 》和《芜湖市医疗机构约谈工作制度》, 对医疗机构校验实行登记动态管理, 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计分制, 列入不良记录, 促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行医。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在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 对调查属实的举报者予以奖励。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打击非法行医, 保障医疗安全。
3.7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全面推进医疗责任保险, 加强第三方调解机构的管理, 完善患者投诉受理机制, 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今年1月, 以市政府44号令发布了《芜湖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开展各项惠民便民措施, 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由试点前95.8%上升到97.9%, 医护人员成就感、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均有所提高。
4 成效
4.1 医药分开显成效
三年来, 市属八家公立医院平均药占比逐年下降:2008年为40.55 %, 2009年为39.75 %, 2010年为39.21 %, 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中规模最大的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为43.05 %, 2009年为39.45 %, 2010年为38.48 %, 2011年上半年为34.5%) ;通过医药分开改革三年累计减轻群众药费负担1.6亿余元;临床抗生素使用更趋合理。
4.2 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显成效
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近三年, 共新增医技人员1 089人, 引进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7人和硕士、博士生294名。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41 036元提高到2010年的56 556元, 医院领导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52 436元提高到2010年的104 210元。医护人员及医院领导班子成就感、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均有所提高。
4.3 门诊人均费用及住院均次费用下降, 患者受益
因2011年年度统计还未出来, 现以2010年数据分析, 从中可看出患者受益。2010年门诊病人次均费用:芜湖市市属公立医院平均为151.77元, 未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的弋矶山医院为233.35元, 铜陵市人民医院为175.98元, 安徽省立医院为223.03元;2010年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芜湖市市属公立医院平均为6 672元, 未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的弋矶山医院为9 673.82元, 铜陵市人民医院为8 681.38元, 安徽省立医院为1 296.98元。
4.4 病人满意度有所提高
通过各项惠民措施的开展, 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由试点前的95.8%上升到97.9%。
摘要:2007年起, 芜湖市开始实施以医药分开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文章介绍了改革背景、主要措施及成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 篇8
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尊敬的xxx主任,xx局长,各位领导:
我院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要求,积极参与改革,xx年共诊治门诊病人xx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xx%;收治住院病人xx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xx%;业务收入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现将推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积极执行医改政策
(一)按要求取消了药品加成。我院从xx年xx月xx日零点起及时按要求“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让患者得到真正实惠。xx年让利门诊患者xx万元,让利住院患者xx万元。
(二)积极配合补偿机制改革。认真执行补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门诊诊疗费xx元/人次、住院诊查费xx元/人次,住院床日费x元/床日,申请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到位,截至xx年底医院药品减收xx万元,其中价格补偿xx万元,占xx%;财政补贴 xx万元,占xx%;医院亏损 xx万元,占xx%左右。
(三)支持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按照总额控制费用和按人次均控制费用双控费方法,xx年基金未出现红字。但因提高门槛费,病员报销比例比去年下降xx个百分
点。医保是按照总额控制费用办法执行,xx年基金未超支,全年审减xx万元。
(四)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等原则,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全部参与集中采购配送,基药采购金额比例达 xx%,品规数达xx%。高值医用耗材全部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开展网上交易。
(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市局《关于规范分级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初步建立规范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按时限要求上报《双向转诊信息统计表》。截止xx月xx日,我院累计接收下级医疗机构患者xx人次,累计上转患者xx人次。与全县xx所乡镇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逐步开展了工作。
(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新进人员采取人事部门和本院自主公开招聘,遴选技术人才。本院自主公开招聘采取人员需求信息公开,内部组织考试互补方法,择优选择试岗,实施了科主任公开选拔医生,科室人员定员定岗、定职责、定薪酬、定考核方案的五定方案。实施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和院科干部考核方案,完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绩效方案注重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成本核算及医德医风建设。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二、医疗费用控制情况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方式,强调三降两升:降人均住院费用,降药品比例,降耗比例,升劳务收入,升净收入比例。xx年新农合人均医疗费用xx元/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xx元/人次,下降xx%;居民医保人均医疗费用xx元/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xx元/人次,下降xx%;职工医保人均医疗费用xx元/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xx元/人次,下降xx%。
三、医改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医院的法人治理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和公立医院未明确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未界定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权限,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我院权力机构是党政工联席会。
(二)在人事制度上,医院用人自主权少。由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人员招录中医院未参与专业技能的考核存在有编人员能力偏低下情况。适用、紧缺人才不能及时补充上。
(三)编制人事不合理。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与医院实有人员相差较大,事业编制的正式工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医疗需求。
(四)支付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成本。扣除价格补偿和财政补贴,医院实际承担xx%成本(超出政策要求的xx%)。零差率销售后的资金缺口医院每年为医改需额外支付xx万元。
(五)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不合理不公平。只采取
总额控制方式分基金,未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未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的调节和制约作用。
(六)临床短缺基本药物。基本药物采购中药品中标企业因购销价格倒挂,中标后不愿意送药。低价基本药物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xxx,挂网价xx元/瓶,市场价高达xx元每瓶,而且挂网价厂家只有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这在市场上是基本见不到的。
(七)历史负债问题有待解决。我院迁建医院总投资xx亿元,国家投入xx万元。只占总投资额xx%。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依靠“勒紧职工裤腰带”和“以药养医”政策的背景下实现的。我院建设xxxxx个亿,每年借款利息达xx万元。
(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滞后,技术劳务性价格过低。目前医院执行xxx年版的资阳医疗收费标准。当时做数据测算时按xx年的数据。每年医院收支结余平衡,少有结余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和添置更新医疗设备。
四、下步如何推进及建议
(一)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投入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关系到医改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协调卫生、发改、财政、人事社保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健全政府对公立医院长效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要统筹安排用于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
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资金。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有效解决公立医院长期债务问题(防止县级医院因负债过高,而把压力转嫁给患者),切实减轻医院的负担。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专项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发挥部门协调,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应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应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的调节和制约作用。如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
(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及时补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调整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四)创新人事管理,增加医疗机构发展活力。明确界定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县级公立医院自主经营权,建立医院院长目标责任制和院长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卫生人才招录制度,加大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允许用人单位参与专业技能考核,对短缺专业人才的招考,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报考
条件,确保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我院的卫生人才队伍。积极实施优秀卫生人才奖励办法,建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大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研会议总结】推荐阅读:
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报告09-26
德安县人民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材料汇报10.106-27
沈阳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解读宣传手册-沈阳二四二医院08-12
孙志刚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09
公立医院的改革07-08
公立医院改革难点08-19
公立医院改革汇报09-20
公立医院综合效益10-21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10-12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估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