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社管理制度

2024-08-29

舞蹈社管理制度(精选8篇)

舞蹈社管理制度 篇1

中学舞蹈社章程

(2013年8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社团的名称为“中学舞蹈社”

第二条:本舞社是在中学团委的指导和组织下,由爱好舞蹈并有一定基础的本校在校同学自愿参加组建的学生社团组织。

第三条:舞社宗旨

1、宣扬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全面贯彻“三能教育”的思想理念,引导同学成为社团的合格人才。

2、旨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舞蹈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艺术气质与素养,引导和推动本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3、本舞社活动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环境和秩序的稳定。

第四条:社团任务:

1.向广大舞蹈爱好者传授舞蹈的有关知识和技巧,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

2.组织社员进行参观和各种实践活动,开拓社员的视野。

3.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促进我社与其他相关社队的交流。

第四条、中学舞蹈社要维护本章程的尊严,舞社的一切规章、条例和决定都不得与本章程相低触,舞社的组织机构和成员活动都必须遵照本章程。本社团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第五条、舞蹈社接受中学校团委的领导,并在校团委的指引下工作,日常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中学舞蹈社由校长或分管艺术的副校长任名誉社长,特邀关心本社工作的老师任顾问,由张传浩老师任本社辅导老师。其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是舞社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审核、通过本社团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三)筹备召开社团的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副社长及其他主要负责人的任命;

(七)领导本社团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本舞社管理机构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委员若干,本舞蹈社团管理机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精通本社的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

(二)思想积极上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

(四)工作上积极主动,社结同学、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

第八条:本舞蹈社负责人通过发掘、公开招聘和民主方法推举产生,中学校团委有权对各部负责人资格进行审查,若是负责人思想品德方面出现问题或在舞社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可责令舞社撤消负责人资格,由社团重新民主选举。

第九条:舞社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

1、服从中学校团委的领导;

2、定期召开例会并制定本舞社规章制度,活动计划;

3、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各项活动;

4、根据社团规章制度,收取管理、使用会费,吸收和处分会员;

5、负责召开各项活动,并做好工作记录及活动总结;

6、培养推荐社团接班人,做好负责人换届选举工作;

7、加强校内、外之间的社队义流,扩大社团影响,树立本舞蹈社良好形象。

第十条:本舞蹈社负责人的退出和除名

1、学生毕业离校,自动退出本社;

2、根据本人自愿原则,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即可退社,取消组织成员资格;

3、有严重影响本社名誉的成员,违反工作制度以及违反校规校纪等破坏中学形象的组织成员立即除名;

4、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不积极主动的成员,经社团管理机构研究可予以开除。

第十一条:本舞蹈社管理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本社管理机构成员必须按时出席并参与组织的各项活动,长期不遵守章程制度者,本社管理机构有权提请校团委对其进行免职。本社管理机构重要决议采取投票或举手表决,本社负责人必须出席会议,并实行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制;日常决议的表决,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人数的三分之二,并实行二分之一的简单多数制。

第十二条:本舞蹈社团长职责

1、负责确定本社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领导各部门及下属组织的日常工作,主持工作例会;

3、监督各部门工作,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考评;

4、负责舞社重大活动的筹备和组织;

5、加强内部人员的社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各方支持。

第十三条:副社长协助社长处理日常工作,做好分工负责的各项工作,社长不在时,代理社长工作。

第十四条:本舞蹈社下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共七个委员。各委员职能具体为:

(一)组织委员

1、负责会员的招新、入会审批以及舞蹈社工作中档案的管理。

2、负责本社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后勤保障工作。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同学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宣传委员

1、负责本社活动的相关宣传文字、图片、广告等的策划、设计和发布工作,并能够搜集相关信息,并将活动成果归纳成文字材料。

2、负责本社与其它社团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本舞蹈社,进一步扩大在校内外的影响,为本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与组织委员共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档案事制度,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劳动委员

1、负责训练场地的清洁卫生安排,为各社员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和排练环境。

2、协助社长一起采购本社必备的学习用品。

第十五条:中学舞蹈社面向全校招收成员,欢迎自愿参加,社员享受有基本权利,承担基本任务。

第十六条:申请成为舞蹈社团员的基本条件。

1、爱好舞蹈的在校学生,愿意参加舞蹈社组织的活动。

2、拥护本社的意愿。

3、有自愿入社团的意愿。

第十七条;舞社团员加入舞社的程序。

1、提出申请,招新当场或者平时联系社团。

2、工作人员登记档案。

第十八条:舞蹈社团员的基本权利。

1、对舞社工作享受有参与权。

2、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对本舞社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实行监督的权利。

4、享有参加舞蹈社举办的各种面向社员的活动的权利。

5、其他应予享受的权利。

第十九条:舞蹈社团员的基本义务。

1、自觉遵守本舞蹈社的章程,执行舞社管理机构审批的决议。

2、服从本舞蹈社组织领导,维护舞社权益和声誉。

3、积极参加舞社发起的各项活动。

4、社员有定期缴纳会费的义务。

4、其他相关义务。

第二十条:舞社团员的奖惩制度。

1、对团社工作有重要支持作用的,帮助团社宣传作用的给予奖励。

2、对不遵守社团规章制度,有意扰乱社团规章制度、有意扰乱社团正常工作组织、损害社团名誉的给予惩罚。惩罚方式分别为:社内批评、警告、记过和开除出社;奖励方式为:社内通报表扬、校内通报表扬,各级表彰。

3、具体奖惩项目视具体情况有社团管理层决定,重要情况还要由社员大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一条:舞蹈社团员选举(或者自愿申请)出社内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社管理层和进行社员信息交流联系。

第三章中学舞蹈社活动内容

第二十二条:本舞蹈社活动

1、舞社应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到校团委办公室登记社团。

2、舞社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需向校团委交一份上学期活动小结以及新学期计划。小结内容包括组织者的姓名、对与者人数、活动内容、场地、活动反应、以及经费结算等情况;计划内容包括本学期常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由校团委核准并备案。

3、每周组织授课和活动。

4、组织开展其他相关活动。

第二十三条:本社团将在校园网开辟一个自己的角落,以便本社形象的宣传和接受学校广大师生的监督。

第四章:本舞蹈社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社长负责舞社各项事务按职能向各委员分工,管理机构制定决策,组织委员负责活动考勤、活动纪律及协调各项工作并解决突发事务。

第二十五条:宣传委员同组织委员具体负责档案管理,对社团各项活动和人员信息要及时记录,整理、存档和考核记载。

第二十六条:学习委员负责帮助各社员解决学习和排练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定期对社员的业务素质进行考核。

第二十七条:财务制度:舞社通过缴纳会费,接受奖励或赠与等方式获得经费,舞社经费则由本社团长统一管理,由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专款专用,履行经费审批与报销手续,形成有效记载并于本学期最后两周交由校团委审核。

第二十八条:本舞蹈社开展的各种活动需要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事前要递交详细的计划书并申报,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事后要进行总结、备案。

第五章 变更终止

第二十九条:社团在运作过程中发生以下任一变更,应向校团委申请注销登记。

(一)舞社团员大会决议解散的(二)社团被责令关闭或解散的。

(三)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三十条:本舞蹈社提出注销申请,应当提交由舞社负责人签名,经社员大会通过的注销申请书。由校团委组织,对其财务进行审核,审核期间,舞社团社不得开展,接受审核以外的工作。

第三十一条:本舞蹈社当自审核结束之日起15天内,向学生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第三十二条:本舞蹈社注销后的财产由校团委统筹处理。

第三十三条:本舞蹈社在变更和注销后一周内以公告形式公示。

第三十三条:附则

(一)相应细则应根据本条例制,本条例与相应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条例自社团成立起施行,由校团委负责解释。

舞蹈社管理制度 篇2

目前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和下放, 缺乏有效的监督, 造成资金使用浪费;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严;缺乏严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 财务监督乏力, 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

首先从设计动因看, 期刊社现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多数是在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应领导要求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另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补充有一些管理办法, 可以说这些规章制度不是从管理理念和实际需求出发而全面考虑设计, 从而导致它内容全面性和效果有效性的缺失。如在《流动资产管理办法》中有流动资产、纸张及装帧材料、低值易耗品、稿酬发放、发票管理等相关方面的规定, 这些完全是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零散的拼凑而成, 没有涵盖流动资产的全部内容, 各个环节之间也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的资产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其次从内容上来讲, 一方面这些规定是多个具体办法拼凑起来的, 比较零散, 不是根据财务业务的特点、流程进行的全面设计, 内容也不严密, 各个规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制定这些具体规定的时间较早, 近年社会经济环境改变, 那些陈旧的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在财务管理要求, 如果继续执行容易延缓工作进度, 降低工作效率。

二、会计核算薄弱, 会计信息不够准确和有效

目前期刊社会计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求进行, 执行《企业财务通则》的同时还有部分业务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核算, 工商税务部门要求其报送企业会计报表, 而由于从国家财政获得拨款, 有些项目资金要求按照事业会计核算方法核算, 必须报送事业会计报表。这种情况造成这些单位会计核算相当混乱, 两种完全不同的财务核算理念同时并存, 某些业务既可以按照事业会计核算原则进行也可以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理念进行, 关键在于核算者的个人理解和选择, 操作的随意性较大, 造成会计核算薄弱, 具体表现在;

首先财务软件功能比较落后, 多年未升级。在基本功能方面, 会计报表模块没有数据对比分析的功能, 甚至不能一键打印所有报表, 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在报表内容的设计上, 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外还涉及了很多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明细表, 甚至有些报表就是下级科目的明细账, 根本就不需要单列表呈现, 其中有些表没有自动取值, 必须手动计算, 加大日常工作量的同时效果也不明显。会计报表模块上年数据取值也没做, 数据对比只能通过辅助表手工进行, 从帐表中取数导致报表分析基础工作非常繁重。

其次在会计核算方法方面, 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既定好的方法执行, 期刊社没有修改的权限。而上级主管单位是参公的事业单位, 下属单位既有出版企业、集团、网站, 还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纯事业单位, 情况比较复杂。报表还是多年前设计的, 近年来企业会计准则发生较大变化, 财经、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也发生了改变, 但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科目和报表的改进, 而下属的期刊社又没有擅自改变科目和报表、核算方法的权限, 导致很多工作都很落后, 不符合目前会计工作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按季度结转生产成本、驻外机构帐务处理滞后、人员费用区分不合理等。譬如, 在职工福利费核算方式上, 还是沿用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 并没有设立“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职工福利费的发生还是沿用老准则先记入“应付福利费”科目, 在结账的时候全部转至“管理费用—其他”科目, 一并简单处理记入当期损益, 并没有按照编录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分别记入编录经费、经营费用等科目, 明显与新准则的规定不相符, 导致利润表中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数据比实际偏小, 而管理费用中人员费用比实际偏大。而本来这些问题社里的财务人员很清楚, 只是由于管理权限问题无法擅自修改报表和科目, 或者说修改程序过于复杂而使这些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

最后, 外宣期刊社一般都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虽然引入了成本核算等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 但是许多业务还是沿用事业会计的简便处理方法, 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存在明显差异, 使转制资产界定不明确, 支出也不能反映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 资金管理滞后。

三、财务分析体系薄弱, 限制了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

首先从财务分析服务的目标群看, 期刊社财务分析的读者对象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级领导、社经营创收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是预算执行进度、资金的控制使用情况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社级领导关注的是整体财务状况, 包括利润、现金流、资金运行情况、人员工资支出情况、经营创收、绩效考核指标等内容, 社经营创收部门关注的是经营创收的不同渠道的指标完成进度以及数据的纵横对比分析。财务分析者进行分析完全是为了了解以上各个对象关注的内容和数据情况, 期刊社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关注的内容简单拼凑构成了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 而非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财务分析。

其次从财务分析手段看, 期刊社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没有对财务分析模块功能进行定义, 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功能目前不能使用, 这是该软件一个很大的缺陷。期刊社目前的财务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手工填制辅助表进行数据对比, 其缺点一是工作量较大, 二是人工填表容易出现数据串行、填错等失误, 三是辅助表受其设计内容和操作者计算机水平和个人运用excel技术所限功能发挥有限。

最后从财务分析内容看, 目前期刊社财务分析内容包括经营创收、成本费用、利润和预算执行情况四个方面, 这是由期刊社主要财务业务范围所决定的。期刊社基本不存在筹资和投资活动, 不必进行盈利分配, 除了日常的往来款结算产生的小额应付帐款之外, 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债务, 所以不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围绕经营活动, 同时受财务软件和分析人员业务水平所限, 分析内容上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对比, 难以为报表使用者了解期刊社过去、评价期刊社现状、预测期刊社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四、财务机构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首先, 现有的财务人员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知识化的理财需要, 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一切服从领导指示, 理财观念滞后, 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财经类中高级职称员工较少, 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 缺乏轮岗和强制休假等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 由于期刊社现有的财务人员年龄、业务水平、性格特点、专业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各个岗位之间很难进行轮换, 会计人员由于没有进行过岗位轮换, 都只熟悉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业务, 一旦发生岗位变动难以迅速适应新岗位的业务, 容易出现错误, 降低工作效率, 严重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再次, 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缺乏常态机制, 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业务培训, 也没有走出去与其他出版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继续教育工作滞后, 培训往往照本宣科, 不能结合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五、驻外机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

首先, 驻外机构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 由业务人员兼职财务工作, 而且兼职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经过财务业务培训, 缺乏专业会计知识, 不懂得基本的会计记账方法和原理, 因此导致驻外机构报账系统的使用无效, 只能沿用传统的流水报账形式, 内容简单甚至易错, 难以达不到会计规范要求。其次由于人员经常变动, 经常报账不及时, 财务事项的沟通也不通畅, 导致驻外机构财务管理滞后, 资金的使用和审批程序未得到有效的执行, 总社只能是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功能较弱。再次, 总社对驻外机构缺乏财务审计程序, 经费的使用只能根据账面的情况检查分析, 不能到驻外机构进行常态的审计检查, 财务监督比较薄弱。

外宣期刊社多为差额补助, 近年来拨款连支付日益膨胀庞大的人员工资也不够, 自主经营创收的能力又因为统一的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地促进,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不同程度的挫伤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资金来源紧张, 资金规模逐渐缩减。转制过程中, 单位进入市场经济大环境, 这种市场环境的改变给财务投资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信息不对称会加大决策风险, 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时机掌握不好等因素会带来存货、资金使用的风险。种种迹象表明, 传统的事业财务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转制单位市场化的需要, 必须加快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 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外宣期刊社必须转变观念, 早日制定应对措施, 促进改革顺利进行。改制过程中, 期刊社各类管理机制逐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变和运行, 财务管理模式也必将配合随之调整。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设计建立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资产管理, 加强资金运作, 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机构管理、驻外机构财务管理等方面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设计和修改, 严格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由此实现由传统事业财务管理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 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改制进程的加快, 外宣期刊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显, 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 不能拖事业发展的后腿。理顺目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 才能够顺藤摸瓜, 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顺利完成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本文从财务规章制度、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机构管理、驻外机构财务五个方面分析了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影响, 并简要提出了财务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中国会计学会出版分会.《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4.

[2]杨驰.转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3]郑晓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J].经济与管理, 2004 (5) .

[4]裴永刚.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问题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 2011 (11) .

[5]蔺新菊.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 (5) .

[6]杨松令.事业单位转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R].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1.

[7]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2012]68号.

[8]企业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0]25号.

以制度变革创新社管理 篇3

过去2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增长,由此,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调问题。首先,企业家、白领等新生社会力量成长、扩大,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的中产阶层,具有了相当强大的经济、文化、社会力量,正在显示参与政治以保障自己的权利、利益的诉求。这种强烈的诉求,与现有体制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次,乡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镇,受制于城市化过程的严重滞后,而未融入城市生活中。第三,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所有这些问题,在广东表现得非常明显。

针对这些结构性问题,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但是,由于这些措施的不够得力,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2011年,广东在这方面迈出较大步伐。1月初召开的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了《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7月中旬,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2011年底,广东省又出台了《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

这些规定大幅度扩展了社会自治的发育空间。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政策显示,广东正在大幅度地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多地信任社会,信任民众。

除上述相对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当下中国还面临另外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较为直接、个别的利益冲突,如土地征用而引发的农民与企业的,中突、官民,中突等。这也是“乌坎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些利益;中突的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维稳体制。政府通常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拒绝面对民众的诉求,而以强硬手段对付民众,导致;中突不断升级,乃至于酿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乌坎事件”发生之初,当地政府也近乎本能地采取了这种维稳应对模式。广东省政府介入之后,尝试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应对模式。省工作组奉行“坚持民意为重,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的原则。“坚持法律为上,依法依规、讲情讲理,妥善解决问题”的方针,承认民众在抗争过程中成立的组织,与之平等谈判,积极回应民众的诉求。正是这种态度有效地消解了乌坎村民的焦虑、疑惧与愤怒,从而打开了解决问题之门。

如一些专家指出的,在维稳模式已成为常态的今天。乌坎的转机具有典型意义,体现了解决当下社会利益冲突包括官民冲突的新思路,比起维稳模式来,它显然更多考虑了民众的权利和利益,也更有效。这也再次证明了有识之士一直强调的观点:维权才是雏稳之本。

这么一个具有范本意义的冲突解决模式,乃是广东省倡导的法治建设、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之必然产物。通过积极推动制度变革,广东省正在回应当下中国所面临之问题,既包括长远的社会、政治之结构性问题,也包括个别的利益冲突问题。也许,这是2011年中国政治演变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

我们期望,广东能够在这一方向上继续探索。我们也期望,广东的这些可取做法能够被其他地方效仿,能够尽快提升为全国性的措施。

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容拖延。惟有解决过去20年来积累的问题,中国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舞蹈社管理制度 篇4

11月6日 晚八点,在华中师范大学高职体育场南看台,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内部文艺晚会,古典艺术社举行了首次舞蹈合练,她们所选择的是著名的朝鲜族歌舞“阿里郎”。虽然天气十分寒冷,但是社员们仍然积极排练,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艺。

阿里郎,全称阿里郎打令,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人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2月5日 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决定,将《阿里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鉴于此,古典艺术社便从众多歌舞中精心挑选了这支舞蹈,作为她们在晚会上的表演曲目。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在漫天繁星的点映下,社员们手持舞扇,翩翩起舞,无惧寒风与疲惫,在优雅的音乐声中摆动着婀娜的身姿,她们手中的舞扇一起一伏好像在对生命呼唤着,又好像在对生活拥抱,那优美的舞姿犹如孔雀开屏,让人沉醉其中;那壮观的.场面犹如“神六”升天,让人激动不已;那整齐的动作犹如电脑合成,让人无法相信,会员们将阿里郎舞蹈的优美和典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指挥员在一旁不时地纠正会员们动作上仅有的瑕疵。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千般娇姿,那万般变化,似莲花绽放,似飞龙穿梭。不时引起阵阵的掌声和赞美之声。

礼仪社制度 篇5

一、总则:

第一条:本社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符合校纪校规的要求,不得以社团名义私自举办有违规定的活动。

第二条:本社宗旨: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通过社团开展活动中学习礼仪方面的知识,再服务于学校。

第三条:开展对社员有帮助,有意义的活动。

二、细则:

第一条:社员资格:凡是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170CM,五官端正,身材中等,能够落落大方,不怯场,佳者优先考虑。

第二条:守时原则:凡是开展的活动,再无特殊情况下,按时到场,养成良好的时间观。

第三条:请假原则: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活动的社员,一定要事先告知社长(达到2次没有特殊原因未到的社员,将取消社员资格)。

第四条:处罚原则:活动时社员之间不得互相干扰、影响活动时的秩序,否则按情节大小进行处罚。重则被要求退社,轻则警告。

三、社团内部管理细则:

1)社长的职责与职权:

1、学期初上交本社活动计划,以及期末上交活动总结

2、有社员的名单

3、社团开会通知各个社员准时参加,不得迟到

4、准备好每次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出现的临时状况,要能及时作出调整

5、必须在活动前上交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当天上交通讯稿和照片

6、对于社员的无故迟到,可对社员做出相关处罚的权力

7、对社员进行考勤

2)社员的权力和义务:

1、社员按照本社要求自由加入,但在提出退社要求需要事先提交申请,同意后方可退社

2、社员对本社的规章制度以及活动有提出建议的权利

3、自觉遵守社团规章制度,维护社团名誉

4、对社长有监督的权利,对于社长任何有损社团利益的行为,及时提出

5、每次开会准时参加,做相应的记录,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社长请假

6、积极宣传本社

7、不得以社团名义举办任何形式的个人活动

3)活动考勤表

4)奖励与惩罚

1、奖:根据活动考勤表,年度评出最积极参与活动社员、优秀社员两名,在大会上提出表扬,并有小奖品

2、惩:如2次有特殊情况但为请假的社员或一个学期参与社团活动次数低于2次的社员,将被自动退出该社

5)社员大会:

(1)每个学期末召开一次社员大会,社员主动总结本学期的活动,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本社变得更加完善

(2)评选出最积极参与活动社员与优秀社员。

6)本社人员名单:本社社长—098 蔡俊虹

082童富友韩晓冬

083潘亮蒋逸飞周俊杰张晟越

084黄涛贾元豪任智杰金宇

085江绮慧孟叶青

086谢梦雯吴启明

087王芳(08的有礼仪社的吗?)095李颖夏娃

096余晓红

098贝煜

0910戴宁

099吴倩

网格化管理,城市社.. 篇6

李庆凤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44)

摘要: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新模式,这种独特的资源整合运行机制对城市社区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方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其创新之处,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试图解决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资源整合,城市管理,网格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程度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息息相关,并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正面临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和机制的深刻转变,如何使城市社区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优化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暂新课题。所谓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已成为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因此理应成为城市社区资源整合一个重要手段。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社区资源运行模式

网格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单元网格”、“城市部件管理”等新的管理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中包括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人力资源、综合资源等在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一般而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社区资源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发现机制。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城市协管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等。从全国各地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典型来看,城市协管员一般是由街道城管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从社会上招募进来的。他们隶属于街道,对街道负责。城市协管员的工作是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直接上报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还整合了环卫工人等资源,一定程度上使以前的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2、管理机制。主要由城管委员会或者叫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在实际的运用中,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不是重新设置的机构,而是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市政管理委员会改造成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负责将需要处理的信息传达给能够处理城市问题的各个部门。这种改造在理论上是符合资源整合的原则的,它充分的利用了原有的资源。另外,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协调日常各种事务的协调处理,运用信息平1作者简介:李庆凤(1988—),女,汉族,江苏新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台对各种城市事务进行立案存档,以及进行信息发布。

3、执行机制。主要是由城市管理委员会对解决城市问题的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和任务传递,指挥他们解决城市中出现的各个事件。事件解决后,将处理结果通过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给社会公众和媒体。也就是说,在执行层次上仍然是由政府的各个城市管理的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网格化城市管理尽管为城市社区资源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新旧体制磨合,易导致管理资源浪费。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而且又创造了一套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旧体制的摩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资源整合不成功,将会导致传统城市管理体制和新的城市管理体制的矛盾,使事情更加复杂化,更加难以得到解决。而且随着这种新模式的运用和发展,由于组织的自身的不断强化,在市级和区级之间设立的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很有可能出现跟我国行政层级中区的出现历史相似的情况,会变成市级和区级之间一个新的虚层级,这必然会造成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

2、城市管理委员会地位和职能需合理界定。城市管理委员会是这一系统运行的监督机构,隶属于市级或区级人民政府,这样的监督机构有可能面临着不能独立的困境。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什么,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确定。从实际的运行机制来看,事实上,这个指挥中心是高于城管、市政等各个部门的,城管、市政等各个部门接受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挥,出现了双重领导的现象。于是城市管理委员会将会面对多重文件与多头职能部门的问题。这样也会影响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3、协管员身份和性质不明确,易产生人力资源浪费情况。监督人员是直接对街道城管部门负责的,由于城市管理委员会本身就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所以,这些协管员的身份不能得到肯定,他们到底是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性质,还是属于雇佣关系,得不到肯定的答案。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已经存在着许多人员,我国的公务员人员已经严重膨胀,很多机构都出现了许多人员闲置现象.4、城市管理资源分散,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顽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管理职能相近的部门之间管理边界的确定缺乏权威,如房屋建造时退道路红线部分的路面、绿化及下水道等各类管线的权属及管理归口问题存在分歧,管理标准和要求不一致。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各自为政。社区事务繁杂,各方面工作都要进社区,既各自为政,又重复浪费,资源整合不够,条块结合不够,属地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三、网格化城市管理下资源整合优化方式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应改善目前的这种资源整合的状况,将现有的资源更好的整合起

来,改善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应重新设计一种新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以期能够更好的整合社区资源,改善资源整合不足的状况。

1、完善现有组织体制,强化权威性,统筹协调各职能管理部门。要彻底解决管理资源整合难的问题,必须整合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派遣中心,对城市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建立“两轴”管理体制是整合政府职能,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职能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现象的必然要求,应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文件,明确指挥、监督中心的职责,从城市管理流程、部件和事件的处置上强化两个中心的职能和权威性。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社区来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强化综合管理,不断夯实“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社区工作机制。有必要研究和深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按照社区网格化的要求,实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每天到达工作岗位后,在不影响专职(线上)工作的情况下,至少要到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面上)巡查一次;按照规定,认真做好网格内的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强化“社工”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共同治理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困难。

3、加强城市管理巡视队伍的整合。城市管理力量分散是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一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处置力量,建议由区监督中心与各专业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加强对网格化巡视员的培训,适当改善其待遇,力争将全区域的巡视任务承担下来,尽量减少专业管理部门的巡视任务。二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处置力量。建议由指挥中心协调各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将其全面整合在一起,形成条块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对全区的城市管理负责。

4、强化网格化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从三个方面加强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①市、区、街道三级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合理分工、规划设计促进三级层面信息共享;②网格化信息平台与各专业部门平台要互连互通。两者要在功能配置、信息流转方面设置相应接口,确保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③加强共享数据库的规划。规划建立可充分反映城市管理基本特性的、统一的、及时的、可共享的城市管理数据库。

5、建立资源共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资源共享机制长效化。首先要理清各个职能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共享成本收益。即职能部门采取单独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两种做法的成本和收益,并以此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补偿机制,对资源共享行为进行激励。其次要在绩效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中纳入资源共享的评价指标。如设立资源共享程度指标、业务协同指标,对跨部门资源共享的业务增加评分权重等。

6、引入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策略。通过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资源与成本的问题,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建议根据需要购买如下服务项目:市政设施养护、污水处理、路灯设施维护、环卫清扫保洁、水资源监测、城区绿化养护等。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而且还能通过财政资金的引

导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

总之,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加强城市社会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然会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平.解读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J].城乡建设,2005,10.[2]、吴凯,李治国.城市管理的一次创新--解读上海卢湾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N].经济日报,2006-04-06.[3]、汪蔚.数字北京找到自己的模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6-05-08.[4]、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3.[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研究报告[J]·中共

行政管理,2005(2)·

[6]、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2版

[7]、劳炯基·部性理论与城市管理研究[J]·开放时代,1997年第6期

[8]、上海市长宁区城市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指挥处置工作手册,2005年9月

[9]、踪家峰、工志峰、郭鸿慰·论城市治理模式[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

年第2期

[10]、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11]、踪家峰、郝寿义、黄楠·城市治理分析[ J]·河北学刊,2001年第11期

[12]、张大唯·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改革

与发展,2006年5月

Grid Management:a New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Urban Communities resources integration

Li Qingfeng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science &technology,nanjing,210044

ABSTRACT: Urban grid management is a new method and mode for modern urban

舞蹈社管理制度 篇7

一、大数据管理已经成为战略课题

追溯“大数据”一词, 其提出已经有十几年时间, 1998年, 《科学》杂志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了“大数据的管理者”的表述。在这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 在欧美国家, 是一个大数据存储和运用水平的阶梯式上升过程, 到2011年5月, EMC World 2011大会宣布该次会议主题为“云计算相遇大数据”, 由此“大数据”一词成为热门。而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数据, 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 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由此, “大数据时代”成为“互联网时代”之后又一个概括时代特征的词语。

在互联网时代, 中国起步虽晚, 但是一路高歌猛进, 成为成为互联网大国——我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数也位居世界第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我们的手机持有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国家还不是一个数据大国:“2011年, 麦肯锡公司以2010年度各国新增的存储器为基准, 对全世界大数据的分布作了一个研究和统计, 中国2010年新增的数据量约为250拍, 不及日本的400拍、欧洲的2000拍, 和美国的3500拍相比, 更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数据的存储与统计的量直接关系到管理与运用的水平, 由此可见, 我国的大数据的管理与运用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既不利于进一步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又与我国的大国形象不符, 因此, 我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与运用, 已经成为了战略课题, 而大数据的管理在新闻出版行业的运用更是迫在眉睫:传统的新闻出版行业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新技术的使用、新渠道的建立、新管理方式的推广、新道路的寻找, 都需要与新媒体的融合, 需要从粗放式的运营转为精细化的运营, 而这些都与大数据的管理与运用分不开。

二、读者资源的传统管理

读者是期刊社编辑最可宝贵的资源, 是期刊的立身之本, 甚至可以说, 读者是期刊的“衣食父母”, 就像传统的演员常常说观众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一样。而没有读者的期刊, 就如同没有观众的演员, 戏唱得再好, 也不能自己演给自己看。传统的对读者资源的维护方式, 大致有以下一些方式:

其一, 重中之重是做好内容, 也就是常常说的“内容为王”, 酒香不怕巷子深, 有了好的内容, 自然能够吸引读者;

其二, 直接的服务方式:有的期刊社设有“读者服务部”, 为读者提供邮购服务;

其三, 柔性的服务方式:设置“来信答疑”“情感信箱”“编读往来”等栏目, 加强编读互动, 解疑答惑, 让读者对编辑有亲切之感;

其四, 采用问卷调查或者街头调查的方式, 获取读者的需求信息或评价信息。

其五, 面对面或一对一的联系与活动, 例如读者联谊会、编辑给读者的亲笔回信等, 通过实际的接触, 增进读者对杂志的了解与信任, 培养读者对杂志的感情。

……

以上所述的种种维护读者资源的方式, 都属于传统的、常见的方式, 这些方式是在杂志发展的这么多年来编辑们摸索出的方式, 曾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在大数据时代, 我们应该对读者资源有更细致的服务、更精细的管理。

三、大数据时代如何管理读者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 读者对于期刊社来说, 不应该再是一定模糊的群体、一个集合名词, 而应该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 期刊社要对自己的读者的喜好、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消费模式有研究、有管理, 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服务, 才能维护好、管理好自己的读者资源。

首先, 期刊社要建立自己的读者资源数据库。“在大数据时代, 海量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无形资产, 蕴藏着巨大的商业资本, 云计算的出现使人们得以存储、分析并利用大数据, 将其转化成经济利益。各大科技期刊数据库长期积累的原始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应当被充分发掘并利用。”不同的期刊对应的读者群不一样, 那么如何掌握你的读者群的特征?以往可能采用问卷调查、街头调查的方式, 但是这样选取的样本是有限的, 调查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今可以建立自己读者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构建可以通过在邮政订阅、网络订购、电话订购以及编读活动时候采集数据, 也可以运用网络媒体、新媒介采集数据。例如某期刊社在成立20周年时建立了该活动的微信群、QQ群, 就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采集读者信息。采集的读者信息包括读者的性别、阶层、年龄、喜好等多方面的信息, 读者数据库的信息越庞大, 采集的读者数据越多, 归纳出的群体特征越具有可信度, 就越能指导期刊的内容走向和运营策略。

其次, 建立读者资源数据采集的业务考核机制。让营销发行人员、新媒体运营人员、采编人员都树立读者资源数据采集的意识, 让相关人员在接触读者的时候把数据采集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才对待, 例如每位员工每年必须完成多少数据采集、每位员工为数据采集提出多少方案等都可以纳入工作考评的内容中去。全社也要完成数据采集的全年统计和次年规划, 实现数据采集的逐步细化与增长, 因为有了庞大的读者数据库, 才能谈得上读者资源数据的管理与运用。

第三, 根据读者资源数据库, 实现点对点的精细服务。例如:采集读者资源数据时, 有的读者的喜好有“参加评刊会”这一项, 那么当编辑部举办评刊会时, 就可以通知相关读者参加;有的读者喜好“演出信息”这一项, 那么当杂志新开与演出信息相关的栏目, 则可以通过短信平台、电邮平台、微信平台等各种平台告知相关读者;有的读者有购买期刊合订本的需求, 那么通过大数据平台统计后发现, 有相关需求的读者达到几千名以上, 那么期刊社可以推出相应的合订本, 点对点推送相关信息, 实现内容的再增值;又如, 期刊社可以推出内容的预告活动, 根据先期统计的读者的阅读喜好来分类推送预告内容, 而不是笼统地在公共平台上推送。

第四, 实现读者资源数据库的动态管理。读者资源的数据不是封闭式的, 而是动态的, 例如:一本以大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杂志, 其读者资源的数据可能就会每年度更新, 那么其读者资源数据库就应该每年实现更新;例如读者资源数据显示读者量出现大幅度增长或下滑, 则要思考其经验与教训, 由此才能指导期刊的内容制作运营发行。

第五, 运用读者资源数据库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读者资源是期刊社的宝贵资源, 而广告客户看中的正是期刊社的读者资源。有了读者资源数据库, 运营人员在面对广告客户的时候就有了更严谨的数据支持, 能帮助广告客户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实现期刊社与广告客户的双赢。

第六, 利用开放的数据资源补充读者资源数据库。“2004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部长级会议上发布了《21世纪科学技术与创新公报》, 提倡所有获公共资金支持的研究数据都应能被公众获取和共享。”公共数据的开放可以用来为读者资源数据库提供分析背景、比对数据, 从而形成对数据的有效利用与甄别使用。

第七, 期刊社要为读者资源数据库提供经费保障、人员保障, 使之形成长效的机制。“2012年3月, 奥巴马政府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 为此注资2亿美元, 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大数据建设的决心与重视。”没有无本之木, 也没有无源之水, 要有资金的支持和人力的保障, 读者资源数据库才能长远发展, 而如果能实现读者资源的大数据管理, 这笔花费一定是值得的。

四、结语

曾经, 互联网时代平媒如何突围是热门话题, 而如今, 大数据时代平媒如何突围将对从业者提出新的问题。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认为中国人特别不擅长数目字的管理:“而最大的毛病, 则是西欧和日本都已以商业组织的精神一切按实情主持国政的时候, 中国仍然是亿万军民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老问题遇上新挑战, 对于期刊从业者来说, 近年来饱受冲击, 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必须迎难而上, 直面挑战, 那么, 迈出第一步, 做好读者资源的大数据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因为只有提高读者资源的管理水平、开发水平, 才能提高期刊社的盈利水平, 保障期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绎.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2 (9) :29

[2]吴鸣谦, 孙守增, 等.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变革与挑战[J].科技与出版, 2014 (10) :59

[3]周引, 王元, 等.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受众受众行为分析.第十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14 (9) :106

[4]何琳, 常颖聪.国内外科学数据出版研究进展.图书情报工作[J].2014 (5) :104

舞蹈社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幼儿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55-01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学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全面发展。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我们在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幼儿时期(4—6岁)是孩子生长发育期,在这期间孩子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发育还不是匀称和和谐的,在这一阶段幼儿身高、体重发育相对减慢,但四肢增长较快,身高每年增长4—6厘米,6岁幼儿腿长可占身高的44.6%。在这阶段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仍然较快。幼儿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各年龄的发展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幼儿舞蹈主要由一些基本舞本,如跑步、小跑步、踏点步、踏跳步、后踢步、进退步、跑跳步、跑马步、秧歌步、滑步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幼儿的机体能力,来设定和选择教材,而不应该在教学与创作中大量的进行开度的训练。幼儿时期正常孩子的韧带还是很薄,弹性还是比较好的,可以用舞蹈动作来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软开度练习,提高学生的肌肉谐调性,初步训练幼儿的机体控制能力。

我们应当利用舞蹈教学和创作来使学生的谐调性得到改善,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让他们在节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舞蹈训练,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钙化,增强骨骼强度,使肌肉生长的更丰满有力,并且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二、舞蹈教学中创作应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心理

现在幼儿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幼儿涉及到简单的基本功练习,比如说勾绷脚,前屈压腿,后曲腿弯腰等。在这些训练中孩子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肌体上的疼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坚持,懂得吃苦,并且能让幼儿的心理有一定承受能力;其次就是一般舞蹈教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因为重复练习的枯燥、肌体上的疲劳而对舞蹈学习懈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亲切的教态,形象的语言,温和而关注的目光,对每一点进步的肯定,来激励孩子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由于幼儿有其独特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所以在幼儿舞蹈的创作中就应该注意:

1、幼儿舞蹈的趣味性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限,幼儿在参与舞蹈活动时,往往会受情感因素的支配,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往往是感性的直觉。幼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而表演的主体是幼儿,如果成人一味按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创作,幼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原本非常自然的表现力也就会随之消失。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自始至终的保持兴趣,我们可以创作时巧妙的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天性都是好玩、好奇,在玩与舞蹈中他们会表现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情感的极端投入,如果我们在玩中再围绕一定的思想内核,那么舞蹈生动感人,孩子也会从中得到教育,完善他们的品格,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灵。

2、幼儿舞蹈创作中的知识性

舞蹈教学和舞蹈的创作除了训练学生的肌体和品格以外,它还可以蕴含一定的知识性。亚力士多德认为“儿童一开始就具有模仿的本领,模仿就是学习”。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手段” 。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单一的勾绷脚练习学生会做的不规范,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练习。单一的手位练习,学生会因为枯燥而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把这些运用于舞蹈创作,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就是舞蹈教学和创作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并且让舞蹈表现出来丰富的内涵。

三、在舞蹈教学和创作中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意识

1、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去影响幼儿,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和健康的审美观点。在舞蹈教学中首先教师的服饰要让学生感觉到美,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动作要美,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美是什么样的,另外在学生学习舞蹈过程中要纠正学生不谐调的、不美的动作,让学生区别美与不美。除了单一模仿以外,中国舞考级中有一项训练很好,就是模仿与想象,这其实也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教师不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跳,毕竟幼儿舞美的感觉还没完全形成,教师要去引导,让学生自己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另外,在教学中无法实施的审美教育我们在舞蹈创作中来弥补。

2、在舞蹈创作中的审美教育

上一篇:经营工作总结下一篇:美术教案我会做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