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024-10-14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精选10篇)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篇1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的城市广泛分布着软土,而这些城市一般又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城市道路网的完善有着迫切需要,对道路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而软土给这些城市的.道路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路基滑移、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处跳车使这些城市的道路建设者感到非常棘手,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进行勘察、测试、科研、处治.本文结合平湖地区的工程实践谈谈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作 者:沙泠 作者单位:平湖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浙江,平湖,31420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0)分类号:U4关键词:表层处理 粉喷桩 排水固结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篇2

城市道路软基处理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需从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标准;②地质条件;③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④工期进度要求等。所以, 软基设计需对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比较, 以求得最佳的设计方案。

2 设计标准

道路设计标准应根据对所建道路的等级、预测交通量、开发时序等基础上综合论证。

设计标准主要有稳定标准、沉降标准等。稳定标准是指要保证施工期或营运期路堤不产生滑移破坏, 一般用安全系数指标控制。沉降标准是指沉降对路堤的影响, 一般用工后沉降指标控制。工后沉降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本文主要对沉降标准进行讨论。

工后沉降指施工完毕直至沉降稳定这段时间内的沉降量。工后沉降指标国内外是有所差异的,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 均采用不同的沉降标准。

2.1 工后沉降要求

按正常的施工程序, 按现行城市道路规范道路工后沉降需满足表1要求。

2.2 降低沉降标准, 加强养护维修

有人认为, 我国城市道路建成初期车速低、交通量小;道路建成后加强养护的投资比做大量软基处理的投资要少得多。由此, 适当降低沉降标准, 加强道路养护维修, 将减少工程费用和加快工期进度。

2.3 分期修建

分期修建是指软土路基分阶段建设。先做好路基及路面基层, 在基层上做简单的表处, 以维护一般的通车, 待路基稳定后再作面层。

采用这一方案的效益在于:①可将软基处理方案由复杂变为简单, 从而减少处理费用;②分期投入建设资金, 可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

3 硬壳层作用

在我国沿海及内陆平原地区的软土地基上, 广泛分布有厚度不等的硬壳层, 硬壳层是在软土地基的表层形成的厚度不大但性质较好的粘土层。

3.1 硬壳层的“壳体效应”

在荷载作用下, 硬壳层与下面的软土层形成整体的承力系统。使它具有了类似于板体的作用, 这种作用即为硬壳层的“壳体效应”。壳体效应使外荷载传到较大范围的软土层上, 使其附加应力变小, 且分布更均匀, 范围更大。

3.2 硬壳层的封闭作用

硬壳层相对软土层是一种类似板体的结构, 它不仅能将其承受的荷载传递到较大的面积上去, 同时对下卧软土层的变形具有较大的封闭作用。

在硬壳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 荷载越大, 封闭作用越好。

3.3 硬壳层对沉降的滞后作用

有人认为硬壳层对沉降有滞后作用, 他们认为硬壳层延缓了沉降速率, 因而对沉降不利。因为硬壳层有支撑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形成沉降盆, 其支撑作用相应减弱。如果填土荷载大, 硬壳层较薄, 沉降盆破坏了硬壳层的支撑力, 这时滞后效应将会较为明显;相反, 如果硬壳层较厚, 填土荷载小, 支撑作用将会是主要的。实际上大多数情况硬壳层较厚, 上部填土荷载较小, 沉降盆对支撑作用的破坏较小, 所以滞后效应是不明显的。

3.4 硬壳层的工程应用

在长沙市黄桥大道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 根据地勘报告显示在K3+560-K3+620、K5+420-K5+500、K10+260-K10+320段上面覆盖0.6~1m植物层, 其下为2.5~3.5米粉质粘土层, 再往下为1.5~2.5m淤泥质粘土层。设计采用清除植物层后在粘土层整平压实, 然后分层填筑素土至设计路基顶。按照传统方案, 需清除粉质粘土层后再清除淤泥质粘土层, 该方案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在该项目竣工通车一年后对上述三段路基工后沉降进行了测量, 均小于3cm, 满足设计要求。

4 土工格室作用

土工格室是由强化的HDPE片材料, 经高强力焊接而形成的一种三维网状格室材料。它伸缩自如, 运输时可缩叠起来, 使用时张开充填土石或混凝土料, 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大刚度的结构体。被广泛应用于软基处理、边坡防护、挡土墙、桥头跳车处理等等。

采用土工格室处理软基时, 先在软基顶部铺设一层碎石垫层, 再铺设土工格室, 填充碎石或混凝土料, 压实后在顶部设超高层, 使其形成刚度大, 整体性好的立体结构层, 如图1所示。

土工格室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侧向约束力效应

以往平面加筋材料 (如土工格栅) 主要通过与土体的接触面摩擦给土体提供侧向约束力, 达到提高土体强度, 加固软基的目的。土工格室给填充其内的碎石提供了更强大的侧向约束力和竖向摩擦力, 如图2所示。格室材料的抗拉强度决定侧向约束力的大小。假定结构体在受力过程中体积不变, 根据橡皮膜理论计算该侧向约束力如下:

式中, M为格室材料模量, 单位KN/m;d0为格室初始直径;ε0为格室允许轴向应变。因土工格室的侧向限制而使填料增加的强度可称为“视粘聚力”, 表示如下:

因土工格室抗拉强度极大, 该侧向约束力大大超过平面加筋材料的摩擦力。

(2) 网兜效应

在外力作用下, 土工格室结构体会形成凹曲面, 凹面上填土对结构体向下的压力大于凹面下土体向上的反力, 超出的这部分力由土工格室提供的向上的托举力Pt平衡:

托举力增强了土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减小了软基的沉降, 力学上称为“网兜效应”。

(3) 应力扩散效应

土工格室比粘土具有较大的应力扩散角, 能够有效扩散上部路堤传来的荷载。同时, 填充其内的碎石与格室紧密结合, 相互作用, 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大的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的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具有将外部荷载向路堤两侧转移, 均化应力分布、降低应力峰值的功能。

5 软土地基桥台与路堤差异沉降处理

桥台基础一般采用桩基础, 其工后沉降量较小, 而路堤压缩沉降量较大。从力学性质上讲, 两者具有明显的刚度差别, 从而在使用中产生差异沉降。特别是在软土路基, 差异沉降会更大。由此引起路基沉陷、桥头跳车等病害。

人们为此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对桥台路堤采用排水固结、深层搅拌、强夯及挤密碎石桩等进行加固处理。这些处理方法虽能取得一定效果, 但仍不尽如人意。近年来, 一些国家在解决桥背填筑时采用EPS材料填筑台背路堤, 对降低台背与路基的差异沉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EPS是聚苯乙烯泡沫的简称。它具有密度小、抗老化、自立性强、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 它的独特性能愈来愈受到土木工程界的亲睐。

5.1 EPS材料基本特性

(1) 微结构特性。EPS材料各个颗粒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空隙, 空隙占EPS材料体积的98%以上, 它的这种特殊结构形式, 使它具有密度小、保温隔热等特点。

(2) 密度。EPS材料密度随发泡率变化, 发泡率越大, 密度越小。作为工程中使用的EPS密度一般介于15~30kg/m3, 为普通道路填料的1%~2%。

(3) 压缩强度。EPS压缩特性与土不同, 土为均质或非均质的散体材料, 而它可视为均质的固体材料。就工程而言, EPS材料压缩强度在100-350kpa之间, 容重越大, 强度越高。

(4) 耐久性。EPS在水和土中化学性质稳定, 不会被微生物分解。

(5) 摩擦特性。EPS与砂土之间摩擦系数为0.8;EPS与混凝土之间摩擦系数为0.7;EPS与EPS之间摩擦系数为0.5;EPS与粘土之间摩擦角为45℃。

5.2 软基桥台台背填筑EPS的理论分析

将EPS块体作为路基填筑材料, 可以有效地减小填土自重。其设计构思为:将EPS块体代替填土叠置在地基上, 因EPS密度比填土小很多, 这样就可减少地基上的附加应力。所以在路基填筑前, 先要开挖一定深度, 卸除一部分地基的自重应力, 这种方法称为应力补偿法。

(1) 断面设计。如图3所示, 先将地基开挖一定深度, 在开挖面上铺设砂垫层, 将砂垫层整平压实后叠置EPS块体, 到接近路面结构层时铺设混凝土, 起压重作用, 同时可以抵抗地下水对EPS的浮力, 还可使路面车辆荷载得以分散。

(2) 软弱地基开挖深度确定。根据应力补偿原则, 开挖的软弱地基土重量应大于或等于开挖后填筑的EPS层、混凝土层和路面结构相加的重量。假设软弱地基的容重为γ1, 开挖深度为H;EPS层的容重为γ2, 填筑高度为H+h;路面面层材料容重为γ3, 厚度为h1;路面基层材料容重为γ4, 厚度为h2;混凝土板的容重为γ5, 厚度为h3。由下式可以确定开挖深度H。

(3) 路面结构设计。EPS层上面的路面结构可按多层体系弹性理论进行计算。首先, 混凝土层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对EPS块体的应力、变形影响很大。所以, 进行EPS层上的路面结构设计, 先应确定混凝土层的厚度, 而其厚度则根据EPS填充层的强度特性决定。其次, EPS块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对路面沉降量计算影响较大, 亦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1]董剑, 软土地基上硬壳层效应分析及其工程应用[J], 路基工程, 2006 (4)

[2]赵明华, 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结构体的稳定性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 2003, 30 (2)

[3]高燕希, 软弱地基桥台台背填筑EPS的结构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3, 16 (3)

[4]王福胜, 高等级道路软基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华东公路, 1995, 第2期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篇3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145-01

1软土地基对城市道路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稳定与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还有一种影响,即其含水量不能达到较好的压实要求和其他的技术标准。

2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针对软弱土地基的特性,目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换填土、夯实、深层搅拌桩、喷粉桩、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加筋等技术手段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如选用不当或施工方法错误,不按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就会造成质量事故。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单独介绍。

2.1换填土法

换土加固是处理浅层地基的方法,所谓换填土法是指当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一般采用把一定厚度的弱土层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多用于公路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平板振动可作为压实垫层的不同施工方法,这些施工方法不但可处理分层回填土,又可加固地基表层土。换填土法的加固原理是根据土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让垫层承受上部较大的应力,软弱层承担较小的应力,以满足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换填土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换填土法要注意换土夯实中出现橡皮土,换土用的土料不纯、分层虚铺厚度过大、土料含水量过大、过小或机械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能达到有效深度时,都会造成换土后的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2.2夯实法

夯实地基分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夯实地基:

1)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将重锤自由下落,重复夯击基土表面,使地基土受到压实加固,从而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是属于浅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此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施工前必须在建筑地段附近进行试夯,选定锤重、底面直径和落距,以便确定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地基夯击时,地基必须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太干,可适当加水,加水后应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并检验土的含水量已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夯击。若地基土的含水量过大,可铺撒吸水材料,如干土、碎砖、生石灰等。分层填土时应取含水量相当于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料,每层铺填后应及时夯实。分层夯实填土时,必须严格规定控制每层铺土厚度。试夯时的层数不小于二层。

2)强夯地基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的夯锤(一般大干8t)起吊高度至大于61TJ,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适用于砂质土、粘性土及碎石、砾石、砂土、粘土等的回填土。施工前要进行试夯确定:各夯点相互干扰的数据;各夯点压缩变形的扩散角;各夯点达到要求效果的遍数;每夯一遍孔隙水压力消散完的间歇时间。根据不同土层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连夯或间夯等)。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垫层,以利孔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强夯施工最好在干旱季节中进行,在雨季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产生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2.3深层搅拌桩

此方法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其它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坚硬拌和柱体,与原土层一起起到复合地基的作用。其优点是:能有效减少总沉降量、地基加固后无附加荷载、能适用于高含水量地基等;但造价较高且施工质量难以检测,在设计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条件调整配合比、置换率、桩长等,以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在沿海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试桩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喷粉桩是利用粉体喷射搅拌机械在钻成孔后,借助压缩空气,将水泥粉等固体材料以雾状喷入需加固的软土中,经原位搅拌、压缩并吸收水分,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形成整体性强、水稳定性好、强度较高的桩体,与桩间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路基强度。其特点是强度形成快、预压时间短、地基沉降量小。喷粉桩加固软基主要适用于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及桥头软基的处理。有关试验表明,一般含水量大干35%的软基宜选用喷粉桩。喷粉桩使软土地基竖向承载力的提高与桩位土质、含水量、固化剂掺入比、土灰混合均匀程度和龄期等因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土质:喷粉桩原位土以粉土为最好,掺入固化剂、粉土的强度增长效果远比对淤泥质土和粘性土的效果好;土粒越粗、增强效果越明显;同时,原位土越纯凈,增强效果越好;软土层中有机物质含量越多,则增强效果越低。因此,喷粉桩适宜被加固软地基土为粉土、砂土、粉砂土、粉质粘土、淤泥等土层,而不适宜含有石块、树根、有机物的人工填土层。

2)含水量:在软土层中、尤其是粘土层中,存在着一个最佳含水率,天然土中的每一个含水量值对应一个最佳固化剂掺入比,如超出这个对应界限,增强效果则不明显。喷粉桩适用于含水量不小于23%的土层,效果最好的含水量为30%~60%。

3)固化剂掺入比:固化剂的掺入量与固化料的类别、加固地基土质情况、含水量、原位土的承载力、设计要求的桩体强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试验资料说明:当单桩强度值一定时,固化料强度等级越高,掺入量就越少;原位土颗粒越粗,土质越纯净,掺入量越少;土层含水量越小,掺入量越少;原位承载力越大,掺入量越少。

4)混合料搅拌均匀程度:喷粉桩的强度与土料混合均匀程度成正比,灰土搅拌越均匀,其改善原状土的效果越好,相应的抗压强度越高。

5)龄期:喷粉桩的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延长而增大。28d内强度增长显著,尤其在前7d,强度急剧提高,一般可达到28d强度的60%左右,可达90d强度的35%~50%,28d后强度仍然有明显增长,90d后强度增长缓慢,因此,喷粉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以90d龄期作为强度指标。

3结束语

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小均匀沉降,对道路成不同程的的危害,以上介绍的只是工地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具体施工还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选用,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交替或一起使用。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小勇.沿海地区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浅讨[J].四川建材,2009,1.

浅议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论文 篇4

1软土地基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2.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

2.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2.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3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3.1换土垫层法

3.1.1垫层法。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m~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1.2强夯挤淤法。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其适应性。

3.2排水固结法在软基处理中,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3.2.1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缩短排水途径,地基承受附加荷载后排水固结过程大大加快,进而使地基强度得以提高。

3.2.2排水板材料①多孔单一结构型,是一种经特殊加工的两块聚氯乙烯树脂透水板,两极之间仅有若干个点以突缘相接触,而其间留有许多孔隙,故透水性好。该种材料具有耐酸碱、不膨胀、不变质等特点。但排水板在土压力作用下,过水面积将会减少,影响排水效果。②复合结构型,内为用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作成的芯板,外面套以用涤伦类或丙烯类合成纤维制成的滤膜,板宽一般为100mm,厚3~4mm。

3.3振密、挤密法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深层搅拌桩法的加固原理及其施工中的应用

4.1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浆液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4.2深层搅拌桩适宜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土层。其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且施工工期短等因素,已被利用于建筑行业的各种地基加固工程中。

5室内配比试验

5.1土性分析取原位土进行土工试验,该工点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砂粘土、粘砂土、细砂、砂粘土。

5.2配比试验采用1:0.48的水灰比,并分别取13%、15%及17%的水泥掺入量拌制成水泥浆液,与上层原位土(即淤泥质砂粘土)搅拌制成土桩试块,按土工试验技术规程进行养生后测出不同龄期土桩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根据配比试验结果,施工中采用水灰比为1:0.48,水泥掺入量15%,即每米土桩57kg水泥的配比进行控制。

6施工机械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机械为钻机、粉浆机和空压机。

钻机:是水泥搅拌桩的主要成桩机械,应具有动力大、操作灵活、能按不同速度均匀地正向钻进和反向提升、能前后左右自行移动的功能。

喷浆设备:是定量发送浆体材料的设备,包括储灰罐、发送装置、计量控制装置等,是施工的关键设备。

压缩机;力水泥搅拌桩施工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源,使水泥浆液克服喷浆口土体阻力而喷入土中。

7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桩的施工程序: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7.1定位搅拌机移动至设计桩位,对中,桩位误差控制在5cm之内,当地面起伏较大时,应调整起吊设备保持水平,钻杆倾斜度不大于1.5%。

7.2制备水泥浆按配比试验确定的配比拌制水泥浆,压浆前水泥浆要搅拌均匀,并保持水泥浆数量满足制桩要求,以免发生断桩现象。

7.3喷浆下搅启动搅拌机电动,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边搅拌切土边喷浆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一般工作电流不应大于70A。

7.4提升搅拌搅拌头喷浆下沉到设计深度后,确定水泥浆的输出量,若输出量不足,在提升搅拌过程中继续喷浆,直到满足为止,同时严格按试桩确定的速度提升搅拌头。

7.5重复搅拌搅拌头提升至设计顶面标高后,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需进行重复搅拌。复搅过程为: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头搅拌提升出地面。

7.6成桩、移位

8施工注意事项

8.1严格按设计水泥掺入量、水灰比配制水泥浆,水泥不可有结块硬化。

8.2水泥浆要经过过滤器清除杂物后才能输入搅拌轴,同时贮浆池的容量应足中有余,防止浆液供给不足而导致断桩。

8.3在钻搅施工中不得停浆,一旦断浆,立即将钻具提到断浆处上部1m处,再重新钻搅喷浆下进,严禁自断浆处续接,以保证成桩的连续性。

8.4因机械事故使配制的水泥浆发生凝稠状态时,必须更换,不得再用。

8.5钻搅提升复搅应采用反转,不得正转提升,以免将土带起造成空洞以致空心转。

9结语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篇5

浅谈地方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对林区道路建设的借鉴

文章介绍了公路软基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具体从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两种处理方案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技术上进行了总结.

作 者:王彬 WANG Bin 作者单位:云南省金沙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昆明,650216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年,卷(期):32(2)分类号:U416.1关键词:公路 软土路基 浅层处理 深层处理

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篇6

软土主要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透气不好、质地坚硬的土质, 对于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下出现了软土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软土地基的施工贯彻下去。软土地基需要对总的施工计划提前设置好, 只有在施工之前合理安排好工期, 才能够在未来的施工中做好未雨绸缪, 将工作全面贯彻下去。能否做好软土的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进程的快慢。

2 软土地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市政道路建设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比较重要的问题, 在整个建筑部门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关于市政道路的建设需要特别重视。软土地基是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部分。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地面下沉、土质不匀称问题。如果在施工中无法将软土的问题很好解决好, 就无法对工程中的道路问题解决好。在未来的道路使用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3 关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在施工的重要路程中, 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对于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方面有很多的方法, 在施工中需要将这些方法贯彻下去。工作人员施工需要对工程进行综合的管理, 只有恰当的方法才能够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所以在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身, 将工作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比较高的程度。以下是关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 具体给出了简单的介绍。

3.1 关于表层排水法的简介

关于软土地基里面的水分过多的问题, 需要对软土进行排水的问题。如果在软土里存留大量的水分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 需要将表层多余的水分清除掉, 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下出现了软土水分过多的情况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软土地基的施工贯彻下去。表层排水法是基本的操作方法, 需要基本贯彻落实。

3.2 关于砂垫层法的简介

砂垫层法针对地基的表层水分相对较多的问题, 需要在地表加一层砂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将地基的土质处理恰当。砂垫层法是关于软地基表层的材料处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保障砂垫的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软土主要是在一定得环境下出现的透气不好、质地坚硬的土质, 对于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对于工程的操作方法的具体简介是保障操作方法贯彻的重要的环节, 需要不断调整工程的操作具体方法。

3.3 关于敷垫材料法简介

敷垫材料法是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方法, 只有具体掌握施工的这一方法, 才能够将工程进行下去。对于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需要合理的材料进行整理。在具体的操作中, 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而且需要对土地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调配, 将敷垫材料法贯彻下去。

3.4 关于添加剂法的介绍

生石灰、熟石灰以及水泥都是良好的地质添加剂, 对于改善土地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将科学有效的添加方法落实下去, 不断提高添加剂的质量才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

3.5 置换法

置换法就是用优质土替换掉软土, 替换土以粗粒土为主, 主要以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置换, 这可不仅能降低沉降量, 还能保证填土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新添加的粗粒土要经过压实作业, 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3.6 加载法

加载法的作用在于促进软土地基沉降, 增加地基强度, 避免有关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促进地基固结沉降可采取增加总压的办法, 降低土中的间隙水压, 增大有效应力。利用填土加载法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地基处于稳定状态。

4 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

4.1 施工的具体操作

关于施工的具体的操作也有很多的要求, 在施工中对于各项要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贯彻执行。关于软土地基的基本操作规范需要长期有效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在操作中需要坚持的注意事项需要坚强监督和引导。施工人员在现场需要对自己的技术严格要求。对于工程的操作进度需要将安排合理化。工程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工程的速度对于工程也有重要的要求, 适度合理的工程进度对于保障工程的质量和速度有很大的帮助。在具体的操作中, 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而且需要对工期进行伸缩把握, 当在工程中发现工作进度过快时, 需要加强质量方面的监督, 避免因为赶工期而质量马虎。当工程进度过慢时, 需要严格检查是不是有故意拖拉怠工的现象, 严格要求工作进度。只有这样严格管理, 才能够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4.2 参照地质和施工条件

施工过程占地应尽可能多些, 施工工期要合理安排, 不能过于紧;材料应该选择容易获得的,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能就地取材最好, 这些是在选择地基加固方法时必须要考虑到的。

实施科学的管理, 在选用了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后, 还要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当前, 因施工管理不善而带来很多问题, 例如:地基扰动、机械行走路线出错, 这些会造成地基加固不均匀、场地沉降不均匀等, 因此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对市政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原有的道路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需求, 市政道路施工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其质量直接关系着以后道路的正常使用, 因此人们开始针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难点-软土地基的施工, 对其在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处理策略, 从而保证其施工的质量。文章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特征入手, 分析了市政项目特点、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施工中的处理方式, 并进一步阐述了市政道路中加固软土地基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麦文生.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8) .

浅谈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方法 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 软土地基 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道路工程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入大多选用自驾的方式,车辆的增多也就必然导致了道路工程数目的增多,因此,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和使用寿命也就愈加重要。公路软土地基的坚固程度也关系到道路的稳定性,软土大多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透水性能差一级流变性等特点,所以容易出现破坏和失稳情况,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基施工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来改变地基土壤的特性,来满足道路工程对于地基的稳定要求程度。软土地基中的软土,也就是软粘性土、淤泥或淤泥质土,是指压缩性高、强度低的较为软弱的土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对软土地基加以处理,容易发生路基稳定性变差或者是出现沉陷的问题,通行道路被破坏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1 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下面从表面表层处理方法和深层处理方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只有对大多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都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路段的道路工程进行施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方法。

1.1 表面表层处理方法

添加砂垫层方法。当软土地基含水程度高时,可以采用在软土地基上层添加砂垫层的方法,厚度大约为0.5~1.2 m左右即可,能够对软土地基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主要用在软土地基的浅层处理方案中,先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将路基下的软土挖去,再换为强度比软土高的粘性土或者是砂石、卵石等材料作为垫层,之所以采用添加砂垫层的方法,能够使其降低水位成为填入内部的地下排水层,对上部也起到排水的作用,添加垫层后能够起到明显的固定作用。表层排水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使用广泛。一般在填土前,开挖深度约0.5~1 m,宽度约0.5 m的沟槽来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地基的含水量。挖槽前需要考察清当地路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利用自然地形的坡度来达到排水的目的,每个沟槽间的距离要减小,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地基的排水能力。排除地下水后回填入透水性能较好的碎石和砂砾。抛石清淤方法。对于一些常年积水的低洼路段,在建设道路工程时,对于排水的施工难度较大,就可以用抛石清淤的方法,抛投进直径不小于30 cm的片石,如果有直径没达到要求的片石,其含量也必须控制在总量的20%以内。从路堤的中段开始抛投,先往前抛投,再往两边抛投,从而利用抛投进的片石达到清淤的目的,抛投完成后再借助重型压路机来反复碾压,采用这种方法对软土地基加固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添加添加剂方法。可以对表层的粘性土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来改善土层的固有属性特性,改善其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来达到稳定的目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添加剂是生石灰、熟石灰以及水泥,对于这种石灰类的添加剂,一般采用现场搅拌的方法制作,因为对土层添加了添加剂,所以其化学性质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稳定原来的软土地基土层。

1.2 深层处理方法

竖向排水固结方法。为了使地基排水固结,可以缩短排水的距离,在地基中设立垂直放置的排水柱,适合用于饱和粘土和有机质粘土的地基。常见的排水柱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砂井排水柱和纸板排水柱两种,多采用前者,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对于砂井排水柱,需要在地面预先铺好砂垫层,设立排水沟后再打入深度大约为15~20 m的排水柱,为了保证良好的透水性,砂井中得砂需要选用优质的粗砂,排水的间距不宜过近,防止出现地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水平方向添加排水砂垫层予以配合,采用中砂或粗砂,并与竖向排水相连通,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还能起到挤密地基的作用,施工方法与所需设备也比较简单。粉喷桩加固方法。粉喷桩的施工情况需要参考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参数来确定。在正式打粉喷桩前可以先进行试桩,借以确定正式施工时的钻进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内的喷粉量等施工参数,对于粉喷桩的材料也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尤其是其中的水泥材料,不能用结块变质或者是受潮的材料,防止因为粉喷桩使用材料的劣质而出现坍塌沉陷等事故,施工人员还需要随时监测粉喷桩的安装情况并及时进行记录,方能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灌浆方法。通过往软土地基中灌浆,让水泥或灌入的其他浆体在地基中形成浆脉,不断地渗透、填充并压实,因为灌入了浆体,靠近浆体的土层原有的性质被破坏就会形成塑性变形的区域,而那些离浆体较远的土层就会随之发生弹性形变,地基的密度变大,形成复合式地基,对于提高地基的稳固程度和控制地基的沉降起着一定的作用。

2 软土地基处理时考虑的因素

对于不同的道路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略有不同,总的来说,对于土质性质的判定是一定要考虑的,对于粘性土一般采用压实的方法,为了保证强度在施工中还需要注意对地基的扰动要小;对于砂性土则适合采用挤压砂桩的方法或者是振动压实的方法来改善地基。对于地基的大致构成状况也要了解,不同的结构层采用的方法也不全是一样的。在表层,只要简单的处理即可,深层的处理大多需要开挖换填并配合其他的方法来处理。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要达到排水稳固、保持强度的效果。根据道路工程等级的不同,对施工的侧重处理也有所不同,对等级高的公路一定要保证地基的质量,在处理软土地基时,还要考虑工程施工对周围的影响,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因素后进行施工处理。

3 结语

软土地基在道路工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或者处理的方法不当,就容易造成地基不稳定或出现沉降的现象,对车辆行驶的安全造成隐患,对通行道路的使用寿命也有损伤。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软土地基的重要性并在实际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加以警示。本文提出了一些能够起到稳固软土地基作用的方法,希望在实际施工中得到灵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帅,陈龙,黄玲玉,等.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1,37(8):143-144.

[2]文光鑫.试析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方法[J].大陆桥视野,2010(11):129-131.

[3]李文富.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法综述[J].价值工程,2010,29(21):144.

[4]伍锐标.浅述市政道路软地基处理施工方法[J].广东建材,2009,25(8):123-125.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篇8

上海地区软土地基上大跨径桥梁沉降测量方法

上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地面沉降及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大型桥梁有严重影响.多年沉降测量,发现上海地区大型桥梁的.确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因此对地面沉降的各种检测方法需不断完善.通过结合上海大型桥梁现状,加强监控力度和深度,采用基岩标作为桥梁沉降测量的起始基准,用Ⅰ等高程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加上Ⅱ等闭合环和分层标控制所测的区域(各桥墩)等方法,可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地面沉降对大型越江设施的影响.

作 者:张洪宇 ZHANG Hong-yu  作者单位: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23 刊 名:中国市政工程 英文刊名: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1) 分类号:U446 关键词:上海地区   大跨径桥梁   地面沉降   沉降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   基岩标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篇9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方案

软土地基是指一些硬度低于一般施工要求且含水量大的土质。软土具有高含水量,高空隙性、渗透性弱、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基于此,对于道路建设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假如处理不当道路会发成土层沉降,使路基产生断裂,地下管道和电缆线形变等问题,进而影响市民的生产生活。由此可知,得当的处理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1、软土地基处理注意事项

施工安全。市政道路建设不同于其他建设,无论在建设还是使用过程中都对人员安全要求极高。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岗前培训。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不产生严重的影响,尽量将工期安排在白天时间,尤其是在医院、学校附近施工一定要严格使用隔离装置和工具。最后是施工垃圾的处理,一些施工所用的添加剂都具有毒害性,随意丢弃会严重污染城市环境,施工前期必须做好环境测评工作,确保市民始终生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下。

技术要点。就所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而言,主要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有三类:稳定处理,沉降处理,其他处理。对于不同情况的软土特质,就其突出的问题适当的选用不通的处理方案。稳定处理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方案增强路基的强度,提高路基的荷载能力,主要有夯实法、置换法等。沉降处理是大多数软土的重点问题,很多情况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软土地基的基本性质,只是对其加固和改善。通常采用排水法、粉喷桩等加速固结的方案或者置换法、除淤法等减少沉降的方案。

2、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

夯实法。简而言之,夯实法就是利用重物使其反复自由坠落,对地基进行夯击,以提高其密实度的施工作业。这种方法原理简单有效,能够提高软土的强度,道路使用寿命长久,但是执行起来工程量大,并且夯实机给市民带来很大的噪音,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夯实机的安全系数也比较低。置换法。该方案即利用压缩性低,透水能力好的优质粗粒材料替换道路施工场地的浅层软土地基,然后对其进行铺平夯实使之达到施工要求。这些优质材料一般选用承载理好、高强度的粗粒。例如沙石,经过雨水浸透之后仍然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且大量的应力都被沙石承受。排水法。对于任何路基排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软土地基渗透性弱的特点,排水管道的设计建设更加严格。排水法就是运用排水井、多孔排水有机板、垫层等措施,在软土的内部和表面产生竖向和横向无阻的排水系统,这样地基就可以在重物或者自重的作用下排出水分天然固结。通常横向设置沙层,而垂直使用排水井等。虽然该方案地基固结程度好,对地基扰动小,但是工期长,需要等到土层沉降稳定后才能充分使用路面。

垫层法。这是一种适用于淤泥、充填土、淤泥质土等软土地基的浅层处理方案。主要的方法有:换土加筋、加筋碎石、换土垫层法。通常是先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挖出软土,然后填充粘土、砂、砾等高强度的材料。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使上层载荷分解到下层,地基的沉降会大幅度的减少,并且在此过程中土层固结,整个路基稳定性增强。添加剂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层性质比较粘的地基。在此类土层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能够是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整个路基的密度提高了,大型机械通行将不会使路基下沉。当前施工中主要使用的添加剂有生石灰、熟石灰、水泥等。敷垫材料法。敷垫材料法一般适用于软土地基不均匀且容易产生部分不均匀的沉降、侧方变位的土层。这种方案要求敷垫材料很好的抗拉和抗剪能力,以确保工程机械可以安全稳定的通过。因为需要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敷垫材料还要控制地基侧方的变位和部分的沉降,保证施工机械的顺利通行。

加载法。顾名思义,运用扩大压力的方法加速路基的沉降,增加地基固结的速度。通常选用扩大总的荷载的方法加压,软土地基的高空隙性能够很好的改善,空隙水压很大程度上降低,地基能够接受的应力也增大很多,从而减少了道路使用期其他不良的沉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必须保证路基在稳定的情况下。除淤法。对于一年四季以沼泽、洼地等形式的超软地基使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淤泥层比较深的地基,我们先挖去80%深的泥层,剩下20%左右的泥层,对于比较浅的泥层和洼地,可以直接在其上填厚度均匀的半径大致15cm的石粒,保证石粒的半径不能过小,否则作用效果不会十分明显。为了把淤泥向道路两侧排挤,施工应该先从路基的中部开始,石粒的填充厚度应该要盖过洼地的水面,而后需通过大型压路机的反复碾压,待石粒层稳定沉降后,铺设反滤层排出浮在其上的水,最后回填土质,反复碾压使之密度增高。这种方法处理的泥沼和洼地路基非常抗压。粉喷桩法。 粉喷桩法属于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方法的一种形式,也叫加固土桩,是采用粉体状固化剂来进行软基搅拌处理的方法。最适合于加固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常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在施工中,使用一些工程机械在软土地基中加入石灰粉或是水泥粉,并且快速搅拌在搅拌机里。因为石灰粉和水泥粉可以吸收软土地基里的大量水分,并且混合物可以迅速固结,使地基的硬度和强度大幅度提高。在施工前必须平整路基确保粉喷桩在水平位置,在施工中时时检测搅拌情况,以保证搅拌充分,提高路基质量。灌浆法。灌浆法在处理软土地基的时候能够提高软土的强度较粉喷桩法对土地干扰较小。主要做法是凭借外界压力通过一些设备在路基缝隙或钻的孔中注入浆液。目前使用的灌浆法主要包括:接触灌浆、固结灌浆、化学灌浆、帷幕灌浆。一般情况下先是在软土中钻一个灌浆洞孔,然后将水泥浆液等其他物质灌入其中,在灌入过程中要确保浆液中无空气待到浆液和软土,凝固后形成了圆柱体。对于地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升。

3、结束语

近年来,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已经是影响道路质量和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道路塌方,沉降问题已经造成很多的经济损失。只有充分掌握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案,才能够是市政道路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路况,达到投资少、使用久、安全程度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志光.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技术与市场,2010(11)

[2]赖文侠.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民营科技,2009(10)

[3]田烈程.路桥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4]刘鹏飞.软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7).

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篇10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

1 引言

当前市政道路工程中, 由于长期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 给市政道路造成了各种质量问题, 其中以软土路基问题尤为普遍。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避免出现沉降、变形等问题, 必须积极研究软土路基的处理。

2 道路工程软土路基

2.1 概念

软土的主要类型有高压缩性土、杂填土以及淤泥质土等, 一般存在于潮湿地区, 因其土粒孔隙大、压缩性高、含水率高,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难以凝固、施工过后出现沉降等问题, 不仅如此, 软土极易造成路面路基损坏。道路面使用寿命长短和性能好坏是受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和处理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的。软土路基作为道路建设的重要基础以及道路施工中较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不良土质。

2.2 特点

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软土路基具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承载力不足。软土路基承载力存在明显缺陷, 难以承载道路工程项目上部结构的重量, 进而容易造成道路工程项目失稳, 对此必须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 保障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可靠性。

(2) 含水量较高。道路工程项目的软土路基结构中, 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 因而容易在受到相关压迫的情况下, 出现显著的排水问题, 且该排水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结构的稳定性效果, 不利于道路工程项目的后续应用。

(3) 孔隙率较大。软土路基之所以在道路工程项目中表现出不理想的应用效果,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内部孔隙率较大, 导致软土路基土壤结构的可压缩性较高, 在相关外力作用下, 会出现被压缩问题, 出现形变问题, 导致软土路基出现稳定性问题。

3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3.1 软土路基施工要求

(1) 地基结构稳定性。软土地基处理要求自身结构稳定性较高, 能够为市政工程提供稳定的外力环境, 要求地基自身结构保持稳定。在市政道路工程受到外力或自身重力作用时, 可以顺利传递至地面, 在具有稳定地基结构时, 可保证市政工程具备合理的剪切力结构。

(2) 地基强度方面。地基的强度是市政道路工程抵抗外力的重要参数, 只有地基保持较高的强度, 在面对地震、强风等恶劣自然环境的时候, 市政工程能够通过地基将所受外力转移到地面, 从而保证市政工程较高的稳定性。

(3) 水稳定性方面。因为浅层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浅, 土壤中大量水分的存在会对地基造成严重地侵蚀, 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区域, 水分的侵蚀会破坏其结构。所以在市政工程的地基施工中, 地基水稳定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2 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常用处理技术

基于当前我国现阶段道路工程项目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来说, 其存在的施工技术手段还是比较多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3.2.1 强夯法

在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中, 强夯法是常见的处理手段之一, 主要采用起重机械设备将重锤吊到合理的高度, 然后促使其自由落下, 达到击打加固的目的。其操作技术手段比较简便, 处理效果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加固路基的效果, 提升整体施工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3.2.2 表层处理技术

表层处理只是对土质比较软的地方进行处理, 通过添加材料、排水等技术使地表的强度得到提升, 在机械作业时, 需要将填土均匀的分布在地基之上。该技术主要是对表面软土进行处理, 因此, 如果市政道路工程交付使用, 就不能大规模进行修复, 所以在处理软土路基表面时需要注意路基的使用年限。

3.2.3 换填法

软土路基土壤结构不利于施工建设, 换填法主要就是指采用一些质量较好的土壤成分进行原有软土土壤的置换, 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提升其处理效果, 保障置换后的路基结构能够有效承担道路工程项目的上部结构重量, 提升其处理的有效性。

3.2.4 粉煤灰碎石桩

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技术应用广泛, 其技术发展成熟, 是通过掺入比例科学的水进行混合石屑、碎石、粉煤灰与水泥等, 在进行均匀的搅拌之后, 混入材料等待凝固, 在经过标准检验之后与软土路基进行仔细掺混, 这样形成的复合垫层能够使市政道路的相关施工多方面要求达到标准, 并提高软基稳定性。

3.2.5 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的基本原理, 在于以水泥稳定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为基础, 使用机械设备将水泥注入软路基路后并进行搅拌, 促使水泥和土壤水解和水合凝胶的形成, 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整体, 从而增加土壤凝固力, 以满足地基承载力。

3.2.6 加筋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进行加筋处理, 有机结合砂垫层和土工格栅, 保证软土路基能够均匀的承担道路荷载, 在强度方面, 软土层的路基与合体层使存在差异的, 以柔性为基础, 建设软土路基固结排水面, 科学处理保证市政道路路面更加平整, 提升其稳定性, 努力维护软土路基施工的质量, 强化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承载力。

3.2.7 土壤中的“建桥”法

在不能阻断水源流通的情况下, 由于填充土壤会花费大量资金, 即会选择搭建桥梁作为道路是有效手段之一。同样, 在道路修建的过程中, 也可以采用“建桥”法来修建道路, 但这种“建桥”法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不能选择较厚的软土层修建, 否则就会造成“桥梁”的不稳定, 道路在投入使用后, 无法承载压力, 毁坏市政道路。

4 水泥搅拌桩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某综合体安置房工程建设中, 包括九条市政道路 (全长3.952km) 和一段长300m的河道挡墙工程。场地内软基分布范围广泛, 勘探钻孔揭示深度范围内, 上部为1~3m厚粉质粘土、砂土, 其下为平均厚度4~6m的淤积层淤泥, 下伏燕山晚期佼入花岗岩。根据各路段地质情况、施工条件, 经与CDF桩、高压旋喷桩、砂桩等其它处理方案比较, 决定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

4.2 设计计算

(1) 确定工后沉降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项目按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 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 表6.2.8要求, 本项目路基工后沉降限值应为:一般路段50cm, 桥头路段20cm。考虑道路范围内均有排水管线, 本项目工后沉降按20cm控制。根据各路段小同的填土高度, 分别计算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100~120k Pa。

(2) 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根据工程经验, 当水泥掺入比为12%左右时, 桩身强度一般可达1.0~1.5MPa;设计计算中暂按水泥参量15%, 桩身强度1.2MPa考虑。桩身强度确定后, 分别计算由桩身强度及桩周土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取其中较小者为设计值, 路基处理部分选择50cm桩径, 挡墙地基选择60cm桩御。

(3) 按下式计算面积置换率:

计算出面积置换率后, 计算确定桩间距。根据计算结果, 本项目路基部分选择50cm桩径, 梅花型布置, 一般路段桩间距1.5m, 桥头路段桩间距1.1m;挡墙地基部分选择60cm桩径, 梅花型布置, 桩间距0.9m (见图1) 。

(4) 采用分层总和法验算工后沉降。

4.3 施工处理

4.3.1 试桩

施工前应进行水泥加固土的室内试验, 根据被加固土的性质及单桩承载力要求, 确定水泥掺量。每个作业点施工前必须先打不少于5根的工艺性试验桩, 以检验机具性能及施工工艺中的各项技术参数, 经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 方可正式施工。

4.3.2 检测

成桩3d内, 采用轻型动力触探 (N10) 检查桩身的均匀性,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成桩7d后, 采用浅部开挖桩头 (深度宜超过停浆面下0.5动, 目测检查粉 (浆) 喷的均匀性, 量测成桩直径, 检验数量为施工桩数的1%。成桩28d后, 应采用静载试验检查搅拌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检验数量各为总桩数的0.5%。经触探和荷载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 应在成桩28d后, 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

本项目搅拌桩共计23500根, 共进行静载实验242处, 检查结果全部合格。截比发稿, 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一年, 路基、路面使用情况正常, 没有出现明显的不沉降及路面破损, 说明搅拌桩在本项目上使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 软土路基施工是重难点内容, 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 需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对软土路基施工中的不足进行分析, 改善施工技术, 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 提高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保证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杨永.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 2015 (3) :194.

[2]李国永.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0) :241.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简短下一篇:珍惜资源的环保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