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简介

2024-12-09

农家书屋简介(通用11篇)

农家书屋简介 篇1

乡农家书屋简介

乡村农家书屋于年成立,是我村一个公益性的农家书屋,书屋辐射全村社名农村群众。书屋面积平方米,藏书册,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自建书屋至现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10000余元,用于书屋的建设。书屋现有书柜个,阅览桌椅套,报架个,杂志柜2个,书屋图书4000册,音像制品余张,自费订有《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甘肃人口与计生》等报纸杂志。图书借阅每月开放20天,月平均接待内阅、外界阅读210人次。同时注意做好科技书、工具书、重要文献、地方文献的入藏准备工作。

书屋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始终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全天为农民服务。书屋建成后,由村理事会负责完善和管理,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学文化、学农村实用技术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新农村新生活。

一.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余册图书和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

二.建立健全书屋管理制度。

依据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要求所有农家书屋将开放时间、管理员姓名、联系方式、监督方式在书屋外墙显著位置予以公布,使农家书屋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

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村组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村代表专门对书屋管理和维护,坚持按时开门和办理有关借阅手续。对各类图书认真做好登记、分类、编码、陈列等建档工作;聘请了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并对其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制订完善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以此便于长久管理。

四.收集相关信息,不断完善图书种类。

为了扩大图书种类,拓宽知识领域,更好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阅读需求,平时书屋将群众反映的需求图书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分类,书屋逐步进行完善。

五.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以解决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为重点,培养村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村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更好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

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效用。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组织村民开展“学习读书活动、收看科技知识讲座”等,使农家书屋切实发挥实效。书屋建起来后,村民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在家闲聊的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多了。不仅如此,农家书屋还成了农家孩子的第二课堂,很多孩子放学后,都会到书屋读书或写作业,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更激发了农村孩子的读书热情!“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乐部,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和倡树新风的阵地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农家书屋简介 篇2

一、阜阳市农家书屋现状

阜阳市现有农家书屋496个。07年此项工作由新闻出版局负责在县、市区搞试点, 09年建成169个, 2009年已全面铺开,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 (截止2009年) 。

1、农家书屋——农民身边的图书馆

界首市有330个行政村, 已建52个农家书屋, 80%地点设在村委会, 15%在学校, 5%落脚在农民家。普遍是一室多用, 即是办公室、阅览室、外借室, 又是书库、采编室。阜南县属于全国贫困县, 全县有360个行政村, 目前已建成80个农家书屋, 和界首县不同的是, 他们把书屋设在农资商店、学校门岗, 有的和书店联手, 销、借、阅一条龙服务。由于他们接近农村、贴近农村, 农家书屋可以利用自己的独有优势, 如看书、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集体分散等条件的限制, 在场头、地边、室内、院中、饭前之余都可以看书读报。另一方面, 也必须清楚地看到, 还有相当一部分因选址不当和别的原因, 严重地制约了它自身的发展, 消弱了它应有的社会效益, 还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发展、完善。

2、管理员——农村文明建设的使者

太和县有320多个行政村, 目前已建70多个农家书屋。从统计资料看, 村支书兼管理员占75%, 宣传员、文书占15%, 学校老师、农民占5%, 管理员年龄在27~65岁之间,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5%, 高中占65%, 初中5%, 这是一支新兴的农村图书馆工作者, 他们热爱农村、了解农民、熟悉农业知识, 这些优势无疑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守护者农家书屋, 传播着科技文明, 遗憾的是由于他们对从事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 又缺少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也给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3、书刊———农村文明进步的阶梯

农家书屋藏书决定着书屋工作的成败和新农村建设进步的快慢。目前, 阜阳市农家书屋基本上是政府采购、集体配置。据不完全统计, 平均每家3600册左右, 按学科和专业粗略地统计社会科学占35%, 自然科学占15%, 文学类占40%, 综合类占5%;物质载体以印刷型图书为主, 部分少量的电子读物供计算机服务, 出版时间近3年的占50%, 3~5年内出版的占40%, 5年以上占10%。从阜阳市农家书屋反馈的情况看, 科植、养殖、革命故事和经典名著很受欢迎;年轻人的言情网络小说, 科幻故事很少有人问津, 另外艺术类和老年保健书籍供不应求, 农民现在很重视下一代的培养, 望子成龙, 期盼他们学有专长、绘画、音乐、艺术类有点断档;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村里留守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医疗条件还不够理想的情况下, 自我保健尤其重要, 需要老年保健、医药卫生知识方面的图书。

二、对阜阳市农家书屋现状的思考

以上影响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不利因素,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积极的应对、保障措施, 为此, 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规范管理模式

每个书屋必备的两个管理制度即:“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和村民借阅制度”;建立财产登记薄, 在接收书刊清点登记之后, 加盖馆藏章;图书按照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综合等分为六大类, 分类以实用为原则, 便于查找;图书作必要的加工整理, 对每本书编制索书号, 并把写有索书号的书标贴在本书的书脊上;按六大类制作指示标牌, 图书上架。

2、优化运营机制

在统筹城乡共同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应注重城乡文化互动共享机制。整合城乡共享资源, 统筹规划,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书报刊综合阅览室、农家书屋、便民书店, 将“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馆”与“都市图书馆”结合起来, 发挥图书馆设施的集体效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界首有家书屋开进农资店, 方便群众获双赢, 徽商农家福在地城街上开个连锁店, 店主申请把农家书屋办在了农资店, 供前来购买农用物质用户阅读, 既宣传了图书,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同时也为农资店带来了人气。另外管理员的选拔和培训也很重要。

3、搭起共建的平台

农家书屋同乡镇综合文化站书报刊阅览室, 市、县公共图书馆共同搭建农村图书馆事业这个平台, 唱好为“三农”服务这台大戏。方法一:我车他搭, 利用县 (市) 级图书馆藏书量、人力资源、服务技术的优势, 乡镇图书馆地域和承上启下的优势, 社区和村贴近老百姓的优势, 互惠、互补、互进。方法二:他车我搭。当前我国各地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 新出台了一些提高农村素质, 帮助农民脱贫治富的举措, 其中很多活动与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无疑为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二者有机结合, 共谋发展, 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农家书屋建立起来了, 如何长治久安, 扎根于民众之中, 造福于邻里乡亲, 还需有一个保障机构。

三、建立测评体系

通过统计分析, 农家书屋建设诸多因素, 全面了解掌握农家书屋管理、运营、使用、需求等各方面的情况, 使其持续发展。

1、细化测评体系, 量化测评指标

基础业务建设:包括办馆条件即馆舍建筑面积, 现代化技术设备所投入的经费, 管理人员文化程度, 书刊入藏量、图书保护管理等;读者服务工作是农家书屋创建之本, 包括开馆时间, 年外借册次, 特别是为本地政治、经济服务实效和讲座, 培训班、报告会等其他形式的读书活动;管理包括图书和设备管理, 环境管理及财务管理。根据以上内容确定得分因素和指标。

2、注重评估结果, 立足评估效益

建立测评体系领导小组, 由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民读者、分管领导及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通过测评体系, 评估农家书屋, 用科技知识指导致富的效果;评估农家书屋在传播知识, 愉悦身心, 增长知识, 提高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3、评价体系的优化与推广

通过对测评体系结果的统计分析, 去伪存真, 抓住典型, 扬长避短, 探求适合我市农家书屋发展的模式, 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寻求切合实际的方式和方法, 以点带面, 全面推广。

四、建议

1、为农家书屋提供技术支持

自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 我省各基层馆大部分都参与举办了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培训, 农家书屋走向科学管理的轨道, 使书屋真正成为农民获取致富信息、学习农业科技的场所, 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

2、以农家书屋为平台, 创新服务

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上的优势, 利用特色馆藏, 为地方的经济开展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对与当地经济、文化等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和精心筛选, 定期散发到我市各农家书屋, 由他们适时提供给村民。这也是农家书屋正常运作以后, 基层公共图书馆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3、以基层公共图书馆为中心, 建立农家书屋协作协调网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原阜阳县图书馆就曾依托乡镇文化站成立了“农民图书协会”, 该协会也曾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不少经济效益和丰富的精神享受。但是, 由于条件限制, 乡镇文化站曾经一度功能萎缩, 而阜阳市图书馆也历经几次行政变更, 致使“农民图书协会”这项工作没能够红火地开展下来。

如今, 党中央落实惠民政策, “农家书屋”应运而生, 这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 无疑又是一次机遇。如果各地基层图书馆都主动服务, 以创新的服务理念把当地农家书屋联合起来, 会同各地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那么, 一个充满生机的农家书屋协作协调网就可以建立起来, 此举势必将推动我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玉.阜阳市农家书屋状况调查[J].图书馆工作, 2009, (04) .

“农家书屋”乐农家 篇3

【关键词】农家书屋;乐农家;精神食粮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根据国家这一统一要求,2009年,庄墓镇制订了“农家书屋”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近年来,庄墓镇文广站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易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供服务。

譬如,在庄墓镇刘浅村的这间书屋,走进入给人有耳目一新——仅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窗明几净,崭新的书桌、椅子摆放有序,靠墙的一排大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最近出版的2000多本图书。《农药使用手册》、《致富小产品及实用手册》《畜禽养殖手册》等“农”味十足的图书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像这样的书屋,目前庄墓镇已经有3家,分布在3个行政村。2009年,庄墓镇按照上级文化部门的要求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工程开展一年多来,进展顺利。已经在刘浅、枣林、李庄三个村建成了三所农家书屋,最终目标将在庄墓实现村村都有一所农家书屋,实现农民有书看。

1.农家书屋人气旺

一走进刘浅村的“农家书屋”就能看到,10多位前来借阅书籍的村民把书屋挤得满满的。他们有的在聚精会神地伏案阅读,有的在认真挑选要借阅的书籍。

张子兵是村里的一个养鸡户。书屋刚建成时,他觉得新鲜,就趁着农闲时来到书屋,翻阅陈列的书籍。这一翻阅,使他成了书屋的“铁杆书迷”。平时碰到什么问题,他就来书屋翻阅书籍。赶上时间不凑巧,他就把书借回家里。提及书屋,老张说:“以前咱农民看书难,书贵,买不起;借书,身边又没有图书馆。现在好了,图书馆建在了家门口,真方便!”

刘浅村的“农家书屋”建于今年2月份,有图书2000余册。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文化教育、法律法规、少儿读物、医疗保健、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一应俱全。管理书屋的村干部说:“几年前,村民还很少有机会读到农村科普读物。自从村里有了书屋,喜欢读书的人明显多了,喝酒、打麻将的年轻人自然就少了。”

2.打造农村“精神粮仓”

农家书屋工程旨在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提高村民的读书率,“农家书屋”的图书全部由县新文化局统一配送。下乡书籍均经过精挑细选,都是新近出版的,贴近农村、农民生活的新书,内容涵盖科技、生活、文学等各个方面。

“农家书屋很实用!”很多村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村民们说,以前村里的图书室基本上是“摆设”。桌椅破旧不说,更重要的是图书少而旧,不实用,所以很少有村民光顾。 现在新建的农家书屋的书,都是农民急需的种植、养殖等和科技致富有关的书籍,还有各种报纸,它不但给农民带来了科技致富的知识和各种信息,还可以让农民了解很多国家政策,成了帮助农民致富的“黄金屋”和了解外界的“窗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助于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眼下阅读书籍成了农民下田干活之余的重要活动。在农家书屋的影响下,农民学知识、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看书读报的“味”浓了,酗酒闹事的少了。广大农民把农家书屋亲切地称作农民的“精神粮仓”。

3.成农民致富帮手

孟令求是庄墓镇李庄村农民,家在李庄村团结队,自从开始温棚种菜技术以来,坚持种菜3年,收入颇好。去年经营的三棚西红柿,眼看就要上市,突然起了病害,令他措手不及,依他的经验喷洒了三次农药还不见效,叶子渐渐焉了,眼看着两万多元的收入就要泡汤了。当他无计可施时,有人提醒他,听说村里新办了“农家书屋”配了些农业实用技术书籍,查查看是否有办法。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借回了《塑料温棚蔬菜生产实用技术读本》一书,连夜翻读,天还没有亮,就赶往镇上买农药。按照书上讲的,对照西红柿的症状,根据他的判断,对症喷洒了农药,渐渐好了,结果三棚西红柿全保住了,挽回了损失。他激动地说,是“农家书屋”帮了他,保住了他的三个大棚。

刚才在上面说道的张子兵,也从农家书屋得到了实惠。他是刘浅村的一个养鸡状元,以前养鸡是凭着多年摸索的经验,从小鸡出壳,到长成出栏,无时无刻的他都要紧紧盯着,因为小鸡好生病,一生病就会成片的死,所以他打针、喂药真是忙的不亦乐乎。但是虽然这么忙但难免有忙中出错的时候。

他总是在感慨,自己有扩大规模的想法,但总是不敢,一是因为光靠自己的经验总是底气不足,怕一下子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管理也成问题。自打村里建成了“农家书屋”,张子兵脸上便乐开了花,常常跑到书屋里去看书,有时一座就是一上午,连吃饭都会忘掉,真的把书屋当成了自己家了。

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张子兵不但对养鸡的知识精通了,扩大了养鸡厂,还学会了许多管理知识,最近他又和朋友一起在刘浅村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养猪厂,成立了海文养殖公司,搞起了养鸡、养猪、养鱼、大棚种植的复合型农业,这下子真的做大了。

4.实现村村全覆盖

“听说今天要送来一批新图书,一些村民早早地就来这等着了。”日前,枣林村村部十分热闹,村民们有的搬书,有的整理书籍,忙得不亦乐乎。“农家书屋就是要不断补充‘粮食,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小林说。

近年来,我镇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除已建成3家农家书屋外,我镇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实现全镇的各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在书屋运行管理上,我镇严格把握“建得起、有机制、能见效、受欢迎”这一总体要求,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书屋规范运行提供保障;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接下去,还将精心选配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的图书,为每个农家书屋按科学比例选配少儿读物、家禽养殖、庭院经济、蔬菜栽培、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电器维修等出版物,确保农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用得上。 [科]

【参考文献】

[1]牛振恒.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08(11).

[2]万岳霞.试论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

农家书屋简介 篇4

市农家书屋工程检查验收组检查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工作 11月16日,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张金星率市农家书屋检查组到我县检查验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金乡街道金旗社区、周桥新村,开发区(鱼山镇)肖庄村、小李楼村,羊山镇巩堂村5家农家书屋,通过翻阅书籍、听取情况介绍、与村民交流等方式,认真了解了书屋开放时间、图书册数、借书登记等情况后,对我县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我县的农家书屋建设有思路、有创新,标准高、制度全、管理规范,位列全市上流水平,已经成为农民群众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据了解,我县自2008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以来,一直将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探索农家书屋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县农家书屋普及迅速、管理科学、使用广泛,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优秀、丰富、实用、健康的文化环境和精神食粮,成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宝库,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农家书屋206个,现在仍有40多个书屋处在紧张建设当中,很快就将投入使用,力争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的目标。

(金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农家书屋汇报材料 篇5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幸福城农场十二连 “农家书屋”建成使用,书屋占地面积虽不大,但相关书籍和设备齐全。

“农家书屋”启用后,为了更好地为职工服务,书屋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启用初期,职工对其的接受程度仅限于新奇,等这股热乎劲过了之后,几乎无人问津。近年来,职工虽然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缺乏各种新型实用技术,无论是从事种养业,还是进城务工,都受到诸多制约,干的是体力活,挣的是辛苦钱。为了解决“农家书屋”一度出现门可罗雀的情形,为了能够让“农家书屋”发挥其存在的价值,让职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为此,幸福城农场十二连干部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抢抓机遇、巧解难题。在国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之际,我连队将“农家书屋”和“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多期以“富不读书富难长久,穷不读书穷根难除”为主题的连队实用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让村民掌握了一部分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并且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职工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农民不光要有体力,更要有文化、懂知识、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一个现代新型农民。现在的十二连 “农家书屋”已经成为职工吸取知识,传送信息,勤劳致富的桥梁,成为职工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 1

通道,成为传播知识的驿站。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首先,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200余册图书和20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其次,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连队上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村代表专门对书屋进行管理和维护,坚持按时开门和办理有关借阅手续。第三,制订农家书屋借阅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借阅登记和归还登记制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是强化培训、文明借阅。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职工服务,连队各个干部商议,适时组织连队职工进行借阅培训。根据连队借阅条件的现实情况,凭有效身份证或户口本即可借阅图书,每次限借一本,每借出一本书缴纳10-20元押金,图书归还时还给借阅者,图书一旦丢失,押金则转为图书赔偿款。此外,在借书时,还要记录下借阅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借阅期满时催还,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图书的流失。为了更好的帮助借书人借到一本合适的图书,图书管理员根据读者的需求会帮助其选择图书。

四是结合实际、适时开放。为了发挥“农家书屋”的真正作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以解决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培养村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职工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更好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让职工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幸福城农场十二连“农家书屋”以“农忙时节抓生产,农闲时节抓知识”为主制定了“农家

书屋”开放时间,形成了村民想看书时有书看的良好氛围。

农家书屋使用效果分析 篇6

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内, 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 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湖南于2007年在常德市汉寿县召开的全省“农家书屋”建设暨“扫黄打非”工作会议, 转发了新闻出版总署等中央八部委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公布了《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试点办法》, 标志着我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

在农家书屋建设的选址上, 湖南省采取了逐级申报、综合考察的方式, 发展农家书屋形式多元化道路,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建设与商业及服务活动相结合, 寻求共同发展的农家书屋, 例如在农家书屋与小卖部、理发店、卫生所的相互合作, 这样能使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农村其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合作紧密, 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提高管理效率, 避免农村资源浪费。

农家书屋的建设犹如春雨绵绵, 给农村和广大农民带去现代科学和新鲜信息, 弥补了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贫乏状况。

2 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自2008年以来, 湖南省各部门连续三年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 纳入政府考评体系。并且省财政也给予有力的资金保障。从2010年起, 调整现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 由原来省级财政配套50%的比例标准提高到60%, 其中增加的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配套资金按照中央下达的2010年度8000个、2011年度11818个、2012年度全覆盖的建设任务足额落实[1]。

从工程的启动到现在, 湖南省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新时期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推动,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

笔者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调研了湖南省湘潭、岳阳、郴州地区的一些农家书屋, 对比各行政村农家书屋负责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多农家书屋已经走在形象工程的边缘, 甚至部分已经陷进形象工程的泥沼, 使用率普遍不高。

3 农家书屋使用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3.1 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数据的显示, 只有36%的人是通过村里宣传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 不知道的占了32.7%。村民们不知道农家书屋, 一是因为有的农家书屋选址隐蔽;二是村里的宣传力度很小, 有些书屋没有按规定挂上“农家书屋”的牌子, 取而代之的是别的名字, 如“文化交流中心”。本来农民的阅读自觉性不是很高, 而且有的时候为了忙农活, 没有时间去农家书屋看书, 所以, 如果政策不加大推广力度和执行力度的话, 农家书屋就会逐渐变得“有名无实”。

3.2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完善, 农村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然而农村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也直接制约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 与城市市场经济相比较而言, 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还是远远不够。

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里的繁荣让很多喜欢读书的年轻人离开农村, 到城市去寻求发展, 这样, 留在农村里的, 要么是做农活养老的老年人, 早已经习惯没有书本的生活, 要么是知识水平低下的青壮年, 为了养家糊口, 经常会忙碌一整天, 同样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农家书屋静下心看书。这样的情况发展成恶性循环之后, 农村发展就会越来越落后。

3.3 农民的阅读习惯及文化水平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 经济虽与生活密切相关, 却最得不到青睐, 这是因为农民们对“经济”一词感到陌生, 认为经济是很抽象的东西, 而且, 许多讲经济的书籍往往都上升到经济学的层面, 非专业人员不喜欢看也难以看懂。而政治在农村一向比较受欢迎, 农民茶余饭后, 经常会谈谈政治话题无论深浅、对错, 农民们很感兴趣, 因而更爱读。农民关心科技种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 对科技类书籍的喜爱不言而喻。文学类书籍较受喜爱, 缘于文学的非专业性和义务教育的推动。综合类比重最大, 这是不少村民将非以上四类的书籍都归入综合类的结果。

另外, 在农村, 农民最喜欢阅读的文化载体是报纸, 这个现象的原因跟报纸的内容多元性和通俗化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而且报纸的价格相比较起来也便宜, 所以不少村民家中都喜欢订购报纸。但是由于农村农务繁忙, 大约五成的被访农民的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超过七成的被访农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一个小时。

由于受文化水平影响, 大多数农民比较青睐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其次, 为了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农民们更倾向于喜欢小说之类的书籍。其他类型的书籍很少接触, 即使农家书屋里有这些书, 也很少去借阅。

3.4 农家书屋选址不科学

在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农家书屋中, 都设在了村委会。有些农家书屋选址很不科学。例如, 柏树村把农家书屋设在了村委会办公楼的四楼, 一楼有大铁门锁着, 农家书屋鲜为人知。调研员还曾进入农家书屋观看, 发现里面只是摆放了简简单单一排书架, 没有供人看书的桌椅。书屋面积小而且燥热, 调研员只在书屋只在书屋呆了一小会儿, 就全身大汗淋漓, 更别说要呆在那儿选书看书了。此外, 大多村民表示, 书屋设在村委会造成不方便。在农村, 除了办事, 村民一般不会去村委会。很多人表示, 农家书屋离家远, 借本书还要走好长的路。而且, 据我们了解, 各地村委会通常都在8点之后才会上班, 中午11点就下班;下午2点上班, 5点左右下班。对有工作的村民来说, 去阅读确实不便。

3.5 农家书屋管理不规范

在调研中, 我们发现一个严重的共性问题——多数村的书屋未能正常开放, 村民对农家书屋知之甚少。4名调研员无一例外地反映, 相当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 有些人甚至认为农家书屋是私人开的书店。当然他们更不知道他们自己可以去农家书屋免费借书。一位调研员在调研体会中写道:“我们的调研是农家书屋的第一次有效宣传”。还有调研员表示, 进到农家书屋后, 发现书架上布满灰尘, 桌椅脏兮兮的。足以推见农家书屋存在开放少且管理松的问题。当调研员问及村民对农家书屋的建议或意见时, 许多村民表示, 希望在村部之外 (如文化广场等村民常去的地方) 设立单独的书屋, 聘专人管理, 每天开放, 并且要加强宣传, 多组织活动, 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书屋的存在。村民的建议合情合理, 也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然而, 真正能实现村民的这些愿望, 将农家书屋建设好、使用好的村子, 可谓凤毛麟角。在所调研的书屋中, 约90%都处于瘫痪或是消极运行的状态。有些村子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例如, 柏树村农家书屋没有发放借阅证件, 村民每次借书要交押金。部分村民表示这会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4 结语

农家书屋工程确实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投资巨大。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涉及国家、社会各界、全体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是关系到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 必须给予重视[2]。

农家书屋要提高使用率, 必须加强形象塑造和功能宣传, 丰富农家书屋的信息资源, 让村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源, 多举办村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同时加大数字出版物的投入, 农村里大多数人有了手机, 但能通过手机等一些数字出版物阅读的却很少。数字出版物较纸质出版物更生动形象, 应该拥有更多的受众。有条件村子可以为农家书屋添置一些光盘, 网页等数字化的出版物。在学习氛围方面, 要营造读书的好气氛, 帮助村民们树立正确的阅读学习的观念。

摘要:“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利民工程,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湖南的农家书屋实践来看, 农家书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进行修正和不断完善。

关键词:湖南,农家书屋,使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我省农家书屋工程连续三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考评体系[EB/OL].http://www.h u n a n.g o v.c n/z w g k/h n d t/t j d t/201104/t20110420_337752.html.

农家书屋愁“管” 篇7

各级财政彰显力度

农家书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设施。“读书、看报、翻阅杂志,是最简便易行的文化活动。现在农村能识字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但购书能力很弱,渠道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公共图书室,提供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图书、报刊、有声读物和音像制品。”纪忠江说,“书刊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升华农民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农民把业余时间‘泡’在书屋里,能得到更多的精神营养和文化滋润。”

以河北省沙河市为例,截止目前已完成190家(2008年度建成27家。2010年度建成163家,其中上级奖励3家)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农家书屋已成为沙河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广大群众丰富知识的“加油站”。

建立一家书屋的成本是多少?面对记者的问题,纪忠江直言不讳:“每间书屋的一次性成本约为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万元,由地方配套1万元。此外,沙河市在2010年建成的第二批160家农家书屋实现了对全市70%行政村的覆盖,因此获得河北省财政奖励,每间书屋奖励1500元。”

据了解,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沙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政局积极筹措配套资金160万元,为书屋配置了阅览桌椅100套,书架80套,共购置配套图书322种、51250册,购置配套报纸、期刊每村各2种。“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的奖励资金全部通过政府采购用于购买图书,市财政配套的资金则用于购买桌椅书架、报刊和音响制品。160家农家书屋在建成后全部通过财政和文化部门联合检查验收。”纪忠江说。

除建立农家书屋外,沙河市财政还按照“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建设理念,立足实际,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加大财政文化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环境、支持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让沙河群众搭上文化发展的幸福快车,既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精神生活,又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益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由财政承担顺理成章,但面对县级财力短缺的现状,很多地方难以筹集足够的配套资金,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往往滞后。纪忠江向记者介绍,沙河财政一直坚持文化事业重在建设的发展理念,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发展思路,打破政府“单兵独进”的投入方式,采取“内争、外联、自补”的方法动员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共办文体事业,着力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拓展市、乡、村三级基层文化舞台。“内争就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外联就是采取多方联系,找米下锅,借地生财;自补就是努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将财力安排向城乡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建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绿色通道。”纪忠江说,“目前,全市13个乡镇办都建有文化站,近半数以上农村建有舞台和文化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室面积总计2000多平方米,藏书30万余册,订阅各类党政、文艺报刊40多种,个别省、市宣传文化示范村的文化活动室还配备了高清电视、VCD、电子琴等娱乐器械。”

不愁“建”但愁“管”

在政策扶植下,农家书屋大批建成,遗憾的是,有些地区的农家书屋最后却沦为一种“摆设”,没有很好地加以管理和利用,上面来人检查时热热闹闹,过后就冷冷清清,闭门现象依旧。另外还有存书数量少,甚至是“滥竽充数”的现象,提供一些与现实需要脱节的“过时品”,且很多都已破损,影响读者阅读。

“书屋的运营成本很少,房屋是由村委会提供,工作人员由村委会选派,财政无需额外支付工资,所有成本均为一次性投入。”纪忠江说,“财政负责投资建设,但书屋的管理主要还是由村委会负责,由专人负责开门。”

据记者了解,由于农家书屋多设在村委会驻地,经常出现“锁长”当家,农民远道借书,却吃上“闭门羹”。一方面图书闲置,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农民丧失积极性,书屋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一些书屋的图书类别不全,仅有少量书籍而无报刊、音像制品等,无法提供全方位服务,“精神食粮”匮乏。面对这些问题,纪忠江表示,关键是要把已经建成的书屋管理好、经营好。书报刊不能长期不更新,各个书屋之间要定期交流更新。同时,可以适时举办讲座、读书比赛、读者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只要抓得好,方法多,随着书屋藏书的不断增加和更新,书屋就能越办越红火,读者越来越多,使书屋不只是读书的地方,也成为宣扬传播高尚道德情操,结交诤友共勉互助的温馨场所,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的良好社会作用。

据纪忠江介绍,沙河市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管理书屋的重要性,2011年6月3日沙河市文广新体局与市新华书店一起,举办了2010年在建160家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培训班,就图书分类、上架、登记、借阅等知识进行了详细辅导和培训,为160个书屋管理员颁发了培训证书,提高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知识。

此外,为了便于书屋管理员开展工作,解决因管理员水平不等而导致的书屋管理制度、各项登记簿制作参差不齐的问题,沙河市统一为160个农家书屋制作、配送了《农家书屋借书证》、《图书接收登记本》、《图书分类登记本》、《图书借阅登记本》、《图书丢失损坏登记本》、《征求意见本》及《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借阅须知》等必备物品,达到了统一、规范,并于2011年6月10日将上级配送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配送到160家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总结 篇8

为了解决广大群众读书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使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并进,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好文化基础。2011年仙峰苗族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广体局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领导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农民的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在于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自助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农家书屋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全力抓好农家书屋创建工作,切实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用书难”问题,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做实事,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使农民从中受益。成立了以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 1 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使农家书屋创建活动顺利进行,使其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抓手。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建设形式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持农家书屋的长久生命力,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明确要求,要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原则,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运行的情况来看,我乡农家书屋是以村委会为主导的类型。在书屋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坚持“政府主导、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方式。图书流通上,采取流动交换阅读和免费借阅的方式;在运行费用上,由村委会负担,管理人员由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兼任,无报酬。各农家书屋创建点,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必须由村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负责。此外,还制定了登记制度。其中,书目登记制度和借阅登记制度用以规范村民的借阅行为,防止图书的丢失、破坏;而需求登记制度则可以帮助村民寻找喜欢和需要的图书,为他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农民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我乡已经运行的农家书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读书活动。通过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发展。有村民表示,以前想看本书,还得跑到县图书馆去,很不方便,因此大部分村民农闲时除了打牌和聊天,就闲着没事干。现在村里有了“农家书屋”,不光村民借书、看书方便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也可以到这里来读课外书。农家书屋实实在在成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所。我们认为,实施“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书屋建立在行政村由农民自己管理,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认真做好辅导,作为书屋建成后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乡的农家书屋运转正常,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并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大元村,利用“农家书屋”科技图书资料带动种、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农家书屋”的建成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带动了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

四、存在的问题和来年工作打算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书屋图书藏量偏少,种类不丰富,图书更新缺乏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形式比较单一,功能不够完备;三是现有人员均为兼职,既无专门管理人员,又无相应报酬,兼职人员常年在书屋服务,势必影响工作和生产,无代价的工作,必将引起单位、家庭不满,导致书屋无法保证按时、足时开放。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将在明年继续做好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家书屋的管理,力争让农家书屋成为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真正使农家书屋发挥效应,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精神粮食。

我与农家书屋 篇9

永丰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杨陈龙

距我刚来我们社区已经有了20天了,社区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乐在其中。社区里也有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农家书屋,我也在空闲的时候慢慢的接近了它,熟悉了它。

农家书屋是供我们农村人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汲取到许多关于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也能吸收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我们的农村生产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内在生活,受益匪浅。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了解、运用“农家书屋”,我加强了对农家书屋的宣传,毕竟地道的农村人还是很难接受和很好的运用农家书屋。为了实现农家书屋作用的最大化,我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在下村摸查村里农户家里实情的同时,我也捎带着宣传我们的农家书屋,让村民们在闲暇之余能够来到我们的农家书屋,汲取知识,扩大知识量。我还邀请在家过暑假的孩子们来到村里,安安静静的看看书,用尽全力尽最大可能的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农家书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并努力实践着。针对我们社区里的农家书屋里的几百本图书,我有一些自己的构想,为了能更好的解决“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了鼓励村民们自我吸收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我打算引进免费借书机制,在保护图书完整的同时,能够最大的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并采取鼓励机制,鼓励个人带头,奖励热衷农家书屋的村民。并且,适时的开展关于农家书屋的活动,比如宣讲会,游戏活动,送书进家等活动。农家书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办好,办出实效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特别是农业技术的推广。为此,我亲自到村入户,向他们了解和搜集有关农家书屋开办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改进,我的书屋办的越发有声有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家书屋使我对工作充满信心。因为有了农家书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因为有了农家书屋,我的工作更充实。今生,我与书屋结下不解之缘。

农家书屋的“衍生效应” 篇10

关键词:农家书屋;功效;拓展衍生

中图分类号:D42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99-01

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在全国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之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农民生产之余学习、“充电”的好去处。沭阳实施农家书屋全覆盖以来,不断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监督管理,把增长农民知识、引导农民创业放在农家书屋作用发挥的重点,把农家书屋书籍资料“学”与实际操作“用”相结合,突出农家书屋的功效。

一、沭阳县农家书屋现状

沭阳县在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县474个行政村(居)农家书屋全覆盖,2010年到2012年,我县在省新闻出版局和市新闻出版局的关心支持下,对的农家书屋进行达标升级,基本实现了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图书达到2200册以上,在全县474个农家书屋建立了法制图书角,2011年和2012年又有160个村农家书屋配有电脑,20个农家书屋配有39寸液晶彩电和卫星直播星。2009年我县获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获市文广新局综合评比一等奖,省新闻出版(版权)系统 “五五普法”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省农家书屋法制文化建设示范区”,2012年龙庙镇沙埝村农家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建成后,为了解决经费、人员紧缺的情况,沭阳县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率先在农家书屋推行图书管理志愿者服务模式。一大批志愿者进入农家书屋义务管理图书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农家书屋开放工作。

目前,大部分农民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业余時间以看电视为主,棋牌娱乐和交友聊天也占很大比例,只有一些中小学教师、种养能手或乡村干部偶尔“光顾”书屋,大多数人对书屋知之甚少。在一些村居,还存在思想认识严重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农家书屋建成后仅停留在形式上,书刊配置上存在数量不多、类别不全、用途不大、知识不新等现象,管理利用上存在想看进不了门、想借找不到人、想管碍于情面等问题。

二、衍生发展对策

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使之成为广大农民需要的“营养屋”、“致富屋”和“文明屋”,而不是一种摆设成为农家书屋长期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应时而生

农家书屋不但求量,更要保质。书屋在继续保证原有科技书源的同时,应多选择适宜各地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图书充实其中,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更新的需求选择配备图书资料。农家书屋的书刊配置要适合农村需要、合乎农民口味,在品种上应当体现多样性、广泛性,让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都能看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在内容上应当考虑指导价值、实用价值,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二)广泛宣传

通过广泛地宣传发动,激发广大农民朋友自觉走进农家书屋读书学习的热情,如开展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活动,进一步调动农民的读书兴趣,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这样,农家书屋“门庭若市”则指日可待。沭阳县十分注重媒体宣传,不断扩大农家书屋社会影响。江苏电视台、宿迁电视台、沭阳电视台多次予以报道;江苏文化周讯、宿迁日报、宿迁生活网、新民网也予以了专题报道;省新闻出版局组织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电视台等7家媒体,宣传该县农家书屋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从而扩大了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2010年11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省新闻出版局对该县农家书屋建设情况进行了验收,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省新闻出版局的高度评价。

(三)强化管理

1.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农家书屋管理。明确“农家书屋”管理员,确保每天图书室向群众开放一定时间。同时,还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设置了借阅登记簿、借阅服务等。建立健全确保农家书屋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把农家书屋利用情况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的内容。切实安排认真、负责、敬业的同志来管理农家书屋。

2.要加大培训力度,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家书屋。沭阳县针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在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方面缺乏管理经验,除了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到宿迁市党校参加统一培训,还邀请省新闻出版局和市文新局专家对该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包括乡镇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农家书屋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县图书馆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对农家书屋图书编目上架、借阅登记等业务工作进行专门指导,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细化,如标签贴的位置、印章颜色等细微之处皆有明确要求。

(四)配套发展

在建设农家书屋的同时,搞好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把“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结合起来使用,采取“远程教育学技术,农家书屋查资料,示范基地搞实践”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五)迈向数字时代

农家书屋建设从量的积累、覆盖,已发展向质的突破。数字化农家书屋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存储海量的出版物;数字书屋突破了传统书屋的出版物配送由于受到物流环节、资金断缺、时间延误等因素的限制,村民只需拥有能够介入数字化书屋的电脑、阅读器或手机就可以随时享受阅读的乐趣和自由选择阅读物的乐趣。

三、小结

农家书屋在建设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更好更广泛地挖掘农家书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的功效,突破现有思维的禁锢,是近阶段以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农家书屋是一个平台,我们应坚持与农民的需求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与整个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衍生农家书屋发展新载体、新支点、新力量。

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 篇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 由于各种原因, 农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图书, 据调查显示, 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 如果不包括小孩的课本, 人均是0.1册书/年, 也就是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许多地方的农民, 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民, 有十年没有买过一本书的家庭。这样来看, 他们缺少条件读书、缺少文化知识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2007年3月, 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二、农家书屋的作用

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家书屋建成后, 农村党员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组织生活更加频繁, 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活动室, 党员和群众经常读书讨论, 共商生产发展、村务建设的大事。

(二) 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有利于培养新农民。

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活动场所, 利于开阔村民视野, 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读书成了农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农家书屋建成后, 村民见面的机会多了, 邻里吵架的少了;相信科学的人多了, 信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习科学致富的人多了, 抹牌赌博的人少了。每年寒暑假期间, 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的主要去处。每年春节期间, 到农家书屋读书成了返乡青年聚会的首选地。丰富了农村单调的文化生活, 便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传播了科技文化知识。

为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各村纷纷以农家书屋为平台, 举办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 发挥农技书籍的作用, 农家书屋点燃了山村腾飞的梦想。湖北郧西王家坪村农民王与华运用在农家书屋学习的技术, 种了两亩地莴笋, 一季就卖了2万多元;他种的西红柿、茄子, 也比别人早上市十几天。他现在逢人便说:农家书屋是不要钱的“教授”、搬不走的“老师”!

(四)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建起了农家书屋, 村干部和群众见面多了, 聊天多了, 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多了, 干群关系也融洽多了。各村党支部在书屋配备了电脑, 设专人为村民提供政策、法律、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一位村干部有感而言:农家书屋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充电器”、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新农村建设的“指南针”、广大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党群干群关系的“粘合剂”, 农家书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 体现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旨义。

农家书屋工程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重要“抓手”, 体现出了新闻出版系统不断增强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农家书屋工程是极具公益投资价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不增加农民负担, 还能直接为群众提供便捷、不间断的文化服务, 让最偏远的山村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文化关怀。

三、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地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着, 但在如何提高农民的读书意识, 如何为书屋不断充实高质量的图书, 如何使书屋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何不让农家书屋因管理问题而成为形象工程, 如何实现书屋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文献资源不足, 内容缺乏针对性。

按照现行的农家书屋建设标准, 每一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 (张) , 图书不少于1, 000册, 报刊不少于30种, 具备条件的地区, 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等出版物。但实际上, 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 大部分农家书屋藏书量都达不到要求。另外, 由于援建单位对农民阅读需求的调查研究不全面, 对农民阅读需求把握不准, 赠送的书刊缺乏针对性, 不少是农民看不懂, 用不上的, 农家书屋成了捐赠单位积压书刊的库存点, 必然会造成“藏而无用”和“有书无人读”的现象。书屋的新书少、好书少、适合农民阅读的书少, 这样的藏书结构是很难引起广大农民的阅读兴趣和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长此下去, 必然会导致农村读者群的严重萎缩, 农家书屋将成为“花架子”工程。

(二) 服务形式单一, 管理缺乏科学性。

管理落后是限制农家书屋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助读书场所, 所以书屋的选址不尽相同, 馆员配置、服务方式也不同, 一般会建在村委会、文化中心, 馆员由村干部、热心的老人担任等, 书屋管理员大都文化程度不高, 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书屋的书籍未按图书类别摆放, 征订的报纸随意堆放, 未按要求整理上架;借阅记录登记不完整, 不能准确反映图书的借出和归还情况。而且管理人员对书只注重收藏而不注重推广, 只限于一般的借还, 谈不上开展各种活动, 从而导致书屋服务形式单一, 不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书屋的好处。

(三) 领导重视不够。

农家书屋属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 是公益性事业, 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相应地还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来购买书刊, 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由于各级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导致部分干部对文化工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再加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与管理体系, 无法保证书屋规章制度的实施, 有些地方只把它作为村里的形象工程摆在那里, 严重影响了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尤其是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指导, 这是任何组织机构都无法替代的。

(一) 协助农家书屋建章立制, 推行图书馆式的管理。

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农家书屋的生命力在于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为了确保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协助农家书屋制定出在开放时间、图书借阅、图书管理、流通服务等方面符合农村实际的有关制度。农家书屋规模虽小, 但已具有新型农村图书馆的特色和基本职能, 是图书馆的一种形式, 也是我国各类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与拓展。因此, 农家书屋应在各级图书馆的帮助下采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来进行管理。

(二) 做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为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增加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 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能力, 把书屋建好、管好、用好,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对口援建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可从图书分类、排架上架、图书登记造册、制度建设、服务读者等方面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同时还可组织书屋管理员到图书馆实地参观学习, 为管好用好书屋奠定基础。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还应该组织专人编写适合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使用手册, 以便管理员随时翻阅。我们知道, 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图书馆专业教育的, 他们需要一定的通俗易懂的指导性资料。而图书馆类专业书籍, 对农家书屋管理员可是望而生畏。通俗易懂、实用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使用手册的编写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负责编写人员应深入调研, 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 结合图书馆专业知识, 围绕农家书屋管理员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编写, 使其手册具有可操作性, 且对书屋管理员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三) 帮助书屋搞好资源配置。

配好书, 是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 能否吸引农民读者的关键。第一, 针对农村居民的多元需求, 要将专业类、大众类、教育类图书兼顾配置。笔者在湖北省孝感市农家书屋调查时, 从借阅记录可发现, 借阅较多的图书集中在小说类和农业科技类方面, 所以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该指导农家书屋搞好资源配置, 在配置图书产品时, 要调查研究农民的需要, 不仅要讲科学性、实用性, 还要讲娱乐性、信息性。具体而言, 在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产品时, 应该将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农业科技类、大众娱乐类、教育类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 这样可以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 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 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和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第二, 针对本地农民的阅读能力, 协助书屋适当调整出版物的配置比例。目前我国农民的阅读水平相对而言是较低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尚待养成, “在农村, 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是电视, 其次是期刊, 最后才是图书。农家书屋建设, 图书是必要的, 但期刊和音像制品也是不可缺少的。”从这样一个实际出发, 我们认为, 农家书屋的受众最易于接受的出版物还是电子音像类产品。在配置农家书屋的产品时, 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实际的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有区别地配置。第三, 加快配置物的更新速度。“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于有无“活水”上。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将农家书屋视为自己的一个馆外服务点, 定期为其输送, 调换, 补充适合农民的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 保证书屋文献的及时更新。

(四) 协助组织开展活动, 增加书屋读者人气。

农家书屋可以说是农村文化信息中心, 承担着文化交流、信息传播和社会教育的职责, 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以农家书屋为延伸服务的平台, 除传统的书刊借阅外, 还应协助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既可以增加书屋的人气, 又扩大了书屋的社会影响, 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村群众健康文化导向的窗口。第一, 开展知识讲座。讲座是直接传播文化, 交流思想, 陶冶情操的一种知识服务, 有利于人们有效地获得某一专题的相关资讯。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农家书屋做场地, 不定期组织一些优秀农业科技专家、律师或道德模范等深入农家书屋基地, 举办农业科技、疾病预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各种讲座。此外, 一些关乎百姓生活常识的讲座, 也颇受青睐。还可邀请一些当地的致富典型人物, 与村民现场交流, 让村民看到农家书屋带来的切实好处, 从而由被动走进农家书屋变成主动“我要来”, 培养了村民的学习习惯, 这样一来, 既增添了农家书屋的特色服务功能, 也增强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辐射能力和基层服务能力。第二, 开设各种培训班, 发挥书屋教育职能。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教育阵地, 教育培训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 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主动联系并邀请有关专家讲学授课, 协助书屋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手工技术等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班, 帮助农民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科技致富, 把农民的文化需求与发家致富结合起来, 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实惠。例如, 孝感大悟的村民在种植板栗时遇到了困难, 孝感学院图书馆组织了农学院的几位专家到当地农家书屋开办了关于板栗如何种植, 保存的专题培训班, 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 让原来不屑于书屋的村民真实体会到了书屋的作用, 扩大了书屋的影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湖南省返乡农民工人数急剧增加。为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湖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主动协助各地农家书屋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些专业实用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 图书馆还应协助农家书屋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 提高农民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班, 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崇尚科学, 崇尚知识的氛围, 还可增强农民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成为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拓展文化休闲娱乐功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渐多元化。然而, 大多数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内容陈旧, 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少。大部分农民的休闲方式仅限于打牌、搓麻将等。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开展普遍较少, 群众参与面窄, 参与率低, 农家书屋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休闲平台,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为此, 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开展读书休闲活动的经验, 协助农家书屋开展一系列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比如, 可在寒暑假针对留守儿童开展讲故事比赛, 针对中青年农民开展多种主题的有奖征文比赛, 针对老年人举办一些棋类比赛等, 还可以开展如十佳书香家庭评选等, 通过各种方式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农家书屋来, 齐心协力把农家书屋办成一个集农民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民俱乐部。把农家书屋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与文明新风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功用。

摘要: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本文说明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扶持农家书屋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玉蓉.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推进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10, 2:23~25

[2].郭月莉.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8:210

上一篇:法学专业实习日记下一篇:《xx市职业危害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论文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