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学毕业论文

2024-08-25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精选7篇)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 篇1

11月22日晚,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音乐系1102班毕业音乐会在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厅拉开了帷幕。本场毕业汇报专场演出以“光辉岁月”为主题,为音乐系师生带来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在民乐合奏《世上唯一的花》中拉开序幕。《西班牙女郎》、《为了谁》、《我的家乡大平原》等歌曲,很好地展现出了毕业生们扎实的演唱功底;钢琴组曲《白毛女》、萨克斯四重奏《G大调小夜曲》、打击乐《鼓》等乐器演奏,在充分表现出演奏者娴熟乐器演奏技巧的同时,也令现场听众们沉迷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怀念战士》、《情系老百姓》、《战士为国守安详》、《和谐中国》的歌曲联唱则唱出了同学们对美好生活与和谐家园的礼赞。

身着各个少数民族服饰的表演者们通过《桃花红杏花白》、《打起手鼓唱起歌》、《纳西篝火啊哩哩》、《长鼓敲起来》等民歌联唱,唱出了中华各民族大家庭的魅力风采;音乐剧《梦游仙境》为现场听众们演绎了一个女孩在梦中随音乐时而浅吟低唱、时而翩翩起舞的玄幻梦中游记,奇妙绚丽的表演将音乐会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整场音乐会,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激情四射,惊喜不断,异彩纷呈。阵阵热烈的掌声不仅体现着对这张毕业答卷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音乐教学成果的充分认可。毕业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印证了以汇报演出的形式作为毕业作品来替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可以更有效地展现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 篇2

根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就业困难问题, 某些地区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30%。从整体上看,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超出市场需求数量, 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一些地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是同时期市场对音乐专业毕业生需求人数的140%, 市场供需失衡较为严重, 这是造成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集中。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多集中在各类学校、相关的音乐创作单位和音乐表演这三个方向。但是从市场需求来讲, 市场在这几个方面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是相对较少的, 因此择业方向集中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我国对高校音乐专业就业政策的实施现状

良好、完善的就业政策是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方法。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我国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就业政策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政策实施的范围上:

(一) 就业政策实施层面单一。根据相关调查研究, 80% 以上的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对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过程中, 仅从学校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方面实施简单的就业政策。例如在一些学校, 音乐专业就业政策的实施多数是沿用传统的方法, 从学校自身认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 方向较为单一;一些政策部门在实施就业政策过程中仅仅是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对音乐专业毕业生实施相关的就业政策, 忽视了市场需求层, 影响了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质量。

(二) 就业政策实施范围小。我国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在实施相关就业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就业政策实施范围小的问题。79%的高校和地方就业政策的实施仅限于学校内部, 仅仅是通过国家的政策在校内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知识讲座或就业技能培训;85% 以上的高校通过西部计划、支教计划等国家层面的方式来实施相关的就业政策;多数相关政府部门在对高校就业政策实施过程中仅从政策层面上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实施相关的就业政策, 因此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实施就业政策的范围就被限制, 造成政府在实施就业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就业政策实施范围小的问题。这种现象使得高校就业政策在落实中缺少市场范围的政策, 从而不能很好地通过政策落实来增加市场对高校音乐毕业生的需求, 不能真正地解决高校音乐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三、提升就业政策实施质量的措施

(一) 增加市场层面的就业政策的实施。市场需求是决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 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时要从学校、政府两个层次扩展到学校、政府、市场三个层面上。首先, 政府和学校在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实施相关的就业政策之前要对市场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现状和存在的一些典型现象进行分析, 从而从市场需求层面对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 继而使相关就业政策能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其次, 学校和政府在实施具体的就业政策时要积极地与市场中的企业相结合, 让市场需求主体参与其中, 使学生从市场主体方面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 扩展就业政策实施范围。高校和政府实施就业政策范围较小是影响就业政策实施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为提升音乐专业就业政策的实施质量就要从多方面、多途径提升对音乐专业就业政策的实施范围。首先, 高校要将就业政策的实施范围从单一的校内政策实施转向校内和市场政策相结合的实施方式。根据市场在特定时期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 需求种类的相关特点实施相关的就业政策, 从而增加就业政策的实施范围;其次, 政府在实施相关就业政策时也要从政府宏观政策范围逐步扩展到就业市场。只有政策实施范围扩展到市场才能真正地提升就业政策的实施质量, 避免就业政策实施流于形式的产生。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转变, 高校音乐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日渐凸显。根据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市场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笔者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从而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质量, 从就业政策方面来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关键词:音乐专业,就业政策,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雷培梁, 连莲.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经验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 2009 (6) .

[2]孙远航.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音乐论坛, 2015 (2) .

[3]夏毅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与就业分析[J].学术论坛, 2012 (9) .

天津师大毕业生音乐会求新 篇3

上半场二人各自演唱了中外歌曲和歌剧咏叹调;进入下半场的演出,也是本场音乐会的高潮——中外歌剧片段和地方民歌对唱,在同届毕业生李世桐、杜军的配合下,表演了中国歌剧《白毛女》《原野》;外国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晋中地区左权县民歌对唱等形式多样的演出。这种形式的演出,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尚属首次。

这台音乐会的创意者和指导老师是他们二人的专业教师张淑珍副教授。

音乐毕业论文 篇4

摘要:’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明确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论证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给人类的教育活动重新下了定义,教育的意义正由原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改变为能够导致创新学习的交流活动。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在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侧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瞬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愈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内涵及其意义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普及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1.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内涵 1.1.1音乐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产品。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演化。”

我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音乐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自然美的精练、浓缩与升华。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入一个个音符之中,“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具有对人的“以文而化”的作用,人们在从事音乐文化过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随着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文化渗透于人,塑造着人,使它因此美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单指音乐,而是突出了它的音乐类的文化性。1.1.2音乐文化素质

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对这些能力的形成起着长期稳固作用的后天性生理心理条件。”

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除了是指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音乐察赋、音乐感和潜能以外,当然“还包括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感悟形成的对音乐的理解、懂得了某些音乐知识,经过训练掌握了某些音乐技能,经由亲身参与的音乐表现增强了创造音乐的能力等,”这些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后天学习,除了指书本上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指参与唱歌、演奏、听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其中于无意识间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

通过后天的培养学习,外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素质。一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来体现,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己经涵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1.1.3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包含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三个层次。但是如同其他一切教育一样,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给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其内在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当然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循序渐进,使大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将音乐文化的内涵慢慢的吸收,并形成自身自然掌握的一种技能、修养。同时培养还要注意自我修养培养和接受教育培养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水平。

1.2音乐文化素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意义

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当前社会经济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相应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具有特别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1.2.1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操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着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它绝不只是消遣、娱乐的生活点缀,而是人的感性生命存在本身。音乐,能够帮助人类认识自身,包括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是氏族公社的ilr物,其目的在于传授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组织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抗与自然界的斗争。原始的音乐文化,是对当时社会实践的反映,与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紧密联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时歌唱,在婚礼上歌唱,在祭祀时歌唱;能歌者能得其意中人,能乐者能有其幸福家,无论婚丧嫁娶或重大节日,总是有音乐相伴、歌声相随。

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容炉”。(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音乐文化与音乐培养,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方面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解读、欣赏音乐作品的人,被音乐艺术感染、吸引的人、其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必然与唯美的价值取向结缘。音乐虽源于自然之声,但它却常常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音乐是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体现。音乐讯息,能给与人们欢乐、悲哀、宁静、急躁、爱恋、高尚、愤怒等丰富多彩的感觉,音乐的内蕴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的感染力极大。当音乐作品,音乐文化达到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效果,其意义实际上己经超出了原有作品本身而进入了塑造心灵的境界。

我们在建构和谐社会文化,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推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基点,就是源于对人们内心情感的引导和调动。人们通过对音乐丰富内涵的解读和领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达到弘扬人文品格,提高人生境界,从而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1.2.2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发展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就其实质即是“音乐审美素质培养”。它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能力;还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过程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勿以重要的影响

1.2.3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既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又使学生拥有美的情操,美的人生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在教会大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再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绪、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音乐对人的情绪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情绪、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对同伴和集体充满信任和热爱,富有合作精神,是一个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

音乐教育应该有目的的把学生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因为素质表现的是人的综合、整体的生命质量,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它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2.1直接作用(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2.1.1提高音乐丈化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教育在使学生了解音乐发展历史及相关文化的同时,扩大了音乐文化视野,提离了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柞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等。在学习和欣赏这些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风民俗。《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音乐与文学和绘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策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它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学生首先可以了解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知道了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了解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在介绍作品的同时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槛楼,而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通过这种综合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涌。

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体验音乐的荃础上,再通过综合性的相关文化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丰畜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领悟音乐与诗歌、绘画、服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互证关系,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组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从感官上感受音乐的同时,从文化方面去理解音乐。从音乐走进文化,又从文化进入音乐。正如柯达伊。左尔坦所说:“音乐是人类文化决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说,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商起着不可忽视的。2.1.2捉高审美鉴赏及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艺术的美为音乐这一客体对象所具有,然而又脱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感知、体验与评价,它是一种审美意识活动,也就是通过对具体的音乐作品的耳浦、耳染、心领神会所产生的精神活动。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是审美主体通过音乐实践而感受并达到更高层次的神领与愈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情感与音乐交织、融合、沉淀,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学会欣赏高雅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其一生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育的关键在于“情”字,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情感人,理在情中”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僧恶。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情感因索在美育中是作为本质而存在的,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最终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学生的审美鉴赏过程是从形象直觉开始的,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形象,是饱含着情感的形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呈示部主题”柔美、深情,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同窗之情的深厚情谊,“展开部的封建主瓜”阴森恐怖、相互冲突,闪现通婚、抗婚的场面,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对人性的迫害。“化嫌”则充满了浪漫与幻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们在被大提琴与小提琴优美旋律所倾倒的同时,也橄起了对梁祝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惋借,对封建制度的僧恶和痛恨。音乐教育的过程正是这样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震动。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是灌输和限制。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启发和诱导,窝美于乐中,自觉激起高扬人格精神的愿望。如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作曲家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而且使人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此外,歌唱也是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歌唱的学习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及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与表现能力。例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在达到各声部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一些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章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另外一些学生则跳起了集休舞,学生们手拉手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又如,在指导学生演唱《游击队歌》时,用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以表现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意境。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以表现游击队员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在演唱中,学生学会倾听、配合,使人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到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等审美因素,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一种审美效应。

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甚至会影响到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和理解。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关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因为这是一个人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的培养。只有在早期发展儿童对艺术的鉴别力,吸收好的艺术,才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健康。

2.2间接作用(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2.2.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抢素质

在中国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音乐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擂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对人精神上能够产生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他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将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创立了人类早期的音乐教育。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音乐内在情感的同时,强调音乐的思想性、精神性。

音乐教育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进免了枯操的说教,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的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科达伊认为让孩子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甸牙利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的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滋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愉,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优美高尚的音乐组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气“警”与“恶”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僧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它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例如,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那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爱国诗人闻一多所作,首先学生们通过歌词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歌中唱到“你可知mace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当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又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但学生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精神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悄、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滋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歌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2.2.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与计算之脑。有人称之为“数学脑气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等。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侧重于与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内容。被一些科学家称之为“音乐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和智能才能提高,人的智粗才能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左脑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成为主要目的,导致的后果是使学生的左大脑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使学生大脑功能低下,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脑功能的损坏,影响身心健康。而音乐活动可以使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得以平衡发展,因为右脑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音乐刺滋右脑到兴奋点时,左脑就会相对地受到抑制,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左右脸平衡发展的目的。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提高智力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马克思、爱因斯坦、歌德、托尔斯泰等,他们除了具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徽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葱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爱因斯坦深信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有共同的动力和源泉,那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敏感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蔽。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能力,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的变换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通过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乐器的声音,提商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音乐和文字不同,它不是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它是通过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这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对作品的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风格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较完美的演唱、演奏。这种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再现的能力就构成了理解和表现能力。以上几种能力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2.2.3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民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作为个体的“人气其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他要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秩序的制约,包括法律的、道德的理性因素:作为生命性的个体,他要满足生存的要求,包括各种欲望、兴趣的感性因素。这两方面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即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据权威部门统计,平均每所学校都会有30%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等等都是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重负的客观因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心情烦跪、精神紧张、人际敏感、忧郁悲伤、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出现举止反常,行为偏离的现象。

音乐教育就可以释放学生们被压抑的能量,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健康的身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犯罪心理学认为音乐家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由此看出音乐的确能陶冶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超越现实中所存在的局限。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均可在音乐中得到实现。音乐可以使学生迷茫的心灵找到慰藉,使企盼的精神回归家园,它可以给压抑或阻碍的情感提供一块栖息的绿洲。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好的音乐作品总是以激昂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朽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和振奋的力量,阴暗、消极的情绪会被乐观、光明、积极奋发的情绪所战胜。如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可以傲发学生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可以滋励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丹顶鹤》的故事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感染是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它从心灵深处给学生以真、普、美的启迪,唤起学生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脸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五首,至今,师生们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此外,跳健美操、练习歌唱都是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锻炼的有利手段。

2.2.4音乐教育能够徽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实戏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创造性,缺乏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则具有特殊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给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演绎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广阔空间。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育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和任何形式的必然性,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中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徽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如在欣赏民乐《白鸟朝凤》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同学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再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让学生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描述音乐形象:在欢快的舞会上,人们在尽情跳舞,有一些妇人在卿卿喳喳说着闲话。描述完音乐后,让编故事的同学和设置情节的同学合作,一个讲故事,三个来表演,即要有故事情节,有故事内容,包括台词的设定。表演开始了,只见说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他设定的长舌妇在说自己的孩子好,别人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另一个说闲话的人也同声附和,第三个则表现出相对的怀疑。这些都是通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生活的体验用肢体、语言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此外,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音乐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曲。—音乐表演一一音乐欣赏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过渡到创造力。(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同时,音乐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如在上《你好!动物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锻炼了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芭蕾舞演员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我拿出准备好的几双真正的硬头芭蕾舞鞋,分组指导学生自己穿上并立起脚尖体脸,同学们都疼得故牙咧嘴的站不直身。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跳芭蕾舞的难度,同时也深为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合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在这里做不做是关键问题,好不好则是次要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粗糙的、不完美的,但从中却傲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愈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因此,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在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而这个过程却能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音乐教育过程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 结语(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进入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这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是要从大学生身心等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达到发展与完善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但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德育美育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一位大哲学家说过,人类把握和认识客观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二是数字,三是音符。音乐对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质是科学,内容是哲学,表现是艺术,功能是教育,所以音乐培养才能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才能对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要贯彻落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1年--2010年)》的精神,尽快改变高校音乐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对学生多方面素养和能力开启的巨大工程,是多重教育结合的结果。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所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全面创新人才的塑造,它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健康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陶冶情感的同时,培养完美的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势必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时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共同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毕业论文 音乐类 篇5

摘要: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应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相适应,以使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够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但在实践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相比,具有相对滞后性,我们应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特点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使之尽快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标准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管理

Abstract: Nowadays the purpose of advanced normal music education is to bring up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usical teachers mainly.So the cultural aim and cultural plan should adapt to the standand of the course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which makes the graduates can fit for the demand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However , in reality , campared with the standand of the course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the education of the advanced normal music is laggard.We should suggest som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course in the ptimary and middle schools;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the advanced normal music;the standard of the course;the cultural aim;the course design;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但是,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又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又离不开音乐教师。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的应是文化素质好,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动手动口能力强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出现了相对滞后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在我们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即将面临工作的时候都要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岗前培训,如果我们能在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将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会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很大便利,更有利于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优势。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特点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上“力求体现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力图反映社会发展对国民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重视吸收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力图切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新课标在制定上更具有科学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要求。

与以前的《标准》相比,新的《标准》具有以下的特点:1.课程性质:对音乐课的定位更准确。把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首先从一个总的认识高度上提高了对音乐课的认识,以此加强了它在基础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2.基本理念:规划更科学。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强调将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所带给学生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并将《标准》的基本理念由原来的十条改为现行的五条,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而自由的空间[2]3.课程总目标:(1)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为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更强调学生,如删去了“引导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动宾短语,来体现在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2)知识与技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删去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的音乐基本技能,基于对“多元文化”内涵的界定和注释,将理解多元文化修订为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学段目标:设计更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水平。如在3-6年级的目标中提出,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注意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5.内容标准:将感受与鉴赏

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将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其它文化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其他学科的融合。6.实施建议:考虑更全面。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对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改善措施;在评价内容上,确立了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并新规定了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应以课堂教学为主。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标准》和依据此标准编写的教材,包括音像资料教学课程的重要资源,音乐教学设施,媒体,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各种形式的音乐和教学交流活动等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注重音乐的审美价值,更强调音乐教学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要求,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指导理念,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有关的政策法规不断相继出台来督促和指导高师音乐教育的实践,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扩大了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为解决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与《标准》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200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对培养目标作了以下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该方案对我国的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提出了一个总的培养目标。[3]

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不可能不研究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目前,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过程中,有很多院系并未结合本学校学生特点以及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来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偏离了《标准》下对培养什么

样人的要求,使得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同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多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体现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培养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从而混淆了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这也是导致高师音乐教育在其它方面脱离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原因。2.2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依旧遵循传统的开设模式,偏重专业技能,缺少实用性较强和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课程,忽视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教学能力的重视不够,教育学学科课程设置太少[。[4]这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演唱、演奏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技能表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的水平,方法和手段;从综合素质的要求来讲,文字组织、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水平组织教学、如何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等;再从专业要求来讲,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音乐进行教学,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伴奏,以及怎样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展特点进行变声期的教育等,都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目前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以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素质结构,我们应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作适当调整,使高师音乐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需要。2.3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各院校已经开始普遍实行学分制,在学分要求上依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有所区别。目前,我们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以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为主,大部分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但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还不够灵活,没有发挥好学分制的弹性。例如:选修课程数量、范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选课多样性的要求,而且在跨系跨专业的选修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使得学生在选课过程中过于盲目,只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课程,较抽象的学科几乎没人选,导致了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没有真正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

在成绩考核的过程中,方法单一,主要以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也有的把课堂表现作为考核的条件之一,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开音乐会、教学实践等)成绩,过于重视听、读、记、考,忽视了议、做、写、创,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了一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培养与发挥,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规格使他们不适应毕业后的就业需要。

2.4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过于强调专业基本功训练、强调传道授业,而忽视了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大多数学生上课懒得想,下课懒得做,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上课你讲我记,你说我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我能力的表现,学生在教师面前大多感到拘束,课堂氛围不活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老师的教育观念主要以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有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方面的素质要求。这也是影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一个方面。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影响高师音乐教育质量的四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应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使高师音乐教育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适应。

3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对策

3.1 以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为哲学基础指导高师音乐教育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教育人才在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每做一次选择,就是运用一个信条。”但是这些信条又必须具有一个将自己捏在一起的中心,有一个使自己在实践中站得稳的脚跟,而不能使自己自相矛盾,这就要求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个明确的哲学基础来指导教育实践,以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情况下对老师的要求。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音乐学习者的身份,一是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自律论和他律论相结合来指导教育实践。自律论和他律论是19世纪50年代围绕音乐本质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自律论的观点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主要是音乐自身,音乐除了自身以外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音响结构就是一切,”用汉斯立克的话说就是“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自律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的是致力于音乐技能培养,较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5]他律论的观点主要是“音乐是指音乐以外的东西,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情感。”他律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所带给人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体验,较适用于普通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又能适合未来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

技能培养,又要重视技能以外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用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来指导教育实践。在专业技能提高上应以自律论为基础,但鉴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方法课,指导课,教学课上应以他律论为指导,广博其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和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力,以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将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6]。3.2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质量 3.2.1加强实用性课程

现在的高师音乐教育普遍重视音乐技能课的学习,使得音乐技能课与音乐理论、教学理论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忽视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认识、分析和掌握的能力。通过加强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音乐鉴赏在课程设置中的教学时数和年限,并将这些课程通过方法课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了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能力,使学生更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3.2.2加强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课程

当今,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保护和发展好我们本民族自己的音乐而不至于在这种多元文化趋势中流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作为一名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音乐学习者在保护和发展本民族音乐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作为将来的一名知识传授者也有义务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热爱和保护好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的重任,加强本民族、本地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注意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如果在课程设置中能够设置这样一些课程,就能更好的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教学依据和交流平台。3.2.3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

以往的高师音乐教学偏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接收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可以分为“表演实践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表演实践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排练演奏提高自己对作品的分析能力,乐队的组织能力和演奏演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技能,以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和各地市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比赛,更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通过教学实践课(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查找理论和专业不足,使学生熟悉掌握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学[7]组织等能力。以四年本科制为例,表演实践课最好从第二学年开始穿插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中,包括乐队排练,合唱指挥排练,整台晚会的组织排练等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3.2.4加强研讨课课程设置

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疑点,搞不清楚的问题,通过研讨课可以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可以在较高年级开设,在学期开始老师可以设计几个专题,然后围绕这些专题来讨论解决学习、实践中的问题。3.3 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在教学管理体制中,我们应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从教学活动的发生和进行的各个方面,还原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适当选择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非音乐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领悟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的课程,并适当提高在学分中的分值,使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

在考试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结构成绩”,以哥伦比亚音乐系的人文课为例,“他们的考核办法是:一学期内有两次小考,占总成绩的30%。课程结束时有一次大考,占30%,听音乐会后写的一份报告(题目自选)占30%,平时课堂分占10 %。这种结构成绩的优点是既避免了学生只在课程结束时死背讲义应付考试,考后很快忘光的弊病,同时也对平时课堂学习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对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和能力锻炼也有所要求。”以改变以往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现象。

3.4 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在教育思想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富于想象以及以后独立工作的能力,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时地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无拘无束的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不同的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演示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理解能力的能力;通过发现法,发现思维的独立性;通过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亲历的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的表现能力。从而培养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不但自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具备在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能够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总结

总之,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推进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来源,它输出的产品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因此它应该尽量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同学面临的是未来的教师职业,四年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能否适

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同学们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使我们在学校中的地位更加牢靠,在学识上更有思想,在研究上更加老练,也更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在音乐上更内行,更有能力以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方式证明我们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音乐教育履行其独特的教育使命,使音乐教育将来会比以往为社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9]

参考文献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 篇6

一、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水平薄弱。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很好,但理论素养较差,四年学习结束时,有的学生可以说是刚刚走入专业学习的正途,让他们拿出一篇深入研究并且有创新价值的论文可以说是强人所难。

(二)与实践脱节。如果依据现行的毕业论文写作方法,要求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论文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很难达到的,很难全面地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对用人单位考量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没有突出意义。

二、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从2012年开始逐步尝试以“毕业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的形式。我院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教学质量的首位,紧密结合学生的弹奏或者演唱,以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杜绝了论文抄袭现象的产生。更是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我院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 师资力量,学生情况试行以下的操作流程:

(一)设置专门的“艺术实践策划”课程。想要毕业音乐会的整体流程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理论上的指导,为此我们开设了“艺术实践策划”课。课上不仅讲授艺术活动策划程序、策划方案等纯理论的知识,还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实例中的可取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策划好自己的毕业音乐会。

(二)将艺术实践策划分为两个部分:毕业音乐会和专业理论知识问答

1.毕业音乐会部分:

(1)确定音乐会曲目。严格按照学生实际能力合理的选定音乐会曲目。选曲要难度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要体现学生真实的演奏或演唱能力;也不能过于高难度,如果一味地追求高难度,音乐会的完成质量就不高。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双方充分的交流后,确定音乐会曲目。

(2)音乐会的审核。由学院组织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申报参加毕业音乐会的学生进行专业审核。审核小组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每组3-5名专业教师。未能通过审核的学生不能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毕业,而是以毕业考试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数、等级也都有所降低。对于音乐会达不到标准的学生,是不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问答环节的。

(3)毕业音乐会的指导。专业教师对音乐会曲目的指导方式为一对一的小课。可以在琴房进行指导,也可以再音乐厅进行指导。 专业教师要从学生的舞台演唱和演奏的能力上精心指导。要求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强弱变化、情感、音乐表现力等。此外,包括学生服装、上下台走步、与钢琴伴奏教师的配合等都要加强,注意舞台表现的整体性。

(4)毕业音乐会的具体内容。音乐会可以采用“一人一台”的方式,也可以“多人一台”,每种形式有其相应的打分标准和分数线控制,依据现场的学生表现,分数也可上下稍加浮动。

具体可以通过几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音乐会的形式、音乐会曲目的难易、音乐会的整体策划、节目单的设计、舞台创意设计、 演出服装设计等方面。

(5)毕业音乐会的评定。毕业音乐会的评定由3-5名专业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音乐会的内容后,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的完成情况,依据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成绩。

2.理论知识问答部分:

在毕业生结束自己的毕业音乐会或者毕业考试之后,由学院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专业知识问答环节。可分组进行。每组配备3-5名专业及理论教师参与问答。问答的范围既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包括相应的理论知识,也有延伸知识的问答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由各位教师打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成绩。

三、毕业论文改革的意义

(一)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切合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强调艺术实践是表演专业最大的特点。学生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刻苦练习,而且要定期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和展示。 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切合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二)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够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因为一场音乐会要演唱、演奏者具有相当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这需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刻苦练习,不断积累曲目,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们的专业提高。

(三)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学生就业。现今社会,学历不再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唯一标准,专业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音乐专业尤其如此。毕业时简历做得再漂亮,不如附上一张音乐会光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是通过专业展示来考查面试者的专业水平,很少有人要求看论文。

四、结语

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是符合学生实际的一项举措, 以“艺术实践策划”的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的毕业论文写作是我们从2012年以来一直尝试的途径,在这期间内,我们探索着前进,根据几届毕业生的反馈,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今后会注重细节,适当的调整,真正的体现以“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好方法。

摘要:毕业论文改革是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当前,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形式单调,缺乏创新,与实践脱节。以“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一项顺应论文改革的新举措。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 篇7

从民国时期开始,音乐专业院校的创立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直至今日的音乐课程已经设置了一系列的专业分类。在音乐专业院校不断扩招的同时,音乐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却在另一端亮起了红灯。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年就业蓝皮书中指出,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入围了就业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严峻这一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但解决音乐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却是不能松懈的工作,下文中,笔者将通过三个方面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的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一、专业主科与基础学科并行的能力

在当前国内艺考制度中,无论是音乐专业独立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主项,其中包括有声乐、器乐和舞蹈专业主项等,能否把占主要分数的专业主项考好成为能否顺利升学的关键所在。音乐专业学生这种对专业主项强烈的专功意识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在大学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同样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所选的专业课程上,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出现了以下情况:声乐演唱很出色的学生可能不会演奏器乐或表演舞蹈;器乐专业的学生整日只埋头苦练手中的乐器:舞蹈专业的学生则只能用动作表达艺术。更加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还有部分学生混沌地度过大学的黄金时代,玩物丧志、虚度年华,对于音乐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阶段。

当这些音乐专业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会发现自身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开始对工作力不从心,并产生自卑感或厌恶感。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因此被列入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都相对较差的行列中。

大学是一个开放自由且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所,音乐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珍惜过完独木桥之后的开阔学习环境,在提升专业主项能力的同时把眼光放宽,不错过其他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机会,将自己培养成具备与音乐相关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首先在专业主项上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接近并完成自己的目标,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专业主项的学习时间,为自己施加学习压力,与此同时,还应该正视学校配置的其他课程资源,包括文化类课程和音乐类基础课程,并且认真对待选修课程,让专业的学习成为一个系统。其他方面知识的补充能更好地促进专业主项的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就业做好扎实的准备。其次,在当下网络信息便捷的时代里,音乐专业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另一个学习的空间,延伸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学习、提高电子音乐制作技15,或者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其他音乐院校的特色课堂,让音乐不局限于身边听到的旋律与音响。总之,在大学期间,只要主动学习,保持上进的心态,做到以专业主项为中心,用其他课程丰富、提升自我,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定为对自身的要求,每一份付出都会为日后的职业道路增加一份竞争力,

二、自我社会实践的能力

音乐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学校的支持与个人的努力相结合在一起。当前很多大学已将就业指导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体系中,音乐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同样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创造与外界名人交流的机会等方式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让学生逐步定下与现实环境相符合的就业目标,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或帮学生推荐与专业相对应的工作。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做好职业规划,将所学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岗位。

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音乐院校的学生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参与各种校内外的表演和比赛活动。比如校园音乐会或团体外出表演、比赛等。在校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可以提升个人的专业专项技能,还能通过编排节目、团队合作等锻炼个人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艺术实践能力。第二种艺术实践形式是到各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质性的实习工作。比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应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工作,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对自己在校园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并完善自我,为今后真正走上讲台做好更充分的知识储备。再如任何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到演艺公司、唱片公司、音乐培训机构或文化馆等单位参加实习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应对、解决不同的相关问题拓展专业知识,提升应变能力,让音乐学习在相对应的社会工作中落到实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打开艺术视野,为以后的就业渠道开拓出新的领域。这类实践活动不但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专业主项上台表演,还要求学生具备活动策划能力,通过参与文案的起草到节目的排练,再到把握舞蹈效果等工作提高艺术实践综合能力。

三、良好的社会竞争心理素质

近年来,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紧张的原因除了大城市音乐人才饱和、毕业生综合能力不足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音乐专业毕业生自身面对就业时没有良好的社会竞争心理。因为专业的特性,大部分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具备自我表现的能力及较强的社会竞争心理,但有时却扭曲了竞争的含义,导致在就业时出现不理智的现象。良好的社会竞争心理首先应该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缩小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很多学生认为音乐是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学科,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姿态抬得很高,毕业前自我评价过高、对工作待遇期望过高是大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在不了解时下就业环境的情况下对工作想象的过于理想化,对招聘单位提出不合理的待遇要求。很多毕业生还为自己的定位停留在只留在大城市发展、只进国有单位、只接受高薪职业等,因此出现了大城市音乐职位饱和而偏远地区缺乏音乐人才的现象。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是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环节。

培养健康良好的社会竞争心态必须从毕业生自身做起,首先做到关心、重视国家颁布的艺术类就业政策,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自身的实习经验理性分析就业环境和自身条件,摒弃强烈的地域观念,应当认识到小天地同样可以有大作为,偏远地区同样存在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同时时刻关注学校及网络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提前准备好就业自荐书和学校的就业推荐表格等材料,认真对待每一次应聘和实习的机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应聘的过程中,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做充分细致的准备。

上一篇:国家大事的成语解释下一篇: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教案示例